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国生猪市场回顾及2019年形势展望

合集下载

生猪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生猪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生猪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作者:梁志元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24年第07期摘要:生猪产业是我国农业重要的基础产业,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对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大局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生猪产业处于第四轮“猪周期”,但受非洲猪瘟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近年来“猪周期”不同于以往的规律,生猪价格几涨几落,出现了“过山车”式行情,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尤其是在内外部环境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当下,必须用好政府“有形之手”和政策性金融逆周期调节作用,推动生猪产业稳定发展。

关键词:生猪产业;产业政策;发展现状;主要问题;政策建议中图分类号:S8-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4)07-0027-03粮猪安天下。

2019年以来,受非洲猪瘟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国内生猪生产受到一定程度冲击,生猪产能大幅波动、猪价大幅上涨,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当前,我国生猪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制定并完善稳定生猪生产长效性支持政策,稳定基础产能,防止生产大起大落,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生猪产业周期性波动的历史回顾我国是世界生猪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猪肉消费占总肉类消费的比重始终保持在60%以上。

但我国生猪产业长期受“猪周期”怪圈困扰,加上疫病风险频发、环境压力加大、资源约束趋紧、国际竞争加剧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考验。

从近十几年来我国生猪生产与价格波动情况看,“猪周期”跨度总体比较稳定,一般维持在3—4年左右的时间。

2006年以来,我国生猪价格经历了4次明显波动,每一轮“猪周期”,都面临着“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困扰,对生猪产业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和冲击。

第一轮是2006年6月至2010年3月。

2005—2006年猪价位于低位,养殖户大量淘汰母猪,生猪出栏减少,加之2007年“蓝耳病”的爆发,供求关系反转,生猪价格上涨20个月,最高涨幅158%。

2019年全国生猪平均价格破历史纪录

2019年全国生猪平均价格破历史纪录

2019年全国生猪平均价格破历史记录最近,猪价多日连涨,全国生猪(外三元)平均价格已经突破24元/公斤,打破2016年的最高猪价记录。

2016年的最高记录是当年5月份21.06元/公斤(一说是当年6月份21.2元/公斤),而此前专家预测2019下半年生猪价格的最高点为25元/公斤,这个数据似乎也被打破了。

目前,广东猪价28元/公斤,江西和广西猪价27元/公斤,福建猪价28元/公斤,重庆猪价26元/公斤,四川猪价25元/公斤。

这些都只是各省市的平均生猪价格,因为某些省市局部地区的猪价已经突破30元/公斤。

谈到猪价,有些人可能不太清楚生猪价格、白条、猪肉价格这三者之间的差异。

生猪价格,指的是活猪,毛猪,未宰杀前的生猪,一般是猪场活猪卖到屠宰端这个过程中的价格;白条,是生猪宰杀后去毛或去头、蹄、内脏之后的剩余部分;猪肉价格,通常是指人们在超市或猪肉铺买猪肉的价格。

所以,大家讨论猪价时,有时候觉得纳闷,不太明白其中区别。

其实,虽然目前猪肉价格上涨,但猪肉价格的涨幅没有生猪价格的涨幅大。

生猪价格涨幅有多大呢?很多地区都在50%以上。

比如四川,7月份生猪均价低点在14元/公斤,而8月份多日连涨,生猪均价已经25元/公斤,这个涨幅够大了吧,时间周期也短。

生猪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全国猪源紧缩,生猪数量严重下滑,据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发布的最新生猪存栏数据显示,2019年7月份全国生猪存栏比去年同期减少32.2%,能繁母猪存栏减少31.9%。

猪少了,屠宰端收猪就越来越困难,猪肉供给也会相应减少,市场供需关系发生变化,猪肉价格自然上涨。

这几天,很多网友都在反映猪肉贵了,猪肉吃不起了。

广西钦州一位网友表示,“瘦肉35一斤,半肥瘦25一斤,筒骨35一斤,排骨40一斤”,福建一位网友说,“我今天买小肠30块钱一斤,骨头20多一斤,随便买一点点,30多40块,吃不起猪肉了”等等。

这些吐糟里面,有一位很幽默诙谐的网友,他拍了一个抖音,从超市买了一小块五花肉,总价4.9元,回家再从这小块五花肉上面切一片肉下来,放进一锅苦瓜里面翻炒,说是要省着猪肉吃,网友们顿时发生共鸣。

