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2.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2.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课件 (鲁教版必修2)
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
9.30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 ) A.大幅提高 B.略有提高
C
C.没有变化 D.略有下降
3、当代世界城市化的新特点
①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②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距加大。
探究4:读图2-1-4,分析城市化的三 个发展阶段与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 判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前所处 的阶段?
1949年用地
1990年用地
上海城市人口的增加
54万
1911年人口
538万
1949年人口
1324万
1990年人口
城市化水平(%)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城市人口(亿)
57.4 51.8 46.6 44.88 42.6 39.6 37.1 36.23 34.2 29.2 28.54 22.34 17.64 13.71 10.32 7.34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10 2020
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 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
读“某地区1950~1980年人口增长模式图”
B)
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
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 9.30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 )
C
A.大幅提高
B.略有提高
C.没有变化 D.略有下降
四、知识梳、归纳总结
四个表现:
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城市化
主要标志:
达标训练、巩固提升
B组题
7.下图表示甲、乙两类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图 下列关于两类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发展中国家 B.乙图表示发达国家 C.目前,甲类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于乙类国家 D.目前,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乙类国家
高中地理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教学课件
第一节 城市发展 与城市化
202X CIICK HERE TO ADD A TITLE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城市的起源过程
一.城市的起源条件
○ 生产力发展 ○ 社会分工 ○ 社会组织出现
美
索
不
达 米 亚 尼平 罗原 河
印 度 河 谷 地
谷
地
黄河-长江中下游平原
中美洲
2.城市的起源过程
小结
起源条件 概念
城市 城市发展
城市化
当代城市化发展的特点
形成过程 表现及标志
大河中下游冲积平原
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 气候适宜 水源充足 交通便利
城市
规模扩大
集市 社会组织 出现
商品交换
农业生产力发 展
剩余产品 社会分工
3.城市的发展
阶段
农业
产业革命前
大机器 产业革命到工二战业
二战后第三产业
社数会量经 础少济,基规模小城市,功发能展的单特一点, 政治中心
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 扩展,经济中心
所处阶段 目前速度 发展水平
成熟 缓慢甚 阶段 至停滞
高
70﹪ 以上
城市化 水平
发展 趋势
郊区城市化 和逆城市化
加速 阶段
加速
低
乡村移向 约40﹪ 城市
读图思考:建国后我国城市化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趋势 ?试讨论并解释原因。 (提示:分时期描述变化趋势,从我国各时期的经济发展政策和经济发展 状况
来分析)
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功能 齐全,出现专业化城市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用地规模扩
展
)
思考:20世纪50年代历来,北京城市用地规模发生了哪些变化? 原因是什么 ?
地理高一必修2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
地理高一必修2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城市化是我国现在的进程,城市是我们每个人都热衷的地方,了解相关知识有助于我们了解城市知识。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地理必修二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您。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城市形态城市形态团块状组团状条带状或放射状影响因素市中心吸引作用平原地区城市用地限制或河流阻隔、规划控制等山地、河流阻隔沿交通线分布或受地形限制河谷地区地域形态各组成部分比较集中,连成一片城市由几片组成,每篇就近组织各自的生产生活,各片互不相连城市地域沿主要交通干线或地形区延伸主要优点便于集中设置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各种设施利用率高,方便生活,便于管理,节省投资便于城市扩大规模,有利于保护城市环境城市各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主要缺点易造成城市污染用地分散,各片联系不方便,市政建设投资大城市交通主要集中于一方向,且运距长城市举成都、合肥、华盛顿重庆、上海浦东新区洛阳、西宁、宜昌、兰州、延安例二、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是指对城市土地资源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如绿化用地、交通用地。
城市地域结构是指在经济、社会、历史和政策等因素作用下,城市功能分区在空间上的分布于组合。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是指城市中各种经济活动之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所形成的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行政区、文化区。
1、功能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
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40-60%)。
2、划分: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和仓储区、风景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
