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四会”
四会教学法教案
四会教学法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四会教学法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四会教学法进行有效的语言教学。
教学重点:
1. 理解四会教学法的概念及其优势。
2. 掌握四会教学法的基本步骤和教学环节。
教学准备:
1. 教材或教具:可根据教师的授课需求准备相关教材或教具。
2. 多媒体设备:保证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展示教学内容的需要。
教学过程:
引入:
1. 利用教具或媒体资源,向学生展示一段视频、图片或有关话题的报道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发讨论。
呈现:
2. 教师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并总结四会教学法的概念和特点。
实践:
3.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话题,并进行讨论和筹备。
教师在此过程中适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输出:
4. 让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并进行互动交流。
巩固:
5. 教师经过评价和点评,总结四会教学法的优缺点,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有效运用四会教学法提升语言水平。
拓展:
6. 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多加练习和应用四会教学法,提升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四会教学法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并进行了实践。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灵活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语言水平。
“四会”教学
扣分细则
方法条件
会 教 (40分)
教学中未能做到循序渐 进,分步细训扣2-5分; 程序不清扣1-3分;不 能根据教学对象因人施 教扣1-5分;不能针对 不同内容,采取不同方 法,提出不同要求扣1- 4分;不会运用多种情况 启发诱导,正误对此扣1 -3分;发现问题不及时,提前24小 纠正动作不得力扣2-8 时抽签, 分;不善于发扬军事民 确定考试 主、实行评教评学扣1- 内容,熟 3分;未能贯彻严格要求 悉场地, 和耐心说服相结合的原 编写案。 则扣2-4分;制度不严, 现地“四 发生训练事故苗头扣4- 会”教学, 8分。 时间2040分钟 宣传鼓动和思想教育针 对性不强,措施、方法 不当扣1-5分;树立典 型、表扬先进不够扣1- 2分;不会组织评比竞赛 扣1-3分。Leabharlann 一、“四会”教学的基本内容
(一)会 讲
1、内容正确
2、语言精练 3、形象直观
一、“四会”教学的基本内容
(一)会 讲
1、内容正确
2、语言精练 3、形象直观
一、“四会”教学的基本内容
(二)会做
是指对所教课目动作熟练,基本功 过硬,并能准确示范和正确指挥,使学 习者学有样子、练有标准。
一、“四会”教学的基本内容
项目
评定标准 1、严抠细训。严格训练,严格要求,把 练思想、练作风、练技术、练战术有机地结合 起来,做到循序渐进,分步细训,不搞形式, 不走过场,注重实效。 2、程序清楚。教学路子、步骤、内容、 方法清楚,符合教学法规定。 3、方法灵活。能根据不同对象,因人施 教。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方法,善于运用 多种情况启发透导,正误对比,发现问题及时 准确,纠正动作方法灵活、有效。把苦练与巧 练结合起来,把兵练活。 4、发扬民主。善于发扬军事民主,实行 评教评学,虚心吸取群众意见,不断改进教学 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5、科学练兵。能贯彻严格要求和耐心说 服相结合的原则,保护群众的练兵积极性,注 意劳逸结合,严格规章制度,爱护武器装备和 器材,防止发生训练事故。 1、针对性强。能根据教学对象以及不同 课目、地形、天候等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宣 传鼓动和思想教育,激发练兵热情。 2、方法多样。善于依靠骨干,发动群众 做思想工作,表扬先进,帮助后进,调动一切 积极因素;善于组织评比竞赛,开展比、学、 赶、帮、超的群众性练兵活动,做到课前有要 求,课中做工作及时,课后有讲评。 3、扎实有效。能结合训练实际,克服形 式主义、弄虚作假等现象,使训练扎扎实实。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会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会学”作者:高双起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7年第03期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想要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就应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本文主要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会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指导“会学”能力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071-01步入初中的学生,学习科目不断增多,尤其是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的抽象,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因此一些学生由于不适应,逐渐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过程中,应注意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要“会学”、“善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每一个环节,要学会预习、学会上课、学会温习、学会总结和反思。
1 会预习预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所以在初中数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搞好预习。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少有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一些学生认识只要做好课上听讲以及课后作业就饿可以了,这样就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
