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注意
实验心理学《注意》课件
一 注意的理论和实验
❖ 哈德维克(1969):
▪ 被试同时注意双耳,对从左耳或右耳呈现的靶子词反 应
▪ 两耳对靶子词的反应都超过50%,差异不显著
❖ 可以解释注意分配现象和“名字”现象 ❖ 不经济;无法解释客观存在的早期选择
一 注意的理论和实验
❖ Treisman & Geffen(1967): 双耳分听实验
一 注意的理论和实验
❖ 早期选择模型
▪ 布罗德本特:注意瓶颈位于信息加工的早期阶段,选 择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未通过的信息则迅速 衰退,以避免中枢系统超载。
▪ 以全或无的方式工作,接通一个通道,同时关闭所有 其它通道,单通道模型。
▪ 新异的、较强的、具有生物意义的、期待的刺激易于 通过。
一 注意的理论和实验
•为注意研究提供了方便的术语
•难以证伪:有限资源的性质通 常不明确
一 注意的理论和实验
❖ 诺曼等(1975):“材料限制”和“资源限制”
▪ 材料限制:作业受到任务的低劣质量或不适宜的记忆 信息的限制,分配较多的资源也不能改善作业水平。
▪ 资源限制:作业受到所分配资源的限制,一旦有较多 资源,加工能顺利进行。
一 注意的理论和实验
❖ 特征:某个维量的一个特定值。 ❖ 客体:一些特征的结合。如蓝色正方形。
❖特征整合理论
▪ 由特雷斯曼提出,它认为在空间知觉中,要借由注意把客体 的特征捆绑在一起。该理论的核心是将客体知觉过程分为两 个阶段:前注意阶段和特征整合阶段。在前注意阶段,知觉 对特征进行自动的平行加工,无须注意;在整合阶段,通过 集中注意将诸特征整合为客体,其加工方式是系列的,即对 特征和客体的加工是在知觉的不同阶段实现的。
▪ 有效试验:注意指向 目标位置的可能性大
第六章 意识状态和注意
四、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活动目的和任务, 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 象上去的特征。
1.宵夜吃米饭“催眠”效果佳
2.某些梦可能预示生理疾患
二、对催眠的不同解释
1.社会认知或角色扮演的观点 2.意识功能分离的观点
三、催眠的应用
1.能否使人产生超人的力量? 2.是否能增强记忆? 3.是否能消除记忆? 4.能否止痛? 5.能否使人返童? 6.能否使感觉改变?
第四节 注意
一、什么是注意 注意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它是伴随感 觉、知觉、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一种 特性,即心理活动的一种组织特性。
(1)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2)智力活动与相适应的实际操作相结合 (3)培养间接的兴趣 (4)人格的力量
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关系
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注 意。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它们往往是不能 截然分开的。因为任何一件工作都需要有 这两种注意参加。
四、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又称随意后注意或后继性有意 注意。它是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 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在有意注意之后 产生。
第六章 意识状态和注意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什么是人的意识 睡眠和梦 催眠 注意 注意的种类 注意的品质
你知道梦境暗示疾病吗?
第一节 什么是人的意识
一、什么是意识 最广义的说法是与物质相对应的意识,把 个人所有的观念、思想、感情、愿望、意 向、记忆力等都归之于意识。
二、意识的不同层面
第六节 注意的品质
一、注意的范围 注意的范围又称注意的广度,是指一个人 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把握注意对象的 数量。它反映的是注意品质的空间特征。
实验心理学第六章——注意
(2)维度任务定义注意与维度值任务定义注意 的混淆
如:每隔2秒呈现字母,要求看到红色字母出现就 按键,绿色不按键→维度值任务定义注意
其中:红色——维度值
颜色——维度
持续性注意(maintaining attention)
在同一对象或同一任务上保持一段时间的注意, 即注意的保持过程
任务定义注意(task-defined attention)
在实验控制条件下,对某些刺激值或刺激维 度而非其他刺激值或刺激维度的反应。
BLACK GREEN RED
任务定义注意存在的问题
(1)任务定义注意与注意机制的混淆 如:指出圆点是红/绿?vs 指出圆点向上/下运动?
