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习题

合集下载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习题及答案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习题及答案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上册】班级:姓名:【习题】一)选择题:1.《声声慢》一词所写的景物的季节特征是( )A.初秋B.深秋C.初春D.暮春2.下列句中音顿划分有误的一项(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休息,调养B.怎敌他、晚来风急:对抗,抵挡C.如今有谁堪摘:可以,能够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依次产生的情况4.下列对《声声慢》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开篇连用七组叠字,下笔奇特,极有层次地定出词人内心的空虚、孤寂和凄苦。

B.上阕先写寒气袭人的晚风,再写冷暖不定的气候,最后写南飞的过雁,这些景物无一不增添词人的愁绪。

C.下阕继续倾诉愁情:菊花憔悴,正是词人身世变迁的写照;独守寒窗,顿生度日如年之感;雨打梧桐,更是泪打心扉,令人难以承受。

D.本词结构上打破了上下阕的局限,浑然一体,就眼前事,身边景,层层铺叙,反复渲染,取得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5、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集是( )A.《乐章集》B.《漱玉词》C.《花间集》D.《稼轩长短句》6、李清照的《声声慢》是一首( )A.婉约词B.豪放词C.抒情词D.清旷词7、李清照的词被誊为( )A.稼轩体B.半山体C.易安体D.漱玉体8.李清照生活的年代是( )A.南唐B.北宋C.南宋D.北宋南宋交替之际9、李清照《声声慢》一词最突出的语言技巧是( )A.夸张B.拟人C.叠字D.比喻10、《声声慢》一词所写的景物的季节特征是( )A.初秋B.深秋C.初春D.暮春二)理解性默写:1、李清照《声声慢》中有七组十四个叠字,它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注如诉的音韵效果,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

声声慢高二练习题及答案

声声慢高二练习题及答案

声声慢高二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B.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C.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D.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2.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这句诗中的“沧海”和“水”的关系是:A. 所指关系B. 包含关系C. 对应关系D. 并列关系3.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笑得如同春风拂面。

B. 他笑得像春风拂面。

C. 他笑得就像春风拂面。

D. 他笑得仿佛春风拂面。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的一项是:A. 像一只无所不能的英雄,大猩猩在热带雨林中威风凛凛。

B. 热带雨林中的大猩猩就像一只无所不能的英雄,威风凛凛。

C. 在热带雨林中威风凛凛的大猩猩,就像一只无所不能的英雄。

D. 威风凛凛的大猩猩在热带雨林中,就像一只无所不能的英雄。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的一项是:A. 他们是血肉之躯,是生意人群体,是文明社会的保障。

B. 他们是血肉之躯,又是生意人群体,还是文明社会的保障。

C. 他们是血肉之躯,不仅是生意人群体,也是文明社会的保障。

D. 他们是血肉之躯,而且是生意人群体,也是文明社会的保障。

二、问答题1. 请解释下列诗句的意思:“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答:这句诗意味着人生如梦幻般短暂,而作家在此表示对光阴流转之感慨。

同时,将酒喻为江月,把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寻找比喻成酒。

整句含有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的追求和珍惜之情。

2. 请列举两个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并简述其主题或思想。

答:《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它以贾宝玉等人的命运为线索,以家族命运的兴衰为背景,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金玉满堂和人情冷暖,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社会的虚伪。

主题是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以及对纯真、纯洁和真爱的追求。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以其独特的诗歌形式,抒发了古代人民的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作品涉及到爱情、友谊、家庭等各个方面的主题,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精神风貌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思考。

《声声慢》李清照阅读答案

《声声慢》李清照阅读答案

《声声慢》李清照阅读答案《声声慢》李清照阅读答案引导语: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

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

下文就是有关《声声慢》的原文阅读练习题与答案,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一、基础题(共16分,第1—4题每小题各3分)1.《声声慢》一词所写的景物的季节特征是( )A.初秋B.深秋C.初春D.暮春2.下列句中音顿划分有误的一项(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休息,调养B.怎敌他、晚来风急:对抗,抵挡C.如今有谁堪摘:可以,能够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依次产生的情况4.下列对《声声慢》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开篇连用七组叠字,下笔奇特,极有层次地定出词人内心的空虚、孤寂和凄苦。

