仫佬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目录
仫佬族的婚俗
• 仫佬族青年男女历来实行自由恋爱,除节日、集会和赶集时的交往相识之外,主要 的恋爱方式就是在“走坡”中传歌互答交友。“走坡”的季节是阳春三月和八月金秋, 年轻人身穿盛装,男女各自结伴,到集市上寻找对歌的伙伴。找到满意的对手后,就 邀到风景美丽的山坡草坪上开始对唱,以歌为媒,一问一答,相互满意,互赠信物。 最后托媒人通报家长,确定婚期成亲。

地炉建于堂屋内大门两侧或厨房中。先在地上挖个坑,在坑中
用砖砌好炉子,炉旁安放一个大水坛,坛口与地炉口都略高于地面,
以避污水流入。炉前砌一个煤坑,上面盖块活动的板子。炉子除掏
灰的炉门外,以及坛子的周围,全都用泥土填平,表面还得打上三
合土。地炉一天到晚都不熄灭,水坛中总有热水。除随时可架锅做
饭外,冬天象土暖气设备一样,使堂屋舒适温暖。特别是在潮湿多
下餐再吃也不用再加热。平时一般都喝生水。仫佬族烹调肉类习惯于
“白氽”,即把大块猪肉或宰净的整个鸡鸭放入水中白煮,然后切成
小块,食用时再加盐,或蘸盐水。鱼类多用油煎,牛肉常作单炒。

仫佬族喜食酸辣,家家备有酸坛腌制各种腌菜,有腌豆角、蒜头
等。民间早、中两餐,只用酸辣小菜佐饭。蔬菜习惯先用水煮,再加
油盐。当地特产煤砂罐是仫佬族特有的烧饭、菜、烧茶的饮具。
歌才能进新郎的家门。有时从早一直唱到晚,围观看热闹的人挤得水泄不通。最后若
答不上来,那就自问自答,或由家长出面唱“和解歌”,宣告“栏门歌”结束。在长
时间的对歌中,主人要供应好吃好喝给客人,以保证对歌时精力旺盛,情绪饱满。

新娘进屋后,许多地方要“闹歌堂”,即在洞房内外摆擂台赛歌,男女唱答。高潮
时,喝彩声、欢笑声响成一片,成了青年人显露才华的极好场所。
“冬”为胜者。三角粽是仫
佬族依饭节的吉祥物,仫佬
族人相信,谁抢得多,得到
的福气也越多。
回目录
雨的季节,屋里的粮食和衣物等都不致发霉。逢年过节,家人亲友
就围着地炉吃“火锅”,非常方便。因为仫佬族地区产无烟煤,所
以使用地炉十分普遍。
回首页
仫佬族的服饰
• 仫佬族的服饰都有自己的特点,但因长期与汉、壮 族交错杂居,互相影响,在一些方面已基本上与附近 的汉、壮族相同。

仫佬族服饰六七十年前一直保持着古代僚人的特
点。如妇女上衣很短,仅及腰,袖背上全部绣上鳞状
花纹。下穿无褶筒裙,脚上穿的是钩尖鞋。男子多穿
对襟衣,男女均以长帕包头。仫佬族的衣服,一般尚
深青色。过去大都是自纺、自织、自缝。近代都已改
装,与当地汉、壮族的衣服没有多大差别。男子穿的
都是对襟上衣、长裤,年老的穿琵琶襟上衣;一般穿
草鞋,跣足的不多。过去姑娘梳辫,出嫁后结髻,现
回目录
仫佬族的饮食
仫佬族大都习惯日食三餐,早餐为粥,午餐食用早餐留下的粥,晚 餐吃米饭和比较丰富的菜肴。农忙季节一般都是早餐吃粥,午餐和晚 餐为饭。红薯是仫佬族主要辅助粮之一。黄豆平时的都经炒、煮后吃, 节日和婚丧大事时用来制作豆腐。每年秋天,家家都要做二十至三十 斤的豆酱,用以佐粥。
百度文库

仫佬族一向喜冷食,饭菜煮熟之后,晾凉了才吃,一餐吃不完,
仫佬族的简介
仫佬族的婚俗
仫佬族的历史
仫佬族的建筑
仫佬族的饮食
仫佬族的节日 仫佬族的服饰
看完了就 点这儿。
仫佬族的文化艺术 仫佬族的宗教信仰
仫佬族的简介
仫佬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一个山地民族。他们自称“伶”、“谨”。 壮族称之为“布谨”,汉族称之为“姆佬”。“仫佬”一词在民族语 言中,就是“母亲”的意思。建国后统称仫佬族。绝大多数居住在广 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忻城、宜山、柳城、都安、环江、 河池等县境内,以及贵州部分地区。与壮族、汉族、瑶族、苗族、侗 族、毛南族、水族等民族杂居。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 仫佬族人口数为207352。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等。仫佬族 使用的仫佬语与毛南语、侗语、水语相近。大多数人兼通汉语,部分 人还会说壮语。通用汉字。
拜“牛栏神”,并给牛吃一团糯米饭。
回目录
仫佬族的节日
抢糍粑
依饭节 又称“敬依饭公爷”、“喜乐愿”、 “祖先愿”、“贺香火”等,是仫佬族祭

