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泰实验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名师精编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4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4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4第16昌盛的秦汉文化(一)学习目标:通过本的学习,比较系统地了解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九章算术》和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佗。

通过观察汉代造纸图,了解造纸的工序,依据地动仪剖面图,分析其原理,培养我们观察想象能力。

通过学习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对科技史的学习,认识到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1)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2)地动仪。

难点: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涉及到科技名词和物理学原理,而我们没有学过物理,对于利用物体惯性来拾取地震波进行远距离测量的原理,难以理解,因此是本的难点。

堂导入:、秦汉时期封建社会处在上升发展的总体格局中,实现了国家统一,经济恢复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交往频繁,同时也开始了对外交往。

这一切为秦汉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本的主题是秦汉文化,而且是昌盛的秦汉文化,所谓“昌盛”,即兴旺、兴盛的意思,可见秦汉文化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地位。

这主要介绍了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和医学成就,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2、随着文化的发展,读书写字对纸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在今天看来大量生产纸张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在造纸术发明之前,人们用什么写字呢?印度用桦树皮和棕榈树叶写字,欧洲用羊皮做纸写字。

据说当时欧洲写一部《圣经》,要用300张羊皮。

那么,中国以纸作为新的书写材料始于何时?造纸术是谁发明的?让我们通过本的学习来寻找答案吧!3、以医院中“华陀再世”的锦旗导入。

自主学习(用1分钟的时间阅读本,找出问题并记忆。

)一、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发明造纸术时间_________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改进造纸术时间_______人物_________名称__________优点_________3、传播的意义:传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九章算术》和地动仪、《九章算术》成书时间____________评价___________内容______________2、地动仪时间_________发明者________功能________地位_________三、华佗和张仲景、华佗:生活朝代___________贡献①________②________2、张仲景:生活年代__________贡献__________尊称“____________”合作探究:①如果将地动仪放在北京博物馆,测量x疆南疆地区发生的地震,内布铜柱倒向哪个方位?精讲点拨:、伴随造纸术传至世界各地,蔡伦的名字也随之传扬。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1.引导: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前面学习的东汉历史。

由于东汉后期出现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黑暗政治局面,导致爆发农民起义。

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掌握地方政权的豪强地主开始变成了割据一方的军阀。

农民起义被镇压后,这些军阀之间长期争夺,出现了军阀混战的局面。

下面请同学阅读课本相关内容,说说当时在北方主要有哪几股势力,各自情况如何。

有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和盘踞在河北的袁绍。

袁绍占据河北一带,战乱较少,人口众多,粮食丰足,势力很大。

曹操占据河南一带,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实力也在不断增强。

曹操(155~220年),汉魏之际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196年,曹操率军迎汉献帝到洛阳,总揽军政大权,建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

此后三年,运用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相继击败张绣,擒杀吕布,困死袁术,赶走刘备,占据豫、兖、徐等州,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在曹操势力迅速发展之时,袁绍的力量更强大了。

先后占有了青、冀、幽、并四州之地,成为当时最大的军阀。

在汉运将终之际,他很想由自己统一中国,称帝天下,于是与曹操势力发生冲突,终于演变成一场大战——官渡之战。

2.官渡之战。

(1)引导:请同学们自读课本相关内容,复述“官渡之战”的经过。

200年,袁绍率10万大军进攻曹军,主力直逼曹军所在地官渡。

曹军只有三四万人,双方交战互有胜负。

后来,曹操采纳谋士的意见,袭击袁军屯粮处,火烧全部粮草。

袁军军心动摇,曹军趁机进攻,大败袁军。

袁绍带领数百骑兵逃回河北。

(2)引导:请同学们根据课本的描述说说官渡之战中曹操胜利、袁绍失败的原因。

答案:曹操在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重用人才;在农业生产上,实行屯田,重视农业;在军事上战术得当;袁绍不善于用人,骄傲轻敌。

官渡之战以后,曹操消灭袁绍的残余力量,又陆续消灭了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他想乘胜南下,统一全国。

最新初中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精品学案

最新初中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精品学案

初中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精品学案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精品学案一:难点解疑:1秦巩固统一的措施2汉初的体养生息政策3汉初的王国问题4汉武帝的独尊儒术5丝绸之路的开辟二、基础知识归纳1、战国晚期,秦王先后吞并六国,完成统一。

