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必修下册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作业设计2

合集下载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2 烛之武退秦师作业(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下册-2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2 烛之武退秦师作业(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50分钟,49分)一、基础达标(28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B.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救济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D.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恩惠【解析】选B。

济:渡河。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B.秦伯说,与郑人盟C.失其所与,不知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解析】选A。

B项,“说”同“悦”;C项,“知”同“智”;D项,“共”同“供”。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B.越国以鄙.远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解析】选B。

B项,为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其余的均为使动用法。

A项,为“使……削减”。

C项,为“使……灭亡”。

D项,为“使……服从”。

4.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解析】选D。

A.夫人:古义:那人,指秦穆公。

今义:妻子。

B.行李:古义:外交使者。

今义:出门时所携带的物品,包裹、箱子等。

C.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义:泛指主人。

5.下面对各句句式特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倒装句中的介宾结构后置)B.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C.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D.以乱易整,不武(被动句)【解析】选D。

D项是否定判断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佚之狐的话“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反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作者通过他的语言,不管是牢骚,还是说辞,都表现了他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

C.秦晋围郑的原因有二:一是郑“无礼于晋”,二是郑“贰于楚”。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统编版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统编版必修下册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烛之武退秦师》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审美能力。

(3)培养诚实守信、勇于担当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烛之武退秦师》的基本内容和文化背景。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 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2.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分析。

3. 写作技巧的掌握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烛之武退秦师》。

2. 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资料。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烛之武退秦师》。

(2)介绍课文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解决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式问题。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4. 探究学习:(1)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

(2)学生通过互相评改和讨论,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5. 总结与反馈:(1)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

(2)学生对课文《烛之武退秦师》的理解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烛之武退秦师》的基本内容和文化背景。

【优质课教案】统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烛之武退秦师》教案设计两篇

【优质课教案】统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烛之武退秦师》教案设计两篇

篇一《烛之武退秦师》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理解“以、而、焉”3个词语。

归纳本文的文言知识。

2、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3、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4、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精神。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并归纳其规律,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掌握文言句式,分析人物形象。

思维发展与提升:体会人物对话的语气和特点,欣赏烛之武高超的劝说艺术。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味本文类比推理和比喻说理的方法,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精神。

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掌握“贰、鄙、过、知、蔽、以、而”等词的含义和用法,以及判断句和宾语前置。

教学难点掌握论辩技巧教学设想以辩论的形式进行。

字词梳理,学生自主、合作、教师订正。

教学过程一、导入三国演义片尾曲《历史的天空》导入自由朗读。

1.圈画不理解的词句。

2.结合课下注释,自主、合作、解决疑难问题。

3.师生共同探讨一些重要词语:行、军、辞、若、说、行李、东道主等,以及特殊句式。

默读,疏通文意。

精读课文,赏析人物1.问题:分析烛之武形象特点家国情怀。

智慧聪敏。

有胆又识。

结合第三段分析烛之武的说话艺术1.⑴甘拜下风⑵权衡利弊⑶挑拨离间⑷利欲熏心2.称呼、语气、句式。

3.总结:⑴换位思考。

⑵委婉得体。

⑶分析透辟。

角色练习七、齐读课文。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烛之武退秦师《左传》秦──晋──郑示弱臣服以退为进亡郑利晋晓之以弊舍郑利秦以利诱之晋言无信制造隔阂【参考译文】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文公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烛之武退秦师》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烛之武退秦师》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烛之武退秦师》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识记与《左传》相关的文学常识,了解编年体史著的特点;了解写作背景。

2.阅读文章,读准字音,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准确理解文章重要的文言字词和语法现象(制作学习卡片)。

