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检验报告软件流程设计中的质量管理要求

合集下载

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

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

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是一种用于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工具。

它可以帮助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提高检测结果的质量。

本文将从六个大点来详细阐述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的内容和作用。

引言概述: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是在检测过程中用于确保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一种关键工具。

它能够帮助检测人员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提高检测结果的质量。

下面将详细介绍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的六个大点。

正文内容:1. 数据采集和预处理1.1 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设备:根据检测需求和要求,选择适合的数据采集设备,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2 确保数据采集的一致性:通过标准化的数据采集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减少人为误差的影响。

1.3 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去噪、校正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用性。

2. 检测设备和仪器的校准和维护2.1 校准检测设备:定期对检测设备进行校准,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2.2 维护检测设备:定期进行检测设备的维护,包括清洁、更换损坏部件等,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长期稳定性。

2.3 记录校准和维护过程:对校准和维护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时间、人员、操作等信息,以便于追溯和分析。

3. 质量控制样品的使用3.1 选择合适的质量控制样品:根据检测要求和标准,选择合适的质量控制样品,用于验证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2 定期使用质量控制样品:定期使用质量控制样品进行检测,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3 分析和处理质量控制样品的结果:对质量控制样品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包括计算准确率、重复性等指标,以评估检测方法的可靠性。

4. 检测过程的监控和记录4.1 监控检测过程:对检测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包括数据采集、仪器运行、操作规范等,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

4.2 记录检测过程:对检测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时间、人员、操作等信息,以便于追溯和分析。

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实验室质量控制程序

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实验室质量控制程序

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实验室质量控制程序1 目的通过组织或参加实验室之间能力验证/比对试验以及开展内部质量核查,考核或检查中心的检验能力和水平,从而进行有效的内部质量控制,确保提供给委托方的结果的质量,不断提高中心业务水平。

2 适用范围中心组织和参加的所有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也适用于中心内部质量核查。

3 职责3.1 质量管理科负责比对/验证试验计划、内部质量控制方案制订,并负责比对/验证试验活动的组织和协调。

3.2 技术负责人负责比对/验证计划及实施方案的审核、批准,并负责组织对能力验证/比对及内部质量控制活动的评审。

3.3 有关检验科负责能力验证/比对及内部质量控制计划的实施。

质量监督员负责对比对试验过程实施监督。

3.4 质量管理科负责能力验证/比对及内部质量控制工作相关资料的归档。

4 程序4.1 比对试验计划的编制与审批4.1.1 质量管理科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安排及收集到的有关行业信息,编制当年度外部比对/能力验证试验计划,表格有××PF01-36-01《能力验证/比对及内部质量控制计划表》,各检验科根据各自的业务分工提出内部比对方案,内容包括:试验目的、试验项目、试验方式、时间安排、涉及部门或人员等。

4.1.2 内部质量核查一般采用:标准物质考核、留样复检、加标回收率试验、仪器设备比对、人员比对、不同方法之间的比对、组织与实验室之间比对等。

4.1.3 能力验证/比对及内部质量控制计划由技术负责人审核后组织实施。

4.2 计划的实施4.2.1 外部比对/能力验证试验计划的实施4.2.1.1 质量管理科根据外部比对试验计划的安排或组织单位的要求,通知有关检验科做好相应准备(包括确定参加比对试验的人员及负责人),并通知相关科室和人员。

4.2.1.2 参加比对和验证试验的检验科负责人组织拟订实施方案,提出准备采取的试验方法、选用的检验仪器设备、人员安排等内容。

4.2.1.3 实施方案由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后,由检验科组织实施。

健康检查报告的质量控制准则

健康检查报告的质量控制准则

健康检查报告的质量控制准则简介健康检查报告是评估个体的健康状况和预防疾病的重要工具。

为了确保健康检查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一套质量控制准则是必要的。

本文档旨在提供健康检查报告的质量控制准则,以确保报告的一致性和合规性。

1. 报告格式- 报告应包含个体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等。

同时,应标明报告的日期和医生的姓名。

- 报告应具有清晰的结构,并按照标准化的格式进行编写。

常见的格式包括标题、目录、摘要、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

- 报告中的数据应以表格、图表或其他易于理解和比较的形式呈现。

2. 数据收集和分析- 收集数据时应遵循标准化的程序和方法,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解读。

使用统计分析方法来得出客观的结论,并确保所使用的方法是科学可靠的。

3. 实验室测试- 实验室测试是健康检查报告中重要的一部分。

确保实验室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关键。

- 使用标准化的实验室测试方法和设备,遵循操作规程和质控程序。

- 定期对实验室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4. 结果解释和建议- 对检查结果进行客观的解释,确保解释准确、清晰。

- 根据检查结果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指导,以帮助个体改善健康状况或预防疾病。

5. 专业资质和培训- 确保参与健康检查报告编制的医生具备相应的专业资质和培训。

- 医生应持续更新相关知识和技能,并关注最新的研究和指南。

6. 质量审核和改进- 定期进行质量审核,检查健康检查报告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 根据审核结果进行改进,修订和完善质量控制准则,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

总结健康检查报告的质量控制准则是确保报告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指导。

通过遵循上述准则,可以保证健康检查报告的一致性和合规性,提高个体健康评估和疾病预防的效果。

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

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

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一、概述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是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和流程。

本程序旨在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全面的质量控制措施,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可能存在的误差和问题。

二、程序内容1. 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根据相关法规和标准,制定适用于本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标准。

