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分一分与除法—分桃子》说课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分桃子”_教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分桃子”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32——33页“分桃子”,教材是通过学生动手分一分,体验平均分的意义感受平均分与生活的联系。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了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后续学习、体会除法意义的重要基础。
二、学生分析: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分东西的生活经验,进行“分一分”的实践活动,知道“同样多”或“一样多”就是“平均分”。
在“分一分”系列活动过程中体会“平均分”的意义,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平均分,为学生认识除法的意义打下认知基础。
三、学习目标:1、让学生经历“分一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知道平均分是分得同样多。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简单问题能力。
3、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会与他人合作意识。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先请同学们看一段动画片(课件演示,教师讲述)有一天,猴妈妈上山摘桃子,看到又红又大的桃子,猴妈妈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它想,这回我的两个小宝宝可以美美的吃上一顿了。
猴妈妈摘了满满的一筐桃子,高高兴兴的下山了。
可是刚走到半山腰,猴妈妈数了数筐里的桃子又为难了,这8个桃子该怎么给两个小宝宝分哪?(停止播放)师: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猴妈妈想办法来分一分吗?生:愿意。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帮助猴妈妈分一分(板书:分一分)(二)、动手操作,认识平均分1、动手操作,体会“分”的结果的不同形式。
师:先想一想应该怎样分?也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
想好的同学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和大家说一说?(生汇报)生1:聪明的猴子分给7个,不聪明的分给1个生2:大猴子分给3个,小猴子分5个生3:听话的猴子分7个,不听话的分1个生:乖巧的猴子分6个,不乖巧的分2个生:每个猴子都分给4个(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2、初步体会平均分师:同学们想出这么多办法,真了不起!哪一种分法使两只猴子都满意哪?生:每只猴子都得到4个师:8个桃子分给两只猴子,每只猴子得到4个,两只猴子都会满意,那也就是两只猴子的得到的同样多。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观摩课《分桃子》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观摩课《分桃子》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桃子》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第一课时,在课本第32页和33页,属于“数与代数”的知识领域。
是在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及会用2--5的乘法口诀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平均数”和“分数”的基础。
教材呈现的是三个分层递进的操作活动:分桃子、分鱼、分骨头。
通过这几个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感知、合作学习、个体反思的认知过程,从中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喜爱童话故事,为此我将三个活动改编成一个完整的童话故事,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及教材特点和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实物操作、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能力,能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3)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感受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
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验平均分的意义是本课的重点。
正确理解平均分的意义,能完成从操作水平到表象水平的转换;并能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和有剩余是本课的难点。
学生能对实物进行平均分是本课教学的关键。
课前需要准备的教具、学具有:电脑课件、圆片、小棒、动物头像等。
(接下来我说说本课的教法和学法)二、说教法和学法《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热情很高,但学习活动缺乏有序性和自主性,为此我主要采用情境创设法、引导探究法和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他们在趣味盎然的情境中自主学习、获得新知。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因此我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引导学生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索,让他们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桃子》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桃子》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说教材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中的一篇数学故事《分桃子》。
本故事主要讲述了八只小猴子在一起分享桃子的过程,通过这个故事,帮助学生了解等分概念、分组、合并等数学基本概念和操作,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归纳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等分的概念,能够将物品等分成若干份。
–掌握合并的操作,能够将若干份物品合并成一份。
–运用等分和合并的操作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分享与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的细心观察和归纳总结能力。
三、教学重点•理解等分的概念,能够将物品等分成若干份。
•掌握合并的操作,能够将若干份物品合并成一份。
四、教学难点•运用等分和合并的操作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内容与过程安排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分组和合并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 新课呈现(10分钟)通过教师讲述故事《分桃子》,让学生了解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 八只小猴子有几个? - 八只小猴子为什么要分桃子? - 每只小猴子分到几个桃子?教师通过故事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等分的概念和操作。
