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苏州市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要点
论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
论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近年来,太湖流域的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当地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太湖的环境和改善水质,综合治理水污染已成为一个迫切的任务。
本文将从污染源控制、生态修复和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找到一种综合治理水污染的可行方法。
首先,污染源控制是治理水污染的关键。
太湖流域的污染主要来自农业、工业和城市污水。
在农业方面,应推行科学断肥、施肥量精确施用和合理使用农药的农业生产模式,同时加强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在工业方面,应加强企业的环保意识,推行清洁生产技术,提高产业的环保水平。
在城市污水处理方面,应完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污水处理的能力,减少污水直排太湖的现象。
其次,生态修复也是综合治理水污染的一项重要工作。
太湖流域的生态系统已受到了严重破坏,很多湖泊已经成为富营养化的“绿水青藻”景象。
为了恢复太湖的生态平衡,应加强湖泊水质监测和水质净化工程建设,定期清除湖泊中的浮游植物和有害藻类,恢复湖泊的水质清澈度。
同时,要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受损湿地,提高湿地的自净能力,增加生物多样性,促进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此外,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强化也是综合治理水污染的保障。
太湖流域的水污染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并促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然而,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和执行力度不够,水污染治理工作的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应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水污染行为,形成治理水污染的强大合力。
综合治理太湖流域水污染需要各方的协同合作。
政府部门应加强组织和统筹,明确责任分工,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形成强大的合力。
同时,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水污染治理的意识和参与度。
企业应加大环保投入,改善生产工艺,促进绿色发展。
市民应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
综上所述,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需要从源头控制污染、修复生态系统和强化法律法规等方面入手,加强各方的合作与协调,共同为太湖流域的水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的新建议
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的新建议太湖作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其水环境质量一直备受人们关注。
然而,近年来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问题相当严峻,不仅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影响,还对周边地区人民的生活和健康构成了威胁。
为了实现太湖流域水环境的有效治理和恢复,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建议。
首先,应加强水污染源监管和管理。
要加强对太湖流域污染源企业的监管力度,切实履行企业环境责任,加强污染物排放的监测和限制,并加大对污染企业的处罚力度,确保污染源的减排工作得到有效推进。
此外,还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合理制定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措施,限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推广有机农业,加强耕地保护,减少农田径流中的污染物输入量。
其次,要强化太湖流域水体水质监测体系。
建立健全太湖流域水体监测网络,包括实时监测站点和定点监测站点,并且实时共享监测数据和信息。
通过监测体系,能够及时获得水体水质变化信息,更好地判断水污染的来源和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同时,还要加强科学研究,加深对太湖流域水环境演变规律的认识,以指导后续的治理工作。
第三,要加强水环境治理工程建设。
在治理水环境污染方面,应注重防治结合,综合运用各种工程手段。
例如,建设雨水径流收集系统,收集和利用雨水,减少城市雨水径流对水体的污染负荷;修建湿地和人工植物滤池,通过湿地植物的吸附和生物降解作用,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建设水质净化设施,如实施生态补水工程和修建取水口远离污染源等。
通过这些治理工程的建设,能够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水体污染物的输入,实现水环境的持续改善。
此外,还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节约利用。
太湖地区的水资源状况一直比较紧张,面临着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的压力。
因此,应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分配机制,合理规划和管理太湖流域的水资源,确保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同时,应提倡节约用水的理念,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通过推广节水器具、制定水资源税收政策等措施,降低水资源消耗量。
有关苏州太湖水污染治理与保护的问题调研
有关苏州太湖水污染治理与保护的问题调研古人苏轼曾对太湖有过这样一段描写“具区吞灭三州界,浩浩汤汤纳千派。
从来不著万斛船,一苇渔舟恣奔快。
仙坛古洞不可到,空听余澜鸣湃湃,,”。
幽幽八百里太湖,总给人们心旷神怡的清新与滂沱。
昔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画面已然烟消云散,如今的太湖正面临着一个持久的嘴边话题――水环境污染。
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素有文化底蕴、历史悠久的鱼米之乡。
对于当前太湖流域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太湖流域人口、工业咼度密集,水质型缺水、水量型缺水现象并存,居民生活饮用水安全保障问题突出,需要进一步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落实供水安全应急职责。
二是太湖流域水污染形势严峻,直接影响到流域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比其他流域更严格的水污染防治措施,实现流域排污总量控制。
三是太湖流域不同行政区域间水资源开发利用矛盾突出,破坏太湖岸线、占用太湖水域等现象比较突出,湖区淤积严重,需要通过立法建立有效的流域管理协调机制,强化对太湖水域、水资源的保护。
四是各部门、各地方在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例如加强流域防汛抗旱调度、以流域为单元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推行地区间生态效益补偿、实行流域水资源统一分配和调度等,需要通过立法加以规范化、法制化。
曾今的碧水蓝天,湖光倒影已经成为昨天的辉煌,今天的太湖不再拥有往日的游客熙攘,泊船瓜洲,只不过是过眼云烟。
泛舟湖上,你会发现眼前的湖面没有那么晶莹剔透、清澈见底。
鱼儿不再有它们往日嬉戏的水上天堂,茂密的芦苇、疯长的蓝藻(俗称水葫芦)挤占了它们的生活空间,,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如今太湖水质的下降呢?随着环太湖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太湖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四:一是由于工业和城乡生活污水量及农田化肥农药使用量逐年增加,处理水平较低,致使水资源污染严重。
如太湖流域的大量化工、印染、电镀、制药等高风险企业,还有一部分规模不大但污染严重的乡镇企业,都没有将污水的处理标准放在首要的位置,工业废水没有完全达到有关部门的规定,就时不时的往太湖里排放,这就必然导致水质的不断下降,,当然,农业方面的农药化肥还没有得到合理的排放与处理,这也是导致太湖水质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
