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化学第一轮章节综合测试题19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理综试卷化学部分(新课标)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1 年全国一致高考理综试卷化学部分(新课标)参照答案与试题分析一、选择题1.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1.00molNaCl 中含有 6.02×1023个 NaCl 分子B.1.00molNaCl中,所有 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 6.02×1023﹣1C.欲配置 1.00L,1.00mol.L 的 NaCl溶液,可将 58.5gNaCl溶于 1.00L 水中D.电解 58.5g 熔融的 NaCl,能产生 22.4L 氯气(标准状况)、23.0g 金属钠【考点】 54: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5C: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剖析】依据物质的构成、离子的电子排布来剖析微粒的物质的量,并依据溶液的配制来剖析溶液的体积,利用电解反响中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来计算电解产物的量即可解答.【解答】解: A、因 NaCl为离子化合物,则不存在NaCl 分子,故 A 错误;B、因 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 电子稳固构造,则最外层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8mol,其电子总数为 8×6.02× 1023,故 B 正确;C、欲配置 1.00L,1.00mol。
L﹣1的 NaCl溶液,可将 58.5g NaCl溶于适当水中,配成 1L 溶液,而不是溶于1L 的水中,故 C 错误;D、NaCl 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电解 58.5g 熔融的 NaCl, 1molNaCl生成 0.5mol 氯气,能产生0.5mol× 22.4L/mol=11.2L 氯气(标准状况),而不是 22.4L 氯气,故 D 错误;应选: B。
【评论】此题观察微观粒子的物质的量的计算,明确物质的构成、电子排布、溶液的配制,电解等知识点来解答,学生熟习物质的量的计算、利用原子守恒来判断电解产物的物质的量是解答此题的要点.2.分子式为 C5H11Cl 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6 种B.7 种C.8 种D.9 种【考点】 I4: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专题】 532:同分异构体的种类及其判断.【剖析】判断和书写烷烃的氯代物的异构体能够依照以下步骤来做:(1)先确立烷烃的碳链异构,即烷烃的同分异构体.( 2)确立烷烃的对称中心,即找出等效的氢原子.( 3)依据先中心后外头的原则,将氯原子逐个去取代氢原子.(4)关于多氯代烷的同分异构体,依照先集中后分别的原则,先将几个氯原子集中取代同一碳原子上的氢,后分别去取代不一样碳原子上的氢.【解答】解:分子式为 C5H11Cl 的同分异构体有主链有5 个碳原子的: CH3CH2CH2CH2CH2Cl ; CH3CH2CH2CHClCH3;CH3CH2 CHClCH2CH3;主链有 4 个碳原子的: CH3CH( CH3)CH2 CH2 Cl;CH3CH(CH3)CHClCH3;CH3CCl (CH )CH;CH()CH;32CH32ClCH CH32CH3主链有 3 个碳原子的: CH2C(CH3)2CH2Cl;共有 8 种状况。
2011全国卷一高考理综化学部分(含答案)
全国卷一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6页,共300分。
考生注意: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备考证号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本人的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卷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 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12分)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1H 11B 12C 14N 16O 23a N 32S 35.5Cl 40Ca 64Cu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00molNaCl 中含有6.02×1023 个NaCl 分子B.1.00NaCl 中,所有Na +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 6.02×1023C.欲配置1.00L 1.00mol ·L -1的NaCl 溶液,可将58.5gNaCl 溶于1.00L 水中D.电解58.5g 熔融的NaCl ,能产生22.4L 氯气(标准状况)、23.0g 金属钠8.分子式为C 9H 11Cl 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6种B.7种C.8种D.9种9.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A.①② B ③④ C.①③ D.②④10.将浓度为10.1mol L HF -⋅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各量始终保持增大的是A. ()c H +B. ()n K HKC. ()()c F c H -+D. ()()c H c HF +11.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2322232Fe Ni O H O Fe OH Ni OH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23Ni O 、负极为FeB. 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222Fe OH e Fe OH --+-=C.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 降低D.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OH)2+2OH --2e -=Ni 2O 3+3H 2O12.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硫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FeS+2H=Fe 2++H 2S ↑B.NH 4HCO 3溶于过量的NaOH 溶液中:HCO 3+OH -=CO 2-3+H 2OC.少量SO 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C 6H 5O -+SO 2+H 2O=C 6H 5OH+HSO 3D.大理石溶于醋酸中:CaCO 3+2CH 3COOH=Ca 2++2CH 3COO -+CO 2↑+H 2O13.短周期元素W 、X 、Y 和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2011年第一次理综考试化学
… ① ② ③ …④⑤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B .同时改变两个变量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能更好的得出有关规律C .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可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D .离子化合物的组成元素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10.某物质经分析知其中仅含一种元素,此物质是A .一定是一种单质B .一定是一种纯净物C .一定是混合物D .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11.实验室里需要480ml0.1mol/L 的硫酸铜溶液,现选取500mL 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 .称取7.68g 硫酸铜,加入500mL 水B .称取12.5g 胆矾配成500mL 溶液C .称取8.0g 硫酸铜,加入500mL 水D .称取12.0g 胆矾配成500mL 溶液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就能从海水中获得食盐和淡水B .氕、氘、氚互为同位素C .