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教材10——26页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寺、比较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初步学会运用减法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减法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优良品质。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单元教学重点:正确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和解答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单元教学难点:减数小于差的20以内退位减法。

单元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模式。

单元课时安排:10课时
例1………………………………2课时左右
例2………………………………3课时左右
例3………………………………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十几减9的减法
.
第二课时:十几减9的减法——练习课
. .
第三课时:十几减几
.
第四课时:十几减几——练习课A
配新课标人教版
. .
.
第五课时:十几减几——练习课B
. .
第六课时:解决问题
.
. .
第七课时:《解决问题》练习
.
第八课时:整理和复习A
. .
第九课时:整理和复习B
.
. .
第十课时:整理和复习C
.
. .。

2020最新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案

2020最新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案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在上今天的课之前,老师先请你们口算一组题目。
(媒体出示)口算: 12-9
15-9
18-9
11-9
14-9
17-9
2、 师:刚才我们复习了一组十几减 9 的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练习与它有关的知识。(出示课
题《十几减 9》练习课)
二、新授
探究一: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媒体出示:摘了 13 个桃子,吃了 9 个。)
师:现在谁能把这个问题完整地说一说?先说给你的同桌听。
(学生可能回答:小猴子摘桃子,摘了 13 个桃子,吃了 9 个,还剩几个桃子?)
师:算式怎么列?(媒体出示:13-9=4)
为什么用减法计算?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原来有 13 个桃子,吃了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来计算。
第二课时 十几减 9(练习课)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第一册 P13~4《十几减 9》练习课(2) 教学目标: 1、巩固十几减 9 的计算方法,会正确熟练地计算十几减 9。 2、进一步巩固理解减法的含义。 3、会看图编题,提出数学问题,能将一道加法算式改写成两道相应的减法算式。 教学重点:巩固十几减 9 的计算方法,会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会看图编题,提出合适的问题,能将一道加法算式改写成两道相应的减法算式。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a 先从 10 根小棒里面拿走 9 根,剩下的 1 根和 2 根合起来就是 3 根,所以 12-9=3。 b 从 12 根小棒里面,先把 2 根去掉,再从 10 里面拿走 7 根,剩下的就是 3 根。所以 12-9=3。 …… (3)想一想、算一算:(老师要板书出计算的过程。) a 想加法算减法。因为 3+9=12,所以 12-9=3。 b 把 12 成 10 和 2,先用 10-9=1,再用 1+2=3,所以 12-9=3。 c 先用 9-2=7,10-7=3,所以 12-9=3。 d 把 9 看做 10,12-10=2,2+1=3,所以 12-9=3。(出现此算法,老师要追问:2 为什么要加 1?)…… (4)看资料。如果由学生是看资料知道计算方法的,就让他带领同学们一起看资料。 师:你们今天太了不起了,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来计算 12-9=?,现在请同学们看看手中资料上的计 算方法和我们的哪一种相同的。 师:上面的这么多的方法,挑出你最喜欢的一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知道还剩下几个风车了吗?(3 个) 三、学生在情景问题的解决中巩固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 出示情景 2(书 11 页上的主图中买卖气球的情景稍做修改)。 师:为了增加游园的气氛,我们派小红去买一些气球。看,现在小红已经买到气球了,你从画面上知 道了什么信息?(阿姨原来有 15 个气球,小红买了 9 个,要求阿姨还剩几个气球。)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会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会) 师:在四人学习小组里,说说你的计算方法。(学生交流完后,请稍逊色一点的同学回答) (教师板书:15-9=6) 四、运用新知,自主练习,揭示课题,体验成功。 1.课件出示情景 3(动画:小蚂蚁过桥)。 师(解说情景图):现在我们来邀请一些可爱的小动物参加我们的活动。 首先,我们来邀请小蚂蚁参加我们的游园活动。可是它得先过一座桥,每块桥板上有一道十几减九的 算式,它不会做算术题,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小蚂蚁的忙吗?(愿意) 师:你们不但要告诉蚂蚁得数是多少,还要教教蚂蚁方法是什么。 师:先在题卡上计算,边做边说是怎样想的。比比看,谁能又好又快的帮助蚂蚁过桥。 2.揭示课题。 师:看一看,想一想,今天我们所做的计算题都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出都是十几减九的计算) 师:(板书课题:十几减九)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师:今后在计算这样的题目时,你觉得哪种方法好用,算起来方便,速度快就用哪种方法计算。