2010年度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1
2010年度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苏州市环境保护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经苏州市环境保护局局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发布《2010年度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苏州市环境保护局局长: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五日目录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1水环境状况 2 空气环境状况 4 声环境状况 6 生态环境状况 8 污染物排放控制状况 9 环境综合整治 10 生态市建设 12 循环经济建设 13 环境监督管理 14经济社会发展概况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苏州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更是经济发展逐步走出金融危机影响的恢复之年。
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三区三城”的总目标,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着力点,以集聚科技人才资源为支撑点,以增强体制机制活力为突破点,以发展和改善民生为落脚点,积极推进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全市在建立以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转变,加快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变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68.91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5.53 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5294.07亿元,增长13.3%;第三产业增加值3719.31亿元,增长13.4%,一二三次产业之比为1.7:57.7:40.6。
人均GDP(常住人口)按当年汇率折算超过1.4万美元。
全市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900.6亿元,比上年增长20.9%,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9.82%,宏观效益基本恢复到金融危机发生前的水平,抗风险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全市在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牢固树立“环保优先”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圆满完成总量减排任务,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深入开展“蓝天工程”,有效解决一批环境热点难点问题,有序推进生态市建设,不断提升环境监管能力。
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对策措施
K y wod J n s o ic Tah a e W ae 0I in Co t l e rs i g u Prvn e a iuL k trP lt n r uo o
太湖流域地跨 江 、 、 、 , 我 国城市 化程度 浙 皖 沪 是 最高 、 经济最发达地 区之一 l j 】 。江苏 太湖流域 自改 革开放 以来 以占全国 03 .%的土地 , 了全 国 64 创造 .%
s e gh nn ra i t n la es i , p r cig rg lt n ,s e gh nn y o a tr m r e c n g me t ,c nrl n o uin t n te ig og nz i e d rhp e f t e uai s t n t e g c a b ce i e e g n y ma a e n r a o e n o r i n a o t ig p l t o l o su c d ln em o t 1 o r e a o gt r c nr . n o
A src T iuL k ai n ftehgls ub nzda d mot e eoe ra n C ia b t t ah a eb sni oeo h i} t ra i n s d vlp daesi hn .W i h eeo me to cn my a S e e t ted vlp n feo o h adrpd ub nzt n ae n i n na p be aeb c mep mie tice s gy i gu p vn ea n ftep vne n n a i ra i i ,w tre vr me tl r lmshv eo r n n n rai l.Ja s r ic oe o h r icsi ao o o o n n o s o
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湿地保护与恢复规划
XX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湿地保护与恢复规划(2010-2020)(发稿时间:2011-10-27 阅读次数:106)目录第一章总论11.1 规划背景11.2 编制依据31.2.1法律法规31.2.2部门规章、规划和文件31.2.3标准、规X 41.2.4地方文件与规划51.3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61.3.1指导思想61.3.2基本原则61.4 规划期限和X围81.4.1规划期限81.4.2规划X围81.5 规划目的和目标91.5.1规划目的91.5.2规划目标9第二章基本概况112.1 流域概况112.1.1自然环境112.1.2社会经济112.1.3水系及水环境122.2 湿地现状和存在问题 132.2.1湿地现状132.2.2存在问题152.3 已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经验总结 182.3.1已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情况182.3.2已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经验总结 182.4 规划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202.4.1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太湖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202.4.2是加强太湖生态修复,促进太湖水环境逐步改善的紧迫需求212.4.3有利于恢复自然风貌,是治理太湖水污染的关键之策 212.4.4是开展流域湿地保护与恢复,为全省乃至全国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提供经验示X的需要22第三章功能分区与总体布局233.1 功能分区233.2 保护与恢复总体方案 233.2.1湿地保护区域总体方案233.2.2湿地恢复区域总体方案243.3 总体布局243.3.1一环 253.3.2一带 253.3.3三片区四组团25第四章重点工程及建设内容284.1 湿地保护工程284.1.1工程目的284.1.2建设内容284.1.3工程目标294.2 湿地恢复工程294.2.1工程目的294.2.2建设内容294.2.3建设目标314.3 净化水质型人工湿地建设工程31 4.3.1工程目的314.3.2建设内容324.3.3建设目标324.4 保障机制建设工程324.4.1加快湿地保护立法324.4.2制定湿地保护与恢复相关标准、规X 334.4.3开展湿地生态补偿试点及长效管理工作334.4.4推进湿地保护队伍能力建设334.5 科研、监测与宣教能力建设工程34第五章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365.1 投资估算365.1.1估算依据365.1.2投资估算365.1.3资金筹措375.2 效益分析385.2.1环境效益评价385.2.2生态效益评价385.2.3社会经济效益评价395.2.4综合效益评价39第六章保障措施406.1 制定湿地保护条例,把湿地保护与利用纳入法治轨道 40 6.2 完善湿地保护与恢复组织机构406.3 采取综合措施,保证湿地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40 6.4 强化工程管理,严格项目建设及管理程序416.5 加强科技保障工作,全面提高工程质量416.6 加大资金投入,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参与湿地保护426.7 加强宣教培训,提高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42附表:附表一太湖流域湿地保护与恢复功能分区表附表二2010-2020年太湖流域湿地保护项目表附表三2010-2020年太湖流域湿地恢复项目表附表四2010-2020年太湖流域人工湿地建设项目表附表五2010-2020年太湖流域湿地保护与恢复机制建设附表六2010-2020年太湖流域湿地保护与恢复科研监测能力建设附件:1、《XX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湿地保护与恢复规划》专家评审意见及专家表(2010年11月14日,XX省林业局组织)2、《XX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湿地保护与恢复规划》专家评审意见及专家表(2011年3月17日,XX省发改委组织)附图:附图1规划区位图附图2规划X围图附图3太湖流域湿地现状图附图4太湖流域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现状示意图附图5太湖流域湿地公园现状示意图附图6太湖流域湿地保护与恢复规划示意图附图7太湖流域湿地保护类工程规划示意图附图8太湖流域湿地恢复类工程规划示意图附图9太湖流域人工湿地规划示意图第一章总论1.1 规划背景湿地不仅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同时还具有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旅游休闲等多种社会经济价值。