可能结论: 颜色注意——V4 运动注意——MT
注意实验中的变量
自变量:
刺激呈现速度 任务的复杂性
因变量:
反应时 反应的正确率
控制变量:
确保每次试验中以完全相同的方式精确呈现刺激
注意的研究方法
提示范式 搜索范式 过滤范式 双任务范式
提示范式(cuing paradigm)
有效实验
无效实验
中立实验
注视点
﹢
提示
﹢
﹢
﹢
﹢
﹢
过滤器理论
基本观点:注意是人类信息加工系统中 的一个瓶颈,来自外界的大量信息只有 少量能通过这个瓶颈,注意像过滤器一 样只允许一部分信息通过
实验证据:双耳分听技术
Dichotic Listening Task
The logic of this task:
注意理论
过滤器理论
早期选择模型 中期选择模型 晚期选择模型
资源限制理论 特征整合理论
第六章 注意与运动技能的控制
非特异的资源容量。
.
15
四、注意的选择性
理论观点:两个同时进行的任务间的干扰并不是因为每个加 工都需要注意(作为一种资源)而造成的,干扰之所以出 现是因为早已选择了某一动作,而其他加工则被完全或部 分地阻塞了,所以,注意最基本的加工过程是选择而不是 资源或容量。 理论创新:如果有一个重要动作被选择了,那么其他动作 肯定被阻止,至少被暂时阻止,直至最初动作完成。亦即 刺激加工过程中很少发生干扰,而是在动作计划或执行阶 段任务产生时干扰最多。
你觉得技能学习中有哪些是自动加工的?
.
18
(三)干扰与动作产生
反应时与心理不应期 对非常接近的两个刺激中的第二个刺激出现 应答延迟,这种延迟现象被称为心理不应期。 心理不应期与两个刺激间相隔时间和个体的 反应时差异有密切的关系。 心理不应期的产生与两个刺激之间的时间间 隔呈直线相关。
请思考:心理不应期与反应时之间的关系。
.
12
学生注意的外部表现
.
13
结构性干扰和资源性干扰
结构性干扰指得不是有注意资源的限制造成的干扰,如两 个不同位置的视觉信号干扰。 “分心驾驶 ”——驾驶时使用手机 1、手眼操作——结构性干扰 2、注意资源——资源性干扰
.
14
三、多重资源理论
理论观点:注意的资源应该是多重的,并不是一个由 中枢控制的有限容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资源并有用 于处理某些特定类型信息加工的资源。
注意?复习注意知识
.
1
第六章 注意与运动技能的控制
关键概念 注意 选择性注意 倒U型理论 心理不应期 次任务技术 现象逆效应 视觉选择性注意 过滤器理论 有限容量理论 多重资源理论
心理学第六章注意
注意的神经基础
前额叶是注意控制的关键区域,它通过调节大脑皮层其他 区域的激活状态来影响我们的注意选择和集中。
注意与神经元
神经元的放电机制
神经元通过电化学信号传递信息。当一个神经元接收到足够强度 的刺激时,它会放电,将信息传递给其他神经元。
注意对神经元活动的影响
注意能够影响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和模式。例如,当我们专注于某项 任务时,与该任务相关的神经元放电频率会增加。
注意在临床心理学中的应用
01
02
03
心理治疗
心理医生需要关注患者的 情绪和行为变化,以便更 好地诊断和治疗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需要关注来访 者的需求和情感体验,以 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和指 导。
精神卫生
在精神卫生领域,医生需 要关注患者的认知和情感 状态,以预防和治疗精神 疾病。
THANKS
1
通过注意选择性地关注某
些信息,而忽略其人们
通过注意来监督和评估自
身和他人的行为和思维活
动。
保持功能
2
注意的保持功能是指人们
能够将信息保持在意识中
一段时间而不遗忘。
调节功能
3 注意的调节功能是指人们
通过注意来协调和控制自 身的行为和思维活动。
Part
02
注意的理论
双重加工理论可以解释人们在处理信息和任务时为什么会表现出自动化和意识控制两种不同 的加工方式。
Part
03
注意的认知神经机制
注意与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的功能分区
大脑皮层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负责不同的认知功能。 例如,顶叶负责空间感知,额叶负责决策和规划。
注意与大脑皮层的交互
注意通过影响大脑皮层不同区域的激活程度,实现对信息 的优先处理。当某事物成为注意的焦点时,相关的大脑皮 层区域会更加活跃。
实验心理---注意力
第六章注意先看两个场景:其一,假设现在有一个大型鸡尾酒会,你正在和朋友谈话。
尽管周围还有许多其他人也在相互交谈,但你仍能专注于自己的活动而不被打扰。
