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考研政治知识点大全(海天)
2017年政治考研题库
2017年政治考研题库政治考研题库是帮助学生准备政治理论考试的重要工具,它包含了大量的政治理论知识点和历年的真题。
以下是2017年政治考研题库的示例内容:一、马克思主义哲学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2. 简述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3. 论述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二、政治经济学1. 什么是商品的二重性?2. 简述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
3. 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和特点。
三、科学社会主义1. 阐述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 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3. 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2. 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
3. 论述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意义。
五、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 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 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 论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主要变化。
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 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2. 分析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3. 论述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七、时事政治1. 简述2017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的主要成果。
2. 分析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新角色和新贡献。
3. 论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基本原则和实践。
结语政治考研题库的复习是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过程,需要考生对各个知识点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思考,考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为考研政治科目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的考研题库会包含更多的知识点和题目类型,考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复习和准备。
考研政治知识点提要
考研政治知识点提要2017考研政治知识点提要考研政治试题都是紧扣大纲基本内容的,注重考查基本理论知识点,因此考生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加强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2017考研政治知识点提要,希望对大家有用!考研政治知识点提要篇1对立统一规律(一)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实在内容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是联系和发展的实质;2、它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各个规律和各对范畴的中心线索,是各个规律和各对范畴的实质;3、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把握对立统一是辩证认识的实质;4、是否承认对立统一学说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
(二)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1、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
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
矛盾即对立统一。
2、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4、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原理,要求人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这是辩证认识的实质所在。
5、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制约的原理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它是党制定战略策略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方法。
(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又斗争、又同一,由此推动了事物的发展,或者说矛盾的相对的同一性和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事物发展的动力。
2、在矛盾推动事物发展中,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各有其作用。
(1)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是:第一,由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第二,由于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第三,由于矛盾双方彼此相通,矛盾双方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考研政治必考知识点总结背诵版
考研政治必考知识点总结背诵版考研政治必考知识点总结背诵版: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和实践观是统一的。
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具有物质的性质和形式,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实践有三个基本特征: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生产实践、处理和变革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和精神文化创造实践。
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决定了实践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基础和根本的地位,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相互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与世界既对立又统一的基础,实践是人和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
实践主体是指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包括个人主体、集团主体、社会主体和人类主体四个层次。
实践主体的能力结构包括人本身的自然力、掌握和运用的知识和经验、情感和意志等。
客体是指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既是客观存在的,又需要进入主体实践活动范围、与主体发生联系。
在主体和客体之间还有一中介,就是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纵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理论意义在于,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原理和原则都是以此为根据和前提的,从而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世界观。
它可以有效地反对二元论、多元论、唯心主义一元论以及宗教神学世界观。
实践意义在于,它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
它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找出其固有的规律性即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解放思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破除一切不符合客观实际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也就是实事求是。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联系是客观的,包括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
海天考研官网:考研政治之“左”倾和“右”倾的区分
海天考研官网:考研政治之“左”倾和“右”倾的区分一、含义的不同:1.“左”倾海天考研区分左倾,左倾原指政治上追求进步,同情劳动人民的倾向。
而带引号的“左”倾,则是政治思想上超越客观,脱离社会现实条件,陷入空想、盲动和冒险的倾向。
海天考研之所以加引号,带有贬义,区别于真正的左倾。
2右倾海天考研区分右倾是指,政治思想上认识落后于实际,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而变化、前进,甚至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的倾向。
二、海天考研认为各自表现的不同:1.“左”倾一般来说,“左”倾有三种不同的表现:(1) 表现为急于求成,主观地夸大革命的力量,轻视敌人力量,或忽视客观困难,在革命和建设中采取盲动的冒险的行动。
(2) 表现为在革命组织内部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即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从而采取残酷斗争或无情打击的政策。
(3) 表现为在同盟军问题上实行关门主义,打倒一切。
海天考研注:“左”倾思想如果形成为系统完整的路线,并在实践中贯彻执行,便成为“左”倾机会主义或“左”倾冒险主义。
2.右倾右倾表现为否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原则,在革命中过高估计敌人力量,过低估计革命力量,不敢积极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斗争,坐失有利时机,甚至悲观失望,退却逃跑。
海天考研注:右倾思想如果形成系统完整的路线,并在实践中贯彻执行,便成为右倾机会主义。
右倾机会主义在政治斗争中往往放弃原则,牺牲无产阶级革命的利益而求得妥协,成为右倾投降主义。
三、不同时期的具体表现及代表人物:1.“左”倾(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曾出现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和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
期间,1931年至1934年,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在党内统治长达4年之久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影响最深,危害最大。
