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3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及理论成果 第26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时限时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2 第38讲 新文化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2 第38讲 新文化运

第38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某某检测)1917年,高一涵先生认为:“往岁之革命为形式,今岁之革命在精神。

政治制度之革命,国人已明知而实行之矣;惟政治精神与教育主义之革命,国人犹未能实行。

”他的认识( )A.揭示了思想解放的重要性B.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C.成为知识分子的思想共识D.探索了新某某主义道路解析:选A。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高一涵认为辛亥革命是形式,而新文化运动是精神,政治革命问题要诉诸精神层面才能根本解决,政治革命是不彻底的,原因就在于“政治精神”的保守化,要推进政治革命,必须发起“政治精神之革命”,故高一涵的认识揭示了思想解放的重要性,故选A项。

2.(2020·全国Ⅰ卷五省优创名校联考)有学者研究发现,新文化运动期间,当时的人讲“科学”很少往“技术”方向走,而更注意其“精神”和“方法”,讲到西方的物质一面时也往往提高到“文明”层次。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B.某某政体并未挽救危机C.封建君主专制已被推翻D.西方思想文化传入中国解析:选B。

材料中新文化运动重视西方的“精神”和“方法”,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从思想上进行反封建的需要,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讲它是辛亥革命的“补课”,故选B项。

3.(2020·某某适应性考试)1917年,陈独秀说:“吾人理想中之中华民国,乃欲跻诸欧美文明国家,且欲驾而上之,以去其恶点而取其未及施行之新理想。

”这表明当时先进知识分子( )A.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反思B.对中国社会未来的深刻思考C.对欧美文明缺陷的批判D.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解析:选B。

由材料“吾人理想中之中华民国,乃欲跻诸欧美文明国家,且欲驾而上之,以去其恶点而取其未及施行之新理想”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借鉴西方政治文明,对国家发展展开思考,故选B项。

4.(2020·某某毛坦厂中学模拟)胡适说:“在许多方面,我对那经过长期发展的儒教的批判是很严厉的。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单元检测(十三)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及理论成果和科教文化Word版含解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单元检测(十三)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及理论成果和科教文化Word版含解析

单元检测(十三)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及理论成果和科教文化(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鸦片战争前后对西方国名的翻译,基本是带“口”旁的音译名,如英咭咧、咪唎、咈囒哂,提到西方各国时译名通常加上:“夷”“逆”或“酋”,如“米夷”“咈囒哂夷”“法夷”;近代后期,对各国国名的翻译多用褒义词,如“美”“英”“德”“法”。

这种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A.对西方认识的不断深入B.摆脱了天朝上国观念C.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D.实现了外交的近代化解析:选A鸦片战争前提到西方各国时译名通常加上“夷”“逆”或“酋”,说明认为西方国家落后,而近代后期,对各国国名的翻译多用褒义词说明认识到西方国家的进步性,故选A项;B项中“摆脱了”、D项中“实现了”不符合史实,排除B、D两项;C 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

2.有学者认为,西方的启蒙是一种“内源”式、持续式的启蒙,而近代中国的启蒙则是“外源”式、突变性的启蒙。

导致中国思想启蒙出现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西方文明的冲击B.资本主义发展缓慢C.政府的腐朽统治D.儒家思想根深蒂固解析:选A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其历经阶段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具有较强的突变性,其主要原因就是西方的持续入侵和中国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故A项正确。

3.(2019·石家庄模拟)康有为通过重塑孔子形象、高悬大同理想,并用西方政治伦理学说阐释儒家经典,将儒家思想与西方文化对接和调融、重塑和创造,是儒家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这一行为的重要影响是()A.重新树立孔子的思想权威B.减少近代化过程中的文化认同危机C.使晚清保守思想大行其道D.推动了传统思想与民主科学的结合解析:选B康有为重塑孔子形象,是借助孔子权威宣传西方的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减少其在中国传播的阻力,故B项正确,A项错误;康有为通过这种做法是在宣传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故没有出现C项所述结果,排除C项;他的做法推动了传统思想与西方政治学说的结合,而不是与民主科学的结合,故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第六讲: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一:基本线索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统治者极力提倡程朱理学,让人们埋头读经,不问政治,禁锢着人们的思想。

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使林则徐、魏源等清朝爱国官员,从“天朝上国”的梦幻里惊醒。

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康梁等人倡导维新变法、孙中山等人追求民主共和、陈独秀等提倡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

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

二:思维导图三:基础知识三:重点、难点知识(一)、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及成因1.特点(1)中西融合: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如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都是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学说。

(2)由理论到实践:戊戌变法将维新思想付诸实践。

(3)救亡图存:是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反映,蕴含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但也反映出其软弱性、妥协性的特点。

2.成因(1)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

(2)主观原因:康梁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分子的代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思想认识具有局限性,幻想“中西结合”。

