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物理真题考点逐个击破-专题3.3 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合集下载

2020高考物理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解析版)

2020高考物理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解析版)

2020年高考物理备考微专题精准突破专题3.3 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专题诠释】1.应用动能定理解题应抓好“两状态,一过程”“两状态”即明确研究对象的始、末状态的速度或动能情况,“一过程”即明确研究过程,确定这一过程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位置变化或位移信息.2.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1)动能定理中的位移和速度必须是相对于同一个参考系的,一般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2)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是标量式,不能在其中一个方向上应用动能定理.(3)动能定理本质上反映了动力学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与守恒,普遍适用于一切运动过程.【高考领航】【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除受到重力外,还受到一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外力作用。

距地面高度h在3 m以内时,物体上升、下落过程中动能E k随h的变化如图所示。

重力加速度取10 m/s2。

该物体的质量为()A .2 kgB .1.5 kgC .1 kgD .0.5 kg【答案】C【解析】对上升过程,由动能定理,0()k k F mg h E E -+=-,得0()k k E E F mg h =-+,即F +mg =12 N ;下落过程,()(6)k mg F h E --=,即8mg F k '-==N ,联立两公式,得到m =1 kg 、F =2 N 。

【2018·江苏卷】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只小球,小球运动一段时间后落回地面。

忽略空气阻力,该过程中 小球的动能E k 与时间t 的关系图象是A .B .C .D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动能的概念和E k –t 图象,意在考查考生的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

小球做竖直上抛运动时,速度v =v 0–gt ,根据动能212k E mv =得()2012k E m v gt =-,故图象A 正确。

【2018·高考全国卷Ⅰ】如图,abc 是竖直面内的光滑固定轨道,ab 水平,长度为2R ;bc 是半径为R 的四分之一圆弧,与ab 相切于b 点.一质量为m 的小球,始终受到与重力大小相等的水平外力的作用,自a 点处 从静止开始向右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小球从a 点开始运动到其轨迹最高点,机械能的增量为( )A .2mgRB .4mgRC .5mgRD .6mgR【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三点:(1)小球由a 到c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求出小球在c 点的速度大小. (2)小球离开c 点后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加速度大小均为g . (3)小球轨迹最高点的竖直方向速度为零. 【答案】C 【解析】小球从a 运动到c ,根据动能定理,得 F ·3R -mgR =12mv 21,又F =mg ,故v 1=2gR ,小球离开c 点在竖直方向做竖直上抛运动,水平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且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加速度大小相等,都为g ,故小球从c 点到最高点所用的时间t =v 1g=2R g ,水平位移x =12gt 2=2R ,根据功能关系,小球从a 点到轨迹最高点机械能的增量为力F 做的功,即ΔE =F ·(2R +R +x )=5mgR .【方法技巧】(1)动能定理解决的是合力做功与动能变化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分析时一定要对物体受到的各个力做的功都作分析.(2)动能定理往往应用于单个物体的运动过程,由于不涉及时间,比用运动学规律更加方便. (3)找到物体运动的初、末状态的动能和此过程中合力做的功,是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关键. 解决物理图象问题的基本步骤(1)观察题目给出的图象,弄清纵坐标、横坐标所对应的物理量及图线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2)根据物理规律推导出纵坐标与横坐标所对应的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式.(3)将推导出的物理规律与数学上与之相对应的标准函数关系式相对比,找出图线的斜率、截距、图线的交点、图线下方的面积所对应的物理意义,根据对应关系列式解答问题. 四类图象所围“面积”的含义【最新考向解码】【例1】(2019·黑龙江齐齐哈尔五校联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如图所示,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14圆弧轨道与水平轨道相切于最低点B ,质量为m 的小物块从圆弧轨道的顶端A 由静止滑下,经过B 点后沿水平轨道运动,并停在到B 点距离等于圆弧轨道半径的C 点。

2020年高考物理专题复习: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技巧

2020年高考物理专题复习: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技巧

2020年高考物理专题复习: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技巧考点精讲1. 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1)转化:某种形式的能量减少,一定存在其他形式的能量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

(2)转移:某个物体的能量减少,一定存在其他物体的能量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相等。

2. 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题的基本流程典例精讲例题1 如图所示,一物体质量m=2kg,在倾角θ=37°的斜面上的A点以初速度v0=3m/s下滑,A点距弹簧上端B的距离AB=4m。

当物体到达B点后将弹簧压缩到C点,最大压缩量BC=0.2m,然后物体又被弹簧弹上去,弹到的最高位置为D点,D点距A点的距离AD=3m。

挡板及弹簧质量不计,g取10m/s2,sin37°=0.6,求:(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E pm。

【考点】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思路分析】(1)物体从开始位置A 点运动到最后D 点的过程中,弹性势能没有发生变化,动能和重力势能减少,机械能的减少量为ΔE =ΔE k +ΔE p =21mv 20+mgl AD sin37° ① 物体克服摩擦力产生的热量为Q =F f x ① 其中x 为物体运动的路程,即x =5.4m ① F f =μmg cos37°① 由能量守恒定律可得ΔE =Q①由①②③④⑤式解得μ≈0.52。

(2)由A 到C 的过程中,动能减少ΔE k =21mv 20 ① 重力势能减少ΔE p ′=mgl AC sin37° ① 摩擦生热Q ′=F f l AC =μmg cos37°l AC①由能量守恒定律得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 ΔE pm =ΔE k +ΔE p ′-Q ′①联立⑥⑦⑧⑨解得ΔE pm ≈24.46J 。

【答案】(1)0.52 (2)24.46J【规律总结】应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1. 分清有多少种形式的能(如动能、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电势能)、内能等)在变化。

2020年高考物理专题精准突破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应用(解析版)

2020年高考物理专题精准突破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应用(解析版)

2020年高考物理专题精准突破专题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应用【专题诠释】一、机械能守恒的理解与判断1.利用机械能的定义判断:分析动能和势能的和是否变化.2.利用做功判断:若物体或系统只有重力(或弹簧的弹力)做功,或有其他力做功,但其他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则机械能守恒.3.利用能量转化来判断:若物体或系统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而无机械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则物体或系统机械能守恒.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三、多个物体的机械能守恒问题,往往涉及“轻绳模型”“轻杆模型”以及“轻弹簧模型”.(1)轻绳模型三点提醒①分清两物体是速度大小相等,还是沿绳方向的分速度大小相等.①用好两物体的位移大小关系或竖直方向高度变化的关系.①对于单个物体,一般绳上的力要做功,机械能不守恒;但对于绳连接的系统,机械能则可能守恒.(2)轻杆模型三大特点①平动时两物体线速度相等,转动时两物体角速度相等.①杆对物体的作用力并不总是沿杆的方向,杆能对物体做功,单个物体机械能不守恒.①对于杆和球组成的系统,忽略空气阻力和各种摩擦且没有其他力对系统做功,则系统机械能守恒.(3)轻弹簧模型“四点”注意①含弹簧的物体系统在只有弹簧弹力和重力做功时,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和弹簧的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物体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而单个物体和弹簧机械能都不守恒.①含弹簧的物体系统机械能守恒问题,符合一般的运动学解题规律,同时还要注意弹簧弹力和弹性势能的特点.①弹簧弹力做的功等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减少量,而弹簧弹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取决于初、末状态弹簧形变量的大小.①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与弹簧组成的系统,当弹簧形变量最大时,弹簧两端连接的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弹簧弹性势能最小(为零).【高考领航】【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其机械能E总等于动能E k与重力势能E p之和。

取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该物体的E总和E p随它离开地面的高度h的变化如图所示。

2020年高考物理真题考点逐个击破-专题3.8 用动力学和能量观点解决多过程问题

2020年高考物理真题考点逐个击破-专题3.8 用动力学和能量观点解决多过程问题

2020年高考物理真题考点逐个击破-专题3.8 用动力学和能量观点解决多过程问题【专题诠释】1.本专题是力学两大观点在多运动过程问题、传送带问题和滑块—木板问题三类问题中的综合应用,高考常以计算题压轴题的形式命题.2.学好本专题,可以极大地培养同学们的审题能力、推理能力和规范表达能力,针对性的专题强化,可以提升同学们解决压轴题的信心.3.用到的知识有:动力学方法观点(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基本规律),能量观点(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高考领航】【2019·浙江选考】如图所示为某一游戏的局部简化示意图。

D 为弹射装置,AB 是长为21 m 的水平轨道, 倾斜直轨道BC 固定在竖直放置的半径为R =10 m 的圆形支架上,B 为圆形的最低点,轨道AB 与BC 平滑连 接,且在同一竖直平面内。

某次游戏中,无动力小车在弹射装置D 的作用下,以v 0=10 m/s 的速度滑上轨道 AB ,并恰好能冲到轨道BC 的最高点。

已知小车在轨道AB 上受到的摩擦力为其重量的0.2倍,轨道BC 光 滑,则小车从A 到C 的运动时间是( )A .5 sB .4.8 sC .4.4 sD .3 s 【答案】A【解析】设小车的质量为m ,小车在AB 段所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210.20.22m/s f mga g m m====,在AB 段,根据动能定理可得2201122AB B fx mv mv -=-,解得4m/s B v =,故1104s 3s 2t -==;小车在BC段,根据机械能守恒可得212B CD mv mgh =,解得0.8m CD h =,过圆形支架的圆心O 点作BC 的垂线,根据几何知识可得12BCBC CD x R x h =,解得4m BC x =,1sin 5CD BC h x θ==,故小车在BC 上运动的加速度为22sin 2m/s a g θ==,故小车在BC 段的运动时间为224s 2s 2B v t a ===,所以小车运动的总时间为125st t t=+=,A正确。

2020年高考物理真题考点逐个击破-专题3.13 三大动力学观点的综合应用

2020年高考物理真题考点逐个击破-专题3.13 三大动力学观点的综合应用

2020年高考物理真题考点逐个击破-专题3.13 三大动力学观点的综合应用【专题诠释】1.本专题是力学三大观点在力学中的综合应用,高考对本专题将作为计算题压轴题的形式命题.2.学好本专题,可以帮助同学们熟练应用力学三大观点分析和解决综合问题.3.用到的知识、规律和方法有:动力学方法(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规律);动量观点(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能量观点(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一、力的三个作用效果与五个规律二、常见的力学模型及其结论【高考领航】【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两小物块A 、B ,质量分别为m A =l.0 kg ,m B =4.0 kg ;两者之 间有一被压缩的微型弹簧,A 与其右侧的竖直墙壁距离l =1.0 m ,如图所示。

某时刻,将压缩的微型弹簧释 放,使A 、B 瞬间分离,两物块获得的动能之和为E k =10.0 J 。

释放后,A 沿着与墙壁垂直的方向向右运动。

A 、 B 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u =0.20。

重力加速度取g =10 m/s²。

A 、B 运动过程中所涉及的碰撞均为弹性 碰撞且碰撞时间极短。

(1)求弹簧释放后瞬间A 、B 速度的大小;(2)物块A 、B 中的哪一个先停止?该物块刚停止时A 与B 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3)A 和B 都停止后,A 与B 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答案】(1)v A =4.0 m/s ,v B =1.0 m/s (2)B 0.50 m (3)0.91 m【解析】(1)设弹簧释放瞬间A 和B 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 A 、v B ,以向右为正,由动量守恒定律和题给条件有0=m A v A –m B v B ①22k 1122A AB B E m vm v =+②联立①②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v A =4.0 m/s ,v B =1.0 m/s ③(2)A 、B 两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因而两者滑动时加速度大小相等,设为a 。

