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鲁教版) 导学案
【精品】鲁教版化学九年级导学案 全册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节酸及其性质(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认识常见酸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2.学会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重点)3.初步认识酸的概念。
(难点)二、知识链接1.物质的物理性质通常包括: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吸附性、导电导热性、延展性等。
2.闻气味的方法:小心打开瓶塞,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千万不要直接凑近瓶口闻气味。
3.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会形成“白雾”,即盐酸小液滴。
4.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作干燥剂的物质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能吸收水分;二是不与被干燥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5.解离:是指导某些固体溶于水中,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形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自主学习案自主阅读课本P2~P3,完成下列活动。
活动一:初认浓硫酸和浓盐酸浓硫酸具有强烈的_________性和_________性,在使用时应十分小心。
活动二:浓硫酸的稀释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__________沿容器壁慢慢注入_________中,并不断搅拌。
温馨提示:由于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若将水倒进浓硫酸里,水会浮在浓硫酸的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使水暴沸,夹带着酸液向四处飞溅,非常危险。
活动三:认识什么是酸碳酸是一种常见的酸,化学式为H2CO3。
除碳酸外,常见的酸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酸溶于水后都能解离出相同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符号为_______。
合作探究案探究一:什么是酸?试着写一写它们在溶于水时解离成离子的方程式(即电离方程式)。
例:H2CO3=2H++CO32-H2SO4=_________________HCl=_________________HNO3=_________________CH3COOH=_________________观察电离方程,以上几种化合物在解离过程中都产生了相同的________离子。
(共29套)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导学案汇总
(共29套)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导学案汇总1.1化学真奇妙(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具备化学现象和化学制品的认知描述能力。
2.掌握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1.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基本特征。
2.能从物质和能量的角度描述两者的不同。
【学习课时】一课时【学习过程】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能回答这个问题。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来学习《1.1节化学真奇妙》(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目标)。
二、自学指导(一)过渡语:怎样才能当堂达标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请同学们看课本P2-6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叫物理变化?什么叫化学变化?2.什么叫物理性质?什么叫化学性质?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以上问题。
三、先学(一)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师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学生质疑质难。
(二)检测:(1)出示检测题过渡语:看完并看懂的请举手?能否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呢?请看检测题:1.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1)铁生锈;(2)石蜡熔化;(3)纸张燃烧;(4)瓷碗破碎;(5)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6)潮湿的衣服被晾干了;(7)下雪后天气暖晴,雪融化。
2.下列有关性质的描述中,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1)酒精能燃烧;(2)水能变成水蒸气(3)以粮食为原料能酿酒;(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5)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6)铜的密度是8.9g/cm3让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四、后教:(一)先交换练习本,然后更正请同学仔细看这2名同学的板演,发现错误并会更正的同学请举手。
(指名尖子生更正)(二)讨论:(先让尖子生“兵教兵”,尖子生讲不对或不全的,教师更正或补充)评检测题:为什么这样填写?(三)同学互改,交换更正。
五、当堂训练:(一)过渡语:同学们,能运用新知识做对作业吗?好,注意解题格式,书写工整。
九年级化学上册(鲁教版)-导学案
第一单元第一节化学真奇妙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变化是改造物质世界和实现能量相互转化的重要途径,初步形成物质变化观、微粒观等一些基本观念,提高化学变化知识的应用和分析能力。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应用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化学变化现象的方法。
3.体验物质构成价值和意义。
重难点:掌握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1.先通读教材第2—7页,进行知识梳理;描述化学变化的定义,知道判断一个现象是否是化学变化,认识物质构成、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
