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1--15课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灯光》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灯光》教案教学目标:1、我能读读记记“战地突击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3、通过读课文,理解“多好啊!”在文中的作用;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受到思想教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我能体会先烈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2、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受到思想教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教法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你见过灯光吗?不管城市还是乡村的夜晚,灯光总把夜晚照亮如白昼,五光十色,闪烁迷离,带给人们光明的同时,也带来了她自己独有的美丽……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灯光带给我们的震撼和遐想……幻灯片播放:灯光的美丽,震撼和遐想谈话导入:灯光,对我们来说,再也熟悉不过了:每当夜幕降临,我们有的在灯光下欢聚一堂,述说亲情;有的在灯光下愉快地做一次书中漫步;有的则徜徉于五彩缤纷的霓虹灯下,尽情地享受着休闲时光……可是,作家王愿坚却对灯光有着特殊的感受,因为在他的人生经历中,曾经发生过一个有关灯光的感人故事。
你想了解这个故事吗?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灯光》。
齐读课题:灯光了解作者:王愿坚(1929—1991),当代著名作家,山东诸城人。
其主要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以及电影文学作品《闪闪的红星》(与陆柱国合著)等。
感兴趣的作品就找来读一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作品《灯光》!明确学习目标:1、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读准字音,理解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3、理解“多好啊!”在文中的作用;4、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受到思想教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自主学习:请你快速地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关于灯光的什么感人故事?自学反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关于灯光的什么感人故事。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1课《烛光》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1课《烛光》教学设计一. 教学背景和目标本次教学的背景为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1课《烛光》。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增强他们对友情和亲情的认识和体会。
二.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情节,掌握关键词语的意思,感受友情和亲情的温暖。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故事中的情感及故事背后的深意。
三. 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教材《烛光》、多媒体设备、黑板、彩笔。
2. 学生准备:研究笔记本、铅笔、故事阅读理解题。
四.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与友情或亲情相关的视频,引导学生讨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步骤二:整体阅读(10分钟)1. 学生集体读课文《烛光》,教师指导学生注意文中主要人物和事件,并强调关键词语的意思。
步骤三:小组讨论(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故事中的烛光起到了什么作用?- 奶奶和小明之间的互动体现了哪种情感?步骤四:展示和点评(10分钟)1.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其他小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和讨论。
2. 教师点评学生的观点,并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故事中的深层含义。
步骤五:课文理解练(15分钟)1. 发放故事阅读理解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相互核对答案。
2. 教师逐题解析答案,引导学生理解和推测故事中的细节和情感。
步骤六:拓展活动(10分钟)1. 分发纸张和彩笔,让学生绘制自己对友情或亲情的理解,或者创作一段话表达对友情或亲情的感悟。
五.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主题和情感,同时培养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故事深层含义的部分,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凡卡》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凡卡》教案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了解旧俄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凡卡》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凡卡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旧俄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习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的内心。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凡卡写的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
2.理解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
(三)以“信”为线索,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各段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翻译小说——《凡卡》。
小说的作者是19世纪后期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
契诃夫从小就熟悉学徒生活,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所以《凡卡》写得真实感人。
他写了很多极为深刻的揭露沙皇黑暗统治和旧俄人民悲惨生活的作品。
他的作品曾经受到列宁的赞赏。
今天学习的《凡卡》一文就是作者的一篇代表作品,它反映了旧俄沙皇统治时期人民的悲惨生活。
(二)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自己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2.弄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名字要读顺口。
3.思考下列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凡卡是怎样的孩子?他的身世怎样?(2)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3)凡卡给爷爷的信主要写些什么?(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人物身份及部分词语解释。
六下语文15课教案人教版