标准应包括检测项目、质量要求、质量控制样品的准备方法、质量控制样品的存储条件等内容。

2. 质量控制样品的准备根据质量控制标准的要求,准备质量控制样品。

样品的准备应遵循一定的规范,包括样品来源的选择、样品的采集方法、样品的保存和处理等。

3. 质量控制样品的分析将准备好的质量控制样品按照相应的检测方法进行分析。

分析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数据分析和评估对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包括结果的准确性、精确性、可重复性等指标的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发现和纠正可能存在的误差和问题。

5. 异常结果的处理对于异常结果,应设立相应的处理机制。

包括重新检测、排除异常结果的原因、纠正问题等。

6. 质量控制记录的保存对于每次质量控制样品的分析,应做好详细的记录。

包括样品的标识、分析方法、分析结果等信息。

记录应保存一定的时间,以备查证和追溯。

三、程序执行责任1. 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由实验室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并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和批准。

2. 质量控制样品的准备由实验室技术人员负责。

在准备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确保样品的准备质量。

3. 质量控制样品的分析由实验室技术人员负责。

分析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数据分析和评估由实验室质量管理部门负责。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发现和纠正可能存在的误差和问题。

5. 异常结果的处理由实验室质量管理部门负责。

对于异常结果,应设立相应的处理机制,并及时纠正问题。

6. 质量控制记录的保存由实验室质量管理部门负责。

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实验室检测报告管理程序

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实验室检测报告管理程序

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实验室检测报告管理程序1 目的对检测报告的编制、修改和签发等进行控制,保证向客户提供准确有效的检测报告。

2 范围适用于检测报告的编制、复核、审核、签发、使用等管理。

3 职责3.1 样品收发室负责检测报告的打印、发放和归档。

3.2 检测人员负责检测报告(底稿)的编制。

3.3 复核人员负责检测原始记录的核查。

3.4 审核人员负责检测报告(底稿)的审查。

3.5 授权签字人负责检测报告的签发。

4 程序4.1 检测报告的格式:消毒产品、涉水产品、化妆品、毒理、HIV 抗体确认、杀虫产品等国家卫计委、农业部、国家FDA有关规定格式的检测报告可直接引用,其余检测报告由质量管理科组织设计。

4.2 检测报告的编制、复核、签发和归档保存。

4.2.1 检测工作结束后,由检测人员或指定的检测报告汇总人根据检测原始记录编制检测报告(底稿),签字确认后交复核人和审核人确认。

4.2.2 需做卫生学评价的,由评价人评价,复核人核对签字确认,由样品收发室汇总有关检测报告(底稿)和评价意见,编制一份完整的报告,经校对人校对后,交授权签字人签发。

4.2.3 检测报告的检测人必须是持“检测人员上岗证”的本单位人员;检测结果的复核人、审核人、授权签字人的资格见中心质量手册第4.1章。

4.2.4 对同一份样品需要按照不同检测项目出具不同的检测报告时,采用报告编号加“阿拉伯数字”方式,所有报告装订成一份归档。

如一份样品有二个检测项目,每一个项目需要出具一份检测报告,报告编号为20060304-1和20060304-2。

4.2.5 涉及诉讼、仲裁及其他法律纠纷、行政决策等重大影响的检测报告及时向中心技术负责人或质量负责人批准。

4.2.6 检测报告和检测过程的所有原始资料由样品收发室归档保存,保存期限为5年。

4.3 检测报告的更改4.3.1 因中心造成的错误需要更改时:责任部门应及时填写差错登记表,质量管理科审核后,报质量负责人批准后,立即更正,盖作废章后,重新制作,详见××PF01-37《检测差错和检测事故分析报告程序》。

检测报告质量保障措施

检测报告质量保障措施

检测报告质量保障措施质量保障措施在检测报告的编写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质量保障措施,可以确保检测报告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完整性,提高其科学性和可信度。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质量保障措施,并详细讨论它们在检测报告中的应用。

一、质量控制体系1. 实验室认可与资质:实验室应符合相关的认可和资质要求,例如ISO 17025认可、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等。

这些认可和资质证明了实验室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和质量保证体系,从根本上保障了检测报告的质量。

2. 人员管理:实验室应建立合适的人员管理体系,包括岗位职责、人员培训和考核等。

人员应接受相关背景知识和实验技术的培训,并且定期进行考核和评估。

只有经过培训和考核合格的人员才能参与实验和报告编写。

3. 仪器设备:实验室应具备适用的仪器设备,并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实验室应建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包括设备验收、备案、维修、保养等内容。

仪器设备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重要影响,因此必须保证其正常运行。

4. 样品管理: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样品管理体系,包括收样、标识、存放、运输等环节。

样品必须按照规定的方法和要求进行处理和保存,以确保样品特性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二、方法验证与准确性保证1. 方法验证:在使用方法进行检测之前,应对该方法进行验证。

方法验证包括确立方法的准确性、精密度、重复性和特异性等指标。

只有验证合格的方法才能用于实际的样品检测。

验证结果需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报告。

2. 校准和质控样品:校准和质控样品的使用能够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校准样品是已知浓度的样品,用于建立测量结果和测量标准之间的关系。

质控样品是用于评估和监控实验室分析结果的样品,通常是具有已知特性和浓度范围的样品。

3. 参比标准物质:参比标准物质是用于对比样品进行定量分析和质量控制的物质。

参比标准物质的使用能够提供更准确的定量结果,并确保不同实验室之间的分析结果的可比性。

三、数据处理与报告编写1. 数据分析和处理:实验室应根据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包括计算、统计和图形展示等。

