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简史
历代书法简史
夏前21世纪-16世纪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前16世纪-11世纪前11世纪-前771年前770年-前256年甲骨文金文朱书墨书玉书石刻甲骨文书法金文书法《散氏盘》《大盂鼎》《石鼓文》文字是语言的记录符号,1899年,在河南殷墟发现的甲骨文,被认为中国最早的文字。
甲骨文乃殷人占卜文字,龟甲上刻多为卜辞。
夏商周三代用铜锡合金铸成的器物,即青铜器,上铸、刻铭文,名钟鼎文,又名金文。
汉字造字方法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史称六书。
秦前221年--前206年大篆小篆《史籀篇》《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琅琊刻石》李斯胡毋敬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着手实行思想文化的统一政策。
在秦国大篆的基础上进行“同文”运动,“丞相李斯乃奏同一”,“罢其不与秦文合者”,遂统一文字,史称小篆,乃中国最早的统一文字。
传秦国大将蒙恬制笔。
胡毋:姓,胡毋敬是太史令,曾作《博学篇》。
籀音zhou峄音yi西汉东汉前206年-公元8年公元25年-220年篆书隶书行书东汉中期章草东汉末期楷书东汉末期《石门颂》《礼器碑》《华山庙碑》《景君碑》《鲜于璜碑》《史晨碑》《乙瑛碑》《曹全碑》《冠军帖》崔瑗杜操刘德昇蔡邕张芝许慎《说文解字》崔瑗《草书势》蔡邕《篆势》《笔赋》赵壹《非草书》托名蔡邕《笔论》托名蔡邕《九势》西汉重视书法但不兴立碑,因此西汉的篆书作品很少传世,我们今天所见的西汉篆书多为铜器刻文,分书意味已逐渐加重。
到东汉时,篆书的使用范围缩为两个:一是碑额题字,一是祭文拜册。
其他书写摹刻多为隶书,这时期的隶书已经非常成熟。
两汉时,简、帛依然是十分重要的书写材料,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纸得到普及。
隶书又名分书,隶书的草写未脱隶意,被称作章草,张芝变章草为今草,史称草圣。
三国魏蜀吴两晋西晋东晋南北朝公元220-公元280年公元265-公元420年公元420-公元581年魏碑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天发神谶碑》《爨宝子碑》钟繇《宣示表》索靖《月仪帖》《出师颂》陆机《平复帖》王羲之《兰亭序》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陶弘景《瘗鹤铭》《龙门二十品》《郑文公碑》《张猛龙碑》钟繇卫觊、卫瓘、卫恆、卫宣、卫夫人索靖陆机琅琊王氏(羲之、献之等)王僧虔卫恒《四体书势》杨泉《草书赋》王羲之《笔阵图》王羲之《自论书》王珉《行书状》虞龢《论书表》王僧虔《书赋》《论书》楷书自汉末至两晋逐渐成熟。
书法史述略
书法史述略
中国的书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其历史悠久,经历了多个时期的演变和发展。
中国书法史的简要描述:
1.甲骨文书法: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商代至西周早期,甲骨文书法是最早期的书法形式之一。
甲骨文为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古代文字,其书法风格古朴灵动。
2.金文书法:西周中期至春秋时期,金文书法逐渐兴盛。
金文为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其书法线条刚劲有力,形成了独特的字体。
3.隶书:秦汉时期,隶书成为主要书写体。
隶书为古代官方文书的书写体,其线条刚劲肃穆,规规矩矩,为后世楷书的基础。
4.魏晋风度:魏晋时期,书法开始风行于文人雅士之间,形成了以王羲之、王献之等为代表的魏晋风度书法。
5.唐宋六朝书法:唐宋时期,书法进入繁荣期,六朝时期的书法大师擅长行楷书写,唐代的草书也相当发达。
6.元明清书法:元明清三个时期,书法继续发展。
元代以怪诞奇特见长,明代注重笔墨,清代则较为承袭前贤。
中国书法简史(PPT)
傅山的《丹枫阁记》、邓石如 的《篆书轴》等。
07
近现代以来中国书法发 展概况
近现代书法变革与创新
碑学兴起与帖学衰落
清朝末年,碑学逐渐兴起,打破了帖学一统天下的局面。 碑学注重金石气息,追求雄浑、古朴的艺术风格,对近现 代书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书法创新与探索
近现代书法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与探索。他 们借鉴碑学、民间书法等艺术元素,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艺 术风格,丰富了书法的艺术表现力。
02 03
汉朝书家及其作品
汉朝著名的书家有张芝、钟繇、皇象等。张芝的《冠军帖》开创了今草 的先河,钟繇的《宣示表》则是楷书的代表作之一,皇象的《急就章》 则是章草的代表作之一。
秦汉书家的艺术成就
秦汉书家们在书法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仅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 展,也为后世的书法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04
沙孟海(1900-1992)
沙孟海是现代著名的书法家、篆刻家、学者。他的书法以篆隶见长,兼工楷行草各体,形成了古朴厚重 、气韵生动的艺术风格。代表作品有《沙孟海论书丛稿》等。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5
隋唐五代时期书法
楷书高峰——唐楷
初唐楷书
继承魏晋风骨,追求法度严谨, 代表书家有欧阳询、虞世南等。
盛唐楷书
注重气韵生动,追求个性张扬,代 表书家有颜真卿、柳公权等。
晚唐楷书
回归古朴自然,追求笔墨意趣,代 表书家有孙过庭、怀素等。
草书艺术化——狂草
狂草的形成
草书在唐代达到高峰,张旭、怀素等人将草书艺 术化,形成狂草。
大篆与小篆
大篆
广义的大篆指小篆之前的文字,包括金文(或称“钟鼎文”)与籀文(金文之 繁化),而当代汉字学家推算秦朝应尚有甲骨文,所以现在也包括其中。
中国书法简史介绍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
以下是中国书法的简史概述:1.古代书法:-甲骨文和金文时期(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256年):甲骨文是最早的中国书法,出现在商代晚期,主要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金文则出现在西周时期,是商代文字的延续和发展。
-篆书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随着战国时期的变革,篆书逐渐兴盛。