六下语文15课教案人教版教案标题:《六下语文15课教案人教版》教案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六下语文15课人教版》中的故事情节、主题和人物形象。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重点:1. 理解《六下语文15课人教版》中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3. 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
教学难点:1.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2. 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教学课件、教学素材、黑板、彩色粉笔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铅笔等。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教学素材或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对本课主题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Step 2 导入(10分钟)1. 教师通过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帮助学生温习已学知识,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Step 3 阅读理解(25分钟)1.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六下语文15课人教版》中的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提问学生,帮助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Step 4 写作表达(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写一篇文章进行表达。
2. 教师提供写作指导和范文参考,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3. 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彼此的作品,帮助彼此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
Step 5 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和技巧。
2. 教师鼓励学生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困惑。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电子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电子教案第一课:《读书》-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了解到读书的重要性,学会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
- 教学重点:学会阅读方法的运用。
- 教学难点: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
第二课:《童话故事》-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了解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 教学重点:掌握经典童话故事的基本情节。
- 教学难点:理解并描述童话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第三课:《古诗词欣赏》-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诗词文化,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 教学重点:研究古诗词的韵律和意境。
- 教学难点:理解并欣赏古诗词中深层含义。
第四课:《写人》-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学会运用适当的语言描述人物形象,提高写作能力。
- 教学重点:研究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 教学难点: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特征。
第五课:《写景》-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学会用生动的语言描写自然景物,提高写作水平。
- 教学重点:研究描写景物的方法。
- 教学难点:通过文字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景物的美。
第六课:《古文观止》-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 教学重点:研究古文的翻译和理解。
- 教学难点:理解并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
第七课:《写文言文章》-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学会写文言文,提高写作能力。
- 教学重点:研究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表达方式。
- 教学难点:运用文言文写作。
第八课:《小说欣赏》-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了解小说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提高文学素养。
- 教学重点:研究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 教学难点:理解小说中的隐含意义。
第九课:《作文》-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作文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 教学重点:研究作文的基本写作结构。
-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技巧写作。
第十课:《修辞法与表达技巧》-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了解修辞法和表达技巧的运用,提高写作水平。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11课《古诗三首》名师教案
《古诗三首》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4个汉字,掌握字形,给它们组词。
2.能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三首古诗在表达上的共同点。
3.能结合注释和相关材料,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志向。
教学重点:1.会写4个汉字,掌握字形,给它们组词。
2.能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三首古诗在表达上的共同点。
教学难点:能结合注释和相关材料,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志向。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诗海拾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首古诗了,你喜欢哪一首呢,为什么?一起来谈一谈吧!预设一:我喜欢《示儿》,因为陆游在诗里表达的爱国之情让我震撼!我来背一背吧!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预设二:我喜欢《村居》,因为高鼎在诗中写的童真童趣令我向往!我也来背一背吧!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观察55页主题页面,你观察到了什么?预设:岁寒三友——松、竹、梅。
3.诗坛撷芳:在我们的诗歌百花园中,各种各样的诗词种类真是百花齐放,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类新的古诗——咏物诗。
4.什么是咏物诗?预设:咏物诗在中国古代文学传统中源远流长,是诗歌丰富多样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咏物诗是指那些以客观的物为集中描写对象,并在描写中抒怀兴感的诗歌。
5.谈话导入:读一读这三首古诗,看看咏的是哪些“物”呢?预设:马、石灰、竹子。