3.初步感受人物形象的魅力。

【学习准备】1.部编版必修下册教材2.笔记本\易于保存并携带的卡片3.古汉语工具书4.导学案【课前预习】1.对照书下注解,初步理解文意。

2.查阅《古汉语词典》,正音正字。

3.标注不理解的语句,提出在自主阅读中的疑难问题。

【学习方式和环节】1.观看视频课学习。

2.适时控制播放,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实践活动。

【学习环节】1.走近《左传》:了解作者、作品,制作学习卡卡片,积累文学文化常识。

2.感知历史背景:从秦、晋、郑三者关系及地理位置两个角度,了解背景,为理解文本做铺垫。

3.诵读感知文本①听读:正音正字、注意停顿和语气。

②自读:读准字音,读清句逗,读对语气,读好节奏。

③对照书下注解,疏通文意。

4.制作学习卡片,积累文言知识。

5.布置作业。

【作业设计】一、文言知识积累1.选出音、形、义有误的一组()A.汜.(fán)南缒.(zhuì) 鄙.(当作边邑)B.佚.(yì)之狐不知.(知道) 共.(gōng,供给)其乏困C.瑕.(xiá) 何厌.(满足)之有逢.(páng)孙D.阙.(quē,损害) 行李..(出使的人) 失其所与.(结交)2.找出没有通假字的一句()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B.秦伯说,与郑人盟。

C.河曲智叟亡以应。

D.共其乏困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①晋军.函陵②敢以烦执事..③以乱易.整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A.①军队②对对方的敬称③取代④替B.①驻军②执掌事务③交换④被C.①驻军②对对方的敬称③取代④给予D.①军队②管理事务③交换④是4.选出和例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例:烛之武退.秦师A.肆其西封.B.朝.济而夕设版焉C.既东封.郑D.晋军.函陵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辞.(推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4烛之武退秦师《左传》》作业设计方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4烛之武退秦师《左传》》作业设计方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烛之武退秦师》一课的学习,让学生深入理解古文内涵,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与文学鉴赏能力,同时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预习文本:学生需提前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全文,并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理解文章大意。

2. 理解背景:学生需了解《左传》的成书背景及历史价值,掌握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政治环境。

3. 文本细读:学生需对文中烛之武与秦师之间的对话进行详细解读,标注出重要的语言点、文化常识和修辞手法。

4. 主题讨论:围绕烛之武如何成功退秦师展开讨论,探讨其智谋背后的深层原因。

5. 情感体验:结合文中内容,撰写一篇短文,表达对烛之武智勇的看法和感悟。

三、作业要求1. 预习文本时,应注重字词的理解与记忆,确保在课堂中能够流畅阅读文本。

2. 理解背景时,要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政治环境,为深入理解文本打下基础。

3. 文本细读时,要细致入微,关注文中的语言点、文化常识和修辞手法,并做好笔记。

4. 主题讨论时,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尊重他人观点。

5. 情感体验短文需紧扣文中内容,表达真实感受,不少于500字。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本作业的评价将从预习情况、文本理解、课堂表现和短文质量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2. 评价方式:教师将根据学生的预习报告、课堂表现及短文质量进行评分,并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

3. 互评环节: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短文,学习借鉴他人的优点,提出改进意见。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课堂讲解和点评,针对共性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2. 对于学生在作业中表现出的优点和不足,教师将给予肯定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3.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和建议,以便学生更好地完成后续学习任务。

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全面的作业内容、明确的作业要求和有效的作业评价与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2《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初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左传》有关知识,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

(2)在教师的引导下诵读、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内容。

(3)学习文章详略得当,一波三折的叙事技巧。

感受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诵读、复述课文,背诵课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词句,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教学难点:感受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法与学法诵读法、质疑法、讨论法、探究法、提要勾玄、批注等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设想】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疏通文意,自学探究;积累字词,整理笔记。

【教学步骤】一、自主学习1.通读原文1~3遍,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整理文言现象。

2.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左传》、春秋五霸、晋公子重耳之亡、秦晋之好、郑楚结盟等与课文相关内容。

3.初步了解故事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段的内容。

4.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提出问题。

(设置以上自主学习环节,便于教师通过自主学习疏通文言文,准确了解本班学生文言文板块知识掌握的情况。

同时立足于培养学生自学文言文的习惯,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索。

)二、自学成果展示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让学生相互评价。

(设计以上环节是为了督促学生养成日积月累的好习惯。

)参考提示: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4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作业设计方案