2020年高考物理重点难点易考点总结-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2020年高考物理重点难点易考点总结-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第3课时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1.动量定理的公式Ft=p′-p除表明两边大小、方向的关系外,还说明了两边的因果关系,即合外力的冲量是动量变化的原因.动量定理说明的是合外力的冲量与动量变化的关系,反映了力对时间的累积效果,与物体的初、末动量无必然联系.动量变化的方向与合外力的冲量方向相同,而物体在某一时刻的动量方向跟合外力的冲量方向无必然联系.动量定理公式中的F是研究对象所受的包括重力在内的所有外力的合力,它可以是恒力,也可以是变力,当F为变力时,F应是合外力对作用时间的平均值.2.动量守恒定律(1)内容: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2)表达式:m1v1+m2v2=m1v1′+m2v2′;或p=p′(系统相互作用前总动量p等于相互作用后总动量p′);或Δp =0(系统总动量的增量为零);或Δp1=-Δp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两物体动量的增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守恒条件①系统不受外力或系统虽受外力但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②系统合外力不为零,但在某一方向上系统合力为零,则系统在该方向上动量守恒.③系统虽受外力,但外力远小于内力且作用时间极短,如碰撞、爆炸过程.3.解决力学问题的三个基本观点(1)力的观点:主要是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相结合,常涉及物体的受力、加速度或匀变速运动的问题.(2)动量的观点:主要应用动量定理或动量守恒定律求解,常涉及物体的受力和时间问题,以及相互作用物体的问题.(3)能量的观点:在涉及单个物体的受力和位移问题时,常用动能定理分析;在涉及系统内能量的转化问题时,常用能量守恒定律.1.力学规律的选用原则(1)单个物体:宜选用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和牛顿运动定律.若其中涉及时间的问题,应选用动量定理;若涉及位移的问题,应选用动能定理;若涉及加速度的问题,只能选用牛顿第二定律.(2)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优先考虑两个守恒定律,若涉及碰撞、爆炸、反冲等问题时,应选用动量守恒定律,然后再根据能量关系分析解决.2.系统化思维方法,就是根据众多的已知要素、事实,按照一定的联系方式,将其各部分连接成整体的方法. (1)对多个物理过程进行整体思维,即把几个过程合为一个过程来处理,如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比较复杂的运动. (2)对多个研究对象进行整体思维,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物体合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如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时,就是把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或系统).考向1 动量和能量的观点在力学中的应用例1 (2014·安徽·24)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一凹槽A ,中央放一小物块B .物块与左右两边槽壁的距离如图1所示,L 为1.0 m ,凹槽与物块的质量均为m ,两者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0.05.开始时物块静止,凹槽以v 0=5 m /s 的初速度向右运动,设物块与凹槽槽壁碰撞过程中没有能量损失,且碰撞时间不计,g 取10 m/s 2.求:图1(1)物块与凹槽相对静止时的共同速度;(2)从凹槽开始运动到两者刚相对静止物块与右侧槽壁碰撞的次数;(3)从凹槽开始运动到两者刚相对静止所经历的时间及该时间内凹槽运动的位移大小. 解析 (1)设两者间相对静止时速度为v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0=2m v v =2.5 m/s ,方向向右.(2)设物块与凹槽间的滑动摩擦力F f =μF N =μmg 设两者相对静止前相对运动的路程为s 1,由动能定理得-F f ·s 1=12(m +m )v 2-12m v 20解得s 1=12.5 m已知L =1 m ,可推知物块与右侧槽壁共发生6次碰撞.(3)设凹槽与物块碰前的速度分别为v 1、v 2,碰后的速度分别为v 1′、v 2′.有m v 1+m v 2=m v 1′+m v 2′12m v 21+12m v 22=12m v 1′2+12m v 2′2 得v 1′=v 2,v 2′=v 1即每碰撞一次凹槽与物块发生一次速度交换,在同一坐标系上两者的速度图线如图所示,根据碰撞次数可分为13段,凹槽、物块的v —t 图象在两条连续的匀变速运动图线间转换,故可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求时间.则 v =v 0+ata =-μg 解得t =5 s凹槽的v —t 图象所包围的阴影部分面积即为凹槽的位移大小s 2.(等腰三角形面积共分13份,第一份面积为0.5L ,其余每份面积均为L )s 2=12(v 02)t +6.5L解得s 2=12.75 m答案 (1)2.5 m/s ,方向向右 (2)6次 (3)5 s 12.75 m如图2,半径R =0.8 m 的四分之一圆弧形光滑轨道竖直放置,圆弧最低点D 与长为L =6 m 的水平面相切于D 点,质量M =1.0 kg 的小滑块A 从圆弧顶点C 由静止释放,到达最低点后,与D 点右侧m =0.5 kg 的静止物块B 相碰,碰后A 的速度变为v A =2.0 m /s ,仍向右运动.已知两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1,若B 与E 处的竖直挡板相碰,没有机械能损失,取g =10 m/s 2.求:图2(1)滑块A 刚到达圆弧的最低点D 时对圆弧的压力; (2)滑块B 被碰后瞬间的速度; (3)讨论两滑块是否能发生第二次碰撞.答案 (1)30 N ,方向竖直向下 (2)4 m/s (3)见解析解析 (1)设小滑块运动到D 点的速度为v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gR =12M v 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N -Mg =M v 2R联立解得小滑块在D 点所受支持力F N =30 N由牛顿第三定律有,小滑块在D 点时对圆弧的压力为30 N ,方向竖直向下. (2)设B 滑块被碰后的速度为v B ,由动量守恒定律: M v =M v A +m v B解得小滑块在D 点右侧碰后的速度v B =4 m/s(3)讨论:由于B 物块的速度较大,如果它们能再次相碰一定发生在B 从竖直挡板弹回后,假设两物块能运动到最后停止,达到最大的路程,则对于A 物块 -μMgs A =0-12M v 2A解得s A =2 m对于B 物块,由于B 与竖直挡板的碰撞无机械能损失,则-μmgs B =0-12m v 2B解得s B =8 m(即从E 点返回2 m)由于s A +s B =10 m<2×6 m =12 m ,故它们停止运动时仍相距2 m ,不能发生第二次碰撞. 考向2 综合应用力学三大观点解决多过程问题例2 如图3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 =1 kg 的足够长的木板C ,在C 上放置有A 、B 两物体,A 的质量m A =1 kg ,B 的质量为m B =2 kg.A 、B 之间锁定一被压缩了的轻弹簧,弹簧储存的弹性势能E p =3 J ,现突然给A 、B 一瞬时冲量作用,使A 、B 同时获得v 0=2 m/s 的初速度,且同时弹簧由于受到扰动而解除锁定,并在极短的时间内恢复原长,之后与A 、B 分离.已知A 和C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2,B 、C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且滑动摩擦力略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求:图3(1)弹簧与A 、B 分离的瞬间,A 、B 的速度分别是多大?(2)已知在C 第一次碰到右边的固定挡板之前,A 、B 和C 已经达到了共同速度,求在到达共同速度之前A 、B 、C 的加速度分别是多大及该过程中产生的内能为多少? 答案 见解析解析 (1)在弹簧弹开两物体的过程中,由于作用时间极短,对A 、B 、弹簧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可得:(m A +m B )v 0=m A v A +m B v BE p +12(m A +m B )v 20=12m A v 2A +12m B v 2B 联立解得:v A =0,v B =3 m/s. (2)对物体B 有:a B =μ2g =1 m/s 对A 、C 有:μ2m B g =(m A +m )a 又因为:m A a <μ1m A g故物体A 、C 的共同加速度为a =1 m/s 2.对A 、B 、C 整个系统来说,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故由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可得: m B v B =(m A +m B +m )vQ =12m B v 2B-12(m A +m B +m )v 2 解得:Q =4.5 J ,v =1.5 m/s(2014·广东·35)如图4所示的水平轨道中,AC 段的中点B 的正上方有一探测器,C 处有一竖直挡板,物体P 1沿轨道向右以速度v 1与静止在A 点的物体P 2碰撞,并接合成复合体P ,以此碰撞时刻为计时零点,探测器只在t 1=2 s 至t 2=4 s 内工作.已知P 1、P 2的质量都为m =1 kg ,P 与AC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AB 段长L =4 m ,g 取10 m/s 2,P 1、P 2和P 均视为质点,P 与挡板的碰撞为弹性碰撞.图4(1)若v 1=6 m/s ,求P 1、P 2碰后瞬间的速度大小v 和碰撞损失的动能ΔE ;(2)若P 与挡板碰后,能在探测器的工作时间内通过B 点,求v 1的取值范围和P 向左经过A 点时的最大动能E . 答案 (1)3 m /s 9 J (2)10 m/s ≤v 1≤14 m/s 17 J解析 (1)设P 1和P 2发生弹性碰撞后速度为v 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 v 1=2m v 2①解得:v 2=v 12=3 m/s碰撞过程中损失的动能为:ΔE k =12m v 21-12×2m v 22② 解得ΔE k =9 J(2)P 滑动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知ma =-μmg ③可以把P 从A 点运动到C 点再返回B 点的全过程看作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运动学公式有3L =v 2t +12at 2④由①③④式得v 1=6L -at2t①若2 s 时通过B 点,解得:v 1=14 m/s ②若4 s 时通过B 点,解得:v 1=10 m/s 故v 1的取值范围为:10 m /s ≤v 1≤14 m/s设向左经过A 点的速度为v A ,由动能定理知 12×2m v 2A -12×2m v 22=-μ·2mg ·4L 当v 2=12v 1=7 m/s 时,复合体向左通过A 点时的动能最大,E k A max =17 J.(限时:45分钟)1.如图1所示,质量为M =4 kg 的木板静置于足够大的水平地面上,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01,板上最左端停放着质量为m =1 kg 可视为质点的电动小车,车与木板右端的固定挡板相距L =5 m .现通电使小车由静止开始从木板左端向右做匀加速运动,经时间t =2 s ,车与挡板相碰,车与挡板粘合在一起,碰撞时间极短且碰后自动切断小车的电源.(计算中取最大静摩擦力等于动摩擦力,并取g =10 m/s 2.)图1(1)试通过计算说明:车与挡板相碰前,木板相对地面是静止还是运动的? (2)求出小车与挡板碰撞前,车的速率v 1和板的速率v 2;(3)求出碰后木板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距离s .答案 (1)向左运动 (2)v 1=4.2 m /s ,v 2=0.8 m/s (3)0.2 m 解析 (1)假设木板不动,电动车在板上运动的加速度为a 0,由L =12a 0t 2得:a 0=2Lt 2=2.5 m/s 2此时木板使车向右运动的摩擦力:F f =ma 0=2.5 N 木板受车向左的反作用力:F f ′=F f =2.5 N木板受地面向右最大静摩擦力:F f0=μ(M +m )g =0.5 N 由于F f ′>F f0,所以木板不可能静止,将向左运动.(2)设车与挡板碰前,车与木板的加速度分别为a 1和a 2,相互作用力为F ,由牛顿第二定律与运动学公式: 对小车:F =ma 1 v 1=a 1t对木板:F -μ(m +M )g =Ma 2 v 2=a 2t两者的位移的关系:v 12t +v 22t =L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v 1=4.2 m /s ,v 2=0.8 m/s(3)设车与木板碰后其共同速度为v ,两者相碰时系统动量守恒,以向右为正方向,有 m v 1-M v 2=(m +M )v对碰后滑行s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μ(M +m )gs =0-12(M +m )v 2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s =0.2 m2.如图2所示,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放置一质量为m 的物块B ,B 的下端连接一轻质弹簧,弹簧下端与挡板相连接,B 平衡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 0,O 点为弹簧的原长位置.在斜面顶端另有一质量也为m 的物块A ,距物块B 为3x 0,现让A 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A 与B 相碰后立即一起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恰好回到O 点(A 、B 均视为质点).试求:图2(1)A 、B 相碰后瞬间的共同速度的大小; (2)A 、B 相碰前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3)若在斜面顶端再连接一光滑的半径R =x 0的半圆轨道PQ ,圆轨道与斜面相切于最高点P ,现让物块A 以初速度v 从P 点沿斜面下滑,与B 碰后返回到P 点还具有向上的速度,试问:v 为多大时物块A 恰能通过圆弧轨道的最高点?答案 (1)123gx 0 (2)14mgx 0 (3) (20+43)gx 0解析 (1)设A 与B 相碰前的速度为v 1,A 与B 相碰后共同速度为v 2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 3x 0sin 30°=12m v 21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1=2m v 2解以上二式得v 2=123gx 0(2)设A 、B 相碰前弹簧所具有的弹性势能为E p ,从A 、B 相碰后一起压缩弹簧到它们恰好到达O 点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定律知E p +12(2m )v 22=2mgx 0sin 30° 解得E p =14mgx 0(3)设物块A 与B 相碰前的速度为v 3,碰后A 、B 的共同速度为v 4 12m v 2+mg 3x 0sin 30°=12m v 23 m v 3=2m v 4A 、B 一起压缩弹簧后再回到O 点时二者分离,设此时共同速度为v 5,则 12(2m )v 24+E p =12(2m )v 25+2mgx 0sin 30° 此后A 继续上滑到半圆轨道最高点时速度为v 6,则 12m v 25=12m v 26+mg 2x 0sin 30°+mgR (1+sin 60°) 在最高点有mg =m v 26R联立以上各式解得v =(20+43)gx 0.3.如图3所示,光滑的水平面AB (足够长)与半径为R =0.8 m 的光滑竖直半圆轨道BCD 在B 点相切,D 点为半圆轨道最高点.A 点的右侧等高地放置着一个长为L =20 m 、逆时针转动且速度为v =10 m /s 的传送带.用轻质细线连接甲、乙两物体,中间夹一轻质弹簧,弹簧与甲、乙两物体不拴接.甲的质量为m 1=3 kg ,乙的质量为m 2=1 kg ,甲、乙均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现固定乙,烧断细线,甲离开弹簧后进入半圆轨道并可以通过D 点,且过D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恰好等于甲的重力.传送带与乙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6,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甲、乙两物体可看作质点.图3(1)求甲球离开弹簧时的速度;(2)若甲固定,乙不固定,细线烧断后乙可以离开弹簧滑上传送带,求乙在传送带上滑行的最远距离;(3)甲、乙均不固定,烧断细线以后,求甲和乙能否再次在AB 面上水平碰撞?若碰撞,求再次碰撞时甲、乙的速度;若不会再次碰撞,请说明原因. 答案 (1)4 3 m/s (2)12 m (3)见解析解析 (1)设甲离开弹簧时的速度大小为v 0,运动至D 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12m 1v 20=m 1g ·2R +12m 1v 2D 在最高点D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2m 1g =m 1v 2DR联立解得:v 0=4 3 m/s(2)甲固定,烧断细线后乙的速度大小为v 乙,由能量守恒得E p =12m 1v 20=12m 2v 2乙 得v 乙=12 m/s之后乙滑上传送带做匀减速运动:μm 2g =m 2a 得a =6 m/s 2乙速度为零时离A 端最远,最远距离为: s =v 2乙2a =12 m<20 m 即乙在传送带上滑行的最远距离为12 m.(3)甲、乙均不固定,烧断细线后,设甲、乙速度大小分别为v 1、v 2,甲、乙分离瞬间动量守恒:m 1v 1=m 2v 2 甲、乙弹簧组成的系统能量守恒:E p =12m 1v 20=12m 1v 21+12m 2v 22 解得:v 1=2 3 m/s ,v 2=6 3 m/s 甲沿轨道上滑时,设上滑最高点高度为h , 则12m 1v 21=m 1gh 得h =0.6 m<0.8 m则甲上滑不到等圆心位置就会返回,返回AB 面上时速度大小仍然是v 1=2 3 m/s 乙滑上传送带,因v 2=6 3 m /s<12 m/s ,则乙先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后向左匀加速. 由对称性可知乙返回AB 面上时速度大小仍然为v 2=6 3 m/s故甲、乙会再次相撞,碰撞时甲的速度为2 3 m/s ,方向向右,乙的速度为6 3 m/s ,方向向左4.如图4所示,一倾斜的传送带倾角θ=37°,始终以v =12 m /s 的恒定速度顺时针转动,传送带两端点P 、Q 间的距离L =2 m ,紧靠Q 点右侧有一水平面长x =2 m ,水平面右端与一光滑的半径R =1.6 m 的竖直半圆轨道相切于M 点,MN 为竖直的直径.现有一质量M =2.5 kg 的物块A 以v 0=10 m/s 的速度自P 点沿传送带下滑,A 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75,到Q 点后滑上水平面(不计拐弯处的能量损失),并与静止在水平面最左端的质量m =0.5 kg 的B 物块相碰,碰后A 、B 粘在一起,A 、B 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均为μ2,忽略物块的大小.已知sin 37°=0.6,cos 37°=0.8,求:图4(1)A 滑上传送带时的加速度a 和到达Q 点时的速度; (2)若A 、B 恰能通过半圆轨道的最高点N ,求μ2;(3)要使A 、B 能沿半圆轨道运动到N 点,且从N 点抛出后能落到传送带上,则μ2应满足什么条件? 答案 (1)12 m /s 212 m/s (2)0.5 (3)0.09≤μ2≤0.5解析 (1)对A 刚上传送带时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μ1Mg cos θ=Ma 解得:a =12 m/s 2设A 能达到传送带的速度,由v 2-v 20=2ax 0得运动的位移x 0=116 m<L则到达Q 点前A 已和传送带共速 由于Mg sin θ=μ1Mg cos θ,所以A 先加速后匀速,到Q 点的速度为v =12 m/s. (2)设A 、B 碰后的共同速度为v 1,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M +m )v 1 解得:v 1=10 m/sA 、B 在最高点时速度为v 3有:(M +m )v 23R =(M +m )g设A 、B 在M 点速度为v 2,由机械能守恒得: 12(M +m )v 22=12(M +m )v 23+(M +m )g ×2R 在水平面上由动能定理得: 12(M +m )v 21-12(M +m )v 22=μ2(M +m )gx 解得:μ2=0.5(3)①若以v 3由N 点抛出,则有:2R =12gt 2x 1=v 3t =3.2 m>x则要使AB 能沿半圆轨道运动到N 点,并能落在传送带上,则μ2≤0.5②若AB 恰能落在P 点,则有:2R -L sin θ=12gt ′2x +L cos θ=v 3′t ′ 由12(M +m )v 2′2=12(M +m )v 3′2+(M +m )g ×2R 和12(M +m )v 21-12(M +m )v 2′2=μ2(M +m )gx 联立可得:μ2=0.09综上所述,μ2应满足:0.09≤μ2≤0.5。

