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一天的时间 ︳西师大版
第6单元第1课时 年、月、日(教案)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6单元第1课时年、月、日(教案)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一. 教学目标1.认识日历的基本构造,会快速填写日历。
2.掌握年、月、日的读法和常用时间词汇。
3.能够用语言描述时间。
二.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快速填写日历和用语言描述时间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掌握三者的读法及其在时间描述中的应用。
三.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黑板、粉笔、日历、图片。
2.学具准备:练习册、笔。
四.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课题: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关于时间的知识。
2.导入话题:请学生听一首关于时间的歌曲,并思考这首歌曲表达了哪些与时间有关的内容。
2. 学习年、月、日的基本概念1.引导学生观察日历,了解日历的基本构造。
2.授课并演示年、月、日的读法及其在时间描述中的应用。
3. 填写日历1.引导学生快速填写当前月份的日历。
2.指导学生使用日历,描述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事件。
4. 练习1.给学生分发数学练习册,让学生自主进行练习。
2.在课堂上辅导学生,解答练习中出现的问题。
5. 总结提高课堂效果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教学重点。
2.调查学生的理解情况,整理并修改教学方案。
五.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导入话题、授课演示、填写日历、自主练习等,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意识,提高教学效果。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 2.一天的时间 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 2.一天的时间教学目标
1.学习描述时间的词汇:小时、半小时、一刻钟、整点等。
2.能够用数字描述一个小时、半小时、一刻钟。
3.通过练习能够准确描述一天的时间,如早上、中午、下午、晚上等。
4.学生通过观看图片能够认识不同时间段的常见活动。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描述时间的基本词汇。
2.将时间段与活动相连结。
教学内容
1. 时间的基本表述
教学过程
1.讲解小时、半小时、一刻钟、整点等词汇的意义,帮助学生能够理解。
2.发放表格,帮助学生练习数字描述时间,例如:1点到2点是几个小时?半小时等。
2. 一天的时间
教学过程
1.引入话题,让学生谈论一天中自己最喜欢的时间段,并简单介绍为什么喜欢这个时间段。
2.展示不同时间段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3.分发工作表,让学生根据图片上的时间段填写常见活动。
3. 扩展练习
教学过程
1.联想:让学生自己想象一天的时间,简单描绘,然后让其他学生猜测哪个时间段。
2.游戏:让学生分组,设计一个“时间对接”游戏。
在规定的时间内,把活动按照合适的时间段安排好,看哪个小组完成得最快。
教学评价
1.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格填写,了解他们是否掌握了数字描述时间的技能。
2.通过听学生谈论和填写工作表,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一天时间段和活动的对应关系。
教学反思
1.教师应对时间描述的词汇分发图片提示,让学生尽可能地通过视觉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词汇。
2.应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例如通过谈论、游戏等互动方式增强学生对词汇的深刻理解和记忆。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2课时 24时记时法二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2课时 24时记时法(二)西师大版一、教育目标1.了解24小时记时法的概念和使用方法;2.练习读取时间,并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3.提高学生数字观念,培养学生对时间的敏感性。
二、教学内容1.24小时记时法的概念;2.24小时记时法读写时间;3.24小时记时法的时间计算。
三、教学重难点1.24小时记时法读写时间;2.24小时记时法的时间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用计时器提示学生,询问当前时间,并介绍今天的主题:24小时记时法的使用。
2. 教学内容展示教师用PPT展示24小时记时法读写时间的规则,并提出几组实际例子进行演示:例如:下午2点的记时法读作“14点”,上午10点的记时法读作“10点”。
3. 课堂练习学生现在已经对24小时记时法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让他们来进行练习。
教师出示几个实际时间点,要求学生将时间点翻译成24小时记时法,例如:“早上7点”翻译为“7点”、“中午12点半”翻译为“12点30分”等等。
4. 时间计算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24小时记时法中时间的计算方法,包括加减法。
教师提出几个时间计算问题,演示具体解法,并让学生思考和尝试解答。
例如:“如果现在是下午4点,2个半小时后是什么时候?”5. 课堂总结通过以上练习,学生已经掌握了24小时记时法的读写方法和简单计算方法。
教师呼吁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此种记时法,提高自己对时间的敏感性和数字观念。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提高了对时间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在教学上,也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进行区分性教学,提升教学效率。
6.2综合与实践做一个家庭年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6.2综合与实践做一个家庭年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下面是我根据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 6.2节“综合与实践——做一个家庭年历”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6.2节的“综合与实践——做一个家庭年历”部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了解家庭年历的基本构成,学会如何根据重要日期自制家庭年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家庭年历的基本构成和制作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家庭、关注生活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家庭年历的基本构成和制作方法。
