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读后感」《法律与道德》读后感(20210210001432)
【寒假读后感】法律与道德读后感
【寒假读后感】法律与道德读后感
《法律与道德》是一本让人深思的书。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法律和道德之间
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书中,作者提出了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观点。
法律是社会规范的
体现,是对人们行为的规范和约束,而道德则是人们内心的自觉和自律。
法律和道德共同构成了社会秩序的基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通过对法律和道德的比较,我意识到法律是外在的规范,而道德是内在的规范。
法律是通过立法机关制定,通过行政机关实施,通过司法机关维护的,是一种强制性的规范;而道德则是人们内心的良知和道德观念的表现,是一种自觉性的规范。
在现实社会中,法律和道德往往是相辅相成的。
法律是对人们行为的最低规范,而道德是对人们行为的更高追求。
在某些情况下,法律可能无法完全规范人们的行为,而道德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法律的不足。
因此,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意识到法律和道德对于社会的重要性。
法律是社会
秩序的基石,是对人们行为的最低规范;而道德则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对人们行为的更高追求。
只有当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社会才能够有序发展,人们才能够和谐相处。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法律与道德》,我对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更加注重法律和道德的培养,努力做一个守法守德的好公民。
关于法律和道德的体会文章
关于法律和道德的体会文章范文大全> 心得体会> :关于法律和道德的体会文章以下是关于法律和道德的体会文章的正文:关于法律和道德的体会文章(一) 职业道德,是每个从事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与其职业活动业紧密联系的道德规范的总和。
学习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也是规范我们从事银行这一行业的职业道德行为和提高从事银行业人员素质。
因此,就必须以银行业的职业道德作为银行工作人员提高职业素质的内在要求。
要从内心地自觉地树立银行从业职业道德观念和规范自身的职业道德行为。
我们既然选择了从事银行业临柜这个岗位,就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热爱银行工作事业。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通过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同样能做出成绩,取得成功,只有热爱本身的工作,尊重自己的职业,才能献身于银行业的建设发展,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事业当中去,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进步做出自己应有贡献,从而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通过学习,下面有几点收获:一、通过学习,了解社会主义事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深刻理解在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实际,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信念,自觉进行职业道德修养,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和习惯,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具良好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人。
二、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明了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增强了搞好本职工作的使命感,从而树立为他人服务的思想。
自己的遵纪守法意识得到强化,政治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组织纪律观念和自我约束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而使我深刻领会学习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搞好本职工作的信心,也是一次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难得的学习机会。
三、通过学习,使我更加热爱本职工作,树立搞好本职工作的信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银行业的建设发展,对专业性和技术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从事银行从业工作人员要想生存和发展,就要不断学习,使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
【寒假读后感】法律与道德读后感
【寒假读后感】法律与道德读后感《寒假读后感:法律与道德读后感》在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关于法律与道德的书,这可真是让我大开了眼界,也让我对这两个看似熟悉却又有些神秘的概念有了更深的思考。