检验检测机构检验报告软件流程设计中的质量管理要求

检验检测机构检验报告软件流程设计中的质量管理要求

体现 “ 有资质”检测 , 杜绝无资 确 保相 关质 量要 求得 到真 正 落实 ,在 验 检测机构诚信基本要求 》, 按照 “ 独 测者 , 立、公正、诚实、高效”原则,在检 质人 员开展检测 ,检测人员只能检测 已 软 件 的流程 上设 置相 应权 限 ,以保 证
验报告软件流程设计中融入质量管理 分配检测任务的项目,除审核、签发人 检 测 、审核 、签发 、报 告打 印和 信 息 要求 ,按 照检 验检 测 方法 的要 求 ,建 员外 , 其他人员不能查看、修改检测结 查 看各 环节 均 实现授 权 管理 ,并辅 之
率 ,提高 了工作 效率 ,避 免报 告 的非 核—⑤授权签字人签发 。
正 常 改动 ,提高 了报 告 的 安全性 。本
样 品登记 由业 务科 室来 完成 ; 文结合新版 《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 品登记 ,
评 审 准 则 》和 G B / _ r 3 1 8 8 0 — 2 0 1 5《 检 ②任 务分配 , 将检测项 目 分配到每个检 检 测检 验报 告的 相关 环节 加 以控 制 ,
立检 测 、审核 、签 发分 级 管理 流程 , 全程实行 电子化监控 。 果, 实现 了 “ 谁检测 , 谁负责 ” 的原则。 记 录 每次 的操作 记 录 ,体 现检 验检 测 阳光 ”管理 ,实现 《 检验 检 测 杜绝结果被非授权人修改可能,而且所 报告 “ 有数据均为授权查看 ,体现了保 护数 据 机构 资质 认定 评 审准则 》中诚信 、保
检验报告软件流程设计
③ 实验室检验 ,由实验室或 护客 户机 密 、文件控 制 、报 告管 理等 0 A 系统 检验 报 告流 程为 : ① 检 测 机密原则 ; ④检 相关质量管理要求 。 环节 : 业 务科 室一 样 品信 息录 入一 检 现场检测人员录入检测结果数据: 作者简介 :刘丽婉 ( 1 9 8 5 一 ),女 , 验 科 室一 结果 录入 ;② 审核 环节 :结 验审核 ,检 测完成后 由授权审核人员审 果录入 一 审核 员 审核 一授 权 签字 人审 核检测结果。 现场检测录入检测结果后 , 广 东普 宁人 , 大专 ,助 理 物 流师。研

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

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

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标题: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引言概述:在实验室和医疗机构等领域中,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确保患者安全和诊断治疗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质量,制定和实施一套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程序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法。

一、建立标准操作程序1.1 制定详细的实验操作流程:包括样本采集、处理、分析等各个环节的具体步骤,确保每个操作都按照标准程序进行。

1.2 确定质量控制样本:选择适当的质控样本,包括高、中、低浓度的样本,用于监测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1.3 建立记录和报告程序:建立详细的记录和报告程序,包括记录每次实验的操作步骤、结果数据、质控样本的分析结果等信息,以备查证。

二、监测仪器性能2.1 定期校准仪器: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和验证,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2 定期维护仪器: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保养,包括清洁、校准、更换耗材等,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

2.3 进行质量控制检测:每次实验前后都要进行质量控制检测,监测仪器的性能是否正常,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三、质控样本分析3.1 定期检测质控样本:定期对质控样本进行分析,监测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3.2 制定质控规范:根据质控样本的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质控规范,及时调整实验操作流程。

3.3 建立异常结果处理程序:当质控样本分析结果异常时,要及时处理并记录异常情况,找出问题所在并进行调整。

四、培训和考核人员4.1 培训实验人员:对实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包括实验操作流程、质控程序、仪器使用等方面的知识。

4.2 定期考核实验人员:定期对实验人员进行考核,检测其操作技能和质控意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3 提供持续教育:定期组织实验人员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培训班等,提供持续教育,更新知识和技能。

五、持续改进和监督5.1 定期评估程序效果:定期评估质控程序的效果,检测其实施情况和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

hiv质量控制要求及程序

hiv质量控制要求及程序

hiv质量控制要求及程序HIV是一种致命的病毒,但是在质量控制方面的要求和程序可以帮助确保诊断测试的准确性。

这篇文章将解释何为“HIV质量控制要求及程序”。

一、简介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 HIV的质控要求以及程序也在不断提高和改进。

HIV的质控要求和程序有助于确保临床实验室的 HIV检测能够达到标准化和规范化,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些质量控制要求和程序涵盖了检测的每个方面,从样本采集到结果解释。

二、质控要求1. 人员培训所有 HIV检测人员都应该接受专业培训,以确保在操作整个HIV 检测流程时,能够遵循标准操作程序(SOP)。

培训涵盖以下方面:工作环境的安全、样本处理、检测程序、结果解释和信息收集。

2. 样本采集正确的样本采集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医护人员和实验室技术人员需要受过专业培训,以确保能够进行正确的样本采集。

对于不同类型的样本 - 血液、尿液和唾液 - 要有相应细致的操作步骤。

3.检测方法有多种 HIV检测方法可供选择。

至关重要的是,实验室需要遵守 WHO 推荐的 HIV检测流程以确保正确性和准确性。

4. 样本管理实验室需要遵循相关的样本管理流程,以确保 HIV样本能够安全、准确和完整地处理。

这涉及到样本存储、分离和运输。

三、 HIV检测质控程序除了上述的要求之外, HIV检测应该被视为一种标准化程序. 实验室需要按照相关质控程序进行操作。

以下是 HIV检测过程中的一些重要流程。

1. 质量控制实验室应该定期对 HIV检测质量控制程序进行评估,以确保检测结果稳定且可靠。

这需要使用正负对照样本以及内部和外部质量控制试剂。

评估结果应记录在实验室手册中。

2. 内部质量控制全面的内部质量控制是确保 HIV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这涉及到每一道环节的质控。

