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赏析林景熙《书陆放翁诗卷后(节选)》阅读练习及答案
洞悉设误方式轻松得就高分
2. 如何理解诗人的“白头心事”?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考查情 感) 答:①首联写诗人独卧为山亭,似乎听到连营中的刁斗声,表达了他渴 望像年轻时一样充满豪情壮志、为国征战效力; ②颔联和颈联写诗人夜不能寐,只能看薄月过轩、高挂城头、南江夜静 ,听阴虫鸣砌。诗人已白发苍苍,英雄老去,不得重用,再难建功立业 ,诗人心中充满无奈、愤懑。 ③尾联运用终军请缨的典故,将自己与“儿童”对比,“惭愧”一词暗 将矛头指向南宋统治者,表达了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不思收复国土的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雨后空气清新,为山亭的夜晚凉爽宜人,然而诗人的心情却难以平 静。 B. 本诗第二句与辛弃疾《破阵子》中“梦回吹角连营”一句立意相似 。 C. 诗人凭轩望月,浮想联翩,而阶前突然传出的虫鸣声惊扰了他的思 绪。 D. 颈联通过江水、星空等物象营造出了一个天高地迥、苍茫寂寥境界 。 【答案】C.“阶前突然传出的虫鸣声惊扰了他的思绪”,诗句理解错,
洞悉设误方式 轻松得就高分真引路(2024年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千岁庵听泉 刘克庄
因爱庵前一脉泉,襥衾来此借房眠。 骤闻将谓溪当户,久听翻疑屋是船。 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 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
译文:因为我喜爱庙宇前的那一脉清泉,所以我带着被褥来这里借宿 一晚。突然间听到泉水声,还以为是小溪流淌在我门前,但听久了, 反而让我怀疑这屋子是不是变成了一艘在溪流中航行的船。 当泉水变得汹涌澎湃时,那声音听起来依然雄伟壮观,而当它轻轻滴 落,形成细小的水滴时,声音则更加清脆悦耳。 你看看昔日的《兰亭序》,也是用那湍急的水流声来代替了管弦之乐。
(2024年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后为山亭独卧 叶梦得①
高三新高考下学期第五次大联考语文试题古代诗歌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酬赠徐玑
徐照
每到斋门敲始应,池禽双戏动清波。
爱闲却道无官好,住僻如嫌有客多。
字学晋碑终日写,诗成唐体要人磨。
山民百事今全懒,只合烟江着短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池禽双戏动清波”一句通过描写池禽双双戏水的画面,衬托了诗人孤独的心境。
B.颔联写自己喜爱清闲,无官一身轻,表达了诗人不同流俗、不愿做官的人生志趣。
C.书法要学晋代碑帖,写诗要学唐代诗体,写出诗人在日常练字写诗时的独特感悟。
D.这首诗语言质朴平淡,通俗易懂,却别有清雅灵秀的韵致,营造了平实悠远的意境。
2.这首诗的尾联传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1.A(通过描写池禽双双戏水的画面,衬托了诗人自在悠闲的生活)
2.尾联诗人以山民自居,说自己对世间百事都已疏懒,只想穿上裂衣在烟雨蒙蒙的江上自在泛舟,表达诗人寄情山水的淡泊人生态度,同时也流露出诗人逃避现实的消极人生态度。
高三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解析(3)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解析(3)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归王官次年作司空图乱后烧残数架书,峰前犹自恋吾庐。
忘机渐喜逢人少,览镜空怜待鹤疏。
孤屿池痕春涨满,小栏花韵午晴初。
酣歌自适逃名久,不必门多长者车。
【注释】王官,即王官谷,在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的中条山上,是司空图的故乡。
鹤疏,书体名,古时用于招纳贤士的诏书。
逃名,《汉书•逸民传》载:东汉人法真恬静寡欲,朝廷四次征辟皆不就,遁形远世,世人谓之逃名。
长者车,达官贵人的车。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上句写诗人故居在兵燹之后受到的严重毁弃:“乱”指战乱,“烧”让人想到大火熊熊的情景,“烧残”点明故居经过火烧,已洗劫一空,只剩下几架残破不全的书了。
B.首联下句表现诗人对故乡执着的热爱:“犹自”充满着人世沧桑之感,“恋吾庐”表明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希望社会不要再有战乱发生。
C.颔联上句表现诗人归隐后在旧居中屏绝尘嚣、泊然宁静的心境:“忘机”是不用机心、不计较一切贵贱荣辱,点明诗人归隐故乡的真正原因。
D.尾联通过用典,委婉但却坚决地表明,自己要像法真那样做逃迹的隐士,与扰攘争夺的政治绝缘,深隐故居,悠然自适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2)请简要赏析诗歌颈联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异同。
2.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与颜钱塘①登樟亭望潮作[唐] 孟浩然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②。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③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释:①颜钱塘:钱塘令颜某,名不详。
