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农学专业植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农学专业《植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JIANGXI AGRICULTURE 99农学专业《植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文/沈昱翔(安顺学院农学院 561000)摘 要 《植物学》是农学类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主要从植物系统演化规律及植物形态结构方面为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作为承上启下的基础课程,在制定教学纲要、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上,更需要从问题中来推进开放式教学。
关键词 农学专业;《植物学》;教学改革《植物学》是农学专业类基础课程,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对农学毕业生实践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此,加大课程教学改革,着力从学生观察思维、动手实践、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上来优化教学内容,调整教学重点,促进《植物学》课程改革实践工作取得实效进展。
1 立足教学实际,优化教学纲要《植物学》作为农学类基础课程,在课程内容上分为植物形态解剖学和植物分类学两部分。
针对《植物学》课程内容多,课时有限,特别是实验课时、野外实习课时相对不足,需要从教学纲要上进行优化,重新整合教学内容。
如删减一些陈旧的知识内容,拓宽和增补近年国内外植物学上的研究成果,特别是作物栽培、园林果树种植等内容;同时,统合与其他后续课程交叉的知识,如优化遗传学知识、细胞减数分裂,侧重对细胞分裂原理、意义、各期特点进行讲授,增强《植物学》与生产实践的关联度,突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2 创新教学方法,推行开放式课堂《植物学》在传统教学上多以知识点讲授为主,教师教、学生学的被动局面制约了课堂教学实效性,也难以激发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
因此,创新教学方法,必然需要营造开放式课堂。
如读书指导法,结合《植物学》知识内容,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读物资料,鼓励学生从各章节知识重点入手,拓宽参考书范围。
如对“茎的分枝方式”,鼓励学生自学,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以及参观园林植物特征来归纳分枝方式。
通过读书指导法,学生自行查找、分组讨论,结合教材篇章内容进行交流学习,增强对知识学习的体验,提升学生的探索欲和学习独立性。
植物学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
植物学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植物学教学不断进行着改革。
本文从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实践环节三个方面对植物学教学改革进行初步探索。
一、教学内容方面
传统植物学课程注重知识的传授,但生命科学的发展已经超出了学生知识的承受能力,同时知识的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
因此,教学内容需要更加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培养
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例如,可以将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内容融入教学中,让学生更
好地实践知识。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授课为主,教师为中心,而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问题
和案例为引导,帮助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问题。
同时,新的教学形式也更加注重互动,例
如通过小组讨论、研究报告等形式,让学生自己参与进来,提高教学的互动性。
三、实践环节方面
植物学理论只是一个方面,而生命科学的真正价值在于实践。
因此,教学中的实践环
节非常重要,而且需要有多样性和新颖性。
例如,可以开展野外实践、实验室实践、模拟
设计等多种形式的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科学所带来的魅力。
综上所述,随着植物学科学的发展和时代进步,植物学教学也需要不断改革和探索,
让教学更加贴近实际和具有实用性,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农学专业课教学改革的探索和思考
农学专业课教学改革的探索和思考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加强,学校培养人才被赋予新的内涵,中职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传授学生一定量的知识,更着眼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基于此,各学校对人才的培养模式也都进行了很大幅度的调整,每一门课程都面临着教学改革,如何改革更能适应目前的教学计划,教学效果也更为突出,每一位任课教师都在不断的探索和借鉴。
专业课如何教学?在专业课的教学实践中,我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验实践管理等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实践和借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重视每一堂课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有这样的感受,对于一门新课程的学习,是否对它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的第一堂课的讲授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甚至于学生会因为这一堂的感觉而决定日后是否会献身于此专业,因此,对于每一门专业课的讲授,我们都会精心的组织。
使学生认识到学农同样重要,同样有奔头,产生很大的学习兴趣。
2 强化知识体系,精心组织教学如《作物栽培技术》涵盖了我国主要农作物栽培管理的主要内容,涉及到的知识点多而且零碎,课程深讲和细讲一方面受学时限制,另一方面会使学生感到枯躁乏味。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掌握该门课程的精髓,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是非常关键的。
2.1 突出重点和难点,解决疑点。
每次上课前,我们都进行充分的准备,将重点,难点,疑点提示给学生,重点的内容讲清楚,使学生能真正把握课程的主线索;难点内容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讲深讲透,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问题的实质,而且还能做到举一反三。
对于疑点问题,主要是鼓励大家广泛收集资料,深入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2.2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如在《作物栽培技术》的教学实践中,通过课堂启发和讨论尽可能使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对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并和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3 避免重复讲解。
植物学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
植物学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植物学作为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生物系学生必修的重要课程之一。
但随着生物科学研究不断深入,生物学教学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改革。