2. 认真完成预习自测,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惑”处。
3. 利用15分钟高效完成。
预习自学一、知识准备写出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和伴随的现象二、教材助读1.化学改变了世界:化学能实现与的转化。
分别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举个化学制品的例子。
依靠化学,人类才能更好地解决诸如、、等重大问题。
2.神奇的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3.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上分别用符号、和表示氢原子、氧原子和水分子。
物质是由组成的,如水是由组成的。
物质是由、或构成的,如:水是由构成的,铁是由构成的,氯化钠是由构成的。
世界上的物质都是由、等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化学就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及其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三、预习自测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社会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下列事实与化学无关的是()A.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环境B.日环食、日偏食的产生C.开发新能源,研制新材料D.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2.家庭厨房中常发生下列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食物腐败B.开水沸腾C.天然气燃烧D.菜刀生锈3.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A.是否需要条件B.是否有明显的现象C.是否生成新物质D.质量是否变化4.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它主要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取一块食盐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以下主要不是化学研究领域的是()A.食盐是由什么组成B.食盐的产地在哪里C.食盐有什么性质和用途D.食盐的微观结构如何5.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鲁教九年级上册 溶液优秀导学案
第三单元溶液第一节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能记住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及特征,能分辨溶液中的溶质与溶剂。
2.能根据溶液的基本特征正确区分溶液、乳浊液、悬浊液。
3.了解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4.常识性了解溶液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习重难点:1.溶液的含义及特征,分辨溶液中溶质和溶剂2.从微观理解物质溶解过程三、自主学习:1.活动天地3-1:观察食盐的溶解在一只盛有约50mL水的小烧杯中,加入一小匙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用玻璃棒搅拌。
仔细观察发生的变化,直至食盐颗粒在水中消失。
触摸烧杯壁,感受温度是否有变化。
思考:①氯化钠颗粒为什么不见了?②想一想,这杯食盐水的上部、中部、下部,任一处,是否一样咸?③如果把得到的食盐水密封,保存、一年、两年,你猜测会不会从中析出食盐颗粒来?2.阅读教材P59:悬浊液:乳浊液:3.阅读教材P60溶液的应用:四、探究学习:(一)探究点一:溶液1.问题探究:溶液的概念及其特征是什么?溶液:溶质:溶剂:溶液的特征:溶液的组成:溶液的类型:(二)探究点二:物质溶解时温度变化问题探究:成实验探究3-1 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结论:五、当堂检测:1 指出下列各种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A.白酒B.食盐水C.碘酒D.糖水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任何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C.溶液中只能含一种溶质D.如果温度不变,溶剂也不蒸发,溶质是不会从溶液中析出来的3. 下表是同学们做溶液形成的实验录。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B.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C.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4. 将家庭生活中的四种调味品分别取少量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蔗糖B.白醋C.味精D.花生油5.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化学 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导学案No.35(稿)主备人:刘守坤审核人:孙祖福李鲁燕时间:第二节化石燃料的利用【学习目标】1. 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
2. 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了解使用各种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3. 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不足及综合开发利用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资源意识。
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主动体验实验探究过程。
2树立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态度【学习重点】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学习过程】导学自习:1.物质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
因此灭火常用的三种方法是:. . 。
2.可燃物完全燃烧特点:氧气充足,燃烧得快,放出的热.可燃物中的碳.氢分别转化成. 。
不完全燃烧特点:氧气不足,燃烧得,放出的热,可燃物中的部分碳.氢元素生成. 等有毒气体和等物质。
研习展评:活动1:探究常见的燃料讨论交流根据你已掌握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议一议生活中常见的燃料有哪些?活动2:选择合适的燃料的因素学生阅读课本127页并分析图.表中的因素和数据,你认为怎样才能选择合适的燃料?说出理由活动3:探究化石燃料阅读教材P128-129,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化石燃料的认识课堂练习1:1.当今三大化石燃料是. . ,都是混合物。
