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必虎旅游研究成果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演化模式分析(一)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演化模式分析(一)摘要]任何成功旅游地的发展必定经历起步、发展、相对成熟和优化4个阶段。
旅游系统的各大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空间上的不同组合,表现为十分丰富的各种形态和结构。
基于此,可根据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理论及区域旅游系统的内部形态结构和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把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演化模式分为点状模式、放射模式、凝聚模式和扩展模式4种类型。
以江西旅游发展为例,改革开放至今江西省旅游空间结构模式经历了点状、放射和凝聚模式,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旅游客流与交通“瓶颈”矛盾、旅游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必须优化空间结构的目标、措施和模式。
关键词]旅游系统;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演化模式;江西省不同学科体系对空间结构存在不同的研究视角。
在旅游地理学中,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是旅游系统的空间表达,是指人类旅游活动中目的地、客源地和交通线路系统之间的地区差异和由此产生的空间相互作用,是旅游系统功能组织方式在空间上的投影或具体表现(吴晋峰,2001)。
旅游空间结构演化模式的研究及其在旅游开发、规划、营销和管理中的应用,是旅游空间结构乃至旅游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旅游空间结构演化模式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旅游目的地发展阶段的总体把握,而且为当地旅游发展提供决策性的建议,有利于当地旅游空间结构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因此,加强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演化模式的研究尤为重要。
作为旅游资源大省,江西省在过去的近30年旅游业发展迅速,并正向旅游强省迈进,在我国旅游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旅游地的不同尺度,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演化模式主要包括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模式和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模式。
本文从区域旅游系统的角度出发,在建立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演化模式的基础上,分析江西省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演化历程,并提出了优化模式和优化措施,不仅可以为产品开发、线路设计、区域合作提供决策依据,而且可以为江西省旅游空间结构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区域旅游原理(吴必虎)
区域旅游规划原理(一)吴必虎著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联系方式:北京市北京大学城环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邮编:100871)E-mail:tigerwu@第一章区域旅游规划的理论基础(P1~31)第二章区域旅游规划的一般范式(P32~65)第三章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P66~114)第四章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P115~155)区域旅游规划原理(二)吴必虎著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联系方式:北京市北京大学城环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邮编:100871)E-mail:tigerwu@第五章旅游形象设计与塑造(P156~175)第六章旅游产品(吸引物)开发规划(P176~249)第七章空间结构、土地利用与游路规划(P250~301)区域旅游规划原理(三)吴必虎著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联系方式:北京市北京大学城环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邮编:100871)E-mail:tigerwu@第八章目的地营销规划(P302~318)第九章出行、旅游接待与服务规划(P319~351)第十章可持续旅游发展规划(P352~394)第十一章旅游支持系统与规划实施(P395~415)第十二章参考文献(P416~515)略主题词索引(P516~552)苏红宇南开毕业结构旅游林峰绿伟创景陈传康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已故陈南江广东省旅游局发展研究中心吴承照单位名称:同济大学联系地址:上海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风景科学与旅游系邮政编码:200092刘滨谊1957年生/男/1989年获景观规划设计学博士(中国第一位风景园林/景观学专业博士) 同济大学主持“新疆哈拉斯湖旅游规划”,提出著名的“三元论”。
旅游地理学(修订版)(附光盘) 保继刚,楚义芳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张广瑞刘德谦翻译《美国国家公园设计手册》论文集。
