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孤独之旅
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 (5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篇1教材分析:本文记叙了一个失学少年在一段孤独生活中终于“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的故事,令人感恩良多。
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多朗读,在朗读中领会文章的基本内容,在朗读中逐步进人情境,体会文章中的美好情韵,逐步领略到文章中的深层意味。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体会成长中的感受;2、理解文意,概括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3、了解小说三要素,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1、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2、标题的含义。
一、导入新课一提到“孤独”二字,我们总会感到凄凉,酸苦,每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该多好。
可是小小少年总要长高,烦恼和孤独总会尾随我们而来。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孤独的滋味。
可以说孤独随时间而来,孤独使生命更加灿烂。
同学们,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检查预习字词情况。
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嬉闹、掺杂、给予、撩逗、凹地、胆怯。
积累下列词语:厚实、嬉闹、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
2、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重点朗读以下段落,每人一段,比一比谁读得好。
(1)刚开始,杜小康想回家,父亲则不肯,怕自己也会像儿子一样突然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
从“小木船赶着鸭子……杜雍和这才将船停下来”。
(2)到达芦苇荡后,父子感受不同,儿子“害怕”,父亲也有些“慌张”,却安慰自己的儿子。
从“这才是真正的芦荡……并且迟迟不能人睡”。
(3)随着时间的流逝,父子俩感到孤独。
从“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4)最恶劣的天气中,杜小康经受了考验。
从“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最恶劣的天气……也滴在跟在他们身后那群鸭的羽毛上。
”学生朗读时,注意体会人物心中的孤独感,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故事,表达了一个——的主题。
(学生只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即可,教师注意引导和归纳。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 孤独之旅 》教案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孤独之旅》教案一. 教材分析《孤独之旅》是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作者在人生道路上所经历的孤独与困惑,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对人生、社会和自我认识的深入思考。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在孤独之旅中的心路历程,理解人生的坎坷与挫折,培养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但对于这篇课文中所表达的深刻哲理还需引导。
学生在生活中也许会遇到类似的孤独和困惑,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对于人生思考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会分析课文中的情感变化,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在孤独之旅中的心路历程,培养坚定的信念,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深刻哲理。
2.分析课文中的情感变化,感受作者在孤独之旅中的心路历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的孤独之旅。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作者的人生感悟。
3.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相关的人生感悟资料。
3.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作者的简介和课文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为学生进入课文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语气变化。
3.操练(1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合作探讨以下问题:a.课文讲述了作者的孤独之旅中的哪些经历?b.作者在孤独之旅中产生了哪些困惑和思考?c.作者是如何看待人生的挫折和孤独的?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孤独之旅》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孤独之旅》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应该掌握与孤独之旅相关的文学知识,包括作者、作品背景、主题等。
2.情感目标: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杜小康在孤独之旅中经历的心理变化,并从中感受到成长的不易。
3.策略目标:学生应该掌握在阅读过程中如何通过分析人物心理、语言、环境等来理解文章深层意义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杜小康在孤独之旅中经历的心理变化以及其意义。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深层意义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播放一些关于成长和孤独的音乐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孤独之旅》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作者及背景介绍(10分钟)介绍作者曹文轩的生平和写作风格,以及《孤独之旅》的写作背景。
通过PPT展示故事情节梗概,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