《4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作业设计方案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和掌握《左传》的基本叙事手法和文言文翻译技巧。

2. 通过对烛之武退秦师的解读,体会烛之武的智勇和策略。

3. 增强学生对历史和战争的理性认识,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二、作业内容1. 阅读《左传》,选取烛之武退秦师部分,将其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并分析其叙事技巧和表现手法。

2. 以烛之武为参考,尝试用自己的语言阐述一次类似的退敌经历。

要求简练清晰,突出策略和智慧。

3. 结合历史背景,分析烛之武退秦师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应在课堂上或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提交翻译和分析文章。

2. 鼓励学生对烛之武退秦师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3. 作业应独立完成,不得抄袭或代写。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翻译准确流畅,分析有理有据,阐述符合历史背景和要求。

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和反馈。

3. 作业成绩将纳入期末总评,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课外研究。

五、作业反馈1. 请学生认真填写作业反馈表(附后),及时反馈作业完成情况、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2. 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指出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和方向。

同时,鼓励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 对于学生在作业中提出的疑问或困惑,教师应积极回应,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综上所述,本次作业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左传》的基本叙事手法和文言文翻译技巧,同时通过对烛之武退秦师的解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意识。

通过独立完成作业、互评和教师评价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本次作业,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共同提高语文素养和学习效果。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烛之武巧妙的语言策略和卓越的辩才,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性格。

《4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作业设计方案

《4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作业设计方案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烛之武巧妙的言辞和卓越的外交才能,理解秦晋围郑的背景和原因。

2. 掌握《左传》的叙事风格和语言特点,理解烛之武退秦师的过程。

3.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和思考问题的深度。

二、作业内容1. 熟读并背诵《烛之武退秦师》全文,要求发音准确、语气恰当,能正确表达文意。

2. 阅读《左传》的其他篇章,了解《左传》的叙事特点和语言风格。

3. 写一篇关于烛之武退秦师的个人感悟,可以从个人角度出发,谈谈对烛之武、秦晋围郑等历史事件的理解和看法。

4. 搜集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史料,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事件,撰写一篇关于春秋战国的历史小论文。

三、作业要求1. 按时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

2. 作业内容应符合课程要求,不得抄袭或敷衍了事。

3. 提交作业时,请附上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以便于教师评价和指导。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对完成质量进行评分。

2. 优秀作业将在课堂上展示,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作业。

3. 对于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将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五、作业反馈希望学生能认真对待教师布置的作业,积极思考,按时完成。

同时,也欢迎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将自己的感悟和收获与教师进行交流和反馈,以便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在本次作业中,我们希望学生能够通过烛之武退秦师这一历史事件,深入思考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左传》和其他相关史料,了解春秋战国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从而更好地理解当前社会的演变和发展。

总之,本次作业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烛之武退秦师《左传》》一文的内容和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和思考问题的深度。

希望通过本次作业,学生能够有所收获和提高。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深入理解烛之武的智勇之谋,感受他的爱国主义情怀。

《4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作业设计方案

《4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作业设计方案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烛之武巧妙的言辞和高超的外交技巧;2. 掌握《左传》的叙事风格和语言特点;3. 加深对战国时期秦晋两国之间的关系和郑国处境的理解。

二、作业内容1. 阅读《左传》,完成《烛之武退秦师》全文的翻译和注释,并标记出你认为重要的段落和语句;2. 参考相关历史资料,分析烛之武的外交才能和秦国的外交策略,谈谈你对战国时期外交的看法;3. 假设你是当时的郑国君臣,面对秦晋两国的威胁,你会如何应对?与烛之武商议制定出什么策略来保全国家?4.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理解,并讨论个人在国家危难时刻应该承担的责任。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应在课堂上完成,并提交给老师批改;2. 翻译和注释要准确、完整,语言通顺;3. 分析文章时,要结合历史背景和《左传》的叙事风格,有理有据;4. 作业应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四、作业评价1. 老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质量进行评分,优秀的作业将给予额外加分;2. 学生需根据老师的批改和指导,对自己的作业进行修改和完善;3. 老师将根据学生的参与度和完成情况,给出期末总评成绩。

