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地域特色村镇建设探索
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印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计划》的通知
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印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江苏省委员会,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7.12•【字号】苏发〔2017〕13号•【施行日期】2017.07.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计划为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城乡建设和“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着力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不断夯实“强富美高”新江苏和“两聚一高”新实践的基础,省委、省政府决定启动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
现提出如下行动计划。
一、重要意义乡村不仅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地和农民聚集地,还兼具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重价值和功能。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省乡村建设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环境面貌显著改善,公共服务得到加强,综合改革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加快,农民增收渠道全方位拓宽,农村社会治理取得良好成效。
但从总体上看,乡村仍然是高水平全面小康的突出短板,特别是在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乡村面临着资源外流、活力不足、公共服务短缺、人口老化和空心化、乡土特色受到冲击破坏等问题和挑战,迫切需要重塑城乡关系,遵循发展规律,坚持走符合乡村实际的路子,努力建设立足乡土社会、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特色田园乡村,加快实现乡村的发展与复兴,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互促共进。
各地各部门要立足全局、着眼长远,充分认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把这项工作作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和“两聚一高”新实践在“三农”工作上的有效抓手,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新路径,作为传承乡村文化、留住乡愁记忆的新载体,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要素扎实推进。
二、总体思路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立足江苏乡村实际,对现有农村建设发展相关项目进行整合升级,并与国家实施的有关重点工作相衔接,进一步优化山水、田园、村落等空间要素,统筹推进乡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塑造田园风光、田园建筑、田园生活,建设美丽乡村、宜居乡村、活力乡村,展现“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江苏特色田园乡村现实模样。
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我国至2020年,将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
培育特色小镇要坚持突出“特色”二字,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提供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建设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这篇文章张鸿雁教授通过对浙江近些年特色小镇建设的考察,总结了其建设的价值与特点,结合其发展经验,针对江苏现有特色小镇建设发展中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江苏特色小镇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成熟特色小镇建设的价值与特点1. 重构地区经济框架,提升区域经济潜能。
一是建构经济主体区域均质性发展的动力机制,使区域经济的不同空间形成多样化、均好化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创造新的高端产业集聚模式。
如浙江地区的特色小镇建设,就促进了以云技术、智慧产业、新型金融产业和地方性产业为主体的浙江特色“块状经济群”的深化发展,为其整体经济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创造了多样.化的平台和高地。
三是提供区域性社会相对充分的就业机制,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创造了前提和基础。
四是形成福民富民自我生长机制,在高端产业集聚、特色传统产业集聚和生活质量和环境提升的同时,通过空间再生产形成了内在的区域性社会发展动力。
2. 提高社会治理标准,改善区域生活品质。
一是建立现代产业、传统产业与生活社区相融合的社会精准治理新秩序空间,在发展新型产业的同时使传统产业形成了新价值,并成为现代社区生活的一部分。
二是强化生态和环境建设标准,如浙江每个小镇都要求通过3A 级旅游景区建设要求,形成幸福产业链模式。
三是创造新型社会空间整合再发展模式,产业集聚与社区生活、建设相结合,既形成了全新的地点精神和市民文明文化,也使社会治理成为发展的结构性部分和过程。
四是建构品质化特色城镇生活方式,形成新型城镇化系统下的“化镇为市”,“化传统农民为现代农民的有机发展过程”。
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 产业化提升农业 以城镇化发展农村——“新农村建设胜阳模式”对苏北地区的示范作用
