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与美学
第一章美学与美育ppt课件
三、 资本主义大工业的文明才300年历史。但是, 它从根本上摧毁了传统文化--“四个异化”-- 人的和谐、人性的丰富被肢解、分离。
立体主义 法国 毕加索
机器化、程序化、异化造成的 “看” 的方式的变异。马1. 科学是一种静态的研究。美学重在人的活的生 命,动态的过程。
2. 美学不追求精确,追求人的内在与外在的丰富完 整。
3. 美学研究始终保持人的具体感性特征。 4. 美学对人的整体研究总是结合具体的审美现象。
三、 美学的定义-美的定义
美学定义:
美学是一门突出地运用形象、具体、体验的 方式,通过审美活动(美、美感、艺术)研 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的人文学科。
异化找到了出路。
2. 美学由于悉心追究人类生命活动的最高价值,因 而对各门人文学科具有一种指导与规范作用。
3. 在中国,这一作用尤为显著。因为文化的转型在 中国更加艰难,更为疼痛。与此相应的,“美学热”
自然持续恒温。
第三节 美学的涵义
(性质、对象、定义)
一、 美学的性质
美学的特殊性-教材.15
美学是一门突出形象、具体、体验的人文学科。
卡夫卡《变形记》 贝克特《等待戈多》 伍尔夫《墙上的斑点》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1. 异化是工业化进程的必然产物。
2. 人类社会又必然进入工业化进程,不可避免的产
生异化
现象。每个国家、每种文明皆
是如此。
3. 人类如何超越异化?
席勒:机器将我们变成碎片,美学将我们整 合一体。美学是人类解放的唯一道路。
康德:人类社会陷入悖论之中,美学是通往 彼岸的唯一桥梁。
西方马克思主义许多人对这些理论评价很高。 这些理论也确实看到了美学的现代价值。
课件-美学-第一章 美是什么
1、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篇》中区分了“美的 东西”和“美本身”。
《大希庇阿斯篇》:“我问的是美本身,这美本 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其 为美,不管它是一块石头,一块木头,一个人, 一个神,一个动作,还是一门学问。”
柏拉图开创了西方美学史上美的本质、美的本体 论研究的先声。
庞德《普罗旺斯晨歌》:有如苍白湿润的铃兰 /凉凉的花瓣/拂晓时她躺在我身边。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 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 郎赤壁。
2、意象与形式
区别:(1)“形式”是对客体(与主体分 离的客体)的描述,而“意象”则是情景 交融的感性世界,是人与世界的沟通和融 合。
(2)意象与现象学意义上的“现 象”的相似点:非对象化(对于实 体化世界的超越)、非现成性(在 活动中不断生成)。
(3)意象与现象学意义上的“现 象”的区别:“意象”是情景交融 的世界,是带有情感性质的价值世 界,而“现象”不包含这层含义。
5、和“美在意象”相对立的概念
(1)狭义的美和广义的美:a.狭义的 美:优美;b.广义的美:情景交融的 意象。
又如:(唐)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法) 布歇《蓬巴杜夫人》。
(唐)周昉《贵妃出浴图》:
结论:
不存在一种实体化 的、外在于人的“美”, “美”离不开人的审美 活动。
1、禅宗思想的启示:禅宗强调心物不二,彻底 破除了实体化的主体自我与实体化的客观对象的 二元对立状态,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显现自我和事 物的本来面目。
(唐)神秀:“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 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强调一个实体化的自 我存在)
(唐)六祖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破除实体化的自 我)
美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名词解释1.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体现着人和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2.美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研究审美现象即审美活动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3.鲍姆嘉登: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1750年出版的学术专著《美学}--书,宣告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正式成立,被美学界尊崇为“美学之父”。
5美学思想: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以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围来表述自觉、系统的理论性思考。
6.美学学科: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但它是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美学学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确立,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有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二是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学界公认,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以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1750年出版的《美学》一书为标志。
7.实践概念: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在继承和批判西方传统实践观念,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实践概念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
他坚持把实践理解为“人的感性活动”,理解为人类自我创化并变革世界的现实活动,理解为人的整个社会生活世界的根本基础。
他科学地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这里,实践概念覆盖了人的全部社会生活,既包括最基础的物质生产活动,又包括政治活动、道德活动、艺术审美活动和其他种种精神生产活动,以及人们广大的日常生活活动。
8.审美境界:一般是指在生活和艺术中出现的审美情境,它具体体现为情和景、心与境、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的“交融”,即我们中国美学所说的“物我两忘”、“天人合一”。
