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单元备课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3)实践活动:进行一次家庭实验,如制作土电话、探究声音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等,以增强对声音现象的感知和理解。
2.拓展要求:
(1)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通过阅读材料和观看视频,加深对声音现象的理解和认识。
(2)学生可以结合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声音现象,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过程。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在讲解声音的传播时,部分学生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的理解还有些模糊,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另外,在实验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实验的操作和观察还不够仔细,这可能影响到他们对声音现象的理解。
针对这些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以下改进:
1.在讲解声音的传播时,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声现象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声音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声现象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3.素质层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动手能力,以便能够准确地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此外,学生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以便在实验探究和讨论中能够与他人有效地协作。
4.行为习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行为习惯对课程学习的影响:
(1)课堂参与度:部分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对课堂讨论和提问不够热情,这会影响他们对声现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教学时数: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第二单元声现象大单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单元声现象大单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单元声现象大单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本节课《声现象》的设计意图是以生动有趣的方式来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能够体验到声音的奇妙,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听力和创造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让幼儿能够分辨不同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声音。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听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和特性。

2.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叉、气球、玻璃杯、绳子、鼓等。

2.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气球和一根绳子。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各种声音,让幼儿感受声音的奇妙,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2. 讲解: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结合教具进行演示。

3. 实践活动:让幼儿亲手操作教具,如敲击音叉、吹气球等,观察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4. 小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他们观察到的现象,引导他们发现声音的特性。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声音的传播和特性。

2. 活动重点:让幼儿亲手操作教具,观察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活动,我发现幼儿们对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在分辨不同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声音上还需要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们回家后,尝试用家里的物品制作不同的声音,并观察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声音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教学,我希望能够激发幼儿们对声音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听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声现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活动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让幼儿理解和掌握声音的传播和特性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在讲解声音的传播时,我使用了音叉、气球、玻璃杯、绳子等教具进行演示,让幼儿亲手操作,观察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备课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备课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备课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第二章声现象单单元备课.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知道骨传导的原理;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骨传导的原理,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噪声的来源和危害,防治噪声的途径。

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物理规律的能力,声音的定因素讲授法、单元名称:声现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知道骨传导的原理;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3.了解声音的特性;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4. 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3.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4.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三)情感目标: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主要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1. 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骨传导的原理,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2.声音的特性,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3.噪声的来源和危害,防治噪声的途径。

4.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人们接收外界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声音的传播。

各种声现象充满了人们的生活,而对声现象的了解也易于通过有趣的、易操作的探究活动来进行,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初步的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以及应用物理规律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等。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集体备课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集体备课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2声音的特性集体备课教案课时编号 NO:授课时间:第周星期 2013 年月日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八年级物理上第二章教案5篇

八年级物理上第二章教案5篇

八年级物理上第二章教案5篇全面贯彻“三个面向”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自学能力。

那么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有哪些教案会比较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八年级物理上第二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八年级物理上第二章教案1《抛体运动的规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g.2.掌握抛体运动的位置与速度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掌握平抛运动的特点,能够运用平抛规律解决有关问题.2.通过例题分析再次体会平抛运动的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参与实验总结规律的热情,从而能更方便地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实践,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归纳抛体运动的规律教学难点应用数学知识分析归纳抛体运动的规律.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上一节我们已经通过实验探究出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规律,对平抛运动的特点有了感性认识.这一节我们将从理论上对抛体运动的规律作进一步分析,学习和体会在水平面上应用牛顿定律的方法,并通过应用此方法去分析没有感性认识的抛体运动的规律.[新课教学]一、抛体的位置我们以平抛运动为例来研究抛体运动所共同具有的性质.首先我们来研究初速度为。

