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2课时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习题 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专题】湿地的开发与保护附练习及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湿地的开发与保护(附练习及答案解析)【知识梳理】1.湿地概况(1)含义: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湿地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也包括、湖泊、水库、稻田等。
(3)我国湿地分布特点:类型多样;分布广泛;东部多、西部少。
2.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旅游功能:美化环境3.湿地的功能及其减少的原因分析本考法常常结合区域图考查区域湖泊、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及其减少的原因 。
解题关键在于掌握湿地减少的原因的分析方法。
(1)看变化时间的长短长期(如一万年以来) 主要是自然原因,如气候变干、蒸发加强近几十年的变化主要是人为原因一年内的季节变化一般与季节性降水或冰雪融水有关(2)看湖泊所在地外流湖萎缩 ①围湖造田;②上游植被破坏,泥沙淤积面积增加①退耕还湖;②上游水土保持工程干旱区内流湖萎缩①气温变化,冰雪融量减少:②入湖河流水资源利用河流 生态功能:维持生物 多样性,保持周围生 态的稳定与平衡 L 生命的摇篮”)降解功能;许多挺水 植物、浮叶植物和沉 水植物能够在其组 织中富集、分解、吸 收有害物质,降解环 境污染(“地球之号”)能各的 功、物地 他运动息其航种栖调节功能:调节气 候、调蓄洪水(“天 然空调机”「天然 水库”)分析4.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1)数量在减少,如泥沙淤塞,围湖造田,滥垦沼泽、滩涂等。
(2)质量在下降。
(3)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在降低。
(4)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降低。
5.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湿地具有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6.湿地的保护措施(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
(2)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耕。
(3)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4)营造有利于湿地保护的法制条件。
(5)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
【跟踪训练】(2019 •哈尔滨三中调研)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
高考地理复习《森林、湿地的开发和保护》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复习《森林、湿地的开发和保护》练习题含答案[2023·重庆质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扎龙湿地”位于松嫩平原西部的内流区域,地处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水源来自大气降水、上游来水以及区间来水(如嫩江漫水和人工生态补水)等。
乌裕尔河沿线分布着50多个村庄,且1990年以来修建了多座水库。
近几十年来,扎龙湿地迅速退化并形成大面积的盐渍化土壤。
研究表明盐渍土的盐分主要累积在土壤表层,且季节变化明显。
下图为扎龙湿地的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近几十年来,扎龙湿地迅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流域内降水显著减少B.流域内蒸发显著增加C.上游来水量显著减少D.生态补水量显著减少2.退化的湿地转化为盐渍化土壤,下列原因与此关系最小的是()A.地势低平,地下水埋藏浅B.大水漫灌,地下水位抬升C.内流区域,盐分无法外泄D.气候较干,地表蒸发旺盛3.关于土壤表层盐分随季节变化的趋势及成因,说法正确的是()A.春季返盐—气温回升,蒸发增强B.夏季返盐—降水丰富,地下水位高C.秋季脱盐—气温下降,蒸发变弱D.冬季脱盐—土壤冻结,阻隔地下水森林康养是以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沁人心脾的森林空气、健康安全的森林食品、内涵浓郁的生态文化等为主要资源和依托,配备相应的养生休闲及医疗、康体服务设施,开展以修身养心、调适机能、延缓衰老为目的的森林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养老等活动的统称。
目前,我国四川西部山区、黑龙江大兴安岭的森林康养业正步入产业化快速发展阶段。
据此完成4~6题。
4.依托森林资源的养老活动,主要利用了森林资源的()A.生态价值B.经济价值C.旅游价值D.文化价值5.与黑龙江相比,四川的森林康养业更具吸引力,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达,配套设施好B.产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C.纬度较低,运营时间长D.远离城镇,空气质量好6.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业的目的主要有()①提高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②提升当地居民的文化品位③改善当地居民的饮食结构④提高当地居民的自我发展能力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参考答案:1.C'本题考查湿地退化的原因。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练习(含解析)湘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考点1 湿地资源的功能(b)1.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2.洞庭湖湿地对长江流域的重要价值维持生物多样性洞庭湖湿地水域与陆地交错,气候适宜,水草丰茂,适于各种野生生物的生长、栖息和繁衍旅游观光洞庭湖碧波荡漾,湿地风光秀美,自然景观类型多样,具有较高的旅游观赏价值调蓄洪水洞庭湖区水域面积大,丰水期蓄洪,枯水期补给长江,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航运洞庭湖南连资水、湘江、沅江、澧水等河流,北通长江,长期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水运通道提供农副产品洞庭湖区是全国闻名的“鱼米之乡”,农产品为轻工业提供原料1.黄河三角洲湿地泥沙来源主要是( )A.黄河上游泥沙B.黄土高原泥沙C.地上河河床D.渤海海底泥沙【解析】选B。