难点:如何根据重要日期自制家庭年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家庭年历模板、彩笔、剪刀、胶水等。
学具:家庭年历模板、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传统节日、纪念日等时间节点,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日期。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家庭年历的基本构成,如日期、星期、节日等,并介绍制作方法。
3. 示范演示(10分钟)利用家庭年历模板,现场演示如何制作一个家庭年历。
4. 学生动手操作(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根据重要日期自制家庭年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成果展示(5分钟)邀请部分学生展示自制的家庭年历,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6.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家庭年历1. 日期2. 星期3. 节日制作方法:1. 选择模板2. 填写日期、星期、节日等信息3. 装饰美化4. 剪贴拼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自制一个家庭年历,并将其贴在教室的展示墙上。
2. 答案:学生自制的家庭年历,内容包括日期、星期、节日等,形式不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制作家庭年历,让学生关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日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4时计时法-西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4时计时法-西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24时计时法;2.能够读懂课本上的24小时计时法问题;3.能够运用24小时计时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堂课的内容是二十四小时计时法。
三、教学步骤本课采用“导入教学——讲解知识点——解决例题——巩固练习——小结归纳”的教学方式。
1. 导入教学教师可用下列问题导入:•上课时间你是怎么知道的呢?•你知道日常中的时间单位有哪些?•如何用军事时间告诉时间?学生的回答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2. 讲解知识点2.1 24小时计时法•小时,是用于计量时间的单位;•标准时间制是二十四小时制,即0点至23点。
2.2 读写二十四小时制读法:“十八时五十分”;写法:•写0点:00:00或00时;•写1点:01:00或01时;•写2点:02:00或02时;•写3点:03:00或03时;•写4点:04:00或04时;•写5点:05:00或05时;•写6点:06:00或06时;•写7点:07:00或07时;•写8点:08:00或08时;•写9点:09:00或09时;•写10点:10:00或10时;•写11点:11:00或11时;•写12点:12:00或12时;•写13点:13:00或13时;•写14点:14:00或14时;•写15点:15:00或15时;•写16点:16:00或16时;•写17点:17:00或17时;•写18点:18:00或18时;•写19点:19:00或19时;•写20点:20:00或20时;•写21点:21:00或21时;•写22点:22:00或22时;•写23点:23:00或23时。
3. 解决例题3.1 例题1早上7点到下午3点半有多少个小时?怎么算?答案是几个小时?答案:7:00 AM 到 3:30 PM•7:00 AM 到 12:00 PM 是五个小时•12:00 PM 到 3:30 PM 是三个半小时总共是5个小时加3个半小时,那么一共是8个半小时。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平移和旋转-苏教版(2014秋) (1)
《平行与旋转》教学设计课前思考:“平移和旋转”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
从数学的意义上讲,它们是物体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也是两种基本的图形转换。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使用更准确、更具体的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同时有助于学生了解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感知它们的作用,并建立空间观念。
本节课的教学本着“让学生学习真发生”的这一原则,设计了观察、模仿、描述、操作等一系列活动,运用多感官参与学习,始终让学生的自主探索贯穿于整节课,从而丰富认知,充分感知平移和旋转的基本特征。
同时也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多依赖直观这样一个矛盾,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入发展。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五册第80-82页教学目标:1.学生在经历观察、模拟、判断等活动过程后,能体会物体的运动,感受平移和旋转的不同运动形式,培养观察、判断等思维能力。
2.能根据物体转的运动特点,区分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能在平面图上将物体按指定方向和距离(格数)平移。
3.学生在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后,能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正确识别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平移和旋转后相关联的图形教学关键点:体会物体运动的两种方式的基本特征教学创新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平衡和旋转的现象,从而深刻感受两种运动方式的本质特征。
教学设计与说明:一、情景引入,模仿体验1.游戏体验,初步感知◆谈话:同学们,老师带来一组图片,请大家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师:接下来,咱们来个超级模仿秀,如何?在屏幕上选择你感兴趣的两三个物体,想办法表示出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学生模仿活动,师巡视寻找典型的表现作品。