最新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 下册 课堂补习辅导练习题 作业设计 第二单元 认识图形(二)第2课时 认识图形(2)

最新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 下册 课堂补习辅导练习题 作业设计 第二单元 认识图形(二)第2课时  认识图形(2)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学期同步课堂补习辅导练习题作业设计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二)第2课时认识图形(2)【教学内容】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教学要求】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

【集体备课】【二次备课】【三次备课】【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老朋友要来看大家,看看大家是不是上课表现最好的小朋友,他还带来了礼物,想送给那些听讲认真,积极回答问题的小朋友。

你们看出示长方形问“小朋友们,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这位老朋友?他介绍得对吗?”接着出示第二个图形(正方形),问:“这个老朋友又是谁呢?”再出示圆:“它叫什么名字?这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位老朋友,介绍完老朋友,我们来玩个游戏好吗?记得在上校本课时我发现你们很喜欢折纸,是吗?今天我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折纸的游戏,高兴吗?【设计意图】创设活泼、有趣的“介绍老朋友”这一情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以旧知启新知。

而且用老朋友带了礼物要奖励给那些听讲认真,积极回答问题的小朋友,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学生活动与教师关注】性。

二、启发思维、引出新知1、认识三角形(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这是正方形。

师:你能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请你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两部分。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①请一位折出长方形的同学到讲台前展示你是怎么折的,折出来两个什么图形。

《桌子有多长》教学案例设计及反思

《桌子有多长》教学案例设计及反思

《桌子有多长》教学案例设计及反思范本【教材内容及分析】教科书14--15页,《桌子有多长》估一估,说一说,量一量,练一练。

《桌子有多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的第二课时。

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实际测量活动,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际长度。

教材安排了三个活动:一是估计活动,让学生估计一下身边的物体长度。

二是说一说,讨论交流,感悟统一测量工具的必要性。

三是量一量,学习用尺子等工具实际测量。

【学情分析】学生普遍对长度单位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本节课是长度单位的起始课,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关注单位的换算,而对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重视不够,致使学生缺乏对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对测量单位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厘米,并通过学生自主的测量活动,逐渐建立厘米的概念。

学生估测物体的长度时,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如:与物体实际的长度差距较大。

教师可在学生认识1厘米的基础上,先估计物体的长度够不够1厘米,再在认识几厘米之后,估计物体的长度。

【教学目标】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了解实际生活中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估测较小物体的长度。

3、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有趣,培养合作意识,锻炼观察、操作、空间想象及推理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师:看,我们班的课桌摆得真整齐。

桌子天天陪着我们学习,小朋友了解桌子吗?知道桌子哪些特点?生:桌子是长方形的。

桌子的面平平的。

桌子是木头做的。

每个小朋友的桌子都是一样的……2、师:桌子的面有多长?你知道吗?(板书揭题)【反思:从小朋友身边的事物谈起,引出问题,培养一年级学生从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认识声国的意识。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20以内的退位减法知识点1.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2.十几减8、7、6的退位减法。

3.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

4.综合应用。

学习要求1.能够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1.重视引导孩子在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比如设置一个具体的场景等。

数学计算往往只重视算理和算法及技能训练,而忽视与情境的结合,使学习变成枯燥的训练。

我们应努力改变这种状况,在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可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境,吸引学生想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

这样一方面能激起孩子学数学的兴趣,同时能激活孩子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2.指导孩子具有多样化的算法。

目的是鼓励孩子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个人的学习潜能。

例如,在学习12-8,12-5的例题时,如果让孩子展开想象,可能会出现“破十法”“想加算减”,甚至还会有“连续减”“点数”等方法出现,然后和孩子充分讨论后,再加上应用中的体验,孩子会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这一过程实际是把“教方法”转变为学生自觉找方法,学生学得会更深刻。

3.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4.引导孩子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重点需要掌握的内容1、计算方法:例:15-8①平十法先算15-5=10,再算10-3=7;②破十法先算10-8=2,再算2+5=7;③想加算减因为(7)+ 8=15,所以15-8=7。

2、应用题:①已知条件里知道了其中一部分和另一部分,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一共、共、总的、原有等。

②已知条件里知道了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还剩、还有、应找回等。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数学教案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数学教案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數學教案設計标题: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数字0-20的读写,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活动,理解和运用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字0-20的认识和书写2. 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3.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15分钟)1. 通过故事、儿歌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2. 教师展示数字0-20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二)新课讲解(约45分钟)1. 数字0-20的认识和书写教师逐个介绍数字0-20,并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读和写。