五、作业反馈希望同学们认真对待本次作业,积极思考,深入分析,努力提高自己的阅读、分析和表达能力。

同时,也欢迎同学们在完成作业后,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共同提高。

附:如果同学们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随时向老师咨询,老师将尽力为大家提供帮助。

此外,为了更好地了解《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章,我们建议同学们在课余时间观看相关的影视资料,以便更好地理解烛之武的外交智慧和秦晋之好的复杂关系。

同时,我们也将组织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这篇文章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最后,希望同学们在本次作业中能够有所收获,不仅在知识上有所提高,更在个人能力和素质上有所提升。

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大家一定会更加出色!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深入理解烛之武巧妙的言辞和卓越的外交技巧;2. 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逻辑表达能力。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统编版++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统编版++必修下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一、学情分析本单元学习先秦历史叙事散文。

《左传》是我国古代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课文所选的《烛之武退秦师》内容生动,既反映了《左传》的文学成就,也是我国古代叙事散文的典范,学生通过学习能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并且为下一阶段学习《战国策》打下基础。

二、三维目标1.积累文中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

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的叙事艺术。

理解作者对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的刻画。

3.感受烛之武临危受命,智退秦师的非凡气质和无畏精神。

重点:1.学习和积累文言知识,掌握文中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欣赏烛之武智退秦师的人物形象。

难点:1.本文波澜起伏的叙事艺术。

2.本文人物形象刻画。

3.通过本文的学习,对《左传》的叙事艺术有初步的了解。

三、教法学法分析1.自主学习享受美的愉悦,提高审美能力。

(应多读少讲,以疏通文字,积累语感为主要任务。

)(1)自读:整体把握,明确文章主要内容,对较难的词语加以标注,以方便对照注释疏通文意。

(2)诵读:反复朗读全文,尤其是读那些文质兼美的句子。

增强文言语感。

(3)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认知生字,积累重要实词虚词;积累相关文化常识。

养成利用各种媒体搜集资料的习惯和能力、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2.合作探究学习,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诵读中发现问题,互相讨论,共同解决。

)(1)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以“烛之武”为核心话题,勾连文章相关内容展开教学。

(2)采用诵读教学法。

以学生个体活动为主,通过朗读、圈点、质疑、讨论、讲评等方式使课堂活动形成高潮,形成教学互动的态势。

培养学生文言语感,积累文言知识,学习古代先贤的行文风采。

采用诵读法教学时要注意层次递进:初读,读准字音断好句读;再读,整体把握读懂文义;三读,疏通文意了解故事梗概;四读品读人物形象;五读感悟人生启示。

(注意每一步的学法指导。

)学生可在课下编写课本剧,通过舞台将所理解的文章表现出来,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2.《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2)

2.《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2)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词句,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赏析烛之武的说辞3.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置个人安危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体会烛之武的形象及其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了解烛之武的说服技巧课时:3课时一、导入新课1955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

”一个人的力量真的能抵得上五个师吗?今天我们要学的《烛之武退秦师》会告诉我们这个问题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1.题目解说烛之武,郑国大夫。

退秦师,使秦军撤退。

本文主要记叙了公元前630年、在秦、晋围郑的危机形势下,烛之武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辩才巧妙说服秦伯,使秦国退兵、晋军撤退的故事。

2.《左传》介绍(PPT)3.中国古代史书的体例①编年体:按年月日顺序编写的史书体裁。

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

②国别体:分不同的国家编写的史书体裁。

如《国语》、《战国策》等。

③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

如《史记》、《汉书》等。

4.秦晋围郑背景(PPT)5.字词注音(PPT)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学习第一段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译:九月甲午,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汜南。