这时,你从其他人的谈话中突然听到了自己的名字,于是你几乎立即停止了对自己活动的注意,开始倾听那些人在说些什么了。
这个过程被称为注意的转换,它发生迅速且无需主动的意志努力。
场景二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美国东方航空401航班即将飞抵迈阿密国际机场时,前轮指示灯突然不亮,三名机组人员同时专注于察看是灯泡出了问题还是前轮没能锁定着陆时的位置,而忽视了控制飞机的自动驾驶仪。
这时,高度测量表也失灵了。
于是,飞机不自主地下滑很长时间,直至快坠毁(只剩8秒钟)时,副驾驶员才注意到高度测量表的问题,然而已经太迟了。
结果飞机坠毁,99人丧生。
而这起事故完全是驾驶员的注意分配不当所致。
在上述场景中,注意都扮演了关键的角色,它在人类的日常活动中无时无刻不在发挥作用;在心理学中,注意同样也是重要的概念,并是心理学研究长期以来的兴趣中心之一,尤其在50年代中期以后,在认知心理学的影响下,对注意的研究越来越广泛和深入。
本章将先从注意的理论入手,展示理论和实验是如何相互促进并一同发展的。
然后,在介绍注意操作定义的基础上,阐述几种主要的注意研究方法。
最后,简要介绍几个与实际密切联系的注意实验,以揭示注意实验研究的现实意义。
第一节注意的理论和实验对注意的实验研究一直十分活跃,研究者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注意实验研究技术。
心理学中的三大注意理论:过滤器理论、资源限制理论和特征整合理论,就分别建立在这些实验的基础上。
通过这些理论和实验的介绍,可以理解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理论和实验之间相辅相成的紧密联系。
一、过滤器理论与双耳分听技术注意的过滤器理论是有关注意机制最易于理解的理论解释,该理论最早是由布罗得本特(Broadbent,1958)提出来的,后来的研究者们又对这个理论进行了补充和发展。
该理论认为,既然注意在行为上的特点就是人们能选择一部分信息进行加工,而忽略其他信息(就像酒会中我们有选择地倾听当前的谈话而忽略其他谈话声);那么,不妨将注意理解为人类信息加工系统中的一个瓶颈或阀门,来自外界的大量信息中只有少量能通过这个瓶颈,注意就像过滤器一样只允许一部分信息通过瓶颈。
实验心理学复习笔记
实验心理学复习笔记第六章注意 注意的核心问题是对信息的选择分析第一节、注意的理论和实验三大注意理论:过滤器理论、资源限制理论和特征整合理论一、过滤器理论与双耳分听技术一、过滤器理论与双耳分听技术(一)单通道的过滤器模型(早期选择模型)(一)单通道的过滤器模型(早期选择模型)由英国心理学家布罗德·由英国心理学家布罗德·本特提出,本特提出,且使用双耳分听技术证明了该理论,且使用双耳分听技术证明了该理论,该过滤器模型的核该过滤器模型的核心思想是它到达高级分析水平的通道只有一条。
心思想是它到达高级分析水平的通道只有一条。
(二)衰减模型(中期选择模型)(二)衰减模型(中期选择模型)1. 追随耳实验:要求被试在双耳分听过程中始终复述某一耳听到的信息,并忽略所有来自另一耳的信息。
另一耳的信息。
2. 过滤器并非依“全或无”过滤器并非依“全或无”的原则工作,而是按衰减方式进行,同时允许追随耳和非追随耳的信息通过。
耳的信息通过。
3. 特雷斯曼使用带追随耳的双耳分听技术验证了该理论。
特雷斯曼使用带追随耳的双耳分听技术验证了该理论。
(三)反应选择模型(晚期选择模型)(三)反应选择模型(晚期选择模型)1. 基本假定:由感觉通道输入的所有信息都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知觉加工,并加以识别。
即过滤器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即过滤器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其选择标准是刺激对于人其选择标准是刺激对于人的重要性。
的重要性。
2. 哈德威克和希夫林设计了一个双耳同时分听的追随靶子词实验验证了该模型。
(四)模型比较(四)模型比较1. 衰减模型和过滤器模型的共同点衰减模型和过滤器模型的共同点① 两者都认为高级分析水平的容量有限,必须由过滤器加以调节两者都认为高级分析水平的容量有限,必须由过滤器加以调节② 两者都认为这种过滤器的位置处在初级分析和高级的意义分析之间两者都认为这种过滤器的位置处在初级分析和高级的意义分析之间③ 这种注意选择都具有知觉性质,因而被称为过滤器--衰减模型,并将之看做注意的知觉选择模型。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第六章 注意
第六章注意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习题〖导学提示〗我们的感官随时都在接收着难以计量的庞杂的信息。