篆书以方正的形体和刚劲的笔画为特征,同时产生了小篆、大篆等不同风格。
2.秦汉书法:-小篆(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由秦始皇统一文字而成,被广泛使用。
小篆的形体规整,笔画丰富,成为后来书法演变的基础。
-隶书(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隶书是在小篆基础上演变而来,形成了一种笔画简练、结构紧密的书写风格。
隶书后来分为大隶和小隶两种流派。
3.魏晋南北朝时期:-草书兴起(公元220年-589年):随着社会变革,草书逐渐兴起。
草书形体自由,笔画激荡,强调书写的意境和个性。
4.唐宋时期:-楷书的发展(618年-1279年):唐代是中国书法的鼎盛时期,楷书逐渐成为主导性书体。
王羲之、颜真卿等书法家为楷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草书的独立:草书在唐代进一步发展,并在宋代形成独立的书体。
苏轼、黄庭坚等文学家兼书法家在宋代是著名的草书代表。
5.元明清时期:-元代(1271年-1368年):元代书法以怪诞奇特的风格为主,同时保留了前代书法的传统。
-明代(1368年-1644年):明代的书法注重笔墨工致,王宠、沈周等书法家在此时期崭露头角。
-清代(1644年-1912年):清代书法注重古体,强调传统的刚劲和秀美。
郑板桥、黄庭坚的书法在此时期影响深远。
以上仅为书法发展的大致轮廓,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众多的杰出书法家和不同的书法流派。
中国书法作为文化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中国书法简史(PPT)
明清书法的继承与发展
继承传统
01
明清书法在继承前人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扬光大,形成了各
具特色的艺术流派。注重创新和发展,推动了书法
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代表人物
03
董其昌、王铎、傅山等是明清书法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体
现了明清书法的继承与发展特点。
07
近现代书法
苏轼、黄庭坚、米芾等是 宋代书法的代表人物,他 们的作品体现了宋代书法 的尚意与创新精神。
元代书法的复古与个性
复古潮流
元代书法追求古朴、典雅的艺术风格,注重对传 统书法的继承和发扬。
个性表现
元代书家在追求复古的同时,也注重表现自己的 个性和情感,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貌。
代表人物
赵孟頫、鲜于枢等是元代书法的代表人物,他们 的作品体现了元代书法的复古与个性特点。
样化,极具艺术欣赏的价值。
汉代隶书的成熟与草书、楷书的形成
隶书的成熟
汉代是隶书成熟和鼎盛的时期,隶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普 及。汉隶的笔法丰富多变,结构严谨而富有变化,形成了独 特的艺术风格。
草书、楷书的形成
在隶书的基础上,汉代还出现了草书和楷书两种新的书体。 草书笔画连绵、流畅自然,具有极高的艺术表现力;楷书则 笔画平直、结构严谨,成为后世书法的主流。
书法艺术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 和艺术魅力,研究中国书法简 史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审美素养 和艺术修养。
推动书法艺术创新和发展
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和反思,可 以推动当代书法艺术的创新和 发展,为书法艺术注入新的活 力和内涵。
02
先秦书法
甲骨文与金文
甲骨文
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最早成体系的汉字,主要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 其笔画瘦硬,字形大小不一,结构随意自然,具有古朴率真的艺术风格。
中国书法简史
草书:草书包括章草和今草两种,二者互有其影响和各
自的流派。 初期的草书,由隶书演化而来,名为“章草”,比隶书 简捷。章草改变了横平竖直,笔笔间断的隶书写法,成为 圆转牵连,粗细交替,形态检束的字体。但仍隶意,不同 于今草。
今草:今草的来源相传是汉朝的张芝从章草加以变化 而成的,当时的书家对张芝非常推崇,称他为“草圣”。
元怀墓志:平正工整,茂实刚劲而又娟秀温润,俨然已是 唐人楷书的景象。书刻精妙,字口清晰如新,便于临摹学习, 是初学“魏碑”书体的较好范本。
(四)隋代书法 1、概述 隋代的书法,上乘南北朝,下启唐代,书风巧整兼力,不 离规矩,兼有东晋南朝书法的疏放妍妙,北朝书法的方整遒
劲。初唐大家的风范规模,在此已经初步形成,二王的书风
下开唐朝新风, 布局平正疏朗, 字体端严妍美, 骨秀肌丰,十 分适合初学楷 书者。
苏慈墓志:乃 隋文帝仁寿三年 所立,此碑楷法 成熟而工整,方 中带圆,兼有南 帖和北碑之双美, 集秀丽与雄劲于 一身,风格和欧 楷相近,章法整 齐,结体平正。
(四)唐代书法 1、概述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 “书至初唐而极盛。” 唐代墨迹流传至今者也比前代为多,大量碑版留下了宝贵 的书法作品。整个唐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 初唐书家有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等,此后有创 造性的还有李邕、张旭、颜真卿、柳公权、释怀素、钟绍 京、孙过庭等。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 个新的境地,时代特点十分突出,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 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
之态。
(三)魏晋书法 1、概述 魏晋是完成书体演变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阶段,是篆 隶真行草诸体咸备俱臻完善的时代。 这一书法史上了不起的时代,造就了两个承前启后,巍 然 绰立的大书法革新家—钟繇、王羲之。他们揭开了中国 书法发展史的新的一页。 树立了真书、行书、草书美的典范,此后历朝历代,学 书者莫不宗法“钟王”,盛称“二王”(王羲之及其子王献 之),尊王羲之为“书圣”。
中国书法简史
《美人董氏墓志铭》 隋开皇 十七年刻,清嘉庆道光年间在陕西 西安出土。撰文者为蜀王杨秀,隋 文帝第三子,董美人为其爱妃,病 逝时年方十九,杨秀撰文以表哀悼, 此墓志书法上承北魏书体,下开唐 朝新风,布局平正疏朗,字体端严 妍美,骨秀肌丰。书则各字 分立,运笔精熟,飘逸之中 犹存古意,其书温润秀劲兼 而有之。宋米芾《海岳名言》 评曰:“智永临集千文,秀 润圆劲,八面具备”。
