仫佬族

合集下载

仫佬族民俗 仫佬族婚俗文化有哪些

仫佬族民俗 仫佬族婚俗文化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仫佬族民俗仫佬族婚俗文化有哪些
导语:仫佬族婚俗文化,你知多少?婚俗作为一个地方文化的重要体现,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

仫佬族的婚俗历经几千年,至今还一直保持着原有的形态
仫佬族婚俗文化,你知多少?
婚俗作为一个地方文化的重要体现,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

仫佬族的婚俗历经几千年,至今还一直保持着原有的形态,其独特的影响力甚至超越了民族本身。

那么,究竟是怎样的习俗,有着如此的魅力呢?现在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仫佬族文化之特别的婚俗习惯。

仫佬族青年男女历来实行自由恋爱,除节日、集会和赶集时的交往相识之外,主要的恋爱方式就是在“走坡”中传歌互答交友。

“走坡”的季节是阳春三月和八月金秋,年轻人身穿盛装,男女各自结伴,到集市上寻找对歌的伙伴。

找到满意的对手后,就邀到风景美丽的山坡草坪上开始对唱,以歌为媒,一问一答,相互满意,互赠信物。

最后托媒人通报家长,确定婚期成亲。

媒人先由男方拜托,女方家若同意,就把女儿的生辰八字交给媒人转递男方。

男方父母收到女方八字后,认为与儿子的八字相合,这门亲事基本大功告成。

接亲方式各地略有差别,最有趣的是“送嫁十姊妹”。

新娘过门前一个月,同村寨的同辈姑娘自愿组成十人傧相,到未婚新娘家做姐妹,与新娘日夜相伴,帮她做新鞋,缝嫁衣,备妆奁。

成亲的那天,十姐妹与新娘打扮得一模一样,穿相同的“情人鞋”、“送嫁衣”,撑同样的“姐妹伞”,剪同样的发型,扎同样的辫子,甚至连举止姿态都相近相似。

若非亲友,真不知谁是新娘,谁是傧相。

到了新郎家,十一个姑娘一起登堂入室,热闹非常。

生活常识分享。

仫佬族“三月三”花婆节

仫佬族“三月三”花婆节

仫佬族“三月三”花婆节
仫佬族是中国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这个民族的人们生活在广西、贵州、云南、广东、湖南等地。

他们信奉道教和儒教,并传承了丰富的文化习俗。

其中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日就
是“三月三”花婆节。

花婆节是仫佬族最早的节日之一,据考证,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根据传说,花婆是一
位美丽的仫佬族姑娘,他非常善良、善良和勇敢。

花婆曾经救过一群村民,从此他的名字
被传颂开来。

每年的三月三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传奇人物而举行这个节日。

在节日当天,仫佬族人们都会精心准备,打扮自己,祭祀祖先,向花婆献上祭品,并
且唱着祷告的歌曲。

同时,他们也会在村庄里提前准备好花婆节的游戏和娱乐活动。

这些
活动通常包括唱歌跳舞、跳花棍、挑花架、打苍蝇球和踩高跷等。

一些仫佬村庄甚至会举办一些传统的竞技比赛来庆祝这个节日。

这些比赛可能会包括
传统的赛跑、赛船、武术和射箭等。

通过花婆节,仫佬人们展示了他们文化传统、精神风貌和民族个性。

这个节日不仅是
仫佬族的节日,也成了一个文化盛宴和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民俗节日。

这个节日不仅对于
仫佬人来说是用来吸引游客的旅游资源,同时也是一个向世界展示自身民族文化遗产的平台。

总之,花婆节是一个重要的中国文化遗产,它代表了仫佬民族的文化、历史和传承,
鼓舞了一整个民族的精神,这个节日不仅从历史上来看,也在现代社会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仫佬族传统文化的节日走坡(广西罗城1930年)

仫佬族传统文化的节日走坡(广西罗城1930年)

仫佬族传统文化的节日走坡(广西罗城1930年)广西,山岭连绵、山体庞大、岭谷相间,四周多被山地、高原环绕。

境内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

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广西分属桂林郡、象郡。

唐朝时期,广西经济、文化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广西是全国仫佬族人口最多的地区,约占全国仫佬族人口的90%。

仫佬族族称,有自称与他称之别。

多数仫佬族人自称“伶”(音Ling),少部分地区自称“谨”(音Jin)或“本地人”。

汉族称之为“仫佬”,壮族用壮语称他们为“布谨”。

仫佬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元代以前,史书往往将仫佬与“伶”或“僚”并称,仫佬族的先民被归属于当时泛称的少数民族僚族之中。