(3)历史原因: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康有为本身也是一位今文经学大师,对儒家学说有深刻的研究和深厚的感情,他深知儒学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借助儒家思想来宣传维新思想会减少变法的阻力。

(二)中国维新思想与法国启蒙思想的不同及原因(三)儒家思想在维新变法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比较(四)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专题整合提升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专题整合提升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专题整合提升第一板块自主学习知识课——主干整合·知识再储备大主题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理论成果。

大阶段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及理论成果;现代中国重大理论成果。

大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大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历程比较欧洲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异同第二板块师生共研高考课——高考研究·能力再提升1.(2015·高考全国卷Ⅱ,T29)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

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

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A.揭露历史真相B.引介西方理论C.倡导变法维新D.颠覆孔孟学说解析:选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康有为写作《新学伪经考》的目的。

《新学伪经考》倡导变法维新,对于统治阶级是致命打击,因此才会遭到清政府禁毁,故A项错误,C项正确。

康有为把西方民主思想与儒家经史相融合,托古改制,利用孔子学说宣传变法,主要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故B、D两项错误。

2.(2014·高考全国卷Ⅱ,T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

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

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解析:选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维新派的目的。

康有为认为欲伸民权,必广民智,欲启民智,必先革除恶风陋习,故其主张易服主要是为变法营造社会氛围。

本题选择B 项。

以“多源情境”为载体,突出考查历史思维能力和研究方法1.(2010·高考新课标全国卷,T30)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

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教案

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教案

单元提升课(十四)视角1历史趋势——从“师夷长技”到民主与科学思想的演变【知识点拨】近代前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器物”、制度到思想文化层次的历程。

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学习西方仅停留在“器物”的层面;甲午中日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君主立宪制,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考题例证1】(2017·东北三省四市模拟)张之洞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提出刑法改革应参考西法,并提出了“重众证”、“改罚锾”、“教工艺”、改良监狱等具体改进方法。

稍后,他明确提出:“鉴前事之失,破迂谬之说。

将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

”这反映出()A.保守势力转而支持改革B.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已过时C.清政府成为变革的主导者D.洋务派与维新派的思想有共同之处解析材料中体现不出保守派对改革的支持,只反映出他的某些观点,A项不符合题意。

1895年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B项不正确。

C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

从洋务派张之洞提出的关于刑法改革的改进的意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与维新派的思想有共同之处,D项正确。

答案 D视角2主干知识——20世纪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知识点拨】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加深,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的进行;后来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理论飞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理论飞跃;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第40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第40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重某某论成果第40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讲义新人教版[把握·历史脉络]本专题主要讲述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和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主要包括两条知识主线: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解放潮流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是向西方学习。

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主X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师夷长技”,处于“器物层面”;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主X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仿行君主立宪和某某某某制度,处于“制度层面”;资产阶级激进派则掀起新文化运动,主X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处于“思想层面”。

“向西方学习”屡次碰壁,先进的中国人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某某提出的三某某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引导民族资产阶级武装推翻清政府,成立了中华民国,引发了近代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20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是引导中国人民由新某某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推动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复兴历程。

第40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睁眼看世界”——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1)背景清朝国势渐衰,社会矛盾尖锐。

读书人与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能自拔。

(2)概况①林则徐:组织编辑《四洲志》《华事夷言》等书籍,被誉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②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一书,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③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了洋务运动。

2.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向西方学习(1)主要主X①思想上:以进化论和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为武器,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纲常伦理,反思洋务运动。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3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及理论成果专题过关训练人民版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3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及理论成果专题过关训练人民版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3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及理论成果专题过关训练人民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魏源曾盛赞美国民主制度:“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可不谓公乎!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三占从二,舍独同……可不谓周乎!”据此可知魏源( )A.对美国民主制度有了系统的认识B.深入分析了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C.主张变革中国专制主义政治制度D.看到了近代美国在制度上的长处D[题干中“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三占从二,舍独同”说明魏源对美国民主制度的认识只局限于表面并不系统,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鸦片战争的相关信息,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要变革专制制度,故C项错误;题干中“人心翕然,可不谓公乎!”“可不谓周乎!”表现出了魏源对美国民主制度的赞赏,故D项正确。

]2.(2017·宜春二模)洋务运动时期,在洋务派中流行“西学中源”说,即西方科技皆源自于古代中国。

如郑观应引《周礼》《墨经》《淮南子》等书的有关记载,证明西学中的数学、化学、光学、重学、气学和电学均出自古代中国。

“西学中源”说的提出,主要目的是( )A.为“中体西用”论提供理论依据B.减少引进西方科技的舆论阻力C.证明古代中国的科技领先于世界D.迎合了当时“制洋器”的需要B[“中体西用”与材料中“西学中源”并不相关,故A项错误;西方科技皆源自于古代中国的说法有利于国人接受西方技术,故B项正确;证明古代中国的科技领先于世界不是主要的目的,故C项错误;西方科技与“制洋器”关系不大,故D项错误。