本文对植物学教学的改革进行初步探索,旨在为植物学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课程内容改革1.注重实践性教学植物学实践性强,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往往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因此,注重植物标本制作、植物采集、植物分类实验等实践性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植物的形态特征和分类原则,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2.结合新生物技术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新生物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可以将新生物技术与植物学的教学内容结合,如基因工程、植物转基因等内容。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新兴科技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植物学的掌握和应用。
3.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可以通过讲座、科普活动、野外考察等形式,拓展植物学教学的多元化。
在讲座中可以邀请植物学家、农业专家等行业人士,让学生了解相关行业的新动态。
科普活动和野外考察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方法改革1.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传递给学生。
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基于实际案例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实例来阐明植物学的原理和概念。
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理解植物学知识,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够提高学生互动和合作能力的教学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团队项目等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归属感。
三、考核方式改革1.考试改革传统的考试方式往往会让学生因为分数而对学习失去兴趣。
因此,可以引入更多形式多样的考试方式,如开放性问答题、实验报告、课堂总结报告等。
植物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州学 院 生物 系 ,山东 德州 23 2 ) 德 5 0 3
摘
要 :依据我 国高校植物 学课程的教 学现状 ,结合生物科 学的发展趋 势 ,就教 学 内容选择、教 学手段、
实践环 节、及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 了改革 尝试 ,提 高 了植物 学教 学效果 ,培 养 了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 :植物 学;教 学改革 ;教 学手段 ;创新能力培养
一
中染 色质 的结构 和组 成 只进 行 简单 介绍 ,因为在 后 续 课程 “ 胞 生 物 学 ” 中 还 会 有 详 细讲 述 。在 植 细 物分类 学部 分 ,我们 重点 讲授各 大类群 的重要 代表 植 物 的形态 特征 、繁 殖方 式及 生活史 ,种子植 物分 类 的一般 知识 和重要 科 、属 、种 的特征 ,做到 主次 分 明 ,重点 突 出 。
中国分类 号 :G6 2 0 4 .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 编号 :17 -4 9 20 ) 00 5 -2 6250 (0 9 1 -160
植 物学是 生 物科学 专业最 先 开设 的专业基 础 课 程 ,是 一 门理论性 和实 践性 都很 强 的学 科 。随着 教 学 改革 的深 入 ,学 时缩 减是 必然 的趋 势 。在这一 形 势下 ,为确 保植 物学教 学 内容及 学科体 系 的完整 和 教 学 目标 的顺 利实现 ,我们 进行 了植 物学 教学 内容 和课 程 体 系 的改 革 ,逐 步 完 善 学 期 安 排 、教 学 课 时 ,变更 教 学 内容 ,改 进 教 学 手 段 ,注 重 实 验 环 节 ,取得 了显 著效果 。
二 、合理 运用 多媒体 技 术 .提 高教学效 率
植物 学课 程 的内容 多而杂 ,内容 涵盖细胞 、组 织 、器官 结构 与 发育 等 微 观 内容 及 植物 系 统 演化 、 顺应 教学 改革 的趋 势 ,结合 生 物科学 专业 和学 分类 等宏 观 内容 因此 ,在课 时缩减 的情况 下 ,有 科 的发 展 要 求 ,我 们 重 新 制 定 了 “ 物 学 教 学 大 效 的教学 手段 及 合理 的传 授 知识 就 显得 尤 为 重要 。 植 纲 ” “ 物 学 实 验教 学 大纲 ” 以及 “ 物 学考 试 在教学过程中,用多媒体呈现大量的图片,如细胞 、 植 植 大纲 ” 。大 纲 明确 了本 课 程 的性 质 、 目的 和 任 务 , 组 织 ,器官 的 显微 、亚显 微 结 构 , 以便 学 生认 知 、 调整 了某些 章节 内容课 时数 ,突 出重点 ,减 少讲授 理 解教 学 内容 。教师 通过拍 摄 、网上下 载 、扫 描外 时数 。0 5级文书等 方式 获取 大量 能够清 晰反 映植物结 构特征 的 分别 讲 授植 物学 的形态 解 剖 部 分 和 系统 分 类 部分 , 精美 图片 ,然后 制作 多媒 体课件 ,并配 以适 当的文 总学 时 为 10 ( 论 课 学 时 )。从 0 2 理 5级 开 始 ,植 字 ,遵 循先 整体 后局 部再 回归整 体 的原则 合理展 示 物 学改 为一 学期 教 学 ,授 课 总 学 时为 9 O,0 6年修 教学 内容 ,大 大提高 了课 堂教 学效率 ,丰富 了教学 改 植物 学理 论学 时为 5 ,实验 学 时 4 。课 时压 缩 , O 8 内容 。学生 也更 容 易理解 、接受 教学 内容 。在 实 际 常规教 学模 式很 难完 成教 学任务 ,我们 采 取 的方 法 运用 时 ,为防 止太 多 的图片给 学生造成 没有 主次 的 是 :在 考 虑课程 自身系统 完整性 的基 础上 ,挑选 出 感觉 ,教 师要 选择 一 些 有 代 表性 的图 片辅 助教 学 , 重点 内容 :组 织 、根 的形 态 、初 生 结 构 和 次 生 结 再 配 以适 量 素 材 。这 样 ,既强 调 了重 点 学 习 的 内 构 ;茎 的形态 、类 型 、茎 的初 生 结构 和次 生 结 构 , 容 ,又扩 展 了学生 的 眼界 ,效 果很好 。多媒 体 的运 叶 的形 态 和 发 育及 结 构 ;花 的类 型 、结 构 和发 育 ; 用 要适度 ,不 能完 全依 赖 。学 习 时眼睛一直 盯着显 开花 、传 粉 和受精 ;胚 和胚乳 的发 育 ;种子 、果实 示 屏幕会 很快 疲 劳 ,而 讲解 速率 的提高也 易造成 大 的发 育 和结 构 。对 此重 点讲授 的同时 ,加强 实验教 脑 疲 劳 、过 后 就 忘 。教 师 注 意适 当 的时候 以板 书 、 学 ,采 用直 观教 学 ,以增 加 学生 的感官 接受 ,既提 手 绘 图或简单 的教具讲 解重 点 内容 。例 如 ,讲解 凯 高 了学 生 的学 习兴趣 ,增强 了实践 能力 ,也 促进 理 氏带结构时,以一个粉笔盒充当教具演示内皮层细 论知 识 的 理 解 和 掌 握 。 另外 ,对 于 理 论 课 教 学 内 胞 ,以一根 长 纸条 围绕粉 笔盒演 示凯 氏带 ,粉 笔盒 容 ,我 们在 仔细 分析 教材 内容 的基 础 上 ,进 一步 调 内一 冰袋代 表 原生质 体 。这样 ,学生很 容易理 解二 整 ,尽量做到精益求精 。学生在高中阶段已基本掌 者 的结构关 系及 这 种结构 的功 能 ,同时起 到了转移 握的内容 ,我们 不再 重复讲 述 ,对 “ 细胞分 裂” 视线和调节讲解节 奏的作用 ,从而提高 了教学效
地方本科院校植物保护学教学改革实践
地方本科院校植物保护学教学改革实践植物保护学是农学、植物学、生态学和化学等学科的交叉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掌握植物病虫害防控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专门人才。
作为地方本科院校,我们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实践,不断提升植物保护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
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实验室实践,提供实践机会和平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植物保护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应用能力。
学校配备了现代化的实验室器材和先进的植物检疫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条件和环境。
我们鼓励学生参与农田实验和植物病虫害防控工作,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应用水平。
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植物保护学需要学生与农业工作者、植物检疫员等团队合作,我们鼓励学生参与实践项目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我们开设团队合作的课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作业和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