生猪期货--规避市场风险,推动产业发展

生猪期货--规避市场风险,推动产业发展

2021年(第42卷)第2期下半月坛论M UY E L U N T AN前不久,倍受业界关注的生猪期货终获中国证监会批准,将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

长期以来,我国生猪产业深受“猪周期”困扰,生猪现货价格的剧烈波动,给产业正常运营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以至始终走不出恶性循环的怪圈,严重影响到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和农民增收致富的进程,而生猪期货的上市有望改变这一局面。

业内人士表示,在产业格局发生诸多变化、产销面临多重挑战的背景下,生猪期货的上市及功能发挥,有望为市场提供公开、透明和连续的价格参考,构建从种植、加工到养殖完整产业链条的衍生工具和风险管理平台,将对稳定生产经营,推动产业长远稳健发展,助力精准扶贫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并产生深远的影响。

市场波动频繁,生产恶性循环“民以食为天,猪粮安天下”。

养猪在我国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生猪饲养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生猪生产国及猪肉消费国。

但长期以来,我国发展生猪生产,主要根据生猪市场上的现货供应量和价格的变动来安排生产,由于缺乏远期的期货价格指导,从而使生猪养殖业一直处于“生猪卖难-价格下跌-宰杀母猪-生猪减少-供应短缺-价格上涨-养殖增加-生猪卖难”的恶性循环的怪圈,产业深受“猪周期”的困扰。

由于市场波动频繁,价格大起大落,不仅使养殖收益得不到保障,而且影响市场的稳定供给和生猪生产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生猪价格波动具有周期性的特点,进而必然带动生猪养殖业的周期性波动。

长期以来,由于市场供需信息传导不畅,养殖者仅能根据局部地区生猪市场价格的变动安排生产,造成了市场整体供求的不均衡。

如从选留母猪到产出仔猪至少需要10个月时间,而从仔猪补栏到育肥猪出栏通常需经过6个月左右的养殖期,育种选留及补栏的盲目性、滞后性,必然导致供求关系的失衡。

据悉,2003年以来,我国生猪出栏价格共经历了五次大幅度波动,形成了五个“猪周期”。

生猪期货将给我国生猪产业带来新的转变

生猪期货将给我国生猪产业带来新的转变

2021年(第42卷)第8期下半月析分H AN G Q I N G F E N X I河南农开投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厚德载物敦行致远生猪期货生猪期货将给我国生猪产业带来新的转变今年1月初,大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大商所)上市生猪期货,新型的交易方式引起生猪产业链的广泛关注。

生猪期货市场脱胎于现货市场,同时又为传统现货市场发展变革提供新观念,注入新活力。

紧密联系生猪期货和现货市场,提高两个市场关联度,是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途径。

生猪现货市场面临深刻变革我国生猪现货市场规模世界第一,传统交易方式复杂多样。

市场主体主要有养殖企业、屠宰企业和生猪经纪人等。

生猪产业中各市场主体的变化,势必带动交易方式、结算方式等改变。

一是生猪养殖环节。

生猪养殖是生猪现货市场的最初卖方。

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我国生猪养殖业遭受重创,打破了原有的市场供给平衡。

由于目前生猪养殖利润较高,社会资本大举进入,养殖行业原有格局发生很大变化。

同时,随着国家对养殖环节生物安全抗风险能力、环保粪污处理要求不断提高,生猪养殖对整体的资产投入标准也在不断上升,影响着生猪养殖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布局。

二是生猪屠宰环节。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是生猪现货市场的最终买方。

我国对生猪屠宰实行定点管理,未经定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屠宰生猪。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门大力开展屠宰资质清理审核、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布局,生猪屠宰市场竞争越发激烈。

受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进口肉增加,肉类产品之间比价不合理,小包装分割肉发展放缓,企业产品形态和销售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企业间的竞争将由过去的同质低价竞争变为区位、规模、管理、销售、品牌等多角度全方面的竞争。

三是生猪经纪环节。

在养殖端和屠宰端之间,广泛活跃着一大批生猪经纪人。

现阶段,生猪经纪是保障生猪产业循环必不可少的“毛细血管”,是生猪流通的主力军。

据统计,全国从事生猪贩运的单位和个人超过12万家,他们利用信息、地域价差、运输成本、批零差价,赚取购销利润。

我国生猪屠宰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建议

我国生猪屠宰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建议

工作研究畜牧业环境 2021.0330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屠宰企业在减少,规模化程度也在降低,导致了生猪屠宰企业生存面临困境。

