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个人所得税抵扣项的分析与研究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探析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探析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是指在税前扣除税后收入的一系列支出和捐赠,旨在促进个人消费、支持社会公益和鼓励人们提高自身素质。
这些支出和捐赠涉及医疗保健、子女教育、住房贷款利息、赡养老年人、继续教育、房租、扶贫捐赠等方面。
首先,医疗保险、大病医疗、商业健康保险等医疗费用支出可以享受专项附加扣除。
在保障个人健康和预防疾病方面,个人所得税的专项附加扣除为个人减轻了压力,提高了健康保障水平。
其次,教育方面的支出也可以享受此项扣除,包括子女教育、成人继续教育。
学习是提升个人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方式,因此国家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了多重优惠政策,鼓励人们在此方面投入。
此外,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等住房方面的支出也可以享受专项附加扣除。
住房是每个人最基本的生活需要,政策支持出现在这一方面也是必要的。
支持个人购买住房、改善住房条件,有助于增强个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
还有,赡养老年人和扶贫捐赠也可以享受专项附加扣除。
这两个方面的支持是鼓励人们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推动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综上,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是一项有益的税收政策,对促进人们的消费、增强社会公益、培养人们的自我发展有积极作用。
此项政策的出现,不仅便利了个人的生活,也有助于提升国家的整体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
新个税改革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个税改革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新个税改革的实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纳税人的负担,但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以确保新个税改革的顺利实施和公平公正。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新个税改革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 个税起征点过低新的个税改革中,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被提高到5000元,虽然相比原来有所提高,但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们来说,5000元并不算太高,尤其是在一线城市,5000元很容易就被基本生活开支所消耗,导致实际收入不断被压缩。
2. 税率结构复杂新个税改革中,税率结构相对复杂,包括起征扣除、超额累进税率、综合所得税率等多种税率。
这就使得个税计算变得较为复杂,不利于纳税人的申报和缴纳。
3. 扣除标准不够明确新的个税改革中,对一些可以扣除的项目标准并不够明确,例如子女教育支出、赡养老人支出等,并且在不同地区也存在差异,这就使得纳税人在申报时容易产生疑问和争议。
4. 税收管理难度加大新的个税改革带来了一系列变化,税局需要更新相关计算软件和数据,重新培训工作人员,这就意味着税收管理的难度增加,可能会影响个税的征管。
二、对策研究1. 提高个税起征点针对个税起征点过低的问题,可以考虑通过进一步提高个税起征点来解决。
尤其是针对一线城市的居民,可以针对特定地区进一步提高个税起征点,以减轻他们的负担。
2. 简化税率结构个税的税率结构复杂,增加了纳税人的计算成本,也容易引发争议。
可以考虑简化税率结构,将多种税率合并成一种,以提高个税计算的透明度和便利性。
3. 明确扣除标准对于可以扣除的项目标准,可以进一步加以明确和细化,规定统一的扣除标准,并且确保在不同地区之间的一致性。
这样可以减少纳税人在申报时的疑问和争议。
4. 加强税收管理在个税改革后,需要加强对税收管理系统的更新和人员培训,以确保税收管理的顺利进行。
可以加大对税收管理系统的投入,更新软件和数据,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加强对税局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税收管理水平。
新个税改革6项专项附加扣除重点难点问题探讨
新个税改革6项专项附加扣除重点难点问题探讨近日,新个税法正式实施,自2019年1月1日起,国内将实行新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此次个税改革主要是以加强个税专项扣除为核心内容,力图降低居民的税负压力。
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新增了6项专项附加扣除,包括:提高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租金、赡养老人、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标准。
而这些专项附加扣除又都是以一定的限额为基础进行计算的,因此在认真了解新政策后,每个纳税人需要综合考虑自己的各项具体情况,以选择最优的方式进行登录申报。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专项附加扣除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
一、子女教育子女教育方面,新政策规定了每个子女每年的扣除金额为1.2万,不可叠加。
也就是说,每个纳税人每年最多可以扣除2.4万元。
需要注意的是,扣除的时间不是按学年,而是按自然年。
难点问题:1. 子女是否必须是在校学生?答:不是。
根据新规定,子女无需是在校学生也能够享受教育附加扣除。
2. 扣除为什么是按自然年?答:这是因为政府想要激发家庭教育、培养科学兴趣的潜力。
如果按学年进行扣除,那么就意味着有些孩子的教育时间会得到合理补偿,但也会有个别人的教育时间因时间差的原因而无法得到合理补偿。
二、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方面,新政策规定了每个纳税人每年可以扣除学费和教材费的金额,不可叠加,以一个子女的实际支付金额为准,但是最高不超过4000元。
具体计算办法为:若实际支付金额不超过4000元,则可扣除实际支付金额。
若实际支付金额超过4000元,则只能扣除4000元。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可扣除的金额包括了学费和教材费的总金额,教材费不得单独计算。
1. 何种类型的继续教育费用可以抵扣?答:继续教育的范围包括非学历教育、技能培训、业余技术培训等,可以选择在线学习、面授培训等形式。
答:可以提供学校开给的费用发票、证书和相关教育机构出具的收费凭证。
三、大病医疗大病医疗方面,新政策规定在纳税人本人或其扶养子女、配偶、父母在患有特殊疾病时,可扣除医药费用和住院伙食补助费用的一部分,线上票据均可认证。
个税改革专项扣除对居民收入影响探析
个税改革专项扣除对居民收入影响探析近年来,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因为这关系着每个纳税人的切身利益。
2018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9年1月1日起,实行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进一步降低居民个人所得税负担。
个税改革专项扣除对居民收入有着怎样的影响?在这一轮个税改革之后,纳税人的实际收入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政策背后的意义和影响。
我们来看一下个税改革专项扣除对居民收入的影响。
个税改革专项扣除政策主要是为了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使其实际收入得到提升。
通过设立专项扣除,例如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住房贷款利息和房租等专项扣除项目,可以让纳税人在计税时减少应纳税所得额,从而减少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额。
