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急性和亚急性硬膜外血肿

合集下载

硬膜外和硬膜下血肿

硬膜外和硬膜下血肿

主讲:滨州医学院外科学教研室徐军硬膜外和硬膜下血肿脑损伤脑震荡原发性脑挫裂伤弥漫性轴索损伤脑损伤原发性脑干损伤硬膜外血肿继发性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颅内血肿急性血肿(3日内)亚急性(3日到3周内)慢性血肿(超过3周)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按时间分颅内血肿按部位分按部位分一.急性硬膜外血肿出血位置:颅骨与硬脑膜之间来源:脑膜中动脉(最常见)、静脉窦破裂、颅骨骨折脑膜中静脉、颅骨板障静脉、导血管损伤脑膜前动脉和筛动脉。

部位:颞区74.6%额顶11.9%颞顶 5.8%少见部位:额部,顶部,后颅窝及枕部硬膜外血肿分布急性硬膜外血肿临床表现1、意识障碍a、原发伤轻,无原发昏迷,血肿形成逐渐昏迷。

b、原发伤重,先昏迷,然后有中间清醒期,再次昏迷为典型表现。

c、原发伤严重,持续进行性昏迷。

2、颅内压增高:头痛、恶心、呕吐及血压升高,呼吸和脉搏减慢等生命体征变化(两慢一高——库欣反应)急性硬膜外血肿临床表现3、瞳孔变化早期动眼神经刺激,缩小,反应迟钝晚期动眼神经麻痹,散大,反应消失4、神经系统体征:局灶神经功能障碍、脑疝时锥体束征、病理征阳性。

急性硬膜外血肿诊断1、外伤史a、直接暴力及头皮损伤b、骨折线走行2、诊断:颅脑CT检查发现颅骨内板与硬脑膜间有双凸镜形或弓形高密度影,了解脑室受压、中线移位、有无合并脑挫裂伤、脑水肿及血肿定位、计算血肿量。

治疗1.手术治疗适应证:明显颅内压增高症状和体征;CT扫描提示明显脑室受压的硬脑膜外血肿;血肿量小脑幕上大于30ml、颞区大于20ml、幕下大于10ml及压迫大静脉窦而引起颅内高压的血肿;中线结构移位大于1cm;颞叶血肿(大于20ml)因易脑疝、硬膜外血肿难以吸收要放宽指征。

手术方法:血肿清除术;紧急情况下的颅骨钻孔探查术。

治疗2.非手术治疗:伤后无明显意识障碍,病情稳定,血肿量小脑幕上小于30ml、颞区小于20ml、幕下小于10ml及中线结构移位小于1cm,严密观察下药物保守治疗。

硬脑膜外血肿

硬脑膜外血肿
(4)注意安全,防止跌倒和损伤。
(5)患者躁动不安时应告知医生,必要时予约束带使用,床栏保护,约束带应松紧适宜,以能伸入一指未宜,注意观察约束处皮肤情况。
2、饮食指导
(1)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食物;忌辛辣和刺激性食物,戒烟酒。
(2)有消化道出血者应禁食,经止血后方可进食;呕吐时应暂禁食,待缓解后方可进食以免发生误吸。
(5)躁动的处理颅内压增高、呼吸道不畅、尿潴留、便秘及冷、热饥饿等不适均可引起病人躁动。应积极寻找并解除引起躁动的原因,避免盲目使用镇静剂或强制性约束,以免病人挣扎而使颅内压进一步增高,适当加以保护,以防意外伤害。
4、心理护理
主动讲解疾病相关知识,缓解病人紧张情绪;了解病人有无因头痛、呕吐等不适所致烦躁不安,焦虑等心里反应。告知患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可听轻音乐缓解压力。
七、问题
1、枕骨大孔疝急救措施:
(1)、立即予20%甘露醇250ml,15-30分钟内滴完或呋塞米20ml静推、地塞米松5-10mg静脉或肌内注射。
(2)、平卧位,开放气道,面罩给氧,必要气管插管行人工辅助呼吸。
(3)、密切观察意识、生命体征、瞳孔变化和肢体活动情况,同时做好术前准备。
通过今天下午的学习,我们对疾病的专科及相关理论知识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天我们的教学查房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生命体征为避免病人躁动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应先测呼吸,再测脉搏,最后测血压。体温:伤后早期,由于组织创伤反应,可出现中等程度发热;若损伤累及间脑或脑干,可导致体温调节紊乱,出现体温不升或中枢性高热;伤后即发生高热,多系视丘下部或脑干损伤;伤后数日体温升高,常提示有感染性并发症。脉搏、呼吸、血压:注意呼吸节律和深度、脉搏快慢和强弱以及血压和脉压变化。若伤后血压上升、脉搏缓慢有力、呼吸深慢,提示颅内压升高,警惕脑疝的发生;枕骨大孔疝病人可突然发生呼吸心跳骤停。

硬膜外血肿护理ppt课件

硬膜外血肿护理ppt课件
06
CHAPTER
硬膜外血肿案例分享
老年女性,因车祸导致硬膜外血肿,意识清醒但情绪不稳定。
患者基本情况
头部CT检查确诊为硬膜外血肿,采用手术治疗方式,术后给予抗感染、止血等药物治疗。
诊断及治疗经过
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做好心理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定期更换尿袋,预防泌尿系感染。
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
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术前检查,做好备皮、备血等准备工作。
术前准备
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手术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
健康宣教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
保持伤口敷料的清洁干燥,观察有无渗血、渗液等情况。
伤口护理
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适当的镇痛措施,缓解其疼痛不适感。
保持良好体位
在疼痛可以忍受的情况下,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身体恢复。
适当活动
避免剧烈运动或活动,以免加重病
增加蛋白质的摄入,以促进身体恢复。
增加蛋白质摄入
控制盐分摄入
控制盐分的摄入,以减轻水肿和高血压的症状。
根据患者的饮食喜好和医生的建议,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营养均衡。
02
术中监测
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1
2
3
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清除血肿并止血。
针对硬膜外血肿
及时使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如甘露醇、速尿等。
针对颅内压增高
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将移位的脑组织复位并止血。
针对脑疝
05
CHAPTER
康复与护理教育
根据医生建议,保持正确的体位,如平卧位或侧卧位,以减轻疼痛和防止血肿加重。