[学生活动期间,老师可以适时引导:大家可以借助自己的身体或是工具,也可以画一画]◆展示交流:预设分三个层次展示:①用身体表示的 [师:能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来表示,真形象!]②借助工具如尺子、橡皮等 [能想到借助工具来表示,真直观!]③画图 [能用画图的方法表示,简单明了,佩服!]预设一:如果学生都采用身体来表示的,老师就引导:除了利用我们身体的动作,还能不能借助一些工具来表示呢?预设二:如果有学生表示火车的运动,可以适时问:有没有谁模仿的运动和她相似?3.过渡:同学们模仿得很生动,老师要向你们学习。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2 一天的时间-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2 一天的时间-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一天的时间进行简单的学习、锻炼、休息等时间规划;2.能够在时钟上认识出小时、分钟、秒,并能用时钟表达时间;3.能够认识到时间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二、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否分辨不同的时间段,并进行简单时间规划;2.学生能否用时钟表达时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讲述和唱首时间歌曲进行导入,让学生对时间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2. 认识一天的时间1.学生手持纸制的时钟,根据自己日常的情况,按照能做的事情,进行时间划分并将其绘制在时钟上。
例如:早上6点-8点可以进行晨练或早餐,下午6点-7点可以进行晚自习或晚餐等。
2.让学生看时钟,教师抛出问题:“现在是几点?我将在2个小时后到教室,那会是几点?”引导学生思考和口算,学习算出“时间点之间相隔的时间”的方法。
3. 学习基本的时钟表示法1.用实物示范时钟指针的运动,引出秒、分钟和小时的概念,并在黑板上画出表示秒、分钟和小时的指针。
2.让学生自己在时钟上模仿老师所示的时间,从而学会如何在时钟上表示时间。
3.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读表,让他们互相演示。
4. 巩固练习1.观察、比较、思考:老师编写简短的时间序列,如“6:15出发,7:10到校”,并让学生自己在时钟上表示出来。
2.灵活运用:教师与一位学生模拟:“请问现在是几点?”“7:20,快到下课时间了。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熟练灵活掌握表述时间的方式。
5. 拓展应用1.鼓励和引导学生探索时间的属性,如服务业时间紧张、物流时间必须准确等等,从而建立对时间的概念。
2.展示和讲述“世界标准时间”,让他们更好的认识时间的本质和精度。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维度,既引导他们识别时钟的小时、分钟和秒,亦让他们思考时间的内涵和真实性。
此外,教师与各个环节之间也有相互联系,课堂过渡自然、流畅。
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希望教师能够进一步在课程编排方面,突出课程价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本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领域。
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时间》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时间》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小时、分钟的概念,知道1小时=60分钟。
(2)培养学生认识钟面,学会读写时间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时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小时和分钟。
(2)学会认识钟面,会读写时间。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认识小时和分钟(1)介绍小时和分钟的概念,让学生明白1小时=60分钟。
(2)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小时和分钟在生活中的应用。
2.2 认识钟面(1)教会学生认识钟面的数字、刻度。
(2)引导学生学会读写时间,如1时30分、3时15分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小时、分钟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学会认识钟面,会读写时间。
3.2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小时和分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引导学生学会读写复杂的时间,如1时30分、3时15分等。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教具准备:(1)钟面模型或图片。
(2)计时器。
(3)教学卡片。
4.2 学具准备:(1)学生钟面模型或图片。
(2)学生计时器。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时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提问:你们知道1小时等于多少分钟吗?5.2 探究新知(1)介绍小时和分钟的概念,讲解1小时=60分钟。
(2)引导学生认识钟面,学会读写时间。
(3)小组讨论:小时和分钟在生活中的应用。
5.3 巩固练习(1)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互相交换答案,检查纠正错误。
5.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小时、分钟及钟面的认识。
(2)强调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5.5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七单元第2课时一天的时间 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七单元第2课时一天的时间- 北师大版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准确读懂时间,并用数字形式表示 24 小时制时间中的小时和分钟。
2.能够根据时间计算间隔时间。
3.能够根据有关的时间信息,合理安排活动时间。
1.2 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对时间的敏感性和规划时间的能力。
2.倡导学生要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树立时间意识。
2. 教学内容1.读懂时钟和时间;2.理解小时和分钟的概念;3.掌握 24 小时制;4.计算时间的间隔;5.安排一天的时间;6.实际操作和理论学习相结合。
3. 教学重难点3.1 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读懂时间,并用24小时表示法表示时间。
2.安排一天的时间,站在时间的高度思考生活。