的平抛运动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用手把小球水平抛出,小球从离开手的瞬间(此时速度为v,方向水平)开始,做平抛运动.我们以小球离开手的位置为坐标原点,以水平抛出的方向为x轴的方向,竖直向下的方向为y轴的方向,建立坐标系,并从这一瞬间开始计时.师:在抛出后的运动过程中,小球受力情况如何?生:小球只受重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水平方向不受力.师:那么,小球在水平方向有加速度吗?它将怎样运动?生:小球在水平方向没有加速度,水平方向的分速度将保持v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师:我们用函数表示小球的水平坐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将如何表示?生:x=vt师:在竖直方向小球有加速度吗?若有,是多大?它做什么运动?它在竖直方向有初速度吗?生:在竖直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小球在重力作用下产生加速度g.做自由落体运动,而在竖直方向上的初速度为0.师:那根据运动学规律,请大家说出小球在竖直方向的坐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生:y=1/2gt2师:小球的位置能否用它的坐标(x,y)描述?能否确定小球在任意时刻t的位置?生:可以.师:那么,小球的运动就可以看成是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运动的合成.t时间内小球合位移是多大?生:师:若设s与+x方向(即速度方向)的夹角为θ,如图6.4—1,则其正切值如何求?生:[例1]一架飞机水平匀速飞行.从飞机上海隔l s释放一个铁球,先后释放4个,若不计空气阻力,从地面上观察4个小球( )A.在空中任何时刻总是捧成抛物线,它们的落地点是等间距的B.在空中任何时刻总是排成抛物线,它们的落地点是不等间距的C.在空中任何时刻总在飞机正下方,排成竖直的直线,它们的落地点是等间距的D.在空中任何时刻总在飞机的正下方,捧成竖直的直线,它们的落地点是不等间距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二次备课优秀教学案例: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二次备课优秀教学案例: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对物理学的兴趣。我会通过生动的语言、有趣的实验和实际案例,激发学生对声音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让他们感受到物理学的魅力和实用价值。
同时,我会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我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和推理。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索和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理。我会设置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引导他们逐步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此外,我还会设计一些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例如,让学生动手制作简易的乐器,观察和分析乐器的声音产生原理;或者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观察和体验声音的传播,如在安静的教室和嘈杂的街头对比声音的传播效果。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将在课堂上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理。我会使用图示、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同时,我还会在课堂上设置一些问题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从而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在技能方面,我希望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使用仪器测量声音的强度和频率,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此外,我还希望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声音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与声音相关的问题,如噪音控制、音效设计等。
1.分组:在课堂上,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人数根据班级人数和活动性质进行合理分配。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声音备课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声音备课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声音备课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

2.掌握声音的特性与传播规律。

3.了解声音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声音的基本原理和产生方式。

2.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规律。

三、教学难点1.声音的反射、折射和干涉现象的解释和应用。

2.声音传播速度的计算。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2.板书工具和白板。

3.实验器材:发声器、细火柴棒、弹簧、玻璃棒等。

4.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通过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例如播放一段好听的音乐,让学生们畅谈自己对声音的感受和了解,引导学生们思考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传播的方式。

第二步: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1.邀请学生观察发声器的结构,并请学生描绘出发声器的原理图。

2.解释发声器的工作原理:当电流通过发声器线圈时,线圈内的铁芯会受到电磁力的作用,快速振动,从而震动空气,产生声音。

3.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介质?第三步:声音的传播速度和特性1.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传播速度。

–实验1:让两名学生分别用发声器和接收器,相距一定距离,进行暗中交流。

通过计时器计算出声音的传播时间,从而计算出声音的传播速度。

–实验2:让学生通过观察水中传播声音的实验,思考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特点。

2.讲解声音的特性:–音调:通过调整发声器的频率,观察音的高低变化。

–音量:通过调整发声器的振幅,观察音的大小变化。

第四步:声音的反射、折射和干涉1.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声音的反射现象。

–实验:让学生用发声器向墙壁发出声音,在不同位置用接收器接收声音,并观察声音的反射方向和音量变化。

2.讲解声音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声音从一种介质传到另一种介质时的传播和折射规律。

3.讲解声音的干涉现象:–引导学生用光源和狭缝模拟声音干涉,通过观察干涉条纹的形成,解释声音干涉的原理。

第五步:应用案例分析让学生思考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 1. 如何通过反射利用声音定位方位? 2. 如何利用声音折射改变声音的传播方向? 3. 如何利用声音干涉增强声音的音量?六、课堂练习1.声音在真空中能传播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复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复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

