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6.2送董邵南序课件苏教选修《唐宋八大散文选读》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6.2送董邵南序课件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6.2送董邵南序课件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散文选读》

第三页,共15页。
目标 (mùbiāo)导

文本(wénběn) 助读
基础 (jīchǔ)导

预习导读
本文既表达了作者对董邵南仕途不遇的同情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 也表达了他反对董生去河北,希望董生效法古人、做忠臣明士、效忠朝 廷的观点态度。
第四页,共15页。
目标 (mùbiāo)
导航
文本 (wénběn)助

自主 (zìzhǔ)探

技法(jìfǎ) 导析
文本图解
1.结构紧密,前后呼应。 开头的一句“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跟第三段里的“望诸君” 和“屠狗者”是互相呼应的。第二段里还说到风俗的变化,今古可能不同, 第三段就承接这种不同来发挥。由于风俗不同了,侠义之士在那里也合 不来了,所以要劝“屠狗者”出来做官。全篇就这样紧密呼应,互相衔接。 2.波澜起伏,奇峰突起。 作者把自己的意思分成三层来说:第一层先说从古代的河北看来, 董邵南这次去是合得来的,这是临别赠言的一般说法,也是一种陪衬;接 着语气一转,转到风俗教化古和今不一定相同上去,于是董邵南这次去 河北,合不合得来就不一定了,这是第二层,逐渐传达出作者的真正意思 了,可是真正的意思还是没有透露;第三层要董邵南去吊乐毅的坟,劝“屠 狗者”出来做官,这才进一步说出自己的真意。用意一转再转,文章就显 得波澜起伏。
送董邵南序
第一页,共15页。
目标 (mùbiāo)导

文本 (wénběn)助

基础(jīchǔ) 导练
预习导读
1.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提高阅读理解文言文 的能力。
2.感受文中流露的真挚友情。 3.认识本文名送实留、含蓄委婉的表达特点。

高中苏教版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目录课件PPT

高中苏教版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目录课件PPT

送李愿归盘谷序 送董邵南序 *赠黎安二生序 考点链接(三) 分析概括文章的内容 阶段综合测评(三)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教战守策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答司马谏议书 *上枢密韩太尉书 考点链接(四) 文言断句 阶段综合测评(四)
*圬者王承福传 段太尉逸事状 *方山子传
祭十二郎文 *祭欧阳文忠公文
柳子厚墓志铭 *泷冈阡表 考点链接(五) 识记文化常识 阶段综合测评(五) 模块综合测评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原毁 *桐叶封弟辩 *朋党论 留侯论
进学解 *名二子说 *日 喻 考点链接(一)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阶段综合测评(一)
*丰褒禅山记 后赤壁赋 考点链接(二) 翻译句子 阶段综合测评(二)
张中丞传后叙 《伶官传》序 *战国策目录序

高中语文 专题六 第19课 送董邵南序课件 苏教版选修《

高中语文 专题六 第19课 送董邵南序课件 苏教版选修《

思维导图

怀郁抱郁利适器兹土鼓励、慰藉→必有合也

名送实留

风今俗不与异化于移古易所云提醒、告诫→能否如愿未卜

吊观望屠诸狗君者启发、明意→为天子效力

①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怎么 1.恶②厌吾恶非,恶.嫉此妒而逃之《送李愿归盘古序》
③伐去恶.木《钴潭西小丘记》 丑 , 劣 , 不 好 的
① ②然 秦吾 王尝 以闻 十风 五俗 城与 请化 易.移 寡人 易.之璧改变《廉颇蔺相如列传》 2.易 交换
③ ④高 岂祖 得为 之亭 难长 而, 失素 之易 易. .诸 欤吏 《《 〈高 伶祖 官本 传纪 〉》 序》 看 不容 起易
专第 题 19 六课
助读新课起航 识记知识必备 探究文本研读 应用体验之旅
资料助读 课文对译
重点探究 感悟韩愈(见《原毁》)
相关背景
董邵南,寿州安丰(今安徽寿县)人,是韩愈的朋友。他是个孝亲 而好学的读书人,长期在故乡农村从事农业劳动。贞元年间,他 到长安应进士试,而考试的结果却是一再落榜,为了谋求出路,
⑤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 谢 罪
⑥太后使告代王,欲徙王赵,代王谢.,愿守代边
《吕太后本纪》 推 辞
1.文章第一句“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在全文中有什 么作用?
明确:开头的“古称”中的一个“古”便成留的原因之一。 同时, 这也为下文进一步释“留”做了重要的伏笔。
4.作者委托董生做哪两件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意图? 明确:(1)凭吊望诸君乐毅之墓。(2)向隐居的感慨悲歌之 士致意,希望他们出来为朝廷效力。 揭示文章主旨,表达作者写文章的目的:希望董生不去 燕、赵。
写法鉴赏 1.波澜起伏 作者把自己的意思分成三层来说:先说从古代的河北来看,