抢糍粑是仫佬族最热闹
的活动。他们三人为一“冬”
(组),共三“冬”人轮番
用长筷子去抢放在瓦缸里的
祖、祭神,保护人畜平安和庆丰收的祭祀
三角粽,但是三个人只能共
活动,是他们传统的盛大节日。“依饭节” 用三只脚着地,全靠手拉手、
为期两天,家家包粽,作糯米饭,杀鸡鸭, 邀请亲友来家饮宴。如今,仫佬族过"依 饭节"时,加入了富有时代气息的东西, 如演新戏,唱新歌,进行各种体育比赛及
经贸活动等,增进了民族的团结。
脚扣脚在蹦跳中保持平衡, 一不小心失了平衡,抢到的 粽子也会掉下地。一时之间 满场喝彩呐喊和击鼓助威声 不绝,直到缸里的粽粑抢完 为止,抢得粽粑最多的一

仫佬族的祭祀活动多在节日中进行,过去凡遇重大节日,
全村或数村联合举行集体礼拜仪式,所祭神主,根据节期不
同而有所不同,每祭一次神,所用祭品的费用大家平摊,祭
祀活动后,祭品按户平分,称为“拈份”。个人所得的拈份,
回家后可用于祭祀祖先,然后作节日食品。四月八“牛生
日”,当天要让牛休息,并备鸡、鸭、酒、肉,蒸糯米饭祭

仫佬族典型食品有:豆腐肴;白馍,仫佬族传统点心,用熟糯米
饭制成。
回目录
仫佬族的建筑
▪ 仫佬族聚居区内,山岭绵延起伏,武阳江、龙江流贯其间。在大石 山与土山丘陵的交错中,有纵横不等的峡谷平坝。仫佬族多住在山 区或半山区,依山傍水建立村落。仫佬民居,多为砖墙、瓦顶、矮 楼建筑。无论是在平地或是斜坡上,房基都要修成高出地面30至60 公分的地台。墙基以火砖砌成。人住底层,楼上是仓房。民居中最 突出的特点是以地炉取暖做饭,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在多已剪发。饰物有银质的耳环、手镯、戒指等。
回目录 回目录
仫佬族的宗教信仰
仫佬族没有统一的宗教,由其先民的自然崇拜,发展到信 仰多神。过去仫佬族地区佛寺众多,即信佛教,又信道教。 在道教之中又分茅山教和梅山教两种。仫佬族信仰多神,十 分复杂,有家神和外神两种,这是仫佬族地区科学技术没有 完全普及的缘故,人们过去对自然界许多现象,对人自身的 生老病死现象迷惑不解,于是把美好、善良的愿望寄托于鬼 神的意志。如今仫佬族地区信教的群众已经很少了。
杂,耗费颇大。也有入赘的。丧葬仪式隆重,墓葬信风水龙脉。
回目录 回目录
仫佬族的历史
▪ 仫佬族是由古代的“僚人”发展演变而来
的,晋人常璩《华阳公志。南中志》中, 即有关于“僚人”在云贵高原云岭山脉南 沿一带活动的记载。唐宋以后,《岭外代 答》、《溪蛮丛笑》等史籍中出现了 “僚”、“伶”人们共同体的记述。《天 河县志》、《大清一统志》说:“伶人又 名僚,俗名姆佬”,可见仫佬与僚、伶有 密切的渊源关系。学术界一般认为,仫佬 族是从僚、伶中分化出来形成的单一民族, 其时间大约在宋代。

媒人先由男方拜托,女方家若同意,就把女儿的生辰八字交给媒人转递男方。男
方父母收到女方八字后,认为与儿子的八字相合,这门亲事基本大功告成。

接亲方式各地略有差别,最有趣的是“送嫁十姊妹”。新娘过门前一个月,同村
寨的同辈姑娘自愿组成十人傧相,到未婚新娘家做姐妹,与新娘日夜相伴,帮她做新
鞋,缝嫁衣,备妆奁。成亲的那天,十姐妹与新娘打扮得一模一样,穿相同的“情人

仫佬族住的多是泥墙瓦顶平房,屋内有专烧煤的地炉。以稻米、
玉米、薯类为主食,忌食猫、蛇肉。衣服尚青色。至清代,仫佬族妇
女仍穿统裙,今已穿大襟衣、长裤,梳辫结髻,饰以耳环、手镯、戒
指。男着对襟唐装。 过去,婚姻多为家长包办,少数在“走坡”中恋
爱成亲的,亦须经家长同意。盛行早婚,有婚后女方在一段时间内
“不落夫家”的习俗,生育后始居夫家。与壮族、汉族通婚。婚仪繁
鞋”、“送嫁衣”,撑同样的“姐妹伞”,剪同样的发型,扎同样的辫子,甚至连举
止姿态都相近相似。若非亲友,真不知谁是新娘,谁是傧相。到了新郎家,十一个姑
娘一起登堂入室,热闹非常。

接亲的当天,许多地方都有设“歌卡”的习俗。男方一行人到女方村寨接亲时,要
唱答盘问方能通过“歌卡”进入新娘家。同样,女方送亲队伍到男家村寨也得答出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