然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如“谁最快”、“找朋友”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2. 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演示或者图示的方式,向学生解释加减法的基本概念。

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加减法的操作,以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

3.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以通过举例或者播放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尝试用数学知识来解释。

(三)课堂练习(约15分钟)1. 教师出一些简单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四、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将今天学到的数字0-20写一遍。

2. 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一些可以用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并试着解决它们。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以便更好地进行下一节课的教学。

六、总结:本教案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字0-20的读写以及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案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1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2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即“用数学”。

本单元的计算安排了两个例题,但实际分三个层次展开的。

第一曾用游园会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过程,感受数学的作用与乐趣。

第二层通过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第三层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的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问题。

三、单元教学重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以及解答应用题。

四、课时安排: 13课时第一课时十几减9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思象教学过程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

9十39十79十49十69十99十29十59十8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129十()=139十()=149十()=159十()=169十()=17二、新授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

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

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数学教案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数学教案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數學教案設計一、教案设计主题: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 培养学生的数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观念。

三、教学内容:1. 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 创设实际情境,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进行学习。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或图片展示一些简单的加减法实例,如:“有5个苹果,又拿来了3个苹果,现在有多少个苹果?”引发学生对加法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用手指或者小木棍等工具帮助自己计算。

(二)讲授新课教师先讲解10以内加减法的基本规则,然后通过大量的实例进行演示。

比如“5+3=?”可以让学生先用手指数一数,然后再得出答案。

同样,减法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教授。

(三)实践操作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可以组织一个“我是小小售货员”的游戏,让学生模拟购买物品的过程,需要用到加减法的知识。

(四)总结归纳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应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和问题。

五、教学评估:1.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表现,看他们是否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 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以此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

3. 可以组织一次小型的测试,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教师应在每堂课结束后进行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

以上就是关于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一、本单元主要内容:1、多边形的特征:认识六边形、七边形;2、计算机图形绘制器:熟练操作计算机图形绘制器;3、数学方面:探究并绘制多边形、解决实际问题;二、本单元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认识并区分六边形、七边形和正多边形;2、能力目标:熟练操作计算机图形绘制器,用计算机绘制多边形;3、应用目标:利用多边形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内容:(一)认识六边形、七边形1、认识六边形:(1)认识方形的变形——六边形,掌握六边形的定义。

(2)认识六边形的特点:由6条等长边组成,6条边都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外角为60度,六边形四边是一组对称边。

2、认识七边形:(1)认识七边形,掌握七边形的定义。

(2)认识七边形的特点:由7条等长边组成,7条边都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外角为51.43度,七边形四边是一组对称边。

(二)熟练操作计算机图形绘制器1、介绍计算机图形绘制器的功能,学会操作计算机图形绘制器绘制六边形、七边形。

2、了解实际操作过程,学会操作设置细节,注意图形形状及其大小。

(三)探究并绘制多边形1、学习绘制简单形状的图形,理解多边形的定义及其特点,掌握多边形的画法。

2、学会常用的多边形的类型,绘制多边形的实际操作过程和示例。

(四)解决实际问题1、了解实际问题:根据平面图确定张纸的面积,确定多边形的舍入错误,补充和检查实际勾画的轨迹;2、利用多边形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利用多边形的面积、边长、顶点数目和图形重心定位等来解决实际问题;3、分析实际问题:学会提取有效信息,找出问题之间的关系和规律,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结论。

四、教学重点:1、熟练操作计算机图形绘制器;2、认识六边形、七边形和正多边形;3、根据多边形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五、教学难点:1、理解并使用正多边形的公式;2、设置合理的工作步骤,运用图形解决实际问题;3、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结论。

六、教学方法:1、提出实际问题,理解并运用多边形的特点;2、设置仿真环境,体验实际操作过程;3、开展丰富的小组活动,思考实际问题,探究解决途径。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看一看(二)-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看一看(二)-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看一看(二)-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读懂描绘平面图形的描述语言。

2.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自己所画的平面图形。

3.能够做出相应的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
1.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点。

2.介绍平面图形。

3.讲解图形的描绘语言。

4.练习画图和描述图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上一节课重要的知识点及方法,巩固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

2.强调上一节课的学习重点。

二、介绍平面图形
1.让学生观察教室内各种图形,比如黑板、桌子、窗户等,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平面图形。