9.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复杂多样关系中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性关系,是人对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10.美学:这一名词源于德国哲学家鲍姆嘉登,他是理性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为了修正唯理主义哲学忽视感性思想的偏向,鲍姆嘉登创立了美学这门关于感性认识的学科。
美与美学的关系
本文认为,美在本质上是事物的一种关系属性。
下面,分四个部分来探讨。
一首先,我们对美的本质进行初步的推导。
美是怎样形成的呢?不难想见,善恶美丑的形成,无一不和人类的价值取向有关。
善恶,主要形成于心理动机与伦理道德有关的对象:吻合人类伦理道德正价值取向的,谓之善;违逆人类伦理道德正价值取向的,谓之恶。
美丑,主要形成于感性特性与情感喜恶有关的对象:吻合人类情感喜好正价值取向的,谓之美;违逆人类情感喜好正价值取向的,谓之丑。
可见,善恶美丑都是对象因与人类的价值取向有关而形成的属性(逻辑学上亦称属性概念),即关系属性。
美,本质上就是事物的一种关系属性。
关系属性,是笔者新提出的概念。
这一概念,既不等同于“关系”,也不是源自于洛克的“第二性质”,更不是关系双方的“中介物”,而是与内部属性相区别相对举的概念。
本文认为,事物常见的直接属性(第一层面属性),有两大类:一类是事物不与他事物相关即能独自具备的属性,如金质、圆状等等,可称之为内部属性;一类是事物与他事物相关形成的属性,如大、合、甜、典型等等,可称之为关系属性。
美同大、合、甜、典型及前面所列举的丑、恶、善等等一样,是事物的一种关系属性。
显然,美不可能是“美的对象”本身,也不可能是内部属性。
如果美是内部属性,就无法解释内部属性没有改变的同一事物,有时是美的对象,有时却不是美的对象。
由此可以推断,美只能是事物与另外的存在相关而形成的关系属性。
美会是事物与何种存在相关形成的关系属性呢?如前所述,这种存在就是我们人类。
我们人类,也是不以人的感觉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以往,有许多学者认定美与人类存在有关,但通常只把二者看成主客体的关系,而没有意识到美的形成需要两种“客观存在”。
狄德罗虽提出了“美的关系”说,但论及人与美的关系时,强调的就只是唤醒的察知关系。
①其实,客观的美如同两个物体形成的“大”、“合”一样,其存在不依赖于主体人的察知。
我们人类的存在,具有多种属性,不可能每种属性均与美的形成有关。
美学基础_第一章_什么是美
美学基础_第⼀章_什么是美《第⼀章什么是美》教案教学⽬标:让学⽣了解西⽅和中国传统美学对美的认识,美的产⽣和本质教学重点:美的本质教学难点:美的本质教学⽅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专题讨论或专题设计。
?教学过程:简语导⼊,介绍课程安排提问:⼤家认为什么是美美是难的----柏拉图《⽂艺对话录》美是不可⾔说----哥德⼀、西⽅美学史对美的探讨⼆、中国美学史对美的探讨三、美的产⽣四、美的本质⼀、西⽅美学史对美的探讨作为哲学的⼀部分,三⼤范式转变(本体论、认识论、语⾔学)●本体论阶段(古希腊——16世纪)●认识论阶段(17——19世纪)●语⾔学阶段(19世纪末——)★本体论阶段:古希腊罗马--16世纪(以探究事物的本质为核⼼的思想阶段,诞⽣了哲学。
这⼀时期美学思考独⽴的“美”,视之⼀切审美现象的根源)(⼀)古希腊:理念本体论美学代表:柏拉图、亚⾥⼠多德(⼆)中世纪:神学本体论美学代表: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三)⽂艺复兴:⼈本主义美学代表:达·芬奇●柏拉图: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切事物的美根源于美的理式,即“美本⾝”。
美与艺术截然分开。
真正的美是美的理式美的理式--美的事物(对理式的模仿)--艺术作品(对理式模仿的模仿)等⽽下之亚⾥⼠多德:脱离美的事物的“理式”“美本⾝”不存在,美在事物本⾝之中,在“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主要靠事物“体积与安排”,整⼀性和⽐例关系。
《诗学》艺术的模仿是再现应当有的事。
从⽽提⾼了艺术的地位,影响了从中世纪到⽂艺复兴、到⼗七⼋世纪的欧洲。
(⼆)中世纪美学发展停滞期,美学思想见于神学著作,以上帝为美的本体。
中世纪美来⾃神,奥古斯丁(Augustine 354- 430)对美的本质的认识:上帝是整⼀,是最⾼的美、绝对的美,⼀切事物的美都是上帝赋予的。
古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思想家,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教⽗哲学的重要代表⼈物。
在罗马天主教系统,他被封为圣⼈和圣师.美是分等级的,最⾼的、绝对的美是上帝,其次是道德美,形体美是低级的、相对的美。
(完整版)美学原理完整版.doc
美学原理完整版名词解释1、美学:美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人文学科。
2、美学研究的对象: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3、 Aesthetiea:是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的书名译音,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感性学,即美学。
4、审美意识:人类的审美活动并不是无意识的本能活动,而是由自觉的意识所支配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
即使在最原始的审美活动中,原始人类同样是受到某种特定的意识支配才进行这些活动的。
这种特定的意识就是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是对于审美现象的感性直观的认识。
还没上升到理论形态。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当人类开始把自己与自然区别开来,并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物体,并在自己的创造物中直观自身,看到了自己的创造能力的时候,人类的审美意识也就形成了。
5、美学思想:美学思想是审美意识的不断发展的结果,是能够深刻地解释审美现象的内在本质的理性认识,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美学思想是具有某种理论之后对审美现象的思考,本特点:一是应当能够借助语言文字形式进行传播;想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是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之一,具有两个基二是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美学思6、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说: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
他认为人的本能欲望受到压抑,压抑到无意识中,喜剧性具有一种释放性的作用,让欣赏者发泄它们,使它们浮动在意识之中,得到满足。
满足方式有三上,一是巧智,专在技巧或字面上取巧,以求得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
二是想象。
三是幽默,是感情消耗的节省。
7、审美态度:是一种宁静的、适宜于接纳对象外观的心理状态,使主体关注于对象的形式与结构。
其核心是要求人们在审美活动中超越自我和实际功利而达到对审美对象的审美静观。
其存在于审美活动中的,不同于实践、理智、道德的一种态度。
美学中的审美与美的欣赏