北大考研-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吴必虎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吴必虎首页>师资队伍>吴必虎吴必虎北京大学城环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职称:教授联系方式:北京市北京大学城环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邮编:100871)Email:tigerwu(at)(请将at改为@)个人简历科研课题主要论文教学与指导研究生(一)研究方向与研究兴趣城市与区域旅游规划旅游研究学科体系环城市旅游开发与空间结构历史地段景观保护与旅游开发目的地品牌与网络营销环境教育与旅游解说(二)教育履历1980年9月—1984年7月,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本科,理学学士;1984年9月—1987年7月,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人文地理专业,理学硕士;1992年9月—1996年4月,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专业,理学博士;1997年1月-1998年12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博士后。
(三)学术兼职国际旅游学会秘书长中国区域旅游开发研究会会长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旅游学会副会长商务部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顾问国土资源部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主持人:中国城市居民环城游憩行为与吸引物空间模式研究,2004-2006,项目批准号:40371036。
2.主持人:滇东黔西旅游地域结构与资源持续利用途径研究,1998-2000。
批准号:49771037。
3.主持人:国内旅游者流动模式的系统研究,1993-1995,批准号:492010064.第二负责人:中国旅游业持续发展支持系统与宏观布局理论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球科学部“九五”第二批重点项目,1997-1999。
批准号:49631030国际机构课题5.世界银行委托项目,北京大栅栏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20036.世界旅游组织、国家旅游局委托项目,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标准研究。
2001-2002。
7.联合国人居中心UMP亚洲合作项目,四川省乐山市城市管理项目旅游发展咨询研究,2001。
旅游学概论第二版吴必虎考试重点整理
小苏苏的课~~~背背背!!!背完回家过年!!!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基本认识旅游是什么?1.艾斯特(AIEST)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及关系的总和。
这些人不会因而永久居留,并且主要不从事赚钱的活动。
2.旅游活动的主要特征:审美性、异地性、暂时性、综合性*旅游的本质特征:异地性和暂时性3.旅游的定义指出了旅游活动的五个基本特点:异地性、暂时性、流动性、综合性、愉悦性;4.旅游的基本属性:1)旅游的消费属性——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消费活动,并正在发展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基本生活需要2) 旅游的社会属性——旅游是一种积极而健康的社会交往活动3) 旅游的休闲属性——旅游是一种以审美为突出特征的消闲活动旅游学是什么?1.研究对象: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2. 旅游学:是研究旅游者及其旅游活动、旅游业及其开发和经营活动以及双方活动的开展对旅游目的地的各种影响的科学第二章旅游发展进程1.人类旅游活动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阶段:A古代旅行阶段(19世纪40年代以前)B近代旅游阶段(18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C现代大众旅游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阶段特征A古代旅行阶段Ancient tourism(1)从旅行的形式看:第一,商务旅行居主导地位;第二,其他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文人漫游、公务旅行、宗教旅行、帝王巡游)中,又以宗教旅行为主要形式。
(如,伊斯兰教规定:全世界有经济能力的穆斯林平生都要作一次长途旅行,到麦加去朝觐)(2)从参加旅行的人数及其成员看:参加人数较少,主要是统治阶级、少数富人和一部分文人。
(3)从旅行活动的发展看:封建社会已经开始出现为旅行活动服务的交通、旅店、饭馆等旅行服务行业。
B近代旅游阶段Modern tourism(1)因消遣目的而外出观光或度假的人数在规模上超过了传统的商务旅行(2)旅游服务行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部门而逐渐发展起来•*重要人物:托马斯·库克•近代“旅游之父”——托马斯.库克(Thomas Cook),托马斯.库克对旅游业的贡献主要有:①开创了现代旅游业;②推动了旅游业的社会化;③世界上第一个专职旅行代理商。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旅游景区管理的和谐共生机制探究—以九寨沟景区为例
2014年2月下半月刊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旅游景区管理的和谐共 生机制探究—以九寨沟景区为例
孙建平1 张春阳2 田文红3
一、引言
在管理实践中,为了实现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创新,在遵 循景区实际情况下,扬弃传统的依赖政府主导管理模式,引入 “利益相关者共生”的崭新机制,使景区不仅能保证景区管理 局的权益,而且也能保证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不仅要强调 旅游企业的参与,而且还要关注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参与,重视 利用他们的权益;本文从利益相关者视角,以九寨沟景区为 例,探讨旅游景区核心利益相关者的良性互动之和谐共生发展 模式。
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希望当地风俗习惯在旅
游发展过程中受到尊重,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得以保持与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展,获得安全稳定的社区环境;希望参与旅游发展的管理与决
策,促进旅游业的良性互动发展。
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需求方,利益核心是旅游经历的“质
