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灾害对华北地区农业经济影响研究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我国农业经济产出的实证研究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我国农业经济产出的实证研究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我国农业经济产出的实证研究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如干旱、洪涝、台风等)频率和强度逐渐增加,对农业经济产出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之一,农业经济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研究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我国农业经济产出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1. 干旱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干旱是最常见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之一,严重影响了我国许多地区的农作物产量。
干旱导致土壤水分不足,限制了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例如,我国北方干旱地区的小麦产量经常因干旱而受到严重影响。
2. 洪涝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洪涝是另一个常见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农作物产量也有显著的影响。
洪涝导致农田积水,使植物根系受到淹没和缺氧。
此外,洪涝还会引起农作物病虫害的爆发,进一步减少产量。
3. 台风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台风一般伴随着强风和暴雨,对农作物产量造成严重破坏。
强风可以吹倒作物,降雨量过大则容易发生水浸和冲刷,导致农田退化和农作物减产。
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畜牧业产量的影响1. 干旱对畜牧业产量的影响:干旱导致草原干旱,畜牧业饲料短缺,影响了畜禽养殖业的发展。
牲畜和家禽在干旱条件下容易发生营养不良和疾病,导致产量下降。
此外,干旱还会导致水资源减少,影响牲畜饮水和农田灌溉。
2. 洪涝对畜牧业产量的影响:洪涝导致饲草被淹没,动物无法获得充足的饲料,影响了畜禽养殖的发展。
此外,洪涝还会导致畜禽疾病的传播,进一步影响产量。
3. 台风对畜牧业产量的影响:台风会破坏牲畜和家禽的栖息地,导致畜禽受伤或死亡。
同时,台风还会对养殖场的设施和设备造成破坏,增加养殖成本。
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农作物和畜禽养殖产量的影响,不仅会影响农产品的供应量,还会对农产品的价格产生影响。
当农作物和畜禽产量下降时,供应减少,市场上的农产品价格往往会上涨。
干旱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与适应措施
干旱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与适应措施干旱灾害是自然灾害中最常见也最具破坏性的一种。
它席卷而来,给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挑战。
农业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直接受到干旱灾害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干旱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适应措施。
首先,在农业生产方面,干旱会降低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造成农民的经济损失。
由于干旱条件下土壤的水分供应不足,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受到限制。
作物的根系无法吸收到足够的水分和养分,造成幼苗死亡、植株生长缓慢,甚至导致作物绝收。
此外,作物的叶片受到干旱的刺激会变得脆弱,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进一步影响产量和质量。
其次,干旱还会引发土壤侵蚀和土地退化的问题。
在干旱期间,由于风力和水力的作用,土壤水分蒸发迅速,土壤表面裸露,容易发生风蚀、水蚀等现象。
这不仅导致土壤的流失,还会造成水土流失,造成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同时,干旱条件下作物无法正常生长,无法形成完整的作物覆盖层,无法有效保持土壤湿度,进一步加剧了土地退化的风险。
针对干旱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适应措施。
首先,农民和政府需要加强干旱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
通过科学准确地监测干旱的发生和发展趋势,及时预警,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干旱灾害带来的损失。
其次,我们需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合理的农业耕作方式。
水是农业生产的核心资源,我们需要更加高效地利用水资源,采用滴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浪费。
此外,选择适应干旱条件的作物品种和农作物轮作,可以改善作物的抗旱性,减少干旱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再次,加强土壤保护和管理,防止土壤侵蚀和土地退化。
通过建设植被覆盖带、固定沙地、植树造林等措施,保持土壤的稳定性,减少水土流失。
此外,合理施肥和轮作制度的实施也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增加土壤水分储备,提高土壤的抗旱能力,减少干旱灾害带来的农业产量损失。
最后,提高农民的抗旱灾害意识和应对能力,加强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
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调控措施
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调控措施干旱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干旱频率和强度也在逐渐增加。
在干旱地区,农作物的生长受到极大限制,不仅对农民的生计造成了威胁,也影响着全球粮食安全。
因此,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以应对干旱对农业的影响迫在眉睫。
首先,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在没有足够水源供给的情况下,农作物无法正常生长和发育,导致产量大幅下降。
水分的缺乏影响了作物根系的生长,限制了植物的吸收和利用水分的能力。
干旱还会导致土壤水分蒸发速度加快,进一步加剧作物缺水的情况。
此外,干旱还会增加病虫害的发生率,导致农作物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为了应对干旱对农业生产的严重影响,人们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控措施。
首先,科学管理水资源是关键。
建设水库和水井,收集和储存雨水是缓解干旱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利用地下水和降雨水源,向农田灌溉提供充足的水源,使作物得到合理的水分供应,从而提高抗旱能力。
此外,改良土壤状况也是应对干旱的重要措施。
科学施肥和合理轮作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并提高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有助于作物抵抗干旱的能力。
除了水资源的管理和土壤改良,科技的应用也可以有效地应对干旱。
农田的覆膜种植和滴灌技术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损失,提高灌溉水利用率。
透明覆膜能够遮挡阳光直射,减少水分蒸发,滴灌技术可以准确将水分直接送到作物根部。
这些技术不仅节约水资源,还可以提高作物的生产效益,增强作物的抵抗灾害的能力。
