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城市的产生发展及其城市化

合集下载

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ppt课件

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ppt课件
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在其他方面包括:较高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更为
完备的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
第一节 城第市一的产节生城与市定义的产生与定义
我国城镇确定标准的演变:
1955年建国后第一个城镇标准,采用居民点的人口下线数 量和职业构成两个要素相结合的方法。
•常住人口2,000人以上,居民50%以上为非农业人口的居民区以 及工矿企业、铁路站、工商业中心、交通要口、中等以上学校、 科学研究机关的所在地和职工住宅区等,常住人口不足2000人, 但在1000人以上,非农业人口超过75%,可以设置城镇居民区。 •聚居人口10万以上的城镇可以设市,市的近郊区无论农业人口 所占比例大小,一律视为城镇区。 •县级或县级以上国家机关所在地以及聚居2000人以上城镇可设 建制镇。
第三节 城镇化
城市化发展的S形曲线
第三节 城镇化
世界城镇化发展趋势
1970
0
2030
第三节 城镇化
四、中国的城镇化道路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19世纪后半期开始,速度很 慢,发展也不平衡。 ▪解放后城市化速度较快,至20世纪70年代末约达 14%,改革开放后至1986年,按当时的户口划分标 准达到26%,实际上要比这个数字高,1999年达到 29.5%,2000年普查结果为36%,截止2009年,全国 城镇化水平46.6%。 ▪30年间城镇化水平提高了超过30个百分点,城市 规模快速扩张。但是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在东、中、 洗部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但是,城镇化的推进使得城市与城乡区域的和 谐关系不断被打破,威胁地球整体整体环境安 全。
第三节 城镇化
我国以往的城镇化政策,曾经长期将城市规模作 为国家城镇化政策的指针,很长时间内都是以限制城 镇化和城市发展规模作为政策标准。1989年的《城市 规划法》“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 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但是造成了一些弊端。

城市规划期末复习

城市规划期末复习

市和镇。

不是众多的人和物在地域空间上的简单叠加,而是一个以人为主体、以自然环境为依托、以经济活动为基础及社会联系极其密切的有机整体。

城市化是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比例来表示。

(1) 100 万人口以上为特大城市;(2) 50—100 万为大城市;(3) 20—50 万为中等城市;(4) 20 万人口以下为小城市。

(1) 前工业社会时期:以农业为主,生产以第一产业为主,非农业人口是城市人口的主体,城市惟独商业和手工业;(2)工业社会时期:城市数量、规模与经济总量的积累,城市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空间形态,城市问题产生;(3)后工业时期:产生于20 世纪50 年代,尚未终止。

城市化水平是指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

1)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受到不少因素的影响,但在所有因素中,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越高;2) 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城市化化进程本身就是社会发展的过程,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也在现代化,现代化社会与人类有史以来所追求的目的是彻底吻合的,要达到这种目的,惟一有效的综合手段就是城市化,没有城市化也就没有城市的现代化;综上所述,国际上习惯于把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作为衡量该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之一。

我国《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将城市规划定义为: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在《城市规划办法》中则进一步强调城市规划是政府调控城市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之一。

施为对象,通过资金和劳动的投入,形成与城市功能相适应的城市物质空间,并通过直接提供服务,或者经过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环节,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改善的目标。

第一章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章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1961年~1965年期间

1966—1976年
城市规划工作受到严重干扰及破坏,城市建设停滞不前,城市 规划工作长期废弃,城市职工住宅及公用设施长期落后,环境 污染严重,园林绿化、文物古迹被侵占及破坏。