3. 学习任务(20分钟)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模仿故事中的情境,分别将8个桃子分成2份、4份和8份。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思考以下问题: - 8个桃子分成几份,每份有几个? - 如何将8个桃子分成指定份数?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4. 合并与运算(2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多份桃子合并成一份,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合并的操作。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 - 当桃子合并时,每次合并的数量是多少? - 合并多少次后能将所有桃子合并成一份?通过讨论和实际操作,锻炼学生的观察和推理能力。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桃子》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桃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了解分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规则,掌握分数的读法、写法和比较大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掌握分数的读法、写法和比较大小。
2.教学难点:在分数的运算中,学生容易出现概念混淆和运算错误的问题,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桃子》2.工具:黑板、彩色笔、卡片、桃子模型3.素材:分数读物、分数计算练习题、分数比较练习题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分数的真实应用场景,如分享水果或糖果,在班级中引入分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分数的实际意义。
2. 掌握分数的概念(10分钟)•引导学生观察桃子模型,并将其分为若干等分,将每一等分视为一个单位分,引导学生了解分数的概念,并通过黑板上的分数图形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
3. 分数的读法和写法(10分钟)•通过示范和练习,教导学生分数的读法和写法,如“1/2”读作“一个半”、“2/3”读作“两个三分之二”。
4. 分数的比较(15分钟)•通过组织小组活动,给学生分发卡片,上面分别写着不同的分数,要求学生按照大小顺序排列自己手中的分数卡片,从而锻炼学生比较分数大小的能力。
5. 分数的加减(20分钟)•通过桃子模型和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即桃子的分配和合并,巩固分数的加减运算规则。
6. 讲解练习题(15分钟)•针对教材中的分数计算练习题和分数比较练习题,进行讲解和解答,帮助学生掌握分数的运算和比较方法。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分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规则,还培养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分桃子》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分桃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理解故事《分桃子》并记住故事的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分桃子运算。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分享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教材: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2.教材内容:《分桃子》故事三、教学准备1.PPT或黑板2.《分桃子》故事图片或大字卡片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用PPT或黑板向学生展示《分桃子》故事的图片或大字卡片,并引导学生猜测故事的大概内容。
2. 讲解故事(10分钟)教师通过朗读、解释和讲述的形式,向学生讲解故事《分桃子》的内容、情节和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3. 初步理解(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与学生进行互动,帮助学生初步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故事中表达的意义。
例如:•故事中的哪一个角色最后变得开心了?•为什么小猴子会把桃子分给小朋友们?4. 数学运算(15分钟)教师提供数学运算的问题,让学生根据故事中的情景进行运算。
示例问题: 1. 小猴子有8个桃子,他想分给3个朋友,每个人分几个桃子?2. 小猴子有16个桃子,他想分给4个朋友,每个人分几个桃子?5. 分组活动(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讨论故事中的一个情节,例如小猴子如何决定将桃子分给小朋友们、小朋友们怎样感谢小猴子等。
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进行汇报。
6. 情感教育(10分钟)教师通过反思故事《分桃子》中的情节和人物的行为,引导学生思考分享、帮助别人和乐于助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感恩和分享意识。
7. 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整节课进行总结,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并询问学生对于故事和课堂的感受。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上的数学运算题目。
2.思考并写下分享和乐于助人的意义和重要性。
以上为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分桃子》教案,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内容,并运用数学运算进行学习和思考。
通过故事和数学运算,培养学生的分享和乐于助人的意识。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分物游戏》分一分与除法教学复习说课研讨课件
分一分与除法 分物游戏
一、情景创设 一天,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摘桃子,俩 人合作摘了4个桃子,回来后,开始分桃子。
二、问题探究
同学们帮他们想一想,4个桃子分给 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吃几个好呢?
分一分,说一说 每只猴子能分到几个桃子?
这样分的一样 多了。
刚同才我学分的们们的这分方东分几法种西法最都方时公常有法平,会道呢理你碰?到们,认分日常为得一哪生种样活中 多和不一样多的事物。
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 9 个。 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 6 个。 平均分成6份,每份有 3 个。 平均分成9份,每份有 2 个。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 动,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小结
平均分的意义,把物体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 就是平均分。
可以1个1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
数学二年级 上册
同样多最公平
分萝卜
每只小兔分到的萝卜一样多, 每只小兔分到几根萝卜?
12根萝卜,我要两根两根的分给3只
小兔子。最后每只兔子可以分到 根 萝卜。4
大家仔细想一想,还可以怎么分呢?
分骨头
每只小狗分到的骨头一样多, 每只小狗分到几根骨头?
15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小狗,平均5 每只 小狗可以分到 根骨头。
探索新知 4根4根地分。
探索新知 15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狗,每只狗分到几根?