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未进行预习,在课堂上进行听讲就会抓不住重点,所以对于搞好预习非常重要。
在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时,让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反复的阅读,先粗略的阅读,然后再详细的进行阅读,对下节课学习的大致内容进行了解,对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阅读提纲,学生按照提纲,再进行阅读,并抓住文章阅读的关键以及难点,将自己不懂的地方以及重难点做好记录,以便于在课堂上更好的进行学习。
教师在设计提纲时,应做好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根据根据新课内容,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应设置知识疑点,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在教授“有理数”内容,要将“负数的概念”引入,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过去的认识中,我们都知识没有代表0,但是没有温度,是否就用0℃来表示”,“怎么表示零上6℃和零下6℃和”,为学生设置疑点,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探究问题。
学习余角和补角要做到“四会”
AAD O O 学习余角和补角要做到“四会”江西 黄细把余角和补角是“几何图形初步”中出现的两个重要概念,在今后的学习期间我们还将与它们找交道.现阶段,学习余角和补角要做到“四会”:一、会判断解答余角和补角判断问题时,要注意从余角和补角的定义入手.例1 如图1所示的各个角中,哪些是互为余角?哪些是互为补角?图1分析:要判断哪两个角是互为余角?哪两个角是互为补角?关键在于看看哪两个角的和等于90°,哪两个角的和等于180°.解:在如图1所示的各个角中,互为余角的角有两对,它们分别是50°的角与40°角,20°的角与70°的角;互为补角的角有三对,它们分别是50°的角与130°的角,60°的角与120°的角,70°的角与110°的角.例2 如果∠1与∠2互补,且∠1是锐角,∠1≠30°,则与∠1互余的角是( )(A )12∠2-∠1 (B )12∠2-32∠1 (C )13(∠2+∠1) (D )12(∠2-∠1) 分析:只需看看∠1与四个选项中的哪一个的和等于90°.解:由∠1与∠2互补,得∠1+∠2=180°.因为∠1+(12∠2-∠1)=12∠2≠90°,∠1+(12∠2-32∠1)=12(∠2-∠1)≠90°,∠1+13(∠2+∠1)=∠1+60°≠90°,∠1+12(∠2-∠1)=12(∠1+∠2)=90°,所以与∠1互余的角是12(∠2-∠1),应选D . 二、会画图解答余角或补角画图问题时,不使用量角器也可以作出已知角的余角或补角.例3 如图2,已知∠AOB ,不使用量角器作出它的余角和补角,并说明理由.图2 图3分析:要作出∠AOB的余角和补角,只需分别作出一个角与∠AOB的和等于90°和180°.联想到直角等于90°,平角等于180°,应考虑使用三角板将已知∠AOB补成为一个直角或平角,则补上的部分,即为已知∠AOB的余角或补角.解:如图3所示,使用三角板,过点O作OA的垂线OC及作OA的反向延长线OD,则∠BOC是∠AOB的余角,∠BOD是∠AOB的补角.理由如下:因为OC是OA的垂线,OD是OA的反向延长线,所以∠BOC+∠AOB=90°,∠BOD+∠AOB=180°.所以∠BOC是∠AOB的余角,∠BOD是∠AOB的补角.三、会求值解答余角和补角求值问题时,既要注意灵活利用余角和补角的定义,又要注意灵活利用余角和补角的性质,有时,还要借助于构造方程的思想方法.例4若一个角的补角等于125°12′,则这个角的度数等于______,这个角的余角的度数等于______.分析:根据余角和补角的定义,∠α的余角可以表示为90°-∠α,∠α的补角可以表示为180°-∠α.解:当一个角的补角等于125°12′时,这个角的度数=180°-125°12′=54°48′,这个角的余角的度数=90°-54°48′=35°12′.例5 已知一个角的补角加上10°后,等于这个角的余角的3倍,求这个角的余角的补角的度数.分析:应根据“一个角的补角+10°=这个角的余角×3”这个相等关系先确定这个角的度数.解:设这个角的度数为x,那么这个角的余角的度数为(90°-x),这个角的补角的度数为(180°-x).依题意,得(180°-x)+10°=3(90°-x).解之,x=40°.这时,90°-x=50°,180°-50°=130°.所以这个角的余角的补角的度数为130°.例6 如果∠2=180°-∠1,∠1=180°-∠3,且∠2=45°,则∠3的度数等于______.分析:从求∠1 的度数入手可以求出∠3的度数.如果不求∠1的度数,能否求出∠3的度数呢?答案是肯定的,只需利用补角的性质.解:由∠2=180°-∠1,∠1=180°-∠3,得∠1+∠2=180°,∠1+∠3=180°.所以∠1与∠2互补,∠1与∠3互补,所以∠3与∠2都是∠1的补角.所以∠3=∠2=45°.四、会寻找解答余角和补角寻找问题时,要注意认真观察图形,确定图形中已知的和隐含的直角或平角,再根据余角和补角的定义进行寻找.例7 如图4,O为直线AB上的一点,OM平分∠AOC,ON平分∠BOC.(1)请找出图中所有互余的角,并说明理由;(2)请找出图中所有互补的角,并说明理由.分析:(1)要写出图中所有互余的角,只要确定图中哪两个角的和等于90°;(2)要写出图中所有所有互补的角,只要确定图中哪两个角的和等于180°.解:(1)由O为直线AB上的一点,得∠AOC+∠BOC=180°.因为OM 平分∠AOC ,ON 平分∠BOC , 所以∠AOM =∠COM =12∠AOC , ∠BON =∠CON =12∠BOC . 因为12∠AOC +12∠BOC =12(∠AOC +∠BOC )=90°, 所以∠AOM +∠BON =90°,∠AOM +∠CON =90°,∠COM +∠BON =90°,∠COM +∠CON =90°.所以图中互余的角有4对,它们分别是∠AOM 与∠BON ,∠AOM 与∠CON ,∠COM 与∠BON ,∠COM 与∠CON .(2)显见,∠AOM +∠BOM =180°,∠AOC +∠BOC =180°,∠AON +∠BON =180°,因为∠AOM =∠COM ,∠BON =∠CON ,所以∠COM +∠BOM =180°,∠AON +∠CON =180°.所以图中互补的角有5对,它们分别是∠AOM 与∠BOM ,∠AOC 与∠BOC ,∠AON 与∠BON ,∠COM 与∠BOM ,∠AON 与∠CON .练习1.一个角的余角的2倍比这个角的补角的12少27°,那么这个角等于( ) (A )76° (B )77° (C )78° (D )79° 2.如图5,O 是直线AB 上一点,∠AOE =∠FOD =90°,OB 平分∠COD . (1)请找出图中与∠DOE 互余的角;(2)请找出图中与∠DOE 互补的角.参考答案:1.C ;2.(1)与∠DOE 互余的角有三个,它们分别是∠EOF 、∠BOD 、∠BOC ;(2)与∠DOE 互补的角只有一个,是∠BOF .本文发表于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版)2015年第11期A BCO 图4C 图5。