1977年~1980年
1978年召开了第三次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了恢复和加强城市规 划工作的问题。 1980年召开了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肯定了城市规划在国家 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建议拟定城市规划法。
基本特征:(1)规模不大;(2)结构简单;(3)职能单一(政治、军事或 宗教中心,经济一般不考虑);(4)兴衰变化大
前工业社会时期
历史时期: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经济结构:农业社会产业结构。 技术进步:商业、手工业发展缓慢。
古代城市发展特征:城市发展缓慢,持续时间长; 城市结构简单,规模小; 城市职能简单,更多的是政治军事职能; 城市化水平低。(城市成长主要采取有机生长方式,
中国城市的发展
特点:1.城市分布广、规模大、历史悠久 2.城市一般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与西方城市的差异) 3.城市分布受其它因素的影响(例:风水理论;三线建设)
早商建筑遗址
河 南 偃 师 尸 沟 乡 商 城 遗 址
分为外城、内城、宫城, 宫城位于内城的南北轴线上。
郑 州 商 城 遗 址
河南偃师商城开创了以后历代都城建有多重城墙,宫城居中布局
城市发展受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两个 大的社会发展阶段: 农业社会 即 古代城市 前工业化时期 工业社会 近代城市 工业化时代
古代城市与近代城市的发展阶段是以18世纪的工业革命为界限的。 一、古代城市的发展 早期城市 公元前3000年出现在尼罗河流域、 两河流域; 后在印度河、黄河流域、中美洲等地也先后诞生了城市。

第一章 城市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章 城市的兴起与发展

(三)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越来越多,居住密度也越来 越高 当代城市化的另一个明显特点是人口向大城市迅速 集中,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千万人 口级的特大城市,使大城市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居于支 配地位。
第一章 城市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节 城市的界定
一、城市的界定 对于早期城市,城市研究的学者认为,城 市具有四个特征: • (1)一定数量的定居人口; • (2)非农职业特别是手工业的存在; • (3)防御性工事的建筑; • (4)集市贸易。
• • • •
社会学中的界定: (1)人口数量多,居住密度高,相互差异大; (2)至少有一定的人口从事非农业生产; (3)人们之间的相互交往,主要不是在彼此熟知 的,作为完整的个人之间进行的,而往往是在互 不相识的人之间进行的。 • (4)社会整合的基础是远比家庭和部落更为广泛 的东西。 • (5)韦伯:城市应具有市场功能和制定法律的权 力; • (6)根据柴尔德的观点:城市产生了许多不同于 农村的社会组织,为现代生活提供了社会基础。
现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世界城市化进程加速,但发展不平衡
城市社区结构问题日趋严重
现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不同规模、不同功能的城市同时并存的规律 城市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由封闭到开放的规律
城市和区域相互依存、彼此推动的规律 城市与乡村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规律 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承载能力、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相适应的 规律
伦敦城的发展主要源于它优越的地理条件和良好的经济背 景。在古罗马帝国称霸英国之时,伦敦是欧洲与英国进行贸易 往来的重要交通要道。英国工业革命完成之后,伦敦工业得到 了快速的发展,已经成为大型工业城市,同时也是欧洲商人投 资的重要对象。后来,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意大利的商人和银 行家纷纷来伦敦开设货币贷放机构。在英国称霸世界之时,伦 敦发展成为英国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世界的银行”因此而 得名。

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1课时)

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1课时)

衡量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城市化水平=
城市人口 地区总人口
×100%
城市人口比重%
90
80
70 60
成熟阶段
50
40 30
加速阶段 缓慢发展阶段 时间
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三阶段
20
10
英国城市化历程
城市化阶段
缓慢发展阶 段
水 平 发展速度
低 30%以下 缓慢
区域经济结构
第一产业为主 导
3、城市发展阶段 阶段 城市发展特点
数量
产业革 命前 产业革 命后 二战后
规模
功能
城乡关系
讨论:
1.
英国城市化历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
请你设计一幅折线图来表示英国的 城市化历程。
城市化是指农业 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 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1、城地区 农业活动
非农业人口
城市地区 非农业活动

城市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2、城市化的主要表现:

城市人口的增加
* *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重要条件
社会组织
重要条件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2、城市起源的条件
①农业生产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
②农业和手工业的分离,商业和集市的出现 ③社会组织的出现,维护城市秩序
3、城市发展阶段
阶 段 时 期 特 点
数量少、规模小、功能单一 一阶段 产业革命前期 以政治职能为主 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 产业革命后 二阶段 成为区域经济中心,城乡差距扩 到二战前 大 出现特大城市和城市带 三阶段 二战后期 还出现专业化城市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的发展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的发展