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植物保护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创新的学科,我们鼓励学生勇于挑战和创新,培养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
我们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和实践项目,引导和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地方本科院校植物保护学教学改革实践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我们将植物保护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地方农业发展和植物保护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植物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式下 ,植物学》 《 教学是针对传统师范课程的基础课 。而改革
后, 南京 晓庄 学 院的植 物学课 程 呈现 出面 对生 物科学 、 生物
技术 、 营养学 、 品安 全 、 食 植物检 疫 、 资源 与环境 、 态学 等多 生
专业 多方 向的局面 , 有学科 范 围广 、 具 教学 背景复 杂 、 业方 专 向要求 多等 特 点 。因此 , 植 物 学 系统 分类 部 分 的教 学 来 对
Ab t a t T e n c siiso e c ig rfr o oa y wee a ay e sr c h e e ste fta hn eom fb tn r n lz d,te me s rs o eomig meh d o oa y wee p tfr r h a ue frfr n to fb tn r u o wad, i .e txb o eom ,ta h n to eo n h e c ig sa eo . e t o k rfr e c i gmeh d rfr a d te ta hn tf rfr m m Ke r s Boa y;Reo ;T a hn y wo d tn fr m e c ig
摘 要 分析 了植 物学教 学改革的 必要 性 , 出了植 物 学教 学改革和 改进的措施 , 提 包括 : 材改进 、 学方式 改进 、 教 教 师资 队伍 改进 。 关键词 植物 学 ; 改革 ; 学 教
中图分 类号 G62 4 文 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01 5 7—6 1 (0 9 3 6 1 2 0 ) 0—16 5— 2 4 3 0
Ex rm e tTe c i f r a d a tc fBotny pe i n a hng Reo m n Pr c ieo a
植物学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
植物学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植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植物的形态、生理、生态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植物学的教学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本文将从植物学教学的现状入手,探讨植物学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以期为植物学教学的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借鉴。
一、植物学教学的现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植物学研究领域需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植物学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社会对植物学人才的需求。
植物学教学亟待进行改革和创新。
1. 引入前沿科技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新兴科技如基因编辑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等在植物学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我们可以通过引入这些前沿科技,让学生了解植物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植物学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2. 开展实地考察植物学是研究植物在自然环境中生长、发育和适应的科学,因此开展实地考察对于学生深入了解植物学知识非常重要。
可以组织学生到植物园、自然保护区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和了解各种植物的真实生长环境,加深他们对植物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提倡探究式学习传统的植物学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以被动接受为主。
我们可以通过提倡探究式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等方式主动参与到植物学知识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他们对植物学的兴趣。
4. 强化实验教学植物学教学中的实验环节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动手创新意识。
我们应该加强植物学实验教学的力度,引入一些新颖的实验内容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实验环节。
5. 开设专业课程随着植物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深入,植物学分化出了许多专业领域,如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植物遗传学等。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适当增加一些专业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植物学的专业领域,并为未来的植物学研究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植物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
《植物学》是一门农、林、医、师等院校的传统学科,也是一门实验性及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情况,会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
因此,如何提高植物学的教学效果,一直是高校植物学教师探讨的问题。
本文以信阳农林学院为例,介绍了目前植物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学改革方案,以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1《植物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1.1教学课程难以满足专业需求《植物学》作为一门生物学基础学科,往往要面对园林技术、园艺技术、林业技术、植物保护、中草药栽培、茶学等众多专业。
因此,信阳农林学院的植物学课程具有学科范围广、教学背景复杂、专业方向要求多等特点,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难以满足各专业要求。
1.2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教师在课堂教学部分主要讲授理论知识,实验课则是通过实验验证理论,而植物学实习仅仅是老师带领学生识别植物。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一般是先上理论课,再上实验课,理论与实践出现严重的脱节现象。
有的学生实验目的模糊,往往被动地进行实验操作,特别是在植物实习阶段,学生对植物的认识仅仅通过老师的讲解或提示来实现,这种教学模式不能培养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3课时缩短后对传统教学提出新要求随着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的不断发展,植物学的课时数大大缩减。
目前,现行的高校植物学课程总学时大多为72~10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为50~72学时,实践学时为20~36学时。
实践课程较少,不能与理论课程相适应,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不能运用于实际。
这就要求我们对传统教学模式做出修改,以提高新环境下植物学的教学效果。