3.2 难点鼓励学生自行分配时间来计算每个间隔的时间。
4. 教学方法4.1 情景教学法用实际的生活情景来演示时间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时间的敏感性。
4.2 操作性教学法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机会,包括分组活动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学习。
4.3 互动教学法学生的互动帮助他们共同学习,提高合作能力。
5. 教学步骤5.1 导入(5分钟)1.导师问学生,你最早几点起床?周末起床时间和平时有没有变化?2.导师提出问题,为什么需要知道准确时间?学生可以分享一些他们需要知道准确时间的情景。
5.2 学习和探讨(30分钟)1.学生操作钟面读写电子钟式的时间,并了解分针和时针的区别。
2.导师引导学生关注24小时制和12小时制的区别。
3.学生自主计算时间间隔。
5.3 练习和拓展(25分钟)1.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小组问题解决。
2.导师可以提供实际情景来帮助学生安排时间,比如制定一天的时间表并准备一顿饭。
5.4 总结(10分钟)1.总结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回答以下问题,学生对时间的敏感度提高了多少?如何更好地利用时间?6. 教学评价6.1 成果评价检测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能力和表现,包括时间表达和计算时间间隔的能力。
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6.2 一天用的纸》教案
6.2 一天用的纸⏹活动内容教材第92-93页“综合与实践”---一天用的纸⏹活动提示《一天用的纸》是学生学完本单元《简单的统计活动>后进行的一节综合实践。
教材以情境图的形式,通过师生的谈话导入新课,让学生对自己一天用的纸进行统计,让学生经历分类、设计统计表、收集数据、观察交流等数学活动过程并引发节约用纸的环保意识。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解决发现的数学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活动目标知识与能力1.在调查整理的过程中,学会调查方法,提高搜集信息、整理数据的能力。
2. 利用所学的知识对搜集好的数据进行整理和表述。
过程与方法1.经历统计活动过程,学会简单的数据统计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交流、调查的过程中,了解纸的用途,感受节约纸张的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在调查整理的过程中,学会调查方法,提高搜集信息、整理数据的能力。
难点利用所学的知识对搜集好的数据进行整理和表述。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本课时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学生准备:空白统计表、笔等⏹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谈话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每天的学习和生活是离不开纸的,你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纸吗?纸有哪些用途?(自由讨论回答)师:你自己一天用的各种各样的纸有多少?今天,我们自己做一个小调查,调查一下自己一天的用纸量。
(板书课题:一天用的纸)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教学时结合学生熟悉的每天的用纸量这一现实的生活问题来作为综合与实践活动中的学习素材,让学生在现实的生活情境中体验、感悟、总结统计活动的过程、统计的方法、统计结果的分析与运用。
(二)主题活动:活动主题一:对每天用的纸进行分类并设计统计表师:调查之前,需要把我们每天用的纸先进行分类,然后再设计调查表。
师:想一想、议一议,我们每天用的纸,可以分为几类?(预设)生1:我们每天写作业需要用到作业纸,计算用到草稿纸。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8:第六单元年月日-综合与实践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8:第六单元年月日-综合与实践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掌握三位数加法与减法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三位数加法与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2.教学难点:如何将计算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10分钟)
1.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复习三位数减法的方法。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际中。
2. 讲解新知识(20分钟)
1.讲解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2.示范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掌握计算的步骤;
3.讲解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4.示范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掌握计算的步骤;
5.让学生自己做一些例题。
3. 练习(30分钟)
1.让学生自己做一些练习题,并且进行讲解;
2.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练习题,并进行交流。
4. 拓展/应用(20分钟)
1.讨论一些综合问题,并给出具体的应用方法;
2.针对实际问题,进行分组讨论,交流解决方法。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讲解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且在实际问题中进行应用。
学生们表现得比较积极,但是在应用中还需要进行一些指导。
因此,下一堂数学课,我将着重进行实战演练,让学生在实战中感受计算方法的应用,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时间与数学-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时间与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1.1 单元主题本单元主题为“时间与数学”,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时间相关知识,了解时间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时间的应用等知识,进一步提升数学素养和观察推理能力。
1.2 重点内容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包括:1.了解时间的概念及表示法;2.掌握时、分、秒的换算方法;3.理解日、周、月等时间单位的计算方法;4.训练日常生活中时间的计算和运用。