量”和“满足感。”他们希望欣赏到真实的、未受到污染和破
坏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希望在旅游过程中有比较安全和舒
图2 (资源来源:作者自制) (一)利益分配机制 利益分配是和谐共生机制的出发点和关键点,不仅包括经 济利益的分配,也包括社会利益的分配。为了不让某个利益相 关者丧失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共生的兴趣,或丧失继续与其他利 益相关者相互合作的能力,有效提高各利益相关者参与旅游活 动的积极性,我们就应该建立各方满意的利益分配机制。 1)调整收益分配 只有充分考虑社区居民的利益诉求,提高社区居民旅游收 益的分配,我们才能够调动社区居民参与旅游活动的积极性。 发展旅游业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就是要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 居民收入水平。2005年以前,九寨沟管理局每年从景区收入中 拨出836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社区居民的生活保障,人均8000元; 2005年以后,管理局改为从每张门票收入中提取7元作为社区居 民生活保障,确保了社区居民生活保障费随景区门票收入增长 而增长。社区居民人均从门票提成中获得年收入1.4万元,加上 其他收入,当年社区居民人均收入达到2.2万元。受汶川地震影
吴必虎--环城游憩带
大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 研究-以上海市为例吴必虎对上海环城游憩带形成的研究:国内学者吴必虎最先提出了环城游憩带(Rec- reational Belt Around Met ropolis, ReBAM) 理论,他认为ReBAM指的是发生在大城市郊区, 主要为城市居民光顾的游憩设施、场所和公共空间,特定情况下还包括城郊的外来旅游者经常光顾的各级旅游目的地,一起形成的环大都市游憩活动频发地带。
国内学者吴必虎最先提出了环城游憩带(Rec- reational Belt Around Met ropolis, ReBAM) 理论,他认为ReBAM指的是发生在大城市郊区, 主要为城市居民光顾的游憩设施、场所和公共空间,特定情况下还包括城郊的外来旅游者经常光顾的各级旅游目的地,一起形成的环大都市游憩活动频发地带。
吴必虎对上海环城游憩带形成的研究环城游憩带(Recreational Belt Around Metropolis, ReBAM)这个概念由吴必虎教授于 1998 年首次提出。
国内学者吴必虎最先提出了环城游憩带(Rec- reational Belt Around Met ropolis, ReBAM) 理论,他认为ReBAM指的是发生在大城市郊区, 主要为城市居民光顾的游憩设施、场所和公共空间,特定情况下还包括城郊的外来旅游者经常光顾的各级旅游目的地,一起形成的环大都市游憩活动频发地带。
国内学者吴必虎最先提出了环城游憩带(Rec- reational Belt Around Met ropolis, ReBAM) 理论,他认为ReBAM指的是发生在大城市郊区, 主要为城市居民光顾的游憩设施、场所和公共空间,特定情况下还包括城郊的外来旅游者经常光顾的各级旅游目的地,一起形成的环大都市游憩活动频发地带。
1999 年, 在他进一步...5 3页。
吴必虎--中产阶级促进全域旅游发展
Source: U.S. Survey of International Air Travelers Program, 2012
2013年中国家庭财产(美元)分布情况
总体户均 资产水平 244763 128929 83048 57568
湖北等出游力较强的长江沿线地区也 是其重点市场。 ② 入境市场:以日本、韩国、俄罗斯、
140.93 172.25
135
149.83 132.29
11
12
1
2
3
澳大利亚、德国、英国为主要
三亚2014年冬季各月份游客统计量(万人次)
冬季旅游:中产阶级市场
36.0%
43.7% 34.8% 15.2%
2754
Source: China Household Finance Survey, 2014
-6.5%
3556
1.4%
2013年中国家庭财产(美元)分布情况
60.6% of total wealth
Household assets in varied percentage level,2013
全国统一假期安排不能体现地理差异与低碳要求
对提高供给的服务业积极意义认识不足
旅游+是对生活方式的响应
泛旅游:人人游客、处处滞留、行行涉旅 旅游+:超部门、跨行业、多学科 全域旅游、无景区化目的地:促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就地现代化
中产阶级寻找无景区化目的地
中国人均GDP提高:促进中产阶级形成
① 国内外省客源:主要集中在 北京、
① 2014 年,第 30 届冰雪节共接待游客 1622.7 万人次 ,
旅游规划理论体系和理论创新——《旅游规划原理》评述
系列实证研 究 和所著 《 旅游 地理学 》 出版 、00年 的 20
代吴必虎所著《 区域旅游规划原理》 的出版。其中, 吴必虎的《 区域旅游规划原理》 一书是集 中反映国 际 和改革 开放后 中国旅 游规 划乃 至旅游 理论成 果 的 “ 百科 全 书” 式集 大成 的优 秀 著作 , 有 全 面 、 具 深入 、
要从 事旅 游地 理、 旅游规划 、 地方 感 、 书法地 理、 自然遗 产等
研究 ; 刘法 建 ( 9 2一) 男 , 士研 究 生 , 18 , 博 主要 从 事旅 游 网 络、 旅游流研究。
使读 者对旅 游规 划有更 为深刻 的理解 。 第 三 , 轨 国 际经 典 研 究 , 入最 新 研 究 成 果 。 接 引
践 , 者 承担 了大量 国 内著 名 旅 游城 市 和 旅 游 区 的 作 旅游 规划 , 为全 书 提供 了充足 、 型和具 有鲜 明 中国 典 特 色的规 划案 例 。这 些 生动 、 全面 、 具有代 表 性 的实
践案 例融入 到 作者理 性 、 系统 的思辨 凝练 中 , 然会 必
产 品则 按照旅 游 产 品树 进 行 了梳理 , 除 了产 品 与 删
产 业发 展规模 日益 壮大 、 地位 逐步提 升 、 会经 济文 社
化 影 响逐 步扩 大 , 游 学 术研 究 迅 猛 发展 并 渐趋 成 旅 熟, 旅游规 划普 遍深 人实践 , 以及 规划 理念 和方法 不
目的地 等部 分 内容 , 而形 成 了一 个逻 辑清 晰 、 次 从 层
辅 以新颖 、 当 、 针 对 性 的案 例 , 恰 有 能够 帮 助读 者 形 成对 于旅 游规划 的理 论一 模 型一 应 用 的全 面认 识 。
RMP 体系
RMP体系吴必虎(1999)提出昂谱(RMP)分析的理论,即以旅游产品为中心,进行R性分析(Resources analysis)和M性分析(Market analysis),以此为基础进行P性分析(P roduct analysis),并最终提出以旅游产品为中心的规划框架。
案例研究:北京大学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中心等曾经运用RMP分析模式,构建了黑龙江省伊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框架体系。
