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生物科学中教法试题A.doc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生物分类单位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B.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C.生物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D.生物分类单位越小,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多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分类的相关知识。
A选项,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这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体系,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生理功能、遗传信息等多个方面,这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所以B选项正确。
C选项,生物分类单位越大,如界、门,所包含的生物种类往往越多,因为它们是更广泛的分类单位,能够包含更多种类的生物。
而分类单位越小,如种,则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因为它们是更具体的分类单位,只包含具有共同特征的一小类生物。
因此C选项错误。
D选项,生物分类单位越小,如种或属,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就越多,因为它们被归类为同一小类单位,说明它们之间的相似性更高。
所以D选项正确。
综上所述,不正确的选项是C。
2、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遗传物质先进行复制B.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C.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D.细胞分化可形成不同的组织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概念及其特点。
A选项,细胞分裂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会先进行复制,以确保每个新细胞都能获得完整的遗传信息。
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由于细胞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进行了复制,并且这种复制是精确的,所以新细胞获得的遗传物质与原细胞是完全相同的。
这意味着新细胞在遗传上具有与原细胞相同的特性。
生物科学中教法试题B
07生物科学中学生物教学法考试题B卷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5分。
共4题)1、教育评价:2、概念图:3、教学策略:4、生物科学素养:二、判断题(共15分,每题0.5分。
共30题。
表述正确的打“√”,反之打“×”)[ ]01、中学生物学课程属于学科课程,同时也属于科学课程。
[ ]0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学习被看作是外显行为改变的过程,学习者对原本不反应的刺激而表现出反应,即表示产生了学习。
[ ]03、概念转变需要满足对现有概念的不满、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念的合理性、新概念的有效性四个条件。
[ ]04、探究的形式分为发现式探究、推理性探究和实验式探究三种。
[ ]05、对教具进行组合使用时,教具越多越好。
[ ]06、教师在演示实验前,自己要先进行预试。
[ ]07、生物教学评价的目的主要有:了解学生起点行为,适当配置学生;规划教学活动,调整教学进度;诊断学习困难,激发学习动机;评定学习成就,报告学业成绩。
[ ]08、在室内进行生物学教学,也可能有安全问题发生。
[ ]09、强调教师的授课技能,从根本上说,就是强调授课教师的语言表达技能。
[ ]10、科学探究通常包括如下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
[ ]11、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不是一个“全或无”的变化,而是一个连续的变化过程。
[ ]12、教案只能反映出对实际教学的预测,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固守教案的程式不变,要根据课堂实际发生的教学事件灵活调整使用。
[ ]13、生物课程标准是每个中学生物学教材编写人员、生物老师、教育管理者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准则。
[ ]14、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就业指导课程。
[ ]15、优质的教案能使教学活动更加系统、周密、细致,是上好课的重要保证。
[ ]16、教学语言技能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最主要的保证。
[ ]17、导入技能应用于上课之始、开设新课程或进入新单元、新段落的教学过程之中。
初中生物教材教法考试试题
初中生物教材教法考试试题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教育部于2012年2月颁布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2、教师岗位练兵纪实手册中教师岗位专业能力必练模块中包含: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研、科研能力。
3、2013年中央一套节目播出的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中国梦(或与梦想有关的的词语即可).4、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5、生物学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特别是一个普通公民终身发展所需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选择题(单选或多选,每小题2分,共10分)6、()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A、科学探究B、自主学习C、合作学习D、探究学习7、下列选项中不是生物学课程资源开发可以利用的模式是()A、实践—体验”式B、问题—探究”式C、情境—陶冶”式D功能情景”式8 •教材内容的选择应当符合学生的那些方面的要求?()A知识基础B心理特点C认知规律D课标要求9. 课程内容综合考虑了那几个方面,选取了10个一级主题()A学生发展的需要B社会需求C生物科学的发展D经济利益10、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B、进行双基教学C、以学科为主教育D、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80分)一、选一选(下列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1分共25分)1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该诗句描述的生命现象主要体现的生物特征是()A.生物能够由小长大B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C .生物能够繁殖后代D .生物能够适应环境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A .病毒B .飞机C .草履虫D.细菌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生态因素是()A .温度B.光照C.湿度D.空气4•在设计探究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时,除了()条件外,其他条件的选择都应相同。