1.3 学习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完成时间的简单计算;2.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3.能够独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时间问题;4.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
二、教学计划2.1 教学时长本单元教学共计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2 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课时本堂课主要介绍时间的概念、表示法及简单的实际运用。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段视频,介绍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2.理解时间的概念:教师通过图像、实物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时间的概念;3.掌握时间的表示法:教师介绍时间的三种表示法,即数字表示法、指针表示法和文字表示法;4.时间的实际运用:通过演示生活中常见的时间问题,如时长计算、时间段比较等,训练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本课程主要内容为时、分、秒之间相互转换的方法,让学生能够自如地进行运算。
1.时分秒的定义:教师简单地解释时分秒的概念,为后续的计算打下基础;2.时、分、秒之间的换算:以实例为载体,通过问答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方法;3.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通过生活化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在不同场景下如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第三课时本课程主要内容为常用的时间单位计算方法,即日、周、月等的换算。
1.日、周、月的定义:教师让学生理解日、周、月等时间单位的概念;2.日、周、月之间的换算:以具体实例作为载体,通过问答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日、周、月之间的换算方法;3.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实际的计算场景为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时间问题。
24时计时法(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西师大版
24时计时法(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24小时计时制的概念和使用方法;2.掌握24小时计时法下时间的加减运算方法;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熟练地使用24小时计时法。
二、教学内容1. 24小时计时法的概念和使用方法•介绍24小时计时法的概念和定义;•示范使用24小时计时法,解释其使用方法。
2. 24小时计时法下的时间加减•24小时计时法下的时间加减规则;•练习使用24小时计时法进行时间加减运算。
3. 在日常生活中使用24小时计时法•指导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24小时计时法;•练习在实际情境中使用24小时计时法。
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演示、实践练习相结合;2.小组合作,讨论实际情境下的时间加减问题;3.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24小时计时法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四、教学过程1. 热身1.教师设计相关问题,引出24小时计时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你们知道全世界都是使用的24小时制计时法吗?”“你们觉得在某些场合下,使用24小时计时法比12小时制计时法更方便吗?”2. 首先介绍24小时计时法的概念和使用方法1.通过多媒体工具展示24小时计时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2.带领学生了解24小时制计时法的定义,与12小时制进行比较。
3. 讲解24小时计时法下的时间加减1.教师讲解24小时计时法下时间加减的基本步骤和规则;2.通过多示例进行演示;3.带领学生完成大量的实践练习。
4.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用24小时计时法1.讲解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用24小时计时法;2.通过实际情境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五、教学评估1.在授课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2.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计划,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需求。
六、教学资源1.多媒体教具;2.教材、练习册。
七、教学总结1.教师在总结中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2.教师提出下一节课的预设目标和提醒事项;3.鼓励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天的时间(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一天的时间(教案)课程背景在本节课程中,我们将通过学习一天中的各种时间概念,让学生了解到时间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准确地计算时间。
本节课程适用于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经过本节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知道一天中有多少个小时和分钟;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准确地计算时间。
学习重点1.了解时间的概念;2.学习时间的相关单位;3.运用所学知识计算时间。
学习内容1. 时间的概念时间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概念之一。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间是用来记录事情发生的顺序和时刻的。
时间经常和数字一起使用。
2. 时间的相关单位时间的常见单位有年、月、日、小时、分钟、秒等。
在本节课程中,我们着重介绍小时和分钟的相关知识。
•小时:小时是时间的基本单位之一,一个小时等于60分钟。
•分钟:分钟是时间的单位之一,一个小时有60分钟。
