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1关键流程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

合集下载

患者转接时的身份识别措施与交接登记制度

患者转接时的身份识别措施与交接登记制度

患者转接时的身份识别措施与交接登记制度为确保患者安全,完善关键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按照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实施细则》相关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一、关键流程患者识别措施:(一)关键流程指:急诊、病房、手术室、ICU 、产房、新生儿室之间的流程。

(二)患者识别措施:急诊、病房、手术室、ICU 、产房、新生儿室患者必须佩带腕带、同时建立患者病历相关信息等。

二、重点患者身份识别和交接流程(一)重点患者指:妇产、新生儿、手术、ICU、急诊、无名、儿童、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镇静期间患者。

(二)身份识别方法:患者腕带信息及病历资料、开放式提问,(三)交接流程:在进行转科交接时,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流程,交接双方除了要同时查看患者腕带及病历相关信息,还必须主动邀请患者或其近亲属、授权委托人陈述患者姓名。

尤其是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必须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四)无名患者严格执行《无名患者身份身份识别方法和核对流程》。

(五)各科室在任何环境和任何地点都必须持续地履行“患者转接时的身份识别与交接登记制度”。

三、转科(转院)交接登记(一)危重病人转科时,责任护士遵医嘱通知患者转科,协助整理物品,做好宣教。

(二)按照医嘱准备相关药品、急救物品、仪器以备转运途中应用。

(三)做好相关记录,整理完善病历,护士进行微机结算、转病区,电话通知转入科室做好准备。

(四)转出前责任护士评估患者,认真填写交接(单)本上相关内容,由医务人员护送。

(五)协助转入科室安置患者,取合适卧位,与新病区护士双人按照交接(单)本上内容认真进行共同检查核对交接,核对无误双签名后,转出科护士方可离开。

(六)如转运途中发生病情变化,应及时采取就地、就近原则,积极抢救。

并将情况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中,重点交接双签字。

(七)手术室接送危重病人均按照术前术后交接单中项目,与科室实行双人双核。

护理关键流程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

护理关键流程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

关键流程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科之间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转交接登记制度与流程如下:急诊科与ICU转交接登记制度1、急诊重症患者经急诊抢救后,需收入ICU治疗,医生开具住院通知单。

2、急诊科护士联系ICU主班护士。

3、ICU护士立即通知医生,并准备好床位和抢救药品、设备。

4、急诊科护士协助患者家属办好住院手续后,为患者带好识别腕带。

5、携带患者在急诊就诊的病历资料、入院手续和药物由医护人员共同护送,确保转运安全。

6、认真与ICU护士交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皮肤完整、出血情况、引流情况、腕带,使用的药物等。

7、填写急诊与ICU交接记录单,并双签名。

8、转交接记录单存放在科室,以备核查。

急诊重症病人转入ICU↓电话通知ICU,简单介绍病情↓带好识别腕带、就诊病历、入院手续、药物↓医护人员护送↓ICU护士通知医生并备好床位和抢救药品、设备↓与ICU护士交接、记录、签名急诊科与病房交接登记制度1、需要到病房住院治疗的患者,急诊医生开具住院证,患者家属办理住院手续。

2、急诊护士通知病房主班护士,准备病床及相关医疗设备。

3、急诊护士整理好患者的病历资料、药品,送患者到相应病房。

4、急诊护士与病房护士交接患者,包括患者姓名、诊断、生命体征、病情、治疗情况和药物等。

5、急诊护士详细填写转运患者交接记录单,并同病房护士双签名。

6、转运患者交接记录单存在病房,以备核查。

附 急诊科与病房交接流程急诊科患者病情稳定或确诊↓急诊科电话通知相关科室↓简单介绍病情↓病房护士通知医生并做好迎接准备,必要时备抢救物品↓急诊科护士评估患者病情↓完善护理记录↓选派医生护士护送患者至病房↓严格交接记录并双方签字急诊科与手术室交接登记制度1、需要急诊手术的患者,由急诊科医生电话联系手术室,手术室护士准备好手术间及器械等。

2、急诊护士为患者戴好识别腕带,腕带上详细标明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血型、手术名称,整理好患者病历资料及药物。

患者转科交接时身份识别与流程及登记制度

患者转科交接时身份识别与流程及登记制度

患者转科交接时身份识别与流程及登记制度为确保患者医疗安全,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重症医学科、产房、新生儿室等)的患者识别措施,特制定患者身份识别与流程及登记制度。

一、急诊科患者与重症医学科、手术室、病房转科交接: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病历、入院证(紧急情况尚未来得及书写病历、办理入院手续的应在交接后半小时内补齐);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初步诊断、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皮肤完整情况、出血情况、引流情况等,填写急诊患者与重症医学科、手术室、病房交接记录,无误后方可离开。

二、病房与手术室转科交接:病房护士认真查对,做好手术前准备;认真与手术室护士进行交接,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手术前准备、药物情况等,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患者交接记录,无误后方可离开。