] 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B.和洋务派思想一致C.是维新变法的指导思想D.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C[康有为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学思想结合,与材料中“用西学对儒家思想和制度进行变更以革新,主张中西文化可以而且应当交融汇通”相符,故C项正确。

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专题过关检测课件

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专题过关检测课件

A.认为历史是周期循环的 B.对封建社会的兴衰原因做了客观分析 C.具有历史进化论史观 D.倡导变革社会政治制度的主张
解析:选 C。根据题干中“魏源将传统的‘天不变,道亦不 变’的儒家公羊学派作了改造”可知魏源认为历史是在不断 变化的, 故 A 项错误; 题干中并未提到封建社会的兴衰原因, 故 B 项错误;根据题干中“末世之后, ‘气运再造’,历史 就又进入到一个新的‘太古’境界”,可知魏源的观点具有 历史进化论史观,故 C 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变革社会政 治制度,故 D 项错误。
A.陈独秀号召发动工农群众起来反抗军阀专制统治 B.材料背景是要领导五四运动 C.材料中的“政治觉悟”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 D.陈独秀要实现的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解析:选 D。题干中并未表现出 A、B、C 三项内容,故错 误;题干中陈独秀提出“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体现出 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主张,故 D 项正确。
8.(2017· 湖南长郡中学模拟)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他 的)民族主义里,有德国纳粹与法西斯精神之优点,而无其缺 失。民生主义里,有苏俄共产政权向往之长处,而无其偏病。 民权主义又把英美代议制度之理论, 释回增美。 ” 在钱穆看来,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
A.是一个西方思想的大杂烩 B.实现了中国传统政治与西方政治的完美结合 C.脱离了中国的现实 D.合乎世界政治新潮流
2. (2017· 黄冈一模)晚清重臣曾国藩和大学士倭仁虽然在对待 西学的态度方面针锋相对, 但是他们都具有浓厚的理学色彩, 在他们影响下“学人轻蔑宋学的观念一变”。对这种现象的 合理解释是( ) B.经济变迁的推动 D.中央集权的削弱
A.社会危机的影响 C.理学功能的更新
解析:选 A。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提 出“中体西用”思想,顽固派主张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这 使理学中包含的文人的社会责任意识,同样在社会危机面削弱,故 A 项错误;康有 为维新思想并没有引起深刻的社会变革,故 B 项错误;维新 变法主要是否定君主专制,实行君主立宪制,故 C 项正确; 康有为主要是改良思想,故 D 项错误。

高考历史: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高考历史: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高考历史: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主旨解读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学器物到学制度再到提倡思想文化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探索中国的富强之路则贯穿于整个过程之中。

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中,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则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的结合中相继创立了重要思想理论成果。

线索一:开明地主阶级的救亡图存思想。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从“天朝上国”的迷梦里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线索二:民族资产阶级的思想变革。

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维新派提出“维新变法”思想,并进行了戊戌变法。

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线索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与实践。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

在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得到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使无产阶级有了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

线索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即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他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线索1西学东渐——在继承中发展的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发展线索时期发展历程19世纪四五十年代“开眼看世界”(1)背景:鸦片战争前后英国的侵略;中国闭关落后;程朱理学的束缚(2)代表:林则徐、魏源(3)阶级:地主阶级抵抗派(4)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5)影响:引导中国人关注世界形势19世纪60~90年代中体西用(1)背景:清朝面临内忧外患(2)代表:奕 、曾国藩、李鸿章(3)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4)主张:自强、求富(5)作为: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6)影响: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19世纪60~90年代维新思潮(1)背景:洋务运动开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初步发展(2)代表:王韬、康有为、梁启超(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4)主张:倡导君主立宪(5)影响:是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初民主、科学(1)背景:袁世凯尊孔复古(2)代表:陈独秀、李大钊(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激进派(4)主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5)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1)背景: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胜利(2)代表:李大钊(3)阶级: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4)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5)影响: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深化历史理解1.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特点(1)学习目的:为了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13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13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含解析新人教版

单元质检十三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60分)1.咸丰十年(1860年),曾国藩上书皇帝说:“自古外夷之助中国,成功之后,每多意外要求。

……驭夷之道,贵识夷情。

……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得纾一时之忧;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由此可知,曾国藩( )A.继承了“师夷制夷”思想B.认为应全面向西方学习C.强烈的“天朝上国”思想D.主张“中体西用”思想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曾国藩认识到了解西方、学习西方技术制造炮船会给中国带来永远的利益,他继承了魏源的“师夷制夷”思想,故A项正确。