这就意味着,纳税人可以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相应的支出,同时减少个税支出,从而提高实际收入水平。
个税改革专项扣除政策的实施对不同群体的影响也是不尽相同。
对于中低收入者来说,专项扣除政策无疑是一大利好。
他们可以通过合理利用专项扣除项目,减少应纳税所得额,降低个人所得税负担,最终享受到实际收入的增加。
而对于高收入者来说,由于专项扣除的上限金额较低,个税负担的减轻相对有限。
但即便如此,通过提高公益捐赠和税延养老保险等专项扣除项目的上限,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高收入者的税负压力。
个税改革专项扣除政策的实施对于激发消费、促进就业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他们有更多的消费能力,将有利于拉动市场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由于中低收入者的税负减轻,他们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能够增加相应的消费支出,这将直接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从而刺激就业增长。
个税改革专项扣除政策的实施,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个税改革专项扣除政策的实施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随着专项扣除政策的实施,如何有效监管并确保纳税人合法享受专项扣除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及其影响分析
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及其影响分析一、背景介绍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制度不再适应目前的经济情况。
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推出个人所得税改革措施,以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势。
二、个人所得税改革内容(一)取消税前扣除2018年,我国取消了税前扣除,实行全年一次性汇缴或年度汇缴。
此举主要是为了减少企业和个人办税成本,推进税收征管改革。
(二)提高税率级别2018年,我国还提高了税率级别,将最高税率从45%降低到35%;同时,还增加了一个新的税率级别,税率为3%,适用于年应纳税所得额为36万元及以下的纳税人。
提高税率级别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减轻低收入群体的税负。
(三)调整征税方式2019年,我国开始实施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征税方式。
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征税方式,兼顾了个人收入来源的多样性和社会公平,而不是仅依靠分类征税。
三、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影响(一)减轻税负政府采取取消税前扣除、提高税率级别等措施,均可以降低个人所得税的负担,减轻低收入和中低收入群体的税负,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二)调整收入结构个人所得税改革可以调整个人收入的结构,减少通过税前扣除、免税额等方式规避个人所得税的情况,让大家更加合理地履行纳税义务。
(三)提高财政收入个人所得税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改革后可以提高财政收入,从而支持国家经济的发展,实现社会公平和谐发展。
四、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前景个人所得税改革是我国税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还将继续推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以更好地适应当前经济形势。
例如,进一步调整税率、完善专项附加扣除、设立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而推动社会公平和谐的发展。
《2024年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问题研究》范文
《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个人所得税是国家税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征收管理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和税收公平原则的实现。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所得税的税收征管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本文旨在通过对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问题的深入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促进税收征管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二、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现状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税收征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税源分散,征收难度大;二是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不强,偷税、漏税现象严重;三是税收征管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四是税收法律法规不完善,执法力度不够。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效率和公平性。
三、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问题的原因分析(一)税制设计不够科学税制设计是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基石。
然而,我国现行税制在税率结构、税级设计等方面存在不合理之处,导致税收负担不均,容易引发纳税人逃避税收的行为。
(二)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薄弱受传统观念影响,部分纳税人认为纳税是负担,缺乏依法纳税的自觉性。
同时,社会缺乏对纳税人权利和义务的宣传教育,导致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薄弱。
(三)征管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当前,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仍然依赖传统手段,信息化程度不高。
这导致税收征管效率低下,难以实现精准征收。
同时,信息化程度的不足也使得税收征管难以应对复杂的税收环境。
四、解决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问题的对策(一)完善税制设计优化税率结构和税级设计,使税制更加科学合理。
同时,加强税收优惠政策的设计,鼓励纳税人积极履行纳税义务。
(二)加强纳税人教育,提高依法纳税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普及税法知识等方式,提高纳税人的依法纳税意识。
同时,加强社会监督,对偷税、漏税行为进行曝光和惩处。
(三)推进信息化征管,提高征管效率加强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实现税收征管的信息化、智能化。
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和准确性。
