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运动项目对少年儿童身体自尊的影响课题研究方案

合集下载

体育锻炼与年级对自我意识和自尊的影响

体育锻炼与年级对自我意识和自尊的影响

体育锻炼与年级对自我意识和自尊的影响体育锻炼是一种常见的活动,它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而随着年级的增长,人们的自我意识和自尊也在逐渐发展和成熟。

本文将探讨体育锻炼对不同年级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尊的影响,并分析这种关系的内在机制。

我们来看看体育锻炼对小学生的影响。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在迅速发展。

体育锻炼对小学生来说不仅可以促进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通过体育锻炼,小学生可以体验自己的身体的力量和潜力,这种体验会增强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和自信心,从而促进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尊的健康发展。

中学生是另一个需要关注的群体。

在青春期的中学生身上,自我意识和自尊往往呈现出更为敏感和脆弱的状态。

很多中学生在这一阶段面临着身体的变化、同伴关系的压力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对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尊产生负面影响。

而体育锻炼可以成为他们释放压力,树立自信的重要途径。

通过体育锻炼,中学生可以塑造自己的身体形象,增强自信心,树立自尊,从而更好地应对青春期的问题和挑战。

大学生阶段是一个自我意识和自尊不断成熟的时期。

在大学生阶段,许多人会经历着对自我的认知和认定,以及对社会的定位和价值观的建立。

而体育锻炼在这一阶段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通过参与体育锻炼可以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

而健康的身体和积极的体验会促进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尊的建立和巩固,使他们更加自信、坚定和有韧性地面对生活和发展的挑战。

体育锻炼对自我意识和自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体育锻炼可以促进个体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和体验,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体育锻炼可以培养个体的毅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提高自我意识的成熟度和自尊的稳定性;体育锻炼可以造就健康的身体形象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使个体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得到持续的巩固和升华。

体育锻炼对自我意识和自尊具有积极的影响,不仅可以促进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心理健康。

体育活动对中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研究

体育活动对中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研究

体育活动对中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1191名的中学生进行身体自尊问卷调查,发现体育活动与中学生的身体自尊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在中学生进行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30分钟以上的体育活动,有效地提升中学生的身体自尊。

关键词体育活动;身体自尊;中学生;影响引言自我概念是人格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我”包括社会自我、身体自我、认知自我等诸多方面因素。

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可以通过提高自我意识和对身体的评价来进一步提高个人自尊和自信心,例如提高个人健康水平和运动能力意识。

身体自尊主要是指个人对自己身体的认识以及评价,是对自己体质、体力等方面的看法。

身体自尊主要是“个人对其身体状况各方面的满足或不满”,与社会评价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青少年期是自我意识发展最快,也是最容易发生问题的时期。

因此,本文的研究主要是分析体育运动对中学生身体自尊所产生的影响,同时探讨体育运动对中学生身体发展造成的影响,深入的研究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的关系,从而帮助中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研究课题与研究方法在1191名的中学生中,年龄范围主要是在11-19岁之间,平均的年龄为15岁,其中男生有600人,女生601人。

通过进行身体自尊问卷调查活动,看中学生是否参加了体育活动、参加的次数(几乎没有、1-3次、4到6次或者是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半个小时以内、一个小时以内、两个小时以内、两个小时以上)。

问卷中主要包含30个问题,使用5个指标,主要的衡量标准是身体自尊主要是从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以及身体素质方面进行体现。

根据问题是正面问题还是负面问题,分别打分1、2、3、4 或4、3、2、1,然后将每个维度的分数相加,分别获得最高分。

说明这个维度的趋势更加确定。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1、男孩和女孩身体自尊的差异通过对男孩以及女孩的分量表中的平均值、标准差进行分析。

男学生的整体水平要比女学生高很多。

均值检验后,在身体自尊、运动能力、身体状况、外貌吸引力、身体素质等指标上的差异是比较大的。

体育锻炼对青少年身体自尊影响调查研究

体育锻炼对青少年身体自尊影响调查研究

体育锻炼对青少年身体自尊影响的调查研究摘要:通过对青少年学生身体自尊水平与体育锻炼进行相关研究,探索体育锻炼对青少年身体自尊各因素的相关关系,对体育专业学生和非体育专业学生的身体自尊进行比较分析,探究产生差异的原因,发现体育锻炼与青少年身体自尊水平有密切的关系,为青少年学生参加适当体育锻炼,提高身体自尊,进而促进心理健康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体育锻炼青少年身体自尊一、前言身体自尊对研究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心理前因和心理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西方锻炼心理学中它已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

自尊作为青少年个体人格的核心,对青少年各项素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几年在重视完善青少年个性发展的同时,在社会、教育心理学中出现了更多对自尊的研究。

在运动与锻炼心理学中,近几年也出现了一些对青少年身体自尊的研究成果。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综合述评,为进一步进行体育锻炼对青少年学生身体自尊和自尊的干预研究提供依据。