僚族的称呼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

《汉书·西南夷传》称夜郎境内的主体民族为“夷僚”。

封建社会的仫佬族地区,土地已相当集中。

仫佬族聚族而居,同一宗族的人往往居住在同一村寨内。

只是在一些圩镇和大的村子里,才存在与别的民族和别的姓氏杂居的情况。

住房一般是泥墙瓦顶、三间并列的平房,茅屋较少。

仫佬族的衣服,一般尚深青色。

仫佬族地区过去盛行父母包办的早婚,少数是自己通过“走坡”恋爱结婚的。

婚后有“不落夫家”的习俗。

结婚后女子不住在男方家,而是回到父母家,帮助生产劳动,服侍长辈,农忙和节日才回夫家住几天,等到怀孕生孩子后才长住夫家。

走坡是青年男女的一种社交活动,是谈情说爱的方式。

按照传统习惯,男女青年在郊外相逢时,不论相识与否,均可邀请对唱。

拒绝别人的邀请,被认为是不礼貌。

歌的种类有:“随口答”,歌词由唱者即兴创作,没有一定歌本,具有丰富的想象和比拟,包括情歌、劳动歌、苦歌、仪式歌、风俗歌等。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北部,枝柳、岔罗铁路和S204省道过境。

1956年3月,罗城县改属宜山地区,1956年7月改属柳州专区,1965年5月改属河池专区,1971年改属河池地区。

1983年8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罗城县,设立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以原罗城县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

仫佬族“三月三”花婆节

仫佬族“三月三”花婆节

仫佬族“三月三”花婆节仫佬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和广西等地。

在这些地方,他们保留着自己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其中一个重要的节日就是“三月三”花婆节。

“三月三”是仫佬族最隆重的节日之一,也是他们的传统盛会。

每年农历三月三这一天,仫佬族各地的村庄都会举行盛大的花婆节活动。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仫佬族的男女老少都会着上自己的盛装,齐聚在村庄心脏地带,感受节日的气氛,放松身心。

为了迎接这个节日,仫佬族的村庄早早地就开始布置场地和制作各种色彩鲜艳的花车、花棚、花灯和花球等。

以红、黄、绿为主色调的花灯和花球是仫佬族花婆节最大的特色之一。

而花车和花棚则是一个个看起来不起眼但常常隐含着丰富的寓意。

它们能够通过繁琐的制作和精心设计来展示仫佬族的传统文化和人民智慧。

节日当天,花灯、花球、花车和花棚会在村庄内外游行,以拉动游客和村民的兴奋。

除了花车、花灯和花棚之外,各种传统的舞蹈、歌曲和音乐表演都是花婆节的重头戏。

在这一天,舞蹈和歌曲都是围绕着爱情和民间传说展开的。

特别是那些涉及婚姻的表演,更是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关注。

在这个节日里,对于想要结婚的年轻男女来说,更有机会通过舞蹈和歌曲的表演,传递自己的心意,找到心仪的对象。

当然,除了以上内容外,还有许多传统的民俗活动,例如赛马、表演处女秀等等。

据说,在花婆节赛马上获得胜利的马匹会被视为吉祥的事情,因此很多村庄都会特意举行这样的活动。

而表演处女秀的人则是村庄里最美的女孩子,她们会穿上特别的服装,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美貌和技艺。

总之,“三月三”花婆节对于仫佬族来说,是一次展示自己文化和传统的机会,也是人们聚集在一起感受节日气氛的时候。

这个节日不仅见证了仫佬族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了中国少数民族的丰富多彩。

仫佬族民歌的教育传承价值研究

仫佬族民歌的教育传承价值研究

仫佬族民歌的教育传承价值研究仫佬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和云南地区。

仫佬族民歌作为其文化遗产之一,具有丰富的教育传承价值。

本文将探讨仫佬族民歌的教育传承价值,并提出相关建议。

仫佬族民歌可通过传承和演唱,将仫佬族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传递给后代。

民歌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如生活方式、民俗习惯和人际关系等,通过演唱和解读,可以帮助后代了解和继承自己的文化根源。

民歌也传递了仫佬族的价值观念,如尊重自然、关怀他人和勤劳节俭等,这些价值观念对于后代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仫佬族民歌可以促进族人之间的社交互动和沟通。

在仫佬族的传统乡土文化中,民歌常常与集会、庆典等社交活动相结合,通过合唱、对唱等形式进行表演。

这不仅有助于增进族人之间的感情,还可以促进互助合作和共同发展。

在现代社会,随着仫佬族族群的分散和迁徙,民歌可以成为重要的社交媒介,使族人之间更好地沟通和交流。

仫佬族民歌具有审美和情感教育的价值。

民歌中融入了丰富的情感和感情表达,通过音乐的方式,可以引发人们的共鸣和共情,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民歌也是一种审美体验的载体,可以培养人们欣赏、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

这对于仫佬族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促进仫佬族民歌的教育传承价值,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方面,加强仫佬族民歌的保护和收集工作,建立健全的文献档案和数字资源,提供给有需要的人学习和研究。

加强对仫佬族民歌的教育和传播,可以在学校教育中引入民歌教学,开设有关的音乐课程和活动。

还可以组织仫佬族民歌比赛和音乐节等活动,鼓励民众参与和传承。

仫佬族民歌具有丰富的教育传承价值,可以通过传承和演唱传递仫佬族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促进族人之间的社交互动和沟通,培养审美和情感教育。