三、麻醉复苏室与病房转科交接:麻醉复苏后,麻醉复苏室护士应与病区做好患者病情、药品及物品的交接,填写麻醉复苏室与病房患者交接记录,无误后方可离开。

四、病房与重症医学科转科交接:由医务人员负责转送,保证搬运安全;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输液、各种引流、皮肤完整情况等,填写病房患者与重症医学科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五、产房与病房产妇、新生儿的交接:助产士与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分娩情况、子宫收缩情况、新生儿情况等,填写交接记录,无误后方可离开。

六、手术室与病房新生儿的交接:助产士与新生儿家属签写交接知情同意书,陪同新生儿家属将新生儿送回病房。

助产士与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新生儿娩出时的基本情况等,填写交接记录,无误后方可离开。

七、产房与新生儿病房转科交接:由医务人员护送新生儿至新生儿病房,保证搬运安全,到新生儿病房后,与新生儿病房医务人员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新生儿基本信息、娩出时基本情况等,填写新生儿室交接记录,无误后方可离开。

患者身份识别与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与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与转科交接登记制度患者身份识别与转科交接登记制度篇11、医护人员在实施各项诊疗活动前,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精确识别患者身份。

2、门诊病人运用就诊卡号,住院病人运用住院号,作为患者身份识别的唯一标识。

无名氏患者的姓名用无名氏加编号代替。

3、全部住院病人、急诊科留观病人、EICU及输液室病人均实行条码管理,佩戴腕带。

4、查对时应让患者说出自己的.名字,住院病人运用床号、姓名、住院号三种识别符,核对床头卡和腕带信息,确认患者身份。

门诊病人运用姓名、性别、就诊卡号三种识别符确认患者身份;无名氏患者,门诊运用“无名氏+编号、性别、就诊卡号”,住院患者运用“床号、无名氏+编号、住院号”,作为身份识别信息,需双人核对。

6、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沟通障碍、应用冷静药物等病人,应让家属或伴同人员陈述患者的姓名,应用床号、姓名、住院号三种标示符核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患者身份识别与转科交接登记制度篇21.医务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需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运用两项如姓名、年龄等确认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2.新生儿室、手术室、急诊科以及病情危重、意识障碍、围手术期、输血、不同语种以及语言沟通障碍等患者需要按规定运用“腕带”标识。

3.护士在为患者佩戴“腕带”标识时,运用蓝黑色圆珠笔清楚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别、床号等内容,戴“腕带”前须双人核对〔护士—护士、护士—医生、护士—患者、护士—家属〕无误后,扣带在患者左手腕或健侧手腕上。

4.运用过程中发觉“腕带”脱落丢失时,应实时补上,假设损坏需重新佩戴或信息更新时需要经两人核对,留意观测佩戴部位皮肤有无擦伤、血运是否良好。

5.手术患者转科交接: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给患者运用“腕带”标识,“腕带”注明患者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年龄、性别;填写病房与手术室交接单,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手术前预备、药物状况等,交接双方共同核对“腕带”和交接单信息,确认无误后签名。

关键流程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

关键流程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

关键流程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一、患者识别制度患者识别制度是医疗机构日常工作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它涉及到患者的个人信息、病情以及医疗服务的顺利进行等方面。

一个健全的患者识别制度能够确保患者身份的准确识别,有效预防医疗差错的发生。

以下是患者识别制度的关键流程:1. 识别患者身份在患者到达医疗机构时,医务人员需要通过询问或查看患者的身份证明等方式来确认患者的身份。

同时,医务人员还需要向患者详细了解患者的个人信息和病情,为后续的医疗服务做好准备。

2. 生成患者识别标识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身份信息,在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中为患者生成唯一的识别标识,比如患者编号或条码等。

这样可以确保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能够被准确识别,避免因身份混淆导致的医疗错误。

3. 识别患者需求和风险在识别患者身份的同时,医务人员还需要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观察来了解患者的需求和风险。

比如,对于有过敏史或临床病史的患者,医务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需求提供特殊的医疗服务,并在医疗服务中避免使用可能引发过敏反应的药物或物质。

4. 核实识别信息在患者接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医务人员应随时核实患者的识别信息,确保患者身份的准确性。

比如,医务人员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或为患者开立医嘱时,应核实患者的姓名、年龄等信息是否正确。

二、患者转接制度患者转接制度是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连续医疗服务的关键环节。

它涉及到患者从一个医务人员或科室转移到另一个医务人员或科室的过程。

以下是患者转接制度的关键流程:1. 制定转接计划在患者需要转接的情况下,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疗需求制定转接计划。

转接计划包括转接的时间、转接的医务人员或科室以及转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

2. 交接患者信息在患者转接过程中,原医务人员应向接收患者的医务人员提供详细的患者信息,包括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和相关的医疗记录等。

这样可以确保接收患者的医务人员能够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医疗需求,提供连续的医疗服务。

关键流程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范文(二篇)

关键流程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范文(二篇)

关键流程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范文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是医院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高效管理患者流程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措施。

