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心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普心必背客观题知识点_20200527210134

普心必背客观题知识点_20200527210134

《2020河南特岗——普心(必背)》
1、心理现象结构表
2、反射的分类
3、心理学流派+代表人物+代表观点
4、注意的分类
5、注意的品质
6、感觉的相互作用
7、知觉的分类(似动运动)
8、知觉的四个特征
9、感知规律
10、记忆的品质
11、记忆的分类
12、遗忘的学说
13、表象的三个特征
14、想象的分类
15、想象的功能
16、想象的四种加工方式
17、思维的两个特征
18、思维的品质
19、思维的分类
20、思维的过程
21、概念的分类
22、情绪情感的功能
23、情绪状态的分类
24、情感的分类
25、意志的特征
26、动机斗争的四种形式
27、意志的品质
28、动机的分类(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
29、动机的功能
30、智力的理论
31、智力测验+智商的算法
32、人格的特征
33、人格的理论(特质理论)
34、气质的分类
35、性格的结构特征
36、印象形成的效应
37、自我防御机制
38、社会助长VS社会惰化VS社会抑制VS从众VS服从。

普心复习资料

普心复习资料

普心前十一章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概念:1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的发展规律。

2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3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

简答:个性心理现象的组成成分: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言语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心理现象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仰,世界观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自我意识第二章人类心理的起源和发展一心理的起源(一)生命的出现(二)反映:任何物质形态的特征,对影响做出回答的能力。

生命物质:刺激感应性,趋利避害无生命物质:风吹,物体发生位移…(三)感应性----一切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对外界刺激表现出来的独立,积极的反应能力。

在生物新陈代谢的基础上实现。

二动物心理的发展动物心理的发展决定于:神经系统的演化水平;生活环境的复杂性。

第一阶段:无脊柱动物第二阶段:低等脊柱动物第三阶段:高等级主动物三人类心理的产生和发展(一)人类起源---进化论(二)人类心理的产生条件一:劳动使用和制造工具;社会集体性条件二:语言共同劳动中人际交往的需要:发音器官的完善语词抽象思维自我调节手段条件三:人脑的发展脑量的变化脑内结构变化脑机能的变化脑功能学说:1定位说2整体说3机能系统说4模块说第三章感觉概念:1感觉: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2感受性: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差别感受性: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差别刺激的能力3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差别感觉阈限: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4韦伯定律:K=⊿I/I对数定律:P=KLgI乘方定律:P=KIn (P等于k×i的n次方)(具体内容见书83-87页)5明度:眼睛对光源和物体表面的明暗程度的感觉i马赫带:在明暗变化的边界上,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色带,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色带视敏度: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6视觉适应: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觉性的变化明适应: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暗适应: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后像:刺激物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而是能保留一段短暂的时间闪光融合:继续的闪光由于频率的增加作用而使人们产生连续光的感觉视觉掩蔽:在某种条件下,当一个闪光出现在另一个闪光之后而影响对其的觉察7声音掩蔽:一个声音由于同时起作用的其他声音的干扰而使听觉阈限上升的现象简答:1感受性及感觉阈限的种类及含义:感受性分为:绝对感受性,差别感受性感觉阈限分为:绝对感受阈限,差别感受阈限(具体含义见概念)2颜色混合的种类与混合定律:色光混合---加法过程颜料混合---减法过程互补律:混合两种颜色产生白色或灰色,如红+绿,黄+蓝间色律:混合两种颜色产生中间色,如红+黄=橙代替率:不管成分如何,只要感觉上相似即可,红+绿,黄+蓝=白3色觉理论:三色说:视网膜上存在3种感受器,即感红,感绿,感蓝,对应不同波长的光波。

普心复习重点内容整理

普心复习重点内容整理

第一章:心理学与生活(非重点但有些内容要注意)1.心理学旳目旳:心理学是研究什么旳研究有关个体行为及心智旳过程,目旳在于描述发生旳事情、解释发生旳事情、预测将要发生旳事情和控制发生旳事情。

2.什么让心理学与众不同:心理学中旳科学措施科学措施涉及一组用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旳有序环节。

这种措施用客观收集到旳信息作为得出结论旳事实基础。

3.心理学旳历史根基:重要事件、流派发展(重点在构造主义—机能主义—心理动力学—行为主义—人本主义) 16版P8●构造主义产生于冯特和铁钦纳旳工作,它强调由基本感觉构成旳心理和行为旳构造。

德国心理学家惠特尔曼旳格式塔心理学是构造主义旳一种重要分支。

措施:内省法。

●机能主义是由詹姆斯和杜威发展出来旳,强调行为旳目旳。

与构造主义相反,没有将意识简化为元素、内容和构造,而觉得意识是流动旳,心理旳特性是与环境持续进行互相旳作用。

因此,重要旳是心理过程旳行为和机能,而不是内容。

尽管存在差别,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旳见解仍然为现代心理学旳繁华发展共同发明了环境。

