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物理一轮精品复习之创新演练37
2015高考物理一轮精品复习之创新演练9Word版含答案
1.下列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里速度的变化B.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又减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C.速度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D.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解析:根据加速度定义a=ΔvΔt知选项A正确;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减小时,物体的速度增加得越来越慢了,选项B错误;速度、加速度的方向是根据问题人为规定的,C错误;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选项D错误。
答案:A2.下列运动可能出现的是()A.物体的加速度增大,速度反而减小B.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却不为零C.物体的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大D.物体的加速度始终不变,速度也始终不变解析:加速度和速度均为矢量,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速度是增大的;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速度是减小的,与加速度的增大或减小没有关系。
当速度为零时,加速度可能为零,也可能不为零。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有了加速度,物体的速度一定要发生变化。
答案:ABC3.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向东行驶,如图1所示是该汽车的速度计,在汽车内的观察者观察速度计指针的变化,开始时指针指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经过8 s后指针指示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那么它的加速度约为()图 1A.11 m/s2B.-5.0 m/s2C.1.4 m/s2D.-1.4 m/s2解析:汽车速度计显示的是汽车的瞬时速度,由图可得汽车的初速度v0=60 km/h,经过时间t =8 s ,速度变为v t =20 km/h 。
v 0=60 km /h≈16.7 m/s , v t =20 km /h≈5.6 m/s ,则a =v t -v 0t =5.6-16.78 m/s 2≈-1.4 m/s 2,负号说明加速度的方向向西,汽车在做减速运动。
答案:D4.甲、乙两个物体沿同一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时,取物体的初速度方向为正,甲的加速度恒为2 m/s 2,乙的加速度恒为-3 m/s 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物体都做加速直线运动,乙的速度变化快B .甲做加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变化快C .乙做减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变化率大D .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加速度大解析:因为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即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一正一负,说明加速度方向相反,两者只有一个是做加速运动,所以A 错;加速度的负号说明加速度的方向与所取的正方向相反,比较加速度的大小时,应比较加速度的绝对值,乙的加速度的绝对值大,所以它的速度变化快,B 、D 错;所以本题应选C 。
2015高考物理一轮精品复习之创新演练6Word版含答案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B.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C.火车以速度v通过某一段路,v是指瞬时速度D.子弹以速度v从枪口射出,v是指平均速度解析:根据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定义进行判断,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速率就是瞬时速度的大小;火车以速度v经过某一段路,v是指平均速度;子弹以速度v从枪口射出,是指从枪口射出时的瞬时速度。
答案:B2.如图1所示是某条公路的路段上交通管理部门设置的限速标志。
这是告诫驾驶员在这一路段驾驶车辆时()A.必须以40 km/h速度行驶图1B.平均速度大小不得超过40 km/hC.瞬时速度大小不得超过40 km/hD.汽车上的速度计指示值,有时还是可以超过40 km/h解析:公路上的限速标志的速度值指的是汽车在这一路段行驶时,任何时刻都不能超过的速度值,是瞬时值,汽车上的速度计指示值是瞬时值,不能超过40 km/h,选项C正确。
答案:C3.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期间,有三位中国华侨A、B、C从所住的同一地区M出发,到赛场N为中国的运动员加油,他们选择了三条不同的路径,最后同时到达赛场,如图2所示。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2A.三位华侨从M点到N点的平均速度相同B.三位华侨到达N点的瞬时速度相同C.三位华侨从M点到N点的平均速率相同D.B华侨从M到N的平均速度方向与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方向相同解析:三位华侨从同一地点出发沿不同路线到达同一地点,位移相同,所用时间相同,故平均速度相同,选项A正确;三位华侨的路程不同,故平均速率不同,选项C错误;无法判断谁到达N点的瞬时速度大,但三位华侨到达N点的瞬时速度方向不同,选项B错误;B 华侨沿直线运动,只有他的速度方向是不变的,选项D正确。
答案:AD4.运动员在百米竞赛中,测得70 m处的速度是9 m/s,10 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10.2 m/s,则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A.9 m/s B.9.6 m/s C.10 m/s D.5.1 m/s解析: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应用总位移除以总时间,即v=100 m10 s=10 m/s。
《创新设计》2015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实验1
【典例3】 (2013·江苏卷·11)某兴趣小组 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测定重力加速度,实
验装置如图5所示.倾斜的球槽中放有
若干个小铁球,闭合开关K,电磁铁吸 住第1个小球.手动敲击弹性金属片 图5 M , M 与触头瞬间分开,第 1 个小球开始下落, M 迅速恢 复,电磁铁又吸住第2个小球.当第1个小球撞击M时,M与
基本实验要求 实验热点聚焦 拓展创新实验
v4+v6 根据 v5= ,得计数点 6 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v6=2v5-v4 2 =(2×1.00-0.80)m/s=1.20 m/s. (3)物块在计数点 7 到 11 之间做减速运动,根据 Δx=aT2 得 x9-x7=2a1T2 x10-x8=2a2T2 a1+a2 x9+x10-x8+x7 2 故 a= = ≈ - 2.00 m/s . 2 2×2T2
实验一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本实验要求
实验热点聚焦
拓展创新实验
实验目的
1.练习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
2.会利用纸带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加速度. 3.会利用纸带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能画出 小车运动的v-t图象,根据图象求加速度.
基本实验要求
实验热点聚焦
拓展创新实验
实验原理
1.
基本实验要求
滑轮,固定在小车上;装置乙中 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导轨的左 端,另一端系在小车上.一同学 用装置甲和乙分别进行实验,经
正确操作获得两条纸带①和②,
纸带上的 a 、 b 、 c„„均为打点 计时器打出的点.