②鸣弦暂辍弹:此句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父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
③渤澥:渤海的古称。
(1)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A.律诗B.小令C.古体诗D.曲子词(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里闻雷震”写未见江潮,先闻其声。
潮声巨大如雷鸣,并且震动百里,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20211110034220)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尽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 2019?浙江)阅读下边这首诗,达成小题。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唐)王建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沉着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兼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豪传,欲立功绩恐不如。
(1)诗题中“过”字的意思是 ________。
首联中“________”一词点出了李将的地位。
(2)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到形象的?请联合诗句剖析。
【答案】( 1)拜访;朱门(2 )① 经过环境描绘,如“高树蝉声”“沉着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兼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所的幽静寂静和书斋的素净精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兴趣。
② 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涵养。
③ 经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豪传”等动作、神情描绘,写出了李将军的豪迈和志趣。
【分析】【剖析】⑴题目的意思是,早秋节气去到龙武李将军书斋去拜见他,“过”的意思为“拜见”。
首联的意思是,蝉声从树梢传来,深巷中的红漆大门前这样的冷清,仿佛主人在闲居之中。
“朱门”指贵族豪富之家,这一词点出了李将军的地位。
⑵ “蝉声”“秋巷”“沉着”衬着了幽静宁谧的氛围,进而衬托出宅院主人的安逸文雅;颔联描写室内家居部署,“数茎竹”“一架书”表现了室主人的文雅意趣;而颈联第一句描绘有礼仪的侍从,是为了衬托李将军的知礼有涵养。
这些诗句都属于侧面描绘。
最后三句则是对李将军的直接描绘,“吟哦”“任狂疏”这些动作描绘写出了李将军的洒脱豪迈,“爱读英豪传”“欲立功绩恐”写出了李将军的远大理想和追求。
总之,这首诗经过直接描绘和侧面衬托两种手法,塑造了一位情味文雅、知礼有涵养、洒脱豪迈、心胸远大理想和追求的将军形象。
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故答案为:⑴拜访;朱门;⑵ ① 经过环境描绘,如“高树蝉声”“沉着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兼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所的幽静寂静和书斋的素净精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兴趣。
高一语文下学期6月份诗歌鉴赏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金陵晓发姚鼐湖海茫茫晓未分,风烟漠漠棹还闻。
连宵雪压横江水,半壁山腾建业云。
春气卧龙将跋浪,寒天断雁不成群。
乘潮鼓楫①离淮口,击剑悲歌下海濆②。
[注]①“鼓楫”:化用《晋书·祖逖传》“中流击楫”的典故。
后用来形容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激昂意气或忧国忧民的慷慨激昂之情。
②海濆:海边,此处用以指长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题目明确诗人在清晨从金陵启程,诗歌中“晓未分”“连宵”“建业”等对此也有照应。
B.诗人在春天乘船出发,烟波缭绕,只见水天茫茫无涯;一片寂静,只闻船棹击水之声。
C.“山腾建业云”与《登泰山记》中“半山居雾若带然”都以动态的云雾衬托山峰的高耸。
D.雪压江水,春寒浓重,断雁独飞,路途艰辛,但诗人还是趁着涨潮时离开淮口,直下长江。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及解析1.C【解析】“都以动态的云雾衬托山峰的高耸”错误。
《登泰山记》“半山居雾若带然”中,“居雾”指停留在山间之雾,应是静态的。
2.①离别家乡,踏上旅途的孤寂迷茫。
“湖海”之“茫茫”、“风烟”之“漠漠”,大雪覆盖的横江水,寒空中的失群断雁,分明浸润着诗人孤寂与迷茫之感。
②不惧艰险,战胜恶劣环境的勇气。
虽然路途艰辛,但是诗人趁着涨潮的时候扬帆起航,击剑悲歌,离开渡口,表现了诗人不惧艰险、义无反顾出发的勇气。
③报效国家,实现人生抱负的决心。
尾联化用祖逖“中流击楫”的典故,抒发了志节慷慨、报效国家的壮志决心。
(每点2分,共6分。
言之有理即可)【解析】本诗前三联写景,尾联叙事,主观情感蕴含其中。