综上所述:城市化的含义十分丰富,既是农业 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又是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 地域、农业产业转化为非农产业,以及社区结构和 空间形态转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城市文化和生活方 式在农村的扩散过程。
2.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以及其他行业的比 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 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 比 城市化水平高,不仅仅建立在二、三产业发 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 现代化的结果。
比利时:
日本:
5,000人;
30,000人。
中国:非农业人口:2,000人以上设镇; 非农业人口:60,000人以上设市。
(2)城市特质
中国: 设镇条件(任一条件)(1984):
县政府所在地;
非农人口2000人以上的乡政府所在地。
设市条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时满足)(1986):
非农人口60000人以上的镇; 年国民生产总值2亿以上的镇。
空间经济结构由水平型向垂直型转变
等。
导致:世 界城市或全球城市
二、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动因
工业化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 1600年 1.6%的欧洲人生活在人口在10万人以上的城市 1700~1800年数字仅仅上升到1.9%和2.2%
农业的推力 城市的引力 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因是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 2000年全世界有50%左右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中
━━规划内容:影响城市发展的基本因素经常发生变化,因 此城市规划必须预见到城市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同阶段的发展, 并将规划同各种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因素结合 起来。 ━━规划师的作用:提出规划师应建立以人的需要和以人为 出发点的价值观念,并认为城市规划所采取的方法和途径主 要是受一定时代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的制约。 是对19世纪后期以来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的较为系统的总结。

第一节__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第一节__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逆城市化原因:
1、城区人口过于密集,环境恶化、地价上涨、 生活质量下降。
2、交通网络的建立及通信方式的现代化 3、新商业区发展和基础服务设施的完善
发展中国家乡村人口流向城市,导致大城市规 模迅速膨胀,城市数量剧增。
发展中国家之间,城市化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 拉丁美洲城市化水平接近发达国家,而亚洲和非洲国家 则普遍较低。
1980 222 33.4
2000 408 34.0
英国南部城市带
日本太平洋 沿岸城市带
美国东北部大西 洋沿岸城市带
美国-加拿大 五大湖城市带
欧洲西部城市带
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带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加大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已较高,一般在70 ﹪以上。 出现了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现象。
郊区化和逆城市化
社会生产力 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社会分工 及 社会组织。
城市产生的基本前提:、农业生产的发展,剩余农产品的出现。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两河流域)
黄河流域
尼罗河谷地
印度河流域
中美洲
原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为城 共市同提特供征大:量都农位副于产中品低纬度地区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
、社会分工促进了集市的形成和发展
2. 下列关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的叙述,
正确的是( B、C )。
A.大量发展中国家出现了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现象 B.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主要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
市移动 C. 当代人口城市化的发展主流,已从发达国家转移
到了发展中国家 D.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差别不大,都很低
居住问题:住房紧张,外来流动人口居住条件恶化
社会问题: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课件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课件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标题
01
城市的功能和结构
04
城市的概念和起源
02
城市的经济发展
05
城市的发展历程
03
城市的社会文化
06
添加章节标题
城市的概念和起 源
城市的概念
城市是人类社会活动 的中心,是政治、经 济、文化、科技等各 方面的集中体现。
城市是社会分工和 劳动分工的产物, 是社会生产力发展 的结果。
贸易活动:城市的贸易 活动包括进出口贸易、 国内贸易等,是城市经 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商业设施:城市的商业 设施包括商场、超市、 购物中心等,是城市经 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贸易政策:城市的贸 易政策包括关税、贸 易壁垒等,对城市经 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城市的人才引进和科技创新
人才引进:吸引高素质人才,提高城市竞争力 科技创新:推动科技研发,促进产业升级 政策支持:政府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创新创业 教育投入:加大教育投入,培养创新型人才
医疗体系:包括医院、诊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为城市居民提供医疗服务
教育与医疗资源的分布:城市中心区教育资源丰富,医疗资源分布相对均衡
教育与医疗政策的影响:政府对教育与医疗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对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产生重 要影响
城市的艺术和文化活动
艺术展览:展示城市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历史背景 文化节庆:庆祝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如春节、中秋节等 音乐会和戏剧表演:展示城市的音乐和戏剧文化 电影和电视制作:展示城市的电影和电视文化,如好莱坞、宝莱坞等
城市是社会交往和 信息交流的场所, 是社会关系的集中 体现。
城市是社会文化 的载体,是社会 文明的象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城市的起源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农村--以第一产业为主 城市--以第二、三产业为主
城市的定义:
城市:具有一定规模的人类聚居区,其居民大多 从事非农活动,它通常是一定地域范围的政治、 经济、文化中心。
二、城市的产生
1.居民点的形成
6000-7000年前,人类社会的第一次社会大 分工,居民点形成。
(第一次劳动大分工) 游猎、渔牧生活(原始群落)———农业(固定的居民点) 畜牧业
空气、垃圾、污水、噪音、电磁波
住宅密度过高,舒适性差
堵塞、停车、事故 地震、火灾、洪水 就业、刑事犯罪
五、中国城市化道路
1.中国城市化的背景 2.中国城市化现有模式
1.中国城市化的背景
A.重工业单兵突进的工业模式 B. 逆城市化的工业化道路
(a)以非农化代替城市化 (b)城市的数量与质量问题一直未很好的解决
防卫是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旧石器时代居民点
新石器时代居民点
陕西临潼姜寨遗址
2.城市的形成
“日中为市,各易而退,各得其所”
城市是生产资料私的产物,它导致了原始社会生产关 系的逐渐解体,出现了阶级分化。城市是生产发展和人类 社会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它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 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出现。
—《淮南子•原道训》
(2)交通方便(与乡村、其他城市的联系)
自京师东西南北,历山川,经君国,诸殷富大都,无非街衢五 通,商贾之所凑,万物之所殖也。 —西汉《盐铁论》载桑弘羊言
(3)环境容量(用地、人口)
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必参相得。 —《礼记•王制》
(4)良好的生存环境(水、食物、能源等)
卡洪城(KAHUN)BC.1900年
1999年,1.6万建制镇平均人口3000人,非农人口1000人