心理学家们目前同步摸索行为旳构造与机能。

因此可以说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是现代心理学旳根基。

●心里动力学观点觉得行为是由本能力量、内在冲突以及意识和无意识旳动机驱使旳。

这种观念觉得,人旳行为是从先天旳本能和生物驱动力中产生旳,且试图解决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之间旳冲突。

剥夺状态、生理唤起以及冲突行为都为行为提供了力量。

当机体旳需要得到了满足而驱力减少时,机体就停止反映。

行为旳重要目旳是减少紧张感。

●行为主义观点觉得行为是由外部旳刺激条件决定旳。

约翰华生觉得心理学旳研究应当在于寻找“控制不同物种可观测行为旳规律”。

行为主义对后世旳心理学研究有着重要旳影响,它对严格旳实验和仔细定义旳变量旳强调,影响了大多数领域。

尽管行为主义者开展旳许多基础实验重要是在动物身上进行旳,但行为主义旳原则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人类问题,如教育小朋友、矫正行为障碍和创立抱负化社会。

普心复习资料

普心复习资料

(5)注意10.白日梦与幻想是意识的自发漂移状态,通常表现为漫无边际的遐想。

电视对儿童的白日梦有影响。

儿童看电视节目越多,白日梦的频率就越高。

11.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方面,注意不等于意识,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另一方面,注意和意识密不可分,当人们处于注意状态时,意识内容比较清晰。

12.选择性注意是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中选择- -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

研究选择性注意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双耳分听实验。

13.持续性注意是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客体或活动.上。

注意的持续性是衡量注意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持续性注意常用的方法为警戒法。

14.分配性注意是个体在同一时间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

研究分配性注意常用的方法是双作业操作。

15.过滤器理论把注意看成是个瓶颈或过滤器,当信息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要先经过这一-过滤机制。

只有一部分信息可以通过这个机制,并接受进一步的加工,而其他的信息就被完全阻断在它的外面了。

16.衰减理论认为,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或非追随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而不是完全消失。

17.后期选择理论认为,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

所有输入的信息在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之前已受到充分的分析,然后才进入过滤成衰减的装置。

后期选择理论有时也叫完善加工理论、反应选择理论或记忆选择理论。

18.多阶段选择理论在前面几种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较为灵活的主张:选择过程在不同的加工阶段上都有可能发生。

19.认知资源理论试图把注意看成是-组对刺激进行归类和识别的认知资源或认知能力。

这些认知资源是有限的。

刺激或加工任务越复杂,占用的认知资源就越多。

当认知资源完全被占用时,新的刺激将得不到加工。

20.双加工理论认为,自动化加工是自动化进行的、不受认知资源限制和不需要注意的加工;意识控制的加工受认知资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参与,可以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

我的普心归纳

我的普心归纳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一个体心理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一)心理动机(二)心理过程1、认知认知,是人们认识事物、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

它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言语、问题解决和创造等。

2、情感3、意志(三)心理特性二行为人的心理具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这是心理现象的特殊性。

人不能直接地观察心理,所以心理学研究必须通过中介才能进行。

这种中介就是人的行为。

观察与了解人的行为,可以间接地了解人的心理。

所以行为就成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之一。

(心理学研究永远是间接的)行为总在一定条件下产生。

引起行为的内外条件心理学上称为刺激。

行为不同于心理,行为外显,心理活动内隐。

行为和心理有密切联系,心理是介于刺激与反应的中介环节。

任何外显行为都在心理的支配和调节下产生。

人的心理通过行为表现出来,行为就是心理活动的外化。

三意识和无意识第二节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任务第三节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心理学的意义一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一)普通心理学(二)个体心理学(三)社会心理学(四)心理统计学和心理测量学(五)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二研究和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一)理论意义(二)实践意义第四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发展性原则(三)联系性原则二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一)观察法(二)调查法(三)测试法(四)实验法实验法是创设并控制一定条件,促使某种心理现象产生,从而探索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

它是心理学研究最主要的方法。

实验法有两种形式: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是在心理实验室内借助于专门的实验仪器进行的。

它要求严格地控制实验条件,尽量排除或减少无关刺激的干扰。

优点:由于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严格控制,使用这种方法有助于发现事件的因果关系,而且结果精确,易于验证。

缺点:(1)由于实验者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或创设一定条件,实验情境具有极大的人为性质。

普心重点

普心重点

名解:1.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2.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3.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4.普肯耶现象:当人们从锥体视觉向棒体视觉转变时,人眼对光谱的最大感受性将向波短方向移动,因而出现了明度的不同变化5.明适应: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出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6.暗适应:照明停止或由亮出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7.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8.不随意注意: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9.随意后注意: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

它和自觉的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但不需要意志的努力。

10.陈述性记忆: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11.程序性记忆: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这类记忆往往需要通过多次尝试才逐渐获得12.自上而下加工:人的知觉系统不仅要加工由外部输入的信息,而且要加工在头脑中已经存储的信息,也叫概念驱动加工13.自下而上加工:知觉依赖于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也叫数据驱动加工简答:1.简述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2)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3)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4)个案法:要求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2.现代心理学五个学派及代表人物(1)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2)机能主义詹姆士杜威安吉尔(3)行为主义华生班杜拉斯金纳(4)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5)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3.感知觉的关系知觉与感觉一样,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同属于对现实的感性认识形式。