于年定都。

2、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王自称,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合称在地方推行。

秦还修建了西起东到的万里长城。

3、秦朝的疆域东到西到南到北到长城一带,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4、秦朝残暴的统治使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公元前 900多农民在和的领导下在大泽乡发动起义,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5、秦末农民起义,在陈胜吴广牺牲后和继续领导进行反秦斗争,公元前207年,项羽在以少胜多,消灭秦军主力。

6、秦朝灭亡后,汉王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斗争。

史称,最后项羽失败,公元前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史称。

7、汉武帝时,颁布,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8、汉武帝为了维护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接受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古代中国的统治地位从此确立。

9、汉武帝时,多次反击匈奴,公元前年和兵分两路,深入漠北决战,大败匈奴,基本上决出解除了匈奴对北部的威胁10、年,汉武帝为了联合夹击匈奴,公元出使西域,但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11、年,西汉设,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保护商旅往来。

这是今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

12、张骞通西域后,中国的和源源不断地从运出,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中亚。

13、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

时,我国人民已经能够用麻布和丝絮造纸。

东汉时,改进了造纸术制成了质优价廉的。

14、成书于东汉,全书共分九章,主要涉及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

15、是东汉时著名的医学家,他写成的,对中医的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被尊称为。

16、东汉名医精通针灸和外科手术,他创造了麻醉药剂。

他是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方法做手术的名医,被后世尊为,他还编成锻炼身体。

统编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四单元复习

统编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四单元复习

统编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四单元复习第四单元复习一、复习目标:1、了解这个时期的重要史实,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祖冲之和圆周率、大放异彩的书画艺术和辉煌的石库艺术。

2、这个时期的基本特征,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长期处于分裂对峙状态,战乱频繁,政权更迭也比较频繁,社会动荡不安,但在分裂战乱的岁月里,社会仍在进步,历史还在发展。

塑造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他们的思想和谋略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

3、培养学生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点。

4了解这个时期文化的辉煌成就。

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1、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2、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3、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4、祖冲之和圆周率。

5、大放异彩的书画艺术和辉煌的石窟艺术。

难点1、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江南地区的开发。

3、正却认识民族大融合的意义。

4、圆周率及推算及复杂的数学概念和方法。

5、大放异彩的书画艺术。

三、学习过程(一)、三国鼎立1、三国鼎立是哪三国?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阳;221年刘备建立蜀国,都:成都;222年孙权建立吴国,都:建业。

2、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大战役(官渡之战在200年,赤壁之战在208年)相距仅八年的两战,曹操前者以少胜多,后者以多败于少,这是为什么?(二)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1、说一说,西晋是如何建立的?这个政权存在的时间长吗?为什么西晋是个短命?2、淝水之战:这场战役的交战双方、各自拥有的兵力、最后的结果如何?战后南北双方状况如何?3、苻坚拥有八十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三)、江南地区的开发1、你认为中国今天的南方和北方哪个地区经济更发达?南方是不是自古以来就是比北方发达呢?2、北魏统治北方时期,民族融和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其原因是什么呢?历史上著名的孝文帝改革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呢?3、淝水之战以后,北方处于什么状态?结束北方混乱局面的是哪一政权呢?(是鲜卑拓跋部建立起来的北魏政权。

山东省新泰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山东省新泰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新泰实验中学2011 —2012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学案第18课三国鼎立一、学习目标:1、知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经过、结果;熟记三国形成的时间、建立者、都城;知道三国时期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2、分析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条件。

分析赤壁之战中曹败、孙刘联军取胜的原因。

3、学习周瑜、诸葛亮灵活机动的作战策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学习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三、学习难点:三国形成的原因和经济发展的情况四、学习过程一)、自主平台:1)、官渡之战:时间:------ 年,交战双方:袁绍 ----------- 曹操,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赤壁之战:时间:---------- 年,交战双方:曹操-------- 孙刘联军,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3)、三国鼎立的形成:魏220年称帝洛阳曹丕;汉221年称帝成都刘备;吴222年称王建业孙权4)、三国经济的发展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蜀国: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吴国:造船业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构建知识网络:三国鼎立背景:_______ 末年,军阀混战,生产遭到破坏。

_______ 末年,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末年,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形成:魏: 年称帝,定都,三国开始。