第1章_城市概说(2015-3-10 18.41.46)

第1章_城市概说(2015-3-10 18.41.46)


4、经济学:强调城市经济活动的特征,认
为城市是各种经济活动因素在地理上大规模集 中的结果。

5、政治学:城市不仅是市场中心的所在地
和有法律规范的地域,更是不同团体确定政治 关系的制度化共同体。
本书对“城市”的界定

城市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 一个非农业人口占绝对多数的行政区域。
(二)城市的特征
现代城市




现代城市是具有高经济效率、高管理水平、高 质量环境的城市。 特点:第一、城市发展呈现多样化,城市职能 从综合性到专业性,出现了大批的科学城、大 学城、旅游城。 第二、城市成为人类的主要聚居区。 第三、城市成为第三产业的中心。

第二节 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概念和衡量指标 二、城市化的形态和决定因素 三、城市化的基本规律 四、中国的城镇化
四、中国的城镇化
新中国成立后,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1、城市的恢复和城市化启动时间(1949-1957) 2、城市化的剧烈波动发展时期(1958-1965) 3、城市化徘徊停滞时期(1966-1978) 4、城市化稳步发展时期(1979-2000) 5、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2000年以来)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原则
第一、实现社会生产总过程四个基本环节的平衡 第二、实现物的生产与人的生产平衡 第三、实现社会生产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第四、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 设的协调发展 第五、实现城市各类结构之间的协调发展 第六、有利于充分发挥城市的主要功能和多种功 能
二、城市功能 1.城市功能的定义 城市功能也称城市职能,是由城市的各种结构 性因素决定的城市的机能或能力,是在一定区 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活动中所 具有别的能力和所起的作用,具有整体性、结 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的特征。