培养“四会”能力提高数学课教学质量
式、 质 都是由几个要点组成 的, 些要点缺一不可 , 性 这 听得 全 面
才 能 记 得 全 面 , 应 用 时 才 能 成 竹 在 胸 , 不 会“ 胳 膊 掉 腿 ” 在 才 缺 。 比 如 , 习完 成 平 方 公 式 ( 士 )= 2 b b 时 , 少 学 生 经 常 学 Q b 0 Q ̄ o + 0 不
公 式 以及 性 质 , 生 必 须 记 住 它 们 , 能 灵 活 运 用 。 而 定 理 、 学 才 公
I 程 的 体 ,视 生 、生 间 互 ,课 过 中 主 性 重 师 之间 生 之 的 动 在 堂
教 学 中 , 强 调 教师 的作 用应 成 为 学 生 学 习 活 动 的 促 进 者 、启 发 者 、 领 者 和 示 范 者 , 分 发 挥“ 向 ” 用 。笔 者 认 为 提 高 数 学 引 充 导 作 课 堂 教 学 质 量 重 在 强 化 学 生 的“听 、 、 、 ” 练 , 养 “ 说 读 写 训 培 四 会 ” 力。 能
中 , 据 个 性 的差 异 , 的继 续 巩 固新 知 , 的 己在 引 申 与拓 展 , 根 有 有 有 的 畅游 在 竞 赛 园地 等 。 师 要 根 据 学 生 的 不 同 , 入 挖 掘 课 堂 教 深 内容 、 校 内外 适 合 学 生 个 性 发 展 的 教学 因素 , 心 设 计 适 合 学 学 精 生个性发展的主题 , 极地 、 时适度地拓展学生 的活动空 间, 积 适 为发 挥 学 生 的学 习潜 能和 个 性 发 展 创 造 条 件 。 生 命 是 千 姿 万 态 的 , 莎 士 比亚 、 因斯 坦 一 样 , 一 个 孩 与 爱 每 子 都 可 能成 为 天 才 , 蕴 藏 着 巨 大 的 潜 能 。个 性 化 的学 习 , 扬 都 张
四会教学教案模板范文
四会教学教案模板范文一、教案主题本教案的主题是数学四会教学。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学习并掌握有关数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相关技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数学的四个基本概念:数、代数、几何、统计;2.掌握数学的基本运算方法;3.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数的概念和分类;2.代数的基本运算;3.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4.统计的基本方法和应用。
四、教学重点1.数的概念和分类;2.代数的基本运算。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和演示,向学生介绍数学知识和技能。
2.实践法:通过实际操作、实验和练习,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实践活动来掌握数学知识。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和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1.教师用一个有趣的故事或实例来引入本次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数学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步骤二:讲解数的概念和分类1.教师通过教材内容,简明扼要地讲解数的概念和分类;2.教师用生动的例子来说明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和实数的特点和运算法则;3.教师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掌握数的分类和运算。
步骤三:讲解代数的基本运算1.教师通过教材内容,讲解代数的基本运算法则,如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2.教师通过实际例子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代数的基本运算方法;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步骤四:讲解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教师通过教材内容,讲解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如点、线、面的定义和关系;2.教师通过实例分析和问题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际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步骤五:讲解统计的基本方法和应用1.教师通过教材内容,讲解统计的基本方法和应用,如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2.教师通过真实数据和图表,引导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判断能力。
四会教学法教案
四会教学法教案四会教学法教案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教学法则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的技巧和方法。
在众多的教学法中,四会教学法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介绍四会教学法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步骤,并探讨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一、四会教学法的基本原理四会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
其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 综合性原则:四会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
2. 任务驱动原则:四会教学法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语言能力。
3. 情景教学原则:四会教学法强调将语言学习与实际情景相结合,通过真实的语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语言。
4. 学生参与原则:四会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际能力。