书里的内容丰富又复杂,各种案例和理论搅得我脑袋都快晕了。
但越是这样,我就越想要弄明白,法律和道德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就拿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来说吧。
有一次,我去小区门口的超市买东西。
那天人特别多,排队结账的队伍老长了。
我站在队伍里,百无聊赖地等着。
突然,我前面的一个大妈和收银员吵了起来。
原来,大妈拿了一包特价的薯片,但是收银员扫码的时候,价格却和特价标签上的不一样。
大妈那叫一个生气啊,扯着嗓子喊:“你们这不是骗人吗?明明标着特价,怎么扫码就不是这个价了?”收银员也一脸无奈,解释说可能是系统没更新。
大妈可不听这个,说:“你们这就是欺骗消费者,不道德!”这时候,周围的人都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有人说:“就是,超市不能这么干,这不合道德。
”也有人说:“可能真的是系统问题,互相理解一下嘛。
”就在大家争论不休的时候,超市经理来了。
经理先是给大妈赔礼道歉,然后按照特价给大妈结了账,还送了大妈一个小礼品表示歉意。
这件事看起来不大,但仔细想想,这里面就涉及到了法律和道德的问题。
从法律的角度来说,超市标了特价却没有按照特价收钱,这可能涉嫌价格欺诈。
如果消费者较真,是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的。
但从道德的角度看,超市也许不是故意的,只是工作上的疏忽。
而大妈的愤怒和其他人的议论,也反映出大家对于公平交易和诚实守信这种道德准则的重视。
再想想,如果超市经理没有及时出来解决问题,大妈一气之下把超市告上法庭,那事情可就闹大了。
法律会介入进来,判断超市的行为是否违法,然后给出相应的处罚。
但如果双方都能多一些理解和沟通,也许就能在道德的层面上解决问题,不至于闹到法庭上去。
这让我明白了,法律是一种硬性的规则,它规定了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一旦违反,就会有相应的惩罚。
【寒假读后感】法律与道德读后感
【寒假读后感】法律与道德读后感《寒假读后感》寒假里,我读了一本关于法律与道德的书,感触颇深。
书里讲述了许多法律与道德相关的案例和观点,让我对这两个看似抽象的概念有了更具体的认识。
然而,真正让我对法律与道德有深刻体会的,却是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小事。
那是寒假中的一个寒冷的早晨,我缩在温暖的被窝里,迟迟不愿起床。
可肚子却不争气地咕咕叫了起来,没办法,我只好极不情愿地爬起来,准备去小区门口的早餐店买点吃的。
我穿上厚厚的棉袄,戴上帽子和手套,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才踏出家门。
外面的风呼呼地刮着,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生疼生疼的。
我一路小跑着来到早餐店,店里已经有不少人了,热气腾腾的包子和香气扑鼻的豆浆让人顿时感到温暖了许多。
我好不容易挤到前面,要了两个包子和一杯豆浆,付了钱,找了个空位坐下来准备享用。
就在这时,我听到旁边传来一阵争吵声。
原来是一位顾客和老板因为找零钱的问题起了争执。
顾客坚持说自己给了老板 50 块钱,买了 10 块钱的早餐,老板应该找给他 40 块,可老板却坚称只收到了 20 块,只能找 10 块。
两人互不相让,声音越来越大,店里的其他顾客也纷纷侧目。
我在一旁看着,心里想:这可怎么办呀?从道德层面来讲,大家都应该诚实守信,可现在谁也说不清到底给了多少钱。
这时,老板气呼呼地说:“我开了这么多年的店,从来不会坑顾客的钱,你别在这里无理取闹!”那位顾客也不甘示弱:“我也不是那种爱占便宜的人,明明给了你 50 块,你怎么能不认账呢!”就在局面僵持不下的时候,一位在店里吃早餐的大爷站了起来。
他不紧不慢地说:“大家都别吵了,这样吵下去也解决不了问题。
要不咱们调一下店里的监控看看,不就清楚了吗?”老板听了,一拍大腿:“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呢!”于是,大家一起等着老板调监控。
监控画面出来后,真相大白,原来是那位顾客记错了,他确实只给了老板 20 块钱。
顾客顿时红了脸,不好意思地向老板道了歉,老板也大度地说:“没关系,误会说清楚就好了。
《道德与法制》观后感范文(精选12篇)
《道德与法制》观后感范文(精选12篇)《道德与法制》观后感篇1法律建设与道德建设是都是维护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方面,讨论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谁更重要这一问题首先要了解一下他们各自所具有的内涵。
何为法律?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行为和社会关系为调整对象的,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反映、维护一定社会历史时期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的社会规范体系。
何为道德?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与恶,好与坏、公正与偏私、诚调整人们之间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通过这二者的定义不难看出它们的明显区别,即道德是非强制性的,主要依靠社会的舆论起作用;而法制是强制性的,通过国家强制力起作用。
不过它们都有着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的作用,可以说是为达到同一目的的两种不同手段。
通过进一步考虑二者的辩证关系我们会得出怎样的结论呢?法律主要起约束的作用,它让人们在正确的轨道上行驶,一旦偏离这个轨道,法律就会用自己的办法使他回到正轨。
然而,一个人在轨道上走的快与慢,走的姿势,是前进还是后退是法律所不能涉及的。
这个时候,我们更需要道德的作用,使更多人朝着正确的方向快速前进。
法律应该是底限,人们的所有行为都必须在这之上。