蜀: 年称帝,定都。

吴:年称帝,定都。

魏:经济发展:蜀:吴:三)、合作探究:1、讨论官渡之战中曹操战胜袁绍的原因2、讨论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战胜曹操的原因3、分析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曹军和孙刘联军取胜的共同原因4、形象地画出三国形势图四)、达标测试:1、东汉末年割据一方的军阀中势力最强的有()①袁绍②刘备③曹操④孙权A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2.曹操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曾在《龟虽寿》一诗中写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复习教案篇1: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复习教案【教学目标】识记和理解:记住中华大地上国家产生的大概时间和标志,记住商朝后期的都城。

理解夏朝在我国历史的重要地位。

了解商朝繁荣的主要表现。

能力与方法:通过对夏、商历史特点的概括,培养概括能力。

通过对禹、成汤等历史人物的评价,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初步能力。

初步了解公元纪年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国家形成的相关知识,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通过对夏商历史的学习,可以更多地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明辨是非、爱憎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夏朝的建立和商朝后期的都城。

难点:夏朝建立的标志;国家的含义。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谈话导入新课禅让的最后一个部落联盟首领是谁?大家想不想知道从这以后又是怎么演变的呢?导入三:大家知道皇帝吗?知道皇位是如何继承的吗?你又知道这种称为“世袭“的制度开始于何时吗?认真听讲,吸引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理解的兴趣。

从谈论学生熟悉的问题入手,拉近历史与现实距离二、夏朝----我国的第一个王朝1、夏朝的建立:讲解夏朝的建立。

事实上,禹已按照自己的愿望建立起了一个王朝。

这在历称为----夏朝,建立的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借助于数学上的“数轴“解释”公元“纪年法。

这个项目是理论性的,缺乏相应的历史证据。

老师优先讲解,学生认真听讲。

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夏朝的统治①禹死后,其王位是如何继承的呢?这与禅让有什么不同?你如何看待这种王位的继承方法?②要求学生谈启是如何巩固其统治地位的?并提醒学生注意“奴隶“两个字。

③为什么把禹开始这个政权称为国家呢?它与前面的部落联盟有何不同?学生通过阅读课本,结合自己的课外知识,谈谈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然后老师总结整理,突破难点。

三、商朝的建立与迁都1、商朝的建立:过渡。

然后指导学生阅读小字的问题“说说夏桀是一个怎样的君主?你认为成汤灭夏的战争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2、商朝的迁都:原因、情况、影响。

新课标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新课标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新课标人教版历史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1—4课)[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课时]5课时[课型]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第 1 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

(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板书设计: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元谋猿人:最早、170万年二、北京人:时间:70---20万年生活方式:群居生活发展水平:用天然火三、山顶洞人:时间:1.8万年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发展水平:人工取火[授课过程]第 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教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教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教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教案1教学目的一、识记与理解1、记住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记住“战国七雄”;2、理解战国时期战斗的特点及其影响;3、了解“合纵”和“连横”的含义及重要表现。

二、力量与方法通过对七国关系及战国时期战斗、外资特点的分析,培育和提高分析力量。

学习和初步把握制作历史图表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战国战斗史的学习,进展马克思主义战斗观的初步训练,通过孙膑、张仪等人的事迹,进展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训练。

四、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教学重点:“战国”和“战国七雄”的含义;战国时期的战役和的军事家。

2、教学难点:“合纵”和“连横”的含义。

五、教学方法思索引导法图示说明分析归纳比拟六、教学用具课件图示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展现年月示意图)公元前771年西周完毕以后,周平王于公元前770年将都城迁到洛邑,周王朝的历史得到连续,从这个时候开头,我国的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相继争霸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被称为春秋五霸,长期的争霸战斗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使周王朝的威信和地位进一步降低,同时,也加速了民族的融合;当时的一些改革措施,在肯定程度上也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展和军队的建立。

春秋之后,我国进入了战国时期,今日,我们接着学习战国争雄。

阅读教材资料,介绍这段时间为什么被称为战国----战斗频繁,争夺剧烈。

(展现赏功宴乐铜壶)自西周分封诸侯,中国的历史地图上消失过许很多多的诸候国。

但是经过春秋时期三百来年的争霸战斗,大国兼并小国,强国吞并弱国,到战国开头的时候,诸侯国已经为数不多。

主要的有齐、楚、秦、燕、韩、赵、魏七个大国。

一、战国七雄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战国时期是战国七雄的天下。

七国中,齐楚秦燕,大家已经熟识。

春秋时期的晋国在战国地图上已经消逝,代之而起的是韩、赵、魏三个诸侯国。

原来晋国已经被它的三家大夫韩氏、赵氏、魏氏瓜分,一分为三,形成了韩、赵、魏三个诸侯国。

山东省新泰市汶城中学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步入近代 复习名师精编学案导学案 新人教版

