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望月怀远》公开课教案_2

合集下载

唐诗《望月怀远》教案设计

唐诗《望月怀远》教案设计

唐诗《望月怀远》教案设计《望月怀远》这首诗歌选自唐诗宋词选修中是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中一篇,那么,《望月怀远》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教学目标1.了解与作者的生平。

2.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境界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境界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

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

文人墨客,在月之中或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或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或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或抒写他们了的哲理思考。

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诗人们借着那轮高悬苍空的明镜,洞彻肺腑地进行天地对读,自然与人情互释,,内心与外界沟通的幻想创造,从而为后世诗词开发了一个韵味清逸而美妙绝伦的灵感源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体会张就龄笔下那一夜之间明月由生及落的生命历程吧.二、作者介绍: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

唐中宗景龙初中进士,玄宗朝应“道侔伊吕科”,策试高第,位至宰相。

在位直言敢谏,举贤任能,为一代名相。

曾预言安禄山狼子野心,宜早诛灭,未被采纳。

他守正不阿,为奸臣李林甫所害,被贬为荆州长史。

开元末年,告假南归,卒于曲江私第,谥号文献。

他七岁能文,终以诗名。

其诗由雅淡清丽,转趋朴素遒劲,运用比兴,寄托讽谕,对初唐诗风的转变,起了推动的作用。

有《曲江集》20卷传世。

三、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诵读,结合诗歌注释解决疑难,整体感知诗歌。

2.教师范读,唤起学生的审美感知。

四、诗歌解读:1.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明确:由题目“望月怀月”可见是借助月亮怀念远人,表达思念之情。

2.那么,整首诗是如何借助意象表达这种感情的?试结合诗句分析。

明确:通过明月寄托相思的诗句“隔千里兮共明月”—宋谢庄《月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望月怀远》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望月怀远》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望月怀远》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月怀远》。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了解作者张九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认识唐诗的基本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唐诗的语言美、意境美,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民族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意象分析。

2. 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

3. 了解作者张九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主旨理解。

2. 鉴赏唐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2. 互动教学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的情感世界。

4. 案例分析法:结合典型实例,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简介作者张九龄及其创作背景。

1.2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望月怀远》,提问:“望月”和“怀远”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2. 自主学习2.1 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2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如“海上生明月”、“共此时”等。

3. 合作探讨3.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情感体验4.1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思念之情,感受诗歌的魅力。

4.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引发情感共鸣。

5. 诗歌拓展5.1 推荐其他有关月亮的唐诗,如《静夜思》、《水调歌头》等,让学生自主欣赏。

5.2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望月怀远》教案设计

《望月怀远》教案设计

《望月怀远》教案设计《望月怀远》教案设计「篇一」《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分享了《望月怀远》教案设计,欢迎阅读!教学目标1.注意诗中的用词2.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境界教学重点:诗歌的境界教学流程:一、说说任务学习重点:借助诗眼,把握诗歌的情感。

学习难点:鉴赏诗眼,掌握炼字的步骤。

教学方法:探究式、讲练法。

二、看看作者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

弱冠中进士,官至宰相,被封为“始兴伯”。

有“九龄风度”“岭南第一名相”的美誉。

病逝于曲江。

他的古诗,有人评为“首创清淡之派”。

王维、孟浩然等的山水诗歌也受其影响。

代表作有《望月怀远》、《感遇十二首》——“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等。

三、读读诗歌望月怀远(插入康桥朗诵作品:望月怀远(张九龄) 标清.flv)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四、议议词句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远在天涯的人与我同样望月,思念对方。

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长夜,整个晚上都在想念着亲人。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的月光,披上衣服觉得露水渐渐重了。

不能把这满手的月光赠给你,还是回去睡觉吧,希望与你在梦里相见。

五、谈谈情感1、本诗中有一个词语,能够直接表达出诗人的情感,请你找出来。

2、知识链接——诗眼所谓“诗眼” ,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或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

3、试找诗眼(1)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问题:这首诗的'“诗眼” 是哪一个字?(2)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问题: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六、赏赏诗眼问题:“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这两句诗中哪个字用得好,好在哪里?① “生”,升起来的意思。