2《植物学》教学改革的措施2.1理论教学改革《植物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开课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须调整学生学习的心态,巩固他们的专业思想;另一方面,还应根据专业不同有选择地讲授课程内容。
《植物学》的理论教学内容分为植物细胞和组织形态解剖学、植物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形态解剖学和植物分类及系统发育三大部分。
关于高等院校《植物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高等院校《植物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的不断发展,高等院校的各个领域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推进。
作为自然科学中的重要学科,《植物学》的教学改革也刻不容缓。
本文将探讨如何对高等院校《植物学》教学进行改革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
一、加强实验教学环节植物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因此实验教学在其教学中至关重要。
当前教学中,虽然有一定量的实验教学内容,但是与理论教学存在较大差距,难以起到锻炼学生能力的作用。
为此,我们应加强实验教学环节。
在教学中,应开设更多的实验课程,增加实验课时。
在实验中,学生应主动探究实验现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验结果,以提高学生实验操作和实验观察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植物学的实验技术和方法。
二、拓展教学内容当前,植物学教学内容基本上局限于植物的分类、形态、解剖、生理进程等方面,这些内容虽然深入浅出但却显得过于单调。
植物学教学的真正核心应该是将其与当今社会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植物学的意义和价值。
为此,应该拓展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应引入植物学的生态学和资源利用学,提高学生对植物的生态意义和资源价值的认识。
同时,应引入植物保护和遗传改良等前沿领域,加深学生对植物学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的理解和把握。
三、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教学改革的关键之一。
传统的植物学授课模式较单调,教师讲解为主,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容易出现学生学无所用,课程效果欠佳的现象。
为此,应创新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交互式的教学方法,例如问题导入式、案例教学式、小组合作式等。
在问题导入式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植物学中的先进问题或疑难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批判思考;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具体事例来加深学生对植物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小组合作式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程设计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地方本科院校植物保护学教学改革实践
地方本科院校植物保护学教学改革实践一、针对现状,探索创新当前,植物保护学专业正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越来越高。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更新和拓展,教学方法需要不断优化和改进。
针对现在的现状,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探索和创新的方法:1、开设交叉学科课程植物保护学作为综合学科,涉及面广,涵盖植物学、生物学、化学、农业和环境等多个学科。
开设交叉学科课程,能够更好地拓宽学生视野,增强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加强实验教学植物保护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实验教学对于学生的扎实性和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应当将实验教学置于更为重要的位置上,加强实验室投入和实验教学的管理。
3、建立实践育人平台专业学科培养强调的是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建立实践育人平台,组织实习、实践、调研和竞赛等实践性教学活动,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实践和锻炼机会,为他们日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植物保护学的教学中,良好的教学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效率。
如何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1、构建优良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学环境的核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况,积极为学生排忧解难,帮助学生解决学业和生活中的问题,与学生建立密切联系。
舒适的教学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
教室的座位、教学设备的使用、教学用具的配备都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效果,打造一个温馨、舒适的教学环境。
3、注重学生体验学生体验是教学环境不可忽视的一方面。
教学应当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能够感到学习的趣味性和生命力,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三、注重课程建设和教材编写植物保护学的课程建设和教材编写是教学改革实践中不可忽视的两个方面。
优秀的课程、精良的教材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完备的知识支撑和思维方法,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成长。
植物学教学改革思考
植物学教学改革思考植物学教学改革思考一、总体思路1、深入了解植物学的范畴及教学内容:它包含植物的结构、生活史、生活习性等多方面内容,是一门涉及广泛、内容丰富的学科。
2、重点突出:例如植物形态与分类学,植物营养学,植物生理学等等,以及植物的繁殖,植物的进化等等,尤其在植物的生产和利用方面的重点问题。
3、强调实践:植物学教学既要运用教学理论,也要在实践中结合传统教学方法,把学生指导到实践活动中,这样才能发挥植物学课程教学实践活动的作用,完成课程设计目标。
二、教学方法1、课前准备:要积极准备教案,以便对植物学教学进行全面准确的展开,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发展能力,激发学生的智力活动和把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2、课堂生动性:要充分利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活泼有趣,多以讨论、实验为主,由浅入深,引导学生进行认识学习,从而使学生能有深度的学习。
3、实践实习:要建立实践实习环节,鼓励学生到实验室及植物园等场所学习实习,由浅入深,从实践中提升学习兴趣和技能,加强学习意义。
三、使用新技术1、借助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相关软件,如强大的建模工具、图形处理工具等,让学生习题训练更加灵活,以加强学生理解植物实际情况,联系理论与实践。
2、利用网络资源:要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平台资源,尤其是获取新技术,扩大学习内容资源。
在植物学教学中,要利用一些强大的网络学习资源,如电子课本、影视互动、虚拟实验等,另外,也可以借助一些新技术,如虚拟现实、智能手机以及翻译等,使得教学更加有趣、更强调实践性、增强学习的兴趣。
四、评价体系1、弹性性评价:植物学教学评价要采取弹性性的评价,既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进度与积累,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采取综合的评价方式,多种形式的评价,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2、多维度评价:要在评价植物学教学时,用多维度,不要仅仅衡量学习成绩,还要考虑学生思想、能力及习惯等方面。
地方本科院校植物保护学教学改革实践