二、文献综述(一)概念界定1.身体自尊的理论探讨自尊是个体对自身身体特点、个性、社会身份和行为的评价或感情反应。

它被认为是最能预测情感和生活变化的个性变量。

目前,西方锻炼心理学领域中,有关自尊理论的研究强调:一个人的自尊由不同的、具体的成分组成。

marsh&shavelson(1988)提出了自尊结构的等级模型,即随着处于低水平的具体自尊水平的变化,处于高水平的整体自尊也随之变化。

也就是说,要改善整体自尊水平,必须采用某种干预手段来改善处于具体领域的自尊水平。

身体自尊是与社会评价密切相关的“个体对自我身体的不同方面的满意与不满意感”。

它作为整体自尊的一个具体领域,对情感和心理状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的影响的理论探讨田录梅采用franzoi等人(1985)编制的身体自尊量表(bes)研究表明,运动员的身体自尊和整体自尊水平都明显高于非运动员,同时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无论是运动员还是非运动员,在身体自尊方面,男大学生均显著高于女大学生,而在运动员中这种差异更为显著;在整体自尊方面,运动员男大学生显著高于女大学生,而非运动员中整体自尊的性别差异不显著。

不同体育运动项目对儿童身体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不同体育运动项目对儿童身体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不同体育运动项目对儿童身体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作者:国赟姜少英黄健华张修程周立圆来源:《体育风尚》2018年第07期摘要:本研究以相关学科理论为支撑,从体育健身认知和心理行为变化角度入手,采用现阶段较为科学的身体功能筛查指标为手段,评价不同运动项目对儿童身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效果及作用,目的在于科学论证儿童“敏感期”身心素质变化原因,以提高儿童身体锻炼手段科学化和系统化水平,并为儿童心理健康及相关素质的发展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体育运动;儿童;身体功能;影响效果体育运动能够人们体质增强、促进心理健康发展以及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其对儿童身心发展同样重要,不同的体育项目对儿童身体素质的提高途径相对不同,如(1)跳绳运动能促儿童大脑发育,增强血液循环;(2)游泳运动可以增加儿童肺活量,提高身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增进对疾病的抵抗力;(3)体操训练能够很好的增强儿童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等。

本研究以运动训练学、体育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为支撑,以现阶段儿童身体运动功能状况为研究基础,通过不同运动项目的干预实验,正面剖析不同运动项目对儿童身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效果。

本研究有益于有关部门或学校制定有针对性的儿童体质健康策略和措施,同时能够帮助学校和家庭分析儿童心理状态及主要影响情况,旨在促进儿童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本研究以不同体育运动项目对儿童身体功能影响的效果为研究对象。

主要选取的体育运动项目为跳绳、羽毛球和篮球三项。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在文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走访了相关专家对实验项目的选择、实验对象的抽样以及实验设计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探讨。

根据实验设计要求选取三种体育运动项目进行了8周的教学与训练实验,记录实验前后实验对象身体功能和注意力变化情况,并建立数据了,运动配对样本T检验、单因子方差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研究不同运动项目对儿童身体运动功能影响情况。

体育课题开题报告探究不同运动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体育课题开题报告探究不同运动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体育课题开题报告探究不同运动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体育课题开题报告:探究不同运动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一、引言体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体育课程的开展,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

然而,不同的运动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运动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指导学校体育教学。

二、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验方法来探究不同运动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首先,我们将随机选择一所中学,从该中学招募1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然后,将这100名学生分为三组,每组分别进行不同的运动训练。

1. 第一组:第一组的学生将进行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或有氧操。

每周进行3次,每次30分钟,持续12周。

2. 第二组:第二组的学生将进行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或深蹲。

每周进行3次,每次40分钟,持续12周。

3. 第三组:第三组的学生将进行柔韧性训练,如瑜伽、拉伸或舞蹈。

每周进行3次,每次40分钟,持续12周。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将记录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指标,包括体重、身高、握力、灵敏度和柔韧性等。

通过对比三组学生的身体素质指标数据,我们可以分析不同运动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三、预期结果我们预计不同运动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将存在一定的差异。

有氧运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和耐力水平,力量训练可以增加学生的肌肉力量和爆发力,柔韧性训练则可增强学生的关节灵活性。

通过这些运动的不同训练,我们期望学生们在体重控制、身体机能和身体协调性等方面得到显著提升。

四、意义与应用本研究的结果将对学校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通过了解不同运动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学校可以针对性地开展体育课程,满足学生的身体发展需求。

此外,研究结果也可为学生和家长提供科学有效的运动选择,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五、结论通过实验研究不同运动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对学生身体素质有着不同的促进作用。

不同运动项目对少年儿童身体自尊的影响课题研究方案(优选.)

不同运动项目对少年儿童身体自尊的影响课题研究方案(优选.)