(1)煤主要元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能源,称为“”(2石油主要含元素,称为“”(3天然气主要成分是,是重要的燃料活动4:探究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学生阅读125—130页,谈你对下列问题的认识:(1)为什么称石油为“工业血液”?(2) 为什么称煤为“工业粮食”?(3)石油的分馏和煤的干馏.气化.液化的不同点在哪里?课堂练习2: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石油主要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它是一种混合物B.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它是一种纯净物C. 将石油中的各成分分离出来的基本方法属于物理变化D.从煤中得到煤焦油.焦炉气.焦碳等物质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2. 在煤矿井里,为了防止“瓦斯”爆炸事故,常采用的关键安全措施是下列的( )A.准备灭火器B.戴呼吸面罩C.通风并严禁烟火D.进矿井前点火检查是否有甲烷的混合气体3. 有一种新型绿色电池——燃料电池,是把H2.CH4等燃料和空气不断输入特定的装置中直接氧化,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发电站。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九年级化学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导学案No.37(稿)主备教师:李鲁燕审核人员刘守坤孙祖福时间:学生:第六单元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知道CO2的性质与用途,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间的关系;认识CO2的化学性质。
2. 通过CO2性质的探究过程,学会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3.学会区分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氮气。
4.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会联系生活,并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主动体验实验探究过程。
2树立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态度【学习重点】知道CO2的性质与用途,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间的关系;认识CO2的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通过CO2性质的探究过程,学会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学习过程】导学自习:1.举例说明化学性质:。
2.物理性质包括:。
阅读134—135页完成3题4题3. 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化学方程式是。
4.澄清石灰水的溶质是,二氧化碳能与该溶质反应生成和水,化学方程式是,该反应可以用于。
研习展评:活动1: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根据老师提供的药品和仪器,完成下列实验实验现象分析与判断1、检验二氧化碳气CO2方法2.倾倒二氧化碳灭火3.二氧化碳溶解性实验倒入塑料瓶容积1/3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通过对实验的操作与观察,你认识到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活动2:(1)教师演示实验: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紫色石蕊溶液中,学生观察(2)问题:什么物质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提示: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变红,遇碱变蓝。
)提供的药品和仪器:石蕊溶液浸泡后干燥的小花4朵.二氧化碳(2瓶).水.盐酸验证猜想:猜想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示例:水使紫色石蕊变红结论:。
活动3:根据实验,并阅读课本134-135,,你能小结出CO2的化学性质吗?我会解释:1.久置不用的菜窖,能贸然进入吗?2.为什么能用二氧化碳灭火?任何火灾都能用二氧化碳扑灭吗?3.当你打开雪碧的瓶盖时,冒出的气体吗?怎样检验?课堂练习:1.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中通入CO2气体,液体变为红色,是CO2气体使它变成红色吗?___________;把上述液体加热,液体最终呈现紫色。
新版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导学案:氧气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三节氧气(第1课时)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⑴药品:
⑴写出图中指定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⑵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
气可以选择装置_____,若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可以选择装置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
法到氧
2
必须用含氧元素的物质作反应物
必须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是否集满
D.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过程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二氧化锰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
只有加入二氧化锰后过氧化氢才能分解
在常温下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它能跟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反应生成
相信自己,就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九年级化学导学案N5
九年级化学导学案No.33(稿)主备教师:李鲁燕孙祖福审核人员刘守坤孙祖福时间:学生: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活动导学案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的分析,从化学反应的角度认识燃烧的方法和灭火方法,知道防火.自救的常识。