我国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个人所得税是国家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税收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自2019年起,我国实施了新个人所得税法,将原有的税率结构调整为7级超额累进税率,并新增了若干个税前扣除项目和税后专项附加扣除。
这一改革使得纳税人的个人所得税负担进一步减轻,同时也提高了个人所得税征收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存在一定的问题。
例如,有些纳税人对扣除项目的认知不够明确,不清楚哪些费用可以享受扣除,哪些费用不行;有些纳税人由于对税法规定的不熟悉,会将不应享受扣除的费用也在申报中进行了扣除,导致税务部门对其进行查处。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也影响了税务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涉税风险控制。
因此,对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有助于完善我国税收制度,提高征管水平,有效维护纳税人和国家的利益。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项目旨在系统探讨我国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以期能够:(1)全面了解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的有关知识和法规,明确扣除范围和标准;(2)识别费用扣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问题成因和影响;(3)提出改进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制度和完善税收征管措施的建议和对策;(4)为广大纳税人提供基础性的指导和参考,提高纳税主体的税收合规意识,促进税收收入的合理增长。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规定的调研和分析。
包括扣除范围、标准、限额等方面的规定,以及各种扣除项目的适用条件和实际操作中的问题;(2)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存在的问题的分析。
针对纳税人实际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如哪些费用可以扣除,哪些费用不行,扣除的限额如何设定等问题;(3)提出完善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制度的建议和对策。
在探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进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制度的建议和对策,包括完善扣除政策,加强对纳税人的宣传引导,提高税务部门的审查能力等;(4)研究方法。
税务政策解读最新税收政策及对个人的影响
税务政策解读最新税收政策及对个人的影响税务政策解读:最新税收政策及对个人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税收政策的调整和更新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
税收政策的调整往往会对个人的生活和经济状况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解读最新的税收政策,并分析其对个人的具体影响。
一、个人所得税改革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个人所得税改革成为了税务政策的重点领域之一。
最新的个人所得税改革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调整税率和税级根据最新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个人所得税税率和税级进行了相应调整。
高收入群体的税率相对提高,而低收入群体的税率则相对下降。
这一调整有助于改善税收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减轻了中低收入者的税负压力。
2.优化扣除项目个人所得税改革还调整了扣除项目,加大了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个税扣除力度。
同时,加大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等方面的个人所得税优惠力度,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这一调整有助于提高中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水平。
3.推进税收征管改革最新的个人所得税改革还着力推进税收征管改革,加强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力度。
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强化税收征管监管,有效打击税收逃漏等不法行为,维护了税收秩序和公平。
以上就是最新个人所得税改革的主要内容,这一改革对个人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中低收入者的税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减轻,有利于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二、增值税减免政策除了个人所得税改革外,最新的税收政策还涉及到增值税的减免政策。
下面是一些具体内容:1.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最新的税收政策规定,小规模纳税人的销售额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免征增值税。
这一政策尤其有利于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减轻了他们的负担,促进了他们的发展。
2.鼓励科技创新减免增值税最新的税收政策还对科技创新企业给予了增值税的减免优惠。
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减免增值税能够激发创新活力,促进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
新个税改革6项专项附加扣除重点难点问题探讨
新个税改革6项专项附加扣除重点难点问题探讨随着新个税改革的全面实施,人们的税负将会相应地减轻。
而在新个税制度中,有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专项附加扣除的设立。
专项附加扣除是指税务机关按照法定标准将税前收入的一定比例直接扣除,以减少应纳税额的一种税收政策。
本文将对新个税改革中的六项专项附加扣除进行深入探讨,重点解决其中的难点问题。
一、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首先是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
此项附加扣除的标准为每个子女每年1000元,适用于全日制义务教育及以下、普通高等教育学生的家长。
但涉及到的一个难点问题是子女是否需要在本户籍地或者现居住地报考。
根据财政部、税务总局、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宣传工作的通知》,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的标准与子女报考学校的户籍所在地和实际居住地无关,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享受。
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的标准为每年3600元。
对于在职场上进行持续学习,提高职业素养的人来说,可享受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
对于此项附加扣除,难点问题在于,需要准确把握“持续学习”的概念。
持续学习应理解为在职员工报名参加的与本人工作直接相关的非学历或证书教育、研修班、研讨会、中外专业人士讲座等,不包括本人离岗、休假、调离、被辞退期间的学习情况。
三、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标准为一年一次,标准为60000元。
对于此项附加扣除,难点问题在于,如何确认是不是“大病”,同时又需要满足其他一些条件。