地方本科院校植物保护学教学改革实践植物保护学是农学专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到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等方面。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的不断升级,植物保护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
地方本科院校作为培养农业人才的重要基地,面临着植物保护学教学改革的重要使命和挑战。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对地方本科院校植物保护学教学改革实践进行探讨。
一、教学改革的背景和意义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植物保护学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的需求。
学生需要掌握更多的实践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理论知识。
地方本科院校需要积极进行植物保护学教学改革,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
教学改革的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改革也可以促进学校教学水平的提升,增强学校的竞争力,为学生的就业和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二、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2.1增加实践环节传统的植物保护学课程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地方本科院校可以增加实践环节,如开设田间实习课程、开展田间考察和实践操作等,让学生在实际田间环境中学习和练习植物保护技术,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2.2注重课程整合在传统的植物保护学教学中,各个课程之间的联系很少被强调,学生往往只是被灌输零散的知识点,而无法将其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地方本科院校可以注重课程整合,设计跨学科的课程,如将植物保护学与植物学、昆虫学、微生物学等相关学科进行整合,让学生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3开展科研实践2.4强化实习实训除了课堂教学和科研实践,地方本科院校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实习实训环节。
可以与当地的农业企业、种植大户、农业科研单位等合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实训机会,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掌握植物保护技术,了解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和技术。
地方本科院校植物保护学教学改革实践
地方本科院校植物保护学教学改革实践地方本科院校植物保护学专业是农学类的一个重要专业,培养的是从事农业、园林、科研、教学等工作的植物保护人才。
由于我国农业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植物保护学专业的培养任务变得更加紧迫和重要。
目前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植物保护学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手段单一、实践环节不足等。
为改进上述问题,提高植物保护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我们积极探索植物保护学教学改革实践。
我们加强了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深化。
植物保护学是一门学科较为庞杂的农学科目,涉及植物病虫害的分类、防治、病理学、昆虫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我们定期对教材进行更新,及时引进最新的理论和技术,确保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前沿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开设相关的实验课程和实习课程,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具体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我们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方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此,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讲座、讨论、小组活动、实验和实地考察等。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我们加强了实践环节的安排。
植物保护学专业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才能胜任相关工作,我们将实践教学作为植物保护学教学的重要环节。
在课程设计中,我们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安排实验课程、实习和实地考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植物保护学教学改革实践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需要的植物保护人才。
通过加强教学内容更新和深化、丰富教学方式、加强实践环节的安排,不断推进植物保护学专业的教学改革,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积极贡献。
地方本科院校植物保护学教学改革实践
地方本科院校植物保护学教学改革实践植物保护学是农学的重要学科之一,主要研究植物病害、虫害、草害等问题。
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益关注,植物保护学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地方本科院校植物保护学的教育教学模式相对滞后,需要进行改革与实践。
在教学内容方面,地方本科院校应重点关注植物保护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学生应该掌握植物保护学的基本原理、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综合防控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针对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增加一些地方特色的病虫害案例分析和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在教学方法方面,地方本科院校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实验教学和案例分析等手段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应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和田间实践,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资源方面,地方本科院校应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利用。
为了提高植物保护学的教学效果,地方本科院校应购买一些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技术,提供学生进行实验和实践教学的机会。
可以与农业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共享资源,开展合作研究和实践项目,提升教学水平。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地方本科院校应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
学校可以招聘一些具有行业经验和专业技能的教师,组建教学团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服务能力。
学校还应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推动植物保护学的教学改革与发展。
地方本科院校植物保护学的教学改革实践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资源和提高师资队伍建设,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就业竞争力,推动植物保护学的教学发展。