为了弘扬和传承仫佬族民歌,需要加强保护与收集工作,增加教育与传播的力度。

仫佬族服饰

仫佬族服饰
仫佬族服饰
仫佬族服饰 仫佬族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仫佬族崇尚青色,服饰风格素朴简约。仫佬 人自种棉花和蓝靛,自织土布,自染。染布的做法是;将布放进染缸,用蓝靛水 浸泡,着色均匀之后捞起,用米汤、薯莨、牛皮胶糊面。晾干后,用石磙滚化或 棒槌敲打,这样制作出来的布料闪闪发亮,美观大方,经久耐用。蓝靛染制的土 布,仫佬人视为珍品,老年人的“防老衣”和姑娘们的“送嫁衣”都是用这种布
仫佬族节日
依饭节,春节,中秋节
仫佬族居住地
• 仫佬族人口数量约为20.7人(2000年)。 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 ,主要从事农 业,种植水稻,玉米等。 • 仫佬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 先通用汉文 • 依饭节,春节,中秋节是仫佬族隆重的节 日。
达斡尔族
• 达斡尔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黑龙江省等地,人口数量 约为13.2 万,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 • 达斡尔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 先通用汉文。摔跤,扳棍,颈力赛及打曲 棍球是达斡尔族较为普遍的体育运动,节 日有春节,二月二,端午节,黑灰日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仫佬族二声部民歌音乐形态特征分析

仫佬族二声部民歌音乐形态特征分析

仫佬族二声部民歌音乐形态特征分析
仫佬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生活在贵州、云南、广西和湖南等省份。


佬族的民歌属于声部音乐,主要特征是通过几个声部同时演唱产生和声效果,并在唱法、
音域和曲式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特点。

一、唱法特点
仫佬族民歌的一大特点是声部交错、呼应和对答。

在演唱时,高低音交错,声绕成环,或曲折盘旋,呈现出独特的魅力。

其次,在演唱中常常有主唱和和声的对答,讲述生命的
过程,并从中感悟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二、音域特点
仫佬族民歌的音域宽广,既有男低音,也有女高音,有的歌曲采用第三声部来增强和
声效果,使得音乐具有更高的音乐价值。

此外,仫佬族民歌中还有独唱和合唱,其中独唱
的音乐表现力更加突出,能够更好地体现歌曲的意境。

三、曲式特点
仫佬族民歌的曲式主要分为题材歌和情感歌两种,其中题材歌是指以传统习俗、神话
故事和宗教信仰为题材的歌曲,它的旋律优美动听,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而情感歌则是
以个人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和生活感悟为主题,其旋律和曲式相对简单朴素,但歌词深刻、真实,能够更好地抒发出人们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总之,仫佬族二声部民歌音乐形态具有独特的特征,包括唱法、音域和曲式等方面。

这些特征不仅体现了仫佬族民歌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内涵,也为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发
展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仫佬族礼仪风俗

仫佬族礼仪风俗

仫佬族礼仪风俗仫佬族礼仪风俗在长期的民族发展过程中,仫佬族形成了很多独具特色的礼仪风俗,比如添丁报喜、满月酒、敬婆王报人丁等。

这些礼仪可以从仫佬族人生活中的各个地方反映出来,是仫佬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在就随小编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添丁报喜生小孩是仫佬族人家的头号大喜事。

孩子一降生,夫家便派人给外婆家报喜。

外婆立即挑起早已准备好的东西:鸡(男丁母鸡,女丁公鸡)、背带、花布、甜酒、黄糖、鸡蛋前来贺喜。

直到三朝后与接生婆、亲家母共进喜餐之后才返回家中。

满月酒在仫佬人眼里,满月酒是庆贺“万年香火”的一件大事。

满月酒这天,外婆送来背带、布匹,外家姐妹每人送来一副“白米担”。

男家亲友送来鸡、鸭、米、面等。

诸位亲朋都来庆贺,为小孩举行“开斋”、“取名”的仪式。

晚上外家与婆家各为一方,唱歌对擂。

敬婆王招人丁民间传说婆王管生育,社王管平安。

能否生男育女由婆王掌管着,子女能否长大成人由社王操纵着。

因而,农历的三月初三“婆王诞”要去敬祭她;二月、八月春秋社日要向社王报人丁。

祭祀婆王是全村性的活动,祭拜结束之后,由“冬头”向婆王报告每家每户的人口情况,感谢婆王的恩德。

这一天,全族人一齐出动,抬猪牵牛到婆王庙前宰杀,大摆酒席,全族人聚餐,祈祝人丁兴旺。

认恩娘“亲娘不比恩娘大”,这是仫佬山乡流传的一句俗语。

它反映了“恩娘”(即“契娘”)在日常民俗生活中的`地位。

民间认为,小孩虽然是从娘肚子里出来的,但是长大成人,还得依靠恩娘保佑,因而,认恩娘之风相当盛行。

补做风流“补做风流”是仫佬族久婚无子的人家所做的民间法事,也是富有情趣的民俗活动。

凡久婚不孕者,民间认为,是他们婚前耍风流不够,(尤其那些不是自己走坡对歌谈情,由父母包办而久婚不育者),因此要补做风流把恋爱谈够谈充分,把夫妇之间的爱情培育得浓浓的,才能怀孕生小孩。