农业保险也是一种有效的调控措施。
在干旱等灾害发生时,农民可以通过购买农业保险来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
这不仅可以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还可以鼓励农民采取科学的农业管理方法,增强农业的抵御灾害的能力。
总结起来,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严重的,但通过科学合理的调控措施,可以有效地减轻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科学管理水资源、改良土壤状况、应用科技和购买农业保险等手段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抗旱能力,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干旱灾害对社会经济影响研究综述
干旱灾害对社会经济影响研究综述【摘要】通过回顾以往研究干旱灾害对社会经济不同产业造成的影响,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根据干旱灾害对社会经济影响研究的两个主要目的提出对以后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干旱灾害;经济影响;农业经济损失1.引言干旱是指由于水分的收支不平衡或供求不平衡而形成的水分短缺现象[1]。
干旱灾害是指干旱对社会经济造成的危害。
旱灾直接危害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粮食减产、农民减收、居民用水困难,极大限制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
同时,旱灾对城市工业的发展也产生一定的影响,表现为部分企业产量因缺水受限、用水成本提高导致的生产成本提高等。
据2005年对我国工业缺水状况的测算,损失的工业产值高达1200亿元[3]。
干旱不仅对工农业生产造成影响,而且波及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严重时还会给生态环境带来重大危害,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3]。
2.干旱灾害对各产业的影响研究2.1 干旱灾害对第一产业的影响目前研究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集中于旱灾成因、影响范围、灾害损失以及与其他灾害进行比较等方面。
商彦蕊[1]从微观农户的角度分析了农业和农户旱灾脆弱性的成因。
她认为,自然降水不足或与作物需求匹配不均是造成农业干旱的动力,农户对干旱的应付能力不足是导致干旱成灾的原因。
农户旱灾脆弱性既与农业干旱有关,又与人均资源和收入、风险认识和对农业的依赖程度有关。
最脆弱的农户是那些人均资源占有量最小且收入最少的农户。
蒲金涌[4]等人分析了天水市1961至2005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发现干旱发生频率呈上升趋势,一年之内农业干旱发生的频率伏旱最高,春旱最低;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旱灾对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系数,建立了定量评估模式,定量评价了旱灾对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影响。
张宏平[5]等人分析了陕西干旱发生的时空规律,以缺水率划分干旱标准,评价陕西各季农业干旱状况,并对1949~1990年共42年粮食产量序列进行滑动平均模拟,以粮食减产百分率评估全省旱灾等级,得出干旱损失评估模式,为旱灾对粮食产量影响由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提供了经验。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我国农业经济产出的实证研究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修建水利工程、提高农田排水能力等措施可以降 低洪涝和干旱对农业的影响。
2、推广节水农业技术。采用节水灌溉、培育耐旱作物等措施可以降低干旱对 农业的影响。
3、提高农业保险的覆盖面。通过农业保险可以为农民提供一定的经济保障, 减轻自然灾害对农民造成的损失。
4、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及时发布气象预报和预警信息可以帮助农民提前做 好应对措施,降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农业的影响。
据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我国每年因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造成的农业损失达数十亿 元。例如,2018年洪涝灾害导致南方地区的农作物受灾面积达600多万公顷, 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2019年,华北地区发生严重干旱,造成数百万人 受灾,农业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这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不仅对农业产出造 成影响,还会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参考内容
引言
近年来,全球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给各国农业经济带来巨大挑战。我国作为世 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之一,研究极端气候事件对其农业经济产出的影响具有重 要意义。本次演示旨在通过计量经济学分析,探讨极端气候事件对我国农业经 济产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文献综述
极端气候事件对农业经济产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作物减产、 农业投入品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下降等。已有研究表明,极端气候事件对农业 产出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和时间差异,且不同农作物受影响的程度也存 在差异。
二、雪灾及其对旅游业的影响
雪灾是一种由于长时间、大规模降雪而导致的极端天气现象。2008年中国南方 的雪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场雪灾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给交通、电 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带来了严重破坏。
1、交通运输困难
雪灾首先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交通运输困难。大规模的降雪会导致道路封闭、机 场关闭,旅游者无法按计划抵达目的地,也无法离开受灾地区。这种情况在 2008年雪灾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许多旅游者被迫滞留受灾地区,给旅游行业带 来了极大的困扰。
暴雨旱涝灾害对农业影响
暴雨旱涝灾害对农业影响暴雨旱涝灾害是自然灾害中常见的一种,不仅会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巨大影响,还会对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本文将着重探讨暴雨旱涝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及其带来的深刻意义。
一、暴雨对农业的影响暴雨是指短时间内降雨量较大的天气现象,一旦发生暴雨,往往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
具体表现如下:1. 种植作物受损暴雨会对农田造成严重损伤,尤其是秋收作物。
因为秋收作物通常生长在成熟期,浓雾和大雨会使作物在成熟期夭折,导致无法收获。
对于果树来说,暴雨也会导致果实受损,影响品质和产量。
2. 农民失去经济来源农民因种植作物获得经济收益,但暴雨会导致作物减产或者毁损,导致农民失去经济来源。
在发展中国家,许多家庭都靠种植作物为生,暴雨往往会导致贫困家庭陷入更加困境。
3. 土地流失和水土流失暴雨所带来的大量雨水可能会使土地流失严重,使农田失去肥沃性,影响作物产量。
同时,随着雨水流进河流和湖泊,土地的肥力更会流失,导致大规模水土流失,这对长期农业生产会造成不良影响。