屠宰行业还面临集约化程度不高、技术不足,加上进口猪肉的竞争等问题。

促使我国的生猪屠宰行业发展水平有待提升,本篇通过对目前生猪屠宰行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为屠宰企业发展提出建议,希望能够推动屠宰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生猪屠宰;发展现状;发展建议1 前言我国人口数量庞大,是全球最大的生猪消费国,猪肉消费占我国肉类消费很大比重。

生猪屠宰行业在我国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市场,不过近年来由于集约化水平不高、技术含量不足、进口猪肉的竞争,使得生猪屠宰行业生存面临困境。

近几年,生猪产能下降,生猪养殖行业也面临严重挑战。

通过梳理生猪屠宰行业发展现状,从优化布局、转型规模发展、提升屠宰技术等方面入手,以期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2 生猪屠宰行业发展现状当下,生猪屠宰企业面临着很大的竞争和挑战,导致了屠宰企业的减少。

屠宰企业的规模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各个地方生猪屠宰企业发展不均衡等都是生猪屠宰行业发展现状。

接下来具体分析。

2.1 企业数量减少 规模化程度较低我国的生猪屠宰企业在逐年减少,比如说在2015年时有1万2 000多家,到了2018年底已经降到一万家以下,2019年更是降至5 000多家,下降趋势也越发的明显。

以山东省为例,根据行业畜牧屠宰管理制度汇总,6月份166万头生猪存栏量屠宰生猪数量明显低于上月和当年。

不少屠宰企业表示,生猪收购现在很困难。

屠宰行业的规模化程度不高,每年屠宰量10万头以上的行业只占了12.6%。

2.2 代宰行为占比高目前,我国大部分生猪屠宰企业存在代宰行为。

代宰企业数量在逐步减少,而自营和混合屠宰企业数量在逐步增加。

与2018年相比,2019年,全国生猪屠宰企业中,自营企业比重上升3.55个百分点,混合屠宰企业比重上升4.63个百分点,代宰企业比重下降8.99个百分点。

2023年生猪养殖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生猪养殖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生猪养殖行业市场发展现状随着人们对于健康、安全食品的需求愈发增长,生猪养殖行业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但与此同时,生猪养殖行业也因为市场竞争激烈、环保压力等因素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本文将从行业市场概况、市场发展趋势、行业现状与挑战四个方面探讨生猪养殖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一、行业市场概况生猪养殖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全国生猪养殖的规模相当庞大,饲养数量占到全球的一半以上,2019年全国生猪养殖头数为43330万头。

而且,全国各地的农民都在逐步发展这个产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在市场方面,生猪养殖行业的市场需求逐步增长,据统计,近年来我国猪肉消费量保持在50万吨以上。

可以看出,未来几年,生猪养殖市场需求将会持续增长,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二、市场发展趋势1. 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清洁生产技术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生猪养殖行业也不例外,许多养殖企业都在逐步使用清洁生产技术来减少排放污染物,保护环境,增加市场竞争力。

2. 集约化发展趋势现在,生猪养殖业更趋向集中化、规模化发展。

与传统的散养业比起来,写字楼式、厂房式的集约化生猪养殖模式正在逐渐普及。

集约化的生产模式可以使生产厂家对生产过程进行精细管理,提高生猪的品质,同时也能减少成本。

三、行业现状与挑战1. 治理生猪养殖污染面临的困境尽管生猪养殖业发展迅速,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污染问题,特别是养殖废水、养殖粪便的排放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环境卫生,而且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生猪肉品质的认可。

2. 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疫情对生猪养殖行业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中国的养猪业受到非洲猪瘟的严重威胁,由于该病毒传染性极强、死亡率高,因此养殖业必须严格执行防控措施。