前三联所取之景,湖海茫茫、风烟漠漠点明气候恶劣,雪压江水、山笼云雾暗示旅途艰辛,寒天断雁的失群孤独也映射着诗人孤寂迷茫的心境。
即便如此,诗人仍旧“乘潮鼓楫离淮口”,趁着涨潮的时候,扬帆起航,击剑悲歌,离开渡口,表现了诗人不惧艰险、义无反顾、乘风破浪的决心。
尾联“乘潮鼓楫离淮口”化用祖逖“中流击楫”的典故,可以借助注释提示,感受出诗人志节慷慨、报效国家的壮志决心。
【古诗文阅读】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及试题答案解析(6套)
【古诗文阅读】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及试题答案解析(6套)早晴至报恩山寺文与可山石??磴①道微,拂松穿竹露沾衣。
烟开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一雉飞。
大麦未收治圃晚,小蚕犹卧斫桑稀。
暮烟已合牛羊下,信马林间步月归。
【注】①磴:石级。
(1)钱钟书在《宋诗评论》中评价文与可“在诗里描摹风景,常跟绘画联结起来”,创造了以画写诗的手法,请结合本诗的颔联和颈联,谈谈你的理解。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分析时,要紧扣“以画写诗”的题干提示,抓住具体的意象进行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本诗是一首山水田园诗,体现了诗人闲适、恬淡和喜悦的心情,分析时要结合具体诗句阐述。
【答案】(1)两联的景色描写由远及近,动静相生,形色相映,很有画面感。
颔联描绘出一幅烟开远水,日照高林,鸥落雉飞的动态画面。
颈联描绘的则是一幅大麦满园、蚕卧桑叶的静态画面。
(2)本首诗表现诗人闲适、恬淡、喜悦的心情。
首联诗人清晨沿着山路拂松穿竹,露水打湿了衣裳。
颔联和颈联写太阳升起后诗人所见的清新明丽的山林乡村景色。
尾联写在村庄的晚景中,诗人踏着月色信步回到住处。
这些无不流露出诗人对山寺的喜爱和内心的闲适恬淡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和沈石田落花诗[明]唐寅万紫千红莫谩夸,今朝粉蝶过邻家。
昭君偏遇毛延寿,炀帝难留张丽华。
深院青春空白锁,平原红日又西斜。
小桥流水闲村落,不见啼莺有吠蛙。
(1)诗中颔联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结合全诗,赏析尾联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表现手法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专题06 古代诗歌阅读-2023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语文分项汇编(含解析)
专题06:古代诗歌阅读(2023·全国·统考新高考I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友人论学林希逸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①笺:注释。
这里指研读经典。
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
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
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
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
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
2.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
”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3·全国·统考新高考I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湖上晚归林逋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
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
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
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
4.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
(2023·全国·统考全国乙卷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陆游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20211110041829)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尽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达成下边小题。
燕居即事①韦应物冷清竹林院,风雨丛兰折。
幽鸟林上啼,青苔人迹绝。
燕居日已永,夏木纷成结。
几阁积群书,时来北窗② 阅。
【说明】①本诗作于唐德宗贞元元年 (785 年 )夏时诗人罢任滁州刺史,闲居于滁州西涧。
燕居 :闲居。
②北窗 :语出陶潜《与子俨等疏》 : “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冷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首联紧扣”燕居”睁开描绘,竹、兰既是两种客观光景,也寄寓诗人的主观感情。
