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建模语言实验教学大纲
数学建模与实验教学大纲

数学建模与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数学建模与实验(Mathematical Modelling and Experiments)课程性质:选修课程代码:FNB学时/学分:48/3开课单位:理学院先修课程:解析几何、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常微分方程适用专业、年级:数学与应用数学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三年级评分方式:平时出勤、作业(30%),命题论文(课程设计)(20%),结业考试(50%)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数学建模与实验”课程是数学与应用数学和信息与计算科学等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选修课程,是一门充分应用其它各数学分支的应用类课程,其主要任务不是“学数学”,而是学着“用数学”,是为培养善于运用数学知识建立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从而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数学人材服务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本课程的开设将对提高广大学生优良的数学素质和出色的工作能力,开展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等诸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其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十分广阔。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为系统的获得利用数学工具建立数学模型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常用技巧,并使用数学软件包解答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用数学方法和思想进行综合应用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并着力导引实践—理论—实践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根据整个教学计划的内容安排,本课程将主要介绍微分和积分模型,运筹学模型,微分方程模型和概率统计模型这四类常见数学模型中的较基本、较简单的部分,以及如何使用数学软件包求解,使学生对数学建模的基本想法与做法有一个较全面的初步的了解,为应用所二、教学基本要求1.由于本课程的特点,对学生的基本数学基础有下列要求:熟练掌握常微分方程的基本内容,概率论与统计分析基础,运筹学中的线性规划、目标规划的初步知识,图论基础知识、决策论、存贮论与排队论初步等知识。
实验要求:能熟练地使用相应的数学软件工具进行求2.(1)深化学生对所学数学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熟悉并掌握一种(如MATLAB)数学(2)使学生了解数学科学的重要性和应用的广泛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4)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理论和数学思想方法,利用计算机技术等辅助手段,分析、解决(5)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同时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统一建模语言教学大纲

统一建模语言教学大纲《统一建模语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况:英文名称:Unfied Modeling Language课程编码:开课单位: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授课对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授课时间:第6学期学分学时:2学分,32学时,其中上机10学时先修课程:无二、课程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面向对象技术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并掌握使用UML进行信息系统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能力。
知识要求:1、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的方法。
2、UML的语法规则及组成部分。
3、使用ROSE用UML进行分析和设计。
素质、情感要求:1、统一、规范的工程管理思想。
2、通过该课程为软件开发奠定良好基础,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心。
能力要求:1、面向对象进行程序设计和分析的能力。
2、分析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章面向对象设计与UML教学目的:了解UML的历史、特点与构成,了解相关的工具,以及了解面向对象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消息和接口的概念。
教学重点: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教学难点: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方法教学内容:第一节UML的历史、特点与构成第二节面向对象思想的基本概念第三节面向对象的三大要素第四节面向对象与项目设计第五节用面向对象思想建立系统模型第二章进程管理教学目的:掌握UML的构成以及UML基本元素、理解UML的通用机制,了解UML的扩展机制。
教学重点:UML基本元素、UML的通用机制。
教学难点:UML基本元素。
教学内容:第一节 UML概述第二节常用的UML元素分析第三节UML的通用机制第四节UML的扩展机制第三章用例和用例图教学目的:掌握UML用例图的组成元素,掌握UML用例图组成元素的关联方式。
教学重点:用例间的关系、用例图、用例的描述。
教学难点:用例的描述。
教学内容:第一节用例、参与者及脚本、用例间的关系第二节用例图的构成及实例第四章顺序图和协作图教学目的:掌握顺序图的四个主要标记符和其消息类型,掌握顺序图的建模方法;掌握协作图的三个主要标记符和其消息类型,掌握协作图的建模方法。
数学建模实验教学大纲