上图显示,整个规划文本结构由总体规划和3处详细规划构成,其中详细规划是概念性土地利用规划,是对总体规划中的“四有产品开发模式”的具体响应。
总体规划基本上由中远期的战略规划和近期的行动计划构成基本框架。
无论是中远期的战略规划,还是近期的行动计划,它们包含的工作内容基本一致,所不同的仅仅是规划期限和侧重点的差异,它们都以资源分析和市场分析为基础,通过市场分析得到有关未来发展目标的定位和总体规模,通过资源调查分析得到产品开发的前提条件,两个分析的另一个结果是得到旅游地的理念形象和界面形象“伊春,森林里故事。
”在前期的资源分析和市场分析基础上,在发展的形象理念指导下,规划文本构造了一个主题明确的产品中心体系:森林旅游产品开发。
其中经过产品谱分析得到的优先发展的产品包括森林观光、森林度假、森林探险、森林健身、森林科普、森林野营、林业生产、森林风景道驾车运动等十余项。
这些不同类型的森林旅游产品体系,通过旅游空间格局加以组织和连接,形成有效的旅游线路,提供给来访的游客享受森林旅游的体验。
为了促使更多的旅游者前来伊春,需要规划设计旅游促销方案。
又为了使已经到来的旅游者得到完美的旅游经历,需要为他们规划设计完善的接待设施和服务项目,并为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法规、资金、人力资源和环境保障。
所有上述各种规划方案的实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些投入与前述市场预测得到的旅游收入比较,可以得到大致的成本——收益比。
这一比率反映了规划方案的经济影响和未来的产业地位。
旅游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
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
在国内,关于旅游的评论、报道和文章不少,但主要是从事旅游规划的专家和学者们提出的,涉及的主题是在某个旅游点过去开发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挖掘,力求创造出该旅游点新的看点和新的价值。
进入新世纪,学者们对中国旅游从多领域进行多视角多层面的研究,为转型时期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热点研究。
1,在对旅游业产业地位的研究,比如张凌云﹙2000﹚在《试论有关旅游产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地位和产业政策的几个问题》中从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角度认为,旅游业从属于主导产业,只能作为配合主导产业的关联产业来发展。
王云才﹙2000﹚在《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区域产业规模配置》中认为对于一般经济区域来讲,旅游业只是一个重要的具有战略产业特征的产业类型,在国民经济中产业规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是每个地区都适合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
赵浩兴﹙2003﹚在《选择旅游业为区域主导产业的合理性问题探讨》中认为选择旅游业作为特定区域特定时期内的主导产业,除了具有明显优势,还应客观认识旅游产业的现实资源、市场动力机制与市场潜力。
2,对旅游资源产权及对遗产资源管理的研究,比如,依绍华﹙2003﹚在《民营企业进行旅游景区开发的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中认为民营企业获得经营权投资开发景区在合理的规制合同制约下,不会改变景区的国家所有性质,但要避免陷入短期逐利的误区。
马梅﹙2003﹚在《公共产品悖论》中认为中国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受到旅游产品的利益驱动已经偏离了其作为纯公共产品的目标,解决国家公园旅游产品的悖论需要由私人生产者的参与。
认为旅游资源产权不可转让的理论依据是景区产品的公益性和旅游资源的价值理论与价值核算问题。
张晓等人﹙2001﹚在《中国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管理》中认为景区产品市场化应在一个完善有效的公益性事业管理机制的框架内实现,而门票专营权的转让使景区失去公益性,性质上成了私人企业的资产。
吴必虎《旅游学概论》考试大纲
2023年华南师范大学考试大纲
初试
“模块一”:旅游活动
1.“旅游”的概念、内涵与特征
2.旅游活动的历史及其对“人”的发展的意义
3.旅游活动的影响
“模块二”:旅游主体一一旅游者
1.旅游者形成的主、客观条件
2.旅游需求及其影响因素
3.旅游消费行为及其特征
“模块三”:旅游客体一一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
1.“旅游资源”一一概念、特征与分类
2.“旅游产品”一一概念、特征与分类
3.“旅游吸引物”的概念与类型
4.“旅游资源”、“旅游产品”与“旅游吸引物”之间的关系
5.研学旅行与教育旅游产品及其设计开发
“模块四”:旅游活动实施的“中介体”一一旅游业
1.旅游业的形成及其构成
2.旅游业的特征
.主要的旅游业态一一旅行社,饭店-住宿接待业以及其它支持行业“模块五”:旅游目的地及其综合治理
1.旅游目的地及其类型
2.旅游目的地的营销基础
3.旅游目的地的公共管理一一理论基础与实践
4.旅游目的地管理与全域旅游发展
5.文旅融合、城乡协调发展与旅游目的地管理
旅游目的地的概念、构成要素与分类;
旅游目的地利益相关者的概念;
旅游目的地社会居民参与的内涵与作用;
旅游消费者行为的概念、特点与研究方法;
旅游消费者体验的概念与作用;旅游目的地规划方法;
旅游目的地的接待与公共服务体系;
旅游目的地的基本营销策略与跨文化营销策略;
目的地发展的正、负面影响;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
智慧旅游的概念与作用;
新常态下旅游目的地发展的特点。
吴必虎: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在开发中要遵循特色性、保护性、参与性、文化性、乡土性等原则,防止旅游区原生文化的西化、汉化、庸俗化和城市化。
5. 培育人才,提高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质量和品位。提高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质量和品位,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尤其是民族学、民俗学、人类学、文化学、经 济学及规划设计的人才。为此,必须加强人才的培育。要特别注意将纯正、丰富的民族、民俗文化内容充实到各类教育培训中去。
6. 大力宣传,树立民族文化旅游的形象。要更新旅游宣传观念,把宣传促销看得和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设计与创新同等重要。应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和手段,尤其是公共媒介和电脑网络的手段,加大对民族文化旅游的宣传,树立民族文化旅游的形象。