声现象
(3)(仿生学)声呐——探测海深、绘制海底地形图、探测鱼群
3. 从异常声音中获取信息:医生通过听诊器诊断疾病、汽车修理师傅听汽车发动机的声音判断故障、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

4.检测方面:
(1)B超;
(2)超声探伤仪——可检测锅炉是否有裂缝,并可测出有多大多深。

二、声与能量
1. 声是一种波动,声能传递能量。

(1)利用超声波在液体中引起的强烈振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2)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结石。

2. 声波具有能量
Ⅰ.超声波雾化(超声波具有高能量);
Ⅱ.晚上拍手,走廊的灯自动亮了;
思考:超声波为什么应用那么广泛?
1)超声波的穿透力强;
2)超声波方向性好;
3)超声波易获得集中的声能。

★巧计:辨别声传递的是信息还是能量,就看声有无引起其他物体变化..........,若有则传播的是能量;若无则传播的是信息。

一、噪声及来源
1.噪声定义:(1)物理学角度:发声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
(2)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的休息、工。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复习课教案设计汇总第2章《声现象》复习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复习课教案设计汇总第2章《声现象》复习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复习课教案设计汇总第2章《声现象》复习课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复课【复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回声现象和回声测距离。

3.了解乐音的特性及与生活现象的联系。

4.了解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5.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6.能从物理学的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噪声,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7.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物理就在身边。

【复重点和难点】重点:①声音产生和传播;②乐音的三个特性。

难点:①回声测距离;②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

【学具准备】音叉、发音齿轮、尺子、纸筒、橡皮膜、蜡烛等及多媒体课件和导学案。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知识网络图。

【复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复导入语:(展示图片)鸟鸣清脆如玉,琴声婉转悠扬,歌声美妙动听……声现象和我们的研究与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现在我们就来复这看似简单,但又藏有许多奥秘的《声现象》。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开门见山的引出课题,结合网络结构图让学生回顾本章内容的内在联系,后面的几个专题复就是围绕本章的内容而展开的,这样能使学生的复有明确的目标。

二、专题复【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常识点聚焦:1.声音是由物体的所产生的,停止,发声随之停止。

2.声音靠(统统固体、液体、气体)流传,不能传声;声音在介质中以的方式流传.。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流传的不同,正常情况下,中传声的速度快于液体,而中传声的速度快于气体,声音在15℃氛围中的流传速度为m/s。

4.声音从声源发出,遇到山崖、墙壁等障碍物回来使其又传入人耳的声音,利用回声可以测定。

实验探究一:利用音叉、鼓、乒乓球、烧杯、水等器材探究声音的产生。

实验1: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时见到泡沫屑不停地跳动;用手按住鼓面,泡沫屑停止跳动,鼓声消失。

说明。

实验2: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声现象 复习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声现象 复习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声现象复习课一、教学目标1.复习第二单元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

2.加深学生对声现象的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声的基本特征。

2.声的传播速度。

3.声音的产生和接收。

三、教学重点1.复习声的基本特征、传播速度等概念。

2.复习声音的产生和接收的原理。

3.加深对声现象的实际应用理解。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技能。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加深对声现象的理解和记忆。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整体讨论,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声的基本特征1.提问:声是怎么产生的?声有哪些基本特征?2.学生回答:声是物体振动传播产生的,声的基本特征有响度、音调、音速和音色。

3.教师点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确认和补充,确保学生对声的基本特征有清晰的认识。

第二步:复习声的传播速度1.提问:声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有差异吗?为什么?2.学生回答:声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因为不同介质中的分子密度和弹性模量不同。

3.教师点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确认并引导他们思考分子密度和弹性模量对声传播速度的影响。

第三步:复习声音的产生和接收1.提问: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声音怎么被人耳接收?2.学生回答: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经过空气中的传播,最终被人耳接收。