山东省新泰市汶城中学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步入近代 复习名师精编学案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步入近代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扩张孕育了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基本要素,使世界朝着一体化方向迈出了关键一步。

2、英、法、美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3、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英国,并向世界扩展,使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复习重点: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的开辟、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蒸汽时代”的到来复习难点: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有哪些异同点?(一)自主复习:看书回忆所学知识,再现下列知识点(一)资本主义的曙光文艺复兴时期主要人物及其成就一览表( 1、)文艺复兴的原因是:①14世纪前后意大利出现手工工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

②欧洲封建教会对思想文化的摧残和对人们进行精神世界的控制。

( 2、)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

文艺复兴的阶级本质是: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文艺复兴的影响是:( 3、)文艺复兴开始于(时间)(国家)。

( 4、)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最初的一位诗人的是。

( 5、)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根本原因是(1)根本原因:西欧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对黄金需求增加。

(2)奥斯曼帝国控制着东西方贸易的要道( 6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三)精讲点拨:1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点:相同点:根本原因、性质、领导阶级、在革命过程中,都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律文献、结果、影响。

不同点:原因不完全相同、领导阶级不完全相同、特点不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实行的是联邦制,法国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确立的是民主共和制。

2.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颁布的这些文献,在复习时注意比较,重点掌握内容和意义。

(1).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中通过的法律文献包括了《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

(2).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后,资产阶级通过了哪些具有宪法性质的的文献来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法典》。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实验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实验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新泰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学案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教师寄语】“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学习目标】1.掌握“世袭制”“公天下”“家天下”“牧野之战”等历史概念。

2.掌握夏启、夏桀、商汤、盘庚、商纣、周文王、周武王等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

3.掌握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

【重点难点】夏朝的建立和西周的分封制【学习难点】对分封制的理解认识【学习导航】一、自主学习你知道我国最早的国家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吗?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第20页“夏朝的兴衰”一目的内容,回答:模仿上面的知识结构图示法,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21-23页“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子目的内容,找出子目包含的知识点,并列出其知识结构:二、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1.你一定看过电视连续剧《封神榜》!剧中的哪吒和二郎神都是神通广大的英雄,他们帮助周武王打败了商纣王。

你认为历史上武王伐纣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说说你的理由.历史条件:时间:建立者:都城:建立的政权机构:影响:______ 代替了 ,开始了“家天下”。

1.夏朝的建立 3.西周的兴亡(武王伐纣)2.商朝的建立 (商汤灭夏) 动脑筋 想一想哪吒 二郎神杨戬2.思考一下西周统治者怎样才能把被征服的广大地区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目的)对被分封的诸侯采用什么办法控制?(方法)分封制实行的结果如何?(作用)三、拓展延伸我们常说“学史明智”、“以史为鉴”, 那么我们从夏朝和商朝的灭亡中得到什么启示?四、归纳整理填表:夏、商、西周的更替五、链接中考 1.(2011·山东泰安)西周时期出现的许多诸侯国,它是通过哪一方式产生的?( )A .世袭制B .禅让制C .分封制D .争霸战争2、(2010·广东湛江)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的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 )A .秦始皇B .齐桓公C .启D .禹3、(2010·江苏苏州)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 )A .禅让制B .世袭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4、(2010•江苏扬州)“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的是西周时期实行的( )A .禅让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行省制5、(2010·山东东营)第十一届全运会于2009年10月在山东省举行,“和谐齐鲁风,精彩全运情”等是本届全运会的宣传口号。

山东省新泰市汶城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山东省新泰市汶城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对商鞅、李冰等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

适应时代的需要勇于改革的人,一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

【重点难点】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课前预习】1.战国时期,经过改革和变法,_________制度逐步建立起来,_________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

2.著名的水利工程_________是秦国蜀郡太守_________在岷江中游修筑的。

3._____________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战国时期_______________的进一步推广,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4、公元前356年,商鞅在- 的支持下开始变法。