首先,要确定的是所患疾病是否符合财政部门规定的“大病”范畴;其次,需要提供符合税务机关要求的病历、医保报销凭证等相关证明材料;最后,应当注意的是,在列支专项附加扣除时,为避免重复扣除,要把医保报销和商业保险理赔等扣除完毕后,剩余部分再通过专项附加扣除来抵扣应税所得。
四、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最高可达12000元,但实际金额以实际发生的利息支出为准,折算后直接扣除,不得超过12000元。
我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制度问题探析
我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制度问题探析I. 引言2019年8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二)》(以下简称“《修正案二》”)正式实施。
《修正案二》的出台,意味着我国已经进一步加大了对个人所得税的监管力度,对个人纳税人的纳税负担也产生了影响。
其中,《修正案二》对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扩大了适用范围、明确了扣除标准、优化了操作方式,在推行全面落实税收法制化的同时,为广大纳税人带来了更多的福利。
本文将从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的概念、制度背景、扣除标准、存在问题及改进等几个方面对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制度进行探析。
II. 概念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简称专项扣除,是指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将个人的某些支出或捐赠按照国家规定先予以扣除的一种税收优惠政策。
根据《修正案二》,专项扣除标准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租金和赡养老人等五个方面,限额在每年6万元以内。
III. 制度背景个人所得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9年。
我国第一个个人所得税条例颁布于1980年,当时实行预扣后征的方式。
1994年,我国开始实行全额预缴制度,并将其正式纳入税收体系。
从2018年起,我国开始对个人所得税实行改革,2019年4月,新个人所得税法正式施行。
2019年8月30日,我国修正《个人所得税法》,增加了“专项附加扣除”条款。
新修法通过优化个人所得税税收政策,根据居民财产状况和生活实际,加大个人所得税优惠力度,使个人所得税制度更加公平、公正、透明,更好地对社会财富进行分配和调节,实现更好的税收落实。
IV. 扣除标准根据《修正案二》,专项扣除标准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租金和赡养老人等五个方面。
相比之前,扣除标准从三个方面扩大为五个方面:首先,将继续教育和住房租金两个方面扩大为专项扣除范围;其次,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和大病医疗三个方面的扣除标准均有所提高;最后,将赡养老人纳入专项扣除范围,使其也能获得一定的税收优惠。
个人所得税扣缴制度的问题及对策
个人所得税扣缴制度的问题及对策个人所得税扣缴制度是指国家按照税法规定,由有关单位按月扣缴纳税义务人工资、薪金所得税的制度。
近年来,我国个人所得税扣缴制度逐渐完善,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讨论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纳税人申报不准确个人所得税的扣缴计算需要纳税人提供准确的个人收入和可抵扣费用信息,但是很多纳税人由于对税法政策不够了解,或者出于减少个人所得税负担的目的,往往会对自己的实际收入和费用进行不准确申报。
对策一:加强纳税宣传和教育税收部门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如税务宣传栏、媒体宣传等方式,加强对个人所得税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提高纳税人的税法意识,使其正确了解个人所得税的相关规定,提高申报准确性。
问题二:难以核实个体经营者的收入情况个体经营者由于经营形式多样,收支情况多变,很难对其实际收入进行准确核实,造成很多个体经营者在申报个人所得税时隐瞒、少报或虚报收入的情况。
对策二:建立有效监管机制税务部门可以通过加强对个体经营者的日常监管,建立健全的信息采集机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数据分析和核查,及时发现和纠正个体经营者申报不准确的情况。
问题三:企业代扣代缴工作难以开展当前,很多企业存在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工作难以开展的情况,原因有企业管理不善、工资薪金结构复杂、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等。
对策三:提高企业代扣代缴税务意识税务部门可以加强对企业代扣代缴工作的指导和培训,提高企业相关财务人员的税收法律法规和操作水平,帮助企业建立有效的代扣代缴制度,提高代扣代缴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问题四:税收稽查不力当前,我国税收稽查工作依然存在不少漏洞,一些人为了逃避个人所得税的缴纳,而通过各种手段隐瞒收入,逃避税收监管。
税务部门可以加大对个人所得税的稽查力度,采取多种手段,如信息比对、走访调查、金融机构合作等,全面掌握纳税人的真实收入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有关逃税行为。
问题五:税收法规不够完善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法规体系仍存在一些不够完善之处,对不同收入来源的个人所得税政策规定不够明确,对个体经营者的税收政策也欠缺针对性等,这些都给实际征收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问题的研究
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问题的研究一、本文概述个人所得税作为一种直接税,是政府对个人收入进行再分配的重要手段,也是调节社会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工具。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和税率结构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现状、问题及其背后的原因,探讨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目标和路径,为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完善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本文将回顾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发展历程,分析当前个人所得税征收的现状,包括纳税人数、税收规模、税率结构等方面的情况。
本文将重点探讨个人所得税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如税收公平性、税收效率、税收征管等方面的挑战。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制度设计、征管技术、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
本文将深入探讨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目标和路径。
在目标方面,个人所得税改革应致力于提高税收公平性、优化税收结构、增强税收效率等目标。
在路径方面,个人所得税改革需要从制度设计、征管技术、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入手,推进税收法治化、信息化、国际化等改革措施。
本文将提出一系列具体的政策建议,为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深入推进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推动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更加公平、高效、透明,更好地发挥其在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概述个人所得税作为直接税的一种,是国家税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始于1980年,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税收制度。
