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原型李白论
关于李白的议论文800字10篇
关于李白的议论文800字10篇关于李白的议论文800字范文10篇中华民族的历史悠久而深远,李白,他不仅是一部民族文明的创造史,一部民族精神的生长史,也是一部风流人物的缔造史。
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关于李白的议论文”,欢迎阅读与借鉴!关于李白的议论文800字篇1作为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清新飘逸,豪迈旷达,已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动摇的扛鼎之作,而《蜀道难》,就是这诸多审美对象中的一个经典。
李白借“蜀道”这一特定的审美对象,通过描写“蜀道”之“难”,来表达自己对生命的体悟与认识。
而这种强烈的生命意识,就是《蜀道难》的魅力之所在。
而今,往日的嗟叹与无奈都变成了令人欣赏的美景、奇观,“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的千年古道,也变成了宽阔的道路,行人车辆不断。
一场突如其来的人间灾难悄然而至,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地动山摇,山崩地裂,房屋倒塌,桥梁坍塌,公路被山体滑坡、泥石流阻断……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再一次出现了“蜀道难”的局面。
面对困境,有的人选择面对,有的人则躲避。
而我们的解放军义无反顾地担负起了抗震救灾的重任。
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用自己的身体和困难抗争,从瓦硕下面救出一个个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生命;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从4999米严重缺氧的高空,空降地震灾区救助灾区人民,创造了世界军队空降史的奇迹;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挖凿堰塞体导流明渠,排除了堰塞体溃坝湖水淹没下游绵阳市的险情,创造了世界上成功处理大型堰塞湖的奇迹。
是呀,蜀道难,但难不倒我们的民族和国家,也难不到我们英勇。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也会有“蜀道难”的境遇。
面对困难,我们应该怎么选择?文学家王国维曾把人生的境界分为三种: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无论何时何地,王国维想告诉我们的是,要有那份别样的豁达、顽强和坚持不懈。
而刘墉先生则把这三种境界分别比作骆驼、狮子、婴儿。
关于李白的800字议论文精选5篇范文
关于李白的800字议论文精选5篇范文在我的心中,有一个长长的影子,纵跨上下千余年,青衫长袖。
持剑把酒,他,是李白。
下面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关于李白的议论文”,欢迎阅读与借鉴!关于李白的议论文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先世为陇西(今甘肃)人,5岁时随父亲迁居四川。
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游侠。
25岁时开始漫游各地,42岁那年被任命为供奉翰林。
李白毕生写诗。
他写起诗来既快又好,杜甫说他是“斗酒诗百篇”。
他的诗歌,热情奔放,气势宏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后世称他为“诗仙”。
李白的父亲是位商人,做生意赚了不少钱,相当富裕。
相传,李白小时候在四川象耳山读书。
有一天逃学下山,经过一条小山涧,见到一位老奶奶在山洞旁磨铁棒。
李白觉得很奇怪,走上前询问,老奶奶回答说要用铁棒磨针。
一根粗铁棒要磨成一根细小的针谈何容易,但老奶奶信心十足,她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从此以后李白就打消逃学念头,下功夫读书了。
他既学文又习武,专门学习剑术。
决心要做一个满腔侠义的“游侠”。
李白幼年时候记忆力特别好。
诸子百家,佛经道书,无不过目成诵。
据说他五岁就会诵写“六甲”,十岁能读诸子百家的书,懂得了不少天文、地理、历史、文学等各方面的知识。
此外,他还学会了弹琴,唱歌,舞蹈。
一天,李白家中来了一位客人,风流儒雅,气概不凡,是当时很有名气的文人,这次是到蜀中来做官的。
在长安,他早就听说李白的诗名,这次来到蜀中还未上任就前来拜访了。
家人带他来到一条河边的柳树荫下,只见一个年幼的书生,头戴纶巾,佩一把宝剑,正在吟诗,同样是风流倜傥,卓越不群,诗人对这少年的喜欢之情油然而生。
他又看了看少年李白的诗稿,先是吃惊,后是赞叹,最后竟是击节拊掌了,他说:”小家伙的文辞简直可以和司马相如平分秋色啊!好好写吧,中国第二个屈原就要横空出世了。
”李白自小志趣远大,禀性高洁。
当时的读书人要想求取功名,都去参加进士考试。
李白想,大丈夫在世,要做就做个国家栋梁,否则就一辈子只当一个平民百姓。
李白在安陆十年论略
李白在安陆十年论略关于李白的思想,历代学者已有过不少精辟的论述。
特别是解放后,一些论家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李白的思想性格,放在他所处的那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加以分析,从而把李白研究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但也应该看到,目前至少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注意,一是由于对李白的生平缺乏翔实的考证,因而在具体品评李白的的某些作品时,往往出现一些牵强附会、甚至误解的地方,二是对李白思想性格形成的过程分析不够,容易给人造成一种错觉,即其思想性格似乎是天生的,或者是他本身所固有的。
本文在考证李白交游、行踪的基础上,试图将其在安陆十年思想性格的形成作一简要论述,以求教于方家。
(一)一些著名学者关于李白思想的论述,其基本点:一是认为李白的思想复杂,但以道教思想为主。
范文澜认为:“道教得到唐玄宗的提倡,所谓神仙如张果等人相继出现,这在文学史上必然要有自己的代表人物,李白正是反映道教思想的杰出作家。
”刘大杰认为:“这些方巾气十足的秀才儒生,他是看不上眼的……他这种排圣贤、反封建、鄙权贵、轻礼教的思想,贯通他的全部作品。