5、封建社会的两大对立阶级是和。

【重难解析】从现象入手,抓住本质。

各国变法的内容是具体的历史事实,是现象,但是只看到了现象还不能抓住本质。

只有通过每一个具体措施或现象的分析,才能找出它的本质。

例如学习“商鞅变法”的内容时,就必须思考:商鞅变法采取怎样的措施?它有利于哪个阶级?对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或军队的战斗力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对增强整个国家的实力会产生怎样的作用?深入地思考这些问题,以便抓住商鞅变法的本质。

【当堂评价】1、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主要是因为( )A.农业重视使用肥料B.青铜器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C.水利工程的兴修D.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2.2008年5 月12 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距震中不足15公里的岷江上著名水利枢纽工程(如右图)基本完好。

它两千多年来始终发挥着分洪、灌溉和运输的巨大作用。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教案最新模板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教案最新模板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教案最新模板在教学中我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中学历史快乐课堂,中学阶段历史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历史的自信心。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教案1【课程标准】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教学目标】识记和理解:记住秦朝建立的时间,秦朝中央政府的重要官职。

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是怎样建立起来的?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能力与方法:通过对秦统一全国的历史条件的概括,培养概括能力。

通过对秦朝建立的历史意义的分析,培养评价历史事件的初步能力。

通过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的概括,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的概括,培养学生释读历史图片的能力,归纳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秦朝时期的相关知识,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通过秦始皇功绩的概括,培养学生尊重历史、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秦灭六国的意义。

秦朝专制集权制度的内容与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1、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

2、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谈话导入新课回忆商鞅变法与长平之战的影响,合纵与连横。

回忆发言。

一、“秦王扫六合”1、1、读李白诗,分析反映的历史事实。

找出完成统一的时间、都城、人。

讨论:秦统一全国的主客观原因,师总结。

讨论:统一的历史意义,生小结。

2、讨论:统一后发生了哪些变化?阅读,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在老师的问题指导下再读教材,并作下笔记。

讨论、发言,得出结论。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谈话法解决“皇帝”的称号及其权力。

2、如何治理国家?讨论后阅读教材,然后归纳,落实在书上。

3、分析理解其权力的中央集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第四单元汇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第四单元汇总
教师讲解:(展示《官渡之战》图,指图讲述)官渡之战前,袁绍的地盘和实力都超过 曹操。公元 200 年,袁绍率兵 10 万南下,企图一举消灭曹操。曹操以三四万人迎敌。战争 开始后,曹操采取以逸待劳、后发制人的策略,在官渡设防。接着以声东击西等战术在白 马和延津分别斩颜良、诛文丑。后来采用袁绍来降谋士许攸建议,亲率 5000 精兵夜袭袁军 屯粮之处乌巢,火烧全部粮草。袁军军心动摇,曹操乘势大破袁绍于官渡,歼灭袁军 7 万 多人,袁绍仅带 800 骑逃回河北,从此一蹶不振。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有条件 的同学可以课后看《三国演义》)
昭是司马懿的儿子,他的儿子司马炎最终实现了愿望。 第 17 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展示: 一、西晋的建立 1.建立
教师:公元 263 年,三国中实力最强的魏国灭掉了蜀国。公元 266 年,司马炎 篡夺了魏国皇位,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 年,西晋灭吴, 统一了全国。
五、板书设计
一、官渡之战和曹操统一北方
1、官渡之战前的形势
2、官渡之战
200 年
3、曹操统一北方 207 年
二、赤壁之战
1、赤壁之战前的形势
2、赤壁之战 208 年
三、三国鼎立
1、魏、蜀、吴三国的建立。
2、三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练习:
1、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是(

A、巨鹿之战
B、官件或人物事迹,培养再现历史情境的表达能力
分析现 象抓住
本质
通过对曹操胜于官渡败于赤壁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 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
区别文 艺与史

将文艺作品中的情节与历史事实对比,提高学生分辨历史真实性 与文艺创作中的虚构、夸张等艺术性的能力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学案

第二部分:达标练习1.(2008年,长沙)2008年5月12日,四川地区发生了建国以来最强烈的地震灾害。

请问,在三国时期这一带地区主要属于下列哪一政权管辖()A.魏 B.蜀 C.吴 D.西晋2.(2008年,泰州)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关于三国鼎立的故事。

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三顾茅庐 D.七擒孟获3.公元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台湾,加强了台湾和内地的联系。