6.闲话诗人:对这几位诗人你有哪些了解呢?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吧!预设:(1)李贺:唐代诗人,人称诗鬼。
(2)于谦:明代著名政治家、诗人。
(3)郑燮:郑板桥,清代扬州八怪之首。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2.自由朗读三首古诗:出示朗读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断句,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1课教案
人教版六年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灯光》教学设计(终)通化县快大茂镇中心小学杜桂霞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理解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关心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2、学习生字词。
3、有感情读文。
教学重难点:1、理解郝副营长广阔的胸怀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2、理解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同学们,电灯我们都非常熟悉,然而在战争年代它却成了美好生活的代名词。
为了全国的解放,为了让后代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许多革命志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今天我们要学的《灯光》一课,就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2 2、生齐读课题,师板书。
3、指生简介作者王愿坚4、自读课前导读画出阅读要求。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1、检查生词预习情况及对词语的理解解释:憧憬豫晥苏千钧一发2、学生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再次读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师相机板书:2、你发现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吗?板书:倒叙四、聚焦“灯光”研读课文1、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灯光”的句子,仔细品读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简单地写写自己的体会。
2、汇报交流3、有感情地朗读这几个句子。
五、紧扣题眼,体会人物1、师:对于郝副营长的回忆是天安门广场上群众的一句赞叹“多好啊”引出的。
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请你标出序号,想一想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了什么,可能会想到些什么。
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2、小组交流后汇报。
3、师:同学们,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画出有关语句写出自己的体会。
4、说话训练师:战斗结束后,郝副营长被埋在茂密的沙柳丛里,战友们脱下帽子,泪眼婆娑,他们即将奔赴下一个战场,心中涌动着无数的心里话想对郝副营长说。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1课《阳光》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1课《阳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研究本课的课文,使学生了解阳光的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3. 培养学生对阳光的积极态度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内容1. 课文《阳光》。
2. 与阳光相关的词汇和句子。
教学准备1. 课文教材、课件和录音设备。
2. 黑板、彩色粉笔和橡皮擦。
3. 操作示范物品:太阳模型、放大镜。
4. 学生教具:绘画纸、画笔、彩色笔。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太阳模型和谈论太阳的特点导入新课主题。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太阳模型和谈论太阳的特点导入新课主题。
2. 朗读课文(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阳光》,学生跟读。
朗读课文(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阳光》,学生跟读。
3. 理解课文(15分钟):教师提问并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如太阳的作用、阳光的特点等。
理解课文(15分钟):教师提问并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如太阳的作用、阳光的特点等。
4. 研究词汇(10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研究和复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词汇和句子。
学习词汇(10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和复习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词汇和句子。
5. 绘画活动(20分钟):学生用画笔和彩色笔在绘画纸上创作与阳光相关的图画,并在图画下方写出相应的句子。
绘画活动(20分钟):学生用画笔和彩色笔在绘画纸上创作与阳光相关的图画,并在图画下方写出相应的句子。
6. 展示和分享(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分享和评论。
展示和分享(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分享和评论。
7. 巩固和反思(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对研究效果进行反思。
巩固和反思(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对学习效果进行反思。
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参与情况、绘画作品以及口头表达,评价学生对阳光的理解和感知能力。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和表现,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度和情感态度。
备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以适当调整教学步骤和时间安排,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成和学生的参与度。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质教案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目标1.会写“惯、圃”等12个字,正确读写“真理、司空见惯”等20个词语。
2.默读课文。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4.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知道每个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能根据具体事例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知道每个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正确理解课题的含义。
2.体会课文的写作特点,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本课要求会写12个字,可分类指导,要着重指导笔顺及关键笔画的书写。
“域、惯、溅、魏、搜、蚯、蚓、版、阶” 9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圃”字是全包围结构;“盐、蕊”是上下结构。
2.默读教学提醒学生在默读时,不出声、不指读,适当加快速度。
一边默读一边理顺课文的脉络,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
