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合集下载

鸭病毒性肝炎的防制

鸭病毒性肝炎的防制

鸭病毒性肝炎的防制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BV)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性疾病,主要危害鸭类。

该病主要传播途径为经粪-口途径和输血或注射感染。

由于该病对鸭类的生产和养殖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因此对鸭病毒性肝炎的防制显得尤为重要。

一、强化鸭舍卫生管理在鸭的生产和养殖过程中,保持鸭场和鸭舍的整洁是防制鸭病毒性肝炎的重要措施之一。

首先要做到日常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和杀毒处理,确保鸭舍的卫生环境。

要注意控制鸭舍内外的昆虫和啮齿动物,避免它们成为传播病毒的媒介。

鸭舍内的饮水和饲料要保持清洁,避免交叉感染,降低疾病的传播风险。

二、加强鸭群的管理为了防制鸭病毒性肝炎,鸭群的管理工作也至关重要。

要定期对鸭群进行全面体检,及时发现和隔离疑似感染鸭只,避免疾病的扩散。

同时要加强饲养和喂饲管理,确保饲料的质量和安全性,提高鸭群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要严格控制鸭群的密度,避免鸭只过密造成疾病的传播。

三、加强饲料和饮水的管理鸭病毒性肝炎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饲料和饮水是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加强饲料和饮水的管理是防制鸭病毒性肝炎的重要环节之一。

首先要加强饲料和饮水的检验和监管工作,确保饲料和饮水的质量和安全。

其次要注意饲料和饮水的放置和更换,避免污染和交叉传染。

要充分保障鸭只的饮水,保持饮水的干净和新鲜,提高鸭只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四、注重饲养环境的改善改善饲养环境也是防制鸭病毒性肝炎的关键措施之一。

要确保鸭舍的通风和排水系统完善,保持饲养环境的通畅和干燥。

另外要注重温度和湿度的控制,避免环境的变化对鸭只的影响。

要防治鼠害和昆虫,避免它们成为病毒的传播媒介。

五、加强鸭只的免疫防控对鸭病毒性肝炎,可以通过加强鸭只的免疫防控来提高鸭只的抵抗力。

首先要及时对鸭只进行疫苗接种,提高鸭只的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其次要定期进行免疫检测,确保鸭只的免疫效果和鸭群的健康状况。

要做好免疫保护工作,加强饲养和管理,提高鸭只的整体健康水平。

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措施

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措施

03
防治措施
预防措施
定期清洁鸭舍
保持鸭舍的干净卫生,定 期清扫、消毒,以减少病 菌的滋生。
严格检疫
对鸭苗进行严格的检疫, 防止带病菌的鸭苗进入鸭 群。
强化饲养管理
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保 持鸭舍的湿度和温度,增 强鸭的抵抗力。
治疗措施
及时隔离
一旦发现病鸭,应立即隔离, 以防止病毒传播。
药物治疗
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阿 昔洛韦等,抑制病毒繁殖,缓解 病情。
季节性
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春季和秋季多 发。
传播途径
本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如通过污染的饮 水、饲料等。
02
临床症状与诊断
临床症状
雏鸭感染后,表现为食欲减退,精神萎靡,行动迟缓,嗜睡,眼半闭呈昏睡状。
部分病鸭出现腹泻和神经症状,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两腿痉挛性后踢,头 向后仰,呈角弓反张姿态。
对症治疗
针对症状进行治疗,如使用抗生素 预防感染、注射葡萄糖维持电解质 平衡等。
疫苗接种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根据当地疫情和鸭的年龄,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确保疫苗接种 的有效性。
选择合适的疫苗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疫苗,并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以保证疫苗的 有效性和安全性。
监测免疫效果
定期监测免疫效果,对未产生免疫的鸭进行补免,以保证整个鸭 群的免疫覆盖率。
濒死期病鸭多出现痉挛、惊厥、抽搐等神经症状。
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
根据雏鸭的临床症状(行动迟缓、嗜睡、眼半闭呈昏睡状、部分病鸭出现腹 泻和神经症状),结合解剖学病变(肝脏肿大、出血、坏死)进行初步诊断 。
实验室诊断
采用荧光抗体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方法进行病原检测,以确定病 毒的种类和分型。

鸭病毒性肝炎的防制

鸭病毒性肝炎的防制

鸭病毒性肝炎的防制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l hepatitis)是由鸭传染性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鸭病毒性肝炎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和致病性,能引起幼鸭的大规模死亡,对鸭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

以下是针对鸭病毒性肝炎的防制措施:1. 加强养殖管理:鸭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因此养殖管理是防制病毒传播的重要措施。

饲养环境要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清理消毒。

鸭舍要注意通风换气,减少病毒的传播途径。

2. 加强疫苗接种:鸭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可通过疫苗接种来实施。

鸭苗疫苗的选择是防制该病的关键。

目前已经开发出多种有效的鸭病毒性肝炎疫苗,饲养者应按照兽医的建议,在适当的时期给鸭接种疫苗,提高鸭的免疫力。

3. 提高饲料卫生:鸭病毒性肝炎病毒能够通过饲料、水源传播,因此提高饲料卫生是防治该病的重要环节。

饲料的储存要做好密封,避免受到污染。

饲料槽和饮水器要经常清洗、消毒,保持清洁。

4. 控制入场鸭的来源:鸭病毒性肝炎的传播与感染源相关,防制病毒传播的关键是控制入场鸭的来源。

要选择健康的、来源可靠的鸭苗,避免引入患病或携带病毒的鸭只。

5. 隔离和检疫:对于新引进的鸭只,要进行隔离并进行检疫。

隔离期一般为2-3周,观察鸭只的发病情况,确保其健康状况良好再放入养殖场。

6. 做好养殖场的消毒工作:定期对养殖场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特别是鸭舍内部和周围的环境。

可以选用有效的消毒剂,如氯仿、过氧化氢等,杀灭环境中的病毒和细菌。

7. 定期监测和报告:对于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生,要及时进行监测和报告,加强病情的控制和治疗。