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村 是新形势下促 进农村经济社会 全 面发展 的重 大战略部署 , 是构建社会 和谐 的重大举 措 , 解 是 决 农问题 的根本途径。由于中国地域 辽阔 , 各地方 自然 的、 历史的 、 民族 的条件不同 , 经济发展水平相差较大 , 新农村 建 设的模式和路径也各不相 同。著名学者费孝通教授指出 , 中 国的发展应该是“ 因地制宜 , 多种模式” 因此 , 。 新农村建设也
20 第 1 0 9年 9期
经济研 究导刊
EC 0N0MI S ARC G DE C RE E H UI
No 1 2 0 .9, 0 9 S ra .7 e l i No5
总第5 7期
以业 致农 以业提 农 以镇 发农 工化富 民 产化 升业 城化展 村
“ 新农村建设胜 阳模 式” 苏北地 区的示范作用 对 付保华 龙景奎 , , 张 丽 王 , 森
、
胜 阳新农村 建设 的 内涵及模 式
店村成立 了刁店窑厂 ,9 8年胜 阳木业公 司在 刁店村 落成 , 18 直至发展到今天全村拥有个体丁商户 2 1 , 3 户 民营1 业企业 二 1 2 , 中木材加工 13家的新局 面。 4家 其 1 正是工业 化的发展进 程, 推动了胜阳村 民致 富和新农村建设发展 的进程 。 2以产业化提升农业 . 近年来 , 阳村提 出“ 为天下先 、 胜 敢 勇夺木业 冠” 的产业
一
活也有所改善 。但单一 薄弱 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 仍然没有
摆脱落后 、 贫穷 的阴影 。9 0年 , 18 新任村党支部 负责人意识到
要想致 富 , 必须 脚踏实地 去探 索丁业发 展的路子 , 而且认定 发展 的途径就是办好村丁业 , 壮大集体经济 , 让村 民富起来 ,
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历程回顾与思考
智能规划NO.11 202352智能城市 INTELLIGENT CITY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历程回顾与思考李蔚然(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19)摘要:通过梳理江苏省多轮镇村布局规划的编制政策环境背景、规划主要内容,分析了历版规划编制的重点内容变化,从分类体系、技术方法、规划实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总结和归纳了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编制的特点,对镇村布局规划优化发展的方向进行了思考。
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在多轮规划编制工作中逐步提升规划编制水平,有效引导村庄建设集聚发展,优化城乡空间格局,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凸显乡村特色。
关键词:镇村布局;体系演变;规划历程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1936(2023)11-0052-03DOI :10.19301/ki.zncs.2023.11.0161 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编制历程回顾1.1 基础阶段农业产业迅速发展,农村建房需求大量释放,为指导农村建设,1982年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农业委员会联合印发《村镇规划原则》,江苏省积极响应,组织编制了全省范围内的“村镇规划”[1],规划在指导农房建设、规范农房建设行为过程中的工作积累,为此后全省镇村发展提供了空间基础。
1.2 发展阶段1992年原国家计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农村小城镇建设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将小城镇建设作为村镇建设的重点。
为了平衡建设空间的快速拓展和农业生产空间的保护,江苏在全省范围内推动“两区”划定工作,为保证“两区”划定工作顺利完成,江苏省组织各县市编制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并以此指导编制“乡镇域规划”[2]。
1.3 探索阶段为统筹城乡建设、引导城乡集聚集约发展,促进基本公平服务设施向农村覆盖,江苏省率先推行城乡规划的全覆盖,全面调控、优化城乡发展空间。
2004年江苏省颁布《江苏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2005年发布《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技术要点》,同年在省内开展首轮镇村布局规划的编制工作[3],进行了镇村布局规划编制的工作探索。
新农村社区空间景观布局规划调研——剖析“苏北第一村”的新村社区建设
一 一
剖 析 “ 北 第 一村 ” 的新 村 社 区建 设 苏 蒋 志 梅
( A O范 大 学 美 术学 院  ̄ i f i 江苏 南 京 2 0 ) 0 9 1 7
摘 要 :本文对连 云港市 “ 苏北 第一 村”宋 口村新村社 区住 宅社 区空间景观布局 的规划设计进行 了实地调研。 同时对调 查点 新 村 社 区 空 间 景观 布 局 中存 在 的 问题 进 行 了一 点 参 考 性 的建 议 。 关键词:“ 苏北第一村 ” 农民新村社 区 景观布局规划
从 节约资金考虑 ,宋 口新村将广场并入进公 园里 。公园复合 了广场 、休闲 、健身 、篮球运动场等 多项 功能 。 街道这一新村社 区最具 公共性的空 间,不仅人们的出行 活动离不开 它,同时还承担起 了散步、交 往、购物 、餐饮 、健 身、休闲、娱乐场所的作用及文化 、 审美等多种社会功能 , 是 人 们活动最频繁的场所。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发展 ,街道 在新村 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丰富多彩 ,可以说街 道是 新村社 区中最主要的公共空间和富有人情味的活动场所之一 。 街道节 点是作为街道的扩展来处理的 ,是街道空间发生 交 汇、转折、分叉等转化的过渡。 由于节点的存在 ,才使各 段街道连接 在一 起 ,使其构成富于变化 、颇具特 色活力的线 性空 间,将 街道的各种空间形态统一成如同一首完整而优美 的 乐章 一样 的整体。在传统村镇 中,街道交叉空 间往往会局 部放大 形成节 点空间 ,在经过狭窄平淡的街道空 间后 ,豁然 的开敞 往往 会给 人一种舒放的感受。 传统村镇在这种街道交 叉处往 往会 布置诸 如古树 或水 井、碾盘等 公共设施 ,成为人 们 劳动 、闲谈、交往的场 所。很多新村为 了节约土地或追求
苏北与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及成因探析
苏北与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及成因探析一、本文概述苏北、苏中、苏南作为中国江苏省内部的三个地理区域,各自在经济发展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差异。