高中语文 专题二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望月怀远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高中语文 专题二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望月怀远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专题二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望月怀远专题导语盛唐诗歌就时间上说,是指开元、天宝至大历初年的诗歌,在唐诗的初、盛、中、晚四个阶段中较短。

就诗歌特征来说,主要是指盛唐诗人所创作的具有昂扬雄浑、阔大恢弘的盛唐气象的诗歌。

所谓“声律风骨兼备”是就这一时期的诗歌内容和形式而言的。

盛唐诗歌的“风骨”主要包括:①诗人们能从观察宇宙历史的发展规律的高度对时代和人生进行积极思考;②诗人们在追求建功立业的道路上,显示了强烈的自信心和铮铮铁骨;③崇尚独立人格和高洁气质,这使他们的追求功名的热情少了些庸俗气,具有了理想的光彩。

盛唐诗歌的声律完备主要是指律诗体裁的成熟和普及,诗人们已经能娴熟地使用这一体裁表情达意并且将它发挥到了极致。

古诗与律诗的截然划分以及歌行与绝句的兴盛,都是盛唐诗歌达到高潮的标志。

盛唐诗歌安排了三个专题(包括后面的李杜专题)。

本专题选了六首代表作。

学习本专题,要以“王孟”和“高岑”诗歌为重点,要感悟盛唐诗歌“声律风骨兼备”的特点及其阔大雄浑、豪迈恢弘的艺术境界,要初步熟悉王维、孟浩然和高适、岑参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歌的主要特征,要初步了解盛唐边塞诗派和山水田园诗派的风格差异。

学习本专题,要反复诵读,熟读成诵,在诵读中体会诗的节奏和韵律;要把握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深入诗的意境;还可以以“写”促“读”,通过扩写、改写及写小赏析文、评论文形式巩固阅读成果。

望月怀远一、诗人名片张九龄(678~740),一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

是唐代著名的宰相。

对安禄山的反叛野心早有察觉,并建议唐玄宗及早诛灭,但未被采纳。

他在执政时敢于谏诤,注意援引一些有为之人,当时被称为“贤相”。

后为奸相李林甫所谮,贬到荆州,没几年郁郁而终。

谥号文献。

张九龄的诗多是应制之作。

但一些赠答、写景、抒情的诗篇,感情真挚、词藻清丽,晚年遭谗言被贬后所作的《感遇》诗十二首,风格转向朴实而且遒劲、寄兴讽喻,与陈子昂的《感遇》诗相近,对扭转初唐以来形式主义诗风有所贡献。

【优化教案】高中语文《望月怀远》教学课件 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优化教案】高中语文《望月怀远》教学课件 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宰相。韶州曲江(今广东曲
江北)人。一名博物,字子
寿。弱冠登进士。曾上书唐
玄宗李隆基,主张重视地方
官人选,选官应重贤能,不
循资历。其文才为宰相张说
器重。开元十一年(723)
被任为中书舍人。张说罢相,
受累外迁。十九年,玄宗召
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
再迁中书侍郎。二十一年,
以中书侍郎为相。时玄宗的
宠妃武惠妃,谋废太子李瑛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唐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安禄山叛军攻进潼关, 45岁的杜甫带着妻子杨氏和儿子逃到鄜州,寄居 羌村。一个月后,肃宗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 八月,杜甫离家北上延州,意在前往灵武,投奔中央 王朝。但不久就被叛军俘虏,送到沦陷中的长安。 中秋前后,诗人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被前人 奉为“五律之圣”的名作
赏析“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三四两句,以“怨”字为中心, 以“竟夕”呼应“遥夜”,上承开 头两句。终夜相思不能入睡,于是 灭烛披衣,步出门庭,这皎洁的明 月是这样撩人心绪,使人更难以入 睡。 赏析“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夜已深,露已降,衣服已被润湿了。
一个“滋”字不仅有润湿之意,还有 愁思滋生不已的意思。
“隔千里兮共明月”—宋 谢庄《月赋》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有一句诗,千百年来为人传颂, 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知人论世:

张九龄:唐玄宗开元时
望月怀远
诵读品情: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声律风骨兼备盛唐诗 教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声律风骨兼备盛唐诗 教案