B.颔联上句以动写静,下句直接描绘静景,突出了居处环境的幽静安静,无人来访。
C.颈联感触光阴易逝,闲居之长,不知不觉中太阳已经下山,夏木忧如也为之郁结。
D. 全诗以写景为主,然在写景中奇妙达成了感情的变换,正堪称“妙在漠然不著印迹”。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表达了诗人如何的思想感情?【答案】( 1) C(2)橱架上堆满了书本,诗人常来坐在北窗边翻看。
诗人经过描绘闲居的平时生活,并化用陶潜的典故,表达了虽罢官闲居而念书自娱、泰然自适的旷达乐观之情。
【分析】【剖析】( 1) C 项,“太阳已经下山,夏木忧如也为之郁结”赏析不正确。
颈联意为闲居的日子已经好久,不知不觉已经是夏季,树木已经结果。
应选C。
(2)“几阁积群书,时来北窗阅。
”燕居之地人迹罕至,但是诗人并无感觉孤独、丧气。
桌上、楼阁上堆满了书本,没有世务的搅扰,他正能够不时到达书斋,享受阅读的乐趣。
表达了虽罢官闲居而念书自娱、泰然自适的旷达乐观之情。
故答案为:⑴ C;⑵ 橱架上堆满了书本,诗人常来坐在北窗边翻看。
诗人经过描绘闲居的平时生活,并化用陶潜的典故,表达了虽罢官闲居而念书自娱、泰然自适的旷达乐观之情。
【评论】(1)本题考察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感情和艺术手法的剖析鉴赏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掌握诗歌内容要旨和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找寻答题点;最后精读有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能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照,或许能否能依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测出来或许能否正确。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鉴赏专练(附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鉴赏专练(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面的问题。
北塘避暑①韩琦尽室林塘涤暑烦,旷然如不在尘寰。
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
水鸟得鱼长自足,岭云含雨只空还。
酒阑何物醒魂梦,万柄莲香一枕山。
【注】①大约作于韩琦晚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罢相退居北京(今河北大名)之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扣题目“北塘避暑”,交代时间、地点、事件,渲染了林塘幽静的自然环境。
B.颔联中的“清风”,一语双关:一指炎夏的凉风,也可理解为“两袖清风”的“清风”。
C.颈联写景富有层次:“水鸟得鱼”是近景,俯视所见:“岭云含雨”是远景,仰观所见。
D.诗人逃入酒乡以求忘忧,但酒醒之后,面对万枝香莲,青青山峦,愁苦又涌上心头。
2、诗歌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答案】1. D2. ①具有乐观旷达、不以挫折为念的宽阔胸怀。
诗人身处环境幽静、清风拂面的林塘,以沐浴清风自娱,悠然自得,乐观旷达。
②具有知足常乐、不计尘世得失的思想境界。
诗人以水鸟得鱼自享其乐、岭云含雨来去自由为喻,表达了知足常乐、不计得失的思想。
③具有超凡脱俗、清廉高洁的气度。
尾联以塘里万枝香莲、枕上几座青山来衬托自己的高洁。
【解析】【1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本题中,D项,“诗人逃入酒乡以求忘忧,但酒醒之后,面对万枝香莲,青青山峦,愁苦又涌上心头”理解错误,“旷然”一词表明了主旨,“水鸟得鱼”自得其乐,“岭云含雨”去而空回;“长自足”“只空还”,表现作者虽遭贬谪,却超凡脱俗、乐观旷达的情怀。
高三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含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雕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释】这首诗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
韦应物在滁州任职的一年里,对朝政紊乱、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极为忧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塑造了一个有志而无奈、进退两难的官员形象,披露了一个官员的思想矛盾。
B.首联点明分别的时间,“又”字说明距上次分别已经一年,强调了时间流逝之快。
C.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既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诗人个人的前途。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感激友人李儋的问候,急切盼望友人的来访的情感。
(2)诗歌的颈联备受赞扬,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朱熹盛称“贤矣”。
请谈谈你对颈联的理解。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愤王令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①横。