还可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的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撑。
地方本科院校植物保护学教学改革实践
地方本科院校植物保护学教学改革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地方本科院校植物保护学教学改革实践的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持续进步,植物保护学领域的教学工作也日益受到重视。
作为农业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植物保护学在农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的需求,因此地方本科院校植物保护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在进行教学改革前,需要对当前教育现状进行深入分析。
地方本科院校植物保护学专业存在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课程设置滞后等问题,这些都制约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行教学改革,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植物保护学人才。
地方本科院校植物保护学教学改革实践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地方本科院校植物保护学教学改革实践的研究目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领域的不断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前学生的需求和教育目标。
地方本科院校作为培养地方人才的重要阵地,急需进行教学改革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地方本科院校植物保护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的分析和评估,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有效的参考。
本研究旨在总结教学改革的成果,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的优秀专业人才。
通过本次研究,希望能够为地方本科院校植物保护学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教育教学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2. 正文2.1 教学改革内容1.课程设置调整。
针对植物保护学专业的特点和发展需求,重新设计和调整相关课程内容,增加前沿知识和技术的教学,突出实践操作和研究能力的培养。
加强与相关学科的融合,拓展学科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教学方法创新。
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加强实验教学和实践环节,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
地方本科院校植物保护学教学改革实践
地方本科院校植物保护学教学改革实践植物保护学是农学、生物学和生态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草地草坪病虫害综合治理以及林木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等。
植物保护学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维护农作物健康和提高农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
地方本科院校的植物保护学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学内容陈旧,与时代发展脱节。
由于植物保护学的科学研究较为前沿,学科知识不断更新,但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内容还停留在传统的理论知识和经验总结上,没有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实践操作。
植物保护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相关技能。
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方法大多仍停留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缺乏实践性的教学手段。
师资力量不足,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地方本科院校的植物保护学教师队伍规模较小,且专业背景和研究水平参差不齐。
部分教师缺乏最新的学科知识和科研成果的掌握,影响了教学质量。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地方本科院校需要在植物保护学教学改革上进行实践。
具体措施如下: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操作。
地方本科院校可以与农业科研机构、农业企业等合作,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教学,更新教学内容。
增加实践操作环节,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地方本科院校可以引入现代教学技术,如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互动授课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
通过案例研究、实地考察等方式,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地方本科院校可以通过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改革,增加植物保护学教师队伍规模,并注重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加强教师的培训和交流,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地方本科院校的植物保护学教学改革实践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通过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地方本科院校可以提升植物保护学教学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植物保护人才,为农业发展和农产品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地方本科院校农学专业改革的思考和实践(全文)
地方本科院校农学专业改革的思考和实践[ [ 基金项目:地方高校农学专业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安康学院教改项目(编号:JG03209);安康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jg01514)。
随着ZG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一大批专科院校通过合并升格为本科高校院校。
这类院校很多带有以往师范专科的办学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而要实现从专科向本科的实质性转型,必须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本科教学的需要。
农学专业作为众多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之一,面临诸如招生困难、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队伍老化等问题。
如何改革地方高校传统的农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应新形势下社会进展对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是众多本科院校涉农专业共同面临的问题。
文章分析了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农学专业目前进展中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以备兄弟院系借鉴。
目前地方本科院系农学专业存在的问题1.新建本科院系农学专业新生报到率低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新建高校的不断增加,高考考生可选择的专业范围也越来越宽,甚至即便拿到一纸通知书对不中意的专业依旧可以选择放弃。
对这一问题,在新升格的地方性本科院校表现得更加突出,而对于“冷门”专业新生报到率更低,农学专业甚至到了难以开班的程度。
从安康学院20XX年—20XX年四年的农学招生情况来看,20XX年和20XX年招生人数均为30人,而两届新生报到人数分别为16人和10人,20XX 年和20XX年停招。