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在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筹集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包括在中国境内居住的个人以及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在境内居住满一年且从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所得类型涵盖了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所得。
新个税改革6项专项附加扣除重点难点问题探讨
新个税改革6项专项附加扣除重点难点问题探讨1. 什么是新个税改革?新个税改革是指2018年8月1日全面实施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对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式和税率进行了调整,同时增加了专项附加扣除等一系列措施,旨在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负。
2. 什么是专项附加扣除?专项附加扣除是新个税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指在个人所得税计算中,针对个人的实际支出,每年给予一定的附加扣除额,以减轻个人所得税的负担。
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六个方面,分别是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和赡养老人。
享受专项附加扣除需要填写《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申报表》,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例如,子女教育需要提供学校开具的缴费收据、住房贷款利息需要提供银行开具的利息证明等。
专项附加扣除根据具体情况有一定的限制。
例如,子女教育仅限于小学到本科阶段的正规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只能抵扣本人取得的学历教育费用等。
此外,各项附加扣除的最高限额也有不同,需要查看税法具体规定。
5. 专项附加扣除如何影响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对个人所得税有显著影响。
例如,之前一个年收入为10万元的工薪族,在不考虑专项附加扣除的情况下,应缴纳个人所得税约3万元;而根据新个税法规定,该工薪族享受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和大病医疗三项扣除后,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大约为1.8万元,减少了1.2万元。
6. 新个税改革还有哪些变化?除了专项附加扣除外,新个税改革还有以下变化:一是取消了“六税二费”;二是提高了起征点,即月应纳税所得额从之前的3500元提高到5000元;三是调整了税率表,将原三十多个税率调整为七个,逐级递增。
这些变化都有助于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负,提高个人所得税制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我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制度问题探析
我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制度问题探析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个人所得税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所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
而在完善个人所得税政策中,专项附加扣除制度更是备受瞩目。
那么,专项附加扣除制度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又该如何加以解决呢?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我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不合理的扣除标准目前,我国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制度中的扣除标准较为单一,没有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等情况进行差异化设置。
这导致了一些特殊群体无法得到相应的实惠,使得扣除标准过低或者过高,无法真正体现出个人实际的生活成本支出。
二、缺乏对特定群体的照顾在目前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制度中,虽然对于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方面有所扣除,但是对于其他特定群体,比如残疾人、低收入群体等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照。
这就导致了他们的负担较重,无法真正受益于个人所得税的减免政策。
三、管理和执行方面存在漏洞由于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制度的管理和执行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程序,导致了扣除标准的执行出现了不确定性和漏洞。
一些人为躲避个人所得税,会采取一些不正当手段,从而损害了国家和社会的利益。
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制度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为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加以解决。
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职业的实际情况,对专项附加扣除标准进行差异化设置。
这样一来,可以更加贴近实际,确保每个人的实际生活成本能够得到合理的减免。
要加大对特定群体的照顾力度,比如残疾人、低收入群体等,可以针对其实际生活需求,适当增加相应的扣除项目和标准,从而让他们能够享受到应有的优惠政策。
针对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制度的管理和执行问题,必须建立统一的标准和程序,加强对税收方面的监管力度,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从而保证专项附加扣除制度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我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制度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只要我们能够正确把握住其核心目标,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相信定能够实现其公平和有效的税收政策目标。
新个税法下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政策与方法研究
新个税法下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政策与方法研究2018年8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后的《个人所得税法》(下称新个税法)自2019年1月1日起实施,已完整运行一个年度。