急性硬膜外血肿

急性硬膜外血肿

急性硬膜外血肿【定义或概述】硬脑膜外血肿(epidural hematoma) 是指出血积聚于硬脑膜外腔与颅骨之间。

出血来源与颅骨损伤关系密切,当颅骨骨折或颅骨在外力作用下瞬间变形,撕破位于骨沟内的硬脑膜动脉或静脉窦所弓起的出血或骨折端的板障出血。

在血肿形成过程中,除原出血点外,由于血肿的体积效应不断使硬脑膜与颅骨分离,又可撕破另外一些小血管,使血肿不断增大,最终出现颅内压增高和脑受压的症状。

【临床表现】1.临床表现(1)头部外伤史由于硬脑膜外血肿出血来源的特点,一般病史在伤后数小时至1~2日内。

(2)意识障碍意识改变受原发性脑损伤及其后的血肿形成的继发脑损伤的影响,常见有如下几种类型:1)原发性脑损伤较轻,如脑震荡,有一过性意识障碍。

而血肿形成得不是很快,因此在脑疝形成前有一段数小时的中间清醒期,形成受伤后立即昏迷-清醒-再昏迷过程。

2)原发性脑损伤较重,加之血肿形成较为迅速,此时无中间清醒期,仅表现为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

3)原发性脑损伤甚轻或原发性脑损伤很局限,不存在原发昏迷,只当血肿增大脑疝形成后出现昏迷。

(3)头皮血肿或挫伤往往在血肿形成部位有受力点所造成的头皮损伤。

(4)瞳孔变化在血肿形成后的早期,患侧瞳孔一过性缩小,即之扩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同侧眼睑下垂。

晚期对侧瞳孔亦散大。

(5)锥体束征早期血肿对侧肢体力弱,逐渐进行性加重。

晚期出现双侧肢体的去大脑强直。

(6)生命体征表现为进行性血压升高、脉搏缓慢以及体温升高。

(7)其他昏迷前有头痛、烦躁不安;呕吐、遗尿和癫痫等。

2.辅助检查(1)头部X线平片:约90%病例伴有颅骨骨折(2)头部CT扫描:该项检查可明确是否有血肿形成,血肿定位,计算出血量,中线结构有无移位及有无脑挫伤等情况,骨窗像对骨折的认识更加明了。

典型表现为颅骨内板与脑表面有一双凸镜形密度增高影。

【治疗原则】1.非手术治疗仅用于病情稳定的小血肿,适应证如下:(1)病人意识无进行性恶化。

硬膜外血肿

硬膜外血肿
虽不大但中线移位大于1cm或脑室、脑池明显受压。

5 在脱水利尿保守治疗中病情恶化 6 硬膜外血肿不易吸收,指征需放宽 7 颞叶﹑颅后窝血肿易致脑疝,在脑疝出现前及早 手术
常用手术方式
1、血肿清除术。
2、去骨瓣减压术。 3、钻孔探查术。顺序:颞前-额顶-眉弓上方-颞 后-枕下。 4、脑室引流术。 5、钻孔引流术。 骨窗开颅,骨瓣开颅彻底清除血肿,充分止血
急性硬膜外血肿
神经外科
吴文香
颅内血肿的分类
特急性 急性 亚急性
头部外伤后3天--3周以内
伤后3小时即出现血肿
头部外伤后< 3天
慢性
3周以后

迟发性血肿:伤后立即行 CT 检查,无颅内血 肿迹象,以后再次CT检查才发现的血肿。
颅内血肿
1、硬膜外血肿 2、硬膜下血肿 3、脑内血肿
1、硬膜外血肿概述
部பைடு நூலகம்:颞区74.7%,额顶11.9%,枕顶5.9%。
急性硬膜外血肿


病因病史 临床表现 治疗原则:手术与非手术 常见护理问题 护理措施 需要报告医生的神经系统症状与体 征
颅内血肿
1、硬膜外血肿 2、硬膜下血肿 3、脑内血肿
急性硬膜外血肿
病史病因。
1、外伤史(颞部线形骨折) a、直接暴力 b、骨折线走行
对症处理与并发症处理
3、蛛网膜下腔出血:对症治疗,腰穿,应用尼 莫地平等药物。 4、外伤性癫痫: 预防 苯妥英钠 0、1 tid 治疗 用药完全控制后 ,服药1-2年。 5、消化道出血: 质子泵抑制剂 奥美拉唑 40mg 静滴 H2受体拮抗剂 雷尼替丁、甲氰咪呱。
硬膜外血肿﹑硬膜下及 脑内血肿的鉴别
急性硬膜外血肿与亚急性硬膜外血肿的区 别

一文读懂:硬膜下血肿与硬膜外血肿如何鉴别?

一文读懂:硬膜下血肿与硬膜外血肿如何鉴别?