材料只提到学习西方技术制造炮船,并非强调要全面向西方学习,B项错误。

材料主要反映了解西方、学习西方技术的重要性,而非“天朝上国”思想,C项错误。

材料反映出曾国藩主张学习西方技术,未涉及“中体”的内容,排除D项。

2.1896年,李鸿章在英国旁听了议员们的辩论,觉得那简直是一窝蜂似的吵架,“无甚可观”;对记者关于“美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出路”的问题,李鸿章回答说:“清国政府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但这些企业的自主权应掌握在清国政府手中。

”这表明李鸿章( )A.确立了亲美远英的外交路线B.政治上倾向于欧美的代议制C.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观念D.向西方学习扩大到制度层面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李鸿章对英国议员辩论和美国资本在中国投资的态度,并没有确立外交路线,故A项错误;李鸿章对英国议会辩论表示不屑,这表明李鸿章并不赞同欧美的代议制,故B项错误;李鸿章对英国议会辩论表示不屑,而对外国资本到中国投资表示了极大的兴趣,明显反映了“中体西用”的思想,故C项正确;根据前面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向西方学习还停留在技术层面,故D项错误。

3.19世纪60年代末,清朝官员志刚在《初使泰西记》中对欧洲政治制度有如下评述:“泰西立君,虽不拘于男女,然为君而不能尽君道者,国人不服,则政令有所不行,不得安其位矣。

【K12教育学习资料】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的重大理论成果专题过

【K12教育学习资料】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的重大理论成果专题过

专题13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的重大理论成果(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理纲常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主张。

1894年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指出:“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下列对两人观点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两者都认同向西方学习B.前者没有进步意义,后者进步意义显著C.两者都与洋务运动有关D.后者突破前者局限,探索近代化的新路解析:选B。

据材料“以中国之伦理纲常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和“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可知两者都认同向西方学习,故 A项正确,不合题意;两者都认同向西方学习,洋务思潮和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都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前者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后者是对洋务运动的批评,故C项正确,不合题意;后者认识到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看到了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早期维新派提出了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故D项正确,不合题意。

2.(2018·德州高三期末)1866年,恭亲王奕在奏折中指出:“查西术之借根,实本于中术之天元,彼西土犹目为东来法。

特其人情性缜密,善于运思,遂能推陈出新,擅绝海外耳。

其实法固中国之法也。

”这一主张( )A.准确概括了中、西学的关系B.有助于减轻西学传播的阻力C.摆脱了传统夷夏观念的影响D.得到了守旧势力的一致认可解析:选B。

奕对中、西学的关系的概括是不准确的,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时期,封建顽固派阻挠西方自然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奕的这一思想有助于减轻西学传播的阻力,故B项正确;奕的思想冲击了传统夷夏观念,但并没有摆脱,故C项错误;“得到了守旧势力的一致认可”说法太绝对化,故D项错误。

3.(2018·蚌埠高三质检)洋务派领导人文祥于1875年上《密陈大计疏》说:“中国天泽分严,外国上议院、下议院之设,势有难行,而义可采取。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32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限时规范训练(含解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32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限时规范训练(含解

第32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限时规X训练(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某某长郡中学检测)鸦片战争后,“西学中源”说一度盛行,一些有影响的学者宣称,西学源于中学,是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

因此,“采西学”是“失礼求诸野”,是光复旧物。

这种说法( )A.缺乏事实依据且毫无价值B.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C.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D.成为人们向西方学习的障碍解析:选B。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后的“西学中源”思想。

“西学中源”并非毫无价值,故A项错误;根据“‘采西学’是‘失礼求诸野’,是光复旧物”,可知这种说法把学习西学看成恢复中学,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故B项正确、D项错误;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是“中体西用”思想,故C项错误。

2.(2018·某某双流中学月考)1839年,林则徐在《谕各国商人呈缴烟土稿》的通令中指出:“况茶叶、大黄(一种中药材),外夷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乃听尔年年贩运出洋,绝不靳惜(吝惜),恩莫大焉!”这反映出林则徐( )A.主X平等商贸往来B.抵制西方掠夺原料C.讲究禁烟策略手段D.文化封闭性的观念解析:选D。

材料中林则徐认为中国允许茶叶、大黄出口是中国人对外国的恩惠,说明当时林则徐保守落后的对外观念,故D项正确。

3.(2018·某某某某期中)“中体西用”是对中西文化的一种重新审视。

企图化解中国文化的冲突,实现一种中西文化的结合模式。

此“模式”()A.最初宣扬了西方科技思想B.消除了中西文化的差异C.动摇了儒家思想主导地位D.意在建立君主立宪制度解析:选A。

“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X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故A项正确;“中体西用”意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不可能消除中西文化的差异,故B 项错误;“中学为体”说明其维护儒学的主导地位,故C项错误;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是以不改变封建制度为前提的,故D项错误。

2018年浙江高考一轮 专题15 第31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2018年浙江高考一轮 专题15 第31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31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考点1| “顺乎世界之潮流”1.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1)林则徐的主要思想:林则徐被誉为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他组织编译西方书报,先后编辑《四洲志》《华事夷言》等书籍。