本文将重点介绍该制度的关键流程,包括患者识别、转接和登记,并探讨其重要性和具体实施步骤。

首先是患者识别环节。

患者识别是指在患者来到医院时,通过一系列的检查和询问来确认患者身份和病情。

患者识别的重要性在于能够确保每位患者都得到正确的医疗服务,并避免因错诊、误治等问题而引发的医疗纠纷。

在患者识别环节中,医务人员需要进行以下工作:1. 核对患者基本信息。

医务人员应在患者来院时核对患者的身份证明、就诊卡和病历本等信息,确保患者信息的准确性。

2. 了解患者病情。

医务人员应向患者了解病情、病史、用药情况等信息,以便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3. 给予必要的检查。

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的症状和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或影像学检查等,以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病情。

4. 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案。

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检查结果,做出初步的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接下来是患者转接环节。

患者转接是指将患者从一个医疗部门转移到另一个医疗部门或专科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患者转接的目的在于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保证患者得到及时和优质的医疗服务。

在患者转接环节中,医务人员需要进行以下工作:1. 制定转接计划。

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诊断结果,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合理的转接计划。

2. 与接收医疗部门沟通。

医务人员应与接收医疗部门的医护人员进行沟通,交流患者的病情和转接需求,确保患者在转接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关注和照顾。

3. 安排转运事宜。

医务人员应合理安排患者的转运事宜,包括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提前预约转运时间等,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最后是患者登记环节。

患者登记是指将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病史等内容记录到医院的信息系统中,实现信息共享和管理。

患者登记的重要性在于为医务人员提供准确的患者信息,方便进行医疗操作和后续的随访工作。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

住院患者身份辨认.转接与登记轨制及疗程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运动中,必须严厉履行查对轨制,应至少同时运用姓名.性别.床号3种办法确认患者身份.2.所有住院患者.留不雅患者均须运用腕带作为诊疗运动时医务人员辨认患者身份的一种必备手腕,新生儿实施双腕带治理.3.护士在为患者运用“腕带”标识时,实施双查对.“腕带”记录信息包含:患者姓名.性别.年纪.住院号.床号.科别.诊断.过敏史等.由病房义务护士负责填写.4.护士在给运用“腕带”作为辨认标示时,必须双人查对后方可运用,若破坏需更新时同样须要经两人查对.佩带“腕带”标识应精确无误,留意不雅察佩带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优越.5.介入治疗或有创治疗运动.标本收集.给药.输血或血成品.发放特别饮食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眷陈述患者姓名,并至少同时运用两种患者身份辨认办法,查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6.在诊疗运动前,实施者必须亲自与患者或其家眷进行沟通,严厉履行查对轨制,包管对患者实施精确的操纵.7.手术患者在转运交代进程中,必须有患者身份识此外如下具体措施:(1)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给患者运用“腕带”标识,写清患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后,与手术室护士交代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对接单,无误后方可进入手术室.(2)围手术期患者“腕带”运用时光必须根据护理部划定,即手术前一日开端运用,手术后病情危重时代运用(直至改为二级护理),手术后病情稳固运用三日,停止后由病房负责护士查对后取下.8.急诊.病房.产房.手术室.ICU之间患者辨认,必须有患者身份识此外如下具体措施:(1)急诊科危重患者转科: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然;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例;卖力与科室护士交代,内容包含患者一般材料.病情.置管情形.特别情形等,并填写急诊科危重患者转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分开.(2)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然;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例;卖力与科室护士交代,内容包含患者天然情形.性命体征.意识状态.皮肤完全情形.出血情形.引流情形等,填写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分开.(3)病房与手术室转接患者:病房护士卖力查对,做好手术前预备;卖力与手术室护士进行交代,内容包含:床号.姓名.手术名称.性命体征.手术前预备.药物情形等,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患者对接记录单.(4)手术室与病房转接患者:手术后,手术室护士仍应按辨认卡与病区做好病情.药品及物品的交代,填写手术室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分开.(5)病房与ICU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负责转送,包管搬运安然;病房护士卖力交代,内容包含:意识.瞳孔.性命体征.输液.各类引流.皮肤完全情形等,填写病房患者与ICU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分开.(6)病房与产房转接患者:病房护士卖力交代,内容包含:患者一般材料.子宫压缩情形.会阴预备情形.胎心音.药品.并发症等,填写病房与产房患者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分开.(7)产房与病房转接患者:产房护士卖力交代,内容包含:临蓐情形.会阴情形.子宫压缩情形.药品运用情形.新生儿情形等,填写产房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8)导管室与病房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包管搬运安然;导管室护士卖力交代,内容包含:患者天然情形.术式.穿刺部位.鞘管.止血方法.意识等,填写导管室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附:院内关健科室间的患者转接流程1.急诊与手术室交代程序大夫开出医嘱;护士收到并确认;通知病人筹划入院手续;佩带手表;与大夫确认是否通知麻醉科及手术室;术前预备工作;整顿病历;等待通知;与麻醉师.手术室护士具体交班.2.急诊与ICU交代程序大夫开出住院证,家眷筹划手续;查对病人信息;通知ICU护士,等待ICU通知;预备挽救用物品;与ICU护士具体交班.3.急诊与病房交代程序大夫开出住院证,家眷筹划手续;查对病人身份后;通知病区主班护士,预备物品等待通知;转运前评估病情;与吸收科室护士具体交代班.4.手术室/麻醉科与病房/ICU术前交代和术后交代的程序与内容术前交代:病房择期手术病人术前交代;核敌手术交代核查表;预备病历及药物至术前预备室;病房护士与术前护士交代.术后交代:麻醉大夫开出转病房医嘱;术后恢复室护士通知病人回病房时的预备事项;送病人至病房;评估病人后病房护士与术后护士进行交代.5.病人在院内转运时须要填写交代转运单的环节急诊.产房.新生儿室.病房.手术.ICU。

