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学活动的结构看教学能力的结构

合集下载

教师教学能力的结构

教师教学能力的结构

教师教学能力的结构
教师教学能力的结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科知识结构。

教师需要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包括理
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理论知识包括本学科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研
究方法等等;实践经验包括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资源等等。

2. 教育理论和方法结构。

教师需要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如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教学策略等等,以便能够开展高水平教
学活动。

3. 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结构。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发展阶段和
心理特点,以便能够更好地配合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开展教学。

同时,
教师也需要掌握教育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以便能够更好地
控制和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

4. 教育技术结构。

教师需要了解和应用教育技术,采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5. 交流沟通能力结构。

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包
括掌握各种交流方式和方法、具备较强的语言和表达能力、具备较高
的聆听能力等,以便能够与学生和家长进行良好的互动和沟通,有效
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6. 团队合作能力结构。

教师需要具备团队合作能力,包括组织
管理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团队领导能力等,以便能够与同事、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合作,共同推动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教师教学能力的结构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需要教
师在不断努力和积累中逐步完善和提高。

第八章现代教师的专业能力结构

第八章现代教师的专业能力结构

第八章现代教师的专业能力结构第一节教师专业能力的含义、结构简单说来,所谓教师的专业能力就是指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我们教材认为,这包括4个方面的能力,即:教育能力、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和反思能力。

第二节现代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与发展途径一、现代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教学能力可以归结为四种: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监控能力。

教学认知能力是指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习者的特点、某具体内容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选择以及教学情境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主要表现为:一是把握所教学科本质的能力,学科本质包括该学科的基本概念、概念背后所蕴涵的思想与方法、该学科的思维方法;二是分析和领会课程标准的能力;三是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四是调研、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以及个性特征的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事先对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等重要的教学因素进行周密详细的计划和安排的能力,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根据学生特点整合教学内容的能力;二是教学目标制定的能力;三是把握教材重点难点的能力;四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能力。

(还应包括教学媒体的选择能力)教学操作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解决具体教学问题的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从教学操作的手段(或方式)看,这种能力主要表现为:一是教师的言语表达能力;二是非言语表达能力;三是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的能力。

(选择媒体作为教学设计能力似乎更确切)从教学操作活动的内容看,这种能力主要包括:一是呈现教材的能力;二是课堂组织管理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二、把握学科本质的能力把握学科本质是指教师能够掌握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技能,并掌握这些基本知识背后所渗透的思想与方法。

在把握学科本质的基础上,领会课程标准和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就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基本成分。

定稿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及知识结构的关系分析

定稿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及知识结构的关系分析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语文教师教学能力与知识结构的关系分析姓名符晓霞学号2012410011院系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周春波职称讲师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Abst ract (1)Key words (1)引言 (1)一、语文教师必备的教学能力结构 (1)二、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知识基础 (2)(一)理论知识 (2)1.学科性知识 (2)2.教育学知识 (2)3.科学文化知识 (3)(二)实践知识 (3)三、语文教师如何进行知识建构以提升教学能力 (4)(一)技能学习 (4)1.理论学习 (4)2.情景学习 (4)3.合作学习 (4)4.研讨性学习 (4)5.把握学生的学习 (5)(二)教育实践 (5)(三)教学反思 (6)1.个人反思和总结 (6)2.集体反思与对话 (6)结语 (6)致谢 (6)参考文献 (7)语文教师教学能力与知识结构的关系分析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符晓霞指导教师周春波摘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具备备课、说课、上课等基本的教学能力结构,同时必须具备学科性知识、教育学知识、科学文化知识、实践知识等完善的知识储备为提升教学能力结构做基础。

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语文教师还必须通过学习、实践、反思等途径进行知识建构完善基础知识,提升语文教师基本教学能力。

通过技能学习、教育实践、教学反思进一步提升语文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

关键词: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知识基础知识建构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ing ability and knowledge structureof Chinese teachersStudent majoring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Fu XiaoxiaTutor Zhou ChunboAbstract:In the course of Chinese Teaching,teachers must have the preparation, teaching, teaching ability structure of basic class.At the same time, we must have the knowledge of science, education,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knowledge, practical knowledge and so on.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Chinese teachers must also learn, practice, reflect, and other ways to improve the basic knowledge of knowledge construction,and Enhance the basic teaching ability of Chinese teachers.Through skills learning, education practice, teaching reflection to further enhance the language teachers'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professional skills.Key words:Chinese teachers'teaching ability Knowledge base Knowledge construction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更加深入。