(新版)中学教师资格(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完整版)
(新版)中学教师资格(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完整版)一、单选题1.南瓜的果实中白色(W)对黄色(w)为显性,盘状(D)对球状(d)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下列不同亲本组合所产生的后代中,结白色球状果实最多的一组是()。
A.WwDdxwwdD.B.WWddxWwdA、B、WwDdxwwDC、D、WwDdxWWDD答案:B解析:知识点:遗传的分离规律、自由组合定律。
WWddxWwdd杂交产生的全部是白色果实,B项正确。
A项:白色球状果实的频率为1/2X1/2=1/4。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不会有白色果实产生。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不会有白色果实产生。
与题干不符,排除。
2.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图4是某种藻类植物在不同温度下的种群增长曲线。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19.8℃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B、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C、24.8℃条件下,第5天左右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33.6℃条件下,种群数量将维持在K值恒定不变答案:D解析:知识点:种群增长曲线。
三条曲线中,19.8℃条件下环境中所容纳的最大个体数是最小的,所以19.8℃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A项正确;由图可知,在温度不同的情况下,该藻类的个体数最大值是不同的,所以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B项正确;曲线斜率表示种群的增长率由图中曲线可以看出,24. 8℃条件下,第5天左右的曲线斜率是最大的,也就是说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是最大的,C项正确。
D项: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会随环境变化而变化,D项错误。
与题干相符,当选。
3.酶的化学修饰的主要方式是()。
A、磷酸化与去磷酸化B、甲基化与去甲基化C、乙酰化与去乙酰化D、酶蛋白的合成与降解答案:A解析:知识点:酶的化学修饰的相关知识。
化学修饰的方式包括磷酸化与脱磷酸化、乙酰化与脱乙酰化、甲基化与脱甲基化、腺苷化与脱腺苷化、一SH与一S 一S一互变等磷酸化与脱磷酸化。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解答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关于细胞分裂的描述,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发生在中期B. 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前期C. 无丝分裂在真核生物中较为罕见,且无DNA复制过程D. 在细胞分裂间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答案:D解析:A.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是发生在后期的关键步骤,此时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独立的染色体,故A错误。
B. 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而不是前期,故B错误。
C. 无丝分裂在真核生物中确实较为罕见,但它仍然包含DNA的复制过程,只是不经过核膜和纺锤丝的变化,故C错误。
D. 细胞分裂间期是细胞进行物质准备和能量积累的重要时期,此时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接下来的细胞分裂做准备,故D正确。
2、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 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B. 基因突变对生物体都是有害的C. 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D.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答案:B解析:A.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因此可以产生新的基因,故A正确。
B. 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即大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体是有害的,但也有少数是有利的,如生物进化中的有利突变,故B错误。
C. 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即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从而产生不同的等位基因,故C正确。
D. 基因突变能够产生新的基因(等位基因),从而增加了生物的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故D正确。
3、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也高B.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C.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高D. 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其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答案:B解析:A.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存在相反的关系。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生物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染色体是细胞核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质,主要由()组成。