当时的台湾被称作()A.台湾 B.夷洲 C.琉球 D.柴桑4.(2006年,湖南)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

我国古代人口大量南迁开始于()A.秦朝末年 B.西汉末年C.东汉末年D.西晋末年5.(2007年,湖南常德)江南经济开发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下列各项与江南经济持续开发不相关的是()A.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人口南迁B.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C.隋朝大运河的开凿D.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6.六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已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自然条件较好B.南方生产工具先进C.北方人口南迁D.南方统治者施仁政7.下列以少胜多的战役,不是发生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是()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巨鹿之战8.(2006年,湘潭)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要求采用汉姓、学说汉话的少数民族是()A.匈奴族B.鲜卑族 C.契丹族 D.女真族9.(2008年,湖南岳阳)你认为下列哪一项属于北魏孝文帝最突出的历史功绩()A.建立统一国家 B.创立科举制度C.维护国家统一 D.促进民族融合10.“创新是民族发展的灵魂,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下列改革中,使少数民族逐渐与汉族趋同,促进民族融合的是()A.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管仲改革 D.吴起变法11.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中,最能促进民族融合的是()A.政府把土地分配给农民B.官吏按季度领取俸禄C.迁都洛阳D.说汉话、穿汉服、与汉族通婚12.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中,曾统一北方的是①曹魏②孙吴③前秦④北魏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13.2003年我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是金怡濂(我国高性能计算机领域的著名专家,是我国巨型计算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假设此奖项在中国南朝时就有,按上述标准评选出的人应该是()A.蔡伦 B.祖冲之 C.郦道元 D.贾思勰14.要想了解我国古代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物产、矿藏、风土人情、建筑名胜、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情况就要阅读()A.《齐民要术》B.《史记》C.《三国志》D.《水经注》15.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作品是()A.龙门石窟的雕塑B.云冈石窟的浮雕C.王羲之的书法D.顾恺之的绘画16.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期时曹植的书房场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你学过的历史知识判断,其中不应出现的是()A.书桌上有笔、纸张B.书桌上有一摞书籍C.墙上挂有临摹的《洛神赋图》D.书桌上放有一盘葡萄17.汉字书法的发展顺序是( )①篆书②草书③楷书和行书④隶书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①②④③D.④①③②18 成语典故“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与下列哪场战役有关()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19 迁都是一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中的重大事件。

山东省新泰市放城镇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20 北方民族大融合名师精编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山东省新泰市放城镇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20 北方民族大融合名师精编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山东省新泰市放城镇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20 北方民族大融合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教师寄语】:学习民族融合领悟生活的美妙、世界的神奇……【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史实2、熟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内容及其影响。

能力目标:分析北魏孝文帝迁都、改革内容及影响之间的关系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学习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难点】:北方民族融合的具体表现【学习过程】:一、自主探究,知识梳理二、合作探究:1.北魏时期,关于迁都洛阳的事情,孝文帝曾经和他的文武大臣有过一番争论。

请你设想双方争论的内容。

如果可能,请将班里的同学分为迁都派和反迁都派,展开大争论。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次大分裂时期,你能将魏、吴、蜀、十六国、西晋、东晋、南朝、北朝等对号入座,填入下面的图表中吗?3.北魏定都洛阳后,鲜卑人在洛阳是怎么生活的?你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用自己的表演,来表现一个鲜卑人在洛阳一天的生活是如何度过的。

三、拓展延伸:东汉末年至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出现过哪三次统一局面?四、试题分析1.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要求采用汉姓、学说汉话的少数民族是()A.匈奴族B.鲜卑族 C.契丹族D.女真族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北魏孝文帝是鲜卑族人,他是北魏的最高统治者,他要求采用汉姓、学说汉话的目的是加强民族融合。

答案:B2.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是()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③增强了国家军事力量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解析: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尽管课文中只有“促进民族融合”这一句话,但是,教材中还提到迁都前曾进行过政治、经济方面的改革,而且从分析来看,北魏孝文帝改革经济和政治上的措施,必然加速其封建化的进程,经济也会得到恢复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泰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学案第18课三国鼎立一、学习目标:1、知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经过、结果;熟记三国形成的时间、建立者、都城;知道三国时期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2、分析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条件。