二、旱灾对农业的影响旱灾是指由于地区长期缺水或极少降水造成的干旱天气,往往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
具体表现如下:1. 地下水位降低在旱季,水源会减少,地下水位降低也很常见。
由于缺少水源,许多地方将会面临气象干旱,造成农业旱情难解,影响种植作物的生长和收益。
2. 农民收入减少由于农民生产遭受旱灾的打击,他们将面临着生产成本大幅增加的困境。
增大的生产成本可能会使农民的收入减少,尤其是对于干旱严重的地区。
3. 种植作物减产在旱季,缺少水源会导致作物的生长减缓,可能导致作物减产。
虽然有些作物在干旱条件下依然能够生长,但是其生产数量显然是比较低的。
三、暴雨旱涝灾害的深刻意义暴雨旱涝灾害对农业的影响,不仅会给农民带来损失,还会对经济和社会造成问题。
在一些贫穷地区,暴雨和干旱可以直接造成粮食短缺,导致农民走上饥饿之路。
同时,由于粮食价格上涨,普通消费者也无法购买到他们需要的食品和必备品。
自然灾害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自然灾害对农业经济的影响自然灾害是人类面临的永恒难题。
洪水、旱灾、地震、台风、暴雨等各种自然灾害每年都会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
特别是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尤为显著,因为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生产方式之一,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
本文将分析自然灾害对农业经济的具体影响,并探讨应对这些影响的相应措施。
首先,洪水是农业面临的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
洪水不仅可以淹没土地,导致农作物的死亡和损失,还会带走土壤中的养分,破坏土壤的肥沃度。
洪水还会引发农田的水渍沉积,让土地变得不适合种植,从而影响到农民的种植计划和收入来源。
为了应对洪水,农业部门可以加强河道的治理工作,提高河堤的防洪能力,以减少洪水对农田的影响。
同时,农民可以选择适应性更强的作物品种,以提高农作物的抗洪能力,并灵活调整种植计划,减少洪水对种植的影响。
其次,旱灾是另一个常见的自然灾害,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旱灾会导致农作物无法获得足够的水分,从而降低产量和品质。
旱灾还会使土地的肥沃度下降,影响后续的种植工作。
为了应对旱灾,政府可以加大水资源的调配力度,保障农田的灌溉用水。
农民可以采取节水措施,如合理选择灌溉方式、改善土壤水分保持能力等,以应对干旱的影响。
此外,地震、台风和暴雨等自然灾害也会对农业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地震会破坏农作物和农田设施,使农民的劳动成果白费。
台风和暴雨会造成农作物倒伏、水稻涝渍、果树摧毁等,大大降低农业产量。
为了应对这些灾害,政府和农民可以共同努力,加强农田设施的建设,提高抗灾能力。
农民还可以采取灵活应对措施,如及时采摘果实,确保收成;积极修剪果树,减少风灾损失等。
总体来看,自然灾害对农业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种植到收成,从生存资源的保护到农田条件的改善,都需要政府和农民通力合作,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
只有通过加强农田管理、提高农作物抗灾能力、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才能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经济的不利影响,确保农民的收入和国家的粮食安全。
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农业干旱灾害致灾因子、风险性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
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农业干旱灾害致灾因子、风险性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农业干旱灾害致灾因子、风险性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中国农业干旱灾害频发且威力日益增强,给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因此,深入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农业干旱灾害的致灾因子、风险性特征以及其影响机制,对于有效应对和减轻农业干旱灾害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中国农业干旱灾害的致灾因子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降水减少、蒸发增加、气候干旱度的增强以及土壤水分亏缺等。
气候变暖导致了全球的降水变化趋势,相对干旱的地区更容易受到干旱灾害的威胁。
在中国,南方季风区和西北地区是较为干旱的地区,常年降水偏少,土壤水分亏缺现象普遍。
此外,全球变暖引发的气温升高也导致了蒸发增加,加剧了农作物需水量的上升,加重了灌溉需求和水资源的紧张程度。
其次,中国农业干旱灾害具有较强的风险性特征。
一方面,中国是人口大国,农业是重要的国民经济部门,因此,农业干旱灾害对国家的经济和粮食安全有着重要影响。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气候和水资源特征差异较大,导致农业干旱灾害的频发区域和强度各异。
北方地区的干旱问题主要集中在土壤水分亏缺,南方地区则存在因洪涝和旱灾交替出现而带来的农业灾害,这使得农业干旱灾害对整个中国的影响都十分严重。
最后,中国农业干旱灾害的影响机制十分复杂。
首先,气候变暖导致的降水减少和蒸发增加,加剧了土壤水分亏缺,使得作物生长受到限制,产量减少。
其次,干旱引发的水资源紧张,特别是在农业灌溉需求增加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了农作物的生产能力。
同时,干旱还会导致土壤质量的恶化,使得土地退化,并影响后续种植季节的作物产量。
此外,农业干旱灾害还会引发农村经济困难,增加农民贫困和社会不稳定的风险。
综上所述,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农业干旱灾害的致灾因子、风险性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和掌握农业干旱灾害的形成原因和趋势,有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灾害防治措施。
中国干旱缺水问题研究报告
中国干旱缺水问题研究报告中国干旱缺水问题研究报告一、引言干旱是自然界非常普遍且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对农业、水资源、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气候多样的国家,干旱缺水问题在中国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深入探讨中国干旱缺水问题的现状与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干旱缺水问题的现状与原因1. 干旱缺水的地理分布中国干旱缺水问题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和华北地区。
这些地区多为高原、山地和半干旱地带,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是干旱缺水问题的主要发生区。
2. 水资源供需状况中国作为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水资源供需状况严峻。
国内水资源总量较少,且分布不均,地表水和地下水被大量开发利用,导致不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
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气候变化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现象。
3. 气候变化与干旱缺水气候变化对干旱缺水问题的影响不可忽视。
不断升高的全球温度导致了气候不稳定性增加,降雨模式出现变化,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
全球变暖加剧了中国干旱的程度和频率,加大了干旱缺水问题的风险。
4. 人类活动与干旱缺水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也是干旱缺水问题的重要原因。
