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_李德毅
李德毅书写人工智能的创新华章
MASTER STYLE |大师风范大师档案:李德毅,中国共产党党员,军事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指挥控制学会名誉理事长。
1983年在英国爱丁堡#瑞-瓦特大学(Heriot-Watt University)计算机系获得博士学位,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位人工智能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
他主要从事计算机工程、不确定性人工智能、數据挖掘、知识发现和智能驾驶等领域的研究,指挥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专家,长期致力于军队信息化工作。
他是不确定性人工智能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中国无人驾驶的枳极引领者,人工智能产学研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項,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
201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木进步奖,2018年获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终身成就奖,2021年荣获“吴文悛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
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专稿I李德毅:书写人工智能的创新华章2021年4月10日,‘‘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十周年颁奖盛典在北京隆重举行。
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因在计算机工程、自动控制、认知科学和无人驾驶等人工智能领域取得多项国际公认的领先成果,被授予“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并获得100万元人民币奖金。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2011年发起主办,得到中国智能科学研究的开拓者和领军人、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名 誉理事长吴文俊的支持,该奖是中国人 工智能领域最高奖项之一。
李德毅1944年11月28日出生于 江苏泰县,中学就读于江苏省沭阳高级 中学,丨967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无线电 系,1983年获得英国爱丁堡赫瑞-瓦特 大学(Heriot-Watt University)博士学位,1984年进入总参某研究所工作。
他先后 担任总工程师、副所长、副主任,1996 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9年当选为中国 工程院院士。
知识表示中的不确定性_李德毅
学术论文
中国工程科学 Engineering Science
Oct 12000 Vol12 No110
知识表示中的不确定性
李德毅
(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研究所 , 北京 100840)
[ 摘要 ] 知识表示一直是人工智能研究中的一个瓶颈 , 其难点在于知识中隐含有不确定性 , 即模糊性和随机
1) 产生一个期望值为 ( En x , En y) , 均方差为 ( He x , He y) 的二维正态随机熵 ( E′n x , E′n y) ;
2) 产生一个期望值为 ( Ex , Ey ) , 均方差为 ( E′n x , E′n y) 的二维正态随机数 ( x , y) ;
3) 计算
z = exp 4) 令 ( x ,
计算 , 每一次的随机熵 E′n 不同 , 导致云滴的离散 性 , 包含云边缘的不分明和云厚度的不均匀 ; 根据 算法第 3 步计算 , 任何时候都会有 0 < z ≤1 。我们
可以认为函数 :
z = exp -
(
x - Ex) 2 2 En x2
+
(
y - Ey) 2 2 Eny2
是云的数学期望曲线 。如果已经知道若干云滴 , 可
以计算出它们所代表的正态云的三个数字特征 : 期
望值 Ex , 、熵 En 和超熵 He , 称之为反向云发生 器 , 也可以构造带条件的正态云发生器 。还可以利
用类似方法构造其他分布的云发生器 , 如泊松云 、
Г云等 。
如果用二维正向正态云发生器来生成不同数量
的云滴 , 可以大致还原 3 位射手的水平 。图 4 中分
第 10 期
李德毅院士--大数据时代的移动位置服务
2023-10-28
contents
目录
• 李德毅院士介绍 • 大数据时代的移动位置服务概述 • 李德毅院士在大数据时代的移动位置服务
的研究 • 大数据时代的移动位置服务的未来展望 • 李德毅院士在大数据时代的移动位置服务
的案例分享
01
李德毅院士介绍
教育背景
面向智能交通的位置大数据分析与应用
总结词
李德毅院士在面向智能交通的位置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方 面,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交通数据进行处理和 分析,为交通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解决方案。
详细描述
李德毅院士及其团队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海量 的交通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挖掘出交通运行的规律和 瓶颈,为交通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解决方案。他们还 提出了基于机器学习的交通预测方法,对交通状况进行 实时监测和预测,为智能交通系统的实现提供了有力支 持。此外,他们还研究了基于位置信息的社交网络分析 技术,对社交网络中的用户行为进行分析和挖掘,为社 交网络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项目
李德毅院士还承担了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包 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 他的研究成果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 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02
大数据时代的移动位置服 务概述
移动位置服务的定义
移动位置服务是一种基于位置信息的服务,它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全球定位系统等手段获取移动设备 的位置信息,结合相关数据和算法,提供与位置相关的信息、资源和服务。
李德毅院士介绍了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用户兴趣和 需求,通过分析用户的位置信息、浏览记录、购买行为 等数据,为电商、旅游等领域提供个性化推荐服务,提 高用户满意度和商业效益。
武汉大学研究生导师信息
以下是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老师的姓名、性别、职称、专业名称和研究方向、联系方式:1 丁立新男教授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智能计算、智能信息处理 lxding@2胡继承男教授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嵌入式系统开发方法与技术 jicheng@3 何克清男教授计算机软件与理论面向服务的软件工程理论与方法、软件复杂系统、软件产业基础设施中的关键技术hekeqing@4李兵男教授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复杂系统的软件工程、系统集成、复杂网络libing@5 李德毅男院士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工程、人工智能 libing@6 吕金虎男教授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复杂系统与复杂网络 jhlu@7 刘梦赤男教授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Web和数据库技术 mengchi@8 刘进男副教授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互联网上的软件工程、文化计算、知识网格与协作演化Typhoon2008@9 李元香男教授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并行计算、演化计算 yxli@10 李旭晖男副教授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复杂数据管理与程序设计语言lixuhui@11 梁鹏男副教授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软件体系结构、服务需求工程liangp@12 刘婧女副教授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软件工程、数据挖掘方法与应用 J_liu@13 彭蓉女教授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软件工程、安全需求工程、系统集成、软件过程管理rongpeng@14 钱铁云女副教授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信息检索、数据挖掘qty@15 吴志健男教授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智能计算、演化计算 zjwu9551@16 许承瑜男教授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语意计算、语意软件 psheu@17 曾承男副教授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信息检索、多媒体、云计算、Web服务、数据库zengc@18 应时男教授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软件工程、软件体系结构、Web应用软件开发yingshi@19周国富男副教授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语义、petri网、需求工程、软件可信性gfzhou@欢迎大家选这些老师做导师!。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论文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论文在互联网时代下,如何利用大数据和语言智能技术优化语言教学和重塑语言学习,并深入地探讨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如何改变传统英语写作教学......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论文篇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重塑语言教育2016年7月17-18日,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和北京语言智能协同研究院联合主办、中国高校英语写作教学联盟协办、批改网承办的第三届中国语言智能大会暨大数据在外语教学科研中的应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由全国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和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提供学术指导,由外语电化教学、中小学外语教学杂志提供学术支持。