一文读懂:硬膜下血肿与硬膜外血肿如何鉴别?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都有哪些不同呢?初入神经外科,难免有所困惑。

而读了本文,你一定会恍然大悟,不再混淆二者。

表格对比下面一张表总结了两者间常用的鉴别点(表1),助你轻松鉴别,不再为难。

表 1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鉴别点注:点击可查看大图。

影像图片结合如下两张图更能加深印象:图1 可见脑挫裂伤灶、血肿范围广、跨骨瓣、呈弯月状,故诊断为硬膜下血肿图2 可见血肿局限(不跨骨瓣)、呈梭形、骨窗可见颞骨骨折,故诊断为硬膜外血肿补充说明以下几点补充说明有助于深入理解上述表格、加强记忆:1. 急性和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均系脑挫裂伤皮质血管破裂引起出血,属于复合型硬膜下血肿;而慢性硬膜下血肿系桥静脉断裂所致,属于单纯型硬膜下血肿。

2. 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均属于继发性颅脑损伤,其患者病情表现一方面与血肿发生速度、部位、量等有关,另一方面与原发伤的轻重密切相关。

即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均可表现为伤后清醒无昏迷、伤后持续昏迷等情况。

由此可见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简单地说,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均既可表现为伤后清醒无昏迷,又可表现为伤后持续昏迷的情况。

3. 很多时候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同时存在,特别是当脑挫裂伤和颅骨线形骨折同时存在时。

本文作者beta,首发于丁香园旗下神外专业公众号「神外时间」,感谢授权。

参考文献1. 王忠诚,主编.《王忠诚神经外科学》.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版2. Ryota Tamura, Yoshiaki Kuroshima, and Yoshiki Nakamura.Neuroendoscopic Removal of Acute Subdural Hematoma with Contusion: Advantages for Elderly Patients.Case Rep Neurol Med. 2016; 2016: 2056190.3. Ki Seong Eom,Jong Tae Park,Tae Young Kim, et al. Rapid Spontaneous Redistribution of Acute Epidural Hematoma :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J Korean Neurosurg Soc. 2009 Feb; 45(2): 96–98.。

亚急性硬膜外血肿怎样治疗?

亚急性硬膜外血肿怎样治疗?

亚急性硬膜外血肿怎样治疗?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亚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治疗方法,治疗亚急性硬膜外血肿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亚急性硬膜外血肿应该吃什么药。

*亚急性硬膜外血肿怎么治疗?
*一、西医
*1、治疗
对已经出现意识障碍的患者,应及时手术治疗,CT显示血肿壁厚,有增强及钙化者,行骨瓣开颅清除血肿。

内侧壁应从周边缓慢地剥离,仔细止血,血肿清除后硬膜悬吊,外置橡皮条引流,骨瓣完整保留。

部分亚急性期血肿液化良好,可行穿刺血肿抽吸液化引流治疗。

个别症状轻微、意识清除、血肿量低于30ml 患者,可应用非手术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并动态CT监测,多数30~45天可完全吸收。

*2、预后
如患者处理及时得当,多预后良好且无后遗症。

*温馨提示:上面就是对于亚急性硬膜外血肿怎么治疗,亚急性硬膜外血肿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更详尽的有关亚急性硬膜外血肿方面的知识,请关注疾病库,也可以在站
内搜索“亚急性硬膜外血肿”找到更多扩展资料,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硬膜外血肿

硬膜外血肿

临床表现
• 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表现与血肿的部位、增长速度和并发的硬膜下损伤 有关。 • 1、意识障碍 病人受伤后的意识改变有以下5种类型。①伤后一 直清醒; ②伤后一直昏迷 ;③伤后清醒随即昏迷;④伤后昏迷随即 清醒;⑤伤后昏迷,有一中间清醒期,随即又昏迷。中间清醒朋是指 受伤当时昏迷,数分钟或数小时后意识障碍好转,甚至完全清醒。继 而因为硬膜外血肿的形成,脑受压引起再度昏迷。通常认为这种意识 状态的变化不仅是硬膜外血肿的典型,还是其他颅脑血肿的典型表现。 但是临床上此类病人的比例不足1/3。病人意识状态的改变取决于原 发脑损伤的程度、血肿形成速度和颅内其他损伤的存在。 • 2、神经系统症状 单纯的硬模外血肿,早期较少出现神经系统体 征,仅在血肿压迫恼功能区时,才表现出相应症状。但如血肿持续增 大,引起脑疝时,则可表现出患侧瞳孔散大、对侧肢体瘫痪等典型征 象。当出现此类症状时,应及时手术减压,挽救生命。 • 3、颅内压增高 随着血肿的体积增大,病人常有头痛、呕吐加剧, 出现库欣反应。如颅内压持续增高,则引起脑疝,造成严重后果。
手术方式
• • 1、骨瓣开颅术:适用于血肿定位准确的患者,术毕回置骨瓣。术前已有脑疝 形成特别是双侧瞳孔散大者可考虑去骨瓣减压及硬膜扩大修补。如颅骨已粉 粹,可考虑行骨窗开颅术。 2、钻孔探查术:在紧急情况下对病情急剧恶化,来不及行诊断性检查时,就 应进行钻孔探查术。所有神经外科医生都应熟悉这种操作。第一个钻孔应该 在颞区,恰好在颧弓上方,根据神经系统体征定位并制定手术方案:⑴瞳孔 散大侧;⑵异常运动反应对侧;⑶颅骨骨折侧。接下来钻孔应该在枕区与额 区。探得血肿后按需要延长切口并扩大骨窗。清除血肿,妥善止血。当一侧 手术已完成,还应在另一侧重复进行。 3、钻孔穿刺抽吸术:简便易行,有利于迅速挽救患者生命,用于特急性硬膜 外血肿的紧急抢救,可暂时部分缓解颅高压,赢得时间,常常用于院前或术 前急救。 4、钻孔置管引流术:也可用于部分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治疗,做到快速引流血 肿,抢救病人。其适应症为病情相对稳定,出血量约20~50ml,经CT明确定 位,中线移位达0.5cm以上,无继续出血者。方法:按照CT片所示血肿最厚 层面处行锥孔或钻孔,插入吸引针管或小引流管,排出部分血肿后再反复多 次注入溶栓药物如尿激酶等并引流,3~6天左右CT复查血肿消失即可拔除引 流管。

硬膜外血肿

硬膜外血肿

硬膜外血肿一概述硬膜外血肿(epidural hematoma)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20%~30%,以特急性或急性血肿多见。