大规模农业生产和工业制造的需求使得水资源过度开采,水污染问题严重。
此外,水土保持能力不足、森林砍伐、城市化进程等也对干旱缺水问题起到了负面作用。
三、中国干旱缺水问题的影响1. 农业影响中国是农业大国,干旱缺水对农业产量和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
干旱使得农作物的生长受限,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
干旱还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农田退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2. 生态系统影响中国的生态系统非常丰富多样,但干旱缺水却给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冲击。
长期干旱会导致植被减少、物种灭绝,破坏生物多样性。
此外,干旱还影响水生生态系统,导致湿地退化、河流干涸,影响河流流域的生态平衡。
3. 社会经济影响干旱缺水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直接与间接的影响。
缺水导致工业生产和城市发展受限,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干旱对农业的影响
干旱对农业的影响干旱是一种自然灾害,对农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从减产、资源短缺以及经济影响等方面,探讨干旱对农业的影响。
一、减产干旱对农业的最直接影响就是造成作物减产。
由于缺水,农作物无法得到充分的生长和发育所需的水分,导致生物代谢受限,产量大幅下降。
受灾地区种植的粮食作物如小麦、玉米等容易受到干旱的影响,大面积减产使得粮食供应受到威胁。
农民们不得不面临着收入减少的困境。
二、资源短缺干旱导致的资源短缺也对农业造成了困扰。
由于缺水,灌溉用水成为农民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干旱地区由于水源匮乏,农田灌溉受到限制,农作物缺水生长受阻。
同时,自然水源减少,地下水位下降,使得农业生产所需的水资源日益稀缺。
此外,干旱还会导致土壤贫瘠化,进一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增加了耕地资源的枯竭风险。
三、经济影响干旱对农业的经济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农民的收入严重依赖于农作物的产量和价格。
干旱导致的减产使得农民的收入大幅减少,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其次,由于农作物减产,供应减少,市场上的农产品价格上涨。
农产品价格上涨进一步加剧了居民的生活负担。
在干旱灾害的影响下,农业相关产业链都会受到冲击,从而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对策面对干旱对农业的影响,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政府可以通过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灌溉系统的效率,减少灌溉水的浪费,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此外,科学的节水灌溉技术也是发展农业的重要手段。
通过研究和推广相关技术,农业生产能够在较少的水资源下获得更高的收成。
另外,合理种植作物也是应对干旱的重要方式。
选择耐旱性强的作物,通过培育抗旱品种,提高作物的抵抗力,可以降低干旱对农作物的影响。
此外,建立灾害救助基金,为农民提供经济援助,帮助他们度过干旱期,保障农业持续发展。
总结干旱对农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减产、资源短缺和经济方面。
要应对干旱的挑战,政府和农民应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措施。
增强水资源管理,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培育抗旱品种,加强农业保险体系建设,都是应对干旱的关键举措。
极端天气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
极端天气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第一章:引言极端天气灾害是指那些超出正常天气范围的极端气候事件,如暴雨、干旱、冰雹和强风等。
这些极端天气现象在过去几十年里变得越来越频繁和严重,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极端天气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第二章:极端天气灾害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极端天气灾害对农作物产量有着显著的影响。
首先,干旱天气会导致农田土壤水分不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其次,强风和冰雹会破坏农作物的结构,导致减产。
此外,暴雨会导致洪涝,淹没农田,破坏农作物并造成土壤侵蚀。
这些极端天气灾害会直接减少农作物的产量,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
第三章:极端天气灾害对农业资源利用和管理的影响极端天气灾害对农业资源利用和管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
首先,干旱和暴雨等极端天气事件会导致农田土壤水分紊乱,增加了农民的灌溉负担。
其次,农田内的水资源也面临浪费和不合理利用的风险。
另外,农作物遭受破坏后,残留物的处理成为问题,可能导致土地污染和废弃物处理困难。
这些问题给农民的生产管理带来了额外的困扰和压力。
第四章:极端天气灾害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极端天气灾害对农业生态系统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干旱和高温会导致土壤质量的恶化和退化,减少土壤的肥力。
其次,干旱和洪水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环境,破坏生态平衡。
另外,极端天气灾害还会导致农作物病虫害的爆发,增加农药的使用量,给环境带来污染。
这些问题对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第五章:应对极端天气灾害的措施面对越来越频繁和严重的极端天气灾害,采取有效措施是保障农业生产的关键。
首先,应加强天气预警系统的建设,及时向农民发布预警信息,帮助他们做好抗灾准备。
其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改善灌溉系统和排水系统,提高农田的适应能力。
此外,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如精准农业和遥感技术,提高农作物的适应性和抗灾能力。
此外,加强农民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灾害应对能力。
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分析
经营管理 922023.01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分析马 蔷(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气象局,内蒙古 通辽 028000)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产活动对水文气象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温室气体的增多导致冰川融化,使得我国的整体温度升高,这也使得干旱发生的概率大幅增加。
尤其是人们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对农业生产加大了影响。
而农产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生活资料,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因此,本文研究了干旱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且从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防范意识等方面提出了有效的应对措施,以减小干旱灾害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关键词:干旱;农业生产;影响;应对措施干旱灾害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生产的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尤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巨大的。