”罗宗强认为“李白明确提出的政治主张却更多的包含着道家的东西。
”二是认为李白的思想是儒、道混杂。
郭沫若认为:“李白的思想,受着他的阶级的限制和唐代思潮的影响,基本上是儒、释、道三家的混合物”。
游国恩等人认为李白的一生是复杂的。
作为一个天才诗人,他还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逸人、策士、酒徒等类人的气质或行径。
这和他的思想的复杂性是分不开的。
我们认为,要正确分析李白的思想,后人的探讨固然重要,但不应离开当时人的记述和李白本人的诗文。
特别是李阳冰、魏万二人,李白曾委托他们整理诗稿,他们直接听过李白的口述。
细读李阳冰等人为李白编辑诗文的序,可知他们并不强调李白的所谓道教思想,相对地,一致肯定的,却是他正统的儒家思想。
李阳冰说他“不读非圣之书,耻为郑卫之作。
故其言多似天仙之辞。
凡所著述,言多讽兴,自三代己来,《凤》、《骚》之后,驰驱屈、宋,鞭挞扬、马,千载独步,唯公一人。
初二作文议论文《话说李白论(一)》700字(总9页PPT)
关键词:个性,人生目标,想象,姿态,
老朋友,作品,内容,技巧,声律,格律,语 言,蔑视,追求,可惜,说起,注重,对仗,锤 炼,相反,自由,广泛,纯熟,严谨。 词语:个性 拼音:gèxìng 解释:事物的特性,即一事物区别于 他事物的特殊的性质。毛泽东《矛盾 论·矛盾的特殊性》:“因为矛盾的各 各特殊,所以造成了个性。”刘少奇 《对文艺工作的几点意见》:“这人 说一句...
疾苦,笔底,诗仙,人生观,经历,不能,否 认,称为,抬举,广泛,杰出,深远。 词语:诗篇 拼音:shīpiān 解释:诗的总称。唐杜甫《江上值水 如海势聊短述》诗:“老去诗篇浑漫 与,春来花鸟莫深愁。”清黄遵宪 《杂感》诗:“俗儒好尊古,日日故 纸研;六经字所无,不敢入诗篇。” 巴金《随想录》二四:“诗人可能把 他火热的感情写成...
初二作文议论文《话说李白论 (一)》
可为什么他们的人生道路差
距这么大。无非就是态度问
题。其风格飘逸,豪迈,豁达。
诗歌 李白的
唱雄伟壮丽的自然,
善于描写和歌咏祖国山河,
气势豪迈而奔放,不屑于细
对偶 微的雕琢与
的安排,而用大
刀阔斧、变幻莫测的手法与线
条,涂写心目中的印象和感
情,创造艺术的鲜明形象,
雄放无比的风格。
关键词:人生道路,差距,态度,问题,
风格,诗歌,歌咏,祖国,气势,不屑于,对 偶,手法,线条,心目,印象,感情,艺术,鲜 明形象,雄放,飘逸,善于,描写,奔放,雕 琢,安排,涂写,创造,无比,豪迈,豁达,雄 伟,壮丽,细微。 词语:差距 拼音:chājù 解释:事物之间的差别程度;特指距 离某种标准的差别程度。如:有差距; 找差距。
初二作文议论文《话ຫໍສະໝຸດ 李白论 (一)》在杜甫计较天下得失时!李白在游走
李白历史研究报告
李白历史研究报告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中国唐朝的一位伟大的诗人。
他的诗歌形象丰满、情感奔放,被后人称为“诗仙”。
李白的创作活跃于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他的诗歌继承了古代文人的艺术传统,又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个性。
本报告将从李白的生平、诗歌特点和影响等方面来进行详细的研究。
李白生于唐玄宗天宝十年(701年),出生于今陕西省凤翔县。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文人的家庭,从小就接受了严格的教育。
李白年轻时游历过很多地方,见识广博,他从事官府勾当和华丽的生活。
但在李白36岁的时候,因为受到玄宗的怀疑,被贬为杜牧一样的议郎,后来又因与人斗酒起斗笠之争,被贬为夔州司马。
李白於764年去世,享年61岁。
李白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青莲居士诗》,也有婉约的《秋夜寄邱员外钤辖兼呈诸公》等。
他的诗歌常常表达了他对自然和宇宙的热爱,同时也表现了他的个性和生活态度。
李白的诗作形象丰满、语言流畅,常常采用修辞手法和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他的诗歌广泛运用了形象化和象征化手法,给人以浩荡奔放的感觉,而其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也具有很强的想象力和感染力。
这些诗作给人一种旷达豪放,力图超越尘凡的感觉,不受限于世俗之间的束缚,展现了李白豁达不拘的性格。
李白的诗歌创作达到了高峰,对后世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杜甫对李白的诗歌深感敬佩,将其作为自己的偶像和楷模。
他在《白马篇》中写道:“君不见白水溪头尽,涪江楼下逸君诗。
世人又见江流尽,唯我蜀江亭下看。
”这也是李白诗歌对后世的影响之一。
李白的诗歌受到了长期的传颂和赞颂,被誉为诗仙,他的诗歌塑造了一种文化意象和精神面貌,成为后世文人的楷模和追求的对象。
综上所述,李白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作表达了对自然和宇宙的热爱,展现了豪放的个性和生活态度。
他的诗歌风格多样,常采用修辞手法和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李白的诗歌影响深远,受到了长期的传颂和赞颂,成为后世文人的楷模和追求的对象。
初二作文议论文《话说李白论(一)》700字(共9页PPT)
话说李白论(一)
700字
李白,大家不可否认诗仙
历 李白的丰功伟绩。公认为是中国
史上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
人。
李白他诗词主要为浪漫形
式,其作品天马行空,浪
意境 漫奔放,
奇异,才华横溢;
诗句如行云流水,宛若天成。
读起来气势恢宏,幽若飘雪。
关键词:大家,诗仙,历史,浪漫
主义,诗人,诗词,形式,作品,天马行 空,意境,诗句,行云流水,公认,奔放, 起来,飘雪,杰出,浪漫,奇异。
关键词:个性,人生目标,想象,
姿态,老朋友,作品,内容,技巧,声律, 格律,语言,蔑视,追求,可惜,说起, 注重,对仗,锤炼,相反,自由,广泛, 纯熟,严谨。
初二作文议论文《话说李白论 (一)》
杜诗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
他的诗主要是些现实主义,较
为凄苦。他的创作高潮是安史之乱前
社会 后,其大部分反映当时
腐败,
计较于整个天下的得失,总是一副悲
姿态 苦缠绵
。“天下的得失”自
然每天会有的,不可能能够制止住这
种局势。
关键词:风格,现实主义,社会,
姿态,局势,反映,计较,得失,可能, 能够,制止,凄苦,缠绵。
初二作文议论文《话说李白论 (一)》
可也不能否认他的丰功伟绩。杜甫流