A.蛋白质和脱氧核糖核酸(DNA)B.核酸和氨基酸C.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酸D.硫和磷2、关于酶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酶对化学反应起到催化作用B.酶的原件是蛋白质C.任何酶都起催化滥用D.酶的催化效率高于无机催化剂3、题干:在以下哪个生理过程中,细胞的代谢活动最为旺盛?A. 有丝分裂前期B. 有丝分裂中期C. 有丝分裂后期D. 无丝分裂4、题干:以下哪项不属于植物激素的作用?A. 促进植物生长B. 调节植物发育C. 引起植物形态变化D. 控制植物光合作用5、下列关于DNA复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DNA复制是一个从两端向中心进行的过程B、DNA复制仅发生在有丝分裂的中期C、DNA复制在细胞分裂间期进行D、每个子代DNA分子由一条旧链和一条新链组成6、气管在人体解剖结构中的位置是()A、胸腔后部B、胸腔两侧C、腹腔前部D、颈部前部7、下列关于中学生物课程中“细胞膜的结构”教学策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利用动画演示细胞膜的结构特点B. 通过模型构建帮助学生理解细胞膜的结构C.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观察细胞膜的透性D. 强调细胞膜的功能,花大量的时间去讲细胞膜的化学成分8、在中学生物课堂中,教师采用以下哪种教学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A. 单一讲解法B. 案例分析法C. 问答讨论法D. 角色扮演法9、在以下哪个生理过程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A. 植物的生长过程B. 植物的开花过程C. 植物的结果过程D. 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 10、以下哪种植物属于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A. 杨树(Populus)B. 桦树(Betula)C. 水稻(Oryza sativa)D. 桦叶树(Alnus)11、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下列哪一种做法是不科学的?A、建立自然保护区B、实施迁地保护C、大力开发生物资源D、加强物种多样性的教育和宣传1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中,下列哪种结构被视为生物膜的基本骨架?A、磷脂双分子层B、糖蛋白C、胆固醇D、整合蛋白13、在“生长素的发现及其作用”的教学中,教师采用了以下哪种实验方法来展示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A. 植物杂交实验B. 三叶草节间切割实验C. 植物细胞原生质体融合实验D. 植物个体遗传突变实验14、在讲解“ DNA 分子的结构”时,教师采取了以下哪种教学策略,旨在帮助学生理解DNA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作用?A. 描述性教学B. 案例分析教学C. 模拟实验教学D. 归纳式教学15、题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生物教学法试题(五套及答案)
(卷一)中学生生物教学法试题第四组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在教学过程中的年段考试、期中考试等教学评价属于(D)A.形成性评价B.配置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2、关于讲解技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A.在主客体消息传输中语言是唯一的媒体;B.信息传输由主体传向客体,具有单一性;C.用于认知性知识比用于事实性知识效果较好;D.有较高的信息传输速率;3、教学过程是学生以学习(A )为主的认识过程。
A.直接经验B.间接经验C.直接和间接经验D.人类的认识过程4、与课堂教学导入的主要目的无关的是( C)A.明确学习目的B.引起学习动机C.获得反馈信息D.激发学习兴趣5、(A)方法适用于各种生物的生活环境,外部形态,内部构造的描述。
A.叙述B.讲解C.谈话D.实验6、讲“光合作用”这部分内容时,按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属于理解水平的问题是(B )。
A.叶绿体中含有哪两类色素B.什么叫光反应C.光合作用的实质D.作物栽培要合理密植7、是教师上课的依据(A)A.学年教学计划B.学期教学计划C.课时计划D.单元教学计划8、培养中学生记忆力常用的方法有( D )A.加强大脑营养B.有明确的记忆目的C.加强理解使知识系统化D.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9、一位教师讲生物与环境一节时,结合教学讲解了我国目前需要解决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等有关的指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是根据( B)原则来设计的教学过程。
A.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B.生物学教学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C.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统一的D.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相结合的10、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做到(B)A.让学生自由的选择课程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充分传授知识11.衡量生物学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是(B)A.教学过程设计的合理与否B.教学目的要求达到与否C.考试分数高与否D.教学内容丰富与否12.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体是(C)A.教师B.教师和学生C.学生D.以上三点都不是13.有教师在讲静脉的结构和功能时说:“为了防止血液倒流,静脉想出个办法,长出了瓣膜”,这位教师这样讲,违背了讲授的(A)A.科学性和思想性B.思考性C.系统性和逻辑性D.兴趣性14.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操作错误的是(D)A.洋葱根尖的培养应从实验前3~4天开始B.让洋葱底部接触到杯内水面,以培养出根尖C.待根尖长到1~2厘米后,剪下备用D.剪下的根尖首先应染色、在经漂洗、解离后制片15.一个测验对同一个学生施测多次,其测验的分数基本相同,则可认为这个测验具有较高的(B)A.效度B.信度C.难度D.区分度16.制定初中生物学的教学目的要求的依据是(D)A.根据普通中学培养目标的需要B.根据中学的课程设置C.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D.以上三点都不是17.标准化考试是(A)的考试A.具客观而规范的标准,对误差作严格控制B.用标准分来评分计分C.由专门的测验机构编制并组织实施D.采用选择题等客观试题进行18.生物学考查不常用的方法有(D)A.课堂提问B.作业C.书面测验D.观察法19.教材分析的顺序是(C)A.钻研大纲→分析教材体系→明确目的→确定方法B.钻研大纲→明确目的→分析教材内容→确定方法C.钻研大纲、明确目的→分析教材体系→分析教材重点难点→确定方法D.钻研大纲、明确目的→分析教材重点难点→分析教材体系→确定方法20.培养中学生记忆力常用的方法有(D)A.加强大脑营养B.有明确的记忆目的C.加强理解使知识系统化D.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课程标准是教学、评估、教材编写和命题的依据。
初级中学生物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解答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生物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采用动画演示的方式进行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了()。
A. 直观性原则B. 启发性原则C. 循序渐进原则D. 巩固性原则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原则的理解。
选项A,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题干中教师采用动画演示的方式进行教学,属于直观性教学原则中的模象直观,故A选项正确。
选项B,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题干描述不符,故排除。