数学建模实验教学⼤纲《数学建模》实验教学⼤纲课程名称:数学建模课程编号:011850课程类别:专业基础选修课学时/学分:32/2开设学期:第4、5学期开设单位:数学与统计学院适⽤专业:数学与应⽤数学说明⼀、课程性质专业任选课⼆、教学⽬标通过上机实验, 对⼀些数学模型进⾏实际计算, 可以达到熟悉数学软件, 提⾼解决问题的能⼒. 要求学⽣先理解问题, 弄懂模型, 对软件有⼀定了解, 然后上机操作编程和利⽤专门软件计算. 数模实验是进⾏数学建模的实践性环节, 学⽣以三⼈为⼀组组成兴趣⼩组进⾏研究. 经过⼀段时间的探讨, 完成⼀篇数模论⽂, 包括模型的假设、建⽴和求解、计算⽅法的设计和计算机实现、结果的分析和检验、模型的改进等⽅⾯内容.三、学时分配表四、实验⽅法与要求建议实验课教师不再讲授, 主要靠学⽣⾃学, 教师可以适当指导. 学⽣上机时⼀边学习Matlab 软件介绍, ⼀边仿照例题的格式进操作和运⾏并针对实验内容完成实验操作.五、考核⽅式及要求1.考核⽅式:考试;考查2.成绩评定:计分制:百分制;五级分制;两级分制成绩构成:总评成绩由平时考核成绩、中期考核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综合评定本⽂实验⼀⼈⼝的预测⼀、实验性质:实验类别:专业⽅向/选修实验类型:综合性计划学时:2学时实验分组:⼆、实验⽬的:1.了解数据拟合的基本原理;会⽤matlab 求解数据拟合问题;2.要求学⽣了解Matlab 软件的基本操作、基本功能、基本运算和作图.三、实验的基本内容和要求:1.熟习Matlab 软件的作图;2. 掌握利⽤Matlab 软件解决拟合问题的⽅法;3.对上机实验的内容写出算法步骤, 记录和分析计算结果, 写出实验报告. 四、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计算机, Matlab数学软件五、实验操作要点:1.上机时⼀边学习Matlab 软件介绍⼀边仿照例题的格式进操作和运⾏;2.对具体问题建⽴的模型进⾏求解.六、实验教学建议:实验课教师不再讲授, 主要靠学⽣⾃学, 教师可以适当指导.实验⼆炼油⼚的⽣产计划⼀、实验性质:实验类别:专业⽅向/选修实验类型:综合性计划学时:2学时实验分组:⼆、实验⽬的:1. 了解线性规划模型的建⽴⽅法;2. 会⽤Matlab 软件求解线性规划问题.三、实验的基本内容和要求:1. 要求学⽣掌握Matlab 软件的操作;2. 利⽤Matlab 软件求解炼油⼚的⽣产计划;3. 对上机实验的内容写出算法步骤, 记录和分析计算结果, 写出实验报告.四、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计算机, Matlab数学软件五、实验操作要点:1.上机时⼀边学习Matlab 软件介绍⼀边仿照例题的格式进操作和运⾏;2.对具体问题建⽴的模型进⾏求解.六、实验教学建议:实验课教师不再讲授, 主要靠学⽣⾃学, 教师可以适当指导.实验三⼈寿保险的影响因素⼀、实验性质:实验类别:专业⽅向/选修实验类型:综合性计划学时:2学时实验分组:⼆、实验⽬的:1.了解统计回归的基本原理;2. 掌握线性回归与⾮线性回归.三、实验的基本内容和要求:1. 会⽤matlab 求解统计回归问题;2. 要求学⽣进⼀步了解Matlab 软件的操作;3. 对上机实验的内容写出算法步骤, 记录和分析计算结果, 写出实验报告.四、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计算机, Matlab数学软件五、实验操作要点:1.上机时⼀边学习Matlab 软件介绍⼀边仿照例题的格式进操作和运⾏;2.利⽤Matlab 软件求解⼈寿保险的影响因素.六、实验教学建议:实验课教师不再讲授, 主要靠学⽣⾃学, 教师可以适当指导.实验四⽔塔流量的估计⼀、实验性质:实验类别:专业⽅向/选修实验类型:综合性计划学时:2学时实验分组:⼆、实验⽬的:1. 掌握模型的建⽴⽅法;2. 掌握值⽅法三、实验的基本内容和要求:1. 表述⽔塔流量问题的分析过程;2. 利⽤插值计算⽔塔的流量;利⽤曲线拟合计算⽔塔的流量;3. 对上机实验的内容写出算法步骤, 记录和分析计算结果, 写出实验报告四、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计算机, Matlab数学软件五、实验操作要点:⾸先在上机前写出源程序, 上机时进⼊matlab 语⾔运⾏环境输⼊源程序, 然后调试和运⾏.六、实验教学建议:实验课教师不再讲授, 主要靠学⽣⾃学, 教师可以适当指导.实验五微分⽅程实验⼀、实验性质:实验类别:专业⽅向/选修实验类型:综合性计划学时:2学时实验分组:⼆、实验⽬的:1. 认识微分⽅程的建模过程;2. 认识微分⽅程的数值解法.三、实验的基本内容和要求:1. 熟练应⽤Matlab的符号求解⼯具箱求解常微分⽅程;2. 掌握机理分析建⽴微分⽅程的⽅法和步骤;3. 提⾼Matlab的编程应⽤技能.四、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计算机, Matlab数学软件五、实验操作要点:1.上机时⼀边学习Matlab 软件介绍⼀边仿照例题的格式进操作和运⾏;2.对具体问题建⽴的模型进⾏求解.六、实验教学建议:实验课教师不再讲授, 主要靠学⽣⾃学, 教师可以适当指导.指导书与参考资料:[1]. 姜启源, 谢⾦星等.数学模型(第三版)[M].北京:⾼等教育出版社, 2003.8[2]. 张志涌等Matlab教程(2009年修订)[M].北京:北就航空航天⼤学出版社2009.8.[3]. 周义仓, 赫孝良.数学建模实验[M].西安:西安交通⼤学出版社, 1999.8.执笔:王汝军审核:朱睦正制(修)订时间:2011-10-20。
数学建模实验教学大纲(专业课程)