定期检测养殖场内鸭只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鸭病毒性肝炎防制的关键在于加强养殖管理、加强疫苗接种、提高饲料卫生、控制入场鸭来源、隔离和检疫、做好消毒工作和定期监测与报告。

只有综合采取多种措施,才能有效地防止鸭病毒性肝炎的传播和发生,保护鸭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鸭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法

鸭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法

鸭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法病毒性肝炎是危害雏鸭最严重的疫病之一。

其主要危害20日龄以内雏鸭,雏鸭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死亡率可高达90%~95%。

雏鸭感染此病后,精神萎顿,不愿走动,停食,呈昏迷状,腹泻,运动失调,痉挛,突然死亡。

最典型病征是肝脏肿大,表面有出血点,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肾充血肿胀。

死亡雏鸭出现角弓反张姿势为本病的典型症状。

防治方法:1.消毒预防:建立严格的防疫消毒制度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特别是对饲养员的流动、运输车辆的往来、用具和鸭舍垫草的卫生消毒尤为重要。

自繁自养雏鸭,是预防本病的传入的重要措施。

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在日粮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定期用30%草木灰或20%石灰乳对鸭场消毒。

最好用2%~3%烧碱溶液消毒,常饮用0.1%的复合维生素B水溶液。

2.种鸭注射疫苗:种母鸭产蛋前20~25天,每羽注射鸭病毒性肝炎疫苗0.2毫升,5日后重复注射一次。

这样免疫母鸭的蛋孵出的雏鸭具有免疫力。

3.雏鸭注射血清:初出壳雏鸭,每羽肌肉注射抗鸭病毒性肝炎高免血清0.5毫升,防治效果在95%以上。

4.注射免疫蛋黄:取免疫母鸭所产的蛋,用无菌手术取出蛋黄,加生理盐水10倍稀释搅拌,按每毫升加入青、链霉素各1000国际单位,搅匀即可注射,初发病1~2天内接受治疗效果最佳。

方法是:每羽在背部皮下注射1~2毫升,一次注射即可。

疗效在90%以上。

5.紧急接种:病鸭可用高免血清或康复鸭的特异性高免血清进行治疗,每只雏鸭肌注0.5毫升,保护率达90%~100%。

6.中药治疗:板蓝根50克,茵陈100克,栀子、连翘、金银花、龙胆草各35克,黄芩、柴胡、枳实、神曲、薄荷各30克,甘草20克碾末,用开水浸泡1小时,凉后拌入5公斤饲料中喂服(可喂100只雏鸭),全群服用,每天1次,连服7天。

同时,每50公斤饲料加禽用多种维生素50克、酵母片100克(捣碎),大蒜500克(捣碎)拌匀,连服7天。

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72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段小玲,孙艳(湖北省潜江市动物疫控中心433100)摘要:鸭病毒性肝炎由鸭肝炎病毒感染所引起,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传播快、感染率高、病死率高为主要特点,病毒对外界抵抗力较强,感染鸭主要表现全身症状,剖检以肝脏病变为典型特征,主要通过水平方式传播;预防本病必须完善防疫制度,定期对鸭群进行免疫,目前本病没有特效药物能够治疗,肌注卵黄抗体能控制本病的发展,对症治疗可降低感染鸭的死亡率。

关键词:鸭;病毒;肝炎;防治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感染所引发的鸭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雏鸭,具有传播快、发病急的特点,死亡率较高,对养鸭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阻碍[1]。

为了帮助大家对本病有个更进一步的认识,下面就其防治和大家作一下交流。

1病原简介本病病原为鸭肝炎病毒,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属,表面无囊膜,球状,电镜下观察呈正二十面体对称,核酸为DNA 。

目前为止,本病毒有I 型、II 型和III 型3个血清型,鸭病毒性肝炎由I 型病毒感染所引起,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反应作用。

病毒可通过感染鸭的排泄物、体表分泌物以及尸体组织等对环境造成污染,对外界不良因素的抵抗力较强,耐干燥,对热不敏感,56℃条件下孵育1h 仍具有感染力,阳光直射条件下能存活数日之久,对氯仿、乙醚、胰蛋白酶等都有抵抗作用,一般消毒剂对其杀灭作用较差,2%火碱溶液、碘制剂、2%来苏尔水、0.5%的甲醛等消毒药对其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2流行病学本病一年四季都能发生,但以寒冷的冬季和春季流行最为严重,病鸭和隐性感染鸭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很多鸭场多因不慎引入带毒的雏鸭或有病原感染的野禽混入鸭群后而暴发本病。

3周龄以内的雏鸭最易感染,一月龄之后的鸭即使感染也基本不表现症状,呈一过性,成年鸭不易感染。

鸭群中一旦发现病鸭,在24~48h 之内会很快传至全群,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病鸭排出的粪便、分泌物都含有病毒,可污染饲料和饮水。

肉鸭病毒性肝炎及防治

肉鸭病毒性肝炎及防治

免疫性
鸭群感染后可以通过免疫产生抗体,但再次 感染时仍有可能发病。
地区性
该病在国内外广泛分布,不同地区和不同品 种的鸭均易感。
02
疾病识别
临床识别
发病特点
肉鸭病毒性肝炎多发于3周龄内的雏鸭,其 中1-2周龄最易感,且死亡率较高,可达到 80%-90%。
临床症状
病鸭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行动迟缓,翅膀下垂, 眼半闭呈昏睡状,排黄绿色稀便。
中药具有多靶点作用机制,可以 综合调理机体功能,提高免疫力 。
支持治疗
1 2
补充维生素
添加多种维生素,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康复。
调整饲养环境
保持鸭舍干燥、清洁、通风,提供适宜的温度和 湿度。
3
隔离与消毒
对病鸭进行隔离,对鸭舍及用具进行彻底消毒。
疫苗治疗
选用优质疫苗
选择来自信誉良好的疫苗生产商,确保疫苗 质量和安全性。
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
患病鸭和健康鸭直接接触,通过污染物和人员 的间接接触也能传播病毒。
饮水和饲料
病毒可以通过污染的饮水和饲料传播给健康鸭 。
昆虫叮咬
昆虫叮咬病鸭后再叮咬健康鸭,也可以传播病毒。
流行病学特点
季节性
该病多发于春季和夏初,与这一时期的环境 条件和饲养管理有关。
易感动物
主要侵害1周龄至3周龄的雏鸭,成年鸭感染 后不发病但可以携带病毒。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根据本场实际情况和当地疫情,制定合理的 免疫程序。
免疫效果监测
定期进行抗体检测,确保疫苗免疫效果良好 。
05
案例分析
案例一:规模化鸭场疾病防治
疾病发生
在规模化鸭场中,肉鸭病毒性肝炎经常发生,且通常与鸭瘟、大肠杆菌病等混合 感染,导致鸭只死亡增加。