解析课堂教学技能及其结构

解析课堂教学技能及其结构

解析课堂教学技能及其结构摘要: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课堂教学技能是操作知识表征系统与教学操作系统的整合,是以教学操作知识为基础的心智技能与动作技能的统一。

本文从行为主义与信息加工理论的角度阐述了构建结构的依据并据此构建了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结构。

关键词:课堂教学技能;心智技能;动作技能;命题网络;图式传统教学观点认为,教学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

教师不仅要掌握有关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课堂教学技能,才能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保证教育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20世纪80年代后,国内对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有了新的看法,即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认识其内涵,突破了传统观点的局限,从信息加工理论来构建其结构。

一、课堂教学技能的心理学内涵什么是课堂教学技能,目前国内外尚为形成一个公认的科学概念。

传统观点从教育学的角度,认为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等,使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受到思想教育等所采用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1]。

当今教育及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视角和层次,以不同的范畴来表达,目前多采用认知心理学的观点。

现代西方认知心理学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把技能界定为知识,认为个体的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是个体对有关客观环境的事实及其背景与关系的知识,往往回答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对这些知识一般用命题或命题网络表征,同时涉及图式,表象和心理模式。

程序性知识回答“怎么做”的问题,是一系列具体的做法和操作步骤。

其中又可以分为两类: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

程序性知识是按照规则来进行表征的,规则把程序性知识与事物的操作联系在一起,并在人脑中是以产生式规则存储。

西蒙和纽厄尔借用计算机术语,首先提出用“产生式”来表证人脑中贮存的技能。

由计算机推及到人脑,人脑之所以能进行计算,推理和解决问题,也是人由于经过学习,其头脑中贮存一系列规则,这种规则被称为“产生式”。

从教学活动的结构看教学能力的结构

从教学活动的结构看教学能力的结构

从教学活动的结构看教学能力的结构张建伟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当前,教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而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技术只有为教师所理解和接受,才能真正对实际教学产生实际影响,因此,教师素质日益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而教师的教学能力就是其中一个核心问题。

一、当前的两种分析思路对事物的结构的分析可以有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分析思路。

在分析教学能力的结构时,当前主要有两种思路。

1.从教学中的具体活动形式来分析教学能力的结构许多学者从教师在教学中的各种不同活动来分析教学能力的结构。

比如,万云英(1987)把教师的教育能力区分为全面掌握和运用教材的能力、简洁生动的言语表达能力、机敏地处理偶发事事件的能力、多方面的组织能力、具有创造性和因材施教的能力等五个方面。

这种划分方法是较为常见的思路,潘菽(1980)在分析教师的教育能力时也基本采用了这种思路。

2.从活动的一般结构来看教学能力的结构最近,有的学者从活动的一般结构来分析教学能力的结构。

比如,有的学者(周建达、林崇德,1994;沃建中,1994)把教学能力分为三个方面: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

教学认知能力是指教师对所教学科的定理、法则和概念等的概括化程度,以及对所教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自己所使用的教学策略的理解程度。

教学操作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策略的水平,其水平高低主要看教师是如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积极思考、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

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在整个教学能力结构中,教学认知能力是基础,教学操作能力是教学能力的集中体现,而教学监控能力是关键。

3.对两种思路的评析应该说,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结构,并不存在唯一正确的划分,但划分应该是有依据的,在逻辑上是严密的,而且,到底如何划分应考虑划分的具体目的。

教师教学能力结构分析

教师教学能力结构分析

教师教学能力结构分析
(1)教学认知能力。

教学认知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习者的特点、某一具体内容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选择以及教学情境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2)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事先对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等重要的教学因素进行周密而详细的计划和安排的能力。

(3)教学操作能力。

教学操作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解决具体教学问题的能力。

(4)教学监控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论教师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分析

论教师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分析

论教师能力结构的建构现代教育的观点认为:富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应当成为科研型或专家型教师。

对专家和新手的对照研究表明:专家的职业知识结构与新手的职业知识结构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显著的不同。

由于教师知识结构的研究对加速教师的培养和提高教师的素质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近十几年来人们逐渐开始关注对这个问题的研究。