美学中的审美与美的欣赏在美学学科中,审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审美涉及到美的欣赏和评价,它是一种对艺术、自然或其他事物的感知和理解。
美的欣赏是对美的特质和价值的认识和喜爱。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美学中的审美与美的欣赏,并探讨它们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审美。
审美是一种思维和感知的过程,它通过观察和体验艺术品、自然景观或其他事物来进行。
审美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欣赏美的特质和价值,从而产生喜悦和满足感。
审美的过程是主观的,因为每个人对美的理解和喜好都是不同的。
然而,审美也是客观的,因为它涉及到一定的美学原则和标准。
美的欣赏是审美的核心内容。
通过美的欣赏,我们能够感受到美的特质和价值。
美的欣赏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例如欣赏艺术品、观赏自然景观或参与创造美的活动。
无论是欣赏一幅画作、一部电影还是一首音乐,美的欣赏都能够给我们带来快乐和充实感。
在美学中,美的欣赏有一些重要的原则和观念。
首先是美的多样性原则。
美是多元的,它不仅存在于艺术作品中,也存在于自然景观和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我们可以从各个维度欣赏美,无论是审美外貌、审美品味还是审美体验,都有不同层次和类型的美。
其次是美的共鸣原则。
美的欣赏是一种沟通和共鸣的方式。
当我们欣赏一副画作或听一首歌时,我们与艺术家进行了一种心灵上的互动。
我们能够从作品中领略到艺术家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并与之产生共鸣。
最后是美的变革原则。
美的欣赏具有变革人们情感和思想的力量。
当我们欣赏一部优秀的电影或读一本动人的小说时,我们的情感和观念可能会发生变化。
美的力量能够引发我们内心深处的共鸣和反思,从而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美学中的审美和美的欣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通过欣赏美,我们能够获得快乐和满足感。
美的存在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它能够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其次,美的欣赏还有助于我们发展审美情趣和品味。
通过观赏和欣赏美,我们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提升自己的审美品味。
1-美学概论
追求的意识,它往往没有获得系统性的表述,或者仅仅通过 审美实践活动体现出来。 美学思想:比审美意识更进一步,它是思想主体较自觉地对 艺术、美或相关问题进行思考的成果。它体现出来的,是一 种自觉的、有一定系统性、理论性的思考,其理论表述也是 有一定的普遍性的追求。不过,美学思想尚未对审美现象作 整体或独立的思考,未有对审美现象独立的整体性的表述。 在思想史上,它或以哲学的形式出现,或以文艺评论、创作 思想的形式出现。 美学:则是有意识地对审美现象作整体性、系统性思考所获 得的系统理论,绝大多数这种思考,会自觉地自称“美学“
2、美必然具有令人动情的感染力
3、美的感性形态是流动的、新颖的
第三节 美的价值本质
一、审美属性是一种价值属性
二、审美价值的根源在社会实践
第三节 美的价值本质
一、审美属性是一种价值属性
1、价值表示事物的属性对人的需要的满足
真——认识关系 善——功利关系 美——审美关系
2、审美价值的特殊性:对象事物的审美属性能够
第二节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
一、审美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 1、离开人类社会,自然界事物无美丑之分 2、美必须依赖人类社会而存在 二、美与人的本质力量
1、 黑格尔说:“人还通过实践的活动来达到为自己 (认识自己),因为人有一种冲动,要在直接呈现于他面前 的外在事物之中实现他自己,而且就在这实践过程中认识他 自己。人同外来改变外在事物来达到这个目的,在这些外在 事物上面刻下他自己生活的烙印,而且发现他自己的性格在 这些外在事物中复现了。”
第四节 美学研究的方法
1、美学的研究方法是多元的 2、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是哲学方法,即马克思 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什么是美学
什么是美学,我们如何理解艺术和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美的规律、美的价值和美的感受等问题的学科,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美学研究的是美的概念、美的本质、美的规律、美的价值和美的感受等问题,以及艺术、文学、音乐、戏剧、电影、建筑、设计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学特征和美学价值。
艺术和美学是密不可分的,艺术是美学的实践,是表现美的一种方式。
艺术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虚拟的、以美为目标的、具有审美价值的符号系统。
艺术不仅具有表现力和创造力,而且具有感染力和启迪力。
艺术作品的价值在于它所表现的美的内涵,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在于它所产生的美的感受和美的体验。
理解艺术和美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美学的基本概念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美、美感、审美、审美经验、审美判断等。
其中,美是美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也是一个复杂的概念。
美可以是客观的,可以是主观的,也可以是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的。
美感是人类在感知美的时候所产生的感受,是一种主观的心理体验。
审美是指人们对美的感知、认识、评价和欣赏的过程,是一种主客合一的过程。
审美经验是指人们在感受、理解、思考、欣赏美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和体验。
审美判断是指人们对美的价值和质量作出的判断,是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艺术的特征和功能艺术具有多种特征和功能,其中最重要的是表现、创造、感染和启迪。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表达情感、思想、精神和价值观念的一种方式,也是艺术家对现实的反映和批判。
艺术的创造力在于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艺术家的创造,艺术作品可以呈现出独特的艺术形式和美的内涵。
艺术作品具有感染力和启迪力,它们可以打动人们的心灵,引发人们的共鸣,启发人们的思考和感悟。
三、艺术的分类和表现形式艺术作品可以分为视觉艺术、音乐艺术、文学艺术、戏剧艺术、电影艺术、建筑艺术、设计艺术等多种不同的艺术形式。
不同的艺术形式有其各自的表现方式和表现手段。
例如,视觉艺术主要通过色彩、线条、构图等来表现美的形式和内涵,音乐艺术主要通过声音的组合和变化来表达情感和思想,文学艺术则通过文字的运用来描述人物、事件和情感。
第一章、什么是美学概念