2.引导学生了解常见的平面图形,如:矩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

3.通过图片和实物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平面图形的构成。

三、图形的描绘语言
1.介绍如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平面图形,如:四个直角的矩形、三个边长相等的三角形。

2.讲解单词的用法,如“直角”、“相等”、“中心”等。

四、练习画图和描述图形
1.让学生在纸上画图,并用描述语言描述自己画的图形。

2.让学生借助描述语言做出相应的平面图形。

教学反思
本课程为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中第二单元的“看一看(二)”,主旨为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平面图形,并能够用语言和图形来表述和描述。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实物和图片让学生较好地理解了平面图形的构成,并引导他们使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述。

学生们也积极画图和描述图形,并体会到了用语言和图形来表述事物的重要性。

在下一节课中,我将继续巩固学生的知识点,让他们能够更加熟练地表述和描述平面图形。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2课时 看一看(二)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2课时 看一看(二)

通过观察我们发觉小鸟在房子的上面,小鸟看到了屋顶,所以小鸟与第三幅图相连,蜗牛在房子的侧面,房子侧面有一扇圆形的窗子,所以与第二幅图相连,而蚂蚁在房子的正面,能看到房门所以与第一幅图相连。

师:淘气和笑笑也遇到了观察物体的难题,我们一起来帮帮他们吧。

我们先观察第一组情境图,笑笑面对壶嘴所以在笑笑的视角上壶嘴是正对着笑笑的所以第一幅图是笑笑看到的,而淘气跟我们视角接近,又是背对着我们,所以方向和我们也一致那他看到的回嘴是向右的所以第三幅图是淘气看到的。

我们再观察情景二,笑笑从上面观察茶壶,能看到整个圆形的壶盖,所以第一幅图是笑笑看到的,淘气正对着壶把手,这时壶把手在他的视角上是一条直线,所以第三幅图是淘气看到的,你做对了吗?同学们,解决了这两道题啊,淘气和笑笑可太欢乐了,可是没欢乐多久他们又遇到了新的难题,跑来想我们求助了。

通过观察连一连说一说下图这种哪幅是笑笑看到的,哪幅是淘气看到的吧。

我们先观察笑笑显然笑笑正对着数面,所以她看到的是数的正面,而淘气对着书的侧面,也就是书有厚度的一面。

你连对了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观察物体时,面对物体的上面,看到的就是物体上面的样子;面对物体的正面,看到的就是物体正面的样子;面对物体的侧面,看到的就是物体侧面的样子。

想快速找出所观察物品所对应的角度,可以找出观察时此角度独有的物品做参照。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案

认识图形(二)教学内容1.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长方形、正方形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

重点难点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这五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2.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3.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

4.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画图、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各种积木、挂图、纸张。

第一课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6—18页例题和“想想做做”1—5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体会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画图、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积木钉子板、水彩笔、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圆柱的物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学期我们学过一些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将继续来认识一些图形。

(板书:认图形)二、教学新知(一)搭积木1.每一组小朋友面前都有一套积木,请小朋友自己动手搭一搭。

分小组活动,老师巡视,了解学生拼搭的情况。

培智数学 一年级下册 认识图形(二) 第2课时

培智数学 一年级下册 认识图形(二) 第2课时
自备教学资源
圆形的物品(如硬币、纽扣、圆盘等),非圆形的物品(如作业本、方形盘子等),大纸箱(上面有开口,可以将手伸进大纸箱里)。
教学过程
配套教学资源
自备教
学资源
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形。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复习认识圆形。
线下游戏:摸箱子。
1.教师提前将所有圆形和非圆形的物品放入大纸箱里。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识别生活中圆形的物品。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
资源
配套教学资源
游戏:《第1题:小兔过河》《第2题:摆一摆,拼一拼》《第3题:消消乐》。
文字:《摸箱子》《变魔术》《比一比,说一说②》。
学具:红色、黄色、蓝色、绿色圆形(大小不一)的异形图卡纸;黄色圆形卡片1张、红色圆形卡片5张。
2.完成P37练一练第2题及其拓展练习。
引导学生照样子拖动不同颜色的圆形,将它们拼成各种图案。
3.完成P37练一练第3题及其拓展练习。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认一认物品,分辨哪些物品是圆形的,哪些物品不是圆形的,最后点击选择圆形的物品。
三、巩固练习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游戏和实践活动,检验学生对圆形的认识和概念的理解。
P37文字:《变魔术》
学具:黄色圆形卡片 1 张、红色圆形卡片5 张
P37文字:《比一比,说一说②》
学具:红色、黄色、蓝色、绿色圆形(大小不一)的异形图卡纸
圆形的物品(如硬币、纽扣、圆盘等等),非圆形的物品(如作业本、方形盘子等),大纸箱(上面有开口,可以将手伸进大纸箱里)
教学反思
2.请学生从大纸箱中拿出一样物品,说出物品的名称及它的形状。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次集体备课(第一单元3课时和第二单元2课时)定稿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次集体备课(第一单元3课时和第二单元2课时)定稿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单元教学计划单元内容及简析: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单元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课时安排:3课时。