晋人墨本《法华经残卷》,楷书而存隶书气息、 得行书笔意,横笔轻起,捺笔重掷,在貌似谨严中 暗含灵便,此类"经生书",实现了实用性与艺术性 的高度统一。此外,楼兰出土的大批残纸,如《李 柏文书》,不但使我们得以窥见晋人书法的真面貌, 而且为研究当时书风的演化提供了实证。
真书曹娥诔(lei)辞卷
四 民间书家大显身手的南北朝书法
礼器碑
自宋至今著录最多, 是一件书法艺术性很高 的作品,历来被推为隶 书极则。书风细劲雄健, 端严而峻逸,方整秀丽 兼而有之。碑之后半部 及碑阴是其最精彩部分。 艺术价值极高。一向被 认为是汉碑中精典之作。
乙瑛碑
此碑结体方 整,骨肉亭匀, 波磔分明,法 度严谨,用笔 方圆兼备,平 正中有秀逸之 气;是汉隶成 熟期的典型作 品,属方整平 正一路,
2
金文
周代,金文为主要的书体存在形 式与书法表现形式。金文,又名钟鼎 文,是钟鼎等器物上铸造的款识文字, 或阴或阳。 金文在商殷晚期(公元前14-11世 纪)业已成熟,如《戍嗣子鼎》、 《宰甫鼎》、《司母戊方鼎》。 西周中期,长篇金文更为普遍, 孝王时期的《大克鼎》,其大篆书也 更显圆匀挺秀。至西周晚期,如:厉 王时期的《散氏盘》,宣王时期的 《毛公鼎》、《虢季子白盘》,金文 抵其颠峰,古奥浑朴,凝重大度,肥 瘦自若,容与徘徊。
简述中国书法的演变过程
简述中国书法的演变过程中国书法的演变过程可简单归纳为: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隶书、草书、行书(汉)→楷书(魏晋)中国书法发展史详细介绍如下:1、先秦书法为学术界公认的中国最早的古汉字资料,是商代中后期(约前14至前11世纪)的甲骨文和金文。
2、秦代书法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
3、汉代书法汉代分为西汉和东汉,两汉三百余年间,书法由籀篆变隶分,由隶分变为章草、真书、行书,至汉末,中国汉字书体已基本齐备。
隶书是汉代普遍使用的书体。
4、魏晋书法魏晋是完成书体演变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阶段。
是篆隶真行草诸体咸备俱臻完善的一代。
汉隶定型化了迄今为止的方块汉字的基本形态。
隶书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就孕育着真书(楷书),而行草书几乎是在隶书产生的同时就已经萌芽了。
真书、行书、草书的定型是在魏晋二百年间。
5、南北朝书法南北朝时期的书法进入北碑南帖时代。
此时书法以魏碑最胜。
魏碑,是北魏以及与北魏书风相近的南北朝碑志石刻书法的泛称,是汉代隶书向唐代楷书发展的过渡时期书法。
6、唐代书法整个唐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
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时代特点十分突出,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
6、五代书法分裂混乱的局面持续五十四年,其间兵戈迭起。
书法艺术虽承唐末之余续,但因兵火战乱的影响,形成了凋落衰败的总趋向。
从公元960年至1279年,三百多年间,书法发展比较缓慢。
8、元代书法纵观元代书法,其成就大者还在真行草书方面。
至于篆隶,虽有几位名家,但并不怎么出色。
这种以真、行、草书为主流的书法,发展到了清代才得到改变。
9、明代书法明代象宋代一样也是帖学大盛的一代。
法帖传刻十分活跃。
整个明代书体以行楷居多,未能上溯秦汉北朝,篆、隶、八分及魏体作品几乎绝迹,而楷书皆以纤巧秀丽为美。
10、清代书法是书法发展史上的又一个中兴期,上与大唐时代遥相呼应。
书法的起源和发展简介
书法的起源和发展简介中国书法始于甲骨文,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
是文化的独特表现艺术,不同时期的书法艺术都表现着不同特定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价值取向。
古人为了方便记事,创造了一些符号和图画,也是汉字最早的雏形。
文字经历由甲骨文、古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阶段。
原始文字的起源,是一种模仿的本能,用于形象某个具体事物。
它尽管简单而又混沌,但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情趣。
这种简单的文字因此可以称之为史前的书法。
一、殷商文字——甲骨文汉字虽然产生早,但黄帝以前的文字尚属于萌芽状态,从黄帝到夏代的文字,因出土材料不足,还难以做出。
殷商文字是至今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成体型文字。
甲骨文是指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古人崇尚鬼神,凡祭祀,征伐,出行,婚嫁等,都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就将所卜之事刻写上去,所以又叫契文,甲骨刻辞;也有的根据用意,称之为卜辞。
二、西周文字——金文西周文字有甲骨文,金文,陶文等,主要以金文为主。
在先秦,“金”可以称铜,所以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也叫铜器铭文。
由于钟(乐器),鼎(礼器)在青铜器中具有代表性,所以全文叫钟鼎文。
三、春秋战国文字——大篆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五霸主盟,七国角雄,出现了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各国文字也相互歧异。
六国古文显著特点是:地域性强,冲同一字的写法,各国不同,而且简体盛行,渐趋草率。
目前所能看到的大篆真迹只有石鼓文。
石鼓文是春秋或战国早期秦国刻在十个鼓形石上的四言诗。
四、秦文字——小篆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对文字进行了改革,小篆是秦制定的标准文字,因而又称秦篆。
它是对大篆加以整理简化而成的。
相对于大篆,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单字笔画减省;象形程度降低,符号性增强;形状结构相对固定,字形已经规范化;在同一处写的文字,大小一致,形状统一,为竖长方形,形体固定,汉字的方块特征基本形成,成了一种规范的字体。
今文字是指秦以后的文字。
中国书法史博大精深
1、朝 代 宋(北宋南宋)公元 960-1279 年 辽公元 916-1125 年 金公元 1115-1234 年书 体 2、书 体 行书 3、代表碑帖 蔡襄《自书诗稿》 苏轼《黄州寒食帖》 黄庭坚《松风阁诗》 米芾《研山铭》 米芾《蜀素帖》 蔡京《徽宗十八学士图跋》 赵佶《楷书千字文》 陆游《怀成都十韵诗》 范成大《荔酥沙鱼帖》 朱熹《卜筑帖》 张孝祥《台眷帖》 姜夔《落水本兰亭序跋》 《淳化阁帖》 4、时代书家 苏轼