二、四会教学法的实施步骤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入新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听力训练:教师可以选择一段与话题相关的录音材料,让学生通过听力训练提高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并帮助他们掌握一些常用的表达方式。
3. 口语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景对话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角色扮演,通过实际的语言交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 阅读训练:教师可以选择一篇与话题相关的短文,让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并帮助他们理解文章的主旨和重点内容。
5. 写作训练: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写作任务,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和所读的材料进行写作训练,提高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四会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四会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它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流利地运用所学的语言。
其次,四会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际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数学课堂中的“四会”
师 口述 应 用 题 , 生 写 出 或 说 出 已知 条 件 和 所 求 问题 等 。 这 类 学 练 习 , 以训 练 学 生 集 中 注 意 力 , 听 边 想 边 记 , 可 边 培养 学 生 思 维 的敏 捷 性 和 有 意 识 记忆 能力 。
念 , 要 想 一 想 怎 么 由实 际 问题 抽 象 出来 的 。 知 识 基 础 好 、 就 理 解 能 力 强 的 学 生 , 以要 求 他 们 在 教 师 提 问 时 , 己先 思 考 答 可 自
习 是 引 导 学 生 学 会 在 学 习 过 程 中探 究 问题 、 考 问题 、 决 问 思 解
先 , 师 要 爱 岗 敬业 , 是建 立 良好 的 师 生 关 系 的 基 础 。其 次 , 教 这 真诚 关 爱 学 生 , 一 种 极 具 亲和 力 的魅 力 。再 次 , 是 从师 道 尊 严 中 走 出来 , 立 民主 、 建 平等 、 谐 的 师 生 关 系是 建立 良好 师 生 关 系 和
理 时 , 师 进 行 了 如 下 操 作 : 9个 苹 果 , 4个 一 盘 , 盘 一 教 把 每 一 盘 地 分 , 导 学 生 观 察 : 出 l , 下 几 个 ? 为 什 么 ?分 出 2 引 分 盘 剩 盘 , 下 几 个 ?还 能分 一盘 吗 ?为什 么 ? 样 从 余 数 除 数 l I
数学课堂中的“ A ’ 四 ’ Z
江 苏省 滨海县正 红镇 第 二 中心 小学 刘 立功
要 提 高 教 学质 量 , 上课 是 关 键 。如 何 提 高 四 十 分 钟 的效 率 , 就要 培养学生主动 听课, 极动脑 , 他们养 成会听 、 看、 积 使 会 会
数学学习让学生做到“四会”
用 不 同方 式 摆 放 , 学 生 还是 不 是 长 方 体 。 通 过 观察 、 考 , 问 思 使 学 生 认 识 到 判 断 一 个 物 体 是 不 是长 方 体 , 要 看 它 的 面 、 和 只 棱
顶 点是 否 符 合 长 方 体 的 特 征 , 与摆 放 的位 置无 关 。 在 此 基 础 而
出的角刚好是顶角才正确 ) ,但 这 一 发 现 是 他 通 过 积 极 思 考 得 出 来 的 创 造 l 论 , 以 我 还 是 鼓 励 大 家 用 掌 声 表 扬 了这 位 学 f 生结 所 生 。 接 着 , 又 继 续 提 出 :如果 露 出 的那 个 角 是 底 角 时 。 是 紧 我 “ 这
个
日月 交 替 , 时光 飞 逝 , 经意 间又 到 了毕 业 总 复 习阶 段 。 不 提 及 小 学数 学 总 复 习 , 由于 涉 及 小 学 六 年 所 学 知 识 , 为 内 容 多 因
生 才 乐 意 去 完 成 教 师 交 给 的任 务 。切 忌 因 学 生 的 一 时 落 后 而
望 减 弱 , 师 此 时若 处 理 不 当会 直 接 导 致 学 生 厌 学 , 旦 学 生 教 一
厌 学 , 习主 动 性 必 然 荡 然 无 存 , 果 不 堪 设 想 。如 何 变 学 生 学 后
10 。复 习乘 法 分 配 律 时 , 合 过 年 时 李叔 叔和 王 叔 叔 结 伴 来 00 结 访 , 爸 要 与他 们 一 一握 手 , 则 就 不 礼 貌 的 常 识 , 学 生 深 刻 爸 否 让
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②有几条棱 ?相对棱 的长度怎样?③
有几个顶点? 让学 生 汇 报 观 察 结 果 , 引导 归 纳 、 括 出长 方 体 的 概
数学学习让学生做到“四会”
数学学习让学生做到“四会”作者:王顺宾来源:《小学教学参考(数学)》2011年第08期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学生不仅要学到什么,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
学习要讲究方法,数学学习更是这样。
教给学生数学学习方法,就是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因此,数学教学必须抓好学生“学”的过程,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会“看”“想”“说”“用”,学会自主学习,终身受益。
一、让学生学会“看”数学教学应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学生熟悉的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思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观察实践活动。
例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先出示一个长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几何形体——长方体。
接着,再出示一些不同的长方体实物让学生观察,并告诉学生这些物体都是长方体。
然后,让学生举例说明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旨在唤起学生的回忆、想象,丰富学生对长方体的感性认识,建立表象。
学生通过观察、想象,认识到虽然这些物体的形态、大小不同,但它们都是长方体。