3.课文分析(30分钟)(1)阅读课文,整体感知(2)分析杜小康在孤独之旅中的心理变化过程,探讨其对成长的启示。
(3)深入挖掘文章中的环境描写、人物塑造等写作手法。
4.小组讨论与案例分析(15分钟)(1)分组讨论:如果你是杜小康,你会如何应对孤独之旅中的挑战?(2)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意义和现实生活中的联系。
5.课堂练习与作业布置(10分钟)(1)进行课堂练习,如选择题、填空题等,以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成长与孤独的小短文,要求结合《孤独之旅》的主题和自己的生活体验。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多媒体教学:使用PPT课件,展示作者及背景介绍、课文分析等内容。
2.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案例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问题引导: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4.互动交流:利用班级教学平台或其他互动工具,鼓励学生进行课堂交流和讨论,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采用选择题、填空题等题型,围绕课文内容进行练习,以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 阅读 16.孤独之旅》优质课教案_5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孤独之旅》是九年级上册中的一篇。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课文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坚强的成长历程。
孤独,是生活给予人生成长的一道美丽又残酷的题目,小说命名为“孤独之旅”,蕴含深刻意味。
在体验欣赏过程中,既能扩展学生视野、丰富情感,又能激发学生比照自己的生活形态,真正读懂“孤独”,迎接成长中“孤独”,丰富人生内涵,树立奋进的信念。
文中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丰满起来的。
而小说中出色的自然环境描写(如鸭群、芦荡、风雨)又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
教读课文,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四句语言,并结合环境、细节描写对人物刻画、主题表达的重要作用。
为此,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在自读中圈点勾画,快速捕捉主要信息;从朗读中进入情境,体会作品意蕴;在研读中联系实际,体验成长的感受。
二、学情分析:初三的学生戏称,一旦升入初三,人生将与寂寞握手,和孤独相聚,拖着太多的疑惑与不甘。
他们似乎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与稳重,对一些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也已经具备了一些能力,但不够全面、客观,看问题也不够深入。
他们所说“孤独”,更多时候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更多的是面对考试压力时反映出来的较情绪化的表现,甚至有时是对现实的畏惧,是需要我们适时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1.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历程。
2.学习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情感、心理所起的重要作用。
3.学会在成长过程中克服困难。
四、课型:新授课五、课时:一课时六、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环境描写对表现情感、心理所起的重要作用。
难点:体会成长中的感受。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草房子》是曹文轩所创作的少年成长小说,草房子可以说是一个美好之地,其中讲述了五个孩子苦痛的成长经历。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其中的一个孩子杜小康,走近他的成长之旅。
【板书课题】(二)研讨探究:1. 走进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快速默读文章,在文章中找出和杜小康的哭有关的句子。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六课《孤独之旅》教案及知识点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六课《孤独之旅》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概括出课文的故事内容;小组合作,跳读重点语段,感受杜小康牧鸭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2、赏析环境描写的语句,明确环境描写的作用,并能模仿着用环境描写来表现自己的一种心情。
3、学习主人公勇于战胜磨难的可贵品质,并能内化成自己的品德。
二、教学重难点: 1、小组合作,跳读重点语段,感受杜小康牧鸭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2、赏析环境描写的语句,明确环境描写的作用,并能模仿着用环境描写来表现自己的一种心情。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播放歌曲《重头再来》,直到上课。
) 问:同学们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吗? 人的一生也许有很多事都可以重来,但生命历程是不能重来的,所以当我们遇到挫折一定要勇敢的去战胜。
(出示文中插图) 请同学们看这样一个处在浩浩芦荡中的孤独少年,假如你就是这个少年,你会用什么方法克服孤独的心理呢? 那文中的他是如何战胜孤独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乘着小木筏去拜访这个同龄人。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1、本文主人公是谁?讲述了关于主人公的什么故事? 2、根据故事情节给课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标题好比一篇文章的眼睛,一般读者能透过它窥视到文章的思路、中心、内容等。
) (三)课文研读:走走孤独之旅,聆听孤独的心声。
1、作者给本文取题叫“孤独之旅”,那么这旅途只的是什么旅途呢?(牧鸭之旅) 理情节:离家牧鸭 路途中 到达目的地 牧鸭生活 鸭子下 2、在这个牧鸭途中,杜小康又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呢? (四人小组合作,跳读文中描写杜小康的语段,找出体现他心理活动的语句<可对应“牧鸭之旅”的各个阶段来找>,并说说句子体现的是怎样的心理。
) (分析时朗读相关语句:个别学生念、老师泛读、学生一起朗读。