审美文化的交流
跨文化交流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通过欣赏和交流艺术作品,能够增进对彼此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这有助于促进审美文化的国际交流。
创意碰撞
艺术家之间的交流与协作,能激发创意灵感,产生新鲜的审美体验。这样的跨界交融有助于推动审美文化的更新与发展。
网络传播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审美文化得以快速传播,不同文化间的审美交流更加便捷和广泛。这有助于审美文化的全球化传播。
审美心理的教育
1
感知培养
提高对色彩、形状、材质的敏感度
2
情感培养
培养对美的情感体验
3
审美鉴赏
培养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审美心理的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感知、情感和鉴赏等多个层面进行培养。通过对美的事物的接触和体验,激发内心的共鸣和情感反应,培养良好的审美品味和独到的鉴赏能力。这需要结合个体的发展阶段和兴趣爱好,采取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如艺术培训、欣赏活动、创作实践等。
技术创新的驱动
科技的进步为美学研究带来了新的工具和手段,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为审美体验和创造带来了全新的可能。
文化多元的影响
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加深了对美的认知和理解,促进了审美视野的拓展。
美要求事物各部分之间的大小、长短、宽窄等比例关系合理协调,体现整体的和谐与均衡。
美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1
客观性
美存在于客观的事物之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稳定性。美是一种超越个人经验的客观质量,体现在事物的形式、结构、色彩等方面。
2
主观性
美的认知和判断需要人的主观参与。不同的人会根据自身的审美经验、情感倾向和价值取向,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评价和体验。
审美创造的教育
1
创造力培养
美学概况第一章
• (二)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 在美学研究中,把美学概念、命题、原理等, 在美学研究中,把美学概念、命题、原理等, 理解为人类审美活动的概括和提升, 理解为人类审美活动的概括和提升,并能够回 到人类审美活动中。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到人类审美活动中。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根本 上,就是要求美学研究过程始终同具体的研究 对象联系在一起。 对象联系在一起。
• 2、美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 从对具体的美的事物的欣赏到凝聚为一种较为 抽象的美的观念, 抽象的美的观念,无疑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 过程。 过程。标志着这一演变过程进入新阶段的重要 成果,是在语言文字中出现了“ 成果,是在语言文字中出现了“美”。 • 以汉语来说,“美”字最早见于殷代甲骨文。 以汉语来说, 字最早见于殷代甲骨文。
梵高《农鞋》 梵高《农鞋》
第三节
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当代对美学研究对象的主流意见: 当代对美学研究对象的主流意见: 美学的对象——审美活动或审美经验 审美活动或审美经验 美学的对象 第一、 第一、审美活动之为美学对象由其主体构成所决 定。审美活动的主体是人。美学关注和探讨人 审美活动的主体是人。 类的感性和情感。 类的感性和情感。把审美活动确定为美学的对 就是从美学要研究人、 象,就是从美学要研究人、人的生命活动意义 和价值这一点上, 和价值这一点上,肯定了美学在人文价值领域 的作为。 的作为。
傅抱石《登高》 傅抱石《登高》
从鞋具磨损的内部那黑洞洞的敞口中,凝聚着劳动步履的艰辛。 从鞋具磨损的内部那黑洞洞的敞口中,凝聚着劳动步履的艰辛。 这硬梆梆、沉甸甸的破旧农鞋里, 这硬梆梆、沉甸甸的破旧农鞋里,聚集着那寒风陡峭中迈动在 一望无际的永远单调的田垄上的步履的坚韧和迟缓。 一望无际的永远单调的田垄上的步履的坚韧和迟缓。鞋皮上粘 着湿润而肥沃的泥土。暮色降临, 着湿润而肥沃的泥土。暮色降临,这双鞋底在田野小径上踽踽 而行。在这鞋具里,回响着大地无声的召唤, 而行。在这鞋具里,回响着大地无声的召唤,显示着大地对成 熟的谷物的宁静的馈赠, 熟的谷物的宁静的馈赠,表征着大地在冬闲的荒芜田野里朦胧 的冬冥。这器具浸透着对面包的稳靠性的无怨无艾的焦虑, 的冬冥。这器具浸透着对面包的稳靠性的无怨无艾的焦虑,以 及那战胜了贫困的无言的喜悦,隐含着分娩阵痛时的哆嗦, 及那战胜了贫困的无言的喜悦,隐含着分娩阵痛时的哆嗦,死 亡逼近时的战栗。 亡逼近时的战栗。 ——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 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 海德格尔
美学的通俗理解
美学的通俗理解一、引言美学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旨在研究美、艺术和审美经验。
然而,对于普通人来说,美学可能是一个比较生僻的概念。
本文将从通俗易懂的角度出发,对美学进行解析和阐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美学。
二、什么是美学1. 美学的定义美学是研究“美”的哲学或科学。
它关注人类对于艺术、自然和日常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审美价值和体验。
2. 美学的起源美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哲学领域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当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开始探讨“什么是美”这个问题,并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
3. 美与艺术之间的关系艺术是表达人类情感、思想和经验的一种方式。
而美则是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所感受到的一种情感体验。
因此,艺术和美紧密相连,但并非完全相同。
三、审美标准与主观性1. 审美标准的存在虽然美是主观的,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一些客观的标准来评价一个艺术作品的好坏。
例如,构图、色彩、线条等都是评价一幅画作的标准。
2. 主观性的重要性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客观标准来评价艺术作品,但是每个人对于美的感受和理解都是不同的。
因此,主观性在美学中也非常重要。
四、美学中的重要概念1. 美感美感指的是人们对于美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这种体验可能会因为个人经历、文化背景和个性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2. 审美经验审美经验指的是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所产生的一系列心理活动。