01第一章城市的形成发展与城市化

01第一章城市的形成发展与城市化
城市化的发展动力
由于工业化引起的社会大变革
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产关系的变革,大机器生产集中了相当 数量的产业工人,打破了封建社会中封闭式的生产方式。
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地位的增强,使之取代了封建庄园或城堡 的中心地位。
2020/5/20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测绘工程系
11
国外近现代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化
16Biblioteka 五、我国城市的形成与发展1、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殷周时代的城市
商城(郑州)
周代的都城
周王城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 经涂九轨。左祖右庙,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 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
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
齐临淄(长5Km,宽4Km,七万人) 燕下都 赵邯郸
18
我国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近代城市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城市
由于帝国主义入侵形成的城市
几个帝国主义共同占领的城市——天津、上海 一个帝国主义独立占领的城市——青岛、哈尔滨、旅大、 广州
原来的封建城市的局部变化——北京、成都 由于交通或工业的发展形成的城市
由于交通发展形成的城市——郑州、石家庄 由于手工业、工业发展形城市——唐山、阳泉

特殊性质的城市 首都华盛顿 堪培拉
2020/5/20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测绘工程系
12
国外近现代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化
城市化的过程
产业革命出现将大量工人集中在一起的工厂 工厂附近形成生活居住区和生活服务设施集中村镇 村镇逐渐发展成为城市 交通、服务、基础设施等发达 聚集效应是城市越来越大
2020/5/20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测绘工程系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第一课时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第一课时

二. 城市化及其特点
1 城市化是什么? 2 当代世界城市化特点是什么?
1 城市化是什么?
人口如何变化?
表- 1980年以来江苏省城乡人口变化
年份
1980
1990
2000
城镇人口(万人)
901.78 1458.94 3040.81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15.2
21.6
41.5
乡村人口(万人)
5036.41 5307.96 4286.43
乡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84.8
78.5
58.5
2010 4767.63
60.6 3101.71
39.4
土地利用如何变化?
表二 1980年以来江苏省耕地面积变化(千公顷)
年份
1980
1990
2000
年内减少
15.27
8.78
21.15
国家基建占地
10.73
4.63
7.10
2010 54.13 28.06
1960
114
62
52
1980
222
103
119
2000
408
129
279
总结世界特大城市的发展趋势.
2 当代世界城市化特点是什么?
特点一
特点二
特点三
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城市演变过程
城市
郊区
世界六大城市带的分布
指出随城世着市界城在六市空大数间城量地市的域带增 上加 的和 分城 布市 发规 生模 了扩 什大 么, 变化
城市发展阶段 经济基础
城市数量 城市规模 城市功能
工业革命前

001城市的形成发展与城市化

001城市的形成发展与城市化

001城市的形成发展与城市化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和集中体现,它代表着人类社会进步和现代化的程度。

随着历史的演进和人口的增长,城市的形成、发展和城市化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

本文将从城市的形成、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过程以及城市化的影响这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城市的形成是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产物。

在原始社会,人们多以部落、氏族等小型集体形式生活,没有形成明确的分工和政治中心。

随着农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人口增加,出现了分工和交换,并逐渐形成了城市。

城市的形成是人类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结果,代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其次,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经济因素是城市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城市作为交换和分工的中心,具有集中资本和人力资源的优势,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同时,政治、文化、科技等因素也对城市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政治因素如社会秩序、政策支持等可以稳定城市的发展,文化因素如城市的历史、文化氛围等可以吸引人才和资源,科技因素如交通和通信等可以提高城市的效率和竞争力。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使城市得以不断发展壮大。

第三,城市化是城市发展的一个阶段,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流动的过程。

城市化使得城市中的人口比例增加,农村中的人口比例减少。

城市化的过程受到城市发展、经济发展、人口流动等因素的影响。

城市化会带来城市经济的繁荣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机会,其中包括更好的教育、医疗和就业机会等。

但城市化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住房紧张、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因此,城市化的过程需要政府的规划和管理,以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最后,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城市化使城市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同时,城市化也带来了城市资源的集中和不平衡,使得城乡差距变大。