转载请注明http://www.33weBiblioteka
3. 突出特色,统筹规划。特色是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生命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必须进行统筹的规划、分期实施。应优先开发旅游资源特色突出、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保证其优先发展,以带动整个地区民族旅游业的发展。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为中国旅游研究出谋划策(一)——旅游研究必须走出象牙塔
国有企 业 占住 了“ 半壁 江 山” 。和 西方 国家 的 自由市
场经济体 制 相 比 , 国 的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济 体 制 有 我
其特 殊性 。 国有 企 业 的发 展 不仅 要追 求企 业 利 润 , 而且 要承担 更 多的社会 责任 , 创造 更 多的社会 效 益 。 由于旅 游活 动 的公 共 性 质 , 于 旅 游 企 业 而言 更 是 对
维普资讯
第2 2卷
20 0 7年 第 1期
月刊
编 者按 : 随 中国旅 游业 的发展 以及 在 国际上地 位 的提 升 , 伴 中国旅 游研 究也 应该取 得 更 多的成 就 , 国际上发 出更 多 的声音 , 在 并对 旅游 业 实践发 挥 更好 的指 导作 用 。基 于 上述 目的 , 刊特 意组 本
强的 学科研 究者很 好借 鉴 。
非常 惭愧 , 因为 旅游 业 中最 需 要研 究的 问题 , 大都不 是 研 究者 提 出解决 方案 的。 回想 近 3 0年 来 中 国旅
游业 的发展 历程 , 从旅 游定 点制 度 的建 立 , 到旅 行社 质量保 证金 制度 的建 立 、 游 统计指 标体 系 的建 立、 旅 饭店 管理制 度 的建 立 、 游 主题公 园的设 计 、 旅 大型旅
织 了主题 为“ 中国旅 游研 究 出谋 划策” 为 的笔 谈 , 迎大 家就 此话 题进 行讨论 , 抒 己见 。 欢 各
口 戴学峰: 旅游研究必须走出象牙塔 口 吴必虎 :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学科体系 口 高天明: 中国旅游研究应突破现有时空观念 口 王健 民: 旅游研究的成熟要体现出学界对业界的熟悉 口 肖洪根 : 旅游科学社区尚需保持开放的格局 口 张 璨: 重视中国古代旅游文献的研究
游客对博物馆解说系统满意度调查研究
游客对博物馆解说系统满意度调查研究作者:樊锦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9年第07期本文以陕西历史博物馆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结合国内外博物馆旅游的先进经验,从更新解说理念、优化整合资源、提高解说趣味性和细分目标市场四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对陕西历史博物馆解说系统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今后我国博物馆旅游的发展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引言2008年1月2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财政部以及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中宣发[2008]2号),我国开始免费开放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西安市雁塔区,建于1983年,1992年6月20日落成开放,是一座综合性的历史博物馆,也是一座大型的国家级博物馆。
陕西博物馆于2008年3月27日正式免费向游客开放,在免费开放后,游客量激增。
更多的游客可参观文物,走进历史,了解中华文明。
但和大多数博物馆一样,陕西历史博物馆主要以藏品展览的形式开展博物馆旅游,使得博物馆旅游处于专业性很强的高层次旅游,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游客在参观游览中的实际体验,在某些方面游客不能很好的应用博物馆解说系统,进而影响到游客体验和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实现。
本文以陕西历史博物馆为例,以游客满意度调查为基础依据,分析陕西历史博物馆解说系统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进而推动陕西历史博物馆旅游健康有序的发展。
一、文献综述(一)国外博物馆解说系统研究国外关于解说系统的研究起步较早,1920年,Enos Mills在描绘他在落基山的导游讲解工作时,运用了解说这个词语(interpret)。
1957年,“解说之父”Freeman Tilden出版了《解说我们的遗产》,对解说的内容进行了系统论述,并提出了解说的6大原则。
这6条原则现在仍被广泛应用,并为之后有关解说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借鉴。
90年代以来,北美有200多家的大学相继设立了与解說相关的专业,培养了大量的解说人才。
旅游学概论吴必虎黄潇婷读书笔记
旅游学概论吴必虎黄潇婷读书笔记《旅游学概论》是由吴必虎和黄潇婷所撰写的一本旅游学基础教材。
这本书以系统、科学地介绍旅游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为主线,并结合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深入探讨了旅游的发展趋势、旅游市场、旅游管理、旅游规划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对这本书的读书笔记。
首先,作者在书中详细介绍了旅游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发展历程。
旅游学被定义为一门研究旅游现象的综合性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包括旅游者、旅游目的地和旅游行为等。
作者指出旅游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学科,旅游现象涉及到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其次,本书详细介绍了旅游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
作者指出旅游业是世界上最大的产业之一,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旅游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国家的外汇收入。
