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内部审计国际对比
内部审计准则的国际比较
第 2期
审 计 与 经 济 研 究
J URNA O L OF AUDI & E ONOMI T C CS
Vo . 5,No.2 12
M a .,2 0 r 01
21 0 0年 3 月
内部审计准则的国际比较
王光远 , 严 晖
3 10 ) 60 5 ( 门大学 管 理学院会 计系 , 建 厦门 厦 福
重大 调 整 。2 0 0 9年 , 国际 内部 审计 协 会 (h nt teIs — i tt o tra A dt s ue f nen l u i r,以下 简 称 I 在 2 0 I o I A) 0 1年变 革 的基 础上再 度 颁 布 修 订 后 的 《 部 审计 国 际 实务 内 准则 框 架 》 虽 然该 框 架 大部 分 内容 承 续 了 2 0 , 0 1年
力, 相对 完整 的 中 国 内部 审 计 准 则 框 架 体 系 已建 立
起 来 , 容 涉 及 审 计 实 务 的 各 个 方 面 。 在 建 立 中 国 内
内部 审计 准则 体 系 的 过 程 中, 国 内部 审 计 协 会 准 中 则委 员会 始终 坚持 “ 国际化 与 国家化相 统一 ” 的基 本 立场 。如何 在 借 鉴 国际 先 进 经 验 的 同时 , 分 考 虑 充
[ 中图分类号 ] 29 4 F 3 .5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04—4 3 (0 0 0 0 0 —1 10 8 3 2 1 )2— 0 3 4
经 过 审 计 职 业界 和其 他 相 关 部 门近 l 0年 的努
上有 了质 的飞 跃 , 而且 在 准 则 制定 程 序 方 面也 有 了
职业 界 出现 了一 次重 大 的动荡 。2 0 0 1年 1 1月 , 然 安 公 司财务 丑 闻曝光 ,0 2年 5月 , 界通 讯公 司再度 20 世
中外内部审计的比较
中外内部审计的比较我国内部审计准则定义内部审计为“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视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正当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则以为:“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的经营,它通过系统的,评价和改进风险治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比较上述两种定义不难发现,二者对内部审计的目标、基本职能、性质等方面的理解有较大差异,从以上简单的定义对比我们就已经可以看到中外内部审计与实践的处于不同阶段和水平,而且中外有着不同的制度,因而在内部审计的业务和组织形式等方面是各有独特之处的,有必要对其进行对比和。
一、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国外内部审计产生的正确时间已无从考,但我们知道国外在11~12世纪就已经有了“行会审计”。
当时的行会,每年要召开几次总会,议事内容包括选举产生理事和审计职员。
理事会是行会的执行机关,它必须在召开总会时将行会账户提交审计职员审查。
审计职员审查的重点是作为受托人的理事在处理经济业务方面的老实性。
它体现了内部审计的本质是由于“两权分离”,即生产资料所有权与治理权分离而产生的受托责任关系。
相比之下,我国内部审计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
在国家审计署成立之前,国务院于1983年7月曾发文提出建立和健全部分、单位的内部审计。
1985年8月2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
同年12月5日,审计署发布《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此项规定成为我国开展内部审计的依据。
198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又转发了《审计署关于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报告》,大大加快了内部审计机构组建的速度。
1994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将内部审计以法律形式予以肯定,明确了其法律地位。
1995年审计署又发布《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对内部审计作了进一步具体规定。
到1999年底,我国共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9万多个,配备内部审计职员24万之多,形成了包括由地区、部分和企事业单位组成的较为完整的内部审计体系。
内部审计准则的国际比较
这种 实验使 学生 了解 到减值 准备 的计 提 提高 了会计信 息的真实性 。可 以将企业 资产中不“ 能够 给企业 带来 经济利
验 中若能使企 业( 股东 ) 利益增加 1 %的利润就在综合素质栏
上给学 生加 0 5 学分 。 .个
益” 的资产扣 减出去 , 在“ 产负债 表” 关资 产项 目上 反 不 资 有
相关 各 方 有 何 影 响 , 实 验 对 比表 情 况 。 见
实 验 对 比情 况
也会 体会到计提各 项 资产减值 准备 留给企 业很 大的选 择空 间, 这也是为什么八项准备 中频 繁被部 分企业 当作调节企业 利润粉饰会计报 表 的利器 。这种 教育模 式 锻炼 了学 生的思 维和解决问题 的能 力 , 同时也 培养 了协 作精 神 , 它可 在课 堂 上完成 。该教育模 式要 求 学生对 会 计准则 和会 计业 务处 理 要熟练 , 因而只能在 高 年级展 开 。 在大 二 下半学 期和 大三 如 上半学期进行 。该 教育模式 是对学 生思维 的训 练 , 只针 对一
“ 分 ” 减 少 了利 润 的 操 纵 空 间 。 水 并
则要求增 加对 固定资产 、 无形资产 、 在建工 程 、 托贷款计 提 委
减值 准 备 。2 0 年 对 新 四 项 的计 提 会 对 企 业 、 资 者 、 理 01 投 管
层有什么影响都值得我们思 考。
以 2 0 年 中 国石 化 的 数 据 为 例 , 研 究 相 关 的 数 据 如 01 与 下 :0 1 1 2 0 年 2月 3 1日 计 提 的 减 值 总 数 是 5 2 4 0 0 0 0 ,0 ,0 , 0
计现状 。
5 2 4 0 00 0 4 8 3 0 00 0 ,0 ,0 ,0 ,1 。0 ,0
国外和国内审计方法比较
国外和国内审计方法比较我每年要在亚太地区的各个国家累计呆上5个月,主要时间是花在新加坡,悉尼,东京,孟买,以及一些其他中小国家。