本文旨在探讨这三个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过程及其成因,以期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江苏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的重要省份,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位于全国前列。
在这样一个经济发达的省份内部,苏北、苏中、苏南三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苏北地区,位于江苏省的北部,历史上以农业为主,工业化起步较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苏中地区,处于江苏省的中部,经济发展水平介于苏北和苏南之间,近年来工业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正在逐步优化而苏南地区,包括苏州、无锡等城市,是江苏省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经济发展速度快,产业结构先进。
本文首先回顾了苏北、苏中、苏南三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历史,分析了各自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特点。
接着,文章通过对比三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指标,如GDP增长率、产业结构、人均收入等,揭示了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本文还深入探讨了造成这些差异的成因,包括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政策导向、人才集聚等多方面因素。
通过对苏北、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及成因的探析,本文旨在为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提供政策建议和实践指导。
文章最后强调,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区域特色和优势,制定差异化的发展策略,同时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江苏省乃至全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苏北、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历史回顾追溯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江苏省内部的苏北、苏中、苏南三区域经济发展历程展现出显著的阶段性差异和变迁轨迹。
苏南地区,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紧邻上海,率先享受到改革开放的红利,尤其是苏州、无锡、常州等地依托原有的乡镇企业基础和临近长三角核心地带的有利条件,迅速推进工业化进程,形成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产业集群,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被誉为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先行示范区。
特色小镇之江苏吕四仙渔规划案例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小镇名称:吕四仙渔小镇小镇位置:吕四特色小镇位于江苏启东吕四经济开发区北部沿海地带,东至两闸,西至如意大道,北至大堤,南邻临海高等级公路,交通便利规划面积:4.2平方公里投资规模:15亿元所属产业:海洋渔业、水产加工、海洋贸易、海鲜美食、主题观光、文化休闲相关政策:江苏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培育创建江苏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明确小镇建设要结合“非镇非区”的新理念,打造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新模式,培育彰显地方产业特色、引领区域创新发展、突显苏派人文底蕴的江苏特色小镇。
规划核心:海文化,除了简单的吃喝玩乐,也要深挖当地的渔业文化资源,设置5500平米的渔港品牌体验馆以及观海平台,并与中国水产加工与流通协会共同创建渔港展示馆,突出吕四地区千年渔港的古镇特色。
规划理念:结合当下“大众旅游”的时代背景,吕四港地处黄海之滨,如果能打造出更好的旅游产品与服务,那么将会在供给端来丰富大众的需求。
吕四是一座千年古镇,当地渔民还保留着根据时令出海捕鱼的传统。
近年来吕四港更是将渔业作为开发重点,形成了捕捞、精养、深加工、销售产业链。
这个小渔港的海洋捕捞量更是占据了全省的三分之一。
而且当地的水产养殖面积也与日俱增,都为小镇向特色小镇转型创造了条件。
如何把握如今这一波特色小镇的盛宴?就需要引导当地传统渔业向休闲渔业转变,将传统的生产活动与当地的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相结合,为游客带来全新的休闲体验。
产业基础:吕四小镇拥有四大渔场、六大中心渔港,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项目实施:想要打造吕四仙渔小镇的地方名片,就要发挥特色小镇产业集聚的功能,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筛选出符合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企业。
小镇还打造了一条占地8万平方米的海鲜街,为游客休闲、品尝地方特色餐饮提供了载体。
此外,吕四仙渔小镇还打造了国际度假渔村、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为将来发展旅游产业奠定了基础。
打造苏北乡村振兴样板村——睢宁县姚集镇高党村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27JIANGSU RURAL ECONOMYNO.405杨加法/江苏省徐州市委副秘书长高党村位于江苏省睢宁县姚集镇东北方向,东临251省道,北依黄河故道,共有720户、2360人,占地720亩。
近年来,高党村抢抓土地增减挂钩、乡村振兴等重大机遇,以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土地集约化、居住社区化、农业规模化、环境生态化、服务均等化,大力提升农民群众的住房条件、人居环境、收入水平、公共服务和乡风文明,初步走出了一条“以土地综合改革为牵引、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引领、‘互联网+’充分融入为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