此外,旅游还可以促进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然后,书中重点介绍了旅游市场和旅游管理。
作为旅游业的基础,旅游市场是指旅游产品的供求关系和旅游消费者的需求与行为。
作者介绍了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市场定位等关键概念,并提出了有效的营销策略。
同时,旅游管理是指对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企业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和控制的过程。
作者介绍了旅游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最后,书中还介绍了旅游规划和可持续发展。
旅游规划是指对旅游业发展进行系统安排和指导,以实现旅游目标的过程。
作者介绍了旅游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并结合实例详细分析了旅游规划的实践案例。
另外,书中还特别强调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指出旅游业发展必须要以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为基础。
总结起来,《旅游学概论》这本书详细介绍了旅游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系统性地阐述了旅游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并对旅游市场、旅游管理、旅游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
这本书内容丰富、结构清晰,适合旅游学专业的学生和从事旅游业的从业者阅读,对于了解旅游学的基本知识和提升旅游管理能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标志性旅游景观观赏性的眼动研究方案
分析不同性别的被试对不同类型的景观图片在各评价要素上的差异性(方差分析)景观类型的主效应被试性别的主效应景观类型与性别的交互效应
形态美
知名度
景观奇特性
景观整体性
景观愉悦度
色彩美
把眼动实验得到的眼动指标作为新变量与被试对每张图片的主观评价得分相结合,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回归模型,从而构建基于眼动的评价过程模型。
研究方法:
眼动分析法:通过对眼动的研究可反映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故眼动研究被认为是视觉信息加工研究最为有效的手段,眼动追踪技术是指通过对人的瞳孔与视线轨迹的测量,获得注视时间和次数、注视的平均时长、眼跳时间和次数、眼跳距离、首视点注视时间,以及首次注视位置等数据,利用此类数据研究者可以把定性和定量方法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最终归纳总结出被试者在不同情况下的视觉反应规律。
定性描述法
物理元素知觉法
心理学方法
先对景观评价的关键因素进行分辨,再对其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和定量化研究;
其基于主观判定,以刺激一反应理论为基础,通过概念化的理论与实验心理学的方法,对评价对象进行理论模型构建和心理统计分析。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专家学派
心里物理学派
认知学派
经验学派
以进化论思想为指导,把风景作为人的生存空间、认识空间来评价,强调风景空间对人的生存、进化及情感反应上的意义。
国内外研究综述
景观视觉质量评价及美学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其研究人员也多是来自于各个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分别将木学科的研究思想和方法,带入到景观质量评价领域来,国外景观质量评价方法主要有3大类。
,使用景观要素(线、形、色、质)、符号美学和形式美学原则来对景观质量进行描述、分析和评价;
此外,文章还总结了不同性别的被试观察图片时的眼动特征,以及不同性别的被试对于不同类型的城市标志性旅游景观的的喜好,最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景观对其塑造目的地城市形象方面提出一些意见。
区域旅游原理(吴必虎)
区域旅游原理(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一)吴必虎著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联系方式:北京市北京大学城环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邮编:100871)E-mail:tigerwu@/doc/4111508532.html,第一章区域旅游规划的理论基础(P1~31)第二章区域旅游规划的一般范式(P32~65)第三章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P66~114)第四章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P115~155)区域旅游规划原理(二)吴必虎著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联系方式:北京市北京大学城环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邮编:100871)E-mail:tigerwu@/doc/4111508532.html,第五章旅游形象设计与塑造(P156~175)第六章旅游产品(吸引物)开发规划(P176~249)第七章空间结构、土地利用与游路规划(P250~301)区域旅游规划原理(三)吴必虎著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联系方式:北京市北京大学城环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邮编:100871)E-mail:tigerwu@/doc/4111508532.html,第八章目的地营销规划(P302~318)第九章出行、旅游接待与服务规划(P319~351)第十章可持续旅游发展规划(P352~394)第十一章旅游支持系统与规划实施(P395~415)第十二章参考文献(P416~515)略主题词索引(P516~552)苏红宇南开毕业结构旅游林峰绿伟创景陈传康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已故陈南江广东省旅游局发展研究中心吴承照单位名称:同济大学联系地址:上海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风景科学与旅游系邮政编码:200092刘滨谊1957年生/男/1989年获景观规划设计学博士(中国第一位风景园林/景观学专业博士) 同济大学主持“新疆哈拉斯湖旅游规划”,提出著名的“三元论”。