我个人的感觉是中国内审和西方内审更多的区别在审计的方法上:西方内审▎西方内审大多数侧重内部控制和流程审计,所以出具的审计报告往往篇幅很长(熟悉美国公司的人都知道,老美就是能“说”),但具体差错例证较少,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也相对间接;中国的内审▎中国的内审工作按照管理层的要求比较多样化,比如我们集团的内审对财务报表的审核非常严苛(四大做的审计在我们眼里是很外行的),对费用及销售渠道的合规性审计也很详尽,审计报告有充分的差错例证支持,与财务相关的审计发现也有量化的财务影响。
我有时确实会思考造成中西审计方法差别的原因,结论之一:西方国家的公司治理已经规范化,而且业务增长慢,95%的业务都可能是重复性的同质业务,新业务不多,外加高等教育普及,公司里绝大多数人对规章制度的理解和执行处在同一水平上,因此审计的重点是看这些规章制度是否合理合法,业务流程有没有按照规章制度来。
而中国仍然在高速发展,市场变化日新月异,对公司操作流程的发展演进要求很高,公司流程3年不更新就会不适应管理需求。
另外,中国各地教育水平差别较大,不同年龄层次的员工对管理制度的理解力和执行力不同,很难用统一的流程规范来约束所有的公司行为。
有审计师会发现,在审计中,经常在花费九牛二虎的力气了解公司流程之后,开始做穿行测试和样本测试,却又发现了更多书面没有的操作流程和方法,一问又都是允许的。
所以,在中国完全依赖流程审计很难行得通,更多的需要大量的实质性审计程序来了解业务和发现问题。
当然,这只是中西方审计方法差别的原因之一,至于说文化冲突,水土不服,个人觉得应该不是大问题。
从我在很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审计经验来看,所谓的水土不服很多时候是由于沟通不畅造成的,不是审计师的沟通技巧有问题,就是英语水平有问题。
排除这些因素后,基本的审计效率还是可以保证的。
中外内部审计之比较
中外内部审计之比较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雇员或者外部专业机构对其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系统进行独立的、客观的评估和审查的过程。
内部审计的目的是为了评估和改善组织的运营效率、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体系。
中外内部审计在目标、范围、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着重比较中外内部审计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异同:组织结构、法律法规、业务流程、审计方法和报告要求。
一、组织结构比较中外内部审计的组织结构有一定的差异。
在国内,内部审计往往隶属于组织的财务管理部门或者内部控制部门,由内部雇员负责执行。
而在国外,内部审计通常是独立的职能部门,直接向董事会或高级管理层报告。
二、法律法规比较在法律法规方面,中外内部审计也存在一些差异。
国内的内部审计主要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规定的约束。
而国外的内部审计则受到当地的公司法以及其他相关法规的制约。
三、业务流程比较中外内部审计在业务流程上也有不同之处。
在国内,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风险评估、内部控制评价、执行程序的审计和推荐改进措施等。
而在国外,除了上述内容外,还会对经济效益、治理结构等进行评估。
四、审计方法比较中外内部审计在审计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国内的内部审计通常采用文件审查、访谈、取证等方法进行审计。
而国外的内部审计则更加强调数据分析、风险评估以及系统审计等技术手段。
五、报告要求比较在报告要求方面,中外内部审计也有所不同。
国内的内部审计报告通常被用于内部管理和决策支持,以提供管理层相关的信息。
而国外的内部审计报告则更加注重信息披露和对外沟通,以便于股东、投资者等外部利益相关者了解组织运营情况。
综上所述,中外内部审计在组织结构、法律法规、业务流程、审计方法和报告要求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由于不同国家的文化、法律环境和管理理念等因素所导致。
同时,中外内部审计也存在着相似之处,如都强调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评估和改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中外内部审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将会日趋密切,相互借鉴和学习,共同提升内部审计的效能和质量。
浅析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与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的差异
浅析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与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的差异马艳红陶玉娟1.内部审计的含义我国2005年发布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明确将内部审计定义为“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对于内部审计的定义,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2005年最新版本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将其明确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也即,国际内部审计准则对内部审计的定义不仅关注财务审计,更关注管理审计。
从定义的对比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内部审计正在从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转型,而国际内部审计已经开始向风险导向审计、战略审计转变,更为重视内部审计的咨询与服务功能。
2.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我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所称的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活动时,不存在影响内部审计客观性的利益冲突的状态。