以:因为。

无礼于晋:于晋无礼(倒装句)。

于:对贰于楚: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依附于楚。

贰,从属二主。

数→动军:驻军。

名词→动词2.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作用是?明确:晋秦围郑。

作用:介绍背景,开篇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二)学习第二段1.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译: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

2020人教必修下册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作业设计2

2020人教必修下册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作业设计2

2020人教必修下册高中语文作业设计2烛之武退秦师[基础运用层]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秦伯.(bó) 阙.秦(quē) 君之薄.(báo) B .执.事(zhí) 焦瑕.(jiā) 佚.之狐(yì) C .戍.之(shù) 夫.人(fū) 夜缒.(zhuì) D .敝.之(bì) 不知.(zhì) 贰.于楚(èr) D [A 项,薄bó;B 项,瑕xiá;C 项,夫fú。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是.寡人之过也 是:代词,这 B .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动词,增加 C .越国以鄙.远 鄙:形容词,卑鄙 D .与郑人盟. 盟:动词,结盟C [C 项,鄙:名词作动词,把……当作边邑。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以.其无礼于晋 B.⎩⎪⎨⎪⎧君知其.难也吾其.还也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D.⎩⎪⎨⎪⎧子亦有不利焉.焉.用亡郑以陪邻 C [A 项,介词,来/连词,因为。

B 项,代词,那/表祈使,还是。

C 项,均为连词,假如。

D 项,语气词,呀/疑问代词,哪里。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④行李之.往来 ⑤君之.所知也 ⑥夫晋,何厌之.有 ⑦因人之.力而敝之 ⑧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⑨微夫人之.力不及此A .①③④⑤/②⑦⑨/⑥/⑧B .①②③/④⑥/⑤⑦⑨/⑧C .①③⑤/②⑦⑨④/⑥/⑧D .①④⑤/③⑨/②⑦⑥/⑧A [依次为: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代词。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行李..之往来 B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D[D项,古今同义,比不上。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2《烛之武退秦师》学案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2《烛之武退秦师》学案

2 烛之武退秦师 1. 走近作者生平左丘明(约公元前502—约公元前422),姓左,名丘明(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也有说姓丘,名明),春秋末期鲁国人。

为炎帝后裔。

左丘明博览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等大量古籍,学识渊博。

任鲁国左史官,在任时尽职尽责,德才兼备,为时人所崇拜。

孔子曾说:“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左丘明编修国史,日夜操劳,历时30余年,一部纵贯200余年、18万余字的《春秋左氏传》定稿。

司马迁称其为“鲁之君子”。

李世民封左丘明为“经师”,明世宗封左丘明为“先儒”,朱由俭封左丘明为“先贤”。

作品《春秋左氏传》。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

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

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向役之三月,郑伯如楚致其师。

”),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

郑国感到形势不好,派人出使晋国,与晋修好。

甚至在公元前632年5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

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使两国重归于好。

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合围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

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

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郑国名义上没有参战,实际上已提前派军队到楚国)。

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强大的伙伴。

秦、晋关系一向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强强联合也是必然。

3. 相关知识《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

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被称作“春秋三传”。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2《烛之武退秦师》课时作业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2《烛之武退秦师》课时作业

2 烛之武退秦师课时作业(二)一、文言基础1.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公从之。

辞.曰 辞:推辞 B .唯君图.之 图:考虑 C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赏赐 D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答案 C解析 赐:恩惠。

这里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晋惠公回国的事。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夫晋,何厌之.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B.⎩⎪⎨⎪⎧秦晋围郑,以.其无礼于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斯人,吾谁与归D.⎩⎪⎨⎪⎧又欲肆其.西封吾其.还也 答案 C解析 C 项都是“(假如)没有”的意思。

A 项,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代词,指晋国想得到的土地。

B 项,连词,表因果,因为;连词,表承接。

D 项,代词,它;语气助词,还是。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吾其还也C.秦伯说,与郑人盟D.失其所与,不知答案 B解析A项“共”同“供”;C项“说”同“悦”;D项“知”同“智”。