选项C,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与题干描述不符,故排除。
选项D,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与题干描述不符,故排除。
2、在生物课堂上,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基因”的概念,首先通过展示“DNA”的分子结构模型,然后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A. 讲授法B. 演示法C. 实验法D. 讨论法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方法的识别。
选项A,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题干中教师并未直接通过口头语言传授知识,故A选项错误。
选项B,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题干中教师首先通过展示“DNA”的分子结构模型,然后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属于演示法,故B选项正确。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2025年)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初中学生物中,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是因为它能够进行()。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水分运输D、蛋白质合成2、在生物分类学中,生物的分类等级从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A、界、门、纲、目、科、属、种B、界、门、纲、目、科、种、属C、种、属、科、目、纲、门、界D、门、界、纲、目、科、属、种3、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以下关于探究式学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培养实验技能B、探究式学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指导者C、探究式学习强调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D、探究式学习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4、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A、过度依赖多媒体,减少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B、利用多媒体丰富教学资源,拓宽学生视野C、代替传统教学手段,使教学变得单调无味D、只使用静态图片,不考虑与其他教学方法的结合5、题干: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针对“光合作用”这一知识点,采用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A. 讲授法B. 案例分析法C. 实验探究法D. 讨论法6、题干:以下哪种教学评价方式能够较好地反映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A. 课堂提问B. 作业批改C. 期末考试D. 学生自评7、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呼吸仅在线粒体内进行B、无氧呼吸产生ATP的效率远低于有氧呼吸C、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D、ATP的生成不仅限于细胞呼吸过程中8、关于基因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工程中的载体必须是质粒B、载体上有一个或多个人工合成的限制酶切点可以插入目的基因C、基因工程只能在同一种生物之间进行D、基因工程产物不存在任何风险9、在推动生物学发展过程中,哪位科学家被广泛认为是细胞学说的奠基人?A. 伽利略B. 亨利·摩尔根C. 卡尔·林耐D. 马尔萨斯 10、以下关于生物学实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说法,正确的是:A. 使用低倍显微镜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染色体的结构B. 实验前需将洋葱根尖置于酒精和盐酸的混合液中浸泡C. 实验过程中应该连续观察多个细胞,以便记录细胞有丝分裂的所有过程D. 该实验是为了验证细胞产生新细胞的方式11、在植物细胞中,以下哪个结构负责细胞壁的形成?()A. 细胞核B. 细胞膜C. 液泡D. 细胞壁12、在生物学教学中,以下哪种方法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A. 传统的讲授法B. 案例分析法C. 互动式教学D. 实验操作法13、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模型教学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复杂的生物结构。
202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原始生命起源于()。
A. 原始海洋B. 原始大气C. 原始陆地D. 原始森林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
在生物进化的历程中,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这是因为原始海洋为生命的诞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丰富的无机物等。
此外,原始海洋还作为孕育原始生命的摇篮,为生命的起源和早期进化提供了重要的场所。
因此,A选项“原始海洋”是正确答案。
B选项“原始大气”虽然也是地球早期的重要环境之一,但它并不具备直接孕育生命的条件,如缺乏液态水和有机物等。
因此,B选项错误。
C选项“原始陆地”在地球早期可能并不适合生命的起源和进化,因为那时的陆地可能还没有形成适宜生命存在的环境。
因此,C选项错误。
D选项“原始森林”是生命进化到一定阶段后才出现的生态系统,它并不是生命起源的地方。
因此,D选项错误。
2、在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中,若要使显微镜视野变暗,可采取的措施是()。
A. 选用大光圈B. 选用凹面镜C. 选用小光圈D. 选用高倍镜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察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调节视野亮度的技巧。
A选项:大光圈允许更多的光线通过,因此会使视野变亮,而不是变暗。
所以A选项错误。
B选项:凹面镜具有会聚光线的作用,也能使视野变亮。
因此,B选项错误。
C选项:小光圈通过的光线较少,因此可以降低视野的亮度,使视野变暗。
所以C 选项正确。
D选项:虽然高倍镜下的视野范围会变小,但并不意味着视野会变暗。
视野的亮度更多地取决于光圈和反光镜的调节。
因此,D选项错误。
3、下列关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物的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B. 遗传病都是由基因改变引起的C. 染色体数目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D. 变异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都是不利的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相关知识。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综合试卷A卷附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综合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40题)1、有些生物在发育过程中,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发育方式叫作变态发育。