这些心理活动包括注意力集中、情感体验和思考等。
3. 艺术形式艺术形式指的是不同类型艺术作品所具有的特定形式特征。
例如,音乐具有旋律和节奏,绘画则包括线条和颜色等。
4. 美学价值美学价值指的是艺术作品所具有的审美意义和价值。
这种价值可能是美感、情感或者思想上的启示。
五、美学的应用1. 教育美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从而提高审美素养。
此外,美学也可以通过教育来培养人们对于美的感知能力和判断能力。
2. 艺术创作艺术家可以通过对于美学的理解来创造更加优秀的艺术作品。
例如,他们可以运用色彩、线条等元素来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
美学对美的定义
美学对美的定义美学是一门研究美的学科,它关注的是美的本质、美的特征以及美的体验。
美学探讨了人们对美的理解并试图给出一种普适的定义。
然而,美学的定义并非固定不变,因为美本身是主观的感受和情感体验,每个人对美的理解可能有所不同。
美学的定义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也发生了变化。
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到康德的审美理论,从日本的茶道到中国的国画,每个文化都有自己对美的独特见解。
然而,无论是哲学家还是艺术家,他们对美学的思考都指向了一些共同的特征和原则。
首先,美学将美视为一种普遍存在的概念,无论在自然景观、艺术作品或人类行为中,人们都可以寻找到美的存在。
美学强调美的客观性,即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美的标准,而不仅仅是个人主观感受的产物。
其次,美学关注美与审美体验的关系。
审美体验是指个体通过感知、思考、情感等层面与美进行互动的过程。
美学认为审美体验是一种富有价值的活动,通过欣赏美的形式,人们可以获得快乐、启示、思考和共鸣等。
审美体验是美学的核心,也是美学对美的研究的出发点之一。
此外,美学强调美的多样性和变化性。
美学将美的体验与艺术、自然、社会等领域联系在一起,它们都能够激发不同的美的感受和理解。
从古代雕塑到现代音乐,从山水画到当代摄影,美学认为每种艺术形式都具有独特的美感和审美价值。
美学鼓励人们积极探索和体验不同的美,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多元化的美。
至于美的定义,美学并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
不同的理论流派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些美学家认为美是一种对称与和谐的表现,有些认为美是一种完整与有序的体验。
然而,美的定义应该是包容和开放的,因为美的感受和理解在不同的文化和个人中都有差异。
美学的研究为人们提供了欣赏和创造美的指导。
通过美学,人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提升对美的敏感度和理解力。
无论是从事艺术创作还是欣赏艺术作品,美学都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系统和深入的视角。
综上所述,美学是一门探讨美的本质、特征和体验的学科。
尽管美的定义没有统一答案,但美学的研究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美的多样性。
美育与美学的关系
美育与美学的关系
美育与美学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相互关联的。
从美育的角度看,美学是美育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美育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从美学的角度看,美育是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发生的一种审美关系,即审美实践中的一种形式。
美学与美育是相关而不相同的两门学科,前者处于哲学层面,属于基础理论范畴;后者处于科学层面,属于应用理论范畴。
美学是具有自身独立完整性的理论学科,而美育则是美学与教育学交叉渗透产生的交叉学科,前者是后者的母系学科,后者是前者的子系学科。
美育定义
美育定义由狭义而广义的过程中夹杂的另一个维度的变化就是:由形式美育走向了实质美育。
所谓“形式美育”指的是以培养对象的审美素养(如审美观、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而“实质美育”则以上述目标为手段,追求美育的精神实质:人生的美学趣味和教育的审美境界。
强调美育对诗意人生的促进功能已成为现代美育的核心。
这样,美育概念就应在从狭义走向广义的同时,也实现由形式向实质的革命。
美学的审美概念
美学的审美概念美学是研究审美现象和价值的学科,探讨了艺术、美感以及审美体验的本质和原则。
审美概念是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涉及了我们对美和艺术的认知和感受,以及我们对美的评价和价值取向。
以下是我对美学的审美概念的详细阐述。
审美概念首先涉及到我们对美的认知和感受。
美是一个主观的概念,是我们凭借感觉、情感和理性来评价的结果。
在审美经验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对美的直接感触,这是因为艺术作品或自然景观所呈现的形式、色彩、节奏等元素与我们内心的感受和情感相呼应。
通过审美经验,我们能够感受到美的愉悦和满足,这是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感受,能够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情感共鸣。
其次,在审美概念中,我们讨论了美的评价和价值取向。
审美评价是对艺术作品或自然景观进行判断和评价的过程。
我们根据作品的构图、表现形式、艺术手法等因素来评价它的美。
审美评价是主观的,因为每个人对美的理解和喜好不同。
然而,我们也可以通过对美的评价达成一定的共识,因为美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价值,能够触动人们的内心和情感。
在美学的审美概念中,我们还探讨了美感的形成和发展。
美感是审美经验的核心内容,它是通过对艺术作品或自然景观的感知、体验和思考来形成的。
美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通过我们对美的认识和感受的积累和培养而逐渐形成的。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欣赏艺术来提升自己的美感,增加对美的敏感和理解。
对美感的培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艺术作品,提高对美的认知和评价能力。
此外,审美概念还涉及到美的本质和原则的研究。
美的本质是讨论美的起源和本质属性的问题。
美的起源可能是人类共有的本能需求,也可能是社会和文化的产物。
美的本质属性包括形式美、情感美、思想美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来理解和解读。
美的原则是研究美的规律和准则的问题,它可以通过对美的评价和价值取向进行分析和总结。
美的原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美的本质和特点,也可以指导我们对美的欣赏和创造。