2.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3.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主动体验实验探究过程。
2树立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态度【学习重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学习难点】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导学自习:阅读课本第118--119页,回答下列问题:1.燃烧:可燃物与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
2.物质的着火点是指;通常情况下物质的着火点会改变吗?研习展评:活动1:你知道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吗?根据老师提供的小木条.玻璃棒.小煤块.蜡烛(两只).烧杯等仪器药品,完成实验,并填写下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燃烧条件的猜想将小木条和玻璃棒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点燃两支蜡烛,用烧杯罩住其中一支用燃烧匙取一张滤纸和一块煤,在酒精灯上点燃,比较点燃的难易结论:燃烧的条件活动2:[讨论与交流]:你能用燃烧的条件解释“赤壁之战”中的以下问题吗?①周瑜用带火的箭和风筝射向曹军的连环木船的目的是什么?②部分船只逃脱没有被烧的原因是什么?③孔明借的东风起到了什么作用?④曹军中有人向火上泼水,为什么木船上的火没有灭课堂练习1:1.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杆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火柴杆温度达不到着火点B.火柴杆着火点高C.火柴杆潮湿,不易继续燃烧D.火柴杆接触的氧气少2.小明拿一瓶汽油,打开瓶盖放在空气中,他发现,汽油虽然与空气接触,但并未燃烧,其原因是()A 是液态物质B 与氧气接触少C 具有挥发性D温度低于着火点活动3:探究灭火的原理阅读课本119页,根据燃烧的条件,你能设计出不同的方法将燃着的蜡烛熄灭吗?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灭火的原理蜡烛熄灭蜡烛熄灭蜡烛熄灭............结论:灭火的条件是。
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九年级化学2.4元素 导学案2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班级: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姓名:§2-4元素【学习目标】:1.知道元素的概念,会正确书写元素符号,能说出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2.知道元素的分类,会判断单质和化合物;3.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信息。
【学习重难点】:元素符号的意义及单质、化合物的判断【新课导学】:1.元素就是具有相同(即)的原子的总称。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2.元素可分为两大类,即元素和元素(包括稀有气体元素)。
3.地壳中含量占前五位的元素是、、、和。
4.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不讲,没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在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时用,如水(H2O)是由组成的;原子是微观概念,既讲,又讲,如1个水分子(H2O)是由组成的。
5.元素符号的书写:第一个字母写,第二个字母写。
如:氢氦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铁铜锌锰汞金银钡6.元素符号的意义:(1)宏观上可以表示一种;微观上还可以表示。
如:“H”既表示,又表示。
若元素符号前添上数字就只能表示“几个某原子”,如2H只表示。
(2)。
如:“Fe”既表示,又表示,还可表示。
7.单质与化合物:根据元素种类将分成单质和化合物。
C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单质的是 ,化合物的是 。
①空气 ②铜(Cu) ③蒸馏水 ④酒精(C 2H 5OH) ⑤冰水⑥氦气(He) ⑦矿泉水 ⑧富勒烯(C 60) ⑨铁矿石 ⑩硫酸(H 2SO 4)8.元素周期表:(1)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编制者是俄国化学家 ;(2)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序号,称为 ,它的数值等于其原子核内 ;(3)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 ,共有 个横行,即 个周期;共有 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 (其中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共16个族。
9.元素周期表中每个格的信息:(1) “1”的含义: ;(2) “H ”的含义: ;(3) “氢”的含义; ;汉字偏旁“钅”表示 元素(汞除外)。
(4) “1.008”的含义: ,近似= + 。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九年级化学导学案N6
九年级化学导学案No.34(稿)主备教师:李鲁燕审核人员刘守坤孙祖福时间:学生:第一节燃烧与燃料(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对乙炔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促进燃烧的方法2.知道爆炸是如何发生的,能识别日常生活中的易燃物和易爆物3.根据“燃烧和爆炸”的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从微观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主动体验实验探究过程。
2树立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了解促进燃烧的方法【学习难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从微观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过程】导学自习:1.小明的妈妈在做饭时,发现有煤气泄漏,小明立即点燃了一支蜡烛准备帮妈妈方作煤气管道周围试一试哪一个地方漏气,他这种做法对吗?你能说出哪些理由。
2.爆炸是急速的燃烧在空间内。
研习展评:活动1:探究促进燃烧的方法(1)阅读课本120--123页(2)我们遇到过这样一些现象:(1)铁丝在空气中加热不能燃烧,但是在纯氧中加热能剧烈燃烧:(2)一张纸被揉成一团时燃烧不旺,而打开时燃烧很旺;(3)湿稻草不宜燃烧,且冒烟,干稻草却燃烧很旺。
通过对以上现象分析,你能说出影响上述物质燃烧的因素是什么吗?。
结论:促进燃烧的方法:①,②。