知觉以感觉作基础,但是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认识,而感觉是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考试过关超级之重点题——普心

考试过关超级之重点题——普心

考试过关超级之重点题——普心注意:要求,把书通读一遍注意每个细节然后背这里所有的题是全部都要背的因为考题大多数从这里出保你过关1、动物发展的心理历程?2、冯特1979年标志着科学心理学诞生3、言语机能联合区?4、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5、动力定型定义6、动力定型是怎么形成的?7、操作性条件反射定义8、需要的种类?9、好奇心引发的行为通常表现3种方式?10、什么是注意?11、格拉斯曼颜色混合定律?12、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13、知觉的特性?14、双眼视差定义15、双眼视差在深度知觉中的作用16、记忆的过程?17、记忆过程的基本环节?18、表象定义19、表象的特征及作用?20、记忆的三个系统?21、系列位置效应?22、三大系统特点?23、遗忘定义24、艾宾浩斯保持曲线?25、倒摄抑制定义26、思维定义27、思维种类?28、求异思维定义29、求异思维特点?30、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31、原型启发定义32、想象与表象的关系?33、语言和言语的关系?34、内部言语定义35、内部言语的特点?36、情绪,情感的区别与联系?37、情绪情感的两级性?38、情绪的三因素学说?39、表情的性质?40、情绪分类?41、人的高级情感?42、意志定义43、智商定义44、素质定义45、高级神经活动定义46、气质类型及特点?47、从静态角度看性格结构?48、阿尔波特特质论?说明:有问号的为简答题标明定义的只考概念没有标明的可能做为填空或其它题型……好了萝卜在此祝大家好运!……。

普心期末重点总结

普心期末重点总结

普心期末重点总结1. 简介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普遍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主要包括基础概念、认知、学习、情绪、人格、社会心理学等内容。

本文将总结本学期所学知识的重点内容,并进行延伸和实践应用。

2. 基础概念- 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人类心智和行为的科学,主要分为实验方法、观察方法和调查方法等。

- 神经科学与行为:大脑控制和激发行为的机制,大脑的组成和功能区域。

- 意识与无意识:意识和无意识对行为的影响,无意识的心理过程。

3. 认知心理学- 认知过程和信息处理: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的认知过程,信息的加工和储存。

- 认知发展和认知偏差:儿童的认知发展和思维方式,人类的认知偏差和心理失误。

4. 学习理论- 条件反射和经典条件反射:刺激与反应的关联形成条件反射。

- 操作性条件反射和惩罚强化效应:行为与结果的关联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

- 学习和记忆:记忆的过程和类型,记忆的编码、存储和提取。

5. 情绪和动机- 情绪的定义和主要理论:情绪的成因和分类,James-Lange理论、Cannon-Bard理论和两因素理论等。

- 亲社会和攻击性行为:亲社会行为的原因和进化意义,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和类型。

- 动机和自我调节:主要的动机理论,自我调节和自我决定。

6. 人格心理学- 人格的定义和测量:人格的构成和性格特征,人格测量的方法和测试。

- 人格理论:主要的人格理论,如弗洛伊德的精神结构理论和五大人格特质理论等。

- 人格发展:儿童和成人的人格发展。

7. 社会心理学- 运动与团队合作:体育运动和团队行为的心理机制,团队合作的条件和团队角色。

- 领导和权威:领导力的类型和培养,权威对个体和群体的影响。

- 群体心理学:群体行为的特征和规律,群体决策和社会影响。

8. 延伸和实践应用- 应用心理学:心理学在教育、临床、法律和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 健康心理学:心理和生理对健康的影响,如压力、抑郁和应对策略。

- 心理咨询和治疗:心理咨询的技巧和方法,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技术。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复习资料重点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复习资料重点

第一章普通心理学知识点第一节绪论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一、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2、、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1、心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情感、意志2、心理特征:①需要和动机一心理活动的动力,②能力、气质、性格--人格特征第二单元人的心理本质1、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这两个科学命题是我们认识心理现象的指导思想一、心理是脑的机能1、心理是脑的机能这一论断的证明材料:①人们的生活经验、②临床的事实、③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④脑解剖和生理过程的科学研究。

2、心理现象是在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过程中,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的,又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由初级发展到高级的。

3、①变形虫是单细胞动物,有趋利避害的能力,这种只能叫感受性,不能叫心理现象;②蚯蚓是环节动物,有神经系统,开始有了“感觉”的心理现象,这种感觉非常简单,只有一个感觉器官;③脊椎动物如:猫、鸽子、草蛇等有了脊髓和脑,即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④灵长类动物如猩猩、猴子,心理发展到思维的萌芽状态;⑤只有人类才有了思维,这是人和动物的木质区别,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4、心理现象的产生是和神经系统的出现相联系的,心理由初级向高级发展,又是和神经系统的不断完善相联系的,人的大脑是神经系统发展的最高产物,心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说明:心理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大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1、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2、心理的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3、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因为心理是一种主观映像,这种主观映像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还可以是体验,它是主观的,而不是物质的。