数学建模实验教学大纲一、制定本大纲的依据根据2006级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培养计划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大纲制定本实验教学大纲。
二、本实验课程的具体安排三、本实验课在该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数学实验是数学建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与相关教学内容配合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应在数学建模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或数学建模理论课教学完成后开设。
学生应具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并在数学上已经达到各门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础数学课程的基本要求。
四、学生应达到的实验能力与标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熟悉MAPLE软件的功能,语法格式,界面等特点,掌握MAPLE的基本操作;能够利用MAPLE软件进行基本的代数运算,求极限,求导数,计算积分等运算;能够掌握利用MAPLE软件进行向量和矩阵的各种运算,求值等操作;了解利用MAPLE绘制一维和二维的图形和动画的方法;能够掌握利用MAPLE来计算统计学中的各种估计和检验。
五、讲授实验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实验一初等数学验1.实验的基本内容(1)熟悉MAPLE语言环境;(2)MAPLE语言的语法结构和特点;(3)MAPLE的基本操作(3)有理函数运算;(4)解代数方程;(5)MAPLE语言的符号运算与数值运算。
2.实验的基本要求(1)熟悉MAPLE软件的运行环境语法和界面的特点;(2)熟悉使用MAPLE解决初等的运算问题;(3)熟悉使用MAPLE进行有理函数的运算和代数方程的求解;(4)熟悉MAPLE语言中数值计算与符号运算。
3.实验的基本仪器设备和耗材微机。
实验二微积分学实验1.实验的基本内容(1)利用MAPLE软件求极限;(1)利用MAPLE求一元函数的导数和多元函数的偏导数;(2)利用MAPLE计算高阶导数;(3)利用MAPLE计算积分。
2.实验的基本要求(1)熟练掌握使用MAPLE软件求极限;(2)熟练掌握使用MAPLE软件进行求导运算;(3)熟练掌握利用MAPLE软件进行积分运算。
《UML统一建模实用教程》课程教学大纲

《UML统一建模实用教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三个部分的知识:1.UML语言的特点、UML语言体系结构、UML组成元素、UML包含的图形种类、UML图的表示方法、UML图的作用、UML的应用领域和建模方法;2.还介绍了RUP统一过程及UML工具----Rational Rose的使用;3.最后以图书管理系统为例子,介绍了系统开发的每个阶段,如何采用UML对系统进行建模。
通过对本书的学习,使学生通过UML语言,运用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对系统进行分析和建模。
课程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为计算机专业限选课程,主要介绍统一建模语言UML和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知识。
使学生掌握利用UML工具进行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在分析和设计中如何进行建模,同时使得学生掌握在Rose环境下用UML分析和设计,学会使用UML建模工具,为系统和科学的软件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1、掌握UML的元素的语义、语法及其作用;2、掌握UML的表示法和建模方法;3、理解静态建模和动态建模方法及其作用;4、理解体系结构的建模方法和作用;5、掌握绘制各种类型的图,例如类图,用例图,协作图,顺序图等等;6、理解RUP开发模型及其裁剪方法;三、面向专业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前导课程: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前导课程是:软件工程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
UML建模语言和软件工程的知识密不可分,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中,使用UML语言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使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作为实现语言,因此,还应该具备一定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所以UML的先修课程是软件工程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
六、教学内容安排、学时分配本课程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UML的基本概念,能够使用UML进行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
理论教学:36学时。
课时分配如下:第一章:UML概述(2学时)1.UML的起源、发展和应用。
统一建模语言UML课程教学大纲