高党村乡村振兴的探索实践呈现出“一二三四”的鲜明特征。
建设宗旨上,坚持一个理念,始终做到以人为本,充分尊重民意、满足民愿、保障民利;建设手段上,坚持两手并举,做到政府和市场共同发力、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建设目标上,坚持三个提升,按照形神兼备、有根有魂的建设思路,努力实现民生改善、生态建设、乡风文明的有机融合;建设成果上,坚持四种转变,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管理方式、服务方式的良性发展。
找准切口破解乡村振兴“新密码”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党村积极组织村民大讨论,用思想的大解放谋划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探寻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拉开了乡村振兴的帷幕。
坚持规划引领,“一张纸”绘蓝图。
秉持“科学优化、物尽其用”原则,立足群众生产、生活、生态的实际需求,按照“以净为底、以美为形、以文为魂、以人为本”的思路,以明清黄河故道传统民居为底色,推进总体规划、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土地利用、交通水利、生态环保等城乡融合、一体设计、多规合一,实现城乡发展建设一本规划、一张蓝图。
充分挖掘自然风光、地域特色、传统文化等资源禀赋,全面融入产业发展、历史记忆、特色民俗等要素,最大限度保留古树、水塘、碑石等乡村印记,推行以乡土树种和花果为主的乡村绿化,高标准编制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规划和发展规划,描绘高党村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
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我国至2020年,将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
培育特色小镇要坚持突出“特色”二字,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提供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建设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这篇文章张鸿雁教授通过对浙江近些年特色小镇建设的考察,总结了其建设的价值与特点,结合其发展经验,针对江苏现有特色小镇建设发展中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江苏特色小镇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成熟特色小镇建设的价值与特点1. 重构地区经济框架,提升区域经济潜能。
一是建构经济主体区域均质性发展的动力机制,使区域经济的不同空间形成多样化、均好化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创造新的高端产业集聚模式。
如浙江地区的特色小镇建设,就促进了以云技术、智慧产业、新型金融产业和地方性产业为主体的浙江特色“块状经济群”的深化发展,为其整体经济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创造了多样化的平台和高地。
三是提供区域性社会相对充分的就业机制,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创造了前提和基础。
四是形成福民富民自我生长机制,在高端产业集聚、特色传统产业集聚和生活质量和环境提升的同时,通过空间再生产形成了内在的区域性社会发展动力。
2. 提高社会治理标准,改善区域生活品质。
一是建立现代产业、传统产业与生活社区相融合的社会精准治理新秩序空间,在发展新型产业的同时使传统产业形成了新价值,并成为现代社区生活的一部分。
二是强化生态和环境建设标准,如浙江每个小镇都要求通过3A 级旅游景区建设要求,形成幸福产业链模式。
三是创造新型社会空间整合再发展模式,产业集聚与社区生活、建设相结合,既形成了全新的地点精神和市民文明文化,也使社会治理成为发展的结构性部分和过程。
四是建构品质化特色城镇生活方式,形成新型城镇化系统下的“化镇为市”,“化传统农民为现代农民的有机发展过程”。
苏北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基于地域文化视角
2021-05苏北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基于地域文化视角◊甄雯摘要:对于传统民居建筑这一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必须跨越单纯的显性的建筑本体现象进行文化、历史、政治、宗教、经济等方方面面的深层次探索。
从地域文化视角探讨苏北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挖掘出蕴藏在传统民居建筑中的富有历史特色和地域特征的建筑文化价值,为苏北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提出建议,对苏北地区民族性、地域性新建筑创作具有指导意义,更有利于打造苏北地域旅游和文化品牌,促进苏北地域文化圈的建立。
另外,通过对苏北传统民居建筑保护和利用的研究,也能为其他地区民居建筑保护研究开拓思路,提供新方法。
关键词:地域文化;传统民居;苏北;建筑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图像学视域下苏北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研究”(2019SJA0976)成果。
传统民居建筑是地域文化的物化表现,地域文化是传统民居建筑的内在精髓。
苏北包括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五个地级市,多元文化在此交流、碰撞与融合,形成了苏北独特的地域文化。
作为地域文化的物质载体,苏北传统民居建筑既有南方建筑的轻快、活泼,又有北方建筑的浑厚、庄重,糅合了南北方传统民居特色,形成了属于苏北地区的独特建筑文化,在我国种类多样的传统民居建筑中独树一帜,特色鲜明。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新、旧文化的认识出现了偏差,对本土地域文化失去了自信心和自豪感,对民居建筑地域文化保护的重要性普遍认识不足。
同时新建民居建筑风格失去了地域特征,缺乏辨识度,文化传承性缺失,导致传统民居建筑及地域文化出现了衰败景象。
一、苏北传统民居建筑保护与利用的意义苏北传统民居建筑是精神文化的外化载体,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不可忽视的宝贵文化资源。