3、中心商务区(纽约的CBD——曼哈顿)特征:①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②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大③建筑物高大稠密④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中均存在)三种基本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功能分区形态特征位置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分区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工业区集聚成片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域沿主要交通干线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住宅区占地面积大,是城市主要功能分区,建筑质量上,高级于低级住宅分化;位置上,高级于低级住宅分区背向发展高级城市外缘与高地、文化区联系、环境优美低级内城与低地、工业化后出现分化工业区联系卫生防护带不同于绿化带,还可以是空地、河流,以及消防车库和仓库等。
第二章 城市的产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2. 影响城市化进程的因素 (1)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其城市化水平呈正相关 的关系。
(2)社会文化条件
城市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动力。 社会体制的作用。
2.2.3 城市化的阶段与形态 1.城市化的发展阶段
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把城市化的进程分为三个阶段: 城市化水平低于30% 初期阶段 30%—70% 中期阶段 高于70% 后期阶段 三个阶段在发展速度上呈现出由慢到快、再由快到 慢的“S”形曲线状态。
世界主要的城市群
(3)近代城市阶段
近代城市发展的背景是资本主义社会。 城市的数量迅速增加,规模急剧膨胀;城市功能 多样化,城市布局结构出现巨变,渐趋合理,出 现了工业区、商业区和居住区等的划分;城市中 社会意识形态以及各类文化日益冲突;同时,城 市中社会问题与环境问题逐渐突出。 代表城市:曼彻斯特、芝加哥
(4)现代城市阶段 1)城市日益成为人类居住活动中心和经济发 展中心。 2)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 内部出现了区域分工。 3)城市问题更加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 续发展成为世界所有城市面临的共同问题。 代表城市:纽约、伦敦、东京
2.3 我国的城市化与城市群
2.3.1 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
1.城市化的发展历程 (1) 1949-1957年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
8年间每年增加城市人口523万,年均增长率7%,城市化水 平由10.64%上升到15.39%,建制城市数量增加到176个。
(2) 1958-1960年过度城市化阶段
三年间,全国城市劳动力增加了2914万,城市化水平从 1957年的15.39%猛增到1960年的19.75%。新城市迅速增长, 1961年底达到208个,4年增加城市化的进程迅速而持续。 (2)城市化发展主流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 移。 (3)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 (4)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城市人口增长速 度开始减缓。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城市化不仅仅是城市人口的增加,更是一个涵盖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过程。
在城市化的背后,城市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城市化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城市化和城市发展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概念。
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的过程,是人口聚居在城市中的比例提高;而城市发展则是指城市在规模、人口、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不断增长和完善。
城市化推动了城市发展,城市发展又反过来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首先,城市化催生了城市发展。
随着农民工人口进城,城市的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
大量的劳动力参与到城市的建设和产业发展中,加速了城市经济的增长。
同时,城市化还促进了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的提升,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其次,城市发展促进了城市化的推进。
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吸引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城市的发展还提供了更好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增加了城市的吸引力。
这些因素共同促使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二、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城市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政策环境、经济条件、社会文化等方面。
首先,政策环境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的规划和政策对城市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政府需要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引导城市发展方向,同时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提升城市的软硬件条件。
政府还需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城市产业布局,促进城市产业的升级与创新。
其次,经济条件影响着城市的发展。
城市的经济环境对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有重要影响。
经济发达的城市通常具有较高的就业率和较高的生活水平,这会吸引更多的人口涌入。
经济条件还会影响城市的投资环境和产业结构,进一步推动城市的发展。
再次,社会文化因素也对城市发展产生影响。
B2-2-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 程和特点。
3.运用有关资料,解释城市化对地 理环境的影响。
●什么是城市?
☆城市是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 的地方,是区别于乡村的高级聚落。 包括城和镇。按人口规模分为特大城 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
☆工业革命后:发展迅速,数量增加, 规模扩大,功能扩展,成为地区政治、 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二战以后:发展迅猛,出现特大城 市、城市群和城市带。还出现科学城、 大学城、旅游城市等专业化城市。
●什么是城市化?