声音的产生和接收分别通过发声体和耳朵完成。

3.教师点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引导,解释发声体和耳朵的原理和作用。

第四步:实验操作1.实验1:测量声的传播速度。

•要求学生分组自行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并与理论结果进行比对。

2.实验2:观察声的传播特征。

•要求学生分组自行进行实验,观察声的传播特征,并撰写实验报告。

•学生将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

第五步:讨论和总结1.小组讨论: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观察数据,进行小组讨论,并就声现象的应用进行思考和交流。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2、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重、难点:(重)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关 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器材:电脑、音叉、鼓、闹钟、真空罩等。

教材分析:1、本节研究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因此要求尽可能利用实验、周围现象去进行教学。

可以利用课本外的实验、现象去进行教学。

2、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归纳出正确的结论,并能利用所学知识去解释有关的现象。

预习提纲: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声音的速度有多大? 教学过程: 一、新课教学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各种各样的声音。

引入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1、声音的产生演示实验:(1)、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

(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

(3)、放一段声音的录像。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传播:(1)、得出:固体、气体可以传播声音。

(2)、实验14页图1-4示: 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3)、声波:利用录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声波?同水波进行对比。

3、声速: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

4、回声:声音的反射。

<0.1秒 二、小结: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本节内容,因内容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课外练习。

四、板书设计:第一章 声现象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能够传声的物质叫介质,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最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教案

最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教案

第二章声现象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声音的特性。

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4.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是本章知识的基础;声学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所以对声音特性的了解就显得很重要。

由于环境污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成为本章的一个热门话题,在中考考查时,该部分知识点难度较低,却是每年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声的产生和传播,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别,声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减弱噪声的方法,所以平时学习需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声现象与生活的联系。

1.声现象的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能体验到学习有关声的知识是有用的,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本章的兴趣,在第一章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物理研究方法有了一点了解,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加强学习,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实验,并让学生试着去总结,归纳。

2.学生在实验中的具体操作有些还掌握不好,如在研究“音调与频率”关系时,每次拨动都应控制用力大小相同,但学生很难控制,可在学生做完实验后,再让学生听录音机快放和慢放时的声音加以区分。

3.学生对“声的利用”很感兴趣,但具体的应用还不清楚,教师要多举例,并鼓励学生多搜集相关资料,做到资源共享。

4.在本章中,学生会接触到开放性试题,由于刚刚接触,对学生的答案不要要求太高,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根据本章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对本章的教学建议如下:1.对课本上安排的一系列实验探究活动,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在实验中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2.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学中要重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3.在学习中可运用比较、归纳、转化等方法,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更明确。

4.在学生印象中,噪声是有害的,在讲课时,可通过阅读或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它的利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5.在实验过程中,可对学生渗透研究物理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新第二章-声现象教案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新第二章-声现象教案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教案教师:授课班级:引导解决:1.指导学生看教材12页图1.1-1、13页1.1-2,是什么物体在发声?为什么会发声?2.我们能把声音记录下来吗?学生讨论:〔教师指导点播〕问题二:声音是怎样向远处传播的?提出问题: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出的,那么声音是怎样向远处传播的呢?媒体播放:宇航员在月球行走的资料片断,观察宇航员交流的方式,与人们在地球上的交流比照。

教师引导: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提出问题:怎样证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呢?固体、液体是否都可以传播声音呢?方案一:1.把正在响的闹钟放进玻璃罩中,听声音的情况。

2.用抽气机往外抽气,听声音的变化情况。

方案二:一同学轻敲课桌一端〔或把闹钟放在课桌一端〕,另一同学把耳朵贴近课桌的另一端,听声音的情况。

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问题三: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

提出问题:既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那么声音在介质中是怎样传播的呢?投影展示:振动源可在水槽中激起水波,并不断向外围扩散。

类比说明:指导学生看图2.1—6说明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物理研究方法指导:类比法〕问题四: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吗?提出问题:平时我们说话时,一张口,马上就听到声音了。

那么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吗?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点拨〕教师预备:1.百米比赛时,计时员是怎样计时的呢?为什么?2.对着高墙或山崖喊话,能马上听到回声吗?3.雷电时,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呢?共同归纳: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也就是声音是以一定的速度传播的。