黄河三角洲泥沙主要来自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
2.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具有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 )①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②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③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④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⑤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⑥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A.①③⑤B.①②③C.②④⑥D.④⑤⑥【解析】选C。
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作用,同时还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滩涂湿地,是丹顶鹤的最佳越冬地。
下图为丹顶鹤迁移路线图。
完成3、4题。
3.影响丹顶鹤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风向季节变化B.气候季节变化C.湿地水量季节变化D.栖息地面积变化4.盐城湿地越冬比迁移路线上的辽河口、黄河口湿地更具优势的是( )A.食物来源丰富B.人类活动较弱C.气候温暖湿润D.滩涂面积最大【解析】3选B,4选C。
第3题,影响鸟类迁徙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既有外在的气候、食物等因素,也有鸟类内在的生理因素。
在纬度较低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候鸟较少而留鸟较多,在中高纬度地区候鸟较多而留鸟较少。
其主要原因是低纬度地区气候季节变化较小,每年间各项气候指数相对稳定,而中高纬度地区季节鲜明,气候季节变化较大。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0.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含解析)湘教版
课时规范练27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11题,共44分)2013年12月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获批四周年。
江西省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要建设成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加快中部崛起重要带动区、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
结合下图,完成第1~3题。
1.下列农作物属于该农业生产基地的是( )A.冬小麦和高粱B.春小麦和玉米C.水稻和油菜D.谷子和大豆2.限制该农业生产基地发展的最大生态问题是( )A.草场退化和土地沙化B.土地盐渍化和低洼易涝C.水土流失和土壤酸化D.黑土流失和湿地退化3.该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 ①地开挖鱼塘,发展水产养殖业B. ②地修建水平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C. ②地发展立体农业D.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答案:1.C 2.C 3.C解析:第1题,鄱阳湖平原位于亚热带地区,适合生产水稻和油菜。
第2题,东南丘陵地区易发生水土流失;该区域酸雨严重,易出现土壤酸化。
第3题,山地丘陵区不同海拔可以种植不同的农作物,发展立体农业。
范公堤是当地群众为纪念北宋时期主持修建海堤的范仲淹而命名的拦海堤坝(北起连云港南到启东的拦海大堤)。
图中陆缘为现代海岸线。
读图,完成第4~5题。
4.当年范仲淹主持修建海堤的主要目的是( )A.围海造田B.防止海岸线后退C.建盐场D.防潮5.下列关于沿海滩涂开发利用不合理的是( )A.发展旅游业B.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C.在滩涂上大面积种植水稻D.发展滩涂水产养殖业答案:4.D 5.C解析:第4题,因为滨海冲积平原地势低平,不少地区海拔只有2米左右,涨大潮时农田、村落常常被海水淹没,所以不得不修建拦海大堤。
第5题,滩涂在大潮时常常被海水淹没,无法大面积种植水稻。
专家指出,为防御海啸,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除加强防波堤建设外,最重要的是尽快恢复沿海的红树林。
据此完成第6~7题。
高二地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试题答案及解析1.西藏拉鲁湿地,是世界稀有的、国内最大的城市湿地,它位于拉萨市的西北角,总面积6.2平方千米,为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该湿地的主要植被是沼泽草甸,覆盖率达95%以上。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拉鲁湿地位于高寒的青藏高原上,其成因不包括()A.气温低,蒸发弱B.降水丰富C.地势相对较低平,易积水D.高山冰雪融水是主要来源【答案】B【解析】拉鲁湿地位于高寒的青藏高原上,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湿地区域地势相对较低平,易积水,形成面积广大的城市湿地,因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洁净,杂质和水汽含量少,降水较少,故答案选B。