B.上阕先写寒气袭人的晚风,再写冷暖不定的气候,最后写南飞的过雁,这些景物无一不增添词人的愁绪。

C.下阕继续倾诉愁情:菊花憔悴,正是词人身世变迁的写照;独守寒窗,顿生度日如年之感;雨打梧桐,更是泪打心扉,令人难以承受。

D.本词结构上打破了上下阕的局限,浑然一体,就眼前事,身边景,层层铺叙,反复渲染,取得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5.下列这副对联写的是谁?请说说你的理解(4分)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扬深处;漱玉词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二、课内阅读(共14分)阅读李清照《声声慢》一词,回答第6—9题(共16分)6.开头三句字是怎有层次地表现出词人的内心感受的?(4分)7.“过雁”引发了词人哪两件伤心事?(2分)8.“满地黄花积,憔悴损。

如今有谁摘?”这句寄寓了作者怎的感情? (4分)9.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一句扩写成一个120字左右的想象片断,要求不改变原词的意境和情感。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9课《声声慢(寻寻觅觅)》课后练习题(带答案解析)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9课《声声慢(寻寻觅觅)》课后练习题(带答案解析)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9课《声声慢(寻寻觅觅)》课后练习题(带答案解析)1.思考:“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几句包含几层意思?在用语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明确:(1)这几句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层,写人的动作神态,似在寻找失去的东西,追索过往的痕迹;第二层,写环境的凄凉、寂寞;第三层,写内心世界的愁苦、哀伤。

(2)七组叠词,很好地统领了全词的内容,展示出一种凄凉、萧条的意境;选用叠词,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效果,更显示出感情之强烈。

“寻寻觅觅”写动作,写出了寻觅无果,若有所失;“冷冷清清”写环境,写出了处境的冷清、心境的清冷;“凄凄惨惨戚戚”写心理,写出了心里的沉痛凄厉。

音韵上徘徊婉转,感情上层层递进,使全词顿挫凄绝,如泣如咽。

定下了全词悲苦愁绝的基调。

表达效果:①增加形象性;②表达更确切;③音律和谐,声声悦耳。

(3)这几句直接抒情,表达的感情哀婉凄切,为全词奠定了凄清的基调。

2.思考:词人为何说是“淡酒”?为什么词人看到“雁”会伤心?明确:(1)并非酒淡,而是愁情太重、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

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的晚年生活是何等凄凉惨淡。

(2)①睹物思人。

此时,那似曾相识的雁儿再度飞过,丈夫却已亡故,物是人非,相思之情已成“悼亡之悲”。

②这也表现了词人天涯沦落之感。

此时词人避居江南,远离故土,看到北来的大雁便认为这是家乡来的大雁,因而说是“旧时相识”,可见,雁儿还勾起了词人的“怀乡之思”。

3.思考:如何理解“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三句词中蕴含的情感?明确:“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

“憔悴损”既指菊花枯萎凋谢,又指词人因忧伤而憔悴消瘦。

正是因为词人无心赏景,虽是菊花堆满地,却不想去摘赏。

然而,人不摘花,花却自己凋谢。

等到花自憔悴损,欲摘却不堪摘了。

这里既写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怜惜菊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深远,令人回味。

必修三宋词四首《声声慢》课后练习题答案版

必修三宋词四首《声声慢》课后练习题答案版

《声声慢》课后练习3.27一、选择题1.下面的对联分别写了那位作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白衣卿相,奉旨填词,道不尽烟柳画桥良辰美景楚楼秦馆,浅斟低唱,吟不完三秋桂子十里荷花②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③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④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杨柳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词作有后主遗风。

A.①李清照②柳永③苏轼④辛弃疾B.①李清照②苏轼③辛弃疾④柳永C.①柳永②辛弃疾③苏轼④李清照D.①柳永②苏轼③辛弃疾④李清照【答案】D 本题,抓住对联中能表现诗人情况的词语分析诗哪位诗人。

第①句中的“白衣卿相,奉旨填词”说的是柳永,他是北宋婉约派词人代表。

写过“杨柳岸、晓风残月”、“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等词句,被皇帝呵斥“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从此“奉旨填词”,以“白衣卿相”自诩,作品流传极广,有道是“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良辰美景”出自刘勇的《雨淋淋寒蝉凄切》中的“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第②句,“一门父子三词客”是指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他们都是“唐宋八家”的代表人物,“千古文章四大家”,指的是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苏轼。