变态发育又包括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下列生物中,进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是()。
A.蚊B.蝗虫C.菜粉蝶D.豆天蛾【答案】 B2、下列有关细胞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正确的是()A.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的原因之一是体内不会因剧烈运动产生大量的酒精而对细胞产生伤害B.对于植物来说,土壤板结应及时松土透气,促进根系有氧呼吸,防止植物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损伤根系C.利用麦芽、葡萄、粮食和酵母菌以及发酵罐等,在控制通气的情况下,可以生产酒D.包扎伤口时,需选用松软的创可贴,否则破伤风杆菌容易感染伤口表面并大量繁殖【答案】 C3、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
发生DNA复制B.DNA通过一次复制后产生四个DNA分子C.DNA双螺旋结构全部解链后,开始DNA的复制D.单个脱氧核苷酸在DNA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答案】 A4、下列关于叶肉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适宜光照下,叶绿体和线粒体合成ATP都需要O2B.只要提供O2,线粒体就能为叶绿体提供CO2和ATPC.无光条件下,线粒体和叶绿体都能产生ATPD.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含有ATP合成酶,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答案】 D5、有关稀释涂布平板法,叙述错误的是()A.首先将菌液进行一系列梯度的稀释B.然后将不同浓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C.适宜条件下培养D.结果都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茵落【答案】 D6、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内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个ATP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B.人体细胞合成ATP时都需要氧气的参与C.细胞内合成免疫球蛋白时需要消耗ATPD.正常情况下ATP与ADP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答案】 B7、PCR技术是一种特异扩增基因片段的技术,其技术的关键点在于使用了一种耐高温的酶。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5年上半年试卷及解答
202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关于“光合作用”这一核心概念的教学,以下哪种方法最能促进学生深入理解?()A. 仅仅通过课本上的文字描述和插图进行讲解B. 观看一段光合作用过程的动画视频C.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室操作,观察并记录光合作用实验现象D. 要求学生背诵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及过程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的是中学生物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核心概念的方法。
A选项,仅仅通过课本上的文字描述和插图进行讲解,虽然能传递一定的信息,但缺乏直观性和互动性,难以让学生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复杂过程。
B选项,观看动画视频虽然能更直观地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但学生仍然是被动接受信息,缺乏实践操作和探究的机会。
C选项,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室操作,观察并记录光合作用实验现象,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光合作用的过程,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机制。
这种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是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核心概念的有效方法。
D选项,要求学生背诵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及过程,虽然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但缺乏理解和应用的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综上所述,C选项是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光合作用”这一核心概念的最佳方法。
2、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关于“遗传的基本规律”的教学,以下哪种教学策略最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A. 逐一讲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B. 引导学生总结遗传的基本规律并绘制概念图C. 要求学生背诵遗传的基本规律的文字描述D. 通过大量习题训练巩固遗传的基本规律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的是中学生物教学中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的教学策略。
A选项,逐一讲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虽然能让学生了解遗传的基本规律的发现过程,但缺乏对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的引导。
B选项,引导学生总结遗传的基本规律并绘制概念图,能够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精品推荐】初中生物教材教法考试试题
初中生物教材教法考试试题一、填空(每空 1 分,共 10 分)1、教育部于 2012 年 2 月颁布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2、教师岗位练兵纪实手册中教师岗位专业能力必练模块中包含: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研、科研能力。