不同运动对少年儿童身体自尊的影响研究方案一、立题背景身体自尊在心理学上被认为是与个人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的。

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和关注的重大问题,在激烈的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方面的健康,普遍认为只有建立良好的心态,树立自我的信心,才能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参与和适应社会的竞争。

尤其针对于未来祖国栋梁的少年儿童,提升其身体自尊,使其拥有健康的心态和身体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的。

本校处在农村留守儿童比较多对其身体自尊的研究具有迫切的需要,再者本校以体育舞蹈——拉丁舞作为特色项目之一。

体育是一种世界性的通用文化,给予人类健身、娱乐、教育等方面的需求功能,未来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社会的前进和可持续发展更加依赖于人的知识与智慧,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主体发展的需求,因此在不同运动项目中要让学生享受运动的乐趣,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基于这种考虑,从身体自尊的角度而言,探讨它是否会通过某种途径而得到提高,即扩大了其研究领域,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从实证的角度来理解不同运动项目给人群带来的心理效应。

基于上述种种原因,我们将结合本校本地区实际提出了本课题。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1.自尊是指个体对自身身体特点、个性、社会身份和行为的认知评价及情感反应。

身体自尊是“个体对自我身体的不同方面的评价”它是整体自尊的一个具体领域,身体自尊对研究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心理前因和心理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少年儿童:平均年龄12.5岁,年龄范围9.5~14.5岁。

3.本研究所得数据均运用SPSS for Win-dows 1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三、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趋势与价值对国内体育运动领域身体自尊研究文献梳理后可以发现,尽管此方面的研究进展很快,但他们就不同体育锻炼对少年儿童的身体自尊的影响这方面的研究很少。

首先,研究对象选择过于单一,主要集中于大学生,女性研究居多。

高年级小学生体育锻炼、体质健康和身体自尊的相关性研究

高年级小学生体育锻炼、体质健康和身体自尊的相关性研究

高年级小学生体育锻炼、体质健康和身体自尊的相关性研究五六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发育前期阶段,在这一特殊时期里心理和生理都会产生一些变化,使学生保持良好身心健康状态显得十分重要。

这要求学校家长对学生生理和心理变化进行特别关注。

身体自尊被认为是最能预测情感和生活变化的个性变量,是指与社会评价密切相关的个体对自我身体的不同方面的满意或不满意感。

体质健康不仅影响个体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效率,而且也影响着国家未来的发展。

如何更好地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主要探讨体育锻炼、体质健康和身体自尊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了解高年级小学生体育锻炼、体质健康和身体自尊的现状及特征,从而引起人们对小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视,增强小学生体质,增加其对自我身体的正确认识,为促进小学生身体心理全面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

本文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以海淀区及昌平区五所学校中的661名高年级小学生为调查对象,选用段艳平(2000)研制的《少年儿童身体自尊量表》、梁德清等人编撰和修改的《身体锻炼等级量表》来测量高年级小学生的身体自尊和体育锻炼情况。

通过研究调查揭示了高年级小学生体育锻炼、体质健康和身体自尊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小学生体育锻炼、体质健康和身体自尊三者之间呈中低度正相关的关系,小学生体育锻炼量能正向预测体质测试成绩和身体自尊,体质测试成绩也能正向预测身体自尊。

而且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在体育锻炼量影响身体自尊的过程中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即体育锻炼不仅可以直接影响身体自尊,也可以通过体质健康来影响身体自尊。

通过分析还了解到高年级小学生体育锻炼、体质健康和身体自尊的情况,如下所示:1、高年级小学生在体育锻炼情况方面存在性别差异;在肺活量、坐位体前屈、50×8往返跑、一分钟跳绳以及体质测试总成绩方面存在性别差异;在身体自尊方面除了吸引力、外貌和整体自尊维度上不存在性别差异以外,其余各维度均存在差异。

另外对于高年级小学生来说在体育锻炼情况、体质健康和身体自尊这三个方面中均不存在年级上的差异。

体育锻炼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体育锻炼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体育锻炼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1. 引言体育锻炼在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青少年时期是个人成长的关键阶段,他们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身体变化等多重挑战。

通过参与体育锻炼,青少年能够维持身体健康,并获得积极的心理收益。

本文将探讨体育锻炼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2. 体育锻炼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2.1 提高自尊与自信体育锻炼通过培养青少年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使他们在锻炼过程中取得个人成就感。

这种积极的经验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自尊和自信心。

当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身体变得更加强壮、技能得到提高时,会对自己产生积极的评价,从而促进心理健康。

2.2 缓解焦虑与抑郁青少年常常因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问题而感到焦虑和抑郁。

体育锻炼有助于释放累积的压力和情绪,促进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运作,提高大脑中多巴胺和内啡肽的分泌,缓解焦虑与抑郁情绪。

此外,锻炼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身体对氧气的摄取,改善大脑的供氧情况,进一步改善心理状态。

2.3 培养积极心态与应对能力通过参与体育锻炼,青少年学会设定目标、面对挑战并坚持努力。

这种经历培养了他们的积极心态和应对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此外,团队运动还能培养青少年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3. 体育锻炼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3.1 频率与时间体育锻炼的频率和时间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每周进行适量的锻炼可以有效减少焦虑和抑郁的程度。

而长时间的体育锻炼则有助于提高自尊与自信。

3.2 锻炼方式不同的体育锻炼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代谢水平,有益于缓解焦虑和抑郁。

而团队运动(如足球、篮球)有助于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3.3 锻炼环境与氛围体育锻炼的环境和氛围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影响较大。