☆城市化是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 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 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城市化的表现有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 市数量增多、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环境问题 --污染严重,地面下沉
①由于城市人口密集、工厂和汽车等产生 余热较多,导致城市温度高于郊区,这种 现象称为“城市热岛效应”。 ②由于城市热岛所产生的局地气流辐合上 升,尘埃杂质提供了凝结核,城市降水比 郊区略多。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环境问题 --污染严重,地面下沉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 的产物:农业发展,社会分工,社会 组织出现。
●城市的起源
两河流域 黄河流域
墨西哥高原
尼罗河谷地 印度河流域
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都是人类文明的 发祥地,多位于河流中下游的平原上, 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 灌溉便利,农业发达。
●城市的发展
☆工业革命前:发展缓慢,数量少, 规模小,功能单一,消费型。
●当今世界城市化的特点
2.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必修二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必修二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必修二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城市的起源及城市的发展历程(2)理解城市化的标志,分析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3)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能力目标:通过对教材图表信息的分析,初步学习运用地理图表来获取和表达地理知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等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2)通过“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正确的评价和分析问题的态度和方法(如:实事求是、辨证法、理论联系实际等)(3)坚持人地关系理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学习重点:城市化及其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习难点:城市化及其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习过程:(新课导入)俗话说: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自从自然孕育了我们人类以来,人类就有一个共同的特性:人们总喜欢群居在一起,直到现在,这一特性仍未改变。
人类聚居的地方,无外乎两种,要不就在农村(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村庄),要不就在城市。
我想了解一下,我们班的同学是农村的多,还是城市同学的多呢那么,那么到底是居住在农村好呢,还是在城市好呢(讨论后,点人教版教材图片T2,小结:这就是城乡人口迁移方向的原因。
)(过渡)除了以上优点以外,与村庄相比,城市还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呢请看世界着名大城市的图片:两幅纽约照片,得出结论:与农村相比,城市规模较大,高楼大厦很多;两幅上海图片,直接结论:人口集中,商业发达。
下面就让我们进一步来认识我们大多数同学都向往的——城市一、城市的起源和发展阅读:“城市的起源和发展”部分的内容思考:1.城市怎样形成(或者说形成的条件)2.纵观历史,城市的发展大体经历那几个阶段各有何特点回答:1.城市的起源(1)条件: a.生产力的发展:_________的出现b.社会分工:________和农业分离,______出现c.社会组织机构出现(2)起源地:(图2-1-2)2.城市的发展?二、城市化及其特点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回答:什么叫城市化城市化的标志城市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评价: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许多农民买户口的现象梳理知识体系:1.城市化:a.概念:b.标志:(图2-1-1)c.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是————的必然结果,二者必须相适应学生交流:阅读图(2-1-4、2-1-5、2-1-6)同桌分享:你从图中获取了那些有关城市化特点的信息点拨:2.城市化的特点:a.进程:b.数量和规模:c.差异: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阅读:“活动”要求探究|:城市化过程中所带来的问题,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你的看法和建议,让大家共同参谋参谋.(多鼓励)点拨: (1)对乡村:耕地、水资源等(2)对城市:交通、住房、就业、社会秩序等拓展:看着学校前面这轰轰烈烈的场景,你有什么感想【总结与思想启迪】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合理有序的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也是国家实施节约用地.合理用地.保护耕地的有效措施.我们在座的每一位一定要积极投身到引导和推动合理有序的城市化.促进祖国繁荣昌盛的大潮中去!【课堂巩固】1.城市形成的基本条件是(A,D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人口数量的增加C.人类居住环境的变化D.劳动分工促进城市的出现2.如果你是一个大城市的市长,那么你在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A )A.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转移部分人口,吸纳高素质人才B.建立立体交通道路系统,增加私人汽车数量C.将对环境有污染的工厂一律清除出本市区以外,加强园林绿地建设D.控制人口增长,规划建设大量高档次住宅,建设高大稠密的住宅楼3.某城镇最小风频风向为西南,计划在这里建一座化工厂,从减少烟尘废气污染角度考虑,比较合理的布局是()A.建在城镇的西北郊B.建在城镇的东北郊C.建在城镇的西南郊D.建在城内4.读“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周报”解答:(1)在经济特区中,空气质量最好的是___________,直辖市中,空气质量最差的是__________.(2)北方城市中空气质量最差的是__________,其首要污染物产生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南方城市中空气质量最差的是__________,其首要污染物产生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3)与其他直辖市相比,表中数据表明上海空气质量良好,为进一步改善城市大气环境,可采取的相应措施有( )(不定项)A.植树种草,大力发展城市绿化B.优化道路设计,保持车辆通畅C.整治苏州河,减少污水排放D.实行垃圾分类,化废为宝综合利用E.市区禁止汽车鸣号,控制噪音F.使用无铅汽油,逐步淘汰燃油助动车G..市郊农村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H.加强环境管理,公布空气质量日报?。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PPT