从碘水中提取单质碘时,不能用无水乙醇代替CCl 4D .2.4gMg 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A 0.1N 13.右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元素①位于第2周期第ⅣA 族 B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④>② C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⑤>④D .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③=⑤14.碘化砹(AtI )可发生下列反应:①222AtI 2Mg MgI MgAt +=+②342AtI 2NH (1)NH I AtNH +=+对上述两个反应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这两个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B .反应①MgAt 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C .反应②中AtI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 .MgAt 2的还原性弱于MgI 2的还原性15.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在稀氨水中通入过量232243CO :NH H O CO NH HCO +-⋅+=+ B .少量SO 2通入2Ca(ClO)溶液中:2223SO H O Ca 2ClO CaSO 2HClO +-+++=↓+ C .用稀HNO 3溶解FeS 固体:22FeS 2H Fe H S +++=+↑ D .氢氧化钙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稀硫酸混合:22442Ca OH H SO CaSO H O +-+-+++=↓+28、(13分)Ⅰ⑴玻璃棒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
2011年高考全国一卷化学试题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化学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00mol NaCl 中含有6.02×1023个NaCl 分子B .1.00mol NaCl 中,所有Na +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6.02×1023C .欲配置1.00L ,1.00mol .L -1的NaCl 溶液,可将58.5g NaCl 溶于1.00L 水中D .电解58.5g 熔融的NaCl ,能产生22.4L 氯气(标准状况)、23.0g 金属钠8.分子式为C 5H 11Cl 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 .6种B .7种C . 8种D .9种9.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①CH 3CH=CH 2+Br 2CH 3CHBrCH 2Br②CH 3CH 2OH CH 2=CH 2+H 2O③CH 3COOH+CH 3CH 2OH CH 3COOCH 2CH 3+H 2O ④C 6H 6+HNO 3C 6H 5NO 2+H 2OA .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10.将浓度为0.1mol·L -1HF 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各量始终保持增大的是( )A .c (H +)B .K 2(HF )C .)()(+H c F c -D . )()(HF c H c + 11.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Fe+Ni 2O 3+3H 2O=Fe (OH )2+2Ni (OH )2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 2O 3、负极为FeB .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OH --2e -=Fe (OH )2C .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 降低D .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 (OH )2+2OH --2e -=Ni 2O 3+3H 2O12.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 .硫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FeS+2H +=Fe2++H 2S ↑B .NH 4HCO 3溶于过量的NaOH 溶液中:HCO 3-+OH -=CO 32-+H 2OC .少量SO 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C 6H 5O -+SO 2+H 2O=C 6H 5OH+HSO 3-D .大理石溶于醋酸中:CaCO 3+2CH 3COOH=Ca 2++2CH 3COO -+CO 2↑+H 2O13.短周期元素W 、X 、Y 和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2011年北京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1年北京高考化学及答案6.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利用。
下列垃圾归类不合理...的是 B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 .麦芽糖及其水解产物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B .用溴水即可鉴别苯酚溶液,2,4-已二烯和甲苯C .在酸性条件下,18325CH CO OC H 的水解产物是183CH CO OH 和25C H OH D .用甘氨酸()和丙氨酸()缩合最多可形成4种二肽8.结合右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 .Ⅰ和Ⅱ中正极均被保护B .Ⅰ和Ⅱ中负极反应均是Fe —2e —=Fe2+C .Ⅰ和Ⅱ中正极反应均是O 2+2H 2O+4e -=4OH—D .Ⅰ和Ⅱ中分别加入少量K 3[Fe (CN )6]溶液,均有蓝色沉淀9.下列与处理方法对应的反应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B A .用Na 2S 去除废水中的Hg 2+:Hg 2++S 2—=HgS ↓B .用催化法处理汽车尾气中的CO 和NO :CO+NO −−−→催化剂C+NO 2 C .向污水中投放明矾,生成能凝聚悬浮物的胶体:Al 3++3H 2O Al (OH)3(胶体)+3H+D .用高温催化氧化法去除烃类废气(C x H y ):C x H y +()4y x +O 2−−−→催化剂高温xCO 2+2y H 2O 10.25℃、101kPa 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①和②产物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不相等B .①和②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产物,转移电子数不同C .常温下Na 与足量O 2反应生成Na 2O ,随温度升高生成Na 2O 的速率逐渐加快D .25℃、101kPa 下:Na 2O 2(s )+2 Na (s )= 2Na 2O(s ) H ∆=—317kJ/mol 11.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Na 2CO 3和NaCHO 3,混合物中Na 2CO 3质量分数的是 CA .取a 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 克B .取a 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 克固体C .取a 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 克D .取a 克混合物与足量Ba (OH )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 克固体12.已知反应:2CH 3COCH 3(l )催化剂CH 3COCH 2COH(CH 3)2(l )。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一卷)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00molNaCl中含有6.02×1023个NaCl分子B.1.00molNaCl中,所有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6.02×1023C.