新个税法执行过程中,纳税人对一些关键问题,包括“征收机制、汇算清缴范围、专项扣除的的具体要求和汇算清缴管辖”等,并不理解,对新个税法的实施造成了一定影响,本文结合税收学基本原理与我国个税改革的发展历程,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理论和方法的详尽分析与总结,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标签: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一、引言与文献回顾2018年8月,《个人所得税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了重大修订,首次在我国建立个人综合所得,将传统的分类征收,转变为分类征收与综合征收相结合的方式,税负结构更趋公平合理,修订后的《个人所得税法》的实施一度成为近期理论与实务界的研究热点。
颜宝铜(2020)从“服管并举、风险监控和协同共治”三方面提出了建设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风险管理体系的构想,丁硕(2020)在回顾我国个税改革历程的基础上,提出了新个税改革优化与完善建议,步杨怀(2020)分析了新个税法的重大历史意义与实施面临的风险考验,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刘钰(2020)研究了“新个税预扣预缴与汇算清缴”的衔接对策,张晓等(2020)进行了具体的汇算清缴案例研究,候思捷等(2020)通过模拟测算,分析了新个税法的政策特点、减税幅度以及预扣预缴和汇算清缴的申报衔接问题。
现有文献主要从宏观征管政策和微观汇算清缴方法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宏观政策包括“个税征管、风险监控与政策改革优化”等,微观方法如“预扣预缴与汇算清缴衔接、差异比较、政策解读案例与模拟测算”等,结合宏微观两个层面的研究较少。
因此,融合宏微观两个层面,剖析税制机理,分析汇算清缴政策的关键措施与方改进法,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个税法的征收机制与原理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机制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分类征收法,一种是综合征收。
分类征收是按个人所得的类型制定计税方法,在应税行为发生时直接从所得源头进行扣缴,完成税款征收的方法。
《2024年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问题研究》范文
《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个人所得税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征收管理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的稳健运行和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
近年来,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本文将围绕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现存问题及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现状及问题(一)现状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已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体系,包括税收法规、征管制度、纳税服务等方面。
在税收法规方面,我国制定了较为完备的个人所得税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为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
在征管制度方面,税务部门通过建立信息化系统,实现了对个人所得税的自动化、网络化管理。
在纳税服务方面,税务部门积极推行电子税务局、自助办税等便民措施,提高了纳税人的办税效率。
(二)问题尽管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 税收法规不够完善。
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细则在某些方面存在模糊之处,导致税务部门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困难。
2. 征管手段落后。
虽然信息化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征管效率,但仍存在信息共享不畅、数据不准确等问题。
3. 纳税人纳税意识不强。
部分纳税人缺乏纳税意识,存在偷税、漏税等现象。
4. 税务部门执法力度不够。
税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执法不严、不公等问题。
三、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问题成因分析(一)税收法规不完善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细则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如经济发展、社会变化等。
由于这些因素的不断变化,税收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往往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导致法规存在漏洞和模糊之处。
(二)征管手段落后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虽然提高了征管效率,但受制于技术水平和数据共享机制的限制,仍存在信息共享不畅、数据不准确等问题。
此外,税务部门的征管手段相对单一,缺乏多元化的征管方式。
(三)纳税人纳税意识不强部分纳税人缺乏纳税意识,对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缺乏重视。
新税制下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征收管理的研究
新税制下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征收管理的研究作者:应含笑于芳菲文丽雅谈丽娟吴玥来源:《市场周刊·市场版》2020年第05期摘要:专项附加扣除,即在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继续教育、普通住房贷款买房、住房租金以及大病医疗等六个方面,在扣除基本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费用的基础上,可在申报纳税时予以专项附加扣除。
虽然新个税法对专项附加扣除的范围、标准、分摊方式和扣除方式已规定暂行办法,但由于我国家庭结构比较复杂,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消费水平差距较大,个人纳税意识不同等原因,专项附加扣除的征收管理的实施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文章将从专项附加扣除的范围、征管等方面入手,探讨个税征收管理时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次改革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完善,推动我国专项附加扣除制度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关键词:个税改革;专项扣除;制度建议一、引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新设六项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赡养老人等支出,可在申报纳税时予以税前扣除,涵盖了教育、医疗、住房及养老四个民生重点领域,实现精准减税,切实降低税负。
为更好地体现改革目的,让广大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此次改革的红利,此次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改革公平合理、有利民生,切实做到减税让利。
例如,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适用于有子女处于学前教育和全日制教育的纳税人,采用定额扣除的方式,按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予以扣除。
对六项专项附加,国家均做出了相关扣除规定。
然而对制度范围、标准、征收管理等进行分析,可知此次个税改革仍存在一些难点问题。