高考物理 动能 动能定理

高考物理 动能 动能定理

2(mgR W ) A.a= mR 3mgR 2W C.N= R
2mgR W B.a=
mR mgR W ) D.N=2( R
考点一
栏目索引
答案 AC 由动能定理知,在P从最高点下滑到最低点的过程中,mgRv2 2(mgR W ) 1 2 W= mv ,在最低点的向心加速度a= ,联立得a= ,选项A正确; R mR 2 3mgR 2W P在最低点时有N-mg=ma,所以N= ,选项C正确。 R
(4)标矢性:标量。 2.动能定理 (1)内容: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 ④ 变化 。
1 1 2 2 v2 -2 mv (2)表达式:W=Ek2-Ek1=⑤ 2 m 1 。
考点一
栏目索引
(3)适用范围 a.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⑥ 曲线 运动。 b.动能定理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⑦ 变力 做功。
考点一
栏目索引
答案 D 由动能定理有
H 1 sin θ 2 2 h 1 v -mgh-μmg cos θ· =0- m sin θ 2 2
-mgH-μmg cos θ· =0- mv2
v2 H 1 tan θ,h= ,故D正确。 解得μ= 4 2 gH
场力、磁场力或其他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考点一
栏目索引
3.应用动能定理的“四个注意点” (1)动能定理中的位移和速度必须是相对于同一个参考系的,一般以地 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 (2)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是一个标量式,不能在某方向上应用动能定理。
(3)动能定理往往用于单个物体的运动过程,由于不涉及加速度和时间,
方法技巧
应用动能定理解题应注意的问题

2020年高考物理真题考点逐个击破-专题3.5 功能关系和能量守恒定律

2020年高考物理真题考点逐个击破-专题3.5 功能关系和能量守恒定律

2020年高考物理真题考点逐个击破-专题3.5 功能关系和能量守恒定律【专题诠释】一功能关系的理解和应用几种常见的功能关系及其表达式二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1)转化:某种形式的能量减少,一定存在其他形式的能量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 (2)转移:某个物体的能量减少,一定存在其他物体的能量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相等. 2.涉及弹簧的能量问题应注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与弹簧组成的系统相互作用的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1)能量变化上,如果只有重力和系统内弹簧弹力做功,系统机械能守恒.(2)如果系统每个物体除弹簧弹力外所受合外力为零,则当弹簧伸长或压缩到最大程度时两物体速度相同.【高考领航】【2019·江苏卷】如图所示,轻质弹簧的左端固定,并处于自然状态.小物块的质量为m ,从A 点向左沿水平地面运动,压缩弹簧后被弹回,运动到A 点恰好静止.物块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为s ,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 ,弹簧未超出弹性限度.在上述过程中( )A .弹簧的最大弹力为μmgB .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2μmgs C.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μmgs D .物块在A 【答案】BC【解析】小物块压缩弹簧最短时有F mg 弹μ>,故A 错误;全过程小物块的路程为2s ,所以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2mg s μ⋅,故B 正确;小物块从弹簧压缩最短处到A 点由能量守恒得:max P E mgs μ=,故C 正确;小物块从A 点返回A 点由动能定理得:201202mg s mv μ-⋅=-,解得:0v =D 错误。

【2019·浙江选考】奥运会比赛项目撑杆跳高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加速助跑过程中,运动员的动能增加B.起跳上升过程中,杆的弹性势能一直增加C.起跳上升过程中,运动员的重力势能增加D.越过横杆后下落过程中,运动员的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答案】B【解析】加速助跑过程中速度增大,动能增加,A正确;撑杆从开始形变到撑杆恢复形变时,先是运动员部分动能转化为杆的弹性势能,后弹性势能转化为运动员的动能与重力势能,杆的弹性势能不是一直增加,B错误;起跳上升过程中,运动员的高度在不断增大,所以运动员的重力势能增加,C正确;当运动员越过横杆下落的过程中,他的高度降低、速度增大,重力势能被转化为动能,即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D正确。

2020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热点题型专题12 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原卷版)

2020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热点题型专题12 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原卷版)