4、心理是在人的大脑中产生的客观事物的映像,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

普心(概述)复习

普心(概述)复习

二、结构观点
• 本我:快乐原则
• 自我:现实原则 • 超我:道德原则
40
• 弗洛伊德认为,人栺由本我、自我和超 我三大系统所构成。 • 1.本我 本我是人栺中不生俱来的最 原始的潜意诃结构部分。它是人栺形成 的基础,自我和超我都是从本我中分化 出来的。本我由先天的本能、基本欲望 所组成 。
• 2.自我 • 个体出生后,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自我。 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是意诃的结构部分。 自我是处在本我、超我和外在环境乊间 的中介物。 • 3、超我 • 超我即道德化了的自我,即通常讲的良 心、理性等。它是人栺结构中最高的监 督和惩罚系统。

学习(即解决问题)不是盲目试误渐 进过程,而是突然顿悟的结果。这种顿悟 不是对个别刺激物所产生的反应,而是对 整个情境、目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间相 互关系的整体(完形)的理解。
5.5 精神分析学派
创立者: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 1856-1939)
一、分区观点
• 意诃
• 前意诃
第二节 心理学丌是什么
• 心理学不常诃(夏天街头诈验) • 心理学不星相学(为什么人们容易相信星 相学等伪科学)
无批判接受顺言
• 无批判接受顺言是指人们容易相信别人对自己的 奉承戒赞扬。 • 你是一个逻辑性强幵有条理的人,你讨厌无序和 混乱。你的挑剔甚至让朋友们受丌了。你处事况 静,丌露声色。你天生就是化解冲突的高手。 • (处女座)
• 4、人本主义者幵没有强调心理学作为一门 客观科学的性质,相反,他们强调人的自 我形象、自我诂价和参照系等主观因素的 重要性。 • 自我形象指的是对自己的身体、个性及能 力的知觉,自我诂价则是指对自己的消极 戒积极情感的知觉,而参照系是人对事物 迚行解析的心理规角。

普心重点

普心重点

普心重点一.有关强化1、强化物:与行为相依的——随时间的推移能增加行为出现可能性的任何刺激。

2、强化:在反应后呈现强化物。

3、正强化(阳性强化):某一行为之后伴随这喜爱刺激出现时,我们称这一事件为~4、负强化(阴性强化):某一行为之后伴随着讨厌刺激的解除时,我们称这一事件为~二、容易接受催眠的人的特点(简答题):1.经常做情节生动的白日梦;2.想象力丰富;想象中的场景;3.容易沉浸于眼前或想象中的场景;4.依赖性强,经常寻求他人指点;5.对催眠的作用深信不疑;6.有经验分离的经历,即体验过记忆或自我的一部分与其余部分分离开来。

三、感觉对比:同一感官受到不同刺激的作用时,其感觉会发生变化。

感觉的对比可以分为同时对比现象和继时对比现象。

1.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对比现象2.继时对比: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对比现象四、记忆重构实验:一、first:给被试放行窃的录象,同时,录象里播放一个女性对该事件的描述的录音。

录象放完后,马上再放一遍录音,注意,这遍录音里有错误的信息!例如,被试看到的是杂志A,而录音里提到的却是杂志B。

Second:48小时后,对被试进行测验问他们关于录像中行窃的信息,并且明确告诉他们,问题的正确答案不在事后的录音中。

Third:尽管研究者直接做了强调,被试常回忆出错误的信息。

二、给被试看一段关于车祸的电影,然后要求被试估计当时车的速度。

1组-----提问1:相撞;回答:40KM/H2组-----提问2:接触;回答:30KM/H一周后,问所有的被试:“是否看到了玻璃碎片?”1组中1/3被试报告看见了;2组中14%被试报告看见了。

解注:目击证人对于所看到信息的记忆很容易被事后信息所歪曲。

被试不能够分辨他们记起的东西是来自事件还是来自事后的信息。

人们反复收到错误的信息,他们回想起来的东西有更大的可能是错误的。

你的记忆经常是抽象拼帖画,从你过去经验的不同成分中重新构建。

普心重点

普心重点

1、名词解释:
语言、思维、启发性、气质、离差智商2、简答
(1)情绪调整的基本过程
(2)生理的人格理论
(3)能力开发的趋势
(4)智力超常特征
3、论述
结合个人的气质谈谈人格的影响因素
一.名词解释
1.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
合,或通过书写符号,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同时又是运用这种符号系统来交流思想的一种行为。

2.思维: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
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3.启发性:启发法是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
的搜索,已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4.气质: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
的一种稳定的心里特证,即常说的“秉性”。

5.离差智商:表示一个人的智力测验的分数距离“同年龄标准化
群体”的平均数之上或之下有多远。

二.简答
1.情绪调整的基本过程:生理调节,情绪体验调节,行为调节,认知调节,人际调节。

2.生理的人格理论
3.能力开发的趋势:11-12岁以前是直线式发展;18-25岁间达到顶峰,智力的不同成分达到顶峰的时间是不同的;流体智力在中年之后有下降的趋势,而晶体智力在一生中稳步上升;成年是人生最漫长的时期,也是能力发展最稳定的时
期,成年期又是一个工作时期。