《送董邵南序》—苏教版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精选课件 共33张PPT

《送董邵南序》—苏教版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精选课件 共33张PPT
C项,“邪”同“耶”
A 3.下面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夫以子之不遇时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
夫人之相与
C.而观于其市
而君幸于赵王
D.吾因子有所感矣
因人之力而敝之
A项,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B 项,与:介词,随着/动词,结交;C项,于:介词,到/介词, 表被动;D项,因:介词,因为/介词,凭借。
胸怀浩然,则能行乎其不得不行,言乎其不得不言,言行完全出乎真诚。不徒托之以空言, 且能见之于行事。持身立朝,乃能表现高风亮节,直言敢谏。《新唐书》说他“操行坚正, 鲠言无所忌”。人家讲他的坏话,毁谤他,也不惧怕,好几次得罪了执政,触怒了皇帝, 被贬官、被放逐至蛮荒远地亦不懊悔。韩愈就是这种不仅能知“道”,而且能真切实行“道” 的人。
第二部分: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 (1)矧( shěn) (2)慕义强仁( qiǎnɡ) (3)吾恶(wū)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yé,同“耶”)
第三部分:自读课文
要求: 1.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通读全文,标划重难词汇。 2.梳理文章结构,概括内容。
第四部分:知识梳理
1.解释下列句中加颜色的字的意思 (1)郁郁适兹土:_到___ (2)为我吊望诸君之墓:_凭__吊__ (3)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_况__且__ (4)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_做__官___ (5)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_改__变___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知其必有合也
有合:有所遇合
B.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望诸君:希望各位君子
C.可以出而仕矣
仕:做官
D.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 与:跟随

高中苏教版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赠序 送董邵南序课件PPT

高中苏教版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赠序  送董邵南序课件PPT
赠序
送董邵南序
栏目导航
晨读 开 卷 有益
栏目导航
本课话题 ——自强不息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 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人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磨难和挫折,只要坚定地相 信自我,相信未来,只要自己永不放弃,我们就一定能够找到施展 自己才华的地方。
栏目导航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周易》 ——老子
栏目导航
3. 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多自强 4.自强为天下健,志刚为大君之道。 5.下手处是自强不息,成就处是至诚无息。
——唐·刘禹锡 ——康有为 ——金缨
栏目导航
预习 基 础 务实
) )
为我谢.曰(

(3)谢旦 哙乃日拜令不谢张.可,良不留 起蚤,谢.自立(来而《饮谢鸿.之项 门(王 宴《( 》鸿《 )门鸿(宴门》宴)》()()
闭门谢.客(

) )
栏目导航
吾因.子有所感矣(

(4)因因 (不.宾如客因.至善蔺遇相)之如(门《谢鸿罪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
(4)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导航
【答案】 (1)省略句、状语后置句、被动句 (董生考进士,) 接连几次未被主考官录取。
栏目导航
据史书记载,唐贞元年间,“仕途道塞,奏请难行”,而藩镇又“竞 引豪杰为主谋”,因此许多不得志的士人相继去投奔藩镇,使得藩镇势 力日益恣横。韩愈坚决反对藩镇割据,主张维护国家统一,希望统治者 能广招贤才。但面对现实,他经常感到失望。处在这种政治背景下的董 邵南尽管从小好学苦读,怀抱杰出才能,但几次赴长安应试都落榜。为 了谋求出路,他将投奔河北藩镇。作为董邵南的朋友,韩愈不赞成董邵 南投奔藩镇,去为不臣于朝廷的割据者效力,但他又同情董生的遭遇, 且无力解决他的政治出路,故写此赠序。