一般为单发,以外伤着力点处硬膜外血肿合并对冲部位的硬膜下血肿较多见。

患者年龄以15~50岁的青壮年多见。

亚急性或慢性硬膜外血肿的外伤多较轻,着力点的线性骨折导致局部小的渗血而逐渐形成血肿,也可因颅底骨折出现脑脊液漏或早期应用大剂量脱水剂而造成血肿逐渐增大。

出血部位以颞部(脑膜中动脉主干)、额顶部(脑膜中动脉前支)和颞顶部(脑膜中动脉后支)多见,上矢状窦出血者多在其一侧或两侧,横窦出血者多在枕部和/或后颅窝;血肿发生部位多在其着力点或邻近区域,发生率依次为颞顶、额顶、顶枕、中线矢状窦旁和颅后窝。

血肿成分与出血速度血肿成分与出血速度和血肿形成时间的长短有关。

早期急性硬膜外血肿早期为粉红色血液混杂黑色血凝块,中后期为全部为固态的黑色血凝块,亚急性或慢性血肿的包膜可发生机化而形成肉芽组织,部分慢性硬膜下血肿可在包膜和血肿腔内出现钙化或骨化。

二病因暴力作用于头部引起颅骨骨折,导致脑膜动脉或静脉窦损伤出血,或由于板障血管出血的积聚,均可形成硬膜外血肿。

出血来源以颞部骨折导致脑膜中动脉出血最多见。

骨折线损伤上矢状窦时,可形成矢状窦旁血肿或横跨矢状窦的骑跨型血肿;枕部着力引起的线性骨折可产生跨横窦的骑跨型血肿;前额部骨折可损伤脑膜前动脉产生额部硬膜外血肿。

硬膜外血肿一般多位于着力点和邻近部位,表面有头皮挫伤或裂伤可循。

幕上硬膜外血肿以颞部多见,额顶和额部次之,矢状窦旁少见,额极或枕极更少见。

三血肿特点1.脑膜中动、静脉翼点骨折易损伤主干或分支,蝶骨嵴处骨折可损伤前支并形成颞部硬膜外血肿,前支较后支更易损伤且较快地形成颞部或颞顶部硬膜外血肿,损伤主干者常形成特急性硬膜外血肿,损伤与脑膜中动脉伴行的静脉多为亚急性或慢性型血肿。

2.静脉窦常见损伤上矢状窦或横窦而形成窦旁血肿或骑跨性血肿。

3.板障静脉或导血管形成的血肿相对缓慢。

急性硬膜外血肿的表现及治疗

急性硬膜外血肿的表现及治疗

急性硬膜外血肿的表现及治疗发布时间:2021-01-07T09:57:39.957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8月15期作者:袁莉[导读]袁莉阿坝州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624000急性硬膜外血肿所说的就是受到外部伤害之后在颅骨和硬脑膜之间进行积聚从而形成的血肿。

一般形成这种情况都是因为患者的头部收到过严重的外力击打,让脑膜中的动脉或者是静脉受到损害从而破裂。

对于急性硬膜外血肿的变现是根据患者的出血速度和血肿的位置还有年龄等因素来展现的,每一位患者可能都不同,但是从特征来看,他们的症状都有着一定的规律,那就是从昏迷到清醒,再清醒之后又出现昏迷,接下来说一些急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表现。

急性硬膜外血肿临床表现大多数都是中间会清醒过来,也就是患者在受到重力的伤害之后会让头部受到损伤,之后出现昏迷的症状,在昏迷一段时间之后患者就可以有一些意识,然后逐渐清醒。

这个时候患者可以感受到头痛或者是有想要呕吐的情况并且视线也不是很清楚。

总结之后分为三种不同的表现。

(1)意识出现障碍的患者:这种患者会因为脑损伤的程度不同出现不同三种意识,情况也不太一样。

①原发性的脑损伤不是很严重,受伤之后没有原发的昏迷状态,在颅内的血肿形成之后,颅内就开始出现颅内压增高和出现意识障碍;②原发性脑损伤不是很轻比较重,受伤之后总是处于昏迷的状态,之后患者会出现完全清醒或者是意识有好转的情况,但是没过多长时间又会让患者出现昏迷的状态;③原发性脑损伤非常严重,受伤之后患者抑制处于昏迷的状态,并且还有可能出现临床变现加强的情况,这就让颅内的血肿现象被患者的脑干损伤等症状掩盖。

(2)患者的颅内压出现增高的情况:患者如果出现颅内压增高的话,会随着颅内压的增高继而出现头疼,想要呕吐并且呕吐的症状会加剧,心情非常烦躁,这就代表着患者的血压在升高、体温也在升高并且患者的心率会变慢呼吸时间也会间隔的长一些。

等到开始衰竭的时候,血压就会下降、脉搏也变得非常的弱并且呼吸会出现困难或者是不呼吸。

硬膜外血肿护理常规

硬膜外血肿护理常规

硬膜外血肿病人护理常规概念:硬膜外血肿是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血肿,好发于幕上半球凸面,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30%,其中大部分属于急性血肿,次为亚急性,慢性较少。

【观察要点】1、观察意识变化,有无中间清醒期或意识好转期。

2、观察颅内高压症状、肢体活动的变化。

【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1)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

(2)病人出现头痛剧烈,躁动不安等时,通知医生,遵医嘱按时使用脱水剂。

同时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工作,如禁食、备血、备皮等。

2、安全护理:对躁动不安,去脑强直病人,注意防止意外损伤。

3.心理护理:消除对手术的顾虑和恐惧,树立对手术治疗的信心。

4.手术前晚保持良好的睡眠,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适当镇静剂。

5.手术前若病人发生异常情况,如女性病人月经来潮,体温异常(超过37.50)及时与医师联系。

6.手术区皮肤准备范围:开颅手术:术晨剃去全部的头发,洗净头部后予无痛碘消毒并戴上一次性消毒帽。

术后护理1、病情观察(1)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情况,异常时及时汇报医生。

(2)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情况,保持伤口处敷料干燥。

2、饮食护理:神志清醒、无吞咽困难、呛咳等症状,术后第一天可进流质饮食,饮食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为宜,第三天后予半流质,术后一周予以普食。

3、引流管护理:保持头部负压引流管通畅,每班记录引流量、颜色及性状。

翻身及搬动时予以夹闭,防止脱落倒流逆行感染,一般引流管在术后24~48小时拔除。

4、昏迷者按昏迷护理常规。

【健康教育】1、术后一个月不宜洗头,可用温水毛巾擦拭,避免用手抓伤口,预防感染发生。

2、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戒烟、酒(如鱼、鸡蛋、瘦肉、水果、蔬菜类)。

3、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

4、颅骨缺损者外出时戴帽,以防意外,出院后3~6个月来院行颅骨缺损修补。

硬膜外血肿的影像学表现.