所称客观性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活动时,应以事实为依据,保持公正、不偏不倚的精神状态。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还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活动前,应主动对客观性进行评估,识别损害客观性原则的因素的可能性。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独立性和客观性的要求包括:内部审计活动应该独立,内部审计师在开展工作时应做到客观;在确定内部审计范围、实施审计及通报结果时内部审计活动应免受干扰;如果独立性或客观性在形式上或实质上受到损害,应将具体情况向有关方面披露等。
从上述内容可以了解到,在受损害方面,国际内部审计准则提到了独立性和客观性受到损害的两种情况,而我国则只提及客观性应该被评估和识别,没有规定独立性也应该被评估和识别。
3.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我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对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要求包括: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必要的学识及业务能力,熟悉本组织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并不断通过后续教育来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
内部审计的发展及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比较
内部审 计 的发展及我 国 内部 审 计准则 与国际准则 的比较
东辽 县 建 筑设 计 院 有 限 责 任 公 司 黄 英
近 年 来 .伴 随 着 国企 改 革 的 日益 深 入 和 非 公 有 制 经 济 的 迅 速 发 展 . 些 深 层 次 的 问 题 日益 突 出 , 市 公 司 舞 弊 案 层 出不 穷 , 论 与 实 一 上 理 践 不 断 告 诉 我 们 , 强 内 部 监 管 , 立 有 效 的 内部 控 制体 系 , 造 更 加 加 建 塑 健 康 的 公 司 治 理 环 境 , 理 利 用 公 司 资 源 是 预 防 舞 弊 事 件 发 生 的 最 好 合 办 法 。 大 家 也 逐 渐 意 识 到 , 化 公 司 治 理 , 免 舞 弊 的 发 生 , 套 完 整 强 避 一 的 监 督 控 制 系 统 是 必 不 可 少 的 , 内部 审 计 正 是 这 其 中 不 可 或 缺 的一 而 部 分 。在 美 国 , 被证 券 交 易 委 员 会(E ) 责 的 财 务 报 表 舞 弊 的上 市 公 SC谴 司 比没 有 受 到 谴 责 的 更 忽 视 内部 审 计 的 作 用 , 有 受 到 谴 责 的 上 市 公 没 司 中 8 %有 内 部 审计 , 受 谴 责 上 市 公 司 中都 没 有 内 部 审 计 。因 而 无 2 而 论 是 实 务 界 . 是 理 论 界 , 已 经 充 分认 识 到 内 部 审 计 在 提 高 公 司治 还 都 理 效 率 中 的重 要 作 用 。
、
内部 审计 的发 展
l 厦 门 大 学 博 士 生 导 师 王 光 远 在 文 章 中说 , 期 的 内 部 审 计 是 一 、 早
种 会 计 导 向型 审计 , 主 要 检 查 会 计 记 录 是 否 正 确 , 无 疏 忽 引 发 的 它 有
国际内部审计准则与我国内部审计准则比较分析
国际内部审计准则与我国内部审计准则比较分析提要本文从内部审计准则的定义、适用范围、框架、独立性和客观性等四个方面对国际内部审计准则与我国内部审计准则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与国际内部审计准则存在的差异,以进一步完善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促进我国内部审计更快、更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国际内部审计准则;我国内部审计;比较本文为中国商业会计学会课题《高职院校内部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中商学字[2010]第10号,项目编号:kj201003)的阶段性成果全球化时代的经营和管理需要先进的理论及实务,内部审计理论及实务也必然走向全球的协调与共享。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要求我国的内部审计应充分借鉴国际内部审计先进的理论、技术及经验,将我国内部审计事业融入国际内部审计的一体化之中。
本文试图通过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与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的比较分析,寻找二者的差异,以进一步完善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促进我国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
一、内部审计的定义比较(一)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规定的内部审计的定义。
IIA国际内部审计准则中规定: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鉴证与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增加价值,改善组织经营。
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估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这是1999年6月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理事,根据反馈的意见,经过反复推敲,通过的上述内部审计新定义。
这个定义由6组概念组成:1、独立性和客观性;2、保证性和咨询性;3、增加价值;4、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5、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6、组织目标。
新定义既有继承性,又有新的发展。
(二)我国内部审计的定义。