【2】拉鲁湿地的发展方向,最不可取的是()A.通过湿地建设和草种改良,合理发展畜牧业B.利用湿地的大面积水域发展水产业C.利用其独特的高原天然湿地风貌和动植物种类,发展旅游业D.利用湿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拉萨市的广阔市场,建立蔬菜、瓜果特色农产品基地【答案】D【解析】湿地系统开垦发展蔬菜、瓜果特色农产品种植业,将会对该湿地造成严重的破坏,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大大降低,不利于环境保护,是最不可取的发展方向,故答案选D,而通过湿地建设和草种改良,合理发展畜牧业、利用湿地的大面积水域发展水产业、利用其独特的高原天然湿地风貌和动植物种类,发展旅游业都有利于保护湿地。
【考点】本题考查湿地生态生态系统的保护。
2.材料: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
昔日“八百里洞庭湖”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成第二。
西部一批烟波浩渺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水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
除闻名中外的罗布泊外,东西居延海、艾丁湖(海拔-155m)已是一片荒漠。
有关专家说,湖泊环境的日益恶化,已造成水灾频发,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因素。
据此题【1】使“八百里洞庭湖”退居成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①围湖造田②水土流失严重③蒸发和下渗④引水灌溉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洞庭湖萎缩的原因,湖泊面积缩小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围湖造田,二是上游破外植被导致的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淤塞湖泊所致。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课时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习题新人教版1
第 2 课时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选择题某研究机构利用水池 (4 米×2 米×1 米 ) 、土壤、芦苇、水管等资料设计了一个人工湿地系统( 以以下列图所示 ) 。
读图,达成 1~ 2 题。
1.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①防风固沙②净化水质③修养水源④塑造地貌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若用无植物的模拟系统实验,则检测到()A.出水口的排水量减少B.出水口流速明显减慢C.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D.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剖析第 1题,图中有进水管、出水管,主要模拟湿地净化水质、修养水源的作用。
第2题,植被拥有保持水土的作用,若无植被,则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
答案 1.B 2.C西藏和黑龙江的沼泽湿地面积广大。
读表,回答3~4 题。
占全国沼泽湿地面积比 (%)年份1990年1995 年2000 年省( 区)黑龙江22.1320.9717.67西藏24.1725.5526.753.黑龙江省和西藏自治区沼泽湿地成因的相像之处是()A.降水丰富,会集于夏季B.气温低,蒸发稍微C.冰雪覆盖,有利于下渗D.地势低平,排水不畅4.以下对于两地湿地变化的原因和影响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黑龙江湿地大幅减少,主假如由于农业基地的开发B.湿地减少加剧了黑龙江的洪涝灾害C.西藏湿地面积增大与全球变暖相关D.旅游资源的开发是西藏湿地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剖析第 3 题,黑龙江省地处高纬地域,西藏自治区位于高海拔地域,两地沼泽湿地共同的成因是气温低,蒸发弱。
第 4 题,黑龙江省由于农业基地的开发,湿地减少,加剧了洪涝灾害;西藏地域湿地的水源主要来自巅峰冰雪融水,全球变暖致使冰雪融水量增大,湿地面积扩大。
答案 3.B 4.D云南的大山包、拉市海、纳帕海和碧塔海( 如图 ) 是我国新增的 4 处重要湿地。
20世纪 80年代初,纳帕海周围山上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为开垦田地、扩大牧地,人们想法排干湖水、降低水位,致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
高考地理总复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 湘教版
三江平原有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湿地。
三江平原的湿地开发,经历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再从北大仓又回到北大荒”两个迥然不同的发展阶段。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3题。
1.湿地是一种特殊的( )A.水资源B.生物资源C.土地资源 D.气候资源2.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沼泽遭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有( )A.沼泽化、盐碱化面积扩大B.酸雨加重,土地荒漠化加剧C.河川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上升D.气候恶化,生态环境破坏3.目前,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从北大仓又回到北大荒,主要原因是( )A.三江平原的土壤十分贫瘠B.开发的成本过高C.当前市场上粮食过剩,粮食价值下降D.为了保护、改善三江平原的生态环境解析:1.C 2.D 3.D。