基本实验要求 实验热点聚焦
图2
拓展创新实验
(1)任选一条纸带读出 b、c 两点间距离为________; (2) 任 选 一 条 纸 带 求 出 c 、 e 两 点 间 的 平 均 速 度 大 小 为 ________ , 纸 带 ① 和 ② 上 c 、 e 两 点 间 的 平 均 速 度 v ________ v ②(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图中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两条纸带均为用装置甲实验所得 B.两条纸带均为用装置乙实验所得 C. 纸带①为用装置甲实验所得, 纸带②为用装置乙实验所得 D. 纸带①为用装置乙实验所得, 纸带②为用装置甲实验所得
最新高考物理第一轮总复习精品之创新演练8word版含答案名师精编资料汇编
2016高考物理第一轮总复习精品之创新演练1.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A.能准确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B.只能粗略地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C.能准确地求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D.可以任意地利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代表某点的瞬时速度解析:打在纸带上的点,记录了纸带的运动时间。
纸带上的点之间的间隔,记录了运动物体在不同时间内发生的位移,应用v=ΔxΔt能准确地求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当Δt取得比较小时,这个平均速度可粗略代表纸带经过其中点时的瞬时速度,故B、C正确。
答案:BC2.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A.时间间隔B.位移C.瞬时速度D.平均速度解析:因为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所以从打下的纸带上数一下点的个数就会知道时间间隔,所以A选项正确。
直接用刻度尺量一下任意两个点间的距离,就知道物体的位移,所以B选项正确。
因为从纸带上不能直接得到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只可以间接计算,所以C、D选项错误。
答案:AB3.以下是练习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部分实验步骤,请将有错误的操作选择出来() A.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纸带穿过限位孔,把复写纸片套在定位轴上,并压在纸带下面B.把打点计时器的两个接线柱分别接上导线,与4~6 V低压交流电源相连C.用手水平地牵动纸带,然后打开电源开关D.取下纸带,用刻度尺测量最后一个点与计时起点的距离x0,时间间隔为t,用公式v=x0t计算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解析:复写纸应在纸带上面,A错误;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4~6 V的交流电,B正确;C项的描述错误,应该先通电源后牵动纸带;D项中是测平均速度的一种方法,正确。
答案:AC4.如图1-4-9所示的四条纸带,是某同学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得到的纸带(纸带的左端先通过打点计时器)。
从点迹的分布情况可以断定:纸带________是匀速通过打点计时器的,图1-4-9纸带________是越走越快的,纸带________是开始越走越快,后来又越走越慢的。
2015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创新设计》教师用书WORD文档 (5)
第七章 恒定电流第1讲 欧姆定律 电阻定律 电功率 焦耳定律欧姆定律 (考纲要求 Ⅱ) 1.电流(1)定义: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规定为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3)三个公式 ①定义式:I =qt ;②决定式:I =UR ;③微观式:I =neSv. 2.欧姆定律(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I 跟导体两端的电压U 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R 成反比.(2)公式:I =UR.判断正误,正确的划3.焦耳定律(1)电热:电流流过一段导体时产生的热量. (2)计算式:Q =I2Rt. 4.热功率(1)定义:单位时间内的发热量. (2)表达式:P =Qt =I2R.基 础 自 测1.(单选)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对于同种材料的导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横截面积一定,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B .长度一定,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成正比C .电压一定,电阻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D .电流一定,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反比解析 对于同种材料的导体,电阻率是个定值,根据电阻定律R =ρlS 可知A 对、B 错.导体的电阻不随电流或电压的变化而变化.故C 、D 错.答案 A2.(单选)学习完电阻的概念和电阻定律后,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R =UI 可知,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与流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B .由R =ρlS 可知,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C .由ρ=RSl可知,导体的电阻率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成正比,与导体的长度成反比D .导体的电阻率只由材料的种类决定,跟温度无关 解析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与其两端的电压和流过导体的电流无关,A 错、B 对;电阻率是材料本身的性质,只与材料和温度有关,与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无关,C 、D 错.答案 B3.(单选)有Ⅰ、Ⅱ两根不同材料的电阻丝,长度之比为l1∶l2=1∶5,横截面积之比为S1∶S2=2∶3,电阻之比为R1∶R2=2∶5,外加电压之比为U1∶U2=1∶2,则它们的电阻率之比为( ).A .2∶3B .4∶3C .3∶4D .8∶3解析 设两根电阻丝电阻率分别为ρ1、ρ2,由电阻定律R =ρlS,故ρ=RS l ,所以ρ1ρ2=R1S1l1R2S2l2=43,B 正确.答案 B4.(单选)关于电功W 和电热Q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任何电路中都有W =UIt 、Q =I2Rt ,且W =Q B .在任何电路中都有W =UIt 、Q =I2Rt ,但W 不一定等于Q C .W =UIt 、Q =I2Rt 均只有在纯电阻电路中才成立 D .W =UIt 在任何电路中成立,Q =I2Rt 只在纯电阻电路中成立解析 W =UIt 、Q =I2Rt 适用于一切电路,但在纯电阻电路中W =Q ,在非纯电阻电路中W>Q ,B 对,A 、C 、D 错.答案 B图7-1-15.(多选)某导体中的电流随其两端电压的变化如图7-1-1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加5 V 电压时,导体的电阻约是5 ΩB .加11 V 电压时,导体的电阻约是1.4 ΩC .由图可知,随着电压的增大,导体的电阻不断减小D .由图可知,随着电压的减小,导体的电阻不断减小 解析 对某些导体,其伏安特性曲线不是直线,但曲线上某一点的UI 值仍表示该点所对应的电阻值.本题中给出的导体加5 V 电压时,U I 值为5,所以此时电阻为5 Ω,A 正确;当电压增大时,U I值增大,即电阻增大,综合判断可知B 、C 错误,D 正确.答案 AD热点一 电阻定律、欧姆定律的理解与应用1.电阻与电阻率的区别电阻是反映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电阻大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电阻率是反映制作导体的材料导电性能好坏的物理量,电阻率小的材料导电性能好.2.