) 3、小结:从分析中,我们看杜小康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原来幼稚、软弱,后来坚强、勇敢、有责任心。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孤独之旅》示范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孤独之旅》示范教案一. 教材分析《孤独之旅》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的教材,本篇文章通过讲述一个人在人生道路上的探索与成长,从而体会到孤独的内涵和价值。
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感受,并通过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人生旅途中的种种困境。
本篇文章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孤独的本质,认识到孤独是人生成长的必经之路,并学会在孤独中思考和自我提升。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九年级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独立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但对于孤独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可能仍存在一定难度,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启发。
同时,学生可能对人生哲理类的文章感兴趣,但需要注意避免陷入过于沉重的思考,引导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文章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了解孤独的内涵和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讨,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孤独对个人成长的意义,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层含义,引导学生体验主人公的孤独感受。
2.突破策略:通过对比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悟孤独的价值。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环境中体验孤独的感受。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相关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准备相关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3.准备课堂讨论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如播放一段孤独旅程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孤独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通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孤独之旅》优质教案
16*孤独之旅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有这样一个故事:佛祖问众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们说:“用菩提叶去遮盖它。
”“用净水瓶去盛它。
”佛祖微微一笑:“把它放到大海里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滴水若不融入大海就会干涸,那么人呢?一个人如果不把自己融入社会,会怎么样呢?(学生自由答:孤独、寂寞、疯狂)今天我们就要跟随一对父子去进行一次“孤独之旅”。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作者简介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
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
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等。
2.生难字词(1)字音轩.(xuān)嬉.闹(xī)凹.地(āo)雍.(yōnɡ)掺.杂(chān) 胆怯.(qiè) 撅.(juē) 给予..(jǐyǔ)觅.食(mì) 撩.逗(liáo)(2)词义【厚实】①丰富;富裕。
②宽厚结实。
③(学问等)深厚扎实。
④厚。
【嬉闹】嬉笑打闹。
【撩逗】挑逗;招惹。
【茫然】①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②失意的样子。
【驱除】赶走;除掉。
【乖巧】①机灵。
②(言行等)合人心意;讨人喜欢。
【一落千丈】形容地位、景况、声誉等下降得很厉害。
【歇斯底里】①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②癔症。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1)听课文录音,注意正音。
(2)学生自由诵读,用小说的三要素概括课文内容,并谈谈阅读课文的感受。
明确:小说讲述了杜小康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磨难,逐渐成熟、坚强的故事。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明确:开端:写杜小康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
发展: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荡的经过和感受。
高潮: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
结局:写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课16课《孤独之旅》教案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14课《安塞腰鼓》。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十二至十六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品味语言文字的内涵,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3.态度与价值观:领悟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三、教学准备:让学生查阅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了解其特有的文化内涵。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992年,在北京亚运会上一场充满民族风格的腰鼓表演,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为之魂牵梦绕。