《苏慈墓志》 《龙藏寺碑》 智永《千字文》 欧阳询《九成宫》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陆柬之《陆机文赋》 褚遂良《孟法师碑》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李邕《李思训碑》 张旭《肚痛帖》《古诗四帖》 怀素《论书帖》《苦笋帖》 李阳冰篆书《颜氏家庙碑》 徐浩《不空和尚碑》 怀仁《集王圣教序》 柳公权《玄秘塔碑》 柳公权《神策军碑》 颜真卿《多宝塔感应碑》 颜真卿行书《祭侄文稿》 杨凝式《韭花帖》 4、时代书家 智永 欧阳询
籀 音 zhou 峄 音 yi 三 1、朝 代 西汉 前 206 年-公元 8 年 东汉 公元 25 年-220 年 2、书 体 篆书 隶书 行书(东汉中期) 章草(东汉末期) 楷书(东汉末期) 3、代表碑帖 《石门颂》 《礼器碑》 《华山庙碑》 《景君碑》 《鲜于璜碑》 《史晨碑》 《乙瑛碑》 《曹全碑》 《冠军帖》
4、时代书家 钟繇 卫觊、卫瓘、 卫恆、卫宣、 卫夫人 索靖 陆机 琅琊王氏(王羲之、王献之等) 王僧虔 5、书论名篇 卫恒《四体书势》 杨泉《草书赋》 王羲之《笔阵图》 王羲之《自论书》 王珉《行书状》 虞龢《论书表》 王僧虔《书赋》、《论书》 6、书坛纪事 楷书自汉末至两晋逐渐成熟。 到魏晋时代,行书基本成熟,传刘得昇创行书。王羲之《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 一行书。 魏晋书法尚韵。
书法
一、书法发展简史
7.五代书法
·五代十国期间兵戈迭起。书法艺术虽承 唐末之余续,但因兵火战乱的影响,形成 了凋落衰败的总趋向。 ·五代之际,在书法上值得称道的,当推 杨凝式,《韭花帖》是他流传于世的代表 作,是用行书书写的信札。他的书法在书 道衰微的五代,可谓中流砥柱。除此之外, 还有李煜、彦修等有成就的书法家。
金文
·又称“钟鼎文”“铭文”,是指商 代早期至西周时期,青铜器上铸的或 刻的文字。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 代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 200多年。 商末周初时期,青铜器上的铭文字体 凝重,行笔方整,有竖行无横行,如 《大盂鼎》。
一、书法发展简史
2.秦代书法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差异 很大,这是发展经济文化的一大 障碍。直到秦朝开始,这种状况 才有所改变。
·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 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 删繁就简而来。秦代刻石是最标准 的小篆书体。著名书法家李斯的代 表作为秦泰山刻石,历代都有极高 的评价。
·秦始皇攻灭六国,统一天下, 建立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统 一的封建集权制国家。为了强化 中央集权,顺应社会需要,由丞 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使之 整齐划一,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 一伟大功绩。
一、书法发展简史
11.清代书法
·中国清代书法在近300年的发展历史上, 经历了一场艰难的蜕变,它突破了宋、元、 明以来帖学的樊笼,开创了碑学,特别是 在篆书、隶书和北魏碑体书法方面的成就, 可以与唐代楷书、宋代行书、明代草书相 媲美。尤其是碑学书法家借古开今的精神 和表现个性的书法创作,使得书坛显得十 分活跃,流派纷呈,一派兴盛局面。
二、各类书体介绍
释义
·我们的祖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创造并使 用着不同的书体,如人们常说的篆书、隶书、 草书、楷书、行书等。
书法发展历程
书法发展历程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它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文化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古代至今,探讨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和其在不同时期的特点。
一、古代篆书时期古代篆书是中国书法的起源,其源于甲骨文和金文,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表现形式之一。
篆书用刻划的方式表现文字,字形方正,笔画刚劲有力。
它在商周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成为贵族和文人士大夫的专用书写形式。
二、隶书时期隶书是中国古代书法发展的重要阶段,它是由篆书演变而来。
隶书字形简化,结构严谨,笔画变得更加工整,书写流畅。
此时的中国正值秦朝统一六国之时,统一的国家需要一种书写的标准,因此隶书成为官方文件和公文的正式书写形式。
三、楷书时期楷书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种字体,它在东汉时期开始兴起,并在隋唐时期达到了巅峰。
楷书字形端庄秀丽,书写笔画工整匀称。
唐代的王羲之、颜真卿等书法家以其出色的楷书成就,使楷书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四、行书时期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其特点是字形流畅自然,笔画连绵有力。
行书在宋代达到了顶峰,蔡襄、米芾等书法家以其流畅的行书风格,开创了行书艺术的新境界。
行书成为文人雅士和书法爱好者常用的书写风格。
五、草书时期草书是书法艺术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字形急促激荡,笔画似草茎风吹摇曳。
草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但真正盛行起来是在晚唐五代时期。
在草书中,张旭、怀素等书法家以其个性化的书写风格以及力度变化丰富的笔画,使草书成为了后来书法表现的重要方式。
六、现代书法发展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书法艺术也随之演变。
现代书法家们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书写风格。
他们尊重传统文化,但也注重与时俱进。
同时,书法艺术也逐渐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形成了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总结中国的书法发展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和积累,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艺术传统。