所以该对联说的是苏轼。

第③句是郭沫若为辛弃疾纪念祠题写的对联。

上联“铁板铜琶”是一个典故,后用“抱铜琵琶,执铁绰板”,形容豪放激越的文词。

辛弃疾继承了苏词豪放的特点。

下联中的“美芹”,指辛弃疾写论文10篇,称《美芹十论》,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悲黍”是说辛弃疾希望南宋小朝廷不要偏安江南一隅,而要立志收复失地,表示了他“男儿到死心如铁”(辛弃疾词《贺新郎》中的句子)的豪情壮志。

第④句。

写的是李清照。

上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指李清照故乡在山东济南。

《漱玉集》是她的词集。

《金石录》是她和丈夫赵明诚以毕生心血而成的集子。

“文采有后主遗风”指她文风有南唐后主李煜的风格.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杨柳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词作有后主遗风。

3《声声慢(寻寻觅觅)》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3《声声慢(寻寻觅觅)》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3《声声慢(寻寻觅觅)》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3《声声慢(寻寻觅觅)》同步练习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日天寒,词人以酒敌急风而不可得,实则表达欲借酒浇愁,但愁苦难以排遣之意。

B.一声雁鸣,寄怀乡之思,北方飞来的孤雁,此时正可以为词人传递书信,联络亲人。

C.词人描绘急风残菊、梧桐细雨等暮秋景物,渲染出遭受国破家亡劫难后的凄苦愁绪。

D.全词语言朴素清新,不假雕饰,选用宋时日常口语入词,用语自由灵活,语浅情深。

2.宋朝罗大经赞本词“起头连叠七字,以一妇人,乃能创意出奇如此",请简要赏析开篇三句连用叠字有哪些“出奇”之处。

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添字丑奴儿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注】北人:北宋灭亡,李清照从故乡山东济南被迫流落到江南,故称“北人"。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3.下列对《添字丑奴儿》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以问句“窗前谁种芭蕉树”开头,埋怨芭蕉给自己带来愁绪的折磨,直抒胸臆,表达出痛苦难耐的思国怀乡之情。

B.上阕描述芭蕉树的“形"与“情”。

芭蕉树长在窗前,但却能够“阴满中庭",这就间接地写出了它树干的高大、枝叶的繁茂、树冠的伸展四垂。

《声声慢》同步练习(含答案)

《声声慢》同步练习(含答案)

《声声慢》同步练习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1.《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如何通过各种残秋景物来渲染愁情的?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此十四个叠字被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为什么?3.试分析结句之妙。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寻寻觅觅”采用写实的手法,通过“寻觅”的行为表现空虚怅惘的心态。

词人想抓住点什么作为寄托,但结果却是空虚和冷清。

B.“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两句词人直接抒写了寂寞难耐的苦楚,这个“黑”字,概括了作者后半生的坎坷经历、悲惨遭遇。

C.上阕营造了清冷异常的凄楚气氛,先写冷暖不定的气候,再写寒气袭人的晚风,最后写南飞的过雁,这些景物无不增添词人的愁绪。

D.下阕继续倾诉愁情:菊花憔悴,是词人身世变迁的写照;独守寒窗,顿生度日如年之感;雨打梧桐,更是泪打心扉,令人难以承受。

5.词人借由“守着窗儿”调动多种感官表现细腻敏感的情感。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6.《声声慢》一词所写的景物的季节特征是( )A.初秋B.深秋C.初春D.暮春7.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声声慢阅读试题及答案(5篇)

声声慢阅读试题及答案(5篇)

声声慢阅读试题及答案(5篇)第一篇:声声慢阅读试题及答案声声慢,词牌名。

据传蒋捷作此慢词俱用“声”字入韵,故称此名。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声声慢阅读试题及答案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这首词的主旨句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请概括这“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作者是怎样抒发这愁情的?(4分)答:(2)请赏析本词的语言特色(4分)答:答案:14.(1)①内容:丧夫之痛,亡国之恨,流离之苦,孀居之悲(情愁,家愁,国愁)(2分)②直接写愁,直接抒情。

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分)间接写愁,借景抒情。

如:借“淡酒”“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营造了冷清、凄惨、哀怨的意境,抒发了自己的家愁国恨。

(1分)(2)①妙用叠词,有韵律美,增加了音乐性,增强了抒情性。

(2分)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字,从行动到环境再到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身体和心灵遭受的摧残。

(1分)②语言朴素清新,如“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写尽了作者晚年的凄苦悲愁(1分)赏析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一题作“秋情”。