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行道德建设,而道德是导向,没有道德的导向,法律也许就是空洞的。
这又说明道德和法律是同样重要的。
法制与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不同范畴。
法制属于制度的范畴;而道德则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
法律规范的内容主要是权利与义务的规定,强调两者的衡态;道德则重点强调人对他人、对社会集体履行义务,承担责任。
法律规范的结构是假定、处理和制裁或者说是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而道德规范并没有具体的制裁措施或者法律后果。
法制是按照特定的程序制定的,主要表现为有关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而道德则通常是潜移默化的,是约定俗称的。
其实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产物,都反映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具有相同的理论基础,许多基本原则和内容是一致的。
法律与道德读后感读后感在线预览
法律与道德读后感读后感在线预览读完《法律与道德》,我深深地被作者对法律和道德之间关系的独到见解所吸引。
这本书不仅在理论上探讨了法律和道德的区别,还深入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互补关系。
作者以清晰的逻辑和丰富的案例说明,使读者对法律和道德的本质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在书的第一部分,作者首先对法律与道德进行了区分。
他指出法律是社会强制力的产物,它通过制定法律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而道德则是人们内在的规范和准则,它不依赖于任何外部力量的强制。
通过这样的区分,作者让我意识到法律和道德的不同属性,法律可以通过强制力使人们服从,而道德则更多地依赖于人们的自觉遵循。
然而,作者并不认为法律和道德是完全独立的。
在书的第二部分,他提出了“法律与道德的互补性”这一概念。
他认为,法律和道德在实践中相互作用,相互补充。
法律应该与道德保持一定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作者列举了一系列现实案例,例如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等,说明了法律和道德在实践中的互动。
通过这些案例,我深刻认识到法律和道德的确存在紧密联系,二者之间的平衡与和谐对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第三部分,作者对法律和道德的争议进行了回顾和分析。
他指出,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关系常常会引发许多争议和困惑,甚至出现法律与道德背离的情况。
例如,某些法律可能不公正、不道德。
作者通过一些经典案例,如反对种族隔离的非暴力抗议运动等,说明了人们在面对法律与道德冲突时应该如何选择和行动。
这一部分的讨论引起了我深思,我开始反思我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法律和道德的理解和遵守。
整本书读下来,我感到非常启发和触动。
作者通过辩证的思维和精辟的观察,将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无比清晰地阐释出来。
他让我认识到,法律需要道德的约束和引导,而道德也需要法律的保障和支持。
只有在理解和遵守法律的同时,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和践行道德,构建一个公正、法治的社会。
读完这本书,我对法律和道德的理解深化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明晰。
《法律与道德 》读书笔记800字
《法律与道德》读书笔记800字这是我看的第二本杨老师的书,内容都很有趣味性,深入浅出。
这本书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给人一种不再困惑的感觉,从而让人豁然开朗。
书中以张纯如女士和她同事的真实故事为例,阐述了社会上发生的多个案例,使读者更深刻地体会到正义和邪恶之间的斗争。
“牛肉风波”反映了美国司法界种族歧视、性别歧视、权利保护不均衡的问题。
美国在收养中如何区分好孩子和坏孩子;美国的医疗制度为什么不公平;以及在美国犯罪的成本低吗?等等。
作者用轻松诙谐的语言,介绍了法律是如何在私有领域产生,又是怎样受到公共权力干预的。
但并不仅仅局限于此,在《反垄断法》出台前,美国还发布了三项反托拉斯法,即《谢尔曼法》、《克莱顿法》和《联邦贸易委员会法》。
我们认为只要存在垄断行为,就要运用反垄断法,但也必须考虑市场规模、企业竞争状况、消费者保护需求等多种因素,不能简单套用。
我们对待美国的法律问题应该从中国现实出发,借鉴可取之处,完善我国的相关法律。
《法律与道德》中的每一章节都很有趣味性,虽然涉及一些专业术语,但写的生动活泼,很适合我们阅读,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真是受益匪浅。
书中有几点很特别,首先,通过字里行间的暗示告诉读者一定是一些有争议的事件才被记录下来,进而提醒读者对那些报道给予思考。
其次,作者通过不少旁证,使得文章很有说服力。
最后,书中提供了多种解决的办法,供读者参考。
书中最后两章是关于犯罪学方面的知识,对犯罪学、刑事侦查、刑罚制度的一些历史和当代发展情况做了一定的讲述。
而且还结合了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对其中的一些细节进行了探讨。
尽管没有透彻研究犯罪学方面的问题,但作者把我们带入了一个较为真实的角色,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
书中最后两章是关于犯罪学方面的知识,对犯罪学、刑事侦查、刑罚制度的一些历史和当代发展情况做了一定的讲述。
道德与法律心得体会5篇