欲配置1.00L,1.00mol.L﹣1的NaCl溶液,可将58.5gNaCl溶于1.00L水中D.电解58.5g熔融的NaCl,能产生22.4L氯气(标准状况)、23.0g金属钠2.分子式为C5H11Cl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6种B.7种C.8种D.9种3.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①CH3CH=CH2+Br2CH3CHBrCH2Br②CH3CH2OH CH2=CH2+H2O③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④C6H6+HNO3C6H5NO2+H2O.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将浓度为0.1mol•L﹣1HF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各量始终保持增大的是()A.c(H+)B.K a(HF)C.D.5.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Fe+Ni2O3+3H2O=Fe(OH)2+2Ni(OH)2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2O3、负极为FeB.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OH﹣﹣2e﹣=Fe(OH)2C.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减弱D.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OH)2+2OH﹣﹣2e﹣=Ni2O3+3H2O6.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硫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FeS+2H+=Fe2++H2S↑B.NH4HCO3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中:HCO3﹣+OH﹣=CO32﹣+H2OC.少量S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C6H5O﹣+SO2+H2O=C6H5OH+HSO3﹣D.大理石溶于醋酸中: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7.短周期元素W、X、Y和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W是制备一种高效电池的重要材料,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元素W、X的氯化物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B.元素X与氢形成的原子比为1:1的化合物有很多种C.元素Y的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均有氢气生成D.元素Z可与元素X形成共价化合物XZ2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29分)8.(14分)0.80gCuSO4•5H2O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试确定200℃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要求写出推断过程);(2)取270℃所得样品,于570℃灼烧得到的主要产物是黑色粉末和一种氧化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把该黑色粉末溶解于稀硫酸中,经浓缩、冷却,有晶体析出,该晶体的化学式为,其存在的最高温度是;(3)上述氧化性气体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的浓溶液与Cu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在0.10mol•L﹣1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稀溶液充分搅拌,有浅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生成,当溶液的pH=8时,c(Cu2+)=mol•L﹣1(K sp[Cu(OH)2]=2.2×10﹣20).若在0.1mol•L﹣1硫酸铜溶液中通入过量H2S气体,使Cu2+完全沉淀为CuS,此时溶液中的H+浓度是mol•L﹣1.9.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生成的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并开发出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的燃料电池.已知H2(g)、CO(g)和CH3OH (l)的燃烧热△H分别为﹣285.8kJ•mol﹣1、﹣283.0kJ•mol﹣1和﹣726.5kJ•mol ﹣1.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太阳能分解10mol水消耗的能量是kJ;(2)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由CO2和H2合成甲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考察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注:T1、T2均大于3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①温度为T1时,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生成甲醇的平均速率为v(CH3OH)=mol•L﹣1•min﹣1②该反应在T1时的平衡常数比T2时的小③该反应为放热反应④处于A点的反应体系从T1变到T2,达到平衡时增大(4)在T1温度时,将1molCO2和3molH2充入一密闭恒容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若CO2转化率为a,则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5)在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的燃料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为酸性,负极的反应式为,正极的反应式为.理想状态下,该燃料电池消耗1mol 甲醇所能产生的最大电能为702.1kJ,则该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为(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是指电池所产生的最大电能与燃料电池反应所能释放的全部能量之比).10.(15分)氢化钙固体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兴趣小组长拟选用如下装置制备氢化钙.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选择必要的装置,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为(填仪器接口的字母编号)(2)根据完整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请按正确的顺序填入下列步骤的标号).A.加热反应一段时间B.收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C.关闭分液漏斗活塞D.停止加热,充分冷却(3)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取少量产物,小心加入水中,观察到有气泡冒出,溶液中加入酚酞后显红色,该同学据此断,上述实验确有CaH2生成.①写出CaH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该同学的判断不正确,原因是.(4)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用化学方法区分钙与氢化钙,写出实验简要步骤及观察到的现象(5)登山运动员常用氢化钙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三、选修部分11.【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普通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在早期的纸张生产中,常采用纸张表面涂敷明矾的工艺,以填补其表面的微孔,防止墨迹扩散.请回答下列问题:(1)人们发现纸张会发生酸性腐蚀而变脆、破损,严重威胁纸质文物的保存.