分析赤壁之战中曹败、孙刘联军取胜的原因。

3、学习周瑜、诸葛亮灵活机动的作战策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学习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三、学习难点:三国形成的原因和经济发展的情况四、学习过程一)、自主平台:1)、官渡之战:时间: ------年,交战双方:袁绍----------曹操,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赤壁之战:时间:--------年,交战双方:曹操--------孙刘联军,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3)、三国鼎立的形成:魏 220年称帝洛阳曹丕;汉 221年称帝成都刘备;吴 222年称王建业孙权4)、三国经济的发展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蜀国: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吴国:造船业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二)、构建知识网络:三国鼎立背景:末年,军阀混战,生产遭到破坏。

末年,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末年,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形成:魏:年称帝,定都,三国开始。

蜀:年称帝,定都。

吴:年称帝,定都。

经济发展:魏:蜀:吴:三)、合作探究:1、讨论官渡之战中曹操战胜袁绍的原因2、讨论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战胜曹操的原因3、分析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曹军和孙刘联军取胜的共同原因4、形象地画出三国形势图四)、达标测试:1、东汉末年割据一方的军阀中势力最强的有()①袁绍②刘备③曹操④孙权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③④2. 曹操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曾在《龟虽寿》一诗中写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表达了他的雄心壮志。

结合史实你认为他的壮志是()A消灭袁绍的势力 B统一北方黄河流域 C南下统一全国 D废掉汉献帝3. 右图中的故事发生在()A官渡之战前B赤壁之战前C蜀汉政权建立后D西晋建立时4.三国鼎立形成的关键性战役是()A官渡之战B巨鹿之战C淝水之战D赤壁之战5. 三顾茅庐、七擒七纵、空城计、借东风……这些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民间故事,都与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有关,他是()A曹操 B诸葛亮 C周瑜 D孙权6.三国时期,夷洲是指()A吴国 B台湾 C海南岛 D辽东半岛二、材料解析题:材料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笔谈中。

”——《三国演义》材料二:……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古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请回答:(1)三国时期,英雄倍出,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位,请用一句话说明你喜欢的原因。

(2)材料二中“三国”指哪三国?请你用图示表示出这三国的地理方位,并标明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3)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的战役有关?请说出这次战役的时间,交战双方及战役的结果。

(4)材料二中的“周郎”指的是谁?与他一同指挥这场战役的还有哪一位?(5)这一战役爆发前,曹操已基本统一了北方,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性战役是什么?五、巩固总结:你的收获:————————————————你的困惑:————————————————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一、学习目标:1、记忆西晋、东晋的建立。

熟记“五胡”及内迁的情况、淝水之战的结果及原因。

复述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表现及影响2、让学生了解淝水之战的经过,分析造成战争结果的原因。

3、通过学习江南经济发展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二、学习重点: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三、学习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四、学习过程:一)、自主探究: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1、西晋的统一(三国灭亡顺序:蜀、魏、吴)280,西晋灭吴,实现了统一。

2、内迁的各族(东汉末年开始;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3、西晋的灭亡:公元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力量灭亡了西晋。

二、淝水之战时间: 383年作战双方:前秦VS东晋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影响: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三、江南经济的发展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2、表现;3、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二)、构建知识网络:西晋 1、建立:时间都城建立者2、统一:时间3、五胡内迁:、、、、4、灭亡:时间、被族所灭东晋: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淝水之战:背景:前秦政权建立经过:结果:灭亡:年,被建立的(政权)所灭。