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②却太平。
狂去诗浑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
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
【注】①蜺:同“霓”,虹的一种。
玉蜺,指白虹。
此句化用曹植诗“慷慨则气成虹蜺”。
②天心:指君主的心意。
“待见天心”含待见明主之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形容枯槁、面色如冰,但诗人并没有因眼前的处境而失去内心的浩然之气。
B.诗人不甘虚度此生,“未甘”二字表现出他在困窘中渴望有所作为的壮怀。
C.诗人自信才情过人,兴来写诗多有超凡脱俗之句,醉后放歌歌声美妙动人。
D.本诗主要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通过感愤抒写个人抱负,表达内心的情怀。
(2)本诗尾联与陆游《书愤》一诗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己先斑”的情感基调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阁夜①杜甫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
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击柝②可怜子,无衣③何处村。
《书陆放翁诗卷后》注释赏析及译文鉴赏
《书陆放翁诗卷后》注释赏析及译文鉴赏《书陆放翁诗卷后》是由林景熙所创作的,全诗把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所题的是陆游的诗集,但在赞诗时更重在赞人。
小编精选了一些《书陆放翁诗卷后》的鉴赏,一起来看看吧。
《书陆放翁诗卷后》宋朝:林景熙天宝诗人诗有史,杜鹃再拜泪如水。
龟堂一老旗鼓雄,劲气往往摩其垒。
轻裘骏马成都花,冰瓯雪碗建溪茶。
承平麾节半海宇,归来镜曲盟鸥沙。
诗墨淋漓不负酒,但恨未饮月氏首。
床头孤剑空有声,坐看中原落人手。
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
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书陆放翁诗卷后》古诗简介《书陆放翁诗卷后》是宋末元初诗人林景熙创作的七言古体诗。
诗中肯定陆游在诗歌史上的地位,概括陆游一生坎坷经历和报国雄心,最后接入自己,把当前现实与陆游所处时代作对照。
诗将叙事与抒情紧紧地融合在一起,雄浑而劲健。
全诗言近旨远、意深辞婉,句句发自肺腑,缠绵中见悲壮,在林景熙诗中很有代表性。
《书陆放翁诗卷后》翻译/译文天宝间的诗人杜甫,他的诗就是一部历史;他对着杜鹃鸟再次下拜,有感于国破民困,泪下如涓涓泉水。
龟堂老人陆游与杜甫旗鼓相当,所作诗刚劲雄放,直摩杜甫诗垒。
他穿着轻裘,骑着骏马,赏遍了成都城中的名花;又持着洁白精致的器具,在建溪品尝着名茶。
天下太平,宦游的足迹到过国中的一半;辞官归来,隐居鉴湖,与白鸥为盟,度过了晚岁年华。
喝醉了酒随意挥洒,作出了高超的诗篇上万首;平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投身战场,亲手斩下敌酋的头。
床头挂着的宝剑白白地发出铿然声响,他只能眼睁睁看着中原大好河山落在敌手。
远远的青山如同一线,那是中原大地,笼罩着蒙蒙哀怨;祖国的东南一带也燃烧着战火,恢复的大业已经成空。
陆游啊,你的后辈虽然见到了九州一统,可统治者是胡虏,在家祭时怎么开口禀告你这泉下的老翁?《书陆放翁诗卷后》注释1.天宝诗人:指杜甫。
杜甫身历天宝年间安史之乱,所作有“诗史”之称。
其作《杜鹃》诗,有“我见常再拜”,“泪下如迸泉”语。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诗歌鉴赏 训练(江苏)(1) Word版含答案.doc
2018届二轮复习诗歌鉴赏训练(江苏)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回林景熙①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②声唤客愁。
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③。
注①林景熙,宋末诗人,宋亡不仕。
②砧:捣衣时的垫石。
③鸥:相传鸥是最无机心的禽鸟,古人常以鸥喻心志之悠闲或隐逸之情怀。
(1)“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请简析全诗是怎样表现诗人的“愁”的。
答:(2)最后一句中的“未眠鸥”,意蕴丰富,请对此加以赏析。
答: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枇杷花二首(其二)①白居易叶如裙色碧绡浅,花似芙蓉红粉轻。
若使此花兼解语②,推囚③御史定违程④。
注①元和四年(809)春,元稹以监察御史使东川,不得不离别正在京城任翰林的挚友白居易。
元稹曾在嘉陵江边作七律《江楼月》寄乐天,表达深切的思念之情,白居易也作了组诗酬和元稹,这是其中的一首。
②解语:善解人意。
③推囚:审问犯人。
④违程:耽误行程。
(1)诗歌一、二两句中山枇杷的“叶”与“花”分别有什么特点?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2)本诗在抒情上有何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本诗为送别诗,试述首句写景的作用。