湿地是一种特殊的土地资源。
沼泽有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的功能,一旦破坏,生态环境就有可能恶化。
从北大仓又回到北大荒,目的是为了保护、改善三江平原的生态环境。
(2012长沙模拟)下图为“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 )A.甲和丙 B.乙和丁C.甲和丁 D.乙和丙5.下列关于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土壤侵蚀,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大增B.环境污染,富营养化速度加剧C.大量引水灌溉及河流的截流改道D.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解析:4.B 5.D。
湿地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的作用。
人类对湿地破坏后,气候大陆性会有所增强,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都会增大;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也会增大。
三江平原原来是“北大荒”,后来被开垦成为“北大仓”,就是建立在湿地被开垦的基础上。
中国环境报2010年4月13日报道,通过有效保护水资源,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白洋淀2010年春季水位达到7.36米,是10年来同期自然水位最高的一年。
目前,白洋淀蓄水量约为1.3亿立方米,水面面积为133平方公里。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__以洞庭湖区为例课时作业含解析湘教版必修3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一、选择题西藏拉鲁湿地位于拉萨市西北地区,是世界稀有的、国内最大的城市湿地。
总面积12.64平方千米,为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
该湿地的主要植被是沼泽草甸,覆盖率在95%以上。
据此完成1~3题。
1.拉鲁湿地位于高寒的青藏高原上,其成因不包括( )A.降水较多B.气温低,蒸发弱C.地势相对较低平,易积水D.高山冰雪融水是主要补给水源2.拉鲁湿地的作用表现在 ( )①是拉萨市氧气的主要补给源之一②增加拉萨市区的空气湿度和温度③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是拉萨市的空气净化器④有非常大的蓄洪能力,可有效减轻拉萨市区北部的山洪威胁A.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①②③④3.拉鲁湿地的开展方向,不可取的是 ( )A.通过湿地建设和草种改进,合理开展畜牧业B.利用湿地的大面积水域开展水产业C.利用其独特的高原天然湿地风貌和动植物种类,开展旅游业D.利用湿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拉萨市的广阔市场,建立蔬菜、瓜果生产基地红碱淖位于陕西省神木县西北,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也是中国最大的遗鸥繁殖与栖息地和陕北最重要的产鱼基地。
近年来,红碱淖的水位以每年20~30厘米的速度持续下降,湖水pH由7.4~7.8上升到9.0~9.42,这远远超出了鱼类生存的极限。
以下图为红碱淖区域图。
据此完成4~5题。
4.红碱淖水位下降的原因有 ( )①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②上游建拦水坝,使入湖径流量减小③过度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④湖区生态环境恶化,使湖水pH上升⑤工业生产排放废水,使水质变差⑥湖区周边大片森林被砍伐,植被修养水源能力下降A.①②③ B.②③⑥C.①②④ D.②⑤⑥5.以下关于红碱淖生态意义的表达,正确的有( )①利于调节气候②利于保持水土、防风固沙③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④利于吸烟滞尘、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A.①② B.③④C.②④ D.①③呼伦湖(图1)位于呼伦贝尔草原西部,湖内有30余个泉点出露,其东岸、南岸有河流注入,是内蒙古第一大湖,被誉为“草原之肾〞。
高考地理新一轮总复习(课后 巩固 知能 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湘教版
【高考领航】2015届高考地理新一轮总复习(课后+巩固+知能+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湘教版一、选择题湖泊是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但是目前多数湖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污染,“三湖”正是我国目前重点治理的工程之一。
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三个湖泊依次是( )A.太湖、巢湖、滇池B.巢湖、太湖、滇池C.滇池、太湖、巢湖D.滇池、巢湖、太湖2.图中三大湿地目前污染严重,其污染物主要来源是( )A.农村农药的大量使用B.石油污染最为严重C.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突出D.工业大量排放污水3.下列对造成这种污染的主要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三个湿地周围地区人口众多,且都邻近大城市,污染物排放多B.三个湿地水体相对封闭,水流速度均较缓慢C.为了保持足够水量,建造大量水利工程以储蓄水量,致使水流速度更为缓慢D.周围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利用量大解析:第1题,结合图中经纬度及湖泊轮廓判断名称。