关键流程患者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关键流程患者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关键流程患者转科交接登记制度一、危重病人转科交接登记制度1、各科必须建立危重病人转科交接表,表随病历带入转入科室,危重病人出院后,转科交接表不存入病历中,科室单独建册存放,每月汇总整理,并检查填写情况。

2、危重病人转科时,责任护士遵医嘱通知患者转科,协助整理物品,做好宣教。

3、按照医嘱准备相关药品、急救物品、仪器以备转运途中应用。

4、做好相关记录,整理完善病历,护士进行微机结算、转病区,电话通知转入科室做好准备。

5、转出前责任护士评估患者,在危重病人转运交接单上记录生命体征、皮肤、管道、使用药物等信息,由医生、护士专人护送。

6、协助转入科室安置患者,取合适卧位,与新病区护士双人核对病人姓名和腕带,交接生命体征、皮肤、管道、用药、病情变化等,清点病历及护理记录单,由转入科室填写危重患者转科交接记录单中的转入时生命体征和转入时间,并进行双签字。

7、如转运途中发生病情变化,应及时采取就地、就近原则,积极抢救。

并将情况记录在“转科交接记录单”中,重点交接双签字。

8、手术室接送危重病人均按照术前术后交接单中项目,与科室实行双人双核。

二、急诊科与病房交接登记制度1、需要到病房住院治疗的患者,急诊医生开具住院证,患者家属办理住院手续。

2、急诊护士通知病房主班护士,准备病床及相关医疗设备。

3、急诊护士整理好患者的病历资料、药品,送患者到相应病房。

4、急诊护士与病房护士交接患者,包括患者姓名、诊断、生命体征、病情、治疗情况和药物等。

5、急诊护士详细填写转运患者交接记录单,并同病房护士双签名。

6、转运患者交接记录单存在病房,以备核查。

三、急诊科与手术室交接登记制度1、需要急诊手术的患者,由急诊医生联系好手术室,手术室护士准备好手术间及器械等。

2、急诊护士为患者戴好识别腕带,腕带上详细标明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血型、手术名称,整理好患者病历资料及药物。

3、急诊护士或医生(病情危重者必须有医生陪同)护送患者到手术室。

关键流程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范文

关键流程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范文

关键流程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范文一、患者识别1.1 患者识别的目的患者识别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正确确认并标识患者身份的过程,旨在确保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

患者识别的目的是保证患者的个人信息准确无误,并避免患者身份混淆、错误治疗等潜在风险的发生。

1.2 患者识别的操作规范和流程1.2.1 患者到达接诊区域后,由工作人员进行迎接,并请患者提供识别信息(姓名、年龄、性别等)。

1.2.2 工作人员将患者所提供的识别信息与电子病历系统中的信息进行核对,确保一致性。

1.2.3 如患者存在特殊需求或疾病史,请及时记录,并告知治疗医生。

1.2.4 识别信息核对无误后,工作人员将为患者办理挂号手续,并为其颁发就诊号码。

1.2.5 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重复核对患者身份,确保患者接受的治疗和用药等操作正确无误。

1.3 患者识别的责任1.3.1 接待人员负责与患者进行识别信息核对,并及时记录患者特殊需求和病史等信息。

1.3.2 医务人员负责在治疗过程中重复核对患者身份,并确保患者接受的治疗和用药等操作正确无误。

1.3.3 医疗机构应建立明确的责任体系,明确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并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以确保患者识别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二、患者转接2.1 患者转接的定义和目的患者转接是指将患者从一个医疗机构或部门转移到另一个医疗机构或部门,旨在确保患者在转移过程中得到适当的照顾和治疗,并在信息传递和沟通环节中确保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

2.2 患者转接的操作规范和流程2.2.1 转出医疗机构或部门应将患者的相关病历资料和诊断信息整理完整,并与转入医疗机构或部门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接。

2.2.2 转入医疗机构或部门应确认患者的身份,并核对患者的相关病历资料和诊断信息。

2.2.3 在转移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患者的转移目的和过程,并确保患者同意和配合。

2.2.4 在转移过程中,医务人员应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并及时报告和处理。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关键环节交接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关键环节交接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关键流程识别措施》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修订)一、门/急诊患者识别:(一)、门诊和急诊实施《医疗就诊卡》卡号管理,挂号室、门/急诊、入院处处置患者时需核对信息,发现不符应纠正。