仫佬族的食俗婚俗和节日习俗

仫佬族的食俗婚俗和节日习俗

仫佬族的食俗婚俗和节日习俗仫佬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一个山地民族。

他们自称“伶”、“谨”。

壮族称之为“布谨”,汉族称之为“姆佬”。

那么你知道仫佬族有什么风俗习惯吗?今天,店铺为大家推荐仫佬族的食俗婚俗和节日习俗。

仫佬族的节日习俗仫佬族过去崇信多神,节日较多。

一年之中除十月、十一月之外,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

三年一次的“依饭”节也叫“喜乐厚”是仫佬族最隆重的节日。

“依饭”的目的主要是向祖先还愿,祈保人畜平安、五谷丰收。

仫佬族特殊的节日有:三月初三婆王节(又称小儿节),其活动是以村寨为单位举行祭祀;四月初八牛节,其活动是让牛休息,并拜祭牛栏神;五月初五端午节。

除具有与当地汉族、壮族的端午节相同的内容外,各村寨还抬纸船巡田垌驱虫,以保丰收;六月初二为吃虫节,是发扬除虫方法的传统节日;八月十五为后生节,是各地青年男女开展“走坡”社交活动的节日。

还有三年一大庆、一年一小庆的依饭节,每逢立冬后“吉日”举行,大庆以村寨(宗教)为单位,备办猪羊祭宗庙,举行演戏、舞龙舞狮、唱山歌等活动;小庆则一家一户单独活动。

三年一次的“依饭”节也叫“喜乐厚”较为隆重。

依饭节在立冬后的“吉日”举行。

做“依饭”的目的主要是向祖先还愿,祈保人畜平安、五谷丰收。

常用老姜、鸡蛋、芝麻、黄豆、老公鸡、鱼以及猪的心、肝、肺、肾、肠、谓等十二种食品供祭。

全村舞狮耍龙,唱歌唱戏,连续进行三天,因影响生产现已不多见。

每逢节日,除进行各种庆贺活动外,家家要置办丰盛食品。

如:鸡、鸭、鱼、肉及糯米食品,还要按节令制作不同的节令饭菜。

正月十五过小年要捣糍粑;二月春社要包粽子;四月初八要蒸糯米饭;八月十五要做狗(牛)舌粽;十二月二十四要做水圆(汤圆),蒸年糕;大年初一吃水圆,初二开始请客。

出了嫁的妇女初二回娘家,并要带猪肉、鸡、鸭腿做为拜年礼品,返回婆家时照例也要带回一些节日食品。

糯米制品是各个节日和喜庆日子里的主要食品。

结婚、小孩满月等均要制作糍粑,此外还要做豆腐,办酒席。

关于仫佬族服饰

关于仫佬族服饰

仫佬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一个山地民族。

他们自称“伶”、“谨”。

壮族称之为“布谨”,汉族称之为“姆佬”。

建国后统称仫佬族。

绝大多数居住在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其余散居在忻城、宜山、柳城、都安、环江、河池等县境内,与壮、汉、瑶、苗、侗、毛南、水等族杂居。