统一建模语言UML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该课程为计算机专业课,主要介绍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和建模语言UML 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UML语言的特点和使用UML进行系统分析建模的基本过程。
为从事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和设计等应用系统的开发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一UML简介教学任务:1.传统的软件开发方法介绍2.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技术3.UML语言的发展和特点教学要求:介绍传统的软件工程开发方法,包括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等,同时介绍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方法,了解UML作为面向对象方法的国际标准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
二UML语言概述教学任务:1.UML语言的基本结构2.UML语言模型和图形3.视图、图、模型组织、公共机制、扩展机制4.使用UML建模5.UML支持的工具教学要求:简要介绍UML语言的概念、组成内容和定义方法,以便读者进一步了解UML语言以及正确掌握其方法。
这里的基本内容包括:UML模型、图形、视图、图、模型组织等。
三USE CASE 图教学任务:1.USE CASE图概述2.用例图USE CASE3.活动者和角色4.描述用例5.测试用例6.实现用例教学要求:介绍USE CASE图的基本用法,能够熟练的使用USE CASE图进行问题论域的分析,绘制USE CASE图。
四对象类图和对象图教学任务:1.对象类图2.对象类的关联3.聚合和组合4.泛化和依赖5.对象图与接口6.高级对象类与模板7.对象类图的用法教学要求:介绍对象类图与对象图的表示方法,能够熟练的使用对象类图和对象图表达对象的静态结构和对象之间的关联,掌握高级对象类与模板的特殊用法。
五交互图教学任务:1.顺序图2.协同图3.交互图的应用教学要求:介绍交互图的一般表示方法,能够熟练的使用两种交互图(顺序图和协同图)表示对象之间的消息传递的时间顺序,掌握顺序图和协同图在表达问题的异同。
六状态图1教学任务:1.状态机和状态图2.转移3.并发状态图4.状态图的应用教学要求:介绍状态图一般表示方法,能够熟练的使用状态图表示系统模型的状态变化的动态特征,掌握状态机和状态图的转化关系以及状态图的基本应用。
UML统一建模语言教学大纲

《UML统一建模语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UML统一建模语言英文名称: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课程编号:2414223开课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开课学期:第5学期学分/周学时:3学分/3学时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2.课程性质(本课程在该专业的地位作用)UML统一建模语言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介绍统一建模语言UML和一些相关的建模知识,使得学生掌握一些软件开发和设计过程中有效的建模知识和方法,同时使得学生掌握在Microsoft Office Visio或Rose环境下用UML分析和设计,学会使用UML 建模工具,为系统和科学的软件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设计能力和工程思想。
3.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习和掌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UML统一建模语言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掌握管理UML统一建模语言开发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要求学生能读懂软件开发队伍中各个成员绘制的各类UML图,能根据软件需求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并绘制UML图,能将设计模式应用到实际软件开发中,能对不同的设计进行评估和分析。
4.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教材体系特点及具体要求习本课程之前,高级程序设计语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5.教学时数及课时分配共(总54)二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UML设计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赵从军著,2004年版。
2.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UML2.0版,清华大学出版社;[美] Mike O’Docherty著,2006年版。
3.UML与软件建模,清华大学出版社;徐宝文,周毓明,卢红敏著,2006年版。
4.面向对象设计UML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美] Mark Priestley 著,2005年版。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说明本课程包括讲授与实验两部分。
讲授采用课堂教学方法,大部分内容采用大屏幕投影辅助教学。
数学建模实验教学大纲

数学建模实验教学大纲一、引言数学建模是一门涉及数学、计算机科学和实际问题解决的跨学科课程。
通过数学建模实验教学,学生将学习如何将实际问题抽象化、建立模型,并运用数学方法进行问题求解。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数学建模实验课程提供指导,帮助教师和学生达到教育目标。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2. 掌握各种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求解方法。
3. 学习数据分析技术和模型验证方法。
4.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数学建模的基础知识(1) 数学建模的定义和基本步骤。
(2) 常见数学模型的分类和特点。
2. 实际问题抽象化和模型建立(1) 学习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提取关键信息。
(2) 学习如何建立数学模型,选择合适的数学方法和假设。
3. 数学模型求解(1) 学习常见数学方法的应用,如线性规划、微分方程等。
(2) 掌握数学软件工具的使用,如Matlab、Python等。
4. 数据分析和模型验证(1) 学习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基本技巧。
(2) 学习如何验证数学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团队合作和沟通(1) 学习如何分工合作,形成高效的团队。
(2) 提高表达和演示能力,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授基础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建模的概念和步骤。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参与实际问题的建模和求解过程。
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解决问题,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作业练习:布置作业练习,提供问题求解的机会,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考察学生的参与度、思维逻辑和问题解决能力。
2. 作业考核: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项目:组织学生实施实际项目,并对项目结果进行评估。
4. 小组评价:学生之间进行互评,评估团队合作和沟通效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适合教学内容的教材,包括数学建模原理和实例分析。
数学建模课教学大纲和教案