3. 外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控制程序是通过对样本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评估实验室检测程序的准确性。

外部质量控制应该定期进行。

4. 日常操作程序实验室需要制定和遵守针对HIV检测的日常操作程序和指南。

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流程管理与质量控制

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流程管理与质量控制

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流程管理与质量控制概述传染病疫情报告是指对于发现的、疑似的或者已经确诊的传染病病例进行统计、汇总和报告的过程。

疫情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于疾病控制和预防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流程管理与质量控制,并提出一些能够提高报告质量的建议。

一、流程管理1. 数据收集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第一步是确保准确的数据收集。

相关机构或者医疗机构应建立有效的数据收集系统,包括确诊病例的基本信息、治疗情况、暴露史等。

同时,对于每一例疑似病例,也应进行相应的数据收集。

2. 数据汇总与分析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及时的汇总与分析。

相关机构应设立专门的数据分析小组,负责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疾病传播的趋势和规律。

及时汇总分析结果有助于制定科学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

3. 报表制作根据汇总分析的结果,需要制作相应的疫情报告报表。

报表应包括基本的统计数据、疫情分析结果以及未来的预测和建议等内容。

报表的格式要规范统一,以便于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决策者进行参考和决策。

4. 报告提交完成报表制作后,需要及时将报表提交给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报表的提交方式可以采用电子邮件、在线系统或者直接送报纸质报告等方式。

报告的提交要及时,确保信息的传递畅通,以便上级机构能够及时了解疫情动态。

二、质量控制1. 数据准确性检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是疾病疫情报告的关键。

在数据收集阶段,相关机构应设立严格的数据审核机制,确保数据收集的准确性。

对于有疑问的数据,需要及时与相关人员进行核实,以避免因数据错误导致的报告不准确。

2. 报表内容完整性检查报表中的内容应包括所有必要的数据和分析结果。

相关机构应设立报表内容审核机制,确保每一份报表都包含了完整的信息。

如果发现有遗漏或者不完整的情况,应及时补充和修正。

3. 报表及时性监控及时性是疫情报告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关机构应建立监控机制,对于报表的及时提交进行监控。

如果发现有未及时提交报表的情况,应及时跟进,督促相关人员进行报表的提交。

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

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

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是一种重要的质量管理工具,用于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该程序旨在规范化和标准化检测过程,以提高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下面是一个标准格式的文本,详细描述了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的内容和要求。

1. 引言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是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制定的。

该程序适用于所有涉及检测的实验室和组织,无论其规模和领域。

2. 目的本程序的目的是建立一套标准化的质量控制流程,以确保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通过实施该程序,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潜在的错误,提高检测结果的质量和可靠性。

3.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所有与检测结果相关的实验室和组织。

它涵盖了从样品采集到结果报告的整个过程,包括样品处理、检测方法选择、仪器校准和质量控制等环节。

4. 定义- 检测结果:指通过特定的检测方法和仪器对样品进行分析得出的数值或结论。

- 质量控制:指通过一系列标准化的方法和措施,监控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质量控制样品:指已知含量或性质的样品,用于验证检测方法和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校准曲线:指通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样品,建立起的浓度与检测信号之间的关系曲线。

5. 质量控制程序5.1 检测方法选择在进行检测之前,应根据样品的特性和检测目的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该方法应具有可靠性高、准确性好、重复性好的特点,并符合相关的国家或行业标准。

5.2 样品处理样品处理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应制定标准化的样品处理程序,并确保每一步骤都得到正确执行。

在样品处理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样品污染和交叉污染。

5.3 仪器校准所使用的检测仪器应定期进行校准,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校准应按照仪器制造商的要求进行,并记录校准的日期、方法和结果。

5.4 质量控制样品定期使用质量控制样品验证检测方法和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量控制样品应具有与待测样品相似的特性,并按照标准程序进行检测和分析。

疾病监测报告管理制度

疾病监测报告管理制度

疾病监测报告管理制度1. 前言本制度旨在规范医院疾病监测报告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反馈工作,确保疾病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为医院决策供应科学参考,提高医院的疾病监测与掌控本领。

2. 负责部门和职责2.1 疾病监测与掌控部门是本制度的重要执行机构,负责疾病监测报告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反馈工作。

2.2 监测报告分析小组由疾病监测与掌控部门指派构成,负责对监测报告进行专业分析和综合评估。

3. 监测报告的收集3.1 医院各科室和相关部门应定时提交疾病监测报告,内容包含但不限于疾病发生情况、治疗情况、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等相关信息。

3.2 疾病监测与掌控部门应及时收集、整理各科室和相关部门提交的监测报告,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进行存档和管理。

4. 监测报告的整理和分析4.1 疾病监测与掌控部门应依据收集到的监测报告,进行数据整理和清洗,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2 监测报告分析小组应对整理后的监测报告进行专业分析和综合评估,评估各项指标的变动趋势和风险程度。

4.3 监测报告分析小组应定期组织会议或座谈会,对分析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撰写分析报告并上报给医院管理层。

5. 监测报告的反馈和应对5.1 疾病监测与掌控部门应及时将分析报告反馈给各科室和相关部门,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5.2 各科室和相关部门应依据监测报告的反馈,及时采取相应的防备和掌控措施,加强疫情监测与掌控工作。