二、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制度分析(以三项附加扣除为例)(一)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按照规定,未满3周岁的子女教育费用不应纳入扣除范围,0~3岁的子女教育阶段属于幼托教育,而在我国,学前教育是针对3~6岁儿童的幼儿园教育。
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近半数的婴幼儿在3周岁之前接受幼托教育,家庭年均早教教育成本在万元以上,部分家庭早教费用甚至远高于中高等教育的投入,再加上奶粉、纸尿裤、医疗费用开支,因此这个阶段育兒往往需要投入的财力和精力是巨大的。
新个税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实施现状分析
新个税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实施现状分析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税收体制的改革,新个税法的实施为我国的税收改革注入了新的动力。
新个税专项附加扣除项目是新个税法的一个重要内容,旨在通过增加纳税人的个人收入扣除,减轻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促进全民税收意识的形成。
新个税专项附加扣除项目的实施现状如何呢?本文将从政策实施情况、纳税人使用情况、社会反响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税收改革提供参考。
一、政策实施情况新个税专项附加扣除项目的实施是我国税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纳税人在申报个人所得税时可以享受住房租金、子女教育、赡养老人、大病医疗等专项附加扣除。
这些扣除项的设定,旨在减轻纳税人的税收负担,鼓励个人加大消费支出,促进经济发展。
同时也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
在政策具体实施方面,国家税务总局通过发布相关文件,明确了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的具体操作方法和要求,为纳税人提供了详细的申报和认定指引。
税务部门还通过宣传和培训等形式,积极宣传政策、解释政策,提高纳税人的理解和接受度。
政策实施方面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和灵活性,有利于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推动税收改革的落地和实施。
二、纳税人使用情况有关部门对新个税专项附加扣除项目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显示,纳税人对专项附加扣除的使用程度有所提高,但整体上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
一方面,针对住房租金、子女教育、赡养老人、大病医疗等专项附加扣除项,部分纳税人在填报纳税申报表时并不了解相关政策,或者因为各种原因而没有充分利用这些优惠政策,导致个人所得税缴纳额偏高。
尤其是一些新生代纳税人,对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的认知程度相对较低,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认识误区。
纳税人对专项附加扣除的使用程度也受到实际情况的制约。
一些纳税人可能并不具备享受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的条件,或者由于相关证明材料的不全或不准确而无法按规定享受相应的扣除。
尽管纳税人对专项附加扣除的使用程度整体上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认识不足、资料不全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纳税人对政策的认知程度,确保其合理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权益。
个税改革专项扣除对居民收入影响探析
个税改革专项扣除对居民收入影响探析近年来,中国税收体制不断完善,其中最重要的改革之一就是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
2018年,个税改革中推出了专项扣除政策,旨在减轻个人纳税负担。
那么,个税改革中的专项扣除政策对居民收入有何影响呢?本文将从专项扣除政策的背景、影响机制及实践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一、背景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标准和税率长期未作调整,对于高收入、低收入人群税负差距大、评估不足等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2018年2月份,全国人大常委会经过多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
从2019年1月1日起,新个税法正式实施,其中最重要的改革就是推出了专项扣除政策。
二、专项扣除政策专项扣除政策是指针对某些具有特定支出的人员,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可以减去相应的扣除额度。
目前,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专项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租金、赡养老人、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亲属、抚养子女、住房贷款本金。
这些扣除项将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优先于综合所得节减额和税率递进计税方案考虑,旨在更加公平、合理地评估个人所得税。
三、影响机制专项扣除政策的实施,对于居民收入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于中低收入群体来说,专项扣除政策能够明显减轻个人所得税负担,提高实际收入水平。
例如,一个年收入3万元的工薪族,在不考虑任何扣除的情况下,应该缴纳所得税1660元;但如果考虑到子女教育和住房租金两项专项扣除,那么该纳税人的税额会减少到1260元。
因此,专项扣除政策对于中低收入人群的实际收入增加是非常明显的。
其次,对于高收入人群来说,虽然专项扣除政策无法减轻其绝对税负,但可以减缓收入分配不均现象的加剧,体现了财产与所得公平的基本原则。
例如,一个年收入100万元的高收入人群根据原本综合所得税率应该缴纳41万元的税款,但是通过住房租金、大病医疗、赡养老人等专项扣除,可以将该纳税人的税款降低至35万元左右,尽管税款减免不大,但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制度信号。
个人所得税扣除制度设计与扣除政策绩效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
个人所得税扣除制度设计与扣除政策绩效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所得税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个人所得税扣除制度是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重要内容,其优化设计和合理实施对于提高个人纳税意识、增强居民储蓄和消费能力、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选取我国当前个人所得税扣除制度的设计与扣除政策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制度设计的合理性与政策绩效的评价方法,并为未来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以文献调研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 个人所得税扣除制度的设计与变革:通过梳理我国个人所得税扣除制度的历史演进和政策变革,分析其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和未来发展趋势。
2. 扣除政策的绩效评价方法:通过研究国内外相关扣除政策的分析方法和评价标准,设计适合我国情况的政策评价方法。
3. 国内扣除政策的绩效评价:选取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几项扣除政策进行案例分析,评估其政策效果,探讨政策改进的可能性和方向。