第1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例1)第2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例2)第3课时…………………………七巧板(例3)第1课时四、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五、作业设计1.用下面的物体可以画出哪个图形,连一连。

2.写出下面各图形的名称。

3.课本第5页第1、2、3和6、7题。

板书设计: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教学反思:第2课时三、巩固练习按要求分一分。

(1)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

(2)分成四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

1.小组合作,讨论怎样分出符合要求的图形,并动笔画一画。

2.明确题目要求后动手操作,然后汇报结果。

四、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样的收获呢?五、作业设计1.填空。

(1)是由四个(三角)形拼成的一个(正方)形。

(2)是由两个(长方)形拼成的一个(长方)形。

2.判断。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课件第二单元 解决问题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课件第二单元 解决问题
一年级数学下册
2.4解决问题
新知讲解
有16人来踢足球
发现了哪些什么数学信息? 现在来了9人
还有几人没来?
我们队进了4个
新知讲解
条件 有16人来踢球 现在来了9人 我们队进了4个
问题 还有几人没来?
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新知讲解
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
找问 题
找需 要的 条件
剔除 不需 要的 条件
列式 解答
新知讲解
为什么用减法呢?
还有7人没来 16-9 =7(人)
新知讲解
已知总数与其中的一部分,求 另一部分,用减法。
新知讲解
这个答案正确吗?
16-9 = 7(人)检验:9+7=16
答:还有7人没来。
没来的7人加上已经来 的9人等于16人,此 答案正确。
新知讲解 小明家有14只鸡和5只鸭,公鸡有6只,母 鸡有多少只?
13-7 =6(人) 答:女生有6人。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01.在解决问题时,找到问题的需要的条件, 多余的条件就不要了。
02.被减数相同,8(只) 答:母鸡有8只。
新知讲解
小雪
我套中了7个
我套中了12个 小华
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新知讲解
小雪 小华
与小雪同样多的部分 多了5个 12-7=5(个)
新知讲解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 题,首先要弄清谁和谁比,然后用 大数-小数求解。
新知讲解
怎样检验这个答案的正确性呢?
小 华 小 雪
与小雪同样多的部分
小雪比小华 少套了5个
新知讲解
“解答“比多比少”问题时,都可 以用大数减小数来解答。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2课时 十几减8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2课时  十几减8
1.
中等练习
二、探索新知
2. 17-8+2=11
12-8-3=1
19-8-8=3
6+5-8=3
7+8-8=7
18-5-8=5
二、探索新知
拓展练习
1. 看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8 + 5 = 13 5 + 8 = 13
13 - 8 = 5 13 - 5 = 8
2. 你观察到了什么呢?用算式表示出来。 14 - 8 = 6
想加算减 8+4=12 12-8=4
挑一种喜欢的方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三)同桌互查,巩固算法
同桌互相出两道关于十几减8的题,并说出自己是怎么算的。
二、探索新知
你发现了什么?
11-8 = 3
12-8 = 4
13-8 = 5
14-8 =6
15-8 = 7
16-8 = 8
17-8 = 9
18-8 =10 十几减8的差,是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字加2。
二、探索新知
1.圈一圈,算一算。
简单练习
16 - 8 = 8
6 10 2
8
二、探索新知
15 - 8 = 7 5 10
2 7
二、探索新知
2. 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10-8= 2
13-8= 5
11-8= 3
14-8= 6
12-8= 4
15-8= 7
16-8= 8 17-8= 9 18-8=10
二、探索新知
这节课学习了十几减8的多种计算方法: 1. “破十法”:通过看、摆、说和填理解“破十”的道理。 2. “想加算减法”结合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把两部分 合在一起求总数,用加法;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另 一部分用减法。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认识人民币(一)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2、通过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简单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具、学具准备人民币、模拟人民币、认识人民币图、一些实物、小纸图片。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师:同学们,早上爸爸带你到早餐店吃早餐后,应该怎么做?师: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钱?(学生自由发言)师: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