硬膜外血肿的影像学表现.
大脑纵
裂、横裂外,均跨过脑的其他沟裂不伸入其
中,使蛛网膜下腔在某些部位扩大称为池。
最大的池为小脑延髓池。
硬膜外血肿:

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膜之间的血肿。 很常见,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30%左右。
硬膜外血肿的形成机制是?

颅骨受力 引起直接受力部位的骨折 引起的血管破裂出血 出血来源?
硬膜外血肿的影像学特点? 形成机制及相关的解剖学基础是什么? 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点?
教学内容:

硬膜外血肿相关的解剖学基础:脑膜的分层
及解剖特点

硬膜外血肿的形成机制


CT影像学特点
影像学征象与形成机制、解剖学的相关性分 析。
解剖学基础:
脑的被膜自外向内依次为:

硬脑膜


蛛网膜
软脑膜
硬 脑 膜:

厚而坚硬的双层膜:
①外层:贴于颅骨内面,称为骨膜层;
内层:厚而坚韧,称为脑膜层。
②硬膜与颅板结合较紧密,颅缝和颅底附着更为牢固,很难
分离。

主要作用保护大脑。
------与硬膜外血肿形态的联系?
------硬膜外血肿能否跨越颅缝?


两层硬脑膜在一些部位 分开,内衬有内皮细胞 形成硬脑膜窦:上下矢 状窦,直窦,横窦,乙 状窦,窦汇,海绵窦等。 硬脑膜内层在某些部位 形成一些板状隔,分隔 颅腔,形成特殊结构: 大脑镰,小脑幕,鞍隔。
鉴别点 病史
着力点
硬膜外血肿 有明确外伤史
直接受伤部位 多伴有骨折
硬膜下血肿 有或无明确外伤史
多对冲部位,同侧 少 少伴有骨折
骨折
出血来源 意识障碍
脑膜中动脉,静脉窦,板障 脑表面动脉静脉,桥 静脉 静脉 多较轻 多较重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鉴别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鉴别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鉴别急诊经常遇到颅脑损伤的病人,脑外伤经常伴有硬膜外血肿或硬膜下血肿,如何区分呢?看看下面的图片你就知道了!硬膜下血肿是常见的颅内血肿之一,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三种。

硬膜下血肿与颅脑外伤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急性和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多在伤后数小时或数日出现临床症状。

慢性硬膜下血肿常在伤后两周以上出现症状。

部分病人无明显外伤史,部分病例可因剧烈咳嗽,血管本身缺陷,凝血过程障碍引起。

急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与外伤有密切关系,常不易误诊。

慢性硬膜下血肿常不能及时诊断,贻误病情。

硬膜下血肿临床表现以颅人压增高为主,如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意识障碍等。

年龄不同的硬膜下血肿病人,其临床表现可各有特点。

青壮年由于血肿的压迫,使脑静脉回流发生障碍,引起脑水肿,产生颅高压症状。

而老年患者,因脑萎缩颅人间隙相对增大,颅高压症状相对较轻。

动脉硬化患者,容易出现神经及精神症状。

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常将轻微的头部外伤史遗忘,临床上仅以颅人高压增高为主,局限性脑功能障碍出现较晚,因此,诊断常造成一定困难,易误诊为脑肿瘤。

硬膜下血肿的治疗主要是消除血肿,摘除囊壁,以利于受压脑组织复位。

因此手术愈早脑组织受压愈轻,脑功能恢复则愈快,因而,早期诊断硬膜下血肿至关重要。

硬膜外血肿发生于硬膜外腔内,颅骨和硬脑膜之间。

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30~40%左右,主要以急性发生为主,占86%左右,有时并发其他类型血肿。

一般发生在着力点及其附近,经常伴有骨折。

常见于青壮年,﹥60岁或﹤2岁的人群发生率较低。

由于骨折损伤脑膜中动脉引致硬膜外血肿占3/4,其次是损伤静脉窦、板障静脉、导静脉而导致血肿。

因此可根据骨折线通过脑膜血管和静脉窦的部位来判断血肿部位。

故此,硬膜外血肿最好发部位为颞顶区,其次为额顶矢状窦旁,可单侧或双侧,多为单发,多发者少见。

一般常有明显外伤病史,伴有颅骨骨折损伤血管而出血,尤其是动脉性出血,因此病程多为急性或亚急性,慢性极少,故伤后昏迷较深,持续时间较长。

硬膜外血肿

硬膜外血肿

硬脑膜外血肿一.概述是指颅脑损伤后血液积聚在颅骨内板与分离的硬脑膜之间,好发于幕上大脑半球凸面,出血多来源于骨折损伤的硬脑膜动脉、静脉、静脉窦或颅骨板障,以脑膜中动脉损伤最常见。