仫佬族崇尚深青色,服饰朴素无华,在六七十年前一直保持着古代僚人的特点。

如妇女上衣很短,仅及腰,袖背上全部绣上鳞状花纹。

下穿无褶筒裙,脚上穿的是钩尖鞋。

男子多穿对襟衣,男女均以长帕包头。

如今,仫佬族妇女一般穿大襟上衣、长裤。

过去的姑娘梳辫,婚后结髻,现在多已剪发。

老年妇女喜欢用青布包头,腰扎绣着精美花纹图案的围裙。

据史料记载,清代仫佬妇女还有穿筒裙的习俗。

一些人还穿风领衣。

近代与当地汉族、壮族服饰差别不大。

饰有银耳环、手镯、戒指等物。

而仫佬族男子一般穿对襟上衣、长裤,头戴六片三角形合成的碗形青布帽。

老年人穿琵琶襟上衣,戴硬壳平顶碗帽。

多穿草鞋或布鞋,跣足的不多。

仫佬族的服装面料,都是自纺、自织、自染、自缝的蓝靛染成的土布,并且被视为珍贵布料。

其染制方法与众不同,把长约两丈的土布放入蓝靛染缸,反复晒染多次,使青蓝色泽均匀,然后涂上米汤、薯莨、牛皮胶糊面等,待晾干后,用石磙滚压或棒槌敲打。

用这种方法制成的布闪光发亮,美观耐用。

姑娘们的“送嫁衣”和老年人的“防老衣”都用这种布料做成。

仫佬族的服饰有自己民族的特点。

仫佬族人喜欢青色,服装美观大方,经久耐用。

仫佬族妇女都喜欢把辫子挽成发髻。

仫佬族的服装大多已经汉化了。

原来的传统服装除一些上了年纪的人有时穿着外,平时已很少见了。

仫佬人服色尚青,爱穿青色是仫佬族服装的特色之一。

仫佬妇女大都会制作布鞋,其做工十分讲究。

妇女多穿尖头鞋,鞋头用彩丝绣上草虫花朵,精工制作。

它与仫佬族儿童襁褓的刺绣,同为仫佬服饰中的两种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工艺品。

男子1911年以前多穿云头鞋,这类鞋如今已很难找到了。

据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介绍,自制的布鞋曾有“云头鞋”、“猫头鞋”、“单梁鞋”、“双梁鞋”等四种样式。

仫佬族

仫佬族

仫佬族的历史
仫佬族的建筑
仫佬族的饮食
仫佬族的节日 仫佬族的服饰
看完了就 点这儿。
仫佬族的文化艺术 仫佬族的宗教信仰
仫佬族的简介
仫佬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一个山地民族。他们自称“伶”、“谨”。 壮族称之为“布谨”,汉族称之为“姆佬”。“仫佬”一词在民族语 言中,就是“母亲”的意思。建国后统称仫佬族。绝大多数居住在广 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忻城、宜山、柳城、都安、环江、 河池等县境内,以及贵州部分地区。与壮族、汉族、瑶族、苗族、侗 族、毛南族、水族等民族杂居。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 仫佬族人口数为207352。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等。仫佬族 使用的仫佬语与毛南语、侗语、水语相近。大多数人兼通汉语,部分 人还会说壮语。通用汉字。
鞋”、“送嫁衣”,撑同样的“姐妹伞”,剪同样的发型,扎同样的辫子,甚至连举
止姿态都相近相似。若非亲友,真不知谁是新娘,谁是傧相。到了新郎家,十一个姑
娘一起登堂入室,热闹非常。

接亲的当天,许多地方都有设“歌卡”的习俗。男方一行人到女方村寨接亲时,要
唱答盘问方能通过“歌卡”进入新娘家。同样,女方送亲队伍到男家村寨也得答出问

仫佬族的祭祀活动多在节日中进行,过去凡遇重大节日,
全村或数村联合举行集体礼拜仪式,所祭神主,根据节期不
同而有所不同,每祭一次神,所用祭品的费用大家平摊,祭
祀活动后,祭品按户平分,称为“拈份”。个人所得的拈份,
回家后可用于祭祀祖先,然后作节日食品。四月八“牛生
日”,当天要让牛休息,并备鸡、鸭、酒、肉,蒸糯米饭祭
他们三人为一冬冬组共三冬冬人轮番人轮番用长筷子去抢放在瓦缸里的用长筷子去抢放在瓦缸里的三角粽但是三个人只能共三角粽但是三个人只能共用三只脚着地全靠手拉手用三只脚着地全靠手拉手脚扣脚在蹦跳中保持平衡脚扣脚在蹦跳中保持平衡一不小心失了平衡抢到的一不小心失了平衡抢到的粽子也会掉下地

仫佬族语言 仫佬族文字语言有什么特征

仫佬族语言 仫佬族文字语言有什么特征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仫佬族语言仫佬族文字语言有什么特征导语:仫佬族文字语言的特征有一句歌词写到:56个民族,56句话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我国不同地区都有他们自己不一样的方言,从改革开放以来才仫佬族文字语言的特征有一句歌词写到:56个民族,56句话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我国不同地区都有他们自己不一样的方言,从改革开放以来才都以普通话座位自己的母语。

可见我国文化的多元化,之前湖南卫视还举办汉语桥比赛,把我国文化推到最高点,每个人都了解到了我国文化的高深。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仫佬族文化详细了解他们的文字语言的特征吧。

仫佬语属汉藏语系的壮侗语族侗水语支。

仫佬语和侗语、水语、毛南语比较接近。

长期以来,由于仫佬族人民与汉、壮等兄弟民族经济文化交往密切,不少群众既会汉语,也会操壮语,有的还会说“土拐话”(汉语中的一种方言)。

但仫佬族却没有本民族的文字,而通用汉文字。

仫佬语称父为布、母为腻、兄为外、弟为侬、姐为遮、妹为诺、伯为巴、叔为梭、妻为卖、子为老、女为勒亚。

称马为骂、牛为顿、猪为墓、猫为妙、鸡为计、鸭为腰。

称门为堵、去为摆、饭为乌、手为纳、脚为顶、桥为久、酒为巧。

称吃饭为斩乌、穿衣为登谷,开门为凯朵、洗澡为沐很。

有许多基本词汇与壮、侗、水、毛难等族语言相同,它们同属我国南方古越人语的共同体中发展而来的。

现从声母、韵母、语言、语法、句子、词汇等方面简单介绍如下:声母:仫佬语的声母有单纯声母、鄂化声母和唇化声母等三种。

单纯声母有P、Ph、m、f、V等唇音声母和t、th、n、j、ts、ths、S等舌尖声母,还有C、Ch、n、j等舌面声母和k、Kn、y、r等舌后声母和喉生活常识分享。