(二)、急诊观察室和抢救室的患者实施腕带管理,急诊输液时根据输液执行单核对患者信息,由患者自述姓名及至少一项个人资料(年龄、诊断)。

急诊危重患者由急诊护士佩戴腕带,普通急诊患者入院后由病房护士给患者佩戴腕带。

二、住院患者识别:(一)、由入院处为患者编具唯一住院号,住院患者实施腕带管理;病房护士佩戴腕带前核实患者姓名。

(二)、医务人员在采血、给药、输液、输血、发放特殊饮食、手术及有创诊疗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核对腕带识别患者的身份。

识别方法:2种以上方式(床号+姓名),形式:腕带+询问。

(三)、腕带正确佩戴,原则上佩带在患者"左手",字迹清楚,松紧适宜,完整可用,字迹模糊及时更换。

(四)、注意腕带佩戴松紧适宜,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手部血运良好。

(五)、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即除核对腕带、床头卡以外还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六)、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沟通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有家属在床旁的:腕带+询问,在场家属或知晓者陈述患者的身份(床号+姓名)。

无家属在床旁的:腕带+床头卡(床号+姓名)。

(七)、身份不明患者的腕带以“无名氏”表示。

(八)、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有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

并遵守患者识别措施及交接程序。

(九)、有药物过敏的患者在腕带上标识。

(十)、定期检查腕带使用情况,科室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每月督导并有记录。

关键流程患者交接登记及身份识别措施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之间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一、门诊/急诊和手术室、ICU、病房之间转运患者流程:1.凡急、危重患者接诊后严格按照各项抢救程序做好急诊抢救工作,护送患者做必需的检查。

住医院患者身份识别、转交接与登记制度

住医院患者身份识别、转交接与登记制度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转交接与登记制度一、医务人员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采集供临床检验及病理标本、诊疗活动及操作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二、在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必须亲自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三、住院及急诊观察室、输液室的患者必须按规定一律使用“腕带”标识。

四、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人核对。

“腕带”记载信息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性别、年龄、过敏史等,由值班护士负责打印。

在使用腕带过程中,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

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五、无名氏、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镇静期间患者有明确的身份标识方法:命名方式为x年x月x日x时间(具体到分钟)+无名氏+字母(按英文字母顺序书写)。

例如:201506081830无名氏A作为其姓名,记录在腕带上,身份识别方式为姓名+住院号。

待患者姓名及身份明确后由医生或护士按患者信息更正修改。

六、手术患者在转运交接过程中,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与手术室护士交接,核对患者“腕带”信息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交接单,无误后方可进入手术室。

附:转交接流程:急诊、病房、产房、手术室、ICU、血透、介入、NICU之间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一、急诊科危重患者转科: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病例、入院病例;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病情、置管情况、特殊情况等,并填写急诊科患者转交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二、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转交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病历、入院病历;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皮肤完整情况、出血情况、引流情况等,填写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2023年关键流程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

2023年关键流程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

2023年关键流程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引言: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医疗系统面临着患者激增的挑战。

为了提高医疗系统的效率和质量,建立健全的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2023年关键流程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流程设计、技术支持、实施步骤等。

一、流程设计1. 患者识别:在医疗机构的各个环节,需要建立统一的患者识别体系。

患者识别号码将作为唯一标识,包括基本信息、就诊记录、病历等重要数据。

当患者首次进入医疗系统时,需要核实个人信息、建立识别号码,并与身份证、社保卡等信息进行关联。

2. 患者转接:当患者需要转诊或转院时,应建立快速高效的转接机制。

转接申请将通过电子系统提交,包括病情描述、检查资料、等待时间等信息。

医疗机构接收到转接申请后,应及时评估患者病情,确定是否接收转接患者,以及转接的具体时间和方式。

3. 患者登记:患者到达医疗机构后,需要进行登记手续。

登记过程将采用电子化形式,包括基本信息录入、签署知情同意书、支付挂号费用等。

登记完成后,将为患者发放就诊卡,并提供相应的导诊服务。

二、技术支持为了实现流程的高效运行,需要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持。

以下是几个关键技术的应用:1. 电子病历系统: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电子病历系统,实现患者个人信息的统一管理和共享。

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患者的就诊记录、医疗报告等可以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实现无缝对接。

2. 互联网医疗平台:建立互联网医疗平台,将患者识别、转接和登记等流程纳入其中。

通过该平台,患者可以在线预约、转接申请、电子对账等,提高医疗服务的便利性和透明度。

3. 手机APP及智能设备:开发手机APP及智能设备,实现患者自助登记、识别和转接的功能。

通过扫描二维码、人脸识别等技术,将患者个人信息与医疗系统进行关联,减少人工操作的时间和成本。

三、实施步骤1. 制定政策法规:相关部门应制定医疗机构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的政策法规,明确医疗机构的责任和义务。

3131重点部门关键流程重点患者身份识别及交接制度

3131重点部门关键流程重点患者身份识别及交接制度

3131重点部门关键流程重点患者身份识别及交接制度在医疗机构中,重点部门的关键流程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患者身份的准确识别和流程的规范交接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3131重点部门关键流程角度,探讨患者身份识别及交接的制度。