(2)在社会主义时期,1957年至1976年期间的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也是“左”倾错误的表现,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了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2.右倾(1)北伐战争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思想,发展为投降主义路线,表现为放弃党的领导权,致使党不能组织有力的斗争。
考研政治必考知识点
考研政治必考知识点在政治考研的复习过程中,你知道哪些是必考的知识点吗?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考研政治必考知识点以供大家学习。
考研政治必考知识点:社会主义本质论(一)社会主义的本质1992年,在全面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和改革开放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度,明确提出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
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3.坚持科学发展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
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1.“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三个阶段性目标: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根据国内外形势,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
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四大牛人版政治笔记(领航、启航、海天、海文)精编版
根据以下辅导班讲义精粹合编:哲学:领航张俊芳政经:启航包仁毛概:海天陆卫明邓三:海文陈先奎世经:海天陆卫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要点精述第一单元唯物论(选择题)1。
哲学的科学内涵。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理论性质)(2)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一切哲学)(3)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4)哲学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
(由于哲学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所以在阶级社会有阶级性意识属性)(以上是所有哲学的共性)(注意马哲与非马哲的区别)2。
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
(1)二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抽象和具体、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
(2)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离开具体科学纯粹抽象的哲学。
(3)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各门具体科学必须以哲学为指导。
3。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致性。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之间的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方法论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2)没有和世界观相脱离、相分裂的孤立的方法论;也没有不具备方法论意义的纯粹的世界观。
(3)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
4。
哲学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这两种表述只有在这个情况下才相等]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问题,它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能否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在认识论上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是恩格斯提出的)康德、休谟(不可知论的代表)(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
第一方面是根本的方面(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它的解决制约着第二方面如何解决。
2017年考研政治之政经重点知识(一)
2017年考研政治之政经重点知识(一)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资料的过程。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包含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和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相互关系的过程,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一幅广告幽默画,画的是几个行人在看一家饭店外贴的告示,上写:"快进来吃饭吧,否则你我都得挨饿。
"这幅广告画的寓意有A.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相互依存的B.生产和消费具有直接的同一性C.利己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D.商品交换活动背后隐藏着人与人的关系E.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ABDE】(2004年多选题第17题)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科技的作用是通过生产力三要素为中介实现的。
任何社会生产关系总和中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
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
两者辩证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调整和变革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时,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时,能够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确切地说是生产关系总和。
它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中来考察社会生产关系的。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包括研究作为生产关系本质的经济制度和作为生产关系具体形式的经济体制。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和发展趋势。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大纲【完整版】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大纲【完整版】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已经公布,为了满足广大考生第一时间对2017年考研大纲知晓的需求,下面店铺分享了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大纲【完整版】,希望你喜欢。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大纲全文如下:Ⅰ.考试性质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Ⅱ.考查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
要求考生: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2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3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1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16%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16%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16分(16小题,每小题1分)多项选择题34分(17小题,每小题2分)分析题50分Ⅳ.考查内容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考研政治政经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政经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期以来国际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指导,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科学指导和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历史理论,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革命斗争的科学指南。
它站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高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规律,总结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指导人类社会实现共产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装。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最基本的标志。
历史唯物主义是认识真理的根本条件,也是直接与间接实现工人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科学理论武装。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包括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等。
2.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反映客观世界发展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转化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
3.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人民群众的最大创造,是一切社会形态和生产方式所特有的。
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包括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社会形态的演变、生产方式的转变等。
4.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