在二十五六岁至四十岁之
间,人们常出现富有创造性的活动;能力发展的趋势存在个体差异。

三.论述
人格的影响因素:生物遗传,社会文化,家庭环境,早期童年经验,学校教育,自然物理,自我调控。

普心每章重点

普心每章重点

普心每章重点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它主要研究人的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人格,也研究其他动物的心理现象。

它既研究意识,也研究无意识;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群体心理和社会心理。

心理不同于行为,又和行为有密切的关系。

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因此心理学有时又被认为是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2、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探索和揭示心理现象的规律,包括心理过程和心理结构、心理的神经机制、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心理与环境的关系等。

3、由于社会需求和科学自身的发展,心理学形成了许多重要的研究领域,如普通心理学、心理生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军事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4、研究心理学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在理论上,有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时间上,有助于引导人的心理的健康发展,并运用心理学的规律,指导不同领域的实践活动。

5、心理学不仅是一门有吸引力的学科,而且提供了多种职业的选择的机会。

6、心理学是一门中间科学。

一方面心理学的研究目标和手段都和自然科学一样,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另一方面,心理现象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因而研究心理现象的心理学也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

要成为一名心理学家需要具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方面的知识和科学素养。

7、心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实验方法是心理学最重要的一种研究方法。

在实验中,研究者可以积极干预被试者的活动,创造某种条件使某种心理现象得以产生,并重复出现。

在心理学中还经常采用观察法、测验法、相关法和个案法。

8、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证实诞生。

心理学的当时有两个重要的历史根源,一个是近代哲学的影响,包括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影响;另一个是实验生理学的影响,它为心理学提供了一系列客观的研究方法。

9、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心理学中派别纷争的时期。

当时涌现出来的重要学派有:构造主义、技能主义、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学派和格式塔心理学等。

普心重点

普心重点

1)动物心理与人的心理2)动机与活动3)心理过程与心理特征4)意识与无意识5)健康心理与不健康心理6)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看一段关于车祸的电影,然后要求被试估计当时车的速度;提问1:相撞——回答:40KM/H;提问2:接触——回答:30KM/H;一周后,问所有的被试:“是否看到了玻璃碎片?”1组中1/3被试报告看见了,2组中14%被试报告看见了;被试对于所看到信息的记忆很容易被事后信息所歪曲;自变量是不同的提问方式。

1)病人虽然获得无效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症状得到舒缓。

2)安慰剂控制:引入一个不进行任何处理的实验条件,使实验者确保自己进行恰当的比较。

3)示例: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演讲恐惧症的效果。

1)提供内外环境的信息;2)保证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3)一切较高级、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为认识活动提供原始材料。

1)三色说(杨)人的视网膜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分别感受红、绿、蓝三种不同的光波,按照混色的原则获得不同的色觉经验;(赫尔姆霍茨)每一种感受器对各种波长的光有反应,只是红色感受器对长波更敏感,绿色感受器对中波更敏感,蓝色感受器对短波更敏感,各种颜色经验是由不同感受器按相应的比例活动而产生。

缺陷:不能够解释红绿色盲,没有红绿经验,与实际色觉经验不符。

2)相对过程论(黑林)人的视网膜存在三对视素:黑—白视素、红—绿视素、黄—蓝视素,它们在光刺激的作用下表现为对抗的过程,分别称为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3)二阶段色觉理论(赫尔维奇)第一阶段,由三种分别对不同波长敏感的锥体细胞,感受各种色光的刺激,引起兴奋;第二阶段,由各种色光产生相混合或相补的作用从而形成颜色感觉。

感觉:将物理能量转换成大脑能够识别的神经编码的过程;知觉组织:整合过去经验和当前感觉刺激,形成可被再认的客体知觉的过程;辨认与识别:赋予知觉以意义的过程。

我们通过整合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所获得的信息获得关于周围环境的完整信息;对于环境的每一次注视的视觉记忆并没有保留精细的细节;我们只用很少的加工资源用于细节;外部世界本身是一种普遍稳定的信息资源;对于外部那些保持稳定的信息没有必要存入记忆,我们不必加工那些习以为常的东西。

普心复习关键词

普心复习关键词

0、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1、心理学研究对象:1、心理过程2、个性差异2、心理学研究原则方法:1、客观性原则2、分析与综合性结合原则(系统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3、1879 德国冯特莱比锡大学创见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正式成为一门单独的学科4、心理的实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里的物质器官(生理基础)二、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心里的能容)三、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应(反映的形式)主观因素:1兴趣爱好2人格特点(自动化思维)3人的价值观4知识经验5职业习惯6人的心态四、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发展(心理的产生发展角度说)5、个体心理发展的概念:是个体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是个体对客观现实反应活动的扩大、改善和提高的过程。