4.下列各项对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划分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晋军.函陵②朝.济而夕设版焉③既东封.郑④烛之武退.秦师⑤既东.封郑⑥越国以鄙远.⑦且贰.于楚也⑧若亡.郑而有益于君⑨共其乏困..A.①⑤/②③/④⑨/⑦⑧/⑥B.①④/②⑥/③⑦/⑤⑨/⑧C.①②/③⑤/④⑧/⑥⑦/⑨D.①③/②⑤/④⑧/⑥⑨/⑦答案 D解析①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②名词作状语,在早上。

③名词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撤退。

⑤名词作状语,在东边。

⑥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指郑国。

⑦数词用作动词,从属二主。

⑧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⑨形容词用作名词,缺少的资粮。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相同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C.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答案 C解析A项,东道主,今义:请客的主人。

《烛之武退秦师》作业

《烛之武退秦师》作业

《烛之武退秦师》作业说明:三项作业选择其二。

一、作业一《烛之武退秦师》这篇课文是选自《左传》,《古文观止》里也选了这一篇。

经典就是经典,无论过多长的岁月,只要我们重新拿起书来再读上一遍,内心仍然充满感动与温暖,对我国语言文字的温情,我想每一个中国人只要读上几句都会油然而生。

那么读完这篇文章,你有和感悟?不少于400字,鼓励用文言文写作。

历届优秀学生作品展示:1、烛之武说退了秦师吗?《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烛之武高明的说辞,历来为人称道,《古文观止》编选者评论有“……思之毛骨俱悚,宜乎秦伯之不但去郑而且戍郑也”。

受此影响,后世多沿用此论,认为秦伯还师是因为烛之武的一篇说辞,但细究之下,我们发现远非如此。

不错,听了烛之武的说辞后,“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杨孙、逢孙戍之,乃还”。

这个“说”字,大有深意在焉。

秦伯为什么“说”?是烛之武一语点醒梦中人?是秦伯认为烛氏言之有理而心悦诚服?恐怕没有这么简单。

秦伯乃春秋五霸之一,其治国安邦雄才大略,可谓一代英主,手下又有谋臣云集。

烛氏的几番道理,秦国君臣未必想不到,且通篇找不到一处秦国君臣首肯、赞赏烛氏言论的描述。

揆诸情理,烛秦之间应该有一段问答,而实际情况是烛氏一论到底,则“秦伯说”,而后“乃还”,何说之容易耶?只有一点解释,那就是:这一切都是秦伯的胸中“成竹”。

那么,他为什么高兴呢?因为,烛之武的说辞正中下怀。

烛之武深夜见秦伯,是负命而来,他代表的不是自己,而是国家。

烛氏的谦卑、明确的态度(包括对晋国)和开出的条件正与秦国利益相符,与自己的设想一致。

可以说,烛之武“夜缱而出”之前秦国撤军的大局就定下来了。

前文已经提到,秦晋围郑,各有其政治、军事目的。

试想,郑乃一弹丸小国,若真要亡郑,秦晋任何一国遣一员战将提一锐旅即可,何必晋侯、秦伯亲临,且做出“晋军函陵,秦军汜南”的架式?春秋战国时代,强国常在边境大会诸候,以显示和巩固强国之威。

因此我们可以说秦伯这次围郑,目的并不是亡郑,而是一种强国之间的政治斗争,是两个大国君王的会盟。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课时作业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课时作业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一、知识积累与语言文字运用1.以下每对词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氾.南/侵犯辞..别/城池坠..落/缒.城而下B.城阙./蕨.类肆.意/肄.业戍.守/数.典忘祖C.赏赐./驱驰.卑劣/凋敝.闲暇./瑕.不掩瑜D.执.事/明智陪..伴/赔.偿既.然/亟.待解决2.以下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是寡人之.过也微夫人之.力不及此B.敢以.烦执事阙秦以.利晋C.以其.无礼于晋吾其.还也D.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且君尝为.晋君赐矣3.以下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例句:越国以鄙远.A.秦伯说,与郑人盟. B.既东.封郑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D.共其乏困..4.以下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朝济而夕设版焉C.秦伯说,与郑人盟 D.失其所与,不知5.以下各句中,与“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句式相同的一句是〔〕A.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B.假设亡郑而有益于君C.夫晋,何厌之有 D.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6.烛之武的说辞充分表现了他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请参考例如,从给出的三句话中任选两句进行点评。