积极向上的锻炼环境能够增强青少年的积极性和动力,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

参加不同体育项目锻炼的少年儿童身体自尊比较研究

参加不同体育项目锻炼的少年儿童身体自尊比较研究

9~1 4岁 。9—1 0岁 被 确 定 为 低 年 龄 组 , 1 1—1 2岁 为 中年 龄 , 1 3一l 4岁 为高年 龄 组 ( 如表 1 ) 。
表1 学生基本情况一览表
1 . 2 研 究方 法
表 2 各主成分得分情况
2 7 0 1] 达显著 , 适合进行 因素分析。在对 4 5 0名受试 者进行身体 自尊问卷调查时 , 要求每位测试者在 2 5分 钟 内完成 , 实 际 回收 4 4 0份 , 回收率 为 9 7 . 8 %, 有 效 问 卷4 1 2份, 有效率 9 3 . 6 %。所 得 数 据 均 运 用 S P S S 1 1 . 0 统 计软 件进 行处 理 。对调查 的 4 1 2名 少年 儿 童 的 身体 自尊 以及 各 主成 分 的 得分 结 果 显 示 ( 如表 2 ) , 健 康、 身 体 吸引力 等各 个 分 量 表满 意 度 得 分 均 值 都 在 良 好水平, 身 体 自尊量 表 所 得 均 分 为 2 8 8 . 3 3 7 4分 ( 介 于 有时符合 2 2 2 与基本符合 2 9 6 之间) , 表明学生身体 自 尊满 意程度 达 到 良好 水平 。
2 研 究结 果
问卷调查法 , 本 问卷引用 了段艳平 编制 的《 少 年儿童身体 自尊量表》 , 并 对该量表进 行 了修 订。修 订后 由原来 7 8道 题 为 7 4道 , K M O= 0 . 8 6 9 , 问卷 总 表 的克伦 巴赫 系数 a为 0 . 9 2 0 2, 说 明信 度 较 好 。此 外 , 从B a r t l e t t g球形 检验 X 2值 为 1 2 6 9 1 . 2 1 1 [自由度 为
2 . 1 各 项 目对少 年儿 童 身体 自尊 的影 响 武术 组 人 均 得 分 3 1 0 . 9 7 , 乒 乓 球 组 人 均 得 分 2 7 9 . 6 8 , 体 育舞人 均得分 3 1 1 . 3 2 , 田 径 人 均 得 分 2 6 8 . 3 1 , 篮球 组 学 生 人 均 得 分 2 8 6 . 2 7 。从 均 分 上 看 , 体育 运动项 目对 少 年儿 童 身 体 自尊影 响 , 体育舞蹈 > 武术 > 篮球 > 乒乓球 >田径。经过方差检验 , 专项 对 少 年 儿童 身体 自尊影 响 的差 异具 有 高度 显 著 性 (F值 1 9 . 6 6 5 ; P=. 0 0 0 ) ( 如表 3 ) 。

体育教育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研究

体育教育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研究

体育教育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研究简介体育教育在青少年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体育教育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并提供相关研究证据和实践经验。

1. 身体健康1.1 促进身体发育体育活动可以帮助青少年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促进身体器官的发育、改善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功能。

1.2 强化骨骼和肌肉系统通过参与各种运动项目,青少年能够增强骨骼和肌肉力量,提高灵活性和耐力。

1.3 预防慢性疾病定期参与体育锻炼有助于预防儿童和青少年患上慢性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和代谢综合征等。

2. 心理健康2.1 提升自尊和自信通过参与团队运动或个人竞技,青少年可以提升自尊心理、建立自信,并培养合作精神。

2.2 减轻焦虑和抑郁体育活动可以促进荷尔蒙释放,改善心情,减轻焦虑和抑郁的症状。

2.3 培养积极心态体育教育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毅力、坚持不懈的精神,使他们具备面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3. 社交与情感发展3.1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体育项目通常需要队员之间互相配合合作,这种合作关系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

3.2 基础人际交往能力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青少年会与不同背景的人接触并相互合作,从而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3.3 培养责任感与情感表达能力在团队或个人比赛中经历胜利和失败,青少年可以培养责任感和学会适当表达情感。

结论体育教育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促进身体发育、提升自尊自信、减轻焦虑抑郁、培养社交技能等方面的作用,体育教育帮助培养出全面健康的青少年。

因此,在教育系统中,应该重视并加强体育教育的意识和实践。

以上是关于体育教育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研究的内容概述。

具体细节可参考相关研究文献和实践经验进行深入阐述。

运动干预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

运动干预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

运动干预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运动干预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摘要:随着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学生身心健康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研究旨在探讨运动干预对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通过实施一系列运动项目并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变化情况,以期得出结论。

引言:小学生时期是他们身心发展最为关键的阶段。

近年来,随着学业竞争的压力增大,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而运动干预作为一种积极干预手段,被广泛认为有助于改善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

因此,通过实验研究,探索运动干预对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通过在某小学选取100名小学生,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的学生参与3个月的体育课外活动,并开展有计划的运动干预,如晨跑、游泳、篮球等。

对照组维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方式。

在实验期间,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心理测量等方法,收集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运动干预后,实验组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改善。

他们的体重、身高和肺活量等方面均进一步提高。

与此同时,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得到显著改善。

实验组小学生的焦虑和压力水平明显降低,积极情绪得到增强。

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干预在改善小学生身心健康方面具有显著影响。

体育课外活动和有计划的运动项目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体质,同时减轻其焦虑和压力水平。