一、患者身份识别患者身份识别是医疗机构中的头等大事,确保患者身份的准确无误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至关重要。

因此,3131重点部门在进行患者身份识别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信息核对:重点部门的医护人员在接诊患者时,应仔细核对并记录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等。

并建立完善的患者信息档案,确保每位患者的身份信息得到准确记录。

2. 验证身份:为了准确识别患者身份,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验证。

例如,要求患者出示有效的身份证件,或者验证患者的生物特征信息,如指纹或面部识别等。

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身份混淆和患者冒名顶替。

3. 标识患者:为了方便对患者进行身份识别,重点部门可以采用统一的患者身份标识,例如领取病历号、佩戴腕带等。

这样不仅可以方便医护人员辨识患者身份,还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二、患者信息交接在重点部门中,患者的信息交接也是关键流程之一。

良好的患者信息交接制度有助于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顺畅,避免信息的遗漏和错误。

以下是一些关键要点:1. 资料及时录入:在患者信息交接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及时将患者的各项信息录入系统,确保交接完整无误。

这样不仅方便后续的医疗服务,还能减少因信息不准确引起的风险。

2. 资料共享:重点部门之间应建立良好的信息共享机制。

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或其他信息化手段,确保患者的信息能够在各个部门之间流通和共享,提高跨部门交接的效率和准确性。

3. 语音交接:在进行班次交接时,应采用口头语音交接的方式,将患者的关键信息和注意事项进行传达。

这样能够确保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及时有效,避免因书面交接的不准确引发的问题。

4. 确保交接安全:患者的信息交接过程中,重点部门应加强保密措施,防止患者隐私信息的泄露。

关键流程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重点部门、关键流程、重点患者身份识别及交接制度汇编

关键流程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重点部门、关键流程、重点患者身份识别及交接制度汇编

文件编号:文件名称:关键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转科交接登记制度起草部门:起草人:审定人:发行日期:变更原因:版本号:1. 目的: 确保患者医疗安全,同时使住院患者权益及生命安全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

2. 依据:《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xx 版)实施细则》、《医疗核心制度》3. 范围:全院各科室4. 责任者:5. 规定内容:3.1.3 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的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健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3.1.3.1 关键流程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重点部门、关键流程、重点患者身份识别及交接制度为了确保医疗安全,同时使住院患者权益及生命安全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医院制定本制度。

一、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由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联合制定。

二、医务人员在给病人用药、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采集血液和其他标本、为病人提供其他的诊疗操作之前均应对患者身份进行识别,准确无误后方可从事诊疗活动。

三、至少同时使用二种( 或二种以上) 患者身份识别的方法。

四、我院患者身份识别采用患者姓名、住院号和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识别,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特别注意在使用患者姓名进行识别时,不可以问病人‘你是XXX吗?”,而是要询问病人“请问你叫什么名字?”,让病人回答,然后将病人的回答与手中的信息进行核对。

五、对所有来诊患者均要进行身份识别,相关工作人员有责任依据患者的身份证、户口本、医保卡等有效证件,在各种医疗文书、收款依据上准确填写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等。

六、无有效证件证明其身份的患者,接诊医师要求患者本人亲自填写姓名、年龄等;对暂时无法识别身份的患者要在病历上注明原因,待明确身份后再按病历书写规范补写。

七、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活动中,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三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八、进行介入或有创诊疗前,施术者要亲自与患者(或患者亲属)面对面沟通,并把沟通内容简明扼要记录在病历上。

关键流程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

关键流程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

关键流程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一、急诊科与手术室、病房患者身份识别与交接登记制度由急诊科填写转科交接记录单,将转科交接记录单与医嘱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核对无误后,将转科交接记录单与床头卡和手腕带上的信息核对,核对无误后方可转出;到达手术室、病房时,急诊科医护人员和接收科室医护人员双方共同将转科交接记录单上的信息与患者腕带上的信息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双方在交接记录单上签名后方可离开。

二、手术室与病房患者身份识别与交接登记制度转出时,由手术室巡回护士填写病人交接记录单(术后),填写后再次与患者腕带上的信息进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到达病房或重症监护室时,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或重症监护室护士共同将交接记录单与患者手腕带核对患者信息,核对无误后双方在交接单上签名,确认无误后手术室护士方可离开。

三、病房、产房与手术室之间患者身份识别与交接登记制度转入时,由病房、产房护士填写病人交接记录单(术前),将交接记录单与医嘱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核对无误后,将交接记录单与床头卡和手腕带上的信息核对;核对无误后与手术室医护人员共同将交接单再次与患者腕带上的信息进行核对;到手术室时,双方共同将交接单与患者手腕带上的信息核对,确认无误后将患者接入手术室,并在交接单上签名。