苏教版高三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全册完整课件

苏教版高三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全册完整课件

苏教版高三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 散文选读全册完整课件目录
0002页 0028页 0087页 0119页 0205页 0245页 0274页 0333页 0366页 0422页 0536页 0680页 0694页 0744页 0758页 0772页 0842页
辩论 *桐叶封弟辩 留侯论 进学解 *日喻 *丰乐亭记 越州赵公救灾记 游记 游褒禅山记 书序 《伶官传》序 赠序 送董邵南序 奏议 教战守策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上枢密韩太尉书
辩论
苏教版高三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 文选读全册完整课件
原毁
苏教版高三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 文选读全册完整课件
*桐叶封弟辩
苏教版高三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 文选读全册完整课件
*朋党论
苏教版高三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 文选读全册完整课件
苏教版高三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 文选读全册完整课件
*日喻
苏教版高三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 文选读全册完整课件
杂记
苏教版高三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 文选读全册完整课件
留侯论
苏教版高三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 文选读全册完整课件
杂说
苏教版高三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 文选读全册完整课件
进学解
苏教版高三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 文选读全册完整课件
*名二子说

高中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课件:6.送董邵南序(共45张PPT)

高中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课件:6.送董邵南序(共45张PPT)
பைடு நூலகம்
阅读课文,完成下面问题。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 得志于有司(1),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 ﹒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 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2)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
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3)﹒聊以吾子之行卜
送董邵南序
【诗海撷贝】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赏析】诗一开首,先说魏万 的走,后点出前一夜的景象,用倒 戟而入的笔法,极为得势。
颔联先出“鸿雁”“云山” ——感官接触到的物象,然后写“愁里听”“客中 过”,这就由景生情,合于认识规律。颈联联系气
微言大义 临别赠言 情深意重
1.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2.与君暂别不须嗟,俯仰归来鬓未华。——苏轼《赠 王寂》
3.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陆龟蒙《别离》
【初读思考】 下列各项对本文内容评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董生考中进士后,为求官职碰了一次壁,便准备去 河北求官,作者就写了这篇序送给他。 B.作者开头第一句看似在称赞河北,实际是暗中否定 今日的河北,透露这个信息的是“称”前的一个“古” 字。
归结到送行之意,严大夫此去桂林虽不乘飞鸾, 亦“远胜登仙”。这是题中应有之义,难能可贵的是 写出了逸致。
【助读链接】 一、背景回放 择良木 选正途 唐贞元年间,“仕途道塞,奏请难行”,而藩镇
又“竞引豪杰为主谋”,因此许多不得志的士人相继 去投奔藩镇,使得藩镇势力日益恣横。韩愈坚决反对 藩镇割据,主张维护国家统一,希望统治者能广招贤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精品课件:专题六第2课送董邵南序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精品课件:专题六第2课送董邵南序