目前,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飞速发展,本次大会以“跨界、融合、创新”为主题,讨论了在互联网时代下,如何利用大数据和语言智能技术优化语言教学和重塑语言学习,并深入地探讨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如何改变传统英语写作教学,多位语言学界的专家共同见证了大数据时代下批改网在中小学及高校的英语教学中的发展。
“互联网+”时代下,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应用到英语教学中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此次大会上还发布了2016百万同题英文写作活动数据报告并举行了盛大的颁奖典礼。
教育部高校大学外语教指委秘书长、南京大学王海啸教授发布了《2016百万同题英文写作大数据报告》,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同年4~5月份批改网举办的百万同题英文写作活动,今年的活动是由北京大学命题,全国共计9384所学校的22532教师和173万学生参与本次活动。
教育的本质是交互关于交互认知的研究和实践,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提出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机器人之间的交互认知,满足机器人市场的迫切需求,他指出教育的本质是交互,云计算和大数据成就了人工智能,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和个性化教学等交互认知手段,实现“教”和“学”即时地、个性化反馈和有效沟通,将逐渐把教师转型为教练,同时也肯定了批改网在研究交互认知中的作用与意义,并探讨了从研发特定社交场景的聊天机器人开始研究交互认知的可能性。
杭电导师简介
导师简介(更新时间:2009年12月)薛安克,男,1957年生,山东莒南人。
博士,教授,浙江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兼职博导。
现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校长,信息与控制研究所所长。
研究学科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薛安克教授主要从事先进控制,信息融合与优化调度等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研究。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含重点项目)、国家863项目、总装备部军事电子预研、国家发改委重大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省重大/重点科技项目等30余项。
现主持国家发改委重大专项2项、国家863项目1项、973子课题1项、国防军事电子预研基金(重点项目)1项、总装备部军事电子预研项目2项、省重大科技攻关2项,省重点创新团队1个。
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其它省部级进步奖励6项。
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4项(授权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8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被SCI、EI检索论文90余篇,出版著作3部。
个人曾获浙江大学有突出贡献博士后出站人员,浙江省优秀博士和浙江省151人才工程一层次人员,省新世纪151人才重点资助人员,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高校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全国信息产业科技创新先进个人等称号。
薛安克教授现任国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主任,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主任,教育部检测和控制工程中心主任,教育部科技委国防学部委员,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控制科学与控制工程”学科负责人;兼任教育部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总装备部电子信息综合系统专业组专家,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浙江省电子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浙江省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李德毅,(1944.11.28——)指挥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专家。
202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第八中学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年九年级5月学业测评语文试卷(问卷)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试卷为问答分离式试卷,由问卷和答题卡两部分组成,答案务必写或涂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3.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的密封区内。
一、积累(共2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2分)中国京剧,走近你动人心魄的锣鼓点,聆听你舒缓流畅的皮黄腔,仿佛目赌了一代代皇家王朝的兴衰史,一场场触目惊心的生死恨,一幕幕荡气回肠的忠魂谱!沿着你走过的二百多年的岁月,寻觅.四大徽班远去的踪.迹,那青石小径道道苔痕,每一处都刻下了你走过的行程;走近大清那富丽堂皇的宫殿,追寻你从古老小镇走来时那稚嫩.的脚步,那古朴的乡风融入了皇家的威严;走近五四运动呼声四起的京剧舞台,震惊于你的满目萧条、遍体疮.痍,那历史的苍桑给你带来了无尽的劫难……我们看到了京剧大师们从()的动荡中走来的身姿,听到了他们独创出的优美唱腔,感受到了四大名旦“鞠躬尽萃殉艺术、夙愿未了身先去”时对京剧后生的期待!小小舞台,精彩无限;唱念做打,功在戏外。
这就是我们的京剧艺术,这就是我们的民族瑰宝!1.请用正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工整地书写在相应的田字格里。
(3分)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寻觅.(mì)B.踪.迹(zhōng)C.稚嫩.(nèn)D.疮.痍(chuāng)3.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目赌B.富丽堂皇C.苍桑D.鞠躬尽萃4.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成语,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风云变幻B.怪诞不经C.瞬息万变D.振聋发聩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时期的小说家罗贯中的作品,该书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结构宏大,情节曲折。
B.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等。
云——“云计算不是明天,而是今天”——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谈云计算
互 联网 的出现导 致云计 算到 来。 从人 围 着计算机 转 ,到计 算机真
正 围 着 人 转 这 就 是 泛 在 的 计 算 , 就 也
当软件工程 师、 各部 门都建 自己的信息
系统 。
是 看不到 的计算 。在 这个 环境里 ,新
的 人 机 交 互 方 式 远 远 超 过 了 早 先 的 图
,
的谈 吐、广泛的兴 致以及 忘我 的勤奋 ; 至今 , 仍然记得 那年秋 末的一 个周 日, 他脱去将军服 蹬 着 脚 踏车去买大 白菜 ……
今天他又在我面前 ,把近年深受业界追捧乃至被公众视为高深莫测和遥不可及的 ‘ ‘ 云计算 ” 以 大众式 的语言 ,循序渐进 ,由浅人深 ,侃侃 述来。
后工业革命时期 云计算正在让信
息技术和信 息服务 实现社会化 、 集约化
和 专 业 化 . 信 息 服务 成 为 社会 的公 共 让
基 础 设 施 . 再 需 要 家 家 买 电 脑 、人 人 不
我 们 已经从 以计算 机 为中心 的时
代 过 渡 到 以 网 络 为 中 心 的 时 代 .移 动
手机 两个 手指 紧一紧 . 屏幕 缩小 了 , 两
个 手 指 向 外 张 开 ,屏 幕 放 大 了 。 随 着
人们 依托互联 网 . 通过 泛在计算 ,
可 以 随 时 随 地 获 得 个 性 化 的 服 务 :买
人 工智能 技术 的发展 .将 有更 多 的方 法 为人类 的工作 、生 活带来 方便 和快 捷 .在这 样 的环境 下出现 云计算 将是
在 大 家 用 的 ia 、ih n , 当 你 拿 着 Pd Poe
联 网更具代 表性 .而云计 算 则成 为物
人工智能需要注意的三个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值得注意的三个研究方向李德毅1刘常昱2(1 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研究所,北京,1008402 解放军理工大学,南京,210007)Three Directions Need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in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tudiesLI De-yi1 LIU Chang-yu2(1 China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System Engineering, Beijing, 1008402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Operation and Training of PLA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Beijing,100091)摘要:人工智能在模式识别、知识工程、机器人等领域已经取得重大成就,但是离真正的人类智能还相差甚远。