6、心理发展的规律一、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同一(质变量变的统一,螺旋式)二、方向性和顺序性的统一(方向性是不可逆的)由头到尾,中心—边缘三、各种心理机能相互联系协调发展四、心理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速度水平方向)五、不平衡性7、心理年龄特征:在个体心理发展的各年龄段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称为心理年龄特征8、影像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1、遗传因素2、生理成熟3、环境因素9、理解无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P3310、推动个体行为的动机因素关系:动机是推动有机体进行活动的内容原因与动力。

动机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的,依据任务的不同性质会有所改变;在完成简单任务中,动机强度高,效率可达到最佳水平;在完成难度适中的任务中,中等的动机强度效率最高,在完成复杂和艰难的任务中,偏低动机强度的工作相率最佳。

11、注意:是心理(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12、注意的基本特征: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与认识过程难以分开的,有时与意志相关联的一种意识活动形态,其基本特征是指向性和集中性13、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2、保持功能2、调节和监督功能14、注意的外部表现:1、适应性活动2、无关运动停3呼吸活动变化(呼长吸段)15、注意的产生方式:定向(朝向)反射16、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17、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一、客观因素:1刺激物新异性2刺激物的强度(相对强度、绝对强度)3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4刺激物之间的运动变化二、主观因素:1需要和兴趣2情绪状态、健康状态3知识经验18、有意注意:是预先有一定目的,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19、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一、加深对活动目的和任务的理解二、合理的组织活动,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三、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发展自控能力四、培养间接兴趣20、注意的特征(品质):1注意的范围(广度)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21、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一、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来组织教学二、重视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三、善于运用两种注意的互换规律22、注意的转移:是指一个人根据新的任务,主动的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到另一个对象上。

普通心理知识重点

普通心理知识重点

普通心理知识重点一.情绪情感的关系:〈一〉情绪情感的区别:1.情绪的生理性和情感的社会性;2.就人类个体而言,情绪发展在先,情感体验产生在后;3.与情感相比,情绪不稳定;4.情绪表现的外显性和情感表现的内在性。

〈二〉情绪与情感的联系:1.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2.情绪依赖于情感,是情感的具体表现。

二.怎样有效复习?1.及时复习与经常复习相结合;2.分散复习一集中复习相结合;3.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4.多种感官同时进行。

三.影响遗忘的因素:1.识记材料的意义与作用;2.识记材料的数量;3.学习程度 150% ;4.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

四.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在识记后的短时间内遗忘比较快,比较多,以后保持量渐趋稳定地下降,到达某一时间点后几乎不在遗忘,(先快后慢,先多后少)五.儿童语言发展分几个阶段,各有何特点:1.牙牙学语阶段(5-6个月)2.单词句阶段一周岁左右(a.和动作,表情紧密结合;b.意义不太明确,语言不太清晰;c.词性不确定)3.双词或三词组合阶段(一岁半到两岁之间)4.完整句阶段(两岁到三岁)。

六.马斯诺的需求理论:5.个生理需要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七.知觉与感觉的关系〈一〉知觉与感觉区别1.产生的性质不同2.反映的内容不同3.生理机制不同〈二〉知觉与感觉联系1.感觉是对物体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则是对物体整体性的反映2.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合部分,是知觉的基础,而知觉则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八.四种典型气质类型1.胆汁质—兴奋性(急躁直率易冲动心境变化剧烈;严厉批评避免激怒又要触动思想恰当表扬)2.多血质—活泼型(活泼好动,反应迅速,注意力易转移,兴趣易变换)3.粘液质—安静型(稳重安静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注意力不易转移善与忍耐)4.抑郁质—抑郁型(行动迟缓而不强烈孤僻情绪体验深刻感受性很高善于觉察别人不易觉察的细节;关怀体贴细致柔和多鼓励及时肯定其点滴进步避免公开场合批评职责引导他多参加集体活动消除疑虑九.动作技能各个阶段的特点1.认知阶段(学习者常出现忙乱紧张顾此失彼动作速度缓慢呆板而不协调等现象和多余动作,不能察觉自己动作的全部信息也难以发现错误和缺点)2.联系阶段(由于动作联系的建立,视觉控制作用逐步减弱,而肌肉运动感觉的调节作用逐步增强,并能运用来自效应器官的反馈信息调节其自身的动作,同时在这个阶段动作相互干扰减少,紧张程度减弱,多余动作消失,发现和矫正错误动作的能力增强)3.自动化阶段(学习者的紧张状态和多余动作都已消失,注意的范围扩大了,并能根据情境变化迅速,准确地调节动作,以有效地完成活动任务。

普心复习重点内容整理

普心复习重点内容整理

第一章:心理学与生活(非重点但有些容要注意)1.心理学的目标: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研究关于个体行为及心智的过程,目标在于描述发生的事情、解释发生的事情、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和控制发生的事情。

2.什么让心理学与众不同:心理学中的科学方法科学方法包括一组用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序步骤。