从古代的篆书到现代的创新,书法家们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创作,创造出了许多经典之作。
中国书法发展史简要
中国书法发展史简要
中国书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其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甲骨文时期(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11世纪):在中国青
铜器时代,已经有了一些与书法相似的符号,随着商代的发展,甲骨文逐渐形成,文字也开始出现。
2. 简牍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3世纪):字体开始发展为
隶书,以及楷书、草书等。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3世纪-公元6世纪):北魏书法家
王羲之创建了“六朝八体”之一的行书风格,南朝书法家王献之创造了“兰亭序”楷书。
4. 唐宋元明清时期(公元7世纪-公元20世纪初):唐代褚遂良、怀素、颜真卿等书法家开创了一代宗师,唐代晚期还出现了草书大家张旭;宋代的颜真卿、董其昌等书法家影响深远,元代有赵孟坚、赵之谦等大师;明代王铎、唐寅等书法家保留了前人的技法,同时又融入了当时的文化,清代的文徵明、董其昌和米芾等大书法家,再次将书法推向高峰。
5. 现代时期(20世纪初至今):现代书法始于20世纪初的
“五四”运动期间,刘海粟、齐白石等艺术家在传统书法基础上创新,开创了现代书法艺术。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等数字技术的出现,也为书法艺术带来了新的领域。
中国书法简史 PPT
大家好
22
2、王羲之及其书法
王羲之:字逸少,山东琅邪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后世称为“王右军”。他 小时后就从当时著名的 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 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 山,博采众长,观摩学 习“兼撮众法,备成一 家”,达到了“贵越群品, 古今莫二”的高度。
大家好
23
黄庭经:小楷,关于黄庭经,有一段传说:山阴有 一道士,欲得王羲之书法,因知其爱鹅成癖,所以特地 准备了一笼又肥又大的白鹅,作为写经的报酬。王羲之 见鹅欣然为道士写了半天的经文,高兴地“笼鹅而归”。 原文载于南朝《论书表》,文中叙说王羲之所书为 《道》、《德》之经,后因传之再三,就变成了《黄庭 经》了。因此,《黄庭经》又俗称《换鹅帖》,无款, 末署“永和十二年五月”,现在留传的只是后世的摹刻 本了。
大家好
7
大家好
8
行书:是在正规书法(如楷、隶、篆)基础上的草写 或简化,是介于正规写法与草写之间的一种最通用的书 体。一般认为行书始于汉末(传为颖川人刘德升所创), 盛于东晋,兼具楷书的 规矩和草书的流动,字 体整饬,楷法多于草法 的叫“行楷”;书写流动, 草法多于楷法的称“行草”。 它比楷书便于书写,比 草书容易辨识,应用极 为广泛。
大家好
15
3、代表作品
泰山刻石:作者秦相李斯(?-公元前208年),可称得上是 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书法家。《泰山刻石》的书 体是秦统一后的标准 字体,小篆。线条圆 润流畅,疏密匀停, 给人以端庄稳重的感 受。唐张怀瑾称颂李 斯的小篆是:“画如铁 石,字若飞动”。
大家好
16
云梦睡虎秦简:是隶书初创与秦的标志行材料。秦隶在 结体上有自己特殊的时代特征,既有后世隶书的特征,又 包含了篆书的特点。
中国书法简史(PPT)
甲骨文与金文
甲骨文
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最早成系统的汉字,主要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 其笔画瘦硬,字形大小不一,结构随意自然,具有古朴、率真的艺术风格。
金文
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金文笔画丰满,字形大小趋于一致,结 构严谨,具有浑厚、典雅的艺术风格。
大篆与小篆
大篆
春秋战国时期流行于西周的文字,广义上指小篆之前的所有 古文字。大篆笔画粗细不均,字形结构复杂多变,具有雄浑 、豪放的艺术风格。
04
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
魏晋风度与书法美学
魏晋风度的内涵
崇尚自然、追求个性解放、注重精神气质的表现。
魏晋风度与书法美学的关系
魏晋风度影响了书法的审美观念,使得书法更加注重个性和精神内 涵的表达。
魏晋时期书法的特点
笔画流畅自然,结构潇洒飘逸,墨色淋漓酣畅,表现出强烈的个性 和艺术感染力。
南北朝碑刻与摩崖石刻
米芾体
米芾是宋朝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字体 被称为“米芾体”,其特点是笔画瘦 硬,结构紧凑,给人以刚劲有力的感 觉。米芾体的出现丰富了书法的艺术 表现形式。
元明清时期书法流派及特点
元朝书法
元朝书法以赵孟頫为代表,他的字体秀丽典雅,被誉为“赵体”。元朝书法在继承唐宋传 统的基础上,注重笔墨的韵味和意境的表达。
明朝书法
明朝书法流派纷呈,有台阁体、浙派、吴门派等。其中,董其昌的书法被誉为“明人第一 ”,他的字体清新自然,追求古朴典雅的艺术风格。
清朝书法
清朝书法以碑学为主流,注重金石气息的表现。邓石如、伊秉绶等书法家在碑学方面取得 了很高的成就。同时,清朝还出现了以郑燮为代表的“扬州八怪”等具有创新精神的书法 家。
如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其笔画流畅自然,气韵生动;王献之的《中秋帖》 则表现出豪放洒脱的风格特点。这些作品都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书法的源流及书体演变
书法的源流及书体演变书法的源流及书体演变一、甲骨文(约公元前一千三百年到一千一百年)是殷商时期龟甲、兽骨文字的简称,收卜辞或记事用刀直接刻在甲骨上。
它的特点是字形长短大小不一,变化多姿,平衡稳定,分行布白自然,错落疏朗,结字紧密严整,笔画劲峭,古朴秀美。
二、篆书(约公元前840—200年)篆书分钟鼎文、石鼓文和小篆三个时期。
钟鼎文:亦称金文,是周代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特点是字形方圆长宽不等,错综成趣,风格丰富多彩,有凝重,有姿放,有圆润,有雄奇,结字浑穆纯厚,用笔豪放质朴,代表作有《散氏盘铭》、《毛公鼎铭》、《虢季子白盘铭》等。
石鼓文:战国(约公元前384—324年)为我国第一批石刻瑰宝,刻于石鼓上,内容是“诗经”体载的四言诗,特点是字形圆不至规,方不至矩,结字端姿旁逸,婉丽通畅,书法工整均匀,线条圆劲。
康有为称:“如金钿落地,芝草团云,不凡整载,自有奇采”。