太湖污水防治措施
太湖污水防治措施1. 背景介绍太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和南京市的交界处。
太湖风景秀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重要的供水源地。
然而,近年来,太湖水质受到严重污染,成为环境问题的焦点。
尤其是污水排放的增加,导致水质急剧恶化。
因此,制定有效的污水防治措施对于太湖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
2. 污水防治目标太湖污水防治的主要目标是改善湖泊水质,恢复湖区生态环境。
具体来说,污水防治措施需要实现以下目标:•减少污水排放量•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加强监测与管理3. 污水防治措施3.1 污水收集与处理为了减少太湖污染源,污水收集与处理是关键措施之一。
建设污水收集系统,引导周边城镇和工业园区的污水流入处理厂进行处理,从根本上减少污水的直接排放,是降低太湖污染的有效途径。
同时,提高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和处理效率,确保排放的污水达到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能够有效去除有害物质,保护太湖水质。
3.2 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农业是太湖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是太湖污水防治的重要方面。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包括合理利用农药、化肥,实施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措施,如建设农田污水处理设施、优化农业排水系统等,可以减少农业污染物对太湖的输入,降低水质污染。
3.3 工业污水治理工业排放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对太湖水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加强工业污水治理是污水防治的重要环节。
企业应建立健全污水处理设施,严格遵守环保法规,加强对工业排放的监测和管理,确保排放的污水符合排放标准,减少对太湖的污染。
3.4 生态修复与保护太湖生态修复与保护是污水防治的综合措施之一,通过恢复湖泊植被、湿地保护、水生态系统建设等措施,提高太湖自净能力,促进生态平衡的恢复。
此外,加强太湖水体监测与评估,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湖泊异常情况,有助于保护太湖生态环境。
4. 污水防治效果评估为了评估太湖污水防治措施的效果,需要建立科学的监测与评估体系。
太湖水污染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太湖水污染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一、本文概述二、太湖水污染现状分析工业废水排放:太湖流域的纺织、化工、造纸等制造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这些废水的排放对太湖的水质产生了严重影响。
农业污染:农业生产活动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经过雨水冲洗进入河道,最终流入太湖,对太湖的水质造成了污染。
生活污水排放:太湖周边城市和农村的生活污水排放也是导致太湖水污染的重要因素。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和氨氮等营养物质,这些物质进入太湖后,不仅会恶化水质,还会导致水生生物死亡、水生植物过度繁殖等问题。
富营养化问题:太湖西部水域营养过剩,出现了营养型污染,导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形成绿色“水华”,严重影响了水质和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水质退化: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太湖流域水质逐年下降,湖泊富营养化日趋严重。
根据相关数据,太湖已有较大面积的水面水质受到轻度污染,并且有部分水域的水质已经达到中一富营养和富营养化水平。
太湖水污染现状不容乐观,需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来改善水质,保护这一宝贵的淡水资源。
三、太湖水污染原因分析工业污染:随着太湖流域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工业废水未经充分处理直接排放至太湖,导致水体污染。
工业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属、有机溶剂、酸碱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对水生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农业污染:太湖流域农业活动频繁,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农田径流中携带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进入太湖后,容易引发水体富营养化,促使藻类过度生长,形成水华,破坏水生态平衡。
生活污染:随着太湖流域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营养盐和病原体,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彻底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太湖,加剧了水污染问题。
水土流失:由于流域内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水土流失不仅带走了表层土壤,还携带大量污染物进入水体,进一步加剧水污染。
太湖水污染防治
政策法规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已由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于2007年9月27日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6月5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太湖水污染防治,保护和改善太湖水质,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和人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太湖流域地表水体的污染防治。
太湖流域包括太湖湖体,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和丹阳市的全部行政区域,以及句容市、高淳县、溧水县行政区域内对太湖水质有影响的河流、湖泊、水库、渠道等水体所在区域。
太湖流域实行分级保护,划分为三级保护区:太湖湖体、沿湖岸五公里区域、入湖河道上溯十公里以及沿岸两侧各一公里范围为一级保护区;主要入湖河道上溯十公里至五十公里以及沿岸两侧各一公里范围为二级保护区;其他地区为三级保护区。
太湖流域一、二、三级保护区的具体范围,由省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布。
第三条太湖流域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环保优先方针,坚持先规划、后开发,先环评、后立项,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太湖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严格的环保标准,采取严厉的整治手段,建立严密的监控体系,有效防治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和减轻太湖湖体富营养化,促进太湖水质根本好转。
第四条太湖流域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增加水污染防治资金投入,确保水污染防治的需要。
太湖流域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水环境质量负责。
政府主要负责人对实现环境保护任期责任目标负主要责任,任期责任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和评价主要负责人政绩的重要内容。