四、病区与病区之间转科患者身份识别与交接登记制度转出前由转出科室护士填写转科交接记录单,将转科交接记录单与医嘱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核对无误后,再将转科交接记录单与床头卡及患者本人核对姓名、性别和年龄;对小儿、语言障碍或意识不清等特殊患者应与腕带上的信息核对,核对无误后方可转出;到达转入科室时,双方共同将转科交接记录单上的信息与患者本人或腕带上的信息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双方医护人员在交接记录单上签名确认后,转出病区医护人员方可离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3.1关键流程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DQTY-KII文件名称:关键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转科交接登记制度文件编号:起草部门:护理部起草人:王瑛审定人:张华丽发行日期:2016/5/23变更原因:版本号:2016障。

2.依据: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版)实施细则》、《医疗核心制度》3.范围:全院各科室4.责任者:王瑛、杜金玉5.规定内容: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的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健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关键流程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重点部门、关键流程、重点患者身份识别及交接制度为了确保医疗安全,同时使住院患者权益及生命安全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医院制定本制度。

一、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由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联合制定。

二、医务人员在给病人用药、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采集血液和其他标本、为病人提供其他的诊疗操作之前均应对患者身份进行识别,准确无误后方可从事诊疗活动。

三、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或二种以上)患者身份识别的方法。

四、我院患者身份识别采用患者姓名、住院号和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识别,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特别注意在使用患者姓名进行识别时,不可以问病人‘你是XXX吗”,而是要询问病人“请问你叫什么名字”,让病人回答,然后将病人的回答与手中的信息进行核对。

五、对所有来诊患者均要进行身份识别,相关工作人员有责任依据患者的身份证、户口本、医保卡等有效证件,在各种医疗文书、收款依据上准确填写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等。

六、无有效证件证明其身份的患者,接诊医师要求患者本人亲自填写姓名、年龄等;对暂时无法识别身份的患者要在病历上注明原因,待明确身份后再按病历书写规范补写。

七、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活动中,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三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八、进行介入或有创诊疗前,施术者要亲自与患者(或患者亲属)面对面沟通,并把沟通内容简明扼要记录在病历上。

九、医院要求各科对无法有效沟通(如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新生儿等患者)及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建立使用“腕带”标识牌,作为住院患者的识别制度,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要认真核对患者“腕带”上的信息,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

十、“腕带”牌记载患者信息包括: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等,由病房的值班护士负责填写。

十一、要求所有重症监护室、急诊抢救室、分娩室(新生儿)、新生儿病房、所有进入手术室患者以及所有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均要佩带“腕带”牌,以便身份核对识别。

十二、“腕带”牌上填写的患者信息必须经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

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十三、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重症医学科、产房之间的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十四、关注重点环节的患者身份识别,细化识别流程。

(一)手术患者识别:采用“腕带”、“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识别。

手术前一天由病房主班护士确认患者身份,戴“腕带”。

主管医生进行手术部位标记。

手术患者核对:依据手术通知单和患者病历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左、右)等。

接患者之前: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查对;还必须与清醒的患者交谈查对,进行“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的确认。

进入手术间之后:麻醉医生查对。

麻醉之前:手术医生、麻醉师与手术室巡回护士还必须共同与清醒的患者交谈查对,进行“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再次的确认。

昏迷及神志不清患者:应通过“腕带”及与陪伴亲属进行查对。

手术者切皮前:由手术室巡回护士,提请手术者实行手术“暂停”程序,经由手术者与参与手术的其他/她工作人员进行“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最后的核对确认之后,方可切皮手术。

医务科设计手术安全核对表,按要求规范填写,入病案保存。

(二)输血患者身份识别:采用“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识别。

根据医嘱,输血及血液制品的申请单,病房护士需经二人核对患者姓名、病案号并与患者核实后方可抽血配型。

输血科须经二人核对输血申请单和配血血样,同时检查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并查血袋有无破裂后进行交叉配血。

病房护士检查输血单与血袋标签上供血者的姓名、血型(含Rh因子)及血量是否相符,交叉配血报告有无凝集。

输血前需两人核对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及血型(含Rh因子),无误后方可输入。

(三)ICU患者身份识别:采用“腕带”、“身份证”、“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三种方法中两种方法识别。

(四)急诊科、病房、ICU、产房之间的患者身份识别1.患者出急诊科进入病房,由急诊科人员、接诊室值班人员、病房值班护士共同确认患者身份并双签名于“科室间患者身份确认表”中。

2.患者出入病房和ICU之间,由病房护士和ICU护士共同确认患者身份并双签名于“科室间患者身份确认表”中。

3.患者出产房进入病房,由妇产科双人共同确认患者身份并双签名于护理记录中。

4.医务科设计“科室间患者身份确认表”,按要求规范填写,入病案保存。

(五)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手术患者、新生儿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和“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患者的手段,并在全院各病房、ICU、急诊室实施,并按要求做好登记记录。

护士在给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人核对并签名。

(六)门诊病人使用患者姓名识别,患者出生日期、住址、电话号码作为患者识别的补充信息,当使用识别码有困难时可选择这些补充信息来确认病人。

医院管理实施信息化后,使用患者姓名和就诊卡识别。

无名患者身份标识制度和核对流程为了确保医疗安全,对无法进行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有身份标识的方法和核对流程,同时使患者权益及生命安全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特制定本制度。