电阻的决定式和定义式的区别【典例1】 两根完全相同的金属裸导线,如果把其中的一根均匀拉长到原来的2倍,把另一根对折后绞合起来,然后给它们分别加上相同电压后,则在相同时间内通过它们的电荷量之比为( ).A .1∶4B .1∶8C .1∶16D .16∶1解析 本题应根据电阻定律R =ρl S 、欧姆定律I =UR 和电流定义式I =qt 求解.对于第一根导线,均匀拉长到原来的2倍,则其横截面积必然变为原来的12,由电阻定律可得其电阻变为原来的4倍,第二根导线对折后,长度变为原来的12,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2倍,故其电阻变为原来的14.给上述变化后的裸导线加上相同的电压,由欧姆定律得:I1=U 4R ,I2=U R/4=4U R ,由I =qt 可知,在相同时间内,电荷量之比q1∶q2=I1∶I2=1∶16.答案 C反思总结 导体形变后电阻的分析方法某一导体的形状改变后,讨论其电阻变化应抓住以下三点: (1)导体的电阻率不变.(2)导体的体积不变,由V =lS 可知l 与S 成反比. (3)在ρ、l 、S 都确定之后,应用电阻定律R =ρlS 求解.【跟踪短训】1.对于常温下一根阻值为R 的均匀金属丝,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常温下,若将金属丝均匀拉长为原来的10倍,则电阻变为10RB.常温下,若将金属丝从中点对折起来,电阻变为14R C.给金属丝加上的电压逐渐从零增大到U0,则任一状态下的UI比值不变D.金属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解析当l′=10l,S′=110S时,由R=ρlS知R′=100R.故A错;若将金属丝从中点对折,L′=12l,S′=2S,R′=14R,故B对;给金属丝加的电压逐渐增大时,其电阻率会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电阻值也增大,故C错、D对.答案BD2.用电器距离电源为L,线路上的电流为I,为使在线路上的电压降不超过U,已知输电线的电阻率为ρ.那么,输电线的横截面积的最小值为().A.ρL/RB.2ρLI/UC.U/(ρLI)D.2UL/(Iρ)解析输电线的总长为2L,由公式R=UI,R=ρlS得S=2ρLIU,故B正确.答案 B热点二电功、电热、电功率和热功率图7-1-2【典例2】在如图7-1-2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12 V,电源内阻为1.0 Ω,电路中的电阻R0为1.5 Ω,小型直流电动机M的内阻为0.5 Ω.闭合开关S后,电动机转动,电流表的示数为2.0A.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A.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14 WB.电动机两端的电压为7.0 VC.电动机的发热功率为4.0 WD.电源输出的电功率为24 W审题指导(1)如何计算电源的输出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何计算电动机的发热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何计算电动机的输出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1)P电源=IU(2)P机热=I2r(3)P机出=IU机-I2r解析由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知电阻R0两端电压为U=IR0=3.0 V,电源内电压为U内=Ir=2.0 V,所以电动机两端电压为U机=E-U-U内=7.0 V,B对;电动机的发热功率和总功率分别为P热=I2r1=2 W、P总=U机I=14 W,C错;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P出=P总-P热=12 W,A错;电源的输出功率为P=U端I=20 W,D错.答案 B反思总结电功和电热的处理方法无论在纯电阻电路还是在非纯电阻电路中,发热功率都是I2r.处理非纯电阻电路的计算问题时,要善于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出发,紧紧围绕能量守恒定律,利用“电功=电热+其他能量”寻找等量关系求解.【跟踪短训】图7-1-33.如图7-1-3所示,用输出电压为1.4 V,输电电流为100 mA的充电器对内阻为2 Ω的镍-氢电池充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功率为0.12 WB.充电器输出的电功率为0.14 WC.充电时,电池消耗的热功率为0.12 WD.充电器把0.14 W的功率储存在电池内解析充电器对电池的充电功率为P总=UI=0.14 W,电池充电时的热功率为P热=I2r=0.02 W,所以转化为化学能的功率为P化=P总-P热=0.12 W,因此充电器把0.12 W的功率储存在电池内,故A、B正确,C、D错误.答案AB4.一只电饭煲和一台洗衣机并联接在输出电压220 V的交流电源上(其内电阻可忽略不计),均正常工作.用电流表分别测得通过电饭煲的电流是5.0 A,通过洗衣机电动机的电流是0.50 A,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饭煲的电阻为44 Ω,洗衣机电动机线圈的电阻为440 ΩB.电饭煲消耗的电功率为1 555 W,洗衣机电动机消耗的电功率为155.5 WC.1 min内电饭煲消耗的电能为6.6×104 J,洗衣机电动机消耗的电能为6.6×103 JD.电饭煲发热功率是洗衣机电动机发热功率的10倍解析一只电饭煲和一台洗衣机并联接在输出电压为220 V的电源上,电饭煲可视为纯电阻,电饭煲的电阻为R=U/I=44 Ω,洗衣机主要元件是电动机,不能利用欧姆定律计算线圈的电阻,选项A错误;电饭煲消耗的电功率为P=UI=220×5 W=1 100 W,洗衣机电动机消耗的电功率为P=UI=110 W,选项B错误;1 min内电饭煲消耗的电能为Pt=1 100 W×60 s=6.6×104 J,洗衣机电动机消耗的电能为Pt=110 W×60 s=6.6×103 J,选项C正确.电饭煲发热功率是I2R=52×44 W=1 100 W,根据题述不能计算出洗衣机电动机内阻和发热功率,选项D错误.答案 C思想方法11.欧姆定律I=UR、电功率P=IU和热功率P=I2R的使用1.欧姆定律I =UR的使用对于纯电阻,适合欧姆定律,即纯电阻两端的电压满足U =IR. 对于非纯电阻,不适合欧姆定律,因P 电=UI =P 热+P 其他=I2R +P 其他,所以UI>I2R ,即非纯电阻两端的电压满足U>IR.【典例1】 有一家用电风扇,电风扇两端的电压为220 V ,工作电流为0.5 A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扇线圈的电阻为440 ΩB .电扇线圈的电阻大于440 ΩC .电扇线圈的电阻小于440 ΩD .电风扇线圈的电阻满足欧姆定律解析 电风扇是非纯电阻,故电风扇两端的电压满足U>IR ,所以220>0.5R,所以R<440 Ω.选CD.答案 CD反思总结 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很多同学没有辨明用电器是纯电阻还是非纯电阻,就直接用欧姆定律求解,导致错误.图7-1-4即学即练1 有一提升重物的直流电动机,工作时电路如图7-1-4所示,内阻为r =0.6 Ω,R =10 Ω,直流电压为U =160 V ,电压表两端的示数为110 V ,则通过电动机的电流是多少?电动机的输入功率为多少?电动机在1 h 内产生的热量是多少?解析 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电动机两端的电压不满足欧姆定律,故不能直接用欧姆定律来求流过电动机的电流.因电动机和电阻串联,所以流过电动机的电流等于流过电阻的电流.I =UR =160-11010A =5 A P 输入=UI =110×5 W =550 W Q =I2rt =52×0.6×3 600 J =5.4×104 J 答案 5 A 550 W 5.4×104 J2.电功率P =UI 和热功率P =I2R 的使用不论纯电阻还是非纯电阻,电流的电功率均为P 电=UI ,热功率均为P 热=I2R.对于纯电阻而言:P 电=P 热=UI =I2R =U2R对于非纯电阻而言:P 电=UI =P 热+P 其他=I2R +P 其他≠U2R +P 其他【典例2】 额定电压都是110 V ,额定功率PA =100 W ,PB =40 W 的电灯两盏,若接入电压是220 V 的下列电路上,则使两盏电灯均能正常发光,且电路中消耗的电功率最小的电路是( ).解析 判断灯泡能否正常发光,就要判断电压是否为额定电压,或电流是否为额定电流.由P =U2R和已知条件可知,RA<RB.对于A 电路,由于RA<RB ,所以UB>110 V ,B 灯被烧坏,两灯不能正常发光.对于B 电路,由于RA<RB ,A 灯与变阻器并联,并联电阻更小于RB ,UB>110 V ,B 灯被烧坏,两灯不能正常发光.对于C 电路,B 灯与变阻器并联电阻可能等于RA ,所以可能UA =UB =110 V ,两灯可以正常发光.对于D 电路,若变阻器的有效电阻等于A 、B 的并联电阻,则UA=UB=110 V,两灯可以正常发光.比较C、D两个电路,由于C电路中变阻器功率为(IA-IB)×110 V,而D电路中变阻器功率为(IA+IB)×110 V,所以C电路消耗的功率最小.选C.答案 C反思总结此类问题的分析思路分两步:先分清哪个电路的灯泡能正常发光,这里可以从电压、电流、电功率三个量中任意挑选一个使其达到其额定值,其余两个也达到额定值;确定了正常发光的电路后,再比较哪一个的实际功率小,可以用计算的方法比较,也可以用定性分析的方法比较.