太湖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定期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和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水污染防治工作。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把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放到更加突出、更加紧迫、更加重要的位置,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坚持综合治理、科学治理,着力调整产业结构与工业布局,着力加强工业点源、农村面源、城镇污水以及内源污染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修复,着力完善监测体系和加大执法力度,着力建立健全流域水环境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努力形成流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恢复太湖山青水美的自然风貌,确保饮用水安全,实现流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全国湖泊治理提供有益经验,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切实保障。
二、基本原则(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把维护流域内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环境保护问题为重点,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走科学发展道路。
(二)统筹规划,综合治理依据太湖流域水环境容量,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和流域水环境保护。
采取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湖泊治理与河网治理相结合、水环境治理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等综合措施,实现科学治理。
(三)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先易后难,分步实施。
既要抓紧解决危及群众饮用水安全的突出问题,确保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安全,又要采取治本之策,从源头上加强污染防控和治理,切实控污减排,从根本上扭转水环境恶化趋势。
(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整体把握太湖流域水环境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明确治理重点和难点,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针对流域内污染源的结构和区域分布,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理对策,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水环境治理工作。
(五)依靠科技,公众参与加强太湖流域水环境问题综合研究,科学合理制定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技术路线,加强水环境治理集成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广。
浅论太湖地区水污染的治理
浅论太湖地区水污染的治理摘要:太湖流域是国家确定的“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重点,近年来,苏、锡、杭地区不惜巨资投入治理太湖工程,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水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太湖地区污染治理仍然滞后于经济增长,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环境容量,湖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水质恶化的状况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由于水污染严重,该地区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特别是嘉兴地区还引发了地面沉降等一系列问题,反过来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本文就太湖地区污染现状及原因做初步分析,并探索其问题的解决办法,并结合实际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太湖流域,污染,治理,对策2007年5月29日太湖水因严重污染,暴发蓝藻,致使以水美闻名的太湖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一潭死水,水体变色,腥臭难闻,无锡城区百万居民饮水困难,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太湖流域地处东南沿海,其中浙江境内跨杭州市、嘉兴市、湖州市,所占面积为太湖流域面积的33.4%,杭嘉湖地区的污染治理对治太工程来说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来,太湖流域内工业和生活点源污水每年向太湖的排放量达53亿吨,使得太湖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泔水缸”,在默默忍受了几十年之后,终于借助蓝藻滋生全面暴发。
这为我国水污染治理再次敲响了警钟,这是没有从思想深处树立科学发展观所造成的恶果,也是太湖流域治理多年来污染形势依然严峻的症结所在。
1.杭嘉湖地区污染现状1.1.治污取得阶段性成果“九五”期间,浙江环保局制定了《太湖流域浙江省水体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00年远景规划》。
其目标是:太湖流域浙江省内到2000年,水质恶化趋势基本得到控制,湖州境内地面水基本保持三类标准,嘉兴地面水质提高一个类别,运河变清。
自太湖蓝藻暴发以来,江苏省就把太湖治理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中之重,坚持“科学治太、铁腕治污”,太湖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流域水环境有所改善,水质富营养化状态由中度转为轻度,蓝藻发生面积和频率明显下降。
1.2.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近年来太湖流域经济发展迅速,而降低排污措施不力,结果造成水质严重污染,尽管多年来太湖周边地区在治理太湖上取得了一些成绩,有关专家认为,由于湖泊治理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太湖的水环境形势依然严峻,要恢复该地区生态平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
有的市县、有的专家认为,修订草案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太湖流域包括太湖湖体,苏州市、无锡市、常州 市和丹阳市的全部行政区域,以及句容市、高淳县、溧水县行政区域内对太湖水质有影响的河流、湖泊、水库、 渠道等水体所在区域”,第二款又将太湖流域划分为三级保护区实行分级保护,扩大了太湖流域的保护范围,有 利于加强太湖水污染防治,但适用范围和保护区的界限仍不够清晰,建议落实到具体的地理界限上或者采取附图 的方式予以明确。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监督管理
第三章污染防治
第四章饮用水水源保护
修订草案
修订草案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就《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修订草案)》(以下简称《条例(修订草 案)》),作如下说明:
一、修订的必要性
“九五”开始,太湖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整治的“三河三湖”之一。多年来,省委、省政府和
条例全文
条例全文
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
(1996年6月14日江苏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2007年9月27日江苏省第十届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修订根据2010年9月29日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 七次会议《关于修改〈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2年1月12日江苏省第十一届人 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关于修改〈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18 年1月24日江苏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 的决定》第三次修正根据2021年9月29日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关于修改 〈江苏省河道管理条例〉等二十九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四次修正)