数学建模课教学大纲和教案数学建模课教学大纲和教案数学建模是一门应用型的数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有效地教授这门课程,教师需要制定一份完善的教学大纲和教案。
本文将探讨数学建模课教学大纲和教案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设计这些教学工具。
首先,教学大纲是教师规划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
它应该明确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需要达到的能力和知识水平。
在数学建模课中,教学大纲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建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过程,让学生了解数学建模的定义、步骤和应用领域。
2. 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建模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练习和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实际问题,提取关键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数学模型。
3.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和实际案例,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数学建模通常需要学生合作完成,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沟通、协作和分工合作。
教学大纲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和教学资源等因素。
在设计教学大纲时,教师可以参考已有的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创新。
除了教学大纲,教案也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
教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详细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
设计一份好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在设计教案时,教师可以参考以下几点:1. 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应该清楚地知道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以便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3.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结合讲授、实践、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统一建模语言实验指导

《统一建模语言》实验指导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目录实验准备 UML建模工具 (1)实验一 Rational Rose基本操作 (16)实验二用例图设计 (17)实验三类图设计 (21)实验四行为图设计 (23)实验五交互图设计 (26)实验六实现图设计 (28)实验准备UML建模工具在进行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时,UML为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内容的描述提供了有效的描述方式,但是形成符合UML规范要求的电子文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通常需要我们借助于一些工具来进行UML模型的创建以及相关电子文档的完成。
目前,许多的CASE (Computer-Aided Software Engineering)工具都在不同层次上提供了对UML的支持,其中常用的工具主要有Rational Rose和Microsoft Visio。
Rational Rose是一种基于UML的建模工具,使用起来相当的便捷、有效,是目前最为常用的UML建模工具;Microsoft Visio是Microsoft公司Office软件的一部分,该软件业可以完成常规UML模型的描述工作,但它并不是专为描述UML设计结果而设计的,尽管它包括了UML的一些图形集,但在描述软件组件间的关联性上能力还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尽管可以利用它来生成相关的设计图,但是使用起来并不方便;相对于以上两个比较常用的软件,随着UML建模技术的普及,现在还产生了一些其他的小型UML建模工具,它们的主要特点是方便、有效,并且一般都非常的小巧实用。
我们主要向大家介绍一下Rational Rose和Windows Visio软件的特点及使用方法,另外以JUDE软件为例介绍一下小型UML建模软件。
1. Rational Rose 2003简介(1)Rational Rose概述Rational Rose是由美国的Rational公司开发的面向对象的可视化建模工具。
利用这个工具,可以建立用UML描述的软件系统模型,而且可以自动生成和维护C++、Java、Visual Basic 和Oracle等语言和系统的代码。
(完整版)《UML统一建模语言》课程教学大纲

《UML统一建模语言》课程教学大纲1。
课程概况2。
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 UML与面向对象教学内容(1)UML概述(2)UML组成(3)面向对象教学要求(1)了解UML的发展和组成(2)理解建模的意义(3)掌握UML的四层结构(4)理解UML视图和图的关系(5)掌握UML模型元素内容(6)理解UML通用机制(7)理解面向对象基本概念(8)了解面向对象开发(9)熟悉面向对象开发的优点(10)掌握面向对象开发三层设计教学重点难点建模的意义;UML的四层结构;模型元素;通用机制;视图和图的关系;面向对象相关知识。
第二章用例图教学内容(1)用例的基本概念,参与者,用例,泛化,用例之间的关系(2)如何发现参与者、用例(3)用例描述的格式要求(4)绘制用例图教学要求(1)理解用例的基本概念(2)能够很好的识别参与者与用例(3)掌握用例之间的关系(4)理解泛化在用例图中的使用(5)熟练掌握用例图的绘制(6)熟练掌握用例描述的格式要求教学重点难点用例的基本概念,绘制用例图;用例描述的格式要求;识别参与者与用例。
第三章类图、对象图和包图教学内容(1)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2)类图的基本概念(3)对象图的基本概念(4)包图的基本概念教学要求(1)了解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2)掌握类的设计原则(3)理解类图的基本概念(4)掌握类间的关系(5)了解对象图和包图的概念(6)熟练使用建模工具建模类图教学重点难点类的设计原则;类图的基本概念;类之间关系的模型表示及含义;熟练使用建模工具建模类图.第四章活动图教学内容(1)活动图的标记符(2)其他标记符(3)使用建模工具为活动图建模教学要求(1)理解活动图的功能(2)掌握活动图基本标记符(3)掌握条件的使用(4)掌握分叉和汇合的使用(5)掌握泳道概念及其标记符的使用(6)理解对象流概念及其标记符(7)熟练掌握使用建模工具为活动图建模教学重点难点活动图的功能;活动图的基本标记符;使用建模工具为活动图建模;分叉和汇合;泳道的概念及其标记符的使用;对象流的概念。
《UML面向对象分析、建模与设计》教学大纲