我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的总则中是这样定义内部审计的:是在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恰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我国对内部审计所下的定义,是在科学认识内部审计的发展状况、借鉴IIA对内部审计的最新定义、结合我国经济发展情况和内部审计现状的情况下作出的,对我国内部审计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更好的指导意义。
国际内部审计准则与我国内部审计准则比较分析
( 中商 学字 [0 0 2 1]第 1 ,项 目编号 : 0号
k210) J0 0 3 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 :2 文献标识码: F3 A
状的情况下作 出的, 对我 国内部审计 的进 和人员进行 内部审计时, 都应遵循 内部 审
一
全 球化 时代 的经 营和 管理需要先 进 的理论及实务 , 内部审计 理论及实务也必
步发展 具有更好 的指导意义 。
计准则 。内部审计基本 准则、 内部审计具
比较上述两种定义不难发现 , 球 的协调与共享 。 全球经济一体 内部 审计的 目标 、 基本职 能、 质等方面 审计 的执业规范 , 性 内部审计机 构和人员在 化 的趋势要 求我 国的 内部 审计 应充分 借 的理解有较大 差异 , 这 这也恰恰体现 了中外 进 行 内部 审 计 时 应 当遵 照 执 行 。 一 规 定
内部审计工作业绩的评 定确 立基础; 持 扶
( ) 二 我国内部审计的定义。 我国内部 经改进 的组织流程和业务。因此 , 国际 内 审计基本 准则的 总则 中是这样 定义 内部 部审计准则则具有 国际性, 适用 于各种社
审计 的: 是在组织 内部的一种独 立客观 的 会制度 、 法律和文化背景下 的组织 。
监督和评价活动, 它通过审查和 评价 经营
( ) 国内部 审计准则的适用范 围。 二 我
活动及 内部控制的恰 当性、 合法 性和 有效 《 中国 内部审计准 则序言》 规定 : 中国 内部 性来促进组织 目标 的实现 。 国对 内部审 审计准则 适用于 内部 审计机 构和人 员进 我
计所下 的定义 , 是在科学认识 内部审计的 行 内部审计的全过程 ;适用 于各 类组织 , 发展状况、 借鉴 I I A对 内部审计的最新定 无论组织是否 以盈利 为 目的, 也无论组织 义、 结合我国经 济发展情况和 内部审计现 规模大小和组织形 式如何 , 内部审计机 构
内部审计准则的国际比较研究(1)汇总
内部审计准则的国际比较研究(1)我国的内部审计准则无论是总体框架还是具体内容都与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最新发布的内部审计准则存在较大的差异,反映了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内部审计理论与实践上处于不同的发展水平和阶段。
应借鉴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的优点,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内部审计准则,推动我国内部审计理论与实践同国际接轨。
关键词:内部审计准则;内部审计准则体系;中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国际内部审计职业实务准则《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已于2003年3月4日发布,自2003年5月1日起施行。
根据《规定》,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十个具体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准则于2003年4月12日发布并自2003年6月1日起施行。
本文试图通过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与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的比较,寻找二者的差异,以进一步完善我国内部审计准则。
一、内部审计准则框架之比较(一)中国的内部审计准则体系《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序言》规定,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由以下三个层次组成:1.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
基本准则是内部审计准则的总纲,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内部审计时应当遵循的基本规范,是制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的基本依据。
2.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以下简称具体准则)。
具体准则是依据基本准则制定的,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应当遵循的具体规范。
3.内部审计实务指南(以下简称实务指南)。
实务指南是依据基本准则、具本准则制定的,为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内部审计提供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
内部审计准则体系中的三个不同层次,具有不同的约束力和权威性。
基本准则,是内部审计准则体系的第一层次,是内部审计准则的总纲,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法定约束力。
基本准则、具体准则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内部审计的执业规范,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应当遵照执行。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与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的比较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与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的比较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与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的比较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与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的比较有什么不同?那么,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仅供参考。