5.3 医院管理层应依据监测报告的分析结果和反馈看法,及时调整医院的疾病监测与掌控策略,提出改进看法并协调各部门的合作。

6. 监测报告的保密和使用6.1 监测报告涉及患者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应严格保密,不得外泄或用于其他非疾病监测和掌控的目的。

6.2 监测报告仅限于内部使用,未经授权,不得向外部单位和个人供应。

6.3 监测报告的使用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的相关规定,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窜改、删除或伪造监测报告。

7. 监测报告的评估和改进7.1 疾病监测与掌控部门应定期评估本制度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和完善制度。

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

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

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一、引言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是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提高实验室的整体质量管理水平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和流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的各个方面,包括质量控制的目的、程序的内容和步骤、质量控制的指标以及异常情况的处理等。

二、质量控制的目的1. 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 提高实验室的整体质量管理水平;3. 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4. 保障客户的利益和满意度。

三、程序的内容和步骤1. 样品接收和登记a. 确保样品接收环境符合要求,避免污染和交叉污染;b. 对样品进行标识和登记,确保样品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样品准备和处理a. 根据检测要求,对样品进行必要的准备和处理;b. 确保样品处理的方法和步骤符合标准要求。

3. 仪器设备校准和验证a. 定期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和验证;b. 记录校准和验证的结果,并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4. 检测方法的验证和确认a. 对实验室所使用的检测方法进行验证,确保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b. 确认检测方法的适合范围,避免误用和错误解读。

5. 质量控制样品的使用和管理a. 使用合适的质量控制样品进行日常检测,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b. 管理质量控制样品的存储、使用和追溯。

6. 检测结果的记录和报告a. 对检测结果进行准确的记录和报告,确保结果的可追溯性和可靠性;b. 根据要求及时向客户提供检测结果报告。

四、质量控制的指标1. 准确性a. 检测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b. 样品重复检测的一致性。

2. 精密度a. 同一样品的重复检测结果的一致性;b. 不同样品之间的变异程度。

3. 稳定性a. 检测方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结果变化情况;b. 仪器设备的长期稳定性。

4. 灵敏度a. 检测方法对目标物质的最小检测限度;b. 检测方法对目标物质浓度变化的响应程度。

五、异常情况的处理1. 当检测结果不符合质量控制指标时,应及时进行异常情况的分析和处理;2. 确定异常情况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3. 对异常情况进行记录和报告,并进行追溯和改进。

报告中的质量控制与验证方法

报告中的质量控制与验证方法

报告中的质量控制与验证方法概述:在各个行业和领域,报告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确保报告的质量,必须采取一系列的质量控制和验证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报告中的质量控制与验证方法,包括可靠数据来源的选择、标准化和规范化、数据验证和异常检测、报告的可复制性和透明度、以及定期审核和改进的过程。

一、选择可靠的数据来源一个高质量的报告必须基于可靠的数据来源。

在选择数据来源时,需要考虑数据的准确性、可信度和时效性。

有一些权威的数据库和机构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例如政府统计机构、研究机构和国际组织。

此外,还可以考虑行业内的专业机构和评估师的意见和数据。

二、标准化和规范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是保证报告质量的重要环节。

标准化是指将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标准进行处理,使得数据具有可比性和一致性。

规范化是指在报告中使用统一的术语和格式,提高报告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标准化和规范化可以通过制定标准操作程序和指南来实现,并通过培训和审核来确保执行。

三、数据验证和异常检测数据验证和异常检测是报告中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数据验证是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完整性的过程,可以通过比较多个数据源的结果、重复测试以及交叉验证等方式进行。

异常检测是用来发现和纠正数据中的异常值和偏差。

数据验证和异常检测可以通过使用统计方法、数据分析工具和专业知识来实现。

四、报告的可复制性和透明度可复制性和透明度是保证报告质量和可信度的重要要素。

可复制性是指他人能够重现并得到相似结果的能力。

为了增强可复制性,报告应该提供详细的方法和步骤,以及必要的数据和参数。

透明度是指报告显示了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过程的清晰度和透明度。

透明度可以通过提供数据源、方法和步骤的清晰描述,以及披露可能的偏差和不确定性来实现。

五、定期审核和改进的过程定期审核和改进是确保报告质量持续改善的手段。

通过定期审核,可以检查报告中的潜在问题和错误,并及时进行修正。

改进过程可以包括修改标准操作程序、更新数据来源、改进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等。

检验检测报告管理措施

检验检测报告管理措施

检验检测报告管理措施1.建立清晰的管理流程:企业应该制定清晰的检验检测报告管理流程,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和权限,确保流程的规范性和高效性。

流程应包括报告的编制、审批、发放、归档等各个环节,并明确每个环节的负责人。

2.确保报告真实可靠:企业应合作选择专业可靠的检验检测机构,确保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同时,企业还需建立起与检验检测机构的密切沟通关系,确保双方的配合和协作。

3.报告编制规范化和标准化:企业应要求检验检测机构遵守相关标准和法规,确保报告的编制规范化和标准化。

报告应包含完整的测试过程和结果、相关的技术参数和标准、结果的评估和分析等内容,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管理。

4.报告审批和发放:企业应建立报告的审批制度,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审批人员应对报告进行认真审核,核对报告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并及时发放给相关部门和客户。

5.报告归档和保管: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报告归档和保管制度,确保报告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报告应按照一定的分类和存档规则进行归档,同时,应保留一定的备份,以防止报告的丢失和损坏。