本文将着重说明我们对教师知识结构的认识以及这方面研究的价值。

一、教师的知识及其结构教师知识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

关于知识,有各种不同的概念界定。

依据《教育大辞典》(第一卷)中关于知识的定义,“知识是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认识。

表现为对事物的知觉、表象、概念、法则等心理形式。

可以通过书籍和其他人造物独立于个体之外。

……按照来源划分有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前者从人类社会实践中直接获得,后者通过书本学习或其他途径获得”。

而教师的知识是指教师所具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及其掌握程度,包括各种文化科学的基础知识、专业学科知识、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知识。

另外,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情境知识和解难题知识。

前者大多属于教师的间接知识,而后者属于教师的直接知识。

对于教师知识结构,不同研究者有不同的研究角度或研究方式,因而也就有不同的理解。

我们认为:从其功能出发,教师的知识可以分为3个方面的结构内容: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

这3个方面共同构成教师的知识结构。

1.教师本体性知识及其相关研究将教师的教学活动作为一种认知活动来探讨是关于教师知识最早的研究。

教师知识作为教师认知活动的基础成为研究的重点。

一种人们普遍熟知的教师知识就是关于教师的本体性知识。

教师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

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教学活动的基础。

在教学活动中,一切努力又都是围绕着本体性知识的有效传授的。

教学的最终绩效是用学生掌握的本体性知识的质量来衡量的。

不能否认,在一定限度内,教学的有效性是与教师所掌握的本体性知识呈递增关系的。

论教师的教学能力_申继亮

论教师的教学能力_申继亮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总第157期)论教师的教学能力申继亮1 王凯荣2(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100875) 摘要:从三个角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了论述:(1)教学能力的性质。

认为教学活动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而教学能力是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的结合;(2)教学能力的构成。

在理论工作者与实践者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学能力结构包括具体学科教学能力、一般教学能力和教学认知能力三种,并论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3)教学能力的动态分析。

从教学活动过程的角度对教学能力进行分析,提出了教学活动各个阶段的能力表现形式。

关键词:教师;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209(2000)01-0064-08教学是以知识、技能、道德伦理规范等为媒介的、师与生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

在这种活动中,决定教师在其中的地位、作用的核心因素就是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效果,明确教学能力的性质、构成及其在教学活动中的动态过程将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本文拟从这三个方面来探讨教学能力的内在规定性。

一、教学能力的性质教学能力是大家经常使用的、比较熟悉的一个词。

但关于教学能力是什么的看法却不尽一致,一直存在着争论。

归纳起来,争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教学活动究竟是科学还是艺术;其二,教学能力是一般能力还是一种特殊能力。

(一)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人的社会活动主要有生产活动、科学活动和艺术活动等。

那么,教学活动究竟属于哪种活动呢?这是教学理论界长期争论、至今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从历史角度考察,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1.早期的艺术观早期的思想家们都倾向于把教学视为一种艺术活动。

例如,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指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他所提倡的这种启发式教收稿日期:1999-09-16作者简介:申继亮(1965-),男,河南省封丘人,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教授。

从课堂结构看教师能力

从课堂结构看教师能力

总时长37分钟
03
看重难点的突破
《捉迷藏》
一、导入:舞 蹈模仿学习 2分钟
二、三拍子音 乐聆听表演
三、声势加歌 唱 四、打击乐舞 蹈表演

10分钟
18分钟 7分钟
《有多少个字》
一、谈话引入 3分钟
二、小组互动,形成 19分钟 估计的一般方法 三、巩固练习,数 形结合 四、活动拓展,熟 练估计方法,训练 语言表达 五、闪卡游戏,挑 战拓展 8分钟
学生参与 学生参与 四、活动拓展,熟 练估计方法,训练 语言表达 五、闪卡游戏,挑 战拓展 拓展
挑战
学生始终参与到课堂结构的每个 环节,充分地体现了以学生为课 堂主体的教育观念
教学难度随着课堂结构逐渐提高, 充分地迎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体现出了教师对学生的
02
看时间、节奏把握
《捉迷藏》
一、导入:舞 蹈模仿学习 二、三拍子音 乐聆听表演 2分钟
《有多少个字》
一、谈话引入 3分钟
10分钟
三、声势加歌 唱
四、打击乐舞 蹈表演
18分钟
7分钟
主要时 间用与 教学重 点
二、小组互动,形成 19分钟 估计的一般方法 三、巩固练习,数 形结合 8分钟
四、活动拓展,熟 练估计方法,训练 语言表达
五、闪卡游戏,挑 战拓展
18分钟
9分钟 总时长57分钟
拓展部分 用时太多, 不太附合 原定教学 目标
目录 / CONTENTS
看课堂教学理念
看时间、节奏把握
看重难点的突破
01
看课堂教学理念
《捉迷藏》
一、导入:舞 蹈模仿学习 学生参与
《有多少个字》
一、谈话引入 引入
二、三拍子音 乐聆听表演