例如: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点评:站在秦国的立场说话,引起秦伯好感,为进一步打动秦伯提供可能。

〔1〕邻之厚,君之薄也。

〔2〕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3〕假设不阙秦,将焉取之?第句。

点评:第句。

点评:第句。

点评: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假设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假设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2《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含答案)

2《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含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学习重难点文言字词和特殊句式,理解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2、探究烛之武是如何向秦君阐明利害关系的,把握烛之武说理逻辑与艺术。

通过揣摩语言,细读文本,分析人物心理与形象。

体会《左传》的文辞特点。

3、思考晋文公最后一段话,体会春秋战国时期的“礼”。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①学习文言字词与句式,理解文意。

②探究烛之武是如何向秦君阐明利害关系的,把握烛之武说理逻辑与艺术。

教学难点:通过揣摩语言,细读文本,分析人物心理与形象。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古语有云“一夫敌百万之师”。

一个人就能与百万的军队抵抗,那一定不是通过武力的方式,而是通过外交。

《战国策》中说“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也表明语言、外交的力量非常强大。

此外,《孙子兵法》中也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最看重谋略,其次看重外交,最后才是战争。

语言的外交在国与国交往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在大军压境生死存亡间能力挽狂澜,改变形势。

今天我们要来认识这样一位智勇双全的人——烛之武。

烛之武用他的三寸舌,劝退了攻打自己国家的秦师,他是怎样做到的呢?我们一起走进《烛之武退秦师》。

(二)介绍《左传》提问学生,对《左传》了解多少?请学生回答或开火车。

《春秋》是孔子据鲁国史书《鲁春秋》修订的,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近240多年的历史。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传》,相传是春秋末年的鲁国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春秋》而作。

Ppt展示《春秋》:“晋秦围郑,烛之武退秦师。

”10字。

《左传》:课373字对比看出《春秋》有哪些特点?《春秋》经文言简意深,如无注释,则很难理解。

所以当时出现了三部对《春秋》进行诠释和注解的书,合称“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穀梁传》。

《左传》不仅是史学著作,也是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

《左传》长于叙事,尤其出色的是描写战争;记事清楚有条理,也善于写人,工于记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人教必修下册高中语文作业设计2烛之武退秦师[基础运用层]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秦伯.(bó) 阙.秦(quē) 君之薄.(báo) B .执.事(zhí) 焦瑕.(jiā) 佚.之狐(yì) C .戍.之(shù) 夫.人(fū) 夜缒.(zhuì) D .敝.之(bì) 不知.(zhì) 贰.于楚(èr) D [A 项,薄bó;B 项,瑕xiá;C 项,夫fú。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是.寡人之过也 是:代词,这 B .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动词,增加 C .越国以鄙.远 鄙:形容词,卑鄙 D .与郑人盟. 盟:动词,结盟C [C 项,鄙:名词作动词,把……当作边邑。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以.其无礼于晋 B.⎩⎪⎨⎪⎧君知其.难也吾其.还也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D.⎩⎪⎨⎪⎧子亦有不利焉.焉.用亡郑以陪邻 C [A 项,介词,来/连词,因为。

B 项,代词,那/表祈使,还是。

C 项,均为连词,假如。

D 项,语气词,呀/疑问代词,哪里。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④行李之.往来 ⑤君之.所知也 ⑥夫晋,何厌之.有 ⑦因人之.力而敝之 ⑧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⑨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 .①③④⑤/②⑦⑨/⑥/⑧B .①②③/④⑥/⑤⑦⑨/⑧C .①③⑤/②⑦⑨④/⑥/⑧D .①④⑤/③⑨/②⑦⑥/⑧A [依次为: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代词。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行李..之往来 B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D[D项,古今同义,比不上。