3.阅读理解在教学时,按以下步骤进行:由标点符号导入,激发学习兴趣;理清课文说明顺序,把握文章内容;引导自主阅读,培养自学能力;领悟写作方法,促进读写迁移。
每个环节紧密相关,逐层深入,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所传达的观点。
4.语言表达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几个具体的事例说明自己的观点,进行一次小练笔。
A教学准备1 .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A教学课时2课时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板书课题)(2)启发思考:想一想“?”代表课题中的哪个词语,“!”又代表课题中的哪个词语。
(?:问号!:真理)(3)理解“真理”:你们知道哪些真理?可引导学生说几个揭示真理的名言警句。
(4)小结:以上的名言警句、公式等都说明了真实的道理,都被实践证实是正确的,所以我们称它们为真理。
这些真理在生活中被广泛运用,指导着我们的言行。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11到15课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11到15课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11到15课时间:2020-09-03 11:26:18志恒 1147你辛辛苦苦找的答案都在这里给你整理好了!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11到15课,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11到15课11.十六年前的回忆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情,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
答:本文按时间顺序,先写了父亲被捕前烧掉文件和书籍,以及工友阎振三被抓;然后写了父亲被捕时的情景,主要表现了敌人的残暴,父亲的处变不惊;接着写了法庭上父亲与敌人斗争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的镇定沉着;最后写了父亲遇害后,全家人无比悲痛的情形。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李大钊在法庭上的表现:虽然遭受了严刑拷打,但是他毫不动摇,依旧坚定;面对家人的时候,他用“安定”“沉着”感染着亲人,使亲人化悲痛为力量。
3.下面的句子分别写了李大钊的动作、外貌和语言,读一读,再找出类似的句子体会他的品格。
◇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答:类似的句子:“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
”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不但毫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哭喊而悲伤。
相反,他要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4.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写了父亲牺牲后全家人的悲痛心情,而且反复强调了父亲遇害的日子,这与文章的开头形成了照应关系。
这样写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深切怀念的悲痛心情。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怀念之情。
- 学生能够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培养亲情、友情等美好情感。
-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背景:介绍作者及其家庭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 课文内容:详细讲解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写作手法: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象征等,指导学生学会运用。
4. 情感教育:通过课文,引导学生体会家庭的温暖,培养美好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 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 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及其运用。
- 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与家人的美好回忆,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写作实践: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仿写练习。
6. 情感教育:通过课文,引导学生体会家庭的温暖,培养美好情感。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2. 课文背景:作者及其家庭背景3. 课文内容:详细讲解课文4. 写作手法: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5. 情感教育:通过课文,培养美好情感七、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灯光》教案.doc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灯光》教案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通过读课文,理解“多好啊!”在文中的作用;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受到思想教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我能体会先烈无私奉献精神。
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灯光》教案,供您参考,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灯光教学目标:1、我能读读记记“战地突击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3、通过读课文,理解“多好啊!”在文中的作用;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受到思想教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我能体会先烈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2、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受到思想教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教法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你见过灯光吗?不管城市还是乡村的夜晚,灯光总把夜晚照亮如白昼,五光十色,闪烁迷离,带给人们光明的同时,也带来了她自己独有的美丽……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灯光带给我们的震撼和遐想……幻灯片播放:灯光的美丽,震撼和遐想谈话导入:灯光,对我们来说,再也熟悉不过了:每当夜幕降临,我们有的在灯光下欢聚一堂,述说亲情;有的在灯光下愉快地做一次书中漫步;有的则徜徉于五彩缤纷的霓虹灯下,尽情地享受着休闲时光……可是,作家王愿坚却对灯光有着特殊的感受,因为在他的人生经历中,曾经发生过一个有关灯光的感人故事。
你想了解这个故事吗?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灯光》。
齐读课题:灯光了解作者:王愿坚(1929—1991),当代著名作家,山东诸城人。
其主要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以及电影文学作品《闪闪的红星》(与陆柱国合著)等。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精品教案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目标1.会写“稚、避”等15个字,正确读写“埋头、含糊”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做斗争的事迹,通过细节描写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李大钊被害的过程,通过细节描写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生字,可结合偏旁分类进行记忆。