诗篇 传下来的
是唐诗里最多最广
诗人 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
之一,
作品 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
被称
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
疾苦,笔底波澜。
诗仙之名并非抬举,他与杜
甫的人生观恰恰相反,但经
历都差不多,一生不得志,只做过
小官。
关键词:诗篇生观,经历, 不能,否认,称为,抬举,广泛,杰出, 深远。
李白的历史背景解读
李白的历史背景解读李白(701年-762年),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歌作品以豪放、奔放、浪漫为主,展现了他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独特见解。
在研究李白的过程中,我发现他的作品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当时历史背景的一种反映和解读。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的角度对李白的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唐代的政治与社会背景李白的创作活动发生在唐朝的开元盛世。
开元时期是唐朝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国力强盛,经济繁荣。
然而,开元中后期,唐朝的政治腐败和社会矛盾逐渐加剧,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
这场动荡的战争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李白的豪放与奔放李白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而著称,这与他所处的历史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安史之乱前,李白的创作更多地表现出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诗中充满了豪情壮志和乐观向上的情绪。
然而,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得他的创作逐渐转向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他的作品中开始出现了对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批判和反思,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关怀。
三、李白的浪漫主义情怀李白的诗歌不仅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还融入了浪漫主义的情怀。
他对自然的描绘常常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把自然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
这种浪漫主义情怀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他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四、李白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李白的作品中常常表现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与自豪感。
他的诗歌中融入了大量的历史典故和文化符号,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他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不仅表现在对历史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上,也表现在对外族文化的排斥和抵制上。
他通过对中华文化的赞美和对外族文化的批判,彰显了他对中华民族的独特认同和文化自信。
总结起来,李白的诗歌作品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当时历史背景的一种反映和解读。
他的作品中既有对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批判,也有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同时还融入了浪漫主义情怀和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与自豪感。
关于李白的800字议论文精选范文
关于李白的800字议论文精选范文关于李白的议论文1唐朝,这个历极其重要的朝代,辉煌的唐文化。
贞观年间,社会安定,名相,名将辈出。
女皇武则天,一位奇女子,历有着神秘色彩的人物。
唐玄宗,他和杨贵妃在历总是一段佳话。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涌现了许多才子佳人,其中着名的是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李白性情豪放,诗境奇妙,不愧为“诗仙”。
品读你,品读你的爱国情怀。
你热爱祖国山河,遍览各地各山大川,为的是踩着祖国的泥土,享受自己的生活。
你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你的用意在于反对分裂,维护统一,一腔忠爱之情。
《蜀道难》自然就成为名垂千古的爱国主义的诗篇。
品读你,品读你的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
你才华横溢,唐玄宗闻其盛名,召你入宫陪伴饮酒作赋。
“李白斗酒诗百篇”看杜甫对你的描绘如此贴切,难怪成为至交。
当你喝醉时,也来了一句豪言壮语:“杨国忠来给我磨砚,高力士帮我脱鞋。
”杨国忠乃玄宗宠妃杨贵妃的哥哥,高力士是玄宗身边的红人。
也就是因为一句话,你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
但是你性情豪放,不围观场所束缚,所以才流传下近千首诗歌。
品读你,品读你的勤奋。
你的小时候或许和我们现在一样吧!一心只想着玩。
你幼时不爱学习,一次你逃学了。
之后你碰了一位老奶奶,她的话语给了你教育和启发。