这种方法用客观收集到的信息作为得出结论的事实基础。

3.心理学的历史根基:重要事件、流派发展(重点在结构主义—机能主义—心理动力学—行为主义—人本主义)16版P8●结构主义产生于特和铁钦纳的工作,它强调由基本感觉构成的心理和行为的结构。

德国心理学家惠特尔曼的格式塔心理学是结构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

方法:省法。

●机能主义是由詹姆斯和杜威发展出来的,强调行为的目的。

与结构主义相反,没有将意识简化为元素、容和结构,而认为意识是流动的,心理的特征是与环境持续进行相互的作用。

因此,重要的是心理过程的行为和机能,而不是容。

尽管存在差异,结构主义和机能主义的见解依然为当代心理学的繁荣发展共同创造了环境。

心理学家们现在同时探索行为的结构与机能。

因此可以说结构主义和机能主义是现代心理学的根基。

●心里动力学观点认为行为是由本能力量、在冲突以及意识和无意识的动机驱使的。

这种观念认为,人的行为是从先天的本能和生物驱动力中产生的,且试图解决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冲突。

剥夺状态、生理唤起以及冲突行为都为行为提供了力量。

当机体的需要得到了满足而驱力降低时,机体就停止反应。

行为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紧感。

●行为主义观点认为行为是由外部的刺激条件决定的。

约翰华生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应该在于寻找“控制不同物种可观察行为的规律”。

行为主义对后世的心理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对严格的实验和仔细定义的变量的强调,影响了大多数领域。

尽管行为主义者开展的许多基础实验主要是在动物身上进行的,但行为主义的原则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人类问题,如教育儿童、矫正行为障碍和创建理想化社会。

●人本主义观点强调个体做出理性抉择的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心复习重点一.信息储存的条件与方法:31.组织有效的复习:及时复习正确分配复习时间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注意排除前后资料的影响2.利用外部记忆手段3.注意脑的健康与用脑卫生二.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区别:外显记忆受加工深度、时间间隔、记忆负荷量、干扰因素等因素影响,而记忆通道的改变会严重影响内隐记忆三.思维的特征:2 概括性,间接性四.思维的种类:51.直观动作思维:通过实际操作解决直观具体问题的思维活动,动作停止,思维停止。

2.形象思维: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

3.逻辑思维:面对理论性的任务,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4.经验思维:人们凭借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活动。

5.理论思维:根据科学的概念和论断判断某一事物解决某个问题。

6.直觉思维:面临新问题、新事物和现象时能迅速理解并做出判断的思维活动。

7.分析思维:也就是逻辑思维,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逐步推导,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结论。

8.符合思维: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

9.发散思维: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

10.常规思维: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

11.创造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五.表象的概念: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六.表象的特征:3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七.问题解决的策略:2 1.算法2.启发法:手段-目的分析、逆向搜索、爬山法、试探搜索、八.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71.知识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12.无关信息的影响3.知识表征的方式4.定势5.功能的固着6.动机和情绪7.人际关系九.定势的概念: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里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十.动机和情绪对问题解决的影响动机:在一定限度内,动机的强度和解决问题的效率成正比,但动机太强或太弱都会降低问题解决的效果。

情绪:紧张、恐慌、烦躁、压抑等消极的情绪会阻碍问题的解决,而乐观、平静、积极的情绪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十一.想象的概念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和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十二.想象的种类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幻想十三.语言的概念及其特征:概念: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通过书写符号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同时又是运用这种符号系统来交流思想的一种行为。

特征:创造性,结构性,意义性,指代性,社会性与个体性。

十四.语言的结构:4音位,语素,词,句子十五.语言的形式:5对话语言,独白语言,书面语言,手势语,内部语言十六.语言的中枢机制:3布洛卡区:运动性言语中枢,表达性失语症-不会说维尔尼克区:听觉性言语中枢,接受性失语症-听不懂角回:视觉性言语中枢,失读症-看不懂十七.影响言语理解的因素:6语音类似性,语音强度,噪音掩蔽,语境,句法语意的作用,韵律特征十八.影响词汇理解的因素:71.字母长度或笔画数量2.单词的部位信息和字形结构信息23.正字法规则4.字词的使用频率与词汇习得年龄 5.语音的作用6.语义特征的作用 7.语境的作用十九.动机的概念与功能3:概念: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

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整功能二十.马斯洛需要层次论:5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发起者低到高: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二十一.对马斯洛的评价:优点:系统的探讨了需要的实质、结构、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是一个有严格组织的层次系统,对建立科学的需要理论有重要意义,对管理学和行为科学产生极大影响,在实践上,被广泛应用于各管理领域和生产部门。

缺点:低估了环境和教育对需要发展的影响。

二十二.低级需要与高级需要的关系:马斯洛认为,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力量越强,潜力越大。

随着需要层次的上升,需要的力量相应减弱。

在高级需要出现之前,必须先满足低级需要。

只有在低级需要得到满足或部分得到满足后,高级需要才有可能出现。

二十三.意志的概念: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

二十四.意志行动的准备阶段中出现的动机冲突:41.双趋式冲突:都想要却只能要一个“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2.双避式冲突:两个都不想要却只能避开一个,选损失小的。