自2003年《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发布以来,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已经发布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20个具体准则和2个操作指南,基本形成了我国内部审计准则的框架,使我国内部审计工作初步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比较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与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的差异,有利于我们求同存异、取长补短。
一、我国与国际有关内部审计定义的比较《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称“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
”我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称“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的内部审计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与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
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从以上三个定义里可以看出:《规定》的定义关注于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
审计的关键点是财务活动的合法有效。
不难看出我国的内部审计定义正处在监督评价和系统导向的内部审计阶段。
而国际的内部审计定义则是以风险为导向的增值型的内部审计。
国际的内部审计已完成从传统财务审计向经营审计的过渡,并开始向风险导向审计、战略审计转变。
他们重视内部审计的咨询与服务功能,内部审计的目标也从服务于管理层发展为增加组织价值,改善组织的运营,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国际内部审计准则与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异同
国际内部审计准则与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异同国际内部审计准则与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在内部审计领域的标准化、规范化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两者都是为了确保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发挥正常且有效的作用,提高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的水平,保护企业的财务利益。
下面从几个方面来比较国际内部审计准则和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异同。
一、内部审计目标与职能的异同国际内部审计准则认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的、客观的评估和改进组织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过程的辅助性职能。
其关注的核心是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而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也是规定内部审计的职能与目标,但更加强调内部审计的支持业务管理决策、提高财务、被审计单位内部风险管理与控制的有效性,预防和减少损失等方面。
二、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要求两者在独立性和客观性要求上有较多的相似之处,都明确规定内部审计工作必须独立和客观,不受企业其他部门影响。
但是,国际内部审计准则更为明确,提出“由于内部审计活动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可能与其他职能担当者产生摩擦”,并对从业人员的利益冲突和保密性要求等方面作出具体的指导。
三、内部审计的风险评估与控制两者的采取的基本方法相同,都从风险评估的深入程度、风险控制目标的透明度、风险处理的有效性等方面重点描述了如何评估风险、如何防范风险。
不过,中国内部审计准则更加详细且实践性强,在风险评估的方法、风险的分类和等级划分、风险控制目标的设定等方面增加了更多的阐述。
四、内部审计工作程序的规范化国际内部审计准则对内部审计工作程序也有相应的规范,包括内部审计计划的编制、内部审计程序的设计、内部审计工作纪律的制定等,着重于内部审计的规范化。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也针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程序规范作了详细的要求,如要求编制内部审计规范与程序手册、内部审计资料管理及保密制度、内部审计工作纪律等方面。
综上所述,国际内部审计准则与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在内部审计的标准化、规范化、独立性和客观性要求、风险评估与控制、工作程序的规范等方面有相似之处,也有一些不同点。
中国审计准则和国际审计准则的区别
我国内部审计准则和国际内部审计准则主要内容的比较1、宗旨、权力和责任。
我国基本准则中对于内部审计的宗旨,没有专门规定,只在内部审计定义中提及。
关于责任,基本准则的“一般准则”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制度,并积极了解、参与组织的内部控制建设。
表明内部审计对于建立质量控制制度、组织的内部控制建设负有责任。
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的属性准则中首先提出了这一问题,规定内部审计的宗旨、权力和责任应该以正式的书面形式写入审计章程中,并由董事会通过。
2、独立性与客观性。
我国基本准则的“一般准则”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得负责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决策与执行。