第2题,“三湖”地区的污染主要来自工业排放大量污水。
第3题,“三湖”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
答案:1.C 2.D 3.D昆明市于2008年启动的滇池数字化水下地形测绘工作已全面完成。
测绘表明,滇池底部为平缓地形,是典型的断层陷落湖,水体流动性较差,交换周期较长。
左下图为2010年8月9日的云南省昆明市滇池图,治理后仍有大量蓝藻发生,水体呈现绿色。
右下图为地质构造示意图。
据此回答4~6题。
4.滇池最有可能位于右图中的(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5.目前滇池正在实施洗“藻”工程,其主要目的是( )A.为鱼类增加饵料B.增加水生植物C.消除水中的蓝藻,解决湖水的富营养化问题D.控制泥沙淤积6.通过从外引水入湖加快水循环的方式促进滇池水生生态环境恢复,是治理滇池的措施之一。
这主要会影响水循环的( )A.蒸发环节B.降水环节C.水汽输送环节D.径流输送环节解析:第4题,从材料可知,滇池是断层陷落湖,最有可能位于右图中的丁处,即断层错位处。
优化方案2017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2讲 湿地资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为例(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2015·高考海南卷)如图示意某湖泊位置。
20世纪30~50年代,该湖流域大规模开垦。
据此完成1~3题。
1.据图中信息判断,该湖泊( )A.湖面少风浪B.北部湖水较南部浅C.冬季不结冰D.湖水多被用于灌溉2.在该湖泊①②③④四湖区中,最适宜淡水鱼生长的湖区是( )A.①B.②C.③D.④3.20世纪30~50年代,该湖水位下降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A.流域年降水量减少B.流域年蒸发量增大C.入湖河水量减少D.出湖河水量增大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该湖泊的水源主要来自北部的伏尔加河等,因此该湖北部的泥沙淤积作用相对较强,湖水较南部浅;里海属内陆湖泊,湖水为咸水,不能直接用于灌溉;该湖面积较大,周围也较开阔,湖面多风浪;该湖所在地区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湖水会结冰。
第2题,该湖是内陆湖,湖水为咸水,但④湖区位于河流汇入湖泊处,受入湖淡水的影响,④湖区湖水的盐度最低,最适宜淡水鱼生长。
第3题,由材料可知,20世纪30~50年代,该湖流域大规模开垦。
而该湖流域位于气候较干旱的地区,因此大规模开垦必然导致农业生产对灌溉用水的需求量增大,大量的河水被作为了灌溉水源,导致入湖水量减少,从而使得该湖水位下降加剧。
答案:1.B 2.D 3.C2015年2月2日是第19个世界湿地日,“保护大自然之肾”大直播,其主题是“湿地——我们的未来”。
下图乙为上海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和上海野鸟会联合制作的湿地日宣传公益广告。
读甲、乙两图,回答4~5题。
4.图中上海崇明岛东滩湿地属于( )A.湖泊湿地B.浅海湿地C.河口湿地D.人工湿地5.图乙说明上海的湿地对保护野生鸟类的重要意义为( )A.为当地鸟类提供越冬休养的场所B.有利于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鸟类C.改善生态条件,为鸟类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D.是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驿站解析:第4题,东滩湿地位于长江入海口处,应属于河口湿地。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课时作业(含解析)湘教版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时间:45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湿地是自然界中具有较高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湿地是指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B.河流、湖泊属于陆地水体,不属于湿地C.湿地属于土地类型,不包含浅海区D.稻田是人们引水灌溉形成的,不属于湿地解析: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它既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2.关于我国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我国湿地的类型多样,分布广泛B.青藏高原因地势高而没有湿地C.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因降水少而没有湿地D.华北平原因蒸发旺盛而没有湿地解析:我国湿地类型多样,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湿地分布。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世界上暖温带保存最广阔、最完善、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位于山东省东北部的渤海之滨。
结合下图回答3~4题。
3.从湿地类型划分来看,黄河三角洲湿地属于( C )A.沼泽湿地B.湖泊湿地C.河口湿地D.海岸滩涂解析:黄河三角洲湿地是典型的河口湿地。
4.该湿地成为最年轻湿地与下面哪个因素有关( D )A.开发晚B.发现晚C.黄河形成晚D.黄河改道解析:黄河的频繁改道,形成了现在的入海口湿地,因此形成最晚。
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是我国第十一个国家级综合试验区。
下图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
读图完成5~6题。
5.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是( A )A.地势较高,气候寒冷B.冰川众多,湿地广布C.地形崎岖,交通不便D.深居内陆,远离海洋解析:三江源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生态环境脆弱。