经分析检验,发现酸性腐蚀主要与造纸中涂敷明矾的工艺有关,其中的化学原理是;为了防止纸张的酸性腐蚀,可在纸浆中加入碳酸钙等添加剂,该工艺原理的化学(离子)方程式为.(2)为了保护这些纸质文物,有人建议采取下列措施:①喷洒碱性溶液,如稀氢氧化钠溶液或氨水等.这样操作产生的主要问题是;②喷洒Zn(C2H5)2.Zn(C2H5)2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氧化锌和乙烷.用化学(离子)方程式表示该方法生成氧化锌及防止酸性腐蚀的原理、.(3)现代造纸工艺常用钛白粉(TiO2)替代明矾.钛白粉的一种工业制法是以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3)为原料按下列过程进行的,请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①FeTiO3+ C+ Cl2TiCl4+ FeCl3+CO②TiCl4+ O2TiO2+ Cl2.12.氮化硼(BN)是一种重要的功能陶瓷材料。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全国卷1)-已校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全国卷1)-已校简介本文档是关于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科目的考卷(全国卷1)的教师校对版本。
提供了该考卷的相关信息,包括题目类型、题目内容以及考生应该注意的重点。
考题概述本卷化学考试包含若干个题目,覆盖了多个知识点和技能要求。
题目类型主要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
题目内容1. 选择题:共有多道选择题,涉及不同的化学概念和实验技术。
考生需要根据题目给出的选项,选择正确的答案。
2. 填空题:考生需要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填写相应的空格。
这些题目主要测试考生对化学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3. 解答题:考生需要对给定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展示对化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解答题通常需要考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注意事项1. 在答题过程中,考生应认真阅读题目要求和说明,确保理解清楚。
2. 建议考生先从易到难地解答题目,确保能够得到一定的分数。
3. 解答时要注意合理组织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推理过程。
4. 所有答案应当准确无误,避免出现拼写错误或计算错误。
总结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全国卷1)是一份涵盖多个难度级别的考卷,对考生的知识理解和解答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考生在复备考过程中,需要全面掌握化学知识,并注重解答方法的训练。
希望考生能够针对性地准备,取得好的成绩!> 注意:本文档仅供参考,具体的考试内容以考试官方发布为准。
---以上为关于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全国卷1)-已校的文档摘要,共计800字以上。
2011年高考理综化学部分及详细解析
6.等浓度的下列稀溶液:①乙酸、②苯酚、③碳酸、④乙醇,它们的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④②③①B.③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②④解析:依据酸性强弱的大小顺序:乙酸>碳酸>苯酚>乙醇,知D项正确。
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B.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己烷和3--己烯C.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D.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解析:钠和乙醇反应有气泡产生,而钠和乙醚不反应;3--己烯可以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而己烷不能;苯的密度比水小,而溴苯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甲酸甲酯分子结构中也含有醛基,故用新制的银氨溶液不能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故D项错误。
8.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molN2和8mol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A.5% B.10% C.15% D.20%解析:依据三行式,平衡时N2、H2、NH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3、6、4/3,N2的物质的量分数约等于15%,故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15%,故答案选C。
9.室温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C1、V1的NaOH溶液和C2、V2的CH3COOH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PH>7,则一定是C1V1=C2V2B.在任何情况下都是C(Na+)+C(H+)=C(CH3COO-) +C(OH-)C.当PH=7时,若V1=V2,一定是C2>C1D.若V1=V2,C1=C2,则C(CH3COO-) +C(CH3COOH)=C(Na+)解析:当NaOH和CH3COOH按照等物质的量反应时,形成的是强碱弱酸盐,显碱性,PH>7,而NaOH过量时,其PH也大于7,故A错误;B项符合电荷守恒关系式;当PH=7时,CH3COOH的物质的量需大于的NaOH物质的量,若V1=V2,一定是C2>C1,C项正确;若V1=V2,C1=C2,则NaOH和CH3COOH恰好中和,依据物料守恒,知D项正确。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ⅰ)(全面解析版)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I)一、选择题1.等浓度的下列稀溶液:①乙酸、②苯酚、③碳酸、④乙醇,它们的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④②③①B.③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②④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酰B.用高镒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己烷和3-己烯C.用水可区分苯和漠苯D.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3.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molN2和8mol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的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A.5%B.10%C.15%D.20%4.室温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ci、Vi的NaOH溶液和C2、V2的CH3COOH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PH>7时,则一定是ciVi=c2V2B.在任何情况下都是c(Na*)+c(H+)=c(CH3COO)+c(OH)C.当pH=7时,若Vi=V2,则一定是c2>ciD.若Vi=V2、ci=C2,则c(CH3COO)+c(CH3COOH)=c(Na*)5.用石墨做电极电解CuSO4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欲使用电解液恢复到起始状态,应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A.CuSO4B.H2OC.CuOD.CuSO4«5H2O6.将足量CO2通入下列各溶液中,所含离子还能大量共存的是()A.K*、SiO32\Cl\NO3B.H\NH4\Al3\SO42-C.Na\S2\OH、SO42D.Na*、C6H5O\CH3COO、HCO37.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18gH2。