本文阐述新世纪人工智能科学有三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强调要在学科交叉研究中实现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创新,要关注认知科学、脑科学、生物智能、物理学、复杂网络、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之间的交叉渗透,尤其是重视认知物理学的研究;自然语言是人类思维活动的载体,是人工智能研究,尤其是知识表示无法回避的直接对象,要对语言中的概念建立起能够定量表示的不确定性转换模型,发展不确定性人工智能;要利用现实生活中复杂网络的小世界模型和无尺度特性,把网络拓扑作为知识表示的一种新方法,研究网络拓扑的演化与网络动力学行为,研究网络化了的智能,从而适应信息时代数据挖掘的普遍要求,迎接人工智能科学与应用新的辉煌。
关键词:学科交叉,认知物理学,数据场,云模型,网络化智能从1956年著名的达特茅斯(Dartmouth)会议算起,人工智能学科诞生已有50年的历史,先后出现有逻辑学派(符号主义)、控制论学派(联结主义)和仿生学派(行为主义)。
符号主义方法以物理符号系统假设和有限合理性原理为基础,联结主义方法以人工神经网络和进化计算为核心,行为主义方法则侧重研究感知和行动之间的关系。
人类社会发展的加速器
人类社会发展的加速器10月12日,第七届中国智能产业高峰论坛在佛山开幕,在第一天的主论坛上,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发表了主题为《AI:人类社会发展的加速器》的精彩演讲。
在报告中,李德毅院士分析了人工智能与智能科学技术的区别与联系,深刻讲解了人工智能的内涵与外延。
通过各种具体的事例为与会嘉宾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是如何以润物无声改变整个世界的。
非常高兴和大家相聚在广东四小虎之一的顺德,2017第七届中国智能产业高峰论坛今天将在这里举行开幕,将在一起进行人工智能领域的思想碰撞。
我们经历了2016年庆祝全球人工智能60年的重大的活动,我们也经历了2017年论证智能科学与技术作为一级学科的艰苦,今天我们迎来了中国人工智能的春天,国务院发表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在这样一个形势下我们中国智能产业高峰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第六届。
这样一个论坛是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领域规模和影响力都是比较高的一个高峰论坛,我们要把它办成一个品牌。
顺德自古经济发达、商业繁荣、文教鼎盛,人工智能领域也有很好的基础,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大环境下,我们第七届人工智能产业高峰论坛定位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众多的人工智能学界和产业届的智能人工学者、专家和精英设置了六个人工智能细分领域的专题论坛,学会还将中国科协第123期的新观点、新学说沙龙掺杂在本次高峰论坛期间,想通过本次高峰论坛最大程度的推动学术和产业的发展。
时来天地皆同力,人工智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天地同力的发展顺境,中国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力量,成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中国人工智能的实力也正在被全世界所瞩目,在历史的机遇面前,我们对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充满着信心,也准备迎难而上,接受挑战,创造未来。
谢谢大家!李德毅:各位我讲一讲最近我们关于人工智能的思考。
我在准备这个报告先讲了一个题目,叫做《AI——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李氏三兄弟院士:李德仁、李德毅、李德群
李氏三兄弟院士:李德仁、李德毅、李德群作者:来源:《党史天地》2016年第20期李德仁:中国测绘界的泰斗在江苏泰州市姜堰区溱潼古镇上的院士旧居,其厅堂悬挂着李氏80字家训:“爱我中華、兴我家邦、少小勤学、车胤孙康、弦歌雅乐、翰墨传香、尊师益友、孝德永彰、和亲睦邻、扶幼尊长、敬德修业、发奋图强、女红针黹、娴淑贤良、诗书共读、兰桂齐芳、扶贫济困、造福一方、克勤克俭、家道隆昌。
”家训由李德仁三兄弟的曾祖父李贞发手书于1890年。
李家的子女从小就学到了要勤学读书、尊老爱幼、与人和睦相处等道理。
李德仁,普通职员家庭出身,姐弟7人中,他为长子。
其父母薪水微薄,幼年时期的清贫激发了他勤奋、自强的信念。
1957年,18岁的李德仁从江苏省泰州中学毕业,报考了北京大学工程物理系。
后来阴差阳错,被武汉测绘学院(现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武测)航空测量系录取。
1963年,李德仁本科毕业,航测系主任王之卓教授鼓励李德仁报考研究生。
当年选拔的考试科目一共3门,李德仁两门满分、一门99分。
但因为档案里一份“莫须有”的材料,他被取消了录取资格,分配到河北省石家庄市水泥制品厂当工人。
通过自学与实践,李德仁掌握了特种水泥制造技术,并与同伴们研制成功“新型铝酸水泥系列”(获得改革开放后第一届国家发明二等奖)。
1967年,李德仁和朱宜萱结婚。
李德仁还自学了大学教材《硅酸盐工艺学》上、中、下3本厚书,并到北京国家建材科学研究院学习矾土水泥化验技术。
1978年,国家恢复研究生招生,经王之卓教授推荐免试,李德仁成为他门下的研究生。
1982年,李德仁获准赴德国波恩大学进修,在那里先后完成了两项研究,提出了克服自检校平差中过度参数化的3种方法,并改进了波恩大学的相应计算机软件;他从验后方差估计理论出发,提出了粗差定位验后方差选权迭代法,被称为“李德仁方法”。
1983年,李德仁转入斯图加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他针对经典可靠性理论的缺点,进行大量的试验和理论工作,1985年提出包括误差可发现性和可区分性在内的、基于两个多维备选假设的扩展可靠性理论,使不同模型的区分和同一模型误差的定位问题得到了解决,因此获得德国的“双莎航空测量奖”。
技术与法学共视下人工智能体的角色定位
第44卷第2期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Vol.44No.22024年3月Academic Forum of Nandu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Mar.2024收稿日期:2023-10-03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重大研究专项 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研究 之子课题 人工智能与法治均等化㊁可及化研究 (项目编号:20ZDA032)㊂作者简介:王燕玲(1981 ㊀),女,广东省潮州市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高校人工智能法律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小包公㊃法律AI 创始人,主要从事人工智能㊁司法大数据与法律深度融合的研究㊁研发和应用㊂㊀㊀①本文中人工智能体指包含了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机器人(智能计算机信息系统),为了行文方便,本文也将人工智能体简称为人工智能㊂㊀㊀②参见海喻松‘ 网络犯罪二十讲⓪的基本进路“,https:///s /lvcWhGhM6loLTTFZHK3UCA,2022年11月10日访问㊂技术与法学共视下人工智能体的角色定位王燕玲(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广东广州510898)㊀㊀摘要:当前人工智能体的刑事责任问题研究整体上仍限于刑法学,应在技术和法学共视下展开一体化探讨㊂在技术原理上,人工智能体属于机器,不具有自我意识,因而不具有类人般的智能性;认可人工智能体具备刑事责任主体资格的刑法学观点,属假设性理论构想,当前缺乏技术原理上的现实基础㊂在技术视野下,人工智能体之 刑罚措施 等同机器处置,逻辑上不具有可行性,近乎幻想㊂人工智能体的刑法定位应归结为对人工智能体的开发者和使用者进行规制,从而保障人工智能在各种应用场景下的安全使用㊂关键词:法律;技术;人工智能体;刑事责任;角色定位中图分类号:D924.3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2-6320(2024)02-0062-11㊀㊀近年,人工智能体法律问题研究是学术热点之一㊂尤其是ChatGPT 问世以后,不少人对强人工智能时代的降临充满希冀,这就引发了人工智能体①能否成为刑事责任主体的重要问题㊂这 不但是只有明确谁应当对人工智能 失控 行为所造成的危害结果承担刑事责任,才能够以此为基准建立起对于人工智能犯罪治理的法律体系 [1], 更是因为只有确定了刑事责任主体,才可能有针对性地设置与适用归责原则与刑罚措施 [2]㊂以是否承认人工智能体的刑事责任主体地位为标准,目前形成了肯定说㊁否定说与区分说[2]㊂这些学术争鸣,整体上仍限于刑法人这一文科群体的法学之视野,尚未能立于人工智能学科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原理展开探讨㊂这种脱离人工智能技术原理,探讨人工智能体的刑事责任主体地位的做法,给人以辞令技巧的空转之嫌,也无法为人工智能法学的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理论指导㊂正如喻海松博士所言, 对网络犯罪的研究,遵循先搞清技术原理再谈法律的基本路径,避免法律论证脱离技术原理 自说自话 ②㊂毕竟,人工智能体的刑事责任主体地位的研究应该建立在事实和规范之上,应该在技术和法学的一体化上具有逻辑自洽性,而不是纯粹化的主观构想㊂基于这一问题意识,本文将基于技术原理和法学理论,采取一体化共视方式,探讨人工智能体的刑事责任主体定位㊂2024年第2期王燕玲:技术与法学共视下人工智能体的角色定位㊀㊀一㊁技术视域下人工智能体的角色定位㊀㊀(一)强人工智能的技术预测及其争议当前,有不少法律人认可具有自主意志的人工智能体,并承认其具备法律责任主体地位㊂其主要理由如下㊂第一,强人工智能体具有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 这一人类所具有的智能,因而具有刑事责任能力①㊂有学者认为: 高级阶段的智能机器人能够脱离人类的程序控制而行动,而具备了与人类相同的辨认能力及控制能力,若其在该项自由意志支配下实施了违法行为,则无法再将其作为一项工具而存在,而应将其作为一个具有独立承担刑事责任能力的主体认定㊂ [3]也有学者认为: 当智能机器人在程序设计和编制范围外实施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时,智能机器人具有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因而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应当独立承担刑事责任㊂智能机器人与自然人可以成立共同犯罪,这样处理符合共同犯罪客观方面㊁主体方面的要求,有利于解决智能机器人与自然人的刑事责任分担问题㊂ [4]还有学者认为 强人工智能机器人具备刑事责任主体的核心要件一一辨认㊁控制能力,因此强人工智能机器人能够成为刑事责任主体㊂ [5]第二,强人工智能体可以实施法律意义上的行为㊂有学者认为,刑法上的行为不一定是 