图7-1-5即学即练2如图7-1-5所示,电源电动势E=8 V,内阻为r=0.5 Ω,“3 V,3 W”的灯泡L与电动机M串联接在电源上,灯泡刚好正常发光,电动机刚好正常工作,电动机的线圈电阻R0=1.5 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通过电动机的电流为1.6 AB.电源的输出功率是8 WC.电动机消耗的电功率为3 WD.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3 W解析“3 V,3 W”的灯泡L与电动机M串联,说明通过灯泡与电动机的电流相等,其电流大小为IL=PLUL=3 W3 V=1 A;路端电压U=E-ILr=8 V-1 A×0.5 Ω=7.5 V,电源的输出功率P出=UIL=7.5 V×1 A=7.5 W;电动机消耗的功率为PM=P出-PL=7.5 W-3 W=4.5 W;电动机的热功率为P热=I2L R0=1.5 Ω×(1 A)2=1.5W;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PM-P热=4.5 W-1.5 W=3 W.答案 D附:对应高考题组(PPT课件文本,见教师用书)1.(2011·全国卷)通常一次闪电过程历时约0.2~0.3 s,它由若干个相继发生的闪击构成.每个闪击持续时间仅40~80 μs,电荷转移主要发生在第一个闪击过程中.在某一次闪电前云地之间的电势差约为1.0×109V,云地间距离约为1 km;第一个闪击过程中云地间转移的电荷量约为6 C,闪击持续时间约为60 μs.假定闪电前云地间的电场是均匀的.根据以上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闪电电流的瞬时值可达到1×105 AB.整个闪电过程的平均功率约为1×1014 WC.闪电前云地间的电场强度约为1×106 V/mD.整个闪电过程向外释放的能量约为6×106 J解析根据题意,第一个闪击过程中转移电荷量Q=6 C,时间约为t=60 μs,故平均电流为I平=Qt=1×105 A,闪电过程中的瞬时值可达到1×105 A,故A对;第一次闪击过程中电功约为W=QU=6×109 J,第一个闪击过程的平均功率P=Wt=1×1014 W,由于一次闪电过程的电荷转移主要发生在第一个闪击过程中,但整个闪电过程的时间远大于60 μs,故B错;闪电前云地间的电场强度约为E=Ud=1.0×1091 000V/m=1×106 V/m,C对;整个闪电过程向外释放的能量约为W=6×109 J,D错.答案AC2.(2012·浙江卷,17)功率为10 W的发光二极管(LED灯)的亮度与功率为60 W的白炽灯相当.根据国家节能战略,2016年前普通白炽灯应被淘汰.假设每户家庭有2只60 W的白炽灯,均用10W的LED灯替代,估算出全国一年节省的电能最接近().A.8×108 kW·h B.8×1010 kW·hC.8×1011 kW·h D.8×1013 kW·h解析按每户一天亮灯5小时计算,每户一年节省的电能为(2×60-2×10)×10-3×5×365 kW·h=182.5 kW·h,假设全国共有4亿户家庭,则全国一年节省的电能为182.5×4×108 kW·h=7.3×1010 kW·h,最接近于B选项,故选项B正确,选项A、C、D错误.答案 B3.(2012·上海卷,13)当电阻两端加上某一稳定电压时,通过该电阻的电荷量为0.3 C,消耗的电能为0.9 J.为在相同时间内使0.6 C的电荷量通过该电阻,在其两端需加的电压和消耗的电能分别是().A.3 V 1.8 J B.3 V 3.6 JC.6 V 1.8 J D.6 V 3.6 J解析设两次加在电阻R上的电压分别为U1和U2,通电的时间都为t.由公式W1=U1q1和W1=U21R t可得:U1=3 V,tR=0.1.再由W2=U2q2和W2=U22R t可求出:U2=6 V,W2=3.6 J,故选项D正确.答案 D4.(2012·四川卷,23)四川省“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指出,若按现有供水能力测算,我省供水缺口极大,蓄引提水是目前解决供水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某地要把河水抽高20 m,进入蓄水池,用一台电动机通过传动效率为80%的皮带,带动效率为60%的离心水泵工作.工作电压为380 V,此时输入电动机的电功率为19kW,电动机的内阻为0.4 Ω.已知水的密度为1×103 kg/m3,重力加速度取10 m/s2.求:(1)电动机内阻消耗的热功率;(2)将蓄水池蓄入864 m3的水需要的时间(不计进、出水口的水流速度).解析(1)设电动机的电功率为P,则P=UI,设电动机内阻r上消耗的热功率为Pr,则Pr=I2r,代入数据解得Pr=1×103 W.(2)设蓄水总质量为M,所用抽水时间为t.已知抽水高度为h,容积为V,水的密度为ρ,则M=ρV,设质量为M的河水增加的重力势能为ΔEp,则ΔEp=Mgh,设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P0,则P0=P-Pr,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P0t×60%×80%=ΔEp,代入数据解得t=2×104 s.答案(1)1×103 W(2)2×104 s对应学生用书P273A对点训练——练熟基础知识题组一欧姆定律、电阻定律的应用1.(单选)有一段长1 m的电阻丝,电阻是10 Ω,现把它均匀拉伸到长为5 m,则电阻变为().A.10 ΩB.50 ΩC.150 ΩD.250 Ω解析 电阻丝无论怎样拉长其体积不变,但随着长度增加,截面面积在减小,即满足V =Sl 关系式.把电阻丝由1 m 均匀拉伸到5 m时,截面面积变成原来的15,由电阻定律R =ρlS 可知电阻变成原来的25倍,D 正确.答案 D图7-1-62.(单选)R1和R2分别标有“2 Ω,1.0 A”和“4 Ω,0.5 A”,将它们串联后接入电路中,如图7-1-6所示,则此电路中允许消耗的最大功率为( ).A .1.5 WB .3.0 WC .5.0 WD .6.0 W解析 R1和R2串联后的总电阻为R =R1+R2=6 Ω,电路中的电流不能超过R2的额定电流,即0.5 A .则P =I2R =1.5 W ,故A正确.答案 A3.(单选)欧姆不仅发现了欧姆定律,还研究了电阻定律.有一个长方体金属电阻,材料分布均匀,边长分别为a 、b 、c ,且a>b>c.电流沿以下方向流过该金属电阻,其中电阻阻值最小的是( ).解析 根据电阻定律R =ρlS ,导线越短、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A 正确.答案 A4.(2013·汕头高三模拟)(多选)R1和R2是材料相同、厚度相同、上下表面都为正方形的导体,但R1的尺寸比R2大得多,把它们分别连接在如图7-1-7所示的电路的A 、B 两端,接R1时电压表的读数为U1,接R2时电压表的读数为U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7-1-7A .R1=R2B .R1>R2C .U1<U2D .U1=U2解析 电流从导体的横截面流过,由电阻定律R =ρL S =ρaad =ρd,可见电阻与边长a 无关,A 对;因外电阻相同,故路端电压相等,D 正确.答案 AD题组二 I —U 的图象的理解及应用图7-1-85.(多选)如图7-1-8所示是电阻R 的I -U 图象,图中α=45°,由此得出( ).A .通过电阻的电流与两端电压成正比B .电阻R =0.5 ΩC .因I -U 图象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故R =1/tan α=1.0 ΩD .在R 两端加上6.0 V 的电压时,每秒通过电阻横截面的电荷量是3.0 C解析 由I -U 图象可知,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即I 和U 成正比,A 正确;而电阻R =U I =105Ω=2 Ω,B 错误;由于纵横坐标的标度不一样,故不能用tan α计算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C 项错误;在R 两端加上6.0 V 电压时I =U R =6.02 A =3.0 A ,每秒通过电阻横截面的电荷量q =It =3.0×1 C =3.0 C ,选项D 正确.答案 AD图7-1-96.(单选)某种材料的导体,其I -U 图象如图7-1-9所示,图象上A 点与原点的连线与横轴成α角,A 点的切线与横轴成β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导体的电功率随电压U 的增大而增大B .导体的电阻随电压U 的增大而增大C .在A 点,导体的电阻为tan αD .在A 点,导体的电阻为tan β解析 由题图知,U 增大时,电功率P =UI 增大,所以A 正确;由电阻R =U/I 知,I -U 曲线上某点对应的电阻为该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的倒数,即A 点导体的电阻为cot α,所以C 、D 均错;由I -U 图象知,曲线切线的斜率随U 的增大而不断增大,即电阻越来越小,B 错误.答案 A图7-1-107.(2013·商丘高三模拟)(多选)如图7-1-10所示,图线1表示的导体的电阻为R1,图线2表示的导体的电阻为R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R1∶R2=1∶3B .把R1拉长到原来的3倍长后电阻等于R2C .