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推翻资产阶级的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阶段。
共产主义是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的,是一个没有阶级、没有私有制的社会。
5.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革命实践和建设经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学说、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当前研究和发展等。
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原则和方法,是指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行动指南。
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毛泽东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和应用,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方法和实践方法。
2017考研政治冲刺重点精华总结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第 1 页 共 1 页 2017考研政治冲刺重点精华总结
2017考研政治:马原冲刺重点总结(背诵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三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第四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2017考研政治:毛概冲刺重点总结(背诵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政治海天模拟卷-答案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政治海天模拟卷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C【解析】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认识指导实践,不能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故排除。
B 选项观点错误,不能彻底认识世界的观点是不可知论,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故排除。
C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需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即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故入选。
D选项观点错误,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完善真理,而不是发现真理的错误,故排除。
2.【答案】A【解析】喜旱莲子草能够解决我国饲料不足问题,可见联系的普遍性;喜旱莲子草的引入,解决了饲料问题,但是导致生态系统被破坏,对本土植物和鱼类造成影响,可见联系的多样性,故A 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事物发展从低级向高级的运动,故排除B。
联系具有客观性,不是人为创造的,排除C。
自在事物的联系不具有人化特点,而是客观的,故排除D。
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利润的本质。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与生产成本这个概念紧密联系的。
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不仅耗费的资本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发挥着作用,预付资本中暂时没有消耗掉、还没有转移到新产品的那部分不变资本也同样参与了商品的生产过程,同样是剩余价值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要素,这样剩余价值就进一步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
当不把剩余价值看做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产物,而是把它看做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或增加额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
可见,利润和剩余价值本是同一个东西,所不同的是,剩余价值是对可变资本而言的,而利润是对全部预付资本而言的。
因此,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即从现象的表现形式来看,利润常常只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因此ABD选项观点都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
C选项观点错误,符合题意。
4.【答案】C【解析】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参加产品生产时,只是把原有的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并不产生新价值。
2017年考研政治之政经重点知识(四)
2017年考研政治之政经重点知识(四)31.资本积累资本主义再生产就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再生产可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资本主义的特征不是简单再生产,而是扩大再生产,因而总是伴随着资本的积累。
资本积累就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作为资本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的惟一源泉是剩余价值,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
资本积累具有客观必然性,一方面,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动机;另一方面竞争规律从外部强制支配着每一个资本家,迫使他积累。
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高低;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32.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的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资本价值构成,用c:v表示。
从资本积累的规律来看,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的趋势。
资本主义生产会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增加剩余劳动时间。
在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上供大于求引起相对人口过剩,相对过剩人口是指: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所造成的大量失业现象,它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33.资本的积聚和集中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使单个资本增大的两种方式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实现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是A.资本循环B.资本积聚C.资本周转D.资本集中【BD】(2006年多选题第21题)。
资本积聚指单个资本因积累而在生产规模上的扩大。
积聚有两个特征:(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社会生产资料在单个资本手中积聚的发展,要受社会财富增加的限制。
(2)社会资本分散在许多单个资本家手中,他们彼此相互竞争,相互排斥。
资本集中是资本通过吞并和联合而扩大,是资本个体独立性的丧失。
它与资本积聚不同之处在于:(1)它不是单个资本依靠自身积累而增大,而是现有资本的重组。
(2)它不受社会财富绝对增长或积累的绝对界限的限制。
考研政治万能答题模板
(6)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要这么做的。
(7)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最重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万能意义:
1.理论意义
(1)……是党制定执行正确方针、政策、路线的理论基础、根本依据。
(3)……关系到我国在新世纪中的国际地位与竞争力,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关系到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大计。
(4)……有利于实现人民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
在校内上看到的 你看看能用着不,个人觉得套话在简答题中屡试不爽
考研政治万能答题模板-海天考研(1)中国国情,社会主义性质,基本制度……决定的。
(2)生产力发展需要,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市场经济需要,四个文明需要等。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需要。
(4)关于党的-党面临的两大历史课题,党的先进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2)……有助于克服各种错误思想(需简单说明一下)。
2.实践意义
(1)……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重要的意义。
(2)……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调动广大劳动人民积极性、创造性,加快现代化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
考研政治重点知识点归纳
考研政治重点知识点归纳2017年考研政治重点知识点归纳面对今年的政治考研,很多考生现在依旧手忙脚乱,即将要进入考研冲刺强化阶段的你,现在必须要理清备考思路了,整理好需要复习的知识点。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考研政治重点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考研政治知识要点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①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基本问题在历史观中的贯彻和表现。
②唯心主义历史观的两种基本形态:一是唯意志论,这是历史观上的主观唯心主义,把人们的思想动机、主观意志当作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二是宿命论,这是历史观上的客观唯心主义,把人类社会之外的某种神秘精神当作社会发展的决定和支配力量。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内涵及其作用①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物质方面。
它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对社会发展起主要决定作用的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②地理环境是指与人类社会所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它包括气候、土壤、山脉、河流、矿藏以及和动物等等。