少数民族仫佬族民俗文化科普介绍PPT教学课件

少数民族仫佬族民俗文化科普介绍PPT教学课件

宗教习俗
仫佬族的宗教信仰以道教为主, 有特定的祭祀仪式和经文,也有 一些民间信仰与道教相互融合。
传统音乐与舞蹈
在宗教仪式中,仫佬族的传统音 乐和舞蹈得以保留和传承,这些 表演形式丰富了他们的文化内涵 。
03
仫佬族的建筑与艺术特色
Chapter
仫佬族的传统建筑风格
依山傍水,注重风水
01
仫佬族的建筑多依山傍水,注重风水,认为这是顺应自然、和
传统节日
仫佬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如“牛 节”、“庙节”等,人们会进行
祭祀、祈福等活动。
节日习俗
在节日期间,仫佬族会准备丰盛 的食物,进行唱歌跳舞等娱乐活
动佬族人会展示和传 承传统手工艺,如刺绣、编织等

仫佬族的民间信仰与宗教习俗
民间信仰
仫佬族信仰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 ,认为万物有灵,对神灵和祖先 的祭祀活动是重要的传统。
起源传说
相传仫佬族起源于古代百 越族群,与壮、侗、水等 民族有近亲关系。
历史记载
在《史记》等古籍中,有 关于仫佬族先民的记载。
民族形成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仫 佬族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 文化的民族。
仫佬族的人口分布与地理分布
人口数量
据统计,目前全球仫佬族 人口约有数百万。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广西壮 族自治区和贵州省,以及 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国家 。
网络宣传
通过互联网平台宣传仫佬族民俗文化,扩大其影响力,让更多人了 解和关注。
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结合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艺术形式结合,创新发 展传统文化产业。
06
探索与实践:如何推广与传承 仫佬族民俗文化
Chapter
在学校教育中增加仫佬族民俗文化内容

仫佬族饮食 日常仫佬族日常食物都有哪些

仫佬族饮食 日常仫佬族日常食物都有哪些

仫佬族饮食日常仫佬族日常食物都有哪些>日常仫佬族食物,都有哪些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每个人家中的食物都会有所不同,只是在同一个民族里。

日常的食物都也不会相差多少。

但是不同的民族之间的食物相差的就会不同很多。

所以本期的仫佬族文化,就要带你一起来看看仫佬族日常的食物都有哪些。

白馍白馍是糯米制品,其做法是:先把糯米蒸成熟饭,放在石臼里捣烂,然后捏成拳头大的团子,吃时可用火烤,香甜爽口,也可用糖水煮食。

五色糯饭五色糯饭是一种风味食品,其制法是先用红、黄、黑三种颜色将泡好的糯米分别染色,以及不染色的白糯米放入蒸熟,便成了色美味好的五色糯饭了,由于染料取自花朵的天然汁液,而无毒无害无副作用,除具有特殊的香味外,还有防病祛邪、治疗腰酸骨痛的功效。

白炠肉白炠肉是仫佬山乡的一种风味食品。

其做法是:将整块的猪肉或整个的鸡鸭(去毛和内脏)放入水中白煮,肉熟后取出切成小块,然后配以调味汁食用。

做法讲究火候,只有八分熟。

斗糍粑“斗糍粑”是仫佬山乡在春节期间家用糯米饭舂制的,每逢大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的青壮年男子便摆开架式,高举"丁"字形榔锤,一上一下把糯米舂溶。

一日糯米饭舂溶后,青壮年妇女便取出来做成馍饼,先放在用鸡蛋黄或茶油抹过的大簸箩里,然后移到芭蕉叶上晾干,印盖花纹图案。

“斗糍耙”在仫佬山乡还是送礼的佳品呢!重阳酒重阳酒是仫佬山乡农家最喜欢的传统饮料。

重阳酒醇香扑鼻,越喝越想喝,往往哪时醉了都不晓得,醒来时头不晕。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仫佬山乡家家户户选出一部分上好的糯米熬酒。

重阳酒的制作方法与汉、壮族地区的甜酒制法相似,封密窖藏一段时间后才开坛饮用,它们来历还反映了仫佬人民纯朴善良的心地。

仫佬族“三月三”花婆节

仫佬族“三月三”花婆节

仫佬族“三月三”花婆节1. 引言1.1 什么是仫佬族“三月三”花婆节仫佬族“三月三”花婆节是仫佬族传统的重要节日,通常在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举行。