将R1与R2串联后接于电源上,则功率之比P1∶P2=1∶3D .将R1与R2并联后接于电源上,则电流比I1∶I2=1∶3 解析 根据I -U 图象知,图线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所以R1∶R2=1∶3,A 正确;根据公式R =ρlS 可得,把R1拉长到原来的3倍长后,横截面积减小为原来的13,所以电阻变为原来的9倍,B 错误;串联电路电流相等,所以将R1与R2串联后接于电源上,电流比I1∶I2=1∶1,根据公式P =I2R 可得,功率之比P1∶P2=1∶3,C 正确;并联电路电压相等,电流比等于电阻之反比,所以将R1与R2并联后接于电源上,电流比I1∶I2=3∶1,D 错误.答案 AC题组三 电功、电功率8.(多选)一台电动机的线圈电阻与一只电炉的电阻相同,都通过相同的电流,在相同时间内( ).A .电炉放热与电动机放热相等B .电炉两端电压小于电动机两端电压C .电炉两端电压等于电动机两端电压D .电动机消耗的功率大于电炉的功率解析 电炉属于纯电阻,电动机属于非纯电阻,对于电炉有:U =IR ,放热Q =I2Rt ,消耗功率P =I2R ,对于电动机有:U>IR ,放热Q =I2Rt ,消耗功率P =UI>I2R.答案 ABD9.(多选)下列关于电功、电功率和焦耳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功率越大,电流做功越快,电路中产生的焦耳热一定越多B .W =UIt 适用于任何电路,而W =I2Rt =U2Rt 只适用于纯电阻的电路C .在非纯电阻的电路中,UI>I2RD .焦耳热Q =I2Rt 适用于任何电路解析 电功率公式P =Wt ,功率越大,表示电流做功越快.对于一段电路,有P =IU ,I =PU ,焦耳热Q =()P U 2Rt ,可见Q 与P 、U 、t 都有关.所以,P 越大,Q 不一定越大,A 不对.W =UIt 是电功的定义式,适用于任何电路,而I =UR 只适用于纯电阻的电路,B 对.在非纯电阻的电路中,电流所做的功=焦耳热+其他形式的能,所以W>Q ,即UI>I2R ,C 正确.Q =I2Rt 是焦耳热的定义式,适用于任何电路中产生的焦耳热,D 正确.答案 BCD图7-1-1110.(单选)电子产品制作车间里常常使用电烙铁焊接电阻器和电容器等零件,技术工人常将电烙铁和一个灯泡串联使用,灯泡还和一只开关并联,然后再接到市电上(如图7-1-1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开关接通时比开关断开时消耗的总电功率大B .开关接通时,灯泡熄灭,只有电烙铁通电,可使消耗的电功率减小C .开关断开时,灯泡发光,电烙铁也通电,消耗的总功率增大,但电烙铁发热较少D .开关断开时,灯泡发光,可供在焊接时照明使用,消耗总功率不变解析开关接通时,灯泡被短路,灯泡熄灭,电路的总电阻变小,电路的总功率P =U2R变大,电烙铁的功率变大.答案 A图7-1-1211.(多选)锂电池因能量密度高、绿色环保而广泛使用在手机等电子产品中.现用充电器为一手机锂电池充电,等效电路如图7-1-12所示,充电器电源的输出电压为U ,输出电流为I ,手机电池的内阻为r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功率为UI-I2rB .充电器输出的电功率为UI +I2rC .电池产生的热功率为I2rD .充电器的充电效率为IrU×100%解析 充电器将电能转化为锂电池的化学能和内能,即UIt =E 化+I2rt ,充电器输出的电功率为UI ,电池产生的热功率为I2r ,据此可知,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功率为UI -I2r ,充电器的充电效率为U -IrU ×100%,所以选项A 、C 正确. 答案 ACB 深化训练——提高能力技巧12.(多选)一辆电动观光车蓄电池的电动势为E ,内阻不计,当空载的电动观光车以大小为v 的速度匀速行驶时,流过电动机的电流为I ,电动车的质量为m ,电动车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k 倍,忽略电动观光车内部的摩擦,则( ).A .电动机的内阻为R =EIB .电动机的内阻为R =E I -kmgvI2C .电动车的工作效率η=kmgvEID .电动机的发热效率η=EI -kmgvEI解析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EI =I2R +kmgv ,所以电动机的内阻为R =E I -kmgvI2,选项A 错误、B 正确;电动车的工作效率等于输出功率与总功率之比,即η=kmgvEI,所以C 正确;电动机的发热效率η=EI -kmgvEI,D 正确. 答案 BCD13.(单选)在如图7-1-13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3.0 V ,内阻不计,灯L1、L2、L3为三个相同规格的小灯泡,这种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乙所示.当开关闭合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7-1-13A .灯泡L1的电流为灯泡L2电流的2倍B .灯泡L1的电阻为7.5 ΩC .灯泡L2消耗的电功率为0.75 WD .灯泡L3消耗的电功率为0.30 W解析 由于小灯泡L2、L3串联后与L1并联,所以L1压是L2或L3两端电压的2倍,L2或L3两端电压是1.5 V 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可知灯泡L2中的电流是0.20 A ;灯泡L1端的电压是3 V ,灯泡L1中的电流是0.25 A ,A 律可得灯泡L1的电阻为R =U1/I1=12 Ω,B 错误;由P =UI 泡L2(或L3)消耗的电功率P2=U2I2=1.5×0.20 W =0.30 W ,C 误,D 正确.答案 D图7-1-1414.如图7-1-14的电路图.电动机内电阻r =0.8 Ω,电路中另一电阻R =10 Ω流电压U =160 V ,电压表示数UV =110 V .试求:(1)通过电动机的电流; (2)输入电动机的电功率;(3)若电动机以v =1 m/s1.(单选)下列关于电动势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源的电动势跟电源内非静电力做的功成正比,跟通过的电荷量成反比B.电动势的单位跟电压的单位一致,所以电动势就是两极间的电压C.非静电力做的功越多,电动势就越大D.E=Wq只是电动势的定义式而非决定式,电动势的大小是由电源内非静电力的特性决定的解析电动势的定义式E=Wq中,E与W、q无关,E反映的是电源的属性,由电源内部非静电力的特性决定,故A、C错误,D正确;电动势的单位虽然与电压单位相同,但两者有本质的不同,B错误.答案 D2.(单选)将一电源电动势为E,内电阻为r的电池与外电路连接,构成一个闭合电路,用R表示外电路电阻,I表示电路的总电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U外=IR可知,外电压随I的增大而增大B.由U内=Ir可知,电源两端的电压随I的增大而增大C.由U=E-Ir可知,电源输出电压随输出电流I的增大而减小D.由P=IU可知,电源的输出功率P随输出电流I的增大而增大解析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知,外电路中电流I随外电阻R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选项A错误;U内=Ir是电源内电阻上的电压,不是电源两端的电压,选项B错误;电源电动势E和内电阻r不变,由U=E-Ir可知,电源输出电压随输出电流I的增大而减小,选项C正确;当U不变时,电源的输出功率P随输出电流I的增大而增大,选项D错误.答案 C3.(单选)电阻R1与R2并联在电路中,通过R1与R2的电流之比为1∶2,则当R1与R2串联后接入电路中时,R1与R2两端电压之比U1∶U2为().A.1∶2B.2∶1C.1∶4D.4∶1解析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R1与R2的比值为2∶1,当串联接入电路中时,电压之比为电阻之比,B选项正确.答案 B4.(单选)飞行器在太空飞行,主要靠太阳能电池提供能量.若一太阳能电池板,测得它的开路电压为800 mV,短路电流为40 mA.若将该电池板与一阻值为20 Ω的电阻器连成一闭合电路,则它的路端电压是().A.0.10 V B.0.20 V C.0.30 V D.0.40 V解析电源没有接入外电路时,路端电压值等于电源电动势,所以电动势E=800 mV.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短路电流I短=Er,所以电源内阻r=EI短=800×10-340×10-3Ω=20 Ω,该电源与20 Ω的电阻连成闭合电路时,电路中电流I=ER+r=80020+20mA=20 mA,所以路端电压U=IR=400 mV=0.4 V,D项正确.答案 D。
2015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各省模拟真题重组汇编选修3-5部分
1.(2014年湖北七市(州)高三年级联合考试)[物理——选修3-5] (15分)(1).(6分)有关近代物理知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选对一个给3分,选对两个给4 分,选对3个给6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 .碘-131的半衰期大约为8天,三个月后,碘-131就只剩下约为原来的1/2000B .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深入地揭示了光的粒子性的一面。