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当生态系统保持适当平衡时,才能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当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时,人类就要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③人口因素。
包括人口的数量、质量、构成以及人口的发展和分布等方面。
第一,没有一定数量的最低限度的人口,就不可能有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第二,在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口的密度和增长速度是否同生产发展的状态和需要相适应,会对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起着加速或者延缓的作用。
④社会意识的含义,是人的一切意识要素、观念形态等全部精神现象和过程的总和。
第一、艺术是通过塑造具体生动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式。
第二、道德是是依赖社会舆论调整人与人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第三、宗教是统治人们的那些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虚幻的、颠倒的反映。
2017考研政治重点内容-
考研政治精华汇总!!一、马原1、社会发展的动力。
①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力量。
②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④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革命力量)。
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自主性力量)。
⑥社会革命(质变)和改革(量变)推动着社会发展。
2、真理和价值的关系(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所谓真理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追求和服从真理;所谓价值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自己的需求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和实现价值。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有区别的:①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②真理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目的性;③真理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统一性,价值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多样性。
真理和价值统一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之中。
3、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①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即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②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刺激生产力的发展。
③促使商品生产者发生两极分化,形成经济活动中的优胜劣汰。
价值规律的实现方式:市场机制是价值规律实现其作用的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由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构成。
其中,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4、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必要劳动时间不变,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工作日长度不变,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指个别资本家采用新技术提高企业个别劳动生产率,从而使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所产生的差额。
5、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的划分同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的划分的区别:其一,划分的依据不同。
固定资本、流动资本是根据生产资本之不同部分的价值转移方式的不同划分的;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是根据资本之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所起作用的不同划分的。
2017考研政治真题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2017考研政治真题答案及解析(完整版)第一篇:2017考研政治真题答案及解析(完整版)2017年考研政治真题答案及解析一、1.【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A、C表述有误,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B。
2.【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观。
人脑里的“鬼”、“神”意识是对外部世界的歪曲反映,而题目中的观念认为人脑里的“鬼”、“神”意识是对外部世界上真实存在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直接的反映,这样的观念是错误的,所以答案选C。
3.【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产价格。
从题意得出,不变资本c 为15万元,可变资本v为5万元,平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和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因此得出剩余价值m是2万元,故生产价格=c+v+m=15+5+2=22,所以答案选D。
4.【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资本所有制形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是国家资本所有制形式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所以答案选A。
5.【答案】C【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主义改造中对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形式。
个体经济指的就是农业和手工业,对农业和手工业采取的是合作社经济的过渡形式。
而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是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C。
6、【答案】A【解析】推进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
必须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
从政治经济学角度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政治考研理论知识
政治考研理论知识2017年政治考研理论知识政治考研有两大主干,主要是考查理论基础知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因此考生们一定要加强知识的记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2017年政治考研理论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2017年政治考研理论知识社会的观念结构(一)意识形态与文化结构1、社会的文化结构主要是由社会意识形态构成的,是以社会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的基本结构。
社会意识形态是指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从而也反映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观念体系。
那些不反映一定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在阶级社会中不具有阶级性的意识形态,如自然科学、语言学、形式逻辑等,这些非意识形态也是社会文化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的文化结构就是由艺术、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科学等有确定规范的系统化的社会观念及其联结方式形成的有机系统。
作为文化结构中主体部分的意识形态属于思想的上层建筑,它同政治结构一起构成了社会上层建筑的整体。
2、意识形态的本质:(1)意识形态的本质: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的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3、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及其社会功能:(1)意识形态的变化发展同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不一定完全同步。
(2)意识形态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3)意识形态对社会经济结构以及政治结构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二)文化的本质和功能:1、文化是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以及各种意识形态在内的复合体。
2、文化的本质即人化。
3、文化的特点:(1)人化的形式;(2)社会的性质;(3)多样的形态。
4、文化的功能(1)信息功能(2)教化、培育和塑造功能(3)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功能;(4)认识功能。
(三)文明和文明形态1、文明与文化:文化和文明是两个密切联系而又有区别的范畴。
2、文明的形态。
(四)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协调发展1、物质文明,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物质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2、政治文明,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进步;3、精神文明,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精神生活的进步。
2017政治常考知识点
消费[类题通法]一、命题方向要“明”“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的四大环节之一,不仅关系到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其重要性决定了这一问题成为高考的一个热点。
结合近几年高考对消费的考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消费等的现状,对该问题的考查角度主要有:三、知识调用要“准”1.为什么要重视发挥消费的作用(1)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2)改善消费结构,提高生活水平。