道德与法律心得体会5篇道德与法律心得体会精选篇1开学初我参加了《道德与法制》课的培训,让我感受到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有了以下的心得体会:现在,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恶意犯罪的情况也有抬头的趋势,这和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对欠缺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学校又是未成年人学习知识的第一阵地,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办法。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不仅是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
小学法制教育注重文化课而忽略学生的道德法制教育,学校没有专门的法制教育人才,虽然授课教师一定程度上了解法律知识教育,但并不系统、全面。
要使小学生成长为一个思想健康、人格健全的人,作为老师应对法制教育引起高度重视,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自觉守法。
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法律法规。
比如怎么样过马路,不能打扰别人休息,不能破坏文物,在乘坐交通工具时要注意什么等。
有很多事情在一些同学看来是不起眼的小事,像随地吐痰,乱闯红灯,实际上这样做已经是违法了。
因此大家要学习法律,增强是非判断能力,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法律法规。
二、从身边做起,预防犯罪。
我们积极学习《中小学生守则》,警惕学习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加强自身修养,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要珍惜学习机会,自觉接受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管理。
要提高鉴别能力,不要学习和模仿电视、电影和文学作品中的犯罪行为。
要谨慎交朋友,不要和社会上品性不端的闲散人员交往,特别是那些有前科劣迹的人。
切莫虚荣攀比,不要随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情况,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哄骗,遇事多留个心眼,警惕各种不良诱惑,对陌生人给的玩具和食品等不要轻易接受。
要学会用报警、呼救、反抗等方法抵制不法侵害。
道德与法律读书笔记
道德与法律读书笔记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道德与法律如同一对相辅相成的孪生兄弟,共同维护着社会的秩序和公平。
最近读了一些关于道德与法律的书籍,让我对这两个概念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道德,是一种基于人们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而形成的行为规范。
它没有明确的条文规定,却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心中,指引着我们的行为。
道德的力量来自于人们的自觉遵守和社会的共同认可。
一个有道德的人,会在行为上自觉遵循善良、公正、诚实等原则,不仅仅是因为害怕受到惩罚,更是出于内心的良知和对他人的尊重。
比如,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让座,这并不是法律的强制要求,而是基于道德的自觉。
我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们认为尊老爱幼是一种美德,应该去关心和照顾那些年长者。
这种道德行为能够营造出一个温暖、和谐的社会氛围,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然而,道德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它没有明确的标准和强制力,对于那些缺乏道德自觉的人来说,道德的约束可能就显得苍白无力。
而且,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道德观念可能会有所差异,这就可能导致一些道德上的争议和冲突。
法律,则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它具有明确的条文和具体的惩罚措施,对人们的行为有着严格的规定。
法律的存在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以及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使得它能够对社会中的各种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和约束。
无论是刑事犯罪、民事纠纷还是经济活动,法律都为人们提供了明确的行为准则和解决争端的依据。
比如,盗窃他人财物是违法的,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这种明确的规定和惩罚措施能够有效地遏制犯罪行为的发生,保障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但是,法律也并非是完美无缺的。
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往往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难以迅速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和新出现的问题。
而且,法律的执行过程中也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不公平的结果。