人 的行为,也可以是其他主体的行为㊂ 对于一个基于普通故意伤害的被害人而言,被自然人故意伤害与被智能机器人故意伤害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㊂ [6]第三,强人工智能体与人类是平等的主体,两者之间有主体间性㊂有学者认为, 当人工智能与人类一样具有自主意识后,双方主体就是各自的自在此在和彼此的共同存在,两个主体之间既是主体,也是客体,在物质与精神的交往实践中表现为主客体的二重性,并且与客观世界并列存在 [7]㊂第四,强人工智能体与人类有共情的可能性㊂有学者认为, 智能机器人拥有人类文明的基本素养,懂得人类表达或接受情感的方式,使用人类的语言和文字,拥有与人类相似的体貌特征,它们比动物更理解人类的想法㊂如果将智能机器人视作奴隶或工具,其社会图景与奴隶制复活将没有明显差异 [8]㊂对于上述见解,法学界也有不同声音㊂有学者从三个方面否定人工智能体的适格刑事责任主体地位:第一,强人工智能存在难以跨越的技术瓶颈,无法实现跨界领域的认识能力;第二,无论是内生自发,还是外在输入,人工智能都无法生成意识,因而无法具有自由意志;第三,人工智能不可能具有人类的情感动机,无法体验犯罪之乐和刑罚之苦,因而不是适格的受罚主体[9]㊂也有学者从实然和应然两个角度否定强人工智能体刑事主体地位,首先,超越编程外的人工智能不能形成自主独立的程序,无法产生自由意志,也不能产生法规范意识;其次,承认人工智能体刑事主体地位,将会对传统刑法理论带来严重冲击,刑事司法活动无法展开,相关强人工智能体刑法立法也缺乏必要性和合理性;最后,强人工智能体不能类比单位犯罪㊂综上,强人工智能体具有类人般的智能性是人工智能体具有独立法律主体资格的决定性因素㊂如果人工智能体不能具有类人般的智能性,就没有探讨人工智能体的法律资格的必要㊂(二)人工智能产品的技术局限性人工智能技术专家认可人工智能体具有自我意识,具有类人般的智能吗?中国工程院院士㊁欧亚科学院院士㊁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名誉理事长㊁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李德毅研究员认为, 新一代人工智能将从传统的计算机智能跃升为无意识的类脑智能,是人类智能的体外延伸,不涉及生命和意识,由人赋予意图,通过有指导的传承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够与时俱进地解释㊁解决新的智力问题,形成有感知㊁有认知㊁有行为㊁可交互㊁会学习㊁自成长的新一代人工智能 智能机器 原始的自我意识是低级意识,只有自己本人才能体验到这种意识的存在,正所谓 我思故我在 ,在此之上,才谈得上高级意识或更高级的群体意识 而要制造出类似人类皮肤这样敏感的人工感知膜㊁电子皮肤甚至量子皮肤,还来日方㊃36㊃①有个别学者认为,讨论智能机器人具有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其走入了一个误区,而应立于社会防卫论,创立以人工智能等科技风险为对象的 科技社会防卫论 与 技术责任论 ,将人工智能作为独立的刑事责任主体,对具有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人工智能施以技术危险消除措施㊂参见黄云波‘论人工智能时代的刑事责任主体:误区㊁立场与类型“,载‘中国应用法学“2019年第2期㊂南都学坛2024年第2期长,也许要一百年 对于高等生物而言,意识和智能是智慧的基础 新一代人工智能不触及意识 当前的人工智能都是专设智能,它们只能按照程序员的设定,完成特定的任务目标 [10]㊂国际核能院院士㊁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不确定性人工智能专委会主任张勤教授指出, 事实上,计算机只能执行人事先设定的程序(包括算法和数据),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智能,至少目前如此 ㊂人工智能和人 一个显著的区别是:人能够通过自我意识理解事物,而计算机没有自我意识,也理解不了事物(缺少理解主体)㊂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Learning)这个词用在计算机上是不恰当的㊂拟合(Fitting)更准确,但不够吸睛 [11]㊂中国工程院院士㊁清华大学信息学院院长戴琼海教授指出, 人工智能的问题所在 难以理解场景与对象间的关系,人工智能能干成年人干的活,但理解能力不如一岁的孩子 ①㊂在2022年11月6日第五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开幕式上,首届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 智能科学或数学奖 得主 美国计算机科学与统计学家迈克尔㊃I㊃乔丹在其主旨演讲中认为, 到目前为止,计算机还不能像人类一样进行思考,因为人类是很复杂㊁精妙的 机器学习 是让计算机辅助人类,而不是开发一个和人类一样的 类人计算机 ,是把人和人㊁人和市场㊁人和物件等联系起来 ②㊂在2022年10月22日 智行中国 系列论坛第一期 迈向教育科学研究新范式 上,美国科学院院士㊁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㊁世界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在其主旨演讲中认为,DeepMind③的工作确是人工智能进展的里程碑, 开始可以解决一些比较理论的问题,但是离人类思考的能力还是相当的遥远 到目前为止,人工智能还没有能力问一个既有意义又有深度的问题 ④㊂如肯定论者常引用2017年10月被沙特阿拉伯授予公民身份的智能机器人索菲亚,将其视为AI挑战现行法律体的个例㊂对此,李开复先生评论道,索菲亚 丝毫没有人性㊁人的理解㊁爱心㊁创造力㊂授予这样一台只会模式识别的机器 公民 ,是对人类最大的羞辱和误导㊂一个国家用这种哗众取宠的方式来推进人工智能科研,只会适得其反 [12]㊂还有专家评论道, 索菲亚之于AI,就像变戏法的之于真正的魔法,我们把它称作 AI崇拜 假冒AI 或者 远程操控AI 可能比较好 ⑤㊂以智能司法为例,我国刑事司法人工智能走在世界前列,各地积极研发㊁应用刑事司法人工智能系统,几乎实现对刑事诉讼流程的全覆盖㊂此类司法智能系统大致可以分为:智能辅助决策应用系统(如智能辅助量刑系统)㊁智能辅助支持系统(如智能类案检索系统)㊁案件管理应用系统(如智能案管系统)㊁诉讼服务应用系统(智能诉讼服务平台)㊂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运用,实现了以往司法难以完成的任务㊂例如,智能辅助量刑系统可以解决量刑规则不明确的问题,有力推进量刑规范化,因而实务部门提出,要进一步提高量刑智能化水平⑥,加强智慧检务建设,增加法律检索㊁类案分析㊁量刑辅助等功能⑦㊂又如,实时从海量司法数据中发现问题,实现全程㊁自动㊁静默和可视化精准监管(如量刑偏离监测),这将大大提升监管的质效㊂这都表明,将人工智能㊁大数据挖掘等技术和政法专业知识深度融合,就不同监管场景研发所需系统,智能化监督手段,是实现案件管理监督能力现代化必然选择⑧㊂ 未来应当秉持以人为本㊁技术赋权理念,重塑人机关系新格局下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遵循法律公平正㊃46㊃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参见戴琼海‘人工智能未来的理解与创造“,/info/1296/1551.htm,2022年11月6日访问㊂参见‘ 机器学习 将如何影响我们?首届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得主这样说“,https:///k/20221106A03UW300,2022年11月8日访问㊂DeepMind位于英国伦敦,是由人工智能程序师兼神经科学家戴密斯㊃哈萨比斯(Demis Hassabis)等人联合创立的Google旗下前沿人工智能企业㊂其将机器学习和系统神经科学的最先进技术结合起来,建立强大的通用学习算法㊂参见丘成桐‘人工智能与学 问 “,https:///a/602657176_121119002,2022年11月8日访问㊂同上注㊂参见陈学勇‘更高水平推进量刑规范化工作“,https:///article/detail/2020/11/id/5562775.shtml,2020年11月7日访问㊂参见‘最高检张军检察长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情况报告“,https:///s/PvUjrNntddwcY-fAGrHkfIA,2022年10月14日访问㊂笔者主持研发的‘智能量刑偏离监测系统“,可有效监测宏观的案件量刑偏离情况以及微观的个案量刑偏离程度,受到司法实践的高度认可,获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检务创新产品称号㊂2024年第2期王燕玲:技术与法学共视下人工智能体的角色定位义的价值追求,构建人机协同司法治理新格局㊂ [13]若持人工智能体具有自主意志因而具备认识和控制能力这一观点,那人工智能的司法应用将受到极大压缩 担忧司法被人工智能所操控,形成脱序的裁判㊂不过,从技术层面上看,这种担忧是不合理的,因为人工智能只能辅助保障司法,而不会主宰操控司法㊂ 在这样的现代法治体制面前,大数据㊁云计算㊁信息技术㊁人工智能都只是实现合法正义的辅助手段,切不可本末倒置㊂ [14]综上,在技术原理上,人工智能专家们就人工智能体的智能性定位可以总结如下㊂第一,人工智能系统是计算机系统,属于物理机器的一部分,不是人工创造出的生命㊂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无机物先进化为有机物,再到无智能的生命体以及有智能的生命体㊂对尚不具有生命的物赋予主体资格,不符合进化论的基本规律㊂第二,形成人类智能的一个条件是具有自我意识,即能对自身存在的感知,以及对自己行为和驱动行为原因的感知,而这种意识不可以人造(只有诞生人工生命之后,也许才谈得上人工意识)㊂人工智能体没有自我意识,这是它和人的根本性区别,因而它理解不了周围的事物㊂第三,人工智能技术或者系统,是对人脑智能的模拟,是人类智能的体外延伸,但其智能水准和人类的思考能力相距遥远㊂虽然在特定领域人工智能体展现出远超常人的数据处理能力(如围棋等棋类游戏),但是,就知识的综合能力来看,人工智能体则显得格外薄弱,如跨领域的知识汇总㊁提炼㊁创造能力,更没有对人类感情的理解能力㊂所谓类人般的智能,至今仍是遥不可及㊂由此可见,在人工智能专家们的眼里,人工智能系统仅为对人类智慧的模拟,本身并不具有人类所具有的自我意识,而意识是主体内在能动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控制的基础,因此,人工智能体不具有类人般的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其本质仍属于受人类操控的物理世界的机器㊂由于ChatGPT的诞生,因此,不少人认为强人工智能时代的出现已经并不遥远,并以作为强人工智能体具有刑事责任主体地位的重要论据[15]㊂诚然,ChatGPT所应用的大语言模型在模拟人类思维方面已经取得巨大的进步㊂但是,这种模拟也是在人类现有语料填充下的训练结果㊂从整合资料到富有创造性的独立思考之间究竟还有多远的距离,没有人能够给一个时间表㊂至于这一天能否会到来,实际上也是个未知之数㊂因此,有学者指出, 强人工智能不过是一种虚构的担忧 [16]㊂更何况,即使强人工智能体真的出现,那时也可能发生不可想象的变化㊂现行刑法理论体系是否仍然能够适用,也成为问题㊂更何况,在强人工智能体具有人类的思维能力的情况下,其是否还会与人类和平共存,也大有疑问㊂从国际关系的发展经验来看,同为人类,但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冲突都此起彼伏㊂人类与强人工智能体的冲突似乎难以避免㊂从这个角度来看,是否应当让脱离人类控制的强人工智能体出现,更为紧迫㊂因此,在强人工智能体真正出现之前,就去讨论其刑事责任主体问题,实在有点不着边际㊂(三)人工智能产品责任的主体定位由以上可见,从技术角度,人工智能专家们基于技术实现的原理以及自我意识实现的精细化与复杂性,否认了人工智能体的存在,而部分法学专家则从逻辑推理中论证并肯定了人工智能体的存在㊂从技术原理视角看,上述肯定论者的观点当前缺乏事实及技术实现的依据,脱离人工智能的本质,属于假设性理论构想㊂换言之,肯定论者对 智能机器人具有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 这一论断,缺乏事实层面的追问 智能机器人具有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的事实根据是什么?