通常干旱常发生在降雨量不多的地区,一般也是指因为土壤水分不足导致的农作物水分不足,产生粮食减产或者歉收的问题,而严重起来可能导致饥荒。
同时干旱缺水也会导致人类或者动物因为饮用水不足死亡,后果十分严重。
而在干旱以后,也时常容易引发蝗灾等,更加容易导致饥荒。
所以,进行农业生产的人们往往会根据天气预报来开展工作,包括施肥、播种等都会需要避免在极炎热的天气进行。
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小干旱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还需要提高农业生产者的防灾意识,以减小生产损失。
1 干旱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干旱是由于水分的收支或供求不平衡而形成的水分短缺现象,还可能是由于地区长期降水较少而形成的空气干燥和土壤缺水的现象。
近年来人类的生产对大气环境带来了巨大影响,因此,干旱灾害也时常发生,相较于其他灾害来说,干旱灾害具有范围广、历时长、对农业生产影响大等特点。
在经历干旱灾后的地区,往往近几年的农业生产效率都会大幅降低,人们的生产生活恢复到正常状态都需要经历很长的一段时间。
数据显示,我国16~19世纪的400年里,有8年时间都出现了受旱范围达200个县市以上的特大旱灾,而这也造成了大量的人因缺水而死亡的现象,同时在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了粮食短缺现象,干旱导致农作物急速下降,很多人因为粮荒而逃到外地,或者是饿死,这个国家的发展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优质文档】北方部分地区干旱的严重影响调查报告-精选word文档 (1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北方部分地区干旱的严重影响调查报告篇一:干旱对我国农业的严重影响及应对措施干旱对我国农业的严重影响及应对措施干旱是世界上危害最为严重的灾害之一,其出现次数、持续时间、影响范围、造成的损失等均居各种自然灾害之首。
据统计,每年因干旱造成的全球经济损失高达6×l09 80~10 美元,远远超过了其他气象灾害l1l。
近40年来。
随着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的升高,我国气候总体出现变暖变干的趋势.这种趋势对我国农业造成了极大的不利影响。
研究表明,在现有的种植制度、种植品种和生产水平不变的前提下。
2030-2050年,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气候事件会使我国粮食生产潜力降低约10%。
其中小麦、水稻和玉米3大作物均以减产为主,且对品质也有一定影响,必将严重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圜。
因此,研究干旱灾害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对发展可持续农业极为重要,并具有现实和深远意义。
1 干旱灾害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危害性干旱灾害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影响,尤其是农业生产影响巨大。
历史上.干旱造成的危害就十分严重。
如1876、1879年的华北大旱灾.在总面积100万km 的土地上。
田地龟裂,河流干涸,树木枯槁,青草绝迹,更没有任何庄稼,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惨重。
据不完全统计,此次大旱灾共饿死了l 000多万人f31。
20世纪的前50年中.曾发生过11次死亡逾万人的特大旱灾。
近年来,旱灾更是频繁发生,如201X年我国西南地区发生了持续大范围的特大旱灾,给国民经济尤其是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加上其他地区全国耕地受旱面积达773.33万hm ,其中作物受旱604.53万hm 。
重旱190.10万hm 、干枯101.O0万hm ,待播耕地缺水缺墒168.40万hm ;有2 425万人、1 584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问;而201X年秋至201X年初华北多省也遭遇严重干旱,部分达到特大干旱,比西南干旱更为严重.甚至湖北这个素有?千湖之省?、?水利大省?等美誉的水乡泽国.也承受了一场与自身禀赋极不相称的干旱剧痛。
干旱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干旱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干旱是气象灾害中最常见的一种,对农业经济造成的影响十分巨大。
本文将从农作物减产、农田水资源短缺、农业投入成本上升以及农村就业和贫困问题等角度来论述干旱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1. 农作物减产干旱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降低了农田的水分含量和土壤湿度,导致作物无法正常生长和发育。
缺水会使作物叶片枯萎、黄化,根系无法吸取足够的水分和养分,从而对作物产量造成明显的抑制作用。
据统计,干旱年份的农作物减产率可高达20%以上,甚至有时达到30%。
作物减产不仅直接影响农民的收入,还可能对食品供应和市场价格产生不利的影响。
2. 农田水资源短缺干旱导致农田水资源供给的紧张情况,造成灌溉用水的不足。
由于干旱期间降水量少,地下水位较低,农田需要额外的水源来满足灌溉需求。
然而,由于水资源缺乏,农民只能减少灌溉,这将导致作物受灌溉不足的影响,进一步加剧农作物减产的问题。
此外,水资源短缺还会引起农田土壤的盐碱化问题,使土地逐渐失去生产能力,对农业经济造成长期的影响。
3. 农业投入成本上升干旱条件下,农业生产所需的成本会大幅上升。
一方面,农民需要购买更多的灌溉设备来应对干旱,这将增加农业投入成本。
另一方面,由于干旱会导致作物减产,农民需要购买更多的化肥、农药等农业资材,以保证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这也会增加农业投入成本。
成本的上升将导致农民的利润减少,甚至可能使部分农民无法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
4. 农村就业和贫困问题干旱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农业经济,还会对农村就业和贫困问题产生深远的影响。
干旱导致农田产能下降,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减少。
农民失去了农田上的工作机会后,往往难以找到替代性的就业岗位,造成就业困难和收入减少。
同时,由于农民的收入大多来自农业经济,干旱导致农业收入减少,进而加剧了农村贫困问题。
贫困问题的加剧还会导致社会稳定性的下降,增加社会治理的难度。
综上所述,干旱对农业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农作物减产、农田水资源短缺、农业投入成本上升以及农村就业和贫困问题等方面。
干旱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及农民生计保障
干旱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及农民生计保障干旱是指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气候异常干燥,降水量严重不足的气象现象。
这种极端气候状况对农业经济和农民的生计保障产生了显著影响。
本文将探讨干旱对农业经济的影响,以及如何保障农民的生计。
一、干旱对农业经济的直接影响1. 农作物产量的减少干旱导致土壤水分极度缺乏,限制了植物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缺水会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严重时可能导致部分农作物无法收获。
这会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入和经济状况。
2. 牧草生长不良干旱条件下,草原和牧场中的牧草也会遭受重大的伤害,生长不良。
这导致牧畜业遭受严重打击,养殖业者面临着严重的经济损失。
3. 农业用水供应的不足干旱条件下,水资源供应紧张,农业用水供应也无法满足需求。
农民在种植过程中面临着用水困难,这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规模。