硬膜外血肿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40%左右。

二.病因急性硬膜外血肿常见于青壮年颅骨线性骨折患者,慢性硬膜外血肿致伤因素与急性者相同,不同者在于患者伤后能够长时间耐受血肿,并且临床症状表现十分缓慢。

三.病理与颅骨损伤有密切关系,骨折或颅骨的短暂变形撕破位于骨沟内的硬脑膜动脉或静脉窦引起出血或骨折的板障出血。

血液积聚于颅骨与硬脑膜之间,在硬脑膜与颅骨分离过程中,可又撕破一些小血管,使血肿更加增大。

由于颅盖部的硬脑膜与颅骨附着较松,易于分离,颅底部硬脑膜与颅骨附着较紧,所以硬膜外血肿一般多见于颅盖部。

引起颅内压增高与脑疝所需出血量,可因出血速度、代偿机制、原发性脑损伤的轻重等而异,一般成人幕上达20ml 以上,幕下达10ml时,即可能引起,绝大多数属急性型。

出血来源于脑膜中动脉最常见,其主干或前支的出血速度快,可在6-12小时或更短时间内出现症状;少数由静脉窦或板障出血形成的血肿出现症状可较迟,可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型。

四.临床表现1.急性硬膜外血肿1)头皮直接暴力伤,可发现局部有头皮伤痕或头皮血肿2)不同受伤机制患者,患者可无意识障碍、短暂昏迷或长时间意识不清。

约20-50%出现典型的“昏迷-清醒-再昏迷”,即中间清醒期。

3)大多数患者伤后即有头痛和呕吐,随着血量增加,颅内压进行性增高,头痛呕吐加重,烦躁不安或淡漠,定向力障碍,出现两慢一高。

病情进一步恶化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弱和呼吸抑制。

4)少量血肿可无神经系统体征,血肿量增大出现小脑膜切迹疝,患侧瞳孔先缩小,光反应迟钝,即之瞳孔进行性扩大,光反应消失,如病情进行性加重对侧瞳孔也扩大,发生枕骨大孔疝。

血肿压迫运动区可出现一侧肢体肌力减退,脑疝晚期出现去大脑强直。

2.慢性硬膜外血肿由于发展慢、颅腔容积代偿等原因,临床表现发展缓慢。

硬膜外血肿护理查房 ppt课件

硬膜外血肿护理查房 ppt课件
评估方法
预后评估主要包括对患者病情状况、康复进展和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估。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量 表进行评价,以了解患者的康复效果。
随访安排
在硬膜外血肿康复过程中,定期随访是非常重要的。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康复进展情况,制定个性化的 随访计划,以便及时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术后护理
监测病情变化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 、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功能,
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疼痛护理
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遵医嘱 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缓解术 后疼痛。
生活护理
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的照护 ,如进食、洗漱、排便等,满 足其基本生活需求。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其 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促进术
05
CHAPTER
硬膜外血肿典型病例分享
病例一:青少年硬膜外血肿的护理
总结词:及时诊断、科学护理、心理支 持
注意事项: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及时进 行心理疏导。
护理要点: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遵医嘱 治疗,提供心理支持,加强生活护理。
详细描述
患者为15岁青少年,因外伤导致硬膜外 血肿。
病例二:老年硬膜外血肿的护理
预防措施
避免头部外伤,避免过度用力咳嗽、打喷嚏等增加颅内压的 动作。
脑神经损伤
护理措施
观察患者有无偏瘫、失语、视力障碍等症状,及时进行康复训练和理疗。
预防措施
尽早治疗硬膜外血肿,减少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和损伤。
癫痫发作
护理措施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避免舌咬伤, 及时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
预防措施
及时发现并治疗硬膜外血肿,避免血 肿对脑组织的刺激和损伤。
硬膜外血肿护理查房 PPT 课件

浅析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治疗方法

浅析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治疗方法

1 ; 斋行 责举
自从 C T成 为颅脑创 伤诊 断的主要 手段 以来 ,根据 C T诊 断的硬膜 外血肿 病人 占全部颅脑 创伤病 人的 2 . 7 % ~4 %,占
而不是昏迷加深 、瞳孔散大之后。故对临吐加剧 、躁动 不安 、血压升高 、 脉 压加大 及 ( 或) 出现 新 的体 征时 ,即应高度怀 疑颅 内血肿 ,
到 术前 一 直保 持清 醒。1 8 % ~4 4 %的 病人 有异 常瞳孔 改 变。
效应 以及 出现与 占位 效应有关 的神经 功能异 常或恶化 的病人 应该进行 手术治疗 。c T确定 占位 效应主要依据 以下方面 : 四 脑室的变形 、移位或闭塞 ; 基底池受压或消失 ; 梗阻性脑积水。 6 . 1 _ 2 手术 时机
3 临床 表现
检索文献 3 % ~2 7%的 硬膜 外 血 肿 病 人 没有 神 经 系 统
人可以保守治疗, 但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并行c T 动态观
察血肿变化 ; 对 于外 伤性 后颅窝 占位病变如果 c T扫描有 占位
损 害 。1 5 % ~8 0 %的 病 人 头 痛 。1 7 % ~7 4 % 的病 人 呕 吐。 2 2 % 一5 6 %的病人 ,就诊 时已 昏迷或 术前 突然 昏迷 。并 不是 所 有病 人 都有 “ 中间 清醒 期 ” ,综合 文 献共 计 9 6 3例 患者 中 4 5 6例有 “ 中间清醒期” ,占 4 7 %。1 2 % 4 2 %的病人从伤后
所有颅内血肿的 3 0 %~4 0 %。而昏迷病人中, 9 %的硬膜外血
肿 病人 必需手术 治疗 。2 0岁 左右是 硬膜外血 肿 的发病 高峰年
及时 C T扫描。c T扫描发现骨板下梭形高密度或混杂密度 占