答:(2)第二句的两个“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答: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端居①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1)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
答:(2)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寒食汜上作[注]王维广武城边逢暮春,汶阳归客泪沾巾。
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
注此诗为寒食节王维从贬所济州任满归京,途经广武城(今郑州市西)时所作。
汕头市澄海中学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题2含答案
悲惨遭遇的同情和对剥削者的愤慨.(2分)2。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中吕】满庭芳·渔父词乔吉秋江暮景,胭脂林障,翡翠山屏。
几年罢却青云兴①,直泛沧溟。
卧御榻弯的腿痛,坐羊皮②惯得身轻。
风初定,丝纶慢整,牵动一潭星。
【注】①青云兴:做官的兴头。
②坐羊皮:意为隐居江湖. (1)作者开篇是如何描绘秋景的?有何作用?(4分)答:用比喻,(1分)用胭脂来形容层林的红,以翡翠形容峰峦的绿,(1分)色彩鲜明,相映成趣,讴歌山水的美丽,(1分)为下文写弃官归隐作铺垫。
(1分)(2)结合全曲,简述渔父形象的特点.(3分)答:描写了一位厌弃功名、流连山水、闲适自得、江边垂钓的渔父形象.(3分)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南柯子·忆旧【宋】仲殊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
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1)这首词上阙写景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4分)答:①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
“十里青山远”是远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②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前两句诗是视觉的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的描写。
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其实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4分。
答出两点即可。
每点表达技巧1分;紧扣表达技巧结合诗句分析1分。
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这首词主要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这样认为的依据是什么?(3分)答:①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易老的忧伤之情。
“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可以看出这一点;②抒发了作者天涯飘泊的厌倦之情,“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一句可以看出;③抒发了作者故地重游既喜悦又感慨的复杂心情,“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写的是词人站在荷塘边,突然想起来原来有一年,也是这个时候,他到过此地,在附近的酒家买酒喝,并乘着酒意还来观赏过荷花。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读书》答案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读书》答案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小题。
读书陆游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①,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②蝇头二万言。
读书辛弃疾是非得失两茫茫,闲把遗书细较量。
掩卷古人堪笑处,起来摩腹步长廊。
【注】①元元,同“黎元”“黎庶”。
②课:阅读。
14.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陆诗和辛诗题目相同,都把文人读书这件平常之事作为写作的主要内容。
B. 陆诗重言志,辛诗重抒情,但陆诗和辛诗均以主观感受引出读书的情景。
C. 陆诗透露出诗人可能年岁已老,辛诗暗示出诗人在现实中可能屡屡碰壁。
D. 陆诗中的“犹课”和辛诗中的“细较量”均可看出诗人坚持苦读的情状。
15. 这两首诗中,诗人笔下的读书情景不同、缘由各异,请结合诗句简要概述。
【答案解析】14.D15. 情景不同:①陆诗中末两句惟妙惟肖地描写出诗人在夜灯之下,眼神不如以前却仍然奋力阅读蝇头小字的情景;②辛诗中末两句生动形象地描写出诗人读到可笑之处便掩卷起身,揉着肚子大笑,在长廊里来回踱步的情景。
缘由各异:①陆诗中前两句点出自己读书的缘由是为天下黎民百姓谋福祉;②辛诗中前两句点出自己读书的缘由是对生活中的是非得失感到迷茫,想从读书中得到启迪。
【14题详解】D.“‘细较量’均可看出诗人坚持苦读的情状”错。
“细较量”意思是仔细评读,辛诗未言及“苦读”的情状。
故选D【15题详解】读书情景不同:陆诗“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蝇头,比喻字小的和苍蝇头一样。