这可能归因于运动带来的愉悦感、紧张情绪的释放,以及培养规律的生活方式所带来的心理上的积极效果。

结论:综上所述,运动干预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学校和家长应该意识到运动在小学生健康成长中的重要性,并积极推动相关运动项目的开展。

尤其是在当前数字化时代,小学生需要更多的室外活动和运动,以保持他们的身心健康。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探讨如何在校园中更好地实施运动干预,并评估其对小学生的长期影响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小学生进行为期3个月的体育课外活动和有计划的运动干预,发现运动干预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体育活动对儿童身体素质的提升研究

体育活动对儿童身体素质的提升研究

体育活动对儿童身体素质的提升研究在当今社会,儿童的健康成长备受关注,而体育活动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体育活动对儿童身体素质的提升作用,通过分析相关研究和实际观察,揭示其重要性和积极影响。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身体素质的培养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身体素质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性、柔韧性等。

而体育活动则是提升这些素质的有效途径。

首先,体育活动能够增强儿童的肌肉力量。

例如,像跑步、跳跃、攀爬等运动,能够锻炼到儿童的腿部、臀部和核心肌群。

在进行这些活动时,肌肉不断收缩和舒张,促进了肌肉纤维的增长和力量的提升。

随着力量的增强,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能力也会相应提高,如搬运重物、爬楼梯等变得更加轻松自如。

其次,体育活动对于儿童耐力的发展具有显著作用。

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活动的能力。

常见的有氧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和长跑等,能够有效地锻炼儿童的心肺功能,提高他们的耐力水平。

长期参与这类体育活动的儿童,在面对长时间的学习或其他体力活动时,更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不易感到疲劳。

再者,体育活动有助于提升儿童的速度。

短跑、球类运动中的快速反应和动作等,都要求儿童在短时间内发挥出最大的力量和速度。

通过不断地训练和参与这些运动,儿童的神经肌肉协调能力得到提高,反应速度加快,从而使他们在行动上更加敏捷迅速。

灵敏性也是身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活动在这方面同样有着积极的影响。

篮球、足球等球类运动,需要儿童迅速地改变方向、躲避对手和接住球,这就锻炼了他们的灵敏性和身体的协调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儿童能够更加灵活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身体的控制能力也会得到增强。

此外,体育活动对于儿童柔韧性的提升也不容忽视。

像瑜伽、体操等运动包含了大量的伸展动作,能够帮助儿童拉伸肌肉和韧带,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

良好的柔韧性不仅能够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几率,还能使儿童的动作更加优美流畅。

【课题申报】体育课对学生自尊与自信心的塑造

【课题申报】体育课对学生自尊与自信心的塑造

体育课对学生自尊与自信心的塑造体育课对学生自尊与自信心的塑造一、项目背景与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培养学生的自尊与自信心已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自尊与自信心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交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体育课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塑造学生的自尊与自信心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本课题旨在通过深入研究体育课对学生自尊与自信心的塑造,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提高学生的自尊与自信心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本课题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 自尊与自信心的概念与关系: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自尊与自信心的定义、特点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2) 体育课对学生自尊与自信心的塑造: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对学生在体育课中的自尊与自信心表现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3) 体育课教学方法和策略:分析体育课教学中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自尊与自信心的方法和策略,探讨如何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积极心态等。

(4) 教师角色与激励机制:探索教师在体育课中的角色定位以及激励学生自尊与自信心的机制,分析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方式、语言表达等对学生自尊与自信心的影响。

2. 研究方法本课题将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实地调研、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

通过对学生的自尊与自信心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体育课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三、预期效果与意义1. 预期效果(1) 探索体育课对学生自尊与自信心的塑造机制,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升学生的自尊与自信心。

(2) 增进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领导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

2. 意义(1) 为学生个体心理健康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探索培养学生自尊与自信心的新途径,拓宽教育教学的思路和方法。

体育活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

体育活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

体育活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在当今社会,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习压力的增大以及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许多青少年面临着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困扰。

而体育活动作为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体育活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为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体育活动对青少年情绪调节的作用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而参与体育活动能够为他们提供一种有效的情绪调节方式。

首先,体育活动可以促进身体内啡肽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分泌。

这些化学物质能够带来愉悦感和幸福感,从而改善青少年的情绪状态。

当青少年在运动中体验到身体的活力和力量时,他们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如兴奋、满足和自信,有助于缓解压力和焦虑。

其次,体育活动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宣泄情绪的渠道。

在日常生活中,青少年可能会积累一些负面情绪,如愤怒、沮丧等。

通过参与激烈的体育运动,如篮球、足球等,他们可以将这些情绪以一种健康、合理的方式释放出来,从而减轻心理负担。

再者,体育活动能够转移青少年的注意力。

当他们专注于运动的过程和目标时,会暂时忘却生活中的烦恼和困扰,从而获得心灵的片刻宁静。

这种注意力的转移有助于打破消极情绪的循环,使他们能够以更加平和的心态面对问题。

二、体育活动对青少年自我认知和自尊的影响自我认知和自尊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活动在这方面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在体育活动中,青少年能够不断挑战自我,突破自己的极限。