旅游地理学(修订版)(附光盘) 保继刚,楚义芳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张广瑞刘德谦翻译《美国国家公园设计手册》论文集。
旅游研究方法体系的构建与评述(吴必虎)
n
方法论:旅游研究过程中 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 础。规范旅游学科的原 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旅游研究方法体系
方法论 哲学与科学方 法论 学科方法 论 研究法 统计调查 研究 实地研究 实验研究 文献研究 描述性研究 统计资料分析 内容分析 历史----比较 分析
国内综述:地理类期刊中的方法透视 (1990年代初-2004)
方法 n 期刊 地理 学报 数量 占该刊比例 占该方法比例 占全部比例 数量 占该刊比例 占该方法比例 占全部比例 数量 占该刊比例 占该方法比例 占全部比例 数量 占该刊比例 占该方法比例 占全部比例 定性 11 45.8% 4.6% 3.5% 16 57.1% 6.7% 5.1% 212 81.2% 88.7% 67.7% 239 76.4% 100.0 % 76.4% 结合 12 50.0% 26.7% 3.8% 5 17.9% 11.1% 1.6% 28 10.7% 62.2% 8.9% 45 14.4% 100.0 % 14.4% 定量 1 4.2% 3.4% .3% 7 25.0% 24.1% 2.2% 21 8.0% 72.4% 6.7% 29 9.3% 100.0 % 9.3% 总计 24 100.0% 7.7% 7.7% 28 100.0% 8.9% 8.9% 261 100.0% 83.4% 83.4% 313 100.0% 100.0% 100.0%
旅 游 研 究 方 法 体 系
方法与模型
资料分析 方法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旅游研究方法体系
方 法 论
国内外游客旅游动机及其差异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国内外游客旅游动机及其差异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高军;马耀峰;吴必虎;亢雄
【期刊名称】《人文地理》
【年(卷),期】2011(26)4
【摘要】深入了解和掌握游客的旅游动机及其特点,对于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西安为例,依据大样本问卷抽样调查一手数据,采用均值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结构方程模型,对旅游目的地接待的国内游客和外国游客的旅游动机变量类型、变量大小与离散程度及变量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首次揭示了两类游客群体旅游动机的差异性,从而为认清两类游客群体的旅游心理诉求,提供相应的旅游产品;激发两类游客群体的旅游动机,拓展旅游市场;乃至于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提供基础的理论参考。
【总页数】8页(P132-139)
【关键词】旅游动机;国内游客;外国游客;差异;结构方程模型
【作者】高军;马耀峰;吴必虎;亢雄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榆林学院管理学院;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0
【相关文献】
1.基于儒家文化价值观视角下的游客旅游购物风格研究——以西安市国内游客为例[J], 杨瑞
2.游客旅游购物决策风格的差异性——以西安市为例 [J], 杨瑞;胡小芳
3.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国内外游客旅游r目的地形象感知差异研究r——以西安回民街为例 [J], 李春萍;张简
4.旅游公共服务游客认知评价的实证研究——以西安市入境旅游为例 [J], 贺宇帆;马耀峰
5.基于游客行为的旅游生态足迹研究——以西安市入境游客为例 [J], 李君轶;马耀峰;杨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必虎旅游研究成果
(2010-11-11 13:46:30)
近年学术论文
2010
1. Wu Bihu, 2010. The way to and from Shanghai: A Chinese tourism geographer’s story. In Smith, S.L.J. (ed.) The Discovery of Tourism (Tourism Social Science Series, Vol 13). 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Limited. 163-177.
2. 赵明、吴必虎,2010,北京城市周边度假地空间区位研究:基于城市中心距离变化的思考。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版),27(1):74-78.
3. 汪芳、严琳、吴必虎,2010,城市记忆规划研究:以北京市宣武区为例[J].国际城市规划(中文核心期刊),25(1):71-76,87.
4. 邵隽、吴必虎,2010,国外旅游研究领域Web点击流分析研究进展。
地理与地理信息系统,26(2):97-102。
5. 吕君、吴必虎,2010,中国草原旅游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地理科学进展。
29(4):403-410
2009
6. 赵明、吴必虎,2009,北京市周边度假接待设施开发模式演变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38(2):1018-1020.:
7. 赵明、吴必虎,2009,北京环城游憩带空间结构演变分析。
世界地理研究,18(4):134-140.
8. 齐莉娜、张毅、吴必虎、宋丽丽,2009,重大事件对举办地景区知名度影响测量研究。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5(6):1061-1067。
9. 卿前龙、吴必虎,2009,闲暇时间约束下的休闲消费及其增长:兼论休闲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89-91,99.
10. 熊伟、吴必虎,2009,论大型展会期间高星级酒店房价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以广交会为例。
旅游研究,1(1):88-94.
11. 吴必虎,2009,中国作为多目的地的国际营销战略。
旅游学刊,24(5):5-6.