江南经济发展:原因:1、2、3、表现:意义:三)、合作探究:1、为什么西晋的统一只有很短的时间?从它的短暂统一到快速灭亡可吸取什么教训?2、为什么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3、根据所学知识总结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名称、交战些战例,你得到哪些启示?四)、达标测试:一、选择题1、西晋结束分裂,完成统一的标志是() A西晋灭蜀 B西晋灭吴 C西晋代魏 D少数民族的内迁2、三国结束的先后顺序是() A魏蜀吴 B蜀魏吴 C吴蜀魏 D蜀吴魏3、推翻西晋王朝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 B鲜卑 C羯 D氐4、西晋从统一到灭亡持续了多少年()A 14年B 36年C 50年D 37年5、西晋时,一位商人想到都城做生意,他应该去() A洛阳 B长安 C建业 D成都6、下列哪些内容能体现出西晋的历史状况()①篡权建立的封建王朝②短期统一③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④被农民起义所推翻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7、西晋衰落的原因是()①统治集团迅速腐朽②匈奴族的内迁③皇族之间连年混战④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压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8、一个生活在318年的建康人应该受哪个政权的管辖() A东吴 B西晋 C东晋 D东汉9、西晋和东晋的建立者分别是() A司马懿和司马昭 B司马昭和司马炎C司马炎和司马睿D司马炎和司马昭10、在4世纪后期建立了政权,并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 B鲜卑 C氐 D羌11、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是()A东晋和北魏 B东晋和前秦 C西晋和前秦 D西晋和北魏12、淝水之战同下列历史上几次战役相似的有()①围魏救赵②巨鹿之战③官渡之战④赤壁之战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3、根据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给第二组添一个适当的词:①破釜沉舟——巨鹿之战②草木皆兵——()A官渡之战 B长平之战 C淝水之战 D赤壁之战14、下列关于淝水之战的表述,错误的是() A淝水之战发生于4世纪的后期 B在大臣和军民的支持下,苻坚率军攻晋C淝水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D东晋军队大败前秦15、下列对淝水之战后的局面表述错误的是() A前秦统治迅速瓦解 B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乱的局面C立即形成了南北朝对峙的局面 D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16、东晋南朝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自然条件好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朝统治者施行仁政17、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

”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北方战乱频繁C北方统治者残暴 D南方经济发达18、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在() A东汉末年 B三国时期 C西晋末年 D东晋南朝19、江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是() A春秋、战国B三国、南朝C三国、两晋、南朝D春秋、战国、魏晋20、下列王朝中,其统治与西晋最相似的是() A夏朝B 西周C秦朝 D西汉21、读右图,回答以下问题(1)这是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形势图。

请你列举出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的名称。

(2)在内迁的少数民族中,哪一支在什么时间灭亡了西晋政权?(3)请你写出西晋建立与灭亡的时间,并分析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4)在内迁的少数民族中,分析有哪两个少数民族建立的什么政权,实现了我国北方黄河流域的统一?22、识图题请回答:(1)此图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次著名的战役?(2)请写出这次战役的时间、交战双方和结果。

(3)在这次战役中有很多著名的成语,你能说出此图是什么成语,你还能说出哪些?(4)请再列举出与这次战役特点相同的我国历史上的另外三个战役的名称。

(5)这次战争的结局对历史发展有何影响?五)巩固总结;你的收获:——————————你的困惑:——————————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一、学习目标:1、掌握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史实,熟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内容及其影响。

2、分析北魏孝文帝迁都、改革内容及影响之间的关系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二、学习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三、学习难点:北方民族融合、北方的统一四、学习过程:一)、自主探究:1、——年,在东北地区兴起的——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2、民族大融合1)、原因:黄河流域的民族融合逐渐成为大趋势(孝文帝改革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2)、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迁都——:根本目的和原因————————。

汉化政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

意义:北魏孝文帝的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二)、构建知识网络:.. 北魏:建立时间年,族建立统一:年,北魏孝文帝统一黄河流域孝文帝:迁都:原因1、2、目的:接受先进文化作用:1、2、改革:内容:1、2、3、4、5、6、作用:北魏分裂:北方先后出现四个王朝,与北魏合称为、三)、合作探究:1、魏晋南北朝时期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2、总结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3、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因?4、东汉末年至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出现过哪三次统一局面?四)、达标测试:一、基础达标;1.下列是我国古代民族大融合的最基本原因的是()A.反对各族统治者的斗争B.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长期交往C.各民族之间的战争D.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改革2.自孝文帝后,北魏皇帝死后的溢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与下列内容有关的是()A.北魏迁都洛阳 B.北魏改用汉姓C.北魏改穿汉服 D.北魏学习汉族礼法3. 中国古代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政策,促进了鲜卑族和汉族融合的改革是()A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张居正改革4. 下列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A.黄河流域的统一 B.北方政权的更迭C.少数民族封建化 D.北方民族大融合5.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通过汉化推动社会进步,影响最大的是()A.鲜卑 B.匈奴 C.羯 D.氐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建立北魏的少数民族是()A.匈奴 B.鲜卑 C.羌族 D.羯族2.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出现的统一局面有()①官渡之战后,曹操基本统一北方②前秦曾一度统一黄河流域③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④淝水之战后,东晋统一北方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3.《魏书》记载:“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