6.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具有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 C )①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②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③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④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⑤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⑥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A.①③⑤ B.①②③C.②④⑥ D.④⑤⑥解析: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作用,同时还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课时跟踪检测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6年2月2日是第20个世界湿地日,主题为“湿地关乎我们的未来:可持续的生计”,这一主题考虑到湿地对人类未来的重要作用,特别是湿地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意义。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对湿地的理解错误的是( )①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具有强大的调节水循环的功能②湿地是“水资源调节器”,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③湿地是“淡水贮存库”和“淡水净化器”,可以将五类水质净化为三类水质④湿地是巨大的“贮炭库”,对于减缓气候变暖具有重要作用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2.某某省某某市确立了“以人为本,以水为魂,以河为脉,以湖为韵,以绿色生态为特色,以历史文化为内涵”的保护和利用湿地的路子。
下列措施中错误的是( ) A.充分利用湿地保护区的资源,扩大耕地面积,增加捕捞船只数量B.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变湖区渔民粗放经营的理念,发展观光农业、休闲渔业C.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将湿地生物多样性与古冀州文化多样性保护相结合D.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注入,吸引大批的环保志愿者来保护湿地解析:1.B 2.A 第1题,湿地虽然可以通过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等对水体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但其净化能力并不是无穷的。
第2题,扩大耕地面积会破坏湿地,增加捕捞船只数量会使湿地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第十一个国家级综合试验区——“某某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立。
下图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
读图回答3~4题。
3.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高,气候寒冷 B.冰川众多,湿地广布C.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D.深居内陆,远离海洋4.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具有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 )①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②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③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④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⑤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⑥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A.①③⑤ B.①②③C.②④⑥ D.④⑤⑥解析:3.A 4.C 第3题,三江源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生物生长缓慢,生态环境脆弱。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0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32讲 湿地资源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课后达标检测 湘教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0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2讲湿地资源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课后达标检测湘教版一、选择题盐城湿地位于江苏省××市东部的太平洋西海岸,是亚洲大陆边缘最大的海岸型湿地。
受海陆的相互作用,湿地每年都要向东扩展。