中含的质子数为ION aB.12g金刚石含有的共价键数为4N aC.46g 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总数为3N aD.Imol Na与足量。
2反应,生成Na2O和NazCh的混合物,钠失去N a个电子8.某含铭(Cr2O72-)废水用硫酸亚铁铉[FeSCU・(NH4)2SO6H2O]处理,反应后铁元素和铭元素完全转化为沉淀.该沉淀经干燥后得到n mol FeO・FeyCrxO3.不考虑处理过程中的实际损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消耗硫酸亚铁的物质的量为n(2-x)molB.处理废水中的Cr2O72_的物质的量为匹nol2C.反应中发生转移的电子数为3nxmolD.在FeOFeyCrxCh中,3x=y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60分)9.(15分)如图中,A、B、C、D、E是单质,G、H、I、F是B、C、D、E分别和A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已知:①反应C+G箜B+H能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曾应用于铁轨的焊接;②I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它和E可以发生反应:2E+I点燃2F+D,F中的E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回答问题:(1)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化合物I的电子式为,它的空间构型是;(3) 1.6g G溶于盐酸,得到的溶液与铜粉完全反应,计算至少所需铜粉的质量(写出离子方程式和计算过程);(4)C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反应后溶液与过量化合物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E在I中燃烧观察到的现象是.10.(15分)反应aA(g)+bB(g)催化契c C(g)(AH<0)在等容条件下进行.改变其他反应条件,在I 、II 、III 阶段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1所示:回答问题:(1)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 : b : c 为;(2) A 的平均反应速率V I (A)、V ii (A)、V iii (A)从大到小排列次序为;(3) B 的平衡转化率ai (B)、an (B)、am (B)中最小的是,其值 是;(4) 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平衡移动的方向是,采取的措施 是;(5) 比较第II 阶段反应温度(T2)和第III 阶段反应温度(T3)的高低:T 2 T 3(填,判断的理由是;(6) 达到第三次平衡后,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一倍,假定lOmin 后达到新的平衡, 请在下图2中用曲线表示第IV 阶段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3图2 (曲线上必须标出A 、B 、C).°) ■ • I , I • I 0 5 10 15 20 0 5 10 15 0 5 10 15I II III 时间(min )图 140-.III cOW)婪好10 15时间(min)图211. (15分)请回答下列实验中抽取气体的有关问题.(1)如图1是用KMnO 4与浓盐酸反应制取适量氯气的简易装置.装置B、C、D的作用分别是:B;C;D(2)在实验室欲制取适量NO气体.①如图2中最适合完成该实验的简易装置是(填序号);②根据所选的装置完成下表(不需要的可不填):应加入的物质所起的作用ABCD图212.(15分)金刚烷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通过图1途径制备,请回答下列问题:(1)环戊二烯分子中最多有个原子共平面;(2)金刚烷的分子式为,其分子中的CH2基团有个;(3)图2是以环戊烷为原料制备环戊二烯的合成路线,其中,反应①的产物名称是,反应②的反应试剂和反应条件是,反应③的反应类型是;R>=<R(4)已知烯炷能发生如下反应:H H、氧水/锌R CHO+R'CHO请写出下列反应产物的结构简式:臭氧水/锌(5)A是二聚环戊二烯的同分异构体,能使漠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A经高镒酸钾酸性溶液加热氧化可以得到对苯二甲酸[提示:苯环上的烷基(-CH3, -CH2R,-CHR2)或烯基侧链经高镒酸钾酸性溶液氧化得梭基],写出A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不考虑立体异构):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I)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等浓度的下列稀溶液:①乙酸、②苯酚、③碳酸、④乙醇,它们的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④②③①B.③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②④【考点】D8:溶液pH的定义.【专题】51G: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依据酸性强弱的大小顺序分析判断溶液pH;酸性强弱为:乙酸〉碳酸>苯酚〉乙醇.【解答】解:浓度相同条件下,根据乙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说明乙酸酸性大于碳酸;苯酚溶液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苯酚钠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证明说明苯酚酸性很弱,小于碳酸的酸性,乙醇是中性的非电解质溶液;溶液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①③②④;故选:Do【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酸性强弱的比较依据,掌握物质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较简单.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酷B.用高镒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己烷和3-己烯C,用水可区分苯和漠苯D.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考点】HA:有机物的鉴别.【专题】534: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分析】A.乙醇含有-OH,乙酷含有酷键;B.碳碳双键可与酸性高镒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苯和漠苯的密度不同;D.甲酸甲酯和乙醛都含有醛基.【解答】解:A.乙醇含有-OH,可与金属钠发生反应,而乙醍与钠不反应,可鉴别,故A正确;B.己烷为饱和炷,与酸性高镒酸钾不反应,而己烯含有碳碳双键,可使酸性高镒酸钾褪色,可鉴别,故B正确;C.苯的密度比水小,漠苯的密度比水大,可鉴别,故C正确;D.甲酸甲酯和乙醛都含有醛基,都可发生银镜反应,不能鉴别,故D错误。
2011年山东高考理综化学试题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9、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均属化学变化B .BaSO 4在医学上用作钡餐,Ba 2+对人体无毒C .14C 可用于文物的年代鉴定,14C 与13C 互为同素异形体D .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不属于胶体10.某短周期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该元素() A .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态存在 B .单质常用作半导体材料和光导纤维C .最高价氧化物不与酸反应D .气态氢化物比甲烷稳定11、下列与有机物结构、性质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乙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可与NaHCO 3溶液反应生成CO 2B .蛋白质和油脂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C .甲烷与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与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类型相同D .