传统民居建筑之所以要保护、要利用,是因为它具有不可估量的文化、历史、经济、政治、教育、生态等意义。
但由于苏北各城市地处“扼北锁南”的位置,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战事连绵不断,因此地面遗存的传统民居建筑较之其他古城并不多,这就更要求我们必须将其保护好、利用好。
苏北片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案
苏北片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案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村人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苏北片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仍面临一些问题,如村庄卫生状况较差、农村垃圾无处可倾倒、污水处理不完善等。
为了改善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案。
首先,加强农村卫生管理。
建立健全村庄卫生保洁制度,对村庄公共区域进行定期清扫和垃圾清理,确保村庄的整洁和卫生。
同时,加强农村环境卫生宣传教育,增强农民的环境意识和卫生习惯。
其次,建立农村垃圾分类回收体系。
通过设立垃圾分类回收点,引导农民将垃圾进行分类,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
同时,引进垃圾处理设施,对农村垃圾进行有效处理,避免污染土壤和水源。
第三,加强农村污水治理。
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对农村污水进行集中处理,确保农田灌溉水质的安全。
同时,加强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培训,提高农民对污水处理的认识和能力。
第四,改善农村道路交通条件。
对农村道路进行改造和修缮,确保道路畅通,方便农民出行。
同时,加强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交通安全意识。
第五,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定期检测农村环境指标,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同时,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推动农村绿化和植树造林工作,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综上所述,苏北片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案包括加强农村卫生管理、建立农村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加强农村污水治理、改善农村道路交通条件和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措施。
通过这些方案的实施,能够有效改善苏北片区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苏北农村社区教育的经验与困惑
苏北农村社区教育的经验与困惑苏北地区是中国江苏省北部的一个地理区域,以农村为主要组成部分。
在农村社区教育方面,苏北地区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一些困惑存在。
苏北农村社区教育经验方面,一是注重农村社区教育的普及和公平。
苏北地区的农村社区教育普及率相对较高,教育机会相对均等,农村孩子也能够接受基本的教育,大大提高了教育水平。
二是关注农村社区教育的实用性和可持续发展。
苏北地区的农村社区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职业能力,紧密结合当地的农村经济发展需求,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
三是强化农村社区教育的观念教育和精神教育。
苏北地区的农村社区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区教育项目,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在苏北农村社区教育中也面临一些困惑。
教育资源不均衡分布是制约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由于苏北地区农村社区教育机构和师资相对不足,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一些偏远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相对较差。
农村学生面临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有限。
苏北地区的农村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学习环境和条件相对有限,导致了他们的学习质量和竞争力相对较低。
农村社区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亟待提高。
苏北地区的农村社区教师由于教育资源有限,缺乏相关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导致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相对较低,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针对以上困惑,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促进苏北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
加大对农村社区教育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师资支持。
建立健全农村社区教育体系,完善课程设置和教育管理,提高教育质量。
加强对农村社区教师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支持,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
加强农村社区与城市教育资源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苏北地域文化基因的城市“活化”探索
2018·09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城市品牌化已然演化为一股热潮。
如何抓住历史机遇,利用优秀地域文化基因进行城市空间改造,提升城市形象和特色品牌地位,已经成为新丝路带上苏北连云港等城市的发展策略。