目前及以后的技术实现是否具有可行性?应该如何实现?当然,尽管法学研究应具有适度的超前性(预见性),但这种超前性仍应有现实基础,否则易滑入 幻想 境地㊂在技术原理上,人工智能专家认为人工智能只是人类智能的模拟,没有自我意识,属于物理机器范畴 自我意识不可以人造(只有诞生人工生命之后,也许才谈得上人工意识)㊂因此,可以认为肯定论者这种假设性理论构想,当前缺乏技术原理上的现实基础㊂(强)人工智能体具备了自我意识,能就其外部环境主动性地进行自我辨认并控制自己的行为,可以达到人类的刑事责任能力程度的智能水平,因而人工智能体能够具备法律主体资格,如成为刑事责任主体㊂但是,这个逻辑显然难以成立㊂刑事责任能力作为责任要素,不仅仅具有事实性,还具有规范性㊂关于刑事责任能力的意义,在学㊃56㊃南都学坛2024年第2期界曾有争议㊂根据新派的社会防卫论,对行为人适用刑罚只需要考虑特殊预防的必要性,而不用考虑行为人是否具有责任能力㊂但是,这种观点被认为是对人权和自由的践踏,不为我国刑法所采纳㊂也就是说,以责任能力作为犯罪要素,是出于保障人权的一个规范性判断㊂假如刑法的目的只是特殊预防,就没有必要再去讨论责任能力的问题㊂因此,所谓 强人工智能体具有责任能力的命题,其实是跳跃了一个重要的判断前提,即是否需要保障人工智能体的人权㊂如果认为,承担刑事责任的关键在于行为主体能够意识到自身行为的社会属性并在自我意志控制下实施行为,那么,在技术实现不可行的情况下,由于人工智能体没有自我意识,则谈不上意识到自身行为的社会属性并在自我意志控制下实施行为的这种能力㊂这种缺乏刑法评价意义上的行为认识与控制要素的自主性(刑事可答责的基础),不能认定为具有刑事责任的适格主体㊂不过,认为刑事责任主体的适格要求并不是主体的认识能力和控制能力,即并不需要其有自我认识意识这一前提要素,如刑罚可施于动植物,这一观点已不被现代刑法及其理论所认可㊂当然,有个别学者认为,讨论智能机器人具有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其走入了一个误区,而应立于社会防卫论,创立以人工智能等科技风险为对象的 科技社会防卫论 与 技术责任论 ,将人工智能作为独立的刑事责任主体,对具有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人工智能施以技术危险消除措施[17]㊂笔者认为,这一观点只是借刑法之名,行技术措施之实㊂若将技术危险消除措施纳入刑罚圈,无疑极大地泛化了刑法,可能会导致刑法名存实亡㊂当前技术危险消除措施,可谓俯拾皆是;换而言之,基于 科技社会防卫论 与 技术责任论 ,将技术危险消除措施纳入刑罚圈,从而将人工智能体作为独立的刑事责任主体,事实上混淆了刑法和其他技术危险消除措施规范的界限㊂㊀㊀二㊁技术与法学共视下人工智能产品的责任类型㊀㊀(一)法学视域下人工智能体之刑罚措施的构建支持人工智能体可以具备刑事责任主体资格的学者,就其对应的刑罚措施也进行了深入构建㊂如刘宪权教授认为,智能机器人不享有财产权,不享有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不存在 人身权 ,不具有生命,我国刑法规定的主刑(管制㊁拘役㊁有期徒刑㊁无期徒刑㊁死刑)和附加刑(罚金㊁剥夺政治权利㊁没收财产),不能满足人工智能时代对智能机器人的特殊处罚需求,适用于智能机器人的刑罚可以有三种,即删除数据㊁修改程序㊁永久销毁[4]㊂又如,卢勤忠教授认为, 强人工智能时代应采取新型社会责任论,强人工智能机器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基础是其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威胁㊂在强人工智能时代,应通过删除数据㊁修改程序和永久销毁等契合强人工智能机器人特征的刑罚处罚方式来实现刑罚报应和预防的双重目的 [5]㊂再如,有学者认为,若赋予人工智能产品刑事责任的主体地位,则可以考虑报废㊁回收改造㊁罚金等特殊的刑罚措施,报废是对人工智能产品最严厉的处罚措施,回收改造人工智能产品可以考虑回收㊁中断智能程序对其进行改造,罚金是对实施情节轻微犯罪的人工智能产品的不错选择[3]㊂与此类似,哈佛大学法学院莱西希教授认为,规制智能机器人时,结构程序规制极具针对性,对机器人进行编码是我们调节它们的大门,结构程序规制可谓是对症下药的特别处罚措施[18](以下行文,刑罚措施均指上述论者提倡的针对智能主体的处罚措施)㊂笔者曾经也认为,以强人工智能产品为对象,在设计具体的刑罚措施与体系时,删除数据㊁修改程序㊁永久销毁是一种具有可行性的选择[19]㊂对此,如今在技术和法学共视下,不免存在这样的疑问㊂一方面, 删除数据 之类的措施,是否真的为刑罚方式?刑罚的本质在于报应,目的在于预防㊂所谓报应,对于犯罪行为,需要施以严厉程度对等的刑罚措施,从而使受到破坏的法秩序得以恢复㊂就此而言, 删除数据 等措施不可能限于与人工智能体因故障所造成的损害范围,也就不能贯彻报应的要求㊂另外, 删除数据 等措施也不可能实现一般预防的目的㊂所谓一般预防,是指通过刑事立法以及刑罚的适用,防止一般人以及潜在的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㊂如果 删除数据 等措施要有一般预防功能,就需要让一般人工智能体由于这些措施的实施而感到 恐惧 或者产生 对法忠诚 的积极情感㊂这无论如㊃66㊃。
人工智能导论课李德毅后答案
人工智能导论课李德毅后答案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研究和发展电脑技术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的宗旨是模仿人类的智慧,以解决复杂问题以及进行智能决策。
人工智能正在被应用到全世界的各个领域中,它已经给社会带来了重要的影响,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法,并激发着人们的创新能力。
在深入研究人工智能相关领域之前,先要知道它的基本概念。
人工智能一般分为机器学习、模式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几大部分,机器学习指的是机器自己利用(大量)数据学习模型,从而解决问题的技术;模式识别是指分析大量不可知的数据,并从数据中提炼特征以识别不同事物的技术;自然语言处理则是指旨在更好理解有口头语言中的意思,从而提供机器更好的听懂自然语言的能力。
同时,要想熟悉人工智能的内容,必须先认识和熟悉它的基础学科,包括计算机科学、数学、应用数学、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学习等。
这些学科提供了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些基本原理,因此,具备这些学科背景的人才更有可能明白和应用人工智能相关研究内容。
此外,人工智能领域有一些关键技术,它们构成了人工智能系统的核心。
如:知识表示和推理:是指用来表达和存储人们知识的理论,以及用来从知识中提取的推理算法。
机器学习:利用计算机系统自动从数据中学习和推断规则,以改进计算机系统性能的技术。
计算机视觉:把摄像头、特定算法、材料和技术结合起来,以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看得更清晰。
自然语言处理:是指让计算机理解自然语言的技术。
规划和调度:指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周调出最优就是的技术。
机器人技术:旨在构建机器和机器人的技术。
总的来说,AI的发展正影响着人类在各个领域的生活,给人们带来便利和效率,是一门强大的学科。
了解更多关于人工智能的内容,可以参与线上和线下课程,读一些书籍以及研习最新报道,以便及时了解最新的发展动态。
演讲稿:人工智能在奔跑“无人驾驶”即将成为现实--李德毅
人工智能在奔跑“无人驾驶”即将成为现实--李德毅刚才大家对机器人开车有一点想法,好像总是感觉不靠谱。
汽车——这个曾经被称之为改变了世界的机器,今天受到了人们的质疑,最大的问题是,汽车成了人类的第一杀手。
我们做一个简单的调查,你的亲人、朋友、亲人朋友的朋友,在这个大朋友圈里,你有没有发现,其中会有一个人曾经受到过汽车事故的伤害?我看到有人点头了,人类开车,更多的情况下,不是汽车的动力学性能不好,而是人有更多的智能要释放,他要看路边的美女好看不好看,结果坏事了,这叫做注意力转移。
情绪不稳定,不是我们注意一点就可以的,因为人是个认知主体,他一定要开小差的,他一定要睡眠的,他一定会疲劳的,所以车祸的百分之八十左右都是人为事故,不是车子不好,所以人们对这个人类杀手是耿耿于怀的。
我们发明了汽车,为什么让它造成我们的不幸呢?人们对汽车的最大意见应该是把驾驶者的活,交给计算机、交给人工智能、交给科学技术。
所以我们就千方百计地提高无人驾驶的可靠性、安全性。
经过我们的初步估算,人开车的可靠性是十的负三次方,千分之一;而如果改成机器人开车,计算的结果是十的负五次方,比人开车的事故率会降低百分之一,所以安全问题就解决了。
大家都比较关注刚才看到的那些摄像头,这些摄像头大概跟手机的那个摄像头的价格差不多,一两百块钱就可以了。
但是,要想看红绿灯,看高速行驶的障碍物,这个摄像头还是需要有一些特殊能力的,比如说高动态。
大家知道摄像头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光照,夜间要开车,大雾天也要开车,所以摄像头的难度很大。
我想告诉大家光有传感器还不够,这就是认知的作用,智能车本质上就是驾驶认知的形式化,需要一个脑子来认知。
重点是要讲一下驾驶脑。
我们去年用一辆大客车和几辆小轿车,从郑州到开封实现了全程的无人驾驶。
我们课题组利用这么多年的时间专门从事驾驶脑、驾驶认知的形式化,还是尝到了一些兴奋点,这件事情不是那么容易的。
郑州到开封的实验成功之后,美国一个叫做“连线”的网站给我们做了个评论,它说:谷歌那个小车子叫smart car(智能汽车),固然性感,大车子也性感,我才知道智能公交车,还可以用“性感”这个词来形容。
人工智能导论李德毅课后答案第五章
人工智能导论李德毅课后答案第五章1、“蛟龙”号是一艘由我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2、下列没有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是()。
[单选题] *A.利用潜望镜看到水面上的事物B.利用倒车镜可以看到后面的路况C.利用激光给隧道准直(正确答案)3、下列生活实例中,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题] *A.给重型坦克安装很宽的履带是为了固定数量众多的轮子B.图钉尖又细又尖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更方便钉东西C.相同重量的宽肩带书包比窄肩带书包更舒服,是因为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大,凹陷程度越小(正确答案)4、要让生态瓶里生物都生活得好一些,生态瓶应该放在()比较好。
[单选题] *A.太阳底下B.有散射的阳光处(正确答案)C.室内阴暗处5、30、我国水资源总量虽然不多,但人均占有量丰富。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6、( )发明了望远镜,开启了人类借助望远镜观察太空的历程。