2020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专题12 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专题导航】目录热点题型一动能定理的理解 (1)热点题型二动能定理在直线运动中的应用 (2)热点题型三动能定理在曲线运动中的应用 (3)热点题型四动能定理与图象的结合问题 (3)F-图像 (4)xv-图像 (4)ta-图像 (5)t-图像 (6)xEk热点题型五动能定理在多阶段、多过程综合问题中的应用 (6)运用动能定理巧解往复运动问题 (7)动能定理解决平抛、圆周运动相结合的问题 (7)【题型演练】 (8)【题型归纳】热点题型一动能定理的理解1.定理中“外力”的两点理解(1)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或其他力,它们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不同时作用.(2)既可以是恒力,也可以是变力.2.公式中“=”体现的三个关系【例1】(2019·广东六校联考)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冰壶是冬奥会的比赛项目.将一个冰壶以一定初速度推出后将运动一段距离停下来.换一个材料相同、质量更大的冰壶,以相同的初速度推出后,冰壶运动的距离将()A.不变B.变小C.变大D.无法判断【变式1】(2018·高考全国卷Ⅱ)如图,某同学用绳子拉动木箱,使它从静止开始沿粗糙水平路面运动至具有某一速度.木箱获得的动能一定()A.小于拉力所做的功B.等于拉力所做的功C.等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D.大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变式2】关于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合外力做的功及动能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外力为零,则合外力做功一定为零B.合外力做功为零,则合外力一定为零C.合外力做功越多,则动能一定越大D.动能不变,则物体合外力一定为零热点题型二动能定理在直线运动中的应用1.若在直线运动中知道初、末状态,而不需要考虑中间过程时,一般用动能定理处理位移与速度的关系2.一般用分段法来处理问题,找准直线运动中转折处其动能有无损失【例2】(2019·吉林大学附中模拟)如图所示,小物块从倾角为θ的倾斜轨道上A点由静止释放滑下,最终停在水平轨道上的B点,小物块与水平轨道、倾斜轨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A、B两点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不计物块在轨道转折时的机械能损失,则动摩擦因数为()A.tan θB.tan α C.tan(θ+α) D.tan(θ-α)【变式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地面H高处从静止开始释放,落到地面后继续陷入泥中h深度而停止,设小球受到空气阻力为f,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A .小球落地时动能等于mgHB .小球陷入泥中的过程中克服泥的阻力所做的功小于刚落到地面时的动能C .整个过程中小球克服阻力做的功等于mg (H +h )D .小球在泥土中受到的平均阻力为mg (1+H h) 【变式2】如图为某同学建立的一个测量动摩擦因数的模型.物块自左侧斜面上A 点由静止滑下,滑过下面 一段平面后,最高冲至右侧斜面上的B 点.实验中测量出了三个角度,左、右斜面的倾角α和β及AB 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物块与各接触面间动摩擦因数相同且为μ,忽略物块在拐角处的能量损失,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 .μ=tan αB .μ=tan βC .μ=tan θD .μ=tanα-β2热点题型三动能定理在曲线运动中的应用【例3】.如图,一半径为R 、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直径POQ 水平.一质量为m 的质点自P 点上方高度R 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恰好从P 点进入轨道.质点滑到轨道最低点N 时,对轨道的压力为4mg ,g 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用W 表示质点从P 点运动到N 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A .W =12mgR ,质点恰好可以到达Q 点B .W >12mgR ,质点不能到达Q 点 C .W =12mgR ,质点到达Q 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 D .W <12mgR ,质点到达Q 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 【变式】如图,一固定容器的内壁是半径为R 的半球面;在半球面水平直径的一端有一质量为m 的质点P . 它在容器内壁由静止下滑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W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设质点P 在最低 点时,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为a ,容器对它的支持力大小为( )A .a =2(mgR -W )mRB .a =2mgR -W mRC .N =3mgR -2W RD .N =2(mgR -W )R热点题型四动能定理与图象的结合问题1.解决物理图象问题的基本步骤(1)观察题目给出的图象,弄清纵坐标、横坐标所对应的物理量及图线所表示的物理意义.(2)根据物理规律推导出纵坐标与横坐标所对应的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式.(3)将推导出的物理规律与数学上与之相对应的标准函数关系式相对比,找出图线的斜率、截距、图线的交点、图线下方的面积所对应的物理意义,根据对应关系列式解答问题.2.四类图象所围“面积”的含义F 图像x【例4】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4 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让物体在随位移均匀减小的水平推力F作用下开始运动,推力F随位移x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物体与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g取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先做加速运动,推力为零时开始做减速运动B.物体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最大位移是10 m C.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为215 m/s D.物体在运动中的加速度先变小后不变【变式】(2019·大连五校联考)在某一粗糙的水平面上,一质量为2 kg的物体在水平恒定拉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运动一段时间后,拉力逐渐减小,且当拉力减小到零时,物体刚好停止运动,图中给出了拉力随位移变化的关系图象.已知重力加速度g=10 m/s2.根据以上信息能精确得出或估算得出的物理量有()A.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B.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C.物体做匀速运动时的速度D.物体运动的时间v-图像t【例5】(2019·安徽合肥一模)A、B两物体分别在水平恒力F1和F2的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先后撤去F1、F2后,两物体最终停下,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两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1、F2大小之比为1∶2 B.F1、F2对A、B做功之比为1∶2C.A、B质量之比为2∶1 D.全过程中A、B克服摩擦力做功之比为2∶1【变式】(2018·高考全国卷Ⅲ) 地下矿井中的矿石装在矿车中,用电机通过竖井运送到地面.某竖井中矿车提升的速度大小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图线①②分别描述两次不同的提升过程,它们变速阶段加速度的大小都相同;两次提升的高度相同,提升的质量相等.不考虑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对于第①次和第②次提升过程()A.矿车上升所用的时间之比为4∶5 B.电机的最大牵引力之比为2∶1C.电机输出的最大功率之比为2∶1 D.电机所做的功之比为4∶5a-图像t【例6】(2019·山西模拟)用传感器研究质量为2 kg的物体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的规律时,在计算机上得到0~6 s内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6 s内物体先向正方向运动,后向负方向运动B.0~6 s内物体在4 s时的速度最大C .物体在2~4 s 内速度不变D .0~4 s 内合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0~6 s 内合力做的功【变式】质量为m 的小球被系在轻绳一端,在竖直平面内做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运动过程中小球受到空 气阻力的作用.设某一时刻小球通过轨道的最低点,此时绳子的张力为7mg ,此后小球继续做圆周运动, 经过半个圆周恰能通过最高点,则在此过程中小球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为 ( )A.14mgRB.310mgRC.12mgR D .mgRx E k 图像【例7】(2017·高考江苏卷)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上滑动,然后滑回到原处.物块初动能为E k0,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变,则该过程中,物块的动能E k 与位移x 关系的图线是( )【变式】(2018·高考江苏卷)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只小球,小球运动一段时间后落回地面.忽略空气阻力,该过程中小球的动能E k 与时间t 的关系图象是 ( )热点题型五动能定理在多阶段、多过程综合问题中的应用1.由于多过程问题的受力情况、运动情况比较复杂,从动力学的角度分析多过程问题往往比较复杂,但是,用动能定理分析问题,是从总体上把握其运动状态的变化,并不需要从细节上了解.因此,动能定理的优越性就明显地表现出来了,分析力的作用是看力做的功,也只需把所有的力做的功累加起来即可.2.运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时,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全过程列式,另一种是分段列式.3.全过程列式涉及重力、弹簧弹力,大小恒定的阻力或摩擦力做功时,要注意运用它们的功能特点:(1)重力做的功取决于物体的初、末位置,与路径无关;(2)大小恒定的阻力或摩擦力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与路程的乘积;(3)弹簧弹力做功与路径无关.4.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步骤运用动能定理巧解往复运动问题【例8】.如图所示装置由AB、BC、CD三段轨道组成,轨道交接处均由很小的圆弧平滑连接,其中轨道AB、CD段是光滑的,水平轨道BC的长度s=5 m,轨道CD足够长且倾角θ=37°,A、D两点离轨道BC 的高度分别为h1=4.30 m、h2=1.35 m.现让质量为m的小滑块自A点由静止释放.已知小滑块与轨道BC 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1)小滑块第一次到达D点时的速度大小;(2)小滑块最终停止的位置距B点的距离.【变式】如图所示,ABCD是一个盆式容器,盆内侧壁与盆底BC的连接处都是一段与BC相切的圆弧,BC 是水平的,其距离d=0.50 m.盆边缘的高度为h=0.30 m.在A处放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并让其从静止开始下滑(图中小物块未画出).已知盆内侧壁是光滑的,而盆底BC面与小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0. 小物块在盆内来回滑动,最后停下来,则停止的地点到B的距离为()A.0.50 m B.0.25 m C.0.10 m D.0动能定理解决平抛、圆周运动相结合的问题【例9】.(2019·桂林质检)如图所示,倾角为37°的粗糙斜面AB底端与半径R=0.4 m的光滑半圆轨道BC平滑相连,O点为轨道圆心,BC为圆轨道直径且处于竖直方向,A、C两点等高,质量m=1 kg的滑块从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恰能滑到与O点等高的D点,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1)求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若使滑块能到达C点,求滑块从A点沿斜面滑下时的初速度v0的最小值;(3)若滑块离开C点的速度大小为4 m/s,求滑块从C点飞出至落到斜面上所经历的时间t.【变式1】(2019·河北衡水中学模拟)如图所示,质量为0.1 kg的小物块在粗糙水平桌面上滑行4 m后以3.0 m/s 的速度飞离桌面,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已知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桌面高0.45 m,若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2,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小物块的初速度是5 m/s B.小物块的水平射程为1.2 mC.小物块在桌面上克服摩擦力做8 J的功D.小物块落地时的动能为0.9 J【变式2】如图,在水平轨道右侧固定半径为R的竖直圆槽形光滑轨道,水平轨道的PQ段铺设特殊材料,调节其初始长度为l,水平轨道左侧有一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弹簧处于自然伸长状态.可视为质点的小物块从轨道右侧A点以初速度v0冲上轨道,通过圆形轨道、水平轨道后压缩弹簧,并被弹簧以原速率弹回.已知R=0.4 m,l=2.5 m,v0=6 m/s,物块质量m=1 kg,与PQ段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轨道其他部分摩擦不计.g取10 m/s2.求:(1)物块第一次经过圆轨道最高点B时对轨道的压力;(2)物块仍以v0从右侧冲上轨道,调节PQ段的长度L,当L长度是多少时,物块恰能不脱离轨道返回A点继续向右运动.【题型演练】1.如图所示,小物块与水平轨道、倾斜轨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小物块从倾角为θ1的轨道上高度为h 的A点由静止释放,运动至B点时速度为v1.现将倾斜轨道的倾角调至为θ2,仍将物块从轨道上高度为h的A点静止释放,运动至B点时速度为v2.已知θ2<θ1,不计物块在轨道接触处的机械能损失.则()A.v1<v2 B.v1>v2 C.v1=v2 D.由于不知道θ1、θ2的具体数值,v1、v2关系无法判定2.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4 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让物体在随位移均匀减小的水平推力F作用下开始运动,推力F随位移x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g取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先做加速运动,推力为零时开始做减速运动B.物体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最大位移是10 m C.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为215 m/s D.物体在运动中的加速度先变小后不变3.(2018·高考全国卷Ⅰ)如图,abc是竖直面内的光滑固定轨道,ab水平,长度为2R;bc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与ab相切于b点.一质量为m的小球,始终受到与重力大小相等的水平外力的作用,自a点处从静止开始向右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小球从a点开始运动到其轨迹最高点,机械能的增量为()A.2mgR B.4mgR C.5mgR D.6mgR4.(2019·襄阳模拟)用竖直向上大小为30 N的力F,将2 kg的物体从沙坑表面由静止提升1 m时撤去力F,经一段时间后,物体落入沙坑,测得落入沙坑的深度为20 cm.若忽略空气阻力,g取10 m/s2.则物体克服沙坑的阻力所做的功为()A.20 J B.24 J C.34 J D.54 J5.(2019·宁波模拟)如图所示,木盒中固定一质量为m的砝码,木盒和砝码在桌面上以一定的初速度一起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现拿走砝码,而持续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F=mg),若其他条件不变,则木盒滑行的距离()A .不变B .变小C .变大D .变大变小均可能6.(2019·北京101中学检测)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静置在水平光滑平台上,系在物体上的绳子跨过光滑的定滑轮,由地面上的人以速度v 0向右匀速拉动,设人从地面上平台的边缘开始向右行至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45°处,在此过程中人所做的功为( )A .mv 202B .2mv 202C .mv 204D .mv 20 7. 光滑水平面上静止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F 作用开始运动,拉力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用E k 、v 、x 、P 分别表示物体的动能、速度、位移和水平拉力的功率,下列四个图象中分别定性描述了这些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正确的是( )8.一圆弧形的槽,槽底放在水平地面上,槽的两侧与光滑斜坡aa ′、bb ′相切,相切处a 、b 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槽与斜坡在竖直平面内的截面如图所示.一小物块从斜坡aa ′上距水平面ab 的高度为2h 处沿斜坡自由滑下, 并自a 处进入槽内,到达b 后沿斜坡bb ′向上滑行,已知到达的最高处距水平面ab 的高度为h ;接着小物块、 沿斜坡bb ′滑下并从b 处进入槽内反向运动,若不考虑空气阻力,则( )A .小物块再运动到a 处时速度变为零B .小物块每次经过圆弧槽最低点时对槽的压力不同C .小物块不仅能再运动到a 处,还能沿斜坡aa ′向上滑行,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D .小物块不仅能再运动到a 处,还能沿斜坡aa ′向上滑行,上升的最大高度小于h9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的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静止在O 点质量为m =1 kg 的小物块接触而不连接, 此时弹簧无形变.现对小物块施加F =10 N 水平向左的恒力,使其由静止开始向左运动.小物块在向左运动到A 点前某处速度最大时,弹簧的弹力为6 N ,运动到A 点时撤去推力F ,小物块最终运动到B 点静止.图中OA =0.8 m ,OB =0.2 m ,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求小物块:(1)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向右运动过程中经过O 点的速度;(3)向左运动的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压缩量.10.(2018·高考全国卷 Ⅲ )如图,在竖直平面内,一半径为R 的光滑圆弧轨道ABC 和水平轨道P A 在A 点相切,BC 为圆弧轨道的直径,O 为圆心,OA 和OB 之间的夹角为α,sin α=35.一质量为m 的小球沿水平轨道向右运动,经A 点沿圆弧轨道通过C 点,落至水平轨道;在整个过程中,除受到重力及轨道作用力外,小球还一直受到一水平恒力的作用.已知小球在C 点所受合力的方向指向圆心,且此时小球对轨道的压力恰好为零.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求(1)水平恒力的大小和小球到达C 点时速度的大小;(2)小球到达A 点时动量的大小;(3)小球从C 点落至水平轨道所用的时间.。