UML面向对象分析、建模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01课程说明课程代码:课程名称:UML面向对象分析、建模与设计/UML object-oriented analysis, modeling and design开课学期:4学分/学时:3/32+16课程类型:必修02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UML面向对象分析、建模与设计》是软件工程专业中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软件工程与面向对象方法、UML的定义和背景、UML基础(UML构造块、UML通用机制、UML“4+1”架构、UML建模工具)、UML系统动态建模(用例图、活动图、状态机图、顺序图、通信图)、类图、对象图、包图、组件图、部署图、统一软件开发过程、UML具体实例等。
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从UML的基本概念入手,由浅入深地认识和学习软件工程核心要素,以体系化、工程化的方法思考软件工程过程。
本课程除要求学生掌握UML的图示语法和语义,重点要求学生掌握设计软件的逻辑能力以及对软件内部各种组织结构的表达能力,掌握对事物的抽象能力和建模的基本思想,为更深入地学习和今后的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03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1.软件工程与面向对象方法(2学时)了解软件工程的概念和历史,了解软件工程的目标和原则;了解面向对象方法的概念和历史,了解面向对象方法的优点。
2.统一建模语言UML(2学时)了解UML的定义和历史背景;了解UML的目标和应用范围。
3.初识UML(2学时)掌握UML构造块,分别是事物、关系、图;掌握UML的通用机制;了解“4+1”架构;了解常用的UML建模工具。
4.用例图(2学时)了解用例的概念、设计方法和注意事项理解用例图的组成元素,分别为参与者、用例、用例图中的关系;理解并掌握用例图中的关系,分别为参与者间的泛化关系、参与者与用例的关联关系、用例间的泛化关系、用例间的依赖关系;理解用例描述的概念;掌握用例说明文档的书写;掌握用例图建模,分别为对系统的语境建模和对系统的需求建模;了解用例图的使用环境。
《统一建模语言UML》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统一建模语言UML”课程教学大纲Unified Modelling Language Course Outline40学时 2学分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本课程以介绍面向对象的统一建模语言UML为主,目的是了解面向对象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方法,以及与面向对象技术相关的一些软件开发技术,同时掌握在Rose环境下用UML进行分析和设计的要求。
学会使用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这一建模工具,掌握面向对象建模所必需的描述手段和处理方法,为科学研究中的软件开发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和工程思想,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素质。
二、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先修课程——软件工程四、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达到下列要求:1 掌握UML的基础知识,以及如何运用该语言去解决常见的建模问题。
2 了解面向对象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3 熟悉与面向对象技术相关的一些软件开发技术。
4 掌握在Rose环境下用UML进行分析和设计的要求。
5 掌握面向对象建模所必需的描述手段和处理方法。
五、课程的教学内容(一) 课堂讲授的教学内容:1 UML概述UML特点与构成,UML的用途,UML的发展,UML的设计工具。
2 面向对象技术概述软件工程概述,控制软件复杂性的基本方法,面向对象领域中的基本概念。
3 用例和用例图用例、参与者及脚本,用例间的关系:泛化、包含及扩展关系及其比较,用例图的构成。
4顺序图和协作图交互图概述及顺序图的构成,顺序图中的各种消息:调用消息、异步消息、返回消息、阻止消息和超时消息及其语法格式,协作图的构成及其建立步骤,顺序图和协作图的比较及工具支持5 类图和对象图类的属性及操作,类之间的关系:关联(自返关联、二元关联和N元关联)、聚集、组合、泛化和倚赖关系,派生属性和派生关联、抽象类和接口、版型的概念,3种主要的类版型:边界类、控制类和实体类,类图和对象图的构成。
统一建模的课程设计