二、干旱对农民生计的影响1. 收入减少由于干旱导致农作物产量减少,农民的收入急剧下降。
他们无法获得足够的利润来维持自己的生计,并可能面临贫困和困难。
2. 资源缺乏干旱会导致水源稀缺,农田的土壤失去水分,农民面临资源缺乏的问题。
缺水使得农民无法正常种植和养殖,生计面临巨大压力。
3. 就业机会减少农业是很多农民的主要工作和收入来源,但干旱的影响可能导致农业就业机会减少。
农民可能被迫离开农村,寻找其他工作机会,这给他们的生计带来了额外的不确定性。
三、农民生计保障的措施1. 技术支持与培训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培训,帮助农民提高对干旱的适应能力。
这可以包括提供节水灌溉设备、推广旱作耕种技术等,增加农民对干旱的抵抗力。
2. 农业保险建立农业保险制度,为农民提供保障。
在干旱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农民可以获得相应的理赔,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
3. 多样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民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多样化,减少对单一农业产业的依赖。
这有助于降低农民在干旱时期的经济风险,并提供额外的收入来源。
4. 水资源管理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确保合理的水资源分配和利用。
《2024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我国农业经济产出的实证研究》范文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我国农业经济产出的实证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现实。
我国地域辽阔,农业经济产出占国家经济总量比重较大,因此,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农业经济产出的影响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分析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我国农业经济产出的影响,以期为政策制定和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近年来,我国频繁遭受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袭击,如暴雨、干旱、洪涝、冰雹等,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压力。
随着气候变化的持续发展,这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出现将变得更加频繁和剧烈,对我国农业经济产出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深入探讨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农业经济产出之间的关系,对于指导农业生产、制定应对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收集近十年我国各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农业经济产出的数据,运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国家气象局、农业部等权威部门发布的数据。
四、实证分析1.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概况根据收集的数据,近十年来我国各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其中以暴雨、干旱等为主要类型。
这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不仅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还导致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 农业经济产出情况受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我国农业经济产出呈现不同程度的波动。
总体而言,近年来由于灾害性天气的增加,农业生产受到了较大压力,导致部分地区农业经济产出下降。
3. 实证分析结果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农业经济产出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具体表现为:暴雨、干旱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会导致农业经济产出的减少;而风调雨顺的年份则有利于农业经济的稳定增长。
此外,我们还发现不同地区的农业经济产出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
例如,水资源匮乏的地区在干旱灾害发生时,农业经济产出的损失更为严重;而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则具有较强的抗灾能力。
论自然灾害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其治理
自然灾害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其治理1. 引言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对农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于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自然灾害对我国农业的影响以及相应的治理措施。
2. 自然灾害对我国农业的影响2.1 水灾水灾是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特别是在江河流域和沿海地区。
水灾对农业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淹没农田:水灾会导致大面积的农田淹没,造成庄稼被水浸泡,大量庄稼死亡或受损。
•侵蚀土壤:水灾引起的水流冲击和水淹会侵蚀农田土壤,导致土壤质量下降,严重影响农田的耕作能力。
•病虫害传播:水灾会导致农作物病虫害的迅速传播,增加农作物损失。
2.2 干旱干旱是我国北方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干旱对农业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作物死亡:干旱导致农田缺水,作物无法正常生长发育,严重的干旱条件下作物甚至会死亡。
•农田退化:长期的干旱导致农田土壤湿度过低,土壤沙化加剧,农田退化问题日益突出。
•农业资源短缺:干旱条件下,农业用水供应不足,农业资源短缺,影响农业生产能力。
2.3 地震地震是我国各地都有可能遭遇的自然灾害。
地震对农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田破坏:地震可能导致农田的破坏,包括地表裂缝、土壤沉降等,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
•水源变化:地震可能会导致地下水源发生变化,农田供水受到影响,对农业生产带来困难。
•害虫暴发:地震后,由于农田土壤发生改变,地下害虫数量可能会迅速增加,给农业生产带来威胁。
3. 自然灾害的治理措施针对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我国采取了多种治理措施以减轻灾害损失和保障农业生产:3.1 技术手段的应用•水灾治理:采用抢险救灾措施,包括修建堤坝、排水系统等,提高农田抗洪能力。
•干旱治理:利用现代化的灌溉技术,如滴灌、微灌等,提高农田用水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地震预警:建立地震监测系统,及时预警地震,减少人员伤亡和农田破坏。
干旱灾害对华北地区农业经济影响研究
干旱灾害对华北地区农业经济影响研究1华北地区干旱灾害历史统计华北地区是历史上干旱灾害多发地区之一,此地受灾频率较高,且易发生连年干旱,因此影响较为巨大。
近年来,华北地区干旱情况持续加重,而2008年底至2009年初,由于大气环流的异常和冷空气的频繁活动,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偏少,华北地区再次遭遇严重冬春连旱,旱情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作物受旱程度十分严重。