一、苏北与“新丝路带”连云港号称欧亚大陆桥桥头堡,地处“新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交汇点,虽属苏北经济相对落后的城市,但它是我国沿海中部最具特色的滨海旅游休闲风光带上重点旅游城市之一。
境内不仅有孔子望海、秦皇东巡、徐福东渡等故事和民间传说,连云港的山海风情和自然风貌也孕育出图像神秘、线条古朴、精美绝伦的将军崖原始岩画,以及奇思异想、智慧卓绝、驰名中外的名著《西游记》。
它们共同构成了新丝路带苏北地区连云港市最具特色的优秀地域文化。
二、苏北城市的建设问题与现状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导致城市文脉撕裂,很多中小城市公共空间改造建设明显急功近利,过于注重短期目标和效益,忽略城市整体架构和必要的机制建设,出现琐碎单一、体系缺失等问题。
笔者在对连云港市花果山景区大门、苍梧绿园浮雕壁画、云台宾馆大厅将军崖装饰壁画、华联广场大型雕塑、海州秦皇雕塑以及城市面貌和现有文化景观的考察中,发现这些景观虽一定程度上挖掘了本地文化元素,但体系不明,统筹缺失。
有些景点或城市公共空间虽出现了西游主题相关的人物、道具形象,但基本没有脱离传统小说和电视剧原型,缺乏新颖性和创意,无法给外来游客留下“神奇浪漫的现代海滨城市”的印象。
国外经验表明,传承城市文脉、打造城市区域文化特征、体现城市精神内涵、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公共艺术是最有效的途径,往往可以发挥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挖掘、重塑经典,营造出特色文化城市气质是很多城市共同面临的问题,也是连云港市城市品牌建构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苏北文化基因的城市“活化”实践(一)“活化”手段和方法内容决定形式,不同形式的公共艺术展现着不同层面的城市记忆。
苏北地区城市化进程中自然资源型农村景观规划初探
苏北地区城市化进程中自然资源型农村景观规划初探刘霞李永昌(常州大学,江苏常州213016)[摘要]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周边的自然资源型农村的地域文化和生态系统逐渐被破坏。
本文以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浓厚的苏北地区为研究对象,结合新兴的“共享农庄”理念,探索自然资源型农村在现代化进程下的更新发展对策,使得苏北地区村落既能保持淳朴的农村风貌,又能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并可为其他资源型农村的传统继承和发展提供经验。
[关键词]自然资源;农村景观;共享农庄;苏北地区[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20)02-31-2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主要依靠自然经济发展的农业大国,农耕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全国各地布满传统村落。
所以,农村聚落是人类聚居的主要形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受自然环境、社会制度、经济基础等因素的长期影响,村落系统的空间格局特征发生了相应变化,但聚居形式仍未有太大改变。
传统聚落除了拥有承载历史和发展的功能以外,对于推进“五位一体”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农业现代化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1]。
无论是为了改善农村生活环境,还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需要研究农村景观存在的问题。
在城市化进程中,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自然资源丰富的农村如何在高强度、快节奏的当下寻求新的出路;如何充分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建设农村新环境、寻求新发展,打破落后农村给人的局限印象,发扬当地文化;如何结合现代内容(如科技、建造方式、建筑结构等)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环境,值得深入探讨。
随着时代发展,“共享农庄”于2017年4月由海南省政府首次正式提出,并将“共享海南农庄”这一主题确定为2017年海南省“三农”工作的重点。
共享农庄是为了响应国家持续推进农村全面小康的时代要求,现阶段成功案例也大多在海南省。
现任海南省委副书记李军指出:“共享农庄,是解决农产品滞销和价格波动、美丽乡村建设缺少商业模式和持续运营能力、乡村旅游产品单一和水平较低、贫困户持续稳定脱贫致富、农耕文化传承等问题的有效举措。
苏北地区传统村落特色分析与保护研究——以徐州市吴邵村为例
2020·11苏北地区主要以平原地形为主,其传统村落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延续着平原悠久的农耕文明,是寄托乡情的重要载体。
中国传统的村落开发面临着多种艰难困境,近几年来,江苏省积极推动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加大了投入力度,尤其是资金投入,保护措施及发展规模均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果,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仍面临着风貌形象破坏、劳动力不足、农业发展衰退、乡土文化衰败和公众参与不足等困境,生存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传统的村落由两种形式组成,即空间的形态和空间的结构。
空间的形态和空间的结构在特定环境下,受传统村落所处的社会阶层、社会环境、生活方式、经济水平和地域特点等因素的深远影响[1]。
2020年4月7日,江苏省居民和城乡建设厅公布了江苏省第一批107个省级传统村,苏北徐州市铜山区吴邵村以独具特色的村落名列江苏省第一批传统村落。
本文以江苏徐州市张集镇铜山区的吴邵村为例,研究其特色与价值,以及如何有效地延续地方农业文明风貌、保护传统村落的文化遗存、挖掘与保护自然资源、活化传统村落建筑与环境和塑造特色鲜明的农业村落。
一、苏北地区村落发展演变特征(一)空间形态特点及演变苏北地区共有16个传统村落入围江苏住建厅公布的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录。
其中,徐州6个,宿迁2个,连云港2个,淮安2个,盐城4个。
苏北地区受地区和文化因素影响,传统村落布局较稀疏,存在显著空间差异,总体呈现出“曲线”空间的分布形式,再向周围地区呈阶梯形稀疏状[2]分布。
徐州东南、宿迁中北为苏北乡村聚落高密度分布区,占苏北传统村落总数的一半。
因为这个地区是古黄河决口的冲积扇所形成,黄河冲到那里就形成了肥沃的土地,所以大量村落在黄河故道附近聚集。