每一次的进步和成功都会让他们更加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潜力,从而形成更准确的自我认知。

例如,一个原本认为自己不擅长跑步的青少年,通过坚持训练,逐渐提高了自己的速度和耐力,这会让他认识到自己的潜力是可以被挖掘的。

同时,体育活动中的成就和荣誉能够增强青少年的自尊。

当他们在比赛中获得奖项、在团队中得到认可时,会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这种积极的自我感受有助于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心理健康。

初中体育课教案:探讨不同运动项目对学生身体发展的影响

初中体育课教案:探讨不同运动项目对学生身体发展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体育运动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而作为我们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体育课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还能够促进我们的心理健康发展,这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而一份好的体育课教案,更能够指导我们更加科学地进行体育运动,使我们取得更好的身体发展效果。

本文将着重探讨不同运动项目对学生身体发展的影响,为广大老师和学生提供一些参考性的建议。

一、慢跑慢跑作为一项简单易操作的运动项目,备受广大学生的喜爱。

而这项运动的主要作用是耐力训练,能够有效增强心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减少体内脂肪,强健身体。

而对于学生而言,如果能将慢跑融入体育课教育中,那么有望进一步增强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同时改善学生们的注意力、协调力等方面的技能发展。

二、篮球篮球是一项体育运动中含金量极高的项目,不仅能够全身性地锻炼身体,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们的速度、反应和爆发力等方面的技能。

此外,篮球这项运动本身具有团队合作的特点,能够锻炼学生们的协调能力和集体意识。

如果将篮球引入体育课预算中,对于学生的身体发展、社交技能和团队意识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游泳水是一种天然的运动器材,游泳则是在水中进行的全身性运动。

游泳不仅能够全面锻炼人体各器官,促进身体的各项功能,还能够增进人际交往,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特别是对于肥胖、脊柱侧凸等问题的学生,选择游泳这项运动将是一种非常好的锻炼方式。

此外,游泳具有趣味性强、安全性高等优点,适合广泛的学生群体参与。

四、瑜伽瑜伽是一种相对较为新兴的健身运动,它强调身体与心灵的和谐统一,可以有效缓解学生们的心理压力,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们的身体柔韧性、平衡能力和协调力等各项方面的运动技能。

如果学校能够将瑜伽运动融入体育课之中,不仅能够全面促进学生们的身体和心理发展,更能够让学生们在体能训练之外体验到另一种锻炼方式的乐趣。

五、举重举重作为一项强度较大的单项运动,需要考验运动员的力量、爆发力、勇气等多种能力。

小学五年级学生体育课与身体自尊相关性研究

小学五年级学生体育课与身体自尊相关性研究

2019年(第9卷)第32期学校体育学①作者简介:秦晓龄(1981—),女,汉族,辽宁沈阳人,硕士,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DOI:10.16655/ki.2095-2813.2019.32.092小学五年级学生体育课与身体自尊相关性研究①秦晓龄(深圳市宝安区华中师范大学宝安附属学校 广东深圳 518000)摘 要:身体自尊与体育课的相关性研究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目前,在小学生这个群体中对身体自尊和体育课之间关系的探索涉及还不多。

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深圳市宝安区燕山学校小学五年级90位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身体自尊问卷量表》《运动动机问卷量表》《运动兴趣问卷量表》为测量工具,对小学生的身体自尊与体育课相关性进行了对比性研究。

并运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燕山学校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身体自尊和体育课有相关性的关系,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学生的身体自尊普遍可以得到一定提高;五年级学生的身体自尊跟体育学习兴趣和运动情境动机有一定的关系。

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身体自尊,可以从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运动情境动机入手。

关键词:体育课 身体自尊 运动动机 运动兴趣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1(b)-0092-021 研究目的与意义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自尊的重要性。

自尊是现在这个社会行为的主要驱动力,是心理健康的决定因素之一,它与个体的人际关系、社会适应及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而小学五年级正是自尊的萌芽时期,是个性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学生所面临的各种心理矛盾和心理危机以及学业压力的解决直接关系到其自我评价的发展水平。

而身体自尊就是这其中的一项重要因素。

关于身体自尊,国内外学者们对其有着不同的理解。

国外学者 (Ansheletal , 1991) 认为身体自尊是指:个体对于自己是谁的一种自我认可、满意程度、秘密以及其他看法;期望自己在特定环境中有适当行为表现的心理定势。

不同运动干预方案对北京市小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不同运动干预方案对北京市小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不同运动干预方案对北京市小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
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不同运动干预方案对北京市小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小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学习和生
活压力,长时间的课业负担和缺乏适当的体育锻炼可能导致身心健康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和地方政府逐渐推行了不同形式的运动干预方案,以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然而,目前尚未有对不同运动干预
方案的科学研究和评估,需要开展相关的实验研究,以提供科学的依据
和支持。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运动干预方案对北京市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以确定最有效的干预方案,为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和
指导。

研究内容和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选取北京市某小学的100名学生作
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三组,分别进行以下不同的
运动干预方案:
1. 羽毛球运动干预方案:每周进行2次羽毛球课程,每次45分钟,持续3个月。

