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自由贸易区战略选择_中日韩FTA还是TPP_倪月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的自由贸易区战略选择
———中日韩FTA还是TPP?*
倪月菊
内容提要:文章运用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方法,对影响日本启动FTA进程的政治和经济双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日本参与中日韩FTA
和TPP谈判的可能性作出判断。从传统收益上看,日本希望通过中日韩FTA
的达成,从中国和韩国的高速经济发展中获取经济利益;但从非传统收益上
看,对主导权、国家安全和利益集团等方面的考量,使日本不得不重视TPP。
鉴于目前中日韩岛屿争端有长期化的趋势,从政治角度看,中日韩FTA实现
的难度较大。如果必须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日本可能优先选择TPP。
关键词:FTA战略 中日韩FTA TPP 传统收益 非传统收益
作者简介:倪月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一、问题的提出
二战后,日本长期奉行以“贸易立国”战略为指导、以多边贸易体制为框架的对外贸易政策,这一制度安排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截至20世纪末,日本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参加任何地区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的发达国家。日本经济企划厅发表的报告曾明确表达了日本政府对于区域一体化的消极态度:“在亚太地区建立像欧盟那样的以经济一体化和政治一体化为目标的区域性机构是不现实的,也不是我们所希望的……与其他经济圈
* 感谢《当代亚太》匿名评审专家对本文提出的宝贵修改意见和建议。
《当代亚太》2013年第1期,第80~100页。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sia-Pacific Studies(Bimonthly)
日本的自由贸易区战略选择□
相比,亚太地区国家之间共性很少,不可能形成一个一体化地区。”①但随着世界FTA网络的不断扩大,日本开始关注FTA,并逐步发展起一套适应日本经济利益诉求的、系统而明确的FTA战略,其自由贸易战略发生了从多边主义向选择性双边主义的大转变。发生上述重要变化和调整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世界贸易组织(WTO)新一轮谈判困难重重,导致日本对多边贸易体制前景心存疑虑。自WTO于1995年成立以来,日本一直期盼着新回合谈判早日开始,继续沿着乌拉圭回合方向推动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然而,由于各成员间存在意见分歧,WTO新回合谈判迟迟未能启动。日本国内很多人已意识到,在推进贸易自由化方面,WTO已未必是最好的舞台了。
二是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对FTA态度的转变给日本带来的冲击和挑战。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暴露出东亚地区市场机制的漏洞,也使东亚各国越来越认识到区域内经济合作的重要意义,特别是中国和韩国均加快了签订FTA的步伐。2000年11月25日,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提出了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议。次年,在文莱举行的第五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双方同意10年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此举给日本以很大冲击。对此,有日本高官曾说:“日本在与东南亚的自由贸易方面已落后于中国,在外交上很难堪。”②可见,日本越来越意识到自身在经济联合和FTA方面的落后及面临的威胁。
三是美国态度的转变助推日本贸易政策转向。日美关系是日本外交的基轴,美国对双边自由贸易和东亚自由贸易区的态度对日本有很大影响。1990年前后,正因为美国强烈反对马哈蒂尔提出的建立“东亚经济圈”的建议并警告日本不要单独行动,日本才没有采取以东亚经济联合来对抗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经济集团化战略。然而,自2000年“10+3”领导人会议就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达成共识以来,美国非但未表示过异议,还对亚太地区的自由贸易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甚至克林顿总统还亲自向新加坡提出了建立自由贸
①②日本経済企画庁計画局?アジア太平洋繁栄の哲学:総合国力の観点からめいた日本の役
割?大蔵省印刷局1994年,转引自张云:《经团联在政府决策中的作用———以日本自由贸易协定政策出台为例》,载《日本学刊》2008年第1期,第49~59页。
参见刘昌黎:《小泉东盟五国之行与“小泉构想”》,载《日本经济》2002年第4期,第2页。
□当代亚太
易区的建议,并很快进行了双边谈判。美国态度的转变,使日本放下了包袱,放心展开自由贸易区战略。
由此可见,日本贸易战略的转变既有“多米诺骨牌”效应的作用,也有地缘政治因素的考量。21世纪初,日本主动提出了建立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议和“小泉构想”①。2002年1月,以《日本—新加坡新时代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正式签订为标志,日本终于结束了没有参加任何地区或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历史。2002年5月12日,以小泉首相为议长的“经济财政咨询会议”正式提出了日本的“经济活性化战略”②,明确提出了要以缔结自由贸易协定来适应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新形势。2002年6月,经济产业省发表《2002年通商白皮书》,提出了加强东亚经济联合的自由贸易方案;同年10月,日本外务省正式公布了日本的FTA战略。
自2002年1月同新加坡签署首个双边FTA(EPA③)以来,日本对外签署FTA的步伐明显加快。截至2012年7月,日本同新加坡、墨西哥、马来西亚、智利、泰国、印度尼西亚、文莱、东盟、菲律宾、越南、瑞士、印度和秘鲁等13个国家和地区签署的双边FTA已经生效;同韩国、蒙古、海湾合作理事会及澳大利亚的双边FTA谈判正在进行中;同欧盟已经完成FTA谈判的预备协议;决定与加拿大、中国和韩国开始(FTA)谈判,决定参与TPP谈判;与哥伦比亚开始共同研究建立FTA的可能性。④尽管日本的FTA起步晚,但成果显著,其FTA数量已超过了中国和韩国(截至2012年7月,中国和韩国分别签署了9个和8个FTA)。但从
①②
③④“小泉构想”的基本思路就是以《日本—新加坡新时代经济连携协定》为样板,与东盟在包
括自由贸易在内广泛领域缔结“一揽子经济连携协定”,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合中国、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建立一个“共同行动、共同发展”的东亚“共同体”。
日本经济活性化战略是日本政府振兴日本经济的重大举措,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即人力战略、技术力战略、经营力战略、产业发掘战略、地域力战略和全球化战略,故被称为“六大战略”。FTA战略是其全球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顺应世界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的新形势,在与新加坡、东盟、韩国和泰国等发展双边自由贸易的基础上,推动东亚自由贸易的发展,并通过自由贸易来推动国内的结构改革和产业调整,进而建立开放的市场经济”。参见日本経済財政諮問会議?経済活性化戦略?、http://www.kantei.go.jp/jp/koizumiphoto/2002/06/21keizai.html。
根据日本外务省的定义,EPA(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即“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是指在“特定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之间,以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取消国内限制及协调各种经济制度、加强广泛的经济关系为目的的协定”。日本已经签署和正在进行谈判的贸易协定主要是EPA,FTA(Free Trade Agreement)是EPA的一个重要内容,为方便起见,本文统一表述为FTA。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JETRO世界贸易投资报告》,http://www.jetro.go.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