就是把15平均分成3份, 求每份是多少,其中的 一份就是一只狗分到的 数量。
探索新知 运用不同的记录方法记录数据:
用圈代表狗,每 次分1根,5次分 完。
用五角星代表狗,先2 根2根地分,剩下的再1 根1根地分,4次分完。
两只猴子分到的一样多, 因为两只猴子分到的一样多。 都分到2个桃子,很公平。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分一分与除法》单元详案[名师]
《分一分与除法》单元详案第一节分桃子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分桃子”的活动过程,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知道平均分是分得同样多。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具体、直观的数学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自主探索的精神、信心和与同伴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经历“分桃子”的活动过程,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知道平均分是分得同样多。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故事引入、课件出示8个桃子图。
(1)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喜欢听童话故事对不对?(2)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小猴子”的故事。
森林里住着小猴子一家,猴妈妈特别疼爱他的两个猴宝宝,他经常给猴宝宝带一些好吃的、好玩的。
一天,猴妈妈在果园里摘了8个桃子带回家,分给猴宝宝,小猴子们可高兴了。
同学们,你来猜一猜猴妈妈是怎么分的呢?现在请你们扮猴子妈妈,用手中的8个圆片代表桃子,动手分一分,看一看这8个桃子可以怎么分?2、学生动手分桃子,教师巡视辅导个别学生。
3、汇报与交流。
(1)谁愿意把你的分法展示给大家看呢?(请不同分法的学生上讲台展示并说一说)(2)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整理并板书。
(3)如果你们是这2只可爱的小猴子,妈妈的这种分法,你们会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4)同学们说得非常好!那你们说怎样才会最公平呢?(5)请你们再动手分一分。
(生汇报)(6)通过你们这么一分,现在每只小猴拿到的桃子就是同样多了。
二、关注过程,自主发展。
1、通过分类,提示“平均分”。
现在猴妈妈又拿出6个小木块,要小猴子把它们分成2堆。
你们想想它会怎样分。
2、同桌之间摆一摆、说一说。
3、小组汇报。
4、教师整理板书。
(1)同学们真聪明!原来猴妈妈出的这道题有多种答案想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分法。
说一说,哪种分法使每份分得的结果是同样多?(2)大家说得真棒!聪明星奖给你们。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分桃子》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分桃子》教案教学目标
•理解“分”的概念。
•学习一个用手玩的游戏,培养合作精神。
•通过主题活动,体验分享的乐趣,培养不恋私利的美德。
教学重难点
•分享是一种美德和快乐。
•分的结果需要“公平”和“平等”。
教学准备
•《分桃子》故事图片或课件
•《分桃子》手游规则
•2-3个桃子模型(可以画出来剪下来),每个桃子分成若干等份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利用图片或课件展示《分桃子》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思考“分”的概念。
游戏体验
1.按照规则,给每位学生一个桃子。
2.学生们需要利用双手模拟剥桃子的动作,把桃子分成若干等份,然后互相交换等份,直到每个人拥有相同数量的桃子。
活动小结
1.通过游戏体验,学生们对“分”的概念更为深入地理解。
2.在游戏时,学生们需要互相合作,分享等份,这也培养了孩子们的互助精神。
3.如果游戏分配不公平,也将引导学生们思考“公平”和“平等”是多么重要,培养孩子们不恋私利的品质。
总结
本节课旨在通过《分桃子》的故事情节和手玩游戏,培养学生们的分享精神,使孩子们对“公平”和“平等”的重要性有更深入的认识。
同时,课程还能锻炼学生们合作精神,培养他们不恋私利的品质,对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意义深远。
分桃子说课稿
分桃子说课稿一、教学内容1、教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小数目的平均分,通过分桃子的过程使学生感受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体验平均分的意义,为今后继续认识除法做了铺垫。
综观全部教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乘法口诀,这为本课教学提供了知识铺垫的思路孕伏,而本课教学又为今后继续学习除数奠定基础,因而本节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分桃子》是除法这个单元的第一课。
这一课主要要解决的问题有2个。
认识什么是平均分,怎样才能平均分。
2、学生:小学二年级学生充满好奇心和对数学学习的激情,但他们由于受到认知水平的限制以及生活经验的缺乏,很难只通过课本和教师的直接讲授来学习,他们天生好动,思维活跃,喜欢动手,多通过直接体验、亲身实践来积累经验,对自己感兴趣的事会全身心投入,他们是由兴趣而进入学习过程的。
3、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中心任务,所有教学环节都是为此服务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
根据这一要求和本节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理解平均分的方法,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
3、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二、设计理念《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和方法应由学生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做数学”,本节课教学中力求体现:1、建立新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教师角色转变;2、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由“学会”变为“会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紧密联系学生现有的知识背景与生活实际,使数学生活化、活动化,重视学生学习经历与体验,强调在过程中理解与发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分桃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分桃子”一、引言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将物品进行均分的情况。