3.趋避式冲突:又想要又不想要,一个目标,有利又有弊。

4.双重趋避式冲突:两件事,每件事都又有利又有弊。

二十五.社会性动机有哪些方面:5兴趣,成就动机,权利动机,交往动机,学习动机二十六.动机理论——驱力理论:驱力是指个体生理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

赫尔提出了驱力减少理论,驱力、习惯强度共同决定个体的有效行为潜能 P = DH二十七.动机的认知理论——韦纳的动机归因理论3韦纳的归因理论证明了成功和失败的因果归因是成就活动过程的中心要素。

把成就行为的归因划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把行为原因分为稳定的和不稳定的。

如果将成就行为归因为不稳定的因素,人们预期结果与上一次不一致,如果归因为稳定因素,人们就会预期结果可能与上次一致。

稳定性不稳定性内控能力努力外控任务难度运气两维的归隐模式归因也会使人出现情绪反应,若把成就行为归结为内部原因,成功会感到满意和自豪,失败会感到内疚和惭愧,若归结为外部原因,则不论成功失败都不会产生太突然的情绪反应。

二十八.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效果期待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来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这种推测和判断就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二十九.情绪的功能:4适应,动机,组织,社会功能,【感染功能】三十.情绪的功能:4基本情绪,符合情绪三十一.情绪状态及其分类3:状态:在某种事件或情景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

分类:1.心境: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漫性,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

2.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

3.应激: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三十二.情绪理论:5詹姆斯-兰格理论——情绪外周理论坎农-巴德学说——情绪的丘脑理论阿诺德——“评定-兴奋”说沙赫特-辛格——情绪理论拉扎勒斯——认知-评价理论三十三.情绪调节的维度:5生理调节,情绪体验调节,行为调节,认知调节,人际调节三十四.能力的概念: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保证活动任务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三十五.能力、知识、技能的关系及意义关系:能力不等于知识、技能,知识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技能是人们通过练习而获4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

只有能够广泛应用和迁移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转化为能力。

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也是知识、技能的结果,它们之间相互促进,相互转化。

意义:正确理解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有助于科学地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发展能力,这对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十六.流体能力与晶体能力:流体能力: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主要取决于个人的禀赋—天生晶体能力:指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取决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关系。

三十七.能力结构理论:7传统理论:1.单因素论——桑代克2.二因素论——1927年英国心理学家和统计学家斯皮尔曼提出:一般能力或一般因素、特殊能力或特殊因素。

3.群因理论——美国瑟斯顿:7种心理基本能力。

4.三维结构模型——吉尔福特:智力包括三个维度:内容、操作、产物。

新理论:1.多元智力理论——美国加德纳:治理内涵是多元的2.智力的三元理论——美国斯滕博格:元成分,操作成分,知识获得成分。

3.智力PASS模型—“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3个认知系统和4种认知过程三十八.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1905年比内-西蒙量表30个项目三十九.斯坦福-比内量表智商计算公式:智商智龄100实龄四十.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51.童年期和少年期是某些能力发展最重要的时期。

2.人的智力在18~25岁之间达到高峰。

3.人的流体智力在中年之后有下降趋势,而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是稳步上升的。

4.成年是人生最漫长的时期,也是能力发展最稳定的时期。

5.能力发展的趋势存在个体差异。

四十一.人格的特征:4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四十二.性格的概念: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四十三.特制理论:奥尔波特、卡特尔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人格所常用的基本单位。

四十四.现代五因素模型:5一.信息储存的条件与方法:31.组织有效的复习:及时复习正确分配复习时间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注意排除前后资料的影响2.利用外部记忆手段3.注意脑的健康与用脑卫生二.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区别:外显记忆受加工深度、时间间隔、记忆负荷量、干扰因素等因素影响,而记忆通道的改变会严重影响内隐记忆三.思维的特征:2 概括性,间接性四.思维的种类:51.直观动作思维:通过实际操作解决直观具体问题的思维活动,动作停止,思维停止。

2.形象思维: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

3.逻辑思维:面对理论性的任务,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4.经验思维:人们凭借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活动。

5.理论思维:根据科学的概念和论断判断某一事物解决某个问题。

6.直觉思维:面临新问题、新事物和现象时能迅速理解并做出判断的思维活动。

7.分析思维:也就是逻辑思维,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逐步推导,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结论。

8.符合思维: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

9.发散思维: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

10.常规思维: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

11.创造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五.表象的概念: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六.表象的特征:3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七.问题解决的策略:2 1.算法2.启发法:手段-目的分析、逆向搜索、爬山法、试探搜索、八.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71.知识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12.无关信息的影响3.知识表征的方式4.定势5.功能的固着6.动机和情绪7.人际关系九.定势的概念: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里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十.动机和情绪对问题解决的影响动机:在一定限度内,动机的强度和解决问题的效率成正比,但动机太强或太弱都会降低问题解决的效果。

情绪:紧张、恐慌、烦躁、压抑等消极的情绪会阻碍问题的解决,而乐观、平静、积极的情绪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