如:“稚、峻、啪、瞪、僻、瞅、靴、刑、哼、绑、啃、袍、执”是左右结构的字;“避、魔”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区分形近字“僻、避”。
本课有许多难懂的词语,可联系上下文、结合时代背景加以理解。
2.阅读理解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体会“十六年前的回忆”蕴含着的深深怀念,感悟李大钊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3.语言运用本课的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颇具特色,在引导学生品悟相关文段后,请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人”的句式训练。
这样不仅能升华情感,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稚、避”等15个字,正确读写“埋头、含糊”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板块一音乐声起新课现,未成曲调情先染1.播放音乐《五月的鲜花》。
当这优美的旋律在耳畔响起,你是否想过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创造的?让我们走进《十六年前的回忆》,去感受那令人难忘的历史画面。
2.质疑课题:课文题目为什么是“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回忆的又是什么呢?3.认识李大钊: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谈一谈对李大钊的了解,教师适当补充。
【设计意图】对于革命,学生太陌生;对于革命事迹的伟大,学生难以感同身受。
因此,上课之前,让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有助于学生了解、感受那些令人难忘的历史事件。
板块二朗朗书声初感知,忆字藏在词句间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本文是按照__________顺序写的,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件事。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1课《灯光》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1课《灯光》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1课《灯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研究本课生字新词。
2.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从XXX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XXX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当我们面对清晨第一缕灿烂的阳光,背着书包快乐的去上学时;当我们温暖的灯光下,面对丰盛的餐桌,尽情的享用佳肴时;当华灯初上,我们欣赏着缤纷绚丽的美景时,我们可曾想过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2.今天,我们将跟随着作家XXX同志走进那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1947年的初秋。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2.指名读课文,检查读书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①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②“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几次?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动笔画一画有关语句,可在相关地方做简单批注。
三、引导自读,感悟“多好啊”研读第一次“多好啊”的句子:1.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多好啊”?出示句子: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学生质疑:为什么看到这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预设:“万盏灯”——这么多得灯,大放光明,广场周围还有许多“宏伟的建筑”,说明祖国的建设突飞猛进,所以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所以才会赞叹:“多好啊!”。
)研读第二次“多好啊”的句子:1.这是XXX营长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多好啊!”出示句子: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
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和灯光底下研究,该多好啊!”他把头靠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
六下语文第十五课教学设计
六下语文第十五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大雁》的故事情节,并理解其中的主题和寓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反思友情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关心他人和团结合作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阅读理解故事情节,理解并分析其中的主题和寓意。
2.难点: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大雁》、教学课件、黑板、粉笔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描绘大雁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大雁的注意,并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你们在生活中有见过大雁吗?你们知道大雁是什么样的动物吗?- 大雁是一种候鸟,它们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大雁具有团结合作的精神?2.阅读故事(10分钟)让学生跟随课文,默读故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大雁》,并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录下来故事中的关键事件和感受。
3.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名学生,让他们交流和比较自己的笔记,讨论以下问题:- 故事中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你们对故事的理解有哪些不同之处?- 故事中的大雁给你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和感悟?4.整体讨论(10分钟)请每个小组的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并由教师引导全班共同回答以下问题:- 故事中的大雁为什么要集体合作?- 大雁的团结合作精神对我们有何启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思考,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5.个人思考和表达(15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下对故事的思考和表达,并准备在课堂上展示。