3. 运用所学知识计算时间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时间,例如:•到达某个地方的时间;•从某个地方出发需要多长时间;•某个事情发生了多久了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4. 实战演练为了检验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些实战演练。
例如:•给出一个时间点,让学生计算多长时间后会是另一个时间点;•给定一个时间段,让学生计算时间段的开始时间或结束时间。
教学手段本节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包括:1.PPT教学,通过图表和动画等方式进行教学;2.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3.实战演练,测试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流程以下是本节课程的详细教学流程。
1. 课堂引导(5分钟)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日常生活中时间的概念,引出本节课程的主题。
2. 时间的相关单位(10分钟)教师通过使用图片和实物等教具,让学生了解时间的相关单位。
3. 计算时间的方法(10分钟)教师通过实例演示和题目讲解等方式,讲解计算时间的方法和技巧。
4. 实战演练(25分钟)教师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以检验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与反思-6.2去游乐园|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与反思6.2 去游乐园|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6.2 去游乐园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中第6.2节《去游乐园》。
这一节主要讲述的是加减混合运算,以及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并且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在于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并熟练运用加减混合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以及一些练习题,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去游乐园玩,遇到了一些需要用到数学的问题。
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们了解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讲解:然后我讲解了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且通过PPT上的例子让孩子们直观地看到了运算的过程。
3. 练习:接着我让孩子们做一些随堂练习,以加深他们对加减混合运算的理解。
4. 应用:我给了孩子们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了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以及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我布置了一道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题目,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
题目是:小明去游乐园玩,他买了2个门票,然后又花了30元买了一些零食,请问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孩子们对加减混合运算的理解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孩子对加减混合运算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对于拓展延伸,我想让孩子们能够更多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也能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的重要性。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一天的时间︳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一天的时间︳西师大版教案:一天的时间教学内容:1. 学习24小时制和12小时制的时间表示方法。
2. 理解上午、下午、中午、晚上等时间段的划分。
3. 学会用数字和冒号表示时间,如8:00、3:30等。
4. 掌握时间的加减法计算,如5:00到6:00是1小时,3:00到4:00也是1小时。
5. 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转换时间表示方法。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天的时间单位及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守时的好习惯。
3. 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时间单位之间的转换,如小时与分钟之间的换算。
2. 教学重点:24小时制和12小时制的时间表示方法,时间的加减法计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钟表模型、时间卡片。
2. 学具:学生钟表模型、时间计算练习本。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 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钟表,了解一天中的时间段划分。
2. 引导学生思考:一天有多少小时?上午、下午、晚上各有多少小时?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24小时制和12小时制的时间表示方法,如8:00、3:30等。
2. 举例说明时间的加减法计算,如5:00到6:00是1小时,3:00到4:00也是1小时。
3. 讲解时间单位之间的转换,如小时与分钟之间的换算。
三、随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完成时间计算练习本上的相关题目。
2. 引导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例题讲解(10分钟)1. 讲解一个实际例子,如“小明早上8:00出门,下午3:00回家,他一共在外面多少小时?”2. 引导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解答,理解时间计算的方法。
五、课堂小结(5分钟)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一天的时间单位、时间计算方法和时间单位转换。
作业设计:1. 完成时间计算练习本上的相关题目。