城市对资源的需求也导致环境破坏和生态平衡的失衡。

因此,城市化需要政府的引导,使城市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经济繁荣的基础上保护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特点:
城市发展不合理
(1) 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主要是 因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以及人口增长过快,农村 劳动力过剩等原因造成的。这与经济发展不相适 应。 (2)少数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 大中小城市比例不合理,人口聚集于少数大城市。 例如,墨西哥城的人口占墨西哥总人口16.8%。 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人口占阿根廷总人口的30%。
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
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起步早 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工业 化是近代城市化迅猛发展的根本动力。 工业化扩大了人们利用自然资源的深度和广度, 出现了一大批新的工矿城市。工业化促进农业生 产率的提高,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为城市提 供后备劳动力,从而使城市人口进一步增加。
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城市化水平高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在1925年前后达到高潮。到 了70年代,发达国家的人口比重,一般都达到 70%。 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原因: ①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②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逆城市化
(1)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衰退,而是城市化扩展的 一种新形式,它是建立在城乡差别近于消失,形成一 体化基础上。乡村、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再加上优 越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久在城市中心面对混浊空气、 噪音的大城市居民,从而导致了逆城市化现象。 (2)目前在一些西方大城市,还出现了城市中心区人 口向郊区移动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大城市中心区环 境恶化、地价上涨等。 主要有三种方式: ① 郊区城市化,即城市中心区 的人口、工业、资金和技术向郊区分散,使城市区域 不断扩大;②在大城市周围建设新城和卫星城; ③人口“钟摆式”的移动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城市的产生、发展及城市化
教学目标:
1、掌握城市的内涵,了解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2、了解城市化问题。
教学内容:
1、城市的含义 2、城市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3、了解城市化内涵及中国的城市化
上海浦东图片(陆家嘴)
深圳
美国纽约
广州严重堵车
一、城市的内涵 (一)“城”“市”的字面意义解读: “城”:《说文解字》讲:城,以盛民也。 《古今注》: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防 御是“城”的首要功能。 “市”:《说文解字》讲:市,买卖所也。 侧重交易的功能。
九、城市化进程中的误区 1、房价泡沫 2、人为构市 3、全能城市
1842—1912年,租界区繁荣,市民区萧条 1912—1949年,军阀统治,国民政府腐败,内忧外患, 工业薄弱,城市化水平低下。(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全 国城镇人口5765万,城市化水平为10.6%)
2、1949—1957年的城市化正常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恢复经济,发展沿海老工业基地。1953— 1957年“一五”期间,大型工业项目建设,尤其是苏联援助, 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1957年全国城镇人口9949万,城市 化水平15.4%,8年间,城市数量从135到178个)
三、划分城市和农村的标准 1、根据人口密度: 日本:4000人/Km2 【补充知识】
中日面积比较:国土37.7万平方公里,比云南小点,是中国 的1/25; 人口总量比较:日本人口1.3亿,是我国1/10。 人均GDP比较:2007年中国为1700美元,其中上海的人均GDP 接近10000美元,日本的人均GDP则将近40000 美元。 人均住房面积:93年日本人均31平米;93年中国15平米,98 年19平米