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没有与乙烯分子中类似的碳碳双键12、Al 、Fe 、Cu 都是重要的金属元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者对应的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B .三者的单质放置在空气中均只生成氧化物C .制备AlCl 3、FeCl 3、CuCl 2均不能采用将溶液蒸干的方法D .电解AlCl 3、FeCl 3、CuCl 2的混合溶液时阴极依次析出Cu 、Fe 、Al13、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其性质和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元素的最高化合价B .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C .P 、S 、Cl 得电子能力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均依次增强D .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14、室温下向10mLpH=3的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减小B .溶液中的)()()(--∙OH c COOH CH c COO CH c 33不变C .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 (H +)亦增大D .再加入10mLpH=11的NaOH 溶液,混合液pH=715、以KCl 和ZnCl 2混合液为电镀液在铁制品上镀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未通电前上述镀锌装置可构成原电池,电镀过程是该原电池的充电过程B .因部分电能转化为热能,电镀时通过的电量与锌的析出量无确定关系C .电镀时保持电流恒定,升高温度不改变电解反应速率D .镀锌层破损后即对铁制品失去保护作用28.(14分)研究NO2、SO2.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2011届高三一轮复习化学综合
2010届高三一轮复习化学综合(二)2010-9-9相关原子量:Fe : 56 Cu : 64 Mg : 24 H : 1 C : 12 N : 14 O : 16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是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3分,共18分)1、下列各种微粒的表示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 、甲基的电子式:H *C + H23 — 12、 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 6.02氷0 mol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23A 、 22.4 L CH 3CHO 中含有的分子数约为 6.02 10B 、 56g 铁与足量稀H 2SO 4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0.3N AC 、 常温常压下,由6 g NO 2和40 g N 2O 4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原子总数约为 233X 6.02 10 D 、 80 g NH 4NO 3晶体中含有 ”出+小于6.02 >1023个3、 一种新型燃料电池,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丁烷气体;电解质是掺杂氧 化钇(Y 2O 3)的氧化锆(ZrO 2)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传导 O 2。
下列对该燃料 电池说法正确的是2A .在熔融电解质中,O -由负极移向正极B .电池的总反应是:2C 4H 10+13O 2点燃・8CO 2+10H 2O- 2-2D .通入丁烷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 C 4H 10+26e -+13O - =4CO 2+5H 2OB 、 碳—12的原子符号:C 、 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D 、次氯酸分子的结构式:C .通入空气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O2+4e =2O4、下列离子方程式表示正确的是A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C03和Ba(0H)2两溶液混合:HC03一+ Ba2++ 0HBag J+ H2OB •向小苏打溶液中加入醋酸溶液:HC03「+ H+= CO2T+ H2OC •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铜片:Fe3++ Cu= Fe2++ Cu2+D • NaHC03 的水解:HC03「+ H?。
云南省2011届高三高中毕业生复习第一次统一检测(理综化学)
2011 年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理科综合—化学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l至5页,第Ⅱ卷6至14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126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日,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He:4 C: 12 N:14 O:16 Na:23 S:32 Fe:56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一、选择短(本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6.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明矾用作净水剂:B.将锌片插入纯AgNO3溶液中:C.钢铁吸氧腐蚀的负极反应:D.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依据丁达尔效应可区分溶液和胶体B.为准确测定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所用酸和碱的物质的量必须相等C.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时,灼烧至固体发黑,测定值大于理论值D.盐析可提纯蛋白质并保持其生理活性8.化学实验中常将某些溶液或试剂进行酸化或碱化。
下列处理中正确的是A.检验C2H5Br中的Br元素时,将C2H5Br和NaOH溶液混合加热后,加硫酸酸化B.为提高KMnO4溶液的氧化能力,用浓盐酸将KMnO4溶液酸化C.检验蔗糖在稀硫酸中水解产生的葡萄糖,应先用NaOH溶液碱化后才能进一步检验时,先加氯化钡溶液后,再加稀盐酸酸化D.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249.离子的物质的量发生如右图所示的变化。
2011年高考试题理综化学解析版
A . 160mL B. 120mL
C. 100mL
二、非选择题 (本部分 3 题,共 31 分 )
C. 1 mol Fe 与足量 Cl 2 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2N A
D .1 mol
-1
L·
BaCl2 溶液中含有的氯离子数为
2N A
19.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
现象
实验结论
A . 向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 B. 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 C. 往某溶液中加入 KSCN 溶液 D. 往某溶液中加入淀粉试剂 20.对下列有机反应类型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化转换器,使它们发生反应生成
CO 2 和 N2。反应方程式为: 2CO + 2NO2 催化剂 CO2+
△
N 2,其中 NO 2 是
A .氧化剂
B.还原剂
C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11.某溶液中存在大量的 Ba2+、 Ag +、NH 4+,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
+-
Na Cl
B .乙烯的结构式: H- C= C-H
C 漂白粉 混合物
D 乙醇 电解质
C .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 .纤维素的化学式: (C6H 10O5)n