论教师能力结构的建构

论教师能力结构的建构

论教师能力结构的建构摘要:教师的能力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教师合理、优化的能力结构是教师能力素质的重要标志。

运用文献法尤其是问卷调查法,科学探讨教师能力素质的有机构成,对建构教师能力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和创造能力理应成为教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体系既完整统一,又相对独立并交相辉映。

关键词:能力结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创造能力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教师素质探讨的不断深入,教师能力成为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但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理想的教师能力结构是怎样的,始终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笔者认为,教师的能力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和创造能力[1],并且,各能力之间相互交叉、相互照应,又相互制约,形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的统一体。

一、建构教师能力结构的理论依据1.教育要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定的教育总是为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所决定,并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服务的。

就当前世界范围内激烈的经济竞争来看,实际反映出的是各国间科学技术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

因此,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便成为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个十分严峻的课题。

众所周知,现代科技和未来社会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能力结构上,要求应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应变能力”[2]。

国际社会也普遍认为,教育要培养人的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要提高人才的应变能力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要培养人才的全球意识和国际交往及跨国工作的能力。

与此相适应,对承担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教师来说,其能力要求也应是多方面、高规格的,应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以改变传统教育中只重视教师教学能力的单一的思维模式。

2.素质教育理论所谓素质教育,就是“根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开发儿童青少年的身心潜能,全面提高新一代公民的整体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3]。

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结构化(3篇)

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结构化(3篇)

第1篇一、引言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本文将从结构化的角度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教师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结构化概述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结构化是指将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分解为若干个基本要素,并对其进行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

这些基本要素包括:专业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沟通协作、创新能力等。

三、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结构化要素分析1. 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基础。

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包括学科基础理论、学科发展动态、学科研究方法等。

此外,教师还应有广博的文化素养和跨学科知识,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

教学设计应遵循科学性、针对性、可行性和创新性的原则。

3. 教学实施教学实施是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学技能,如课堂管理、提问技巧、板书设计、多媒体运用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具备科学、客观、全面的教学评价能力。

教学评价包括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对教学过程的质量评价和对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评价。

5. 沟通协作沟通协作是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体现。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包括与学生、家长、同事之间的沟通。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团队协作,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6. 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方向。

教师应具备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创新教学方法的能力。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教育改革动态,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结构化培养策略1. 加强教师培训通过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技能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简述教师专业发展中专业能力的基本结构

简述教师专业发展中专业能力的基本结构

简述教师专业发展中专业能力的基本结构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通过学习和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以达到教育教学的目标并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专业能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简述教师专业发展中专业能力的基本结构,并探讨其重要性和发展路径。

一、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结构教师专业能力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学科知识与能力、教学能力和教育能力。

1. 学科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是教师的基本功,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包括学科背景、专业理论、最新研究成果等。

教师还需要具备学科应用能力,能够将学科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

2. 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需的技能和能力。

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差异化的教学。

教师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还需要具备评估和反思的能力,能够准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进行改进。

3. 教育能力:教育能力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需的综合能力。

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与学生、家长和同事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教师还需要具备指导和辅导能力,能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发展潜能。

教师还需要具备创新和领导的能力,能够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引领教育改革和发展。

二、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性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1. 提高教育质量:教师的专业能力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

教师掌握扎实的学科知识,具备优秀的教学能力和教育能力,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实践中,能够引导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促进学生积极探索和实践,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教师教学计划的知识结构与课程分析

教师教学计划的知识结构与课程分析

教师教学计划的知识结构与课程分析引言:教师教学计划是教师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一种有组织、有目标、有步骤的教学行动计划。

教师教学计划的知识结构与课程分析是教师进行教学计划设计的基础,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概念,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