招生的困难造成了招生计划的浪费,办学资源闲置,学校办学声誉下降等负面影响,于是学校综合考虑对农学专业实行隔年停招。
2.传统农学专业特色优势不明显新建本科院校中传统农学专业是由以往高职高专甚至中专农校升级而成的,形成了固有的培养模式,农学本科专业一般模仿其他院校本科的课程设置,仅讲授大田作物的栽培、育种、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专业特色不明显,与其他院校差距较大,同时也存在与其他名牌高校农学专业同样的问题:(1)课程体系设置单一,主要是围绕农作物生产技术,而对农业经营治理方面的课程开设很少,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忽视了综合素养的培养。
地方性本科院校植物学课程体系改革的设想
地方性本科院校植物学课程体系改革的设想植物学是综合院校、师范院校和农林院校生物学专业、植物学专业和植物生产类专业(农学、植保、园艺、园林、食品和草业等)大学一年级的基础课,是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兴趣并树立专业志向的入门课程。
长期以来,植物学课程体系是由植物形态解剖、植物系统分类和植物学实验构成。
随着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新技术的应用,交叉学科的互相渗透,生物学研究已由描述性研究发展成为实验性学科。
宏观生物世界不断向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和利用发展,微观生物世界逐渐向揭示变异、发育和行为的本质以及改造物种的方向发展。
而且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综合素质已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
植物学课程面临着学科地位、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等许多方面的冲击。
[1]要适应21 世纪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就必须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深入进行教学改革。
而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教育改革深化的标志。
一、目前植物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未落到实处。
目前,在植物学教学中,一般采用先理论后实验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2]。
以课堂为阵地,以大纲为依据,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学计划为指导,重视了系统理论知识的传授,注重课时计划的完成。
实验教学则依附于理论教学,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缺乏统筹安排,两者的目标和分工也不明确,既有重复,又有脱节、遗漏的现象。
有的实验内容过于简单、粗糙,验证性实验的比重偏多,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尚未开设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的实验。
实验方法一般以“灌入式”为主,每次实验都有统一的实验指导,统一的操作方法,统一的模式和要求。
这种机械的操作和模仿,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对做过的实验印象不深,实验的收效甚微,难以提高学生的能力。
[3]在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指导性文件中,对实验教学部分如何培养能力没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和培养措施,专业教学计划中也没有充分反映出来,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未能落实到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 东 化 工 收稿日期:2018-09-20基金项目:湖南文理学院教学改革重点项目(JGZD1725)作者简介:杨友伟(1981—),四川南充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课程教学改革与质量保障;通讯作者:王云。
地方本科院校农学专业植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杨友伟,谢 鹏,王 云(湖南文理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常德 415000)摘要:植物学是农学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植物学教学过程中,本校植物学教学团队通过积极思考与探索,改革了教学模式,整合了教学内容,科学安排学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植物学;教学改革;农学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21X(2018)20-0164-01 植物学课程是农学专业的骨干课程之一,也是学生最早接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对农学专门人才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般来说,农学专业的植物学课程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各种植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发育,二是基于植物学特征的植物分类学[1]。
根据本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该课程在大二上学期进行,因此,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2]。
1 本校植物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1.1 教学课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随着我国教学体系改革的进行,为了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加了选修课程的比例,在此背景下,专业课程的学时不可避免地被压缩[3]。
以我校为例,在现行的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植物学课程教学课时共计54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实验24学时。
虽然农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作物学相关的专业知识,但植物学是其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如此短的学时内要全面系统地讲授植物学的内容,几乎变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1.2 时令不利于教学的进行如上所述,农学专业的植物学课程安排在大二上学期进行,也就是秋季学期进行,在该时节进行植物学实验教学时,实验材料的采集具有较大的困难,这使实验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另外,该门课程还安排了为期一周的野外实习,如果在冬季进行,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3 传统教学内容与模式不符合时代需求植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教学内容,包括教材和教学模式等[4]。
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往往根据一本相对固定的教材,制作PPT进行讲授,并且多届的学生均是接受的同样的知识,少了一些植物学发展的前沿知识,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4 学生较为缺乏学习兴趣据调查,学生对植物学课程的第一印象就是概念多并且相对难以理解和记忆,因为植物学是一门综合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它涉及到的学习对象数量庞大,针对所有的植物,针对植物的各个部位,要对如此数量巨大的植物进行分类,需要学生熟悉和掌握各类植物的植物学特征,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自然难以提起更大的兴趣,再加上教学方法等没有及时更新,学生的兴趣度、关注度更是直线下降。
1.5 实践实习安排不尽合理根据本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农学专业植物学课程设置了为期一周的野外实习,在7月初进行,应该说尽量考虑到了植物的根、茎、叶、花等能呈现在学生面前,但还有一些植物学的特征不能展现,。