道德与法律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道德与法律读书笔记
道德与法律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些关于道德与法律的书籍,这可真是让我大开了眼界,也让我对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有了更深的思考。
在书里,我看到了各种关于道德和法律的案例和论述。
有的让人义愤填膺,有的让人唏嘘不已。
其中有一个案例,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
说的是有一个小镇,镇里有一家小小的杂货店。
杂货店的老板是个憨厚老实的中年人,大家都叫他老张。
老张的店里东西齐全,价格公道,邻里街坊都喜欢来他这儿买东西。
有一天,店里来了一个年轻人。
这年轻人看着流里流气的,一进门就左顾右盼。
老张热情地招呼他,问他需要点啥。
年轻人没吭声,自顾自地在店里转了一圈,然后拿了一包烟,扔在柜台上,掏出一张百元大钞。
老张接过钱,仔细地看了看,准备找零钱。
就在这时,年轻人突然说:“快点儿,磨蹭啥!”老张一边道歉,一边赶紧给他找钱。
年轻人拿了烟和零钱,匆匆忙忙就走了。
老张也没在意,继续忙着店里的生意。
等到晚上盘点的时候,老张发现那张百元大钞是假的。
老张那个气呀,自己老老实实做生意,居然碰上这种事儿。
这事儿很快就在镇上传开了。
大家都为老张抱不平,说一定要把那个年轻人找出来。
可这小镇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上哪儿去找这个人呢?有人就说了:“这年轻人用假钱,太缺德了,应该受到道德的谴责!”还有人说:“这可不单单是道德问题,用假钱是违法的,得让警察来管!”老张自己呢,心里特别憋屈。
他想,自己辛苦经营小店,赚的都是些辛苦钱,结果被人这么骗。
这不仅仅是损失了一百块钱的事儿,更是觉得自己的信任被人践踏了。
从这个小小的事情,就能看出道德和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先说道德,那年轻人用假钱,首先就是不道德的行为。
道德是咱们内心的一把尺子,它告诉我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要是每个人都像那个年轻人一样,不讲道德,到处坑蒙拐骗,那这社会还能有信任吗?大家都得提心吊胆地过日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冷冰冰的。
再说法律,使用假币那是明确的违法行为。
法律是社会的底线,是保障咱们正常生活的一道屏障。
道德与法律学习反思
道德与法律学习反思在研究道德与法律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
通过了解和探讨道德和法律的关系,我对社会规范和法律制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以下是我对这门学科的反思和体会。
首先,在研究道德与法律的课程中,我意识到道德和法律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区别。
道德是个人内心的准则,它是我们根据良知和伦理判断做出的行为准则;而法律是社会对行为的规范和制约,它是一种外在的规范。
研究道德与法律使我认识到,良好的道德素养是合格公民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司法判决的重要准则之一。
其次,研究道德与法律也启发了我对公正与正义的思考。
法律作为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应该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人,而不受个人偏见的影响。
道德则是对公正与正义的内心追求,它区别于法律的是,道德往往要求我们超越法律上的规定,更关注对他人的善意和尊重。
通过研究道德与法律,我看到了二者之间的紧密关联和互相支持。
此外,研究道德与法律也加深了我对法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我了解到,法律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而产生的,它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研究道德与法律使我明白,了解和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这也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和谐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通过道德与法律的研究,我对道德和法律的关系、公正与正义的重要性以及法律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这门学科促使我认识到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理想境界,并启发我如何在实践中平衡个人道德与社会法律的关系。
我相信,继续研究和探索道德与法律将使我成为一个更有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人。
总结起来,道德与法律的研究对我个人的成长和思考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对我今后的研究和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800字。
法律与道德的边界观后感
法律与道德的边界观后感法律和道德是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的两个重要维度。
它们在维护社会正义、促进公平和保障个人权益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而,法律与道德之间的边界常常模糊不清,人们对其关系也存在着不同的审视和理解。
本文将就这一复杂的议题展开讨论,探究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对社会和个人行为的影响。