上片,首三句连用叠字成句,历来为人们赞叹,这种句式在李清照词中仅此一例,在古代词作中也绝无仅有。

叠字的音节重复,使描述具有了一种动态感,使词人的心理活动具有了一种“过程”性,以下全词实际上就是对此三句展开描写和抒发。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点明暮秋时节,也是词人心境的一种写照。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以一个生活的细节写“冷冷清清”。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呼应“寻寻觅觅”和“凄凄惨惨戚戚”。

高中语文课文《声声慢》理解性默写练习题

高中语文课文《声声慢》理解性默写练习题

声声慢
1.李清照的《声声慢》中,通过叠字,声情并茂的,奠定全词哀伤愁苦的感情基调的句子是( )。

2. 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写酒入愁肠,晚风入怀,寒意倍浓的句子是( ).
3. 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写词人独守寒窗,触景生情,睹物思人,愁绪难遣的句子是( )
4. 李清照的《声声慢》中,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就突出了词人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和孤独之痛的句子是( ).
5.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词人对花自怜,黯然神伤的句子是( )
参考答案: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3.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4.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5.憔悴损,如今有堪摘。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9课《声声慢(寻寻觅觅)》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9课《声声慢(寻寻觅觅)》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9课《声声慢(寻寻觅觅)》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基础知识1. 下列加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 雕阑玉砌(qì)骤雨(jù)暮霭(ǎi)樯橹(qiáng)B. 乍暖还寒(hái)槛菊(jiàn)凝噎(yī)都门(dū)C. 良辰美景(ch?n)舞榭(xia)彩笺(jiān)不谙(ān)D. 寒蝉凄切(qī)将息(jiàng)豆蔻(kòu)苍陌(mò)2.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A. 婉约沦陷愤激凄切帐蓬B. 颓废良晨樯橹迢迢韵脚C. 暮蔼鹊桥苍陌仓皇豆蔻D. 飘零烽火不虞芍药贬谪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指南唐都城金陵——南京)B. 便总有千种风情(情意)C. 槛菊愁烟兰泣露(栏杆边的秋菊)D.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不好的房子)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歌、行、引、吟为古代诗歌体裁,其间无严格区别,音节、格律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B. 诗的风格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两大派别,前者的代表人物如杜甫、白居易、陆游等,后者代表人物如屈原、李白等。

C. 中国古典诗歌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主要指唐代以前的诗歌,近体诗指唐初形成的,在字数、对仗、声韵等方面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体。

D. 词,原名曲子词,来自民间,源于乐府,兴与中唐,盛在两宋,题材较自由,依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木兰辞》即属此类。

(二)阅读实践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 对这首词文句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风住尘香花已尽”说盛开的花朵因受狂风的摧残已委身于泥土;“尘香”即后来陆游《卜算子》词“零落成泥碾作尘”的意思。

B. “日晚倦梳头”说的是日色已高,倦意难消,强打精神梳妆打扮,C. “物是人非事事休”说的是事物依旧而人事已非。

3《声声慢(寻寻觅觅)》作业(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3《声声慢(寻寻觅觅)》作业(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3《声声慢(寻寻觅觅)》作业(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3《声声慢(寻寻觅觅)》作业一、小阅读-课内1.《声声慢》这首词的主旨句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请概括出这“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并说说作者是怎样抒发这愁情的。

2.下列对《声声慢》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日天寒,词人以酒敌急风而不可得,实则表达欲借酒浇愁,但愁苦难以排遣之意。

B.一声雁鸣,寄怀乡之思,北方飞来的孤雁,此时正可以为词人传递书信,联络亲人。

C.词人描绘急风残菊、梧桐细雨等暮秋景物,渲染出遭受国破家亡劫难后的凄苦愁绪。

D.全词语言朴素清新,不假雕饰,选用宋时日常口语入词,用语自由灵活,语浅情深。

3.对《声声慢》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

B.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是李清照早年作品中的代表作。

C.此词情调感伤哀怨,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D.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4.阅读本课《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寻寻觅觅)》三首词,请从意象、意境、选材、情感等方面回答豪放派与婉约派作品有何不同。

意象:______ ____意境:______ _____选材:______ _____情感:______ ______二、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天是赏菊的好季节,作为中国人,细细想想,果真历朝历代的人们对菊花都有各种赞美。

正因为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才让南宋绘画家马远画了《陶渊明采菊图》,上面还出现了菊花和松树的形象。