这个节日是仫佬族人民向花神祈祷丰收和喜悦的节日,也被视为仫佬族人民的新年。

在这一天,仫佬族人民会绚丽地打扮,戴上花冠,手持花篮,到田间地头或山林之间,唱歌跳舞,祈福祭神,庆祝丰收和新年的到来。

而花婆则是这个节日的重要角色,被认为是花神的化身,代表着生命之源和丰收的象征。

花婆节起源于仫佬族的传说,据说花婆是一位美丽善良的仙女,降临人间带来了美好和喜悦。

于是人们便在每年的三月三这一天,纪念花婆带来的祝福,祈求花神保佑他们幸福安康,生活富裕。

“三月三”花婆节是仫佬族人民的重要节日,承载着丰收和喜悦的美好祝愿,也是传承和弘扬仫佬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能够感受到仫佬族丰富的民俗风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2. 正文2.1 起源与传说仫佬族“三月三”花婆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的一个传说。

相传在古代,仫佬族的先祖们在参加完一场盛大的狩猎活动后,因为长时间的劳累和饥饿,大家都非常疲惫。

就在这个时候,一位美丽的女神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她手持一束花朵,身穿美丽的花衣,神态娴静动人。

女神告诉大家,这些花儿具有神奇的力量,可以让人们在疲惫中获得恢复和治愈。

仫佬族的先祖们被女神的美丽和神奇所吸引,纷纷凑上前去,希望能够得到女神的花儿。

女神看到大家的诚心和渴望,便将手中的花儿撒向了众人。

于是,大地上顿时开满了五彩斑斓、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鲜花,花香四溢,使人心旷神怡,疲惫的身心也得到了舒缓和恢复。

从那时起,仫佬族的先祖们为了纪念女神的恩赐和神奇,便决定每年在三月三这一天举行花婆节活动,以表达对女神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这就是仫佬族“三月三”花婆节起源的传说。

传说中的女神成为了花婆的象征,而花儿则成为了花婆节活动中的主要元素之一。

2.2 节日活动节日活动是仫佬族“三月三”花婆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仫佬族

仫佬族


【民族建筑】
仡佬族住房一般分作三间, 中间为堂屋,不住人。也 有分作两间者,一间作卧 室,一间作厨房。以前的 建筑形式有土筑房、篾编 房和石砌房、小树条编织 成的篱笆房、用枝枝作架 盖以茅草的塌塌房和四脚 棚。塌塌房檐下有矮小墙 壁,四脚棚一般成三角形, 屋檐触地。还有一种穿斗 房(也称“高架房”),用 大木柱和厚木板建成,以 瓦片或薄石板盖顶。

公元前130年,汉朝以夜郎地设置犍为郡,前111年又分 设群。从此,这一带与中原地区的联系逐渐密切。汉族封建 社会的生产方式影响了僚人社会,从而缓慢地向封建社会过 渡。7世纪时,唐朝在今贵州省北部僚人居住地区,建立了 羁縻州、县。这时,僚人社会的生产力已发展到了相当高的 水平。农民生产的稻、麦等粮食已有一部分作为商品在市场 出售,他们纺织的“僚布”质量也很好,成了上缴封建王朝 的贡品。 • 自唐、宋到清代,仡佬族处于封建王朝和当地土官的统治 之下,受尽了压迫和剥削。元、明时期、仡佬族地区大都为 当地的土司所统治。后来,这里又建立了卫、所、屯、堡等 军事机构。明末开始“改土归流”,到清代雍正年间,仡佬 族地区的“改土归流”基本完成,仡佬族人民从此在流官的 统治之下。 清末及民国初年,仡佬族人口急剧减少,居住 区域迅速缩小,仡佬族聚居地多呈点状分布在其他各民族生 活区域之间,而各地的仡佬族人在与周围其他民族的共同生 活中,通过互相影响互相学习,其生活习俗、饮食服饰等方 方面面也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 但在贵州黔西、大方等 彝族安姓土司,仍保留了他们的政治、经济势力,直到新中 国成立前夕,还对当地仡佬族及其他民族的农民进行着残酷 的剥削。
仫佬族服饰 --五彩贯珠


仡佬族男子多穿对襟上衣,长裤,白布或青 布包头,穿元宝鞋或云勾鞋。妇女一般穿及 腰短上衣,袖背上绣有鳞状花纹,下配无褶 长筒裙。裙由三段组成,中间用土红色羊毛 织成,上下两段是麻织条纹土布。外套圆领 无袖、前短后长的贯头衣,头盘大发髻,用 三条一丈多的布包之,后面露出六个头穗。 少女喜欢戴一端绣有红、黄、绿、紫等彩色 花边的黑色头巾。以银首饰装饰,穿翘尖绣 花鞋。也有穿石衽大襟短衣、长裤,衣袖宽 短,襟及环肩以宽边装饰,裤较短,裤脚较 窄。仡佬族妇女擅长于纺织,服装面料都是 自织自染的细布,结实耐用,朴素大方。