2. 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时间表格,记录一天中的重要时间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6.224时计时法西师大版 (含答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6.2 24时计时法一、单选题1.中央电视台一套新闻联播晚上7时开始,就是()开始。
A. 7:00B. 17:00C. 19:00D. 21:002.某服装市场早上8:30分到下午3:30分之间营业,请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这段营业时间()A. 8:30—3:30B. 20:30—15:30C. 8:30—15:303.《新闻联播》晚上7时开始,用24时计时法表示就是()开始.A. 17:00B. 7:00C. 19:00二、判断题4.判断对错.24时、0时、夜里12时表示的是同一时刻.5.判断对错张老师一天3次用计算机打稿件:第一次:8:30—9:10第二次:上午11:30—下午1:10第三次:18:50—19:30三次打稿件共用了3小时6.夜里12时用24计时法可以记作24时,也是第二天的0时.7.判断对错从上午8时到下午2时一共经过6小时.三、填空题8.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午3时,应该写作________时.9.乐乐每天21:00睡觉,横线上的时间用普通计时法表示是________;早晨6时30分准时起床,波浪线上的时间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________。
10.用不同的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间.早晨6时20分________8∶50________11.从南京开往某地的客车,每天发5班车,早上7时半第一次发车,以后每隔2小时发一次车.请你按顺序写出每次发车的时间.第一班车:________时________分第二班车:________时________分第三班车:________时________分第四班车:________时________分(下午________时________分)第五班车:________时________分(下午________时________分)12.算一算开箱时间.(1)从第一次开邮箱到第二次开邮箱经过了________小时?(2)四次开邮箱间隔的时间中,从第________次到第________次间隔的时间最短?(3)下午(下面钟面所表示的时间)小明从楼上下来到邮局要走15分钟,他能赶上最后一次开箱吗________?四、解答题13.找朋友14.下面是某电视台节目预告的一部分内容.如果不用24时计时法,可以怎样表示,注明.五、应用题15.想一想.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 C【解析】【解答】晚上7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就是7+12=19时.故答案为: C.【分析】普通计时法转化成24时计时法的方法:中午12时以前的,直接去掉限制词,12时以后的,去掉限制词,加上12,据此解答.2.【答案】C【解析】【解答】早上8:30记做8:30,3:30+12:00=15:30,表示为:8:30—15:30故答案为: C【分析】把普通记时法换算成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上午的时刻不变,下午时刻加12。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7:第六单元年月日-24时计时法(二)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7:第六单元年月日-24时计时法(二)教学目标1.按照年月日-24时计时法比较指定时间的先后顺序,掌握更为精确的时间描述方法。
2.了解国际标准时间,提高时间意识和准确度。
教学重点年月日-24时计时法教学难点国际标准时间教学过程导入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年月日-24时计时法。
新学2.引入国际标准时间,并介绍其概念和简单应用。
3.分组讨论,在每个组内推举一名代表,通过对比北京时间和国际标准时间的差异,说明“时区”的概念。
4.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带领学生思考北京时间和其他国家的时间差异,例如美国、日本等国家。
实践5.通过展示一个实际情境,例如跨国视频会议等,让学生尝试用年月日-24时计时法确定各个时区的时间。
6.让学生自己探索如何根据国际标准时间计算本地时间,引导学生操作计算器等工具,练习计算并说明思路。
7.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巩固与拓展8.教师应当及时总结本课的关键内容,强调国际标准时间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勤练习、多思考,进一步掌握并深入了解。
9.可以适当使用信息化工具等科技资源,让学生跟随节奏学习、分享学习经验,提高学习效率和积极性。
10.鼓励学生自己整理笔记,并与同学主动交流、讨论,进一步加深记忆和理解。
课后作业1.做好本节课的笔记总结,并为同学讲述自己的学习心得。
2.进一步了解国际标准时间及标准时间带,掌握其基本概念,例如UTC、GMT 等,并整合本地时间知识,了解时区的世界分布状况。
3.根据课堂所学,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自己设计一个综合性题目,练习时间计算和探究国际友谊的含义。
参考资料1.《小学数学教辅》,西师大出版社,第三册。
2.《国际标准时间》,中国国家授时中心,2020年4月。
3.《标准时间带》,国际地球转动与参考系统服务联合中心,2020年12月。
三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6.2 24小时计时法 西师大版(含答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6.2 24小时计时法一、单选题1.从上午10时到下午3时,经过了()小时。
A. 13B. 3C. 9D.52.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晚上7时开始,就是( )开始。
A.7:00B.17:00C.19:00(2)中国银行每天上午8时30分开始营业,下午4时30分结束。
用24时计时法表示分别是( ).A.8:30和14:30B.8:30和16:30C.20:30和16:303.晚上10时28分也就是()A. 22时28分B. 20时28分C. 18时28分4.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中央电视台晚上《新闻联播》播出的时间,以下表示方法哪一个是正确的()A. 7:00B. 19:00C. 晚上7:00D. 19小时二、判断题5.下午3时是17∶00.6.上午10时也是24时计时法的10时.7.夜里12时用24计时法可以记作24时,也是第二天的0时.8.深夜12点,用24时计时法既可以表示成今天的24时,也可以表示成明天的0时。