古代文人对菊花真的是赞誉有加,菊花位列植物“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中便是明证。

《声声慢》习题及答案

《声声慢》习题及答案

《声声慢》习题及答案一、填空1、李清照一生的文学创作分前后两个时期,《声声慢》一词创作于()。

2、李清照提出了词“()”之说,在理论上确立了词体的独特地位。

3、李清照有一首著名的表示爱国情怀的诗,诗名是(《》)4、李清照一生中写愁的诗句无数,你在本词外再拈来一句()5、李清照的词风格独特自成一家,其风格被称为“”。

二、简答1、《声声慢》一词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感?2、、简要说明“婉约”派宋词的主要特点。

三、论述1、、《声声慢》一词开头连用了十四个叠字,在艺术上有何表达效果?2、简述李清照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李清照词有哪些独创性?一、填空1、后期2、别是一家3、夏日绝句4、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

5、易安体二、简答1、抒发了作者晚年在国破、夫死、家亡只身流落南方时孤独寂寞凄凉的伤痛愁苦之情。

2、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内容比较窄狭。

三、论述1、七组叠字共分三层,分写了人物的外在举动、所处环境以及内心感受,三层在意义方面是前后连接,逐层加深的,读之给人以如泣如诉、绵绵不绝的感觉,有音韵哀切、渲染感情、突出孤独凄凉情景的表达效果,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2、李清照是婉约派词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天才女作家。

其词构思尖巧,词句清新,早被公认为名家。

她早年曾做《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

”注重词体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并批评了从柳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不足,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伟大的女性作家。

其词独创性在于:善于抒情造境。

她善于把强烈的感情熔铸在艺术形象里,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造语浅显新奇。

李词语言既浅显自然,又新奇魂丽,富于表现力;她的词用典不多,却善于运用口语、市井俗语,使词写得明白而家常。

李词的音节和谐,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

《声声慢(寻寻觅觅)》练习(含解析)

《声声慢(寻寻觅觅)》练习(含解析)

9.3《声声慢(寻寻觅觅)》练习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单选题1.下列对《声声慢》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连用七组叠字,下笔奇特,极有层次地写出词人内心的空虚、孤寂和凄苦。

B.上片先写寒气袭人的晚风,再写冷暖不定的气候,最后写南飞的过雁,这些景物无一不增添词人的愁绪。

C.下片继续倾诉愁情:菊花憔悴,正是词人身世变迁的写照;独守寒窗,顿生度日如年之感;雨打梧桐,更是泪打心扉,令人难以承受。

D.本词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浑然一体,就眼前事、身边景,层层铺叙,反复渲染,取得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2.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C.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瑞脑销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有暗香盈袖(清淡的香气)B.最难将息(调养,保养) 这次第(光景,状况)C.薄雾浓云愁永昼(漫长的白天) 莫道不销魂(醉酒后轻飘飘的感觉) D.凄凄惨惨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 独自怎生得黑(怎样、怎么) 4.下列字形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稼轩嫁接桅樯王嫱 B.和蔼墓霭烽火锋利C.今霄元宵账目帐饮 D.蓝舟篮球催发摧残二、默写5.李清照《声声慢》中“,,”。

这十四个叠字层层铺叙,分三个层次,由外而内,由浅入深,把词人内心深处的悲哀、孤独、寂寞、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6.古代诗词中,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点点滴滴”用梧桐渲染了凄凉的气氛。

三、问答题7.“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此十四个叠字被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为什么?四、诗歌鉴赏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小题。

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练习题出题意图

声声慢练习题出题意图

声声慢练习题出题意图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词牌名为“声声慢”?A. 踏莎行B. 声声慢C. 雨霖铃D. 满江红2. “声声慢”这个词牌起源于哪个朝代?A. 唐代B. 宋代C. 元代D. 明代A. 李清照B. 苏轼C. 辛弃疾D. 晏殊二、填空题1. 《声声慢·寻寻觅觅》的作者是______。

2. “声声慢”这个词牌的节奏特点是______。

3. 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中,词人用“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的愁绪。

三、判断题1. “声声慢”这个词牌的节奏急促,适合表达欢快的情感。

()2.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李清照在晚年创作的作品。

()3. “声声慢”这个词牌在宋代非常流行,许多词人都喜欢使用。

()四、简答题1. 请简要分析《声声慢·寻寻觅觅》中词人情感变化。

2. 请举例说明“声声慢”这个词牌在表达情感方面的特点。

3. 请简述李清照创作《声声慢·寻寻觅觅》的背景。

五、默写题请默写《声声慢·寻寻觅觅》全文。

六、匹配题1.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a. 描述天气变化2.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b. 描述内心感受3.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c. 描述生活状态4.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d. 描述自然景象七、改错题请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误,并将其改正:1. 《声声慢》是李清照在青年时期创作的代表作。