硬膜外血肿不同手术方法的治疗与临床分析

硬膜外血肿不同手术方法的治疗与临床分析


6 5

露分比( %)
3 25

查者 4 0例 ( 00 ) 结 论 : 过 对 外 周 2.% 。 通 血 白细 胞 减 少 伴 骨 髓 增 生 活 跃 的原 因分
5 3 4
5 0
2 l5 . 1 7
。2 5
析, 为临床 诊 断及 鉴 别诊 断 疾病提 供 参 考。
全 、 创 不 留瘢 痕 、 微 术后 症 状 轻 、 院 时 间 住 短 、 济费 用低等优 点。对于神 志 昏迷 , 经 GS C <8分 者 , 肿 量 2 血 0~9 m , T表 现 0 lC 脑 室受 压 、 中线 结 构 移 位 的 患 者 , 及 时 应 开 颅 手 术 清 除血 肿 。 参 考 文 献
酶溶 凝 治 疗 探 讨.q 华 神 经 外 科 杂 志,
19 .4 3 1 5 9 8 1 ( ):9
床症状 , 病情突然恶 化 , 复查 C 应 T扫描 ,
白细 胞 减 少 伴 骨 髓 细 胞 增 生 活 跃 2 0例 分 析 0
d i1 . 9 9 j i n 10 —6 4 . 0 0 o:0 3 6/. s . 0 7 s 1x 2 1. 李小民 黄 作 良
激 酶 3万 ~ 5万 U, 5次 , 流 期 间 C 3~ 引 T
应小等优点 。能促进血 块溶解 和减低
黏 稠 度 , 有 效 的防 l管 道 及 侧孔 口 的血 能 上 液 黏 附 和 血 块堵 塞 , 持 引 流通 畅 创 造 为保
d i 1 . 9 9 j i n 1 0 ~6 4 . 0 0 o: 0 3 6 / . s . 0 7 s 1x 2 1
论 著 ・临 床 论 坛
C HI E C 0 M M UN lv D 0 C O RS NES T T

亚急性硬膜外血肿健康教育课件

亚急性硬膜外血肿健康教育课件

第二部分:预 防亚急性硬膜
外血肿
第二部分:预防亚急性硬 膜外血肿 安全,避免因交通事故而受伤。
颅内疾病的治疗:如果您已经被诊断出 患有脑动脉瘤、脑囊肿等颅内疾病,一 定要积极治疗,避免黑暗中爆发。
第二部分:预防亚急性硬 膜外血肿
亚急性硬膜外 血肿健康教育
课件
目录 第一部分:亚急性硬膜外血肿 的概述 第二部分:预防亚急性硬膜外 血肿 第三部分:亚急性硬膜外血肿 的治疗 第四部分:康复期护理 第五部分:注意事项
第一部分:亚 急性硬膜外血
肿的概述
第一部分:亚急性硬膜外
血肿的概述
什么是亚急性硬膜外血肿:** 亚急性硬膜外血肿**是头部外 伤造成头骨内膜下动静脉破裂 ,导致血液在硬膜外聚集,形 成的局部肿胀。它属于颅内压 增高的急性疾病,可威胁到患 者的生命安全。
第五部分:注 意事项
第五部分:注意事项
手术后常规复查:术后要坚持 常规复查。如发现头痛、呕吐 等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温馨提示:了解亚急性硬膜外 血肿,及时发现症状,积极治 疗,可以避免病情恶化,更好 的保护自己的健康。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第一部分:亚急性硬膜外 血肿的概述
诱因:头部外伤是引起亚急性硬膜外血 肿的主要诱因。而轻型脑震荡也可以刺 激血管痉挛而造成颅内压的升高。一些 基础疾病如脑动脉瘤、脑囊肿等也是亚 急性硬膜外血肿的罪魁祸首之一。
第一部分:亚急性硬膜外 血肿的概述
症状:头痛、恶心和呕吐是亚 急性硬膜外血肿的表现。同时 ,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模糊、 精神状态改变等症状。
第四部分:康 复期护理
第四部分:康复期护理
休息:亚急性硬膜外血肿手术 后需要严格的卧床休息、避免 剧烈运动,特别是头部运动。

亚急性硬膜外血肿的科普知识

亚急性硬膜外血肿的科普知识
亚急性硬膜外 血肿的科普知

目录 概述 症状和体征 诊断和治疗 并发症和预防
概述
概述
什么是亚急性硬膜外血肿:亚急性 硬膜外血肿是头部外伤后,血液在 硬膜外腔内聚集形成的一种病变。 亚急性硬膜外血肿的症状:头部剧 烈疼痛、恶心呕吐、意识模糊、瞳 孔放大等。
概述
亚急性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常通过CT扫 描来明确诊断。
症状和体征
症状和体征
头痛:剧烈的一侧头痛,持续 性并逐渐加重。 意识障碍:包括注意力不集中 、思维迟缓等。
症状和体征
呕吐:不同程度的恶心和呕吐。
诊断和治疗
诊断和治疗
CT扫描:通过头部CT扫描可以观察 到硬膜外血肿的存在。 保守治疗:对于轻度的亚急性硬膜 外血肿,可采取保守治疗,如休息 、止痛等方法。
诊断和治疗
外科手术:对于症状严重或恶化的亚急 性硬膜外血肿,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 治疗。
并发症和预防
并发症和预防
并发症:亚急性硬膜外血肿如 果不及时疗,可能会导致严 重的神经系统损伤甚至死亡。 预防:在进行运动、工作或其 他活动时,要注意避免头部受 伤,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 ,9 3:2 3 1 8 12 .
浅 析 急 性 和 亚 急 性 硬 膜 外 血 肿
易照友
急性 ( 3d内 ) 硬脑膜下血肿 发生率 最高 占 7 % , 0 亚急性 ( 2 ) 占 5 。两者致伤 因素与出血来源基本 相同 , 4— ld 约 % 均 好发 于额 颞顶区 。临床病程发 展的快慢 , 则据 脑原 发损伤 的
轻重 、 出血 量 及 个 体 代偿 能 力 的不 同 而 异 。
1 病 理 改 变
主要依 靠 C T扫描 , 既可了解脑挫裂伤情况 , 又可 明确有 无硬脑膜下 血肿 ; 骨 x线平 片检查 , 有半数 患者 可 出现 颅 约 骨折 , 但定位意义没 有硬 膜外 血肿 重要 , 只能用 作分 析损 伤 机制 的参考 ; 磁共振成像 ( I不 仅能直 接显示损 伤程度 与 MR )
合 头 皮 。小 儿 急 性 硬 膜 下 血 肿 囱 门 未 闭 者 可 经 前 囱侧 角 穿 刺 反 复 抽 吸 逐 渐 排 出 , 属 固 态 血 肿 则 需 钻 孔 引 流 或 开 颅 清 若
0 年 9月 第 4卷 第 1 l 8期
C i dD p 1So2 1 V0. N .8 hnJMo mgA p .e 0 0. 14. 0 1