一、法律与道德的定义与区别法律是制定和实施国家或社会规范的系统,并通过该系统惩罚违反规范的行为。
它通常以法典、法规、条例等形式来体现。
法律的存在旨在维护社会的稳定、公平和秩序,为人们提供一个公正的环境。
而道德是指人们对于善与恶、对于正确与错误的判断和实践。
道德是个人思想和行为的内在准则,源于人类的社会关系和价值观念。
它不同于法律的强制力,更多地体现了个体自主选择与自律的品质。
法律与道德在概念和作用上存在明显的区别。
法律是一种外在的、由政府制定的行为规范,具有强制力,违反法律则可能面临法律制裁。
而道德是一种内在的、由个人或群体共同承认的行为准则,违反道德则可能受到社会道德谴责。
法律主要解决的是犯罪和违法行为,而道德则更广泛地涉及人们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念。
二、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与道德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二者在某种程度上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社会秩序和规范。
法律源于道德,而道德又以法律为支撑。
法律的制定往往考虑了社会大众的道德期待和价值观念,而道德则是法律制定和执行的基础。
然而,法律与道德之间并不完全一致,也存在一定的分歧。
有时法律与道德可以相辅相成,但有时也可能发生冲突。
法律是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为目标,它是通过强制措施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而道德是以道德感召力为基础,更多地体现了人的内心自觉和选择。
三、法律与道德的界限法律与道德的界限是一个复杂且有争议的问题。
在一些情况下,法律可以作为社会道德的表现,正义和道德可以得到合理的体现。
然而,在另一些情况下,法律却可能与道德相悖,引发伦理困境和道德矛盾。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法律合法但道德上不可接受的现象。
道德与法律读书笔记
道德与法律读书笔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道德和法律如影随形,共同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秩序。
最近读了一些关于道德与法律的书籍,让我对这两个概念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道德,往往是一种内在的约束力量,源自于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习俗和传统。
它没有明确的条文规定,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一举一动。
比如,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帮助有困难的邻居,这些行为并非法律强制要求,而是基于我们内心的道德感驱使。
道德的评判标准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灵活性,因为它会受到文化、地域、个人价值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法律,则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它具有明确的条文和具体的处罚措施,对人们的行为进行严格的约束。
法律的制定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保障公民的权利和利益。
例如,禁止盗窃、杀人等行为,一旦触犯法律,就会受到相应的制裁。
道德和法律虽然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道德是法律的基础。
许多法律条文的制定实际上是将一些被社会广泛认可的道德准则上升为法律规范。
比如,诚实守信这一道德准则,在法律中就体现在合同的履行、商业欺诈的打击等方面。
其次,法律能够保障道德的实施。
当某些道德行为受到侵犯时,法律可以为其提供救济和保护。
同时,法律的实施也有助于培养和强化人们的道德观念。
然而,道德和法律也并非完全重合。
有些不道德的行为可能并不违法,比如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虽然不道德,但法律无法对其进行制裁。
反过来,有些合法的行为也可能在道德上受到质疑。
比如,利用法律漏洞谋取私利,虽然没有违反法律,但在道德上可能会受到谴责。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道德和法律的冲突。
比如,当亲人违法时,我们是选择包庇还是依法举报?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权衡利弊,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忽视法律的权威性,不能以道德的名义违反法律。
道德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观念的转变,道德的标准也在不断变化。
《法律与道德》读后感
《法律与道德》读后感《法律与道德》读后感《法律与道德》是美国法学家罗斯科·庞德从历史、分析和哲学三个角度来阐述法律科学领域争论不休的问题之一—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的著作。
法律与道德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普遍的观点认为,法律与道德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第一,法律与道德在内容上存在交叉重合的部分。
我们都知道诚实信用既是大家公认的道德要求,也是白纸黑字的法律要求。
第二,法律与道德可以相互促进。
每个国家在立法时都会以道德的基本价值取向为导向,这点在书中阐述的非常明确:“法律必须和社会认同的伦理道德价值相吻合或基本一致,才能得到有效承认并进而化为社会生活中的规则,否则必然受到道德力量的抵制和威胁而使其‘变成一个毫无意义的外壳”。