但我们只对其中最有意义的极少的一部分加以反映。
这种认知性的心理倾向就是注意。
本章着重介绍各种注意的特点和衡量注意品质的若干特征,以及如何从理论上解释注意的心理机制。
第一节概述Top一、什么是注意注意和编码是人脑信息加工的第一步。
没有它们,外部刺激就不能进入人脑进行信息加工。
所谓编码就是人脑把外部刺激转变成内部表征的过程。
编码过程包含着大量的认知活动。
注意与编码密切联系着。
注意总是集中于当前正在编码的信息。
当然,注意并不限于对外部刺激进行编码,从记忆中提取信息进行加工也需要注意。
不管注意指向于个体自己还是外部世界,它都具有两种基本的特性:选择性和集中性。
因此,我们把注意定义为心理活动(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和集中性。
注意的对象既可以是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象,也可以是我们自己的身体、行为和观念。
人在任何特定的时刻都可以得到围续着我们的无数刺激。
但是,人并不是对所有的刺激都加以反应的。
他只对某些刺激发生反应而对其他所有刺激不发生反应。
这就是心理活动的选择性。
心理活动的选择性表现为人脑信息加工时对刺激的随意的(有意的)选择和不随意的(无意的)选择两种形式。
无论是哪一种选择形式,在特定的时间内,人对刺激进行有意识反应的能力总是有限的。
在注意状态时,心理活动不仅选择、指向于一定的刺激而且还集中于一定的刺激。
心理活动的集中性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同一时间内各种有关的心理活动共同集中于一定的刺激。
通常我们说“聚精会神”,“专心一致”就是指人的各种有关的心理活动都共同地指向并集中于同一的刺激。
二是就同一种心理活动而言,它不仅指向于一定的对象,而且维持这种指向使活动不断地深入下去。
通常我们说的“注视”和“倾听”等等,就是指人的某种有关的心理活动不仅指向而且持续地、深入地集中于一定的刺激。
因此,与集中性相联系的是注意的强度或紧张度。
实验心理学经典课件第六章——注意
三、双加工过程理论及实验
• • Schneider和Shiffrin提出 控制性加工(controlled processing)是一种 需要应用注意的加工,其容量有限,可灵活地用 于变化着的环境。由于这种加工受人的意识控制, 所以称为控制性加工,又称注意性加工 • 自动加工(automatic processing)是不需要 应用注意,无一定的容量限制,不受人的意识控 制的加工并且一旦形成就难于改变。
• (二)双耳分听追随程序的实验依据
• 向被试的两耳同时呈现靶子词(事先规定的词)和非靶 子词,要求被试追随两耳中的所听到的靶子词(即复述靶 子词)。在实验中,设置了四个条件:
• (1)感觉可辨度低条件;(2)感觉可辨度高条件 • (3)语义可辨度低条件;(4)语义可辨度高条件 • 被试的任务是实验过程中复述在两耳中听到的靶子词, 但实验结束后,要求被试回忆所呈现的非靶子词。
• (四)知觉选择和反应选择模型比较
• 对注意选择模型认为过滤器位于觉察和识别 之间。不是所有的输入信息都能进入高级分析而被识别。 反应选择模型则认为,过滤器位于识别和反应之间。凡进 入输入通道的信息都可加以识别,但只有一部份信息才可 引起反应。
• (三)正、负启动的实验依据 • Anderson(1983)把扩散激活看作认知系统
能量的运行,并认为,如果发源于一个结点的激 活在实验中被许多相关物所分占,那么,其中任 何一个特定的激活点所占能量必然会减少,因能 量是有限的。这说明,选择性注意机制之一的目 标激活及其扩散是遵循资源有限理论的。
模型差异分析
目前,心理学界还没有充分证据肯定一个而否定 另一个。但,从研究方法和具体研究问题而言,两 类型似乎并不像想像的那么对立。知觉选择模型的 研究者一般运用附加追随耳程序的双耳分听技术, 将注意引向一个通道,然后再来分析和比较两个通 道的作业情况。可见,研究的是注意的集中性。 • 而反应选择模型的研究者一般运用“不附加追随 耳程序的靶子词的双耳分听技术”,使注意分配到 两个耳朵,可见研究的是注意的分配。由于这两种 实验方法和研究的具体问题不同,必然会反映到实 验结果上,并影响理论分析。
第六章 注意与运动技能的控制
案例分析:
一名网球运动员发球前的例行动作 1.决定站位与脚的位置。 2.决定发球的方式与落点。 3.调整握拍与球。 4.做个深呼吸。 5.反弹球以感受节奏。 6.表象并感受到完美的发球。 7.聚集于并将球发至上述决定的落点
理论局限:过滤器理论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它无法解 释人对有意义材料的信息加工和注意分配等现象。
二、有限容量理论