只有加强养殖卫生管理,增强疫病防控能力,才能有效减少疫情对生猪养殖业的影响。

四、结语作为中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前景是向好的。

然而,随着环境压力、市场竞争加剧等问题的跟进,生猪养殖行业发展也面临着一定程度的压力。

2020年我国生猪市场回顾及2021年形势展望

2020年我国生猪市场回顾及2021年形势展望

12.36元高21.12元,涨170.9%。

其中,1月份均价为35.42元/kg,比上年同月的11.90元高23.52元;2月份均价为36.50元/kg,比上年同月的11.75元/kg高24.75元/kg;3月份均价为35.42元/kg,比上年同月的13.74元/kg高21.68元/kg;4月份均价为32.79元/kg,比上年同月的14.60元/kg高18.19元/kg;5月份均价最低,为27.82元/kg,比上年同月的14.61元/kg高13.21元/kg;6月份均价为32.32元/kg,比上年同月的16.06元/kg高16.26元/kg;7月份均价为36.71元/kg,比上年同月的17.93元/kg高18.78元/kg;8月份均价最高,为36.93元/kg,比上年同月的21.90元/kg高15.03元/kg;9月份均价为34.70元/kg,比上年同月的26.94元/kg高7.76元/kg;10月份均价为30.20元/kg,比上年同月的34.15元/kg低3.95元/kg;11月份均价为29.35元/kg,比上年同月的34.79元/kg低5.44元/kg;12月份均价为33.58元/kg,比上年同月的33.22元/kg 高0.36元/kg。

2020年12月30日生猪出场价格每千克为35.16元,比上年同日上涨了5.9%。

2020年全国猪肉批发价格平均每千克为45.01元,比上年同期的28.16元涨59.8%;比2018年同期的18.63元涨142%。

其中,2月份均价最高,为每千克49.67元,比上年同月的18.40元高31.27元,涨170%;5月份均价最低,为每千克40.52元,比上年同月的20.54元高19.98元,涨97%。

2020年12月30日猪肉批发价格为44.88元/kg,比上年同日上涨了3.1%。

平均猪粮比价超过15∶1,新增产能陆续释放,四季度养猪利润明显缩减。

进入10月后,生猪价格出现较快下滑的态势。

我国生猪产业的现状与发展

我国生猪产业的现状与发展

我国生猪产业的现状与发展
我国生猪产业是全球最大的生猪养殖和屠宰加工国家,但也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挑战。

以下是我国生猪产业的现状和发展:
现状:
1.生猪养殖场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但仍有大量小规模养殖户。

2.养殖业对粮食等天然资源的需求量巨大,对环境的影响和治理难度不断加大。

3.产业链分工不够明晰,上下游企业之间相互独立,合作和资源共享度有限。

4.疫病和垂直整合问题严重,生猪免疫状况和防控能力亟待提升。

发展:
1.大力推进生猪养殖场规模化和现代化,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水平。

2.发展绿色循环生猪养殖模式,落实“猪粪变肥、肥料还田”的生态农业理念。

3.构建完善的生猪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上下游企业合作和资源共享,提高整体利益。

4.加大疫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力度,健全生猪免疫制度和信息化管理。

5.加强品牌建设,提高我国生猪养殖和肉品加工的品牌影响力,拓宽出口渠道。

生猪养殖行业发展现状及进出口分析

生猪养殖行业发展现状及进出口分析

生猪养殖行业发展现状及进出口分析一、生猪养殖业发展现状在经历了2019年非洲猪瘟疫情给国内猪肉市场带来的巨大冲击之后,2020年的国内生猪养殖业呈现出缓慢恢复的局面,总体上看国内的生猪存栏量相比于2019年有明显提高,自三季度开始养殖户的补栏欲望强烈。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生猪存栏31041万头,2020年全国生猪存栏40650万头,比上年末增加9610万头,同比增长31%,恢复到2017年末的92.1%。

2019年中国生猪出栏量受到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生猪仅出栏54419万头,同比下降21.6%。

2020年又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导致生猪出栏量继续下跌,生猪仅出栏52704万头,比上年减少1715万头,下降3.2%。

随着新冠疫情在我国得到控制,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22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生猪供应最紧张时期已经过去,预计后期供给将逐渐宽松。

预计今年二季度末将恢复到2017年底的水平。

同时唐仁健也表示,正研究考虑怎么储备好生猪的产能,下一步将密切监测生猪生产发展的动态,抓紧研究稳住和储备生猪产能的具体办法,和有关部门正在商量,确保生猪产业平稳发展。

二、生猪养殖业进口分析2019年受到非洲猪瘟的影响,我国大幅度减少了生猪进口,2019年生猪进口量仅为50900千克,同比下降88.6%。

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生猪出栏量继续下跌,再加上2019年生猪进口量、出栏量和存栏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使得2020年国内猪肉的库存量远低于国内需求量,只能通过大量进口生猪来维持国内猪肉的供需平衡。