介绍资料、指导读表:?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学生讨论:在读表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特点?〔教师指导〕八年级物理〔上〕教案教师:授课班级:吗?1.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3.实验说明,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的音调就高;物体振动得慢,频率低,发出的音调就低.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 Hz到20000 Hz.其中20 Hz 是人类听觉的下限,20000 Hz是人类听觉的上限.5.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6.超声波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能量大,一个是沿直线传播.想想议议:蝴蝶的翅膀1秒钟振动不超过10次,蚊子的翅膀1秒钟振动500~600次,我们能听到它们的翅膀发出的声音吗?通过示波器显示不同频率音叉声音的波形;再将男女同学的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显示波形。

人教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大单元整体设计

人教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大单元整体设计
第二章 声现象
大单元整体设计
单元主题概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单元教学目标
课课标标要要求求
1.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了解声音的特性。 3.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 4.知道噪声的危害及控制方法。 5.调查物理学应用于工程技术的案例,体会物理学对工程技术发 展的促进作用。
教学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 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培养学生在 日常生活 、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中 的观察能力。 2.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声音现象,了解声音的特性。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 声音的音色不同。能用实验验证影响声音特性的主要因素。 3.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 ;知道声能传递信息;知道声能 传递能量。知道超声与次声。 4. 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 5. 通过利用所学的声学知识探究材料的隔音性能,并制作简易的隔音房 间模型 。
单元知识架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3.讲解声音传播速度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问题:“声音的三个特性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学生分组讨论,结合生活实际,找出声音特性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音乐、通讯、环保等。
3.每个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四)课堂练习
4.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声音传播速度的相关资料,了解声音在生活中的传播现象。
-要求:整理资料,形成文字报告,不少于500字。
5.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如何运用声音特性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撰写一篇短文。
-短文主题:声音特性在环保、音乐、交通等领域的应用。
6.家长参与作业:与家长一起讨论声音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记录下来,促进学生与家长的互动。
1.教师发放练习题,涵盖声音特性的概念、影响因素、传播速度计算等知识点。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学生互评练习题,共同分析解题思路和答案。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2.强调声音传播速度公式的应用,提醒学生注意在实际问题中运用。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声音振动图像,深入理解声音特性的形成原因;而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应关注他们对声音基本概念的理解,通过简单易懂的实验,帮助他们掌握声音特性。此外,教师还需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培养学生对声音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声音特性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声音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引导学生关注声音在科技、艺术等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教案单元复习声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教案单元复习声现象

复习声现象教学目标1.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2.知道声音的三大特性,理解声音的特性与哪些因素有关;3.知道乐音和噪声,知道声音还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重点难点重点:声波的形成和传播;区别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和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难点:乐音和噪声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知识结构】(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3.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4.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5.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6.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二)、乐音及三个特征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

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一备教案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一备教案

第二章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第一节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第 1 课时(总第 9 课时)审核人:审核时间:三备:张爱民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知道测量长度和体积的工具;2.会使用这些工具测量长度和体积;3.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教学重点】:刻度尺、量筒(杯)的使用。

【教学难点】:长度和体积的单位及其换算;根据生活经验大致估测物体的长度和体积。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预习;小组合作与交流;教师重点导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刻度尺;量筒【教学过程】预习案任务一:初读P37图文,感知物质世界的的几何尺度任务二:偿试完成:1.如图2-5,物质世界的尺度,试就你已知的物体从小到大顺序排列.2.长度(L)的测量(1)列举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2)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是,用符号表示为。

常用单位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3)光年也是单位,用来表示天体之间的距离。

它等于光在1年中的行程.1光年= m.3.体积(V)的测量体积的单位:国际单位是。

常用单位:,其换算关系是:(2)测量物体体积的工具是:学习案[讲解示范]学习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一看:测量前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测量工具,并观察刻度尺的、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二放:刻度尺零刻度,若用零刻度线已磨损的刻度尺,应从看得清楚的某一整刻度线开始量;三读:读数时视线,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四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