苏轼诗赞:“娟娟缺月隐云雾,濯濯佳禾秀良莠”。
唐代张怀□称:“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
小篆: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命李斯作小篆。
据记载有峄山、泰山、琅琊台、之罘、碣石、会稽等处石刻。
特点是结构严谨,对称中求变化,笔画秀劲,用笔圆起圆吸,方圆得宜。
唐代张怀□誉为“画如铁石,字若飞动,作楷隶之祖,为不易之法”。
《唐人书评》中说:“骨气丰匀,方圆绝妙”。
唐书续说:“送脚如游鱼得水,舞笔如景山兴云”。
形容其流动自然。
三、隶书:汉代由小篆的萦徊转向隶书的劲直。
晋代卫恒《书势》说:“隶书者篆之捷”。
它的特点是:1、扁方横势,左右分展,若“燕展双翅”。
2、起笔蚕头,收笔燕尾。
波势捺脚,笔势舒展。
但一字中横画挑脚,不宜重复,称为“燕不双飞,蚕不二设”。
3、变弧为直,笔增提顿。
清代刘熙载说:“隶形与篆相反,隶意却要与篆相同,以峭激蕴纡余,以屈强寓款婉。
斯微品量,不然如抚剑疾视,适足以见其无能为耳”。
4、布列均匀,平中寄奇。
有均称美,在均称中求变化。
中国书法发展简史
中国书法发展简史先秦书法:指秦代以前(公元前221年以前)的书法。
但由于文字的演变以及书法的发展,这个时期也可以包括秦代书法。
为学术界公认的中国最早的古汉字资料,是商代中后期的甲骨文和金文。
秦代书法:秦统一后,秦始皇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了笔画规整、比划简单的小篆,并将其作为官方字体。
隶书则在民间盛行。
在篆书和隶书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很多著名的碑刻,成为后人学习书法的范本。
汉代书法:西汉末年,书法家张芝将篆书、草书结合,创造了草书的一种,后人称为“章草”。
汉代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重要的时期,篆书、隶书、章草、今草、行书、楷书等各类书法都得到了发展。
同时,汉代也是中国书法理论初步繁荣的时期,涌现了一批著名的书法理论家。
东晋书法:书法家王羲之将楷书规范化,使其成为日后楷书的标准,称为“今草”。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
这一时期,书法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出现了王羲之、钟繇、王献之等著名的书法家。
隋唐五代书法:隋唐时期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高峰。
这一时期,楷书、草书、行书等各类书法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书法家。
唐太宗李世民提倡书法,其书法师承王羲之,尤其是其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宋代书法:宋代的书法以行书和草书为主,代表人物有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人称“宋四家”。
宋代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高峰。
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书法家和书法流派,如苏东坡、黄庭坚等。
同时,宋代也是中国书法理论繁荣的时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书法理论家。
元代书法:元代的书法以草书为主,代表人物有赵孟颊、鲜于枢、康里巎巎、杨维桢,其中赵孟颊被誉为“楷书四大家”之一。
元代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高峰。
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书法家和书法流派,如赵孟頫等。
同时,元代也是中国书法理论繁荣的时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书法理论家。
明代书法:明代的书法以行书和草书为主,代表人物有董其昌、文徵明、唐寅、祝允明、王铎等。
书法发展简史
书法发展简史书法发展简史,归纳各时期的书法特点如下:(商)甲骨文——(先秦)甲骨文、石鼓文、金文——(秦)篆(大篆、小篆)——(汉)篆、隶、草(章草),楷书、行书萌芽。
石刻、简帛为主要载体——(魏晋南北朝)钟繇和王羲之为代表,行书、草书——(隋唐)真、行、草、篆、隶各体都出现了影响深远的书家,真书、草书影响最甚,唐楷被尊为“翰墨之冠”——(宋)帖学盛行。
宋代书法,承唐继晋,上技五代,开创新风。
宋太宗购摹古先帝王名贤墨迹,命王著刻工为十卷,以枣木镂刻之,是为《淳化秘阁法帖》——(元明)元初崇尚复古。
明代没有重大突破和创新。
——(清)突破宋、元、明以来帖学樊笼,开创碑学,特别是在篆书、隶书和北魏碑体书法的成就,可以与唐代楷书、宋代行书、明代草书相媲美,形成雄浑渊懿的书风。
碑学书法家借古开今的精神和表现个性的书法创作,使书坛活跃,流派纷呈,一派兴盛。
书法发展简史欢迎大家加入书法研修溯源班,开始咱们的溯源学习之旅,今天班主任老师给大家分享一下每个时代的书法起源和变化。
中国的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名家辈出。
是无数书法艺术家创作的艺术珍品,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让我们顺着时间长河认识一下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吧。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
是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
石鼓文,即刻有籀文的鼓形石,石鼓文为四言诗,为我国最古老的石刻文字。
因记述秦皇游猎之事,也称“猎碣”。
字体在古文与秦篆之间,一般称为“大篆”,石鼓文的价值可与甲骨文相媲美,出土后受到历代书法家的重视和喜爱。
金文是指刻在或铸在钟鼎彝(yí,古代盛酒的器具)器上的铭文,因此也叫铭文或钟鼎文小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公元前222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书法杂识
– 西周 散氏盘 – 为西周后期厉王时代的青铜器,其铭文结构奇古,线 条圆润而凝炼,因取横势而重心偏低,故愈显朴厚。 其“浇铸”感很强烈,表现了浓重的“金味”,因此 在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 东周 石鼓文 – 为战国时代秦国刻石。石鼓共有十枚,形似鼓状,每 件石鼓上以籀文刻四言诗一首,共十首.字体是典型 的秦国书风,并对后来秦朝小篆的出现产生了很大影 响。结体方正匀整,舒展大方,线条饱满圆润,笔意 浓厚.