(二)"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1,教学目标(1)感悟盛唐诗歌"声律风骨兼备"的特点及其阔大雄浑,豪迈恢宏的艺术境界.(2)初步熟悉王维,孟浩然和高适,岑参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歌的主要特征.(3)初步了解盛唐边塞诗派和山水田园诗派的风格差异.2,教学建议盛唐诗歌就时间上来说,是指开元,天宝至大历初年的诗歌.就诗歌特征来说,主要是指盛唐诗人所创作的具有昂扬雄浑,阔大恢宏的盛唐气象的诗歌.所谓"声律风骨兼备"是就这一时期的诗歌内容和形式而言的.盛唐诗歌的风骨主要包括:①诗人们能从观察宇宙历史的发展规律的高度对时代与人生进行积极思考;②诗人们在追求建功立业的道路上,显示了强烈的自信心和铮铮傲骨;③崇尚独立人格和高洁品质,这使他们的追求功名的热情少了些庸俗气,具有了理想的光彩.盛唐诗歌的声律完备主要是指律诗体裁的成熟和普及,诗人们已经能娴熟地使用这一体裁表情达意并且将它发挥到了极致(杜甫是典型代表).古体与律诗的截然划分,以及歌行与绝句的兴盛,都是盛唐诗歌达到高潮的标志.本专题以及此后的李白和杜甫的两个专题,都属于盛唐诗歌的范畴.因此在进行这三个专题的教学时,教师应首先指导学生通过对单篇诗歌的鉴赏从总体上把握盛唐诗歌的整体风貌.本专题选取了除李杜以外的盛唐诗歌的代表作六篇,其中王孟和高岑的诗歌是本专题的鉴赏重点.(1)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虽未脱去初唐诗歌的面貌,但也已经具备了盛唐诗歌意境雄浑阔大的特质,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感悟这一过渡性特征.全诗是紧扣着"望"和"怀"来写景抒情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具体鉴赏这首诗歌时应抓住"望""怀"两字进行讲解.(2)王维的《山居秋暝》是其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在表现传统诗画艺术中的"空","静"之美方面,诗人表现出了独特的艺术功力.在鉴赏时,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体会诗人是如何表现这种"空","静"之美的.(3)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是一首吊古伤今诗.鉴赏时应重点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4)高适的《燕歌行》是其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诗前的小序已移到注解中了,鉴赏时应注意阅读.此诗的主题是谴责边塞将领在朝廷的怂恿下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利,给兵士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牺牲.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诵读练习,然后让他们圈出诗歌中的"沉痛语",鉴赏时抓住这些沉痛语,看看诗人是如何抒发这种沉痛之情的.《燕歌行》,四句一韵,也可以通过切分层次入手.3,教学案例: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简案(配合课件展示)一,生平简介二,自由朗读,背诵三,诗句解释:1,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和今.2,江上留下许多名胜古迹,我们又来登临.(由于山上有历史印迹,才来登山) 3,水落下去鱼梁显露出来,天气寒冷,梦泽显得格外深远.(是不是一定能看到呢这是登山所见所想—虚幻的景色,烘托深秋岘山萧条,悲凉,邈远的秋景.) 4,羊公碑如今还在,读完上面的文字不觉泪水沾湿衣襟. (为何作者会流泪) 四,问题探讨:1,首联看似闲笔,但到了颔联我们就明白它不是闲笔了,你能说说在尾联中这闲笔更大的妙处吗明确:诗人因观览旧迹而登临此山,因旧迹而伤怀,因历史触动内心,又由历史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由羊公所言的"湮灭无闻",想到自己不就是这众多贤者中的一个吗2,这首诗的结尾似乎与我们常见的诗歌结尾不同,最后诗人似乎仍在叙事,诗人仅仅在叙事吗明确:自己像羊公那样有才华,但自己却不被重用,抒发内心的忧伤和感慨. 3,这首诗如果用四个字来概括它的内容,会是哪四个字明确:怀古伤今(吊古伤今)4,今读其诗,你会有何感想提示:感想应从诗人的感想中来.孟浩然泪水沾襟是因为自己一生抱负无人任用,一身才华无法施展,人事代谢,当岁月成为历史后自己也会湮灭无闻.羊公如此,孟浩然如此.在岁月的长河中,还会多少人如此今天,就没有人如此了吗中国的文化体制下为什么历代都有这种流落在民间的天才呢仅仅是天才流落民间吗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今天,天下乐了吗范仲淹的理想在传统的文化体制下到哪一天才能实现到哪一天我们的志士仁人才不会发出这样悲壮的誓言―――由此说,孟浩然的落泪应是我们每个人的落泪,但不希望是后来人的落泪.五,古人评价:从静悟中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 ——清·沈德潜六,欣赏《唐之韵》第六集《山水诗人》(19分钟)。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之《望月怀远》教案设计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之《望月怀远》教案设计
这里诗人暗用晋陆机“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写出了诗人的怅惘和失意。
板书设计
首联.望月怀远自然浑成
颔联.流水对,自然流畅,古诗气韵
颈联.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
尾联.构思奇妙,意境幽清
颈联
【思考】颈联中有哪些意象,试分析。
烛、光、露;
“光满”——写出月光的美好,光彩照人。
“露滋”写尽了“遥夜”、“竟夕”的精神。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凝神相望而相思难抑的情形。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两句细巧地写出了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
尾联
【思考】尾联表达作者怎样的愿望?
明确:月光是如此的柔和恬静,非常可爱。“我”生发出希望捧一掬月色献给远人的愿望。然而皎洁的月光“照之有余晖,揽之不盈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既然现实中不能与远人想见,那就回到卧榻上睡觉吧,在梦里也能与远人相会啊。表达深切的思念之情。
单元
选修(一)唐诗宋词——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课题
《望月怀远》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张就龄的生平。
2、注意诗中的用词。
3.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境界。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一、导入
我们知道,初唐诗歌已经逐渐摆脱了齐梁绮靡婉媚的诗风,表现出了“风神初振”的特色,经过初唐的孕育,盛唐诗歌表现出了“声律风骨兼备”的气象。
三、诵读
可以说:“诗歌是文字的音乐”。它有铿锵有力的节奏,有内在的或高昂或低沉的韵律。让我们通过反复朗读吟诵诗歌那形象、生动、立体的语言,聆听它内在的或高昂或低沉韵律,体会情景交融的意境。
1、学生自由诵读,结合诗歌注释解决疑难,整体感知诗歌。
2、学生听读,唤起学生的审美感知。
3、诵读指导
①理性的把握:理解诗的作者,理解诗的内涵,必须走Hale Waihona Puke 作者的内心中去,文如其人,言为心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月怀远
教学目标:
一、注意品读关键词句,提高鉴赏思乡怀人类诗歌的实践技能;
二、了解思乡怀人类诗歌的常见意象,辨清具体情感类型;
三、掌握思乡怀人类诗歌情感表达技巧;
教学重难点:表达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代在通讯落后的情况下,漂泊之苦、行役之愁、贬谪之恨,往往让人思乡怀远,这就催生了“思乡怀人”一类。