这就是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它是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象征。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一起领略安塞腰鼓的风采和魅力。
二、初读感知1.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解决。
2.指名分节读课文,了解学生朗读情况。
(教师相机帮助学生正音。
)3.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
(“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漓”“惊心动魄”“奇伟磅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就忘情了,没命了”、“每一个舞姿都使人站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等。
)三、理清层次(1)按照课文气势起伏,师生分工合作朗读课文。
(2)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按表演前、表演时、表演后分三段。
)一(1~4)安静的腰鼓。
二(5~17)激昂的腰鼓。
三(18~20)静寂的腰鼓。
(3)迅速浏览全文,找一找课文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并在下面画上波浪线。
这句话是——“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的安塞腰鼓”(板书: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反复出现,表达了作家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也串起了此次腰鼓的表演。
想想它每出现一次,分别是在赞美安塞腰鼓哪个方面的“好”?(好在有火烈的舞蹈场面、好在鼓声的巨大力量、好在有茂腾腾的击鼓后生、好在变幻的舞姿。
)四、学习“腰鼓表演前”的文字1.看,精彩的腰鼓表演马上就要开始了。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优秀教案
16.孤单之旅曹文轩教课目的1、熟读课文,领会成长中的感觉。
2、理解文意,归纳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
3、认识小说三因素,理解环境描绘的作用。
教课重难点细节描绘和环境描绘的作用;对成长历程的感悟。
学情剖析九年级学生对于小说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联合故事情节,品尝语言,剖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从中获取对人生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
可是就学生的感情构造来讲,九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特别有限,思想上还不太成熟,因此在理解“孤单是成长的催生力量”这一主题时会存在难度,这就要讨教师在教课活动中透过字里行间,指引他们理解要旨,理解“孤单”是每个人的心灵感觉和成长的必修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朋友,你们想长大吗?不论我们想与不想,光阴和命运都将促你前行,更多的是无情的将我们抛到人生的风雨之中,使我们经受考验,学会坚毅,获取成长。
而在众多的考验中间,孤单就是此中的一种。
当孤单成为漫长而艰辛的人生道旅途上没法回避的生命状态时,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呢?今日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曹文轩的小说《孤单之旅》,一同来感觉一位孤单少年的成长历程。
二、解题,初识孤单1、请学生说一讲课题“孤单之旅”的含义。
2、联合课前导学说出文章题目的含义。
提示:孤单的旅途。
三、整体感知,认识孤单(1)探访杜小康离家的原由。
过渡:那么杜小康为何会踏上这孤单之旅呢?请同学们阅读第一段,联合文章中的词句说一说杜小康离家的原由?点拨,若学生有困难出示:“人离家原由有三:一是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
二是逼不得已。
三是人的眼中、内心,总有一个前面在呼唤着他。
——曹文轩”指引学生剖析杜小康离家的原由。
同时指引学生联合“厚实、那天等词语揭露故事发生的背景。
合时增补背景资料( 2)默读,寻心路请学生默读课文,说一说杜小康在放鸭的经历中有着如何的心路历程。
提示:(幻灯)依据时间、地址的变化来探访杜小康的心路历程。
联合学生的阅读状况板书:路上 ---茫然惧怕芦荡 ---惧怕,惊慌孤单无望长大了,坚毅四、研读,深切感悟“孤单”( 1)品读,说孤单小结并过渡:无奈,茫然、惊慌、孤单以致无望充满杜小康的心灵,那么是什么使得杜小康这样的难过呢?这孤单之旅只是是简单的孤单之旅吗?下边我们再次深入研读课文,看一看这“孤单”还有如何的内涵?幻灯:品孤单:研读文章,联合详细的语句说一说杜小康的“孤单”主要表此刻哪些方面。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7课《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1)“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一段:写景准确、细致入微。
(2)“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芦苇荡的广阔,“绿色的浪潮”不仅写出了颜色,更充满动感与生机。
(3)“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芦荡的茂密幽深反衬出小船的孤单,使杜小康那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更加真切。
(2)黄昏时的炊烟和河面的热气,单调、虚无,更增添了孤寂的感受。
(3)芦苇荡的宽阔无边,给人一种压迫感,虽有清香的气味、萤火虫的亮光和水鸟,但这一切不能完全驱除的一种磨炼。
(4)芦苇荡的暴风雨的凶猛,是对杜小康的考验和锻炼。在这场暴风雨中,杜小康从幼稚、软弱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勇敢、坚强、有责任心的男子汉。
四、精读课文,感悟“孤独”:
1.作者成功的展现了杜小康的心路历程,其实,我们在分析文章时不难发现杜小康的成长离不开特定的环境,那么,让我们走进小说的环境,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并分析作用。(学生分组讨论后展示,时间为5分钟)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环境描写的作用:
(1)对鸭群扇形水流的描写,鸭群、流水虽然美,但毕竟单调。这些更增添了杜小康对家乡生活的留恋。表现了杜小康的幼稚、软弱和恋家。
六、教师小结:
没有经过孤独的历程,杜小康就不会成熟和坚强,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们应该像他那样敢于面对孤独,甚至试着享受孤独,你会发现,原来孤独可以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孤独可以是一笔巨大的人生财富!