2 . 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知识窗)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第8页/共21页
3.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国家类型
所处阶 段
发展 城市人口 水平 比重
结果
发达国家 成熟阶
段
发展中国 家 加速阶段
高
大
低
小
第9页/共21页
出现郊区化 和逆城市化
城市发展快, 城市问题突 出
例证1 (p25)
下图为三个城市圈20世纪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示意图,
A.建筑物占地面积增加
B.南北部道路密度差异加
大
C.商业区向城区中心集第中19页/共D2.1页空间形态没有发生变化
练习3 (p28)
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 答(1)~(2)题。
(1)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 )。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第18页/共21页
例证3 (p28)
下图为中国某平原城市城区7月地表平均温度分布图。读图 回答(1)~(2)题。
(1)该城区地表温度的 ( )。
A.高低变化与地表起伏呈正相关
பைடு நூலகம்
B.高值区变化是气候变暖的结果
C.低值区是河流或绿地影响的结果
D.差异可导致地面风从城区吹向郊区
(2)据图可以推断,从1982年到2004年该城区 ( )。
人口迁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化过程,下列推断正
确的是
()
A.乙城市圈6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 B.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慢、水平低 C.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 D.90年代,与丙城市圈相比,甲城市圈城市化速度快、水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城市化是指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并在城市中形成大规模的城市化社会的现象。
与城市化相关的是城市发展,这是随着城市化过程而不断推进的过程,它包含了城市的经济、文化、教育、环境等多个方面。
城市化和城市发展是一对紧密关联的概念,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化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市化和城市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不是简单地将农村居民迁移到城市中,也不仅仅是城市化速度的问题。
城市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城市化发展的推进,城市经济的规模日益扩大,城市中的人口和资金流动量也逐渐增加。
同时,城市的文化、教育、卫生、娱乐、艺术等公共设施也更加完善,城市的生活环境和服务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规划和发展尤为重要。
城市的规划和发展需要考虑到人口、经济和社会的各个方面。
城市规划的核心是合理的土地利用。
由于城市需要的土地和资源有限,所以要进行严格的土地利用计划。
城市需要的土地包括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公共用地等。
不同类型的土地应该有不同的用途和分配方式。
例如,居住区需要靠近工作、购物和教育等基础设施,但同时需要与娱乐和文化设施保持一定距离。
有合理的土地利用计划,可以在城市规划中实现精细管理,确保城市的发展更为有序和合理。
此外,城市规划还应该关注交通、环境、公共设施等问题。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之一,它影响了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
城市规划还认为保护自然环境,并合理使用城市的公共资源十分重要。
在城市规划中加入民众参与的手段,可以使城市规划更加持久,更容易被社会认可和支持。
城市规划需要支撑着城市的面貌,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城市文化和历史遗产。
在城市化和城市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关注城市经济的发展。
城市经济发展可以分为制造业、服务业和新兴产业。
制造业是城市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和税收,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
服务业是城市经济的另一个有利的组成部分,它包括餐饮、旅游、物流、金融等方面,可通过大规模服务产业推动城市发展。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课件
城市发展和城市化临沭一中李宝静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城市的起源及城市的发展历程
(2)理解城市化的标志,分析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3)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教材图表信息的分析,初步学习运用地理
图表来获取和表达地理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正确的评价和分析问题的态度和方法
城市化及其特点1、城市化的概念:
农业人口→ 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 城市地区农业活动→ 非农业活动人口城市化
地域城市化
生产活动城市化
∴城市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2)大城市数量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加大
90
80
70
6050
40
3020
10城市人口比重%
时间
缓慢发展阶段
加速阶段
成熟阶段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三阶段
我国:43.9%
全球夜晚灯光
1.说出图中灯光最亮的三个区域。
结合课本中图2-1-5说明其原因。
2.说出灯光明亮的主要区域与灯光暗淡的大洲城市化水平的差异。
郊区城
市化逆城市
化发达国家出现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现象
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主要表现
为乡村人口向城市移动
发展
中国
家的
城乡
移民
城市交通问题城市环境问题
城市住宅问题城市社会问题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
对
地
理
环境
的
影
响
概念表现标志特点有利影响不利影响。
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主要讲的是城市与城市化,你都理解那些知识点点了吗?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城市形态的概念:城市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态。
2、城市形态的类型:团块状条带状组团状分布地区平原地区沿铁路或河流、谷地等被迫延伸地形崎岖不平的丘陵山地举例我国的成都、合肥,美国的华盛顿兰州、洛阳、西宁、宜昌重庆3、城市土地利用的集聚效应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会导致同一种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