前者表明光子具有能量,后者表明光子具有能量之外还具有动量C .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的越不牢固,原子核越不稳定D .铀235裂变的方程可能为:235 92U → 137 55Cs +8837Rb +10 10nE .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一个光子跃迁到激发态,再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光子的频率一定不大于入射光子的频率(2).(9分)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 的两块完全相同的木块A 、B ,放在一段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木块A 、B 间夹有一小块炸药(炸药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
让A 、B 以初速度v 0一起从O 点滑出,滑行一段距离后到达P 点,速度变为v 0/2,此时炸药爆炸使木块A 、B 脱离,发现木块B 立即停在原位置,木块A 继续沿水平方向前进。
已知O 、P 两点间的距离为x ,炸药爆炸时释放的化学能50%转化为木块的动能,爆炸时间很短可以忽略不计,求:i. 木块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ii.炸药爆炸时释放的化学能答案(1)ABE(2)(9分)解析:设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炸药爆炸释放的化学能为E 0从O 滑到P ,对A 、B ,由动能定理得:-μ·2mgx =12·2m (v 02)2-12·2mv 20 ………………2分 在P 点爆炸,A 、B 动量守恒:2m v 02=mv ………………2分 根据能量的转化与守恒:0.5E 0+12·2m v 204=12mv 2 ………………2分 解得:μ=3v 208gx …………1分,E 0=12·mv 20.…………2分 2.(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2014届高三第四次模拟) [物理——选修3-5](1)(5分)为了解决人类能源之需,实现用核能代替煤、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很多国家都在研制全超导核聚变“人造太阳”,它是从海水中提取原料,在上亿度的高温下发生的可控核聚变反应,科学家依据的核反应方程是A .23411120H+H He+n −−→ B .235114192192056360U+n Ba+Kr+3n −−→ C .234234090911Th Pa+e -−−→ D .238234492902U Th+He −−→(2)(10分)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平板车B 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其右端放一质量为m的小木块A ,m <M ,A 、B 间动摩擦因数为μ,现给A 和B 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初速度v 0,使A 开始向左运动,B 开始向右运动,最后A 不会滑离B ,求:(1)A 、B 最后的速度大小和方向;(2)从地面上看,小木块向左运动到离出发点最远处时,平板车向右运动的位移大小。
高考物理一轮精品复习之创新演练34
2015高考物理一轮精品复习之创新演练34 1.(对应要点一)伽利略理想实验将可靠的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能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有关的实验程序内容如下:(1)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此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2)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3)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释放的高度; (4)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
请按程序先后次序排列,并指出它究竟属于可靠事实,还是通过思维过程的推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方框内数字表示上述程序的号码)( )A.事实2→事实1→推论3→推论4B.事实2→推论1→推论3→推论4C.事实2→推论3→推论1→推论4D.事实2→推论1→推论4解析:以(2)为事实,减小摩擦,则小球上升到另一斜面的高度增大,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释放时的高度,推理得出结论(3);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仍到达原高度,得到结论(1);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将达不到释放时的高度,故将沿水平面持续运动;高度上升是小球速率减小的原因,由于高度不变,因而速度不变,推理得结论(4)。
答案:C2.(对应要点二)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B.不受外力的作用时,物体运动状态保持不变是由于物体具有这样的性质,即惯性C.在球场上滚动的足球最终要停下来,是由于没有外力维持足球的运动D.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用实验直接验证解析: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一种理想的情况——物体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实际上物体都要受到外力的作用,但只要物体所受的外力的合力为零,物体就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所以A项正确;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而是由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惯性来维持的,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选项B正确;C选项中足球最终要停下来的原因是:足球在运动过程中,受到各种摩擦阻力的作用,即足球受到的外力的合力不为零所导致的,所以C选项是错误的。
高考物理金榜一轮高效演练创新预测选修分子动理论内能Word版含解析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高效演练·创新预测1.(多选)(2015·全国卷Ⅱ)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B.扩散现象是不同物质间的一种化学反应C.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D.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E.液体中的扩散现象是由于液体的对流形成的【解题指导】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三点:(1)理解扩散现象的本质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2)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3)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
【解析】选A、C、D。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进行得越快,A 正确;扩散现象是不同物质相互进入到间隙中,不是化学反应,B错;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无规则运动的,C正确;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D正确;液体中的扩散现象与对流没有关系,E错。
2.(多选)(2016·全国卷Ⅲ)关于气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气体,内能一定相同B.气体温度不变,整体运动速度越大,其内能越大C.气体被压缩时,内能可能不变D.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E.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中,内能一定增加【解析】选C、D、E。