而这类诗歌,也备受高考命题者青睐,如:PPT:
二、鉴赏要点学生讨论
1、确定情感类别;
2、抓住关键词语;
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
4、体味艺术特点;
三、教学目标 ppt
1、注意品读关键词句,提高鉴赏思乡怀人类诗歌的实践技能;
2、了解思乡怀人类诗歌的常见意象,辨清具体情感类型;
3、掌握思乡怀人类诗歌情感表达技巧;
四、备考指津
1、字词方面:显性的、暗性的
2、节日方面: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
3、典型意象:学生先说,再总结
月亮:见月怀人。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鹃:,叫声凄切哀伤,常与哀怨、思归有关,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杜甫《旅夜书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鸿雁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日暮时分,妻独守空房,当会思念远方的游子;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

4、表现手法:特殊的
5、表达情感
四、课堂巩固
1.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余干旅舍①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①本诗是刘长卿寄居在余干(今属江西)旅舍时所作。

(1)这首诗酸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离情乡思?(2分)
答:
(2)有人评论此诗具有“时渐进,情渐浓”的特点,请结合相关意象赏析。

(4分)
答:
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戎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

诗中写“归梦”突出了什么?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五、鉴赏方法
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
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
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
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六、课堂反馈
1、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分)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1)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2分)
(2)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分)
2、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送人归京师①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

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2分)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3、江苏卷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间题。

(8分)
鹧鸪天室人降日①以此奉寄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

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注: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