但是,法律与道德之间却又存在着区别:第一,道德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与法律作为两个不同的社会规范体系,共同为经济基础服务。
第二,法律与道德的作用方式不同。
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通过他律的方式来发挥作用的,而道德则是借助社会舆论、内心确信、传统习俗等自律的方式发挥作用的。
这也是两者最显著的区别。
第三,法律与道德的规范范围不同。
法律规范人的外在行为,而道德规范人的内心活动。
第四,法律是确定的、可预测的,是明确而专业的,而道德却是相对模糊的。
庞德通过分析法律发展的历史进程,认为:作为社会重要调控手段的法律与道德,在法律发展进程中经历了一个相互混杂不分——逐步分离——部分融合的过程,其代表正是中国传统法律、西方近代法律和现代的社会回应型法律。
而从哲学层面而言,法律与道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法律是道德的一部分,是社会最低限度的道德准则。
而就分析法学的角度而言,法律和道德有着各自管辖的领域,法律以理性为基础,必须是确定且可预测的,但是在实践中无法将二者绝然分离对立起来,而将二者完全等同起来也是错的。
针对法律与道德之间的这种情况,他提出:要在实践中寻求二者之间的平衡点,而最基本的准则就是个人权利的行使以不妨碍他人的自由为限。
法律与道德的心得8篇
法律与道德的心得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事迹材料、心得体会、调查报告、讲话致辞、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historical materials, insights, investigation reports, speeche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法律与道德的心得8篇在规划未来目标时,心得体会可以指导我们选择适当的路径和方法,以实现我们的愿望,我们有了积极有意义的收获想要和大家分享时,最好先写篇心得,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法律与道德的心得8篇,供大家参考。
对法律和道德的认识
对法律和道德的认识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再认识摘要:法律与道德都是社会规范最主要的存在形式,都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因此,两者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以道德调整为基础,以法律调整为主导,成了现代社会调控机制的重要特点。
关键词:法律;道德随着多起老人跌倒无人敢扶的新闻屡见于各大新闻媒体,也将关于社会道德风气的舆论推向了高潮,引发了人们对道德滑坡现象的的关注。
去年九月份,卫生部网站发出了《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引起社会较大争议,对此,某报纸发表评论称,面对跌倒的道德,当社会无力扶起时,法律应该"帮一把":一是将见死不救、见危不救入法;二是对那些恩将仇报、以怨报德,甚至捏造事实诬陷他人、讹钱财的跌倒者及家属,让他们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看到老人跌倒上前扶起的行为是一个道德问题而不是法律问题,这样混淆道德与法律的界限。
因此,准确的理解道德及其与与法律的关系,能够对研究见死与见危不救道德归属及其所违反的道德义务法律化的问题起到帮助的作用。
一、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一)对道德的含义道德可以是传统沿袭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也可以是社会伦理的标准或公共善的意识。
如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斯多葛学派认为道德即知识;法国唯物主义思想家霍尔巴赫将道德看作是对社会有益的行为;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则认为道德是人们内心的法规和准则,道德是"主观意志的法";美国现代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认为,道德是一种用来分析情境和确定行为选择的工具。
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说:"法律是人性中所蕴含的最高理性,告诉人们所应做之事,禁止人们所不应做之事。
"道德总体而言是凌驾于法律之上的,因为道德来源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自觉,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要求,我们不能强制要求人们都以这种标准来要求自己。
但它在实践中又具有不能回避的尴尬境遇,道德是法律最基本法理的来源,总之道德不能替代法律而存在。
(二)法律与道德的差异 1.制裁方式不同道德制裁通常是非物理性的(谴责和非议),不像法律制裁那样受到制度的强制力的支持,在道德领域为提供明确的对于具体问题的责任的压力要比法律体系小得多。
庞德《法律与道德》读书笔记
庞德《法律与道德》读书笔记发表时间:2008-12-31惭愧,圣诞假期已过一半,现在才看完计划中要读的第一本法理书。
这一个学期除了在Law and Society这门课里面学到一点比较接近法理的内容之外,其它都是非常实用的学科,合同法和侵权法的课堂上,把法律当成技巧的味道很浓。
早就听老师说在美国的一些图书馆里面,法律是在“职业训练”这一分类之下的。
委培的时候学过法理,但现在在港大,要等到大三才有法哲学这门课,是由我早就很尊重也很敬仰的陈弘毅教授上的。
这个假期计划中要阅读的三本法理书是:庞德《法律与道德》,刘星《法律是什么》,哈特《法律的概念》。
先读完的是《法律与道德》,这是一本小书,读起来却不容易。
读完《法律与道德》之前已经开始阅读刘星教授的《法律是什么》,顿时觉得自己的阅读顺序错了,应该先读刘老师的书才对。