质量和温度相同的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但是可能是不同的气体,其摩尔质量不同,分子数不同,故内能不一定相同,A错误;内能是微观意义上的能量,与宏观运动无关,B错误;气体被压缩时,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可能放热,由ΔU=W+Q得内能可能不变,C正确;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的内能不考虑分子势能,只与分子动能有关,而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所以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D正确;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中,温度一定升高,故内能一定增加,E正确。
3.如图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位于x轴上,甲分子对乙分子的作用力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
2015高考物理一轮精品复习之创新演练20Word版含答案
1.如图1所示,将光滑斜面上物体的重力mg分解为F1、F2两个力,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F1是斜面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下滑的力,F2是物体对斜面的正压力B.物体受mg、F N、F1、F2四个力作用图1C.物体只受重力mg和弹力F N的作用D.力F N、F1、F2三个力的作用效果跟mg、F N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解析:物体受到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支持力的施力物体是斜面。
F1、F2是将重力按效果分解所得的两个分力,实际不存在。
答案:CD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2 N的力可以分解成6 N和3 N的两个分力B.10 N的力可以分解成5 N和4 N的两个分力C.2 N的力可以分解成6 N和5 N的两个分力D.10 N的力可以分解成10 N和10 N的两个分力解析:该题可以反过来用力的合成做。
例如A项,6 N和3 N的两个力的合力范围3~9 N,不可能是2 N,所以2 N的力也就不能分解成6 N和3 N的两个力,其他选项同理。
答案:CD3.将物体所受重力按力的效果进行分解,图2中错误的是()图2解析:A项中物体重力分解为垂直于斜面使物体压紧斜面的分力G1和沿斜面向下使物体向下滑的分力G2;B项中物体的重力分解为沿两条细绳使细绳张紧的分力G1和G2,A、B项画得正确。
C项中物体的重力应分解为垂直于两接触面使物体紧压两接触面的分力G1和G2,故C项画错。
D项中物体的重力分解为水平向左压紧墙的分力G1和沿绳向下使绳张紧的分力G2,故D项画得正确。
答案:C4.如图3所示,大小分别为F1、F2、F3的三个力恰好围成封闭的直角三角形(顶角为直角)。
下列四个图中,这三个力的合力最大的是()图3解析:由三角形定则,两个力首尾相连,从第一个力的“首”到第二个力的“尾”的有向线段为其合力。
因此在A中F3与F2的合力与F1相同,三个力合力为2F1;在B中F2与F3的合力与F1等值反向,三个力合力为0;在C中F1与F3的合力与F2相同,三个力的合力为2F2;在D中F2与F1的合力与F3相同,三个力的合力为2F3。
2015高考物理一轮精品复习之创新演练8Word版含答案
1.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A.能准确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B.只能粗略地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C.能准确地求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D.可以任意地利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代表某点的瞬时速度解析:打在纸带上的点,记录了纸带的运动时间。
纸带上的点之间的间隔,记录了运动物体在不同时间内发生的位移,应用v=ΔxΔt能准确地求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当Δt取得比较小时,这个平均速度可粗略代表纸带经过其中点时的瞬时速度,故B、C正确。
答案:BC2.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A.时间间隔B.位移C.瞬时速度D.平均速度解析:因为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所以从打下的纸带上数一下点的个数就会知道时间间隔,所以A选项正确。
直接用刻度尺量一下任意两个点间的距离,就知道物体的位移,所以B选项正确。
因为从纸带上不能直接得到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只可以间接计算,所以C、D选项错误。
答案:AB3.以下是练习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部分实验步骤,请将有错误的操作选择出来() A.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纸带穿过限位孔,把复写纸片套在定位轴上,并压在纸带下面B.把打点计时器的两个接线柱分别接上导线,与4~6 V低压交流电源相连C.用手水平地牵动纸带,然后打开电源开关D.取下纸带,用刻度尺测量最后一个点与计时起点的距离x0,时间间隔为t,用公式v=x0t计算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解析:复写纸应在纸带上面,A错误;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4~6 V的交流电,B正确;C项的描述错误,应该先通电源后牵动纸带;D项中是测平均速度的一种方法,正确。
答案:AC4.如图1-4-9所示的四条纸带,是某同学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得到的纸带(纸带的左端先通过打点计时器)。
从点迹的分布情况可以断定:纸带________是匀速通过打点计时器的,图1-4-9纸带________是越走越快的,纸带________是开始越走越快,后来又越走越慢的。
2015高考物理一轮精品复习之创新演练41Word版含答案
1.(对应要点一)以卵击石,鸡蛋破碎,在这一过程中()图4-5-4A.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比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小B.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比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C.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小相等D.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互相平衡解析:鸡蛋与石头间的作用是相互的,故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小相等,C正确。
鸡蛋之所以破碎是同样的力产生了不同的作用效果。
鸡蛋没有石头坚固,其承受能力弱。
答案:C2.(对应要点二)物体静放于水平桌面上,则()A.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B.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解析:物体和桌面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对选项A,因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且F N与G作用于同一物体,因此F N和G是一对平衡力,故A对。
对选项B,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故B错。
对选项C,因压力是弹力,而弹力与重力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力,故C错。
对选项D,对于支持力和压力是物体与桌面相互作用(挤压)而产生的,因此F N与F N′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D错。
答案:A3.(对应要点三)吊在大厅天花板上的吊扇的总重力为G,静止时吊杆对电风扇的拉力大小为F1,当接通电源,让扇叶转动起来后,吊杆对电风扇的拉力大小为F2,则有()图4-5-5A.F1=G,F2=F1B.F1=G,F2>F1C.F1=G,F2<G D.F2=G,F2>F1解析:电风扇静止时受力如图(甲)所示。