在小学数学中,学习分一分与除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围绕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学习内容——“分一分与除法”,特别是其中一个有趣的问题——“分桃子”,进行详细介绍和解析。
二、分桃子问题问题描述小明参加了一个爱心活动,在活动结束后,组织者给每个同学一些桃子作为奖励。
假设小明和他的三个好朋友一共收到了20个桃子。
小明想要把这些桃子公平地分给自己和他的朋友们,请问应该如何分配呢?解决思路首先,我们可以设定一个变量进行思考,假设每个人分到的桃子数为x个。
由于一共有四个人需要分桃子,所以可得等式:4x = 20这是一个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对等式两边同时除以4,即可解得结果:x = 5因此,小明和他的朋友们每人应该分到5个桃子。
解决过程1.假设每人分到的桃子数为x个;2.根据等式4x = 20,我们对等式两边同时除以4,即可得到x = 5;3.小明和他的朋友们每人应该分到5个桃子。
三、分一分与除法在分桃子问题中,我们使用了一种常见的数学运算——除法。
除法是一种将被除数分成若干等分的运算方式,以求得每份的数量。
除法的定义对于两个数a和b(其中b不为0),我们可以用a除以b,得到商和余数。
其中,商表示将a平均分成b份,每份的数量,余数则表示没有被平均分完的部分。
例如,对于20除以3,我们可以得到商为6,余数为2,即20除以3等于6余2,表示将20平均分成3份,每份6个,还剩下2个。
除法的性质除法具有以下基本性质:1.若a能被b整除,即余数为0,那么a可以被b整除;2.若a被b整除,那么a一定是b的倍数。
除法的应用除法运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1.平分食物:将食物平均分给每个人,确保每个人都能获得公平的份额;2.时间规划:将一段时间均分给不同的活动,保证每个活动都有充足的时间;3.今日任务:将一天的学习任务分配到不同的时间段,以提高学习效率。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桃子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桃子》焦岱镇中心学校崔利平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第一课时《分桃子》。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基础是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已经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
本单元的标题为《分一分与除法》,体现了动手操作与概念思考对于除法意义的重要性。
开展“分一分”活动,可以让学生由浅入深体会除法意义。
因此,在教学《分桃子》这节课时,我准备充分利用教科书所提供的情境,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逐步体会什么是“同样多”、“一样多”、“平均分”。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能力为主,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
因此,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如:动手、动口、动脑),这样更易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但是,二年级学生在动手操作时,目的性不够明确,操作有困难,这就需要教师作出正确的引导与评价。
三、教学目标分析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能力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
根据这一要求和本节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确定以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学活动中,初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经历小组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重点是: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感受平均分的过程难点是: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平均分,并用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
课前准备:情境图小圆片小棒智慧星(更直观易懂)五、教学过程分析: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认知特征,我将本课教学过程设计为四个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贴挂图,创设故事情境同学们,今天是小熊生日。
分桃子教案
《分桃子》教学设计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学科:数学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学生预习教材,初步了解知识,准备小棒教学课题: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32页“分桃子”教学目标:1、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得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能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3、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剩余的个数小于份数。
教材分析:教材是通过学生动手分一分,体验平均分的意义感受平均分与生活的联系。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了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后续学习、体会除法意义的重要基础。