根据中国海关的数据,2020年中国生猪进口量为1482791千克,同比上升2813.1%。

2020年我国进口的生猪来自丹麦、英国、法国和美国四国,进口量分别为544090千克、72000千克、641651千克和225050千克。

其中法国是我国进口生猪最多的国家,占比达到43.3%,其次为丹麦,占比达到36.7%,法国和丹麦两者合计占比80%,是最重要的进口国。

我国生猪产业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生猪产业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2640卷第11主题策划F E A T U R E0 引言我国是猪肉生产与消费大国。

据统计,2022 年全球生猪存栏78 421.4万头,其中,中国生猪存栏45 256.0万头,占比近58%;全球猪肉总产量10 984.6万t ,排名前三的中国、欧盟、美国占比分别为46.43%、20.64%、11.22%。

在中国肉类食品消费中,猪肉产品约占60%,生猪产业对于我国畜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重要意义。

我国虽是养猪大国,但不是养猪强国。

近年来非洲猪瘟疫情对生猪养殖的冲击,凸显我国生猪产业的特点和不足,给予从业者更多的思考与感受。

1 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现状1.1 生猪产能已恢复,猪肉供给充足历经解放初期生产力束缚、改革开放后产能提升、经济快速增长期的集约化扩增,到非洲猪瘟发生前的高效养殖,我国生猪产业随着社会变迁在飞速发展。

至2017年底,我国能繁母猪年存栏已达4 471.5万头,年出栏生猪70 202.1万头,年生产猪肉5 452万t ,年人均消费猪肉39.21 kg 。

但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的入侵,给我国生猪生产带来严重的冲击,生猪产能锐减、猪价飙升;我国生猪产业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方晓敏 1,易 军 2(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4;2.江苏省高邮市农业农村局,江苏 高邮 225600)基金项目:江苏省现代农业(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项目(JATS 〔2022〕277),江苏省种业振兴“揭榜挂帅”项目(JBGS 〔2021〕103),扬州市重点研发项目(YZ2021037)作者简介:方晓敏(1975—),女,河南信阳人,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猪育种与生产、肉品质分析评价研究,Tel :,E-mail :2019年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仅有2 000万头左右,严重影响商品猪供应,一时间全世界都关注到中国缺猪、缺肉。

为了扩大产能,稳产保供,部分地区将二元、甚至三元育肥猪留作种用;国家六部委也相继发文,从猪场建设用地、融资、产能调控、期货、保险、活体抵押等方面出台扶持政策,支持生猪发展。

产量下降21%,价格提升110%,中国猪肉供给情况及其预测分析

产量下降21%,价格提升110%,中国猪肉供给情况及其预测分析

产量下降21%,价格提升110%,中国猪肉供给情况及其预测分析2019年,由于非洲猪瘟的影响,中国生猪存栏量、出栏量大幅减少、能繁母猪数大幅降低,导致猪肉价格迅速上升,推动了全年CPI显著增长。

根据农业部监测以及国家统计局的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生猪存栏量大幅下降,从2018年的42817.11万头下降至2019年的31041万头,同比下降27.5%。

从出栏头数来看,虽然从2014年开始,中国的肉猪存栏量已经出现稳定的下降态势,生猪产能逐渐初期,在2018年已经逐步接近猪周期底部,但由于2018年8月出现的非洲猪瘟影响,肉猪出栏量在2019年出现大幅度的下降,2019年中国肉猪出栏量下降至54419万头,同比下降21.6%。

这一下降幅度大幅超出了年初市场所预计的15%~18%左右的下滑幅度。

出栏量的大幅减少也直接导致了猪肉产量的减少,对猪肉市场产生供给冲击,导致价格迅速上升,进口量迅速增长。

2019年中国猪肉产量下降至4255.00万吨,同比减少21.25%,减少幅度与出栏量减少幅度基本一致。

由于国内需求规模庞大,国内猪肉产量大幅减少,中国的猪肉进口与相关肉制品的进口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从鲜、冷、冻猪肉的进出口来看,2019年我国猪肉进口量达到了210.83万吨,同比增长76.75%,出口规模保持在极小规模,且仍有所下降。

得益于进口量的大幅增长,国内的供给量下降幅度相对更小一点,但总体说来,由于产量的大幅下降,总供给量也下降明显,主要是全球生猪养殖规模相对较小,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供给量的大幅下降也推动了猪肉价格的上升。