仫佬族

仫佬族

农历正月初一春节开始到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灶王爷上天、十二月三十日(大年)的除夕,一年之中几乎月月有节日。

如春节、观音节、花婆节、牛诞节、依饭节、走坡节等等。

全年的每个节日都有其活动的形式与风格。

春节为一年诸节中时间最长的一个节,与除夕的活动联为一体。

除夕是前一年的节日的终结,也是另一年节日的开端——春节的前奏。

因此,就两者的关系来看,它们是同一个节日的两个部分,时间的界线把它们划为新年与旧年两半。

大体说来,春节(即过农历年)为正月初一凌晨开始至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

初一清早鸡刚刚啼叫,各家各户的家庭主妇马上点燃一束香火和一个火把,挑上桶快步出门,向平日取水食用的地方跑去。

到了水边,先把带来的香插上,然后往水里丢几枚硬币给水神爷爷,将“新水”挑回家中。

家里的人早就在大门口守侯,水一到,每人都喝上一碗,然后才去睡觉。

民间认为,新水有神奇的作用,人喝了人兴旺,牛喝了牛健壮,猪喝了猪长得快,新水染布布发亮,洗米煮饭喷喷香,熬出的米酒香又甜。

全村第一位挑到新水的人最为吉利,能给家庭带来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因此时刻一到,家家争先恐后地向河边泉边奔跑,一星星香火,一串串火把,闪烁着,游动着,在夜色里形成一幅美丽的夜景图。

初一早上,全家吃水圆。

当天均吃素食。

初二早上用香纸敬财神爷,在天未亮到放亮之间燃放鞭炮,然后才出外拜年和请客吃饭、参加各种文娱活动。

正月十五之夜到别人家的菜园摘几片菜叶回来,没有蔬菜,青草也要抓一把,称为“偷青”。

民间认为,会给家中带来清洁平安。

出嫁的妇女年初二回娘家。

娘家在女儿回家的前后,送糯米糍粑给女儿各一次,每次为二、三担,每担20余斤。

女儿回家,带一些肉、鸡、鸭腿等礼物。

在娘家住一两天之后即回夫家。

正月十五闹元宵、耍龙灯。

不少地方这一天杀鸡、吃糍粑聚餐。

年节结束。

年节有十一忌:(一)忌天亮才起床。

大年初一这天要天未亮就起床,不然的话这一年田土会崩溃。

(二)忌打破东西和拨火。

否则缝衣断针锄地断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仫佬族
(一)民族简介 (二)特色饭菜 (三)特色小吃
(一)民族简介
仫佬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一个山地民族。他 们自称“伶”、“谨”。壮族称之为“布 谨”,汉族称之为“姆 佬”。“仫佬”一 词在民族语言中,就是“母亲”的意思。建 国后统称仫佬族。绝大多数居住在广西罗城 仫佬族自治县 .
(二)特色饭菜
白馍与白炠肉
五色糯饭
五色糯饭是一种风味食品, 其制法是先用红、黄、黑 三种颜色将泡好的糯米饭了,由 于染料取自花朵的天然汁 液,而无毒无害无副作用, 除具有特殊的香味外,还 有防病祛邪、治疗腰酸骨 痛的功效。
狗舌糍耙与斗糍耙
“狗舌糍耙”扁长柔软,形 似狗舌,其名由此得来。 它松软可口,味道甜美, 再撒上香香的芝麻糖粉, 那更令人回味无穷,它是 仫佬族男女青年"走坡"时 节唱罢山歌后互相交换的 食品。意味着爱情像芝麻 糖那样香甜。 “斗糍粑”是仫佬山乡在春节 期间家用糯米饭舂制的,每 逢大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 的青壮年男子便摆开架式, 高举"丁"字形榔锤,一上一 下把糯米舂溶。一日糯米饭 舂溶后,青壮年妇女便取出 来做成馍饼,先放在用鸡蛋 黄或茶油抹过的大簸箩里, 然后移到芭蕉叶上晾干,印 盖花纹图案。“斗糍耙”在 仫佬山乡还是送礼的佳品呢!
(三)特色小吃 芋头糕:百糕中的珍品
豆腐花:也叫豆腐脑
油堆:外酥里嫩
滤粉:百吃不厌
艾糍粑:制作工序繁多,只有在清 明节期间才能吃到它,所以特回味
THE END!
THANK YOU!!!
白馍是糯米制品,其 做法是:先把糯米蒸 成熟饭,放在石臼里 捣烂,然后捏成拳头 大的团子,吃时可用 火烤,香甜爽口,也 可用糖水煮食。 白炠肉是仫佬山乡的 一种风味食品。其做 法是:将整块的猪肉 或整个的鸡鸭(去毛和 内脏)放入水中白煮, 肉熟后取出切成小块, 然后配以调味汁食用。 做法讲究火候,只有 八分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