3、2013 年中央一套节目播出的“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中国梦(或与梦想有关的的词语即可) .4、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5、生物学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特别是一个普通公民终身发展所需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选择题(单选或多选,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6、()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A、科学探究 B 、自主学习C、合作学习D、探究学习7、下列选项中不是生物学课程资源开发可以利用的模式是()A、“实践-体验”式B、“问题-探究”式C、“情境-陶冶”式 D“功能情景”式8.教材内容的选择应当符合学生的那些方面的要求?()A 知识基础B 心理特点C 认知规律D 课标要求9. 课程内容综合考虑了那几个方面,选取了10 个一级主题()A 学生发展的需要B 社会需求C 生物科学的发展D 经济利益10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A、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B 、进行双基教学C、以学科为主教育D、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80分)一、选一选(下列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 1 分共 25 分)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该诗句描述的生命现象主要体现的生物特征是()A.生物能够由小长大 B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C.生物能够繁殖后代D.生物能够适应环境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A.病毒 B .飞机C.草履虫 D. 细菌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生态因素是()A . 温度 B. 光照 C. 湿度 D.空气4.在设计“探究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时,除了()条件外,其他条件的选择都应相同。
中教法试题
《中学生物学教学法》考试题姓名班级学号分数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1、在思想情感方面,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生物学教学大纲提出,应增强学生的_____________ 情感;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________ 意识;初步形成生物学的基本观点,受到____________ 主义教育等要求。
2、在态度观念方面,2000年高中生物新大纲提出应使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和_______发展的观念,养成______的科学态度。
3、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学习_______ 经验为主的过程;是在______ 领导下学生认识的过程;是促进学生发展和受教育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 是实现教学过程的前提。
4、一般说来,谈话法只适用于从________ 到_______ 的教学过程。
5、学生实验的方式通常有三种,即________实验、___________ 实验和__________ 实验,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应尽可能多地采用________实验的方式。
6、复习的作用在于防止_______ ,恢复_______;掌握重点,正确理解;综合知识,培养能力等。
7、指导学生读书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包括指导学生阅读______ 和________ 。
8、布卢姆将教育应达到的全部目标分成三个领域,即________ 领域、_________ 领域和_____________领域。
9、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包括________教学工作计划、________ 教学工作计划和_____工作计划。
10、教学质量分析评价常用的方法有______ 法、______ 法和_______ 法等。
11、采用调查法进行教育科研所撰写的调查报告一般可分为三部分,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将正确的一个答案符号填入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1、()由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编定了《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草案)》,结束了我国中学生物教学缺乏一个完善的教学大纲的状况。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30题)1、从教师工作的职责和特点出发,运用教学语言不需遵循的原则是()。
A.科学性和学科性B.针对性和生动性C.多样性和强化性D.简明性和启发性【答案】 C2、2010年5月中国科学家发现控制水稻产量基因OsSP114,将其植入我国南方水稻后,其产量增加了10%左右。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技术所应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B.该技术用到了三种工具酶: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载体C.用DNA连接酶连接目的基因和质粒,其产物必定是载体与OsSP114基因形成的重组DNA分子D.植物细胞作为受体细胞时.可用氯化钙处理增大细胞壁的通透性【答案】 A3、下列生理过程中,不消耗ATP的一组是()。
A.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B.染色体的复制和运动C.CO2还原和胰岛素分泌D.质壁分离和复原【答案】 D4、基因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基因的交叉互换分别发生在减数分裂的时期是()。
A.均发生在第一次分裂后期B.第一次分裂前期、第一次分裂后期和第二次分裂后期C.均发生在第二次分裂后期D.第一次分裂后期、第一次分裂后期和第一次分裂前期【答案】 D5、下列因素中,不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是()。
A.随机交配B.基因突变C.自然选择D.染色体变异【答案】 A6、小学阶段的儿童主要的记忆策略包括( )。
多选A.复诵B.无意识记C.组织D.机械加工【答案】 A7、下列有关细胞分裂、分化、癌变等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恶性肿瘤是癌细胞不断分裂、分化形成的B.细胞分化可导致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C.某些已分化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重新发育成完整的生物个体D.无论何种形式的细胞分裂,所产生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会改变【答案】 C8、随着现代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借助显微镜能够将早期胚胎切割成几等份,再将其转移到代孕个体的子宫中发育。
此技术称为()。
A.超数排卵B.体外受精C.动物细胞核移植D.胚胎分割【答案】 D9、在“探究酶的高效性”的实验中,因变量是()。
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练习题库和答案
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练习题库和答案单选题(共20题)1.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在研究某一课题时,往往不单独使用一种方法,而是几种方法同时使用,下列方法中最基础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B.调查法C.行动研究法D.实验法【答案】 A2. 下列对金丝猴的分类正确的是()。