4.古今异义 ①夫以子之不遇.时 古义:_遇__合__,__指__得__到__君__主__的__信__任__。_ 今义:遇见,碰到。
②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古义:__告__诉__。__ 今义:感激,感谢。
③苟慕义强仁者皆爱因重视而不糟蹋;疼爱。
5.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一、字词积累
1.字音
郁郁.(yù)
兹.(zī)土
矧.(shěn)
恶.(wū)知
邪.(yé)
感慨.(kǎi)
2.通假字
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__邪__,__同__“__耶__”__,__语__气__词__,__ __表__疑__问__,__吗____
3.一词多义
(1)举①②董举.头生望举.明进月士
__动__词__,__推__荐__,__贡__举____ __动__词__,__举__起__,__抬__起___
③举.世无双 ____副__词__,__全____
(2)谢①②为入__我而告__谢徐诉.__曰趋:,明至天而子自在谢.上,__动_可_词_以_,_出_道_而_歉_仕__矣__ __动__词__,__ ④③花代开王花谢.谢,.愿_守__代动__边词__,___凋____落动____词____,__推__辞____
望。处在这种政治背景下的董邵南尽管从小好学苦读,怀抱杰 出才能,但几次赴长安应试都落榜。为了谋求出路,他将投奔 河北藩镇。作为董邵南的朋友,韩愈不赞成董邵南投奔藩镇, 去为不臣于朝廷的割据者效力,但他又同情董生的遭遇,且无 力解决他的政治出路,故写此赠序。
3.相关知识 董生欲投身藩镇,藩镇如何能延揽人才?探究唐代藩镇的形式及 其对唐王朝的影响。 (1)唐代藩镇的形成与影响 《新唐书·藩镇魏博传序》中“唐安史之乱,降将受封于幽州、成 德、魏博,号为河北三镇,其擅署吏,以赋税自私,不朝献于朝 廷,效战国,肱髀相依,以土地传子孙,胁百姓,加锯其颈,利 怵逆污,遂使其人自视由羌、狄然。一寇死,一贼生,讫唐亡百 余年,卒不为王土”。此河北三镇具有制御契丹边乱的积极作用, 唐王朝借助其力,而使之趁机割地自立,不受王教,使得北方在 经济和文教上急激倒退,有志之士,纷纷离开故土。

高中语文 6.2送董邵南序教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 6.2送董邵南序教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送董邵南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文体知识;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认识本文名送实留、含蓄委婉的表达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疏通文意;结合本文写作背景揣摩作者写作意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流露出的真诚的友情。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写作背景揣摩作者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认识本文名送实留、含蓄委婉的表达特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引导教学法。

教学时间:2课时教材分析:这篇短文寥寥一百五十字,虽短小却极尽精妙,情感真切而又表意委婉。

对于学生来说,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章表层意思并不是非常困难,但要理解文章主旨,就必须要弄清董邵南“游河北”的缘由,了解当时的写作背景和作者韩愈的政治观点。

据史书记载,唐贞元年间,“仕途道塞,奏请难行”,而藩镇又“竞引豪杰为主谋”,因此许多不得志的士人相继去投奔藩镇,使得藩镇势力日益恣横。

韩愈坚决反对藩镇割据,主张维护国家统一,希望统治者能广招贤才。

但面对事实,他经常感到失望。

处在这种政治背景下的董邵南尽管从小好学苦读,怀抱杰出才能,但几次赴长安应试都落榜。

为了谋求出路,他将投奔河北藩镇。

作为董邵南的朋友,韩愈不赞成董邵南投奔藩镇,去为不臣于朝廷的割据者效力,但他又同情董生的遭遇,且无力解决他的政治出路,故写此赠序。

所以在学本文前,必须先交代文章的写作背景。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文体知识;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教学重点: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章表层意思。

教学方法:小组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进一步理解课文,结合写作背景揣摩作者写作意图,认识本文名送实留、含蓄委婉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结合本文写作背景揣摩作者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认识本文名送实留、含蓄委婉的表达特点。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设疑导拨法。

高中语文 专题六 第19课 送董邵南序学案 苏教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苏教

高中语文 专题六 第19课 送董邵南序学案 苏教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苏教

高中语文专题六第19课送董邵南序学案苏教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苏教送董邵南序走近作者韩愈(见《原毁》)相关背景董邵南,寿州安丰(今安徽寿县)人,是韩愈的朋友。

他是个孝亲而好学的读书人,长期在故土农村从事农业劳动。

贞元年间,他到长安应进士试,而考试的结果却是一再落榜,为了谋求出路,将游河北。

当时河北藩镇,割据一方,他们招揽人才,以增强实力,对抗朝廷。

而一些走投无路的落魄文人纷纷前去投靠,托身于幕府之中。

作为董邵南的朋友,韩愈不赞成董邵南投奔藩镇,去为不臣于朝廷的割据者效力,但他又同情董生的遭遇,且无力解决他的政治出路,故写此赠序。

文意感知本序名为送别,实为挽留。

作者对董邵南怀才不遇的遭际表示同情,同时也希望他能劝说河北豪杰之士报效朝廷,反映了作者反对藩镇割据、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