(一)身份标识方法1、接诊护士给患者戴上腕带并注明:姓名(无名+日期)、性别(注明男女)、年龄(不详)、住院号或门诊号、过敏史(不详)。

如患者住院还需填写床头卡。

2、如需急诊检查、手术、住院,各类单子均填无名、住院号或门诊号、性别等。

3、对所有身份不明患者,接诊人员要及时报告总值班或保卫科,联系政府相关部门协助确认患者身份。

(二)身份确认后:1、联系患者家属,确认患者姓名,并换上标有患者正确姓名、年龄等信息的腕带和床头卡。

2、未住院的无名患者如在离开急诊科时其身份已得到确认,急诊科医院应在急诊病历上记录。

3、住院的无名患者身份确认后医护人员要在病历资料上完整准确记录患者信息。

(三)无名患者身份核对流程转科交接登记制度1、对需要转科治疗的患者,医生须评估患者病情;根据转科医嘱,护士电话通知转入科室。

并将风险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

2、转科患者由护士和(或)医生护送,携带患者病历、未用液体至转入病房,做好床头交接班。

3、保证转运工具功能良好,确保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安全,酌情备带相应急救物品及药品。

4、转入科室在接到患者转科通知后,护士立即备好备用床及必需物品。

5、患者入科时,护士应主动迎接并妥善安置患者。

6、科室设立患者转科交接登记本,认真评估患者,转出、转入双方必须做到六交清:即患者治疗交清,患者病历资料交清,患者生命体征交清,患者各种导管交清,患者使用各种仪器交清,患者皮肤情况交清。

7、交班者及接班者需签科别及全名。

【急诊科与病房交接登记制度】1.需要到病房住院治疗的急诊患者,由急诊医生开具入院证,患者家属办理入院手续。

2.急诊护士电话通知病房值班护士,简单介绍患者病情,病房护士准备病床及相关医疗设备。

3.急诊护士整理好患者的病历资料、药品,送患者到病房。

4.急诊护士与病房护士交接患者,包括患者姓名、登记号、诊断、生命体征、病情、治疗情况和用药等。

5.急诊护士详细填写转运患者交接记录单,并同病房护士双签名。

6.转运患者交接记录单存在病房,以备核查。

【病房转ICU交接登记制度】1.危重患者经医护人员评估需转ICU者,由病房护士联系ICU护士,准备床位及仪器设备。

2.病房护士准备好患者的病历资料、药品等。

3.病房护士和医生一起将患者转送至ICU。

4.病房护士与ICU护士共同交接患者,包括患者姓名、登记号、诊断、神志、生命体征、手腕带、病历资料、治疗情况、药物等。

5.病房护士详细填写转运患者交接记录单,同ICU接诊护士双签名。

6.转运患者交接记录单存在ICU,以备核查。

附:病房转ICU交接流程【病房与手术室交接登记制度】1.病房事先通知手术室准备迎接手术病人,以便手术室做好抢救和手术准备。

2.术前1日手术室护士访视患者,了解患者基本情况,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3.病房护士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完善护理记录,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4.手术开始前手术室护士到病房接患者入手术室。

5.根据手术通知单,手术室护士、病房护士、患者三方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登记号、诊断、管道、禁食禁饮、手术部位等,并做好交接记录,准确无误后方可接入手术室,同时携带病历及所需物品。

6.手术结束后,由麻醉师、手术医师、巡回护士共同将患者送回病房。

巡回护士与病房护士交接患者的衣物、病历、皮肤情况、神志等,核对后在接送患者核对单上双签名。

7.接送患者时,注意患者安全。

尤其是特殊患者,如:神志不清、严重外伤、休克等随时可能有病情变化者应有一名医师陪同护送至手术室,以保证患者安全。

附:病房与手术室交接流程【病房与产房交接登记制度】1.病房医生观察引产待产妇产程进展情况,需转产房者,及时联系产房。

2.病房医生与护理人员一起护送待产妇入产房。

3.病房医生、产房助产士、待产妇三方进行交接,包括待产妇的床号、姓名、登记号、诊断、产程进展情况等,并双签字。

4.助产士进行接产工作。

5.产后在待产室观察2小时后,由助产士、护理人员护送回病房,同时携带死胎及附属物,助产士与病房护士进行床旁交接,包括产妇的生命体征、子宫收缩情况、阴道流血情况、用药情况等,双签字。

附:病房与产房交接流程【病房与病房交接登记制度】1.转出科室护士接到患者转科医嘱后,通知患者及家属做好转科准备。

2.转出科室事先通知转入科室,以便转入科室做好接收或抢救准备。

3.转出前,转出科室护士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做好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4.转出科室护士做好转科准备,完善各项护理记录,携带患者物品护送病人到转入科室。

5.转出科室护士与转入科室护士进行详细交接,包括患者的姓名、登记号、诊断、病情、皮肤、管道及物品等,并做好交接记录,双签字。

附:病房与病房交接流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