教学重点:知道平均分的含义,会将物体平均分。
教学难点:在分一分的过程中,抽象出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准备:教具:自制课件、圆片、小棒学生分析: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分东西的生活经验,进行“分一分”的实践活动,知道“同样多”或“一样多”就是“平均分”。
在“分一分”系列活动过程中体会“平均分”的意义,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平均分,为学生认识除法的意义打下认知基础。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个谜语,想猜猜吗?课件出示谜语(小姐生来嘴儿歪,粉红脸蛋擦起来,麻脸娃娃肚里藏,五月仙果人人爱。
)谜底是一种水果,猜出是什么水果了吗?(桃子)对是桃子,你们喜欢吃桃子吗?在小动物中谁最爱吃桃子?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师生问候。
(设计意图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首先从创设“猜猜看它是什么动物”这一有趣的情境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们以高昂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
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猴子,有猴妈妈和两个可爱的猴宝宝。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桃子》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桃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的概念,认识和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2.通过“分桃子”这一情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考能力;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教具等教学辅助材料。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材中相关内容;–完成课前作业。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1.呈现情境: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教室中的花盆,并与学生进行交流。
–教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如何平均分配花盆里的花朵呢?–学生:…–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知识——分数。
2.导入目标:教师出示一段话,让学生观察。
–教师:请看这段话:“小明将一堆桃子分给他的五个朋友,每人分得桃子的多少?”3.导入问题:教师提问学生。
–教师:你们觉得这个问题用什么方式可以表示出来呢?第二步:梳理概念1.学习分数的概念:教师出示画有分数的卡片,让学生观察。
–教师:请看这些卡片,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学生:…2.学习分数的读法和表示方法:教师板书示范,学生模仿。
–教师:我们学习的分数一般有两部分,上面的数字叫分子,下面的数字叫分母。
请先看一下这个分数的读法,然后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3.分数的大小比较:教师出示几个分数,让学生根据先前学习的知识进行大小比较。
–教师:请观察这几个分数,并判断它们的大小关系。
第三步:活动设计1.学习分数的意义:教师出示一些实际物品(如小球、小块果汁糖等),用来进行分数的实物操作演示。
–教师:请看这些小球,如果我们把它们平均分给几个人,每个人可以得到多少个小球呢?2.分桃子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桃子的活动,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师:同学们,我们来进行一个分桃子的活动。
记住,要平均分给每个人,每人要得到几个桃子呢?第四步:总结归纳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分数的读法、表示方法和大小比较。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分物游戏》分一分与除法课件教学说课
分物游戏
1.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小数目物体进 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体会平均分的 意义;
2. 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方法,能按要求 把一定数量的物体平均分。
分桃子。每只猴子能分到几个桃子?分一分,说 一说。
每只猴子分到2个桃子。
分萝卜。每只小兔分到的萝卜一样多,每只小兔分 到几根萝卜?
分骨头。15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狗,每只狗分到 几根?
每只狗分到5根骨头。
1.填一填。
每个花瓶插的花一样多,每瓶插 4 枝花。 平均每个铅笔盒放 7 支铅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是平均分的在 括号里画“√”。
√
√
这节课我们学了:
把一些物体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 做平均分。
把同样数量的物体平均分,分的份数越多, 每份的个数越少;分的份数越少,每份的个数越 多。
分萝卜。每只小兔分到的萝卜一样多,每只小兔 分到几根萝卜?
每只小兔分到4根萝卜。
分萝卜。每只小兔分到的萝卜一样多,每只小兔 分到几根萝卜?
每只小兔分到4根萝卜。
分萝卜。每只小兔分到的萝卜一样多,每只小兔 分到几根萝卜?
每只小兔分到4根萝卜。
分骨头。15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狗,每只狗分到 几根?
数学二年级
上册
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
分糖果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报告你们一个好消息,我们班在上个月被评为“月 模范班级”,为了奖励同学们,我买了一些糖果,想请同学 们帮我分给4个小组,可以吗?
二、探究新知 汇报一下讨论结果!
说一说,可以怎样分!