论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
论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近年来,太湖流域水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给当地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太湖的水质,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本文将从污染源控制、技术改造、立法政策等多个方面,综合论述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措施。
第一,污染源控制是太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的首要任务。
目前,太湖流域的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污水等,针对这些污染源,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首先,加强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推行先进的工艺技术,实施源头治理,减少工业废水的排放。
其次,加强农业废弃物和化肥农药的管理,倡导生态农业,推广有机农业的种植方法,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此外,要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与运行,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保证污水达标排放。
第二,技术改造是太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
在太湖流域,存在着大量的农村和农田生活污水对水环境的污染。
因此,应采用生态修复技术对农田和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
生态修复技术可以通过人工湿地、绿化、植物种植等方式来净化水体,改善水质。
此外,还应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污水的产生。
第三,立法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太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的重要保障。
应制定更严格的法律法规,完善太湖流域的环境保护政策,对水污染行为进行更严厉的处罚。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大对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的投入,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加强执法力度,确保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公众参与和宣传教育是太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对治理工作的成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应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活动。
同时,还应加强媒体的宣传报道,引导公众关注水污染的严重性和重要性,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治理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需要从污染源控制、技术改造、立法政策和公众参与等多个方面入手。
论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
论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论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一、引言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和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来说都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水污染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挑战之一。
太湖流域作为中国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却面临着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本文将探讨太湖流域水污染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综合治理的方法。
二、太湖流域的现状太湖流域位于中国东部,包括江苏、浙江和上海三个省市,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
然而,由于农业、工业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太湖流域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据调查统计,太湖流域的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等指标超标情况严重,水质已经达到或接近IV类,其中IV类是不能供生活饮用和工业用水的。
三、水污染的原因1.农业污染: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会通过流入河流和地下水体系,最终进入太湖流域的水体中,导致水中的氮、磷等有害物质超标。
2.工业污染:太湖流域发育着众多的工业区,这些工业区的废水排放对流域的水质造成了巨大影响。
工业废水中含有重金属、有机物等有毒有害物质,严重危害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
3.城市污染:城市化带来了大量的人口密集地,城市中的污水处理厂无法完全处理所有污水,一部分污水会直接排入太湖流域,导致水质下降。
四、水污染的影响1.生态系统破坏:太湖流域的水污染严重破坏了湖泊的生态系统,导致许多物种的灭绝或迁徙,影响了湖泊的生物多样性。
2.人类健康风险:太湖流域的水污染直接影响到当地人民的健康。
长期饮用水污染的水源可能导致多种疾病,如肝癌、胃癌等。
3.经济发展受限:太湖流域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经济区域,水污染导致了渔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衰退,影响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五、综合治理的方法1.加强法律法规: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农业、工业和城市部门的监管,严禁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规范工业废水排放,加强城市污水处理等。
2.农田绿色改造: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倡有机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展.ppt
科 技 部
工 业 和 信 息 化 部
财 政 部
国 土 资 源 部
环 境 保 护 部
三、《总体方案》实施情况检查评估
n
为更好地推进《总体方案》的实施,总 结太湖治理中的成功经验,发现和解决治理过 程中出现的问题,全面落实各项治理措施,省 部际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提出“要尽快研究制 定《总体方案》考核评估办法”的工作要求。
太 湖 流 域 属典 型 的 平 原 河网地区,水面面积 5551km 2 ,河道总长 12 万 km , 河道密度达 3.3km/km 2 。流 域内河流水系以太湖为中 心,分上游和下游水系
洮滆水系 沿长江水系
太
湖
黄浦江水系
南河水系
沿杭州湾水系
流域当地多年平均水资 源量为177亿立方米,人 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1/4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 治理工作进展
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局 江 溢 2010年4月
一、流域概况
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北临长江,南抵杭 州湾,西接天目山,东濒东海,地跨苏浙沪等省市。 流域总面积3.69万平方公里,流域内有上海、杭州、 苏州、无锡、常州、嘉兴、湖州等大中城市,是我 国经济社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2009年流域总人口 5176万人,国内生产总值(GDP)36364亿元,约占 全国GDP总量的11.0%;人均GDP达7.0万元,是全国 平均的2.9倍。
水环境治理项目一共有1233个,总投资1114.98亿 元(近期投资585.45亿元)。其中江苏省项目643项, 投资583.73亿元;浙江省项目517项,投资470.04亿元 ;上海市项目39项,投资36.89亿元;跨省市项目34项 ,投资24.32亿元。