2. 足球运动干预方案:每周进行2次足球课程,每次60分钟,持续3个月。

3. 健身操运动干预方案:每周进行2次健身操课程,每次60分钟,持续3个月。

在实验进行前,先进行基础测试,包括身体指标、情绪和心理状态等。

实验期结束后,再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和统计,以比较不同运动干预方案在身心健康方面的影响。

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为北京市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对于学校和政府制定相关的运动干预方案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同时,本研究的方法和思路也可以对其他城市和地区的小学生身心健康干预提供借鉴和启示。

校园课外体育锻炼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身体自尊和自信的影响分析

校园课外体育锻炼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身体自尊和自信的影响分析

校园课外体育锻炼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身体自尊和自信的影响分析发布时间:2021-01-07T15:09:17.29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第24期作者:朱坤铭[导读] 小学体育的教学目标是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朱坤铭天津生态城南开小学天津滨海300450【摘要】小学体育的教学目标是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同时能够在运动中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体素质和思想品德的飞速发展。

身体自尊是个人对于自身运动能力、身体外貌和身体免疫力以及健康状况等方面的评价,即作为身体满意程度。

小学高年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迅速发生着变化,是进行体育锻炼的黄金时期。

本文根据校园课外体育锻炼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身体自尊和自信的影响进行简单分析,针对性提出几点对策。

【关键词】课外体育锻炼;小学高年级;身体自尊;身体自信0.引言身体自尊是能够有效检测个人心理和生理上的情况变动,是与社会评价密切相关的个体对自我身体的不同方面的满意或不满意。

体育锻炼与身体自尊和自信三者是正向的关系,体育锻炼直接影响着身体自尊,同时身体自尊水平的提高能够提高个人的身体自信。

高年级小学生正处于身心飞速发展的阶段,通过课外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自尊和自信,对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现阶段高年级小学生校园课外体育锻炼中存在的情况高年级小学生中积极参与校园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以男生为主,高年级小学生相对于低年级学生运动态度和行为较差,但是高于初中和高中的课外体育锻炼态度和行为。

主要由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很大一部分小学生在家中处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状态,身体素质不断的下降,肥胖率、近视率的比例迅速增加,这导致学生在性格上较为骄横和懒惰。

对于课外体育锻炼的负面情绪较高,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不高。

同时由于应试教育的环境的影响,小学生在高年级后以“小升初”作为目的展开学习,学业任务和压力较大,客观上高年级小学的课外空余时间也较少,难以用来组织和开展体育锻炼。

校园课外体育锻炼对小学学生身体自尊和自信的影响

校园课外体育锻炼对小学学生身体自尊和自信的影响

校园课外体育锻炼对小学学生身体自尊和自信的影响发布时间:2022-05-06T01:25:29.204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第19卷1月1期作者:陆萍[导读] 小学生群体,正处于身心急剧发育的时期,此时他们的价值观、思想观、世界观都尚未形成,而帮助他们有效的提升自尊和自信陆萍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钟山县钟山镇中心小学,广西贺州542699摘要:小学生群体,正处于身心急剧发育的时期,此时他们的价值观、思想观、世界观都尚未形成,而帮助他们有效的提升自尊和自信,对于其身心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自尊和自信这两者,能够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心理和各种变量,自尊能够改变一个人对自己相貌、能力及未来走向的发展,自信能够帮助学生去获取更高的成就,去乐观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挑战,可以说,两者缺一不可,两者也都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养。

关键词:课外体育锻炼;小学学生;身体自尊课外体育锻炼,能够对小学生的自尊、自信有所帮助已成为共识,而不同的体育项目对于小学生的影响也是各不相同的,比如篮球、足球是一项团队型运动。

通过这些运动,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及集体荣誉感,他们会学习到拼搏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

在足球、篮球比赛中,小学生的心肺功能也能得到积极的锻炼。

目前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不是很理想,而仅仅依靠课堂体育课程的开展,是无法达到应有效果的,对此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外体育锻炼中去,并采取一些措施去活跃课外体育锻炼的气氛,让小学生能够真正的爱上课外体育活动。

一、要保证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时间不管是学校还是教师,都要保证小学生每天课外运动的时间,因为很多学校在课后都不会对学生的体育活动进行监督,很多小学生在课后不是写作业就是娱乐,而且在学习压力下,很多学校每周安排的体育课程时间都不足两小时,这就造成了小学课后体育活动开展不及时,没有足够的气氛,作为学校和教育部门,还是要看清现实,加大对体育设施基础的投入,制定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一系列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运动对少年儿童身体自尊的影响研究
方案
一、立题背景
身体自尊在心理学上被认为是与个人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的。

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和关注的重大问题,在激烈的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方面的健康,普遍认为只有建立良好的心态,树立自我的信心,才能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参与和适应社会的竞争。

尤其针对于未来祖国栋梁的少年儿童,提升其身体自尊,使其拥有健康的心态和身体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的。