A.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仰鼻猴属→金丝猴B.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长尾猴属→金丝猴C.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真善目→仰鼻猴属→金丝猴D.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真善目→长尾猴属→金丝猴【答案】 A3. 植物细胞中,能够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结构是()。
A.叶绿体B.细胞膜C.线粒体D.细胞核【答案】 A4. 在目镜15×,物镜10×的显微镜下,视野中被相连的30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将目镜转换为5×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个。
A.10B.90C.180D.270【答案】 D5. 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B.丙酮酸彻底分解C.食物中的糖类被消化D.浆细胞合成抗体【答案】 A6. 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K十的跨膜运输方式不一定是主动运输B.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C.海水中的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防止质壁分离D.人的成熟红细胞主动吸收葡萄糖的过程需消耗能量【答案】 D7. 以下哪一项不是直观教学的优势()A.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B.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C.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D.有助于学生形成抽象思维【答案】 D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高中生物课程目标的制订体现了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三个维度B.教师在理解宏观的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制订具体教学目标C.教师在制订具体内容标准时,要使用行为动词D.知识性目标各水平要求包括经历(感受)水平、反应(认同)水平和领悟(内化)水平【答案】 D9. 下列生理过程与细胞器膜的流动性无直接关系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5生物科学中学生物教学法考试题A卷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5分。
共4题)1、教育评价:2、概念图:3、教学策略:4、生物科学素养:二、判断题(共15分,每题0.5分。
共30题。
表述正确的打“V”,反之打“X”)[]01、中学生物学课程属于学科课程,同时也属于科学课程。
[]02、彳丁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学习被看作是外显行为改变的过程,学习者对原本不反应的刺激而表现出反应,即表示产生了学习。
[]03、概念转变需要满足对现有概念的不满、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念的合理性、新概念的有效性四个条件。
[]04、探究的形式分为发现式探究、推理性探究和实验式探究三种。
[]05、对教具进行组合使用时,教具越多越好。
[]06、教师在演不实验前,自己要先进彳丁预试。
[]07、生物教学评价的目的主要有:了解学生起点行为,适当配置学生;规划教学活动,调整教学进度;诊断学习困难,激发学习动机;评定学习成就,报告学业成绩。
[]08、在室内进行生物学教学,也可能有安全问题发生。
[]09、强调教师的授课技能,从根本上说,就是强调授课教师的语言表达技能。
[]10、科学探究通常包括如下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
[]11、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不是一个“全或无”的变化,而是一个连续的变化过程。
[]12、教案只能反映出对实际教学的预测,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固守教案的程式不变,要根据课堂实际发生的教学事件灵活调整使用。
[]13、生物课程标准是每个中学生物学教材编写人员、生物老师、教育管理者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准则。
[]14、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就业指导课程。
[]15、优质的教案能使教学活动更加系统、周密、细致,是上好课的重要保证。
[]16、教学语言技能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最主要的保证。
[]17、导入技能应用于上课之始、开设新课程或进入新单元、新段落的教学过程之中。
[]18、精心设计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立疑激趣,能促成学生的情绪高涨,步入智力振奋状态,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19、中学生物教师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生物技术素养,使他们能够在生物科学技术占主导地位的21世纪中更加富有成果地、有效地生活。
[]20、生物学课程作为科学课程,不仅要传播科学的事实和概念,更要体现科学是一个探究的过程。
[]21、在绘制概念图的过程中,所列举的有效事例和有意义的概念越多,说明绘制者对这一事物的理解越深。
[]22、课外及野外活动中教师要注意的安全问题有:野生动物咬伤、摔伤、迷路、溺水、交通事故等。
[]23、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彳丁的各种活动。
[]24、针对同一知识领域,不同的人绘制的概念图一定会相同。
[]25、生物学课程在基础教育的科学教育领域中并非是必修课程的性质。
[]26、教案有统一规定的格式,具体写法和繁简程度因人而异。
[]27、教学评价就是考试,考试就是教学评价。
[]2&生物课程标准对于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是不可见的彳丁为。
[]29、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就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30、直观教学就是利用教具作为感觉传递物,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学生展示,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或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连线题(共10分,每题1分。
共10题。
请用连线将左边名词与右边正确的表述相连)直接导入1、在学习某些章节的开始,教师演不一个实验。
从实验的现象、结果或实验现象、结果延伸的寓意出发导入新章节、新内容的方经验导入式。
旧知识导入2、是生物体或其器官组织经过加工处理而保存下来的完整的或部分的物体形态,它能真实反映生物体形态结构特征和部分过程性特征,不受时空限制,但容易失去真实色泽和生活动态特征,这实验导入直观导入3、直接阐明学习目的要求、内容、程序的导入方式。
设疑导入4、以学生已有的经验或已知的生物学素材为出发点而设置的导入方式。