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你认为故事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 故事中的大雁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启示和感悟?- 你有没有类似于大雁团结合作的经历?请分享一下。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教案课题与教学课时15、凡卡 2 内容安排1(继续学习课文,讨论故事的结局,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2、总结课文,领会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知识技能教 3、有感情朗读课文学过程方式目:了解凡卡悲惨命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结尾句标态度情感子的含义教学札记教学过程设计预设教学路径预设学生活动备择方案第一课时一、简介作者和作品,导入新课《凡卡》这篇小说写于1886年,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
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
契诃夫在父亲的杂货店里,亲眼目睹了父亲对小学徒的虐待,十分同情小学徒的命运。
凡卡就是这些可怜的小学徒中的一员。
今天,我们就跟1(通读全文,认读生字词。
随作者,走进凡卡的学徒生活,2(说说你对凡卡有了哪些看看那个时代的农村儿童的生活了解, 是怎样的。
板书课题:凡卡二、检查预习:三、快速摸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几方面内容,凡卡的学徒生活主要在什么内容中反映出来的,学生可能会这样概括: 根据学生汇报,帮助学生把生:凡卡受不了学徒生活课文内容进行梳理。
了,请求爷爷把他接回乡村去。
四、阅读凡卡的信,围绕生:凡卡的生活没有指望“信”,体会凡卡痛苦生活和心了,连狗都不如,求爷爷把他情。
接回去。
1(用一句话来概括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主要内容。
生:凡卡受不了了,只有死路一条了,哀求爷爷把他接回去。
2(抓住“指望”,体会凡卡生活的无望。
(出示)“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谁来说说,“指望”是什么意思,(1)九岁的凡卡离开乡村,离开疼爱他的爷爷,来到莫斯科这个大城市来当学徒,他曾经有什么指望呢,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相机引导学生关注凡卡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他的生活,抓住一定指望着到鞋匠这里学会做具体事例和句鞋,能够有一样本领,来养活子,体会凡卡自己。
没有指望的生 *他想挣钱,让爷爷和他都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灯光知识与技能:1.读读记记“战地、围歼、茂密、突击、歼灭、注视、漆黑、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借助工具书用较快的速度阅读,引导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之后,教师可以提覆盖全文的问题,让学生自读自悟课文中的一些细节。
作适当点拨引导,加深学生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对人物言行、神态等描写的分析,帮助学生体会郝副营长为了幸福的明天,宁愿牺牲自己生命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及课文中心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时间: 2 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练说1、板书课题。
2、练说。
教师提问:①你见过什么灯?它们的形状是怎样的?分别用在什么地方?②这些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些灯,生活会是怎样44的?有了这些灯生活又变得怎样?二、理文,练说1、读课文,弄清人物间的关系:(“我”与郝副营长,虽然工作性质不同,但目的是一个,即消灭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
)2、读课文,弄清火光与灯光的关系:(这里教师可设计几个填空,辅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
)⑴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划着______,借着______看一本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______。
他充满了对未来的______。
⑵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______,突击连马上______,后续部队在黑暗里______,在这______的时刻,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了______,______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⑶战斗胜利了,现在孩子们能够在______学习,可他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______。
3、读课文,弄清文中三个“多好啊”间的关系:(课文三次出现“多好啊!”这句话,可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来,标上序号,然后读一读上下文,找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些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然后通过小组交流、集体汇报的形式,帮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
第一次说这话是对天安门广场“灯光”的赞叹,是引起我回忆的直接原因。
第二次说这话的是郝副营长,他看了书中插图后,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
第三次45说这话的依然是郝副营长,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三、激情,练读1、指导学生读回忆部分:(郝副营长的话要读出沉思、询问、回忆、憧憬的语气:激战部分要读出“猛烈”、“着急”;战斗结束部分,语速放慢,读出对战友无限崇敬之情。
可采取指读、组内读、齐读等形式。
)2、指导朗读课文首尾段:(这部分总的基调是流畅,读出对战斗深沉的怀念。
)3、自由感情朗读全文:(学生在感情朗读当中自然感受到当前生活的幸福,联想到先烈的献身精神,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四、延伸拓展。
1、简介作者,鼓励课外阅读。
2、写出学习本文后的感想。
五、布置作业。
1、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七根火柴》、《三人行》。
2、练笔:仿照课文的叙述形式写篇作文,内容自选。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4612 为人民服务知识与技能:1.读读记记“剥削、兴旺、解救、哀思、乱蓬蓬、炊事员、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等词语。
结合课文理解“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的意思。
2.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第一课时,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讨论课文围绕主要观点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初步了解议论文的表达方式。
第二课时,可以让学生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研词析句,领悟语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字词句,能独立完成作业。
教学难点:对文体(论述文)的了解,学会写作时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写作的方法。
教学时间: 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简介背景。
二、学生自学字词。
1、查字典,读准“鸿、鼎、铭、悼”的字音,掌握字义。
2、查工具书,理解“鸿毛、哀思、五湖四海、死得其所、精兵简政”等词语的意思。
三、学生质疑,教师析疑,释疑。
47学生对课文中的字、词、句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加以解决。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层次。