《四洲志》介绍世界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的历史、地理和政治概况等内容,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华事夷言》主要介绍了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

(2)魏源的主要思想: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

魏源在书中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洋务派将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思想付诸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了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2.维新变法代表人物、主要主张及其影响 (1)康有为①1895年发动“公车上书”,初步形成了维新变法纲领。

②1898年出版了《孔子改制考》,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

③期望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改变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以挽救民族危亡。

(2)梁启超①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宣传民权学说,提倡维新变法。

②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是中国的出路。

③批判封建君主专制,要求“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

(3)谭嗣同:对封建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进行了大胆批判。

愤怒地遣责专制君主是“大盗”,号召人们冲破君主和伦常的网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

(4)严复:1898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出版。

严复认为人类社会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法则的支配,不能及时进步的民族会被别的民族灭绝。

他坚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5)影响: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冲击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3.近代的民主共和思想及出现的背景(加试)(1)出现的背景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2018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复习课件:14.1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2018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复习课件:14.1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考纲考向
主干梳理 主干梳理
考向层析
高考视角
考点一
考点二
②主张:
代表作品 《新学伪经 康有 为 考》 《孔子改制 考》 梁启 超 严复 《变法通议》 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宣传伸民权、设议院的思 想 封建君主皆为“ 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 借助经学外衣,否定君主专制,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 性和合理性 思想主张
鸦片 战争 期间
林则 徐、 魏源
第1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考纲考向
主干梳理 主干梳理
考向层析
高考视角
考点一
考点二
曾国 19 世 纪 60 ~70 年代 中国面 临内忧 外患的 形势 藩、 李鸿 章、 左宗 棠
“ 中学为体, 西学为 用”“ 师夷 长技以自 强” 创办近代企业,开 设新式学堂,兴办 海军等 迈出了中国近 代化历程的第 一步
五四运动 后
第1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考纲考向
主干梳理 主干梳理
考向层析
高考视角
考点一
考点二
第1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考纲考向
主干梳理
考向层析 考向层析
高考视角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一 从“ 师夷长技” 到维新变法思想
史料论证
考向 1 “ 师夷长技” 的途径、目的和影响
史料一 中国文物制度迥异外洋獉狉之俗,所以郅治国邦,固丕基于勿 坏者,固自有在。必谓转危为安,转弱为强之道,全由于仿习机器,臣亦不存此 方隅之见,顾经国之略,有全体偏端,有本有末,如疾方亟,不得不治标,非谓培 补修养之方,即在是也。 ——《李鸿章全集》 思考:根据史料一,指出李鸿章主张向西方学习的途径及目的。 提示:途径 :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目的 :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3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和理论成果第32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练习

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3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和理论成果第32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练习

(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3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和理论成果第32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练习1.(2016年9月绍兴适应性考试)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云:“我朝三百年间,学术三变:国初一变也,乾嘉一变也,道咸以降一变也。

”材料中“道咸以降一变”,主要“变”在( )A.对理学旧说的批判和反思B.沉潜于诸经义理的考据上C.介绍传播并研究西方文化D.针砭社会时弊,注重实学解析注意时间,“道咸以降”也就是鸦片战争以后,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主要变化是开始学习西方文化。

答案 C2.(2016·嘉兴高一期末)下列口号或主张,属于《海国图志》主旨思想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打倒列强,除军阀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答案 A3.(2015年10月浙江选考)中国近代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下列思潮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三民主义”②“师夷长技以自强”③“师夷长技以制夷”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A.②③①④B.②④③①C.③②④①D.④③①②解析中国近代思想的演进中,①出现在20世纪初,②出现在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时期,③出现在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中,④出现在19世纪末维新变法期间,故正确的顺序是③②④①,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4.(2016年9月金华十校联考)19世纪90年代,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批判。

下列各项,属于谭嗣同所言的是( )A.“变法之本,在育人才……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B.“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D.“冲决君主之网罗,冲决伦常之网罗”解析四项中只有D项是批判君主专制言论。

答案 D5.(2016年9月嘉兴教学测试)中国近代有维新志士提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3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及理论成果 第27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3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及理论成果 第27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

专题13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及理论成果第27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课时限时训练人民版(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孙中山说:“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这表明( )A.实现民主政治为革命派政治目标B.孙中山三民主义顺应了时代潮流C.革命派对三民主义做了全新解释D.民族革命是辛亥革命的首要任务A[根据题干可知孙中山强调国家是国民的国家,政治是国民的政治,权利是国民的权利,这说明孙中山强调国民在国家的主体地位,要建立民主政治,故A项正确;题干主要是在强调国民在国家中的地位,这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民权主义,但是没有涉及三民主义的其他内容,也没有涉及三民主义和世界思潮的比较,不能得出三民主义顺应了世界潮流,故B 项错误;题干中强调国民的主体地位,是孙中山民权主义的内容,不是革命派对其的全新解释,故C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推翻清王朝,没有涉及到民族革命,故D项错误。