[单选题] *A.牛顿B.伽利略(正确答案)C.爱因斯坦7、房屋的主要系统有供水系统、供暖系统、采光系统、电路系统、网络系统等,但各个系统之间是完全独立的,并不相互关联。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8、(杭州市)弟弟对地球充满了好奇,关于地球和地球的运动,说法不正确的是([单选题] *A.托勒密坚持“地心说”,他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B.“日心说”最早的提出者是哥白尼,他认为地球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正确答案)C.贝塞尔用量日仪的观测结果,证明了地球在围绕着太阳公转9、“神舟11号”返回时要打开一个降落伞,这个降落伞的作用是( )。
[单选题] *A.减小飞船的速度(正确答案)B.使飞船着陆点准确C.让地面的人容易发现10、用蜡烛给白砂糖加热时,要用蜡烛火焰的哪部分加热( ) [单选题] *A.内焰B.外焰(正确答案)C.焰心11、下列城市,在同一天中最先迎来黎明的是()。
[单选题] *A.位于中国中部的南阳B.位于中国东部的上海(正确答案)C.位于中国西部的乌鲁木齐12、铁钉在有腐性的情况下容易生锈,( ) 不能防止和减缓铁钉生锈。
关于人工智能的文献研究
关于人工智能的文献研究关于人工智能研究的文献资料大体可以分为五方面,人工智能的定义、发展历程、分类、特点、给社会带来的问题。
研究定义的资料。
关于人工智能的定义大家说法不一,但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第一,强调它的学科属性,指它是一门交叉型学科、一门科学。
如李德毅的《AI-人类社会发展的加速器》、胡昌昊的《浅析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钟义信的《人工智能:“热闹”背后的“门道”》;第二,强调它的技术属性,指它是一门技术。
如蔡曙山的《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从认知科学五个层级的理论看人机大战》、郭偲婵的《浅谈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万赟的《从图灵测试到深度学习:人工智能60年》;第三,部分学者认为人工智能同时具有学科和技术属性。
如谭铁牛的《人工智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陈映村的《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及应用》。
研究发展历程的资料。
关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大家划分的具体时间点并不相同,但大体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划分:第一,以时间为线索划分为六个发展阶段,诞生、三次浪潮和两次寒冬。
如李德毅的《AI-人类社会发展的加速器》、胡昌昊的《浅析人工智能德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张梓堃的《人工智能的历史与发展》、李赫的《人工智能对伦理道德的影响研究》;第二,通过阶段性的突出成果进行划分。
如袁海涛的《大数据背景下人工智能的创新与应用趋势研究》、张军平的《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与未来方向》、贺倩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闫坤如的《人工智能伦理问题及其规约之径》。
研究分类的资料。
关于人工智能分类的角度不一样,但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第一,分为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超人工智能。
如钟义信的《人工智能:“热闹”背后的“门道”》、谭铁牛的《人工智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李赫的《人工智能对伦理道德的影响研究》、蔡曙山的《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从认知科学五个层级的理论看人机大战》;第二,分为符号主义、联结主义、行为主义。
如王广赞的《人工智能研究的三大流派:比较与启示》、闫坤如的《人工智能伦理问题及其规约之径》;第三,分为感知智能、认知智能、创造性智能。
未来战争:打“兵力”更打“指挥”——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指挥自动化专家李德毅少将
未来战争:打“兵力”更打“指挥”——访中国工程院院士、
指挥自动化专家李德毅少将
佚名
【期刊名称】《泰州科技》
【年(卷),期】2008(000)002
【摘要】李德毅,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著名计算机工程和人工智能专家。
1944年
11月生,江苏泰州姜堰人。
毕业于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在英国爱丁堡海里奥特-瓦特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第十
届全国政协委员。
任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
息科学部主任,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
室副理事长,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
1985年获得IEEE授予的计算机和控制类年度期刊最佳学术论文奖。
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
等奖1项、三等奖2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主编技术丛书7本。
曾被国家授予有突出贡献的回国留学人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
青年专家,荣获何梁何利奖。
【总页数】2页(P27-2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072
【相关文献】
1.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称——云计算时代笔记本电脑难派用场 [J], 黄宏
2.第三方介入军事物流的一场革命--访著名军事物流专家、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教授王宗喜少将 [J], 本刊编辑部
3.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题词 [J], 李德毅;
4.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题词 [J],
5.未来地下有座“城”——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著名防护工程专家和地下工程专家钱七虎 [J], 樊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献综述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形成及其发展现状分析冯海东(长江大学管理学院荆州434023)摘要: 人工智能的历史并不久远,故将从人工智能的出现、形成、发展现状及前景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其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发展现状中的不足之处,分析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人工智能,发展过程,现状分析,前景。
一.引言人工智能最早是在1936年被英国的科学家图灵提出,并不为多数人所认知。
当时,他编写了一个下象棋的程序,这就是最早期的人工智能的应用.也有著名的“图灵测试”,这也是最初判断是否是人工智能的方案,因此,图灵被尊称为“人工智能之父”。
人工智能从产生到发展经历了一个起伏跌宕的过程,直到目前为止,人工智能的应用技术也不是很成熟,而且存在相当的缺陷。
通过搜集的资料,将详细的介绍人工智能这个领域的具体情况,剖析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前景。
二.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1。
1956年前的孕育期(1) 从公元前伟大的哲学家亚里斯多德(Aristotle)到16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F。
Bacon),他们提出的形式逻辑的三段论、归纳法以及“知识就是力量”的警句,都对人类思维过程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2)17世纪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G。
.Lei bniz)提出了万能符号和推理计算思想,为数理逻辑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播下了现代机器思维设计思想的种子。
而19世纪的英国逻辑学家布尔(G。
Boole)创立的布尔代数,实现了用符号语言描述人类思维活动的基本推理法则。
(3) 20世纪30年代迅速发展的数学逻辑和关于计算的新思想,使人们在计算机出现之前,就建立了计算与智能关系的概念。
被誉为人工智能之父的英国天才的数学家图灵(A。
Tur—ing)在1936年提出了一种理想计算机的数学模型,即图灵机之后,1946年就由美国数学家莫克利(J. Mauchly)和埃柯特(J. Echert)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数字计算机,它为人工智能的研究奠定了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卷第1期智 能 系 统 学 报 V o.l 4l .12009年2月 CAA I Transacti o ns on Intelligent Syste m s F eb .2009网络时代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李德毅(总参第61研究所,北京100840)摘 要:50多年来,人工智能在模式识别、知识工程、机器人等领域已经取得重大成就,但是离真正的人类智能还相差甚远.当今网络时代,人工智能科学要在学科交叉研究中实现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创新,会更加关注认知科学、脑科学、生物智能、物理学、网络科学、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之间的交叉渗透,重视认知物理学的研究;自然语言是人工智能研究知识表示无法回避的直接对象,要对语言中的概念建立起能够定量表示的不确定性转换模型,发展不确定性人工智能;要利用现实生活中复杂网络的小世界模型和无标度特性,把网络拓扑作为知识表示的一种新方法,研究网络拓扑的演化与网络动力学行为,研究网络智能.对这3个重要方向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具体建议.