(带着思考题读课文)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围绕什么中心讲?分几层意思讲?每层意思是什么?师生通过讨论,拟出层次提纲:1、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重於泰山2、死的意义:为人民服务轻于鸿毛3、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4、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5、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五、作业:1、抄写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明确学习目的。
我们,上节课时我们预习了课文,初步明确了毛泽东同志这篇讲话的时代背景以及课文内容。
本节课我们着重理解这篇讲话是围绕一个什么中心写的,是怎样围绕中心一层一层论述的,以及我们应该向张思德学习些什么。
二、整体入手,明确中心。
学生带着思考题自读全文:1、本文围绕一个什么样的中心思想来写的?2、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三、分层详读,理解课文内容。
481、讲读第一层。
(1)朗读第一层(2)学生思考:这一层中的第1、2句是什么关系?(因果)(3)学生练习:用因果关系读第1、2句话。
(4)学生思考:哪些词具体说明了党和人民的密切关系?(5)板书:(宗旨: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3、讲读第二层:(1)指名读课文(2)理解:“固”(本来)、“于”(比)、“重于泰山”(即比泰山重)、“轻于鸿毛”(即比鸿毛轻)(3)思考:为什么说“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4)小结:这一层中讲人死的两种不同意义,着重指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板书(死的意义)3、讲读第三层:(1)第一大组读课文(2)思考:为什么说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3)用词素分解理解“精兵简政”的意思。
(4)这段话句与句之间在逻辑上是怎样联系起来的?49(先指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就不怕别人批评;再举例说明这样做的好处,强调我们务必这样做。
)板书(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4、讲读第四层:(1)第二大组读课文(2)理解“五湖四海、死得其所”的意思(3)给这段课文划分层次:(学生动手,教师巡视,然后师生讨论订为4层)(4)思考:第1层与2、3、4层是什么关系?(因果)(5)思考:为了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必须怎样做?(6)利用学生对(5)的回答板书:(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5、讲读第五层:(1)第三大组读课文。
(2)理解:“哀思、寄托”的意思。
(3)思考:为什么要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团结才有力量,才能实现共同的革命目标)(4)板书:(寄托哀思,团结人民)四、回归整体,总结全文:1、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本通过悼念张思德,讲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50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2、写作特点:(1)文章在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思想论述时,注重摆事实,讲道理,条理清楚。
(2)本文的语句在逻辑上结构严谨。
五、课堂练习。
六、课外练习。
1、背诵课文中自己喜爱的章节。
2、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1、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重於泰山2、死的意义:为人民服务轻于鸿毛3、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4、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5、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教学反思:13 一夜的工作知识与技能:1、读读记记“审阅、陈设、极其、转椅、隔壁、记录、浏览、思索、热腾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人格的方法。
51过程与方法:1、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
2、深入解读教材,正确引导学生“解疑”。
3、抓住课文的难点进行教学。
4、把引导学生理解内容和领悟表达方法结合起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借助中心句,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2、学生虽然学过几篇歌颂总理的文章,但总的来说,要培养对总理的热爱和敬仰之情有些困难。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感受周总理生活俭朴的崇高品质。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3、了解总理生活的简朴,并能仿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一、揭题。
1、出示课题《一夜的工作》,读题2、读了课题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二、熟悉课文。
1、自读课文5分钟,注意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了解你最想了解的东西。
2、反馈:你了解了什么?顺带检查朗读情况。
三、理解课文。
1、把最后两节读二遍,比较一下这两段文字,有什么联系?522、指导朗读最后两节(女同学,轻声的,男同学声音响亮地)3、带着“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这一句话,读读课文1-7节看看课文哪些地方写出了周总理生活的简朴?4、有感情的朗读。
5、片断练写:把这些组合起来,(可以增加一些词句,删掉一些词句)以“周总理的生活是多么简朴”为开头写一段话。
6、交流。
7、小结:通过朗读,我们学习了语言,通过练笔,运用了课文语言,变成了自己的语言,这就是我们学习语文的方法。
五、作业巩固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感受周总理工作劳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
2、学习描写总理工作劳苦的句段,并仿写一段话。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研读课文。
1、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总理工作是多么劳苦?提示:(1)从工作时间上看:“我今晚上……”“……就听见公鸡哦哦地叫明了。
”(2)从工作量上看:“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厚厚的一叠文件说:‘我今天晚上要批这些文件。
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
……’”53(3)从工作态度上看:“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
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有是停笔想一想,有时还问我一两句。
”在研读中区别三组词的意思和用法。
2、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3、把这些句段组合起来,(可以增加一些词句,删掉一些词句)以“周总理的工作是多么劳苦”为开头写一段话。
4、交流5、联系全文,想想“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二、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拓展练习。
“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
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有是停笔想一想,有时还问我一两句。
”让我们也像总理审阅文件一样以严谨的态度,认真细致地"审阅"一份你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