(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设计意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知人民币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探究新知A、认识人民币1、师:同学们在生活中都见过人民币,现在老师就来考考大家,看看大家认不认识这些人民币。

(出示人民币一套让全班说说,然后打乱贴在黑板上)2、出示认识人民币图师:同学们,我们国家一共有这么多种人民币,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认识这些钱?(同桌先互相讨论,学生自由发言)3、给人民币分类师:这么多钱放在一起,多不整齐,请同学们按规律分一分,把钱摆整齐。

(同学先思考再小组互相讨论怎样给人民币分类,然后动手分类。

)小组代表发言,说说分类的方法和想法。

4、由学生的分类引出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板书: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5、学生评价(你最喜欢谁的分法,为什么?)B、人民币兑换(换钱游戏)1、师生互换⑪师:同学们学得很好,小华也认识这些人民币。

今天,小华来到商店,看见一只可爱的玩具小鸭子,鸭子下面标着1元,小华决定把它买下来,他从袋里摸出一叠一角一角的人民币,这时,他很为难,不知该怎么付钱,谁能帮帮他?(让学生说出自己是怎么知道用10张一角,从而引出1元=10角。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学习设计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单元学习内容:认识图形(二)单元学习目标: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行和圆这些平面图形。

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学习内容:认识平面图形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学习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学习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学习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1. 复习立体图形。

2. 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1.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第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1)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2)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小组讨论:体与面的区别。

2.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下板书名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这四个图形都是平面图形。

三、多层练习、巩固提高1. 想象印证电脑演示:由体引出四个图形,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2. 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几种图形?请你们去找一找,摸一摸。

(让学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活动,再选代表汇报)3. 小组学习、引导探索四人小组共同合作、讨论,用小棒摆出几个图形。

讲一讲自己的发现、疑惑,再进行全班交流。

4. 分类:新老朋友欢聚一堂,你们能根据它们的特点,为它们分一分小组吗?(小组交流讨论,找出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指明回答分类方法及理由。

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时《十几减8》(教学课件)

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时《十几减8》(教学课件)

第2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1课时 会计算十几减8
课后练习
教材习题 (选题源于教材P13第3题)
1. 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10-8 = 2 11-8 = 3 12-18 = 4
13-8 = 5 14-8 = 6 15-8 = 7
16-8 = 8 17-8 = 9 18-8 = 10
2. (选题源于教材P15第1题)
4.还要植多少棵树?
12 - 8 = 4 (棵)
5.家里来客人了,小美准备了8杯果汁。
13 + 1 = 14 (人) 14 - 8 = 6 (杯)
小明的妈妈一共买了13根玉米,送给邻居阿姨8 根,小明家还剩下多少根玉米呢?
13 - 8 = 5(根) 答:小明家还剩下5根玉米。
学校要组建两支游泳队,一共需要16个人,第一 小队已经有8人,那么第二小队有多少人呢?
16 - 8 = 8(人) 答:第二小队有8人。
小丽妈妈买了一箱可乐,一共有12瓶,喝了8瓶后, 还剩下多少瓶?
12 - 8 = 4 (瓶) 答:还剩下4瓶。
小兰家种的桃子成熟了,她和妈妈一起去摘桃子, 小兰和妈妈一共摘了15个,让小兰给爷爷送去8个, 还剩下多少个桃子呢?
15 - 8 = 7(个)
答:还剩下7个桃子。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以12–8为例) (1)破十法:把12分成10和2。10-8=2;2+2=4 (2) 平十法:把8分为2和6。12-2=10;10-6=4 (3)想加算减法:4+8=12;12-8=4
2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十几减8
今天小朋友们去参加了游园会,发生了什么有趣的 事呢,说说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十几减9练习课
教学内容:P11——P12练习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
计算能力。

2、通过练习,形成想加算减的思维方式,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1)9+( )=15 (2)9+( )=18 (3)9+( )=14 (4)9+( )17 15-9=( ) 18-9=( ) 14-9=( ) 17-9=( )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1)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5题。

2.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板书设计:十几减9练习
17 - 9 = ( 8 )
14 - 9 = ( 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