2020年高考物理真题考点逐个击破-专题8.5 实验:探究动能定理

2020年高考物理真题考点逐个击破-专题8.5 实验:探究动能定理

2020年高考物理真题考点逐个击破-专题8.5 实验:探究动能定理【专题诠释】一 实验原理与操作1.实验原理与操作的三个环节 (1)平衡摩擦力本实验要测量合力对小车做的功,通过平衡摩擦力,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等于合力对小车做的功. (2)功的测量本实验没有直接测量功的数值,通过改变橡皮筋条数加倍改变弹力做功,为保证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与橡皮筋的条数成正比,必须使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使每次橡皮筋的伸长相同和小车的位移相同. (3)小车获得的速度本实验要测量的速度是橡皮筋做功结束时的速度,即小车做匀速运动的速度,应选用纸带上打点均匀的部分.2.实验操作时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1)平衡摩擦力:将木板一端垫高,使小车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摩擦阻力平衡.方法是轻推小车,由打点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的点的均匀程度判断小车是否匀速运动,找到木板一个合适的倾角. (2)选点测速:测小车速度时,纸带上的点应选均匀部分的,也就是选小车做匀速运动状态的点. (3)橡皮筋的选择:橡皮筋规格相同时,力对小车做的功以一条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即可,不必计算出具体数值.二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1.数据处理(1)求小车的速度:利用纸带上点迹均匀的一段测出两点间的距离x ,则v =xt.(2)实验数据处理:以一根橡皮筋做的功W 为单位,在坐标纸上画出W ­v 和W ­v 2图象.根据图象得出W ∝v 2.2.误差主要因素(1)由于橡皮筋的差异,使橡皮筋的拉力做功W 与橡皮筋的条数不成正比. (2)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时倾角过大.(3)利用打上点的纸带计算小车的速度时,测量不准带来误差.三实验拓展与创新【高考领航】【2019·江苏卷】某兴趣小组用如题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动能定理. (1)有两种工作频率均为50 Hz 的打点计时器供实验选用: A .电磁打点计时器 B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为使纸带在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较小,应选择 (选填“A”或“B”);(2)保持长木板水平,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后端,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实验中,为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在砝码盘中慢慢加入沙子,直到小车开始运动.同学甲认为此时摩擦力的影响已得到消除.同学乙认为还应从盘中取出适量沙子,直至轻推小车观察到小车做匀速运动.看法正确的同学是 (选填“甲”或“乙”);(3)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后,在砝码盘中加入砝码.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松开小车,小车运动;纸带被打出一系列点,其中的一段如题图所示。

人教版2020届高考物理考点--点对点专题强化--对动能定理的简单理解和应用

人教版2020届高考物理考点--点对点专题强化--对动能定理的简单理解和应用

人教版2020年高考物理考点---点对点专题强化-----对动能定理的简单理解及应用知识点一.动能定理的理解:1.定理中“外力”的两点理解(1)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或其他力,它们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不同时作用.(2)既可以是恒力,也可以是变力.2.公式中“=”体现的三个关系二、动能定理的简单应用:(1)直线运动过程(2)曲线运动过程点拨: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过程→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的初末状态→列出合力做功等于动能的变化量方程即可对点训练:典例1:(对动能定理的简单理解和应用)如图,某同学用绳子拉动木箱,使它从静止开始沿粗糙水平路面运动至具有某一速度.木箱获得的动能一定()A.小于拉力所做的功B.等于拉力所做的功C.等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D.大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答案】A典例1解码由动能定理W F -W f =E k -0,可知木箱获得的动能一定小于拉力所做的功,A 正确。

典例2:(动能定理在直线运动过程中的应用)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从离地面H 高处从静止开始释放,落到地面后继续陷入泥中h 深度而停止,设小球受到空气阻力为f ,重力加速度为g ,则下列说法正确( )A .小球落地时动能等于mgHB .小球陷入泥中的过程中克服泥的阻力所做的功小于刚落到地面时的动能C .整个过程中小球克服阻力做的功等于mg (H +h )D .小球在泥土中受到的平均阻力为mg (1+H h) 典例2解码:小球从静止开始释放到落到地面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H -fH =12mv 20,选项A 错误;设泥的平均阻力为f 0,小球陷入泥中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h -f 0h =0-12mv 20,解得f 0h =mgh +12mv 20=mgh +mgH -fH ,f 0=mg (1+H h )-fH h,选项B 、D 错误;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可知,整个过程中小球克服阻力做的功等于mg (H +h ),选项C 正确.典例3:(动能定理巧解曲线运动过程)如图,一固定容器的内壁是半径为R 的半球面;在半球面水平直径的一端有一质量为m 的质点P .它在容器内壁由静止下滑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W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设质点P 在最低点时,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为a ,容器对它的支持力大小为( )A .a =2(mgR -W )mRB .a =2mgR -W mRC .N =3mgR -2W RD .N =2(mgR -W )R【答案】 AC典例3解码:质点由半球面最高点到最低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mgR -W =12mv 2,又在最低点时,向心加速度大小a =v 2R ,两式联立可得a =2(mgR -W )mR,A 项正确,B 项错误;在最低点时有N -mg =m v 2R ,解得N =3mgR -2W R,C 项正确,D 项错误. 针对训练:1.如图所示,小物块从倾角为θ的倾斜轨道上A 点由静止释放滑下,最终停在水平轨道上的B 点,小物块与水平轨道、倾斜轨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A 、B 两点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不计物块在轨道转折时的机械能损失,则动摩擦因数为( )A .tan θB .tan αC .tan(θ+α)D .tan(θ-α)【答案】B【解析】.如图所示,设B 、O 间距离为s 1,A 点离水平面的高度为h ,A 、O 间的水平距离为s 2,物块的质量为m ,在物块下滑的全过程中,应用动能定理可得mgh -μmg cos θ·s 2cos θ-μmg ·s 1=0,解得μ=h s 1+s 2=tan α,故选项B 正确.2.如图,一半径为R 、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直径POQ 水平.一质量为m 的质点自P 点上方高度R 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恰好从P 点进入轨道.质点滑到轨道最低点N 时,对轨道的压力为4mg ,g 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用W 表示质点从P 点运动到N 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A .W =12mgR ,质点恰好可以到达Q 点B .W >12mgR ,质点不能到达Q 点 C .W =12mgR ,质点到达Q 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 D .W <12mgR ,质点到达Q 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答案】C【解析】.设质点到达N 点的速度为v N ,在N 点质点受到轨道的弹力为F N ,则F N -mg =mv 2N R,已知F N =F ′N =4mg ,则质点到达N 点的动能为E k N =12mv 2N =32mgR .质点由开始至N 点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 ·2R +W f =E k N -0,解得摩擦力做的功为W f =-12mgR ,即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W =-W f =12mgR .设从N 到Q 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为W ′,则W ′<W .从N 到Q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R -W ′=12mv 2Q -12mv 2N ,即12mgR -W ′=12mv 2Q ,故质点到达Q 点后速度不为0,质点继续上升一段距离.选项C 正确.。

2020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知识清单 第12讲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2020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知识清单 第12讲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第12讲动能定理及其应用【知识总览】【考点探究】考点1动能·条目解析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就是动能.2.公式:E k=mv2.3.单位:焦耳,1 J=1 N·m=1 kg·m2/s2.4.矢标性:动能是标量,只有正值.5.状态量:动能是状态量,因为v是瞬时速度.·题组演练例1关于物体的动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变化时,其动能一定变化B.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时,其动能一定变化C.物体的动能变化时,其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D.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其动能变化也一定越大[要点总结]动能与动能的变化的区别(1)动能与动能的变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动能是状态量,动能的变化是过程量.(2)动能为非负值,而动能的变化有正、负之分,ΔE k>0表示物体的动能增加,ΔE k<0表示物体的动能减少.考点2动能和动能定理(d)·条目解析1.内容:在一个过程中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2.表达式:W=m-m=E k2-E k1.3.理解:动能定理公式中等号表明了合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具有等量代换关系.合外力做功是引起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典型例题例2下列关于运动物体的合力做功和动能、速度变化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做变速运动,合外力一定不为零,动能一定变化B.若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为零,则合外力一定为零C.合外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速度大小一定发生变化D.物体的动能不变,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为零图12-1变式[2019·金华期末]某次篮球比赛中,小明站在罚球线处采用如图12-1所示站立姿势将篮球投出,球以约2 m/s的速度撞击篮筐.已知篮球质量约为0.6 kg,篮筐离地高度约为3 m,忽略篮球受到的空气阻力,则小明将球投出时对篮球做的功约为()A.2 JB.8 JC.30 JD.100 J例3物体从高出地面H处由静止自由落下,不考虑空气阻力,落至沙坑表面后又进入深h处停止(如图12-2所示),则物体在沙坑中受到的平均阻力是其重力的多少倍?图12-2例4物体沿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12-3所示,已知在第1 s内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为W,则()图12-3A.从第1 s末到第3 s末,合外力做功为4WB.从第3 s末到第5 s末,合外力做功为-2WC.从第5 s末到第7 s末,合外力做功为-WD.从第3 s末到第4 s末,合外力做功为-0.75W变式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上滑动,然后滑回到原处.若物块初动能为E k0,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变,则该过程中物块的动能E k与位移x的关系图线是图12-4中的()图12-4[要点总结](1)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2)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①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它的运动过程.②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包括重力、弹力等),找准各力做功的大小及正负情况.③明确物体运动的初、末态的速度情况,写出初、末态的动能表达式E k1、E k2.④列出动能定理方程W合=E k2-E k1及其他必要的解题方程,进行求解.⑤检验答案,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考点3动能定理求解变力做功问题(d)·条目析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既适用于求恒力做功也适用于求变力做功.因为使用动能定理可由动能的变化来求功,所以动能定理是求变力做功的首选.·典型例题图12-5例5如图12-5所示,AB为圆弧轨道,BC为水平直轨道,圆弧的半径为R,BC的长度也是R,一质量为m 的物体与两个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重力加速度为g.当物体从轨道顶端A由静止开始下落时,恰好运动到C处停止,那么物体在AB段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A.μmgRB.mgRC.-mgRD.(1-μ)mgR图12-6变式[2019·海宁高中期中]如图12-6所示,在轻弹簧的下端悬挂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A,若将小球A从弹簧处于原长位置由静止释放,小球A能够下降的最大高度为h.若将小球A换为质量为3m的小球B,仍从弹簧处于原长位置由静止释放,则小球B下降h高度时的速度为(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A.B.C.D.[要点总结]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应用动能定理的关键是写出各力做功的代数和,不要漏掉某个力做的功,同时要注意各力做功的正负.考点4动能定理求解多过程问题(d)·条目解析1.动能定理的计算式为标量式,位移x和速度v必须是相对于同一个参考系的,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动能定理应用广泛,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恒力做功、变力做功、同时做功、分段做功各种情况均适用.2.当物体的运动是由几个物理过程所组成,又不需要研究过程的中间状态时,可以把这几个物理过程看作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从而避开每个运动过程的具体细节,具有过程简明、方法巧妙、运算量小等优点.·典型例题例6某游乐场中的竖直滑梯可以简化为如图12-7所示的ABCDEF轨道,其中AB为光滑的圆弧,半径R=6 m,BC与DE均为光滑的水平轨道,EF为足够长的光滑圆弧轨道,EF与ED相切,长L=10 m、倾角为θ=37°的斜面CD上铺了一层匀质特殊材料.小孩及游乐装备(视为质点)总质量为m=30 kg,从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小孩在水平轨道上运动一段距离后,通过换向轨道由C点过渡到CD,然后滑入DEF.假设小孩通过C和D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sin 37°=0.6,cos 37°=0.8,g取10 m/s2,不计空气阻力.(1)求小孩运动到圆弧底端B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2)若μ=0.2,求小孩在CD上运动的总路程.图12-7变式[2019·嘉兴期中]在山区或沟谷深壑地区,往往会因为长时间的暴雨而引发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石块滑落.某地有两个坡度相同的山坡刚好在底端互相对接,在暴雨中有石块从一侧山坡滑落后冲上另一侧山坡,现假设两山坡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均为θ=37°,石块在下滑过程中与坡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5,石块在左侧山坡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时离水平地面的高度h1=4.8 m,然后冲上右侧山坡,其简化图如图12-8所示.已知石块经过最低点P前后的速度大小不变,重力加速度g取10m/s2,sin 37°=0.6,cos 37°=0.8.(1)求石块滑到最低点P时的速度大小v;(2)求石块冲上右侧山坡最高点B时离水平面的高度h2;(3)当石块在A点以多大的初速度v0下滑时,刚好能到达右侧山坡与A等高处?图12-8[要点总结]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注意事项:(1)要明确物体在全过程初、末两个状态时的动能;(2)要正确分析全过程中各段受力情况和相应位移,并正确求出各力做的功;(3)动能定理表达式是标量式,不能在某方向用速度分量来列动能定理方程式;(4)动能定理中的位移及速度一般都是相对地面而言的.。