从此你发奋读书,一直把“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记在心里。
当然你的故事也激励着我们,只要坚持,铁杵终有一天会磨成针的。
品读你,品读你的诗篇。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三峡猿声使我们回到了远古。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股思乡之情涌上心头,月明星稀,一片悲凉。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你与孟浩然的情谊,让我们珍惜友谊。
总之,你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富有想象,已经奇妙,语言轻快。
品读你,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品读你,你的故事给我深深地思考;品读你,用心感受你的诗境。
长江之巅,留下你的身影,品你千年诗意。
关于李白的议论文2从我第一次接触诗歌起,口中就经常吟唱那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关于李白的800字议论文5篇
关于李白的800字议论文5篇关于李白的议论文1岁月悠悠,湮没于无声。
有一人,身着敞怀青衫,披散青丝,一壶酒,一把剑,傲立于历史长河的岸。
他是李白,盛唐的灵魂。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生于那片声势浩大的盛唐山水,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他是众星捧月的那月,却仍郁郁寡欢。
他知道自己不善阿谀奉承,常伴君王左右亦不是他的志向。
玄宗赐金放还,他仍意气风发。
纵然颠沛流离、历经坎坷,但他喜笑悲歌气傲然,九万里风鹏正举。
沧海一声笑,散发弄扁舟。
他用时代的最强音,高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一声呐喊,惊醒了多少千百年来被封建制度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人,鼓舞了多少仁人志士敢悄悄直一直腰,又扶起了多少人心灵深处最后一丝人格尊严。
是他,李白,让我懂得在面对两难选择时,及时两袖只剩清风,也要坚定地选择骨气。
是他教会了我挺直腰板,我就是我的自信。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追求自由,追求理想,追求没有世俗的秀丽山水。
他醉卧长安,天子难寻,不是粉饰,不为虚名,一路向前,踏遍故国河山。
他看天姥山,高吟:“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他看蜀道,高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他看庐山瀑布,高呼:“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的诗字里行间流露他吞吐宇宙的豪气,语言壮美使人深受震撼。
这一声声高喊,震醒了多少被功名利禄蒙蔽的心灵,又振奋了多少失意彷徨的人拨开迷雾,找到新的精神寄托。
是他,李白,教会我用容纳宇宙的心灵去对待每一件事物。
此路不通如何?换条路照样走向自己光明灿烂的未来。
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云帆沧海,拂袖而去,徜徉山水,对月抒啸,乐得轻松自在。
一星升起,他灿烂的是整个盛唐的星空。
他飘逸,欲上青天揽明月;他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狂放,我辈岂是蓬蒿人!他执剑,舞出一颗盛唐的剑胆。
他喝酒,饮出一位诗坛的谪仙。
他用酒涤荡自己的秉性,用诗解放自己的灵魂。
他是李白,早已映入史册,成为民族的精神瑰宝,成为千千万万人民心中的伟人。
古代文学论文李白写实文学思想述论
古代文学论文李白写实文学思想述论古代文学论文李白写实文学思想述论内容简介:古代文学论文李白写实文学思想述论怎么写呢,请看论文网我为大家整理的范文古代文学论文李白写实文学思想述论在唐代文学研究中,历史传统和唐代文士的关系已经得到人们的关注,但有些问题还有深入讨论的必要,李白与史学传统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古代文学论文李白写实文学思想述论”怎么写呢,请看论文网我为大家整理的范文古代文学论文李白写实文学思想述论在唐代文学研究中,历史传统和唐代文士的关系已经得到人们的关注,但有些问题还有深入讨论的必要,李白与史学传统的关系就是一例。
不少相关的论文实际上已涉及这一问题,如李白诗歌中的历史人物及其人格范式、李白与六朝诗人及其文化传承等。
则从李白使用“实录”一词的意义,进而探讨李白写实的文学思想及其在创作中的运用。
刘知几《史通》多次提到“实录”,《采撰》云:“至如江东‘五俊’,始自《会稽典录》,颖川‘八龙’出于《荀氏家传》,而修晋、汉史者,皆征彼虚誉,定为实录。
苟不别加研核,何以详其是非?”(卷5,P117)《邑里》云:“欲求实录,不亦难乎!”(卷5,P114)《浮词》云:“夫文以害意,自古而然,拟非其伦,由来尚矣。
必以庾、周所作,皆为实录,则其所褒贬,非止一人,咸宜取其指归,何止采其四句而已?”(卷6,P160)《叙事》、《直书》、《鉴识》、《序传》都用到“实录”一词,大致是真实记载历史事迹和人物的意思。
李白的“实录”正是源于史学的概念,当将之转化为文学思想的角度来认识,可以理解为对真实性的追求,对写实的作风和技巧的追求。
在李白的散文创作中表现出一种对真实的自觉追求和技巧的运用,这在同时代的作家中并不多见。
为了追求真实的效果,李白自觉地运用了举证的方法。
方法之一引时人语坐实。
他在美别人时,常引当时人的话来证明一种事实。
如《上安州裴长史书》盛裴长史高义重诺,云:“故时人歌曰:‘宾朋何喧喧?日夜裴公门。
愿得裴公之一言,不须驱马埒华轩。
初二作文议论文《话说李白论(二)》1000字(共12页PPT)
朋 样的人,我们实在不能指望他对
友能有什么深情厚谊。
关键词:浪子,负面,评价,家乡,
朋友,超脱,难听,实在,不能,指望, 豁达。
初二作文议论文《话说李白论 (二)》
(王安石语)华而不实、空洞无物的 诗,别人确实也能写下、模仿,而无
需仰仗谪仙的高才。 哎!何人懂李白?虽说无人
知其心,可也未必如此!对君王不忠,
当时随便给李白弄了个官职,专 门把豪材大略的李白,去给 他的贵妃写诗,反正就是一直
要夸其漂亮,身为一个嫉恶如仇,自 高自傲的人来说。
关键词:高才,无人,官职,专门,
豪材,大略,贵妃,写诗,写下,模仿, 无需,仰仗,谪仙,身为,漂亮,自傲。
初二作文议论文《话说李白论 (二)》
还有什么可说的?