(3)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引导企业推动技术创新,实现产品升级,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4)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2.怎样增加和扩大某种消费(1)国家①大力发展经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②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③努力扩大和促进就业创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④完善分配制度,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
⑤稳定物价,规范市场秩序。
(2)企业①诚信经营,承担社会责任。
②推动技术创新,实现产品升级,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3)消费者(居民)①培养健康的消费心理。
②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③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
四、答题用语要“高”(用时政用语答题得高分)1.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2.有利于促进绿色生产和消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企业[类题通法]一、命题方向要“明”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企业的生产经营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也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该考点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
主要考查方式如下:三、知识调用要“准”1.企业为什么要重视做某事(1)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2)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3)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率。
(4)有利于企业实现优势互补,优化资源的配置。
(5)有利于企业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
(6)有利于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和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提高市场竞争力。
考研政治知识点归纳
考研政治知识点归纳2017年考研政治知识点归纳政治是考研的必考科目,也是让很多人都感到头疼的一科,因为政治考研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有很多。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2017年考研政治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2017年考研政治知识点归纳一、认识的发生◆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以及相互关系实践的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
◆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它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明确实践活动的方向。
根据正确的认识、理论规定实践的目的、计划、过程,使实践获得成功。
二、认识的本质◆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即唯物主义反映论一条是坚持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即唯心主义先验论◆能动反映(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论与直观反映论(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区别相同点:都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维的认识路线,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区别:第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把科学的实践观引进认识论,认为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
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否认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把认识看作是主体对客体消极、被动的反映。
第二,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把辩证法引入认识论,科学地说明了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而旧唯物主义反映论不懂认识的辩证法,否定认识的辩证过程,认为认识是一次完成的。
◆能动反映论的主要内容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三、认识的发展规律◆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区别: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2017考研政治时政知识点之科技创新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第 1 页 共 1 页 2017考研政治时政知识点之"科技创新"2015年5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考察。
在此次考察中,李克强总理提及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科技创新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对于科学家提出了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要求。
这其实是一个交叉学科的知识点,既涉及到考研政治毛中特第八章经济建设强调自主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也涉及到思修第一章实现人生理想及第二章做一个爱国的科学家。
(一)李克强总理关于"科技创新"的讲话内容李克强来到中科院物理所,听取基础研究和原创成果介绍,对相关领域研发进展表示肯定。
他说,基础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国家原始创新动力和活力,只有夯实这个"地基",才能矗起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大厦"。
推动产业发展向中高端迈进,必须有基础研究支撑。
要加大基础研究支持力度,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技术难题,以高水平原创成果推动应用研究和产业升级。
李克强与院士和青年科学家代表交谈,祝贺中科院学部成立60周年。
他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兴起为科技人员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要坚守老一辈科学家求真精神,形成奖掖后进的创新文化,不为名利所动,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对接发展新需求,坐得住、钻得进、研得深,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在全球竞争中争做领跑者。
党和政府始终关心科研人员,要发挥体制机制创新杠杆作用,让科研人员的智慧产生乘数效应,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使他们获得与贡献相匹配的待遇和尊严,让创新旗帜高高扬起。
(二)关于"科技创新"的考研政治考点链接一个国家需要一批甘于寂寞、枯坐冷板凳、投身高精尖的大科学家。
国家会进一步加大对基础科研的投入,让科学家的待遇与贡献相匹配,生活体面有尊严。
科学家受尊重,创新才蔚然成风。
考研政治毛中特第八章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基础班讲义管琦编讲(新浪微博:@管琦老师)北京海天教育2016年3月一.试卷结构(1)考试的学科范围及分值比例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4%);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0%);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4%);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6%);5.形势与政策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16%)。
(2)考试题型1.单选题(16道16分):马原理4道;毛中特4道;纲要4道;思修与法基2道;时政2道。
2.多选题(17道34分):马原理5道;毛中特5道;纲要3道;思修与法基2道;时政2道。
3.分析题(5道50分):每个学科考查一道题。
按照顺序:34题是马原理;35题是毛中特;36题是纲要;37题是思修与法基;38题是当代。
二.考试范围1.牢牢把握教材,夯实基础知识2.紧跟领导讲话,高度重视会议3.留心重要纪念,学习新增理论4.关注形势动态,直击社会热点三.复习策略第一个阶段:全面基础阶段第二个阶段:听课强化阶段第三个阶段:习题加深阶段第四个阶段:综合冲刺阶段哲学第二章:关于世界---唯物论、辩证法第三章:关于思维---认识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定义第四章:关于人类社会---唯物史观马原导论政经第五章:关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第六章:关于垄断资本主义科社第七章:关于社会主义第八章:关于共产主义总论毛中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毛概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中特第十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四个条件四个总体思修法基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思想层面第四章注重道德传统加强道德实践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道德层面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法律层面第八章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纲要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11.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12.南北关系13.南南合作14.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15.推动建设和谐世界16.中国对外工作新思想、新论断当代世界格局当代 1.两极格局解体2.世界多极化3.经济全球化7.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当代世界经济 4.区域经济一体化6.大国关系8.地区热点问题5.综合国力竞争当代世界政治9.西方干涉主义的新特点当代发展中国家10.联合国等主要国际组织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挑战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国际战略第三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丰富多彩、灿烂辉煌。