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省部际联 席会议。联席会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江苏、浙江 、上海两省一市和国务院十二个部门组成,主要负责研究和 协调太湖治理中的重大问题,布置工作任务,检查太湖治理 进展情况。
太湖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
表 2-1 太湖流域 2000 年水污染物排放总量 年
行政区
污染物排放总量
COD
TP
江苏
28.21
0.72
浙江
20.94
0.72
总计
49.15
6
1.44
1.4 计划期限与指标
1.4.1 计划期限 基 准 年:2000 年 计划期限:2001~2005 年
1.4.2 计划指标 (1)水环境质量指标 湖体基本指标:高锰酸盐指数、总磷(TP)、氨氮(NH3-N,仅饮用
水水源地加此项指标); 参考指标:总氮(TN)、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C); 出入湖河流基本指标:高锰酸盐指数、总磷(TP)。 参考指标:氨氮(NH3-N)。 (2)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基本指标:化学耗氧量(COD)、总磷(TP); 参考指标:氨氮(NH3-N)。
第一章 总 论
1.1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5.《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 号); 6.《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 1-1999); 7.《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149-93); 8.《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89); 9.《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92); 10.《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11.《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552-83); 12.《国务院关于太湖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 2010 年规划的批 复》(国函[1998]2 号); 13.《太湖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 2010 年规划》。
苏州市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太湖、阳澄湖安全
苏州市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太湖、阳澄湖安全度夏应急防控工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污染防治
【发文字号】苏太水办[2015]22号
【发布部门】苏州市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办公室
【发布日期】2015.07.08
【实施日期】2015.07.0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苏州市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太湖、阳澄湖安全度夏应急防控工作
的通知
(苏太水办〔2015〕22号)
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高新区、工业园区管委会,市水利(水务)局,市环境监测中心,市自来水公司:
近期,太湖局部水域发生蓝藻密度急剧升高和水华情况,为进一步做好太湖、阳澄湖安全度夏应急防控工作,确保饮用水源水质安全,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提高警惕,加强监测。
要高度关注太湖、阳澄湖藻情、草情生长状况,高度关注水情和饮用水源水质状况,加强藻情、草情、水情形势研判,及时处置各种隐患。
1 / 1。
苏南太湖水污染及控制策略
苏南太湖水污染及控制策略1水质的污染和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是世人关注的水污染难题之一.为了实施对水体富营养化的有效控制和水质管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与控制工业点源污染同样重要.而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的定量化,则是为实现上述控制提供科学依据的基础研究工作.本区地处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的交接地带,气候受东南季风的影响,温暖湿润,光照充足,干湿季明显,年均气温10℃,年均雨量1100—1400mm.本区自成型土壤主要有黄棕壤和潮土.多年引水种稻后,80%的耕作红壤是水稻土,其中爽水型、漏水型、侧渗型、滞水型和囊水型水稻土的面积为18.9×104ha、9.5×104ha、7.9×104ha、8.1×104ha,黄棕壤和潮土为10.4×104ha和8.5×104ha1.本区土地利用集约,年均施氮、磷量分别为345kg/ha、18kg/ha.耕作制度则以稻麦或稻麦棉轮作制为主.该区是上海经济区的组成部分,太湖是其重要的淡水源,防止其水系水质的污染和富营养化,是本区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先决条件.2试验设计和分析方法2.1水田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漏试验分别选择位于太湖上中下游且能代表本区5种类型水稻土的溧阳市新昌乡、宜兴市宜丰乡、武进县芦家巷乡、张家港市鹿苑乡和吴江市湖滨乡,设置5处试验区,并形成网络,面积为1.5×104—3.3×104m2,均有排灌分流且能调控的水利系统,在进出水口处分别安装NFL20-150型农田量水计及PVC渗水计、渗漏量测定仪、量雨计等,即可对进出试验区的灌溉、径流、渗漏和雨水的水量精确测量,且定期(次/旬)和不定期(降水产生径流时,下同)采集上述水样分析,即水量和水质同步监测.2.2旱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漏试验分别在植被为豆、棉、桑的新昌乡、鹿苑乡和芦家巷乡设置试验区,其面积分别为108、109、105m2,安装上述农田水文仪器,定期和不定期地采样分析.2.3氮肥施用量与渗漏水硝态氮污染相关性试验供试化肥为碳酸氢铵和尿素.在吴江市湖滨乡植稻区进行本项试验,大田试验设有6个处理,每个试验区为0.13ha,每旬一次采集渗漏水样进行监测.2.4稻田控水灌溉试验试验场区面积为0.13ha,设置于吴江市湖滨乡.植稻期施氮量与当地平均水平相同,为225kg/ha.试验期间,该试验场稻田实行湿润灌溉法,田面水的深度始终保持在3cm以下,除暴雨外,平常不再将稻田的水排出.同时定期和不定期地采集五类水样进行分析,供试水稻品种为8204.2.5田间施磷方法试验2.5.1麦期施磷、稻期不施磷的磷流失试验试验在溧阳市新昌乡(侧渗水稻土)进行,共分三组.施过磷酸钙:A.750kg/ha;B.1500kg/ha;C.对照(不施磷肥),测量磷素流失量.2.5.2植稻期施磷的磷素流失试验试验分别在溧阳市新昌乡和常熟市辛庄乡(囊水水稻土)进行、在插秧前施用过磷酸钙,均分三组处理:A.375kg/ha;B.750kg/ha;C.为对照(不施磷肥),测量稻期磷素流失量.2.6化学氮肥分次施用试验除对照(不施氮)外,设三个处理:(1)氮肥一次性作基肥;(2)1/2作基肥,1/2作分蘖期追肥;(3)1/3作基肥,1/3作分蘖期追肥,1/3作穗期追肥.供试土壤为囊水水稻土,供试化肥为15NH4HCO3(丰度为25.84原子%),加入量1.4g,在插秧后的第28、40、60、80天,每一处理每次取其地上部分,测定稻谷、稻草中的全氮和15N的含量.水稻成熟后,再作一次同样的分析.2.7分析方法分析方法以《环境监测标准分析方法》为准.分析项目包括总氮、总磷、硝态氮、亚硝态氮、铵态氮和悬浮固体物.分析质量控制:采样时增加20%重复样;分析时有20%平行样;另有10%水样加入标样,并使回收率保持在允许范围内.3农业面源氮磷污染负荷量3.1氮素农业面源氮素差额排出比负荷量,即净污染比负荷量,系地表排水与地下渗漏氮素比负荷量之和,扣除灌溉水和降水氮素比负荷量之和.可用下述公式表示:L=(∑CdQd+∑C1Q1)-(∑CiQi+∑CrCr)÷1000(1)式中L:氮素差额排出比负荷量,kg/(haa);C:水样中氮素的含量,mg/L;Q:水量,t;1000:单位换算因子;下标d、l、i和r分别表示排出水、渗漏水、灌溉水和降水.3.1.1稻田排出水氮素比负荷量稻田排出水包括泡田弃水、搁田排水和地表径流.详见表1.可见年度间差异颇显著,其平均值1987年是1988年的2.2倍,系年降水量相差较大所致.1987年为1340—1460mm,1988年仅为860—950mm.3.1.2渗漏水氮素比负荷量年度间差异比较小,而不同类型土壤之间差异显著,如1987年侧渗水稻土是滞水水稻土的1.6倍,1988年漏水水稻土是爽水水稻土的1.9倍,说明土壤的质地是影响渗漏水氮素比负荷量的主要因素.3.1.3降水氮素比负荷量降水含氮量0.10—4.98mg/L,其平均值±标准差为1.49±0.39mg/L(n=94).由表3可见,1988年降水氮素比负荷量比1987年减少28.4%,系其年降水量减少35.4%所致.3.1.4灌溉水氮素比负荷量各试验区年度间变化甚小,各试验区间差异较大,如鹿苑乡是宜丰乡的1.8倍.3.1.5稻田氮素差额排出比负荷量(L)根据公式(1)计算所得结果列于表5.