对家乡不愁?为何不愁,要
有这句话,我们应该赞一下,你们说 是不是?韩愈曾说过,谁若是想贬低
诗篇 李杜
,则就是蚍蜉撼树,不
自量力!谁能长剑挑尽人间知
纸扇 冷暖,
墨客回眸间随口的唐
诗传了千年。看流云任时间唱
不完这清弦,一袭白衫鎏金鞍,那年 你愤世出长安,到了洛阳赏牡丹,得
知己千杯不停盏,朝如青丝莫
等闲,叹骨中侠气自一篇,安能
事权贵谗言,使我负气不开
颜。
关键词:诗篇,长剑,人间,纸扇,
流云,时间,知己,青丝,侠气,能事, 谗言,负气,应该,贬低,挑尽,回眸, 愤世。
初二作文议论文《话说李白论 (二)》
李白就象一个浪子,往好处
说是超脱达,说难听的则是无情无
义。这是别人的负面评价,为
家乡 何?他对君王不忠;对
不愁,;
有酒喝就好,不管他是在哪里。对这
初二作文议论文
话说李白论(二)
历史人物类写作素材之李白
历史人物类写作素材之李白历史人物类写作素材之李白李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也是被大家写烂了的历史素材之一,为了帮助同学们在作文中写出新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历史人物类写作素材之李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人物类写作素材之李白1.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
走着笑着红尘,走着辞别故友。
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
然而李白同样是位被上苍嫉妒的文人啊!嫉妒他的人——年少英才;嫉妒他的诗——出水芙蓉。
;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
翰林遭贬,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所走的路更让我佩服。
这样说虽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觉得,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难哪里比陶潜与屈子少呢?但他却一直在走,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一块宝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磨来折去,却无半点玷污与磨损!2.李白洒脱,不寄托于高堂的庄严,不艳羡那官场的利禄,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诗人的位置上,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月辉起舞弄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吟出了好大的斗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吟出了好大的气魄,于是,大唐的江山史册上又多了几分厚重、灵动的神气!难道能说无仕途作为的李白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吗?不能。
3.当李白不被重用时,他却仍能快乐地梦游天姥,却仍能举杯畅饮。
他对明天有着乐观的微笑。
当苏轼屡遭贬谪,他却仍有“泛舟游赤壁”的雅兴,有“浪淘尽千古英雄”的豪迈。
他对明天有着希望的微笑。
当屈原纵身投江时,我想他也一定带着微笑,因为他坚信他的“众人皆醉唯我独醒;举世浑浊唯我独清”一定会给后人带来思索和警惕。
4.一勾弯月在冷凝处低悬,片片浮萍碎成摇曳的翡翠。
诗人一声长叹,涌起层层墨香。
李白的一生因为没有模仿世俗的不堪之流而铭留青史,因为舍弃了“钟鼓馔玉”,而做了一回真正的自我。
他的人生是成功的。
如果他像当时的士大夫之徒一样追求金钱和名利,而违背自己的灵魂,那么祖国的山河里便不再有他的飘逸长衣,历史里也便不再有他的名篇佳作为世人吟咏。
李白的历史写作与历史解读
李白的历史写作与历史解读李白(701年-762年),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对李白的研究心得主要集中在他的历史写作和历史解读方面。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几个角度对李白的历史写作和历史解读进行分析。
首先,李白的历史写作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
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将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融入到作品中,使得作品更富有感染力。
例如,他的《将进酒》一诗中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些诗句表达了他对时光流转和人生短暂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历史变迁的思考。
李白的历史写作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描述,更是通过个人情感的表达来传达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
其次,李白的历史写作注重对历史人物的塑造。
他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写和刻画,展现了他对历史人物个性和命运的理解。
例如,在《白日依山尽》一诗中,他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描绘了刘备在逃亡过程中的艰辛和坚毅,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的敬佩之情。
李白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写,使得历史人物更加鲜活和具体,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态度。
此外,李白的历史解读具有独特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他不仅仅关注历史事件的表面现象,更注重对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进行思考。