6.报告的定期回顾和分析:企业应定期回顾和分析已有的检验检测报告,识别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机会。

回顾和分析应该包括对报告的准确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检验检测机构的表现和服务满意度等方面的评估,以便于优化报告管理措施和提升品质水平。

7.培训和提升:企业应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提升,提高员工对检验检测报告的认识和理解。

员工应了解报告的重要性和价值,了解如何正确解读和使用报告,从而提升其对产品质量和安全的认知和责任意识。

8.不断改进:企业应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不断完善和优化检验检测报告管理措施。

通过与检验检测机构和客户的密切合作和反馈,以及对内部管理流程和员工培训的不断改进,企业可以逐步提升管理水平,确保检验检测报告的质量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建立有效的检验检测报告管理措施对于企业非常重要。

通过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流程、确保报告的真实可靠性、定期回顾和分析、培训和提升以及持续改进等措施,企业可以提升检验检测报告的质量和有效性,从而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增强企业竞争力。

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

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

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一、背景介绍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是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设计的一套程序和流程。

通过对检测结果的质量进行控制,可以有效降低误差和风险,提高检测结果的可信度和可比性。

二、目的该程序的目的是制定一套标准化的流程,用于监控和控制检测结果的质量,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满足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保障客户和用户的权益。

三、程序内容1. 质量控制计划制定:制定质量控制计划,明确质量控制的目标、方法和要求,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样品准备:按照标准操作程序,对样品进行准备和处理,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一致性。

3. 仪器设备校准和维护:定期对检测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4. 样品检测:按照标准操作程序,对样品进行检测,并记录检测结果。

5. 质量控制样品的使用:使用质量控制样品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质量控制数据分析:对质量控制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 异常处理:对于出现异常的检测结果,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8.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对于出现质量问题的情况,制定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防止问题再次发生。

9. 质量控制记录和报告:记录质量控制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并生成质量控制报告,以备查证和追溯。

四、程序执行1. 质量控制计划的制定和发布:由质量控制部门制定质量控制计划,并将其发布给相关部门和人员。

2. 培训和意识提升:对相关人员进行质量控制流程和要求的培训,提高其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

3. 执行质量控制流程:按照质量控制流程和要求,执行样品准备、仪器设备校准和维护、样品检测等工作。

4. 监控和记录:对质量控制过程进行监控和记录,包括样品准备过程、仪器设备校准和维护过程、样品检测过程等。

5. 数据分析和评估:对质量控制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检测结果有效性质量控制程序

检测结果有效性质量控制程序

检测结果有效性质量控制程序检测结果有效性质量控制程序一、引言⑴目的该文档旨在建立一个完整的检测结果有效性质量控制程序,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⑵背景在各项检测工作中,准确的检测结果至关重要,涉及到对样品、产品或过程的评估和决策。

因此,需建立一套有效的质控程序,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并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二、质量控制程序⑴样品准备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确保样品的准备符合要求,包括适当的存储、采样和标识等。

⑵实验设备和仪器校准确保实验设备和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定期的校准和维护。

⑶实验方法和操作规程制定明确的实验方法和操作规程,包括实验步骤、操作程序、数据采集等,以确保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

⑷质量控制样品在每次实验过程中,添加质量控制样品(正样品和负样品),以检验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⑸数据分析及验证对实验结果进行及时的数据分析和验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⑹不符合结果的处理当出现不符合的实验结果时,需要记录并进行新的实验验证,确保最终的结果是可靠和准确的。

⑺实验结果的报告和记录所有实验结果需要进行报告和记录,包括实验过程的详细描述、数据结果和分析等。

三、附件本文档涉及以下附件:⒈实验方法和操作规程⒉样品准备和标识要求⒊实验设备和仪器校准记录⒋质量控制样品记录⒌数据分析和验证报告⒍实验结果报告和记录样本四、法律名词及注释⒈质量控制:指通过一系列质量管理手段和措施,对产品、服务或过程进行管理、控制和改进的系统性活动。