高考物理知识体系总论:动能定理的应用

高考物理知识体系总论:动能定理的应用
2.对“外力”的理解 动能定理叙述中所说的“外力”,既可以是重力、 弹力、摩擦力,也可以是电场力、磁场力或其他 力。
动能定理的应用
大致框架
考点一ꢀ动能定 理的理解及应用
考点
考点二ꢀ动能定理 在多过程中的应用
考点三ꢀ与图象相 关的动能问题
1.应用动能定理解题应抓好“两状态,一过程” “两状态”即明确研究对象的始、末状态的速度或 动能情况;“一过程”即明确研究过程,确定这一 过程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位置变化或位移信息。
动能定理的应用
大致框架
动能定理及应用
知识点一、动能 知识点二、动能定理
考点
动能定理的应用
大致框架
知识点一、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2.公式:Ek=mv2/2。 3.单位:焦耳,1J=1N·m=1 kg·m2/s2。 4.矢标性:动能是标量,只有正值。 5.状态量:动能是状态量,因为v是瞬时速度。
经典例题2
一个质量为0.3 kg的弹性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以6 m/s的速度垂直撞
到墙上,碰撞后小球沿相反方向运动,反弹后的速度大小与碰撞前相同,
则碰撞前后小球速度变化量的大小Δv和碰撞过程中小球的动能变化量
ΔEk为(ꢀꢀ)
A.Δv=0
B.Δv=12 m/s
C.ΔEk=1.8 J
D.ΔEk=10.8 J
答案解析2
答案解析: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Δv=(-6-6)m/s=-12 m/s, 由于速度大小没变,动能不变,故动能变化量为0,故只有选项B正确。
经典例题3
如图,一半径为R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轨道两端等高,质量为m 的质点自轨道端点P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最低点Q时,对轨道的正压力 为2mg,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质点自P滑到Q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 的功为(ꢀꢀ)

2020年江苏高考物理总复习讲义: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2020年江苏高考物理总复习讲义: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第2节动能定理及其应用(1)一定质量的物体动能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但速度变化时,动能不一定变化。

(√)(2)动能不变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3)如果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那么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一定为零。

(√)(4)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变速运动时,动能一定变化。

(×)(5)物体的动能不变,所受的合外力必定为零。

(×)(6)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动能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

(√)突破点(一)对动能定理的理解1.对“外力”的两点理解(1)“外力”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等,它们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不同时作用。

(2)“外力”既可以是恒力,也可以是变力。

2.公式中“=”体现的三个关系[题点全练]1.关于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合外力做的功及动能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合外力为零,则合外力做功一定为零B .合外力做功为零,则合外力一定为零C .合外力做功越多,则动能一定越大D .动能不变,则物体合外力一定为零解析:选A 由W =Fl cos α可知,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合外力做功一定为零,但合外力做功为零,可能是α=90°,故A 正确,B 错误;由动能定理W =ΔE k 可知,合外力做功越多,动能变化量越大,但动能不一定越大。

动能不变,合外力做功为零,但物体合外力不一定为零,C 、D 均错误。

2.(2018·江阴四校期中)质量为M 、长度为L 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小滑块停放在长木板的最右端,滑块和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现用一个大小为F 的恒力作用在M 上,当小滑块滑到木板的最左端时,滑块和木板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 1、v 2,滑块和木板相对于地面的位移大小分别为s 1、s 2。

下列关系式错误的是( )A .μmgs 1=12m v 12B .Fs 2-μmgs 2=12M v 22C .μmgL =12m v 12D .Fs 2-μmgs 2+μmgs 1=12M v 22+12m v 12解析:选C 对滑块,滑块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根据动能定理,有 μmgs 1=12m v 12,故A 正确;对木板,由动能定理得:Fs 2-μmgs 2=12M v 22,故B 正确;由以上两式相加可得:Fs 2-μmgs 2+μmgs 1=12M v 22+12m v 12,又s 2-s 1=L ,则得:Fs 2-μmgL =12M v 22+12m v 12,故C 错误,D 正确。

动能定理在多过程问题中的应用-高考物理复习

动能定理在多过程问题中的应用-高考物理复习

例3 (2023·广东惠州市调研)光滑斜面与长度为L =0.5 m粗糙水平地面平滑相连,质量为m=1 kg 的小球(可视为质点)从斜面上距离地面高H处由静 止释放,经A点进入与水平地面平滑连接的光滑圆形轨道(A点为轨道最 低点),恰好能到达圆形轨道的最高点B点.已知小球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 数μ=0.2,圆形轨道半径R=0.1 m,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 (1)小球在B点的速度大小; 答案 1 m/s
动能定理在多过程问题中的应用
目标 1.会用动能定理解决多过程、多阶段的问题.2.掌握动能定理在往复运动问题中的应用. 要求
内容索引
题型一 动能定理在多过程问题中的应用 题型二 动能定理在往复运动问题中的应用
动能定理在多过程问题中的应用
1.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多过程问题的两种思路 (1)分阶段应用动能定理 ①若题目需要求某一中间物理量,应分阶段应用动能定理. ②物体在多个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弹力、摩擦力等力若发生了变化,力 在各个过程中做功情况也不同,不宜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可以研究其 中一个或几个分过程,结合动能定理,各个击破. (2)全过程(多个过程)应用动能定理 当物体运动过程包含几个不同的物理过程,又不需要研究过程的中间状 态时,可以把几个运动过程看作一个整体,巧妙运用动能定理来研究, 从而避开每个运动过程的具体细节,大大简化运算.
根据题意,小球恰好能到达圆形轨道的最高点 B,则 mg=mvRB2,解 得 vB=1 m/s.
(2)小球在A点时,其对圆形轨道的压力大小; 答案 60 N
小球由 A 运动到 B 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有-mg·2R=12mvB2- 12mvA2,解得 vA= 5 m/s 在 A 点,轨道对小球的支持力和小球的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即 FN-mg=mvRA2,解得 FN=60 N,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小球对轨道的 压力大小为 60 N.

2020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热点题型专题10—动能定理的应用(2)

2020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热点题型专题10—动能定理的应用(2)

2020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热点题型专题10—动能定理的应用题型一对动能定理的理解1.动能定理表明了“三个关系”(1)数量关系:合外力做的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具有等量代换关系,但并不是说动能变化就是合外力做的功.(2)因果关系:合外力做功是引起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3)量纲关系:单位相同,国际单位都是焦耳.2.标量性动能是标量,功也是标量,所以动能定理是一个标量式,不存在方向的选取问题.当然动能定理也就不存在分量的表达式.【例题1】(多选)如图所示,一块长木板B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B上放一物体A,现以恒定的外力拉B,由于A、B间摩擦力的作用,A将在B上滑动,以地面为参考系,A、B都向前移动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 )A.外力F做的功等于A和B动能的增量B.B对A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A的动能的增量C.A对B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B对A的摩擦力所做的功D.外力F对B做的功等于B的动能的增量与B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例题2】(多选)用力F拉着一个物体从空中的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重力做功-3 J,拉力F做功8 J,空气阻力做功-0.5 J,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了3 JB.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了3 JC.物体的动能增加了4.5 JD.物体的动能增加了8 J题型二动能定理的基本应用1.应用流程2.注意事项(1)动能定理中的位移和速度必须是相对于同一个参考系的,一般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2)应用动能定理的关键在于准确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及运动情况,可以画出运动过程的草图,借助草图理解物理过程之间的关系.(3)当物体的运动包含多个不同过程时,可分段应用动能定理求解;也可以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4)列动能定理方程时,必须明确各力做功的正、负,确实难以判断的先假定为正功,最后根据结果加以检验.【例题1】(2019·浙江选考)如图所示为某一游戏的局部简化示意图。

D为弹射装置,AB 是长为21 m的水平轨道,倾斜直轨道BC固定在竖直放置的半径为R=10 m的圆形支架上,B为圆形的最低点,轨道AB与BC平滑连接,且在同一竖直平面内。