] 2.孙中山说:“民国十三年来革命不能成功,就是由于平等自由的思想,冲破了政治团体。

”“欧美为平等自由去战争,争得了之后,常常被平等自由引入歧路。

” “各人都扩充自己的自由,于是由于自由太过,便发生许多流弊……我们从新革命,便不可再蹈他们的覆辙。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孙中山对民主革命失败原因的分析是实事求是的B.欧美革命误入歧路,证明中国“政治革命”之必要C.孙中山对平等自由的解释是受中国共产党革命思想的影响D.孙中山这种思想是因为对平等、自由的真正含义存在曲解D[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原因是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和国内外敌人的联合破坏,故A 项错误;孙中山认为欧美革命是成功的,成功之后的建设当中出现了问题,而不是革命误入歧途,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信息表明是中国共产党影响了孙中山对中国共产党平等自由的解释,而且当时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主要是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故C 项错误;孙中山之所以认为革命不成功的原因是平等自由思想,是把现实当中政治团体的组织松散、纪律散漫等现象产生的原因错误地归结于自由平等思想了,故D项正确。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3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及理论成果专题高效整合 人民版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3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及理论成果专题高效整合 人民版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3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及理论
成果专题高效整合人民版
知识网络·脉络清晰|框图纵览,用联系的观点牢记历史
知识整合·无障通达|专题归纳,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
一、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历程、特点
1.历程
(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主要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2)学习西方与抵抗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3) 学习西方的历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不断深化的复杂历程。

(4)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实践证明,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是社会主义道路。

二、近现代中国的四大理论成果。

配套K12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3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和理论成果第32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

配套K12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3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和理论成果第32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

【创新设计】(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3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和理论成果第32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训练1.(2016年9月绍兴适应性考试)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云:“我朝三百年间,学术三变:国初一变也,乾嘉一变也,道咸以降一变也。

”材料中“道咸以降一变”,主要“变”在( )A.对理学旧说的批判和反思B.沉潜于诸经义理的考据上C.介绍传播并研究西方文化D.针砭社会时弊,注重实学解析注意时间,“道咸以降”也就是鸦片战争以后,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主要变化是开始学习西方文化。

答案 C2.(2016·嘉兴高一期末)下列口号或主张,属于《海国图志》主旨思想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打倒列强,除军阀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答案 A3.(2015年10月浙江选考)中国近代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下列思潮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三民主义”②“师夷长技以自强”③“师夷长技以制夷”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A.②③①④B.②④③①C.③②④①D.④③①②解析中国近代思想的演进中,①出现在20世纪初,②出现在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时期,③出现在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中,④出现在19世纪末维新变法期间,故正确的顺序是③②④①,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4.(2016年9月金华十校联考)19世纪90年代,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批判。

下列各项,属于谭嗣同所言的是( )A.“变法之本,在育人才……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B.“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D.“冲决君主之网罗,冲决伦常之网罗”解析四项中只有D项是批判君主专制言论。

答案 D5.(2016年9月嘉兴教学测试)中国近代有维新志士提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3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和理论成果课后限时集训27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人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3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和理论成果课后限时集训27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人
9.下图是毛泽东某部著作的目录内容(部分),对该著作解读正确的是( )
一、中国向何处去
二、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
五、新民主主义的政治
十、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十一、新民主主义的文化
A.创造性提出分两步走的革命战略
B.突破“城市中心论”革命模式
C.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D.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6.1925年3月,孙中山在《致苏俄遗书》中说道:“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绊。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孙中山晚年为了继续完成“民族革命”( )
A.提出了三民主义B.倡导了三大政策
C.领导了辛亥革命D.主张“平均地权”
5.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中说,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新三民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在1940年提出的,国民党始终称“联共”为“容共”,即容纳共产党之意。下列对“三大政策”和“新三民主义”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与国民革命没有关系B.是抗日战争的产物
C.政治立场影响历史理解D.历史解释毫无客观性
实践: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创新精神:具体国情与革命理论相结合;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精神。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3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和理论成果课后限时集训27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人民版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时间:45分钟 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和理论成果 第32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

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和理论成果 第32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

2012~2016年课标全国卷命题思路与考情分析第32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考纲要求 1.维新思想。

2.新文化运动。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课标提示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考点一“顺乎世界之潮流”考点二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自主学习答案]考点一①天朝上国②海国图志③西方④中学为体⑤资本主义⑥孔子⑦民权⑧进化论⑨爱国主义⑩君主立宪⑪天赋人权⑫革命⑬驱除鞑虏⑭创立民国⑮民主共和政体考点二①尊孔复古②青年杂志③陈独秀④科学⑤新道德⑥新文学⑦思想解放⑧马克思主义观⑨李大钊⑩中国共产党[巧学妙用]1.构图解史——地主阶级向西方的学习2.图示解史——维新变法思想3.构图解史——近代前期各阶级向西方学习4.图示解史——新文化运动5.构图解史——近代“西学东渐”的发展历程6.构图解史——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7.图说历史——救亡图存的历程近代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为拯救民族危亡进行探索。

