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写作认知能力策略研究及其教学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语写作认知能力策略研究及其教学启示
作者:周谨平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5年第20期
摘要:随着人们对二语写作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不断深入,学习者的二语写作认知能力的培养决定着其写作水平的提高,是改善大学生写作表现的突破口,因此这一领域的探讨具有基础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二语写作;认知能力;教学启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0018302
根据大量语料分析统计表明,3000-5000词汇量的高频词在各类语篇中的覆盖率分别为95%和98%,因此研究者认为熟练掌握上述词汇量是保证轻松写作的词汇知识阈限。然而现实是,不少的学生因为备考大学英语四级,其英语词汇量达到甚至超过该词汇知识阈限,但其英语写作能力依旧薄弱,写作中常出现较明显英的语词汇表述贫乏,词语重复和乱造词等非语法错误。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改变了人们对语言学习和写作本质的认识,促使研究者探寻写作者的心理结构与写作之间内在的、深层的规律。
1 二语写作认知教学发展历程
受语言学和教学领域范式变化的影响,有关二语写作的大量文献研究主要聚焦在写作策略的使用、写作能力的迁移、语码转换和翻译现象等方面。例如,在第二语言环境下Lay (1982)的研究较早发现了借助母语过渡一定程度上有益于学生的二语写作。Friedlander (1990)研究验证母语的“迁移”能在特定情况下能产生正面效果。Qi(1998)的研究重点发现认知知识的需求量对二语写作过程中的语码转换产生影响。
针对英语作为二语写作认知过程的国内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重点探讨了英语写作过程中的母语思维的使用情况及其母语的中介作用等。笔者对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总库2005-2014年间公开发表的有关以英语作为二语的写作研究中认知心理模式文献发表量进行对比(见图1),其中,文秋芳、郭纯洁(1998)研究显示在英语写作过程中,母语思维的参与量和写作成绩之间呈负相关。王立非、文秋芳(2004)研究发现汉语水平变量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路径对学习者的英语写作能力产生影响,同时英语水平在汉语能力变量向英语写作能力的迁移中起着制约作用。王俊菊早在2006年就有关二语写作策略的研究发现由于研究性质和编码系统的差异、母语思维及其二语水平的不同和教师的写作教学手段等等因素影响,加上学生写作过程
中的二语词汇提取本身就是个极其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因此,二语水平越高者,高频率使用的写作策略的数量就越少,在多数写作策略的使用上,存在着不均的态势分布趋势。
2 二语写作心理视阙下认知能力策略研究焦点
二十多年来,国内二语写作认知过程的研究得到迅猛发展,主要探索了中国学生的二语写作心理及特征,评述了国内外有关二语写作过程研究的理论和趋势,研究了中国学生二语写作的具体过程和策略的运用,分析了二语写作过程中的思维模式和影响因素,对比了母语思维在二语写作过程中的迁移和影响,关注了二语写作过程的教师反馈和纠错作用,并涉猎了二语写作过程研究的最新方法。笔者依据对中国知网的学术期刊总库1994-2014年间公开发表的有关以英语作为二语写作研究研究主题发表量进行统计对比(见图2)明显发现1994-2004年的相关文献大多关注二语写作教学及其母语思维中介作用,而2005年之后的文献则较多地关注心理认知和元认知对比,二语词汇和词块机制及教师反馈纠错机制对二语写作的功用等问题上。
图2 二语写作研究主题文献发表量对比(1994-2014年)
(1)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这其中研究最广最多的是关于将元认知理论引语写作研究,为二语写作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吴红云,2006;王保昌等,2007;樊敏、牛晓峰,2009;阮周林,2011;马丽琴,2012;夏小维,2012)。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是两个既有关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许多研究者(Flavell 1992;Garner 1994;Hacker,1998;Zharig,2001)认为,认知策略在执行认知任务过程中是必需的。而元认知策略在对认知任务执行方法的思考中是必需的。元认知策略包括对学习过程的思考、计划和监控,以及在学习活动结束后对学习的评估。这些通常不涉及学习材料本身。而认知策略与学习任务有更直接的关系,包括对学习材料的直接联系(汪玲、方平、郭德俊1999)。就外语学习而言,认知策略包括推理、分析、记笔记和归纳等与学习材料直接联系的策略;元认知策略包括确定学习者需求、监控错误和评估进步等对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管理的策略(Ehrman等人2003)。学习者使用认知策略的目的是保证认知活动的进展和知识的增长.而使用元认知策略的目的是监控、促进并评价认知过程的进展.并将知识用于新的情景之中。因此,元认知能保证认知进展的有效性。