总之,美学的审美概念是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涉及了我们对美和艺术的认知和感受,以及我们对美的评价和价值取向。
美学原理名词解释
《美学原理》名词解释1、美学:从根本上说就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2、美的形象性:是指美的事物和现象都是形象的、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美是人的末质力量的对象化,凡是美都是形象,能够被人的感觉直接把握。
3、美的社会性:是指美依存于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的社会内容。
是美与人类社会不可分割的属性。
4、美是多层累的突创:是关于美的创造的学说,认为美的创造不是某种固定的实体所致,而是多处因素的积累,是一种多层累的突创。
基本含义是(1)从美的形成来说,它是空间上的积累与时间上的绵延,相互交错,所造成的时空复合结构;(2)从美的产生和出现来说,它具有量变到质变的突然变化,我们还来不及分析和推理,它就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一下子整个抓住了我们。
5、毕达哥拉斯学派:由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及其信徒组成,成员我是自然科学家。
他们认为万物最基本的元素是数,认识世界就在于认识支配着世界的数。
美表现于数量比例上的对称与和谐,音乐就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人体的美就在于客观事物的均衡、对称、和谐、多样统一以及黄金分割等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6、美的客观性:是指美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7、“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德国古典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提出的着名命题。
他从客观唯心主义出发,认为只有理念才是美的,而且美的理念要获得一种感性的显现,要表现为一定的感性形象,才成为美。
8、美在愉快说:是西方关于美的本质的一种学说,认为事物引起的人生理和心理的快感的美的真正本质。
代表人物有休谟等。
9、美在关系说:是西方关于美的本质的一种学说,认为美存在于客观事物本身包含着的某种关系中,这种“关系”才是美的本质。
这是法国启蒙思想家、美学家狄德罗提出的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10、美是生活说:美的本质的一种说法,认为美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生活才是美的本质。
它是由俄国19世纪现实主义美学家、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的。
11、美是理念说:西方关于美的本质的一种学说。
第一章 美学是什么?
柏拉图《大希庇阿斯》 亚里斯多德《诗学》
(二)学科形态的美学 1、鲍姆嘉通 2、康德 3、黑格尔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一 般认为是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 通首次提出来的。时间为1750 年,其美学著作为《美学》。
鲍姆嘉通
康德
康德沿着鲍姆嘉登的思路,对应 于人类的三种心理功能分别写出 了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 《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 判》。 其中,前两本分别研究人的认知 与伦理,第三本则致力于探讨审 美问题. A、以审美判断力为中心,联系主 客体双方的相互关系,去探讨审 美心理的本质。 B、划分了两类审美类型:美(优 美)与崇高
拉 斐 尔 西 斯 廷 圣 母
·
(三)后学科形态的美学 1、美学的心理学转向 2、美学的社会学转向 3、美学的本体论转向
社会学方法: 从人类社会实践的角度来探讨美的起源、本质和 特征等。 把审美现象同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习俗风气 等联系起来考察,从中探讨审美趣味和审美心理 的变迁等问题。理论代表人,法国史学家兼批评 学家——丹纳:《艺术哲学》 。 他将审美现象放在社会的三大要素下加以考察, 认为人和审美现象都必然会受到种族、时代和环 境的制约。
美的艺术
原 始 时 代 的 壁 画
瓶 画 : 掠 夺 特 洛 伊 城
美的思想
孔子:尽美矣,又尽善也。 孟子: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 大。 墨子:食必常饱,然后求美。 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天 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庄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荀子: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 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
美学审美辩论辩题
美学审美辩论辩题正方辩手:美学审美是一种对艺术和美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享受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美学审美能够提升个人的审美品味和艺术鉴赏能力。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人们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敏感度,使人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其次,美学审美有助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不同的人对于美的理解和感受会有所不同,而通过对美学审美的学习和探讨,可以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
此外,美学审美还能够激发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励人们不断追求美好和完美。
正如英国诗人济慈所说,“美是无穷无尽的源泉,它永远会激励人们去创造、去追求。
”。
反方辩手:美学审美虽然重要,但并非是人类文化的全部。
首先,美学审美往往是主观的,不同的人对于美的理解和感受会有所不同。
因此,美学审美并不能成为衡量艺术作品价值的唯一标准。
其次,美学审美往往会导致人们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忽视了作品本身的内在品质。
艺术作品的价值应当是独立于审美者的主观感受之外的。
最后,美学审美也容易导致人们对于艺术作品的功利化和商业化。
一些人可能会将美学审美作为一种手段,用来迎合市场需求和商业利益,而忽视了艺术作品本身的独立性和原创性。
因此,美学审美并不是一种绝对正确的价值观。
正如哲学家尼采所说,“没有绝对的美,每个人的审美观都是主观的。
”。
综上所述,美学审美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但并非是人类文化的全部。