– 埔阁颂
汉代隶书摩崖。字体多含篆书意味,笔画圆润,波磔不大明显, 但字形结体多取横势,方折突出,章法茂密,风格古朴中含 沉郁,所以清代万经曾说字样险怪,下笔粗钝 ,而康有为评 云:“吾尝爱《埔阁颂》,体法茂密,汉末已渺,后世无知 之者。惟平原(颜真卿)章法结体,独有遗意。” (《广艺舟双 楫· 本汉》,可见此石对后代书坛的影响。
自叙帖
第一章 书法杂识
(七)帖学大行的宋代书法
• • • • 蔡襄 (1012-1067) 蔡襄尺牍 郊燔帖 草书风格 蒙惠帖 陶生帖 苏轼(1037-1101) 黄州寒食诗帖、罗池庙碑、赤壁赋、丰乐亭记、黄州寒食诗帖。 黄庭坚(1045-1105) 花气熏人帖、黄州寒食诗卷跋、李白忆旧游诗卷 米芾(1051-1107) 蜀素帖、紫金砚帖、论书帖、多景楼诗册帖、珊瑚帖、研山铭帖、三帖卷、向 太后挽词、寒光帖等。 • 宋徽宗赵佶 草书团扇、牡丹诗册
6、学习书法作品的一般表现形式和常用落款方法;
7、掌握书法用印的规则和篆刻的基本技术; 8、书法作品欣赏能力锻炼与初步创作; 9、考试:基本理论+创作一幅作品+刻一方印章。
第一章 书法杂识
一、传统书法发展简史和古代书家代表作 (一)为中国书法奠定基础的先秦书法
– 殷 甲骨文 殷商甲骨文 甲骨文发现于一八九九年(清光绪二十五年)。甲骨文,才称得上 是书法。因为甲骨文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用 笔,结字,章法。 – 西周 大盂鼎铭文 大盂鼎是西周康王时期的著名青铜器,内壁有铭文,长达291 字, 用笔方圆兼备,具有端严凝重的艺术效果,是西周早期金文 书法的代表作。 – 西周 毛公鼎铭文 是西周青铜器中赫赫有名的重器之一,内壁铸有多达 498 字的长 篇铭文。书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结构匀称准确,线条 遒劲稳健,布局妥贴,
第一章 书法杂识 (五)、民间书家大显身手的南北朝书法
• 智永(南朝-隋唐) 千字文
• 魏碑代表作 爨宝子碑 爨龙颜碑 郑文公碑 张猛龙碑 石门铭 始平公造像记 瘗鹤铭 张黑女墓志铭 泰山金刚经
第一章 书法杂识
(六)、书学鼎盛的唐代 主要书法家及作品: • 欧阳询(公元557-641) 化度寺碑 九成宫醴泉铭 虞恭公碑 张翰思鲈帖 皇甫诞碑 • 虞世南(公元558-638) 孔子庙堂碑 汝南公主墓志 • 褚遂良(公元596-658或659) 倪宽赞 雁塔圣教序 阴符经
第一章 书法杂识
• (三)、隶书大盛的汉代书法
主要作品介绍:
– 马王堆帛书
章法独具特色,既不同于简书,也不同于石 刻,纵有行、横无格,长度非常自由。有强 烈的跳跃节奏感。总体反映了由篆至隶的隶 变阶段的文字特征。
第一章 书法杂识
– 西狭颂 汉代隶书。全称为《汉武都太守汉阳河阳李翕西狭颂》,篆额有 “惠安西表” 四篆字,故又名《惠安西表》。建宁四年 (公元 171年)六月刻,在甘肃成县天井山摩崖。此石结字高古,庄严 雄伟,用笔朴厚,方圆兼备,笔力遒劲。杨守敬评论说: “方整雄伟,首尾无一缺失,尤可宝重。”碑文末刻有书写 者“仇靖”二字,开创书家落款之例。
第一章 书法杂识 (四)、完成书体演变的魏晋书法 • 钟繇(151-230) 宣示表 荐季直表 • 王羲之 (303-361) 乐毅论 黄庭经 孔侍中帖 丧乱帖 其主要作品有: 兰亭序 快雪时晴帖 十七帖
• 王献之(344-386) 其主要作品有: 洛神赋(十三行) 鸭头丸帖 • 王洵(350 - 401) 伯远帖 其主要作品有:
第一章 书法杂识
– 张迁碑 东汉碑刻。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 年) 立,在今山东东平县。字 体严密方整而多变化,于朴厚中见劲媚。用笔以方笔为主, 方劲沉着、力气雄健 。碑阴的题名,书法更是流畅自然,为 书家所称道。 – 鲜于璜碑 汉代隶书。结字宽扁丰厚,整齐划一,用笔瘦硬有力,骨肉雄浑, 棱角之处方笔森挺,可谓斩钉截铁,已开北魏切笔之先河, 但不失秀俊。整幅气势浑穆刚劲,有茂密丰伟之感,近《张 迁碑》,是汉隶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 礼器碑 汉代隶书。此碑字体工整方纵,大小匀称,左规右矩,法度森严。 用笔瘦劲刚健,轻重富于变化,捺脚特别粗壮,尖挑出锋十 分清晰,是汉隶中典型的厚重,燕尾极为精彩。书势气韵沉 静肃穆,典雅秀丽。翁方纲夸为汉隶中第一。此碑对以后唐 代楷法的形成影响很大。
● 康有为:碑学倡导人,《广艺舟双楫》
● 齐白石:书画印三绝
●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在书法上的造 诣极高。他早年抄写过很长时间的古碑,并热衷于搜寻碑帖拓片,对书法、美术有着很高 的鉴赏力。他的书法,古雅,文人气十足。无论是精心书写的对联,还是即兴书写书写的 手稿、书信,都大有可观。鲁迅的一页手稿就卖到4万元人民币,可见其的价值。 ● 马一浮(1882——1962),浙江绍兴人。原名浮。著名学者,通多国外语,精于佛学、儒 学的研究。书法来源于褚遂良,兼融各家。以行草书成就最高,字的体势向右上倾斜,用 笔尖峭,转角处圭角鲜明,而又有种散淡的文人气息,格调很高。 ● 郭沫若(1892—1978),现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 动家。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书法以行书成就最高,尤善题匾。“荣宝斋”三字可算 作他的得意之作。