⒉校准:指对某个测量设备或系统的性能特征进行检验和调整,以确保其符合给定的要求。

⒊可重复性:指在相同条件下,采用同样的方法和仪器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

⒋可比性:指不同实验室或不同分析者在相同条件下使用相同方法和仪器测量同一样品所得结果的一致性。

检验检测报告质量控制程序

检验检测报告质量控制程序

精品企业管理资料,用心整理的下载即可修改使用!!欢迎下载使用!!检验检测报告质量控制程序1.目的对出具的质量检测报告实施控制,使报告准确、清晰地反映检测信息。

2.适用范围适用于质量检测报告的编制、校核、批准、发送、存档和修改。

3.职责质量检测报告由检测人员负责编制、质量监督员负责校核,技术负责人负责批准,综合办公室负责全面校核和发送、存档,原报告编制者负责修改与补充。

4.工作程序4.1质量检测报告的编制4.1.1质量检测报告应严格按照《质量检测报告书的编制规定》进行编制,以保证统一格式,统一报告封面和内页。

4.1.2检验(测)报告由检测人员编制,报告各栏目应全部填写,不得遗缺,不得改动。

4.1.3检验(测)报告上的数据应当是经过数据处理后的最终形式。

检测数据的有效位数和误差表达方式除了应符合GB8170-87《数值修改规定》外,还应满足或高于标准的要求。

所有数据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必要时,还应增加不确定度的估算。

4.2检验(测)报告的校核批准4.2.1检验(测)报告编制人员在确认检测数据及评价结论等信息正确无误后签字,对报告的正确性负责。

4.2.2校核人员要对以下方面进行校核a.委托检测合同上信息是否在报告上完整准确反映。

b.原始记录的数据与报告中的是否一致。

c.检测和判定依据的正确性。

d.判定结论的正确性。

e.报告及其所依据的原始记录、附件(委托单、图)是否齐全。

f.经校核确认无误,校核人在检测报告上签字并负责。

4.2.3当仲裁检测时,质量负责人对案卷全面审核确认无误后,作为审核人员签字。

最终由法定代表人审核签发。

4.2.4《质量检测报告书》编制、审核、签发检测科室将审核签字后的产品检(验)测报告及相关资料送交质量管理科。

质管科人员认真审核后编制《质量检测报告书》(对于监督检测样品应作评价)。

质量负责人对产品《质量检测报告书》进行全面审核,然后由授权签字人审核、签发,办公室盖公章。

4.3检测报告的保密见《保密和保护所有权程序》中的有关规定4.4检测报告的发送、存档和借阅4.4.1检测报告正本交委托方,副本留本中心存档。

做好检测报告的质量控制方法

做好检测报告的质量控制方法

做好检测报告的质量控制方法1.试验室硬件设施、包括场地、使用材料、建筑要求等要按相关试验室标准执行。

2.试验室内部技术质量掌握:也就是检验人员的检验技术掌握,详细方法有:①标准物质(样品)盲样检测:由检测人员对标准物质(样品)盲样检测,将检测结果与标准值比较,以验证检测测量力量。

②样品复测:某一样品的检测完成后,再用相同的方法对该样品的相同参数进行复测,将两次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检测结果的牢靠性。

③人员比对:由不同的检测人员对某一样品进行相同方法的检测,将两次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检测结果的牢靠性。

④样品不同特性的相关性检验:同一样品的某些参数之间往往有肯定的内在联系,对这些参数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亦可作为推断检测结果牢靠性的方式之一,若相关参数检测结果相互冲突,应查找缘由,对有疑问的项目进行复测,使相关参数间的关系趋于合理。

3.其次步在试验室硬件软件的质控下,要做好试验室检测环节的质量掌握。

首先要做好试验室标准物质以及试剂的管理①标准物质(参考物质、标准溶液、对比品)对检测质量有重要的影响。

对标准物质严格进行选择、选购、验收、标识、保存、使用、维护、校准。

②选购标准物质必需确保选购有充分质量保证的供应商。

假如供应商无独立质量保证、我们又对其质量无法实施检查或验证、不能证明其质量符合要求的,不得选购。

③标准物质存储:标准物质需要在特别条件下存储,需要配置必要的设施时,标准物质的存放环境、存放条件应符合规定要求和平安要求,并对标准物质存放场所做出明显标志。

④标准物质使用:使用标准物质,必需进行领用登记,并对其质量进行跟踪记录;标准物质、参考物质的使用和保管由专人负责,存放在干燥、清洁的环境中,存放要求有序整齐,严禁变质、污染。

标准物质使用应按登记表做好使用、消耗记录,并按说明书规定的条件使用,标准物质只准取出不准倒回。

4.在试验室检测质控中其中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是做好样品的质量保证。

供检验用的样品的质量虽不属于试验室检验的内容,但它却直接影响检验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疾控检验报告软件流程设计中的质量管理要求
作者:徐少华黄凤珍
来源:《中国卫生产业》2018年第03期
[摘要] 该文介绍了基层疾控系统样品检验报告系统软件流程设计中,怎样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框架中,符合计量认证相关质量管理要求,体现公平、诚信原则。

从样品登记、检测、审核、签发每个环节实现了分级授权审批,全流程实行电子痕迹记录。

探索将检验检测机构评审准则相关报告管理质量管理要求植入到软件中。

[关键词] 疾病预防控制;检验报告;质量管理;诚信
[中图分类号] R1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1(c)-0137-02
当前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实验室对于样品检验报告的管理,一般分为LIMS系统[1-2]、OA 系统[3]、文字处理办公软件等3种方式。

LIMS系统是通过自动采集分析仪器输出的样品检测项目的结果数据信号、经数据库处理的整套系统。

目前一套LIMS系统一般要数十万元以上,采用的单位相对偏少。

OA(办公自动)系统主要是通过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网络功能通也是其显著特色,特点是信息化程度较高,可实现电子签名、批量自动评价、检测审核和终审签发,通过局域网或互联网进行信息处,也是其显著特色。

OA系统一般几万元就可以配置到位,每年的维护费用也较少,因此采用OA类样品管理系统的单位相对较多。

仍有不少单位使用文字处理办公软件,常用的Word、Wps等办公软件,它们只能对进行文字编辑和打印,工作效率很低、差错率,无网络办公、数据处理与统计功能。

这种方式,全靠人工输入数据,经常会出现信息逻辑错误,是目前最简单、最原始的报印方式。

从2009年起该中心开始引入网络版的样品报告管理软件,完成了样品采集信息录入、实验室检测结果输入以及报告审核和签发管理,可以自动嵌入检验依据,对样品检验报告基本实现了自动评价,实现了不同类别的报告格式统一,消除了报告格式性和时间逻辑性差错,显著提高了报告正确率,杜绝了报告的非正常改动,保证了报告的安全性。

运行中也发现还存在许多不足, 2016年在升级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改进。

结合新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4]《检验检测机构诚信基本要求》(GB/T 31880-2015)[5],为了体现公正、诚信的要求,将检验检测报告所涉及的人员资质、保护客户秘密、检测标准等质量要求列入了主要改进项,使其不仅符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也能满足客户服务的需要。