七、课后练笔:
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或多或少地感受过孤独,试以《我的孤独》为题,写一段话,字数不限。
板书设计:
(4)写暴风雨一段“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写景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将暴风雨的狂暴之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借“景语”还原“情语”——从《孤独之旅》走向散文化小说教学一、教材分析《孤独之旅》是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是一个小说单元,单元重点是在于培养学生把握小说主题,分析人物形象,品析小说语言的能力。
这篇课文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文章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放鸭过程中,战胜了恐惧孤独而变得成熟坚强的成长历程。
小说中出色的自然环境描写(如鸭群、芦荡、风雨)又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
二、学情分析通过两年的初中学习,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文学性文本的能力,并且对小说故事情节和环境的描写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对人物塑造的方法也较为熟悉。
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扩展学生视野、丰富情感,又能激发学生比照自己的生活形态,树立奋进的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同时,九年级学生即将面临中考,正在经历着学习的洗礼,可以说也是一次孤独之旅,课文中的主人公的经历一定会引起他们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通过朋友圈配图发文,感知杜小康的心路历程。
2.通过小组合作品读,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掌握环境描写对塑造杜小康形象的作用。
3.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感悟散文化小说的魅力。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感知杜小康的心路历程,赏析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作用。
2.教学难点:丰富情感体验,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感悟散文化小说的魅力。
五、教学过程(一)波澜中的情绪推进任务一:《孤独之旅》写杜小康的成长,主要是通过他起伏的情绪和心理来完成的。
这种变化也体现在杜小康的只言片语之中。
如果你是杜小康,请你从以下任选一幅或多幅照片,并配上一段文字,来表达你在这次旅途中最为难忘的心路历程。
(二)色彩中的生命希望任务二:1、请你找出文中能体现杜小康情感波澜的环境描写,赏析其作用。
2、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分工合作。
a.多人合作朗诵(可进行创作性增添叹词、反复、男女搭配等)b.一人负责品读分享c.一人负责记录(尽量以关键词的形式呈现)(三)诗意中的文化回响1.作者选用“孤独之旅”作为文章的题目有何用意?2.杜小康的这段孤独之旅给大家带来了怎样的启示呢?3.散文化小说的含义及特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六课《孤独之旅》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六课《孤独之旅》教案及知识点课文简介本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位太空宇航员在执行任务时的孤独心理历程。
太空宇航员孤独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本篇课文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让人们更深刻地体验太空宇航员的孤独。
课堂教学目标1.了解太空宇航员的工作内容及其特点;2.通过本篇课文,探讨孤独的感受以及在孤独中的心路历程;3.培养学生拓展视野、见识世界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课堂教学重点1.确定太空宇航员的重要性;2.探究孤独的感受及其心路历程;3.学习运用推理方法加深对所读材料的理解。
课堂教学难点1.探究孤独的感受及其心路历程;2.培养学生拓展视野、见识世界的能力。
课前准备1.教师在教学前可以先了解相关太空知识;2.让学生提前预读课文,做好文本分析。
课堂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分析太空探索项目与太空宇航员的重要性,并与学生分享相关知识。
2. 理解(35分钟)(1)口语交际通过问题互动,加深学生对太空宇航员的了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探讨、答疑。
(2)语音语调练习通过模仿太空宇航员的语音语调,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理解。
(3)教材阅读引导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的重点、难点,分析太空宇航员孤独的心理历程。
(4)知识点讲解通过讲解太空探索项目的背景和目标,提高学生的拓展视野、见识世界的能力。
3. 运用(30分钟)(1)案例解析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案例,探究孤独的感受及其心路历程,加深对所读材料的理解。
(2)活动设计教师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展示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
4. 内化(10分钟)(1)回归课文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对太空宇航员的工作、孤独感受等进行总结。
(2)归纳提高鼓励学生在掌握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阅读素养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上的习题;2.进行文本分析,掌握推理方法;3.搜集太空探索相关信息,写一篇关于太空探索的短文。
孤独之旅教案(优秀10篇)
孤独之旅教案(优秀10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孤独之旅》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文章的感受也是多元的,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情感的熏陶感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体验文中蕴藏的感情,在体验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
本节课我在“学探议练”教学模式思想的指导下,由小说三要素入手展开教学。
在教学中,注重人文性的渗透。
强化“积累”、“诵读”、“体验”、“生活”等角度的语文教育的回归。
加深对“孤独”、“成长”、“哭泣”、“坚强”、“责任”等情感的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景物描写对渲染气氛、抒发感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课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品味语言来体验、品味孤独,指导学生勇敢面对孤独,健康成长。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视频展台。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方法:快速阅读法、跳读法、揣摩法、点拨法、文本细读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思路①、课前要求学生结合课后练习进行预习,自行解决阅读障碍;②、由学生谈论成长的烦恼与快乐导入新课,展开学习,教师抓住小说三要素设疑激趣,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③、以课文插图为突破口,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细读研读,引导学生体会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④、联系学生自身,由课内走向课外,通过课内外文学的积累赏析来品味孤独,从而丰富文本的内涵和外延,指导学生勇敢的面对孤独。