以国内白条猪(外三元)批发价来看,全年均价上升超过110%,分月度走势来看,2019年1-5月份,猪肉价格总体平稳,主要是由于气温相对较低,疫情控制相对较好,同时2018年末大量商储、国储冻肉投放市场,平抑了价格的上升趋势。

5月之后,价格进入明显的上升期,8-11月全国生猪出栏环比持续下降,价格迅速上升,11月达到高峰。

中国生猪养殖行业供需情况分析,预计未来中国猪肉需求将呈现缓慢下降趋势

中国生猪养殖行业供需情况分析,预计未来中国猪肉需求将呈现缓慢下降趋势

中国生猪养殖行业供需情况分析,预计未来中国猪肉需求将呈现缓慢下降趋势2019年6月我国生猪存栏量为25560.92万头,环比降低5.1%,同比下降25.8%;能繁母猪存栏环比下降5.0%,同比减少26.7%。

生猪存栏数量下降幅度已经远高于2015年行业下降幅度。

一、生猪养殖行业需求端分析:消费量短期相对稳定,预计长期缓慢下降我国是猪肉消费第一大国,近年来猪肉消费量保持稳定。

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我国每年猪肉消费量在5500万吨上下小幅波动,相对稳定,其中2018年猪肉消费量5595万吨。

从长期来看,预计我国猪肉需求将呈现缓慢下降趋势。

影响猪肉需求的因素主要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年龄结构、城镇化、居民收入、居民肉类消费结构。

1.人口增长逐渐放缓,未来可能进入负增长,对猪肉消费有消极影响。

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却在逐步下滑,2018年已经下滑至3.81%,IMF预测到2023年我国人口将开始负增长,人口增长的减缓乃至负增长对未来的猪肉消费有消极影响。

2.青壮年是猪肉消费主力军,人口老龄化,将影响人均猪肉消费量。

青壮年劳动力是猪肉消费的主力军,尤其是从事体力劳动的农民工等群体。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的下降,青壮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进一步下滑。

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将减少人均猪肉的消费量。

3.城镇化和居民收入增加推动猪肉需求,但边际影响逐渐减弱。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城市化率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善,人们对动物性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

但是随着收入的提升边际效应减弱。

4.我国居民肉类消费升级趋势明显,猪肉消费占比下降。

我国居民日常消费的肉类主要包括猪肉、鸡肉、牛肉、羊肉,其中猪肉是最主要消费品种。

2018年我国居民猪肉、鸡肉、牛肉、羊肉消费量占比分别为69%、14%、11%、6%,猪肉占据绝大部分肉类消费。

由于猪肉、鸡肉价格接近,因此两者具备短期替代效应,猪肉消费和鸡肉消费占比短期波动呈现一定的反向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猪SWINE PRODUCTION2019第1期2018年我国生猪市场回顾及2019年形势展望虞华(国家统计局盐城调查队,江苏盐城224005)中图分类号:S82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1957(2019)01-0001-02收稿日期:2019-01-02作者简介:虞华(1963-),男,江苏盐城人,高级统计师,教授,研究方向为价格统计调查与价格理论研究.E-mail:yccddyh@ 2018年对养猪户们可谓是苦不堪言。

8月份首次在我国发生的非洲猪瘟对我国养猪业来说是天大的不幸,当人们纠结其来源的时候,非洲猪瘟疫情早已像洪水猛兽在4个月后席卷我国23个省市自治区,近100个疫点。

全国生猪价格受非洲猪瘟影响,地区间疫区非疫区冰火两重天,地区内也可能瞬息天上转地下。

2019年对生猪市场影响最大的因素仍是非洲猪瘟疫情。

在非洲猪瘟影响下,虽然地区间生猪价格差异巨大,但是地区生猪价格乃至全国生猪价格的变化依然会遵循供求关系的规律,遵循价格的基本规律。

因此,供应层面和需求层面的变化依然是影响生猪价格利多和利空的基本因素。

12018年国内生猪市场变化总体特点2018年我国生猪价格变动经历了4个时期:一是延续上年高位行情期(1月初至1月下旬),1月25日猪粮比价仍达7.7∶1。

二是春节跳水探底期(1月下旬至5月中旬),猪价从1月25日的14.64元/kg 跌到3月25日的9.73元/kg ,后持续低位震荡于9.70~10.20元/kg 之间。

