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过关练习试卷D卷 含答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个别差异性

D.不平衡性

6、借助语言进行学习的认知结构形式是()。

A.动作表象

B.图像表象

C.符号表象

D.形象表象

7、教育者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道德实践活动,这符合中学德育()的原则。

A.言行一致

B.正面说服教育、积极引导

C.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D.通过集体进行教育

8、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

A.陶行知

B.潘菽

C.房东岳

D.廖世承

9、班主任王老师经常通过立志、学习、反思、箴言、憤独等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这种德肓方法是()。

A.说服教肓法

B.榜样示范法

C.情感陶冶法

D.自我修养法

10、教育的“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

A、生产劳动

B、模仿

C、语言

D、动物本能

11、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采用画示意图的方式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以促进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学生采用的这种学习策略是()。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监控策略

D.组织策略

12、上初中以来,刘俊突然好像不认识自己了,“我到底是谁?”“我将来做什么呢?”这类问题常常困扰着他。根据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他处于哪个发展阶段?()

A.亲密对孤独

B.勤奋对自卑

C.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信任对不信任

13、()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斯金纳

B、布鲁纳

C、苛勒

D、加涅

14、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提出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A、活动课程

B、社会课程

C、学校课程

D、特色课程

15、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班杜拉

16、政治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

A、政治决定一切教育内容

B、政治决定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

C、政治与教育内容无关

D、政治决定与思想意识有关的教育内容

17、小林诚实内向,谦虚勤奋,且具有亲和力,这些描述说明()。

A.性格特征

B.能力

C.气质

D.认知

18、迁移的图式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里德

B.贾德

C.苛勒

D.罗斯

19、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社会进步。这种教育功能是()。

A.个体发展功能

B.正向功能

C.显性功能

D.隐性功能20、保加利亚学者罗扎诺夫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一种利用联想、情境、音乐等强化教学效果的方法是()。

A.纲要信号教学法

B.探究发现教学法

C.暗示教学法

D.范例教学法

21、杨柳被教室窗外的小鸟所吸引,不能专心听讲,这属于()。

A.注意分配

B.注意广度

C.注意分散

D.注意转移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2、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道德要求与学生被期望的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3、心智技能不必通过外部言语表现出来。

4、在当前,如果学校教育不能保证家长所期望的教学质量,家长就有权拒绝送学龄儿童上学。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一个国家学制建立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2、简述自我效能感及其功能。

3、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4、简述活动课程的特点。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

、小美很喜欢唱歌,从小就希望自己在音乐方面有所成就。在她还没有确定是否报考音乐学院前,她在众人面前能很好地展现自己的歌声。她确定报考音乐学院后,学习更加勤奋努力,希望实现自己的目标。但是在音乐学院的专业课面试过程中,由于她极度渴望有完美的表现,结果事与愿违,但是没有发挥应有的水平,而且比平时更差,导致面试失利,这个结果让大家很诧异,她自己也无法接受。

问题:

(1)请运用动机相关知识解释小美专业课面试失利的原因。

(2)假设你是班主任,你如何帮助小美在下次面试中发挥正常水平?

2、我就英语cock&clock 这篇材料进行了认真备课,对上好这节课充满了信心。当我给学生板书单词“cock(公鸡)”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班上一个男孩子突然站了起来,恶作剧式的怪声怪气地向我问道:“老师,有没有母鸡啊?”全班立刻哄然大笑……当时我窘迫极了,作为一个新教师,从未遇到这种情况,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生气归生气,但我并未表现出来,经过短暂的思考,我有了主意……。我沉静地看着这个学生,继续对全班同学清晰地说:“同学们,在英语中,同样有cock (公鸡),也有hen (母鸡),chicken (小鸡)”,说着,将母鸡、小鸡的单词板书下来。这种做法,同学们感到意外,但他们很安静。我接着说道:“这位提问的同学发现问题,并敢于提出来,我要表扬你,但同时还要批评你,一是发言不举手,二是说话怪声怪气。同学们,你们知道说话的语气对表达词义的作用吗?”我又给同学们举出了几个同样的词语因语气不同可能会表达不同词义的实例。接下来的讲课非常顺利,同学们屏神静气的听讲,连那位顽皮的男孩子也安静地坐着,不好意思地看着我,仿佛是在向我道歉……。

问题: 材料中的“我”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试加以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