教学流程(课前为了缓解师生紧张的心理情绪,也为文本学习创设情感的基调,特播放歌曲《真心英雄》,熟悉的旋律使同学们轻松了起来。
初中课文孤独之旅教案
初中课文孤独之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孤独之旅》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杜小康在成长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感变化,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来把握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成长过程中的孤独与困惑,以及面对困境时的勇敢与坚持。
(2)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挫折,勇于追求梦想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孤独之旅》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杜小康的成长历程。
(2)分析课文中的情感变化,学会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来把握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孤独与困惑,以及如何克服这些困境。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勇敢面对挫折,勇于追求梦想的力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杜小康及其作品《孤独之旅》。
(2)提问:同学们,你们在成长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困难和挫折?你们是如何应对的?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孤独之旅》,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生字词,并能够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分析课文中的情感变化。
(2)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来把握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讲解作者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孤独与困惑,以及如何克服这些困境。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成长过程中的孤独与困惑,以及面对困境时的勇敢与坚持。
(2)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挫折,勇于追求梦想的品质。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要敢于面对挫折,勇于追求梦想。
四、课后作业1.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写一篇关于“勇敢面对挫折,追求梦想”的作文。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精选范文3篇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精选范文3篇最好的一种教学,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关系。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精选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精选范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把握小说的三要素。
2.审美欣赏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对人物形象的作用,领会优美的意境。
3.通过学习使学生情感上产生共鸣,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性格。
教学重点:认识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和表达主题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孤独”的内涵。
教学过程:一、玩味歌词,导入新课:“生活处处皆语文”(幻灯片文字),语文无处不在,语文无时不在。
前几天听同学们唱歌,我发现有两句歌词耐人寻味——“我不想我不想长大,长大后世界就没有花……”(看幻灯片,点名学生唱这两句)同学们,你们想长大吗?(让学生畅谈成长的烦恼或快乐)不管我们想与不想,岁月和命运都将促你前行,更多的是无情的将我们抛到人生的风雨之中,使我们经受考验,学会坚强,获得成长。
而在众多的考验中,孤独就是其中的一种,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一起来感受一位孤独少年的成长历程。
设计说明:本节课的教学中紧扣两个关键词“成长”“孤独”,以生活中学生成长的烦恼或快乐为切入口,又时下流行的歌曲SHE的《不想长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思考下列问题,整体感知课文,体验人物情感。
1.本文以一篇小说,因此根据以往学习小说的经验,我们应该要从哪些方面着手去学习?明确: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方面着手去学习。
人物:杜小康情节:一位少年因家道中落而失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到偏远的芦苇荡放鸭,经历了生活的艰辛,精神上的磨练,最终在暴风雨后之后“长大了,坚强了”。
环境:无边无际的芦苇荡设计说明:本问题的设计意图在于使学生强化读小说的方法技巧,即抓住小说的三要素来着手阅读。
2023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孤独之旅》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孤独之旅》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壶知道为您带来的3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孤独之旅》课文原文及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孤独之旅篇一1.给下列词中加粗字注音。
捆扎()撩逗()胆怯()掺杂()旧茬()戳破()2.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
tiào望()xī闹()纯cuì()qū除()肥shuò()juē断()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
厚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
歇斯底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仿佛只要稍微慢下一点来,他也会像他的儿子一样________地对前方感到________和恐惧。
(2)父亲________也是有所慌张的。
但他在儿子面前,必须显得镇定。
(3)到暴风雨将歇时,________还有十几只鸭没被找回来。
(4)那几十只受了惊的鸭,________一步不离地挨着主人蹲了下来。
5.简答。