淮安南部、盐城西部又形成了另一条曲线状的传统村落聚集地,因为京杭运河流经该地,水路交通便利,水道资源丰富,形成了传统村落的聚集地。
连云港南、淮安东北、盐城北部等地区的乡村聚落是空白的,受土地资源限制,传统的村落聚居现象表现较为突出。
苏北农村的概念
苏北农村的概念苏北农村是指中国江苏省北部地区的农村地区,包括苏州、南通、连云港等市的部分地区。
这个地区横跨苏州盆地和淮河平原,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
苏北农村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资源优势,这使得这个地区成为了中国农业的重要支撑。
苏北农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这样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使得苏北农村成为了中国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在苏北农村,主要种植水稻、小麦、大豆、油菜、棉花等作物,以及蔬菜、水果等特色农产品。
这些农产品不仅满足了苏北地区的食物需求,也向其他地区和国外出口,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除了农作物种植,苏北农村还非常注重养殖业的发展。
该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适合养殖各种水产品,如鱼、虾、蟹等。
苏北农村的渔业资源非常丰富,渔民们凭借着对水域的熟悉和传统的渔业经验,不仅满足了当地居民对水产食品的需求,也为周边地区提供了优质的海鲜产品。
此外,苏北农村还致力于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产业。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苏北农村逐渐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机械设备,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农民也积极参与农村产业的发展,发展农村电商、农家乐、生态农业等产业,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然而,苏北农村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农村劳动力的不断流失,导致农业劳动力短缺和农田面积的减少;土地被工业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占用,限制了农田的扩大和农业发展的空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交通、电力、供水等配套设施亟待改善。
这些问题对苏北农村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解决。
总体来说,苏北农村作为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资源优势。
在政府的支持下,农民们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产业,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但是,苏北农村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努力来加以解决,实现苏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苏北地区农村空置化村落环境景观设计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苏北地区农村空置化村落环境景观设计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苏北地区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农业区,也是世界著名的稻作区和水稻主产区。
苏北地区的农村地区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而闻名于世,然而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农村空置化村落环境景观设计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一、现状苏北地区的农村地区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农民进城务工的增多,导致了大量的农村空置化村落。
这些村落的空置化不仅使得农民的生活无法得到保障,也使得村落环境景观的设计产生了严重的问题。
1. 村落生态环境恶化许多农村空置化的村落因为长时间没有人居住而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废弃的农舍和村庄变得破旧不堪,大量的荒地和废弃的农田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和荒芜。
2. 村落的历史文化遗产得不到保护苏北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然而许多农村空置化的村落中,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导致了文化资源的流失。
3. 村落空心化严重许多农村空置化的村落由于居民迁出而导致了村落的空心化,原本热闹繁华的村庄变得冷清落寞。
空心化的村落不仅使得农村社会资本流失,也使得原本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变得贫乏和单一。
二、面临的问题农村空置化村落环境景观设计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三、对策与建议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在农村空置化的村落中,加强对荒地和废弃的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通过植树造林、修复农田等措施,改善村落的生态环境。
推动农村生态旅游发展,吸引游客,提升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在农村空置化的村落中,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通过对古建筑、古村落等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修缮和保护,举办文化活动和传统节庆等,弘扬传统文化,提升村落环境景观设计的丰富多彩。
3. 打破村落空心化,恢复村庄活力在农村空置化的村落中,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特色产业等方式,吸引人才返乡创业,恢复村庄的活力。