关键词:网络时代;人工智能;不确定性人工智能;网络智能中图分类号:TP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785(2009)01-0001-06AI research and develop m e nt i n the net work ageLI De -yi(Ch i na Instit ute o f E lectron ic Syste m Eng i nee ri ng ,Be iji ng 100840,Ch i na)Abst ract :Pattern recogn iti o n,kno w ledge eng ineeri n g ,and robotics have m ade si g nificant pr ogress i n the 50-year histo r y of artificial i n telligence ,yet A I disp lays far fro m hu m an intelligence .I n the current net w or k era ,if re -searchers i n artificial i n telli g ence w ant to m ax i m ize developm ents and i n novati o ns i n i n terd isc i p li n ary studies ,they m ust pay m ore attention to the intersecti o ns and i n filtrati o ns of cogniti v e science ,brai n science ,physics ,net w ork science ,co mpu ter science ,and artificial i n te lli g ence .Research i n cogniti v e physics w ill be an especially i m portant direction i n A I .N at u ra l language is an i m portant objecti v e i n A I research ;w e need to establish an uncertainty transfor m ation m odel t h at can quantitative ly represent its concepts .Th is d ictates that an A I sc ience w ith uncertainty w ill be deve l o ped .Consi d eri n g the s m allw orl d m odel and sca le -free feat u res of co m plex net w or ks i n real life ,w e need to use ne t w ork topo l o gy as a ne w w ay for kno w ledge representation .This w ill a i d st u dy o f the progress o f ne-t w ork topology ,net w ork dyna m ics and i n te lli g ence .This paper d iscusses these three d irections i n detai.l So m e con -crete suggestions for furt h er research are also prov ided .K eywords :net w ork age ;artificial i n telli g ence ;i n telligence w ith uncertai n ty ;net w orked i n telli g ence 收稿日期:2008-11-0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496323,60675032);国家973计划资助项目(2004CB719401,2007CB310800).通信作者:李德毅.从1956年著名的达特茅斯(Dart m outh)会议算起,人工智能学科诞生已经半个世纪,先后出现有逻辑学派(符号主义)、控制论学派(联结主义)和仿生学派(行为主义).符号主义方法以物理符号系统假设和有限合理性原理为基础,联结主义方法以人工神经网络和进化计算为核心,行为主义方法则侧重研究感知和行动之间的关系.这些理论和方法在模式识别、知识工程、机器人等领域取得了伟大成就,极大地推动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专家系统、智能控制、数据挖掘、智能机器人、智能社区随处可见,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人工智能自诞生之日起就引发了人们无限美丽的想象和憧憬,但其发展过程也存在着不少争议和困惑:什么才算是真正的/智能0?为什么再高级的电脑、再智能的机器与人类的智能相比仍然那么幼稚?回顾最近十几年来,我们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的支持下,承担的人工智能研究工作,也让我们深深陷入了对在网络时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新的特征和走向的思考.1在交叉学科研究中实现人工智能的创新人工智能虽然常常被划分为计算机或自动化学科的一个分支,但它的研究范畴一直是很宽泛的,涉及到哲学、认知科学、行为科学、脑科学、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逻辑学、物理学、数学以及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等许多学科领域.人工智能这种综合性、交叉渗透性早在它诞生之日起就得到充分的体现.在达特茅斯会议上,有包括数学、神经生理学、精神病学、心理学、信息论和计算机科学等多领域的学者参加,科学家们从各自学科的角度出发,根据不同的学科背景,强调了各自的重点,产生了激烈的碰撞.尽管出发点有所不同,它们都汇聚到研究人类智能活动的表现形式和认知规律,借用数理逻辑来形式化,用计算机作为载体,提供关于形式化计算和符号处理的理论,模拟人类某些智能行为和方法,构造具有一定智能的人工系统,让计算机去完成以往需要人的智力才能胜任的工作,从而诞生了/人工智能0这一新的学科.当今,网络无所不在,网络拓扑成为知识表示的重要手段,网络中的节点,可以是形形色色的行为主体,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网络科学是研究网络中节点相互作用的理论和方法.人工智能当初在起点时刻发生的学科碰撞,今天甚至可以通过网络拓扑进行形式化研究.网络时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主要动力,更是要来自更广泛学科的交叉渗透,而各学科自身的飞速发展,为人工智能交叉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1.1重视和脑科学的交叉研究脑科学的目的是认识脑、保护脑和创造脑.人脑是生物智能最杰出的表现,是自然界中最复杂、最高级的智能系统.计算机很早就被称为电脑,说明人工智能要用电脑模拟人脑、制造机器生命的伟大目标.因此脑科学和人工智能的交叉是必然的.脑科学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行为水平和整体水平对脑功能和疾病进行综合研究,并从脑的发育过程了解脑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人工智能是研究怎样使计算机来模仿人脑所从事的推理、学习、思考、规划等思维活动,来解决人类专家才能处理的复杂问题.应该说,对于人脑的研究是人工智能的必要前提.脑的复杂性体现在它是由太数量级的神经元和千太数量级的突触联结的信息处理和决策系统.人们的认知活动反应在大脑上很可能对应着一定的生理上的化学、电学的变化,但是目前生命科学还不能在思维活动与亚细胞的化学、电学层次的活动建立确切的关系.例如一个概念如何以生物学形式存储,它与其他概念发生联系的生物学过程是什么.也不能决定什么样的神经构造可以决定着哪些认知模式的发生.因而脑科学今后的任务仍将是从多层次来研究脑的整合功能,包括脑如何感知,如何思维,如何理解语言,如何产生情感,并将对神经活动的认识推向细胞和分子水平.这些研究都将大大推动自然智能科学的发展.1.2重视和认知科学的交叉研究认知科学是研究人类感知和人类思维过程的科学,包括研究感知、记忆、学习、语言和其他认知活动.感知是大脑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接受外界的声、光、触、嗅等信息,其中视觉感知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认知以感知为基础,知觉是脑对客观各种属性的综合反应,知觉的表达是研究其他各个层面认知过程的基础.记忆是对感知的保持,有了记忆,当前的反映才能在以前反映的基础上进行,人才能积累经验.记忆和遗忘是大脑的本能.学习是基本的认知活动,有人把学习分为感知学习、认知学习和意义学习.学习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人类智能和其他生物智能最突出的差别就在于语言,尤其是文字语言.语言以语音为外壳、词汇为材料、语法为规则.语言是结构最复杂、使用最灵活、应用最广泛的符号系统.人们通过语言进行思维的活动和认知的交流.还有很多其他的认知行为,如注意、意识等,通过生物的对比实验,来理解心理活动和表象(如情绪)之间的关系,实现情感计算.人工智能要想在知识的表示、学习、存储、搜索、优化、预测、计划、判断、自适应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必然要把研究目标拓广到整个认知科学的理论、#2#智能系统学报第4卷实验和实证中去.其中,视觉认知计算、听觉认知计算以及视听觉相互作用的认知计算,是一个很重要的切入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正在酝酿/十一五0期间实行/视听觉认知计算0的重大计划.1.3重视和物理学的交叉研究人类在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中,已经取得的最集中、最突出的惊人成就,当属物理学.如分子物理学、原子物理学、粒子物理学,还有天文学的大爆炸理论,大陆漂移说和进化论等.迄今为止,物理学家已经发现,自然界存在万有引力、电磁力、强作用力和弱作用力相互作用,分别存在于不同尺度的物理现象中,形成所谓的层次.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一方面去探索大尺度的目标,包括行星、星球、银河系等,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微观世界,发现物质更小的构成单元,从分子、原子深入到原子核、再到中子、质子,进一步又深入到夸克层次.用更统一的理论去覆盖这4种相互作用,是物理学大家孜孜不倦的追求.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曾说:/科学,不管天文、物理、生物、化学,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新的准确的抽象,科学家抽象的叙述越简单,应用越广泛,科学创造也就越深刻0.如此精辟的结论,启发了一个深刻的问题:21世纪物理学的发展依然是简化归纳.当今,人工智能研究中一个十分活跃的分支)))数据挖掘,追溯到早期是以演绎为主的专家系统的潮流而动,期望能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清洗、整合、挖掘、模拟人的认知和思维活动,发现新的知识,这种抽象的过程,本质上也是简化归纳.那么,对人脑自身的认识是否可以借鉴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呢?21世纪认知和思维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把现代物理学中对客观世界的认知理论成果引伸到对主观世界的认知中来,这就是我们孜孜所求的方向,不妨称之为认知物理学.