“孤独之旅”是什么含义?结合本文的内容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课内阅读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孤独之旅-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孤独之旅-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课程背景这是一堂针对九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的教案,主题为孤独之旅。
通过对“孤独”的定义和认识,探究不同人群在不同情况下面对孤独的不同心态和表现,并引导学生掌握文学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目标1.学会理解和运用“孤独”一词;2.掌握文学阅读的方法和技巧;3.了解不同人群在不同情况下面对孤独的不同心态和表现;4.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导入:引出“孤独”的定义和课程主题;2.课文阅读:挑选适合年级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阅读;3.文学赏析:运用阅读方法和技巧,探究文学作品中的孤独主题;4.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参加讨论,小组合作等活动,加深对“孤独”主题的理解。
导入首先,通过简单的提问(如:“你知道‘孤独’是什么吗?”、“你觉得孤独是正面还是负面的情感?”等),引导学生思考“孤独”的定义和作用,明确当今社会中人们都面临孤独的情况,从而引出课程主题:“孤独之旅”。
课文阅读接下来,选择或推荐适合九年级学生的文学作品,如片段式散文《孤独光环》(水滴菌)或短篇小说《慢跑》(李凤智),进行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注意文本细节,如语言、情节、人物刻画、场景描写等,以便加深学生对“孤独”的认识。
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以下问题:1.你的主角/故事情节中,有哪些表现出了孤独这个主题?是否有不同的孤独表现?2.作者为什么要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想要表达哪些思想和情感?3.针对文本中的孤独主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文学赏析在完成文本阅读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文学作品中的孤独主题。
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按照阅读技巧,进行文学分析。
例如,学生可以学习如何抓住关键词、如何感受情感,从而理解文学作品中的孤独主题;2.进行文学比较分析。
例如,学生可以将所读作品中的孤独表现与另外一篇文学作品中的孤独表现进行比较和分析;3.进行名句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孤独之旅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能力。
2.学习运用快速浏览的方法,把握课文梗概;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景物描写对渲染气氛、抒发情感、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3.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难点】:
重点:
理解文章的主题,体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
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深层感悟小说意味,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有过孤独的体验吗?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说你的感受。
在人生旅途上,有快乐,有痛苦。
有的人在欢乐幸福中成长,有的人在孤独艰辛中成长。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课文《孤独之旅》,去看看杜小康的一段成长经历吧。
二、积累文学常识和字词
三、读课文,感知内容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本文讲述了杜小康由于家庭贫困失学后,在孤独艰苦的环境中和父亲一起放鸭,经受磨难,逐渐成熟、坚强的故事。
2.按情节的发展划分结构。
第一部分(1):交代背景,即杜小康辍学跟随父亲去放鸭。
第二部分(2~27):写杜小康随父亲踏上放鸭之路,同时这也是一次孤独之旅。
第三部分(28~52):写杜小康在芦荡中历经重重磨难,终于战胜了孤独,等到鸭子下蛋,他自己也长大了。
3.找出杜小康情绪发展变化的关键词。
(害怕、胆怯、恐慌、畏惧、茫然、孤独——不再恐慌——坚强)
四、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成长的孤独及超越自我的品质
1.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
2.找出表现杜小康生活艰苦、精神孤独的语句,探讨:
(1)杜小康经受了生活的哪些磨难?
(2)杜小康由幼稚到成熟的原因是什么?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杜小康的性格。
(4)杜雍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五、欣赏环境描写句段,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勾画出课文中环境描写的句段并品味其作用。
(1)有关鸭群的描写:鸭群向芦苇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烘托出杜小康无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鸭群“将主人的船团团围住”,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鸭子的恐惧感衬托出杜小康的恐慌。
(2)有关芦苇荡的描写:芦苇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和“胆怯”。
当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时,就不再“恐慌”了。
(3)有关暴风雨的描写:芦苇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过
来”,“暴风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暴风吹开了鸭栏,惊散了鸭群,此时的杜小康表现出和成人一样的勇气与坚强,与暴风雨搏斗。
所以,暴风雨给了他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作用:渲染文章孤独的气氛,烘托人物孤独害怕的心理,推动情节发展,同时增加了文章的美感,具有浓郁的乡土文学气息。
六、探讨课文的艺术特色,欣赏课文的写作技巧
1.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内心世界,推动情节发展。
2.细节描写深化文章主题。
3.明线和暗线交织。
明线:养鸭的过程。
暗线:小主人公心灵成长的过程。
4.题目的含义:战胜自然,战胜自我的过程。
七、课堂小结
本文突出了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中的生活情况及其心理变化过程,引导我们加深对主要人物饱经生活磨难而逐渐“长大”的成长经历的全程印象,感悟“人生在于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道理。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是为了把人物置于特定的环境中去展现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
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与杜小康的成长过程有着直接的关系。
八、布置作业
1.观察生活中某个有个性的人,了解他的成长历程,虚构一个小故事或写一篇小小说,在班上交流。
2.自己选读曹文轩的其他作品。
【板书设计】
孤独之旅⎩⎪⎨⎪⎧⎭⎪⎬⎪⎫走入孤独之旅→失学去放鸭:无奈
经过孤独之旅⎩⎪⎨⎪⎧离开油麻地:恐惧到达芦苇荡:胆怯享受孤独之旅⎩⎪⎨⎪⎧安顿好之后:孤寂找鸭受考验:坚强鸭子下蛋了:惊喜孤独中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