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粉砂细砂滩的成因是( )A.涨潮时,受海水强烈冲刷作用形成B.退潮时,海水运动速度慢使砂质物沉积C.涨潮时,海水把海底淤泥带到陆地D.退潮时,受海水强烈侵蚀作用形成2.草滩植被是耐盐碱的盐蒿经过长期演变形成的,这说明了( )A.各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有生产功能B.各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有平衡功能C.自然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D.自然环境各要素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解析:第1题,盐城东部的黄海泥沙含量大,涨潮时,海水把砂质物带到小潮高潮位和大潮低潮位之间的区域,涨潮时海水运动速度快,砂质物难以沉积,退潮时海水运动速度慢,砂质物沉积形成粉砂细砂滩。
第2题,受海陆的相互作用,湿地每年都要向东扩展,形成的泥砂混合滩不断增高。
泥砂混合滩土壤盐分高,适宜耐盐碱的盐蒿生长。
随着土壤中的盐分不断降低,盐蒿逐渐演变成草滩植被,这体现了自然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答案:1.B 2.C (2018·三明一中月考)下图为西南某地将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后的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与原始生态林相比,橡胶林( )B.下渗量减少A.蒸发量减少D.气候更加湿润C.径流总量增多4.由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B.土壤肥力上升A.涵养水源能力变强D.自然灾害减少C.生物多样性减少解析:第3题,观察图发现,橡胶林的降水量比原始生态林小,蒸发量和地表径流量比原始生态林大,下渗水量则会减少;径流总量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从这个角度考虑径流总量减少;变成橡胶林后,降水减少,蒸发量增大,气候会更加干燥。
第4题,破坏原始植被,加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破坏原始生态环境,使生物多样性减少;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旱涝灾害变频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一、选择题
某研究机构利用水池(4米×2米×1米)、土壤、芦苇、水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人工湿地系统(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1~2题。
1.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
( )
①防风固沙②净化水质③涵养水源④塑造地貌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若用无植物的模拟系统实验,则检测到
( )
A.出水口的排水量减少
B.出水口流速明显减慢
C.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
D.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解析第1题,图中有进水管、出水管,主要模拟湿地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的作用。
第2题,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若无植被,则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
答案 1.B 2.C
西藏和黑龙江的沼泽湿地面积广大。
读表,回答3~4题。
占全国沼泽湿地面积比(%)
年份
1990年1995年2000年
省(区)
黑龙江22.13 20.97 17.67
西藏24.17 25.55 26.75
3.黑龙江省和西藏自治区沼泽湿地成因的相似之处是
( )
A.降水丰富,集中于夏季
B.气温低,蒸发微弱
C.冰雪覆盖,有利于下渗
D.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4.下列关于两地湿地变化的原因和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黑龙江湿地大幅减少,主要是由于农业基地的开发
B.湿地减少加剧了黑龙江的洪涝灾害
C.西藏湿地面积增大与全球变暖有关
D.旅游资源的开发是西藏湿地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解析第3题,黑龙江省地处高纬地区,西藏自治区位于高海拔地区,两地沼泽湿地共同的成因是气温低,蒸发弱。
第4题,黑龙江省由于农业基地的开发,湿地减少,加剧了洪涝灾害;西藏地区湿地的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全球变暖导致冰雪融水量增大,湿地面积扩大。
答案 3.B 4.D
云南的大山包、拉市海、纳帕海和碧塔海(如图)是我国新增的4处重要湿地。
20世纪80年代初,纳帕海周围山上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为开垦田地、扩大牧地,人们设法排干湖水、降低水位,致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
当年勘察人员仅调查到残存的100余亩沼泽地、数十只黑颈鹤。
读下图完成5~6题。
5.与图中4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
( )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B.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
C.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
D.都濒临长江,常因长江洪水泛滥而积水
6.从保护湿地和发展经济的角度看,不合理的行为有
( )
A.修筑梯田、种植作物,解决贫困山区的粮食问题
B.打坝蓄水,恢复沼泽地
C.利用文化生态优势,发展旅游等绿色产业
D.加大投入,进行改造,建湿地公园
解析第5题,图中4处湿地虽在长江两侧分布,但因并非濒临长江,因此长江洪水泛滥并不能导致四地积水。
第6题,在坡度大的山坡上任意修筑梯田、种植作物,容易导致水土流失;可以从打坝蓄水、建造湿地公园、发展旅游等方面进行湿地保护和发展经济。
答案 5.D 6.A
下图为吉林省湿地面积变化图,据此回答7~8题。
7.图中显示吉林省湿地存在的问题是
( )