l 2l ・
对压痛部位偏离麦 氏 点者 , 选在 压痛 最 明显 的部位 , 可 对伴
有弥漫性腹膜炎 及粘 连性 肠梗 阻者 , 选右 下腹 探查 切 1 多 : 3;
征是 : 儿 体温正常 3 患 d以 内 , 部 无 压 痛 , 包 块 , 腹 无 白细 胞 恢 复正常。
[ ] 余 亚 雄 . ,L l 学 . 海 科 学 技 术 出版 社 ,9 9 404 1 2 l f J #- 科 上 17 :3 -3 .
[ ] 孙冰峰 , 3 付强 , 王成虎 , .2岁 以下. J 急性 阑尾炎 手术治疗 等 1 ' L b 临床分析. 中国医学理论 与实践 ,0 1 ( ):0 . 20 ,6 7 1 [ [ ]o 4] 美 D C萨 比斯 顿. 曾宪九 , 克 氏外 科 学. 民卫 生 出版 译. 人
曾 有 中 间意 识 好 转 期 , 而 加 重 , 出 现 眼 底 水 肿 及 颅 内压 继 并 增 高 症 状 , 往 往 伴 有 亚 急性 硬 脑 膜 下 血 肿 。行 辅 助 检 查 诊 则
断 , 勿观 望 , 切 等待 瞳孔散 大 、 对侧偏瘫 、 昏迷加 深及 生命征 紊乱等典型脑疝 症候 群 出现 , 以致延 误 病情 , 必 李正 , 慧 贞,吉士 俊.实用 f J #" 1 王 l Ll  ̄ 科学. 民卫 生 出版社 , 人
2 01: 3 8 8 0 8 7- 3 .
⑧ 阑尾 残端 的处 理 : 组采 用残 端结 扎加 八字 缝合 包埋 1 本 0 例 (0 1 %) 阑 尾 已 坏 死 液 化 而 未 作 包 埋 缝 合 处 理 5例 , ( %) 残端 结扎加荷包埋人 6 5 , 3例 (3 ) 6 % 。荷包大小和 8字 缝合要适 中, 能将残端包埋 , 同时注 意缝针不 能穿透 人肠腔 , 以 穿 过 肠 壁 浆 肌 层 为 宜 。 残 端 应 避 免 触 碰 切 口及 周 围 肠 壁 , 否则易引起切 口感染 或残 株炎等并发 症 ; 停用抗 生素 的指 ⑨
4 诊 断
破 裂引起 出血 , 故均 属复合型硬膜下 血肿 , 所不 同者 , 仅是病 程 急 缓 上 略 有 差 异 而 已 。两 者 致 伤 因素 和 损 伤 病 理 亦 雷 同 : 即加 速性 损伤所致脑 挫裂 伤 , 肿多 在 同侧 ; 血 而减 速性 损伤 所 引起 的对冲性脑挫裂伤 出血 常在对侧 ; 一侧 枕部着 力恒 于 对侧 额 、 颞部前份发 生 复合 型硬 膜下 血肿 , 至 同时并 发脑 甚 内血 肿 ; 枕部 中线着 力易致双侧额极 、 尖部血肿 ; 颞 当头颅侧 方 打击 时 , 伤侧可 引起 复合 型硬 膜下 血肿 , 即硬膜 下脑 内血 肿; 头颅侧方碰撞 或跌 伤时 , 同侧多 为复 合性 硬膜 下血 肿或 硬膜 外血肿 , 侧 可致 单 纯性 及/ 复合 型 硬膜 下 血 肿 ; 对 或 另 外, 前额部遭受暴力 , 不论是打击 还是碰撞 , 肿往往 都在额 血 部, 很少发生在枕部 , 而老 年人 则 常引起 单侧 或双 侧单 纯性
硬膜 下 血 肿 。 2 临 床 表 现
颅 脑 损 伤 后 , 发 昏迷 时 问 较 长 或 原 发 昏迷 与 继 发 性 意 原
识障碍互相重叠 , 现为 昏迷 程度 不断 加深 , 随之 出现脑 表 并 受压及颅 内压增 高 的征象 , 别是伴 有 局灶 体征 者 , 特 即应 高 度怀疑急性硬脑 膜下血肿 ; 病情发展较缓 已为期 4~1 , 若 2d
范 围 的优 点 , 时对 处 于 C 同 T等 密 度 期 的 血 肿 有 独 到 的 效 果 ,
急性 和 亚 急 性 硬 脑 膜 下 血 肿 都 是 由 脑 挫 裂 伤 皮 质 血 管
因红细胞溶解后 高 铁血 红蛋 白释 出 , 1 均 显示 高信 号 , T、
故有其特殊优 势。
钻孔探查 。
5 治 疗
5 1 手术治 疗 .
手术方 法 的选择须依 病情 而定 , 常用 的手
急性 者大多为复合型硬脑 膜下血肿 , 临床表 现酷似脑 故
挫 裂 伤 , 不 同 的是 进 行 性 颅 内 压 增 高 更 加 显 著 , 过 了一 所 超
术方法有 以下 三种 : ①钻孔 冲洗引流术 : 根据 C T显示 血肿所 在部位 , 钻孔引流 , 行 若属术前来不及 定位 的紧急钻孔探 查 , 则应按致伤机制及 着 力点 , 结合 患 者临 床表 现作 出定位 , 然 后按序钻孔 。若 颅 内高压 得 以缓 解 , 脑搏 动 良好 , 即可 终止 手术 。于低位 留置 引流管 一根 , 持续 引流 2 4~4 , 层缝 8h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