可见1987年鹿苑乡(漏水水稻土)的氮素差额排出比负荷量高达73.4kg/(haa),是平均值的2.1倍,是侧渗水稻土的6.1倍.1988年囊水水稻土地区的氮素差额排出比负荷量为34.0kg/(haa),是平均值的2.6倍,是爽水水稻土地区的14.3倍,相差甚为悬殊.应该指出1987年各试验区氮素差额排出比负荷量的平均值是1988年的2.6倍,则系年降水量差异所致.3.1.6旱地地表径流氮素比负荷量可见稻田排水氮素比负荷量显著高于旱地地表径流氮素比负荷量,尤以漏水水稻土地区为甚,两者相差近10倍.究其原因,是稻田排水量远大于旱地地表径流量,且旱地施氮量仅为稻田的50%—60%.日本琵琶湖流域、武汉东湖地区和安徽巢湖流域旱地氮素排出比负荷量分别为6.9、1.2、30.5kg/(haa),可见本区旱地氮素排出比负荷量居于中等水平2,3.综上所述可计算出苏南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氮素负荷总量和差额负荷总量分别为3.37×104t和2.55×104t纯氮素(1987年).3.2磷素1987年苏南太湖流域农田磷素排出总负荷量为440.4t,平均每ha为2.39g,差额排出总负荷量为83.3t,平均每ha为0.45g(见表7).因1987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340mm,1988年为934mm,本地区水年降水量为1100—1400mm,所以建议用1987年的试验结果.3.3植稻期氮肥施用量与渗漏水硝态氮含量相关试验可见植稻期氮肥施用量与渗漏水硝态氮平均含量的等级相关系数,无论是碳酸氢铵+农家肥或是尿素+农家肥的处理,差异程度均达到5%显著水准.4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对策研究4.1稻田控水灌溉试验在施氮量和供试作物相同的条件下,年均雨量为1340mm(1987年)或934mm(1988年),控水灌溉均显著增产,增产幅度为6.7%—8.1%,且灌溉水量减少31%—36%,地表排出水量减少78%—90%,其氮素比负荷量减少76%—80%,而渗漏水氮素比负荷量减少34%—40%.这些都证明控水灌溉不仅省水节电增产,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亦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措施.4.2磷肥施用方式对磷素负荷量的影响田间试验和模拟试验结果均证明,在稻麦轮作中,磷肥施在旱作上,磷的流失量小,因施磷肥而增加的磷流失量仅占当年施磷量的0.03%—0.17%;而植稻期施用磷肥则为0.31%—1.0%,相差10倍以上.因此旱作施用磷肥是控制农业面源磷素污染负荷量的有效措施.4.3化学氮肥分次施用试验可见分次施用氮肥能促进水稻对土壤氮素的吸收,而且水稻对基肥化肥氮的吸收,在第60天达到高峰,对追肥氮的吸收,则是在施肥后的短暂时间之内.显然,若施氮量相同,水稻对氮的利用率随施用次数增加而提高.另由表10可见,施氮量相同而施用次数不同,水稻对氮的吸收量差异颇显著:两次施用比仅作基肥施用增加9.8%,3次施用比仅作基肥施用增加21.9%,比两次施用增加13.4%.这证明分三次施用氮肥亦是控制农业面源氮污染的有效措施.4.4防止土地溶出和侵蚀从宏观角度看,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土地的溶出和侵蚀.科学地进行农业土地区划,采用适宜的土地利用方式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首要环节.如本区漏水水稻土地区植稻期氮污染比负荷量达96.3kg/(haa),而植棉仅有8.7kg(haa),氮污染比负荷量减少91%.可见由稻麦改为棉麦轮作,则农业面源污染可大为减轻.另外少耕或免耕、丘陵地区营造梯田、保持良好植被等措施均应大力推广.4.5研制和施用复合肥料据全国肥料试验网研究结果4,水稻最高纯收益化肥用量为180kg/ha,即N112.5kg/ha、P2O531.5kg/ha、K2O36kg/ha,三者最佳配比为1∶0.28∶0.31,而本区却是1∶0.23∶0.005,可见对作物N、P、K均衡供应养分协调的复合肥料的研制和施用,同时严格限制氮肥的监施,对于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降低农业面源污染负荷量是至为重要的.苏南太湖水污染及控制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府办…2010‟112号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2010年苏州市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要点的通知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太仓港口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太湖办制定的《2010年苏州市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要点》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一○年四月十四日2010年苏州市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要点2010年全市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化学需氧量和氮磷排放总量控制为中心,全面完成国家和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目标任务,确保五个省界断面水质达到国家考核要求,特制订工作要点。
一、目标(一)工作目标。
按期完成国家和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目标任务,努力实现“两个确保,一个下降,一个改善”的年度工作目标:确保饮用水安全,确保不发生大面积湖泛,太湖流域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所下降,太湖水质继续有所改善。
市区、市(县)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超过90%;17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建成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工业与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规范化处置率达到80%;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5%以上,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40%,其中太湖一级保护区、阳澄湖水源水质保护区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
全市主要污染物COD排放量控制在11.2万吨,在2005年基础上削减20.1%。
(二)水质目标。
全市12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0%以上,列入国家、省考核的23个断面水质基本达标,其中王江泾1、王江泾、千灯浦口、朱砂港口和急水港大桥等五个省界断面达标率不低于80%。
太湖湖体水质保持稳定,其中高锰酸盐指数、氨氨达到Ⅲ类,总磷达到Ⅳ类,总氮达到Ⅴ类。
阳澄湖湖体COD Mn稳定达到Ⅲ类、总磷达到Ⅳ类、总氮力争达到Ⅴ类标准(以N计),富营养化指数从上年的58下降至57。
阳澄湖主要入湖河道总体水质COD Mn达到Ⅲ类、总磷达到Ⅳ类、总氮浓度下降30%。
二、工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
1.健全组织。
各地要进一步建立和健全本地区的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的组织体制、工作机制。
要结合各地实际,组建水污染防治专职机构,充实工作人员,落实专项经费,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落实责任。
各地、各部门将2010年度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中的相关计划、任务,分解到具体责任部门和实施单位,将治理太湖、阳澄湖及长江工作纳入各地落实科学发展观综合考评指标体系,确保措施到位、责任到位。
(二)确保饮用水安全。
1.做好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环境整治工作。
各地需对辖区内所有饮用水源地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饮用水源地保护区上、下游陆域地区的所有污染源,排查隐患,取缔饮用水源地一级、二级保护区内的排污口。
2.实施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
一是完成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标志牌的设置工作。
各地要按照《关于全省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案的批复》要求,对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HJ/T433-2008),在6月底前,完成此项工作。
二是实现“双源供水”工程。
建设阳澄东湖(昆山水域)水源地保护工程与傀儡湖水源地生态修复工程等7项水源地改造和水源地保护区工程,建设昆承湖应急备用水源地生态修复工程等2项多水源供水和区域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工程。
建设昆山市、工业园区完成苏州园区沿双阳路至昆山联络管工程等3条区域联网供水通道项目。
三是完成横山水厂移建深度处理改造工程。
采用深度处理工艺,年内建成投运30万立方米/日的横山水厂。
3.进一步完善应急措施。