2020年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考点复习讲义:专题8 动能、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2020年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考点复习讲义:专题8 动能、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考点1 动能的概念(Ⅰ)1.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2.动能计算公式:E k =12mv 2.国际单位:焦(J).(1)动能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个标量.计算公式中v 是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动能恒为正值.(2)动能具有相对性,计算公式中v 一般取地面为参考系.1.(2015年1月广东学业水平考试)赛道上的赛车做加速运动,速度为v 和速度为2v 时赛车动能之比是( )A .1∶1B .1∶2C .1∶4D .1∶32.(2013年6月广东学业水平考试)质量不同的两个物体从同一高度静止释放后落到地面,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落地的时间不同B .落地时的速度不同C .落地时的动能相同D .下落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相同3.(2011年6月广东学业水平考试)某同学将质量为3 kg 的铅球,以8 m /s 的速度投出,铅球在出手时的动能是( )A .12 JB .24 JC .96 JD .192 J4.(2010年6月广东学业水平考试)某同学投掷铅球.每次出手时,铅球速度的大小相等,但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同.关于出手时铅球的动能,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夹角越大,动能越大B .夹角越大,动能越小C .夹角为45° 时,动能最大D .动能的大小与夹角无关考点2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Ⅱ)1.动能定理的内容:合外力做的功(或者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2.动能定理的表达式:W 合=E k 2-E k 1或W 合=ΔE k .1.(2019年6月广东学业水平考试)两个质量分别为m 和2m 的小球,分别从高度为2h 和h 处自由下落,忽略空气阻力,则它们落地时的动能之比为( )A .1∶1B .1∶2C .2∶1D .4∶12.(2015年1月广东学业水平考试)一质量为2 kg 的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到达某点时速度为2 m/s ,在此过程中外力对物体做的功是( )A .2 JB .4 JC .8 JD .16 J3.(2012年6月广东学业水平考试)距地面高为h 处,以水平速度v 0抛出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 若不计空气阻力,则物体落地时的动能为( )A.12m v 20+mghB.12m v 20C.12m v 20-mgh D .mgh4.(2012年1月广东学业水平考试)距离水平地面3 m 高处以2 m/s 的速度抛出一个小球.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落到水平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g 取10 m/s 2)( )A .0 m/sB .5.6 m/sC .8 m/sD .32 m/s5.(2010年6月广东学业水平考试)水平地面上,一运动物体在10 N 摩擦力的作用下,前进5 m 后停止,在这一过程中物体的动能改变了( )A .10 JB .25 JC.50 J D.100 J一、单项选择题1.改变汽车的质量和速度,都能使汽车的动能发生变化,在下面几种情况中,汽车的动能是原来的2倍的是()A.质量不变,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B.质量和速度都变为原来的2倍C.质量减半,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D.质量变为原来2倍,速度减半2.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当速度从0增加到v时,合外力做功为W1;速度从v增加到2v时,合外力做功为W2.W1与W2之比为()A.1∶1B.1∶2C.1∶3 D.1∶43.关于动能和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动能一定发生变化B.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动能可能不变C.物体的动能不变,速度一定不变D.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速度可能不变4.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仅在两个同向水平力的共同作用下开始运动,若这两个力分别做了6 J和8 J的功,则该物体的动能增加了()A.48 J B.14 JC.10 J D.2 J5.下列关于动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动能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和速率决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无关B.物体以相同的速率分别做匀速直线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时,其动能不同.因为它在这两种情况下所受的合力不同、运动性质也不同C.物体做平抛运动时,其动能在水平方向的分量不变,在竖直方向的分量增大D.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越大,其动能就越大6.一人用力踢质量为0.5 kg的足球,使球由静止到以10 m/s的水平速度飞出.设踢球的平均作用力为200 N,球在水平方向滚动了20 m,则人对球做功为() A.25 J B.100 JC.4 000 J D.4 025 J7.有两个物体甲、乙,它们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两物体的质量均为m,甲速度为v,动能为E k;乙速度为-v,动能为E′k,那么()A.E′k=-E kB.E′k=E kC.E′k<E kD.E′k>E k8.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2 kg的物体以2 m/s的速度向东运动,现对物体施加一个向西的力使物体停下来,则物体在此过程中克服外力做功为()A.0 B.4 JC.8 J D.16 J9.两个质量不同而初动能相同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由于摩擦的作用而停止运动.它们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比较它们的滑行距离,则()A.质量大的物体滑行距离长B.质量小的物体滑行距离长C.滑行距离相同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10.关于功和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有力对物体做功,物体动能就会变化B.合外力不做功,物体的动能就不变化C.合外力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就增加D.所有外力做功的代数和为负值,物体的动能就减少11.一个25 kg的小孩从高度为3.0 m的滑梯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底端时的速度为2.0 m/s.取g=10 m/s2,关于力对小孩做的功,以下结果正确的是() A.合外力做功50 JB.阻力做功500 JC.重力做功500 JD.支持力做功50 J12.一滑块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t=0时给滑块施加一水平方向的作用力F,力F 和滑块的速度v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别如图甲和乙所示.设在第1秒内、第2秒内F对滑块做的功分别为W1、W2,则W1与W2之比为()A.1∶1 B.1∶2C.1∶4 D.2∶113.如图所示,两个互相垂直的恒力F1和F2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使物体发生一段位移后,力F1对物体做功为4 J,力F2对物体做功为3 J,则力F1与F2的合力对物体做功为()A.1 J B.3.5 JC.5 J D.7 J14.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在0~1 s内,合外力做正功B.在0~2 s内,合外力总是做负功C.在1~2 s内,合外力不做功D.在0~3 s内,合外力总是做正功15.物体A、B质量相等,A置于光滑水平面上,B置于粗糙水平面上,在相同水平拉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了s,那么()A.拉力对A做功较多,A的动能较大B.拉力对B做功较多,但A的动能较大C.拉力对A、B做功相同,A、B动能也相同D.拉力对A、B做功相同,但A的动能较大16.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若物体受一水平恒力F作用通过位移s时,它的动能为E1;若该静止物体受一水平恒力2F作用通过相同位移s时,它的动能为E2.则()A.E2=E1B.E2>2E1C.E2=2E1D.E1<E2<2E117.运动员以一定的初速度将冰壶沿水平面推出,由于摩擦阻力的作用,其动能随位移变化图线如图所示,已知冰壶质量为19 kg,g取10 m/s2,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μ=0.05B .μ=0.03C .滑行时间t =5 sD .滑行时间t =10 s18.下列关于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合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动能不变,所受的合外力必定为零B .如果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零,则合外力一定为零C .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变速运动,动能一定变化D .如果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那么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一定为零19.两个材料相同的物体,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以相同的初动能在同一水平面上滑动,最后都静止,它们滑行的距离的大小关系是( )A .乙大B .甲大C .一样大D .无法比较20.关于动能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速度越大的物体动能就越大 B .动能越大的物体速度就越大 C .物体受到的合外力越大,动能就越大D .物体所受合外力做的功越多,动能改变量就越大 二、非选择题21.从离地面H 高处落下一只皮球,皮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空气阻力是它重力的k (k <1),而皮球与地面相碰后,能以大小相同的速率反弹,求:(1)小球第一次与地面碰撞后,能够反弹起的最大高度是多少?(2)小球从释放开始,直至停止弹跳为止,所通过的总路程是多少?基础梳理·真题过关 考点11.【解析】选C.套用公式E k =12m v 2直接得出比值为1∶4.2.【解析】选D.自由落体,两者高度一样,由h =12gt 2知,时间相同,A 错.由v =gt得落地速度v 也相同.虽然落地速度相同,但是两者的质量不同,根据E k =12m v 2知两者动能不同.两者下落都是自由落体,所以加速度都是重力加速度g .3.【解析】选C.根据动能公式E k =12m v 2 可以直接计算出动能为96 J.4.【解析】选D.由于题目中表明每次出手时速度大小相等,又是同一个铅球,由动能表达式E k =12m v 2可知,动能大小与夹角无关.考点2 1.A2.【解析】选B.根据动能定理公式W 合=E k2-E k1,而E k1=0,E k2=12m v 2 ,计算可得W 合=4 J.3.【解析】选A.由动能定理W 合=E k2-E k1,可以求出物体落地时的动能为12m v 20+mgh .4.【解析】选C.由动能定理W 合=E k2-E k1,求出物体落地时的动能为E k =12m v 2=12m v 2+mgh ,代入数据可得v =8 m/s.5.【解析】选C.由动能定理W 合=ΔE k ,W 合=-fs =-10×5 J =-50 J. 学业达标·实战演练 一、 单项选择题1.【解析】选C.由动能公式E k =12m v 2易知C 正确.2.【解析】选C.由动能定理表达式W 合=E k2-E k1,W 1∶W 2=1∶3,选C.3.【解析】选B.物体的速度方向变化而大小不变,则动能不变,A 选项错误,B 选项正确;物体的动能不变只能得到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但是速度方向可能在变,如匀速圆周运动,C 选项错误;物体动能变化则物体的速度大小一定改变,D 选项错误.4.【解析】选B.动能定理公式W 合=ΔE k ,而W 合=W 1+W 2=(6+8) J =14 J. 5.【解析】选A.动能是标量,只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大小有关,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所以A 选项正确;动能是状态量,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性质无关,B 、D 选项错误;动能是标量,不能进行分解,所以C 选项错误.6.【解析】选A.人对球做功过程就是人与球接触的过程,这个过程球由静止到速度为10 m/s ,由W 合=E k2-E k1可得人对球做功W 合=25 J.7.【解析】选B.动能是标量,且恒为正值或者为零,因此B 选项正确.8.【解析】选B.由动能定理公式W 合=E k2-E k1,E k2=0,E k1=12×2×22 J =4 J ,则W合=-4 J ,外力做功为-4 J ,即克服外力做功4 J.9.【解析】选B.两者初动能相同,末动能为零,ΔE k 相同.而W 合=-fs ,质量小的,对应的滑动摩擦力f 也小,由于W 合=ΔE k =-fs ,则滑行位移大.10.【解析】选A.根据W 合=ΔE k 分析,W 合>0,动能增加,W 合<0,动能减少,W 合=0,动能不变,W 合≠0,ΔE k ≠0.11.【解析】选A.由动能定理W 合=E k2-E k1=50 J ,A 选项正确;支持力与速度方向垂直,所以支持力不做功,D 选项错误;重力做功W G =mgh =750 J ,C 选项错误;由W 合=W G +W f 可得W f =-700 J ,B 选项错误.12.【解析】选A.第1秒内,F 1=4 N ,s 1=1 m ,W 1=F 1s 1=4 J. 第2秒内,F 2=2 N ,s 2=2 m ,W 2=F 2s 2=4 J ,W 1∶W 2=1∶1.13.【解析】选D.由动能定理知合力所做的功等于各力做功的代数和W 合=(4+3) J =7 J ,选D.14.【解析】选A.从图象中读取各初末时刻的速度大小,根据动能定理判断做功正负. 15.【解析】选D.两次的拉力和位移相同,则做功都相同,由于作用于B 有摩擦力做负功,由动能定理可判断A 的动能较大.16.【解析】选B.根据动能定理,第一种情况Fs -fs =E 1-0, 第二种情况2Fs -fs =E 2-0,可得E 2>2E 1.17.【解析】选D.对冰壶由动能定理得 -μmgs =0-12m v 20,得μ=12m v 20mgx =9.5 J 19×10×5 J =0.01.冰壶运动时:a =μg =0.1 m/s 2 由运动学公式s =12at 2,得:t =10 s.18.【解析】选D.由匀速圆周运动可知ABC 错,由动能定理知D 正确.19.【解析】选A.两者动能变化相等,甲质量大,则甲的滑动摩擦力也大,根据动能定理可知,两者做功相等,甲的滑动摩擦力大,则位移小,选A.20.【解析】选D.由动能公式E k =12m v 2,可知AB 错,且E k 与受到的合外力大小无关,C 错.由动能定理W 合=ΔE k 知D 正确.二、非选择题21.【解析】(1)设皮球第一次与地面碰撞后,能够反弹起的最大高度是h ,则由动能定理得mg (H -h )-kmg (H +h )=0,解得h =1-k 1+kH .(2)设小球从释放开始,直至停止弹跳为止,所通过的总路程是s ,对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H -kmgs =0,解得s =Hk .【答案】(1)1-k 1+k H (2)Hk。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物理真题考点逐个击破-专题3.3 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专题诠释】1.应用动能定理解题应抓好“两状态,一过程”“两状态”即明确研究对象的始、末状态的速度或动能情况,“一过程”即明确研究过程,确定这一过程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位置变化或位移信息.2.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1)动能定理中的位移和速度必须是相对于同一个参考系的,一般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2)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是标量式,不能在其中一个方向上应用动能定理.(3)动能定理本质上反映了动力学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与守恒,普遍适用于一切运动过程.【高考领航】【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除受到重力外,还受到一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外力作用。

距地面高度h在3 m以内时,物体上升、下落过程中动能E k随h的变化如图所示。

重力加速度取10 m/s2。

该物体的质量为()A.2 kg B.1.5 kg C.1 kg D.0.5 kg【答案】C【解析】对上升过程,由动能定理,0()k k F mg h E E -+=-,得0()k k E E F mg h =-+,即F +mg =12 N ;下落过程,()(6)k mg F h E --=,即8mg F k '-==N ,联立两公式,得到m =1 kg 、F =2 N 。

【2018·江苏卷】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只小球,小球运动一段时间后落回地面。

忽略空气阻力,该过程中 小球的动能E k 与时间t 的关系图象是A .B .C .D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动能的概念和E k –t 图象,意在考查考生的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

小球做竖直上抛运动时,速度v =v 0–gt ,根据动能212k E mv =得()2012k E m v gt =-,故图象A 正确。

【2018·高考全国卷Ⅰ】如图,abc 是竖直面内的光滑固定轨道,ab 水平,长度为2R ;bc 是半径为R 的四 分之一圆弧,与ab 相切于b 点.一质量为m 的小球,始终受到与重力大小相等的水平外力的作用,自a 点 处从静止开始向右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小球从a 点开始运动到其轨迹最高点,机械能的增量为( )A .2mgRB .4mgRC .5mgRD .6mgR【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三点:(1)小球由a 到c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求出小球在c 点的速度大小.(2)小球离开c 点后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加速度大小均为g .(3)小球轨迹最高点的竖直方向速度为零.【答案】C【解析】小球从a 运动到c ,根据动能定理,得F ·3R -mgR =12mv 21,又F =mg ,故v 1=2gR , 小球离开c 点在竖直方向做竖直上抛运动,水平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且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加速度大小相等,都为g ,故小球从c 点到最高点所用的时间t =v 1g =2R g ,水平位移x =12gt 2=2R ,根据功能关系,小球从a 点到轨迹最高点机械能的增量为力F 做的功,即ΔE =F ·(2R +R +x )=5mgR .【方法技巧】(1)动能定理解决的是合力做功与动能变化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分析时一定要对物体受到的各个力做的功都作分析.(2)动能定理往往应用于单个物体的运动过程,由于不涉及时间,比用运动学规律更加方便.(3)找到物体运动的初、末状态的动能和此过程中合力做的功,是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关键.解决物理图象问题的基本步骤(1)观察题目给出的图象,弄清纵坐标、横坐标所对应的物理量及图线所表示的物理意义.(2)根据物理规律推导出纵坐标与横坐标所对应的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式.(3)将推导出的物理规律与数学上与之相对应的标准函数关系式相对比,找出图线的斜率、截距、图线的交点、图线下方的面积所对应的物理意义,根据对应关系列式解答问题.四类图象所围“面积”的含义【最新考向解码】【例1】(2019·黑龙江齐齐哈尔五校联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如图所示,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14圆弧轨道与水平轨道相切于最低点B ,质量为m 的小物块从圆弧轨道的顶端A 由静止滑下,经过B 点后沿水平轨道运动,并停在到B 点距离等于圆弧轨道半径的C 点。

圆弧轨道粗糙,物块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物块到达B 点前瞬间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 )A .2μmgB .3mgC .(1+2μ)mgD .(1+μ)mg 【答案】C【解析】设圆弧轨道的半径为r ,物块从B 到C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μmgr =0-12mv 2B,在B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N -mg =m v 2B r,联立解得N =(1+2μ)mg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物块到达B 点前瞬间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N ′=N =(1+2μ)mg ,C 正确。

【例2】(2019·广东揭阳高三上学期期末)某位工人师傅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重物从地面沿竖直方向拉到楼上,在此过程中,工人师傅沿地面以速度v 向右匀速直线运动,当质量为m 的重物G 上升高度为h 时轻绳与水平方向成α角,(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均不计)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的速度比重物的速度小B .轻绳对重物的拉力大于重物的重力C .重物做匀速直线运动D .绳的拉力对重物做的功为mgh +12mv 2 【答案】B【解析】将人的速度沿绳子方向和垂直于绳子方向分解,沿绳子方向的速度等于重物G 的速度,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时,v G =v cos θ,故v >v G ,A 错误;人在向右匀速运动的过程中,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减小,所以重物的速度增大,重物做加速上升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绳子的拉力大于重物的重力,B 正确,C 错误;当重物G 上升高度为h 时,重物的速度v G =v cos α,重物由地面上升高度h 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可知W -mgh =12mv 2G ,解得W =mgh +12m (v cos α)2,D 错误。