错误:______,改正:______2. “声声慢”这个词牌的格律特点是平仄不限,押韵自由。

错误:______,改正:______3. 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中,词人用“夜夜心,耿耿魂”来表达自己的孤独。

错误:______,改正:______八、分析题1. 请分析《声声慢·寻寻觅觅》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句话的意境。

2. 请结合《声声慢·寻寻觅觅》的内容,分析李清照在词中如何运用对比手法。

高中语文声声慢练习题

高中语文声声慢练习题

高中语文声声慢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叠词的是:A. 纷纷B. 寂寂C. 茕茕D. 快速2. 《声声慢》的作者是:A. 李清照B. 苏轼C. 杜甫D. 李白A. 愁绪B. 闲愁C. 愁肠D. 愁滋味4. 下列诗句中,出自《声声慢》的是:A.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B.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C.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D.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二、填空题1. 《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作者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2. 在《声声慢》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自己的孤独无助。

3. “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亡国之痛的深切感受。

三、简答题1. 请简要分析《声声慢》中作者的情感变化。

2. 请举例说明《声声慢》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 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声声慢》主题思想的理解。

四、翻译题1.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3.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五、分析题1. 请分析《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句诗的意境。

2. 请结合全文,分析《声声慢》中作者如何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六、仿写题请仿照《声声慢》中的叠词手法,创作一句诗句,要求使用叠词,并表达出一种情感。

七、改写题1.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2.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八、比较题请比较《声声慢》与李清照的另一首词《如梦令》在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上的异同。

九、鉴赏题1. 情感表达2. 修辞手法3. 意境创设十、综合运用题请根据《声声慢》的内容,设计一段对话,展现作者与一位旧友重逢时的情景。

十一、创意写作题请以《声声慢》为灵感,创作一篇短文,要求至少使用三种不同的修辞手法,表达出一种深刻的情感。

十二、文学常识题1. 请简述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八年级声声慢练习题

八年级声声慢练习题

八年级声声慢练习题在八年级的语文学习中,李清照的《声声慢》无疑是一首极具艺术魅力和情感深度的词作。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首词,我们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来加深对它的领悟。

一、字词理解1、请解释下列词语在词中的意思。

(1)“寻寻觅觅”中的“寻寻”和“觅觅”:“寻寻”强调仔细地寻找,“觅觅”则更侧重于探索、探求。

合起来形象地描绘出词人孤独、迷茫,想要寻找某种东西却又不知究竟在找什么的状态。

(2)“冷冷清清”:形容环境的清幽、寂静和冷落,烘托出词人内心的孤寂和凄凉。

(3)“凄凄惨惨戚戚”:这三个叠词层层递进,“凄凄”侧重于内心的悲伤,“惨惨”强调处境的凄惨,“戚戚”则突出忧愁的心情。

共同展现了词人极度愁苦的心境。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是()A 乍暖还寒(huán)B 憔悴(qiáo cuì)C 梧桐更兼细雨(gèng)D 怎生得黑(děi)二、词句赏析1、“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这句词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这句词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三杯两盏淡酒”本想借酒消愁,却“怎敌他、晚来风急”,突出了酒的淡和风力的急,更衬托出词人内心的愁苦无法排解。

2、“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为什么看到飞过的大雁会让词人更加伤心?大雁是旧时相识,勾起了词人对往昔的回忆。

而如今物是人非,词人孤身一人,漂泊无依,看到大雁南飞,更觉自己的孤独和凄凉。

3、请分析“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句词所表达的情感。

黄花憔悴堆积满地,无人采摘,既描绘了秋景的萧瑟,又象征着词人青春的流逝和生命的凋零。

表现了词人自叹自怜、孤独寂寞的心情。

三、整体理解1、全词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词中通过“淡酒”“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惨、冷清、愁苦的氛围。

2、词人是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词人通过描绘眼前的景物,借景抒情,将自己的愁苦和寂寞融入到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中。

《声声慢》(寻寻觅觅)练习(解析版)

《声声慢》(寻寻觅觅)练习(解析版)