建立健全日常巡查制度和饮用水水源水质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全面实施《苏州市太湖饮用水源地蓝藻应对预案》《苏州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安全事故预警和应急预案》,4月底之前,各地与市相关部门完成各项蓝藻防控工作。
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切实做好蓝藻打捞工作,重点区域做到蓝藻日产日清。
进一步优化蓝藻打捞处置预案,探索市场化、产业化运作机制。
(三)全面实现2010年省界断面水质考核目标。
1.推进重点工程。
相关地区与部门应以工程项目为载体,对照《江苏省太湖流域省界断面总体达标方案》要求,加强工程建设的组织推进,在去年完成35个工程项目基础上,对今年需完成的61个工程项目进行逐项细化、落实责任,在资金投入、组织力度上进行倾斜,争取61项工程项目早开工、早投运、早见效。
2.建立健全应急预案。
由于省界断面水质受外界条件干扰较多,如枯水期受水系条件的限制,往往出现超标现象。
各地要完善应急预案,落实应急措施,确保省界断面的稳定达标。
3.加强重点地区环境监管。
在确保王江泾1、千灯浦口和朱厍港口断面水质全面、稳定达标的基础上,力争王江泾和急水港大桥断面水质达标。
一是加大对京杭运河、急水港沿线平望、盛泽、震泽、周庄、同里镇等污水处理厂的监管,确保尾水稳定、达标排放。
二是对印染行业集聚的盛泽地区采用有效措施,严格执行控制生产设备、控制排放总量的“双控”限产措施,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江浙交界断面水质报告、新闻舆论监督、科技监控和夜查监管等五大环保机制。
(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代。
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按照调优、调高、调轻的要求,努力促进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品牌化的进程。
2010年,各地实现高新技术产值占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33%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速14%的目标。
继续做好除电力、钢铁行业外其他行业的落后产能淘汰工作,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限期淘汰严重污染水环境的落后工艺和设备,促进传统主导产业改造升级。
(五)深化工业污染防治。
1.严格污染物源头控制。
一是严把项目准入关。
认真执行《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在太湖一级保护区内,除建设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外,禁止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项目,禁止设置排污口,已经设置的排污口应当限期关闭。
在全市范围内禁止新建、改建、扩建化学制浆造纸、制革、酿造、染料、印染、电镀以及其他排放含磷、氮等污染的企业和项目,限制发展化工企业。
二是严格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
各地须把排污总量削减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严格执行《苏州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2007年本)》,做到“增产减污”,对于产业政策允许类项目的总量平衡,实施“减二增一”,鼓励类产业实施“减一增一”,提高新建项目的环境准入“门槛”。
对超过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及达不到水环境功能要求的区域,暂停审批新增水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
三是加强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规范化管理。
引导区外企业入园进区,对环保基础设施不完备的各类开发区、工业区,停批入区新建项目;认真做好各类开发区、工业区的环境监管,把环保要求落实到开发区和工业区建设的规划中。
2.强化工业污染防治。
一是认真制定、实施太湖一级保护区环境整治方案并组织实施。
加快实施太湖一级、二级保护区范围内工业企业关闭、搬迁步伐。
二是开展第二轮化工专项整治。
以化工集中区为重点,开展化工(含化学制药)、印染、造纸、电镀、食品(啤酒)等重污染行业专项整治行动。
三是实施提标改造工作。
完成吴中区威怡化工有限公司工业废水氯化钠回收工程等3家工业企业深度处理循环利用工程,完成太仓港港口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搬迁扩建工程等2家工业污水集中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完成太仓化工小区污水集中处置项目的主体工程。
完成印染等六大重点行业提标改造任务,未达标企业年底前一律停产整顿或关闭。
完成常熟市招商城印染厂搬迁及接管处理和昆山市阳澄静电喷涂厂的升级改造。
实施中水回用工程,促进企业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完善治理设施等措施,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
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加快培育典型,年内新增通过清洁生产审核企业100家。
全市新增循环经济示范企业50家,促使区域、企业持续改进污染防治措施。
3.做好重点区域和流域的综合治理工作。
一是继续巩固城南、七子山、浒关、黄桥“四个区域”的环境综合整治,扩大整治成效。
二是全面完成列入2010年阳澄湖水环境综合治理重点项目(见附件3),确保取得实效。
三是认真实施《望虞河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全面完成列入今年目标责任书的49个工程项目,确保望虞河干流和入望虞河主要支流水质达到规划目标要求。
四是认真实施《苏南运河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确保年度20个工程项目按照序时进度推进。
五是健全信息报告制度。
从4月份起,张家港、常熟、吴江市,吴中、虎丘、相城区,工业园区和市水利局在每季度第一个月的5日前,将阳澄湖、苏南运河、望虞河和省界断面等综合整治工程的进展情况书面报告市太湖办。
(六)加强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
1.进一步完善污水管网等配套设施。
一是平江、沧浪、金阊区需继续做好三个新城区的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工作。
结合老新村、老街坊、背街小巷和无地队改造,配合市水务部门做好支管进院、入户工作,加大中心城区污水管网建设力度。
二是各地要加大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力度,提高污水管网覆盖率。
年内完成785公里污水管网完善工程。
2.完成年度污水处理厂建设任务。
一是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步伐。
年内建成投运13座新(扩)建城镇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6.3万吨/日。
开工建设(含主体工程建成)9座,合计处理能力16.5万吨/日。
二是加快除磷脱氮改造步伐。
完成20家原有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除磷脱氮改造,使其出水COD、氮、磷达到提标要求。
三是加快污水管网建设步伐。
城镇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后的实际处理负荷一年内原则上不低于设计能力的60%,三年内原则上不低于设计能力的75%。
四是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步伐。
全市完成364个村庄生活污水生态净化处理工程。
3.继续开展城区沿河餐饮业及船餐专项整治。
加大城区餐饮、洗车、洗浴等服务业及工业企业排污行为整治力度,全面开展沿河餐饮行业整治。
加快船餐综合整治力度,对没有合法审批手续的船餐坚决取缔,对取得合法审批手续的船餐要确保稳定达标排放。
年底前,昆山市、相城区分别完成阳澄湖准保护区、二级保护区的船餐整治工作。
4.推进污泥处置和垃圾处理无害化资源化进程。
一是规范污泥处置。
做好市福星、娄江污水厂污泥处置工程、张家港市污水厂污泥处置工程的前期工作,完成苏州浦软科技有限公司污泥处理工程,完成工业园区污水厂污泥处置工程的主体工程建设。
二是不断规范垃圾处置工作。
按期建设七子山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沥液提标工程等6座垃圾处理工程。
三是完善城镇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
所有行政村和95%以上的自然村建成垃圾收运设施,建立垃圾保洁、收运制度,开展村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
(七)加强面源污染防治。
1.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一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各市、区政府及其农业部门应指导农业生产者科学施肥,推广使用新型化肥、高效化肥、缓释肥,全市化学氮肥、化学农药使用量分别控制在54520吨、4063.4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