A.湿地总面积急剧减少
B.天然湿地生态功能下降
C.湿地建设得不到重视
D.旅游开发导致湿地污染严重
8.有利于吉林省湿地保护的措施有
( )
①生态退耕②建立自然保护区③南水北调④建立有效的管理协调机制⑤铺设防渗地膜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①③④
解析第7题,与1986年相比,2000年吉林省天然湿地面积下降,生态功能降低。
第8题,退田还湖、恢复湿地、建立湿地保护区、建立健全保护区管理机制等都是湿地保护的有效措施。
答案7.B 8.A
读下面甲、乙两图,回答9~10题。
9.湿地的功能主要是
( )
①提供水资源②调节气候③防风固沙④调蓄洪水
⑤美化环境⑥保护生物多样性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⑤⑥ D.①③④⑤⑥
10.关于造成甲、乙两图所示湖泊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跨流域调水造成甲图所示湖泊面积缩小
B.周围大面积引水灌溉造成乙图所示湖泊面积缩小
C.沙漠侵吞造成甲图所示湖泊面积缩小
D.围湖造田造成乙图所示湖泊面积缩小
解析第9题,防风固沙不属于湿地的功能。
第10题,根据经纬度判断甲位于气候干旱的中亚地区,乙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
甲图所示湖泊面积缩小是由于引水灌溉导致的入湖水量减小;乙图所示湖泊是围湖造田造成的湖泊萎缩。
答案9.C 10.D
下图为我国黄河三角洲示意图。
黄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暖温带保存最完善的湿地生态系统。
近年来,该三角洲土地面积增长速度缓慢。
读图回答11~13题。
11.黄河三角洲土地面积增长速度缓慢的原因可能有
( )
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程度减轻②干支流兴修水库,拦蓄大量泥沙③毁林开荒,植被覆盖率降低④人类过度引水,使下游水量减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东营市曾经盐碱地广布,主要是因为
( )
A.地势较低洼,河水带来大量盐碱物质
B.旱涝交替频繁,盐碱物质逐渐累积
C.工业生产过程中,盐碱物质排放量高
D.耕作历史悠久,盐碱物质积聚地表
13.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 )
A.涵养水源,大量削减土壤中的盐碱量
B.净化水质,为城市提供直接饮用水源
C.调节气候,改变气候特征与气候类型
D.保护野生的动植物,保护生物多样性
解析第11题,毁林开荒,植被覆盖率降低,只能导致水土流失加重,河流泥沙含量增大,三角洲面积增加,所以③错。
第12题,河水是淡水,不含大量盐碱物质。
东营市曾经盐碱地广布,实际上在工业生产之前就是盐碱地。
该处土地在耕作时已经进行了改良,所以耕作历史悠久不是盐碱地形成的原因。
旱涝交替,会使低洼积水区的地下水位上升,旱季时水分蒸发掉,盐分在地表积聚,形成盐碱地。
第13题,湿地的生态功能可以涵养水源,但不能大量削减土壤中的盐碱含量。
湿地有净化水质的功能,但湿地的水不是城市直接的饮用水源。
湿地可调节气候,但不能改变气候特征与气候类型。
湿地生态系统有相应的生态群落,保护湿地,也就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答案11.B 12.B 13.D
二、非选择题
14.结合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湿地”,包括各种咸水淡水沼泽地、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洪泛平原、河口三角洲、湖海滩涂、河边洼地或漫滩、湿草原等。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调蓄径流等多种基本生态效益。
材料一“东北地区沼泽地分布图”。
材料二“三江平原沼泽率与垦殖率的变化图”。
(1)简析东北地区大面积沼泽地的形成条件。
(2)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指出三江平原沼泽率下降、湿地萎缩,对该区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解析第(1)题,沼泽地的形成条件一般从来水多(降水多、径流来水多等),且不易失去(排水不畅、蒸发弱、下渗少等)角度分析。
第(2)题,可从自然环境要素角度分析。
答案(1)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弱;夏季降水多;河网较密,径流丰富;土质黏重、有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
(2)湿地生态功能下降,生态环境恶化;淡水资源减少;气候趋于干燥;旱涝灾害增加;水质变差;生物多样性减少。
15.读“我国某地区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湖泊A为__________;湖泊B为__________。
(2)A湖曾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然而“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却是对其现状的真实写照,试分析其原因及危害。
(3)试对如何合理利用保护A湖提出自己的看法。
解析第(1)题,根据湖泊形状及所在地区判断湖泊名称。
第(2)题,题干中描述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湖泊面积萎缩和泥沙淤泥造成的。
湖泊面积缩小甚至消亡会降低其调蓄能力,加剧洪水灾害,影响航运,使生物多样性减少。
第(3)题,针对湖泊萎缩的原因提出保护措施。
答案(1)洞庭湖鄱阳湖
(2)原因:一方面,由于上游地区植被破坏,入湖河流带来大量泥沙,使湖泊淤浅;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的增长,人类大规模地围湖造田,使湖泊萎缩。
危害:由于大片湖泊湿地的消亡,调蓄洪水能力降低,使湖区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现象时有发生;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增多。
(3)在上游山区植树造林,保护植被,保持水土;退田还湖、退耕还林;利用湿地资源合理发展水产养殖业和生态旅游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