五、城市化的含义 城市化是指在一个国家或社会中人口由乡村向 城市转移,从而造成农村中具有城市特质的城镇增 加,引起城市数量增加和城市规模扩大以及城市经 济社会化、现代化和集约化程度提高的过程。
六、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 1、人口指标 2、土地指标 3、产业结构指标 4、软性指标(生活方式、价值观)(生态、医疗卫 生、文化教育、娱乐、公共基础设施等)
4、1966—1978年的城市化严重停滞阶段 高层政治决策失误,“文化大革命”、 “阶级斗争为纲”、上山下乡,城市人口分 散到农村。工业为国防服务,重工业迁到京 广线以西,分散隐蔽到山区,大型工业分散 到川、贵、陕、甘、云、蒙等地,城市基础 设施不足。十几年间,城市化水平徘徊在 17.5%,甚至负增长。
3、郊区城市化 就业岗位和服务业从大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和分散 化的过程。 1950年美国68%人口在城市;1980年,58%人口住在 郊区。 4、逆城市化 人口从大城市向小城镇或者农村转移。 交通通信的发达;城市的拥挤和快节奏;工业成本 的提升;富裕者的享受。
八、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1、1842—1949年的城市化畸形萌发阶段
3、1958—1965年的城市化大起大落阶段 (1)1958-1960: 1958年开始,错误估计形势, “赶英超美”“大跃进”运动,过分强调重工业, “以钢为纲”。1960年,重工业达到66.6%。1959年 城市化水平为15.4%,1960年为19.8%,城市人口年 均增长9.5%。全国新设城市33座。(如四川攀枝花) 浮夸风流行 (2)1961-1965:城市化的调整滑坡阶段。 三 年自然灾害,农村经济雪上加霜,粮食减产。行政 手段压缩城市规模。上山下乡。全国城市数从208减 到167个。公安部制定《户口迁移政策规定》,严格 控制农村进城市人口。
七、城市化的表现形态 1、过度城市化 城市化超过工业化水平,乡村人口盲目涌向城市。 (墨西哥、巴西、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等都出现过) 1970年,墨西哥城940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30% 1990年,2020万,占31.5% 孟加拉首都达卡同年份占29.6%和35% 1990年巴西城市化水平75%,制造业就业人口为15% 2、低度城市化 政策选择的结果(中国、苏联、东欧等都出现过) 中国主要由于户籍制度的壁垒,阻止农民进城落户。
1970年世界十大城市 1、纽约 1620万人 2、东京 1490万人 3、上海 1120万人 4、墨西哥城940万人 5、伦敦860万人 6、布宜诺斯艾里斯840万人 7、洛杉矶840万人 8、巴黎830万人 9、北京810万人 10、圣保罗810万人
1990年世界十大城市 1、墨西哥城2020万人 2、东京1810万 3、圣保罗1740万 4、纽约1620 5、上海1340 6、洛衫孟买1220万 10、汉城1100万人
5、改革开放以来的健康发展阶段
纠“左”,“经济建设为中心”。农村联产承 包责任制,解放农村生产力,为城市提供资源、市 场、劳动力。知青返城。1980年城市化水平19.4%, 1984年为23.01% 1984年国家允许农民自带口粮进城务工经商落 户。身份证制度实施。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市场经济目标确定。 1999年底,全国城市668个,城市化水平30%,2003 年达到39%。预计2020年50%,2050年70%。
(二)现代城市的研究 1、地理学:交通便利;一定面积;建筑密集 2、生态学:人类和自然进行能量交换最激烈地区 3、经济学:经济中心 4、社会学:非农业人口聚集地方 定义:城市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非农业人口占绝对多数的行政区域。(教材17页)
二、城市的特征 1、城市的高度聚集性(包括人口、资金、技术、建 筑、文化等物质或非物质的内容) 2、城市的复杂性 (经济要发展,政治要稳定,社会要和谐) 3、城市人口及文化构成的异质性 (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度,不同的民俗风情) 4、城市管理职能的区域中心性 5、人际关系以业缘为主,人际交往感情色彩淡漠。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190人/km2 国土760万平方公里;人口1830万,
2、根据人口规模 美国:2500人以上 联合国:20000人以上 大部分:2000—20000之间 3、行政划分法 (政治、历史、经济等因素) 4、职业界定法(农业与非农业)(前苏联,70%)
四、城市的形成及发展 1、形成阶段(6000年前;尼罗河、两河、印度河、 黄河流域出现。畜牧业与农业分离;手工业与农业 分离;商业与农业手工业分离) 2、原始城市(罗马、雅典等) 封建城市(长安汴京;威尼斯,佛罗伦萨) 近代城市(资产阶级革命到1900年;发展迅速, 问题颇多) 现代城市(二战后至今) 100万人口的城市:1800年只有北京,1850年到3个, 1875年6个,1900年16个,1925年31个。 200万人口城市1990年94个。 800万人口城市:1950年2个,纽约和伦敦;2000年 28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