(2)二语心理词汇提取模型。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不仅使语言研究者能够从新的视角去分析语料中的各种词汇现象,也促使研究者从更多视角对二语词汇习得与轻松写作之间的关系进行再思考(薛凤环,2007;王锦丽,2010;陈建春,2013;夏珺、王海啸,2014)。二语写作能力是多种能力的成功组合,包括一系列复杂技能如:识别语言模型、词和词义知识、保持工作记忆中的信息、在长时记忆中提取和储存信息、拥有关于世界和个人的文化知识、拥有情感表达的知识。随着有关二语心理词汇提取模型该模型的建立,细化了二语写作中从思维到一个词汇产出的过程中可能经过的路径,深化了对二语写作过程的认识。这些研究尝试从心理语言学角度对写作词汇产出过程进行区分,把词汇的语义提取阶段和形式整合阶段结合起来,全面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写作词汇问题的解决过程尤其是写作词汇能力,包括学习者自身的二语词汇资源、词汇问题应对机制与词块使用能力。
(3)二语写作反馈的认知研究。二语写作中反馈认知研究尝试从教师因素、学习者因素以及师生人际因素三个不同角度对教师反馈与二语写作能力间的复杂作用关系进行综合考察(余清萍,2006;杨华芬,2009;闫嵘,2011;李旭奎、魏新锋,2012;朱岩岩,2014)。对教师因素的考察主要涉及反馈的形式和内容及其对写作的影响;对学习者因素的考察主要涉及个体和认知差异两个方面。前者具体指学习者性别、年龄以及目的语水平问的差异对写作可能产生的影响,后者则涉及学习者工作记忆和注意这两个基本认知能力在教师反馈影响写作过程中的作用。在二语写作研究的繁荣表象之下,也蕴含着发展的瓶颈,特别是有关二语写作过程的研究还亟待加强,不但研究数量需要增加,研究质量需要提升,研究内容也应日趋多元,研究方法应更加科学。
3 二语写作认知能力对写作教学启示
毫无疑问,学习者的二语写作思维能力仍存在较大的继续发展的空间,对其二语写作认知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着写作领域的后续研究,因此这一领域的探讨具有基础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认知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然而它又是发展的,每一阶段的认知结构要替代并重新整合低一级的认知结构,从而获得性质更为复杂的认知结构。纵观英语写作认知心理过程的研究,其中有些研究对我国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有很大影响,例如“结果法”使写作教学重视语法、修辞、结构、文体等方面,关注写作结果和教师评价。“过程法”使写作教学围绕写作过程展开,在课堂活动中体现以人为本的交际教学思想。但是现实教学中还是普遍存在应试模式的二语写作教学,甚至是模板填空式教学。这是因为二语写作教学始终没有脱离传统写作教学客观条件的限制,投入大,收效差;再加上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二语写作成了被迫完成任务,无法让主体产生表达欲望。随着对二语写作认知过程及其行为的广泛研究,越来越多芙蓉研究者对写作者的心理活动规律从整体上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写作认知过程模式理论。此外,二语写作认知能力的培养对于巩固专业方向知识,增强专业知识的具体运用,增强学生学习动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并提高二语写作能力本身,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余清萍.教师反馈对二语写作的影响—国外相关研究述评[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3):97100.
[2]杨华芬.从反馈类型看国外二语写作纠错性反馈实验研究的差异[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06):106109.
[3]闫嵘.二语写作中学习者自发注意与教师反馈引发注意的关系及其对习作修改的影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03):4650,127.
[4]王锦丽.关于英语词汇教学的反思—一项基于二语写作词汇错误的研究[J].大家,2010,(18):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