鸭病毒性肝炎的防制

鸭病毒性肝炎的防制

鸭病毒性肝炎的防制鸭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鸭的粪便和鸭的排泄物传播。

该病症通常在鸭子的肝脏中引起炎症,并且可能导致鸭子的死亡。

由于鸭病毒性肝炎对养殖业造成的损失很大,因此对该病进行有效的防治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鸭病毒性肝炎的防制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鸭子的免疫能力1.保持鸭舍的清洁卫生,定期清理鸭舍内的粪便和鸭的排泄物,并加强对饮水的管理和检测。

保持饲养环境的卫生是预防鸭病毒性肝炎的重要措施之一。

2.加强饲料的质量管理,合理搭配鸭的饲料组成,提高鸭子的免疫能力。

适当添加一些促进鸭子免疫力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

3.及时对鸭群进行疫苗接种,并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病变情况并进行处理。

科学的养殖管理和疫苗接种可以有效提高鸭子的免疫能力,减少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生。

二、加强疫病监测和检测1.加强鸭病毒性肝炎的监测,对鸭子的肝脏进行定期检测,及时发现和隔离患有病毒性肝炎的鸭子。

对发现的患病鸭子进行隔离治疗,避免病毒传播。

2.对环境中的病毒进行监测和检测,确保饲养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对饲养场的环境和设施进行定期检测,及时发现病毒污染的情况并进行处理,避免病毒扩散。

三、加强饲料的消毒处理1.对鸭子的饲料进行消毒处理,确保饲料的卫生安全。

在饲料的生产和储存过程中要注意卫生,对饲料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杀灭可能存在的病毒和细菌,提高饲料的安全性。

2.加强对饮水的消毒处理,确保饮水的清洁卫生。

饮水是鸭子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之一,饮水的清洁卫生对鸭子的健康至关重要。

在饮水的管理过程中要对饮水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避免病毒通过饮水传播。

四、加强鸭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宣传1.加强对鸭病毒性肝炎的宣传,提高养殖户和饲养工人对该病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制作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养殖户和饲养工人宣传鸭病毒性肝炎的危害和预防知识,增强养殖户和饲养工人对该病的重视和防范能力。

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技术

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技术

技术创新和改进方向
疫苗研发
目前,鸭病毒性肝炎疫苗已经商品化,但是疫苗的保护效果和免疫持续时间仍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因此,需要加强疫苗的研发力度,提高疫苗的保护效果和免疫持续时间。
抗病毒药物
除了疫苗外,抗病毒药物也是防治鸭病毒性肝炎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一些抗病毒药物已经在临床 上得到应用,但是其疗效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验证和完善。因此,需要加强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和改进 。
传播。
病理学变化过程
感染病毒后,病鸭会 出现食欲下降、精神 萎靡、羽毛凌乱等症 状。
脾脏和肾脏也可能出 现肿大和出血。
随着病情发展,病鸭 的肝肿大、淤血、坏 死,并伴有出血和炎 症。
并发症和影响
鸭病毒性肝炎可以与其他细菌或病毒并发感染,如鸭瘟病毒、禽流感病毒等。
并发感染会加重病情,增加死亡率和淘汰率。
养殖设施
配备良好的养殖设施,如饮水系统、消毒设施、 防疫设施等,提高养殖环境卫生水平。
饲料管理
选用优质饲料,避免霉变和添加剂超标,保证饲 料质量。
生物安全措施
检疫和隔离
对新引进的鸭只进行隔离观察,确认健康后方可混群饲养;对发 病鸭进行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消毒措施
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包括环境、设施、工具等,减少病毒存活 和传播。
鸭病毒性肝炎对养鸭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为该病具有发病急、传播迅速、 死亡率高等特点。
01
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
观察鸭群
观察鸭群的整体健康状况,特 别是雏鸭的生长情况。鸭病毒 性肝炎的病鸭通常会出现食欲 减退、精神不振、行动迟缓等
症状。
观察粪便
鸭病毒性肝炎的病鸭通常会排出绿 色或黄绿色稀便。观察粪便的颜色 和形状,可以初步判断疾病的可能 性。

鸭病毒性肝炎的防制

鸭病毒性肝炎的防制

鸭病毒性肝炎的防制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感染家禽鸭。

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较高,一旦发生疫情,不仅会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还会给家禽饲养业造成严重影响。

做好鸭病毒性肝炎的防制工作至关重要。

一、加强鸭场的卫生管理鸭病毒性肝炎的传染途径主要是经过消化道、呼吸道以及体壁破损处直接接触病毒或者病毒携带者。

加强鸭场的卫生管理是预防鸭病毒性肝炎的基础。

要保持鸭舍内的清洁卫生,及时清理粪便和污水,定期对鸭舍进行消毒。

要加强饮水卫生管理,保证饮水的清洁卫生,避免因饮水受污染而引发疾病。

对鸭群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隔离和治疗。

通过加强鸭场的卫生管理,可以有效预防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生。

二、控制鸭场的外来传染源鸭场的外来传染源主要指的是鸭场外的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