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的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组织应该具备独立性。
这就要求内部审计活动在确定内部审计的范围、实施业务和提交结果方面不受任何干扰。
客观性是指审计人员的客观性,即内部审计师应该有公正的、不偏不倚的态度,并避免利害冲突。
国际内部审计准则中的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活动独立于他们所审查的活动之外。
内部审计活动应独立开展,并且内部审计师在工作时应保持客观。
内部审计师在他们能自由、客观地进行工作时是独立的。
独立性可使内部审计师做出公正、无偏的判断,这对业务工作的恰当开展是必不可少的。
独立性要通过组织的地位和客观性来实现。
国际内部审计准则还规定,首席审计执行官应直接向组织内的高层人员报告,从而保证内部审计活动的开展。
内部审计师应该取得管理高层和董事会的支持,这样他们才能取得业务客户的配合,并且在不受干扰的条件下开展工作。
首席审计执行官应向组织内有足够权限的人员负责,促进独立性并确保广泛的业务范围、对业务沟通的恰当考虑以及对业务建议的适当行动。
我国内审与国际内审的差距
我国内审与国际内审的差距八十年代初期,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明确指出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部分、大中型企事业组织,应当建立内部审计监视制度。
内部审计工作经过近二十年的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已经适应了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需要。
但随着的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性质和产权制度都发生了变化;机的普及、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传统的“手工操纵”将完全被“现代化手段”取代;加进“WTO”、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企业国际化,要求我们所有的相关工作都与国际接轨,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因此,正确熟悉我国内部审计与国际内审之间存在的差距,对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不高,导致审计理念、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与国际内审存在差距西方的内部审计制度是企业为了生存、竞争和发展的需要而自发建立起来的。
它服务于本单位,对本单位领导或本单位所有者的代表负责。
因此,西方企业现代内部审计理念从财务审计转向经营审计,并以经营审计为主导。
其内部审计工作目标要求内审职员不仅要善于发现,而且更要善于解决题目。
内部审计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相当深进。
以美国为例,内审部分已广泛开展了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决策审计、投资效益审计、市场景气状况审计、物资采购审计、生产工艺审计,产品倾销审计、与开发审计、人力资源治理审计、后勤服务系统效率审计、信息系统设计与运行审计等。
我国的内部审计制度是国家根据经济体制改革后出现的新形势,是为强化审计监视体系,建立和健全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用行政手段自上而下建立的。
它的存在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国家审计机关气力有限、审计覆盖较小,不如内部审计职员了解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等情况;二是随着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企业不仅要对资产的完整性、财务收支的正当性和信息的真实性等承担责任,还要进步经营治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以实现预定的经营目标。
中外内部审计之比较
中外内部审计之比较在改革开放中诞生的中国内部审计,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
作为社会主义审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都分,内部审计在国家审计机关的统一指导下,逐步走上了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在加强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维护财经法纪、促进“双增双节”,提高经济效益及保障企业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内部审计不仅广泛吸取了工业发达国家内部审计先进的技术和方法,而且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开辟出了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也为内部审计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繁荣作出了贡献。
本文拟从内部审计制度建立的目的和方式、内部审计的发展过程、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等方面与西方国家的内部审计作些比较,以求教于国内外会计、审计界的朋友。
1.中国内部审计发展的简单回顾80年代初期,根据《宪法》中国恢复了审计制度。
经过几年筹备,98年9月15日正式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审计署创立初期,面临着艰巨的国家审计任务和人力不足、素质不高、体制不健全等各种严重的困难。
但在这种情况下,署领导根据经济体制改革和勤俭建国方针的需要,在开展国家审计的同时,把开展内部审计提上了议事日程。
组织了专门的班子探讨内部审计的理论,并对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组建、内部审计的实施进行调查研究,总结经验、进行指导。
从1983年起在国务院各部委和国营大中型企业陆续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实施内审监督。