12. 党宁、周钧、吴必虎,2009,奥运后、世博前, 共话会展节事与都市旅游:国际旅游学会第二届双年会综述。
旅游学刊, 24(1): 93-96。
13. Timothy, D.J., Wu, B., and Luvsandavaajav, O., 2009. Heritage and tourism in East Asia’s developing nations: communist-socialist legacies and diverse cultural landscapes. In Timothy, D.J., and Nyaupane, G.P. (eds.). Cutlural Heritage and Tourism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a Regional Persppective.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93-108.
14. 熊伟、邵瀛、吴必虎,2009,酒店与媒体的利益关系辨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5):39-45.
15. 齐莉娜、吴必虎、俞曦,2009,基于中部崛起背景旅游景区发展战略研究。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8(8):732-737.
16. 熊伟、黄思芹、吴必虎,2009,基于顾客需求的星级酒店网站功能评价:以广州市60家星级酒店为例。
旅游学刊,24(9):61-66.
2008
17. Li Mimi, Wu Bihu and Cai Liping, 2008, Tourism development of
World Heritage Sites in China: A geographic perspective. Tourism Management, 29 (2): 308-319. 【has been cited in: Virtual reality: Applications and implications for tourism. Guttentag, D.A., Tourism Management, volume 31, issue 5, year 2010, pp. 637 - 651】
18. 程占红、牛莉芹、吴必虎,2008,基于DCCA方法的旅游从业者对旅游影响认知水平的排序。
地理研究。
27(3):715-720.
19. 李云鹏、吴必虎,2008,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旅游网站使用者满意度量的比较研究,载吴必虎、宋子千主编,旅游发展与公共管理(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成立十周年论文集),中国旅游出版社, 61-70.
20. 苏国良、吴必虎、党宁,2008,中小城市家庭规模与游憩行为的相关性,载吴必虎、宋子千主编,旅游发展与公共管理(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成立十周年论文集),中国旅游出版社,40-49.
21. 吴必虎、蔡利平,2008,上海郊区休闲活动的空间结构模型,载吴必虎、宋子千主编,旅游发展与公共管理(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成立十周年论文集),中国旅游出版社,216-232.
22. 吴必虎、黄晓辉,2008,中国环大都市观光农业发展研究:以北京市为例,载吴必虎、宋子千主编,旅游发展与公共管理(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成立十周年论文集),中国旅游出版社,233-242.
23. 吴必虎、张歆梅,2008,城市主题街区初探:基于多学科研究思索,载于高峻主编,都市旅游: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
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年4月版,467-479.
24. 伍佳、党宁、吴必虎,2008,旅游城市本地居民的环城游憩偏好,载吴必虎、宋子千主编,旅游发展与公共管理(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成立十周年论文集),中国旅游出版社,30-39.
25. 谢志华、吴必虎,2008,中国资源型景区旅游空间结构研究。
地理科学,28(6):748-753.
26. 熊伟、吴必虎,2008,大型展会对高星级酒店房价影响的空间分析:以第100届广交会为例。
旅游学刊,23(2):80-86.
27. 熊伟、吴必虎,2008,广州星级酒店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格局,载吴必虎、宋子千主编,旅游发展与公共管理(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成立十周年论文集),中国旅游出版社, 260-269.
28. 于海波、吴必虎、卿前龙,2008,重大事件对旅游目的地影响研究:以奥运会对北京的影响为例,中国园林,(11):22-25。
29. 余青、吴必虎、于健,2008,节事品牌形象营建的3P-3I模式,载吴必虎、宋子千主编,旅游发展与公共管理(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成立十周年论文集),中国旅游出版社,303-313.
30. 余晓娟、吴必虎,2008,旅游者网络社区的功能与市场意义研究,载吴必虎、宋子千主编,旅游发展与公共管理(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成立十周年论文集),中国旅游出版社, 50-60.
大地风景国际咨询集团(BES international consulting group)是中国最高端的国际化旅游咨询机构。
是中国首批民营甲级旅游规划资质单位,是中国旅游规划设计十大影响力品牌之一,是中国人居典范建筑最佳设计方案金奖获奖单位。
集团下设北京大地风景旅游景观规划院、北京大地风景景观规划设计院、北京大地风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并同时资助了全球华人旅游学术交流平台“旅研群”、中国最专业的旅游资讯发布平台及旅游学术交流平台“旅研网”,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大地风景国际咨询集团已经成为中国旅游咨询界的知名品牌。
大地风景国际咨询集团以旅游休闲为导向的旅游规划、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和教
育培训为主,构建并推出了从省、市、县到旅游景区,从开发策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景观设计、建筑设计、营销策划、招商引资、银行融资直至开发操作计划的全方位一站式全程服务,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旅游咨询解决方案。
大地风景愿景: 为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最强目的地国家,提供最好的旅游、景观、建筑三位一体的咨询服务
大地风景使命:为大地保留和创造动人风景
●全球华人旅游学术交流平台旅雁群●旅研网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天辰东路7号国家会议中心702 邮编:100105
电话:010 - 8266 8286 / 8266 8206 传真:010 - 8266 7697
网址: 邮箱: b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