它有助于提升个人的审美品味和艺术鉴赏能力,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激发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然而,美学审美也存在着主观性、功利化和商业化的问题,不能成为衡量艺术作品价值的唯一标准。
因此,在对待美学审美这一问题时,我们应当既要重视其重要性,也要注意其局限性。
1美学原理试题
美学原理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8分)1.美学 2.崇高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认为美学的正当名称应是“美的艺术的哲学”的是( )。
A.鲍姆嘉通B.黑格尔C.车尔尼雪夫斯基D.柏拉图2.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崇高则是理念大于或压倒形式的是( )。
A.黑格尔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康德3. 不属于社会美的一项是( )。
A人的美B劳动产品的美C境界美D环境美4.用“心理距离”解释一切审美现象的是( )。
A.克罗齐B.弗洛伊德C.朱光潜D.布洛5.西方“移情说” 的主要代表者是( )。
A.柏拉图B.立普斯C.布洛D.费希尔6.“无意识”理论的创建者是( )。
A.哥白尼B.谷鲁斯C.泰勒D.弗洛伊德7.“直觉说”的代表人物应首推( )。
A.鲍姆嘉通B.克罗齐C.布洛D.谷鲁斯8.最早提出“地球村”概念的是 ( )。
A.加汉姆B.丹尼尔C.马尔库塞D.麦克卢汉9.《走向艺术心理学》的作者是( )。
A.威廉·詹姆斯B.弗洛伊德C.鲁道夫·阿恩海姆D.冯·艾伦费尔斯10.认为“性不能自美”,只有通过后天教育才能完善人性的是 ( )。
A.荀子B.老子C.孔子D.庄子三、辨析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6分,共12分)1.因为一切美感都是一种情感,所以一切情感说到底就是美感。
2.艺术是人们的主要审美对象,是审美感受的物化形态。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试述“劳动起源说”。
2.如何理解审美心理结构的两重性性? 3.美育的主要特点有哪些?五、论述题(每题18分,共36分)1.为什么说自然美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 2.举例说明绘画艺术与音乐艺术不同的艺术特征。
美学原理试题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8分)1、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规律的一门科学。
2、崇高:崇高,又称为壮美,就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 1.B 2.A 3.C 4.D 5.B 6.D 7.B 8.D 9.C 10. A三、辨析正误,并说明理由(每小题6分,共12分)1、答: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审美联想和想象
3. 审美理解 4. 审美情感
美感形成的主要心理因 素
美感形成的主要心理因 素
感觉---感受音乐美的耳朵,感受形式美的眼睛
知觉---整体性(完整性)、选择性(画框、舞
台)、情感性
表象---可储存性、概括性、不确定性、分解综 合功能
美感形成的主要心理因 素
美感形成的主要心理因 素
——元稹《悼亡诗》
美感形成的主要心理因 素
我欲做官,则顷刻之间便臻富贵;我欲致仕,则 转盼之际又入山林;我欲做人间才子,即为杜甫、李 白之后身;我欲娶绝代佳人,即作王嫱、西施之原配 ;我欲成仙作佛,则西天蓬莱,即在砚池笔架之前。 ——李渔
美感形成的主要心理因 素
“ 她 已 赢杜 得桑 了《 一 个 狂 热 的 傻》 子 ” L· O· Q H· O·
“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
• 又称经验描述,是19世纪以来占主导地位 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把美的现象作为一 种经验事实,或者侧重于外在现象的描述, 或者侧重于主体内在经验的分析,注重事 物的外在和表面,强调吸收运用自然科学 的方法手段对审美对象进行实证的考察。
•
但是,不管是“自上而下”,还是“自 下而上”,都有其内在的缺陷和不足,美 学研究方法的真正出路在于对辩证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继承和运用。这一根 本方法,可以细化为两个原则:理论与实 践相统一、历史与逻辑相统一。
• 接近联想(宝玉哭灵)
• 相似联想(象征、比喻、比拟)
• 对比联想
记得绿罗裙, 处处怜芳草
——(牛希济《生查子》) • 想象: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美感形成的主要心理因 素
巫山神女: 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对美学学科的贡献 • 首先,奠定了美学研究的科学理论基础,也就 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 其次,提供了美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即理论 与实践相统一,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 再次,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劳动实践观点, 为我们认识美的本质和根源提供了科学的钥匙。 • 最后,马克思、恩格斯 对美、美感、悲剧、喜剧、 典型等问题也提出了独到的 看法,丰富了美学的研究。
四、几种具体的美学研究方法
• 社会学方法。从人类社会实践的角 度来探讨美的起源、本质和特征等。 把审美现象同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和 社会习俗风气等联系起来考察,从 中探讨审美趣味和审美心理的变迁 等问题。理论代表人,法国史学家 兼批评学家——丹纳(泰纳),他 将审美现象放在社会的三大要素下 加以考察,认为人和审美现象都必 然会受到种族、时代和环境的制约。 他写了《艺术哲学》一本书,对此 详加探讨,很有说服力。
美感形成的主要心理因素
审美的心理过程有感觉、知觉、想象、回忆、思维、情感和意志等 ,并且是这些要素的综合统一运动。作为审美的心理活动,它们不 仅敞开了人的心理活动的奥妙,而且也揭示了人类存在的经验的秘 密。这在于它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突显了生活世界的矛盾,聚集了 生活世界的多重关系。
1. 审美感觉、知觉和表象
什么是美
自然之美
自然美的欣赏
一、人和宇宙生命的契合
两种契合 二、自然现象和人的情调的契合
人和宇宙生命的契合
复 照 青 苔 上 。
返 景 入 深 林 ,
但 闻 人 语 响 。
空 山 王 鹿 不 维 柴 见 人 ,
王维
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云 烟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 得云烟而秀媚。 ------ 郭熙 《林泉高致》
二、美学研究的对象