一、教师教学计划的知识结构分析教师教学计划的知识结构分析,主要是指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对所教学科知识的组织结构的分析。

首先,教师需要明确所教学科的内容范围,了解学科的知识体系,并分析其知识内在逻辑和组织结构。

其次,基于学科的知识结构,教师需要确定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和重点难点,为教学实施提供清晰的指导。

最后,教师还需掌握不同知识层次的梯度分布,将知识点进行层次化的呈现,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迁移和能力提升。

二、教师教学计划的课程分析教师教学计划的课程分析,主要是指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师对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进行分析。

首先,教师需要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即期望学生在本课程中达到何种认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要求。

其次,教师需要对课程的内容进行分析,确定重难点,并拟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最后,教师还需明确评价方式,制定相应的评价手段,以便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评估。

三、教师教学计划的知识结构与课程分析的关系教师教学计划的知识结构与课程分析是相辅相成的。

教师在进行教学计划设计时,需先进行知识结构的分析,明确学科的知识组织结构,然后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需要进行课程分析。

教师教学计划的知识结构分析为课程分析提供了基础,而课程分析则是知识结构的具体应用和实施。

四、教师教学计划的知识结构与课程分析的实践案例以语文课为例,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首先对语文学科的知识结构进行分析,明确语文学科的核心知识点和重要概念。

然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分析,确定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教学策略。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选择适合的文本进行课堂教学,通过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内涵与结构

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内涵与结构

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内涵与结构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内涵与结构摘要:教师的教学能力于教师在资格认定时处于核心地位,教学能力为教师子在与人过程中必备的,并随着从事教育的时间的增加而发生了质的变化的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包括教学监控、教学执行与知识提取能力;外生能力包括职业性向、教学个性、教学效能感。

此外,教师的职业生涯的规划与其管理能力对教学和教育能力发展有着整体提升与监控的作用,也是决定教师教学与教育能力的一项重要因素。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内涵;结构前言:在进行大力推进教育的变革中,教师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教师资格评级制度已经成为保证教育质量的必经之路。

为此,在学术研讨会上,教育部教育司将各方面意见综合,明确了教师的资格制度建设本质内涵——教育和教学能力,并强调了教育和教学能力于教师资格的认定中的核心地位,提出加强资格认定中的教育和教学能力,明确教育和教学能力的评测标准,此为教师资格的认定工作的规范和标准建设立足点[1]。

教育和教学的认定工作要有效展开,首先要明确教育和教学能力的内涵与操作性的界定。

一、教师的教学和教育能力概念的分析与界定国内外人士在不同方向上对教师的教育和教学能力的内涵做了深层次的探讨和构建,其研究结果大体上可分成两大类。

其一,教育过程观。

其基本方向便是从教育的目标、活动的实施过程,及其方法和手段运用角度进行的阐释,关注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具备的各种技能型和知识性的因素。

目前亟待解决八种教育和教学能力为教师教学的创新能力、教育科研的能力、自我实践的能力、创设最好的教育情境的能力、自我反思的能力、观察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能力及协作的能力[2]。

教师教育的能力被确定为其育人能力,就是对学生思想品德进行教育的能力。

其二,心理过程观。

此类观点将模型构建的方法引用到教师的教育和教学能力的结构分析和评测之中,利用实例研究的范式分析教师的教育和教学能力结构,包括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知识、技能、人格特质和需要、动机等,认为这些因素在今后教师职业的生涯中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数学教学能力结构

数学教学能力结构

数学教学能力结构的报告,600字
数学教学能力结构报告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数学教学能力结构的分析,以了解该能力结构及其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首先,本报告对数学教学能力的定义及其应用进行了界定。

数学教学能力定义为“一个人的才能,使其能够有效地传播数学
知识,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数学教学能力的应
用可以涵盖各种数学课程,包括基础数学、线性代数、微积分、概率统计等。

其次,本报告进一步对数学教学能力结构的重要方面进行了阐述。

首先,教师必须具备充足的数学知识,能够了解学习者的认知差异,并能够有效地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学生的认知层次。

其次,数学教师还应具备有效的教学技能,如设计有效的课程流程,利用各种教学工具以及有效的教学活动,使课程变得有趣富有吸引力。

最后,教师还需要具备强大的组织能力,结合各种资源和方法,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此外,本报告还就数学教学能力结构对学习者学习成绩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研究表明,数学教师具有较强的数学教学能力,可以有效地传播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原理,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最后,可以总结出本报告的结论,即数学教学能力结构确实对
学习者的学习成绩具有重要影响,而教师具备强大的数学教学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其学习成绩。