考法1 对洋务派“中体西用”的认识【考题1】(2015·课标全国Ⅱ,28)奕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

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答案 A『方法突破』准确解答本题要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明确题干材料所要阐述的内涵——洋务派官员因倡导办洋务而遭受社会冷遇和讥讽的历史现象。

二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应用——将洋务运动与社会舆论联系起来,可知洋务运动遭到了保守势力的抵制与反对。

『史论链接』评价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1)从革命史观看,洋务派的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3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及理论成果第26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时限时训练人民版(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威海期末)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指出:“凡有益民用者,皆可于此造之。

是造炮有数,而出鬻器械无数,此火器局之可推广者二。

……人但知船炮为西夷之长技,而不知西夷之所长不徒船炮也。

”材料表明魏源( )A.认识到西方只有军事技术发达B.认为西方民用技术优于中国C.具有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思想D.正式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材料中“人但知船炮为西夷之长技,而不知西夷之所长不徒船炮也”说明当时魏源不仅仅认识到西方只有军事技术发达,故A项错误;材料中主要涉及船炮等军事技术,没有涉及民用技术,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凡有益民用者,皆可于此造之”“人但知船炮为西夷之长技,而不知西夷之所长不徒船炮也”可知当时魏源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故C 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没有涉及“制夷”,故D项错误。

] 2.曾国藩说:“余以为欲制(夷)人,不宜在关税之多寡、礼节之恭倨上着眼……吾辈着眼之地,前乎此者,洋人十年八月入京,不伤毁我宗庙社稷,目下在上海、宁波等处,助我攻剿发匪。

二者皆有德于我,我中国不宜忘其大者而怨其小者。

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事、求贤才为急务,以学作炸炮、学造轮舟为下手工夫。

”曾国藩这段话旨在( ) A.用外交的挫败来宣扬内政改革的必要性B.主张处理好和西方国家的关系C.宣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D.要求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A[材料“余以为欲制(夷)人……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事、求贤才为急务”反映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地主阶级代表曾国藩主张改革,故A项正确。

] 3.(2017·太原模拟)1866年,郭嵩焘奏称:“夫将欲使中国火轮船与洋人争胜,徒恃官置之一二船无当也。

使商民皆得置造火轮洋人之利,能与洋人分利,即能与争胜无疑矣。

”这一认识( )A.表明洋务思想有新发展B.反映了维新派的政治主张C.加快了民族工业的发展D.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否定A[郭嵩焘是洋务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不仅有官府创办企业,还提出商民应该创办企业,故A项正确;材料中所涉及的经济发展的问题与维新派的政治主张无关,故B 项错误;19世纪60年代是民族工业刚刚产生的时期,故C项错误;材料中主张从官府到商民引进西方技术,创办近代企业,是“中体西用”思想的一种运用,故D项错误。

] 4.1884年,清朝官员张树声说:“西人立国,自有本末。

育才于学校,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此其体也。

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此段材料的核心主张是( )A.改革教育,振兴中华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运用西学,体制变革D.设立议院,民主共和C[材料虽然涉及学校,但学校并不是本题的主旨所在,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可知反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故B项错误;材料中反对的是仅仅学习西方的“用”,而不学习西方的“体”,所以其核心主张应该是运用西学,进行体制变革,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884年”可知,此时尚未产生民主共和思想,故D项错误。

] 5.(2017·石家庄质检) “能变则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上光绪皇帝第五书集中表达了“维新派变法必须是全面的‘大变’,而不是部分的或局部的‘小变’”的观点。

这主要反映了维新派( )A.急于求成的躁进心态B.与传统体制决裂的勇气C.“跪着”变法的策略D.对变法成果的乐观预期B[近代中国无法实现社会转型的重要阻碍即是腐朽不堪的封建政治、经济、文化观念,康有为主张“全面的‘大变’”是符合历史潮流的,A项错误,B项正确;康有为主张“全面的‘大变’”并非“跪着”变法,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提到维新变法的结果,故D 项错误。

]6.(2017·潍坊模拟)近代中国人的观念不断更新:“师夷长技”更新了“华夏蛮夷”的观念,维新变法更新了“尊王法祖”的观念,民主、民权更新了“君权神授”的观念,理智、务实更新了偏颇、尚虚的观念,男女平等更新了男尊女卑的观念。

这主要体现了( ) A.传统文化的渐趋衰落B.民主宪政的艰苦探索C.独立富强的不懈追求D.人性束缚的逐渐解放C[近代中国人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不能表明传统文化的衰落,故A项错误;“师夷长技”不是民主宪政的探索,故B项错误;近代中国人思想观念更新的过程就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是为了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故C项正确;人性束缚的逐渐解放是指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逐渐解放出来,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