物理学在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中,场论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借鉴物理学中场的思想,我们将物质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场描述方法引入抽象的认知空间.按照认知物理学的思路,人自身的认知和思维过程,从数据到信息,从信息到知识,如果也用场的思想来形式化表示,就可以建立一个认知场,来描述数据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视化人的认知、记忆、思维等过程.论域空间中的数据也好,概念也好,语言值也好,集团也好,都是场空间中相互作用的客体或者对象,仅仅是粒度不同而已.以从关系数据库中发现知识为例,不妨将发现知识的背景看作是一个具有M维属性的N条记录构成的逻辑数据库,即M维论域空间中的N个客体表示的数据分布.每一个客体看作是论域空间的一个点电荷或质点,位于场内的所有其他客体都将受到该客体的某种作用力.这样一来,在整个论域空间就会形成一个场,所谓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就是在发现状态空间从不同粒度上研究这些客体之间通过场发生的相互作用和关系,模拟人类知识发现中的抽象过程.只有用不同尺度分析、理解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活动,才能更清楚看清问题的本质.借鉴物理学中的粒度来反映发现知识的粒度或概念的尺度,是认知物理学的又一个重要内容.应用它来研究人类自身的认知机理,研究数据、概念、规则、知识之间的不确定的层次结构.人的认知过程有感觉、知觉、表象、概念、抽象等不同层次.层次和客体的粒度相关,知识的层次和概念的粒度相关,无论是发现哪一类知识,如果对于原始较低粒度的概念进行提升,就可以发现更普遍、更概括的知识,这就是正在兴起的粒度计算.人类智能的一个公认特点,是人们能够从极不相同的粒度上观察和分析同一问题,不仅能够在同一粒度世界里进行问题求解,而且能够很快地从一个粒度世界跳到另一个粒度世界,往返自如,甚至具有同时处理不同粒度世界的能力,这正是人类问题求解的强有力表现.而人类的认知和思维的过程,实际上对应着不同粒度表述的概念在不同尺度之间的转化过程,即从一种相对稳定的发现状态向另一种相对稳定的发现状态的过渡.如何形式化描述人类认知过程中从数据到概念,从概念到规则的发现状态转换,以及知识由细粒度到粗粒度的逐步归纳简约的过程,也是人工智能研究中的基础问题.我们借鉴物理空间的多视图、多尺度、多层次等特点,借用物理学中状态空间转换的思想,形成了知识发现状态空间转换的框架,空间中的每个状态代表一个相对稳定的知识形态,而认知过程则对应着从一个状态空间到另一个状态空间的转换,数据场成为发现状态空间转换的重要工具.#3#第1期李德毅:网络时代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人类的智能包括3个方面:数学计算、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用计算机模拟人的数学计算是人工智能的第一阶段,50年来,机器模拟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用计算机模拟人类不确定性智能、模拟形象思维还差之很远.形象思维是指通过直觉感知对象的图像,进行想象、类比、联想或顿悟等.直觉和想象力离不开视觉和形象,视觉、形象在大脑中残留形成一个形象思维的空间,可借鉴物理学中的场,描述形象思维空间各个像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又例如,记忆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忆会逐渐模糊甚至完全忘却,我们用数据场描述了这一过程,在形象思维自动化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2自然语言应该成为人工智能研究的直接切入点2.1人工智能研究中的不同切入点50年的人工智能研究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人脑的思维基本上不是确定的、纯数学的,自然语言才是人类思维活动的载体.人工智能必须直面自然语言.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文字是人类智能的重要体现,因为文字才使得人类知识可以传承,这是其他生物智能无法比拟的.自然语言中的基本单元是语言值,概念是人类思维的基本/细胞0,能够起到/认知浓缩0的作用,使认识从低级的感性阶段上升为高级的理性阶段,人脑中概念形成过程就是思维的一种表现.以概念为基础的语言、理论、模型是人类描述和理解世界的方法.可以说在人类认知活动中,用文字表达的概念起到了关键作用.用概念的方法把握量和量的不确定性,比确定性数学表达更真实,更具备普遍性.客观世界中有许多问题,特别是复杂系统和人文社会,其最有效的知识表示方法只能是文字语言.作者认为,人工智能应该从自然语言直接切入,抓住自然语言中的概念不放,研究定量到定性,从数据到知识的思维过程,以及思维所运用的信息的形式化组织.当前,WEB信息搜索引擎,从关键词组合入手的词搜索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正转向关系搜索和情境搜索,基于语义网络的语句搜索也展现出诱人的前景,这就是一个个证明.2.2自然语言中的不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人工智能不确定性是客观世界固有的属性,自然语言作为客观世界的表述手段,带有不确定性是很自然的,是人类思维的本质特征.概念作为人类思维的基本/细胞0,也不可避免的带有不确定性.概念中的不确定性有很多种,最主要的是模糊性和随机性,二者密切相关.因此,研究模糊性和随机性的关联性,尤其是通过概率测度理论研究模糊性,建立云模型,理解云的数学性质,运用云方法进行数据挖掘,一直是我们长期研究的重要内容.语言的不确定性,非但没有妨碍人们的使用和交流,相反倒是被安然地接受,这说明人类智能对不确定性有很强的表达、处理和理解能力,正是不确定性的存在,才导致语言使用的鲁棒性.反之,如果每个语言值、每句话都要求十分精确,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几乎无法进行,这正是不确定性的魅力所在.人工智能已经建立的各种符号语言,与自然语言相比,它们过分精确与严密,通过精确的数学运算和传统的集合运算(并、交、补等)去实现词计算,就失去了词语的不同情境下的自适应性,也就失去了词计算的普遍性.人工智能只有在不确定性研究方面有所突破,让计算机不再用精确严密的符号语言计算,而直接利用自然语言来思考和推理,才可以使自然语言理解乃至人工智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人们寄期望于表示概念的语言值的不确定性研究及其语义网络的研究取得突破.如果不能用自然语言作为其知识表示的基础,建立不起不确定性人工智能的理论和方法,人工智能也就永远实现不了跨越的梦想.中华文化最美是汉字,如果中国的智能科学家不能对汉语的自动理解作出贡献,那将是愧对中华文化.2.3用于不确定性转换的云模型以概念为基础的自然语言是人类知识描述和思维活动的载体.人借助语言进行思维,并不涉及过多的量的数学运算.自然语言中的概念是定性的,对自然语言中概念的不确定性的形式化,是不确定性人工智能[1-2]的基础要求.考虑到物理学在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中,原子模型起了重要作用,在认知物理学中,把客观世界的认知借鉴到主观的认知过程中来,把概念作为语言的基本模型,就好像把原子看作是#4#智能系统学报第4卷物质组成的基本模型一样.以自然语言中的概念为切入点,在概率理论的基础上研究隶属度的不确定性,并建立了定性和定量转换模型)))云模型,其基本原因就在于此.云模型作为自然语言的原子模型,可以反映自然语言中概念的随机性、模糊性及其关联性.云模型仅仅使用期望、熵和超熵3个数字特征就足以在整体上表征一个概念,用来反映定性概念的整体定量特性.这对理解定性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十几年来,我们对云模型、云发生器、云的重要数学性质、正态云的普适性等做了详细的研究.目前,云模型用于智能控制,成功地实现了对三级倒立摆的实时动平衡姿态的转换;用于数据挖掘,实现了对关联规则和预测知识的发现;用期望、熵和超熵3个数字特征表示物种、遗传和变异,模拟自然界的演化,云进化计算方法可获得更优的解;还作为数据库水印、软件水印或流媒体水印用于信息安全中.云模型和云计算作为不确定性人工智能研究中定性定量转换的有力工具,必将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3把网络拓扑作为知识表示的基本方法来研究网络智能3.1复杂网络研究的重大成果:小世界和无标度特性20世纪的科学研究,认识到简单确定性的系统会演变为复杂的、不确定的行为,如分形结构,蝴蝶效应,混沌现象等,还认识到复杂系统在随时间的演变和变异过程中,会出现涌现,即突变,物理学中称为相变.导致相变的诱因和临界条件,成为人们研究复杂系统的核心问题.复杂系统不单单是简单个体单元的叠加,不可能用单元的个体性质来预言复杂系统整体丰富的行为,要研究个体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群体智能.人们对大量实际的复杂系统,如技术系统中的因特网、电力网,社会系统中的人际关系网、经济合作关系网,生物系统中的新陈代谢网、神经网等等进行实证研究和建模分析,发现这些网络的演化规则非常相似.实际生活中的复杂系统,是受某些简单规则所驱动的组织行为,这些不同系统、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似性,以及宏观和微观上的自相似性,导致复杂系统和复杂网络的研究必然是跨系统、跨尺度和跨学科的.尤其是小世界现象和无标度特性这两个重大科学发现,使得复杂系统的研究不仅成为学科交叉的前沿,也成为整个科学技术的前沿.除了小世界和无标度之外,复杂网络还具有鲁棒性和脆弱性并存的特点.其抗随机攻击和随机故障的能力很强,但是在故意有目的地针对精英节点的攻击面前,表现脆弱.具有这种行为特性的原因也是由于幂律分布导致的不均匀性.网络拓扑的决定性,反应了节点之间相互作用的拓扑形态,比一个个的节点要重要得多.无论是因特网、神经网,还是生态链,看似毫不相干,结构各异;但是可能具有相同的行为特性,受制于某些基本的法则,而这些结构和法规则可能是简单的,甚至同等地适用于细胞、自然语言和社会更广泛的领域.目前,对网络拓扑的研究已成为研究复杂系统动力学性质的强有力的工具,用以揭示复杂网络的形成机制,演化规律,动力学过程和涌现临界等.3.2网络拓扑作为知识表示的研究方法如果说,符号语言也好,自然语言也好,还是一个个符号、一个个词连接起来的一维的形式化知识表示方法的话,那么,将网络拓扑作为二维的知识表示形态,形成全局优先的认知理念,是一件很有意义的研究.拓扑是一种特殊的图形,人对图形、图像的表示方法和理解能力是人类智能的重要表现,50年来人工智能的研究几乎没有把它们作为知识表示的方法,不能不是一件遗憾的事情.把网络拓扑作为知识表示,首先要能够用计算机方法模拟生成现实世界中复杂网络的拓扑结构.现实世界的复杂网络是一个演化的过程,理想的、严格数学意义下的随机网络、小世界网络和无标度网络几乎不存在.网络拓扑模式之间也不存在严格的界限.因此,如何模拟生成能够最大程度符合真实网络统计特征的网络拓扑?这是把网络拓扑作为知识表示的基础性问题.把一些典型的网络模型通过带有不确定性的生长、叠加、变异等方式合成为一个复杂网络,或者把复杂网络进行简化和分解,都是有意义的研究工作.作者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通过典型随机网络和星型网络合成的方法,得到了具有层次特性的无标度网络.还研究了基于云分形的复杂网络发展演化过程,将一个初始网络拓扑作为云模型中的#5#第1期李德毅:网络时代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