教学能力方面的总结

教学能力方面的总结

教学能力方面的总结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质量。

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课程设计能力、教学方法能力、课堂管理能力、评估能力、教学技能、教学理论素养等方面,以下是对这些方面的总结:一、课程设计能力好的课程设计能够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科学性高质量的教育授课环境,使学生受到全面发展。

其重要的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课程结构安排:教学目标、教材选择、教学内容及教学进度安排。

2.教学策略与方式:根据学生的特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布置作业、互动答疑等方式,促进学生的深刻理解。

3.课外延伸:设计开展小组讨论、作品展示会、科学探究研究报告等多样化课外活动,增强课程的深度与广度。

二、教学方法能力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好的教学方法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与超越平常的发现。

其关键表现在以下方面:1.灵活变通的教法:能够因材施教,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灵活掌握知识。

2.活跃的教学氛围:具有使学生参与积极、活跃、自主学习的方法,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

3.巧妙的教学引导:利用教育技术手段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课堂管理能力课堂管理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做到良好的课堂管理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效率的提升,充分利用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其关键表现在以下方面:1.课堂纪律规范:制定具体的严格的教学纪律,挖掘学生的主观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

2.充分利用时间:将课堂时间利用处最大,保证学生听课的效率。

3.课堂教学管理:采用教育辅助设备和技术,对学生进行精神疏导,对学生的态度、情感、行为等方面进行评价。

四、评估能力教师使用合理且科学的评估方法,即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态度与习惯,使学生有行动选择权与责任,提高了学生的针对性与精度。

其关键表现在以下方面:1.科学科目的评估方法:制订科学有效的评估方法,建立完善的学生成绩的管理和统计体系。

2.学生与教师间的沟通:关注笔者学生成长的过程,因材施教,体现教育的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能力结构中的核心要素

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能力结构中的核心要素

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能力结构中的核心要素社会现实清晰地表现出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明显差异,什么原因所至?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师德方面的,有智能方面的,有非智能方面的等等,但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们之间的教学能力水平不同。

教学能力是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因此,它在教师能力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教师能力结构中的核心要素。

1.教学能力是完成教学任务的直接工具———决定课堂教学质量水平教学有任务,学生要发展,谁来完成这项工作?毋庸置疑的答案是教师。

教师凭什么?凭教师良好的个人综合素质。

一节课,从课的导入及运用教师的教学导入能力开始,到课的终结及运用教师的教学终结能力结束,都必须是在教学能力的作用下完成。

换句话说,全部教学过程完全是在教师教学能力的控制下进行的。

因此,它是表面的、唯一的完成教学任务的直接工具。

这一工具是与学生“短兵相接”的直接“武器”,它决定了“解决战斗”的时间和胜负。

如果“武器”精良,那么,就会“三下五除二”,“快刀斩乱麻”;如果“武器”不好,那么,就会“恋战沙场”,“久攻不下”。

所以说,教师的教学能力决定了整个教学质量。

2.教学能力是教师各种素质水平的集中表现———决定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教学能力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教师的许多素质都有密切关系。

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教学能力是教师其他素质水平的反映。

比如,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水平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思想素质水平;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水平反映了教师的教学理论素质水平;教师的整合教学能力水平反映了教师的知识结构素质水平等等。

因此,教学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

3.教学能力是教师的职业能力———反映教师的本质特征各行各业都有各自的职业能力,比如,工人的职业能力是生产能力,农民的职业能力是种田能力,医生的职业能力是治病能力,那么,教师的职业能力无可非议的是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标志,它的大小决定了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

教学能力是教师职业特有的一种能力,它是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本质标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教学活动的结构看教学能力的结构从教学活动的结构看教学能力的结构张建伟当前,教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而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技术只有为教师所理解和接受,才能真正对实际教学产生实际影响,因此,教师素质日益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而教师的教学能力就是其中一个核心问题。

一、当前的两种分析思路对事物的结构的分析可以有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分析思路。