本校处在农村留守儿童比较多对其身体自尊的研究具有迫切的需要,再者本校以体育舞蹈——拉丁舞作为特色项目之一。

体育是一种世界性的通用文化,给予人类健身、娱乐、教育等方面的需求功能,未来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社会的前进和可持续发展更加依赖于人的知识与智慧,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主体发展的需求,因此在不同运动项目中要让学生享受运动的乐趣,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基于这种考虑,从身体自尊的角度而言,探讨它是否会通过某种途径而得到提高,即扩大了其研究领域,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从实证的角度来理解不同运动项目给人群带来的心理效应。

基于上述种种原因,我们将结合本校本地区实际提出了
本课题。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自尊是指个体对自身身体特点、个性、社会身份和行为的认知评价及情感反应。

身体自尊是“个体对自我身体的不同方面的评价”它是整体自尊的一个具体领域,身体自尊对研究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心理前因和心理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少年儿童:平均年龄12.5岁,年龄范围9.5~14.5岁。

3.本研究所得数据均运用SPSS for Win-dows 1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三、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趋势与价值
对国内体育运动领域身体自尊研究文献梳理后可以发现,尽管此方面的研究进展很快,但他们就不同体育锻炼对少年儿童的身体自尊的影响这方面的研究很少。

首先,研究对象选择过于单一,主要集中于大学生,女性研究居多。

我国对于青少年儿童身体自尊的研究只是单独零散的进行,对此本文将选择少年儿童为研究对象。

其次,多数选择传统的田径、健美操、篮球运动项目,对新兴的体育舞蹈、跆拳道、乒乓球等涉及不多。

最后,研究范围绝大多数在学校内进行研究调查,缺少对各种俱乐部、文化馆、少年宫、培训中心等调查研究。

从今后学校体育发展的眼光看,新兴体育的内容必将大大加强,对增加学生的自信心特别是一些特殊群体给出一些捷径。

《体育(1-6年级)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使课程有利于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还可以对体育工作提出宝贵经验。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了解拉丁舞、舞蹈、乒乓球、田径、武术等选项在学生身体自尊等方面的差异性。

2.与传统的田径运动项目及普通学生进行比较,了解它们对少年儿童的不同影响。

3.对体育工作提出宝贵经验。

(二)研究内容
1.对现在社会上流行的拉丁舞、舞蹈、乒乓球等运动项目与田径及普通的受试者进行身体自尊问卷调查。

2.探索不同专项对少年儿童身体自尊影响是否显著;以及性别、年级、运动年限、家庭月收入对少年儿童身体自尊影响。

3.本研究所得数据均运用SPSS for Win-dows 1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观点和可能创新之处
不同专项对少年儿童身体自尊影响是否显著;以及性别、年级、运动年限、家庭月收入对少年儿童身体自尊影响。

小学阶段正是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阶段,不同年龄的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及心理状况的不同,他们的兴趣与爱好也有所不同,因此再选择活动内容上也表现出不同。

我们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选择一些符合各年龄段的学生特点的项目穿插进去,既活泼了气氛,又增加了学生兴趣,同时还有效地学会了体育基本技能。

为我校特色活动提供一定的指导的建议,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的小学体育教材体系服务。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自尊及身体自尊的专著和大量的期刊杂志,为研究打下了较完善的理论基础;另外,查阅大量有关少年儿童心理、生理方面的期刊杂志,较好的了解了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二)调查问卷法
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充分掌握可利用体育资源的实际情况,再经过比较分析,为课题的有效研究提供有效的数据资料。

(三)数理统计法
本研究所得数据均运用SPSS for Win-dows 11.0统计软
件进行处理。

(四)比较分析法
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统计比较分析,得出结论,提出建议。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两年,自2011年4月1日起,于2013年4月1日结束。

具体步骤分为三个阶段: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1年4月~2011年9月)
1.认真选择研究课题,查阅资料。

2.对少年儿童儿童身体自尊量表进行修订
3.学习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填写课题申报表,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8月)
1.认真查阅资料,学习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写
好读书笔记。

2.发放问卷,收集问卷,分析数据
3.依据课题研究方案,分析拉丁舞、舞蹈、乒乓球
等选项在学生身体自尊等方面的差异性
4.总结阶段性经验,改进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9月~2013年4月)
1. 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

2. 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总结研究经验,找出不
足。

3. 撰写结题报告,提出结题申请。

八、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1.不同运动专项对少年儿童身体自尊的影响大小的排序。

2.分析专项对少年儿童身体自尊影响的差异是否具有显著性。

3. 不同运动专项对少年儿童身体自尊影响的经验汇编。

4.不同运动专项对少年儿童身体自尊影响的研究报告。

九、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组织保证:课题研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

2.人员保证:关于本课题组成员均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有来自一线的优秀教师,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学管理人员。

他们实验作风优良,研究细致认真,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

3.时间保证:学校为所有主研人员提供足够的时间与活动安排。

4.经费保证:学校为课题实施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

十、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课题组组长:刘新章(校长)
课题组副组长:林长高(副校长)
课题组主持人:叶毕胜
课题组成员:于广鹏徐蓉毕长平严翠梅黄云霞
戴丽黄国超
刘新章同志负责对课题进行组织领导、理论指导和经费统筹,叶毕胜同志负责主持研究工作,于广鹏同志为课题组资料员,其余同志负责课题具体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