7.四氯化碳是重要的有机溶剂。下列关于四氯化碳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为气体
B.密度比水小
C .属于烃类化合物
D .难溶于水
8.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出微量的钚(
生成白色沉淀 品红溶液褪色 显血红色 溶液呈蓝色
2011年高考全国卷(理综化学部分)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满分108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Al—27 S—32 Cl—35.5 Cr—52 Fe—56 Cu—6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6.等浓度的下列稀溶液:①乙酸②苯酚③碳酸④乙醇,它们的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④②③①B.③①②④ C.①②③④D.①③②④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B.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己烷和3--己烯C.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D.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8.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molN2和8mol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A.5% B.10% C.15% D.20%9.室温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C1,V1的NaOH溶液和C2,V2的CH3COOH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PH>7,则一定是C1V1=C2V2B.在任何情况下都是C(Na+)+C(H+)=C(CH3COO-)+C(OH-)C.当PH=7时,若V1=V2,一定是C2>C1D.若V1=V2,C1=C2,则C(CH3COO-)+C(CH3COOH)=C(Na+)10.用石墨作电极电解CuSO4溶液。
通电一段时间后,欲使电解质溶液恢复到起始状态,应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A.CuSO4 B.H2O C.CuO D.CuSO4·H2O111.将足量的CO2通入下列各溶液中,所含离子还能大量共存的是()A.K+,SiO32-,Cl-,NO3- B.H+,NH4+,Al3+,SO42-C.Na+,S2-,OH-,SO42- D.Na+,C6H5O-,CH3COO-,HCO3-12. 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18 g H2O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0N AB.12 g金刚石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4 N AC.46 g 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 N AD.1 mol Na与足量的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钠失去N A个电子13.某含铬(Cr2O72-)废水用硫酸亚铁铵[FeSO4·(NH4)2SO4·6H2O]处理,反应中铁元素和铬元素完全转化为沉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第二节化学平衡1.(2010·广州综合测试)反应A(g)+B(g) C(g)+D(g)发生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ΔH表示反应的焓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1减小,E2增大B.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ΔH不变C.ΔH<0,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增大D.ΔH>0,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减小解析:A项中,E1和E2均减小,但二者差值不变,即ΔH不变,所以A项不正确;C项中,由图示可知ΔH<0,升温会使平衡向左移动,A的转化率减小,C项不正确;D项明显不正确。
答案:B2.(2010·山师附中4月考题)T℃时,将气体X与气体Y置于一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Z,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图甲所示。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在T1、T2两种温度下,Y的体积分数变化如图乙所示。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t2时,保持其他条件和物质状态不变,增加压强,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T℃时,若密闭容器中各物质起始浓度为:0.4 mol/L X、0.4 mol/L Y、0.2 mol/L Z。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达到平衡时Z的浓度为0.4 mol/LC.图乙中T1>T2,则正反应是吸热反应D.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X的转化率增大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
由图甲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3Y(g) 2Z(g),所以压强增大时,平衡正向移动,A错误;B中所示平衡与图甲所示平衡为等效平衡,B正确;图乙中T1时先达到平衡,所以T1>T2,温度升高时Y的体积分数增大,说明平衡逆向移动,逆反应是吸热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时,平衡逆向移动,X的转化率减小。
答案:B3.(2010·模拟题)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 B(g)+C(s),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增大,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则A为非气态B.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A为非气态C.在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C,该平衡向左移动D.改变压强对平衡的移动无影响解析:分析可逆反应特点时注意到A物质状态未标明,C物质为固体,再结合题干中条件,ρ(气)增大,说明气体质量增大,升温时,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可逆反应平衡必向右移动,说明A为非气态物质,只有A项叙述正确。
答案:A4.(2010·改编题)向一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A、0.6 mol 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
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一所示。
图二为t2时刻后改变反应条件,平衡体系中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四个阶段都各改变一个不同的条件。
已知t3~t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图一中t0~t1阶段c(B)未画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密闭容器容积为3 L,B不一定为生成物B.该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C.该可逆反应可写为2A(g)+B(g) 3C(g),ΔH>0D.B的起始量为1 mol解析:分析图一可知该容器容积为2 L且Δc(A)∶Δc(C)=2∶3,分析图二;t4~t5阶段是减小压强,平衡不移动,判断该可逆反应为气体等体积变化的反应且B物质一定为反应物(C的变化量比A的大),分析t5~t6阶段是升高温度,v正增大的多,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并且根据B的平衡浓度可判断B的起始浓度为0.5 mol/L。