另外,由于条件的限制,野外实习已经形成固定模式:每年由教师带队去固定的实习点,进行标本采集、鉴定与制作,最后形成实习报告,整个过程时间短、内容不系统,导致学生在实习结束后就差不多已经忘记所学的知识,学习效果值得商榷。
2 植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针对上述植物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我校植物学教学团队积极探索,采取相应措施,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2.1 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修订,调整课程安排为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我校一直以来积极探索动态化人才培养方案,针对每门具体的课程则是学生需要什么,学校在积极调研的基础上就提供什么,这样的方式越来越得到学生的认可。
植物学课程的具体做法是将学时增加到80学时,其中理论50,实验30,并且分两个学期进行,尽可能照顾到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让学生对整个过程都有充分的认知和把控。
通过调整,学生每个学期的学习压力相对减小,实际上随着课时的增加,学生总体上对植物知识的掌握更加到位,每个学期的相对减压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改革教学方式,整合教学内容实践表明,教学一定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充分把握不断变化的学生的心态和特点,而有针对性地改革和完善教学方式方法,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真正保障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我校植物学教学团队的具体做法是:一是整合教学内容,突出重点,教学过程中适当较少了关于细胞、组织和器官等形态解剖的内容,增加了关于植物进化和被子植物的分类方面的内容,因为被子植物跟我们的生活更加紧密相关,例如农学专业学生通过对被子植物的重点学习,可以很好地识别田间杂草,可以更好地进行田间管理。
二是把植物学实习和其他专业课程实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植物学的实习贯穿大二与大三,这样就可以和农学专业的栽培学与育种学等课程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知识点。
三是改变传统的讲授模式,增加研究性教学的内容,通过精心的设计,使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对知识点的把握更加牢固,更加有成就感,从而增强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对植物学的热爱。
2.3 充分利用周边植物资源,提高实习效果在现有的体系和环境下,植物学野外实习很难取得质的改变。
针对此特殊情况,我们将课程实验场所搬到了校园和城郊的国家级森林公园等地方。
学生可以在校园或花卉市场认识园艺植物,可以在森林公园认识木本植物,可以去相关的中药(下转第167页)·461·SHANDONGCHEMICALINDUSTRY 2018年第47卷 第20期该公式给出了聚合度、平均官能度和反应程度三者的关系,注意该公式中左边为P而非Pc,由该公式可计算在缩聚任意时刻的某一物理量;尤其当聚合度为无穷大时,反应程度P越趋向于Pc,凝胶化越严重,由此得到了凝胶化计算公式。
通过以上总结,要求学生在学习时,应严格分清两种状况,才能准确计算,其实不同类型单体物质的量数相同时可看做是第二种情况的特殊情况,在理论部分讲授后一定要结合习题反复练习加深该方面知识的熟练。
6 自由基共聚合的几个难点解析共聚合指两种或多种单体共同参加的聚合反应,常指自由基反应的共聚合反应。
共聚反应在聚合物改性,增加聚合物品种、提高性能以及研究单体和自由基的相对活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由基共聚重点讨论共聚物组成与单体组成及单体活性之间的关系。
内容涉及二元共聚组成方程的推导,因竞聚率不同而产生的不同聚合类型,共聚物组成与转化率之间的关系及组成的控制手段以及单体和自由基的相对活性等核心内容。
其中,共聚方程的推导要依据前期自由基聚合的相关知识,并能在不同聚合过程中正确描述单体和自由基的变化速率。
与之前相同,推导前有五个假定,其中稳态假定最重要,据此可给出共聚物中单体浓度比与体系中单体浓度和竞聚率的关系式及共聚方程,进而可给出共聚物摩尔分数微分方程。
利用共聚方程可将不同共聚形式用共聚曲线描述,要求牢记不同聚合方式所对应竞聚率的关系、何为恒比对角线及意义以及曲线的大致形状。
(1)理想共聚指r1·r2=1的共聚反应,曲线简单、对称,当r1>r2,曲线处于对角线的上方;r1<r2,曲线处于对角线的下方,这里务必记住曲线纵坐标为F1,横坐标为f1,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2)交替共聚此时,r1=r2=0,F1=0.5,F1-f1图为一条水平线,与f1值无关。
含量少的单体消耗完毕,共聚合就停止。
(3)有恒比点的非理想共聚共聚物组成不等于原料单体组成,共聚物组成曲线呈反S型,与对角线有一交点,此点称为恒比点。
要求同学记住恒比点的计算公式,并强调该组成仅与竞聚率有关,和投料比无关。
并同时指出,工业生产中,维持共聚物组成恒定要比知道共聚物组成如何变化更为重要!(4)无恒比点的非理想共聚r1>1,r2<1,即r1·r2<1,提示学生,共聚物组成曲线大致位置与理想共聚类似,始终处于对角线的上方,但不对称。
在非恒比点共聚时,要维持共聚物组成的恒定,原则上应使体系中[M2]/[M1]之比保持恒定,可向反应釜中加入消耗较快的单体。
总之,共聚合反应相对较复杂,此部分内容较难,在讲解中一定注意深入浅出,把问题尽量简单化和形象化,告诉学生考虑的思路,当然前提是共聚方程和共聚曲线也需要记清楚才行。
7 结语以上是本人在《高分子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反思和讨论,以期和大家讨论寻求共同发展。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除了认真备课外,必须多花精力和时间钻研教学,不断学习,更加精准地理解概念,把握重点,从而提高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教师还应花相当的精力认真查阅资料,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前沿。
通过教学研究不仅学生受益,教师本人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也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1]陈正年,杭祖圣,张声春.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3):62-64.[2]张安强,刘海敏,王炼石.具有工科特色的《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高分子通报,2012(12):91-94.[3]陈学刚,华 静,胡海青.《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中关于自由基共聚合的几个难点解析[J].高分子通报,2016(2):94-98.[4]魏无际,俞 强,崔益华,等.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基础[M].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5]李爱香.关于《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中几个难点问题的思考[J].广东化工,2015,42(8):197-198.[6]黄美荣.《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中难点剖析[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1999(1):77-79.[7]王国建.对《高分子化学》课程中若干难点的教学体会[J].高分子通报,2006(8):88-92.(本文文献格式:秦 瑞,李刚刚,朱冬梅.《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中部分重难点剖析[J].山东化工,2018,47(20):165-167.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上接第163页)[6]薛 冰,柳 娜,黄 薇,等.《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SPOC教学模式研究[J].广州化工,2018,46(10):152-154.[7]张海洋,李雪琴,郭瑞丽,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化工原理教学中的应用[J].化工高等教育,2017,34(03):82-84.(本文文献格式:周跃花.化工原理SPOC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山东化工,2018,47(20):162-163,167.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上接第164页)材种植基地认识药用植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