图11978~2007年华北地区历年受灾、成灾、绝收面积时序演变注:图表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业年鉴》,由作者汇总后得出2干旱灾害对华北地区农业经济的影响干旱灾害不同于其他灾害,干旱直接威胁的就是农业生产和人们生产、生活,因此对地区农业经济的影响也非常巨大。
近年来,华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防灾减灾能力大大增强,但总体来说却仍然无法摆脱干旱灾害的威胁。
2.1因旱灾所造成的粮食减产量1990~2007年华北地区因旱灾造成的粮食减产量如图所示:图21990~2007年华北地区因旱灾所造成的粮食减产量2.2因旱灾粮食减产所造成的经济损失1990~2007年华北地区因旱灾粮食减产所导致的经济损失如图所示:图3 1990~2007年华北地区因旱灾粮食减产所导致的经济损失华北地区因旱灾粮食减产所导致的经济损失根据刘颖秋提出的总受灾面积、成灾面积法得出:W=(0.1F1+0.2F2+0.5F3)*A式中W-旱灾减产量,万t;F1-受灾面积,万亩;F2-成灾面积,万亩;F3-绝收面积,万亩;A-粮食单位面积产量,t/亩(当年全国的平均粮食亩产)。
[1]2.3旱灾对华北地区农业经济影响旱灾的频发会影响地区的粮食产量,进而对农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2.3.1旱灾引发的粮食减产可在一定时期内引起粮价上涨。
粮价上涨一方面会直接带动食品价格的上涨,而食品价格仍然是对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最具影响力的因素, 目前,在城乡居民消费支出中,用于食品消费支出的比重仍然分别占到37.7%和46.2%,影响力仍然很大。
干旱灾害对华北地区农业经济影响研究
干旱灾害对华北地区农业经济影响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华北地区干旱灾害对农业经济影响的研究,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入手,系统分析了华北地区干旱灾害的特点,农业生产受灾情况,经济损失评估以及干旱灾害对农业经济影响的机制探讨。
结合灾害防治对策研究,提出了应对干旱灾害的建议和措施。
研究发现,干旱灾害严重影响了华北地区的农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必须加强灾害防治和减灾措施,提高抗灾能力,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本研究对启示干旱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在结论部分对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干旱灾害, 华北地区, 农业经济, 灾害影响, 经济损失, 防治对策,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 研究目的, 农业生产, 影响机制, 启示, 未来研究方向, 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干旱灾害是一种自然灾害,长期以来对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在我国,干旱灾害频发,尤其是在华北地区,由于地处中国干旱带,其干旱灾害频发且影响范围广泛。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干旱灾害也呈现出加剧的趋势,对农业经济产生了更加严重的影响。
华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之一,其农业经济发展直接关系到全国粮食安全和农民生计。
干旱灾害给华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重大挑战。
由于缺乏水资源,农作物生长受限,甚至导致农作物大面积减产或绝收。
干旱还会导致土壤退化、植被破坏等问题,进一步加剧农业生产受灾情况。
对干旱灾害对华北地区农业经济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影响机制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对于保障该地区农业生产,维护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通过深入分析华北地区干旱灾害对农业经济的影响,探讨灾害防治对策,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减少灾害产生的损失,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具体来说,本研究旨在:1. 分析干旱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情况,包括影响作物种植、养殖业和农产品销售等方面;2. 对干旱灾害引发的农业经济损失进行评估,揭示灾害对农业经济的严重影响;3. 探讨干旱灾害对农业经济的影响机制,从生产、供应链、市场等不同角度深入分析;4. 提出灾害防治对策,针对华北地区的特点和不同灾害类型,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旱灾害对华北地区农业经济影响研究
摘要:干旱是华北地区最严重的农业气象灾害之一,近20年来,随着华北地区干旱形势的不断加剧,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不断增加。
针对近年干旱灾害给华北地区农业经济所带来的消极影响,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抗灾减害,促进地区农业增产,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华北地区;干旱灾害;农业经济
1华北地区干旱灾害历史统计
华北地区是历史上干旱灾害多发地区之一,此地受灾频率较高,且易发生连年干旱,因此影响较为巨大。
近年来,华北地区干旱情况持续加重,而2008年底至2009年初,由于大气环流的异常和冷空气的频繁活动,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偏少,华北地区再次遭遇严重冬春连旱,旱情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作物受旱程度十分严重。
图11978~2007年华北地区历年受灾、成灾、绝收面积时序演变
注:图表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业年鉴》,由作者汇总后得出
2干旱灾害对华北地区农业经济的影响
干旱灾害不同于其他灾害,干旱直接威胁的就是农业生产和人们生产、生活,因此对地区农业经济的影响也非常巨大。
近年来,华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防灾减灾能力大大增强,但总体来说却仍然无法摆脱干旱灾害的威胁。
2.1因旱灾所造成的粮食减产量
1990~2007年华北地区因旱灾造成的粮食减产量如图所示:
图21990~2007年华北地区因旱灾所造成的粮食减产量
图表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及《中国农业统计资料》,经作者汇总计算后得出
2.2因旱灾粮食减产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1990~2007年华北地区因旱灾粮食减产所导致的经济损失如图所示:
图3 1990~2007年华北地区因旱灾粮食减产所导致的经济损失
图表数据来源:图2数据及历年粮食生产价格,经作者汇总计算后得出
华北地区因旱灾粮食减产所导致的经济损失根据刘颖秋提出的总受灾面积、成灾面积法得出:W=(0.1F1+0.2F2+0.5F3)*A
式中W-旱灾减产量,万t;F1-受灾面积,万亩;F2-成灾面积,万亩;F3-绝收面积,万亩;A-粮食单位面积产量,t/亩(当年全国的平均粮食亩产)。
[1]
2.3旱灾对华北地区农业经济影响
旱灾的频发会影响地区的粮食产量,进而对农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2.3.1旱灾引发的粮食减产可在一定时期内引起粮价上涨。
粮价上涨一方面会直接带动食品价格的上涨,而食品价格仍然是对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最具影响力的因素, 目前,在城乡居民消费支出中,用于食品消费支出的比重仍然分别占到37.7%和46.2%,影响力仍然很大。
另一方面粮食价格上涨还会间接带动其他商品生产成本的提高,造成其他商品价格的上涨。
粮食价格如果继续扩大其波及范围,可能会引发农产品产业链上的连锁反应,甚至演变成物价连锁反应以至通货膨胀。
2.3.2旱灾对灾区农民的生活会造成一定影响,灾区农民的增收会更加困难。
现今种粮收入仍是农民尤其是华北地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旱灾造成粮食减产的经济损失可能是农民纯收入绝大部分。