此时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长方体的表象,还应借助表象,引导他们观察长方体的特点,抽象出长方体的本质特征。
于是我让学生将课前准备的长方体物体拿出来,进一步引导他们从三个方面(面、棱、顶点)观察:①长方体共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②有几条棱?相对棱的长度怎样?③有几个顶点?让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引导归纳、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可分成3组,每组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
为了使学生真正认识长方体,我又组织变式练习,将长方体用不同方式摆放,问学生还是不是长方体。
通过观察、思考,使学生认识到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长方体,只要看它的面、棱和顶点是否符合长方体的特征,而与摆放的位置无关。
在此基础上,再次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并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概念——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四会”能力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四会”能力读、听是数学基础知识的传授,说、写是数学基本技能的训练。
教学实践证明:读、听是说、写的基础,说、写是听、读的发展,就“双基”教学来看,都是为了学生丰富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
因此,初中数学课中要重视培养学生会“读”、会“听”、会“说”、会“写”的能力,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1 培养学生会“读”阅读能力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数学阅读从内容上划分,它包括阅读概念、阅读定理、阅读公式、阅读例题、阅读材料等等。
阅读数学概念,即要理解概念中的字、词、句,能将文字语言、图形语;能言和符号语言互译,并转化成数学语言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区分相近的概念。
阅读数学定理,即要分清定理的条件和结论,要探讨定理的证明途径和方法,要注意联系类似定理进行分析比较和应用,要思考定理可否逆用、推广及引伸。
阅读数学公式,即要弄明白公式的来龙去脉和会推导公式,要明白公式的特征并想法子记住,要注意公式的应用条件及公式的变用、逆用、合用和巧用。
阅读数学例题,即要从例题中学会审题,总结解题方法,学习解题过程的表达规范的简捷书写格式。
阅读数学材料,即在阅读数学材料中学会获取信息,汲取新知识,发展数学思维。
2 培养学生会“听”培养学生会“听”,就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有教学意识的听,在课堂里的听,听老师讲课,听别人发言;在社会上的听。
2.1 课堂上听讲。
课堂上听讲,就是听老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数学老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会听关键语,即寓意深刻,突出提示概念本质属性或特征的一些词语,它在教学过程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要教学生会听重音,即教师讲到关键处,或者是有意要让学生特别留心的地方,会使用“重音”,使讲解的教学内容更加突出,以便引起学生注意或加深理解,从而突出问题的关键。
要教学生会听提示语,即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提示语,如“请同学们注意”、“问题的关键是”、“值得大家注意的是”等,提醒学生注意,引起学生的重视。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四会”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四会”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会学呢?初中学生由小学步入中学后,随着学科的大幅度增加,内容的不断拓宽,知识的逐步深化,专门是数学知识从具体进展到抽象,从文字进展到符号,从静止进展到动态,从单一进展到多元……等,无疑大大地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假如依靠“填鸭式”,“注入式”的传授方法去灌输知识,学生不仅不能真正把握知识,反而会使一部份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失却爱好,丧失信心,成绩越学越差,人为地制造了差生。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学会知识,把握知识,运用知识,而真刚要提高的是学生的素养,关心他们把握学习的方法,做到“会学”,“善学”,为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何样才能指导学生“四会”呢?要使学生“会学”,教师必须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下足功夫,要教会学生会预习,会听课,会温习,会总结。
一、会预习——在预习中激发爱好。
指导学生会预习是搞好学习的重要前提。
专门多初中生没有预习的适应,只认为学习确实是上课听讲,下课作业,作业做完,万事大吉。
由于没有预习,听课没有针对性,抓不住重点,听课效率就专门低。
因此,预习好才能学习好,要指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预习方法,一要教会方法,二要设计好提纲。
教给方法。
确实是要引导学生在课前阅读课文时,反复阅读,先粗后细,即先将整节课文粗略扫瞄一次,把握概貌,有点印象,然后依照老师给出的提纲再细读一次,抓住重点,把握关键,研究难点,专门对差不多概念、差不多运算,知识形成的差不多过程认真反复地看一二次,甚至几次。
对疑点、难点作好笔录,待堂上解决。
设好提纲。
预习提纲的作用一是勾画每节课的知识架构,关心学生更好地阅读。
二是设置知识疑点,引起学生的学习爱好。
设疑必须做到:原则上突出“趣”字,形式上突出“新”字,内容上突出“巧”字,最后落实到“乐”字,使学生情愿学,快乐学。
例如在讲授有理数一节时,引入“负数”的概念,就能够设置下面的问题,让学生预习。
培养“四会”能力 提高数学课教学质量
培养“四会”能力提高数学课教学质量新课改课堂教学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重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在课堂教学中,强调教师的作用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引领者和示范者,充分发挥“导向”作用。