] 7.(2017·泰安质检)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将孔子描绘成改革的先师;而谭嗣同则在他的名著《仁学》中将儒家的“仁”推而广之,主张用资产阶级的博爱、平等、自由来代替封建伦常。

两者的共同目的是( )A.借助圣人之名全面否定传统文化B.以儒家思想作为改革的理论基础C.为维新变法创造历史依据D.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C[康有为与谭嗣同在对待孔子与儒家思想上并无批判的态度,故A项错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理论基础是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主张,故B项错误;康有为和谭嗣同主要是立足中国的传统文化寻找变法的理论依据,以图减少变法阻力,故C项正确;“中体西用”理论是洋务派的思想主张,故D项错误。

]8.(2017·商丘二模)陈独秀指出: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唯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府,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

”这说明陈独秀( )A.认为走民主共和之路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B.认为奴隶制和君主专制制度阻碍中国的进步C.主张君主立宪制反对中国现行的民主共和制D.认识到只有解放民众思想才能真正实现立宪D[材料没有涉及民主共和的道路,故A项错误;认为奴隶制和君主专制制度阻碍中国的进步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陈独秀没有主张君主立宪制,故C项错误;材料“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说明陈独秀认为应该培养公民的政治意识,故D项正确。

]9.(2017·岳阳质检)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胡适在1919年发表的《“新思潮”的意义》中说:“……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

”故胡适倡导“整理国故”运动。

这表明胡适( )A.对传统思想文化完全否定B.与新文化运动的宗旨背道而驰C.反对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D.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D[胡适的主张是“整理国故”,而非完全否定传统思想文化,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与科学,陈独秀等人主张完全否定传统文化,而胡适等人主张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故B项错误,D项正确;批判的继承传统文化并非反对社会主义,故C项错误。

]10.(2017·安康二调)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时,其治校理念之一是“大学不仅要致力于介绍西方文明,还要创造新的中国文化;不但要保存国粹,还要用科学的方法对之重估”。

可见蔡元培( )A.注重学习借鉴B.重视自然科学C.强调学术自由D.提倡学贯中西A[蔡元培的意思是既要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又要借鉴西方文明中科学的方法或内容来重新改造传统,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强调自然科学的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学术自由的信息,故C项错误;蔡元培主张的是关于中国文化发展、改造与西方文化融合的整体原则问题,并不是着眼于个人学术发展的原则,故D项错误。

]11.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写道:“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

八事者何?一曰,须言之有物。

二曰,不摹仿古人。

三曰,须讲求文法。

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

五曰,务去滥调套语。

六曰,不用典。

七曰,不讲对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这一思想( )A.促使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B.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C.有利于文化的普及D.展示了西学的优势C[材料中没有涉及宣传白话文的内容,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文学的写作要点,不能反映出否定了传统文化,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六曰,不用典。

七曰,不讲对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可知避免了生涩难懂的内容,使文学作品通俗化,有利于文化的普及,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西学,故D项错误。

]12.下面是一段学生日记:A.推崇“尊孔复古”思想B.要求推翻封建君主专制C.追求西方的生活方式D.对传统文化批判有片面性D[根据“他的道德、学术配不上做现在的榜样”可知,没有推崇“尊孔复古”思想,故A项错误;根据时间“1920年”可知当时是结束封建帝制后的中华民国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中是对孔子思想的否定,没有体现追求西方生活方式,故C项错误;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维护专制制度,但也有培养个人品质,塑造民族气节,形成中华民族优秀美德等积极作用,材料因其消极作用而否定它,具有片面性,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教育制度发展史表明:中国的教育制度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波浪式发展过程。

春秋战国时期,“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形成“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

但这些变化遭到了嬴政执政时期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沉重打击。

两汉以来,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创新有三个大高峰,即西汉高峰、隋唐高峰和北宋高峰(如图所示)。

入汉之后,汉代教育制度从文教政策和教育目的作了较大的调整,形成了第一个教育制度创新的高峰。

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多元融合的教育思想的开创,到隋唐时多元融合的教育制度得以确立,形成了第二个高峰。

而发展至宋,教育思想创新与教育制度创新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形成了第三个高峰。

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创新示意图——李国钧、王炳照《中国教育制度通史》材料二近代以来,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各阶层人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相应的转变。

甲午战争失败后,维新派积极推进新式学堂的开办。

维新派认为,中国积贫积弱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良好的教育,为了变法,必先改革教育。

从京师大学堂到各省的实业学堂、南洋公学等各教学机构纷纷成立。

长沙创办的时务学堂和京师大学堂设立后,把经学、理学、掌故学等列为普通学,以高等算学、格致学、农学、矿学、商学、卫生学等实学为专门学。

——张海鹏《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代的教育制度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有何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