答案:CD5.(2010·模拟题)在1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g)和1 mol H2O(g),于850℃时进行化学反应:CO(g)+H2O(g) CO2(g)+H2(g);ΔH<0,达到平衡时,有50%的CO转化为CO2。
在相同温度下,将1 mol CO和4 mol H2O(g)充入同样的容器中,记录0~8 min 内测得容器内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如下表。
t min时为该反应在改变温度后达到平衡时所)A.22B.反应在第4 min时处于化学平衡状态C.8 min时,CO的生成速率与H2O、CO2的生成速率均相等D.t min时,反应所处的温度低于850℃解析:易求得前4 min内v(H2O)=0.125 mol/(L·min),A错;第4 min时,CO的转化率仍为50%,由于此时的反应相当于在原来的平衡体系中再加入3 mol H2O(g),平衡应该向右移动,平衡时CO的转化率应该大于50%,B错;因6 min及8 min时各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故此段时间内反应处于平衡状态,反应物的生成速率与生成物的生成速率相等,C对;改变条件后,反应平衡时CO的物质的量变大,意味着平衡向左移动,故改变的条件是升温,D错。
答案:C6.(2010·山西师大附中期中考题)右图是红磷P(s)和Cl2(g)发生反应生成PCl3(g)和PCl5(g)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图。
其中PCl5(g)分解成PCl3(g)和Cl2(g)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温度T℃时,在密闭容器中加入0.6 mol PCl5,达平衡时PCl5还剩0.45 mol,其分解率为a。
则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A.a等于25%B.若升高温度,平衡时PCl5的分解率小于aC.若起始时加入0.6 mol PCl3和0.6 mol Cl2,以相同的条件进行反应,则平衡时PC转化率为3aD.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PCl5的转化率小于a解析:易求得a=(0.6 mol-0.45 mol)/0.6 mol=25%,A对;由图可知PCl5分解是吸热过程,升温使分解率增大,B错;加入0.6 mol PCl3和0.6 mol Cl2与直接加入0.6 mol PCl5效果相当,平衡时体系内仍有0.15 mol PCl3,易求出PCl3的转化率为75%,C对;增加压强有利于PCl5(g) PCl3(g)+Cl2(g)的平衡向左移动,PCl5的转化率降低,D对。
答案:B7.(2010·模拟题)下列反应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可以使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的是()A.H2(g)+I2(g) 2HI(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N2(g)+3H2(g) 2NH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C.2SO3(g) 2SO2(g)+O2(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D.4NH3(g)+5O2(g) 4NO(g)+6H2O(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解析:根据M=mn(m是气体总质量、n是气体总物质的量),分析,当反应体系中所有物质均是气体时,m不变,升温时向吸热方向移动,若此时气体总物质的量在减小,则M增大,可见只有D项符合题意。
答案:D8.(2009·海南,4)在25℃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 A.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B.反应可表示为X+3Y 2ZC.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Z的转化率减小D.升高温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和X的转化率解析:根据表中数据可知(0.1-0.05)∶(0.2-0.05)∶(0.1-0)=1∶3∶2可推断出X+3Y 2Z,且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从题干中不知ΔH的正负,因而D 项不正确,C项中Z是产物,转化率是针对反应物而言。
答案:CD9.(2010·合肥一中月考题)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外界条件对可逆反应A(g)+B(g) C(g)+D(s)的影响,在恒温条件下往一个容积为10 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A 和1 mol B ,反应达平衡测得容器中各物质的浓度为Ⅰ。
然后每次改变一种反应条件做了另三组实验,重新达到平衡时容器中各成分的浓度分别为Ⅱ、Ⅲ、Ⅳ。
( )A .Ⅰ中a =0.05B .Ⅱ对应的操作方法可以是压缩反应容器的体积C .实验Ⅳ结果的产生可能是因为采用了补充生成物D 的方法D .将Ⅲ与Ⅰ比较,可以判断出正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解析:在Ⅱ中A 、B 、C 的浓度均变大,采取的措施可以是压缩容器的体积;C 项中D 是固体,加入D 平衡不发生移动;Ⅲ的操作是改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但采取的措施是升温还是降温题中并没有说明,所以无法判断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答案:AB10.(2010·广州六中期中考题)将等物质的量的X 、Y 气体充入一个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X(g)+Y(g)+2M(s) 2Z(g);ΔH <0。
当改变某个条件并维持新条件直至达到新解析: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达到平衡时,压缩体积,平衡不移动,但是气体浓度增大。
D 项,充入Z ,逆反应速率瞬时增大,而正反应速率随即增大,X 体积增大,最终形成与原平衡等效的平衡状态,故X 的体积分数不变。
答案:A11.(2010·广东中山纪念中学月考题)将一定量的SO 2和含0.7 mol 氧气的空气(忽略CO 2)放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550℃时,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2SO 2+O 2=====催化剂△2SO 3(正反应放热)。
反应达到平衡后,将容器中的混合气体通入过量NaOH 溶液,气体体积减少了21.28 L ;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焦性没食子酸的碱性溶液吸收O 2,气体的体积又减少了5.6 L(以上气体体积均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请回答下列问题:(1)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_(填字母)。
a .SO 2和SO 3浓度相等b .SO 2百分含量保持不变c .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d .SO 3的生成速率与SO 2的消耗速率相等e .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2)欲提高SO 2的转化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向装置中再充入N2b.向装置中再充入O2c.改变反应的催化剂d.升高温度(3)求该反应达到平衡时SO2的转化率(用百分数表示)。
(4)若将平衡混合气体的5%通入过量的BaCl2溶液,生成沉淀多少克?解析:(2)向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N2,总压强虽然增大,但对反应的气体浓度没有影响,所以平衡不移动。
加入催化剂,也不会对平衡产生影响,不会提高SO2的转化率。
由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SO2的转化率降低。
充入O2,使平衡右移,SO2的转化率提高答案:(1)bc(2)b(3)消耗O2物质的量:0.7 mol-5.6 L22.4 L/mol=0.45 mol生成SO3的物质的量:0.45 mol×2=0.9 molSO2和SO3的物质的量之和:21.28 L22.4 L/mol=0.95 mol 反应前SO2的物质的量:0.95 molSO2的转化率=0.9 mol0.95 mol×100%=94.7%(4)在给定的条件下,溶液呈强酸性,不会生成BaSO3沉淀。