1985年8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明确指出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大中型企事业组织,应当建立内部审计监督制度,使内部审计有了较快的发展。
到1985年底,全国共建立了一万个内部审计机。
1986年底则发展到了三万三干多个。
1987年1月,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同志签发命令,颁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审计工作条例》。
《条例》对军队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其主要任务和职权、审计工作的程序部作了明确的规定。
邓小平同志亲自签发解放军《审计工作条例》,不仅引起了军队及全国各部门、各单位领导同志Z十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
我国内部审计与西方内部审计的十大差距
我国内部审计与西方内部审计的十大差距一、设立内部审计的动因不同现代内部审计是在财产所有权与管理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随着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管理方式变革及内部职能分解,基于加强经营管理的内在需要而形成和发展的,这也是内部审计赖以存在的客观基础。
但是,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成立之初(1983年),当时的企业尚未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经营者,更未成为严格意义上的独立法人实体与市场竞争主体,在企业内部也没有真正产生加强经营管理与实施内部控制的客观需要。
我国内部审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在1985年8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明确指出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大中型企事业组织,应当建立内部审计监督制度。
这样才使内部审计有了较快的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内部审计,实际上是一种行政命令的产物,这是导致我国内部审计与国外相比存在诸多不足的根本原因之一。
二、对内部审计职能的认识较为模糊由于我国内部审计是一种行政命令的产物,在初期形成了片面强凋外向性服务及作为国家审计基础而存在的内部审计模式。
这种审计模式实际上导致了人们对内部审计职能上的模糊认识,不利于甚至阻碍着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
当时,不少企业及其管理当局对之很不理解甚至有抵制情绪,至今在有些企业内部审计仍难以融人其整体经营管理之中,其结果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很难正常开展,更谈不上履行其监督评价职能及开展保证咨询活动,从而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内向性服务的作用。
这样,不仅不利于内部审计的健康发展,而且使之越来越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反观,国外内部审计的目的就是通过对组织内部控制的评价,以确保揭露组织潜在的风险,及有效果、效率和经济地达到组织的目的和目标;内部审计部门人力有限,想要对组织的各个领域深入细致地发表评价在现代企业中是不可能的,如何发挥内部审计的服务功能,这时候企业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内部审计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执行等方面进行评价,进而揭露组织潜在的风险和判断是否能有效果、效率和经济地达到组织的目的和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内部审计国际对比
近年来,我国内部审计工作始终坚持以实事求是、真实反映、严格标准、规范操作的原则,以提升经营管理整体水平为目的,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为突破口,以强化审计队伍建设、改进审计手段为重点,全方位、多层次的探索建立并不断完善审计体制,促进了内部审计制度的发展。
全国已拥有内审机构8万多个,从业人员30多万人。
但我国内部审计起步较晚,发展历史和内部构成不同于其他国家。
现有的内部审计体制和审计方法与国外内部审计相比,还存在一些缺陷和弊端。
我们要深入研究西方一些国家的内部审计程序和制度,借鉴好的经验,才能取长补短,为我国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打开一个新的局面。
首先,要矫正对内部审计作用认识的不足。
目前我国的内部审计制度不是很完善,许多应重视的工作环节习惯性的被忽视。
加上审计工作人员对自身的作用认识不明朗,一直认为内部审计是“查错防弊”,以评价为主,不需要做深入的分析和解剖。
提交的审计报告重点在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描述上,对审计建议重视不够。
西方国家内部审计注重将审计结果的传递作为向管理当局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一种良好机会。
实践证明,审计报告中所提问题是否受到重视,所提建议能否付诸实施,直接取决于管理当局的兴趣和决心,而公司管理当局的兴趣和决心又与审计报告的吸引力即审计报告的质量和编送艺术有很大关系。
因此,西方内审部门在编送审计报告时,很重视事实的准确性、清晰性、建议的可行性、内容的重要性及报送的及时性。
同时,为使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易于理解和令人印象深刻,审计人员还很注重通过图表、照片、幻灯等直观形象的手段来阐述情况,争取管理当局的重视和支持。
在企业管理当局要求提供更富有建设性服务和内审部门自身希望扩大审计效果以巩固、提高其组织地位这两个动因的共同作用下,西方企业内部审计的变革持续不断地进行着。
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后,西方国家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普遍增大。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扩充自己的相关专业知识,革新工作方法,紧紧围绕企业经营风险的甄别评估、控制和防范开展审计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我国的内部审计的方法和手段还是比较单一的。