思维导图名送实留⎩⎪⎨⎪⎧⎭⎪⎬⎪⎫ ⎭⎪⎬⎪⎫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鼓励、慰藉→必有合也 ⎭⎪⎬⎪⎫风俗与化移易今不异于古所云提醒、告诫→能否如愿未卜 ⎭⎪⎬⎪⎫吊望诸君观屠狗者启发、明意→为天子效力 一词多义1.恶⎩⎪⎨⎪⎧ ①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怎么②吾非恶.此而逃之(《送李愿归盘古序》) 厌恶,嫉妒③伐去恶.木(《钴潭西小丘记》) 丑,劣,不好的2.易⎩⎪⎨⎪⎧ ①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改变②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交换③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高祖本纪》) 看不起④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伶官传〉序》)容易3.之⎩⎪⎨⎪⎧ ①夫以子之.不遇时 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②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助词,的4.谢⎩⎪⎨⎪⎧ ①为我谢.曰告诉②所以不报谢.者(《魏公子列传》)感谢③阿母谢.媒人(《孔雀东南飞》)谢绝④乃谢.客就车(《魏公子列传》)辞别⑤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谢罪⑥太后使告代王,欲徙王赵,代王谢.,愿守代边(《吕太后本纪》)推辞1.文章第一句“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开头的“古称〞中的一个“古〞便成留的原因之一。