例如,在《登金陵凤凰台》一诗中,他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历史发展的追问和思考,他试图通过进一步的探索和理解来揭示历史背后的真相和意义。
李白的历史解读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描述,更是对历史背后的深层次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综上所述,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对李白的历史写作和历史解读进行了分析。
李白的历史写作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通过个人情感的表达来传达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他注重对历史人物的塑造,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写和刻画展现了对历史人物个性和命运的理解;他的历史解读具有独特的视角和思考方式,不仅仅关注历史事件的表面现象,更注重对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进行思考。
李白生卒年诸说平议
李白生卒年诸说平议【内容提要】李白生卒年,在历史上有生于长安元年(701)、卒于宝应元年(762),享年62岁说;生于圣历二年(699),卒于宝应元年(762),享年64岁说。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又有生于长安元年(701),卒于广德二年(764),享年64岁说;生于长安元年(701),卒于广德元年(763),享年63岁说;生于神龙二年(706),卒于大历二年(767),享年62岁说。
以上诸说都各有偏颇,此牵彼掣,难以自适。
本文根据“大历初”李白仍然在世的新史料,结合唐人《序》、《碑》、《墓志》等原始资料,对上述诸说逐一辨析,重新考订李白生卒纪年:李白既不卒于宝应元年(762),也不卒于广德年间,而应卒于大历元年(766),享年62岁,其生当在神龙元年(705)。
【关键词】李白生卒年李士训商榷在对唐代诗人李白的研究中,有关其家世及生籍、生卒年等问题,长期以来异说纷呈,成为学界普遍关注的研究内容。
自北宋至今,专门研究或论及此类问题者,无虑数十百家。
然而,由于古今学人在史料的占有上和文字的理解上见仁见智,言人人殊,往往将简单问题复杂化,明白的问题隐晦化,因而争来议去,迄至今日仍无定说。
本文根据新近发现的史料,结合历史上有关李白的碑传、序跋等旧有文献,仅就李白生卒年这一问题对旧有诸说再作检讨。
不当之处,祈请指正。
一、从新出史料看李白的生卒确年历考载籍,有关李白生卒的记载,本有比较详实的碑传资料如“四序”、“四碑”(即李阳冰《草堂集序》、魏颢《李翰林集序》、乐史《李翰林别集序》、曾巩《李白集后序》,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并序》、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裴敬《翰林学士李公墓碑》[①])可以证明,其中尤以李阳冰《草堂集序》、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并序》和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两碑一序记事最为明皙。
它们不仅明确地记载了李白的始生之年,也记载了李白的享寿之期,从中不难推算出李白生卒的准确年代。
历史上诗仙李白的身世之谜揭秘
历史上诗仙李白的身世之谜揭秘历史上诗仙李白的身世之谜揭秘李白,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人们誉为“诗仙”,他那丰富、曲折的一生也给后人留下了不少难解之谜。
李白的家世就是一个谜,历代学者进行了不少研究和考证,但至今仍未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李白的好友范伦之子范传正在《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文》(新墓建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即817年,距李白死已五十五年。
)中说:“公名白,字太自,其先陇西成纪人。
绝嗣之家,难求谱牒。
公之孙女搜于箱箧中,得公之亡子伯禽手疏十数行,纸坏字缺,不能详备,约而计之,凉武昭王九代孙也。
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流离散落,隐姓与名,故自国朝以来,漏于属籍。
神龙初,潜还广汉,因侨为郡人。
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高卧云林,不求禄仕。
”李白晚年所依托的族叔李阳冰受李白之嘱,为其作《草堂集序》指出“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九世孙……谪居条支……神龙之始,逃归于蜀。
”(神龙年间为八世纪初。
)这两则史料,可以看作是关于李白身世最原始的材料,因为其来源都出自李白本人。
李白在自己诗文中也多次提及自己的身世,在《长安裴长史书》中说:“白本家金陵,世为右姓,遭沮渠蒙逊难,奔流咸秦,因官寓家。
”这里的金陵,经郭沫若考辨,是指李?五世纪初在敦煌、酒泉一带建立西凉政权,设建康郡,不是指今江苏南京的金陵。
在《赠张相镐》诗中,李白写道:“家本陇西人,先为汉边将,功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
善战竟不侯,当年颇惆怅。
”这显然是指远祖为汉武帝时名将李广,虽有赫赫边功,却终身未得封侯。
其实,李白这个“凉武昭王李?九世孙”的身份是很可疑的。
如果李白真是李?的九世孙,按辈份就应该是唐玄宗的族祖。
唐玄宗在天宝元年(742年)曾颁布诏书,准许李?的子孙“隶入宗正寺,编入属籍。
”也就是可以登记为皇族的户口,而这时的李白颇为朝廷重视,但李白却没有去登记。
后来入翰林院,多次见到皇帝也没有直接提起这件事。
也可能是因为没有传世的家谱为证,皇帝诏书中明确要求“源流实同,谱牒犹著”才可登记。
历史人物李白简介
历史人物李白简介历史人物李白介绍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历史人物李白生平早年天才长安元年(701年),李白出生。