鸭场周围水源、土壤、空气等环境因素可能携带病毒,并通过雨水、空气传播到鸭场内,所以要加强对鸭场周围环境的管理;人为因素也是鸭病毒性肝炎传播的重要途径,饲养人员、防疫人员以及访客要加强个人卫生管理,做好消毒工作,避免因这些人为因素而引发鸭病毒性肝炎。

饲料是鸭场的重要物资,也是鸭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之一。

鸭场在饲料的储存和使用过程中,要加强饲料的卫生管理,保证饲料的质量和安全性。

要对饲料的储存环境进行消毒处理,避免饲料受污染;要定期对饲料进行检查,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处理;要合理使用饲料,避免因浪费导致饲料受污染。

通过加强饲料卫生管理,可以有效预防鸭病毒性肝炎的传播。

四、进行规范的免疫接种免疫接种是预防鸭病毒性肝炎的重要手段。

鸭场要对鸭进行规范的免疫接种,尤其是对鸭病毒性肝炎疫苗的接种要及时、准确。

要合理选择并储存疫苗,避免疫苗受损;要严格按照疫苗使用说明进行接种,确保接种的质量和效果;要及时对接种的鸭进行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通过规范的免疫接种,可以有效提高鸭群的免疫力,降低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生率。

五、做好疫情监测和报告鸭场要加强对疫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

鸭传染病防治技术-鸭病毒性肝炎

鸭传染病防治技术-鸭病毒性肝炎

VS
成年鸭
病理变化与雏鸭相似,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变较轻。肝脏 肿大、充血,表面有出血点或出血斑。
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
根据雏鸭和成年鸭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初步诊断。
实验室诊断
采集病死鸭的肝脏、脾脏等组织进行实验室检测,通过病毒分离、鉴定和基因检测等方法确诊。
03
鸭病毒性肝炎预防措 施
疫苗接种
01
02
特点
本病主要侵害3周龄以内的雏鸭,尤其是1周龄~2周龄的雏鸭最易感,常见突然 发病和死亡,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
病原学特点
病原
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是该科中第一个被发 现的病毒。
特性
该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对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弱 ,对热和紫外线敏感。
流行病学特点
传染源
患病鸭和带毒鸭是主要传染源 。
程序。
紧急接种
对未感染的鸭群进行紧急接种, 以建立免疫屏障,防止病毒的传
播。
观察接种效果
对已接种疫苗的鸭群进行观察, 确认免疫效果是否达到预期。
中药治疗
选择合适的中草药
选择具有抗病毒、抗菌和抗炎作用的中草药,如 板蓝根、金银花、黄芩等。
制备中药制剂
将选定的中草药制备成中药制剂,如颗粒剂、口 服液等,以便给病鸭服用。
流行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 冬春季节多发。
易感动物
本病主要感染鸭,不同品种、 日龄的鸭均可感染,但以1周 龄~2周龄的雏鸭最易感。
传播途径
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污染 环境进行传播。
发病率和死亡率
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尤其是 1周龄~2周龄的雏鸭死亡率可 高达90%以上。

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该病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高致死性传染病。

该病主要通过消化和呼吸道传染。

以侵害3-20日龄雏鸭为主。

不仅具有传播速度快、病程短和死亡率高的特点,而且在流行上没有严格的季节性,但以冬春暴发较多。

1、症状。

由于该病为急性疾病,所以在症状表现上绝大多数呈现为一般急性症状。

只有很少部分的病鸭呈现的是最急性病状。

最急性病鸭。

往往无明显症状而突然倒地死亡。

或只见仰头、蹋腿、抽搐,很快死亡。

绝大多数病鸭。

发病初期精神萎靡,缩颈,呆滞,少吃甚至不吃,独处,眼半闭呈昏睡状态,以头触地,其中有的病鸭会有排黄白或绿色稀粪的腹泻表现。

病鸭中的多数会在发病后12~24小时出现神经症状。

全身抽搐。

脖向上仰,头弯于背部,身体倒向一侧,两腿阵发性痉挛地向后踢蹬,有的在地上打滚或旋转,抽搐10~30分钟后便死亡。

死前多数呈头向后仰呈角弓反张姿态。

2、综合防治。

①治疗。

立即用鸭肝炎高免蛋黄抗体肌肉注射,每只1-1.5毫升,早晚各1次:饲料中加人适量磺胺嘧啶钠和青、链霉素等抗生素。

连用3-5天;饮水中加入适量电解多维和口服补盐液,连用3-5天。

②预防。

种鸭群收集种蛋前1个月给产蛋鸭每只肌肉注射鸡胚化弱毒疫苗0.5毫升,隔15天后再注射1次,可使后代雏鸭获得全面的抗体保护。

如果雏鸭没有母源抗体或母源抗体较低的,于1日龄接种鸡胚化弱毒疫苗,或于3日龄内用鸭肝炎疫苗1~1.5倍量点眼滴鼻,7日龄时再用鸭肝炎疫苗3~4倍量饮水。

238004安徽省巢湖市1号信箱1分箱王良文王永养鸡中的光色禁忌饲养实践表明,红光、绿光、蓝光等光色,对鸡的生理机能和生长均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这些光色的负作用,既能影响鸡的生长和增重,又可降低鸡的产蛋率。

然而。

在鸡的饲养过程中,这一问题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所忽视,从而给养殖者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

因此,规避某些光色对鸡群的危害,对于提高养鸡效益具有积极的作用。

1、红光。

红光对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雏鸡和青年鸡,有抑制生长速度和推迟性成熟的影响。

鸭病毒性肝炎的防制

鸭病毒性肝炎的防制

鸭病毒性肝炎的防制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黄鹅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常见于鸭子、鹅等禽类动物。

该病的主要症状为肝炎、腹泻、呼吸困难、饮食不振等。

由于该病毒在禽类之间传播速度较快,容易对家禽养殖业产生严重的危害。

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对于保障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鸭场卫生管理鸭场的卫生状况是防制鸭病毒性肝炎的关键。