高中语文 赠序《送李愿归盘谷序》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共45页

高中语文 赠序《送李愿归盘谷序》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共45页
高中语文 赠序《送李愿归盘谷序》课
件பைடு நூலகம்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在劝阻董邵南游河北的赠序中,作者对各种政治势力表达了一种 怎样的情感? 提示:第一,向往古燕、赵的感慨悲歌之士,赞扬他们仁义“出乎其 性”,自然也讥讽了当时割据河北的藩镇。 第二,劝阻董生游河北,但肯定他是 “怀抱利器”的。董生“怀抱利器” 却“连不得志于有司”,因而到河北谋出路。这又流露出作者对“有司”的 不满,似乎在指责他们“为渊驱鱼”。 第三,董生明明是“连不得志于有司”才投奔藩镇的,作者却委托他 劝谕河北的“屠狗者”入朝做官;“屠狗者”如果真的到朝廷来,“有司”会让 他们“得志”吗?在这些地方,作者不仅暗暗责怪“有司”,而且隐隐然向最 高统治者敲警钟。从董生的遭遇看,所谓“明天子”其实很不“明”,但作 者却希望他“明”。
问题导学
自主探究
技法导析
文本图解
2.韩愈为什么委托董邵南“吊望诸君之墓”? 提示:(1)借乐毅的经历宽慰董邵南,说明政治上失意的人古已有之,对 于“不得志”不要太在意。(2)借乐毅在赵受封一事暗示董邵南,有才能的 人终会有用武之地。
问题导学
自主探究
技法导析
文本图解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措辞深婉、意在言外的劝谏方法。 提示:韩愈对董生个人的处境是十分同情的,所以从与董生的私人 关系来看,作者希望董生在这次远游之后能找到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 希望他“有合”,即遇上知音而不致长期投闲置散,埋没于当世。可是,作 者也看到事情的另一面,即董生到了河北也未必就能受到礼遇和重用。 因为那些藩镇主要是为了扩展势力,掠夺土地,搜刮民财,对抗朝廷,而不 是励精图治,效命国家,延揽和珍惜人才。相反,在燕、赵之地难道就没 有人才被埋没吗?何况韩愈的主导思想本来就是一贯强调唐王朝应当 尽早收回被藩镇割据的土地和恢复对那些“独立王国”的统治权。因此 他在董邵南河北之行这件事上,心情是十分矛盾的。
送董邵南序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1.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提高阅读理解文言文 的能力。 2.感受文中流露的真挚友情。 3.认识本文名送实留、含蓄委婉的表达特点。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写作背景 据史书记载,唐贞元年间,“仕途道塞,奏请难行”,而藩镇又“竞引豪杰 为主谋”,因此许多不得志的士人相继去投奔藩镇,使得藩镇势力日益恣 横。韩愈坚决反对藩镇割据,主张维护国家统一,希望统治者能广招贤 才。但面对现实,他经常感到失望。处在这种政治背景下的董邵南尽管 从小好学苦读,但几次赴长安应试都落榜了。为了谋求出路,他将投奔 河北藩镇。作为董邵南的朋友,韩愈不赞成董邵南投奔藩镇,去为不臣 于朝廷的割据者效力;但他又同情董邵南的遭遇,且无力解决他的政治 出路,故写此赠序。 从表面上看《送董邵南序》是写作者送董邵南游河北,但细思之, 又有不同情味。作者在开头就预言他前去“必有合”,是送他去;第二段虽 怀疑燕赵的风俗可能变了,但要“以吾子之行卜之”,还是要送他去;结尾 托他去凭吊“望诸君”之墓,劝燕赵之士归顺朝廷,仍然是送他去。总之, 本文虽是一篇送行的文章,但送之正是为了留之,微情妙旨全托于笔墨 之端。
问题导学
自主探究
技法导析
文本图解
他必须把自己的思想、观点告诉董邵南,可又不便直说,不能在为 朋友送行的文章里写进阻止朋友出行的内容。那么,他只有用深微曲折、 含蓄委婉的笔墨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我的观点
问题导学
自主探究
技法导析
文本图解
1.结构紧密,前后呼应。 开头的一句“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跟第三段里的“望诸君” 和“屠狗者”是互相呼应的。第二段里还说到风俗的变化,今古可能不同, 第三段就承接这种不同来发挥。由于风俗不同了,侠义之士在那里也合 不来了,所以要劝“屠狗者”出来做官。全篇就这样紧密呼应,互相衔接。 2.波澜起伏,奇峰突起。 作者把自己的意思分成三层来说:第一层先说从古代的河北看来, 董邵南这次去是合得来的,这是临别赠言的一般说法,也是一种陪衬;接 着语气一转,转到风俗教化古和今不一定相同上去,于是董邵南这次去 河北,合不合得来就不一定了,这是第二层,逐渐传达出作者的真正意思 了,可是真正的意思还是没有透露;第三层要董邵南去吊乐毅的坟,劝“屠 狗者”出来做官,这才进一步说出自己的真意。用意一转再转,文章就显 得波澜起伏。
目标1)怀抱利器 ,郁郁适兹土 .. 古义:比喻杰出的才能。今义:①锋利的兵器。②有效的工具。 (2)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 焉 .. 古义:同情怜惜。今义:因重视而不糟蹋;爱护珍惜。 5.特殊句式 (1)董生举进士(被动句) (2)连不得志于有司(介词结构后置句) (3)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介词结构后置句) (4)而观于其市(介词结构后置句)
慕义强 仁(qiǎng) . 恶 知(wū) .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动词,改变) (2)易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动词,变换) 天下事有难易乎(形容词,容易) 为我谢曰(动词,告诉) (3)谢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动词,辞别)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道歉)
问题导学
自主探究
技法导析
文本图解
1.“董生勉乎哉”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两次,作者对董生为什么一再劝 勉?这其中有怎样的深意? 提示:河北在藩镇割据下社会风气已与古代不同,这是一个不争的 事实。董生能合于古之燕、赵,自不能合于今天之河北,对此韩愈不以 直言捅破,而欲以董生的河北之行来验证,似乎仍赞成董生去河北,但此 中深微之意,读者不能不察。但越是艰难,越足以看出作者欲言又止、 曲尽吞吐的妙处。韩愈避开正面,从侧面表达,我们可在委婉含蓄的文 辞里,体会到作者用语“不显山,不露水”的巧妙。如果说前一次尚在鼓 励董生前往河北,后一次则是要董生慎重思量,甚至类似直言规劝。前 一次送是“发乎情”,后一次劝是“止乎礼”,规劝董生不要前行。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本文既表达了作者对董邵南仕途不遇的同情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 也表达了他反对董生去河北,希望董生效法古人、做忠臣明士、效忠朝 廷的观点态度。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1.识字注音 郁 郁(yù) .
兹 土(zī) .
矧 (shěn) . 2.通假字 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邪”同“耶”) 3.一词多义 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疑问代词,哪里) (1)恶 好逸恶劳(动词,厌恶) 伐去恶木(形容词,不好的) 恶贯满盈(名词,罪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