在分析教学能力的结构时,当前主要有两种思路。

1.从教学中的具体活动形式来分析教学能力的结构许多学者从教师在教学中的各种不同活动来分析教学能力的结构。

比如,万云英(1987)把教师的教育能力区分为全面掌握和运用教材的能力、简洁生动的言语表达能力、机敏地处理偶发事事件的能力、多方面的组织能力、具有创造性和因材施教的能力等五个方面。

这种划分方法是较为常见的思路,潘菽(1980)在分析教师的教育能力时也基本采用了这种思路。

2.从活动的一般结构来看教学能力的结构最近,有的学者从活动的一般结构来分析教学能力的结构。

比如,有的学者(周建达、林崇德,1994;沃建中,1994)把教学能力分为三个方面: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

教学认知能力是指教师对所教学科的定理、法则和概念等的概括化程度,以及对所教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自己所使用的教学策略的理解程度。

教学操作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策略的水平,其水平高低主要看教师是如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积极思考、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

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在整个教学能力结构中,教学认知能力是基础,教学操作能力是教学能力的集中体现,而教学监控能力是关键。

3.对两种思路的评析应该说,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结构,并不存在唯一正确的划分,但划分应该是有依据的,在逻辑上是严密的,而且,到底如何划分应考虑划分的具体目的。

从教学中的不同活动来分析教学能力的结构,这种方法针对性强,易于理解,能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明确的指导,但这种划分又存在自己的缺陷:随意性太大,甚至成了各种能力或技能的罗列,这显然不符合“结构”的持点。

正如辛涛、林崇德(1996)的分析,以往对教学能力的研究多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即选取一些特征或品质,找出那些与教学效果密切相关的因素,作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成份,这种研究没能对教师教学的活动过程做深入的分析,这无疑会妨碍对教学能力的整体把握。

从活动的一般结构的角度,把教学能力划分为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这从逻辑上来说是较严密的,但这种划分思路是把一般心理结构的划分方法推演到对教学能力的划分上,而不是以对教学活动过程的深入分析为基础的,它所划分出来的单元比较抽象,远离了具体的教学活动,缺乏针对性,在指导教师培训时有一定的困难。

而且,它把大量的内容划到教学认知能力和教学操作能力中(如把对教学、对学生的了解与一般的认知加工能力放到一起),显得过于笼统。

因此,要想勾画出教学能力的整体结构,同时又体现教学活动的具体特征,以便为教师培训提供明确的指导,最适当的思路是以对教学活动过程(结构)的深入分析为基础,从教学活动的结构去揭示教学能力的结构,既反映这种能力的整体结构,同时又贴近教学活动本身。

下面我就试着在这方面做些努力。

二、从教学活动的结构看教学能力的结构教学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活动,它有一定的引导和组织,并以发展学习者的经验结构作为交往的目标。

在这一交往活动中,教师既是一个参与者,又是一个主要的发起者、组织者和引导者,他主要需要进行以下四种活动:知识的组织与变换、教学设计、主题性沟通和课堂组织,另外,作为人的自我意识的体现,教师同时在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和评价。

在这五种活动中,主题性沟通和教学组织是实际展开的教学活动,而其它三种活动则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和调节。

在具体教学中,这五种活动不断交替、相互交叉,它们都不是一次性完成的。

以此为基础,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分为五个方面:教学设计能力、知识加工能力、主题性沟通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评价与反思的能力。

下面我们就对这五个方面加以分析。

1.知识加工能力这是指教师对知识(教学内容)的理解、组织和变换的能力。

教师当然要深刻理解教学内容,但对教学而言,只是理解还远远不够,教师还必须具有组织知识的能力,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知识的要点,理请各要点间的逻辑联系,确定哪些知识点是基本的,哪些知识点是由基本知识点推导出来的,从而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并用一定的方式描述这种结构,比如概念图的方法等。

而且,教师还要具有使用各种表现方式来描述知识的能力,比如,同样一种现象,可以用语言描述,可以用模型、图示来表现,也可以用录像或实物等,可以是直观的,也可以是抽象的,采用多种方式表征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适应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兴趣。

对教学内容的加工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基础。

2.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是指以对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的理解为基础来设计总体的教学进程,以及具体的师生沟通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的能力。

要设计教学的总体进程,就是要确立教学目标,确定达到目标的总体思路以及评价教学效果的方法,好教师很注重这种教学设计。

另外,教师还要设计出教学的具体组织形式,如小组合作、班级授课、个别学习等,设计出师生沟通的方式,如呈现信息的方法、引导启发学生的策略、探测学生的内部经验结构的途径等.这依赖于教师对各种教学策略的掌握。