[动手操作]:“学生实验”。

做P39[讨论交流]1.误差(1)误差的概念:。

(2)产生误差的原因:、、测量者等;(3)减小误差的方法:;(4)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2.如下物体的体积如何测量?形状规则的固体:形状不规则的固体:液体[归纳总结]1.误差不可以避免,错误可以避免2.说明:使用量筒或量杯测体积时,视线要与凹形水面的相平,或与凸形水银面的相平.[阅读了解]P40“科学窗”[针对练习]1.小明发现周围同学在测长度时,刻度尺放置的位置有以下几种。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第二章第二章 复习课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第二章第二章 复习课

第二章复习课【复习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3.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决定因素,知道超声波和次声波。

4.知道声的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5.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学生自主完成学生用书中的知识梳理,并按要求熟记基础知识。

归纳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物体振动,人不一定能听到声音,人耳要听到声音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1)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必须在20~20190Hz之间;(2)声源与人耳之间有传声的介质;(3)有正常的听觉系统。

方法指导:乐音的三个特征:(1)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有关;(2)响度与物体振幅和距声源距离有关;(3)音色与声源本身的材料、形状有关。

音调、响度、音色是声音的不同特征。

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音色与音调、响度无关,它是我们分辨不同发声体的依据。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对照复习目标,回顾本章知识要点,想想自己对哪些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熟练?(自主梳理知识,构建本章知识结构图)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如图所示,当敲响音叉乙时,观察到与音叉甲接触的乒乓球将会被弹开,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也能说明声音可在空气中传播。

如果该实验在月球上进行,挂在左边音叉旁的那个乒乓球也能像图示那样弹起吗?答:不会,因为月球表面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2.我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其原因是固体能够传声,且比空气传声的速度快。

知识板块二声音的特性3.水牛“哞哞”的叫声和蚊子“嗡嗡”的叫声相比较,蚊子的叫声音调高,水牛的叫声响度大。

用小提琴和二胡同时演奏《二泉映月》,凭听觉就能分辨出小提琴和二胡,是因为二者的音色不同。

4.如图所示,在同一个轴上固定着三个齿数不同的齿轮。

当齿轮旋转时,用纸片分别接触齿轮,使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下面(选填“上面”“中间”或“下面”)的齿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声音的传播:
声音是依靠气体、液体、固体物质作媒介传播的,一般而言,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较快,在气体中传播的较慢。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在15℃气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真空不能传声。
3、怎样听到声音:
(1)声源——空气传播——耳膜振动——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
(2)声源——头骨、颌骨——听觉神经——大脑
4、双耳效应与立体声:
声源到双耳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它特
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5、乐音:
乐音是物体作有规则振动而发出的,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
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
体会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教学重点
学会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产生声音的条件,影响音调和响度的因素。
教学难点
学会科学探究,会设计实验。




1、经历观察、分析发声体共同特征的过程,初步学会有目的地观察,能描述实验现象,收集有效信息并根据信息得出规律,有初步的观察归纳能力。领悟规律的得出需要大量的观察、分析的过程。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过程

方法
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能力
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单元备课
第二单元
单元主题
第二章声现象




本章主要是通过对生活、生产中丰富多彩的声现象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声音在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的应用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初步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以及应用物理规律解释简单现象的能力。
本章知识点如下:
1、声音的产生:
物体在振动时发出声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4、通过形成知识网络学习梳理总结知识的方法,将本章内容结构化。通过解题练习,学习解答物理题的方法以及规范要求。锻炼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物理学习的内容既有物理知识又有物理方法。
课时安排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课时
二、声音的特性1课时
三、声的利用1课时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课时
复习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通过做“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的实验”和“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实验探究法。
3、能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实验操作,能描述实验现象并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经历学习过程,进一步锻炼步观察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交流体验噪声危害,从听到声音的途径入手分析得出防治噪声的途径。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8、声的利用:
(1)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2)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教学目标
知识

能力
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速度一般不同
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了解声音的特性,知道音调跟频率有关,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发生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
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噪声的途径,增强环保意识。
响度: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是声音的特色,有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
6、噪声:
(1)从环保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的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
(2)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由发声体作无规则振动发出的。
噪声的单位是:分贝(dB)
7、减弱噪声的途径;
(1)从声源处减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