4、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5、功能区比较占用城市土地面积区位特点功能区特点住宅区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占40%~60%)低价较低,污染较少出现了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的分化;两者背向发展商业区占用土地相对较少呈点状或条带状分布,常位于交通便捷的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经济活动频繁;建筑物高达稠密工业区一个城市通常有一个或多个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专业化程度高,集聚性强,市区内部工业区相互聚集,形成成片的工业区6、城市地域结构模式:[记忆]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7、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
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
[理解记忆]8、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理解]9、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记忆](1) 收入的高低,导致住宅区的分化(2) 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3) 种族或宗教团体(唐人街等)(4) 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10、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理解]早期: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一定规模后: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讲义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讲义一、城市发展的历程城市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从最初的简单聚居地到如今的现代化大都市,城市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
在古代,城市主要是作为政治和宗教中心而存在。
例如,古埃及的孟菲斯和底比斯,它们是法老统治的核心区域,拥有宏伟的宫殿和神庙。
古希腊的雅典则以其民主政治和丰富的文化而闻名,成为了当时欧洲文明的重要中心。
随着贸易的兴起,中世纪的欧洲出现了许多商业城市。
如意大利的威尼斯和佛罗伦萨,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商业活动,积累了巨大的财富,并在艺术和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工业革命的到来彻底改变了城市的面貌。
工厂的建立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英国的曼彻斯特和伯明翰等城市成为了工业革命的重要据点,工厂烟囱林立,铁路交通繁忙。
进入 20 世纪,城市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一些城市成为了金融中心,如纽约和伦敦;一些城市则以科技创新为特色,如旧金山的硅谷。
同时,城市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高。
二、城市化的概念与特征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日益复杂的过程。
城市化的主要特征包括:人口的集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产业结构的转变,从以农业为主转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城市建设用地不断扩张;社会文化的变迁,城市文化逐渐成为主流。
三、城市化的驱动力城市化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驱动。
经济因素是推动城市化的核心力量。
工业化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人们前往城市工作。
服务业的发展也需要依托城市的人口聚集和市场需求。
社会因素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城市能够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吸引人们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而迁移到城市。
政策因素对城市化的进程也产生影响。
政府的城市规划、土地政策、户籍制度等都会引导人口和资源的流动。
技术进步也是城市化的重要推动力。
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城市的辐射范围扩大,加强了城市与周边地区的联系。
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城市风光——上海
城市风光——上海
城市风光——上海
城市风光——上海
讨论:什么是城市?
1、人口高度集中 2、建筑物高大密集 3、工商业集中而发达 4、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 5、是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世界最早的城市诞生在哪儿?
为什么在这些地区兴起?城市兴起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立
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 产业革命后 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城乡差距逐
渐பைடு நூலகம்大
第二次世界 城市发展迅速,出现特大城市和大城市 大战以后 带及专业化城市
分析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地区的原 因?
两河流域
印度河流域 中国长江黄河流域
中美洲
埃及尼罗河流域
(水)沿河沿海地区灌溉便利 (气候)中低纬度气候温暖湿润 (地形)海拔较低的平原丘陵地区
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出现剩余农产品
农业生产的发展
产生商品生
产和交换
导致社会分工
集市
城市
城市起源的条件
农业生产的发展,出现剩余农产品(基本前提
手工业同农业的分工及商业的出现(促进城市 的形成)
阅读课本,填写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
时间
特点
18世纪产业 革命以前
城市数量少,规模较小,功能较单一, 多以政治职能为主,城市和乡村相对独
A尼罗河谷地 B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 C印度河谷地
D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E中美
北半球中低纬大江 大河中下游平原
丰富的水热条件,广阔的土地, 肥沃的土壤,便利的灌溉
上海城市用地和人口的变化
54万
1911年
538万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共52张PPT)
招商 引资
北票工业园区
四、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
(一)要有便捷的交通
原因:1、工业生产本身需要多种设 备和原材料,运费在生产成本中占 很大比重,就近沿公器、铁路、河 流等交通便捷的地方可降低成本。2、 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也要有方便的 联系。
(二)合理安排工业用地,减少 对生活居住区的污染
原则:
1、基本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 密集型行业如小型食品、轻纺、 服
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有着 各自的特点,而同一种土地利用方 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的需求往往是 相同的,这就会导致同一类活动在 城市空间上的集聚.把一些同类活 动集中在一个区域可以扩大影响、 提高知名度、获得规模效益 .