在大多数情况下,注意是一种非常有限的认 知资源,当个体同时操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任 务时,一旦所需资源超过了总资源量,将导致 其中的一个任务成绩下降或几个任务成绩同时 下降,个体必须在任务之间进行注意资源的调 整分配,并且快速进行转移,这就是注意资源 的有限性
第一节 注意概述
一、注意与意识 (一)什么是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信息的指向和集中。具有两个基本特 征:选择性和集中性。注意的对象既可以是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象, 也可以是我们自己的身体、行为和观念。被我们注意到的刺激能清 晰地被我们意识到,而同时作用着的其他的刺激或者被模糊地意识 到或者没有被意识到。注意和编码是人脑信息加工的第一步,所以 人一旦失去了注意能力,心理活动将没有办法进行下去
思考题
什么是心理不应期?举例说明 比较choking现象和逆效应的不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以篮球和足球为例说明熟练者在完成这些
动作技能时的视觉搜索有什么特点。
你觉得技能学习中有哪些是自动加工的?
公共心理学 第六章 注意与注意力的培养
(一)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 1、定义:指在同一时间内人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
量。 2、影响因素:(1)知觉对象的特点;(2)个人的
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
整理课件
第三节 注意的品质及其培养
(二)注意的稳定性
即注意保持在感受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上的 时间特性。分狭义和广义的两种。
(三)注意的分配
第二节 注意的理论
外
器 选
感
短
容量有限的 知觉系统
工
反
择
界
觉
时
性
作
应
信
器
存
过
息
官
贮
滤
长时记忆
记
器
忆
官
图6-1 布鲁德本特的早期选择模型
整理课件
第二节 注意的理论
一、注意的选择性理论模型
(二)衰减理论模型
由特瑞斯曼(A.M.Treisman)于1960年提出,认 为不被注意或未被追随的信息也可通过过滤装置,但 被衰减,其中重要的信息仍可以通过而得到高级加工, 并反映到意识中。
三、注意的搜索理论
(一)特征整合理论 由特瑞斯曼(A.M.Treisman)(1982.1992)提出,
她对物体的特征(如颜色、大小和特定朝向的线条) 和物体本身进行了区分,并根据这一区分构建理论。
整理课件
第二节 注意的理论
三、注意的搜索理论
(二)指导搜索理论
Wolfe(1998)提出指导搜索理论,认为:对基本 特征的初始加工将产生一个激活地图,视觉画面中 的每一个项目都有自己的激活水平,然后注意会根 据激活水平指向激活度最高的项目。
1、定义:人在同一时间内能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 2、条件 : (1)多种活动中有一种达到自动化程度; (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有密切关系。
第六章-反应时与注意
如,驾驶员开车。
反
又如,一个视觉选择反应时实验包括两个刺激,被
应
试必须在其中一个刺激出现时,按左键,而当另一 个刺激出现时,按右键。
时 ➢ 在作出反应之前,必须对不同刺激有所辨别,
间 并作出不同反应的选择。
➢ 二择一的选择反应时比简单反应时长约0.07 秒,这个时间是辨别和选择所需要的时间。
黄月胜
实验心理学 一、反应时的含义
➢ 也叫反应潜伏期(response latency); ➢ 指刺激施于有机体之后到明显反应开始所需要
的时间。 反 应 时 间
黄月胜
实验心理学 一、反应时的含义
包括以下三个时段:
➢ 第一时段,刺激使感受器产生了兴奋,其冲
动传递到感觉神经元的时间。
反 ➢ 第二时段,神经冲动经感觉神经到大脑皮质
反
验。
应 (一)相减法
时
任务一 心理过程1,2,3
间
任务二 RT任务二
心理过程1,2,3,4
- = RT任务一
? RT心理过程4
黄月胜
实验心理学 三、反应时新法
(一)相减法 反应时相减法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 证明心理旋转存在的实验 反 ➢ 证明短时记忆视觉编码的实验 应 ➢ 启动效应与负启动效应的研究 时 间
黄月胜
实验心理学
反 应 时 间
黄月胜
实验心理学
(4)选择反应时和刺激数目的对
数成比例,刺激不是同一通道会
出现怎样的情况?