• 美学史上关于美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有 许多种主张,归纳起来,大约有这样几种: • 其一,主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认为 美学应该研究体现于艺术活动中的美的现 象,因此美学就是艺术哲学。持这种观点 的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 其二,主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美的本质和 美的规律。这种观点认为,在众多的美的 事物下面,肯定有一个“美本质”存在, 正是它使得各种事物美起来。
美感形成的主要心理因 素
美感形成的主要心理因 素
审美情感--伦理情感
审美的典型形态
1 爱 2 陶醉 3 快乐
爱
• 从人的视角出发,爱美就是人创造美和欣赏美。 人们一般将创造看成是主动的,在没有美的地方生产出美来,将 欣赏看成是被动的,在有美的地方接受美。但实际上创造和欣赏没有 主动和受动之分,它们都是对于美的给予。当然这种给予并不是源于 人自身的某种特别的才能和水平,而是来源于美自身的恩惠,是人对 于它的领悟。因此人对于美的给予必须理解为,首先是美对于人的给 予,然后是人对于美的回馈。 • 从美的视角出发,爱美就是美对人的提升和美化。 爱美虽然是人作为人的本性,但人并不等于美本身。同时人在生 活世界的一般经验中不是审美的,而是非审美的。于是当人爱美时, 人就进入到审美经验之中,与美相遇。爱美敞开了一种可能,美爱人。 这就是说,美塑造了人自身,并让人生活在美丽的世界里。因此一个 爱美的人就会成为了美好的人。
• 现象学方法。是现代西方现象学哲学提出来的一 种新方法,这种方法主张排除一切先入之见,向 着“事象本身”逼近。这一方方法被认为是解决 “自上而下”的方法与“自下而上”的方法的有 效途径。对于这一方法,代表人法国的胡塞尔提 出过“三步还原法”,即所谓的现象还原、本质 还原和先验还原。现象学方法在后来的波兰美学 家英加登、法国美学家杜夫海纳等人那里得到了 发扬。
郭 熙
早 春 图
自然现象和人的情调的契合
• “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 ;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 寂。” • “澄怀”是审美欣赏的前提,要做到“味象”, 主体还必须具有一定的能力。
黄山建筑之美社会之美一、形象性美的特性
1.诗歌中形象的朔造: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2.雕塑作品:《拉奥孔》等 3.绘画作品:《蒙娜丽莎》等 4.音乐作品:《田园》、《如歌的行板》等 5.小说:《红楼梦》、《西游记》、《春》等 6.戏剧:《哈姆雷特》、《茶花女》、《日出》等 7.自然科学理论:黄金分割线等
一、美学学科的形成过程
• 1、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一般认为是由德 国哲学家鲍姆嘉通首次提出来的。时间为1750年, 其美学著作为《美学》。
• 在鲍姆嘉登之后,康德把美学学科的建设推向了又 一个高峰。康德是德国18世纪伟大的哲学家、美学 家,他沿着鲍姆嘉登的思路,对应于人类的三种心 理功能分别写出了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 《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其中,前两 本分别研究人的认知与伦理,第三本则致力于探讨 审美问题,区分了“趣味判断”与“目的判断”的 不同,进一步加强了美学对象的独立性,促进了美 学学科的建设。
• 心理学方法。这种方法是建立在自近代以来,心 理学的日益发达基础之上的。他强调把审美作为 心理过程来观察和分析,把研究的重心从传统的 审美本质,转到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和审美经验 上。心理学本身就有不少流派,美学研究大致可 以分为:精神分析心理学方法、格式塔心理美学 方法、实验心理学美学方法等。当然,我们要注 意,审美过程并非完全是一个单纯的心理过程和 现象,它还是一种精神现象。
• 其三,主张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现实的 审美关系。这个主张强调美既不在客观事 物,也不在人的主体方面,而在人与现实 之间的审美关系上。 • 其四,主张美学是研究表现活动的科学。 这一主张的代表人为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 他认为,美就是直觉,就是表现。因此, 美学就是对表现(表象、幻想、直觉)的 研究。
何谓美感
如当欣赏到一片美丽的风景和一幅著名的画作之后, 我们常常会说,它给与了我们美感。当品尝了一杯陈年美 酒之后,我们也会说,感觉真美。这无非表明,一般所说 的美感就是好的感觉和愉快的感觉。当然这种美感的范围 过于宽泛,并不是严格的美学意义的。我们所要讨论的美 感只限于相关于纯粹的美的存在者的美感。美感是人对于 美的存在的经验。当然这并不否认美感自身是一种心理现 象,它既可能是在狭隘意义上的,也可能是在宽广意义上 的。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必须将作为心理现象的美感作非 心理学的思考。这就是说,让作为感觉的美感植根于作为 审美经验的美感,也就是回归于人的生活世界,回归于欲 望、工具和智慧的自由游戏。
二、什么叫美术鉴赏? 有人会说顾名思义美术鉴赏那肯定是首先要“ 鉴别”然后才能“欣赏”喽!正是如此,美术鉴赏 就是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美术知 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 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感受,它是一个综合的审美 活动。美术鉴赏的过程是从感受、归类、分析和判 断到体验,想象和评价,美术鉴赏的目的是获得审 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美术鉴赏的 本质特征是综合的审美活动。总之,美术鉴赏就在 于鉴古今、评优劣、定高下。
五、美学的本质
• 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他研究的是人类的审美现象。
• 美学与人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审美现象的美学离不开对 人的研究,即使在研究作为审美对象的美的事物时,也是 从人的角度出发加以研究的,并不是把美的事物作为与人 无关的对象来研究的。
• 美学离不开人,美学与人生价值问题紧密相联,美学问题 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客观性 一切美的事物都具有客观物性因素,这些 物性因素在引起人的审美愉悦方面起着至 关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人们之所以选择 这个事物,而不是那个事物作为美的对象。
什么是美学
美学概述
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 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 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美学是以 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美学是哲学的 一个分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 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 “美的艺术的哲学”。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 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