2、功能区
概念:城市中经济活动之间发生空间 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 高度聚集,就形成了功能区。
特点:没有明显界限、以某种功能 为主的多个实体,兼有其它 功能 。它是相对的而不是绝 对的.
提问:城市中一般常见 的功能区有那些?
住宅区、商业区、工 业区、行政区和文化 区等
1)住宅区 城市最广泛的一种土地利
用方式,占40%-60%。
从住宅区的建筑质量上和位置上,分析 住宅区的分化特点?
在建筑质量上出现了高级住 宅区和低级住宅区之分。高 级住宅区好一些,空间分布 合理一些、大一些,配套设 施完善一些。 在位置上,高级住宅区与低 级住宅区出现背向发展的状
(二)模式:
模式
同心圆 扇形
多核心
特点
成因
举例
城市形态集中紧 凑,功能区围绕市 中心呈同心圆状
功能区呈扇形或 楔形向外扩展
平原地形,经过不断 的侵入与迁移,呈同 心圆自核心向外扩展 而成。
交通,各功能区沿 交通线延伸。
高三复习课“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设计(鲁教版)
高三复习课“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设计(鲁教版)一、教材选择及分析《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是高中地理必修二的一部分,是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的一部分,该教材以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为主题,从城市的起源、发展和城市化过程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根据高考大纲的要求,城市化是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要对城市化的原因、影响及解决方法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城市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掌握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的规律,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城市化的定义及发展趋势。
(2)掌握城市化过程中的三个阶段。
(3)了解我国城市化的特点及趋势。
(4)掌握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的规律。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三、教学重难点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表、案例等情境来引入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的概念,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城市化的发展过程及其影响。
2. 问题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城市化的原因及影响。
3.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小组展示等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其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首先让学生观看关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视频,并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进而引入城市化的概念。
2. 概念解释介绍城市化的定义及发展趋势,让学生了解城市化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城市化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以及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我国城市化的特点及趋势,并要求各小组展示讨论结果,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热情。
5. 总结提问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巩固学习成果,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方法。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就我国城市化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撰写一篇短文。
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案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标解读1.运用资料说明城市起源的条件,城市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城市化的含义及衡量指标,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性。
3.运用有关文字和图表资料,分析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创设情境】展示两种聚落图片:【讨论】1.城市与乡村人们从事的职业有什么根本性的不同?2.你认为二者出现的时间有先后之分吗?试阐述理由。
●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①看教材P31~32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城市的起源与发展”;②看教材P32~35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城市化及其特点”;并完成[思考交流]1;③看教材P36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完成[思考交流]2。
→步骤1:老师提问,检查预习效果。
→步骤2: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问题导思]1、2、3。
→步骤3:教师通过[例1]和教材P35图2-1-7的解读,讲解知识“城市化及其特点”。
步骤8:完成[图表活动解读]中的[活动点拨]指导学生完成[课堂小结]进行知识的回顾和强化巩固,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步骤7: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中的5题,检查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情况。
←步骤6:教师通过[例2]的解读,讲解知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步骤5: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问题导思]1、2、3。
←步骤4: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中的1、2、3、4、6题,检查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情况。
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理解城市化的内涵。
2.根据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3.运用有关资料,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及其特点。