反
应 ➢ 波佩尔(E.Poppel)的实验
时 ➢ 通过耳机向被试的右耳呈现刺激,在被试的
间
左视野呈现光刺激。
➢ 被试只使用右手作出反应,当见到光时按一
第六章注意实验
第六章注意实验第六章注意实验第一节注意的理论和实验一、过滤器理论与双耳分听技术(一)早期选择模型提出者: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德本特(D. E. Broadbent, 1958)观点: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但个体的神经系统在同一时间内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是极有限的,因此需要过滤器加以调节,使中枢神经系统不至于负担过重。
注意过滤器相当于一个开关,体现出对信息的选择作用。
它按照“全或无”的原则工作,接通一个通道,放过一些信息,使其得到进一步加工处理,其他通道则被阻断,信息不能通过,暂时储存在短时记忆中并迅速衰退。
新异的、较强的、具有生物意义的刺激容易通过过滤器而被注意。
个体所期待的刺激也容易受到注意。
(二)中期选择模型(衰减模型)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特瑞斯曼(A. M. Treisman, 1960)观点:注意过滤器不是按照“全或无”的原则工作,没有受到注意而设想被关闭的通道所传递的信息并没有完全被阻断,只是被衰减,其中重要的信息仍可以得到高级加工并反映到意识中。
中期选择模型强调信息是大量输入的,这与早期选择模型一致。
加工过程是“衰减”式的过滤器的位置有两个,一为语义分析之前的外周过滤器,一为语义分析之后的中枢过滤器。
(三)晚期选择模型提出者:多依奇和多依奇(Deutsch & Detusch, 1963)观点:多个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全部的知觉加工。
信息加工的瓶颈位于知觉和工作记忆之间。
注意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
二、资源限制理论提出者:卡纳曼(1973)最先初提出观点:把注意看作心理资源,认为人的心理资源总量是有限的,注意的有限性不是过滤器作用的结果,而是受到了从事操作的有限心理资源的限制。
注意的功能就是资源分配。
诺曼和博布罗(Norman & Bobrow, 1975)进一步精确化心理资源的概念,提出材料限制和资源限制的划分。
材料限制——指作业受到任务的低劣质量或不适宜的记忆信息的限制,因而即使分配到较多的资源也不能改善其作业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析。
(一)单通道的过滤器模型
• 过滤器模型(filter model)是英国心理学家 Broadbent(1958)在双耳同时分听实验的基础 上提出的一个较早的注意模型。
(一)单通道的过滤器模型
• Broadbent认为,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而 人的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则是有限的, 于是就出现了瓶颈。为了避免系统超载,就需 要某种过滤器来对之加以调节,选择其中较少 的信息,使其进入高级分析阶段,这类信息将 受到进一步加工而被识别和存储,而其他信息 则不让通过。这种过滤器体现着注意的选择功 能。因此这种理论被称为“注意的过滤器模 型”。因为这种过滤器模型的核心思想是它到 达高级分析水平的通道只有一条,因而, Welford(1959)称之为“单通道模型”。
– 若追随耳能听到靶子词并做出反应,而非追随耳听不到并不 能做出反应,则支持过滤器模型; – 若追随耳和非追随耳都可听到靶子词并做出反应,但追随耳 对靶子词的反应次数应多于非追随耳,则支持衰减模型; – 若追随耳和非追随耳都可听到靶子词并做出反应,并两耳对 靶子词的反应次数接近,则支持反应选择模型。 – 实验结果:追随耳对靶子词的反应率是86%,而非追随耳的反 应率是8%。这一实验结果有利于衰减模型,支持知觉选择模 型。
(三)反应选择模型
• Deutsch和Deutsch(1963)提出了反应选 择模型(response selection model),之 后,Norman(1968,1976)支持这个模 型并加以一定的修订。
(三)反应选择模型