三、填空题9.19∶15是下午________时________分.10.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凌晨2:10 ________:________ 早上6:50 ________:________上午9:40________:________ 中午12:00________:________下午2:00 ________:________ 晚上10:10 ________:________11.用24记时法分别写出下面的时刻.中午1时是________下午3时45分是________12.用普通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24时:深夜________时20时30分:晚上________时________分13.用24时计时法表示晚上7时是________.四、解答题14.森林里举行动物运动会,比赛后,小动物们先后回到自己的住处。
他们到家的时间分别是:兔:上午10:30 老鼠:12:00猫:下午1:10 小熊:下午2:30请把小动物回家的时间用24时计时法表示出来。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6.1 《年月日》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6.1 | 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周”、“年”的概念,能够根据客观事物推算出周和年的数量关系。
2.能够掌握小学生喜欢的游戏方式进行数学课堂的讲解,并在课成果展示中体现出来。
教学重点1.掌握周和年的概念及数量关系。
2.能够根据学习情况灵活运用游戏方式讲解数学。
教学难点1.创设合适的游戏环境,引导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下游戏,同时达到课程目标。
2.引导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发现并总结出周和年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1. 教师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介绍一些生活中与周和年有关的事物,引导学生了解“周”和“年”的概念。
2. 游戏环节(30分钟)本节课游戏采取猜数字的方式进行。
1.教师播放一段音频或视频,该音频/视频包含了以下三个信息:–一年中的月份数量–一月中的天数数量–一周中的天数数量2.学生们根据所听到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计算,猜出的数字为最终目标结果。
3.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策略,达到更好地提高集体合力。
4.游戏结束后,教师让同学阐述自己的策略,总结规律。
3. 讲解阶段(10分钟)老师根据前面游戏阶段的结果,将正确的计算方式呈现在学生们面前,并引导学生们讨论关于“周”与“年”的问题。
4. 作业(5分钟)老师留下一些口算题作为家庭任务,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当天课程知识。
教学评价1.学生们能够进行猜数字的游戏,加深了对“周”与“年”的概念。
2.学生们通过小组策略展开集体合力,能够加强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们总结出了周和年的数量关系,巩固了知识。
参考文献教育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天的时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0-7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知道一天有24时,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对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转换,并能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2.在借助直观钟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感受24时记时法在学习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能够对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转换,并能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教学难点
感受24时记时法在学习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正确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明和小红的相约周六8时去同一电影院看电影,他们准时出发,但还是没有等到对方,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情境,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
】
二、观察比较,探究特征
(一)初步感知了解24时记时法。
1.观察主题情境图,寻找数学信息,并集体交流。
2.介绍24时记时法。
【设计意图:直观的钟表走动引出“下午1时”,从该时刻入手引导学生合作探究“24时记时法”,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合作意识,还使学生在
探究的过程中已经开始思考规律,为下一步研究两种记时法的互化奠定基础。
】(二)认一认,说一说。
1.出示标有两圈时刻的钟面钟,让学生观察,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2.组织集体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思考——交流——验证”的过程中学会两种记时法的互化;进而明确两种记时法的名称;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两种记时法在形式和本质上的不同。
】
(三)学习推算经过的时间。
1.观察情境图,寻找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独立思考完成,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借助钟面画一画、数一数,探索并掌握推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为学生提供机会介绍和展示自己的方法,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
三、实践活动,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71页第1题、第2题、第3题。
【设计意图:巩固两种记时法之间的关系,理解互化的方法;经历推算经过时间的过程,巩固基本的推算方法。
】
四、感受24时记时法在学习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出示生活中不同部门采用24小时记时法的实例。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的同时,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
五、回顾总结
让学生说一说学习本节课的过程,并谈谈体会和收获。
板书设计一天的时间
12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
凌晨0时0时
下午1时13时
夜里11时23时
夜里12时24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