目前正处于经济危机时期,农民工大量返乡,因此09年的春旱更是大大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据专家统计,09年北方旱情将令冬小麦减产5.8%左右,减产590万吨左右。
若按现有的小麦价格计算,农民将会少收入158亿元左右。
[2]
2.3.3华北地区作为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因旱灾导致的粮食减产将会影响全国粮食供应,对当地甚至整个国民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
据估算,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因干旱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在一般干旱年约占GDP的1.1%,严重干旱灾害年约占GDP的2.5%-3.5%。
此外,如果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社会稳定就很难得到保障。
从这点上说,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是实现国家稳定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大计。
3对华北地区干旱灾害的应对策略
农业是多自然灾害的弱质产业。
为应对华北地区干旱灾害,增强抵御能力,
保证粮食安全,应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3.1技术方面
3.1.1发展节水型农业,提高农田灌溉效率。
要在保障农产品增产的前提下,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节水措施和先进的灌溉技术,包括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水资源,提高现有灌溉工程的灌溉效率,因地制宜地推广管灌、喷灌、滴灌等高新节水技术,最大限度地降低农业对水资源的消耗,以达到节水和增产的双重目的。
3.1.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研究推广避灾减灾工程技术。
制定适用、可行和有效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高新节水技术建设为核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针对我国目前防灾减灾科技发展和技术推广滞后的问题,国家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工程技术的研究开发、科技人才培养选拔等方面给予支持,在灾害多发地区建立防灾减灾工程体系,全面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
3.1.3应用高新技术,全面提高地区防灾抗旱能力。
提高防汛抗旱工作的信息化水平,采用远程自动遥测技术、3S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网络技术、数值预报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为现代化的防汛抗旱工作提供高新技术支持。
此外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建立抗旱栽培新体系,包括用科学方法选育高产抗旱作物和耐旱品种,也可明显提高作物抗旱能力及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促进旱区农业可继续发展及全面提高防灾抗旱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2制度方面
3.2.1进一步完善抗旱法规制度,确保抗旱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在法制保障方面,我国已形成了以水法为核心,河道管理条例相配套的抗旱法律法规体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陆续颁布实施了大批抗旱配套法规。
完善的抗旱法规制度是有关部门有效开展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加强抗旱法规制度建设力度能够使各地区、各部门在抗旱工作中的职责和行为规范更加明确,保证抗旱救灾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
3.2.2健全社会化抗旱服务体系,增强民众防灾意识。
抗旱服务组织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抗旱服务组织的正规化、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可发挥长期的抗旱效益[3]。
此外,还需加强对全民的防旱抗旱减灾教育,提高全社会成员的干旱风险意识,从而积极做好应对干旱的准备。
3.3经济方面
3.3.1以经济手段促进节水,发展节水型农业经济。
针对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应逐步建立和完善国家水权制度。
加强以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为核心的用水管理,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制定和实施合理的水价的同时还要建立农业节水激励机制,利用经济杠杆的作用,杜绝水资源浪费,促进合理用水。
3.3.2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应对干旱灾害。
扩大农业发展银行业务范围,发挥政策性银行的导向作用;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为“三农”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机构;同时强化农业银行的支农力度,加强对农村市场有效金融需求的服务,使其在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建设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发展新技术农业以应对旱灾方面发挥作用[4]。
自去年旱灾发生以来,灾区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等涉农金融机构均积极行动,如推广惠农卡、发放小额贷款,为农资贷款开辟“绿色通道”等,在抗旱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5]
3.3.3完善并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事业,防范和化解农业生产风险。
旱灾属于频发性自然灾害,如果按商业化的保险费率来厘定保费,无论对农民还是保险公司来说,都将是巨大的负担,因此长期以来,旱灾游离于农业保险的保险责任范围之外。
为此,自2007年起,我国开始推行由中央财政支持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险金额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农户共同承担。
但由于财政等方面原因,保险工作推广并不顺利,制度上在完善赔付率、承保品种和建立巨灾基金等方面也与发达国家差距甚大。
鉴于政策性农业保险事业在预防农业自然灾害中的重要作用,国家应该十分重视对农业政策性保险的政策扶持,加大财政对农业保险补贴力度,尽快建立全国性的农业巨灾风险专项基金,同时鼓励现有的商业保险公司参与农村和农业保险业务,并向发达国家学习经验,不断推进我国农业保险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颖秋.干旱灾害对我国社会经济影响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74-75.
[2]蒋和平,辛岭.北方干旱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与抗旱对策[EB/OL]. (2009-03-04)./art/2009/3/4/art_621_194208.html.
[3]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中国水旱灾害[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7:471.
[4]杨秀花.政策性金融在服务农村经济中要有新作为[J].华北金融,2007(6).
[5]周剑初.抗旱之救灾:当前经济之要务,粮食安全之保障[N].金融时报,2009-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