• 基本假定:由感觉通道输入的所有信息 都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知觉加工, 并加以识别。 • 而注意选择位于知觉和工作记忆之间, 即过滤器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 选择对刺激的反应。 • 其选择标准是刺激对于人的重要性。
(一)单通道的过滤器模型
• 结果:Broadbent原估计能达到95%的准 确再现率,但实际上,以第一种方式再 现的准确率为65%,以第二种方式再现 的准确率为20%。 • 解释:Broadbent认为,每只耳朵相当于 刺激输入的一个通道,而过滤器只允许 每个通道的信息单独通过。
支持证据:
• Cherry(1953)使用双耳同时分听的追随 耳程序的实验,其实验结果支持过滤器 模型。 • 实验结果表明:被试能很好地再现追随 耳的信息,而对非追随耳的刺激,除了 一些物理特征变化(如语言由男声变为 女声)能觉察之外,其他的任何东西都 不能报告,甚至当非追随耳的刺激由法 语改为德语、英语或拉丁语等的变化都 觉察不到。
(二)衰减模型
• Treisman(1960,1964)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对 过滤器模型加以改进,提出了衰减模型 (attenuation model)。Treisman认为,高级分 析水平的容量有限,必须由过滤器加以调节, 不过,这种过滤器不是只允许一个通道(追随 耳)的信息通过,而是既允许追随耳的信息通 过,也允许非追随耳的信息通过,只是非追随 耳的信号受到衰减,强度减弱了,但其中一些 信息仍然可得到高级加工。
(一)单通道的过滤器模型
• Broadbent(1954)双耳分听实验 • 他向被试的右耳呈现3个数字,同时向左耳则 呈现另外3个数字,如: – 右耳:4,9,3 – 左耳:6,2,7 呈现的速度为每秒2个数字。然后,要求被 试再现。结果发现被试可用两种方式再现: §以耳朵为单位,分别再现左右耳所接收的信 息; §以双耳同时接收到的信息为单位,按顺序成 对地再现。
(二)衰减模型
• Treisman(1960)设计了一个双耳同时分听的追随耳程 序的实验。 – 左耳(追随耳):There is a house understand the word. – 右耳(非追随耳):Knowledge of on a hill. – 结果,被试都报告为:There is a house on a hill.并声 称这是从一只耳朵听到的。 – 实验结果表明:当有意义的材料,分开呈现在追随 耳和非追随耳时,被试会不顾主试的事先规定(即 复述追随耳所听到的项目),而去追随意义。 – 这种现象只有在过滤器允许两只耳朵的信息都能通 过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即人可同时注意两个通道的 刺激。
(一)注意能量分配模型
• 认知容量(cognitive capacity)模型的三点假设
– 首先,容量模型假设不同来源的刺激产生的干扰是 非特定的。当我们同时进行两件事时,所产生的问 题并非由于这两件事互相干扰,而是进行两件事需 要较多的资源,超出我们所供应的范围。因此,该 模型预测,只要这些活动不超过所需的资源数目, 我们便能同时进行这些活动。 – 第二个预测是跟着第一个预测而来的,即当这些活 动所需的总资源要求超过既有容量时,要同时进行 第二件事,必然使第一件事的反应退步。 – 第三个预测是认为分配决策有弹性,能改变来适应 输入刺激的资源需要。(Johnson & Heinz, 1978)
(二)衰减模型
(二)衰减模型
• 解释:追随耳和非追随耳的信息都先通过初级的物理 特征分析,然后都经过过滤器。只是非追随耳的信息 经过过滤器时受到衰减,以虚线表示;而追随耳的信 息未衰减,仍以实线表示。 • 为了解释受到衰减的非追随耳的信息如何得到高级分 析而被识别,Treisman将阈限概念引入高级分析水平。 • 她认为,已储存的信息如字词(在图中以圆圈表示) 在高级分析水平(即意义分析)有不同的兴奋阈限。 追随耳的信息,通过过滤器时其强度没有衰减,可顺 利地激活有关的字词,从而得到识别;而非追随耳的 信息,由于受到衰减而其强度减弱,常常不能激活相 应的字词,因而难于识别。 • 但是,特别有意义的项目如自己的名字,虽然有较低 的阈值,却仍可受到激活而被识别。
(一)注意能量分配模型