课堂练习1:促进可燃物完全燃烧的方法是什么?(1)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汽缸()(2)用煤炭烧锅炉时,要用鼓风机不断往锅炉中鼓入空气()(3)家庭用的燃煤通常要加工成蜂窝煤()思考讨论:火药平摊在铁板上,点燃能发生爆炸吗?为什么?活动2:探究爆炸发生的原因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氢气的燃烧与爆炸阅读课本122页,并讨论交流:1.为什么刚开始氢气在导管的尖嘴出能够安静的燃烧,而片刻后瓶内的氢气就发生爆炸呢?2.能从微观的角度对以上现象进行分析吗?(透过现象看本质)。
3.爆炸都是化学变化吗?:活动3:探究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相关知识学生阅读:课本123页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示知道爆炸极限的含义课堂练习2:1.交通部门规定,旅客乘坐车船时,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
九年级鲁教版化学学案上册1-6单元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配套名师教学讲课视频播放自主合作探究《化学》导学案九年级上册班级:姓名:济南市长清区月庄中学编号:№1 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第一节奇妙的化学(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与实际生活,生产联系感受化学在改造世界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2、能复述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含义及基本特征,会判断常见的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3、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自主探究: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仔细观察教室中的各种物品,包括我们的学习用品、衣着穿戴,哪些是由天然材料制成的,哪些是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教室的物品有:其中由天然材料制成的有: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有:通过观察和统计你有什么感想:二、观察化学变化生活中有很多变化,试比较下面变化的区别:1、凉水烧成热水2、木炭燃烧变成灰烬3、布料做成衣服4、葡萄酿成酒5、水结冰6、铁矿石炼成钢铁7、酒精挥发8、矿石粉碎将这些变化分类:你这样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归纳总结:1、是物理变化。
是化学变化2、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实验探究:完成以下实验1、点燃镁条,观察现象。
2、在试管里加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几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3、将一粒锌放入试管中,加入1~2毫升稀盐酸,观察现象。
4、取3~4毫升硫酸铜溶液于一试管中,用滴管滴加4~5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回答问题:1、这些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理由是什么?2、这些变化伴随着什么现象?结论: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化学变化的过程常常伴随着、、、、等现象。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这些现象来推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化学变化有生成,而物理变化只是物质在、发生了变化。
3、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伴随着的变化,这种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放出和吸收。
4、人类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或。
化学造福着人类,然而化学对环境的污染也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威胁,治理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社会倡导绿色化学。
新版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 第1单元《步入殿堂》复习导学案
吹熄。②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2/3 也不应少于 1/4。③酒精灯的火焰
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给物体加热。④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
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
冲。
⑸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
概念
特点
举例
化合反应
由
或
的物质生成
物质的反应。
A+B→C 多变一
点燃
S+ O2
SO2
分解反应
由
物质生成
A→B+C
或
其
一变多
它物质的反应。
通电
2H2O
2H2↑+O2↑
一种 跟一种
反应生成 置换反应
和
A+BC→B+AC 的 一换一
Zn + 2HCl=ZnCl2 + H2↑
反应
两种
相互
复分解反应 交换成分,生成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⑵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
。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 10 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精确到
毫升。
⑶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
,
固体以
。
③处理原则:剩余的药品不能
,也不要
,更不
能
,应放
。
⒊固体药品的取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第一节化学真奇妙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变化是改造物质世界和实现能量相互转化的重要途径,初步形成物质变化观、微粒观等一些基本观念,提高化学变化知识的应用和分析能力。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应用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化学变化现象的方法。
3.体验物质构成价值和意义。
重难点:掌握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1.先通读教材第2—7页,进行知识梳理;描述化学变化的定义,知道判断一个现象是否是化学变化,认识物质构成、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