这两句说,在微弱的油灯下看书,眼睛已大不如从前了。
但我每天仍然要阅读二万多如蝇头一样字的书籍。
描写了诗人在孤灯之下老眼昏花地阅读蝇头小字的情景;辛诗“掩卷古人堪笑处,起来摩腹步长廊”,读到古人写的可笑之处,诗人不禁掩卷大笑,一边在步廊中散步一边不停地揉笑疼的肚子。
描写了诗人读到可笑之处掩卷起身,揉着肚子大笑在长廊里踱步的情景。
读书目的各异:陆诗“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归老隐居的志向就算没有那五亩田园也依然如故,读书的本意原在于黎民百姓。
新高考 语文 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含答案解析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题杨颖士西亭白居易静得亭上境,远谐尘外踪。
凭轩东南望,鸟灭山重重。
竹露冷烦襟,杉风清病容。
旷然宜真趣,道与心相逢。
即此可遗世,何必蓬壶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中的“静”“远”二字从环境和地理位置两方面突出了西亭的特点。
B.诗人登临西亭,远望重峦叠嶂,感受竹露、杉风,认为找到了人生的真趣。
C.诗人认为西亭堪比蓬莱山,适合隐居,劝杨颖士不要舍弃西亭前往蓬莱山。
D.这首古体诗以通俗明畅的语言写景、抒情,写景不事渲染,抒情有曲有直。
(2)这首诗第五,六句有何妙处?请从用字和抒情这两个角度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武侯庙古柏李商隐蜀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①。
阴成外江畔,老向惠陵②东。
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③。
叶凋湘燕雨,枝拆海鹏风。
玉垒经纶远,金刀④历数终。
谁将出师表,一为问昭融⑤。
【注释】①閟(bì)宫:深闭的祠庙。
②惠陵:这里指刘备的陵墓。
③冯异,东汉开国名将,屡建战功,有“大树将军”之称。
召公:指召穆公,宣文王之政,在甘棠树下处理政事,开创“成康之治”。
④金刀:暗指刘家天下。
⑤昭融:光明,指帝王的鉴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点题,写武侯庙前的古柏,枝拱卫祠堂。
B.诗歌三四句写古柏枝繁叶茂,向东伸展到刘备惠陵。
C.诗中“海鹏风”用《逍遥游》典故,意在表现古柏的精神。
D.诗歌后四句盛赞武侯之才,并融入了诗人自身的感慨。
(2)诗的五、六句“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向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晚泊岳阳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击如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诗人晚间卧闻城里钟声,系舟城下,与“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场景相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书陆放翁诗卷后(节选)
林景熙
诗墨淋漓不负酒,但恨未饮月氏首。
床头孤剑空有声,坐看中原落人手。
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
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注]①林景熙: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宋亡后不仕。
②月氏首:典出《汉书·匈奴传》,老上单于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这里指金朝皇帝。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描写陆游挥笔作诗,淋漓尽致,没有辜负美酒的助兴,诗人以此赞美陆游的文学才华。
B.第二句,写陆游的遗憾是没有手刃敌人,所以一生空有豪情,眼睁睁看着中原沦丧,无力挽救。
C.三四句,写诗人宝剑夜鸣却是“空有”、对中原沦亡只能“坐看”,体现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感伤。
D.五六句,远望中原笼罩在悲愁的气氛中,回顾东南也是战火连天,暗示宋朝已面临覆灭命运。
15.诗歌最后两句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荀子在《劝学》中以雕刻打磨为喻,强调了坚持的重要性。
一个人只要持之以恒,就会“”;若半途而废,就会“”。
(2)苏轼《赤壁赋》中通过写动物和人物的反应或感受,侧面写箫声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
(3)韩愈《师说》中阐明学生不一定比老师差、老师不一定比学生强的原因的句子是:“,”。
14.C(“诗人”错误,一二句,写陆游;三四句,从“中原”等分析是陆游生活的年代。
)
15.(1)意思:陆游的子孙是看到了祖国的统一,但他们祭祀的时候该如何说?“九州同”了,但宋灭亡了,(2)情感:表达了对祖国命运的关心和国家破亡的悲哀之情。
(每问3分,共6分)
16.(1)金石可镂/朽木不折;(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3)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每空1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