笔者认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重在强化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培养“四会”能力。
一、培养学生学会听,教会学生听得懂听,就是让学生会听“话”、听懂“话”,在课堂中让学生能听得懂所学知识。
那么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该怎样强化培养学生的“听”呢?1.教会听老师上课。
不少学生认为,数学这门学科,是研究数字和图形的一门自然学科,完全不同于语文、英语等语言类学科,记和背只是愚笨学生的行为。
实际上,他们的认识完全是错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是离不开记的。
必须仔细听老师对定理、公式、性质的解释,听仔细了,才能“记得”。
那么,怎么听呢?⑴听定理、公式、性质等有几个要点组成。
数学的很多定理、公式以及性质,学生必须记住它们,才能灵活运用。
而定理、公式、性质都是由几个要点组成的,这些要点缺一不可,听得全面才能记得全面,在应用时才能成竹在胸,才不会“缺胳膊掉腿”。
比如,学习完成平方公式(?藁±b)2=?藁2±2?藁b+b2时,不少学生经常漏掉中间一项(2?藁b),以致于算错或分解错。
怎样才能让学生很好地记住公式呢?公式由左边两项、右边三项组成,左边的?藁、b可以看为首、末两项,右边的三项可以看为首平方、积的两倍、末平方。
听清楚公式的组成要点后,就开始听帮助记忆公式的口诀:首、末的完成平方等于首平方、末平方、首末积的两倍放中央。
如果是公式逆用时,记忆口诀为:首平方、末平方、首末积的两倍放中央,等于首末的完全平方。
这样的“听”是不是能帮助学生记得更牢呢?(2)听例题,数学课离不开例题的解释,学生不仅要听懂这题怎么做,更重要的是听这类题老师是怎么分析的、分几个步骤来考虑、每一步的注意点是什么。
学生“四会”能力的培养
学生“四会”能力的培养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更新。
传统的数学教学越来越显示出不足与滞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变革。
这种变革迫切要求数学课堂教学从低年级起就要训练学生会参与、会发现、会运用、会创造。
一、会参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前提、基础是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把学生看成具有主观能动意识的社会人;要切实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旺盛的求知欲、持久的学习兴趣、愉悦的情感体验。
这样才会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充满生机与活力,学生才会乐于参与、主动参与、积极参与。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让学生参与动手操作、实践。
从人的大脑功能看,右脑负责表象,是进行具体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的中枢,而常规教学中“重左轻右”的倾向较为严重,操作实践则是有效开发和利用右脑的好方式。
让学生参与动手操作实践,能促进左右脑的和谐发展,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
操作活动是手与眼协同活动对客观事物的动态感知过程,又是手与脑密切沟通把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方式。
手能够教会头脑准确地、清晰地思考(苏霍姆林斯基语)。
②让学生参与观察、分析。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了解事物的表象,是产生创造的重要前提,而分析则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在教学中要训练学生的思维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如教师要求学生利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它的1/2。
学生思考后,说出几种折法后,应及时引导学生对正确的折法进行观察、分析,从而找出其中的规律:只要折线通过长方形的中心就可把长方形分成相等的二份。
可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判断、推理、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③让学生参与抽象、概括数学规律、数学事实。
通过抽象概括,使人们对事物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
如梯形面积计算教学,可先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再引导学生讨论,明确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梯形上下底之和,它们的高相等,每个梯形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初中数学学法指导:五要五先五会六到
初中数学学法指导:五要五先五会六到编者按:查字典数学网小编为大伙儿收集了初中数学学法指导:五要五先五会六到,供大伙儿参考,期望对大伙儿有所关心!一、学会学习五要:1、围绕老师讲述展开联想;2、理清教材文字叙述思路;3、听出教师讲述的重点难点;4、跨过听课的学习障碍,不受干扰;5、在明白得基础上扼要笔记。
五先:1、先预习后听课;2、先尝试回忆后看书;3、先看书后做作业;4、先明白得后经历;5、先知识整理后入眠。
五会:1、会制定学习打算;2、会利用时刻充分学习;3、会进行学习小结;4、会提出问题讨论学习;5、会阅读参考资料扩展学习。
二、调试学习心理问题五心:1、开始学习有决心;2、碰到困难有信心;3、研究问题有用心;4、反复学习有耐心;5、向别人学习要虚心。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养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进展的教学方式,慢慢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事实上,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养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六到:心到:开动脑筋,积极思维;眼到:勤看,多方面增加感性知识;口到:勤问、勤背诵,熟记一些必需知识;耳到:要勤听,发挥听觉容量的最大潜力;手到:要勤写,抄写、记录是读书关键;足到:要勤跑,实地考察或请教别人。