长期以来,我国内部审计工作一直以手工查账为主,极大地限制了审计工作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在我国的日常审计工作中,主要是依靠审计人员多年来的个人经验和职业判断能力,通过随意抽样进行。
只有遇到较重要和难识别的工作时方运用统计抽样和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而且以事后审计、静态审计为主,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很少开展,这种工作方法很不利于审计部门及时发现问题,不利于及时提出改进措施,避免造成损失。
西方国家自20世纪中期就已经开发出了多种有利于审计工作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大量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并通过建立各种审计风险模型的方式,减少自身工作风险。
同时,西方国家内部审计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大力开展审计调查,对组织中存在的带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特别是组织所面临的财务和经营风险,进行经常性的调查、分析和评估、预测。
这种动态的审计方式,能够及时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或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帮助组织改善风险管理,增加组织的价值。
我们在这方面应予以借鉴。
我国同西方国家在审计方法和手段上的差异性,必然引起审计效果相差悬殊。
要在短时期内削除这些差异是不现实的,我国审计工作要想缩短与西方发达国家审计工作的差距,首先要加大审计监督的再监督力度,把提高审计监督职能落到实处。
一是要组建对审计工作质量评价的机构,进一步增强审计人员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
二是要加大对不同层次审计工作的检查力度,并实行责任制,制定再监督检查的操作办法和程序,建立再监督检查档案。
对没有按规定要求检查或检查走过场,致使发生违规问题未被查处的,要视情节追究有关领导和检查人员的责任。
三是要赋予审计再监督检查人员一定的权限,检查中发现审计人员有违规问题,检查人员有权要求限期整改,事后有权追踪整改情况,有权提出对审计违规人员的处理建议。
由于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权威性差,审计范围受限制,审计方法落后,审计结果的质量大打折扣。
而且由于审计人员对审计职能认识的浅薄,再加上长期忽视后续审计工作,致使审计结果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西方国家在早期就已在内部审计运用各种方法、开发各种技术手段为企业增加价值服务。
我国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同西方国家审计人员相比,综合素质相差比较大。
由于我国审计人员对内部审计重视不够,审计人员队伍年龄偏大,知识结构单一,更新换代太慢,长此以往,造成内部审计从业人员中有相当数量人不具备必要的学识及业务能力。
同时,我国内部审计的地位不高,难以吸收优秀的人才加入到内部审计队伍中,没有及时补充新鲜血液。
加上内部审计人员对自身的工作缺乏足够的信心与热情,他们往往被误解或在不顺心状态抑或不适宜环境下工作,感觉到开展审计工作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困难。
这都不利于充分调动内部审计人员继续学习与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识水平、业务能力及综合素质。
另外,有相当数量的企业领导认为内部审计就是对财务工作的“差错防弊”,没有将内部审计重视起来。
而国外各类公司都把审计人员配备作为充分发挥审计职能的必要条件。
审计部门努力让每个人的才能和具体项目结合起来。
在这方面,我国审计部门就做出相应的调整,将审计人员引入竞争机制之中,努力增强审计队伍的战斗力。
一是对审计人员实行竞争持证上岗,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将品行端、业务精、能力强的人员选拔到审计队伍中来,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加大现有审计人员的流动性,每年应在对审计人员综合评价的基础上,使审计人员有一定比例的流动,以确保全行内部监管职能有一支整体素质较高的队伍作支撑,为适应新形势、接受新考验,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职能创造更好的条件。
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分析推理的方法、沟通的方式与方法,具有改善人际关系的能力、管理和信息处理的能力作为发挥审计作用的必要条件。
我国的国民经济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审计工作的担子会越来越重,这就要求审计制度也要越来越全面,审计人员的素质也要不断地提高,大力借鉴国外审计部门的工作经验,并通过宣传、教育,使广大审计人员认识到,审计工作是在新时期是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强化干部管理和监督机制的重要举措。
从而增加审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审计工作中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排除各种干扰,秉公办事。
提高审计人员业务素质,除了定期的业务培训以外,主要是鼓励审计人员自学,在系统内部组织各种形式业务知识竞赛,定期开展审计工作经验交流,针对审计评价中出现的问题,采用典型案例分析等办法,提高审计人员
业务水平和技能。
增强职业道德教育,使审计人员恪守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奉公、保守秘密的职业道德,同时还需加强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专职队伍的建设,以高素质的专职队伍为龙头,充分发挥专职人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