21 声声慢【基础练习】1.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薄雾瑞恼销瘦重阳B.凄惨沙厨东篱冷清C.次第憔悴堆积相识D.梧桐黄昏将栖难堪【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识记及书写词语的能力。

A项,恼-脑,销-消;B项,沙-纱;D项,栖-息。

故选C。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憔悴..损:枯萎凋零。

B.怎敌.他、晚来风急:对抗,抵挡C.如今有谁堪.摘:可以,能够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依次产生的情况【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

D项,“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意思是“这般光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次第”的意思是“光景,情形”。

故选D。

3.李清照的下列词句中,从词的风格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B.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C.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D.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语言风格的鉴赏评价能力。

A、B、C三项,表达情感婉转含蓄,表现内心愁情,都是婉约风格,而D项恢弘雄放,是豪放风格。

故选D。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最难将息..将息:将要停止B.早生华发..华发:花白的头发C.元嘉草草..草草:轻率D.憔悴损.损:这里相当于“极”,表示程度很深【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A项解释错误,最难将息的意思是最难保养休息。

其中,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故选A。

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休息,调养B.怎敌.他、晚来风急:对抗,抵挡C.如今有谁堪.摘:可以,能够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依次产生的情况【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词中词语含义能力。

理解诗词中词语含义和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一样,,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

《声声慢》同步练习 (解析版)

《声声慢》同步练习 (解析版)

《声声慢》练习题一、夯实基础(一)填空。

1.李清照,号_________,宋代_________派著名的女词人。

2.李清照的词集名_________。

3.李清照《声声慢》在语言上的特点是善用_________。

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

5.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_________。

【答案】1.易安居士;婉约 2.《漱玉词》3.叠字 4.凄凄惨惨戚戚 5.点点滴滴(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集是()A.《乐章集》 B.《漱玉词》 C.《花间集》 D.《稼轩长短句》【答案】B【解析】《乐章集》是柳永的代表作;《花间集》中国词史上首部词总集;《稼轩长短句》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

2.李清照的《声声慢》是一首()A.婉约词 B.豪放词 C.抒情词 D.清旷词【答案】A3.李清照的词被誊为()A.稼轩体 B.半山体 C.易安体 D.台阁体【答案】C【解析】稼轩是辛弃疾的号;半山体是半山体,是王安石晚期所形成的一种诗风;易安体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种词风;台阁体是一种明代官场书体。

4.李清照生活的年代是( )A.南唐 B.北宋 C.南宋 D.北宋南宋交替之际【答案】D5.李清照《声声慢》一词最突出的语言技巧是( )A.夸张 B.拟人 C.叠字 D.比喻【答案】C【解析】《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充分地利用了九组叠字渲染气氛,表情达意,使全词在声音节奏和情节气氛各方面都与内容密切配合,真切地描绘出作者愁苦敏感的内心世界。

6.《声声慢》一词所写的景物的季节特征是( )A.初秋 B.深秋 C.初春 D.暮春【答案】B【解析】李清照《声声慢》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象。

由词中的“冷冷清清”、“乍暖还寒”、“雁过”、“满地黄花”等景物可以判断出是深秋。

7.下列句中音顿划分有误的一项()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答案】D【解析】应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8.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休息,调养B.怎敌他、晚来风急:对抗,抵挡C.如今有谁堪摘:可以,能够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依次产生的情况【答案】D【解析】次第:光景,情形9.下列对《声声慢》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开篇连用七组叠字,下笔奇特,极有层次地定出词人内心的空虚、孤寂和凄苦。

《声声慢》李清照阅读答案

《声声慢》李清照阅读答案

《声声慢》李清照阅读答案引导语: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

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

下文就是有关《声声慢》的原文阅读练习题与答案,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一、基础题(共16分,第1 —4题每小题各3分)1.《声声慢》一词所写的景物的季节特征是( )A.初秋 B.深秋 C.初春 D.暮春2.下列句中音顿划分有误的一项(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休息,调养B.怎敌他、晚来风急:对抗,抵挡C.如今有谁堪摘:可以,能够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依次产生的情况4.下列对《声声慢》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开篇连用七组叠字,下笔奇特,极有层次地定出词人内心的空虚、孤寂和凄苦。