• Norman等人(1975)把能量或资源有限分成两类过程: 资源有限过程(resource-limited process):若某作业 因受到所分配的资源的限制,而不能有效地完成。但 一旦能得到较多的资源,这种作业就能顺利地进行, 则称之为资源有限过程; 材料有限过程(data-limited process):若某作业因受 到其质量低劣或记忆信息不适当的限制,当时即使分 配到较多的资源,也不能改善该作业操作水平,则称 之为材料有限过程。 • 双作业操作的互补原则(principle of complementarity) 在进行双作业操作过程中,如果一个作业的操作所需 用的资源增加多少,就会使另一作业操作可得到的资 源相应地减少多少。
三、注意能量有限理论及其实验依据
• 无论是知觉选择模型还是反应选择模型都是以 认知系统的加工能力或资源有限作为出发点的; • Broadbent(1958)最早提出“注意是资源有限 的加工系统的工作结果”的想法,他所提出的 注意过滤器模型也体现了这种思想; • 然而,前面的模型并没有用这种思想来具体说 明注意,没有成为注意的机制或解释注意的原 则。 • 因而从70年代开始,一些认知心理学家已经开 始避开注意过滤器在信息加工系统中所处的位 置,而把注意能量有限当作注意机制来解释注 意。
(一)注意能量分配模型
• Kahneman(1973)在《注意与努力》(Attention and Effort)一书中提出注意能量分配模型。
(一)注意能量分配模型
• Kahneman认为,人可利用的资源总是和唤醒相连的,其资 源的数量可随各种情绪、药物、肌肉紧张等因素的作用而 变化。 • 图中的资源分配方案是决定注意分配的关键。而分配方案 则要受制于唤醒因素可利用的能量、当前的意愿、对完成 作业所要求能量的评价以及个人的长期意向。在这些因素 作用下,所实现的分配方案就体现着注意的选择。 • 对完成作业所要求能量的评价是一个重要因素。它不仅影 响唤醒水平,使可利用的能量增加或减少,而且极大地影 响着分配方案; • 个人长期意向反映着不随意注意的作用,即它要求将能量 分配给新异的刺激、突现刺激和自己的名字等; • 当前意愿体现着完成当前作业的要求和目的等。 • 从这个模型可知,只要不超过可利用的能量,人就可同时 接收两个或多个输入,或者从事两种或多种活动。
第六章 注意
第一节 注意的理论和实验
过滤器模型及其双耳同时分听实验的依据
• 对注意的研究是从有关信息缩减问题开始的。 人类的各种感官每时每刻都在同时受到许许多 多的内外刺激的撞击,由于人类信息加工系统 的能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对所有撞击感官的 刺激都进行完善加工,所以,人们总是选择重 要的而忽略其他的。 • 因此,注意的核心问题也就是对信息的选择分
பைடு நூலகம்
衰减模型和过滤器模型的基本共同点 • 两者都认为高级分析水平的容量有限, 必须由过滤器来加以调节; • 两者都认为这种过滤器的位置处在初级 分析和高级的意义分析之间; • 因而,这种注意选择都具有知觉性质。 • 为此,在当前的认知心理学中,多倾向 于将这两个模型合并,称之为BroadbentTreisman过滤器--衰减模型,并将之看作 注意的知觉选择模型。
(四)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的比较
• Treisman和Riley(1969)听取了Deutsch等人的批评意 见,又重新设计了一个实验。在新的实验中,要求被 试当从追随耳中听到靶子词后,不要对其进行复述, 使两耳在接受靶子词的条件上一致,其他安排与前一 实验相同。 • 结果:追随耳对靶子词的反应率为76%,而非追随耳 对靶子词的反应率为33%。 • 此结果仍然支持知觉选择模型。 • 从反应选择模型的角度来分析,这一新的实验设计仍 然使两耳处于不等的条件。这不仅仅因为一耳被确定 为追随耳,而且即使就靶子词本身条件来看,两耳也 没有保持相同条件,即当追随耳的刺激受到逐个复述, 而听到靶子词时停止复述,这反而会使靶子词显得突 出而变得重要,以致影响反应输出,使追随耳的反应 率高于非追随耳的反应率。
(三)反应选择模型
支持实验:
• Hardwick(1969)设计了一个双耳同时分听的 追随靶子词实验。 • 在实验中,向被试的双耳同时呈现一些刺激, 其中包括一些靶子词。 • 这些靶子词呈现在右耳或左耳的数量相同,但 呈现的顺序是随机的。要求被试不管右耳还是 左耳听到靶子词,都要作出分别的反应。 • 实验结果:右耳和左耳对靶子词的反应率达到 59%~68%。双耳的反应率很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