三是止跌反弹冲高期(5月下旬至8月中旬),从5月20日的9.80元/kg 冲高至8月15日的13.73元/kg 。

四是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低幅度回落期(8月中旬至12月底),波动区间在14.20~12.60元/kg ,先从8月15日的13.73元/kg 下跌至8月29日的13.29元/kg ,后回升至9月10日的14.17元/kg ,12月30日又回落至12.67元/kg 。

2018年猪价明显低于2017年。

2018年全国生猪出场价格平均每千克为12.36元,比2017年的14.78元低2.42元,下跌幅度为16.4%;比2016年的18.30元低5.94元,下跌幅度为32.5%。

其中1月份均价最高,为14.75元/kg ;4月份均价最低,为10元/kg 。

12月30日猪价为12.67元/kg ,这个价位是2010年以来同日最低的。

2018年全国猪肉批发价格平均每千克为18.63元,比2017年的21.28元低2.65元,下跌幅度为12.5%;比2016年的24.86元低6.23元,下跌幅度为25.1%。

其中,1月份均价最高,为21.03元/kg ;4月份均价最低,为16.63元/kg 。

12月30日猪肉批发价格为19.31元/kg ,这个价位低于2015—2017年同日,高于2014年同日。

猪粮比价平均为6.35∶1,排2010年以来第5位。

上半年散养生猪平均每头亏损300元左右。

6月下旬全国平均每头商品猪仍亏损100元左右。

东北地区出现非洲猪瘟疫情前后,国内生猪养殖行业却迎来了普遍由亏转盈的利好行情,行业多数企业走出前期亏损局面,2018年11月12日全国平均猪粮比价还处于7.05∶1,但好景不长,12月30日全国平均猪粮比价已降为6.46∶1,不少养猪户已出现亏损。

2010—2018年的9年间,全国猪粮比价平均为6.87∶1,2018年排第5位,高于2010年(5.9∶1)、2012年(6.03∶1)、2013年(6.31∶1)、2014年(5.36∶1),低于2011年(7.46∶1)、2015年(6.68∶1)、2016年(9.58∶1)、2017年(8.20∶1)。

母猪结构不断优化,存栏底部盘桓。

2018年能繁母猪存栏量继续向下筑底,随着养殖规模的变迁,散户加速退出养殖圈,家庭养殖农场以及规模化养殖企业集中度提升,能繁母猪存栏结构进一步优化。

生猪养殖端在不断地更新母猪繁殖能力,积极淘汰胎龄偏老、产仔数量偏低、且存在明显疾病的经产母猪,选留和选购母猪的标准提高。

下半年生猪行业遭遇非洲猪瘟袭击,母猪补栏情绪低迷,疫情已经触及到部分母猪养殖场,对于规模化养殖企业来说,经过半年的空栏缓冲后仍有回旋余地,而对于散户来说,或许将是彻底的退出。

下半年仔猪销售无利可图,部分地区种猪场减少母猪存栏量以降低亏损,虽然疫情过后对于母猪养殖存栏将是一个筑底翻身的机会,但就目前母猪补栏形势来看,能繁母猪存栏后期整体上仍将保持下滑趋势。

仔猪价格持续下跌。

5月下旬仔猪价格止跌回升3个半月后,已连续3个月持续下跌。

2018年12月19日仔猪均价仅为22.59元/kg ,比2018年初下跌7.95元/kg ,下跌幅度为26%。

据农业农村部对全国500个农村集贸市场仔猪平均价格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农村集贸市场仔猪平均每千克为25.69元,比上年的37.17元低11.48元。

其中,1月均价最高,为30.62元/kg ;12月均价最低,仅为22.63元/kg 。

12019养猪SWINE PRODUCTION(1)22019年猪价整体走势为供应趋紧、震荡向上、高于上年2018年疫情的严重程度已经超出我们的想象。

但另一方面,猪肉消费在经济增速放缓及疫情影响下也出现了史无前例的低迷。

大量猪场出栏,80~90kg、120~150kg各种都有,屠宰厂满负荷生产,库存充满冻肉,白条肉飞奔在路上。

整个环节中,屠宰厂盈利、物流盈利,猪场亏损,消费者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2019年生猪市场将继续笼罩在非洲猪瘟的阴影下,疫情对于生猪市场长期性的影响体现在母猪减少导致的肥育猪数量减少,进而对消费端猪肉产品供给量有所调减,2019年生猪供给量的相对下降或将推动价格上涨。