统一建模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统一建模的基本概念,掌握模型的基本构成要素;2. 学生能够运用统一建模语言(UML)进行简单系统的分析与设计;3. 学生能够描述统一建模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UML图表达系统的结构、行为和交互;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运用统一建模方法分析实际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3.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评价不同建模方法的优缺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建模的兴趣,认识到建模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3. 学生通过学习统一建模,培养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统一建模的基本方法,培养其分析、设计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新知识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喜欢通过实践操作解决问题。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统一建模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其信息技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统一建模基本概念:介绍统一建模的定义、作用及其在软件工程中的重要性。
- 教材章节:第一章 统一建模概述2. UML基本图:学习UML的基本图形表示,包括用例图、类图、对象图、顺序图、协作图等。
- 教材章节:第二章 UML基本图3. 统一建模方法:介绍统一建模的步骤和方法,如用例分析、类与对象分析、动态行为分析等。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统一建模方法4. 应用实例:通过案例分析,展示统一建模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四章 应用实例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运用统一建模方法分析实际问题,完成相应的UML图。
- 教材章节:第五章 实践操作6. 评价与优化:评价学生完成的UML图,讨论建模方法的优缺点,引导学生进行优化。
建模语言课程设计

建模语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建模语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其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应用;2. 使学生能够运用建模语言进行简单的模型构建,描述现实世界中的问题;3. 帮助学生了解建模语言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拓展其学科视野。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建模语言进行问题分析、模型构建和模型求解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建模的实践操作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建模语言的学习兴趣,培养其主动探索和创新的意识;2. 培养学生面对复杂问题时,运用建模语言进行理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信心;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使其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4. 引导学生关注建模语言在科技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学生的年级特点和学科要求,结合建模语言的实用性,明确课程目标,并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操作,以实现课程目标的达成。
同时,通过课程评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成果,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建模语言基本概念与原理:介绍建模语言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组成元素和功能特点,使学生了解建模语言的核心思想。
2. 建模语言的应用领域:分析建模语言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等领域的应用案例,拓展学生的学科视野。
3. 建模方法与步骤:讲解建模的基本方法、步骤和技巧,培养学生运用建模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计算机建模软件应用:介绍常用的建模软件及其功能特点,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建模技能。
5. 案例分析与讨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一课时:建模语言基本概念与原理第二课时:建模语言的应用领域第三课时:建模方法与步骤第四课时:计算机建模软件应用(上)第五课时:计算机建模软件应用(下)第六课时:案例分析与讨论教学内容依据教材章节进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语言教学大纲

语言教学大纲一、引言语言教学大纲是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导语言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
本文将就语言教学大纲的定义、目的以及编写过程进行阐述。
二、语言教学大纲的定义语言教学大纲是一份系统性的文件,用以规划和指导语言教学的过程和目标。
它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估方式等方面的内容,帮助教师和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路径。
三、语言教学大纲的目的1. 确定教学目标:语言教学大纲通过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确定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2. 统一教学内容:通过制定语言教学大纲,学校或教学机构可以确保不同教师在不同课程中的内容统一,保证学生在不同年级、不同阶段学习到的内容相互衔接。
3. 引导教学方法:语言教学大纲可以为教师提供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4. 促进教学评价:语言教学大纲为教学评价提供了依据,教师可以根据大纲中设定的教学目标进行评估,帮助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者了解学习进展情况。
四、语言教学大纲的编写过程1. 确定教学目标:编写语言教学大纲的第一步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需要确定实际可行的目标。
2. 设计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包括语法、词汇、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等方面的内容。
3. 选择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教师讲授、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
4. 制定评估方式:语言教学大纲还应确定学生的评估方式,包括考试、作业、口试等,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5. 定期修订和更新:语言教学大纲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定期修订和更新,以满足教学需求的变化。
五、总结语言教学大纲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并提供评估方式。
编写语言教学大纲需要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制定评估方式,并定期修订和更新。
通过科学编写和实施语言教学大纲,可以提高语言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
语言教学大纲