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经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如何会向高层次进军?专门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畴专门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刻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如此,就会在有限的时刻、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四会教学教案模板范文图片
四会教学教案模板范文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能够:1.理解四会教学的概念与重要性;2.掌握使用四会教学模板撰写教案的方法;3.运用四会教学模板设计教学活动,提高学习效果;4.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综合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四会教学的概念与重要性;2.掌握使用四会教学模板撰写教案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黑板、白板、书籍、课件等;2.教学材料:教科书和相关课件;3.教学环境:安静、整洁的教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问题或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引发学生兴趣和思考。
2. 学习重点概念(10分钟)向学生介绍四会教学的概念和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四会教学提高学习效果。
可以举例说明四会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和应用的意义。
3. 撰写教案范文(1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份四会教学教案范文,并解释教案中各个模块的含义和重要性。
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起讨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模块的设计原则和技巧。
4. 教学模板实践(2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使用四会教学模板撰写一份教案。
教师可以提供一个课题或主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意设计教学活动。
教师在此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5. 学生展示和反馈(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教案设计,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其他小组可以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
教师可以在此过程中给予适当的点评和指导。
6. 总结和拓展(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对四会教学模板的运用进行反思与拓展。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继续使用四会教学模板,提高学习效果和能力发展。
五、板书设计在本节课的板书上,可以写下以下关键词和示例:•四会教学•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准备•导入•学习重点概念•撰写教案范文•教学模板实践•学生展示和反馈•总结和拓展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四会教学教案模板的使用,学生们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互相合作,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四会”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会学呢?初中学生由小学步入中学后,随着学科的大幅度增加,内容的不断拓宽,知识的逐步深化,特别是数学知识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从静止发展到动态,从单一发展到多元……等,无疑大大地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如果依靠〝填鸭式〞,〝注入式〞的传授方法去灌输知识,学生不仅不能真正掌握知识,反而会使一部份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失却兴趣,丧失信心,成绩越学越差,人为地制造了差生。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学会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而真正要提高的是学生的素质,帮助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做到〝会学〞,〝善学〞,为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怎样才能指导学生〝四会〞呢?要使学生〝会学〞,教师必须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下足功夫,要教会学生会预习,会听课,会温习,会总结。
【一】会预习——在预习中激发兴趣。
指导学生会预习是搞好学习的重要前提。
很多初中生没有预习的习惯,只认为学习就是上课听讲,下课作业,作业做完,万事大吉。
由于没有预习,听课没有针对性,抓不住重点,听课效率就很低。
因此,预习好才能学习好,要指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预习方法,一要教会方法,二要设计好提纲。
教给方法。
就是要引导学生在课前阅读课文时,反复阅读,先粗
后细,即先将整节课文粗略浏览一次,掌握概貌,有点印象,然后根据老师给出的提纲再细读一次,抓住重点,把握关键,研究难点,特别对基本概念、基本运算,知识形成的基本过程认真反复地看一二次,甚至几次。
对疑点、难点作好笔录,待堂上解决。
设好提纲。
预习提纲的作用一是勾画每节课的知识架构,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
二是设置知识疑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疑必须做到:原那么上突出〝趣〞字,形式上突出〝新〞字,内容上突出〝巧〞字,最后落实到〝乐〞字,使学生愿意学,高兴学。
例如在讲授有理数一节时,引入〝负数〞的概念,就可以设置下面的问题,让学生预习。
1)〝零〞在过去的认识中表示没有,0℃ 是不是表示没有温度吗?零上5℃与零下5℃都是5℃,怎样用不同的数表示它们呢?