因此,鸭场必须加强对厕所、活禽交易场、垃圾堆场等周边环境的清洁消毒。

同时,鸭舍需要进行定期的清洁和消毒,及时更换饮水装置和饲料等,避免饮水和饲料被污染。

此外,为防止病毒通过人员、车辆等媒介传播,鸭场还应严格控制出入人员和车辆的通行,建立禁止外来车辆进入的规定和检疫制度。

二、加强鸭群健康管理鸭群健康是预防鸭病毒性肝炎的重要环节。

首先,鸭场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鸭群的生长发育状况,及时发现异常现象,并对症进行治疗。

其次,加强对禽饲料、水质的检测,确保食品安全。

鸭场管理人员还应建立健康档案系统,记录鸭群的疫苗接种情况、治疗情况等以便对鸭群的健康状况进行及时评估和管理。

最后,鸭场还应定期进行检测,及早发现病原体的存在和疾病的发生。

三、加强鸭场隔离措施当发现鸭场有鸭病毒性肝炎疑似病例时,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

将疑似感染病禽隔离,与健康鸭群隔离开来进行治疗和观察。

隔离期间鸭场人员要注意对隔离区域进行加强消毒,避免病毒进一步传染。

四、加强疫苗预防鸭场可以根据情况,适当使用疫苗预防鸭病毒性肝炎。

疫苗针对性强,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建立鸭群的免疫屏障。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疫苗之前,应严格按照疫苗的说明书选择使用方法和剂量。

总之,防制鸭病毒性肝炎需要综合施策,包括加强鸭场卫生管理、加强鸭群健康管理、加强鸭场隔离措施、加强疫苗预防等。

只有在做好疫情预防的同时,才能有效保障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为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鸭病毒性肝炎的综合防治

鸭病毒性肝炎的综合防治

到 同时育 雏 , 时上 市 , 同 同时空 栏 , 时 消毒 和 充分 同 利 用 劳 动力 。一批 肉鸭 适 时上 市 后 , 及 时 清 除粪 应 便 , 粪 便 运 离 饲 养 区 , 选 用 两 种 以上 不 同类 型 将 并
的消毒 剂 对 鸭舍 、 用具 、 围环 境 等 进行 轮 流 消 毒 , 周
防 治措 施 后 , 能取 得 良好 效 果 , 情 能 得 到 迅 速 均 病 而有 效 的控 制 。 6 体 会 与 小 结 61 本 病 一 年 四季 均 可 发 生 ,但 春 冬 季 节 较 为 多 .
付 畜 禽传 染 病 的重 要 措施 ,并 已取 得 显著 的效 果 。 要 使 出壳 雏 鸭对 鸭 病 毒性 肝 炎 有 免疫 保 护 力 , 必 就
55 认 真 做 好 鸭 舍 及 周 围环 境 的 消毒 工 作 . 可 选
64 在 鸭 群 的 整个 饲养 过 程 中 ,应 实 行 全进 全 出 . 的饲 养 管 理 模 式 , 不 但 有 利 于饲 养 管理 , 利 于 这 有 搞 好 环 境 卫 生 , 利 于带 鸭 消 毒 , 利 于充 分 利 用 有 有 饲 养 场地 和 有 效减 少 或 避 免疾 病 的发 生 , 且 可做 而
鸭 饲养 。实 践 充分 证 明 : 行 全进 全 出 的饲养 管理 实 模 式 ,是 减 少 疾 病 在 同一 鸭 场 连续 传 播 的 切 实 可 行 、 效 的技 术 措施 之 一 。 有 65 在 生 产 实践 中 ,预 防接 种 是 人 们 长期 以来 对 .
据 众 多养 鸭业 主 的普 遍 反 应 , 采 取 上 述综 合 经
床经 验 , 者 提醒 养 鸭业 主在 本 病 的高 发季 节 和易 笔

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滞 ,腿部 和腹部 水肿 ,尿囊 增大 ,呈淡 绿色 ,卵黄囊 缩小 ,内容 物变 黏稠 。肝脏 呈淡绿 色 ,表面有 淡黄 色
病鸭及隐形带毒成鸭是主要传染源 ,在 自然条件
下 ,该病 只发 生于雏 鸭 ,雏 鹅亦 可感 染 。主要 是 3 周
龄的鸭发病 ,成鸭呈隐性感染。近年来 ,发病 日 龄有 增大趋势 ,偶见 1 月龄 的鸭发病 ,病鸭群常在发病 的 2 3 ~ 天达到死亡高峰 , 死亡率可达 9 %以上 。发病月 0 份以5 6 — 月和9 1 月最高 ,而且多与沙门氏菌 、大 —1 肠杆菌、曲霉菌 、鸭疫里莫氏杆菌、鸭霍乱等混合或 继发 感染 。主要 通过 消化道 和呼 吸道感染 ,无 垂直 传 播。饲养管理不当、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 、鸭舍潮湿
收 稿 日期 :20 — l 3 0 9 1- 0
泄殖腔黏膜出现溃疡 ,很多内脏器官都有出血病灶。 5 防治
51 预 防 .
目前 已有 氢氧 化铝 鸭肝病 毒鸡胚 化弱毒 疫 苗 、氢
氧化铝鸭肝病毒鸡胚化弱毒灭活苗和氢氧化铝强毒灭 活苗三种疫苗研制成功,其 中以弱毒灭活苗的保护率 最高 。 在鸭病毒性肝炎的流行地区 ,( 下转第5 页) 8
43
CO E U U U A Y M YX
进 、扩繁优 良畜禽品种,扩大良种覆盖面 ,保障畜牧
业 发展基础 。
2 o 第 期 总 1 期 草业 与畜牧 o 年 4 第7 1 3
特 别是在 贫 困山区 ,要 改变 几千年来 农 民 自发养殖牲 畜 的 习惯需 要一 个较 长 的时期 。在散 养户还 没有正式 退 出之前 ,畜牧部 门应该 发挥 好科学 引导 ,提供必要
33 坚持走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之路。通过 “ . 建基地 、 育龙头 、活流通”模式将畜牧生产 、加工 、销售有机 整合 串联 ,拉长产业 链 ,提高畜 产品附加值 。