1块1块地分,也可以2块2块地分,5块5块地分。
把50分成几份与每次分多少有关,每次分得越多,分的次数就越 少,还可以10块10块地分,分1次可减少10块。
1分桃子_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分桃子》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分桃子》;我准备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六方面进行陈述。
首先我对教材做简单的分析。
一、说教材(地位和作用)今天讲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一课时的“分桃子”。
本节课是在学生们已经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了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时,是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分的具体操作与交流活动中,初步体验平均分的意义,来解决生活中平均分的问题。
体现了动手操作与概念思考对于认识除法的重要性,是后续学习,体会除法意义的重要基础。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能力为主,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
通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但在在动手操作时,目的性不够明确,操作有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作出正确的引导与评价。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及教材特点和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理解平均分的方法,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互相谦让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关键:让学生充分参与分的过程。
四、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的运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特点以及学生年龄特征和现有知识水平,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上述三维目标,我采用故事情境法、电脑辅助法、开放式教学法等多种方法交叉进行。
五、教学过程1、创建情境,激发兴趣;为了实现以上的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以故事引入,我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境:“森林里的两只猴宝宝举行生日聚会,猴妈妈给猴宝宝和它们的小伙伴们准备了生日礼物,首先猴妈妈拿出了8个桃子,他要把这些桃子分给她的2只猴宝宝吃,每只猴子可能吃到几个?现在请你们用手中的八个圆片代表桃子,动手分一分,看看他们是怎么分的。
分桃子说课设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小组合作
探索新知
实践应用 巩固新知
课堂总结
交流延伸
(一)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二)动手操作
展示分法 讨论 交流
探索新知
解决问题
认识 “平均分”
明确问题 练一练
(三)实践应用 巩固新知
应用练习
拓展练习 基础练习
分一分我引导学生结合板书,说一说本节课学习 了什么知识。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课后和小伙伴 们一起,分一分自己喜欢的玩具。这样的小节 和作业,学生喜闻乐见,态度也积极主动。 设计理念: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归 纳总结能力。把教学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 生体会到数学应回到生活服务于生活。
分桃子
教学重点:
体会“平均 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
有剩余的“ 平均分”。
教学准备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具:
圆片
二、说教法
情境教学法
动手操作法
练习法
主 要 采 用 的 教 法
三、说学法
1 2 3
掌握 动手操作 的学习方 法 。
掌握 自主探究 的学习方 法。
掌握 合作交流 的学习方 法。
四、说教学流程
分桃子
颍东区袁寨镇
江店小学 张 梅
制作:张梅
步骤如下:
1 2 3 4 5 说教材 说教法 说学法 说教学流程
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教材内容: 本课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 册教材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第 一课时。教材内容是:体会“平均分” 的意义。
一、说教材
教材所处地位: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2~5的乘法口 诀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主要创设了分 桃子的问题情境,通过“分一分”的操作 活动,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意义。本 课是小学生学习除法的起始课,是小数目 物体的“平均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 体会除法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分桃子》说课稿
《分桃子》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分桃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32页—33页中的内容。
就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我想按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一、说教材与学情分析;二、说教学目标;三、说教法与学法;四、说教学流程;五、说板书设计;六、说设计理念。
一、首先从(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来说说1、教材分析:《分桃子》是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第一课,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完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主要创设了“猴子分桃子”问题情境,通过小数目“分一分”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教材中不要求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只要求学生可以用“分得同样多”“分得一样多”来理解它或者代替它。
学生熟练掌握平均分知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体会除法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2、学情分析:由于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能力为主,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
因此,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如:动手、动口、动脑),这样更易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但是,二年级学生在动手操作时,目的性不够明确,易兴奋,这就需要教师作出正确的引导与评价。
二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分东西的活动,有一定分一分的经验。
但是大多数二年级学生的直观感知、形象思维仍占优势,要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必须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因此,本课应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
以“数学活动”引领全课,在操作中认识平均分,在操作中体验平均分的过程和平均分的多种方法,使学生在理解中应用和发展。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本课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分析1、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剩余的个数小于份数。
2、能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数学《分桃子》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数学《分桃子》说课稿北师大版二班级上册数学《分桃子》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来自大庆市让北第一学校的数学老师闫绪萍,今日我说课的题目是:北师大版第三册第四单元《分桃子》。