语言教学大纲1.引言语言教学大纲作为课程设计和教学的基础,对于语言教学的规范和有效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语言教学大纲的概念、重要性以及编写与实施过程中的一些要点进行探讨。
2.语言教学大纲的概念语言教学大纲是指在具体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对于整个教学过程所设定的目标、内容、评估方式和教学计划的总结和规划。
它是教学的指南,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果的达成。
3.语言教学大纲的重要性3.1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语言教学大纲能够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与学习者的需求相匹配。
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教师和学生可以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和学习。
3.2 教学内容的选取语言教学大纲对于教学内容的选取起到了指导作用。
在大纲的基础上,教师能够科学地选择教材、活动和评估方法,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3.3 教学评估的有效性通过语言教学大纲,教师能够确定教学评估的方式和标准。
这有助于更加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教学过程的质量。
同时,学生也能更好地了解自身的学习状况和进步。
4.编写语言教学大纲的要点4.1 需求分析在编写语言教学大纲之前,需要进行学生需求分析。
这包括学生的背景、学习目的、学习风格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调查研究。
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才能编写出贴合实际的大纲。
4.2 教学目标的设定在编写大纲时,需要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清晰、明确,并与学生的需求相一致。
例如,针对初级学生,可以设定口语交流能力的提升、词汇量的积累等目标。
4.3 教学内容的安排根据教学目标,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
这包括课文选择、语法知识点、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等方面。
内容的安排应该有序、合理,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
4.4 教学评估的设计大纲还应明确教学评估的方式和标准。
这可以通过考试、作业、小组讨论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应当多样化,以充分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
5.语言教学大纲的实施5.1 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依据大纲进行教学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一建模语言》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统一建模语言
英文名称: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课程编号:22151202
课程性质:课程类型:专业必修是否为独立设课的实验课:否
适用专业:软件工程专业应用软件方向
学时与学分:总学时:90 总学分:4 实验学时:36 实验学分:1
执笔人:陈昊
制定时间:2010年7月修订
一、实验课的任务、性质与目的:
《统一建模语言》是软件工程专业应用软件方向专业必修课程。
该课程的特点是涉及面广、实用性强。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以及掌握一门面向对象编程语言之后,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建模语言——UML(统一建模语言),从而提高软件开发的能力与水平。
该课程不仅要求掌握UML的基础知识,而且还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实验,掌握UML的应用技术,并具备使用UML建模工具来支持软件开发过程的基本技能。
本课程实验目的是验证、巩固和实现课堂讲授的UML基础知识,并依据课程讲授的案例来对一个待开发系统进行建模。
本课程实验能培养与提高学生使用UML进行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能力,为今后的从事软件开发工作打下基础。
实验内容主要围绕熟悉UML图形元素、模型元素、通用机制以及建模过程而进行。
实验的安排和要求是:使用建模工具实现结构建模、行为建模、体系结构建模;使用建模工具进行团队开发;使用建模工具进行正向与逆向工程;在建模工具的支持下,使用UML的基本元素建模设计模式;依据课堂案例中所采用的软件开发过程,在建模工具的支持下,进行软件建模。
本课程实验内容能使学生加深对UML基础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使用建模工具进行软件建模的能力,并使他们对软件开发过程有初步的认识。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环境:
硬件设备:
高档微机
软件环境:
Windows XP中文版
IBM Rational Software Architect 6.0 or IBM Rational Modeler 6.0
IBM Rational Rose 2003
JDK 5.0
Visual Studio 6.0开发环境
三、实验项目的设置与实验内容
四、教材、实验教材(指导书):
[1] UML用户指南(第2版), Grady Booch, James Raumbaugh, Ivar Jacobson[著] 邵维忠
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6
[2] Rational Software Architect Workshop, Distrubuted by IBM Corporation,2006.2
[3]Terry Quatrani, Jim Palistrant, IBM RSA和UML可视化建模指南,机械工业出版
社,2007.6
[4] DEV396: Essentials of Rational Software Architect, Distrubuted by IBM
Corporation,2005.2
[5] DEV275: Essentials of Visual Modeling with UML 2.0, 2004.8
[6] DEV475: Mastering Object-Oriented Analysis and Design with UML , 2004.8
[7] Joseph Schmuller[著],李虎[译],UML基础、案例与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8
五、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
实验要求提交相应的文档及实验报告,教师对其进行评分,最后纳入《统一建模语言》课程的总分之中。
考核方式:实验报告
评分方法:
按时提交:10%
报告整洁:10%
报告:80%
其中实验目的:10%、实验内容:10%、实验环境:5%、
模型文档:30%、实验结果:20%、心得体会:5%
六、大纲审核人:黄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