(重难点)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重难点)城市的起源与发展1.城市的起源(1)基本前提:剩余农产品的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⑴环境质量下降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垃圾污染等
①人口增多、汽车增加、交通阻塞、导
⑵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致时间和能源的严重浪费 ②住房缺少、质量低劣、房屋拥挤、出
现大量的贫民窟和棚户区
⑶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⑷其他问题:贫困、内城衰落、治安问题、老年人问题
原因: 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城市
城市化起步 城市化水平
发展中国家 晚
低
发达国家 早
高
速度 (目前)
快
慢
城市化表现(迁移方向)
乡村→城市 城市发展不合理
城市→郊区、城镇和乡村 (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总数超过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不合理的表现: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虚假 城市化);大城市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
29.5% 34.0% 40.8%
截止2014年底,中国100万人口以上的 城市已经达到了142个,1978年时只有 29个。其中,10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 有六个,世界上也就是25个,500万1000万的城市有10个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
当前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处于成熟阶段(三) 而发展中国家则一般处于加速阶段(二)
第二单元 城市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聚落
人类进行经济活动和生产活 动的聚居场所
乡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农业生产
城市
非农生产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1.城市的起源
第一次 采集渔猎
社会分工
第二次社会分工
定居农业
手工业者出现
洞居穴隐
乡村
城市起源的条件 ①剩余产品的出现 ②商业和集市的出现 ③社会组织的出现
集市
城市
郊区化与逆城市化
相同点
由于城市问题的产生而出现,出现在城市化过 程后期的现象
不同点
中心城区 城市郊区
乡村或小 城镇
郊区化
逆城市化
逆 城 市 化 现 象 : 大 城 市 郊 区 的 住 宅 区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有利影响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也是国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实
现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以及保护耕地的基本措施和有效途径。
环境意识淡薄
城市热岛
城市热岛通俗地讲就是城市化的发展,导致城市中的气温高于外围郊区的这 种现象。在等温线图上,城区则是一个明显的高温区,如同突出海面的岛屿, 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
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
1.城市下垫面特性的影响 2.城市大气污染 3.人工热源的影响
城市风
市中心温度较高,气流上升,郊区温度较低,气流下沉, 在同一水平面产生高低气压差,使得上空气流由市中心流 向郊区,在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市中心,这样就产生了 如图所示的环流圈。
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偏高,主要是因城市经济畸形 发展,以及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大批的农村人口 涌向城市等原因造成的。这样的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 应。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少数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 慢,人口聚集于少数大城市。例如,墨西哥城的人口占墨西哥 总人口的16.8%,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人口约占阿根廷总人口的 30%。
人口城市化 地域城市化 生产活动城市化
∴ 城市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二、城市化及其特点
2.城市化的表现
①城市人口增加 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数量增加 城市化的标志: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
二、城市化及其特点
3.当代城市化的特点
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20世纪70年代发展中国 家城市人口总数开始超过发达国家) 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根本原 因:社 会生产 力发展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1.城市的起源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两河流域)
黄河中下游平原(黄 河流域)
共同特征:
都位于中低纬度河流中下
印度河流域
游的平原地区
尼罗河这谷些地地区都在河(流三的角中洲下)游平原地区,由于肥沃的土壤
(三和角便洲利)的灌溉条件,十分适合农业的发展,为城市的形成
城市雨岛
市中心的雨量大于郊区的现象就叫做雨岛。
成因
1、热岛加剧空气上升; 2、城市空气混浊,有大量凝结核,增加云量: 3、城市空气湿度大,以利于成云制雨: 4、下垫面粗糙,阻碍降水天气系统的移动,延长降 雨持续时间。
与发展提供了条件。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2.世界城市发展阶段
时期
城市数量 规模
功能
城乡关系
18世纪工业革命前 少
小 单一政治职能为主 相对独立
工业革命后
增多 扩大 区域经济中心
差距加大
二战后
发展迅速,出现大城市和城市带及专业化城市
二、城市化及其特点
1.城市化
农业人口 农村地区 农业活动
城市人口 城市地区 非农业活动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
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及特征
发展阶段 城市化水平 主导产业
缓慢阶段 加速阶段 成熟阶段
25%-30%以 第一产业: 下,水平低 农业
30%-70%, 第二产业: 水平较高 工业
70%以上, 第三产业:
水平高
服务业
问题
发展趋势
现阶段出现的 国家或地区
较少
出现了劳动力过 剩、交通拥挤、 住房紧张、环境 恶化等问题
大城市中心区表 现出衰落的迹象
继续城市 化
出现了郊 区城市化
现象
出现逆城 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 家
发展中国 家
发达国家
世界100万人口以上城市(特大城市)
年份
1960 1980 2000
特大城 市数量
114 222 408
特大城市人口占 城市总人口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