事例导入悬念导入5、先引导学生观察生物体标本、模型、图表等的导入方式。
故事导入6、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回忆、联想,引入新章节、新内容的导入方式。
实物7、用学生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生物学事例来引导学生,引入新课的方式。
标本模型8、提出带有悬念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入新章节的导入方式。
挂图9、以与新章节联系密切的故事片断为引子,引导学生进入新章节的导入方式。
投影和幻灯10、具有真实、具体、有生命性,但常常受时空、个体大小、生态保护的限制的教具。
四、简答题(共25分,共4题)1、什么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包括哪些内容?(6分)2、简述探究教学的特征及目标。
(7分)3、简述STS教学与传统教学在概念学习领域的异同。
(7分)4、教师对学生了解得越充分、越细致、越有针对性,教学效果就会越好。
请简述备课中应了解学生的哪些方面。
(5分)五、论述题(共10分。
共1题)建构主义理论普遍影响着21世纪全世界范围的教育教学改革,其在知识、学习、教学等诸多方面都有独到的理论观点。
请你阐述该理论的学习观。
六、实践题(已经布置。
共20分。
共1题)自选课题,写一篇详细教案,并按详案进行课堂试教。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期末考试标准答案及评分细则(A卷)一、1、教育评价:是指鉴别、获取和提供(评分标准:1分。
不提到不得分)可供教育或教学决策之用的资料(评分标准:2分。
不提到不得分)、意见(评分标准:1分。
不提到不得分)和价值判断的过程(评分标准:1分。
不提到不得分)。
2、概念图: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评分标准:3分。
不提到不得分),它包括众多的概念,以及概念和命题之间的关系(评分标准:2分。
不提到不得分)。
每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通过连线和连线上的词表示。
3、教学策略:统指教师教学时(评分标准:1分。
不提到不得分)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评分标准:1分。
不提到不得分),从而达成教学目标(评分标准:1分。
不提到不得分)所采用的一切方法(评分标准:1分。
不提到不得分)。
其有广义理解和狭义理解之分。
广义理解为一般教学上所考虑采用的教学取向。
狭义理解为用于某种科目的教学方法(评分标准:1分。
不提到不得分)。
4、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评分标准:1分。
这三个方面都提到得1分。
少提1个,扣0.5分,扣完为止)和个人决策(评分标准:1分。
不提到不得分)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评分标准:1分。
不提到不得分)和科学探究能力(评分标准:1分。
不提到不得分),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评分标准:0.5分。
不提到不得分),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评分标准:0.5分。
不提到不得分)。
01 V 02 V03 V04 V05 X06 V07 V08 V09 V10V11 V 12 V13 V14 V15 V16 V17 V18 V19 V20V21 V22 V23 V24 X25 X26 X27 X28 X29 V30V三、评分标准:连线正确1题得1分,连线错误不得分。
一个名词只能连线一个表述句。
实验导入:在学习某些章节的开始,教师演示一个实验。
从实验的现象、结果或实验现象、结果延伸的寓意出发导入新章节、新内容的方式。
标本一是生物体或其器官组织经过加工处理而保存下来的完整的或部分的物体形态,它能真实反映生物体形态结构特征和部分过程性特征,不受时空限制,但容易失去真实色泽和生活动态特征,这样的教具。
直接导入一直接阐明学习目的要求、内容、程序的导入方式。
经验导入一以学生已有的经验或已知的生物学素材为出发点而设置的导入方式。
直观导入一先引导学生观察生物体标本、模型、图表等的导入方式。
设疑导入一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回忆、联想,引入新章节、新内容的导入方式。
事例导入一用学生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生物学事例来引导学生,引入新课的方式。
悬念导入一提出带有悬念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入新章节的导入方式。
故事导入一一以与新章节联系密切的故事片断为引子,引导学生进入新章节的导入方式。
实物一具有真实、具体、有生命性,但常常受时空、个体大小、生态保护的限制的教具。
四、简答题1、1)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将学生分成小组(评分标准:1分。
不提到不得分),按小组接受任务(评分标准:1分。
不提到不得分),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评分标准:1分。
不提到不得分)。
2)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一、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下学习(评分标准:1分。
不提到不得分);二、教师的角色由传播者转变为服务者或帮助者(评分标准:0.5分。
不提到不得分);三、学习的责任由教师转移到学生(评分标准:1分。
不提到不得分);四、学生不仅要自己学会,还有责任帮助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学会(评分标准:0.5分。
不提到不得分)。
2、1)探究教学的特征:一、学生对自然事物与现象主动地去研究,经过探求自然的过程获得科学上的知识;二、为了研究自然而培养所需要的探求能力;三、有效地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的科学概念;四、培养探究未知自然的积极态度;五、通过探究活动而学得的知识是科学概念而不是文字知识。
(评分标准:每一点1分)2)探究教学的目标:一、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二、保持学生的好奇心;三、让学生参与需要高水平认知和技能的活动;四、形成积极的对待科学的态度;五、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经验。
(评分标准:每一点0.4分)3、异: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科学概念以求得在考试时有好的成绩,概念被看作是教学的结果,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概念知识,学生学习到的概念无法保持长久。
STS教学中,学生通过教学会发现科学概念在他们自己的生活中是有用的,概念被看作是处理生产生活中问题的工具,概念的学习是活动的结果,它是重要的,但并不是教学重点所在,学生能记住在经验中习得的概念,并将它们关联到新的情境中。
(评分标准5分。
)同:不管是传统教学还是STS教学,都以概念知识的获取或记忆为目标。
(评分标准:2分。
)4、一、了解学生在接受新学习任务前的预备状态(评分标准:2分);二、了解学生对目标状态是否有所涉猎(评分标准:1分);三、了解学生对学习新任务的情感态度(评分标准:1分);四、了解学生对学习新任务的自我监控能力。
(评分标准:1分)五、论述题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在这种建构过程中,一方面学习者对当前信息的理解需要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超越外部信息本身;另一方面,对原有知识经验的运用又不只是简单地提取和套用,个体同时需要依据新经验对原有经验本身也作出某种调整和改造,即同化和顺应两方面的统一(评分标准: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