鸭病毒性肝炎防治

鸭病毒性肝炎防治

鸭病毒性肝炎防治
雏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该病的主要特征是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致死率高。

本病的病原为鸭肝炎病毒,届小RNA 病毒科成员。

已报道鸭肝炎病毒有1、2、3三个血清型,而国内外所报道的雏鸭病毒性肝炎绝大多数是由1型肝炎病毒引起,另外还可能存在1型肝炎病毒变异株。

在英格兰曾有过2型雏鸭肝炎病毒的报道,但经过实验可能为星状病毒。

3型肝炎仅在美国有正式报道。

那么,鸭病毒性肝炎防治措施是什么呢?
1.使用鸭肝特灵,鸭肝特灵是用鸭蛋做的高效价的卵黄抗体。

2.鸭肝特灵一瓶250ml,治疗量是0.5ml/kg体重,两斤重的鸭子一瓶可以治疗500只。

注射一次可以控制大群,对于病情严重者可以再追加一针,可以配合刀豆素(新亚生物),彻底治愈。

养殖厂鸭子感染病毒性肝炎的应对措施

养殖厂鸭子感染病毒性肝炎的应对措施

养殖厂鸭子感染病毒性肝炎的应对措施鸭子是人们常见的禽类之一,也是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对象。

然而,在养鸭的过程中,鸭子们有时会感染病毒性肝炎,这给养殖厂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对于养殖厂来说至关重要。

接下来,我将分点详细列出养殖厂应对鸭子感染病毒性肝炎的措施。

1.提前预防:a.饲料检疫:养殖厂在采购饲料时,要仔细检查供应商提供的检验证书,确保饲料没有感染病毒性肝炎的风险。

b.鸭苗注射:鸭苗注射是预防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措施之一。

养殖厂应定期给鸭子注射疫苗,提高其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2.加强生态环境管理:a.定期清洁消毒:养殖厂应定期对鸭舍进行清洁消毒,创造良好的鸭群生活环境,减少肝炎病毒的滋生。

b.严格管理饮水和食物:鸭子的饮水和食物容易被污染,养殖厂应加强对饮水和饲料的管理,确保其质量,并避免传播病毒。

3.监测和早期发现:a.病毒监测:养殖厂应定期进行病毒检测,及时发现感染者并隔离治疗,防止病毒扩散。

b.早期发现:养殖厂工作人员应定期观察鸭子的行为和食欲,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对病鸭进行隔离和治疗。

4.加强人员培训:a.疫情防控知识培训:养殖厂工作人员需要接受相关疫情防控知识的培训,了解病毒性肝炎的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提高防控能力。

b.个人防护要求:养殖厂工作人员需要遵循个人防护要求,在与感染鸭子接触时佩戴防护措施,减少感染的风险。

5.与相关机构合作:a.疫情报告:养殖厂应及时向相关疫情监测机构报告感染情况,获取专业指导和支持。

b.疫区封控:一旦发生疫情,养殖厂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疫区封控,防止病毒传播扩大。

6.加强养殖厂管理:a.规范运营:养殖厂应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确保养殖过程符合卫生标准,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b.定期消毒:养殖厂应定期对鸭舍、饮水设施、饲料储存区等进行彻底消毒,减少病毒在环境中的存在。

总之,鸭子感染病毒性肝炎给养殖厂带来了不小的困扰,但通过提前预防、加强生态环境管理、监测和早期发现、加强人员培训、与相关机构合作以及加强养殖厂管理等方面的措施,养殖厂可以有效应对和控制这一问题。

雏鸭病毒性肝炎综合防治

雏鸭病毒性肝炎综合防治

免疫时间:根据雏鸭的生长 阶段和当地疫情,选择合适
的免疫时间
免疫方法:采用皮下注射、 滴鼻等方法进行免疫接种
免疫剂量:根据疫苗说明书 和雏鸭体重,确定合适的免
疫剂量
免疫效果监测:定期对雏鸭 进行抗体检测,评估免疫效
果,调整免疫计划
药物治疗
01 抗病毒药物:干扰素、利巴韦林等 02 抗菌药物:抗生素、磺胺类等 03 保肝药物:葡醛内酯、谷胱甘肽等 04 免疫增强剂:转移因子、胸腺肽等 05 抗应激药物:维生素C、电解质等
3 疫苗免疫接种
疫苗选择
疫苗类型:灭活疫 苗、弱毒疫苗、亚
单位疫苗等
疫苗来源:国产疫 苗、进口疫苗
疫苗品牌:选择知 名品牌,质量有保

疫苗价格:根据预 算和需求选择合适
价格的疫苗
疫苗效果:选择免 疫效果较好的疫苗,
保护雏鸭健康
免疫程序
01
雏鸭出生后24小时内接 种疫苗
02
疫苗选择:弱毒疫苗或灭 活疫苗
传播途径
水平传播:通过与患病动物 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
A
空气传播:通过空气传播病
C
毒颗粒
饲料传播:通过污染的饲料 传播病毒
E
B 垂直传播:通过的水源 传播病毒
症状与危害
症状:食欲减退、精神萎靡、羽毛
01 松乱、腹泻、贫血、黄疸等
危害:影响雏鸭生长、降低生产性
03
接种方法:皮下注射或滴 鼻
04
免疫间隔:根据疫苗类型 和雏鸭生长情况确定
05
免疫效果监测:定期进行 抗体检测,确保免疫效果
免疫效果评估
1
抗体水平:检测 雏鸭体内抗体水 平,评估免疫效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鸭病毒性肝炎的病鸭死亡后多呈角弓反张姿势。