经过教学实践和网络教研,我对本节课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同学分析、教学目标、教材处理、教学过程等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分桃子》一课是在同学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掌控了2~5的乘法口诀之后,在正式开始学习除法的意义之前进行教学的。
除法的本质就是平均分,教材在引入和建立除法概念前,做这样的安排,目的就是为了让同学经受“平均分”的详细操作过程,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意义,为下一步学习除法,打下充分的认知基础。
教材设置了分桃子等系列活动,将平均分的意义渗透于活动中,二、同学分析二班级的同学活泼好动,争强好胜,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
同学已经初步掌控的乘法的意义,具备较好的读图技能和表达技能。
同学已经具备一些分东西的生活阅历,对于平均分也有肯定的体验。
三、教学目标:在初稿中,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1、经受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能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约问题。
3、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剩余的个数小于份数。
经过与论坛中其他老师的探讨,认为在之前确定的教学目标中,过于强调知识技能目标,所以我将教学目标修改如下:1、知识技能目标:经受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
2、数学思索目标:学会在独立思索的基础上,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问题解决目标:能借助学具或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约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立场情感目标:通过操作沟通等活动,培育同学相互援助、团结协作、相互学习的团队精神,并且在沟通中学会表达和倾听。
分桃子说课稿
分桃子说课稿吴金凤今天, 我说课的题目是《分桃子》,出自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32、33页内容。
就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我按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一、说教材与学情分析《分桃子》是学生除法学习的开篇之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了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数目的平均分,通过分桃子的过程使学生感受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体验平均分的意义。
为今后继续认识除法做了铺垫,是学生体会除法意义的重要基础。
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教材安排了摆一摆、填一填、分一分、圈一圈、画一画等一系列动手操作活动,体现了动手操作与概念思考相结合.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二年级学生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正逐步发展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能用图示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3、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5、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乐趣。
重点,难点: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1.全部分完;2有剩余,剩余的个数小于份数。
二、说教法与学法(一)教法。
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激励教学法和实际操作等方法相结合。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导入时利用故事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在自主探索分法的过程中,采用引探教学法,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路人。
(二)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希望,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
”正是由于满足这种基本的心理需求,以及知识探索的要求,课堂中,我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
四、说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今天给你们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接着我给他们讲了《猴子分桃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桃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探索并掌握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二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结合具体情境,培养提出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二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二位数)的计算方法。
规范竖式计算。
教学难点:
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十位不能整除、商是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你们喜欢吃桃子吗?(喜欢)
师:看这里有这么多桃子,数一数有几个?(48个)
师:这位小朋友真能干!数得又快又准确。
老师想把这些桃子分给两只猴子,应该怎么分?(生:平均分)
师:平均分以后每只猴子分得多少个?谁能列出算式?
出示小黑板:48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
生:48÷2。
师板书。
二、算法探究
(1)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研究一下怎么计算?同桌可以讨论
(2)组织全班交流,汇报算法。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分享你的算法?
(3)指名学生汇报。
师板书(预设)
方法一:40÷2=20(个)
8÷2=4(个)
20+4=24(个)
师:还有其他算法吗?
生:用竖式
指名板演(可能)
点评:这位小朋友计算的答案是对的,但是写法是不规范的,那么正确的写法应该怎么写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笔算除法。
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48÷2的竖式计算过程。
(师生共同完成)
师:写上除号,先写被除数,再写除数。
师:首先4写在哪一位上?(描红色)
生:十位。
师:8呢?(描黄色)
生:个位。
师盖住8,先用被除数的最高位十位上的4去除以2,4÷2会除吗?
生:商2。
师:2写在哪里?
生:4的上面。
师:真棒!除到哪一位,商就应该写在那一位的上面,(用红色写2)
还要跟4对齐,它表示什么?
生:2个十(是2个一吗?)
师:下一步呢?
生:再把2×2=4,4写在4的下面,与4对齐。
师:对了,再用商乘以除数的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然后呢?
生:4-4=0。
师:0要不要写?
生:不用写。
师:为什么?
生:因为个位上的8没除。
师:对了,十位上的4已经除完了,个位上的8还没除呢,再怎么办?
生:8落下来。
(描黄色)
师:8÷2会除吗?
生:商4。
师:写在哪里?
生:8的上面,与8对齐。
师:除到8商就写在8的上面,它表示什么?
生:4个一。
师:下一步呢?
生:4×2=8 写在8的下面,与8对齐。
师:然后呢?
生:8-8=0。
师:0要写吗?
生:要写。
师:是的,表示全部除完了。
这就是除法竖式的整个过程,老师再把这个过程完整地说一遍,你可要听仔细了哦。
首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
被除数的最高位是十位,用十位上的4除以2,4÷2商2,2写在4的上面,与4对齐,表示2个十。
再2×2=4乘回来,写在4的下面,跟4对齐。
4-4=0不用写,十位除完,再除个位,8移下来,8÷2商4,写在8的上面,与8对齐,表示4个一,再4×2=8,写在8的下面,与8对齐。
8-8=0要写,表示全部除完。
师:你明白了吗?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指名说,课件演示过程
强调从最高位开始算起,一位一位地除,数位对齐,过程中的0不用写,最后的0要写。
三、试一试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你学会用竖式计算了吗?我们来试一试
用竖式计算
48÷4 69÷3 86÷2
学生先独立完成,师巡视,及时发现错误学生上来板演,并指名学生说过程。
四、练习
师:刚才做的题目难吗?(不难)有没有信心挑战下一个难关?(有)
出示题目484÷2
先让学生尝试做做,再指名板演,点评,指名说过程练一练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师点评)
963÷3 846÷2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