加强农村社会资本的建设,激发乡村居民的参与和创造力,打破村落的空心化,形成共建共享的农村社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给排 水设 施 .
村镇给水排水设 施是 为村镇 生产 和生 活服务 的主要 公用 事 业。但 目前大部分村 镇居 民用水 缺 乏严格 科学 的检测 和 必要 的 水质处理措施 , 即使 是使 用 自来 水的 地方 , 部分 村镇 的给 水 系统 缺少 了沉淀 、 过滤 、 消毒 等几个 净化 环节 , 没有 经过 检测 , 以 又 所 水质有可能存在安 全隐患。对于直接取 用地表水 的村镇 , 质本 水 身得不到保证 , 再加 上可 能在取 水过 程 中存 在 的二次 污染 , 隐患 更加严重 。排水方 面问题更 加严 重 , 部分村镇 没有 独立 的排 水 大
意停 靠 , 占用 了车行道 与人 行道 , 上道路 违章 建筑 和违 章摆摊 加 设点 、 占道经 营多 , 造成交通不畅致 使交通 混乱 , 一些交通 繁忙道
路常常受阻 。
革 和发展是加快 区域 经济 协调发展 的现实需要 , 省政府 高度 江苏
重 视苏北地 区的发展 , 出台 了一 系列 政策 措施 , 加苏北 基 础设 增 施建设 投入 、 扶持 苏北 产业发展 、 推动苏南 苏北合 作等 , 已经 发挥 了重要作用 。其 中 , 推进村镇建设对 加快苏北 的经济 和社会 整体 建设步伐 , 基础性 作用 , 起 因此 , 探索 如何 加快农 村 城镇 化 、 乡 城
数量 的村镇环 境建 设滞后 。主要表现 在 : 部分村镇 的绿化 是没 大 目前 , 苏北的 绝大 部 分村 镇都 有 道路 与二 级 或 三级 公路 相 有经过规划 的 , 比较 随意 , 很难 严格 区分 出公 共绿 地 、 专用 绿地 、
通, 各村 镇与城市 以及村 镇之 间联 系 比较紧 密 , 大部分 建 制镇 有 防护绿地 等类 型。公共 区域 的树木 、 花草 等大 多是 自发 生长 , 很 班车或公交 车与县城 连通 , 成一 个便 捷 的交 通 网。但 是 , 存 少有人 工管理 。 形 仍 在很多 问题 : 另一 个突出问题是大部分村镇 的公共卫 生设施严 重缺 乏 , 环
环境优 美、 布局 合 理 、 施 齐 全 的 宜 人 生 活 环 境 。 设 关 键 词 : 镇 , 础 设施 , 境 , 宅 村 基 环 住
中图分类号 : U 8 .9 T 9 2 2
文献标识码 : A
0 引 言
苏北 地区 ( 即徐州 、 连云 港 、 淮安 、 盐城 、 宿迁 5个 省辖 市 ) 的 城镇建 设面貌和建设水平 在江苏省相对 落后 , 促进苏 北地 区的改
村 镇发展 , 探索新的村镇生活模 式 的基 础。我们要 建设 的新 型 是 村 镇是在规划 、 设施 、 环境 、 居住 、 管理等方 面实 现现代 化 , 进一 步 改善居 民的居住 环境 和生活质量 , 使村镇 能够可 持续 的发展 。村 镇与城市之 间以及 相互之间 , 由不同容量 的现代 化交 通设 施 和快 捷 的通讯设施连 接起来 , 形成一 个 网络状 的城 乡一体 化系统 。对 于组成村镇 的基 本元 素——住宅 , 采用现代 化的设 计理念 和基 础 设施 , 用新材料和新技术 , 运 既满足舒 适性 又兼 顾节 能 , 村镇 充 使 分享受到城 市现代 文明 。
1 道路的交通 网络不 规范 , 少村 镇现 有道 路狭 窄、 ) 不 路面 严 卫设施简 陋 , 很少有村镇在道路 或公共 场所设置 垃圾箱 。村 镇公
重破损 、 断头路 、 泥水 路随处可见 , 的村镇 随意对 接 国道 省道 县 共垃圾清 扫不 及时 , 活垃圾 到处 丢弃 。公 共厕 所严 重 不足 , 有 生 有 厕所建在庭 院内部 , 家庭 内部使用 , 供 而村镇 的公 道 , 至把过境道路 当作 村镇 主干 道 , 甚 或使 过境 道路 穿越 村镇 中 些村镇 的居民 , 有些 村 的家庭则 习惯把厕 所建 在庭 院 外部 , 心 , 致使过境车辆通行 困难 , 这样 并加剧 了村镇 中心 的交通 混乱 。 共场所却 没有厕所 , 但这些厕所极 其简陋 , 很多是露天粪坑 。还有 的 造 成人车拥挤 、 交通 阻塞 严重 , 民生 活不便 , 居 既影 响交 通 , 给 可兼做公共厕 所 , 又 把猪圈 、 羊圈等建在道路旁边 , 严重影响了卫 生环境和村容村貌 。 居 民带来安全 隐患。 有 些村镇位于河流 、 泊等 水体 附近 , 里 的居 民主要 是使 湖 村 用这些地 表水 来满足灌溉 、 饮用、 涤等 日常生活用水 , 有部分 洗 但 分人行道 , 路上交 通 工具繁 多 , 了机动 车 , 道 除 还有 自行 车 、 轮 三 村 民环境 意识 淡薄 , 向水 中倾 倒生 活垃 圾 , 排放 污水甚 至是 有 毒 车、 平板 车和畜力车等非机 动车 , 和行 人在道路 上混 杂通行 , 互 相 物质 , 对水源造成严 重污染。 干扰大 , 对行 车和安全均不利 , 也造成 了交通 的混乱 。 3 交通管理和交通设 施 不健 全。村镇 中几乎 没 有交 通管 理 3 住 宅建设 的理 念 和探 索 ) 2 道路基础设施差 , ) 道路性质 不明确 , 道路 断面功 能不分 , 未 人员, 交通标 志、 通指 挥信 号 、 车 场等设 施 缺乏 , 种 车辆 任 交 停 各
苏 北 地 域 特 色 村 镇 建 设 探索
乔
摘
巍
要 : 苏北地 区的村镇基础设施和环境现状进行 了调研 , 道路和 交通、 排水设 施和环 境保 护利 用这三 个突 出的 对 从 给
方面指 出存在 的问题和 不足 。同时对于村镇建设 的主体——住 宅的单体提 出探 索性设 计理念 , 以使 苏北的新农 村成 为
系统 , 下排水管网几乎为零 。有些村 镇用 暗沟或渠 进行集 中排 地
体化 的问题具有积极 的现实意义 。 随着生活水 平 的不 断 提高 , 村 的生 活环 境 发生 了质 的改 农
变 。但群众对生存 和生态环境质量也 提出更高 的要 求 , 就使传 这
统的村镇规划理 论 和方法 常 常显得 滞后 。因此 , 究村 镇 , 研 研究
而处理率仅 为 2 5 .%左右 。
2 环 境 保护 和建 设 的不足
“ 环境 ” 是 指人们生活的周 围境况 。随着经 济社会发展 和居 , 民生 活水平不 断提 高 , 镇人 居环境 逐步 受到 重视 , 村 但还 有 相 当
1 基 础设 施现 状 和存在 的 问题
1 1 道 路 和 交 通 .
水, 但服 务范围远远不够 , 的村 镇连这样 的设施 都没有 , 有 利用 路 面明沟进行排水 , 至直 接用 路面排 水 。一 到下雨 , 甚 路上 积水 严 重, 加上各种类型的废水随意排放 。导 致部分村 镇 的街道上 经常 是污水横流 , 对村镇 的面貌和环境 造成很大 影响 。而 且这些 污水 没有任何处理设施 , 对空气质量和 地表水源也 会造成 不 同程 度 的 污染 。据有关部 门统计 , 目前农村生活污水年排放量 8 t 亿 以上 ,
第3 7卷 第 3 2期 2011年 11月
S HANXI AR CHI E TU T C RE
山 西 建 筑
V 13 . 2 0 . 7 No 3
N v 2 1 o. 0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 3
文章编号 :0 9 6 2 ( 0 ) 2 0 1 —2 10 —8 5 2 1 3 -0 3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