【微专题精练】1.(2019·湖北名校联考)如图所示,一个可视为质点的滑块从高H =12 m 处的A 点由静止沿光滑的轨道AB 滑下,进入半径为r =4 m 的竖直圆环,圆环内轨道与滑块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当滑块到达圆环顶点C 时,滑块对轨道的压力恰好为零,滑块继续沿CFB 滑下,进入光滑轨道BD ,且到达高度为h 的D 点时速度为零,则h 的值可能为(重力加速度大小g 取10 m/s 2)( )A .8 mB .9 mC .10 mD .11 m【答案】:B【解析】:滑块到达圆环顶点C 时对轨道压力为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m v C 2r,得速度v C =gr ,设滑块在BEC 段上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W 1,由动能定理得mg (H -2r )-W 1=12mv C 2,则W 1=mg (H -2r )-12mv C 2=mg (H -52r ),滑块在CFB 段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 2满足0<W 2<W 1,从C 到D ,由动能定理得-mg (h -2r )-W 2=-12mv C 2,代入得8 m<h <10 m ,选项B 正确. 2.(2019·湖南郴州教学质检)如图(a)所示,在水平路段AB 上有一质量为1×103 kg 的汽车,正以10 m/s 的速度向右匀速行驶,汽车前方的水平路段BC 因粗糙程度与AB 段不同引起阻力变化,汽车通过整个ABC 路段的v ­t 图象如图(b)所示,t =15 s 时汽车刚好到达C 点,并且已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5 m/s.运动过程中汽车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保持不变,假设汽车在AB 路段上运动时所受的恒定阻力为F f =2 000 N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汽车在AB 、BC 段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不变都是1×104 WB .汽车在BC 段牵引力增大,所以汽车在BC 段的加速度逐渐增大C .由题给条件不能求出汽车在BC 段前进的距离D .由题所给条件可以求出汽车在8 m/s 时加速度的大小【答案】:D【解析】:发动机的额定功率P =F f v 1=2 000×10 W =2×104 W ,选项A 错误;由题图(b)可知汽车在BC 段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选项B 错误;根据P =F f ′v 2可求解汽车在BC 段上所受的阻力大小,根据动能定理Pt -F f ′x BC =12mv 22-12mv 12,可求解汽车在BC 段前进的距离,选项C 错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a =F -F f ′m=P v 3-F f ′m,可以求出汽车在8 m/s 时加速度的大小,选项D 正确. 3.(多选)如图所示为一滑草场.某条滑道由上下两段高均为h ,与水平面倾角分别为45°和37°的滑道组成,滑草车与草地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质量为m 的载人滑草车从坡顶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经过上、下两段滑道后,最后恰好静止于滑道的底端(不计滑草车在两段滑道交接处的能量损失,sin 37°=0.6,cos 37°=0.8).则( )A .动摩擦因数μ=67B .载人滑草车最大速度为 2gh 7C .载人滑草车克服摩擦力做功为mghD .载人滑草车在下段滑道上的加速度大小为35g 【答案】:AB【解析】:对滑草车从坡顶由静止滑下,到底端静止的全过程,得mg ·2h -μmg cos 45°·h sin 45°-μmg cos 37°·h sin 37°=0,解得μ=67,选项A 正确;对经过上段滑道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得,mgh -μmg cos 45°·h sin 45°=12mv 2,解得v =2gh 7,选项B 正确;载人滑草车克服摩擦力做功为2mgh ,选项C 错误;载人滑草车在下段滑道上的加速度大小为a =mg sin 37°-μmg cos 37°m =-335g ,选项D 错误. 4.(2019·辽宁五校联考)在某一粗糙的水平面上,一质量为2 kg 的物体在水平恒定拉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运动一段时间后,拉力逐渐减小,且当拉力减小到零时,物体刚好停止运动,图中给出了拉力随位移变化的关系图象.已知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根据以上信息能精确得出或估算得出的物理量有( )A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B .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C .物体做匀速运动时的速度D .物体运动的时间【答案】:ABC【解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F 与滑动摩擦力F f 相等,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F mg=0.35,A 正确;减速过程由动能定理得W F +W f =0-12mv 2,根据Fs 图象中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可以估算力F 做的功W F ,而W f =-μmgs ,由此可求得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及物体做匀速运动时的速度v ,B 、C 正确;因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所以运动时间无法求出,D 错误.5.如图所示,光滑斜面的顶端固定一弹簧,一小球向右滑行,并冲上固定在地面上的斜面.设小球在斜面最低点A 的速度为v ,压缩弹簧至C 点时弹簧最短,C 点距地面高度为h ,则小球从A 到C 的过程中弹簧弹力做功是( )A .mgh -12mv 2 B.12mv 2-mgh C .-mghD .-(mgh +12mv 2) 【答案】:A【解析】:小球从A 点运动到C 点的过程中,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对小球做负功,由于支持力与位移始终垂直,则支持力对小球不做功,由动能定理,可得W G +W F =0-12mv 2,重力做的功为W G =-mgh ,则弹簧的弹力对小球做的功为W F =mgh -12mv 2,所以正确选项为A. 6.用水平力F 拉一物体,使物体在水平地面上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 1时刻撤去拉力F ,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t 2时刻停止,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且α>β.若拉力F 做的功为W 1,在0~t 1时间内拉力F 的平均功率为P 1;0~t 2时间内物体克服摩擦阻力F f 做的功为W 2,克服摩擦力的平均功率为P 2,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W 1>W 2,F =2F fB .W 1=W 2,F >2F fC .P 1<P 2,F >2F fD .P 1=P 2,F =2F f【答案】:B【解析】:对整个过程由动能定理可得W 1-W 2=0,解得W 1=W 2.由图象可知,匀加速过程加速度大小a 1大于匀减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a 2,即F -F f m >F f m,F >2F f ,选项A 、D 错误,B 正确;由于摩擦阻力作用时间大于水平力F 作用时间,所以P 1>P 2,选项C 错误.7.(2019·安徽合肥一模)A 、B 两物体分别在水平恒力F 1和F 2的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先后撤去F 1、F 2后,两物体最终停下,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已知两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F2大小之比为1∶2 B.F1、F2对A、B做功之比为1∶2C.A、B质量之比为2∶1 D.全过程中A、B克服摩擦力做功之比为2∶1【答案】C.【解析】:由v-t图象可知,两个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之比为1∶2,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A、B受摩擦力大小相等,所以A、B的质量关系是2∶1,由v-t图象可知,A、B两物体加速与减速的位移之和相等,且匀加速位移之比为1∶2,匀减速运动的位移之比为2∶1,由动能定理可得,A物体的拉力与摩擦力的关系,F1·x-F f1·3x=0-0;B物体的拉力与摩擦力的关系,F2·2x-F f2·3x=0-0,因此可得:F1=3F f1,F2=32F f2,F f1=F f2,所以F1=2F2.全过程中摩擦力对A、B做功相等,F1、F2对A、B做功大小相等.故A、B、D错误,C正确.8.(2019·山西模拟)用传感器研究质量为2 kg的物体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的规律时,在计算机上得到0~6 s内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6 s内物体先向正方向运动,后向负方向运动B.0~6 s内物体在4 s时的速度最大C.物体在2~4 s内速度不变D.0~4 s内合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0~6 s内合力做的功【答案】D.【解析】:由v=at可知,a-t图象中,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质点的速度,0~6 s内物体的速度始终为正值,故一直为正方向,A项错;t=5 s时,速度最大,B项错;2~4 s内加速度保持不变且不为零,速度一定变化,C 项错;0~4 s 内与0~6 s 内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相等,故物体4 s 末和6 s 末速度相同,由动能定理可知,两段时间内合力对物体做功相等,D 项对.9.(2019·南宁模拟)在有大风的情况下,一小球自A 点竖直上抛,其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小球的运动可看做竖直方向的竖直上抛运动和水平方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小球运动轨迹上的A 、B 两点在同一水平直线上,M 点为轨迹的最高点.若风力的大小恒定,方向水平向右,小球在A 点抛出时的动能为4 J ,在M 点时它的动能为2 J ,落回到B 点时动能记为E k B ,小球上升时间记为t 1,下落时间记为t 2,不计其他阻力,则( )A .x 1∶x 2=1∶3B .t 1<t 2C .E k B =6 JD .E k B =12 J 【答案】AD.【解析】:由小球上升与下落时间相等即t 1=t 2得,x 1∶(x 1+x 2)=1∶22=1∶4,即x 1∶x 2=1∶3,A 正确,B 错误;A →M 应用动能定理得-mgh +W 1=12mv 2M -12mv 2, ∶ 竖直方向有v 2=2gh∶ ∶∶式联立得W 1=2 JA →B 风力做功W 2=4W 1=8 J ,A →B 由动能定理W 2=E k B -E k A ,可求得E k B =12 J ,C 错误,D 正确.10.(2019·陕西模拟)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与置于粗糙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小球接触但不连接.开始时小球位于O 点,弹簧水平且无形变.O 点的左侧有一竖直放置的光滑半圆弧轨道,圆弧的半径为R ,B 为轨道最高点,小球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外力推动小球,将弹簧压缩至A 点,OA 间距离为x 0,将球由静止释放,小球恰能沿轨道运动到最高点B .已知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小球在从A 到O 运动的过程中速度不断增大B .小球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v m =5gRC .小球与弹簧作用的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E p =2.5mgR +μmgx 0D .小球通过圆弧轨道最低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5mg【答案】C.【解析】:小球在从A 到O 运动的过程中,受弹力和摩擦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k Δx -μmg =ma ,物体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当加速度为零的时(弹力等于摩擦力时)速度最大,接下来摩擦力大于弹力,小球开始做减速运动,当弹簧恢复原长时小球离开弹簧,故A 错误;因为小球恰能沿轨道运动到最高点B ,由重力提供向心力:mg =m v 2B R ,解得:v B =gR ,从O 到B 根据动能定理得:-2mgR =12mv 2B -12mv 20,联立以上解得:v 0=5gR , 由上分析可知:小球从开始运动到离开弹簧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所以最大速度要比5gR大,故B 错误;从A 到O 根据能量守恒得:E P =12mv 20+μmgx 0,联立以上得:E P =2.5mgR +μmgx 0,故C 正确;小球在最低点时做圆周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N -mg =m v 20R,联立以上解得:N =6mg ,故D 错误. 11.2022年北京和张家口将携手举办冬奥会,因此在张家口建造了高标准的滑雪跑道,来迎接冬奥会的到来.如图所示,一个滑雪运动员从左侧斜坡距离坡底8 m 处自由滑下,当下滑到距离坡底s 1处时,动能和势能相等(以坡底为参考平面);到坡底后运动员又靠惯性冲上斜坡(不计经过坡底时的机械能损失),当上滑到距离坡底s 2处时,运动员的动能和势能又相等,上滑的最大距离为4 m .关于这个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摩擦力对运动员所做的功等于运动员动能的变化量B .重力和摩擦力对运动员所做的总功等于运动员动能的变化量C .s 1<4 m ,s 2>2 mD .s 1>4 m ,s 2<2 m【答案】BC.【解析】:运动员在斜坡上滑行的过程中有重力做功,摩擦力做功,由动能定理可知A 错,B 对;从左侧斜坡s 处滑至s 1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g (s -s 1)sin α-W f =12mv 2 ∶(其中s =8 m ,s 1是距坡底的距离)因为下滑到距离坡底s 1处动能和势能相等,所以有:mgs 1·sin α=12mv 2 ∶由∶∶得:mg (s -s 1)sin α-W f =mgs 1·sin α∶ 由∶得:s -s 1>s 1,即s 1<4 m .同理,从右侧斜坡s 2处滑至s ′(s ′=4 m)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g (s ′-s 2)·sin θ-W ′f =0-12mv 21∶ 因为距坡底s 2处动能和势能相等,有mgs 2·sin θ=12mv 21∶ 由∶∶得:mg (s ′-s 2)·sin θ+W ′f =mgs 2·sin θ ∶由∶式得:s ′-s 2<s 2,即s 2>2 m .综上所述,C 正确,D 错误.12.(2019·桂林质检)如图所示,倾角为37°的粗糙斜面AB 底端与半径R =0.4 m 的光滑半圆轨道BC 平滑相连,O 点为轨道圆心,BC 为圆轨道直径且处于竖直方向,A 、C 两点等高,质量m =1 kg 的滑块从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恰能滑到与O 点等高的D 点,g 取10 m/s 2,sin 37°=0.6,cos 37°=0.8.(1)求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若使滑块能到达C 点,求滑块从A 点沿斜面滑下时的初速度v 0的最小值;(3)若滑块离开C 点的速度大小为4 m/s ,求滑块从C 点飞出至落到斜面上所经历的时间t .【答案】:(1)0.375 (2)2 3 m/s (3)0.2 s【解析】:(1)滑块恰能滑到D 点,则v D =0滑块从A →B →D 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g (2R -R )-μmg cos θ·2Rsin θ=0-0解得μ=0.375.(2)滑块恰能过C 点时,v C 有最小值,则在C 点mg =mv 2C R滑块从A →B →D →C 过程,由动能定理得-μmg cos θ·2R sin θ=12mv 2C -12mv 20解得v 0=2 3 m/s.(3)滑块离开C 点后做平抛运动,设下落的高度为h ,则有h =12gt 2x =v ′C tx2R -h =tan 53°其中v ′C =4 m/s ,联立解得t =0.2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