A项,古义:外交使者;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B项,古义:那(个)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C项,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A.因人之力而敝.之B.晋军.函陵C.邻之厚.,君之薄也D.烛之武退.秦师D[D项和例句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A项,形容词用作动词,损害。

B项,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C项,形容词用作动词,变雄厚。

]7.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B.且贰于楚也C.夫晋,何厌之有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C项为宾语前置句,A、B、D三项均为介宾短语后置句。

]8.下列对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

“传”意为注释,《左传》即是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

《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B.侯、伯:古代爵位中的两种,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后代爵号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C.执事:在古代有多种意思,①从事工作,主管其事;②有职守之人;③指供役使者,仆从;④办事的官员。

本文指有职守之人。

D.仲秋:古人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表示,“孟”是第一,“仲”是第二。

仲秋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

C[执事:本文指办事的官员,代指秦穆公,表示恭敬。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左传》虽不是文学著作,但从广义上看,仍应该说是中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性作品。

比较以前任何一部著作,①。

许多头绪纷杂、变化多端的历史大事件,都能处理得有条不紊,繁而不乱。

②,尤其为后人称道。

写得最为出色的,便是春秋时期著名的五大战役。

作者善于将每一战役放在大国争霸的背景下展开,对于战争的远因近因,各国关系的组合变化,战前策划,交锋过程,战争影响,以简练而不乏文采的文笔一一交代清楚。

这种叙事能力,无论对后来的历史著作还是文学著作,③。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这段文字围绕《左传》的叙事能力展开叙述。

①处将《左传》与以前的著作相比,由“有条不紊,繁而不乱”可知,该处应填“它的叙事能力表现出惊人的进步”之类的内容。

“写得最为出色的,便是春秋时期著名的五大战役”,是②处补写的最佳提示,因此此处应填“其中关于战争的描写”之类的内容。

前面对《左传》关于战争的叙事能力作了充分阐述,那么它对后世的历史或文学著作应该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由此可知③处应填的内容。

[答案](示例)①它的叙事能力表现出惊人的进步②其中关于战争的描写③都具有极重要的意义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烛之武说服秦伯,陈述郑国对秦国的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能体现晋文公仍有正义凛然的君子之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交代秦、晋联军,攻打郑国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郑国国君对没能早起用烛之武表达歉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3)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4)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郑伯克段于鄢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①,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②。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③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

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

段入于鄢。

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公赐之食。

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

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选自《左传..》) 【注】①寤生:逆生。

指胎儿出生时脚先出,即难产。

②制:地名。

③大(tài):后来写作“太”。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B.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C.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D.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B[“对曰”意为回答说,其后应断开,排除A、C两项。

“若阙地及泉”意为“如果掘地见水”,此句不能断开,排除D项,故选B项。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雉”指的是城墙,在此指城墙的长度。

雉是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B.“缮”有修补、保养、抄写之意。

在此处是保养盔甲兵器的意思。

C.“诗”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在此是《诗经》的简称。

D.《左传》为编年体史书,此文属于一篇优美的记事散文。

B[“缮”在此处意为修补。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公寤生”使姜氏受惊,武姜因此讨厌庄公,偏爱共叔段,导致了后来兄弟之间骨肉相残的悲剧。

B.郑庄公先封共叔段于京,又听任共叔段“收贰以为己邑”,既而“命西鄙、北鄙贰于己”,最后“伐诸鄢”。

C.庄公设下的陷阱,就是养共叔段之骄,纵共叔段之欲,使其不断膨胀,逐步发展到自我毁灭。

D.全文结构完整,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尤其是把郑庄公老谋深算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

B[B项,应为先“命西鄙、北鄙贰于己”,既而“收贰以为己邑”。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蔓,难图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姜氏怎么会有满足!不如趁早给他另外安排个容易控制的地方,不让他的势力蔓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