按照“独立、公正、诚实、高效”原则,完全实现了在流程设计中将质量要求融入其中。

通过样品报告管理系统流程管理,建立检验、审核、签发分层管理,全程实现了所有操作电子痕迹记录,做到“谁签字,谁负责”的诚信体系。

现将样品检测信息管理系统流程管理及诚信体系从设计到使用介绍如下。

目前还有相当数量的实验室仍在使用文字处理类办公软件制作检验检测报告[6],效率低,极易出错,报告合格率很低。

该中心2009年开始使用专业的检验报告系统软件,根据使用中存在的问题2016年初进行了升级,软件升级后的流程为才下几点。

①有评价的流程如公共场所、饮用水、食品、餐具及医院消毒检验报告,见图1。

②无评价的流程如疾病、突发事件、质控或能力验证检测报告,见图2。

1.1 样品登记
由样品接受科室或业务负责完成。

1.2 任务分配
疾控系统检测一般是按年度分配任务,一年中每个人开展项目基本上是固定的,因此在软件设计中设置了默认上次的任务分配功能,这样就减少了每个样品都要进行一次任务分配的重复工作,检测科室负责人也可以根据工作要求随时修改指定检测人员。

任务分配其功能有两个,一是分配到的项目检测人必须要有相应资格,未分配到该项目的人员(审核、签发人员除外)无法查看、修改该项内容,做到了既对项目负责,又对客户负责的原则,避免了结果被非授权人篡改的可能。

检测人员打开有本人检测项目的样品报告,只显示已分配给自己的检测项目,避免了升级前软件显示全部项目误录入到别人检测的项目中的现象。

同时为了体现保密管理要求,对检测样品信息进行了权限管理,所有数据均为授权查看,采样科室样品信息管理人员只能看到自己录入的信息,无法查看检测结果数据,本科室其他非授权人员也无法查看该信息。

检验科检测人员只能查看已分配的信息,也无法查看分配给其他人的检测结果,较好地体现了保护数据机密原则,为保护客户机密提供了技术保障,而不是将保护客户机密停留在文件上或口头上。

1.3 检测
由已分配任务的检验人员将自己的检测结果录入系统中。

1.4 检测审核
检测完成后,由授权审核人员对检测结果进行审核。

现场检测人员录入检测结果后,如有评价时,则可不经过检测审核(软件设置为:录入检测结果的同时进行检测审核),待评价完成后一并审核,减少了重复操作。

不合格结果可发回重新检测。

业务科室(一般为样品受理科室)经授权的评价人员根据检测结果,依据相关卫生标准开展卫生学评价(软件设置了自动生成评价意见的功能)。

1.6 签发
检测、评价审核完成后授权签字人对检测报告和评价进行最后的审核,同意后点击签发键确认签发,发现不规范要求内容时可发回相关环节重新检测或评价。

1.7 电子签名
建立每个使用人的电子签名格式,根据职责授予相应权限,在操作中自动生成操作人员的电子签名。

电子签名由管理员导入每个人的电子签名图片,软件设计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7]第十三条、第十四条。

网络管理为了缩短送样环节的时间。

2 结果
通过设置检测、任务分配、评价权限,按资质分配检测项目,既保护了客户信息不被“非法”泄露,又避免了结果被非授权人篡改的可能,体现了客观公正原则。

加入电子签名功能,确保了签名的真实性。

网络功能的实现,极大地缩短了样品检测流转时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单位文化。

3 讨论
该文探讨了基层疾控机构,在检验报告的管理中,如何体现诚信和保护客户机密,实现检测活动相关质量管理要求,是目前很多基层疾控机构所面临的普遍性问题。

在一个样品检验报告管理系统中,怎样实现质量管理学体系中关于诚信、保护客户机密、文件控制、报告管理等相关质量管理要求,是目前很多检验检测单位面临的一大问题。

通过6年来使用样品检验报告管理软件的体会,样品检验报告管理既要控制报告格式、信息的准确,又要使检测的真实性、客户希望保护的信息以及人员资质控制等环节符合管理要求[8],基层疾控机构以及其他第三方综合性实验室要实现管理体系对诚信、保护客户机密等质量管理要求,就必须要在检测检验报告的相关环节加以控制。

是在软件设计时与程序员反复沟通,通过对登记、检测、审核、签发各流程的认真梳理,以人员职责为主线设置不同的权限,对检测、审核、签发、报告打印、信息查看各环节实施权限管理,在数据库中对每个操作者的每一次的操作痕迹进行记录,体现了样品检验报告的“阳光”管理,基本实现了《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检验检测机构诚信基本要求》中的相关质量管理要求。

该中心采用的OA类样品报告管理系统软件,因其流程设计合理,能满足检验检测机构的质量管理要求,还能通过网络实现样品信息实时录入,结果快速录入、审核,加之购置和维护费用低,是目前比较有效的配置选项。

[1] 宋华斌,王冠群.LIMS系统在疾控系统实验室应用的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7):3270-3271.
[2] 袁礼.LIS在检验科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 2015(9):545-546.
[3] 杨凤华,董爱军,胡霞清,等.检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2,29(12):781-784.
[4] 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国认实[2016]33号][EB/OL][2016-06-02][2016-08-28].http:///xxgk/gwxx/2016/201606/t 20160602_51598.shtml.
[5] 中国国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31880-2015检验检测机构诚信基本要求[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
[6] 陈家从.卫生检验报告质量规范表述浅析[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5,12(3):52-53.
[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5.
[8] 姜小仙,褚国华,徐秋林,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检验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4):255-257.
(收稿日期:2017-10-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