(1)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①经济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②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③文化上: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④社会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2)资本主义的建立和发展2.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鸦片战争的原因①英国开拓世界市场。
②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
③1825年和1837年英国发生了两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鸦片战争的危害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英国却以虎门销烟为借口,于1840年发动了鸦片战争。
1842年,中英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1843年,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
1844年,中美于签订了《望厦条约》,中法签订了《黄埔条约》。
(3)鸦片战争的影响社会性质: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3.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1)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原因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原因:①西方列强逐步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
中国已经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在相当程度上被殖民地化了。
②由于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大国,特别是中国人民的反抗,同时也由于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无法协调,使得任何一个国家无法单独征服或者共同瓜分中国。
因此,近代中国仍然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还有一定的主权。
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社会的原因:①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门户,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
②西方列强并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
(2)阶级变化封建社会中主要有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
近代出现新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近代诞生的工人阶级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
它受剥削最深,革命性最强,而且它还有组织纪律性强、集中、团结、与农民有着天然联系等优点,因此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
中国资产阶级主要由买办、商人、地主、官僚转化而成。
其一部分是官僚买办资本家,另一部分是民族资本家。
4.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
在这些社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就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前一个任务是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后一个任务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第二节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1)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战争。
①1841年,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武装斗争。
②太平军多次重创洋枪队。
当时洋枪队的卜罗德、法尔思德、华尔、勒伯勒东几个头目被太平军击毙了。
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的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台湾人民与总兵刘永福所率领的黑旗军抗击日本侵略。
④1900年,八国联军2000多人在廊坊遭到义和团及清军阻击。
死伤近300人。
(2)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战争。
①中法战争期间,法舰进犯台湾,被刘铭传指挥击退。
②1885年,年近70的老将冯子材大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
③甲午战争时,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等,都以身殉国。
2.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1)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19世纪70至80年代,中国陷入“边疆危机”。
日本吞并琉球、侵犯中国台湾。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达到高潮。
《马关条约》把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激化了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
俄、德、法三国以干涉还辽“有功”为由,要求租借中国港湾作为报酬(“三国干涉还辽事件”)。
(2)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帝国主义列强之所以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①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②而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第三节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1.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从1840年至1919年,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
但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失败、中国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的。
其原因有:第一,社会制度的腐败是根本原因。
第二,经济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2.民族意识的觉醒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甲午战争后,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1)“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①鸦片战争后,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841年,他组织编成《四洲志》一书。
魏源在1843年1月编成《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②19世纪70年代以后,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早期维新派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
具有比较强烈的反对外国侵略、希望中国独立富强的爱国思想,以及具有一定程度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
这些主张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蒙的意义。
(2)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甲午战后,严复写了《救亡决论》一文,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并翻译了《天演论》,用社会进化论思想,为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
孙中山1894年11月在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时,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1851年,洪秀全利用拜上帝教发动金田起义。
1853年,占领南京,太平天国农民政权建立。
1856年上半年,达到了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9月发生了天京事变。
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出走败亡。
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1864年,太平天国起义失败。
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它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实际上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评价:①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具有进步意义。
②它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
它所描绘的社会理想,具有空想的性质。
③其平分土地方案并未付诸实行。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
这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但是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施。
3.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意义:①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②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③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
④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⑤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局限性:其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发动、组织群众的,它不能正确指导斗争。
太平天国也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