委培的时候,看的第一本书就是刘老师的《西窗法语》,还选过他的西方法律思想史这门课,知道他是将艰深的法理问题阐述得深入浅出的大家。
其实从书的题目就可以看出全书的风格,就内容来看,完全可以定一个类似“法律本质与法律概念探究”的题目,但老师选择了“法律是什么”这样一个清楚简练的书名,可见,这并不会是一本很难读懂的法理书。
虽然,今年3月还在委培的时候就买了《法律是什么》这本书,但当时同学都说难懂。
现在读来,却觉得能够理解,想必是因为这学期用洋文读了太多不好好说话的法官的判决书,这会儿啃书的能力有所提高了。
以下是我读《法律与道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版)这本书的读书笔记,笔记很随心所欲,只是在我浅陋的法理水平下的一点思考。
权当摘抄了。
P9:哲学家试图通过比附自然世界日常现象的恒定性和普遍性,为社会秩序的可靠性安全性找出依据,就像今日的时政社会学家们试图发现社会现象的一般规律成那样。
……但是,就“自然”一词的近代意义来说,发展一门关于社会秩序和法律秩序的自然科学的时机,在那时并未成熟。
因而,只有从形而上学的伦理学出发,发能够对持久性社会控制和暂时性社会控制进行区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假读后感」《法律与道德》读后感洪诗琦
《法律与道德》是美国法学家罗斯科•庞德从历史、分析和哲学三个角度来阐述法律科学领域争论不休的问题之一一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的著作。
法律与道德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普遍的观点认为,法律与道德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第一,法律与道德在内容上存在交叉重合的部分。
我们都知道诚实信用既是大家公认的道德要求,也是白纸黑字的法律要求。
第二,法律与道德可以相互促进。
每个国家在立法时都会以道德的基木价值取向为导向,这点在书中阐述的非常明确:“法律必须和社会认同的伦理道德价值相吻合或基本一致,才能得到有效承认并进而化为社会生活中的规则,否则必然受到道德力量的抵制和威胁而使其'变成一个毫无意义的外壳”。
但是,法律与道德之间却又存在着区别:第一,道德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与法律作为两个不同的
社会规范体系,共同为经济基础服务。
第二,法律与道德的作用方式
不同。
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通过他律的方式来发挥作用的,
而道德则是借助社会舆论、内心确信、传统习俗等自律的方式发挥作
用的。
这也是两者最显著的区别。
第三,法律与道德的规范范围不
同。
法律规范人的外在行为,而道德规范人的内心活动。
第四,法律是确定的、可预测的,是明确而专业的,而道德却是相对模糊的。
庞德通过分析法律发展的历史进程,认为:作为社会重要调控手段的法律与道德,在法律发展进程中经历了一个相互混杂不分一一逐步分离一一部分融合的过程,其代表正是中国传统法律、西方近代法律和现代的社会回应型法律。
而从哲学层而而言,法律与道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法律是道德的一部分,是社会最低限度的道德准则。
而就分析法学的角度而言,法律和道德有着各自管辖的领域,法律以理性为基础,必须是确定且可预测的,但是在实践中无法将二者绝然分离对立起来,而将二者完全等同起来也是错的。
针对法律与道德之间的这种情况,他提出:要在实践中寻求二者之间的平衡点,而最基本的准则就是个人权利的行使以不妨碍他人的自由为限。
而且在立法和司法中,法律与道德一直无法截然分离开来,法律规则中包含着许许多多道德规范。
由此,我不由想到:中国的教育历来就有强调德育的传统,学之道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个人品德修养和道德教化。
受此影响,中国千年的社会治理均以儒家思想为思想核心,重视—个人品格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即便是在中华法系对世界影响最为广泛的时期,中国传统法律仍是以道德为其内核,“尊尊亲亲”、“父子相隐”等忠孝道德准则成为当时法律的重要内容,使得中国传统法律
之治被称为“礼法之治”。
之前我读过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
黄先生对与古代中国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就是'古代中国以道德代替法律,使中国成为一个不能由数目管理的国家'。
可谓是这个问题的最佳注脚。
在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今天,西方近代的法律思想和制度—社会管理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法治成为我们不懈努力的目标,成为了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条。
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西方消极思潮也随之渗透,如极端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己经在中国社会造成莫大的影响,道德失范现象正成为中国社会高速发展的副产品。
道德和法律都是现代社会调控的重要手段,二者缺一不可。
前者是自律的,而后者是他律的。
我们还要建设法治社会,就是需要发挥法律的良好社会调控机能,但我们应该了解,这是离不开社会成员对法律规范的自觉遵从的。
如何才能做到自觉,这是一个人的内在行为导引,是一个自律的问题,而这必不可少的要素就是内心的信仰一一从哲学角度来看,正是庞德所阐释的伦理范畴,是人的伦理,是一个道德问题。
读完了这木《道德和法律》,我了解了道德和法律之间的关系与两
者对社会的作用。
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道德没有法律,就会让我们回到礼法治国的封建时代。
而只讲法律不讲道德,会使社会风气大为恶化,同时没有道德约束的混乱社会也难以建立有效的法制制度。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