2. 认真完成预习自测,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惑”处。
3. 利用15分钟高效完成。
预习自学一、知识准备写出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和伴随的现象二、教材助读1.化学改变了世界:化学能实现与的转化。
分别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举个化学制品的例子。
依靠化学,人类才能更好地解决诸如、、等重大问题。
2.神奇的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3.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上分别用符号、和表示氢原子、氧原子和水分子。
物质是由组成的,如水是由组成的。
物质是由、或构成的,如:水是由构成的,铁是由构成的,氯化钠是由构成的。
世界上的物质都是由、等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化学就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及其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三、预习自测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社会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下列事实与化学无关的是()A.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环境B.日环食、日偏食的产生C.开发新能源,研制新材料D.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2.家庭厨房中常发生下列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第1页A.食物腐败B.开水沸腾C.天然气燃烧D.菜刀生锈3.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A.是否需要条件B.是否有明显的现象C.是否生成新物质D.质量是否变化4.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它主要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取一块食盐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以下主要不是化学研究领域的是()A.食盐是由什么组成B.食盐的产地在哪里C.食盐有什么性质和用途D.食盐的微观结构如何5.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有新物质生成。
在化学变化中原物质变为新物质的实质是()A.只是组成发生变化B.只是结构发生变化C.组成或结构发生了变化D.状态发生变化课内探究案探究点: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当堂检测1.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条件有很大的改善。
下列与化学无直接关系的是()A.人们吃上了不含农药的绿色蔬菜B.使用味精等人造调味品C.住上了钢筋水泥结构的楼房D.出行时汽车给人们带来了方便-2.农业生产中提高粮食产量的下列措施与化学无直接关系的是()A.合理使用化肥B.合理使用农药C.使用地膜覆盖技术D.适时灌溉第2页3.下列不是直接利用化学变化产生能量的是()A.用蜡烛照明B.用液化气灶做饭C.用电饭煲煲汤D.用炸药开山造路4.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有,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A、钢铁生锈B、食物腐烂C、电灯通电发光D、水加热变为水蒸气E、木材燃烧F、玻璃破碎G、咬啐食物 H、消化食物 I、车胎爆炸J、火药爆炸 K、加热蔗糖变黑 L、用铁铸成铁锅M、蜡烛燃烧 N、湿衣服晾干 O、用高粱酿酒P、剩饭变馊 Q、工业制氧气 R、实验室制氧气S、粮食酿成酒 T、镁带燃烧 U、汽油挥发V、冰雪熔化 W、水结冰 X、酒精挥发Y、牛奶变酸 Z、光合作用5.下列新技术与其试图解决的问题间的连线不正确的是()A.膜法淡化海水——水资源B.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环境保护C.纳米玻璃——研制新材料D.导电塑料——开发新能源知识总结1、总结课本四个化学变化的现象。
2、举例说明物质的构成。
(3种)。
教学反思:《体验化学探究》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能力目标: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学习重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并能够明确地表示探究后所得的结论。
学习难点:对日常生活中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
【课堂导学】(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化学科学的每一项成果都是通过科学探究获得的,科学探究也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
那么,怎样开展化学科学探究呢?(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蜡烛燃烧的探究第3页(三)成果展示:利用多媒体展示(四)教师点拨: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通过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三个阶段有引导的观察,着重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2、蜡烛燃烧的探究感受化学学习的以下特点:(1)关注物质的性质;(2)关注物质的变化;(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3、科学探究(1)一般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结论与解释、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2)科学探究的方法:解题时先明确实验目的,再根据提供的信息和已有知识设计实验,通过实验、现象记录、分析总结现象,得出结论。