剖检以肝肿大、土黄色并有出血斑点为主要特征,且胆囊扩张。

脾脏多呈灰白色。

主要组织学病变为肝呈变质性肝炎,表现为肝弥漫性空泡变性、局灶性坏死和出血。

脑水肿,包括脑小血管周围水肿,神经细胞水肿。

脾脏发生坏死性脾炎。

胰腺、心肌、骨骼肌等组织间质水肿及实质细胞水泡变性。

胸腺、胰腺、法氏囊均有坏死灶。

结果表明,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败血症。

关键词:鸭病毒性肝炎;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预防与防治1 前言雏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3周龄以内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l953年开始蔓延到加拿大、英国、德国、意大利、法国、匈牙利、前苏联、印度、日本等国。

二十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兽医科技工作者对该病进行了调查研究和病原分离等工作,目前养鸭比较集中的一些省区均有该病发生和流行。

l965年英国诺福克已接种了I型DHV弱毒疫苗的雏鸭发生鸭肝炎,从病鸭中分离到的病原经交叉免疫试验证明与I型DHV不同,故命名为II型DHV临床上以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剖检肝脏有明显出血点和出血斑为特征。

OIE将其列为B类疫病。

为了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与流行并保护养殖业和人类的健康现对此病进行以下综述。

2 病原学鸭肝炎病毒有3个血清型,其中I型和Ⅲ型属微RNA病毒科肠病毒属成员,Ⅱ型为星状病毒,我国流行的多为I型。

Ⅰ型 D H V 又称古典株,分类上属小核糖核酸病毒属,此病毒流行甚广 ,可耐受乙醚和氯仿,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可在自然环境中长期存在 ,世界各地均有发生。

主要发生于雏鸭,死亡率为 50%~ 9 0%。

Ⅱ型 D H V属于星状病毒。

19 65年,英格兰首先报道了Ⅱ型鸭肝炎在雏鸭中的暴发,其它国家未见报道。

Ⅲ型 D H V仅发生于美国 ,且不如Ⅰ型 D H V感染严重 ,死亡率很少超过 30%。

以上三种病毒在血清学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无抗原相关性 ,没有交叉保护和交叉中和作用。

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污染的育雏室内能生存两个半月,在潮湿的粪便中能存活1个多月,在一20℃冻结状态下可保存9年,在37℃可活3周,但62℃半小时可致死,在未清洗的污染孵化器中至少存活10周。

对消毒剂亦有明显的抵抗力,1%福尔马林几小时才能灭活。

3 流行病学3.l I型鸭肝炎在自然条件下,I型鸭肝炎仅发生于雏鸭,成年种鸭不发病,且不影响其产蛋率。

雏鸡、雏番鸭和乳鸽人工感染后未见死亡,雏火鸡和鹌鹑人工感染后死亡率较低,而雏雉、鹅和珍珠鸡人工感染后死亡率较高。

Reuss证实,该病不能传播给兔、豚鼠、小白鼠或犬。

该病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雏鸭的发病率为l00%,l周龄雏鸭的病死率可达95%,而l~3周龄雏鸭病死率为50%或更低,4~5周龄雏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低。

3.2 II型鸭肝炎目前认为II型DHV只感染鸭,未发现有野生贮存宿主或媒介。

病毒经口腔或泄殖腔感染,雏鸭于感染后l~4d内死亡。

幸存鸭感染后至少排毒l周。

3.3 III型鸭肝炎III型DHV可能只感染雏鸭,病情没有I型DH严重,病死率很少超过30%。

4 症状及病变4.1 I鸭肝炎I型鸭肝炎发生和传播迅速,死亡几乎都发生在感染后3~4d 内。

雏鸭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怕水、眼半闭,呈昏睡状。

其中约占发病数的一半,出现神经症状,运动多呈共济失调状,身体多偏向一侧倒卧,两腿抽筋呈痉挛状,死亡的雏鸭呈一种特殊的角弓反张姿势。

可见肝脏肿大,质脆色淡或呈特有的色黄,肝脏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点。

胆囊冲盈呈长卵圆形,胆汁呈褐色、淡茶色、淡绿色。

脾脏肿大,外观呈斑驳状。

肾脏肿胀呈灰暗色,血管明显,呈暗紫色树枝状"花斑肾"。

4.2 II型鸭肝炎II型鸭肝炎通常在鸭出现病态的l~2h内死亡,且营养状况良好。

病鸭表现为渴欲、下痢、粪便中尿酸盐增多,有时抽搐和角弓反张。

幸存的鸭基本正常,仅有轻微的发育迟缓,成年鸭对该病毒不易感。

眼观病变为肝呈浅粉红色,表面有许多小点状出血,常融合成带状。

肾肿胀、苍白,血管充盈并凸于肾表面。

脾肿胀,表面散布白色病灶。

有时肠壁和心冠状沟有小出血点。

急性病例的组织学变化以肝细胞广泛性坏死为特征,且常见胆管大面积增生。

4.3 III型鸭肝炎III型鸭肝炎的症状同I型鸭肝炎,即两腿后伸呈角弓反张,眼观病变也同I型鸭肝炎。

5 诊断5.l I型鸭肝炎无菌采取病鸭肝制成悬液,或采集血液,经尿囊腔接种8~l0日龄鸡胚或l0~14日龄鸭胚,观察胚体的死亡情况和病变,收集尿囊液作为待鉴定材料。

也可用l~7日龄雏鸭复制该病。

快速诊断可采用直接荧光抗体技术检测自然病例的肝或接种病毒后的鸭胚。

血清学方法有鸡胚、鸭胚、雏鸭或病毒适应组织细胞的中和试验、被动血凝试验、间接血凝试验、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和SPA协同凝集试验、空斑减少试验、ELISA和琼指凝胶扩散试验(AGDP)。