2)汽车驶离车站12公里,你知道它是往东跑还是往西跑吗?向东12公里与向西12公里都是走了12公里,怎样用不同的数表示它们呢?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容易引起对学习的兴趣,增强了解知识的欲望,才能提起学习的积极性。
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形成,要经过反复的、长期的不懈的训练,要让学生不仅能根据教师布置的提纲看书预习,而且可以边看书边生疑,提出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提高自学的能力。
【二】会听课——在课堂上培养创新能力。
指导学生听好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
要让学生明确上课不纯粹是听课。
要提高学生的智力,发展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就要引导学生在课堂里调动各种感官,充分发挥左脑与右脑的功能〔特别右脑的功能〕,才能产生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教师在上课时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做到〝六动〞:
1.动眼看。
上课可以采用〝看一看,议一议,练一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动眼看。
通过让学生多看书,多看老师的演示和板书,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观察〔如分步观察、对比观察、归纳观察等〕,做到多样性;学会对观察对象〔题目、图形、教具〕全面分析,做到全面性;学会对观察对象的条件逐个分析研究,做到准确性和深刻性。
〔数学问题中不少隐蔽条件,要仔细观察才可以揭示出来〕
2.动耳听。
要指导学生养成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不仅要听老师讲解,也要听同学发言,要学会边听、边想、边记,使思维更加敏捷,记忆更加牢固。
3.动口议〔读〕。
上课动口议就是积极发言,这是师生双向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知识反馈的重要途径。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疑引读,叩开思维之门;也可以质疑导议,激励发散思维;或通过释疑排难,指导集中思维。
在学生动口议的过程中,进行信息交流,知识反馈,思维碰撞,突发奇思,可以收到互相启发,开拓思路,全面提高的效果。
4.动手做。
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才能提高动手能力。
教师在课
堂上有意识地安排学生拼一拼,做一做,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等,通过这些具体的、直观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探求新知,悟出规律,培养创新能力。
5.动笔写。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讲精练,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动笔练。
要练好,就要求教师备课时精心策划,设置一些探索性练习及针对性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动笔写,还要教会学生记好课堂笔记。
〝记〞是为思和听服务的,要引导学生学会边听边记,边想边记。
学会记要点、记疑点、记难点、记方法和记思路;要学会对课堂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把书本的东西变为自己的东西。
6.动脑想。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设疑,让学生动脑筋思考。
以疑激思,强化训练,长期培养,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特别是培养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总之要让学生学会听课,做到〝六动〞,教师每节课都要精心设计,巧妙安排,经过长期训练,学生就能自觉、主动地动起来,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例如在讲授分式的基本性质这个内容时,可以采取以下方面让学生动起来。
例关于分式的基本性质:
提问:约分与通分根据是什么?
生答: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问:请表达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内容。
生答:……〔略〕
②启发:
师问:用类比方法能否得到分式的基本性质?师引导学生对分式基本性质进行逐字分析,找出五层含意:
第一:〝都乘以〔或除以〕〞即同时乘以或除以;
第二:同一个。
不可不同。
反例:(略)
第三:〝不等0〞,今后乘除M时,一定考虑M值是否为零。
第四:整式不能是其它代数式;
第五:结论:分式值不变,必须同时具备前面四个条件时,结论成立。
③分式性质可以提升为用式子表示: =(M≠0)
④强调M在运用中考虑是否为0,如:⑤性质的运用升华。
这些内容就是在小学所学分数的基础上,通过启发式,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去讨论、研究,通过此方法,尝试学习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
【三】会复习——在复习时引起联想。
复习功课是学习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不是简单地重复所学过的知识,而是要把新旧知识进行纵向串连,横向联想,通过练习,巩固知识。
要指导学生懂得复习功课,必须抓好三个环节。
一是紧扣笔记复习功课。
课后,学生要根据老师课堂讲解的新知识、重点知识,难点知识,对照笔记细读课文,回顾记忆,深化、理解和巩固知识。
二是认真审题,独立完成作业。
首先指导学生在做每次做作业时,
学会找出题目给出条件的实质及互相联系,架构条件与所求结论的内在联系,然后才能动手做题,通过寻找内在联系训练思维的广阔性与灵活性;其次是做完作业后要进行反思与总结,进一步研究问题是怎样引导出来的?解题思路是怎样展开的?有无其它解题方法?不同解法优劣如何?能否把题目修改与拓宽?等等,这样可以加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目的性与完整性,提高创新的能力;再者,在指导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要不断强化学生学会使用符号、图形表示语言文字,用式子表示思考的过程,引导学生由模仿到创新独立完成作业,逐渐掌握良好的数学表达能力,规范的、条理化的、清晰的书写格式,以最快、最好、最准确的方式解决问题。
三是结合旧课,预习新课。
做完作业后,立即要进行预习新课,加深对旧知识的记忆,通过类比、联想等方法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把知识点变为线连结在一起,逐步形成知识系统。
【四】会总结。
——在总结后产生升华。
复习总结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它既不能以大量的练习题代替,也不能仅仅是所过学知识的重复与再现,而是一种思维形式的螺旋式的上升过程。
我们要教会学生总结,就要做到下面几点:
1.教学生学会纵向连结。
学完每节、每章以后,要启发学生学会按因果,逆转等关系进行纵向串连,把知识点连结起来,变成线;学会把各章节的知识进行整理,排列,找出异同,形成知识链。
2.教学生学会横向联系。
把各章节学过的知识进行分类、综合归
纳,建立知识的网络结构,使之成为知识系统。
3. 引导学生学会节、章、单元、学期的总结。
经过反复训练,使学生逐步形成思维的秩序性与层次性,将学过的知识不断升华,螺旋式向上发展。
4. 教学生学会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总结。
如对比小结法,歌诀概括法,回忆再现法,图示记忆法,列表展示法,归纳记忆法,使学过的知识更直观,更系统地展现出来从而达到巩固、深化、提高的目的。
要教会学生会学,是一件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教学任务,在素质教育活动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表达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更多地亲自尝试与探索,更多地激发他们的心智活动和思维活动,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意识,积极投入到教与学中去,才能真正做到:既〝学会〞,也〝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