值得注意的是,教学设计不是在教学之前一次性完成的、静止不变的,它需要针对教学中的具体情况不断调整和扩充,特别是具体的教学策赂更是如此,这种调整依赖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分析、以及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加工。

研究表明(Westerman,1991;王小明、胡谊,1996),专家教师的教学计划更灵活,他们注意预测学生在课堂中可能的反应,并根据教学中学生的实际反应随时调整教学计划。

3.主题沟通能力这是指教师围绕教学主题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洞察和理解学生的想法的能力。

主题沟通能力包括两个重要的方面: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表达能力既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言语表达能力,也包括借助其它媒体来传递教学信息的能力,比如借助于板书、投影、录像、计算机等。

沟通能力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理解学生的能力,这种理解不仅是听懂学生的表述,判断其正确与否,而且要从学生的表达中进一步理解他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为什么会这样想,是出于怎样的思路,其中有什么潜在的观念,这些思路、观念是否恰当,不足在何处,症结在何处。

另外,教师还要在教学中观察、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这些方面对于一个教师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探测和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包括口头提问、作业分析以及对学生学习活动(如实验、讨论、问题解决等)的观察等等。

教师可以利用一些促进人际沟通的技术,比如“述义”,即在听了对方的话后,我们按照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把对方的话说一遍,看自己是否真的理解了对方的意思。

教学要通过师生间的相互作用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师生间的交流是双向的,而不单单地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谈论(talk)、会谈(conversation)和问答(dialogue)是双向的相互作用;而告知(telling)、教给(teaching)和讲演(lecturing)则常常是单方面的影响。

研究表明,专家教师更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从实例中引出要学习的内容,在教学中更注重通过提问、观察学生的表现来推论教学的效果(见王小明、胡谊,1996)。

4.教学组织能力这是指教师组织课堂活动、维持教学秩序的能力。

教师既要能够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如讨论、实验、观察等,同时又要能在教学中处理课堂交往中的各种偶发事件。

教学中学生的不良行为可以分为扰乱秩序的犯规行为和影响教学效果的行为(张春兴,1983),前者包括侵犯他人与纠纷、亲呢动作、惹人注意、反抗权威等,影响教学效果的行为包括不能集中注意、态度不当、不能遵守时间、缺乏独立行动等,对于这些问题,教师都需要采取应对措施。

专家教师往往更能制定出明确的课堂规则,说明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并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执行。

他们常常利用各种交流的手段,如脚步声、眼神、手势等。

教师综合应用各种策略解决各种问题和冲突的能力常常表现为教育机智,这是教师面临复杂的教育情境时所表现出来的机敏、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和反应能力,它源于教师敏锐的观察、灵活的思维和果敢的意志,也源于他教育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以及对学生的了解和爱。

周建达、林崇德(1994)对22岁~55岁的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机智进行了研究,结果是教育机智随年龄增大而发展,其水平在不断提高,这实际上反映出,随着工作经验和生活经历的丰富,他们认知加工的复杂性和辩证性在逐步发展。

5.评价反思能力教师需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监视自己的各种教学活动,对它们的合理性和所产生的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以便作出相应的调节,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

它既包括教学后的总结反思,又包括教学过程中的监视;它包括对教学中师生之间围绕教学主题所进行的沟通活动的评价,也包括对教学组织活动的评价;既包括对教学实际情况效果的监视,又包括根据这些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决策所做的进一步的分析,这种深人的反思是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活动的重要途径(张建伟,1997)。

研究表明(Livinston&Borko,1989;见王小明、胡谊,1996),新教师在评价一堂课时更注意其中的细节,如自己讲得是否清楚、板书怎样、学生的纪律怎样等,而专家教师更多地注意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情况,以及那些他们认为对教学目标来说具有重大意义的问题。

辛涛等(申继亮、辛涛,1995;辛涛,1997)提出了教学监控能力的概念,用来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这种能力基本上相当于这里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评价反思能力。

综上所述,本文从教学活动过程的角度来分析教学能力的结构,把它分为知识加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主题沟通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和评价反思能力,但愿能抛砖引玉,对认识教学能力的结构有所启发。

2004-06-18 《上海教育科研》1999.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