2009年到2018年经历了两个猪周期,2018年5月份开启又一个猪周期之旅。

2018年9月份经历了一个小高峰后,进入振荡盘整阶段,2019年春节将会拉动生猪价格小幅上升,而节后再度进入生猪价格年度规律范畴。

2018年养猪亏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大养殖户和养猪企业的积极性,根据农业部400个监测点的数据显示,2018年1—11月的月度能繁母猪存栏量的环比变化10个月为负数,平均每个月下降1.2元,将导致2019年生猪供应量的降低。

由于整体供应下滑幅度超过消费下降幅度,预计2019年全年呈现上涨状态,供给或在下半年更为偏紧。

非洲猪瘟对家庭消费的负面作用基本探底,预计随着猪产品流通新模式的运行,流通对消费的制约效应逐渐消失,消费会在低迷中逐步回升。

虽然国内生猪供应少了,价格却不一定大涨。

2019年国际市场生猪供给量将有所上升,2018年上半年,美国种猪存栏和生猪存栏量都有上升趋势,同时母猪的生产效率也保持上升的趋势。

加上国际市场饲料价格下降,养猪成本更低。

到2019年时,进口猪肉必将影响国内生猪价格的走势。

2019年生猪价格平均应该会超过2018年,但2019年的价格最高点不会成为这一猪周期的峰值。

2019年的生猪价格变化曲线有可能会追寻2015年的价格趋势,先抑后扬,在9月份前后再上年度价格最高点。

但2019年的生猪价格变化可能要复杂些,不一定完全拟合2015年,尤其是地区间的价格差异。

预计2019年第一季度,受调运管控的影响,生猪市场继续维持低迷,第二季度市场出现好转,下半年出栏价格有望突破14元/kg,高点可能位于16元/kg 附近。

预计2019年全国生猪平均出场价格运行区间在5.50~8.20元/500g。

在很长的时间内,养猪户都将面临冰与火的考验。

非洲猪瘟依然会蔓延,养猪如同在刀尖上起舞,每一步都要谨慎行事,尤其是对生物安全的把控,不能麻痹大意,勿存侥幸心理。

农业农村部最新的调运政策规定疫情省份生猪不能跨省调运,疫情所在县不能调出生猪,但非疫区县的生猪省内可以流通;非疫情省份生猪可跨省调运。

新调运政策采用疏堵结合的方式,由单一的防控到兼顾生猪生产和肉品供应稳定转变。

随着毛猪流通性加强,低价猪源将冲击高价区,低价区肉猪将得到疏通,猪价反弹,高价区随着供应量的增多,猪价将承压下滑,各区域间价差将缩小。

(编辑:富春妮)《自然》发布2018年度十大科学人物【《日本经济新闻》网站12月19日报道】英国《自然》周刊18日发布了2018年度影响世界的十大科学人物,位居榜首的是年仅22岁、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的曹原,《自然》周刊称其为“石墨烯驾驭者”。

曹原发现了让石墨烯实现超导的方法,这开创了物理学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有望大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与传输效率。

曹原是许多人眼中的天才,18岁时便已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毕业,前往美国攻读博士。

《自然》周刊今年评出的年度科学人物还包括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的古遗传学家薇薇安·斯隆、欧洲航天局天文学家安东尼·布朗、日本天文学家吉川真、法国气候与环境科学实验室气候专家瓦莱丽·马松-德尔莫特、马来西亚负责科技与环境等事务的部长杨美盈等。

【共同社东京12月19日电】18日的英国科学杂志《自然》周刊网络版公布了评选出的2018年科学界十大人物,负责指挥探测器“隼鸟二号”项目的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副教授吉川真等入选。

对吉川真的介绍为“从小行星上带回岩石的伟大事业的负责人”。

吉川真在采访中回应称:“我感到非常光荣。

很高兴能让全世界的人了解到日本科学技术的长处。

”“隼鸟二号”6月抵达了距离地球约3亿公里的小行星“龙宫”。

释放的小型探测机器人于9月在小行星表面拍摄了照片。

计划2020年底把在小行星上采集的岩石带回地球,这有望成为了解太阳系形成和生命起源的突破口。

中国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也入选十大人物,他因宣布将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人类受精卵并使双胞胎女婴降生而在国际上饱受批评。

(转自参考消息[N],2018-12-2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