字太白。
其生地尚无确说。
但一般认为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为其故乡。
其家世、家族皆不详。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
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据《旧唐书》记载,李白之父李客为任城尉。
神龙元年(705年),十一月,武则天去世。
李白五岁。
发蒙读书始于是年。
《上安州裴长史书》云:“五岁诵六甲。
”六甲,唐代的小学识字课本,长史,州之次官。
开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岁。
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
亦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
是年岑参生。
[开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岁。
隐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内)读书。
往来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内)等地,增长了不少阅历与见识。
辞亲远游开元十二年(724年),李白二十四岁。
离开故乡而踏上远游的征途。
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后舟行东下至渝州(今重庆市)。
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开元十四年(726年),李白二十六岁。
春往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
秋,病卧扬州。
冬,离扬州北游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至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
历史名人李白的故事_名人故事素材
历史名人李白的故事历史名人李白的故事唐玄宗开元年间,在历史上被称为盛唐时期。
这时期也是诗歌创作的鼎盛之期。
在这时期,出现了一位浪漫主义的大诗人李白,一位现实主义的大诗人杜甫,他们是辉映诗坛的两颗巨星。
李白,字太白,原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
隋朝末年,全家迁到西域的碎叶(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北部),李白就出生在那里。
五岁那年,他又随父亲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所以他又号青莲居士。
李白少年时便显露才华,“十岁通诗书”,“十五好剑术”,“三十成文章(三十岁时以诗文知名天下)”。
二十五岁那年,李白离开四川,顺长江东下,先到达江陵,拜访了一位八十高龄的道士司马承祯。
司马承祯曾受到武则天和睿宗、玄宗三朝皇帝的接见,在当时名气很大。
司马承祯见了李白,对他大为赞赏。
李白很高兴,回去后就写了篇《大鹏赋》,把自己比作气概抱负不凡的大鹏。
《大鹏赋》很快传开,李白的名气也更大了。
公元734年,李白到了襄阳,拜见了荆州刺史韩朝宗。
韩朝宗因喜欢奖掖提拔人才而闻名,所以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韩朝宗对李白自然是称赏备至,而李白写的自我推荐信《与韩荆州书》也成了一篇着名的佳作。
名满四海的李白,在公元742年(天宝元年)终于奉诏来到京都长安。
当时任秘书少监的老诗人贺知章得知李白到了长安,亲自到旅舍去看望李白。
他读了李白大约在十年前写的《蜀道难》后,赞叹道:“这是一个从天上贬谪下来的仙人啊!”从此“谪仙”这个称号不胫而走,李白也被人们称作“谪仙”、“诗仙”。
李白进宫后,唐玄宗很高兴,封他为翰林供奉。
据说,唐玄宗当时曾亲自走下台阶迎接李白,还亲手为李白调制羹汤。
出于信任,他还让李白参加了起草诏书的工作。
唐玄宗对李白,只是希望他成为一个宫廷诗人,为太平盛世作些诗文点缀。
但李白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初进宫廷时,他对政治了解不多,因此奉命写了不少歌颂升平的诗,不久他的思想就起了变化。
天宝年间,朝廷政治已由盛转衰,唐玄宗也由一代明君渐渐蜕变为庸主。
经典历史人物素材(李白)
经典历史人物素材——李白一、李白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
生于中亚碎叶城(现吉尔吉斯坦境内),后家迁绵州明县(现四川江油)。
少年时期就广学博览,“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好剑术”,自幼就有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自称其抱负是“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二十六岁时,出蜀远游,历访名山道观,广泛结交和诗文投赠,并树立较高的声誉。
天宝元年(公元724年),被玄宗招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受权贵谗毁,被迫离开京城。
安史之乱爆发后,应征加入永王李璘的幕府,李璘被肃宗消灭后,受累入狱,欲流放到夜郎(现贵州桐梓),途中遇到大赦,重获自由,后病逝于当涂(现安徽省)。
是唐代著名诗人,有《李太白集》。
二、人物事略1.好任侠, 喜纵横李白少时, 好任侠, 且喜纵横。
常去家乡绵州附近的戴天山寻找道观的道士谈论道经。
他与一位号为东岩子的隐者隐居于眠山, 潜心学习, 多年不进城市。
一心要建功立业, 喜谈王霸之道。
2.仗剑远游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 李白出蜀, "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
他乘舟沿江出峡, 渐行渐远。
他决心去追求“神游八极之表”这样一个永生的、不朽的世界。
他寻找机会, 以求仕进。
从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李白又漫游梁宋、东去吴越、去幽燕(今北京一带)、走江南。