当电风扇转动起来以后,扇叶把空气推向下方,即扇叶对其下方的空气有向下的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空气对扇叶同时也有向上的力,因此电风扇在竖直方向上受到3个力的作用,即:竖直向下的重力G,竖直向上的吊杆对电风扇的拉力F2和空气对电风扇向上的力F,受力如图(乙)所示。
高考物理一轮精品复习之创新演练36
2015高考物理一轮精品复习之创新演练361.下列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 =ma 及其变形公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由F =ma 可知,物体所受的合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加速度成反比 B .由m =Fa 可知,物体的质量与其所受的合力成正比,与其运动的加速度成反比 C .由a =F m 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力成正比,与其质量成反比 D .由m =F a可知,物体的质量可以通过测量它的加速度和它所受到的合力而求出 解析: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 =ma 表明了各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即已知两个量,可求出第三个量,但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与受力无关;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是由和它相互作用的物体作用产生的,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无关。
故A 、B 错误,C 、D 正确。
答案:CD2.关于加速度的方向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的方向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同 B .加速度的方向一定与速度变化方向相同 C .加速度的方向一定与牵引力方向相同 D .加速度的方向一定与合外力方向相同解析:根据a =ΔvΔt 可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变化方向一致,故B 正确,A 错。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a =F m可知,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一致,故D 正确。
牵引力不一定是合力,所以C 选项说加速度方向一定与牵引力方向相同是错误的。
答案:BD3.力F 1单独作用于一个物体时,物体具有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 2,力F 2单独作用于同一物体时,物体具有的加速度大小为4 m/s 2,当F 1、F 2共同作用于该物体时,物体具有的加速度大小可能是( )A .2 m/s 2B .4 m/s 2C .6 m/s 2D .8 m/s 2解析: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1=2m ,F 2=4m ,当二力同向时可使物体产生最大加速度,即2m +4m =ma 1,a 1=6 m/s 2。
当二力方向相反时可使物体有最小加速度,即4m -2m =ma 2,a 2=2 m/s 2,当二力共同作用该物体时,产生的加速度在2~6 m/s 2之间。
高考物理一轮精品复习之创新演练25
2015高考物理一轮精品复习之创新演练25 1.(对应要点一)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加速度不变、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B.是速度不变、加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C.是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加速度也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D.当加速度不断减小时,其速度也不断减小
解析: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均匀变化,而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选项A正确。
答案:A
2. (对应要点二)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出发沿同一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2-2-7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两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分别在1 s末和4 s末2-2-7
C.乙在前2 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 s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D.2 s后,甲、乙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
解析:甲以2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在0~2 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1=2 m/s2,2~6 s做匀减速直线运动,a2=-1 m/s2。
t1=1 s和t2=4 s二者只是速度相同,二者相遇是在2 s末和6 s末。
答案:C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高考物理一轮精品复习之创新演练37 1.(对应要点一)关于速度、加速度、合外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为零的合外力作用于原来静止物体的瞬间,物体立刻获得加速度
B.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总是一致的,但与速度的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C.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加速度与合外力的方向总是一致的
D.合外力变小,物体的速度一定变小
解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A、B选项正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v、a、F 三者的方向相同,故C选项正确;合外力变小,加速度变小,但速度不一定变小,D选项错误。
答案:ABC
2.(对应要点二)质量是2 kg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受到6 N的水平拉力后,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10 s末的速度为8 m/s。
(g取10 m/s2)求:
(1)物体的加速度;
(2)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3)如果4 s末时撤去拉力,求5 s末物体速度的大小。
解析:(1)物体的加速度a=Δv
Δt
=0.8 m/s2。
(2)F-μmg=ma,得μ=0.22。
(3)4 s末时的速度v1=at1=0.8×4 m/s=3.2 m/s,撤去拉力后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2=μg=2.2 m/s2,5 s末时的速度v2=v1-a2t2=3.2 m/s-2.2×1 m/s=1 m/s。
答案:(1)0.8 m/s2(2)0.22 (3)1 m/s
3.(对应要点三)如图4-3-3所示,质量分别为m A和m B的A和B两球用轻弹簧连接,A 球用细线悬挂起来,两球均处于静止状态。
如果将悬挂A球的细线剪断,此时A和B两球的瞬间加速度各是多少?
图4-3-3
解析:物体在某一瞬间的加速度,由这一时刻的合外力决定,分析线断瞬间两球的受力情况是关键。
由于轻弹簧两端连着物体,物体要发生一段位移,需要一定的时间,故剪断细线瞬间,弹簧弹力与断前相同。
先分析平衡(细线未剪断)时,A和B的受力情况。
如图所示,A球受重力、弹簧弹力F1及细线拉力F2,且m A g+F1=F2;B球受重力、弹簧弹力F1′,且F1′=m B g。
甲 乙
剪断细线瞬间,F 2消失,但弹簧尚未收缩,仍保持原来的形变,F 1不变,故B 球所受的力不变,此时a B =0,而A 球的加速度为:
a A =m A g +F 1m A =m A +m B
m A
g ,方向竖直向下。
答案:a A =m A
+m B
m A
g ,方向竖直向下 a B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