第一章 书法杂识
– 曹全碑 – 汉代隶书。与《乙瑛》、《礼器》同属秀逸类, 但神采华丽 秀美飞动,有“回眸一笑百媚生”之态,实为汉隶中的奇葩。 – 华山碑 – 汉代隶书。全称《西岳华山庙碑》,延熹四年(公元161年) 四 月刻,此碑与《礼器碑》一样被誉为汉隶中典范,结字堂堂 正正,字、行距齐整,波磔秀美。 – 史晨碑 – 东汉隶书。书法工整,造型丰美多姿,波挑神采飞逸,章法 疏密匀适,结构谨严而气韵灵动,蕴藉跌宕,笔法笔意二者 俱全。
第一章 书法杂识
•
●赵朴初(1907——2000),安徽太湖人,著名学者、佛学家,社会 活动家,曾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同时又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影 响遍及海内外,尤以宗教家为甚。他的字以行楷书最擅长,脱胎于李北 海、苏东坡,字的体势向右上方倾斜,结构严谨,笔力劲健而又有种雍 容宽博的气度,隐隐透出一种佛家气象。 ●启功(1912 ——2005)字元白,斋号坚净居。中国当代著名教 育家、国学大师、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诗人,中央文 史研究馆馆长、九三学社顾问、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书 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西 泠印社社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启功先生自撰的《墓志铭》,笑对人生,乐而开怀:“中学生,副教 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 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 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 六十六, 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 其他以书法知名的学者还有罗振玉、萧娴、刘自读、舒同、钱君 淘等人。
书 法 技 能(一)
书 法 技 能(一)
教学要求: 1、大学生学书法,重在坚持实用原则,持以恒心,学传统的书法精华。 2、追求整洁、和谐与雅俗共赏的书法风格,不学怪、偏及学术争议较多的 碑帖。
3、了解书学杂识(各时期代表书家、文房四宝、书法典故);
4、楷隶书法基本笔法、结构、一般临摹技术与碑帖选择; 5、掌握基本的书法文学技术,楹联、诗词等;
•
•
•
第一章 书法杂识
• ■孙中山(1866—1325),名文,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先生并不以书法知名,但水平却很高。他的 字,结体紧密,气象雍容。有一种大家风范,这从他大量的题字和墨迹 中可以看出。他的书法不是练出来的,纯粹是从心灵里流露出来。“字 如其人”在他身上得到完美的体现。 ■谭延闿(1876一1930),字祖安、祖庵,号无畏、切斋。湖南 茶陵人。字如其人,有种大权在握的气象,结体宽博,顾盼自雄。是清 代钱沣之后又一个写颜字的大家。颜真卿楷书自从被米南宫批判之后, 一直不很被重视,宋、元、明三代不出一个善写颜字的大家。清初基本 上是董其昌书法的天下。直到清中叶刘石庵以及后来钱沣、何绍基、翁 同和等出,颜书才始得到复兴。 ■于右任(1878一1964),原名伯循,字右任,号骚心,以字行。 陕西三原人。长期任职于国民党政府,管至行政院院长。但它作为书法 家的名声,是乎超过了作为政治家的名声。他的书法艺术,一般认为可 分为两个时期:一是以魏碑为基础,写出具有强烈个性的行楷书时期; 二是创立标准草书的时期。
梦奠帖
第一章 书法杂识
• 薛稷(公元649-713)
信行禅师碑
• 陆柬之(公元1045-1105) 文赋 • 李邕(公元678-747) 麓山寺碑 李思训碑
• 张旭
肚痛帖 终年帖 郎官石拄记 十五日帖 古诗四贴
第一章 书法杂识
• 颜真卿(公元709-785) 东方朔画像赞 多宝塔碑 颜勤礼碑 祭侄文稿 中兴颂 麻姑仙坛记 颜家庙碑 争座位稿 自书告身 • 柳公权( 公元778-865) 金刚经 神策军碑 玄秘塔碑 • 释怀素 (公元725-785) 论书帖 小草千字文 圣母帖 • 孙过庭(公元648-703) 书谱
•
第一章 书法杂识
• ■ 叶恭绰(1881一1968),字裕甫,又字誉虎、玉甫,号遐庵、遐翁。广东 番禹人。基本上也算一个在朝的书家,前半生做过交通总长、财政部长,后半生 才致力于学术。但叶恭绰学问很好,诗词书画考古都精通,所以民国时一度也曾 任过国学馆馆长的职务。解放后,北京中国画院的第一任院长就是他。叶恭绰以 善写正楷书著名,尤其会写大字,笔力雄健。所作行草书也时参以楷式,不同凡 文征明、祝允明、唐伯虎、 邓石如、金农、伊秉绶、赵之谦、何绍基、 吴昌硕、黄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