三、研究预期成果1. 对我国个人所得税扣除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剖析,为制定更优化的扣除政策提供参考。
2. 提出适合我国情况的扣除政策绩效评价方法,为政策效果的科学评估提供方法论支持。
3. 通过对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几项扣除政策的案例分析,评估当前政策的实际效果,为政策改进提供可行性建议。
四、研究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1个月):开展文献调研和梳理,确定研究范围和内容,明确研究目标和思路。
2. 第二阶段(2个月):深入分析我国个人所得税扣除制度的设计和变革,探讨合理性和未来发展趋势。
3. 第三阶段(3个月):研究国内外扣除政策的绩效评价方法,设计适合我国情况的评价方法。
4. 第四阶段(4个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几项扣除政策进行案例分析,评估政策效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5. 第五阶段(2个月):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并进行答辩和查重等后续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第09期(总第225期)财税探讨
关于新个人所得税抵扣项的分析与研究
高航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北京100730)
摘要:2018年8月31日,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正式通过。
本次修订提高了免征额,同时增加了抵扣项目,改变了个人税款的征收方式。
本文将针对新个人所得税修订的内容进行介绍,并对新个人所得税抵扣项的意义进行分析,同时提出四条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抵扣;新税法
为减轻人们的生活负担,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
我国进行了个人所得税的第七次修订,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确定新个人所得税的扣除项目主要包含基本减除费用、专项扣除费用、专项附加扣除费用以及其他扣除费用。
一、新个人所得税修订内容
(一)提高了免征额
《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将个人所得税免征额变为5000,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了1500。
提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后,能够减轻收入较低群体的生活压力。
例如刚毕业的大学生、具有车贷和房贷的中青年、需要赡养老人和抚养子女的中年,使他们在支付生活的必要支出后拥有了更多的自由资金。
(二)增加了专项附加扣除项目
《个人所得税法》新增加了专项附加扣除费用,例如继续教育、住房贷款、大病医疗、赡养老人等6项具体内容。
新增的专项附加扣除费用更全面的考虑到了家庭的支出,平衡了征税的状态。
此次的修改,让家庭中的父母减轻了子女继续教育的压力,同时国家还分担了一部分赡养父母,偿还车辆、房屋贷款的重担。
(三)改变了税率结构
《个人所得税法》仍然保持了7级超额累进税率,但是增大了3%、10%、20%这三个等级的级距,3%的级距由1500变为3000,10%的级距由1500-4500变为3000-12000,同时减小了25%的级距。
此次税率结构的优化,对级距进行了调整,也是
出于对低收入人群的关照,降低低收入人群的税款负担。
(四)削弱了国务院财政部门的部分权利
《个人所得税法》删除了“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同时将免征税的制定部门改为省、直辖市、自治区政府,修改的具体事项要向全国人大备案。
以往的征税过程中,国务院财政部门对征收个税有不同的标准,常会引起纠纷,此次修改能够大大减少类似的情况发生。
二、新个人所得税抵扣项的意义以及实施建议
《个人所得税法》颁布后,计算公式有了新的改变,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其中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是指,累计收入-纳税人当年截至本月在本单位的任职受雇月份数*5000-累计免税收入-累计6项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累计专项扣除。
以一个例子来说明,例如某人2019年1月份的工资是15000,基本减除费用是5000,累计免税收入是0,专项附加扣除
为2000,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和累计专项扣除为1000。
他的应纳税所得额:15000-5000-2000-1000-0=7000,对照税率表,应纳税额为7000*0.03=210元。
照此计算,二月份应纳税额即14000*0.03=420元。
此次的修改,充分考虑到社会中低层纳税人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支出,中低层收入群体的税款压力显著降低,拥有了更多的实际收入,让纳税人真正从中受益。
但是在税法推行过程中仍需注意一些问题:本次修订虽然增加了专项附加扣除项目,但是应该怎样界定继续教育、住房贷款、大病
医疗、赡养老人的适用范围?制定的税法怎样和快速发展的经济政策相适应?因此,在税法颁布后,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关于专项附加扣除税
专项附加扣除要由国务院统一规定,并在全国所有地区推行,尽量避免基层对专项扣除税的范围进行修改。
在提供子女教育的入学证明以及赡养老人的证明等方面,具体的扣除将尽量简化手续,便于操作。
在设计流程时,能通过信息系统查验的,尽量不要求纳税人提供证明,而且为了公平起见,主要采取限额或定额扣除办法,而非据实扣除,并在政策设计上尽量考虑今后个体报税的便利化,尽量减少单一收入来源的纳税人自主申报。
同时要让纳税人了解继续教育的具体内容,例如,未纳入职业目录的个人兴趣爱好培训不能作为继续教育扣除的范围,因为它与职业技能之前的关联度不高。
由于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适用的范围比较复杂,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防范虚假骗税,或者逃税、漏税的行为,要在各部门之间搭建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确保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二)关于免征额与实际情况的匹配
《个人所得税法》自颁布以来,多次进行修改,但实际上每次免征额的修改都和经济支出不相匹配,这是因为修改过程时间较长,并没有预估到经济大环境的变化。
如果在国务院进行免征额的颁布时,全国人大能及时提供新的免征额调整方案,或者由国务院进行每年一改的机制,可以让免征额与实际情况更加匹配。
(三)关于个人税款的征收方式
本次《个人所得税法》对征收方式做出了相关的调整,将纳税人分为了“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
但是还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例如综合征收的征税人可以以家庭为单位,大部分的个人主要支出都是家庭支出,以家庭为单位征收税款,能够提高征收税款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四)关于税收信息库
以往的征税过程中,税务机关征收个人税款的难度较大,容易出现偷税漏税的情况,完善税收信息库主要是通过第三方的税收机制,降低个人所得税的征收难度,同时提高征收税款工作的透明度。
三、结语
新《个人所得税法》中的具体事项还未得到完善,推行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问题,国务院应该尽快制定与之相匹配的制度,对专项附加扣除项目的范围做出明确的规定,保障税法实施后,纳税体系能够得到完善,征收税款的过程能够得到规范。
参考文献
[1]温劲松,周田,王海燕.新《个人所得税法》解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
[2]姚毅.新《个人所得税法》的解读及建议[J].会计之友,2019(2).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