(五)巩固提升:1. 化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是()A.阅读B.调查C.实验D.计算2. 小明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一瓶无色气体,木条复燃,该气体可能是:A 空气B 氧气C 氮气D二氧化碳3. 对蜡烛燃烧实验,下列属于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 吹灭蜡烛,火焰上方有白烟出现B 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C 点燃蜡烛时,石蜡先熔化后燃烧D 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课堂检测】填写实验报告教学反思: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道化学实验室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场所,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实验原理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2、了解一些化学实验室的规则,树立实验安全意识;3、掌握药品的取用、加热等基本实验操作;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第4页〖重点难点〗1、了解化学实验室的实验规则和常用仪器的名称、作用;2、练习药品的取用;3.掌握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实验室里有很多药品是易、易、有性或有性的。
为了保证安全,同学们一定要听从老师指导,遵守实验室的规则,规范操作.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1.不能用,不要,不得。
2.注意。
应该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液体。
固体即可。
3.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也不要,更不要,要放入。
4.实验中要特别注意保护眼睛。
万—眼睛里溅进了药液(尤其是有腐蚀性或有毒的药液),要 (切不可用手揉眼睛)。
洗的时候要眨眼睛,必要时请医生治疗。
一、药品的取用1. 固体药品取用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中,取用一般用(或用),块状药品可用夹取。
用过的钥匙或镊子要立刻 ,以备下次再用.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 ,把块状药品放入以后,再把容器,使块状药品容器的底部,以免。
2、液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通常保存在中。
1.细口瓶的塞子为何要倒放在桌上?2.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该快速倒还是缓慢地倒?3.拿细口瓶倒液时,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为何要朝向手心处?【提问】少量液体如何取用?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取用少量液体可用。
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头在,不要,,防止。
不要把滴管放在。
用过的滴管要,注意滴瓶上的滴管不要用水冲洗。
注意:用滴管向某容器滴加液体的时候,要逐滴加入,滴管要垂直悬空放在容器的上方,滴管不能伸入容器内部,不能接触容器的内壁。
二、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①绝对禁止向。
说明:因为此时“明火”的周围存在酒精和酒精蒸气。
②绝对禁止用。
说明:侧倾的酒精灯会溢出酒精,引起大面积的失火。
③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
不可。
说明:用嘴吹气不仅不易吹灭,还很可能将火焰沿灯颈压入灯内,引起着火或爆炸。
④酒精洒在桌子上燃烧起来后,应立刻用。
⑤酒精灯火焰分为、、三个部分。
部分的温度最高,部分的温度最低。
加热时应该用部分加热。
⑥酒精灯里的酒精最多不超过灯容积。
说明:酒精过满容易引起酒精蒸发而在灯颈处起火。
2、给物质加热4.加热试管中液体时,能否将试管口对着人或自己?为什么?第5页第6页5.如果试管外壁有水的话,能否不擦干直接加热?为什么?6.将液体加热到沸腾的试管,能否立刻用冷水冲洗?为什么?7.如何给试管中的液体进行预热?【小结】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①试管中的液体的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
②试管外的 要擦干。
③用 夹持,夹在距试管口 处,手握试管夹的 柄。
④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 ,要先 ,再对液体的中下部加热。
⑤试管与桌面约成 °,并用 加热。
在加热过程中要不时移动试管。
⑥热的试管不能立刻 。
目标检测1.在①坩埚 ②烧杯 ③烧瓶 ④蒸发皿 ⑤量筒 ⑥试管 ⑦集气瓶 等仪器中,不能加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时,不宜用作反应容器的是( )A 、烧杯B 、烧瓶C 、试管D 、量筒 3.下列有关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 )E FA .熄灭酒精灯B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 .取用粉末状药品D .给液体物质加热4、用酒精灯给试管内溶液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原因是: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②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⑤加热时没有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内液体的中下部。
其中与之相关的是( )。
A 、①③⑤⑥B 、②④C 、②③⑥D ③④⑤教学反思:第一节 《水分子的运动——水的三态变化》导学案学习目标:1. 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征;2. 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现象; 学习重点:理解分子的特征学习难点: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学习过程:学习任务一: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运动和排列方式 实验探究:设想把封闭在针筒中的少量水煮沸 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我猜想:我证明:通过观看动画以及课本上的三态图片,组内互相交流,获得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运动和排列特点:固态的水:水分子液态的水:水分子气态的水:水分子获得结论:一定量的水,当它由固态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时,水分子的和不会变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分子的。
这样的变化是变化。
所以针管实验中我的猜想是的。
(填正确或错误)学习任务二:探究分子的运动与水的状态变化1、阅读课本中“雨后初晴的道路,”路边斑斑水渍,太阳光照下,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是因为,你能试着从微观上解释水蒸发这一现象吗?结论: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时,水分子能量,运动,分子间间隔2、阅读课本中“水烧开后的锅盖,”水烧开后,解开锅盖,立即就会有许多小水滴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