B.上阕先写寒气袭人的晚风,再写冷暖不定的气候,最后写南飞的过雁,这些景物无一不增添词人的愁绪。

C.下阕继续倾诉愁情:菊花憔悴,正是词人身世变迁的写照;独守寒窗,顿生度日如年之感;雨打梧桐,更是泪打心扉,令人难以承受。

D.本词结构上打破了上下阕的局限,浑然一体,就眼前事,身边景,层层铺叙,反复渲染,取得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5.下列这副对联写的是谁?请说说你的理解(4分)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扬深处;漱玉词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二、课内阅读(共14分)阅读李清照《声声慢》一词,回答第6 —9题(共16分)6.开头三句字是怎有层次地表现出词人的内心感受的?(4分)7. “过雁”引发了词人哪两件伤心事?(2分)8. “满地黄花积,憔悴损。

如今有谁摘? ”这句寄寓了作者怎的感情? (4分)9.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一句扩写成一个120字左右的想象片断,要求不改变原词的意境和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声慢》习题
一、填空题:
1.李清照,号_________,宋代_________派著名女词人。

2.李清照的词集名_________。

3.李清照《声声慢》在语言上的特点是善用_________。

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

5.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集是()
A.《乐章集》
B.《漱玉词》
C.《花间集》
D.《稼轩长短句》
2.李清照的《声声慢》是一首()
A.婉约词
B.豪放词
C.抒情词
D.清旷词
3.李清照的词被誊为()
A.稼轩体
B.半山体
C.易安体
D.漱玉体
4.李清照生活的年代是()
A.南唐
B.北宋
C.南宋
D.北宋南宋交替之际
5.李清照《声声慢》一词最突出的语言技巧是()
A.夸张
B.拟人
C.叠字
D.比喻
6.《声声慢》一词所写的景物的季节特征是()
A.初秋
B.深秋
C.初春
D.暮春
三、多项选择题:
1.《声声慢》一词的艺术特色是()
A.运用白描手法写景抒情
B.创造性地运用叠字
C.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D.语言浅近,意境深远
2.在《声声慢》中,李清照主要通过以下哪些残秋景物抒发愁情()
A.急风
B.过雁
C.黄花
D.梧桐细雨
E.江水
3.“雁过也,正伤心”一句中,“雁过”所引发的作者的情绪有()
A.秋愁
B.故乡之思
C.离别之苦
D.往昔夫妻伉俪生活之思
E.羁旅行役之苦
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句,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表现愁情()
A.动作神态
B.环境感受
C.心境意绪
D.生活场景
5.《声声慢》中的“黄花”具有的意义是()
A.实写菊花
B.以花自喻
C.寄托身世之感
D.象征自己晚年孤苦无依
E.抒发盛衰之感
四、词语解释题:
1.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乍:
将息:
2.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损:
堪:
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次第:
了得:
五、简答题:
1.《声声慢》一词表达了词人晚年怎样的处境与心情?
2.这首词通过哪些景物描写来渲染愁情?
3.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4.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哪几方面的情感内容?
5.开头十四个叠字的运用,从哪几个方面抒写作者的凄惨心情?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
六、阅读与分析题:
阅读李清照的《声声慢》一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请回答:
1.开关三句叠字主要采用什么方式表现词人的内心感受?
2.“过雁”引发了词人哪两件伤心事?
3.“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这几句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这首词采用了什么艺术表现手法?
5.这首词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易安居士婉约
2.《漱玉词》
3.叠字
4.凄凄惨惨戚戚
5.点点滴滴
二、单项选择题:
1.B
2.A
3.C
4.D
5.C
6.B
三、多项选择题:
1.BCD
2.ABCD
3.ABCD
4.ABC
5.BCE
四、词语解释题:
1.乍:刚将息:保养休息
2.损:凋零堪:能
3.次第:情景,光景了得:概括
五、简答题: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晚年流落江南孤苦无依的处境和凄惨心情。

2.这首词通过急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景物来渲染愁情。

3.运用叠字表达词人的情感活动和变化,语言自然.通俗,富于表现力。

4.表达了三方面情感:一是写国破家亡以后孤苦无依的凄惨心情;一是流露出故国之思;三是抒发昔盛今衰之感。

5.从动作与神态.环境感受和心境意绪等方面抒写作者凄惨心情。

起到奠定全词感情基调的作用,在结构上统领全词,构成全词的骨架。

六、阅读与分析题:
1.以外显内方式。

2.国破家亡和丈夫新丧。

3.寄寓作者昔盛今衰的个人身世之感。

4.层层铺叙。

5.运用叠字.语言诵俗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