在此次漫游期间, 李白因夫人许氏病亡, 又娶宗氏。
家庭多变, 国家多事, 李白一面求仙学道, 一面企图为国建功, 对于国家安危, 颇多关切, 虽然仍事漫游, 已与过去有所不同。
3.翰林供奉天宝元年(公元742年), 玄宗召李白进宫。
李白进宫朝见那天, 玄宗降辇步迎, “以七宝床赐食于前, 亲手调羹”。
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 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 胸有成竹, 对答如流。
玄宗大为赞赏, 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 职务是草拟文告, 陪侍皇帝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I 20 卷 苇 1 期 0 2年 2月
江汉大学学报( 人文社 会科学 版j Ju m 【J nb: i rt( u ai ad 。 &I e o lfi g Un esyH m n6 n c L )a  ̄ T v i S ∞c s
一
许是由于李 白活着时声名太 大了, 而他本身就存在 着许 多至今 尚未 解 开 的谜 团 , 其诗 文 自我 塑造 又 呈
现 出太 多的主观 色 彩 ; 加 上 后人 又往往 根据 自己 更 的情 感体 认和 心理需 要 , 给予李 白过 多 的装饰打扮 , 因而历 史原型李 白被 披 上 了太 多 的美丽 幕 纱 , 复原 难度较 大 。但 尽 管如此 , 从研 究 的角度看 , 我们 还是 应 当力 图剥去 一 切 包装 , 觅和 勾 画 出这 位 本 真性 寻 的李 白 , 给他 一个 尽可 能符合 历史原 貌 的真实 画像 。 今 存 最 为原 始 和最 为 直 接 的李 白生 平 经历 、 思
. 1 N 2 o 1
Fe 2 O b O2
历 史 原 型 李 白 论
何 念龙
( 湖北 省社 会科学 院 文学研究所 ,湖北 武汉 4 0 7 ) 30 7
摘
要: 呈现在夸人 面前的李 白。 并非 一个 历史本真 的李 白。从研 究 者的 角度看 , 必要寻 觅 出历 史原 型李 有
白。作为社会 角 色, 史原型李白是 一位鲜明的志士型扣诗人 型的历 史人物 , 历 而超常 的奇异 性则是其 独特 的个案
特征 。 当然, 史原型 李白也有其从俗性的一 面。研 究历 史原型 李白对 于研 究“ 白文化现 象” 历 李 具有特别重要 的意
义。
关 键词 : 史原型 李白;志士型 ;诗人型 ; 历 奇异性 ; 从俗性 ;文化 意义 中国分 类号 : 0 文献标 识码 : 文章编号 :0 66 5 (0 2 一 1 0 10 I 6 2 A 10 12 20 )O — 1-6 0
冰为李 白集所写的《 草堂集序》年辈稍晚而又与李 , 白颇有交谊的魏颢所作的《 李翰林 集序》 与李 白有 , 通家之谊的范传正所著的《 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 新墓碑》 。这三人一是李 白临终“ 枕上授简 , 俾予为 序 ”一是 李 白重 寄所 望“ 出其 文 , ; 尽 命颢 为 集”还 有 ;
型李 白的论 述。
一
( 特别是有关李 白的序传碑铭 )即一 为李 白笔下的 , 自我 , 为他人 笔下 的李 白。前 者李 白白著 的诗 文 , 一
从道 理上讲 当然应是 最直 接可 靠的李 白生平 经 历的 材料 , 由于李 白特 殊 的诗 人 气质 或 其 他难 以 明言 但 的原 因 , 在涉 及到 其 家 世 出生 、 历 交 游时 , 往 也 经 往
江汉大学学报
总第 2 l卷
上述资 料为 一般 李 白研究 者 所 熟 悉 . 时 也 为节 省 同 文章篇 幅 , 在此我 们概 不摘 引 。然而 在他 人笔下 , 出 于种种 原 因 , 关于 李 白的 生平 事迹 就 有更 多 的矛 盾
提 出这一 论题 , 因为笔 者认为 : 是 呈现 在今 人面 前 的李 白, 是一 个多 维度 的 复合建构形 态 , 即他 是 由
想个性 的有关材 料 , 是 李 白 白著 的诗 文 和李 白 同 应 时 或稍后 的 中晚唐 时人所 写 的有 关李 白的文 字材 料
历史的原生形态 、 诗文的自塑形态、 传说故事的他塑 形态( 亦可合称“ 三型李白”共同融会而成。我们今 ) 天所 认识 的李 白。 是 由 以上 三种 形 态 构 建 而成 的 就 复合体 , 也就是说实际上存在着三个李白; 而历史原 型李 白则是这 一 复 合形 态 构 成 的基 础 , 确 地把 握 准 历史原型李白的精神实质, 也就能大体领悟作为复 合体李 白的主要特 征 , 为此 , 笔者首 先展 开对历 史原
人笔 下的李 白, 中最重 要 的材料 有 : 白族 叔李 阳 其 李
、
揭 开幕 纱 : 找历史原 型李 白 寻
所谓 历 史 原 型李 白, 指历 史 上原 本 真实 存在 是 的李 白其人 , 即那 位 生在 盛 唐 时 代 以诗 名 赫 然 当 亦 世 的活生生 的李 白本 体 , 是一位 实在 的历 史人物 、 这 不过 也是一位 最 难 复 原 的历 史 活体 , 为 无论 是从 因 李 白的诗文 还是 从 时 人 或后 人 的记载 来 看 . 们 已 我 很难 看到那 位绝 对 符 合 历 史本 真 的李 白 原型 , 也 这
收 稿 日 期 :2 0 l 0 l 0—0 8
位 是 亲访 ” 之 子孙 , 获 孙 女 二 人” 因此 , 公 乃 , 他们
所叙的基本事实 当属可信。此外 尚有李华所作《 故
翰林 学士李君墓志》幼年即以诗为李 白所知的刘全 , 白所撰《 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裴敬所写《 , 翰林学 士李公墓碑》 。唐以后 的重要资料则有刘煦《 旧唐书 文苑列传》 乐史撰写 的《 、 李翰林别集序》 宋祁《 、 新 唐书・ 文艺列传》 和元人辛文 房的《 唐才子传》 家世, 言“ 或 本家 陇西人 , 先世为边将”《 (赠张相镐》 其二)或称“ , 白本 家金陵, 世为右姓 遭沮渠蒙逊难 , 奔流咸京 《 (上 安州裴长史书》 . )颇使人费解。故 即使是李 白自著 的诗文 所言之 生 平事 迹 , 也难 以尽 信 。至 于后 者 他
・
许多与李白生平相关的材料。以上这些资料大致可 分两个 系统 , 即一 为官 方记载 , 为私 家撰述 。鉴于 一
作者 简介 } 何惫 龙(9 3 ) 男、 14 , 湖北武汉人 , 北省社会科学院研 究员 , 湖 主要从事 古典文 学研 完。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