但有人认为AGDP的敏感度低,这可能与判定方法、标准不同有关。

该病的鉴别诊断除注意与II型和III型DHV引起的疾病、与血清型变异相区别外,尚应注意与其他病原体(例如鹦鹉热衣原体和流感病毒)的合并感染相区别。

5.2 II型鸭肝炎病毒鉴定可用电镜观察肝悬液,见有星状病毒样颗粒即可确诊。

分离II型DHV较困难,需在鸡胚尿囊腔内连续传代。

雏鸭对II 型DHV攻击的反应性不同。

有人曾经采用鸡胚适应毒以固定病毒稀释血清的中和试验检测病鸭的抗体水平。

II型鸭肝炎的鉴别诊断同I型鸭肝炎。

5.3 III型鸭肝炎检测III型鸭肝炎的有效方法是对10日龄鸭胚经绒毛尿囊膜接种病料,观察接种部位的变化和胚胎的病变。

血清学试验可采用直接荧光抗体技术检测鸭肾细胞或鸭胚肾细胞,也可用鸭胚的中和试验。

III型鸭肝炎的鉴别诊断同I型鸭肝炎。

(下转第187页)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侯明飞 范 涛(山东省宁阳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山东宁阳 271400)1.3.3 诊断很多犬类疫病的发病症状与犬瘟热的症状较为类似,比如狂犬病、肺炎、肾衰竭等等,因此在犬瘟热的诊断过程中应该根据其临床症状以及流行病学进行有效的诊断,犬瘟热一般表现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的犬瘟热变现在犬只发病的突然性,并表现出胡乱冲撞、警觉、嚎叫等行为,而慢性型犬瘟热的发作一般就是犬只表现出食欲下降、精神萎靡、呕吐、腹泻等等。

1.3.4 治疗犬瘟热的治疗对提高犬只的生命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当发现犬只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时应该先给其注射大剂量的犬瘟热高免血清,以便控制住犬瘟热的进一步发展,而且能够使犬只的抗体增加,起到缓解犬瘟热病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血清的注射需要根据病犬的实际情况进行配置,一般的犬只用5~10ml就可以取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当前,也有兽医在注射血清的时候配合抗毒灵冻干粉针剂使用,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用法是在治疗前先将抗毒灵用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20ml进行溶解,然后再进行静脉滴注,用量需要根据犬只的体型、体重来确定,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能够防止细菌继发感染[3]。

犬只痊愈以后还可以继续注射犬用免疫球蛋白,进一步增强犬的抵抗力,减少后遗症对犬的影响。

2 犬常见疾病的防控措施2.1 定期预防接种免疫接种是预防犬发生疫病的重要举措,比如在犬瘟热的防治中就可以利用细胞培养弱毒疫苗进行防疫,防疫程序为:在犬的6周龄进行首次免疫,然后在8周龄进行二次免疫,10周龄进行第三次免疫,并在其养殖过程中每年进行一次免疫,大大提高其对犬瘟热并度的抵抗力,方式犬瘟热疾病的发生。

2.2 加强犬的饲养管理犬只的饲养条件对其生命健康有着较大的影响,饲养者应该尽可能的为犬营造良好的生活条件,笼子要定期进行消毒;饲料要保证质量;饮水要干净;平常要有适量运动等等,以上饲养措施的实施能够让犬的成长更加健康。

3 结语综上所述,犬已经成为人们重要的伙伴,其疫病的发生不仅会影响犬的生命,也会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有必要针对犬的常见突发病症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积极采取有效的质量方式,不断提高犬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1] 滕英娟,孙春光.犬瘟热的诊断及其特异治疗[J].饲料博览,2019,(2):82.[2] 林霖,赵树科.犬支气管哮喘的诊治[J].中国兽医杂志,2013,(2):64-65.[3] 星云,陈方良.犬急性毒品中毒的治疗及预防[J].中国工作犬业,2010,(7):20-21.6 防治措施6.l I型鸭肝炎用弱毒疫苗给种鸭进行2次或3次免疫,或用灭活油乳剂疫苗对种鸭免疫3次,或用弱毒疫苗与灭活疫苗联合免疫,均可以使雏鸭获得被动免疫。

对雏鸭用弱毒疫苗脚蹼刺种、肌肉注射、口服或气溶胶法免疫,使其获得抵抗力。

但存在母源抗体会影响免疫效果,因此没有母源抗体的雏鸭才可进行免疫。

对存在母源抗体或情况不明的雏鸭可肌肉注射超免疫血清或超免疫卵黄抗体进行预防和治疗。

6.2 II型鸭肝炎给雏鸭注射感染II型DHV康复鸭血清,可取得良好效果。

6.3 III型鸭肝炎给雏鸭注射感染III型DHV康复鸭血清,可有效地控制III型鸭肝炎的暴发。

药物治疗:中药以清热解毒,健脾益气为治疗原则,双花、连翘,黄芩、黄柏、黄连,茵陈,甘草 各50克供1000只饮水。

在饮水和饲料中添加抗菌消炎药物,控制细菌的继发感染,同时配以复合维生素,以增强雏鸭的抵抗力。

兽医教学参考,兽医临床交流,犬病辅助诊断系统。

7 种鸭防治种鸭在产蛋前2~4周注射弱毒疫苗。

孵化室及栏舍应定期应用1 9/6复合酚消毒剂消毒。

应从健康种鸭场引进种蛋、雏鸭或种鸭,并作严格隔离观察。

严禁从发病鸭场、孵化场购买雏鸭,严禁场外人员不经过消毒进入鸭场或窜圈。

育雏室门应设有消毒池。

严格按卫生消毒要求处理病死鸭。

加强饲养管理,建立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并严格执行,确保饲养环境的卫生洁净。

鸭场要提高防疫意识,严格进行特异性预防。

购雏鸭前应了解种鸭场对该病的免疫情况,若母鸭免疫确实可靠,其雏鸭母源抗体可维持10~15d左右时间,基本上可度过易感染危险期,如鸭场饲养环境卫生状况不佳,提倡在10~15日龄进行鸭肝炎疫苗主动免疫,如果母鸭未经免疫,雏鸭应在1日龄进行主动免疫疫苗。

小鸭群一旦发生本病应迅速注射卵黄抗体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即可控制本病流行,也可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1] 焦静波.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技术[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11):11-12.[2] 宋红娟.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措施[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6,(8):113.[3] 赵金娥,王廷斌,黄美静,等.鸭病毒性肝炎的流行、诊断和防治[J].饲料博览,2018,(2):137.(上接第14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